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共7篇)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篇1
摘要:鸡白痢是一种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幼雏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2010年沈阳市某鸡场发生一起以病禽急性死亡、拉灰白色稀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临床诊断、病理解剖, 结合实验室诊断, 最后确诊为鸡白痢。治疗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雏鸡,鸡白痢,诊断
鸡白痢 (Pullorosis) , 由鸡白痢沙门氏菌 (S.pullorum) 引起, 各种年龄鸡均易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是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幼雏, 幼雏感染呈急性败血性经过, 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而成年鸡感染多呈慢性或隐性经过, 并长期由粪便排菌。因感染鸡卵巢带菌, 经卵传播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可出现死胚、死雏以及弱雏, 严重影响孵化率和鸡雏的成活率。雏鸡白痢发病率高, 传播速度快, 死亡率高, 可达40%~70%, 有的鸡群死亡率可达100%, 可对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
2010年沈阳市某养鸡场购进2周龄鸡雏2 000羽, 3 d后部分鸡雏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怕冷聚堆、缩颈垂翅, 并出现少量死亡。4 d后开始有鸡雏排灰白色稀便, 死亡数量快速上升。
2 剖检变化
部分急性病死雏没有明显病理变化。部分可见脐环愈合不良, 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胀, 呈土黄色, 表面可见白色坏死点, 个别可见雪花样坏死灶;脾脏肿大, 出血;肺脏充血、出血, 有灰白色坏死点;胃肠道粘膜有出血和白色坏死灶, 盲肠内有干酪样物质, 大肠内有稀白色粪便;个别可见肾脏, 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胆囊充盈。
3 实验室诊断
取病死鸡肺、肝、脾等组织病料, 剪碎研磨, 分别无菌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和SS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 结果琼脂平板上可见圆形、细小、无色透明的光滑菌落。挑出典型菌落, 涂片并革兰氏染色, 镜检可见大量两端稍圆的革兰氏阴性细长杆菌。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变化、病理剖检变化, 结合实验室检验, 可以诊断为鸡白痢。取典型菌落做药敏试验。
4 综合防治
4.1 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并辅以对症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呋钠为首选药物。氟苯尼考制剂饮水, 每天2次, 连用4 d。恩诺沙星饮水, 连用7 d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使用痢特灵, 拌入饲料中饲喂。用药后第2天死亡减少, 第5天雏鸡停止死亡。不可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 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 治疗效果更好。另外可将鲜洋葱捣烂按20%的比例拌入饲料, 连喂2~4 d, 或者直接滴服大蒜汁, 治愈率可达80%以上。
4.2 预防用药
出壳鸡雏开食后, 可使用环丙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维生素C、葡萄糖混合饮水,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同时每天用4%过氧乙酸消毒鸡舍。连用6 d, 可以有效预防育雏阶段鸡白痢的发生。之后应尽量少用抗生素药物, 防止机体产生抗药性, 可使用微生物制剂, 常用的有调菌生、乳酸菌等。应注意的是在使用微生物制剂调理肠道菌群的前后5 d, 不要使用抗生素。
4.3 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禽舍内良好的通风、适当的光照和适宜的温、湿度, 同时降低饲养密度, 供给优质的全价饲料和充足的清洁饮水。改善禽舍的卫生条件, 保证环境清洁, 食槽和水槽要定期清洗消毒。注意舍内温度状况, 避免过冷或过热, 以减少鸡雏的不良应激。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生产工作环节中的消毒程序, 要定期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禽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 保证鸡雏各个生长阶段、环节、环境的干净卫生。同时要严格控制进出养鸡场的车辆、人员, 出入要执行完善严格的消毒程序。每次出入禽舍都要对禽舍、设备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
加强检疫, 净化鸡群。由于该病成年鸡为隐性感染, 长期带毒且经卵垂直传播, 带菌母鸡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源。定期检疫, 及时隔离淘汰感染鸡, 改善防治措施, 建立健康的种鸡群。
5 小结
鸡白痢对各年龄鸡均易感, 一年四季均可传播, 致病菌来源广, 传播途径多, 一旦引起鸡群发病很难根除。沙门氏菌为条件性致病菌, 因此应该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 预防该病的发生。自建健康种鸡群, 尽量自繁自养, 如引进鸡雏要挑选净化比较好的鸡场, 严禁引进带菌的鸡雏和鸡蛋。严格于各生产环节中执行消毒程序, 种禽种蛋场的消毒, 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同时应针对不同场的不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使用敏感药物, 可以有效减少因为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吉
