雏鸡绿脓杆菌病诊治

2024-09-21

雏鸡绿脓杆菌病诊治(精选7篇)

雏鸡绿脓杆菌病诊治 篇1

2012年9月, 广西柳州市某鸡场的三黄仔鸡暴发了以肠炎和拉稀为主的疾病, 笔者对送检的病鸡作了剖检、细菌分离及鉴定工作, 诊断为雏鸡绿脓杆菌病。现将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广西柳州市某鸡场于2012年8月4日从本市某三黄鸡种场购进三黄仔鸡60 000羽, 从9月3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雏精神沉郁, 饮食欲减退或废绝, 呆立不动, 或卧地不起, 两翅下垂, 拉水样粪便, 严重脱水呈急性肠炎症状。有的水样粪便呈褐色, 有的病雏出现呼吸困难, 有的突然死亡, 从9月3日—7日, 共死亡1 200多羽, 发病率约65%, 死亡率达35%。

2 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鸡15羽, 病变相似。肝脏稍肿大,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有的病例有散在的灰黄色小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呈桃红色, 各段肠管黏膜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肺淤血, 剪开后流出暗红色泡沫状液体, 心包内有淡黄色积液, 肌胃、腺胃均正常。有的病例直肠段内容物为石灰乳状液体。多数病鸡颈背部皮下水肿, 有大量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皮下肌肉水肿或出血, 有的病例见多量淡黄色腹水。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病鸡的肝、肾、脾、心包液及有病变的肠管黏膜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均见有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出血部位的肠黏膜涂片, 镜检、未发现有球虫卵囊。

3.2 分离培养

无菌手续从病鸡的肝、肾、脾、心包液及有病变的肠管黏膜分离细菌, 分别划线于普通琼脂平板上, 置37℃恒温箱内培养24 h,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24 h后形成表面光、湿润、稍隆起、边缘不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 培养基显淡绿色, 72 h后菌落及整个培养基均呈绿色, 且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普通肉汤中培养18 h均匀混浊, 带浅绿色, 24 h呈绿色, 表面有一薄层菌膜, 72 h后形成厚厚的绿色菌膜, 管底有大量沉淀。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在S.S.平板上形成浅红色、半透明圆形小菌落。在麦康凯培养上, 24 h后形成无色、半透明、大小针顶大的圆形菌落。

分别挑取各种培养基上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均为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3 生化试验

钩取普通琼脂平板上单个的典型菌落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 24 h后获得纯培养。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各种生化培养基, 进行生化特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分解葡萄糖、甘露醇、木糖、单奶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酸、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卫矛醇等, 能利用枸椽酸盐、不产生吲哚, 能液化明胶, 不产生硫化氢, 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阴性。

3.4 培养物显微镜观察

取被分离菌的幼龄的培养物置暗室显微镜下观察, 见该菌行直线运动且速度甚快, 表明该菌很可能具有一端单鞭。

3.5 动物试验

将分离菌肉汤培养物0.2 m L/只接种3只小鼠腹腔, 用无菌肉汤同法接种另3只小鼠作对照, 结果试验小鼠于接种后12 h出现食欲降价, 精神沉郁, 毛逆立, 36 h内全部死亡, 而对照组均健活。剖解死小鼠可见肝脏表面、肠黏膜出血, 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从死亡小鼠的肝、肾中分离到了接种菌。

接种1日龄雏鸡:用8只健康1日龄雏鸡做试验。取被分离菌24 h肉汤培养物, 给6只1日龄雏鸡颈皮下注射0.2 m L/只, 另2只用接种无菌肉汤作照。结果试验鸡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 而对照鸡健康存活。死亡雏鸡接种部位皮下水肿, 有的出血, 有胶冻样渗出物, 从肝脏、心包液中均分离到接种菌。

4 药敏试验及治疗

用纸片法对被分离菌做药敏感性试验, 该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氧哌唑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不敏感。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鸡群用链霉素饮水治疗, 按80万~100万U/kg水, 2 d后基本上停止死亡, 3 d后疫情得到控制。

5 小结与体会

5.1 绿脓杆菌病无特征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所以要确诊必须做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根据其形态、染色特性及在普通培养基上能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和特殊的芳香气味, 可做出初步诊断。

5.2 绿脓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对所分离的菌株做药敏试验, 筛选出对该菌株敏感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以减少经济损失。

