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作业(精选10篇)
有效的作业 篇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在数学中应正确评价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信心。为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采取了各式各样的评价方法, 特别是在作业评价中体现了最新的评价思想的技术与方法, 在教学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一、书面作业的评价
书面作业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反馈评价。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笔者在书面作业评价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在判作业时如果学生的作业都正确, 而且字写得工整、干净, 便给扣上小红花、优、奖、五星、笑脸等图案的印章, 并加上简短的鼓励评语, 这些图案形象生动、可爱, 学生非常喜欢, 同时要求学生每周自检一次。这样不但增进了“自我满意”的评价, 还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将竞争引进了课堂, 看谁最先得到规定个数的这些图案, 就可得到一颗大红星, 粘贴在评比表中, 这样就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竞争意识, 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如果学生的作业出现错误, 笔者并不急于给打叉, 而是用圈做个记号, 也不轻易下评语给等级, 不一锤定音, 而是写上日期, 把作业发回让学生改, 如果改得及时、正确, 又找出了错因, 也会得A等或扣上他们喜欢的图案。这样一来, 学生改错的积极性就高了, 往往作业一发下来, 发现错题急忙改正, 改完后追着老师给判, 如果得了A等或小图案, 他们也高兴得不得了。
二、自制学具和运用学具的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创新的能力, 在数学中学生能制的学具就应该让学生自制, 能实物操作来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动手操作, 亲自感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给学生恰当的鼓励性评价。如:在一年级数学分类这一节课中, 先让学生课前剪下三种不同的图形。上课时选一名小鸡图形的剪得比较好的同学, 让他把图形举起来, 笔者马上给他鼓励性的评价:同学们看他剪的小鸡多漂亮呀!并问小鸡属于什么类, 当同学们说出是动物时, 要求全班把剪的动物都举起来, 并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谁剪得最好。这样不但让学生学到了分类的知识, 也学会了欣赏剪纸艺术, 还培养了同学自我评价与互评的能力。同样当学生能运用学具的操作解决数学中出现的问题时, 也应当对他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对学生口头作业的评价
为了开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个问题。特别是教一题多解的应用题时, 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并能用语言有条理地说出解题思路。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评价应该到位, 就是要评价好在哪里。这样使其他学生能知道学习别人的哪些优点, 真正做到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四、课后实践活动的评价
新试用的教案本中, 每节都有课后实践活动, 应怎样安排, 安排什么内容, 确实需要备课教师下一番工夫。它既应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又能起到一定的实效作用, 不流于形式, 这就要求备课教师要精心安排内容。学生经过调查、操作、查找资料、请教他人、小组合作完成规定内容后, 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完成较好的学生, 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表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能力, 尝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乐趣。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笔者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方面的知识, 教师在课上汇报搜集情况时, 学生非常踊跃, 有的通过上网找资料了解了货币的发展史, 有的到银行的橱窗里学习了《人民币保护法》, 有的还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人民币兑换外汇的有关知识等等。教师在汇报时适时地给予评价、鼓励、表扬、总结,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汇报。教师对于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或小组, 奖给一颗创新星, 以资鼓励。定期评比, 看谁的创新星多, 谁就被评为本期的“小博士”。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价尝试, 学生对各方面的作业都有了新的认识, 把完成作业视为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负担, 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无论在哪方面都应对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重视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有效的作业 篇2
关于作业,似乎没什么可说的。做学生,就要写作业;当老师,就要批作业;是家长,总得查查孩子的作业,看看小孩是不是偷懒了„„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没什么好理论的。但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只要对它稍加留意或思考,它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提到作业,几乎没有学生不感到头痛的,也几乎没有老师不感到繁重的。
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并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呢?能不能让学生爱做,既要动脑筋,又不感到麻烦?有时可以合作完成,有时有不同答案,有时又可以自主选择做与不做,老师批改起来也轻松愉悦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布置有效作业时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我认为,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一种媒介,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感官的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支撑理论,即加德纳(Gardner,H)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认为多元智力学说的实质是试图通过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与知识表征方式,促进以往被忽视的对智能的开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个性的发展。
