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共12篇)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1
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语文作业形式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切人口。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 有好奇心理, 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 因此, 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 积极创新作业形式, 在符合教学原则的同时, 注重开发高年级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改进作业设计:
一.走进生活, 讲究形式多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语文学习应伸向学生的生活, 把作业融入生活, 创造形式多样的课内外作业, 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1.口语交流, 让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讲学校里的新鲜事情, 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2.观察整理,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着浓厚的兴趣,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 布置前教师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 要求学生留意观察的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良好习惯。3.调查搜集, 结合教学内容, 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和调查, 有计划地搜集资料,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入生活, 去看, 去问, 去找, 增加亲身体验经历, 培养学生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的能力。4.动手操作, 安排学生动手的作业, 做一些小实验, 进行一些小探索, 引导学生体验过程, 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同样, 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学做一些家务活, 双休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 如爱心义卖活动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良好道德的教育。
二.分层布置, 注意因材施教。
发展性教育理论认为, 差异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需要把学生的这种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展示的机会。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 获得轻松、愉快、满足心情的体验, 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背书作业的设计上记忆好的同学要全背, 表现一般的有选择的背, 不擅长记忆的只背重点的段落, 让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 增强学生的自主权, 自觉、自主的完成作业。
三.形式开放, 注意发展个性特长。
“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 引导实践, 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我班擅长写作的学生组成班级文学组, 负责班级黑板报, 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组成班级演讲组, 定期举行中华经典诵, 演讲赛, 辩论赛;擅长绘画艺术的学生成立班级美编组, 负责教室的美化设计装点;擅长演唱的学生组成班级演唱组, 负责语文课本剧的演出, 准备节日节目编排;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组成班级新闻组, 定期在板报上向学生发布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四.整体联系, 注重提高。
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 但是知识毕竟有限。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同时, 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 课外, 我班就组织开展了以此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学生们以《我自豪, 我是中国人》、《祖国, 我的母亲》、《加油, 中国!》等为题演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同时, 演讲技能也得到提高。
总之, 在的实施过程中, 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心中装着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精心设计作业, 让作业逐步由“重复布置”走向“精心设计”, 由“一成不变”走向“大胆创新”, 由“信奉统一”到“尊重差异”, 由“闭科自守”走向“学科开放”,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摘要: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 有好奇心理, 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 因此, 作业要结合学生实际, 积极创新作业形式, 在符合教学原则的同时, 更加注重开发高年级学生的潜能。1.走进生活, 讲究形式多样。2.分层布置, 注意因材施教。3.形式开放, 注意发展个性特长。4.整体联系, 注重提高。
关键词:形式,个性,作业设计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2
【摘要】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怎样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有效性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二.有效作业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关键词】有效 生活化 思维 手脑并用 活动式 自选超市 合作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但反思我们的作业布置,大多数的老师只把作业当成是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手段,致使学生的作业出现了机械性作业多,书写量大,耗时长等特点,提起作业,学生心烦,老师头疼。那么,怎样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怎样通过设计有效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呢?我觉得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有效性作业的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1.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材的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这里,我们就可以设计许多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的作业。例如,在教学《找春天》一课后,给学生留的作业是:春天到了,约上你的小伙伴去郊游,去看看花草、树木、去看看村庄、小河。你一定也能写几句赞美春天的话!又如,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鼓励学生认姓氏字,就可以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认识一些常用姓氏,而且认识本班同学的姓氏,认识身边最常用的汉字;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儿童随时注意生活中的汉字,主动识记生活中的汉字,沟通了课本识字和生活识字两个系统。像这样,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材料中,大量地亲身接触语文知识,激发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作业活动。
