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兴趣

2024-06-08

有效的兴趣(通用12篇)

有效的兴趣 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 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作为教师, 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自己的语感, 加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达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目的。

一、教师主动参与阅读,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自身应加强阅读训练, 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做出示范。在课堂上, 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惟妙惟肖的表情进行朗读, 能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 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亲身示范,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初夏下午的第一节语文课, 天气闷热, 教室里四把吊扇都开到了最大, 学生们享受着徐徐凉风, 无精打采地坐着, 一个个昏昏欲睡, 这个样子怎样上课呢?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灵机一动, 大声地说:“同学们, 老师给大家朗读一段课文。”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以前可都是我们读给老师听的!我调整一下情绪, 声情并茂地把将要讲的课文《鸟的天堂》的中关于“近看榕树”读了一遍, 学生都被我的朗读吸引住了, 全班一片寂静, 我大声地说:“来点掌声!”学生先是一愣, 接着全班响了热烈的掌声, 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说:“其实你们可以读得比老师更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 个个精神饱满地跟老师朗读课文……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学生学习的第一场所,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牢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永远怀着爱心进课堂, 面带笑容进课堂, 满怀热忱地组织教学, 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教师的言行举止,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 都可能影响课堂气氛, 对学生的阅读产生影响。有一位严厉的教师新接了一个班级, 第一次上课, 他定了一个段落让学生朗读, 话音刚落,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 甚至有个别学生站起来, 还有不少学生大声嚷道:“我, 我, 我……”“我来, 我来……”“我读, 我读……”这位教师眉头一皱, 大声呵斥:“吵什么吵, 还有没有课堂纪律?坐下来举手, 老师点谁谁朗读。”学生吓了一跳, 都愁眉苦脸地低下了头, 坐了下来, 课堂安静了, 教师严厉的目光又把教室巡视了一圈子, 才点了一个学生朗读。接下来的课, 这位教师都不断强调纪律, 严厉要求学生。不久, 教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 可这个本来十分活跃、喜欢阅读的班级却变得一片沉寂……

三、创设竞争情境,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 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学生的特点是争强好胜, 渴望表现自己。因此, 在阅读训练中, 针对学生, 教师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 引入竞争教学模式,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以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定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在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男女之间进行阅读比赛, 看看谁读得好。另外结合教材内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搞一些课外知识延伸小竞赛, 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格言警句、介绍名胜古迹等等, 看看谁讲得好。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 利用学生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 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竞争中,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四、选择阅读方式,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 阅读分精读和略读, 精读就是重要内容重点读, 是阅读的主体, 精读要“细嚼慢咽”, 要多动脑筋, 要反反复复地读, 加上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独立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 主要靠学生在运用精读文章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 用较快速度进行阅读, 了解大致的内容, 并在读中渐渐学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 都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许多学生的阅读是“快餐式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 完全忽略了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句段, 读完后收效甚微。所以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回过头来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再次朗读, 用心体悟, 并学以致用。长此以往, 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大有帮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设计适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情境, 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仅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情感, 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只要教师有心而为之, 课堂阅读将精彩纷呈。

有效的兴趣 篇2

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学习的教材虽然经过精心编选,但是每个孩子不可能都喜欢每一门课,而这又是必须学好的。再者老师进行教学,虽然能针对难点和重点,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学有所得,但是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多数,是针对共同要求的,孩子不可能从学校老师的教学中得到完全的满足。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积极主动的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以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1、明确学习意义

当孩子学校某个新学科或者接触某个新对象时,可能孩子并不感兴趣,这就要使孩子明确学习的意义;反之有些学科,开始孩子很感兴趣,但是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加深,导致孩子的兴趣日渐削弱,这就需要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依靠意志力去学习。

2、帮助孩子学习成功

孩子学习成功,就会产生满足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实践证明,孩子学习兴趣的丧失,源于学习上的经常失败。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家长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

目标过高,孩子感到困难,看不到成功的可能就会泄气,不愿做更多的努力;目标过低,对孩子起不到促进作用,唾手可得的成绩反而使孩子对学习马虎随便;最好的目标是让孩子“跳一跳,能摘到”,能够“摘到”的就要热情鼓励。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财政与金融;传统文化教育;多种视角切换;拓展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4-0071-03