我们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包括主体选择性作业、自主设计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操作表演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并在作业呈现方式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作业的时候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来表达,用创作的乐曲,用摄录的录像,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主体选择性作业:探索和构建小学各年段的联系序列和练习层级,由学生自主选择。如在学习了每一课的Let’s learn之后,我一般如此布置作业:①听录音跟读,再录下你自认为读得最好的一遍;②如能背诵单词,则抄写一遍,反之,则抄写一行;③找找同类词,越多越好。像这样布置,学生比较有兴趣,会很主动地去读,而且声音响亮,然后把录音拿来,让老师评价。而且为了“少做一点”,学生一般在校就抓紧时间互相抽背,教学的目的很轻易地达到了。同类词可以查字典,成绩好的学生对此能较出色地完成,因为在课堂上他可以做小老师,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眼神。
●自主设计性作业:学生依据教材和学习内容,参照主题选择性作业样式,或参考第三方作业题型,安排作业并完成练习。如“教师节”期间,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给老师一个惊喜”要求看谁做的贺卡漂亮又有诚意,用英文写下你的祝福语,并把自己的创意和老师的欣喜拍下来留作纪念。
●艺术渗透性作业: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辅助练习或变式呈现。
猜猜看这些图片——这其实是二年级的英语作业。二年级认字母和学字母成了头疼的事,怎么办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来“拼”写字母!我们没有看到孩子们是怎样手忙脚乱地完成这份作业的,但是,当孩子们自豪地把各自的作业照片展示给同学们,并大声地读出字母读音的时候,那喜滋滋的表情就可以说明一切了。在教授storytime后,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每位同学用A4大小的纸张,图文并茂地描述一个故事,然后把所有学生的作品装订成册,题目为StoryAlbum(故事集锦)。
●操作表演性作业:采用小品剧、课本剧等表演性形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如学了windy,rainy等有关天气状况的单词后,我让孩子制作天气卡片,画上有关不同天气的符号,写上单词,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对单词记忆和对符号的识别。又如三年级的孩子学了身体部位类的单词后,我为了上课时便于教学句型,让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制做了纸偶,还评选了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
●探究查询性作业:以教材知识、课堂学习为起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去搜集材料,综合访谈、考察、调查、搜集数据、文献查阅等。小学生活泼好动,心灵手巧,动手能力强,Let’smake a survey环节既有较强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又能使英语作业生活化。PEP教课书中设计了许多这样的小调查,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如:在教授服装类单词和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时,可以布置调查作业:调查你的家人朋友,他们喜欢什么衣服并汇报。
●社会实践性作业:以教材、课堂学习为背景的社会实践活动,验证和实践学习所得或新发现。教授Myfuturejob一课时,以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为谈话主题,谈论自己的理想。并以“职业”为主题自办手抄报,鼓励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职业进行调查,了解这些职业的英文名称以及相关的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并编辑成报。学生还可以在自己的报纸上刊登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和了解了教材内容、巩固已学的知识及方法,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绘画、科技、历史、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走进社会生活。由此激发学生调动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活动,让学生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熟悉的材料来展示他们的潜能,不仅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还得到了大量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从工具走向人文,从批改走向对话。
做作业和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正确、科学地评价和批改学生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1)多写激励性评语
相对于等级评价,激励性评语耗时较多。但是此类评语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我采用Great!/Wonderful!/Excellent!等,这类评语多用于低年级;Your hand writing is very good!/Keep it Up!/Hope you work harder!等,这类评语多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鼓励性的语言既能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作业,又能暗示学生的学习方式。
(2)实行多元性评价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自评中树立信心。通过自评家庭作业,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心,查找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欣赏。小组集体评议作业,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能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写上你的赞赏,写上你的感受,写上你的鼓励,写上你的教诲,写上你的批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你也写上类似的话语。这时候的作业本,成了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生活、教学相长的工具。
有效的作业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作业设计 合作探究 趣味性
巧妙地设计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解答、自我指导以及自我负责的能力,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
一、传统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理念已深入到每一位老师的心中,然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掉,很多老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却依然使用老套的作业布置。具体表现有:在内容上,死记硬背的多,合作创新的少;知识点巩固题多,自主积累题少;单调重复题多,难以显示个体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样的题目,会导致优等生得不到训练,成绩落后的没有办法打好基础。这样的作业训练,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旧教材的影响,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旧教材越来越凸显其问题和弊端。此外,与教材配套的相关资料也跟着落后,作业形式单调且大量的重复,偏向于书面和笔头的作业,缺乏趣味性和探索性。作业的方式显得单调古板,没有任何新意,导致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进行题海战术。种种现象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善作业的设计,发掘新的有效设计方式。
二、进行有效英语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
1.在作业中渗入趣味性