5.3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外界环境中, 当饲养管理不妥, 长途运输, 气温骤变, 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孵化器被污染等均会造成绿脓杆菌病的暴发。本起雏鸡暴发该病, 与种鸡场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关, 因为笔者剖解的病死鸡, 大多数颈背部皮下水肿, 出血有胶冻样渗出物, 而这正是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部位。所以笔者建议, 对鸡进行免疫接种时, 所用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 操作要规范, 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摘要:绿脓杆菌广泛存在外界环境中, 当饲养管理不妥, 长途运输, 气温骤变, 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孵化器被污染等均会造成绿脓杆菌病的暴发。文章介绍了柳州某鸡场暴发三黄仔鸡雏鸡绿脓杆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及治疗, 供兽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三黄雏鸡,绿脓杆菌病,临床症状,诊断,药敏试验及治疗

参考文献

[1]严斯刚.肉禽常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 2002 (08) :31-32.

[2]刘芳, 叶世福, 阮从信, 等.雏鸡暴发绿脓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兽医杂志, 2001 (07) :27-28.

肉雏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断 篇2

!临床症状

患病雏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雏体手触摸明显发热!腹部膨大!柔软!呈腹式呼吸!腹排泄物呈白色或红色水样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肛门严重水肿!外翻并伴有出血#病鸡口腔内有多量灰白色黏液性液体!缩头嗜睡!站立不稳#

"病理剖检

皮下水肿并有胶冻样渗出液!肌肉呈透明水肿状!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体腔有多量淡黄色浆液性液体!胸腔有纤维素样渗出物!肺呈大理石样变化&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蛋黄色%有淤血!个别有白色坏死灶&脾脏有少量出血点&消化道黏膜有出血性炎症!肌胃和腺胃正常#

#实验室诊断

用肝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两端钝

圆的红色短小杆菌!呈单个或成对排列!偶尔呈短链状#

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肝脏!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培养#&8!该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发育良好!可见小而光滑的菌落且有蓝绿色光泽和芳香气味#

取培养菌落!做药敏试验!对庆大霉素%妥

布霉素%新霉素%多粘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可确定为肉雏鸡绿脓杆菌病#$治疗

&+!可采用庆大霉素肌注’每天每只&%%%"’%%%A!连用$9#

&+#对不能采食的严重病鸡采用庆大霉素#%%%A/只!每天早晚各一次!连用#"$9!可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倍使用复合维生素B及电解多维给予辅助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讨论与小结

’+!绿脓杆菌常在土壤%水和空气中存在#经常由于空气潮湿!卫生%饲养%管理条件差!雏体抵抗力降低!大量细菌侵入鸡体而发病#

’+#本病由于注射新城疫和传支腺胃炎多价油乳剂灭活苗感染绿脓杆菌所致!肉鸡舍气温较高!通风不良!环境改变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导致雏鸡发病急!死亡快#

蛋雏鸡绿脓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篇3

1 发病情况

本地孵化厂存养父母代蛋种鸡8 000套,每3d出雏1次,每次出雏鸡2万只左右,所有出壳雏鸡均在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疫苗采用先母雏后公雏的顺序进行。2008年10月,有养殖户到孵化厂反映,自该孵化厂引进的雏鸡3日龄开始发病,同批次其他养殖户也陆续反映所进雏鸡自3日龄发病并出现死亡,4至5日龄病情逐渐加重,公雏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高于母雏。经该孵化厂技术人员现场走访,发现同批次雏鸡虽饲养在不同的养殖场户中,饲养条件不尽相同,发病率有高有低,但雏鸡均在3日龄左右发病,发病症状基本类似,因此判断该批次雏鸡在孵化厂环节出现问题,与养殖场户饲养管理基本无关。

2 临床症状

病雏鸡精神不振,喜卧,奢睡,两翅下垂,减食或食欲废绝,羽毛蓬乱,无光泽,有的病雏腹部膨大,手压柔软,鸡群有不同程度的腹泻,粪便水样,黄白或淡黄绿色,严重时,粪中有血丝。有的病鸡口流粘液。腹式呼吸。病鸡眼角有泡沫样分泌物,有的眼周围不同程度水肿,眼半闭或全闭,流泪。有的胸、腹皮下水肿,呈淡黄绿色,严重时可延至两腿内侧。有的病鸡关节或脚蹼发生肿胀,表现坡行,运动失调。死前倒地,头颈部抽搐。公雏较母雏发病早,发病率高。