[作者简介]吕雪峰,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8)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

“财政与金融”课程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支撑课,该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财政与金融”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绝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很难到位,比较突出的看法是:课程内容抽象空洞、晦涩难懂,实在提不起学习兴趣。显然,要改变教学现状,提高“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要从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人手,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焕发该课程应有的魅力。

一、以财政金融现象解读为抓手。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众多,本着理论精讲、业务多讲、技能多练的原则,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在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要求上,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财政金融政策以及一般财政金融现象融合,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其中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扩展知识链接(融合动态财经与金融热点)、趣味知识(强调人文素养的养成)”等组成,使课程内容具有层次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力训练体系则由“课程配套仿真实训资料、财经网站链接、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等组成。能力训练体系的实施,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关心国家大事、观察并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变化的专业习惯和专业视角,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财经新闻及财政金融政策资料的能力以及进行专业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二,更新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理念,通过财经新闻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以动态财经与金融热点为切入口,紧扣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重点项目的实训指导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强化新课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若设计巧妙,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知识体系的教学,无论采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还是理论讲授的方法,其新课导入均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经济生活实例着手。比如,在开展“财政现象解读”的理论教学时,可以请学生按照“从早到晚”和“从生到老”两个时间顺序列举发生在身边且比较熟悉的现象,即“从早到晚:水、电、煤气、公交车……”“从生到老:医院、幼儿园、中小学义务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免学费、失业再就业、居民医保、养老保险、政府救灾……”,以此为切入点,追本求源,导入新课:财政是所有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政府经济活动的基础,由此引出财政的内涵和职能。在开展“财政现象解读”的实践技能教学时,则要上升一个台阶,以国内外当前相关热点问题导入新课,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每周财经新闻点评、链接资料分析和讨论、当前财经热门话题辩论等形式,对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以及经济稳定职能进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深入挖掘“财政与金融”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财政思想和实践经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培育学生优良道德行为,以期实现“财政与金融”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素质养成之间的有效平衡与融合。例如,在开展“财政现象解读”之“回顾财政产生的历史”的教学时,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赏析80个精选的繁体字为切入点,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学习、欣赏繁体字在字、形、意方面的表达,字形演变过程的准确传递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和美学特质。每堂课均设定“繁体字赏析”抢答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资料,并派出代表以PPT的形式展示古代名家书法及篆刻作品,体会“亲要见,爱有心,产要生,厂不空,面有麦,运有车,导有道,儿有首,飞双翼,涌有力,云有雨,开关要门,乡里有郎”的美感与意境。每到这个环节,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人格修养的塑造和提升,师生共同营造出“春风润物”“教育无痕”的育人境界。

三、多种视角切换,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为学生多视角展现财政思想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在“财政与金融”课上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现代文明相结合的魅力。例如,在开展“财政支出解读”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多种视角展现古今中外在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的认识及其管理成效,具体内容如表1:

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出: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都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他们的财政思想高度一致。这种多视角的切换,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角及社会人文视野,实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有效融合。

四、借助校内外实训平台,强化学生拓展能力

统筹规划、科学使用适合本课程的校内外实训资源。其中,课程仿真实训部分可以按项目模块以及职业岗位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具体实训内容如表2:

当然,“财政与金融”作为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支撑课,若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很难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理解财政和金融系统的业务及流程,获取真实职业环境及工作岗位体验,必须借助于学校已经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财经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按项目模块以及职业岗位要求安排学生进入银行、保险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税务中心进行专业认知体验活动和社会调研活动。通过认知体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通过对当前财政金融热点问题的调研,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尝试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进一步理解国家的财政金融政策。

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形式 篇4

一、榜样示范。

古今中外哪个成功之人不是在博览群书中成长起来的?读书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自如地遨游书本世界, 博采众长, 在复杂多变的历史环境中显示得从容不迫。所以, 语文教师要逐步向学生讲一些历史人物、伟大领袖、名人故事及身边读书成功之士的道路, 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示范, 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为了使学生都有一对强硬的翅膀, 不妨带他们到书海畅游。一个人一旦与有益的书交了朋友, 他就会越来越认识自己的不足, 他面前就会展现出一个没有止境的世界。