单一、枯燥的作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以致根本达不到巩固课堂知识以及训练提升的目的。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产生这种厌恶情绪的最大原因往往是作业无法给他们带来趣味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设计作业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的需要,更要体现学生的求知、好奇、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利用语言教学中的趣味来牵动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and、but、or等并列词引导的并列句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熟能生巧的运用这种句型,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并列连词接龙”式的课堂作业,让学生选用并列词编写五个左右的句子,要求语句连贯、有逻辑性且有趣味性。这样教学才会唤起学生的思维将并列词语的学习转换为编写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开阔,授课才会有趣,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造句作业也会变得生动有趣。
2.在作业中体现差异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将能力不同和性格也不同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学水平上,违背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思想,所以为了学生都能够全面的获得进步,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来有针对性地分层设计作业。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数量的作业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3.在作业中体现合作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于有针对性的笔头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但某些扩展性作业,如思考题、编写对话、论述题等,则需要加强学生的合作。相互合作有利于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促进。英语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Group work”作业,老师可以将它布置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探讨,并把每一个人所得的结果记录下来交于老师批阅。
合作探究式的作业必须考虑周密、精心策划,以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为准则设计相关的探讨程序。首先,明确课程的计划,确定探讨的课题;其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最优的讨论方式,例如可以分组讨论、可以以辩论形式为主等;最后,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并呈交给老师点评。合作交流是多向的互动,有利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达到共同进步。
4.在作业中体现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具有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新课程标准认为只要是学生能够进行交流的环境就是课堂,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学习无处不在。如在学习端午节、儿童节、元旦节等节日时,可以让学生自制英文贺卡相互赠送。
另外课外作业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采访”报告、身边事迹观察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等,可以以小组来分类,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简单的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了解生活上以及身边的一些小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设计英语作业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或者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探索、体验、实践以及运用。遵照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作业观,让作业给学生带来乐趣的同时,也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发挥,创造力得以发展,使得作业的作用发挥至最佳。
有效的作业 篇4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业设计,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认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作业设计的大胆突破,使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笔者常在作业的设计中设置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4人为一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想办法把旗杆倒下,测量的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课后,学生们的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往往又需要教师来挖掘、来引导。教师的挖掘、引导,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讲授“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能根据方程2x+3=10编一道应用题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不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练习,而不是给学生带来负担,增大压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业分层,作业经常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来为学生减负。
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问题1:若该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写出m的取值范围。
问题2:若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问题3:若该函数的图像与y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有效的检查作业方法[模版] 篇5
01
低年级、看字迹;高年级、看思路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
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02
不做孩子作业的监工
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建议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03
如何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有许多朋友向我请教,说他们的孩子写作业不专心、爱拖拉,只几道题目也要做好半天,问我怎么办。可以分成三步走 ➀ 第一步,制定作业计划——
1.每天写作业之前,先花两分钟的时间,把要完成的各样作业,排个先后顺序;
2.在每样作业旁写上“预计开始时间”和“预计完成时间”;
3.完成每样作业后,及时在旁边再写上“实际开始时间”和“实际完成时间”。
计划时间让孩子自己来写,只要不是太离谱,就算按照计划下来,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一点,那也没有问题。▣ 这样做的好处:
家长不需要时刻陪在孩子的旁边,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抽空不时地去看看她,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作业。
要培养孩子的计划性和时间观念,第一步的目标,就是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作业,先不考虑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其实,第一步执行了一段时间,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了。
▣ 实际操作的困难: 刚开始几天孩子排斥写计划,毕竟需要额外花时间写上去。他觉得自己已经每天作业做得这么晚了,为什么还要多做这件事情。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态度坚决,必须要让孩子坚持写计划。要知道万事开头难,等习惯成自然了,越到后面就会越省力 ➁ 第二步,进行改进——
在确保每天能够按计划完成作业后,再看下完成作业的时间,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
根据孩子之前记录的作业实际完成时间,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哪一科花的时候过多。如果是数学作业花的时间多,等孩子做数学的时候,家长可以在旁边观察。
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下两个问题: 1.不擅长心算,怕出错所以速度慢; 2.草稿纸上不必要的时间花费较多。
心算的问题,只能靠多练多熟来解决。草稿纸费时多,是因为老师要求在试卷上必须步骤详细,所以草稿纸上,很多孩子也习惯地把每个步骤都写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了原因也就好解决了。➂ 第三步,利用课余时间——
学校的课余时间,想办法也要利用起来。效率高的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大部分的作业了。其实,孩子每天的作业,有的只需十多分钟就能完成。如果能够在老师布置后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少一样作业,回家后不需要再惦记着了。
家长可以跟孩子说,爸爸妈妈不可能跟他到学校去,这一步只能靠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同桌是怎么利用课余时间的。
以上三个步骤,大概要花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孩子的作业效率会明显提高了,一个学期下来,写作业前先列计划,会成为他的习惯,不用家长再叮嘱了。
04
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a.让孩子自己反复读题。
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
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b.用例题作辅导。
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
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c.学会讲关键点。
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05
课后这样复习,学习更高效
课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下面分享怎样抓好这一环节,从而提高学习效率!1.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理解后的知识易记难忘,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必须做到:上课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课听懂、积极思考、当天解决疑难。2.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对新知识要“趁热打铁”抓紧时间复习和巩固,写完作业再看看书,理一理知识脉络。3.经常复习
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复习次数要相对多一点,间隔时间也相对短一些,随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间隔时间可以越来越长。
4.复习时做好四件事
尝试回忆,看教科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5.复习时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记忆的效率就高。6.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 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事情可获得最佳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是人体生物钟现象。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点,记忆力强,可复习英语、语文、政治、历时,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可复习数理化。7.适时做好系统性复习
一个星期、一个月或学完一单元,把各科知识整理归类,系统复习,知识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脑里。8.复习计划与时间分配
每天对各门功课的复习做出明确安排,处理好各门功课的关系,既不要用时不平衡,又不要不分重点和自己的弱科而平均用力。9.复习目标
复习要有切合自己实际学习能力的目标,并且有达不成目标的自我处罚措施。给自己适当的学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10.最大限度利用时间复习
有效的作业 篇6
一、树立“有效作业”的理念
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 没有先进的作业观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不少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认识有点偏差, 殊不知, 数学作业只有在适当、适量、适时的时候才会是有效的。教师只有树立“有效”作业的理念, 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有效”作业, 才能促进每位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要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数学教师就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新的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对数学作业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设计的这个作业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这样的作业模式, 能否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今天的作业能否对今天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巩固?学生在作业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项作业有目标、有质量、有成效。总之,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然使学生的作业更加有效。