2.促进思维发展,优化作业内容
苏霍姆林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单一机械的作业束缚人的思维,适当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组、优化,提高分析和运用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就可以布置一些没有统一答案的作业,要求学生凭已有的知识推断和确定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这样做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后,我让学生也来想一想:“六一”儿童节,我们班要准备庆祝活动,你有什么“金点子”?快写下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样的写话练习,既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其语文能力。又如教学《蝙蝠与雷达》,可设计这样一组填空题:(1).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用它来()。(2).我知道()的发明,用它来(),是从()得到启示的。(3).我觉得还能从()得到启示,来发明(),用它来()。
这样的训练,融语言、思维训练于一体,既是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更是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要手脑并用,优化作业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并强调了“做”,即动手操作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只有当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检验、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布置的作业应能把“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造,进而培养他们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他们的独特个性与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语文课外作业: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在课后作业中设计:请按课文揭示的步骤你也来做做这个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
二.有效作业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倡导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开展活动式作业
活动式作业,它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消除机械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如:
(1)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把语文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开展环抱调查,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如:如在学《香港,美丽的明珠》以前,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香港的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找一找——消除语文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我问学生:“在生活中除了乱砍滥伐,你还见过哪些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或现象呢?你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吗?”请男生组成蓝天队、女生组成绿水队展开搜索竞赛,也可以用笔写写心中的所思所想,写下自己的气愤、呼吁。
(3)写一写。积极鼓励学生勤练笔,抒写自己心中的感受。例如,在教《画 杨桃》这篇课文,在最后设计一个小练笔:在平日里你一定也听过一些使你受 益的话,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4)读一读——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例如,在教学了《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后,我向学生好书推荐:《世界名人传》《科学家的故事》《发明家小丛书》,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2、开设“自选超市”作业
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我们就需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针对学生的 差异,我们将作业设计成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时,我开设的“自选超市”作业是: 1.摘抄好词好句,复述课文内容。(必做)
2.请你以“我想设计一种新的„„”为开头写一段话。3.试着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多的花。(二选一)
在这样超市中,学生们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他们往往带着一种积极、必胜的心态去做,同学们不但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3.开发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已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的开放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传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观念将受到挑战,而合作性作业将成为学生作业设计发展方向之一。
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样的历史性题材的文章,因为它只局限于一个小故事,学生往往不能全面理解文章的内涵,还需要了解更多和本故事有关的背景,从而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我在教学完本课之后,布置学生5-6人一组合作编一张有关“三国”内容的小报。一周后,学生上交了8份小报。这些小报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人物介绍”、“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精彩故事”、“人物评说”等许多小栏目。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大家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类,共同编报,交流、共享了自己获取的信息,加深了对故事人物的认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塑造健个人格。
浅谈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有效性 学习兴趣 创作型 实践型 调查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15
布置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作业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专家说过:“如果小学生每天都坚持写作业,那么到期末的时候,他就会记住90%左右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果他每天只听课不写作业,那么到期末他只能记住20%左右。”如此可见,作业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语文作业该怎么布置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打破学科的限制,把丰富多彩的童年和学习生活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可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将新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创作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由教师设计多道语文题,或发放语文试卷给学生,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应付完成,抄袭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和学生爱表演爱玩的天性,设计一些自编自演的题目让学生来完成。
