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白痢的有效防治

2024-10-06

鸡白痢的有效防治(精选7篇)

鸡白痢的有效防治 篇1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非常普遍的鸡群传染病, 且各个品种的鸡均会感染, 其中死亡率最高的是2~3周的雏鸡, 传染性极强, 严重降低了雏鸡的存活率。而鸡白痢对成年鸡的影响主要以破坏生殖系统为主, 造成公鸡的性功能减退和母鸡的产蛋率下降等。

鸡对该病的抵抗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在已经存在鸡白痢的养鸡场中, 雏鸡发病率大概在20%~40%, 而新传入的鸡场发病率明显提高, 甚至可以达到100%, 死亡率也高出已存在该病的养鸡场许多。鸡白痢可以通过蛋垂直传播, 也可以在鸡与鸡之间水平传播。

1临床症状

鸡白痢的潜伏期为4~5d, 发病初期, 鸡的表现为:羽毛松散、精神萎靡、翅膀下垂、昏昏欲睡、粪便呈白色且伴有腹泻、不合群、厌食、怕冷, 3d后病情会明显加重。雏鸡会出现呼吸困难且急促, 部分病鸡肛门四周的绒毛与粪便粘在一起, 排便不顺畅并伴有痛苦叫声, 后期会变得消瘦, 彻底不进食。2剖检变化

将病死鸡剖检可见, 雏鸡消瘦、食囊空虚、盲肠中有白色豆渣状物质, 个别混有血丝且盲肠壁增厚;多数会有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 肝脏有坏死点且表面有点状出血;肾脏呈苍白或暗红色, 内部有灰白色尿酸沉积;在肝、肺、心、胃以及盲肠表面会生成一种坏死灶或灰白小结, 个别病例还会出现心包积液。

3防控措施

3.1药物预防对雏鸡的防治重点在饲料中, 自从雏鸡开食, 就将抗菌药物混合进饲料或饮水中进行喂食, 一般鸡白痢的发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成年鸡的防治要注重及时性, 一旦鸡群中有病死鸡情况的发生, 就应及时确诊, 全体用药。一般防治药物采用氯霉素或恩诺沙星, 连续使用5d后, 间隔2~3d, 再使用5d, 主要目的是控制新发病鸡, 防止疫情扩散。

3.2挑选健康种蛋、种鸡, 建立健康鸡群在挑选种蛋、种鸡问题上, 应坚持内部繁殖, 不要盲目的从其他鸡场引进。对健康的鸡群, 每年的春秋两季都要对种鸡进行全面的血清凝集检测。也可对40~60d的中龄雏鸡进行检测, 及时淘汰检测结果为阳性的鸡以及可疑鸡。对发病的鸡群, 每隔2~4周进行一次检测, 经过反复多次的检测, 全部淘汰掉检测出的带菌鸡。

3.3孵化注意事项孵化时, 先将待孵化的种蛋用消毒喷雾剂消毒后, 再放入孵化室。不可使用不安全的种蛋进入孵化室。每进行一次孵化, 孵化用具都要用甲醛进行消毒。如果有引进的种鸡, 要注意对其隔离和检测。

3.4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鸡舍的所有用具都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必须每天清洗一次, 防止其被鸡粪污染。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燥, 室内温度应维持恒定, 采取高温育雏的方法, 注意室内的通风, 使室内温度均匀, 避免雏鸡过于拥挤。适当的配比饲料, 保证饲料中含有足够的VA。切忌用孵化失败的废蛋喂鸡, 预防啄食癖的发生。一旦发现病雏, 应及时隔离并消毒。另外还要格外注意飞禽进入鸡舍传播病源的情况。

3.5消毒使用熏蒸消毒的方式对鸡舍进行消毒。熏蒸消毒法可以将甲醛通过高锰酸钾与含4%甲醛的福尔马林产生化学反应而释放出来, 杀死病原体微生物, 是最简单有效的一种鸡舍消毒方法。消毒前, 封闭严鸡舍, 根据鸡舍的大小计算出药品的用量。通常情况下, 1m3鸡舍用20~30m L的福尔马林, 10~15g的高锰酸钾, 兑4~5m L的水, 混合均匀后进行熏蒸消毒。混合的先后顺序为, 取一个耐腐蚀的陶瓷容器, 加入水, 之后加入高锰酸钾, 混合均匀, 最后加入福尔马林, 随后人要离开鸡舍并关好门。最好将饮食设备一起搬进鸡舍熏蒸, 设备应提前用消毒液消毒。