雏鸡白痢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篇2
1 临床症状
病鸡怕冷, 扎堆, 拥挤在一起, 翅膀下垂, 闭目嗜睡不食, 以白色下痢为特征, 排白色稀薄如浆糊状粪便, 出现“糊肛”现象, 影响排粪。有的病雏排便时常发出尖叫声;有的病雏还出现喘气、呼吸困难;有的可见关节肿大、行走不便、跛行。
2 剖检变化
一部分病死雏鸡无明显的病变, 属急性死亡。也有部分病死雏鸡可见其脐环愈合不良, 卵黄吸收不良, 外观呈黄绿色, 内容物稀薄;肝脏肿大, 有条状出血, 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心肌、肺脏和肌胃出现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还有部分病死雏鸡盲肠内有干酪样物, 形成“盲肠芯”。个别病死雏鸡肾脏充血、出血、输尿管内有灰白色尿酸盐。
3 实验室检查
3.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操作采取病鸡肝脏、肺脏组织, 剪碎研磨后接种在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 37℃培养24h后, 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出现细小、无色透明、圆形的光滑菌落;血液琼脂平板上出现灰白色、边缘整齐、不溶血的菌落, 将菌落分离出来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为沙门氏菌。
3.2 血清平板凝集试验
从发病鸡群中随机抽取了12份全血, 进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 其中3份呈现100%凝集、4份呈现75%凝集、3份呈现50%凝集。在抽取的12份全血中有10份为阳性, 阳性率>83%。
我们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再经过实验室的细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诊断, 确诊为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病。
4 治疗
(1) 选择打孔法做药敏实验, 发现恩诺沙星对该菌敏感。遂选用恩诺沙星0.4g/L混饮5d后, 病情基本控制, 死亡停止。
(2) 同时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以增强雏鸡抵抗力。
5 防治措施
(1) 切断传染源, 防止病原传入。不要从病鸡场购买种鸡或种蛋, 更不要从病鸡场买雏鸡。
(2) 购买种鸡、种蛋和雏鸡后, 入场前严格检疫, 方可入场。
(3) 定期检疫净化, 建立健康鸡群。种鸡群如有此病存在, 每年抽检2次, 淘汰阳性鸡, 杜绝传染, 健立健康鸡群, 从而培养出健康的后代雏鸡。通过平板凝集试验, 第一次检查可在60~70日龄, 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 以后每月1次, 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 直至阳性检出率小于0.5%为止。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篇3
一、流行特点
仔猪黄白痢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严冬、秋雨季节发病较多, 一般一窝仔猪只要有一头发病, 1~2 d内几乎全窝仔猪都会发病, 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 如不及时治疗, 病死率接近80%。
1. 仔猪黄痢
发病日龄早, 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 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较少发生, 此病发病急、症状明显、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 死亡率高。主要传染源是由粪便排出病菌, 传染了母猪的乳头、皮肤及环境。仔猪出生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 或接触传染物时, 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
2. 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 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 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很多, 如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 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此病如果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 死亡率较低, 条件不好可造成仔猪脱水瘦弱死亡。
二、发病原因
1. 母源带毒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 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母猪排出体外, 污染母猪的乳头、体表及圈舍用具, 哺乳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产床、饲料等经消化道感染。另外,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还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反之越低, 这与母猪能将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 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 因此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2. 仔猪感染