二、奠定“有效作业”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带着兴趣做作业是提高作业效率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教师可以用展示优秀学生的作业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新鲜感和兴趣;可以采用积分奖励的办法, 根据学生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 对每次作业都设一个分值,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的大小获取相应的积分值, 久而久之, 学生会为了得到更高的积分而渴望每一次作业, 并会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业。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 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 强化他们的作业动机,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尤其是对待学困生, 更要培养他们的自信, 要多表扬, 少批评, 增强他们做好每次作业的信心。另外, 有效作业的前提是课堂上教师的有效讲解, 教师要将练习中的重难点知识带进课堂, 科学地进行讲解分析;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结构关系和编排意图等。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方法, 形成了习惯, 方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解题方式, 提高解题效率, 让学生由“做会”转为“会做”。总之,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必然使学生的作业更加有效。
三、潜心“有效作业”的设计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生的作业要打破作业本手写的界限, 引导学生勤动脑、多动手、能动口, 全方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个性开放的学习模式。作业设计的内容应力求具有典型性、解惑性、综合性、迁移性、发散性、探索性、操作性、趣味性、现实性、实践性和差异性等特点。作业设计的形式可采用主体选择性作业为主。编制作业时可以灵活地借用教材、或自己编制、或选用资料、或改编现成练习、或学生自编练习等等,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编制作业, 都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作业一定要有层次性, 二是作业一定要准确明了。教师设计的作业除了要“对症下药”讲究实效外, 还要有其他如情感、态度方面的收获。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 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业, 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总之, 只有教师潜心设计好学生的作业, 才能使学生的作业更加有效。
四、完善“有效作业”的反馈
有效的作业 篇7
关键词:多样化,作业,数学乐趣
从教学的基本的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对于作业这一环节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作业的有效度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致命伤”. 为了使学生爱上作业,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就有必要针对学生兴趣点以及所授学科的特点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走进生活,布置现实性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尤其是初中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素材,将原本单一、乏味、冷漠的数学题目放置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那些“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 ”变成 “活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题不总是板着面孔出现的.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 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 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作业的设计, 应涉及阅读、模仿练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二、精心选材,布置趣味性作业
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这材料的乐趣.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 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 由于初中生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符合生活的作业. 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材料, 设计一些包含情境的数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学生对一种事物产 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自觉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作业: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
三、学以致用,布置研究性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似乎与进行数学研究无关, 搞课题似乎是成人的事. 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 种研究性 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会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去完成这些小课题. 小课题应具备让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评估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例如学习单项式除法时, 这个问题本身来说并不难,但是如何利用此问题向学生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这是非常难的. 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自己设立一个课题,然后去探索. 我首先板书如下一个式子:8ax2y3÷ 4xy2, 然后说:“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通过尝试解决这个式子的计算来总结出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我这样做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独立的猜想、领悟和发现,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和学生进行交流, 给予点拨, 一些学生课题立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可由除法是乘法逆运算推得 ”,有的学生的课题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与分数的约分”,还有的是“尝试特殊数的运算来看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等等.
四、因材施教,布置层次性作业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同. 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 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 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 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合理、有效、有趣的英语作业 篇8
一合理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强调“时间合理”和“难易程度合理”。按照深圳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书面作业, 其他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一小时。因此, 小学阶段每天英语作业的总量最好不超过20分钟, 且在一、二年级主要以“听、说”为主。“难易程度合理”主要是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理, 以三年级为例, 可以将作业分成必做和选做, 必做题相对简单, 知识性较强, 是全班同学“伸手就能够到”的题目, 比如“听”、“说”作业中的模仿英语光碟读单词、句子和故事, “书面”作业中的抄写单词和句子等复习性作业。“选做作业”相对较难, 比如背诵课文中对话和故事, 小组合作表演, 造句、写作文、调查等。顾名思义, 选做作业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完成, 教师鼓励学生挑战选做作业, 但不要求必须完成。