3 病理剖检

病鸡眼周围水肿、破溃,流出液体或见结痂。头、胸、腹部皮下甚至延至两腿内侧皮下水肿、淤血或溃烂,见皮下有淡黄色或淡绿色胶冻样液体,严重时,水肿部皮下散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实质器官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肝脏肿大,质脆,有黄红或淡黄色小米粒大小的坏死点。肾脏肿大,表面散在出血点。心内、外膜或心冠脂肪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气囊膜混浊、增厚。肺充血、水肿,有的出血点,或肺炎变化。小肠黏膜充血。卵黄吸收不良,呈水样,黄绿色。脑膜水肿,脑实质有小红点。

根据发病日龄、症状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雏鸡绿脓杆菌病。

4 实验室诊断

4.1 镜检

用病鸡肝脏、脾脏触片或肿大关节腔液涂片, 革兰氏染色法, 油镜下检查, 可见有散在的革兰氏阴性菌。

4.2 分离培养

用病灶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 经37℃培养24h后, 肉汤出现均匀混浊, 覆盖有灰白色薄菌膜, 肉汤上层出现浅绿色色素, 逐渐加深。用肝、脾病料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 经37。C培养24h, 长出大量圆形菌落, 且菌落光滑、湿润、有伞状边缘, 有蓝绿色色素和特殊的芳香气味。该病确诊为雏鸡绿脓杆菌病。

经药敏实验,该菌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阿米卡星高敏,对氯霉素、链霉素等不敏感。发病雏鸡用庆大霉素饮水8 000IU/只,2次/d,饮水中同时添加电解多维等水溶性多维素,连用4d。饲料中用0.008%添加诺氟沙星,连用5d。较严重的雏鸡庆大霉素注射液颈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4d。同时,育雏舍每天带鸡消毒,并定时通风,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采用上述措施后,雏鸡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投药4d后,大部分雏鸡恢复正常。

6 预防

绿脓杆菌病原广泛存在于土壤、水、空气和养鸡的环境中。在正常人畜的肠道和皮肤上也可见到。从发病雏舍的食槽、水槽、墙壁、地板网、隔板、空气、孵化厅及孵化器、死雏、死胚中可以分离到绿脓杆菌。注射感染、稀释液污染是常发的途径,因注苗引起的发病,来势很猛,病情急,常是突然发病死亡,见不到明显症状。

保持孵化器及孵化环境的清洁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以及加强免疫用的注射器和针头的清洗,严格消毒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地的某些鸡场暴发该病,已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保证疫苗及注射用药的稀释液不受绿脓杆菌病污染,也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绿脓杆菌病的发生,同时与环境卫生差及管理不当有密切关系。饲养管理不良、密集饲养、雨季、闷热季节、应激因素、其他疫病等都可促进发病发生。减少应激因素,防止其他疾病的发生,也有助于降低该病的发生。除坚持做好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外,加强鸡群的管理,保持鸡舍的通风干燥是减少或防止发病的重要条件。

7 小结

雏鸡绿脓杆菌病诊治 篇4

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首次由Gessard于1882年从伤口脓液中分离出来, 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可引起多种动物的脏器脓肿。对动物绿脓杆菌病调查结果表明, 绿脓杆菌是鹌鹑化脓性肝炎、水貂出血性肺炎、獐子麝囊化脓、长臂猿化脓性角膜炎等疾病的原发性或并发性病原, 绿脓杆菌对牛、羊、兔、大熊猫、鸭等动物的感染有大量报道。绿脓杆菌对鸡属条件性致病性菌, 常从正常鸡的肠道、呼吸道和卵中分离出来, 能引起各种年龄的鸡发病, 致死率1%~90%以上, 应激是雏鸡暴发绿脓杆菌的主要原因。为了控制鸡绿脓杆菌在鸡群中的传播, 我们对送检的疑似绿脓杆菌病例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 并对分离菌的培养特性、致病力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为有效防制鸡绿脓杆菌病提供了依据。

