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质量

2024-09-29

雏鸡质量(共8篇)

雏鸡质量 篇1

孵化场的任务是将受精种蛋尽可能多地变成优质雏鸡, 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高的孵化率、好的雏鸡质量, 要靠孵化工作者在孵化各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 只有严抓细节管理, 加强孵化条件控制, 才能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

1 种蛋的来源

种蛋健康是获得优质雏鸡的基础, 种鸡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和雏鸡的质量。只有对种鸡群喂给营养全价的日粮, 适时免疫, 精心管理, 才能保持种鸡健康良好的种用体况和繁殖能力, 保证有高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及孵化率。种鸡群的健康状况决定了种蛋的质量, 也就决定了孵化的各项指标及雏鸡的质量。

据研究表明, 30~45周龄的蛋种鸡所产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鸡健康状况优于其他周龄。种鸡应该采食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营养平衡日粮。营养浓度大大高于产蛋鸡日粮, 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 、维生素B12、叶酸、生物素, 微量元素锌、锰等。种鸡自身不可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病、禽脑脊髓炎、传染性贫血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等, 以免造成雏鸡患病。

2 种蛋的选择及保存

2.1 种蛋选择

即使优良健康的蛋鸡所产的蛋也不都适合上孵, 要进行挑选。种蛋要清洁无污染, 蛋重在52~68g之间, 蛋形指数为0.72~0.75, 比重在1.08左右, 剔除钢皮蛋、砂皮蛋和皱纹蛋及碎蛋、裂纹蛋等, 蛋壳颜色应符合本品种的要求。

2.2 种蛋保存

一般种蛋保存以5~7d为宜, 最好不要超过1周。特别是老龄种鸡所产种蛋更应该尽量缩短保存期。种蛋应该保存在有保温层和空调机的蛋库里, 随时调节库内温度。温度在13~18℃ (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 时间长则采用下限) , 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 (既能明显降低蛋内水分蒸发, 又可防止霉菌孽生) , 还要保持蛋库的良好通风条件。

3 孵化条件的控制

3.1 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有恒温和变温两种施温方案。恒温, 1~19d 37.8℃, 20~21d36.5~37.2℃;变温孵化则是采用前高后低的用温方式, 1~4d38.2℃, 5~7d38.0℃, 8~12d 37.8℃, 13~15d 37.6℃, 16~19d37℃, 20~21d36.5~37.2℃。两种方法区别在于降温法必须是整批孵化时间, 符合胚蛋对温度前高后低的要求。恒温法适合巷道式孵化器和箱体机分批孵化方式, 能省电。一般认为降温法孵化比恒温法效果好。对于鸡产蛋前期产的种蛋, 孵化温度要高0.15℃或提前6~8h入孵, 20~21d 37℃;产蛋中期 (35~50周) 种蛋理化特性优良, 孵化用37.8℃, 出雏用36.5~37.1℃孵化期正好是21d;产蛋后期 (50周以后) 的种蛋尽量减少储存时间, 提前4~6h入孵, 孵化温度低0.1℃, 出雏用37.2℃左右。温度是否合适可通过“看胎施温”方式来检验。

3.2 湿度

适宜的湿度, 初期使胚胎受热均匀, 在后期利于散热和啄壳出雏。一般来说, 入孵器湿度为50%~60%, 出雏器湿度为65%~75%。对产蛋前期的种蛋1~19d降低孵化湿度3%~5%, 20~21d湿度为70%;产蛋中期的种蛋用正常湿度;产蛋后期的种蛋1~19d湿度调高3%~5%, 20~21d出雏湿度为65%~70%为好。检查湿度是否合适, 测量种蛋孵化过程中的失重量为11.0%~13.5%。

3.3 光照

育雏前3d, 舍内每天光照24h, 光照强度为20~30Lx (斯即100W的白炽灯照射3~5m2) , 便于雏鸡熟悉环境和饲料饮水等。4~7日龄每天光照22h, 光照强度降至15~20Lx, 以后逐步降至15h, 强度控制在10Lx以下。到育成期采用自然光照, 如果是无窗鸡舍采取8~9h光照。