二、活动激趣。

我学校开展“故事擂台赛”, 要求每个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比赛看谁讲的故事多、看谁讲的故事精彩, 评选“小故事家”。凡参与比赛的学生都发给“小故事手”奖励;开展“名人名言接力赛”, 以班级派代表进行名人名言接力, 优胜的班级授于“名人班”称号, 优秀的学生发给“小名人”奖励, 学校橱窗、广播台定期播放名人名言促进名人名言的收集和背诵活动。编演课本剧、定期在小灵通广播室演给全校师生, 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者”等。这样让学生在读、演、比的过程中表现自我, 获得了阅读的喜悦和成功,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方法指导。

得法者如鱼得水。只有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 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学生才能有效地阅读。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的书籍不同, 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 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 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在阅读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四、归还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 增加作业负担, 而是读书, 读书, 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 深入地思考。没有阅读, 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 学校要有周密的计划, 明确的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挤出时间让学生趁兴阅读, 如教学《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课文后, 让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 学生自然就饶有兴趣, 如教学课文《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 学生就想阅读整本的《水浒传》。教师要合理安排,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 同时严格控制家庭作业的布置, 增加在家的阅读时间, 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增添智慧, 在阅读中不断提高素质。

五、享受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最好帮助, 是关注孩子的长处, 吸收学生的亮点, 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平台。”为此, 应开展“班级读书会”, 展示阅读成果、评比“读书小标兵”, 激励学生参与, 用课外阅读袋的办法, 记录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定期展示, 交流心得体会, 并辅之以欣赏的目光, 肯定的掌声, 奖励的花朵等。使他们获得极大的满足, 充满成就感, 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

浅谈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篇5

浅谈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卢妙喜

平和县金华小学,福建平和 363700

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泼、最强烈的因素。没有兴趣,就点不燃求知的火花;没有兴趣,就唤不起探究的欲望;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的意识。学生如果对知识有了强烈的兴趣,也就有了专注知识的心向,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积极的情感,去实践、去创新。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兴趣点。

一、深挖知识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学习时会产生枯燥之感,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内在魅力,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枯燥的材料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请学生说出三个不同的双数,接着问:“双数能说得完吗?谁有这个本领”。学生说:“双数是无数个,谁也说不完”。教师说:“能”。学生感到惊奇,迫不及待想知道。老师说用字母a表示任意的自然数,那么2a就表示所有的双数,点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的特点,学生又轻而易举地掌握了知识,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

二、新旧知识链接,激发学习兴趣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要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同类题”。数学知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观察、比较,诱使学生产生疑问,有效地引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对例题:56.28??.67,可把整数的除法5628??7=84与之进行比较,启迪思考:“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我们已经会计算了,现在有没有办法把除数的小数变成整数呢”,使学生联想到可以应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而要保持商不变,必须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运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新旧知识联系,学到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情感。

三、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这样设计:师生在黑板上出示26.83和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治这个2683,于是趁它不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往下。这个数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因势导入新课。可见,小数点的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个童话故事,这样把新知识融入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兴趣高涨。

四、营造问题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时,师出示一道应用题“生产一批零件个,甲车间单独做3天,乙车间做6天才能完成,现在两车间合做,需几天时间可以完成?”括号里分别出300、600、3000、6000,让4个组学生分别解答,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发现结果都是2天。此时学生疑惑,迫不及待想探个究竟,为什么?原来合做的时间跟单独做完的时间有关,跟零件的总个数无关。我们可以把零件的总数看作单位“1”,大家试试看。学生急切动笔,1?鳎?)=2(天),高兴地发出:哇!真简单。这样营造质疑问题,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潜能,又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五、体验成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不稳定,教师就必须创设教学氛围,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强化、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浅显易懂的教材,先让学生自学尝试,再进行画龙点晴式的讲解,让学生体验到教师不教也能学会。难度较大的教材,进行适度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感到再难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也能学会。练习时,采用分层练习法,要求学困生只做“基本题”,享受“我也能行”的成功感;要示中等生和优秀生加做“发展题”,优秀生加做“综合题”和“思考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吃得饱”,各自享受成功的愉悦,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激发学习的兴趣。

六、挖掘数学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对数学兴趣与否,对教学成败起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它有无穷的魅力。所以,我们不仅要挖掘教材中使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因素。例如趣味故事、游戏、谜语、顺口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针对学生的喜好,我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根据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最后剩下一张皮。”猜一生活用品。把学生的兴趣迅速地吸引到新课上来。使“课伊始,趣就生”。在巩固练习时,我又让学生做游戏,请左边的同学代表大月,右边的同学代表小月,然后老师说一月份,学生判断觉得自己所表示的月份立即站起来,这个游戏,使学生从无意注意中深刻地认识了大小月。

七、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我经常组织学生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开展数学竞赛、出数学墙报、举办数学故事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数学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篇6

关键词:语言;写作;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从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爱祖国的文化,并能够掌握和灵活运用语言文字作为总目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该如何担负起这一重任呢?