仔猪因免疫力低下, 自身感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病菌, 或者是初生仔猪胃腺发育不完全, 分泌胃酸的能力差, 对细菌的杀灭能力弱, 感染所致。
3. 环境变化
昼夜温差变化大, 或季节交替, 温差达15℃以上时, 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差、补饲饲料突变, 饮水卫生差等极易造成乳猪腹泻。另外饲养场所变换, 圈舍卫生条件差, 消毒药的刺激等都可引发仔猪黄白痢。
4. 饲养管理不当
原因有5种:一是母猪产前营养过剩, 产后蛋白质摄入过多, 造成乳汁过浓, 引起乳猪脂肪性下痢;二是母猪营养不良, 乳汁不足, 同时仔猪开食较晚而造成乳猪饥饿性发病;三是在补料期间饲养方法不当, 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喂次数过少, 仔猪每次吃得太饱, 饮水过多, 造成饲养性发病;四是饲料单一、母乳质量差, 致使机体蛋白不足, 导致仔猪抵抗力低下;五是饲喂了发霉变质饲料, 哺乳仔猪补料中有过期、霉变饲料而造成仔猪黄白痢。
三、临床症状
1. 仔猪黄痢
潜伏期很短, 常在出生后24 h内发病。最急性者, 不见下痢, 在出生后10多小时突然发病, 表现呼吸快速, 昏迷倒地, 突然死亡。病初排水样稀粪, 黄色或灰黄色, 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病猪口渴, 吃乳减少, 脱水、消瘦、昏迷、衰竭。重病仔猪肛门松弛, 稀粪自动流出, 粪腥臭, 精神沉郁, 不吃奶, 全身瘫痪, 多为全窝先后发病相继死亡, 严重时死亡率可达80%。
2. 仔猪白痢
仔猪突然拉稀, 同窝相继发生, 排乳白色、灰白色、淡黄白色或黄绿色, 腥臭、糊状或浆状粪便。有时粪便较稀, 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 每天可达数次, 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发病仔猪精神不振, 畏寒, 脱水, 吃奶减少或不吃, 有时见有吐奶。拱背, 被毛粗乱无光泽, 肛门周围沾满粪便。怕冷, 呼吸加快, 离群独处, 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 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一般病猪的病情较轻, 及时治疗能痊愈, 但多因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 严重时, 患猪粪便失禁, 1周左右死亡。
四、病理剖解
1. 仔猪黄痢
剖解常见颈、腹部皮下水肿, 肠道膨胀, 含有多量黄色浆状内容物以及气体, 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壁变薄, 松弛, 充气,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肠内容物呈黄色, 有时混有血液。空肠、回肠次之, 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心、肝、肾有变性, 重者有出血点或凝固性坏死。
2. 仔猪白痢
剖解变化为外表苍白消瘦, 脱水严重, 肠壁变薄半透明失去弹性, 肠黏膜充血, 轻度出血易剥脱, 肠内容物增多, 呈灰白色水样或泡沫样;胃黏膜充血、水肿, 以幽门部最明显, 上附黏液, 少数严重病例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肝和胆囊肿大, 肾脏呈苍白色。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五、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应饲喂全价日粮, 给予充足、清洁、新鲜的饮水。母猪产仔前1~2 d减料, 产仔当天不喂饲料, 使母猪能够均匀分泌出性状优良且量充足的乳汁, 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产后逐渐增加喂料量, 5~7 d后改为自由采食。产仔当天把母猪乳房和胸部清洗干净, 用质量分数为0.1%高锰酸钾或0.1%的新洁尔灭消毒, 并把每个乳头的乳汁挤掉几滴, 再让仔猪吃。
(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生后尽快让仔猪吃初乳, 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中的抗体;在仔猪出生后, 未吃初乳之前, 全窝逐头用抗菌素药 (如庆大霉素) 口服, 以后每天服1次, 连服3 d。出生后2~3 d补铁, 下痢仔猪药物治疗不理想时, 增加补铁次数。保证仔猪饮水充足, 干净卫生;5日龄诱食, 及早锻炼胃肠功能。
(3) 加强圈舍的消毒工作 定期对圈舍、产房和用具进行消毒。饲养人员进入圈舍要更换工作服, 经消毒室进入圈舍。临产前, 对母猪舍进行彻底清扫, 然后用2%的烧碱溶液, 或0.25%的百毒杀清毒, 保持母猪舍清洁干燥。母猪进产房前5 d, 将产房进行彻底清扫, 用高压水冲洗产床、地面和墙壁, 晾干后用质量分数0.5%过氧乙酸进行全舍喷雾消毒, 经24 h干燥后再用高压水冲洗, 干燥后方可进猪。
2. 做好免疫工作
一是加强母猪的产前免疫接种, 在母猪分娩后, 通过乳汁, 特别是初乳将抗体传给仔猪, 使仔猪获得保护。二是直接免疫仔猪, 使其产生主动抗体。主动抗体可延续至断奶后一段时间, 使哺乳后期和断奶后的仔猪得到保护。
3. 做好环境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工作
(1) 产房环境控制 产房内应保持干燥, 一般相对湿度60%~70%, 要求通风良好, 保持清洁卫生, 冬季时要加强保温工作, 一般为19℃~23℃。
(2) 仔猪舍环境控制仔猪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8日龄31℃~28℃, 9~30日龄28℃~23℃, 31~60日龄23℃~19℃, 相对湿度是60%~70%。在生产中, 如果仔猪常堆叠在一起, 说明环境湿度较低, 应立即增温保暖。
六、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病时间不同, 症状不同, 作用机理也有区别。在用药杀灭大肠杆菌, 补液补水, 调解酸中毒的基础上, 配合不同的辅助用药, 效果更好。
1. 抗生素疗法
硫酸庆大霉素每次5~10mg/kg体质量口服, 2次/d, 连用2~3 d;卡拉霉素每次4~8 mg/kg体质量口服, 2次/d, 连用2~3 d.