3.4 通风

胚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通风可以提供胚胎发育需要的O2, 排出CO2, 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 驱散余热, 按“前小后大”原则打开风门通风。

4 雏鸡的筛选

品质优良的雏鸡, 眼大有神, 向外突出, 随时注意环境动向, 反应灵敏, 叫声洪亮, 活泼好动;绒毛长度适中、整齐、清洁、均匀而富有光泽;肛门干净, 察看时频频闪动;腹部大小适中、平坦, 脐愈合良好, 干燥, 有绒毛覆盖, 无血迹;喙、腿、趾、翅无残缺, 发育良好。抓握在手中感觉有挣扎力。劣质雏鸡精神委靡, 缩头闭目, 腿脚干瘪, 站立不稳, 不注意周围环境及音响, 反应迟钝, 叫声微弱或嘶哑, 不爱活动、怕冷;绒毛蓬乱粘污, 缺乏光泽, 有时绒毛极短或缺失;肛门周围粘有黄白色稀便, 腹部膨大、突出, 表明卵黄吸收不良, 脐部愈合不好, 湿润有出血痕迹, 缺乏绒毛覆盖, 明显裸露, 抓握在手中感觉无挣扎力。

雏鸡白痢的防治 篇2

一、临床诊断

病雏精神沉郁,不喜欢活动,闭目打瞌睡,食欲不振,畏寒怕冷,闭目缩颈,呆立不动,拉白色糨糊样粪便,羽毛松乱,两翅下垂。个别鸡呼吸困难,拉白色粪便,肛门周围被粪便糊住,干结后形成硬块堵塞肛门,致使排便困难。

二、病理变化

对病死鸡剖检,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呈淡黄色、油脂状和干酪样;部分鸡可见化脓性关节炎,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有玉米粒大灰白色坏死灶,胆囊扩张,脾脏肿大、出血,质地变脆;部分鸡出现肺脏充血、肾脏肿大、盲肠膨大、心脏扩张、肺炎和大小肠出血等病理变化。

三、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可通过实验室鉴定。

四、防治措施

1.免疫接种:用本场分离菌株制备本场的灭活疫苗作免疫接种,通常可以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治疗:

【方案一】每1000公斤体重使用禽百康一包拌料饲喂,一天2次,连用3天。饮水中同时添加常舒,每包兑水400公斤,集中投药或全天投服,连用3天。同时添加复合免疫多维(金赛维),以提高雏鸡的抗病力和促进病雏快速康复。严重感染者可使用头孢曲松钠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皮下注射。

【方案二】雏力健每包兑水200公斤,全天饮用,也可以集中投服;同时用痢疾速治散每500公斤体重使用1包,一天2次,连用3天。饮水里同时添加扶壮营养添加剂葡萄糖多维,每包兑水500公斤,或电解多维每包兑水400公斤,连用3~5天。重症者可使用康泰克做皮下或肌肉注射。

【方案三】强效土霉素每包兑水500公斤+禽康宝每包拌料150公斤,连用3~5天。

3.药物保健: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微生态制剂,如活力99生酵剂、活力重菌泰、活力99保健液等,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客户消费群最多的优质微生态制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活力重菌泰、活力99及其保健液等微生态制剂,能很好地预防鸡白痢及其他常见疾病的发生,并且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无停药期,无残留,绿色、安全、环保。目前已有不少大中型家禽养殖场及饲料加工厂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效果。

五、饲养和预防建议

搞好环境的卫生和环境消毒工作是预防本病至关重要的一步。对种蛋可使用毒菌清浸泡消毒,对养殖场环境、用具、饮水、车辆等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蓝色经典、无影杀手、超强重碘、消毒先锋等任两种消毒剂进行交替消毒,常规消毒应每周进行一次。 (广西 蒋爱国)