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体现在写作水平上。一个人的语文不好,不能把自己的心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多么痛苦的事。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呢?学生对学习写作感兴趣了,学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从哪里来呢?这是我一直在研究的问题。以下是我培养高段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天,我看到我班的一位女生写了一篇关于打篮球的文章,她写道:“十几个人都追着那一个篮球跑,脑子是不是有病啊!篮球就那么小,又不能吃,也不能喝,追它干什么呀!干脆到商店里每人都买一个不就行了,天天抱在怀里,你想追也好,投也好,这样就不用在一大堆人里面抢球了。可是我这样想也不对劲呀!要是篮球不好玩的话,那同学们为什么去玩它呢?为什么一大堆人围着一个篮球去抢呢?我怎么想也解不开这个谜。最后干脆自己也上去和那些男生玩……慢慢的我也对篮球有了兴趣,玩起来也觉得非常有意思。”学生都发现兴趣需要培养,应该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

语文老师在讲每篇课文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点,把它跟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写作。这种写作是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超越了课文内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思维与写作的双项训练。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的技巧不是教会的,你在课堂上讲多少遍学生还是不会,这就要求老师动脑想办法,创造条件,设立情境,让学生在设定的环境中主动接受,产生兴趣。我在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口气布置了五项作业。一是把1到18课的课文抄写一遍。二是把1到18课的生词抄一遍。三是抄100条成语。四是抄50条谚语。五是抄5篇文章,要求学生回家写完。看着学生坐立不安既难为情又吃惊的样子,我又说:“这一切都是假的。”学生听后立马激动、高兴起来,脸色瞬息万变。最后我要求把老师今天布置作业前后学生的心理活动写下来。这一情境的创设,比我讲一百遍如何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管用,因为学生亲历了心理的变化,那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不是我用嘴能讲出来的。

你瞧,马××说:“天哪,老师不想让咱们活了!布置这么多作业,或者可能是要放长假了,或者是老师大脑不正常、受什么刺激了,来我们身上出气,但——也不像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杨×说:“老师一向是以会为主,而不求多的呀!可今天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听错了呢?”

……

正是这种情境的创设,使他们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他们才能写得出来,而且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写得丰富生动、形象具体,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尽管老师都知道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可实际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现象是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熟视无睹,并没有把它当作写作素材。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写作素材。开展活动就是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之一。我经常开主题班会,如班里有名学生经常拿凳子打架,骂人,不完成作业,还要挟同学帮他写作业,违反班规。一日,我气极了,就上手打了他一巴掌,中午家长打电话说学生不上学了。我自知理亏,但学生也忒大胆了,竟拿不上学来要挟我。我与家长沟通后,要求他反思并给我写一封信,第二天来上学。同时要求全班同学就他这种现象,认为我错了,就给我写信;认为他错了,就给他写。在班会课上,我把他父亲也请来了。会前征得同学和他本人同意,当场读信。没想到同学的情真意切,从不同的角度去劝说他,终于使他回到班集体的怀抱。这种活动既锻炼了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给了他们写作的素材,又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还达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四、利用学生所犯的错误,训练写作