例如,在讲授《狼和小羊》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加深狼吃小羊时的一些语言、动作和神态,我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在课后自行编排舞台剧‘有的小组制作了道具,如画了狼和羊的图画,做成帽子戴在头上;有的还特意用被单、垫子设计了狼的披风和羊的衣服等。通过排练,学生不仅熟悉、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生字,而且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深入了解了狼和羊的内心活动,把狼为了吃到小羊的凶狠、狡诈、不讲道理的语言、神态表演得淋漓尽致,将小羊的善良和据理力争的形象也表现了出来。这类创作型的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创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表演中,使内在的东西形象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对恶者的痛恨和对弱者的同情。创作型的作业活泼而没有约束,每个学生都非常喜欢,积极参与。
二、实践型作业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实践是将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为学生认知活动、思维活动以及情感活动提供丰富的源泉。因此,语文作业的布置要摒弃以往伏案写写的机械形式,设计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使作业回归自然。
例如,在讲授《秋游》一课时,书中描写了一些秋天的景色,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黄色的稻子、红色的高粱,白色的棉花,还有小朋友们的嬉戏……由此,我想到了给学生设计“寻找秋天的颜色”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生听到可以到户外去寻找秋天,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二天,学生果然带来了黄色的落叶、紫色的花瓣,红色的枫叶……还有的学生带来了金黄色的大豆,每一张小脸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于是,我趁机让学生设计制作一幅秋天的图画。这样的实践型作业,学生做得轻松愉快,不仅带着兴趣完成了作业,还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好。同时,为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会到实践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大的展示,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调查型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身边的大事小情,可以设计调查型作业,让学生融入社会,体会生活美好的乐趣。例如,在《走,我们去植树》课文的学习时,学生已经能够大概理解植树的重要性,明白多植树才能抵挡风沙,绿化沙漠的道理。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以五个人为一组进行家乡环保方面的调查。调查内容有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污染等方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可以通过看各种报道、采访父母亲属、观看视频资料等途径,再将调查后形成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问题,探索解决的办法。这种作业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总上,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享受,从而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效语文作业的设计及思考 篇4
一、有效课堂与有效作业的渗透
想要真正实现义务阶段减负的政策, 必须充分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将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内容渗透到一起, 不仅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而且也减去了课外作业的时间。如何更好将授课内容与作业完美地渗透、交织, 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当中应该加入并且积极思考的内容, 而此项措施的实施是建立在与教材配套的《语文补充习题》作为作业主要内容的基础之上。
在教授生字时, 对比法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授课方法, 将字形相似的字、读音相似的字放在一起比较, 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让他们在积极发言的过程中, 记忆生字, 对比生字。比如我在教授“推”这个字时, 让学生先疏空扩词, 然后给出“堆”, 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 不仅仅记住了“推”字, 我相信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也能清楚区分“推”和“堆”这两个字, 在此基础上, 我加大问题的难度:除了“堆”, 你还能想出哪些字比较相似呢?学生积极思考, 很快得出答案, “雅、唯、焦”等等字出现在黑板上, 其中还包括一些是学生自主识字的结果, 学习一个生字, 复习巩固很多生字, 与此同时, 让学生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内容, 效果十分理想。
课堂上及时恰当的练习不仅仅可以帮助识记生字, 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也有很大帮助。
语文素养“得法于课堂”, 因此, 要提高课堂时间里的作业效率, 及时指导反馈, 不把难题带到课外。巧妙地利用作业设计达到教学的目标, 又在课堂上轻松完成作业, 正所谓是高效课堂中的有效作业。
二、课堂之外———非笔头作业的设计
教师将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巧妙结合的直接后果是:课外学生的负担减轻, 广泛阅读就可以真正实现。但是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有效的课外作业, 我认为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类型:
(一) 朗读型作业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 须在心与眼之外, 加用口与耳才好。”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朗读在语文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语文及各类学科, 它是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 我会对学生提出作业要求:认真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你自己的理解去体会感悟。而至于作业的反馈, 我会利用课堂上的阅读来检查完成情况, 这样将课后作业与课堂结合在一起, 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 课外延伸性作业
一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积累的过程, 因此延伸性的阅读和资料的搜索是语文作业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学习二年级下《识字5》之前, 我就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手枪、步枪和机枪”的区别, 通过课前的资料搜索, 课上学生很容易便能回答出我的问题, 不仅仅踏实地掌握了本课内容, 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