雏鸡质量 篇3

1 温度

1.1 温度的作用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没有适宜的温度, 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 就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1.2 温度的要求

孵化初期, 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自温调节能力, 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 胚胎物质代谢日益加强, 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 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 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 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 产生大量的体热, 此时温度还应稍低, 以利散热。因此, 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1.3 温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1) 影响出壳时间和孵化率。孵化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 雏鸡提高出壳;温度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 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 37.8℃孵化21d出雏, 孵化率最高;38.5℃仅要20d就出雏;39.5℃只需19d, 且雏鸡体重轻, 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d出壳, 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

(2) 影响雏鸡质量。孵化过程中, 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 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雏鸡个体细小, 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 眼、喙异常, 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 绒毛粗糙、干燥, 腹部肿大柔软, 脐环闭合不良, 跗关节红肿, 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 眼睛闭合, 眼部绒毛粘连, 脱水, 弯趾或八字脚等。

1.4 温度的控制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 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 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5℃;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 1-7d孵化温度38℃, 8-12d为37.8℃, 13-18d为37.6℃, 19-21d为37.0℃, 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 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2 湿度

2.1 湿度的作用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 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 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湿度不当会影响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湿度还有利于雏鸡出壳, 出壳时, 在足够的湿度和空气中CO2的作用下, 使蛋壳的CaCO3变为Ca (HCO3) 2, 蛋壳变脆, 便于雏鸡出壳。

2.2 温度的要求

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 孵化机内保持50%~60%, 出雏机保持65%~75%。

2.3 湿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不及温度敏感, 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控制不当会影响雏鸡的质量, 如湿度过大, 会延长出壳时间, 雏鸡体软, 腹大, 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小, 提前出壳, 雏鸡干瘪瘦小, 绒毛干燥, 发焦, 有时粘壳。

2.4 湿度的调节

湿度过大, 适当减少水盘数量, 或加强通风, 使水气散发;湿度低, 则适当增加水盘数量, 冷天加温水, 夏天加冷水, 也可洒湿地面, 增加水分蒸发, 以提高室内湿度。

3 通风

3.1 通风的目的

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O2, 排出CO2;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 防止自温超温。

3.2 通风的要求

保持新鲜的空气, O2含量不低于20%, CO2浓度不超过0.5%, 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

3.3 通风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孵化机内CO2浓度达1%时, 胚胎发育迟缓, 死亡率增加, 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据资料介绍, 机内CO2含量超过1%, 每增加1%, 孵化率下降15%, 当CO2浓度达到10%, 胚胎将全部死亡。通风过度则会影响到温度和湿度, 雏鸡出现眼睛闭合, 眼部绒毛粘连, 脱水, 粪便呈绿色等。

3.4 通风的调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根据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 孵化中后期, 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 代谢加强, 通风量应逐渐增强, 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 更应注意通风, 避免孵化后期胚胎闷死在壳内。每个孵化机都有通风孔, 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 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 第二周开启1/3-1/2, 第三周开启3/4-4/4。

4 翻蛋

4.1 翻蛋的目的

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 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 保持胎位正常。

4.2 翻蛋的要求

每隔1-2h翻蛋1次, 孵化满18d停止翻蛋。

4.3 翻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 会降低孵化率, 胚胎粘在壳膜上, 粘着的部分出现畸形, 如肢的缺少或畸形。据报道, 整个孵化期不翻蛋, 孵化率为29%;前7d翻蛋其后不翻, 孵化率为79%;前14d翻蛋其后不翻, 孵化率为95%。

4.4 翻蛋方法

翻蛋的角度要有90度, 以水平位前俯后仰或左右各45度为宜, 并要防止震动。

5 凉蛋

5.1 凉蛋的目的

驱散孵化机中的余热, 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同时给胚胎冷刺激, 促进胚胎发育。