(1) 确保人身安全。熏蒸容器放置得离门近一些, 方便混合完成后人员的撤离。操作必须要慎重, 顺序不可打乱, 切忌将高锰酸钾加入福尔马林中, 造成福尔马林飞溅对人员产生伤害。由于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化学反应比较剧烈, 为了防止福尔马林溢到外面, 因此容器要选择比较大的。

(2) 化学试剂的配比。福尔马林溶液的体积与高锰酸钾的重量之比是2:1, 反应结束后的残渣应是呈微湿状态的褐色粉末;如果残渣为紫色, 则说明高锰酸钾使用过量;如果残渣过湿, 则表明高锰酸钾过少。

(3) 其他注意事项。高锰酸钾与福尔马林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 因此切忌使用塑料容器, 以免引起火灾。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使温度在26℃以上, 湿度在75%以上, 方可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如果温度湿度达不到要求, 消毒效果会大打折扣。此外, 熏蒸时间越长, 消毒效果就会越好, 所以, 熏蒸消毒时间尽量保持在24h以上。

由于鸡白痢的传播呈周期性, 因此, 应将防治措施应用到鸡群成长的各个时期, 尤其是种鸡。此外, 还应每年对鸡群进行2~3次抽检, 改进防控措施, 建立健康鸡群, 培育出健康的雏鸡, 将鸡白痢的传播从各个环节彻底切断。

鸡白痢的防治 篇2

1临床症状

幼雏发病率高, 死亡最多。一般于3~4日龄就开始发病, 病初表现口渴多饮, 羽毛松乱, 翅膀和尾羽下垂, 缩脖呆立, 闭眼嗜睡, 无食欲, 随后拉白色或灰白色的稀粪, 肛门周围污染严重, 有时出现排粪困难。后期病鸡十分衰弱, 蜷缩成一团, 呼吸困难, 如不及时治疗, 发病后大多1~3d死亡。而成年鸡染病,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仔细观察可发现, 病鸡精神委靡, 减食, 消瘦, 贫血, 白冠, 不活动, 绒毛松乱, 垂翅, 缩头, 闭眼, 怕其采食。以上是500只雏鸡用量。 (2) 鲜马齿苋、鱼腥草各200g, 洗净, 切碎, 拌入饲料喂鸡, 直至治愈为止。 (3) 大蒜5~6头、马齿苋250g, 切碎或捣成泥, 与饲料混匀, 以后随日龄逐渐增加用量, 用此法防治雏鸡白痢, 育雏成活率可达90%。 (4) 苦参50g, 加水500g/d, 煎3次, 将3次的药液混合稀释至5kg, 供病鸡饮用。

防治鸡白痢的方法 篇3

1 流行特点

白痢病最常发生于鸡, 且肉用品种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蛋用品种的抵抗力较强。成年母鸡感染白痢后, 多成为慢性或隐性带菌者。近年来, 该病的发生特点出现了新的变化, 即青年鸡也可发生, 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和成年鸡更大。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种蛋垂直传播, 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雏鸡饲养中忽冷忽热、卫生差、密度大、潮湿、通风不良、饲料配合不当和营养缺乏会促使白痢的暴发。

2 发病症状

由于种蛋带菌孵出的雏鸡常常一出壳就死亡。如果是孵出后被感染的, 一般从5~10日龄开始发病, 至2周龄达高峰。病雏表现怕冷, 蜷缩或拥挤在一起, 闭眼昏睡, 翅下垂。病雏呼吸急促, 常见肛门脱出, 并一伸一缩地活动着;病雏排粪时常尖叫, 排白色糨糊样稀粪, 肛门周围的绒毛上常粘着石灰样粪便, 干后结成硬块, 堵塞肛门。3周龄以上的病雏发生呼吸症状的较少, 白痢症状较少, 一般较少死亡。成年鸡主要症状是产蛋量下降, 排青棕色稀粪, 营养性消瘦。