二实践性原则
这里的“实践”可广义的理解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重温、融通、运用, 拓展、思考和创新, 它是英语知识向英语技能、经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为“改变过去重视积累词汇和掌握语法的教学模式, 重视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要求教师必须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中山大学夏纪梅教授曾对中西外语教学的差异做出过深刻的阐述, 她指出中国外语教学最大的弊病在于:长期以来, 以“语言知识为教学目标”, 在此错误的观念下, 教师和教材变成了学生的主要依赖, 教师在教学中负责知识的传授、讲解、分析和检查, 教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和范本, 学生则成为接受四方渠道而来的知识的容器, 英语作业更多是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目的就是积累更多的单词和掌握更多的语法, 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结果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陆地上学游泳”变成了“交际残疾人”。因此, 要改变此种状况,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方面从“输入为主”变为“输出为主”, 在作业方面变“知识操练”为“知识运用、语言实践”, 让学生在“用中学, 学中用”最终实现知识向技能、经验的转化。
三多样性原则
英语作业应贯彻多样性原则, 这是因为语言不是公式、定理, 而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每一句语言都担负着特定的功能。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多样的形式, 因此英语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英语作业有: (1) 模仿跟读——形成地道语音、语调; (2) 抄写、背诵——记忆单词和句子; (3) 阅读短文——发展学生阅读、搜集重要信息的能力; (4) 绘画造句、作文——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写英语书信、邀请函——发展学生的书面英语运用能力; (6) 演讲、朗诵——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7) 交流、对话、调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8) 唱歌、跳舞、英语剧表演——用艺术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心智; (9) 阅读英文原著——了解外国本土文化, 扩大视野; (10) 观看优秀外语影视作品——增进学生国际文化理解; (11) 制作英语报刊、设计广告语、制作英语手工艺品——发展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12) 组织和策划西方国家特定节日、晚会——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3) 搜集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和模范英雄人物事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14) 利用网络、影视资源, 电子词典等学习工具自主学习英语——发展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等。
四趣味性原则
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则决定了英语课外作业的趣味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儿童心理学提出, 6~12岁的儿童形象思维发达, 想象力丰富, 好奇心强, 好说、好动、好玩、好参与, 这些特点正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但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目的性不强, 意志力较弱, 稳定性差, 学习自觉性较差,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因此在设计英语课程和作业时应避免机械的操练和枯燥的重复, 要以兴趣为导向, 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玩中学, 在学中乐, 让学生喜欢学习英语、喜欢做英语作业, 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
在单词教学中, 我常常让学生制作单词小卡片, 学生首先画上简笔画, 再涂上自己喜爱的颜色, 最后写上英语艺术字, 这一方式简单又有趣。又如, 我在教学第五册第四单元“Fun with shapes”B部分后布置学生用彩色卡纸剪出不同形状, 然后用不同的形状组合成自己喜爱的图形, 最后再用学过的英语句子来介绍自己的图形。通过这些有趣的作业既让学生动手, 又让学生动脑,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循序渐进原则
在布置英语作业的操作层面上, 我们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学生在语言的习得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是保障, 知识是基础, 技能是重点, 实践是方法。基础不牢就不用谈技能, 学习态度不良就无从开始学习, 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应“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 对学习态度不良的学生, 首先应通过积极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端正其学习态度, 调动其兴趣和积极性。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还得强调模仿、跟读、观察、记忆、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 正确理解单词、句子、短文。对基础较好的学生, 则可鼓励他们挑战难度较高的选做作业。
初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9
一、适量布置作业, 提高问题密度
在“减负”的背景下, 教师布置作业时, 首先要把握的就是“适量”原则, 这是从数量上对课后作业制定的硬性规定。那么, 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知识的训练效果, 教师就要从作业内容上进行思考和处理。在实践中所采取的方式就是提高作业的问题密度。
例如, 在“勾股定理”内容的课后作业中, 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1, 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 面积分别是S1、S2、S3,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随后, 我又以这个问题为基础进行了些许变化:如图2, 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半圆, 面积分别是S1、S2、S3,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如图3, 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 面积分别是S1、S2、S3,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接下来, 又继续将问题变化为:如图4, 在梯形ABCD中, AB∥DC, ∠BCD+∠CDA=90°, DC=2AB, 分别以AD、AB、B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 面积分别是S1、S2、S3,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如图5 和图66, , 分分别别作作正正三三角角形形和和半半圆圆, , 结结果果又又会会如如何何??