5.2 凉蛋的要求

在较冷的天气, 孵化机供温稳定, 通风良好, 机内不超温, 可以不凉蛋。在高温季节孵化, 整箱入孵上蛋量较大, 通风不良时需进行凉蛋, 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物质代谢加强, 自温超温时应加强凉蛋,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15~20分钟。

5.3 凉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凉蛋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在高温季节, 整箱入孵时, 孵化机内温度超温不进行凉蛋, 则会引起死胚和弱雏增加, 孵化率下降。

5.4 凉蛋的方法

雏鸡培育技术 篇4

1 饲养管理关

1.1 温度

初生雏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还不完善,体温又比成鸡低1~3℃,刚出生时全身都是绒毛,缺乏抗寒和保温能力,既怕热又怕冷,随着日龄的增长,绒毛逐渐换成羽毛,保温能力逐渐增强,同时体温调节机能也逐渐完善。因此,雏鸡在育雏阶段必须人工给温,也就是说提供幼雏合适的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温度与幼雏的运动、采食、饮水以及饲料的消化吸收都有关,幼雏特别是在育雏的前3周对温度的需要比较高。温度适当,雏鸡表现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群疏散,均匀俯卧。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分布远离热源,大量饮水,采食减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食癖。温度过低则雏鸡因畏冷而密集,表现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常发出“叽叽”叫声,严重时则拥挤受伤,容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聚堆起垛而压死。根据雏鸡这一生理特点,在育雏期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平稳、逐渐下降,一般前1~2d为35℃,第1周32~35℃,第2周29~32℃,第3周27~29℃,第4周21~27℃,以后逐渐降低到室温。在具体执行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环境情况和雏鸡不同品种与健康状况来掌握。外界气温低时稍高些,热时要低些;强壮的低些,体弱的高些;轻型种低些,兼用种高些。同时要求温度平稳均匀,切忌忽高忽低,变化激烈。

1.2 湿度

湿度与鸡体内水分蒸发、体热散发和鸡舍清洁卫生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鸡棚以保持干燥为宜,但相对湿度不宜低于4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为60%~65%,10日龄后为50%~60%。高温低湿时,鸡体内水分散失过多,易导致雏鸡脱水或腹中剩余蛋黄吸收不良,过于干燥而引起舍内灰尘飞扬,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低温高湿时,会造成舍内既冷又潮湿,雏鸡易感冒,也会引起垫料潮湿,诱发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以及脚趾干瘪、羽毛生长缓慢等病症;高温高湿时,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正常散发,闷气,食欲下降,生长缓慢,抵抗力减弱。湿度不足时,可在舍内走廊、地面、四周墙壁或烟道上面洒水,也可在热源上放水盆蒸发水汽,以增加舍内湿度;湿度过高时,可在鸡舍地面铺设防潮层,适当提高鸡棚内的温度,加强通风换气,勤换垫料,及时清除舍内潮湿的粪便和垫料,防止饮水器漏水等。

1.3 通风换气

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机能旺盛,呼吸时排出较多的二氧化碳。此外,家禽所排出的粪便通常仍含有20%~25%尚未被利用的养分,其中包括含硫蛋白质。含有养分的粪便和垫草混合在一起,加上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在合适的温度和水的作用下,微生物就会分解养分,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氨和硫化物。若不采取有效的通气措施,鸡舍中的氨、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将大大超过允许的范围,必然影响雏鸡的健康,严重时会造成死亡。过量的氨气会麻痹或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使细菌易于侵入,引起呼吸器官疾病,降低饲料报酬。一般要求氨气浓度保持在10mg/kg以下较适宜,不要超过20mg/kg。如鸡在空气中氨的浓度超过20mg/kg,连续6周,呼吸器官显示粗糙与组织病理性破坏,对新城疫病毒的抵抗力减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将引起雏鸡昏睡、致死。而且空气含氨浓度25~35mg/kg会刺激人的眼睛。开放式鸡舍在维持舍温21~25℃情况下尽量打开通气孔和通风窗,以人进入舍内无闷气感觉及不刺激鼻眼为宜。在冬季与早春为保持育雏室的一定室温,可利用装有纱布的通气窗通气。也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选择当天气温较高的时段开窗通气。