3 剖检变化及诊断

剖检时, 病程稍长的病雏, 可见肝脏肿大呈土黄色, 有砖红色条纹, 有的病鸡心肌、肺脏、肌胃、盲肠或大肠上有灰白色小结节和坏死点。卵黄吸收不全, 呈油脂样或干酪样, 成年母鸡卵巢萎缩, 卵泡无光泽, 呈淡青色或铅黑色, 其内容物呈油脂样。

鸡白痢的诊断主要依据本病在不同年龄鸡群中发生的特点以及病死鸡的主要病理变化, 不难作出确切诊断。成年鸡鸡白痢的检查可通过血检来确诊。现场诊断常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该方法快速、准确, 是种鸡场净化白痢的主要手段。在诊断时应注意与肠杆菌病、鸡马立克病的鉴别诊断。

4 及早预防

预防鸡白痢最重要的原则, 就是设法消除在鸡群中传播病菌的带菌鸡, 特别是对于种鸡群要做得格外彻底, 积极建立和培养无白痢的种鸡群, 同时加强孵化、育雏的消毒卫生工作。

(1) 饲喂全价饲料。保证鸡对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 以增强其体质。

(2) 及时投药预防。在鸡白痢的传染来源还没有充分控制的情况下, 在一些经常发生鸡白痢的鸡场, 配合必要的药物预防, 有助于控制发病。

(3) 严格彻底消毒。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检疫阴性的种鸡, 种蛋在入孵前可用甲醛熏蒸 (即进行蛋壳消毒) 后再孵化, 鸡舍、地面和用具消毒, 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

(4) 检疫净化鸡群。诊断检疫鸡白痢需在2日龄开始, 每隔15 d进行一次检疫, 连续4次, 以后隔月1次, 直至连续2次均不出现阳性反应鸡, 然后改为隔6个月或1年检疫1次。将阳性反应鸡全部隔离淘汰。

(5) 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要恒定, 垫草勤晒勤换, 雏鸡不能过分拥挤, 防止饲料槽和饮水器被鸡粪污染。

5 科学治疗

(1) 药物治疗。治疗鸡白痢的药物较多, 选用药物时, 必须注意到耐药性问题, 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 故其敏感性较差, 应换用不同的药物, 交叉给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甲砜霉素按0.1%~0.2%浓度饮水, 用药2~3 d减少或停止死亡, 可继续用药5~7 d;卡那霉素每只鸡0.1~0.2万IU肌肉注射, 或用庆大霉素按0.1%~0.2%添加于饮水中给病雏饮服, 连用3~5 d;氟哌酸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05~0.1 g, 拌料饲喂3~5 d;敌菌净按每千克饲料0.2 g拌料饲喂5~7 d。

鸡白痢的识别与防治 篇4

发病症状雏鸡发生鸡白痢后精神委顿,食欲废绝,紧靠热源,怕冷,缩头闭眼,绒毛松乱,拥挤,继而排出白色黏性带泡沫状稀粪。稀粪常粘住肛门周围的绒毛,变干后堵塞肛门,病雏排粪时发出凄历的尖叫声。成年鸡一般不表现症状,但产蛋率和受精率降低;少数病鸡精神不振、腹泻或产蛋停止。

诊断根据发病日龄、症状可初步诊断该病。对明显发病的雏鸡与中鸡,可依据其典型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做出较明确的诊断;对成年鸡可利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

怎样防治鸡白痢 篇5

关键词:鸡,白痢,防治

鸡白痢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是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病的病原是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本菌的抵抗力很强, 在5~6℃条件下, 在木制饲槽上可存活65 d, 夏季在土壤中可生存20~35 d, 冬季可生存128~184 d, 在鸡粪及其分泌物中可生存3个月以上, 附着在羽毛上可生存1年, 附着在卵壳上, 在室温下经5 d, 或在孵化器内经3 d才可死亡。一般的常用消毒药都能迅速将其杀死。