2. 注射痢菌净注射液
按仔猪每1 kg体质量用痢菌净注射液3~5 mg, 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3 d.
3. 中草药疗法
处方1:生地25 g, 白头翁30 g, 子30 g, 黄连须30 g, 黄柏15 g, 龙胆草20 g, 丹参15 g, 车前草20 g, 淡竹叶25 g, 地榆 (醋炒) 15 g, 甘草12 g, 为1头母猪一天的剂量, 有条件的粉碎, 拌在饲料中喂服, 一天一剂;没有条件的煎水, 加水1.5 kg煎至药水0.6 kg, 药渣加水1.5 kg煎至药水0.5 kg, 混合, 一次性拌料饲服。在母猪临产前3~5 d, 服用2剂, 产后2~4 d再服2剂, 母猪生产下来的仔猪皮肤红润, 皮毛光洁, 不会出现下痢现象。
处方2:母猪临产前5 d至产后5 d, 用青黛叶1.5~2.0 kg, 旱莲草1.0 kg, 洗净混合, 每天直接青喂母猪。
处方3:母猪临产前5 d至产后5 d, 用龙鳞草1.5~2.0 kg, 每天给母猪吃, 出生后患病仔猪用龙鳞草绞青汁, 每头仔猪直接灌服2 m L (把患病仔猪的嘴张开, 取两支一次性注射器, 先用一支把患病仔猪嘴、喉头中的痰液吸出来, 再用另一支吸取2 m L药水直接灌服) 。
处方4:母猪产临产前5 d至产后5 d, 用马齿苋草2.5~4.0 kg, 旱莲草1.0 kg, 洗净, 每天给母猪直接青喂, 有预防效果。
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4
1 流行特点
本病是鸡的一种卵传性疾病, 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 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 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 在孵化过程中可造成胚胎死亡, 孵出的雏鸡有弱雏、病雏。同时该病在同群鸡中又可以互相感染传播,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鸡最易感, 其次是火鸡。各种年龄, 不同品种的鸡都可感染, 但以褐羽产褐壳蛋的鸡种易感性最高, 白羽产白壳蛋的鸡种抵抗力稍强,
雏鸡白痢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之一, 成鸡白痢是造成产蛋率不高和成年鸡死淘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鸡白痢病在发生特点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即青年鸡也可以发生白痢, 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白痢和成鸡白痢大, 因此可以说鸡白痢不仅威胁着每批鸡, 而且该病造成的危害贯穿了整个养鸡周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该病所造成的损失与种鸡场本病净化程度、鸡群饲养管理水平以及防治措施是否得当有着密切关系。
2 临床表现
不同日龄的鸡白痢病的发生与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
2.1 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是鸡场常见病之一。雏鸡当5~6日龄时开始发病, 第2~3周龄是雏鸡白痢发病和死亡高峰, 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其后代白痢是严重的。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 甚至更高病鸡精神沉郁, 低头缩颈, 羽毛蓬松, 食欲下降, 少食或不吃。由于体温升高怕冷寒战, 病雏常扎堆挤在一起, 闭眼嗜睡。突出的表现是下痢, 排出灰白色稀便, 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所污染, 出于排便数多, 泄殖腔口被干燥粪便糊住。病雏排便困难, 可见努责、呻吟。有的急性病鸡生前不见下痢症状。有的病雏喘气、呼吸困难, 有的可见关节肿大, 行走不便、跛行。
2.2 中鸡 (育成鸡) 白痢
该病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 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育成鸡发生的要多。从品种上看, 褐羽产褐蛋鸡种高。另外育成鸡发病多有应激因素的影响, 如鸡群密度过大, 环境卫生条件恶劣, 饲养管理粗放, 气候突变, 饲料突然改变或品质低下等。该病病程较长, 可拖延20~30 d, 死亡率可达10%~20%。
2.3 成年鸡白痢
成年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 可明显影响产蛋量, 产蛋高峰不高, 维持时间亦短, 死淘率增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 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 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 发细。病鸡时有下痢。