1.4 光照

提供雏鸡光照的目的在于延长采食时间,促进加快生长,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适宜光照时间为:1~3日龄光照为24h/d;4~5日龄光照为15~20h/d;6~9日龄光照为16~18h/d;10~14日龄光照为14~16h/d;15~28日龄光照为12~14h/d;28~42日龄光照为8~10h/d。黑暗应保持在一定的时间,不能随意变动,使鸡能够适应一旦停电时的环境变化,避免受惊打堆死亡。光照强度:前2周每20m2地面安装40W白炽灯泡1只,以后换上15W灯泡,使鸡能容易见到食槽和水槽,方便采食和饮水即可。

1.5 密度

饲养密度的大小,既要考虑养好雏鸡,又要考虑育雏室的经济利用。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物刺激等,常导致鸡群互相拥挤堆压,造成死亡。合理饲养密度的原则一般为:幼龄阶段适当密些,2周之后要稀些;冬季可密些,夏季要稀些;自由采食可密些,分次喂料应稀些;通风好的鸡舍可密些,通风差的鸡舍可稀些;轻型品种密些,兼用品种稀些。通常情况下肉用仔鸡,1~2周龄雏鸡可饲养30~40只/m2, 2~4周龄饲养20~25只/m2, 4周龄以后只能饲养8~12只/m2。

2 营养饲喂关

2.1 饮水

雏鸡开食前,要先给予与育雏室温度基本一致的温水。第1次饮水可加入0.01%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和清洗胃肠,促使小鸡胎粪正常排出。幼雏腹部卵黄囊内部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这部分营养物质要3~5d才能基本上吸收完。尽早利用卵黄囊的营养物质,对幼雏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效果。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间断饮水使鸡群干渴,造成抢水,容易使一些雏鸡被挤入水中淹死,或身上沾水后受凉,诱发疾病,造成死亡。

2.2 开食

雏鸡出壳后24h即可开食。饲料要新鲜,颗粒大小适中,以有利于雏鸡啄食、易消化为原则。可选择全价雏鸡颗粒料或自配饲料,自配饲料要营养丰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大米、鱼粉或豆粕等,开食料可煮至8成熟后再喂。每天喂5~7次,投料不可过多,宜少喂多添。2~3d后每天喂4~5次。出壳后4~5d内的雏鸡饲料中可加拌些切碎的青菜叶或嫩菜,均占饲料的1%左右,以后根据雏鸡的日龄增加,逐步加大到20%~30%。必须保证供给完善的营养饲料,特别是粗蛋白质含量要占日料的20%左右,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也要特别注意。组成雏鸡日料要求为一小、二优、三易消化。

3 卫生与防疫关

育雏舍和育雏器在鸡只移出之后和每批新雏鸡饲养之前,要对鸡舍进行彻底地清洗、消毒。料槽、饮水器和育雏所有用具必须每天清洗,用消毒药浸泡,经清水冲洗晒干再用。育雏舍内垫料必须勤换勤晒。谢绝参观,禁止闲人随便进入育雏舍。饲养员在每天进入禽场前,需严格履行洗澡、更衣、换鞋制度。防止鸟类、鼠及其他啮齿动物进入,勿让脏污设备进入鸡场。雏鸡本身的免疫机能不健全,对各种疾病的防御能力很差,易生病死亡。生产实践中雏鸡免疫:1日龄时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7日龄时用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多价苗免疫,14日龄和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免疫。同时预防鸡的白痢、球虫病,用土霉素、痢特灵拌料饲喂。平时还要注意定期消毒鸡舍周围环境、鸡舍、鸡体表面,确保雏鸡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平生, 周铭生.养好雏鸡的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2) :107.

[2]王雪芳.雏鸡培育关键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 2006 (10) :133.

[3]朱永飞, 王飞, 贺文清, 等.春季雏鸡培育的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2) :59.