1 诊断要点

1.1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2~3周龄以内的雏鸡, 不同品种的鸡对鸡白痢的易感性差异显著, 轻型鸡比重型鸡抵抗力强。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主要传染源, 可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鸡群一旦被本菌污染, 可以世代相传, 危害鸡群, 因此该病对养鸡业危害非常严重。

1.2 症状

2~3周龄以内的雏鸡多发, 尤其1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当种蛋感染本菌时, 往往在孵化器中或孵出后7 d内发生死亡, 有的在孵化出5~10 d可见到鸡白痢症状。病雏以排出白色糨糊样稀粪、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而板结为特征, 因粪便干结后封住肛门, 故排便时常发出尖锐的叫声, 嗜睡, 怕冷扎堆而集于热源附近, 可引起大批死亡。有的表现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眼睛失明等症状。青年鸡和成年鸡感染后常呈慢性或隐形经过, 无明显症状;有时可见腹泻、产蛋减少或停止。

1.3 病变

早期病雏病变轻微, 仅见肝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病程长的可见卵黄吸收不良, 呈油脂样或干酪样。特征性的病变是在肝、肺、心脏、肠及肌胃上有黄色坏死点或小结节。盲肠有豆腐渣样栓塞。肾充血或贫血, 输尿管扩张, 有尿酸盐沉积。有些病例可见跗关节肿大, 关节内有黄色的黏稠液体。慢性或隐形带菌成年母鸡, 可见卵泡萎缩、变性、变色, 呈油脂状或干酪样, 常见卵泡破裂, 引起广泛性腹膜炎。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即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采血做平板凝集反应。

2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时雏鸡应注意与禽副伤寒、鸡球虫病、雏鸡曲霉菌病相区别, 而成年鸡则应注意与鸡霍乱、鸡大肠杆菌病、禽伤寒等相区别。

3 防治

3.1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及时清除和淘汰鸡群中的带菌鸡及药物预防, 尤其是种鸡场更应建立和培育无白痢的种鸡群。具体措施如下。

3.1.1 种鸡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 慎重从外地引进种鸡。对种鸡群应定期全面检疫。用全血平板凝集反应对曾祖代鸡群在120~14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普检, 208~287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普检;对祖代鸡群在120日龄时及180日龄时进行两次普检;父母代鸡群在120日龄时进行普检。每次检出的阳性鸡全部淘汰, 并对鸡舍、用具、地面彻底消毒, 以后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疫, 直到连续两次不出现阳性反应鸡后, 可改为每年检疫1次。

3.1.2 种蛋净化:

种蛋必须来自无白痢鸡群, 并在孵化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器、蛋盘在每次孵化前也应彻底清洗干净, 然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3.1.3 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育雏室、食槽、饮水器经常保持清洁干净, 温度保持恒定, 垫草要勤换, 鸡群不宜过分拥挤。

3.1.4 药物预防:

雏鸡出壳后, 可饮用高锰酸钾水, 并将痢特灵以0.3%~0.4%浓度拌料, 氟哌酸或环丙沙星饮水。另外, 磺胺类药物, 呋喃类药物和各种中药制剂及微生态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乳酸菌、EM等均可预防鸡白痢, 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应注意的是用微生态制剂的前、后各4~5 d内禁用抗菌药物, 因为微生态制剂是活菌制剂。

3.2 治疗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3.2.1

用杆菌必治、杀菌元帅、杆菌消、杆尽杀绝或肠泰等药物治疗的同进加鞣酸蛋白效果很好, 用法、用量按使用说明或遵医嘱。

3.2.2 呋喃唑酮:

按0.04%混于饲料中, 连用7~10 d。

3.2.3 庆大霉素:

每只鸡0.5万~1万U, 连喂5 d。

3.2.4 大蒜:

1份大蒜加5份洁净的清水, 捣碎制成20%的大蒜汁。每只雏鸡滴服0.5 mL, 3~4次/d。大群治疗时, 可把大蒜汁混合在饲料内喂给。

3.2.5 土霉素:

按0.2%~0.5%混料投喂, 连用5~7 d。

3.2.6 促菌生DM423:

谈鸡白痢的防治方法 篇6

1 病症

1.1 临床症状

鸡白痢一般最常发生于出壳后1~3周龄内, 特别是10日龄左右的雏鸡。病鸡出壳后5~6d开始发病, 2周龄时达高峰。缩颈怕冷, 身体蜷曲, 精神沉郁或昏睡, 两翅下垂, 羽毛松乱, 呆立瞌睡, 不吃饲料, 突出的表现是下痢, 排出一种白色似石灰浆状的稀粪, 并粘附于肛门周围的羽毛上。排便次数多, 使肛门常被粘糊封闭, 影响排便, 病雏排粪时感到疼痛而发生尖叫声。有的鸡见鸡冠萎缩, 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 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发绀。

1.2 剖检

雏鸡食道黏膜有粟状突起, 肺脏稍肿, 质脆易碎, 表面有出血点, 肝脏肿大充血, 呈特殊红砖色条纹出血, 心脏表面有小豆粒大小、数量不等的灰色结节, 肠道有卡他性炎症。成年鸡病变主要见于生殖系统, 母鸡以卵巢和输卵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本病传染源主要为病鸡和带菌鸡, 传播途径有水平和垂直传播。带菌公鸡可通过精液将病原传给母鸡, 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 雏鸡对其抵抗力很弱, 出壳后3~4d就可发病, 死亡率高达75%以上。

2.2 病因

(1) 饲料、饮水和饲养用具等被污染后, 同群鸡食入这种排泄物, 是本病传播的一个主要因素。

(2) 饲养管理不当。多发生于饲养条件较差的小型鸡场, 如育雏室的温度或高或低, 通风不良, 密度过大, 雏鸡饮水不卫生或不足, 饲料品质不好, 大小鸡混养等均可使本病发生。

(3) 消毒不彻底。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 鸡舍、用具等未严格消毒, 粪便未无害化处理, 外来人员及动物进入鸡舍, 也可能从发病区的种鸡场引苗鸡。

3 治疗

饲养过程中发现病鸡要及时处理, 并迅速隔离。

3.1 方法一

一般鸡场常连用0.06%痢特灵饮水不超过3d, 效果较好。

3.2 方法二

每只病鸡用庆大霉素10万单位饮水, 连用2d。

3.3 方法三

用土霉毒、四环毒、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按0.2%比例拌料饲喂。

3.4 方法四

此临诊上使用5%丁胺卡那霉素饮水剂100g/200kg饮水, 鸡仔要注意药量大小。

3.5 方法五

每只鸡每天用青霉素2000国际单位拌料喂服, 连用7d。

4 预防

(1)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来预防。管理者要坚持自繁自养, 如确需引进, 而需对引进鸡场进行鸡白痢进行检测, 确定为无鸡白痢鸡群后, 方可引进。

(2) 种蛋用0.05%盐酸土霉素浸泡消毒15min。在出壳后于饮水中加入0.03%痢特灵, 连饮5~7d。刚出壳雏鸡进行敏感药物注射或饮水预防雏鸡白痢, 有很好预防效果, 一般在1~5日龄和7~10日龄时各加药一个疗程。

(3) 对种蛋进行严格的熏蒸消毒。加强育雏期卫生, 定期对环境及各种育雏器械进行消毒, 以便杀灭环境中的细菌。

5 注意事项

(1) 应减少不良的应激因素, 改善饲养管理, 提高育雏鸡营养水平, 加强鸡的抵抗力。

(2) 雏鸡、产蛋鸡、种鸡不要乱投药, 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防治鸡白痢。用药物预防应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 更不要一味加大剂量达到防治目的。应该考虑到有效药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交换使用, 药物剂量要合理。防治要有一定的疗程。

(3) 诊断时应注意与鸡球虫病、鸡伤寒、鸡副伤寒区别。

(4) 青霉素急用。一般须用磺胺类的药物时, 以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和磺胺二甲基嘧啶为首选。金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也有较好疗效。

6 建议

鸡白痢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7

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诊检疫、症状及剖检特征初步诊断为鸡白痢病。此养鸡场近1 000羽雏鸡, 经检疫发现有580羽雏鸡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感染率高达58.0%。现将该病的临床表现、净化方法、预防和治疗以及养鸡场内外环境的消毒等方面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报道如下, 供养殖户和同行们参考。