班里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既不写作业,又不爱学习,更别提写作了。我学习魏书生,充分利用他那根好动的脑神经——犯错误就写文字说明很有效果。特別是对于打架的、不写作业的、损坏公物的、骂人脏话的都写文字说明,既教育了他们,又达到了训练写作的目的。当然如何写好犯错的说明,教师要给予指导,不能让学生写成流水账似的,要写出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自己错在哪儿?此类事情以前自己或别人犯过没有,以后如何做等。有的学生一篇说明写了五六遍才过关,这让他记忆犹新,并且刻骨铭心,同时,用写文字说明这种方式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让那些作业错题过多的学生也写文字说明,让那些乖巧但学习基础差的孩子也得到了写作训练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辟图书角,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抄写文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表习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师生同写,产生竞赛的写作兴趣;利用预习,把读写结合起来;利用“每日简评”“每周一稿”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篇7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 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 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小学生成为语文的“乐之者”呢?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创设儿童喜欢的课堂情境, 对培养儿童的语文兴趣有帮助。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 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对老师是非常尊敬且充分信赖的。如果老师不尊重学生, 不爱护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反感, 或者望而生畏, 或者厌恶。这种反感的情绪, 也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 从而引起他们对该门学科的反感。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的同时, 总是要亲切地启发诱导他们, 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 也使他们感到这是老师的关怀和爱护。

三、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 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教师的主观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要让学生说出真切的感受, 需要不断地设疑引导。在上课开始, 就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 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 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 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怎样让现在生活富裕的孩子体会到小女孩当时生活的悲惨呢?我抓住“她敢从成把的火柴堆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一句启发引导, 结合学生实际提问:“你擦过火柴吗?你想打开空调取暖时都会经过一番思考吗?”学生说不会时, 再引导学生谈:“小女孩敢像我们一样随便擦燃火柴吗?”“既然不敢, 可为什么文中又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呢?”这样层层设疑,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不是简单的发问, 而应是一串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 欲罢不能”的境地, 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在小学阶段, 学生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要比抽象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 语文课中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可成为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极有利的学习条件。例如, 二年级上学期, 我教了《识字七》, 在这首儿歌里藏有很多小动物, 我收集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准备了有关保护动物的课件让学生欣赏, 也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卡片做头饰, 这样学生对这节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是一节拍手儿歌课题, 课中我请了几位同学上来边拍手边作朗读表演, 其他同学在下面也迫不及待地跟着演练。等我讲完这节课, 他们已经会背了, 我想, 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去, 并且有所感受的时候, 他就会进发出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

五、开展活动

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我在教学中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办墙报、手抄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 更喜欢讲故事给别人听,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 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味性的故事。如果能恰当发挥运用,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产生积极的思维。例如:我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 先让学生预习, 熟悉课文内容, 用自己的语言, 把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这样, 同学们通过课前准备, 对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有了深刻的认识, 经过构思、加工整理、提炼、便能在课堂上讲述得有声有色, 富于感情。同学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 其故事内容更能打动同学们的心,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和教师的教学。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中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很多。一句话评价, 一条简洁的作业批语、一个图案符号, 如:在学生写得好的字旁边画一个小五星, 你的作业真棒!学生的心情会十分的愉悦, 而且学生会在班上比谁的好评语多。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篇8

一、创设情境, 引导阅读

学生进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生活的双向对话, 进入一个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之后, 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是, 低年级学生年幼无知, 思维能力相对低下, 再加上贪玩好动, 对阅读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 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 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更多信息, 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1.积 极 创 设 阅 读 空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阅读也是如此。在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 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 我读, 大家都在读, 自然二度, 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阅读的行列。所以, 我们必须从学习环境入手, 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 建立兴趣小组, 如:读写组、读画组、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精 心 诱 导 阅 读 欲望

当学生对阅读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我们应遵循以上客观规律, 投其所好, 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 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意识, 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 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学生读书, 多表扬爱读书的学生, 多向学生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朗读会”活动, 每个学生准备2~3分钟的阅读片段, 轮流阅读, 人人必读, 这样学生准备内容, 必须搜集素材, 使学生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 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 , 丰富了头脑。另外 ,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 但不要把故事讲完, 给学生留下悬念在学生想知道故事结局时, 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二、想方设法, 指导阅读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 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 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 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是比较抽象的, 容易使他们产生为难情绪。因此, 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阅读, 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 设 生 动 的 情 境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 如果导语设计得好, 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赢得“开门红”, 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一课时, 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 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 看到它们, 你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联想翩翩, 思维立即被激活, 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 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 相信你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 纷纷投入到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夜多美》一课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公园里静悄悄的——— (多媒体播放夏夜课件, 生观看) 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 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幅动人的童话剧, 是什么呢? 听! ” (动情朗读, 讲述童话故事) 这样设计, 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为故事所吸引, 进入情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 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2.借 助 丰 富 的 形式

低年级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 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 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那么学生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 有情节生动的故事, 韵律感较强的诗歌, 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展现课文内容,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激发内心情感, 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柳树醒了》一课, 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 让学生演一演, 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 学生边唱边演, 尽情地享受小诗。再让学生读读小诗, 学生怎会不乐学呢?