3 病理剖检变化
雏鸡、育成鸡、成年鸡白痢死亡后病理剖检的变化也不尽相同, 现分述如下。
3.1 雏鸡
病死鸡瘦小、羽毛污秽、泄殖腔周围被粪便所污染, 有的形成粪球状悬吊在泄殖腔周围羽毛上。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打开胸腹腔可见肝脏肿大, 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坏死点, 脾脏肿大。卵黄吸收不良, 外观呈黄绿色, 内容物稀薄, 病程稍长者可见肺有坏死灰白色结节。心包增厚, 心脏上可见坏死或结节, 略突出于脏器表面。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盲肠膨大。
3.2 育成鸡
病死鸡一般营养中等或偏下。突出的变化是肝脏肿大, 有的肝脏较正常肝脏大数倍。打开腹腔, 整个腹腔被肝脏所覆盖。肝脏的质地极脆, 一触即破。被膜下可看到散在或较密集的小红点或小白点。这样的肝脏很容易造成肝破裂, 有的见到血块覆盖在肝脏被膜下, 有的则见整个腹腔充盈血水;脾脏肿大;心包增厚, 心包扩张, 心包膜呈黄色不透明;心肌可见有数量不一的黄色坏死灶, 严重的心脏变形、变圆, 整个心脏几乎被坏死组织代替。相同的变化还经常在肌胃上见到;肠道呈卡他性炎症。
3.3 成年鸡
成年鸡白痢主要变化是花卵巢, 有的卵巢仅有少量接近成熟或成熟的卵子, 已发育或正在发育的卵子变色, 有灰色、黄灰色、黄绿色, 灰黑色等不正常色泽;卵子变形, 有的呈梨形、三角形、不规则等形状;卵子变性, 有的卵子内容物稀薄如水样, 有的呈米汤样, 有的较粘稠, 个别小的卵子, 壁厚, 内容物如同油脂状。有的卵子落入腹腔形成包囊, 有的卵子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肠道呈现卡他性炎症。
4 防制方法
4.1 雏鸡白痢的防治, 饲养者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 便在饲料水中添加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在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种类很多, 如痢特灵 (0.04%拌料) 、氯霉素 (0.1%拌料) 、庆大霉素 (2 000~3 00 0 IU/只饮水) 、氟派酸 (0.015%~0.02%拌料) 。此外还有兽用新霉素防止雏鸡下痢也有很好的效果。在上述药物给药时除痢特灵投喂时间可长一些 (连喂7 d, 停药3 d后再投喂5~7 d) , 其它药物只需投药4~5 d即可达到预防目的。
4.2 育成鸡白痢病的治疗要突出一个早字, 一旦发现鸡群中病死鸡增多, 确诊后立即全群给药, 可投予氟派酸或氯霉素等药物, 5 d后间隔2~3 d再投喂5 d, 目的是使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 制止病情的蔓延扩大。
雏鸡曲霉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5
1 发病情况
2011年8月, 葫芦岛市某肉鸡养殖户饲养的3000只AA+肉鸡, 在7日龄时开始发病, 发病第2天出现死亡, 曾选用恩诺沙星5mg/kg·bw混饲。未见好转, 2d后病情进一步加重。整个病程共累计死亡458只, 死亡率为15.27%。
2 临诊症状
发病雏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或废绝, 闭目昏睡, 羽毛松乱。结膜充血, 肿眼, 眼睑内有多量分泌物, 严重的失明。有的表现为神经症状, 头颈歪斜、共济失调、两脚麻木。打喷嚏, 气喘, 呼吸困难, 呼吸次数明显增多, 甚至张口呼吸, 病程长的病鸡出现下痢, 机体脱水、很快消瘦, 严重病例最后衰竭而死。
3 病理变化
对30只病死雏鸡进行了剖检, 主要的病变在肺脏, 在肺脏上有粟粒大至黄豆大的黄色或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结节的硬度似橡皮样或软骨样, 切开可见有层次结构, 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气管和气囊也能见到同样的结节。肝脏肿大, 质地变脆, 表面有灰白色结节。胆囊和脾脏肿大。肠粘膜充血、出血, 盲肠内有白色豆腐渣样物质。
4 临床诊断
根据发病雏鸡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初步诊断为曲霉菌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 取病死雏鸡的胸部气囊结节病灶, 以10%氢氧化钾溶液浸腐后, 压片镜检, 可见曲霉菌的菌丝、孢子。分离培养后, 出现典型菌落。据此诊断为雏鸡的曲霉菌病。
5 防制措施
(1) 立即更换新鲜饲料, 保持舍内空气通畅, 做好防潮保温工作。
(2) 全群采用0.3%过氧乙酸, 按30mL/m3进行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
(3) 用1:1000~15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 2次/d, 连用5d。其他时间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