1 临床表现

雏鸡白痢:雏鸡白痢是鸡场常见病之一。雏鸡一般5~6日龄时开始发病, 第2~3周龄是发病和死亡高峰, 严重污染的种鸡场其后代白痢病可能很严重。可造成雏鸡20%~30%的死亡, 甚至更高。病鸡精神沉郁, 低头缩颈, 羽毛蓬松, 食欲下降, 少食或不食。病雏常扎堆挤在一起, 闭眼嗜睡。突出的表现是下痢, 排出灰白色稀便, 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所污染, 有的急性病鸡生前不见下痢症状, 有的病雏喘气、呼吸困难, 有的可见关节肿大, 行走不便、跛行。如防治不当病雏死亡呈直线上升, 有较明显的死亡曲线。

中鸡 (育成鸡) 白痢: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 地面平养的鸡群发生此病较网上和育雏笼育雏育成鸡发生的要多;从品种上看, 褐羽、产褐壳蛋的鸡发病高;另外育成鸡发病高可能有应激因素的影响, 如鸡群密度过大, 环境卫生条件恶劣, 饲养管理粗放, 气候突变, 饲料突然改变或品质低下等。本病发生突然, 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 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 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见高峰而是每天都有鸡只死亡, 数量不一。该病病程较长, 可拖延20~30 d, 死亡率可达10%~20%。

成年鸡白痢:成年鸡白痢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一般不见明显的临床症状, 当鸡群感染比例较大时, 可明显影响产蛋量, 产蛋高峰不高, 维持时间亦短, 死淘率增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 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 以后则表现出鸡冠逐渐变小。病鸡时有下痢。

2 净化方法

鸡白痢的净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各部门各环节都应重视此项工作, 并必须坚持数年才能使鸡白痢的净化工作取得成效。

目前常用的血清学检疫方法有3种:全血玻片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琼脂扩散反应 (AGP) 。由于全血玻片凝集反应方法简便、反应较快、结果准确, 又可在现场进行,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

种鸡一生中需检测3次抗体, 在13周龄、20周龄、48周龄时各一次。使用的抗原为结晶紫染色多价抗原, 为鸡白痢菌和鸡伤寒菌所制备。所以, 检出的病鸡也包括这两种病。由于此抗原是一种悬浮液, 用前必须充分摇匀。抗原从冰箱取出后, 需经一段时间达到室温 (20℃) 时再用。

在翅内侧静脉血管处采取血样, 采血时要求一只鸡换一个针头, 将用过的针头冲洗干净后消毒, 防止采病鸡血后再刺种健康鸡造成新的感染。由于全血玻片凝集反应有时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操作时必须设立标准阳性血清做对照。

结果的判定。抗原和血液混合后于2 min内出现明显的颗粒凝集或块状凝集的为阳性反应。在2 min内不出现凝集或仅呈现均匀一致的微颗粒, 或在边缘处由于临干前形成有细絮状物等, 均判为阴性。上述反应以外, 不宜判为阳性或阴性的可判为可疑。

对结果的处理。种鸡场内不得饲养白痢阳性鸡, 对反应呈阳性或可疑的鸡应全部淘汰, 严格地按照要求深理或焚烧, 病鸡不得留在场内或在市场上销售。

3 鸡场内环境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要消灭或减少传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消除传染的危险性, 切断传播途径, 因此消毒工作要切实有效。

(1) 人员消毒。饲养员在进入分场前必须洗澡, 换下随身穿着的衣裤、鞋、袜等, 穿上各分场专用的工作服、鞋、袜等, 饲养员在进入鸡舍前需脚踏消毒池。育雏分场饲养员在进入鸡舍前, 还需第二次更换工作鞋才能进入鸡舍内。

(2) 车辆消毒。进出分场的车辆均需经过专用的车辆消毒池, 非本场的车辆不准进入分场。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2~3 d更换一次。