雏鸡的运输 篇5

1 运输时间

根据通知的接鸡时间准时赶到孵化厂。出雏完毕,待孵化厂对雏鸡进行完必须的操作,如雌雄鉴别、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后,立即装箱运输,越早运走越好。短距离运雏,春、秋可在白天运,冬季宜在中午运,夏季宜在早上或晚上运。

2 运输工具

根据路程选择运输工具。冬季最好用保温车、普通客车或卡车等运雏,炎热季节最好用带空调的豪华客车运。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尽快运达育雏室。雏鸡最好在孵出8 h以内运达饲养单位,运输距离较长时,最好在12~48h内到达饲养单位。如果出壳48 h内未到达饲养单位,将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待雏鸡绒毛干燥后才能运输,否则将影响雏鸡的健康。

3 装盒及码放

装鸡可用塑料箱、纸箱或木盒等,最好用专制的雏鸡盒运雏。雏鸡盒尺寸最好为:长60cm、宽45 cm、高18 cm。每盒可装鸡100~104只,每格装25~26只,不要装得太多。为防雏鸡窒息死亡,盒的四周应开通气孔,气孔直径为1.5 cm。装鸡前,盒和车一定要严格消毒。放置雏鸡盒时,每行雏盒之间、盒与车厢之间必须留有空隙,顶部须留出15~25 cm的空间,以免雏鸡缺氧死亡。装卸雏鸡盒必须平稳轻放,避免倾斜。

4 运输环境

运输时,车内温度以25℃~28℃为宜,如车内温度过低,可适当加设薄棉被和床单,但不要盖得过严,以防雏鸡受损。起运后,每隔一段时间应对雏鸡进行一次观察,雏鸡精神异常时,要及时调整雏箱。雏鸡张嘴呼吸、叫声尖锐,表明车厢内温度过高,此时要及时通风;如果雏鸡打堆、乱叫,表明车厢内温度过低,此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雏鸡新城疫诊治 篇6

严禁紧急接种, 会导致大量死亡。每瓶“禽速康”使用125公斤水稀释, 每瓶“杆菌杀手”使用150公斤水稀释后饮水;在饲料中加入抗病毒中药, 如扶正解毒散, 连用4天。用药第2天大群好转, 第3天死亡率下降, 第4天只有零星死亡, 且均为久病鸡只。

雏鸡患新城疫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诱因。第一, 种鸡在产蛋期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该鸡群所产雏鸡的易感性高。第二, 种蛋孵化时消毒不严格, 环境中的新城疫病毒附着在蛋壳表面, 啄蛋壳时被动食入病毒, 出壳的弱雏增加、体质下降。第三, 母源抗体低下, 不能阻止新城疫病毒经呼吸道黏膜感染发病。第四, 育雏舍环境污染严重, 消毒不彻底, 空舍时间短。第五, 同一批雏鸡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 这与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及消毒有关, 如运输车或饲料、饮水用具等被新城疫病毒污染。

蛋雏鸡饲养技术 篇7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信誉良好的公司的鸡苗。

挑选有养鸡知识, 吃苦耐劳, 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饲养员。

做好育雏舍消毒工作。首先清除所有异物, 包括鸡粪、垫料、水槽、饲槽、育雏网等;清洗地面和墙壁, 墙壁用10%石灰乳粉刷消毒, 或用2%的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育雏用网、饮水器、料桶等设施和用具洗刷干净集中于育雏室。1周后关闭门窗, 然后密封, 进行熏蒸消毒, 按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的比例混合使用, 密封24小时后再打开通风。熏蒸一般是在鸡苗送到前两天进行。

准备好育雏的全价饲料, 多种维生素、抗菌药物、垫料、温度计及室内各种用具等。

在进雏前两天要对育雏室进行预热, 温度控制在35℃左右。并烧一锅水, 增加育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检查光照、通风等设备, 制订好操作日程和防检制度。