(4) 按每吨饲料添加3kg制霉菌素拌料, 连用5d。
6 体会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 篇6
1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的症状表现有所差异。雏鸡发生鸡白痢的临床症状有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神经型。急性败血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 拉稀病症, 并且饲养管理条件、品种等直接制约死亡率的高低, 严重的死亡率达到100%。关节炎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肉鸡关节肿胀, 死亡率仅20%左右。神经型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机能障碍, 偏头, 转圈, 啄地特点, 死亡率不到10%。被感染的雏鸡一般在出壳后3~5d才出现明显症状, 一周后病雏逐渐增多, 一个月内达到峰值, 病急者发病急, 无明显症状迅速死亡, 稍微缓慢者表现被毛松乱, 精神不振, 不愿走动, 食欲减少, 腹泻, 排浆样粪便, 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 甚至发生炎症, 影响排便。育成鸡多发生于35~85d的鸡, 患病较雏鸡症状轻微, 以关节肿胀为主要特征, 发病率达到80%左右, 死亡率在20%左右。成年鸡患病为隐性感染, 即使康复也仍然处于隐形感染状态, 影响生产性能, 一旦感染可以长期带菌, 成为危险传染源, 发生急性败血型白痢, 产蛋量骤降, 卵泡变形, 变性, 死亡率在25%左右[1]。
鸡白痢直接影响母鸡生产性能, 对产蛋量有极显著的不利影响, 沙门氏杆菌侵入卵巢和输卵管, 睾丸, 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 严重者睾丸萎缩, 卵巢破裂。在心肌, 盲肠, 大肠及肌胃有坏死结节, 肝脏处有点状出血点, 胆囊、脾肿大, 肺脏有黄色结节, 肝脏病变最常见, 其次是心、肌胃、肺和盲肠的病变。母鸡常见卵子变性, 质地改变, 有腹膜炎, 卵黄膜增厚[2]。
总之, 本病特点是幼雏感染后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很高, 呈急性败血型, 成年鸡感染主要是卵巢感染, 影响孵化率和雏鸡成活率, 呈慢性或者隐形感染。
2 诊断方法的研究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如描述, 但鸡病复杂繁多, 为进一步确诊本病, 仅凭借临床症状尚不能确诊, 必须借助实验室诊断,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确诊。
2.1 ELISA诊断方法
本方法用于育成鸡, 成年鸡抗体的检测, 用全血ELISA和血清检测均可, 而对于雏鸡, 采用全血ELISA检测雏鸡的抗体更方便, 刚出壳的雏鸡采血量少, 分离血清有困难。
2.2 凝集试验方法
为国内外最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不断的改进, 发展成了目前这种简便、快捷的凝集试验方法。
2.3 卵黄抗体检测法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抗体的检测可以利用卵黄提取物, 通过检测受感染鸡卵黄抗体, 与血清方法类似。卵黄平板凝集检测试验, 抗体滴度要低于全血, 此方法鸡群不受到干扰, 通过血清方法检测对鸡群影响比较大。
2.4 鸡白痢沙门氏菌多糖敏化红细胞的间接血凝试验
此方法简单、快速。通过提取鸡白痢沙门氏菌脂多糖抗原用热酚法热处理后, 用醛化过的绵羊红细胞与鸡全血或者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 与玻板凝集反应试验做比较, 前一种方法的检出率比后一种高10%左右, 在1~3min内可以判定。
2.5 PCR技术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DNA
PCR技术是一种新的检测鸡白痢的方法, 凝集试验方法, ELISA诊断方法, DNA杂交试验, 这些方法简单快捷, 但是特异性比较差, 应用受到限制。PCR技术为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从被感染的鸡组织中提取DNA, 扩增一个284bp的片段。此方法比常规试验方法更敏感, 是检测本病最有效的一个工具, 此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出被感染鸡的阳性组织中的DNA, 还可以检出阴性组织中的DNA[3]。
3 耐药性变化趋势
随着养殖户使用抗生素种类和数量的增加, 本病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现上升趋势, 对链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氨苄青霉素、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性明显上升。上世纪60年代几乎没有多重耐药性菌株, 70年代开始出现四重, 五重耐药性菌株, 80年代五、六、七重耐药性菌株居多, 90年代七重及其以上菌株达到90%以上。耐药性增强, 耐药谱拓宽, 常用的抗生素基本都耐药, 因此建立鸡白痢耐药监测系统, 对于有效研究治疗本病药物的耐药性有积极意义。