(3) 食具、用具的消毒。饲喂和饮水的用具每周洗刷消毒一次, 炎热季节适当增加消毒次数。雏鸡用的饮水器每天用清水洗干净后使用。

(4) 蛋托和转群用鸡笼的消毒。从生产区内蛋库装运种蛋的蛋托和从孵化厅返回的蛋托, 需放入外蛋库旁的蛋托消毒池内, 用消毒液浸泡, 由专人负责消毒, 可防止病原菌的交叉传播。蛋托被送回分场后, 再进行第二次消毒, 然后再使用。转群用的鸡笼为专用鸡笼, 不得外借。在鸡笼消毒池内用2%~3%烧碱浸泡消毒, 用一次消毒一次, 不允许脏鸡笼进入鸡舍。

(5) 鸡舍消毒。每批鸡饲养完毕后, 立即将鸡舍内的粪便清理干净, 用高压水枪将顶棚、墙壁、地面、笼具、辅助设备等冲洗干净, 不留下任何污物, 然后进行消毒。冲洗消毒的程序为:清水冲洗—干燥—2%~3%烧碱水消毒—清水冲洗—0.2%~0.5%过氧乙酸消毒—清水冲洗—干燥—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

(6) 带鸡消毒。鸡舍内饲养的种鸡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 (卫康或百毒杀) 喷雾消毒, 一般每周喷雾1~2次, 雏鸡、青年鸡、成年鸡均可使用, 免疫前后3 d内不用。

(7) 种蛋消毒。种鸡产下蛋后2 h内, 将初选的种蛋放入种蛋消毒室内, 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0.5 h, 然后送入蛋库。种蛋运入孵化厅后, 在入孵前、落盘及出雏时都要进行熏蒸消毒。工作人员对种蛋和孵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定期采样, 监测消毒效果。

4 鸡场外环境治理

良好的环境是保证鸡只生长发育和保持较高产蛋率的重要条件, 恶劣的环境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鸡场养鸡时间的增加, 鸡场环境的污染会越来越严重。

防止环境污染应采取的措施:采用沉淀、氧化塘自然净化处理;鸡粪采用堆积发酵处理;死雏鸡进行焚烧, 成年死鸡要挖坑深埋。

5 鸡白痢的综合防治

5.1 预防

(1) 保证鸡群各个生长阶段、生长环节的清洁卫生, 杀虫防鼠, 防止粪便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环境等。

(2) 加强饲养管理, 保证提供良好的营养和保证栏舍良好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 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3) 药物预防和治疗:选择敏感药物预防和治疗鸡白痢, 防止本病扩散。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壮观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4) 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 利用生物竞争排斥的现象预防鸡白痢。常用的商品制剂有促菌生、强力益生素等, 具体可按照说明书使用。

(5) 使用本场分离的鸡白痢沙门菌制成油乳剂灭活苗, 做免疫接种。

5.2 治疗

呋喃类、磺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对本病都有疗效, 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药物, 并注意交替用药。发病时可在饲料中加入0.04%痢特灵、0.1%氯霉素或0.03%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 连用3~5 d。或在饮水中加入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等, 连用3~5 d。

6 讨论

(1) 雏鸡进出前做好调查, 坚决不从有鸡白痢病原的种鸡场购种蛋, 引雏鸡。

(2) 通常在雏鸡开食之日起, 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 一般情况下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从多年来防治实践看, 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是首选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等。尤其是左氧氟沙星, 它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 对G+和G-抗菌活力是其他喹诺酮类的3~5倍, 生物利用度高达100%, 口服完全吸收,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及败血症。

(3) 净化种鸡群, 建立无鸡白痢病的健康种鸡群。应从无鸡白痢病的鸡场引进种蛋或鸡苗。种鸡场必须每年在种鸡及后备种鸡中用全血或血清凝集反应的方法, 进行全群定期检疫, 特别对公鸡进行检疫, 及时淘汰阳性鸡, 净化种鸡群。检疫时间应在120~140日龄和200日龄进行。

(4) 种蛋入孵前要熏蒸消毒, 做好孵化环境、孵化器、出雏器及所用器具的消毒。由于鸡白痢病主要发生在育雏早期, 育雏温度过低易导致鸡白痢的发生。因此必须保证育雏温度相对恒定和适宜。

上一篇: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下一篇:团队管理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