3.依 托 各 类 朗 读 评价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 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 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 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在阅读教学中, 读要充分, 读要有指导, 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评价方式多样化, 如, 教师读学生评, 学生读教师评, 学生读学生评, 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 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

三、自主阅读

幼儿象棋活动兴趣培养的有效方法 篇9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提高中班幼儿学习象棋的兴趣呢?

一、游戏法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中班幼儿思维主要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趋势。如何使幼儿对中国象棋感兴趣呢?运用游戏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幼儿的兴趣所在,兴趣是刺激幼儿学习的最佳形式。

游戏的方式比较多,下面介绍几种适合幼儿的游戏。

1. 识字游戏。

象棋共32个棋子,但只有“将”或“帅”、“士”、“相”或“象”、“马”、“车”、“炮”、“兵”或“卒”10个汉字。在让幼儿了解区分各棋子并记住它们的名字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运用了图形和文字结合的游戏方法引导幼儿识字。如在认识“马”这个棋子时,先出示图片“马”,让幼儿先观察图片说说马是怎样的,然后再拿出“马”、“车”两个棋子,请幼儿自己看一看,讲讲“你觉得哪个字是马,为什么?”幼儿说:“马有四条腿,棋子上的马下面有四点就像是马的脚一样,所以这个棋子的名字就叫‘马’。”这样幼儿通过图片的观察,并根据自己的形象理解就认识了象棋棋子“马”。通过同样的方法,幼儿能比较快地认识将、士、象、车等其他棋子,能从不了解、不认识中国象棋,通过图形结合法对中国象棋产生浓厚的兴趣。

2. 亲子游戏。

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经常带幼儿到社区活动室或棋室去玩,观看别人下棋,让孩子接触认识象棋游戏,培养对象棋的兴趣。父母与其他成人下棋时,可以将孩子抱在怀中,并让孩子下每一步的棋子。有了亲子游戏的氛围,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象棋的兴趣。

3. 残局游戏。

对于刚刚学习下象棋的幼儿可以适当去掉一些棋子,让幼儿下残局。这样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比较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4. 摆棋谱比赛。

可以让幼儿按照象棋谱的排兵布阵方式摆出来。重复几次后,检查幼儿是否能记住并把它们再现出来,能再现者为优胜。

二、故事法

故事教学法以其趣味性、直观性、教育性成为幼儿学习新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学习象棋的兴趣。

1. 自编生动形象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

如:棋子“兵”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特点,所以只能进不能退。“兵”经过千难万险过了河就练就了高超的本领,能量变大了,所以“过河兵”可以横走,也可以直走。

2. 讲述故事,认识象棋的由来。

内容如下: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表项羽的军队。传闻,刘邦率领义军在芒砀山起义,并亲自在山上斩死一条大白蛇,这就是流传很久的“高祖斩蛇”的故事。刘邦将大白蛇斩死后,一位老妇人哭着找上山,说他的儿子就是白帝的儿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被赤帝的儿子杀死了,她伤心极了。说完,老妇女倏地不见,这个故事意味着当时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自从斩杀白蛇后,刘邦便自称是赤帝的儿子,也就特别喜欢红色,连军中的大旗都改为红色。而项羽则喜欢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挂皆为黑色,就连骑的鸟骓战马也都是黑色的。“红帅黑将”大概由此而来。

从故事出发,引导幼儿了解象棋的形成和发展,使古代战争在棋盘上再现。而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是根据楚汉相争而命名的。下棋时,将帅如果同在一条直线上,中间又不隔着任何棋子情况下,规则规定走子的一方获胜,这就好比先动手的一方把对方的将 (帅) 射中了。这就是将帅不能照面的依据等下象棋的规则。

三、情境法

必须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感知探索。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能够让幼儿更感兴趣,进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与生俱有的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在下象棋的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情境法。