1 病料来源

长治市长子县某养鸡专业户, 2013年10月2日新进1 200只海兰雏鸡, 进场后数小时部分鸡开始出现精神不振, 缩头闭眼, 站立不稳, 头颈部肿胀, 食欲废绝;少数鸡呼吸困难, 眼睑肿胀, 腹部膨大, 表现绿腹, 逐渐发生死亡。当地兽医诊断为绿脓杆菌性脐周炎, 随即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饮水, 痢特灵拌料饲喂, 均无明显疗效, 死亡高峰在第2~5 d, 且死亡一直持续到第八天, 死亡率达20%, 于是该养殖户携带病鸡来到长治市兽医院就诊, 临床兽医师经过剖检分析、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雏鸡绿脓杆菌病,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对症临床用药,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2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鸡20余只, 均可见到头颈部和腹部皮下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皮肤肌肉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肿大、质脆、土黄色;肠道有散在点状出血;心包积液, 心外膜有点状出血, 心包膜混浊;脾脏肿大, 出血;卵黄吸收不良, 呈黄绿色;肾脏肿大有出血点;气管内有粉红包泡沫状液体;脑膜水肿, 脑实质有出血小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病料涂片染色:

取病死雏鸡和处于濒死状态雏鸡的肝脏、肺脏、肾脏和渗出物涂片, 革兰氏染色、观察。

3.1.2 分离培养与观察:

无菌采集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普通平板、鲜血琼脂平板和麦康凯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后观察。同时, 将该菌接种到营养肉汤中, 37℃培养48 h后观察。

3.1.3 生化试验:

糖醇类代谢试验、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有机酸盐和胺盐利用试验、呼吸酶类试验、毒性酶类试验。

3.1.4 实验动物:

购买7日龄罗曼雏公鸡100只, 刚出壳健康雏鸡50只, 小白鼠30只, 体重18~22 g。

3.1.5 动物回归试验:

取所分离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 稀释细菌浓度为10 000 CFU/m L, 分别给小鸡皮下注射0.1 m L、0.15 m L、0.20 m L, 24 h鸡全部死亡。鸡死亡后取肝脏, 分离培养细菌, 用产绿脓素的绿脓杆菌给小鼠注射, 同样在24 h内全部死亡。

3.1.6 药敏试验:

取肉汤培养物, 用无菌脱脂棉球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 按一定距离加贴药敏纸片, 测定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氟哌酸、恩诺沙星、新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磺胺类等22种不同药物在体外对绿脓杆菌的敏感性。

3.2 试验结果

3.2.1 细菌分离鉴定:

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较细长的杆菌。在普通琼脂上发育良好, 长出表面光滑、圆形、湿润、扁平的菌落, 琼脂变为篮绿色;在鲜血琼脂平板上, 菌落呈β溶血;在麦康凯琼脂上长出无色、半透明、光滑圆形的菌落;肉汤培养48 h变为蓝绿色, 有菌膜, 摇晃管底有絮状物。挑取培养物的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为革兰氏阴性, 中等大小、较细长的杆菌。

3.2.2 生化试验结果:

该菌发酵葡萄糖和木糖, 氧化酶试验呈阳性;不发酵麦芽糖、甘露醇、乳糖、蔗糖;不产生靛基质;V-P, MR、H2S试验均为阴性。

根据所分离的细菌形态、培养和生化特性, 并结合临床资料, 确定本病为绿脓杆菌感染。

3.2.3 药敏试验结果:

结果高敏的药物 (抑菌圈直径>15 mm) 有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中敏的药物 (抑菌圈直径在10~15 mm) 有新霉素、链霉素。

4 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选用恩诺沙星进行饮水治疗, 病重的同时进行庆大霉素肌注。第一批病鸡由于诊治较晚, 使死亡率达20%。第二批鸡由于及时采取了上述措施, 死亡率控制到了17%。

5 小结与讨论

5.1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在正常人畜皮肤和肠道上也有。该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可引起畜禽发病, 且病死率较高。但禽的绿脓杆菌病一直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像目前出版的一些禽病书籍中很少谈到此病, 在实践中常常造成误诊而贻误防治时机,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必须注意实验室诊断, 明确该病一旦发生, 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 而且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特点。