有效作业的设计, 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堂上, 把握文本使作业具有针对性, 借助课堂练习, 使作业与教学相得益彰, 学生兴趣盎然, 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从“题海”里解脱出来, 真正享受语文作业的乐趣。
“教者若有心, 学者必得益”布置作业, 尤其是低年级语文作业, 不仅是一种艺术, 更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有效的课外作业设计, 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让学生真正沉浸在语文艺术的熏陶之中。时刻关注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的设计, 让学生轻松自在地学, 让老师轻松自在地教, 这才是教育和学习的真谛。
摘要:有效作业, 是指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 通过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针对学生实际, 创建一个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体系。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提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最终实现作业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 篇5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都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教学中,我把作业分成两类:必做题﹑选做题。下面以《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为例。
全班学生必做题: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多音字组词。
3.用“有的……好像”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选做题:
1.用总分的形式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话。
这样,遵循了教学规律,作业具有针对性,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吃得饱”,自动消化;一般学生“吃得下”,逐渐消化;学习差一点的学生“吃得消”,慢慢消化。二﹑作业设计要新鲜有趣
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了,并不意味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就有了分量。对小学生来说还须布置一些他们感到新鲜有趣的作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寒假里,我布置一项作业:学生把各家的春联抄下来,比较一下谁家的春联有特色。再如,上学期以来,我布置课外作业:收集佳句妙语竞赛。学生把平时看课外书学到的精彩词句摘录在自己的《佳句妙语》上,每天由一位同学精选部分自己摘抄的再抄在班级“佳句妙语角”,全班共同欣赏,教师按时督促﹑检查,完成一轮进行一次评比。这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学生也能从中汲取不少知识,丰富了作文素材,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作文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发展特长
发展特长,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改进布置作业的方法,优化作业结构,要让作业对发展学生的特长起促进作用。对喜欢小制作的学生,我在班上组织小制作展览,指导学生写小制作说明文;对喜欢集邮的学生,我组织大家交流体会,了解集邮方面的知识,写好心得体会,对喜欢朗读的学生,我组织朗读诵会;对喜欢作文的学生,我在班上开辟“习作园”。
浅谈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6
一、作业的形式走向多样
作业形式往往体现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次好的作业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俗话说:“作业腾块地,学生就多片天”,在作业新形式上做积极的探究尝试,绝对是有价值的。
“短期作业”,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传统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在培养学生有效知识方面功不可没。因此,常规意义上的“短期作业”不可少,问题是教师如何对枯燥乏味的作业进行革新,让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
所谓“长期作业”是相对“短期作业”而言的,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由于这种作业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并不单纯是书本知识的再现,而是运用课本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相对来说,它并不像“短期作业”那样在短时期内就可以完成,它具有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因此,我们将这种作业称之为“长期作业”。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做一做等活动,不断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如:“查找式作业”。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同学们利用网络或工具书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
二、作业的内容走向综合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辅相成,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而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桥梁。为此,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要从过去较为简单的巩固性质,发展为综合、实践、拓展等多功能的综合体。
(一)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许多教师学科的疆界泾渭分明,表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都是清一色的分科作业。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要布置这样的作业,教师只需把这一篇课文研磨透就行了。教师之间也要加强合作,把几个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或者把学科不同而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综合设计作业。从而使相关知识的学习互相促进,各种思维方式融合,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能力的综合训练。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适量的综合性作业,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益的。例如:每上语文课时,课前我都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只要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弘扬真善美的都行,每位演讲者都非常珍惜站在这台上的三分钟,尽情展示自己的演讲才华,台下的学生认真仔细地听着台上同学的演讲,听后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点评。这种教学模式对演讲者来说,既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也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对台下听的学生来说,既培养了他们善于倾听的好习惯,也增强了他们概括、分析的能力。