如:创设“蹦跳中的中国象棋比赛”的情境。将中国象棋的棋盘图案放大镶嵌在活动室,并准备棋子图案挂饰,将幼儿分成2个小组,分别扮演棋子娃娃立于棋盘中。根据棋赛规则,按照象棋的走法,2组幼儿左右对垒作战,在蹦跳中完成比赛。幼儿的兴趣浓厚,不仅增强了对象棋活动的兴趣和体验,还使体格得到了锻炼。这样,枯燥的学下象棋活动变得生动而简单,幼儿的学习过程也轻松而自然。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0

一、运用操作素材,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掌握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 挖掘新教材, 设计有效问题, 让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操作或演示, 直接获得学习经验。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又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学习的价值。

案例1: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中心对称图形 (一) 时, P73有一个小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风车。活动伊始, 我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 让一名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 然后让其他学生一起做, 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成一个五角星。当转动五角星时, 学生惊奇地发现五角星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 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 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产生了学习兴趣, 从而顺利地掌握了本课堂所学的内容。

二、利用游戏材料, 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初中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 能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活动的探索机会, 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问题, 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合理地借助游戏材料教学, 就能激发学生的奇妙异想。

案例2:在课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 我通过环保知识竞赛 (学校举行环保知识竞赛, 游戏规则如下:答对1题得4分, 答错1题扣1分。 (1) 小亮在这次竞赛中共答了10个问题, 答对5题, 答错5题, 小亮得了多少分? (2) 小明在这次竞赛中也答了10个问题, 共得25分, 小明答对了几题?答错了几题?) 游戏所创设的情景, 把学生带入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境界, 让他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周围, 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运用自编题型,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恰当地指导学生自编一些喜爱的生活实际问题,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案例1: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分式时, 我设计了这个问题:编一道可化为一元一次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并解答。要求: (1) 要联系实际生活, 其解符合实际; (2) 根据题意列出的分式方程只有两项分式, 不含常数项, 分式的分母中均含有未知数, 并且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3) 题目完整, 题意清楚。

分析:本案例是一道开放题目, 答案不惟一, 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容易构成遐想, 但要注意题目中的三个要求。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编出如下题目并解答:

轮船顺流航行66km, 所需时间和逆流航行48km, 所需时间相等, 已知水流速度每小时3km, 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km/h, 由题意得, 66/ (x+3) =48/ (x-3)

解之得:x=19

经检验:x=19是原方程的解。

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9km/h。

本案例主要训练学生分式方程的应用, 具有开放性, 能引导学生探索分析, 寻求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 寻求构建数学模型, 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借助成功效应, 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名人学习成功经验, 介绍名人在失败中成长、在逆境中成才的故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 在设计问题时, 教师既要尽量考虑题目的信度, 又要具有一定的坡度, 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 体现“我能行”的学习动力, 这样就能更好地运用成功效应, 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案例3: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感受概率时, P171第9题: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1个白球、2个黄球和3个红球, 每个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 将球摇匀, 从中任取1球。 (1) 能够事先确定取出的球是哪种颜色吗? (2) 你认为取出哪种颜色的球的概率最大? (3) 怎样改变各颜色球的数目, 使取出每一种颜色的球的概率相等?

在此题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 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当学生思维受阻时, 我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 由此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 自己“创造”出来的, 从而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另外, 教师要把考试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作为学生享受学习的一种形式, 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考试, 将其从教师的对立面中解脱出来, 使其更多地分享考试后获得优异成绩的快乐。

总之, 在教学中, 教师要合理运用新教材, 优化教学方法, 挖掘数学知识, 设计多元问题, 引发学生思考。同时, 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 适时表扬、鼓励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卡耐基著.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1996.

[2]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出版, 2007.

[3]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肖燕鹏, 谢元生.建构式教学方法.武汉:数学通讯, 2004.