5.2 本次研究发现雏鸡暴发绿脓杆菌病确与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和运输过程中应激有关。绿脓杆菌分泌内外两种毒素, 外毒素有两种, 一种为毒力很强的外毒素A, 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表明, 外毒素A是绿脓杆菌最主要致病因子。另一种是外毒素中的磷脂酶C, 是一种溶血毒素, 溶血毒素给入侵细菌提供营养, 增强绿脓杆菌的毒, 此次暴发致死率高、死亡快, 与这两种外毒素有直接关系。所以在雏鸡阶段, 一定要尽量减少应激, 加强机体免疫力, 进而减少发病。故建议广大养殖户, 在雏鸡阶段使用维多利, 以补充营养, 缓解应激, 增加采食量, 提高抵抗力。

5.3 一旦暴发本病, 可选用高敏药物, 如恩诺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等进行紧急注射或饮水治疗, 可很快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1]李翠蓉.初生雏鸭绿脓杆菌感染.中国畜牧兽医, 2010 (12) :221-222.

[2]刘洋, 郑家明, 赵辉, 等.鸡死胚中绿脓杆菌的分离和鉴定.辽宁农业科学, 2009 (1) :14-17.

一起疑似鸡绿脓杆菌病的诊治 篇5

1 发病情况

2011年5月24日,石狮市一养鸡专业户从外地购进肉雏鸡3 000羽,饲喂雏鸡颗粒料,一直生长良好。到5月30日开始发病,死亡33羽,次日死亡195羽,2 d共死亡228羽,死亡率为7.6%。发病后全群雏鸡分别用青霉素、痢菌净、磺胺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

2 临床症状

病雏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两翼下垂,羽毛逆立;运动失调、震颤、卧地不起,跗关节肿大;病雏鸡的眼角有泡沫样分泌物,角膜混浊有结膜炎;眼睑、鼻孔、口角均化脓;腹部膨大、手压柔软,并排出水样稀便,泄殖腔黏膜外翻并有出血点;腿、腹部皮肤呈绿色,有的颈部皮下水肿,严重的病雏鸡两腿内侧皮下也水肿;眼半开半闭,流泪,眼周围有不同程度水肿,水肿部破裂后流出液体,形成痂皮。病雏鸡腹部膨大,指压柔软,呼吸困难 (腹部扇动) ,鸡群不同程度地发生白色或淡黄色甚至绿色水样腹泻,最后极度衰竭,突然倒向一侧,全身抽搐而死亡。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雏鸡20羽,主要病变表现为头颈部皮下可见有黄色胶冻样浸润,颅骨骨膜出血。脑膜水肿增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脑实质有出血点,下颌部皮下胶样浸润。胸腹腔皮下延至两腿内侧皮下水肿,淤血,皮下有淡绿色胶冻液体。肝脏轻微肿大呈棕黄色 (土黄色) ,质地脆弱,有淡黄色条纹,病程稍长的可见肝脏有坏死灶。有的雏鸡心包积胶冻状液,心外膜可见出血点,心冠脂肪出血,或有胶样水肿。脾肿大有出血点和坏死灶,肾肿大出血。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脾、胸腺肿大并有出血。气管黏膜出血,肺呈大理石样。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检菌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雏鸡肝脏、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杆状、单个红色菌体,菌体细小,两端钝圆,无芽胞,无荚膜。

4.2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死雏鸡肝脏、脾脏及心血组织,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 h,该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如雨伞状,有粘性,表面光滑湿润、微隆起、边缘整齐呈淡绿色的中等大小菌落,有一种芳香气味,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为蓝绿色。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疑似雏鸡绿脓杆病。

5 治疗

5.1 隔离病鸡,严格消毒。用百毒杀1:600溶液带鸡喷雾消毒,每天1次。

5.2 全群用5%普乐健 (氟苯尼考) +维补-18饮水,连用3 d。

5.3 对于有症状的病雏鸡,用阿米卡星注射液,按10 mg/(kg体重)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治疗3 d后基本恢复正常。共发病1 230羽,死亡576羽,发病率41%(1 230/3 000),致死率46.83%(576/1 230),治愈率65.27%(654/1 002)。

6 小结与体会

6.1 绿脓杆菌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雏沉郁,衰竭,脱水,角膜混浊,很快死亡为特征。

6.2 防制本病的发生,重要的是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孵化场在注射疫苗时,注射器、针头消毒不严,或不及时更换针头,导致对外提供的雏鸡感染绿脓杆菌病而死亡。饲养场在接种疫苗时同样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及时更换针头。6.3绿脓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耐药性,在用药前进行药敏实验,从中筛选出敏感的药物来治疗,以减少经济损失。