2育雏鸡 (1~42日龄) 的饲养管理要点

2.1饮水与饲喂

雏鸡运到后立即开始饮水, 饮水最好先饮5%~8%葡萄糖溶液, 同时配合雏开灵、蒽诺杀星等, 饮用3~5天, 可提高成活率。后改为自然水供雏鸡自由饮用。

开食:当三分之一的雏鸡有啄食动作时可以喂料开食。若为平养鸡, 应在地面铺上报纸或其他垫料, 撒上全价饲料, 任其自由采食。原则上每3小时喂1次, 少给勤添;10天后可添加沙砾, 每周1次, 每次每只雏鸡用3克。

2.2温度与湿度

温度:在雏鸡未到之前, 使室内温度达到35℃左右, 以后每周下降2℃, 夏天降至室温为止, 冬天至25℃~26℃即稳定。

在育雏过程中, 应经常检查温度, 做到看鸡施温, 若温度适宜, 雏鸡羽毛整洁光滑、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粪便正常。睡眠的时候, 双翼平放而卧、安静。反之, 温度过高, 鸡群远离热源, 张嘴呼吸, 两翅附地。注意:舍内温度白天应比夜间高2℃, 并严防煤气中毒。

育雏室温度在第1周内相对湿度必须接近70%, 一般要求第一周65%~75%, 第二周至第七周为60%左右。

2.3光照、通风、换气

不当光照除了对鸡性成熟有影响外, 还引起鸡啄肛啄羽、鸡群疲劳等危害。育雏光照时间:1~3日24小时, 4~7日龄20小时, 第二周18小时, 此后每周缩短2小时, 直至缩短到自然光照。光照强度:第一周5~10瓦/m2, 第二周3~6瓦/m2。

通风和换气:在保证舍温的情况下, 应及时清除粪尿等污物, 加强通风换气, 保证新鲜空气的供给。通风时要防止外面的冷空气进入鸡舍过快, 更不能直接吹到雏鸡身上。这一点对高密度饲养鸡舍最为重要。

消毒与防疫:雏鸡进入育雏舍之后, 应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由于雏鸡的免疫机能不健全, 对各种疾病的防疫能力差, 容易生病死亡。为预防雏鸡生病, 预防鸡白痢、球虫等病时, 可用土霉素、抗球散等拌料饲喂。同时参照以下免疫程序进行传染病预防。

商品蛋鸡免疫程序:

1日龄马立克病CVI988液氮苗皮下注射

7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滴鼻点眼, 新-支二联油苗注射

14日龄传染性法氏囊中毒疫苗饮水

2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中毒疫苗饮水

28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52滴鼻点眼

35日龄禽流感多价灭活苗注射

40日龄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点眼

60日龄鸡新城疫Ⅰ系疫苗注射

120日龄新城疫-传支-减蛋灭活苗注射

130日龄禽流感多价灭活苗注射

300日龄禽流感多价灭活苗注射

3断喙及适时分群

雏鸡断喙:一般在7~10天为宜, 断啄可用断啄器或电烙铁, 上喙切12, 下喙切1/3, 防止出血过多, 造成死亡。断喙前后三天在饲料中拌维生素K3, 以促进止血, 同时加入抗应激药物, 如电解多维或速补18饮水, 以减少应激反应。

育雏过程中要求有适宜的密度。密度过大, 采食不均, 可引起个体发育不整齐, 易感染疾病。

谨防雏鸡药物中毒 篇8

1 中毒原因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雏鸡药物中毒的药物有:磺胺类、喹乙醇、土痢菌净、百毒杀等。主要原因有: (1) 在使用过程中不按药物安全使用量投药, 认为用量越大, 作用越好, 超量用药和长期连续用药, 引起中毒。 (2) 药物搅拌不匀, 使雏鸡采食和饮水时摄取的量不一, 局部含药量增加, 即浓度高的引起中毒, 低的不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3) 随便使用对一月龄以下雏鸡很敏感的药物。如磺胺类药, 即使毒性较低的复方敌菌净, 按正常量拌料, 连续用药超过5 d, 就可能造成中毒, 大剂量连续用药7 d以上, 常可引起急性严重中毒。 (4) 不到正规药店购药, 购回有效成分含量低的劣质药, 在正常使用量无效时, 盲目加大剂量, 致使中毒。