4 防治方法
4.1 疫苗接种
对于鸡白痢疫苗产品国内研究很少, 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发出商品化的疫苗产品。目前生产实践上尚没有大批量的鸡沙门氏菌灭活疫苗的使用, 疫苗目前有减毒活菌苗, 灭活菌苗, 脂多糖抗原免疫预防, 高免卵黄液免疫预防等。
4.2 微生物制剂治疗
国外科学家Nurmi和Rantala提出了竞争排出方法控制感染的理论和方法, 使用调菌生、促菌生等活菌生物制剂, 通过口腔滴服, 促进雏鸡生长和预防病菌效果, 微生态制剂无污染, 无药物残留, 价格低廉, 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仅应用于卫生环境状况良好, 具有较好的卫生管理措施的鸡舍中。
4.3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鸡白痢的有效途径, 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土霉素、青链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明显, 对本病防治效果很低甚至无效, 卡那霉素、氧氟沙星、新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防治效果比较好。但目前多数鸡场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耐药菌株不断增多, 造成药物不能有效治疗本病[4]。
4.4 磺胺类药物治疗
磺胺类药物在治疗和防治本病方面效果显著。药物预防不宜长时间用一种药物, 为达到防治目的一味的提高剂量, 要充分考虑到效果好的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 注意疗程。
4.5 碳水化合物防治
通过改变肠道菌群, 创造对菌体不利的生长环境, 使用碳水化合物、乳糖、甘露糖等, 乳糖和甘露糖可以提高肠道酸性, 同时, 抗生素也可以破坏肠道菌体平衡。
4.6 中草药治疗
复方中草药制剂, 成分主要有黄芩、苍术、干姜、白头翁等组成的制剂泻痢康, 可以促进肝肾功能调节, 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7 严格执行定期检疫淘汰制度, 净化鸡场措施
定期对鸡场进行检疫, 淘汰阳性感染鸡, 及时发现和消除传染源, 消灭病原和杜绝病原。严格消毒措施, 鸡白痢主要通过卵传播, 对于鸡蛋表面会有一定数量的鸡白痢沙门氏菌, 这些细菌会通过输卵管污染, 因此在雏鸡出壳前后的这段时间, 加强防治措施, 是控制本病的最佳时机。建立健康的鸡群, 尽量避免从外地引进种蛋, 一旦引进要注意检疫和隔离,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鸡舍及一切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饮水池及运动场地要保持干燥清洁, 防止被鸡粪感染。出雏器用14m L/m3的福尔马林和7g/m3高锰酸钾熏蒸20分钟。要想根除鸡白痢带来的危害, 消毒鸡舍及一切用具, 必须及时淘汰阳性鸡种和可疑鸡种[5]。
随着我国养禽业的日益发展壮大, 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对鸡场的严重危害一定程度上有上升趋势, 给养鸡业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单单以药物治疗是不够的, 在防治本病时必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检疫、淘汰的要求执行,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鸡营养水平, 搞好鸡舍环境卫生等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治疗。
摘要:鸡白痢沙门氏菌可感染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鸡, 临床症状表现不尽相同, 会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 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人们一度将其列为鸡病之首, 鸡白痢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我国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概括阐述, 整理和总结这方面的资料对加深本病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沙莎, 孙裕光, 王琴.我国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诊断与防治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3, 29 (2) :191.