提高问题密度的方式有很多, 上述示例中所采用的是将一个问题进行多种变化的方式, 学生只需用一次阅读的题目时间, 就可以完成多次的思维转变并能逐层深入思考。很显然, 这种作业问题密度是相当大的, 对于课后作业有效性提升的推动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
二、分层布置作业, 针对已有知识程度
我曾经针对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感受进行过详细调查, 其结果表明: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过的学生, 他们对于作业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太低, 完成起来毫无压力;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对于作业中的问题解答无从下手, 总会因课后作业而头疼。这说明, 不同学生对于相同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个差异自然也就影响到了作业的完成效果。
例如, 在学完“二次函数”知识内容后, 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为山坡上的农作物浇水的自动喷灌设备所喷出的水流形状是一条抛物线。如图7, 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点B是喷头的位置, 它距离地面的高度是1.5 m, 喷水管与山坡的夹角∠AOB的大小为60°, 且水流达到的最高点C的坐标是 (2, 3.5) 。 (1) 求水流所形成的抛物线解析式; (2) 求山坡所在直线OA的解析式; (3) 求水流喷出后能够落在山坡上的最远距离OA。这三个问题的难度呈现出了递增的梯度,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完成几个问题的解答。
既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不同,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后作业中得到充分训练, 分层布置作业便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环节, 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引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了。那么, 作业阶段的分层也可以视为这一教学思路的延续, 让不同知识程度的学生, 选择不同难度档次的习题进行练习, 往往能使作业训练的针对性更明确。
三、多样布置作业, 加入实践探索元素
以应用意识引领教学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新趋势。为此, 教师应当将这个特点在作业布置中予以体现。的确, 想要完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就要在精通理论的基础上将之与实际生活相连通, 以理论带实践, 用实践促理论。因此, 教师有必要在布置作业时, 适当地融入实践探究的元素, 让作业有质量, 让学习有效果。
例如, 在带领学生研究过“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后, 我在作业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8, A、B两点被一个池塘隔开。 某小组学生为了测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两点连线之外选择了一个点C, 并分别联结AC和BC, 找出它们的中点M和N。 现测得MN长20 m, 则AB=2MN=40 m。在此思路基础上, 如图9, 以延长线的方式, 如何借助相似三角形知识得出AB的距离呢?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请在图10 中将方案画出来。这并不是一道单纯的理论问题, 学生不仅能从中发现实际生活的影子, 还可以对此进行实际操作, 大大提升了作业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不难发现, 在课后作业中加入实践探究元素的同时, 作业的多样性也被提升了。一方面, 多样化的作业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轻松且自由的思考平台, 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实践探究内容的加入, 使得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新鲜感大大增强, 完成和钻研课后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自主性的推动下, 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走向了一个更高阶段。
四、巧妙布置作业, 促进学习查漏补缺
关于课后作业的功能,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只认识到了作业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作用, 却很少关注作业对学生所起到的查漏补缺的作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出现解答上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是评判学生本次学习效果的参考, 更能有效展现出学生在知识理解过程中的漏洞。因此, 面对错误, 我们不应该畏惧或排斥, 从某种程度上讲, 我们甚至应该欢迎错误的出现, 以错误促发展, 推动数学学习不断走向完善, 这也是课后作业所发挥出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
例如, 在学完“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内容后, 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如图11, 点E在AB上, AC=AD。请你试着添加一个条件, 使得图中出现一对全等三角形, 并对之进行证明。在你所添加的这个条件之上, 图中一共可以出现多少对全等三角形?你是否能逐一进行证明呢?这道作业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看似只是基于一个图形进行的单一提问, 但其中却存在着多对全等三角形的构造、认定与证明的过程。可以说, 完成这道题, 也便实现了对学生相关知识的全面巩固训练。当然,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顺利地解答题目:有的学生不知如何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构造;有的学生在证明全等三角形时犯了难;有的学生则无法完全找到自己所构造图形中的所有全等三角形。这些问题的出现, 体现了学生对相应知识内容理解不充分、掌握不到位。开放性的问题模式也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助于学生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
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来实现对数学学习查漏补缺的目的, 我在布置作业时会着重关注其中的巧妙性。在很多情况下, 我会将一些易错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作业中尝试完成。错误出现了, 学生便会对相关知识内容特别关注, 也就自然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了。这时, 教师便可以借助修正错误的机会, 完成对重要知识内容的复习、总结和升华,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巧妙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形成了有效的教学配合。
总之, 我在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始终坚持适量、分层、多样的原则, 成功地在作业量不增加的前提下, 实现了作业有效性的提升。显然, 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课后作业, 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了, 教师必须从作业形式多样化与作业内容层次化等多个角度入手, 不断完善与创新, 让作业环节更轻松、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沈锦荣.浅谈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若干方法[J].新课程 (中学) , 2014 (2) .