药物中毒不仅对养鸡业造成损失, 而且当人和其他动物食入病禽也可以引起中毒和死亡, 其危害将会更大。

2 症状及剖检变化

2.1 磺胺类药物中毒

急性中毒者表现为兴奋、拒食、腹泻、痉挛、麻痹等症状。慢性中毒者见于超量用药一周时发生, 精神沉郁, 体弱, 食欲锐减或废绝, 呼吸急促, 冠髯苍白, 可视黏膜黄染、贫血, 头肿大发紫, 翅下有皮疹, 便秘或下痢, 粪便呈酱油色。剖检可见:各种出血性病变, 皮下、大腿内侧肌肉斑状出血, 肝黄红色肿大, 表面有出血点, 肾肿大呈土黄色, 输尿管粗大, 有尿酸盐沉积, 胃肠空虚, 有出血性炎症。

2.2 喹乙醇中毒

病禽食欲减少或废绝, 饮欲增强, 精神沉郁, 呆立, 迟钝;鸡冠呈紫黑色, 有的带大小不等的水泡;拉褐色稀粪, 有的粪便干燥呈短棒状, 随中毒程度不同, 1~3d内死亡, 死前尖叫, 拍翅挣扎。剖检口腔内有粘液, 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 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 腺胃、肠黏膜糜烂, 泄殖腔出血, 肝肿大呈暗褐色, 质脆, 胆囊充盈, 脾、肾肿大充血, 血凝不良, 心外膜严重充血、出血。

2.3 百毒杀中毒

中毒鸡精神萎靡, 采食量降低, 粪便呈稀水样。剖检死亡鸡肝破裂, 腹腔积有血液。

2.4 痢菌净中毒

病鸡精神不振, 羽毛松乱无光, 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 食欲减少, 饮水增加, 不能站立。剖检皮下、胸肌、腿肌出血, 血凝不良, 肝、脾肿大坏死, 腺胃黏膜黄染, 肌胃角膜溃疡, 肠系膜、浆膜、黏膜出血, 法氏囊略有肿大, 黏膜有轻度出血, 肾脏肿大。

3 防治措施

3.1 到信誉较好、知名度较高的药房购药, 最好到畜牧兽医机构所办的药房购药。

千万不要贪图便宜, 购回劣质假药。

3.2 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 掌握用量。

一般用药量为:磺胺类药一月龄以下的鸡最好不用, 稍大的鸡使用时在严格掌握剂量, 连续用药不超过5d, 并选用毒性较小的增效磺胺类药。百毒杀饮水0.02%~0.04%;喹乙醇拌料50~150 mg/kg (50~150 ppm) ;痢菌净拌料40~60ppm。以上各类药连续用药为3~5d。

3.3 根据不同的中毒药物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无论什么药物中毒都应立即停用相应药物。

3.3.1 磺胺药中毒。供给充足饮水, 并加入1%~2%的小苏打, 每千克饲料加维生素C 0.2 g, 维生素K 5mg, 连续用药3~5 d至症状消失为止。

3.3.2 喹乙醇中毒。用5%葡萄糖饮水, 加喂速补14, 拌料饮水均可, 连用3~5d。

3.3.3 百毒杀中毒。饮水中加入速补14, 饲料中加入Vc, 每千克饲料2片, 连用数日至正常为止。

3.4 根据防病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药物。

3.4.1 对症下药, 选择药敏试验最敏感, 花钱少, 收效好的药物。

3.4.2 选择毒性小、副作用弱的药物。

3.4.3 选择最适合的投药方式。

上一篇:蓄积结构下一篇:高校班主任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