[2]宋连敏, 梁立生, 宋丙奎.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家禽科学, 2009 (6) :30-31.
[3]周妍.鸡白痢沙门氏菌病[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 27 (2) :114-115.
[4]李晓峰, 郑振宇, 杨红瑞.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禽业, 2013 (6) :68-70.
雏鸡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篇7
1 流行病学
只有鸡和火鸡易感。2周龄内雏鸡易感性最高, 感染发病多为急性, 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 耐过鸡则长期带菌。随着日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 4周龄以后较少大批死亡。但近些年来, 4周龄以上中雏也有死亡的报道。成年鸡都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而且多局限于卵巢、卵子、输卵管、睾丸等处。母鸡比公鸡易感性稍高。
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卵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也可通过交配传播。在污染的鸡群中, 对雏鸡进行雌雄鉴别时, 也最易造成人为地机械传播。
2 症状
雏鸡的潜伏期4~5天。带菌雏及出壳后感染的幼雏, 多在出壳后5~6天开始发病死亡, 发病死亡数逐日增加, 到10~14日龄时达到高峰。大多数病鸡表现精神沉郁, 羽毛蓬松, 畏寒怕冷, 聚集成堆或靠近热源尾翅下垂, 闭目缩颈, 嗜睡。食欲减少渴欲增加, 拉白色浆糊样粪便, 有时呈淡黄色、淡绿色或带血。
成年鸡感染, 母鸡产蛋量、种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 孵出的雏鸡成活率低, 发病死亡率高。急性病例表现精神不振, 减食或不食, 拉白色稀粪, 产蛋停止, 或因卵黄坠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急性发作而死亡。
3 病理变化
雏鸡急性死亡者病变不明显, 病变稍长者肺切面可见灰黄色坏死或结节, 特征性病变在心肌、心外膜上面有灰白色坏死点或小结节, 肝肿大变性, 淡白色至土黄色, 充血, 点状或条纹状出血, 表面有灰白色至灰黄色坏死点。成鸡最长见得病变部位在生殖器官。可见卵泡变形如蝌蚪状, 成淡青色、绿褐色至黑色。变型卵泡可坠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急性发病死亡的成年鸡, 可见心脏肿大, 心肌有灰白色结节, 肝肿大呈黄绿色, 质地粗糙。
4 诊断
根据现场解剖的特征性病变和鸡群的病变症状, 可以初步作出诊断。
5 治疗
多种药物对鸡白痢都有一定疗效, 但只能减少或缓解鸡群的发病和死亡, 而且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最好能从发病死亡的鸡体中, 分离出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选择最敏感性药物, 提高疗效。
现临床上以氟苯尼考、头孢类、氧氟沙星、磷霉素钠为首选药物, 成品药:氟立康 (氟苯尼考) ;克利优 (硫酸粘菌素+丁胺卡那+头孢克肟) ;杆克能 (乳酸环丙+丁胺卡那+磷霉素钠) ;普杆新 (阿莫西林+头孢菌素) 均可作为药物防治鸡白痢的药物。
6 防治
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无白痢种鸡场;
(2) 搞好孵化前后的消毒和卫生;
(3) 加强育雏阶段饲养管理, 提高鸡群抗病能力;
(4) 杜绝其他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