初中英语有效作业的布置 篇10
一、英语作业布置的现状与误区
说起英语家庭作业,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教师辛辛苦苦出了一张练习, 学生大都马虎完成;教师布置的双休日作业, 总有学生星期一的时候交不起来。学生在作业上可谓挖空心思, 有的在数量上“短斤缺两”, 有的跟老师摆“空城计”, 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会师”商讨的局面。作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教师费心布置, 学生费心应付”的尬尴局面。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
1. 作业枯燥, 缺乏趣味。
传统的英语作业把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背诵放在首位, 再配以导学练等相关教辅练习。尤其是英语的背诵和抄写作业, 常常令学生抱怨不已, 更无趣味性可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毫无疑问, 传统的英语作业正在一步步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单一, 缺乏层次。
我在英语教学中, 曾遇到这样的教学现象:有位同学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 但他能在考试中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后来通过跟这位同学交流, 我找到了答案。作业布置过于单一, 这种“一刀切”的模式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业水平, 出现了学困生作业负担重, 优秀生“吃不饱”的现象。
二、英语有效作业布置的理论依据
新教学大纲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 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同时, 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基本技能, 建立运用英语的能力, 真正用于真实语境的交际。英语作业是对课堂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合理科学的作业布置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培养英语学习的自信,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正是基于作业布置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中, 对英语家庭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改革传统作业的布置势在必行。
三、英语有效作业布置的探索和实践
一般来说, 英语作业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巩固、拓展延伸三个方面, 针对这三个类型作业的不同特征和要求, 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1. 预习作业多趣味。
传统的英语预习作业无非是掌握新单词的意思, 理解整篇文字大意之类, 大部分学生往往靠一本参考书就可以快速完成, 根本起不到自主预习的效果。后来我试着让学生用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预习成果, 收效颇丰。现在的学生基本家中都有电脑, 对它的操作也不陌生, 加上平时教师上课常用多媒体, 所以对课件的基本知识还是熟悉的。我引导学生把预习时的重点整理出来, 第二天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一招对一些平时学习积极但作业马虎的同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2. 巩固作业分层次。
作业是对学生是否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检测, 也是对已学知识的再消化, 所以在一堂新课后, 巩固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传统的抄写、默写作业也不能适应需要, 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各异, 所以对作业分层次是非常有必要。
3. 拓展延伸要放开。
所谓的拓展练习要放开, 指的是教师可以运动各种各样的方法, 将学生所学达到一个知识的产出。它们可以是一篇小作文的生成, 也可以是英语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次运用。
例如, 在学完牛津英语7B第三单元的方位介词学习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画一幅自己卧室的图画, 并告诉学生他们将在第二天的课堂上, 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卧室。这就意味着会运用到新课所学的方位介词, 所以学生回家后不仅认真准备了自己的绘画作品, 更对介词的用法做了充分的复习和准备。通过这个作业, 学生对方位介词的用法真正从书本走进了生活, 从而收到了“学而会, 会而用”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 有效的英语作业布置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我们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应多问问自己: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它对知识巩固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能做会做的题目吗?它对提优补差有效果吗?它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英语吗?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的。希望有一天作业能成为学生“甜蜜的负担”。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 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和学的依据, 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本文在研究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观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阐述了笔者在英语有效作业的布置上进行的探究和实践。
【有效的作业】推荐阅读:
有效的作业评价11-23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11-22
化学作业的有效性08-16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10-05
实践性作业的有效实施05-23
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06-20
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09-16
英语作业的有效性策略09-2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05-22
谈有效的小学数学作业批语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