一起雏鸡奇异变形杆菌病的诊治 篇6

1 发病情况

2014年12月, 永春县某养殖场2 500羽雏鸡, 购入时鸡苗精神状况良好, 按照常规程序进行了疫苗的接种, 饲养至25日龄时发病, 表现食欲减退、腹泻严重, 伴随有死亡, 用恩诺沙星、青霉素等药治疗效果甚微, 后经检查确诊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改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病死率控制在14%左右。

2 临床症状

患鸡初期精神萎顿, 食欲减退, 少数鸡出现张口呼吸, 翅膀下垂, 垂头缩颈, 羽毛蓬乱, 站立不稳且喜卧, 后期则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或水样便, 多数患鸡出现腿瘫痪, 少数病例表现有神经症状, 头向上弯曲。患鸡1~3 d内死亡。

3 剖检变化

取20羽患鸡进行剖检, 多数患鸡表现为消瘦, 营养不良;肺脏瘀血呈暗红色;脾脏肿大, 表面有出血点;肝脏稍肿大, 质地稍软, 易碎, 表面有红黄相间条纹;肾脏稍肿大有尿酸盐沉积, 表面点状出血, 呈大理石花斑状;脑膜充血、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4.1 涂片镜检

无菌取脾、肝、心血组织涂片, 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大量形态大小不一, 单个或成对排列, 革兰氏阴性, 无荚膜, 无芽胞, 呈球状、球杆状、杆状或丝状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脾、肝及胸、腹腔渗出物, 接于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SS琼脂培养基上, 37℃培养8 h后长出灰白色、圆形、透明单菌落, 有腐败臭味, 14 h后, 迁徙生长现象明显, 平板表面布有菌膜, 培养物在光照下可出现淡黄绿色的荧光。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扁平的粉红色菌落。SS培养基上为圆形、淡橘红色菌落, 中心有黑点。革兰氏染色镜检, 为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

4.3 药敏试验

采用常规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和氟哌酸敏感;对卡那霉素、先锋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强力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红霉素等不敏感。

4.4 生化试验

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能分解葡萄糖, 产酸、产气;分解木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氨酸脱羧酶、尿素酶、M.R.试验呈阳性, 靛基质试验、V-P试验呈阴性;能产生硫化氢, 还原硝酸盐, 利用枸橼酸盐;不分解蔗糖、麦芽糖、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卫矛醇、水杨苷, 不产生吲哚。

4.5 血清学检查

分离菌经过夜培养后作为待检抗原。将其与兔抗鸡P.mirabilis高免血清进行平板凝集试验[6], 3~4 min后观察结果, 同时以无菌的PBS和鸡P.mirabilis诊断抗原分别作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兔抗鸡P.mirabilis高免血清均出现平板凝集反应阳性, 且对照组呈正确结果。

4.6 动物试验

分离菌经24 h纯培养后, 取10羽10日龄雏鸡腹腔接种0.5 m L/羽, 对照组接种等量的灭菌PBS。攻毒后14 h表现腹泻等症状, 伴随有死亡;12 d内试验组陆续死亡, 对照组正常。剖检可见死亡雏鸡肠道出血, 泄殖腔和直肠出血严重, 呈现出血斑;肾、脾肿大, 呈点状出血;肝表面有红黄相间条纹。尸体剖检与自然发病的病变一致, 死亡雏鸡进行组织触片染色镜检和划线培养, 于内脏各器官分离到攻毒菌。

5 诊断

综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确诊为雏鸡奇异变形杆菌病。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管理

保持鸡舍干净, 同时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 降低舍内氨气和尘埃含量, 适当降低鸡群饲养密度, 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为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应选用全价配合饲料, 确保雏鸡生长发育的需要。

6.2 药物防治

由于患鸡食欲不振, 先肌注庆大霉素, 5 000 u/羽, 1次/d, 连用3 d, 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 (按0.1%比例) , 注射后疫情得到控制, 采食量很快恢复正常。改用氟哌酸拌料饲喂, 25 mg/d/羽, 连喂3 d, 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 鸡群很快恢复正常。

建议平常对鸡免疫灭活油乳剂菌苗, 首免0.5 m L/羽, 15 d后实施二免, 鸡群经二免后大约需4周可抵抗强毒株的攻击[7]。

7 体会

1) 奇异变形杆菌感染人和动物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污染食物, 在畜禽方面, 奇异变形杆菌可导致毛皮动物、山羊、断乳仔猪、鸡、大熊猫等多种动物发病。在禽类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引起腹泻、菌血症等, 危害严重, 给畜禽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8,9,10,11,12]。

2)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应从饲养管理着手做好预防措施是关键。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使该菌耐药性越来越强, 并出现了多重耐药菌株, 因此在生产中有针对性地使用敏感抗生素, 且联合用药, 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12]。

参考文献

[1]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18-119.