怎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11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的学生情绪更为敏感,对于师生关系的敏感性相对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高,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笔者在教学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存在着差异性,其基础、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不能歧视学困生,他们才是最需要教师关注和帮助的对象。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尊重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从心理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乐于和教师交流,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要关心、帮助学生。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技巧方面的辅导,让他们尽快地跟上班级学习的整体节奏。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凡是学生有了进步都要给予鼓励,不仅鼓励优秀生,更要鼓励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学困生,因为这一群体经常出现自卑封闭的情况,教师的鼓励如同涓涓细流流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感到温暖,从而重新树立起学习语文的自信心。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从情感因素入手,给予学生关爱、尊重和鼓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随着教学投入的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标配”。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在演示手段的生动性、蕴含信息的大容量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对以往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提升。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有效地发挥这些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义较为明显。首先,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演示形式丰富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使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将会持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大量的信息补充,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补充与教材相关的各种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便捷地演示包罗万象的信息,让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更为丰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接触到这么多的知识,学习兴趣必将非常浓厚。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些现代信息手段作为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帮手,通过音乐渲染、烘托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为在教学中突出主题和升华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投入。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教师应当着眼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原则,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将原本学生单打独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人的学习是枯燥的,一群人的学习是充满激情的。借助于小组这样的载体让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其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明显提高。其次,教师要善于设计思考题,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探究,不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而要主动地探究、总结、梳理,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获得学习成果,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生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另外,在对一些疑难点的辨析上,教师要能够做到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辩论明晰道理,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所持观点的维护与论证中,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辩驳,甚至是争锋相对的交锋,如此不仅使思维得以碰撞,同时在这样的辨析中,还能够达到去伪存真、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体系。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将课内外结合作为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利用开展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可以组织古诗词研究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让这些课外兴趣小组有效弥补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时间、空间方面的制约而无法实现目标的缺憾,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的兴趣很高,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实现了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举办优秀成果展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竞赛能够营造竞争的氛围,展览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积极的情感,从而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篇12

一、创造良好氛围

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 师生共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十分重要。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积极学习, 努力思考, 顺利实现学习目标的土壤。而具有刺激作用的氛围可以调动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与氛围相依相存, 要保持学生兴趣的相对稳定性, 教师必须不时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外物刺激, 即运用客观教具激发学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 才能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培养创新意识, 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 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氛围和环境, 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 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 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敢于创新。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热情洋溢, 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 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精神, 诱导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乐趣, 变苦学为乐学。

二、灵活设计导语

一个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 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 能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 清楚地了解到这节课要讲的是什么, 它的目的要求是什么,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机器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动起来。比如讲《我的叔叔于勒》, 我首先把马克思的名句“资产阶级撕破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写在小黑板上, 由学生集体朗读。然后告诉他们:“要形象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就要读一读莫泊桑的名作《我的叔叔于勒》。”这样导入新课, 不仅能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 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而且又能启发学生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多媒体的利用是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之一, 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兴趣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与教材的熟悉, 利用多媒体, 引起学生的兴趣。譬如讲授《我与地坛》这篇课文, 一个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作为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悼念之情以及母亲对儿子那毫不张扬的母爱, 并且把握住作者珍惜生命勇于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道路的精神。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 发挥音乐对情感的牵动作用, 先播放一首歌颂母爱的抒情音乐《懂你》感染学生, 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 唤起他们体谅母亲珍惜母爱的觉悟, 最后播放陈百强的《念亲恩》再次唤醒学生对母亲的爱。同时, 通过我国体育运动员桑兰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学生在欣赏中学习, 感悟课文情理, 进行情感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利用多媒体 (如音乐) 优化课堂的目的。

四、善用幽默语言

语文课堂上教师运用幽默语言、动作等进行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据调查显示, 学生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 而不喜欢表情冷漠, 语言淡而无味的教师。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巧妙运用幽默语言、滑稽动作,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控制课堂节奏, 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许伟红老师在讲授《藤野先生》时, 她就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我就是-----藤野---严九郎”同时还做出日本人行鞠躬的神态, 这种富于幽默的表情和动作之美, 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富有生动的表现力, 是一种轻松的节奏, 使教师便于展开教学活动, 并引导学生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五、构建生动的课堂活动

生动活泼的课堂不仅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而且能使学生沉湎于接受知识和探求知识的美好境界,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课堂上, 每当教师指出一个近在学生眼前的实例时,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听老师分析讲解。一节课满堂灌, 学生肯定厌烦。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应让学生去展示, 他们参与活动时会表现得十分积极, 教师要有意识安排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 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己的空间, 通过设计多种方式的教学活动, 如情境表演、直观演示、旁征博引、巧设悬念等, 创设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

上一篇:剑麻的综合利用情况下一篇:后台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