[2]李欣南, 夏欣, 李永才, 等.奇异变形杆菌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 2011 (12) :73-75.

[3]Barbour E K, Hajj Z G, Hamadeh S, et al.Comparison of phenotypic and virulence genes characteristics in human and chicken isolates of Protenus mirabilis[J].Pathog Glob Health, 2012, 106 (6) :352-357.

[4]朱明华, 朱瑞良, 王慧, 等.鸡奇异变形杆菌外膜蛋白的抗血清制备及其荧光标记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0, 32 (8) :603-606.

[5]Liu M C, Kuo K T, Chien H F, et al.New aspects of Rpo E in uropathogenic Proteus mirabilis[J].Infect Immun, 2015, 83 (3) :966-977.

[6]朱明华, 朱瑞良, 马荣德, 等.鸡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和16Sr RNA基因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 2011, 31 (6) :804-808.

[7]王红雷, 郭文龙.鸡奇异变形杆菌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测定[J].家禽科学, 2009 (3) :12-14.

[8]荣炳浩, 李永芳, 邵芹, 等.肉鸡热应激引发奇异变形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 2010 (12) :124.

[9]Chen C Y, Chen Y H, Lu P L, et al.Proteus mirabilis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bacteremia, Risk factors,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s[J].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2012, 45 (3) :228-236.

[10]Rafael P, Paola S, Ana U.Proteus mirabilis uroepithelial cell adhesin (UCA) fimbria plays a role in the colonization of the urinary tract[J].Pathogens and Disease, 2013, 67 (2) :104-107.

[11]孙秋艳, 刘红芹, 胡晓娜, 等.鸡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流行病学调查[J].家畜生态学报, 2006, 27 (6) :115-119.

雏鸡早期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篇7

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定为雏鸡白痢继发早发型大肠杆菌病。

1 发病情况

本次发病大多从出雏后第2d开始发病, 并逐渐出现死亡, 5~7d内出现死亡高峰期, 到第10d左右死亡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2 临床症状

发病雏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双翅下垂、食欲减少、腹部胀满、排黄、白、绿色稀便, 肛门羽毛被污染, 个别鸡瘫痪俯卧, 张口呼吸, 最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死雏多表现为脐炎、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变大、内溶物黄绿色、个别呈实变, 混有干酪样物。死亡的鸡呈现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现象, 肠道粘膜广泛性出血, 个别粘膜脱落。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鸡肝脏、卵黄液于麦康凯培养基37℃下培养, 24h后观察, 形成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 直径1.5~2mm的粉红色菌落。取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短粗的阴性菌。

综上所述,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 初步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病。

5 病因分析

根据该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和症状, 可判定可能是种蛋或孵化室污染, 也可能是孵化参数不稳导致弱雏或雏鸡免疫抑制导致抗病力下降, 冬季在哈尔滨地区气候寒冷, 加大了冷应激, 致使雏鸡在育雏舍早期感染大肠杆菌所致。

6 治疗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 建议加强饲养管理, 升高舍温2℃, 在育雏舍内进行地面和空气消毒, 墙面、饲喂器具消毒, 饮水系统彻底清洗消毒 (使用青岛绿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绿清”) 。

治疗: (1) 部分病雏采用注射:使用人用头孢噻肟钠粉针, 用注射用水稀释加入免疫性干扰素 (保亿键, 青岛绿曼) , 注射10mg/kg.bw, 1次/d, 连用2d。 (2) 大群采用饮水的方式:使用广谱抗生素, 为了解决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尽量采用复方联合制剂 (绿杆诺克, 青岛绿曼) 饮水, 1次/d, 连用3d。 (3) 葡萄糖3%饮水, 牛磺酸按200PPm饮水, 连用5d。

7 小结

上一篇:农村城市化下一篇:小学数学思想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