三、作业的完成走向自主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原则,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生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自主”应当成为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题目的自主选择。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可选性作业类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这就是作业超市。例如:在学习完《鼎湖山听泉》一文后,我设计的回家作业是:①如果你喜欢朗读,请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音;②如果你喜欢写诗,就请你写一首赞美鼎湖山美景的小诗;③如果你喜欢画画,就用你手中的笔把鼎湖山的美景选一个角度画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二)作业的自主设计。自主作业是让学生变换角度,从被动作业转为主动作业,教师则让出一定的位置,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设计权,例如:我教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后,我让同学们设计课外作业,学生设计的作业有:①当一回导游,为游客介绍美丽的黄山景点;②搜集、理解、朗诵写山的诗词歌赋;③游过黄山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游黄山的经历和感受;④去网上下载黄山不同景点的图片,让大家欣赏感受黄山鬼斧神工的造化。我把这些作业进行了完善和补充,组织了一次有声有色的“黄山一日游”专题活动,收获颇丰。
四、作业的批改走向对话
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一脸的无奈;教师批改作业时,一脸的严肃。学生作业本上那恶狠狠的一个叉,那冷冰冰的一个成绩,把师生距离拉得很远很远。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让作业成为师生对话的平台,让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为此,我每次作业的后面增加一个栏目——对话角。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例如:一个学生写作文不动脑筋,完全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我没有简单地训斥他,而是在对话角写上这样的一句话:你这次的作文写得真不错,如果是你自己原创的,那可真让人佩服,希望你今后不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没两天,对话角里很快有了回话:“对不起!老师,我知道你已看出我的这篇作文是抄袭的,可你为了给我留面子,没点穿我,我很惭愧,我一定会按你的话去做,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做一个诚实的人。”
总之,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它在有效地发挥监控、巩固、反馈作用的同时,成为展示学生知识、能力、个性、情感的舞台,让学生在此追梦、圆梦,让梦想随着作业一起飞翔。
浅谈语文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7
一、作业的形式走向多样
作业形式往往体现着老师的教学思路, 一次好的作业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俗话说:“作业腾块地, 学生就多片天”, 在作业新形式上做积极的探究尝试, 绝对是有价值的。
“短期作业”, 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传统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 在培养学生有效知识方面功不可没。因此, 常规意义上的“短期作业”不可少, 问题是教师如何对枯燥乏味的作业进行革新, 让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
所谓“长期作业”是相对“短期作业”而言的, 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由于这种作业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的。并不单纯是书本知识的再现, 而是运用课本上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对来说, 它并不像“短期作业”那样在短时期内就可以完成, 它具有时间跨度较长的特点, 因此, 我们将这种作业称之为“长期作业”。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在课文后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 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的思想。让学生们在语文实践中, 通过谈一谈、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做一做等活动, 不断巩固知识, 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能力。
如:“查找式作业”。为了深入理解一篇课文, 扩大知识面, 可让同学们利用网络或工具书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
二、作业的内容走向综合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辅相成, 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 而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桥梁。为此, 我们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 要从过去较为简单的巩固性质, 发展为综合、实践、拓展等多功能的综合体。
(一) 知识的综合运用。我们许多教师学科的疆界泾渭分明, 表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 都是清一色的分科作业。这是一种偷懒的做法。因为要布置这样的作业, 教师只需把这一篇课文研磨透就行了。教师之间也要加强合作, 把几个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 或者把学科不同而思考方法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 综合设计作业。从而使相关知识的学习互相促进, 各种思维方式融合,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 能力的综合训练。综合性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 它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适量的综合性作业, 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益的。例如:每上语文课时, 课前我都安排一名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 演讲的内容只要思想健康, 积极向上, 弘扬真善美的都行, 每位演讲者都非常珍惜站在这台上的三分钟, 尽情展示自己的演讲才华, 台下的学生认真仔细地听着台上同学的演讲, 听后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点评。这种教学模式对演讲者来说, 既训练了他们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也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对台下听的学生来说, 既培养了他们善于倾听的好习惯, 也增强了他们概括、分析的能力。
三、作业的完成走向自主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原则, 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生向独立性学习、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 “自主”应当成为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
(一) 题目的自主选择。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可选性作业类型。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 这就是作业超市。例如:在学习完《鼎湖山听泉》一文后, 我设计的回家作业是:1如果你喜欢朗读, 请找一段优美的音乐为课文配音;2如果你喜欢写诗, 就请你写一首赞美鼎湖山美景的小诗;3如果你喜欢画画, 就用你手中的笔把鼎湖山的美景选一个角度画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 尊重了学生的选择, 改善了作业效果, 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主人的快乐。
(二) 作业的自主设计。自主作业是让学生变换角度, 从被动作业转为主动作业, 教师则让出一定的位置, 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设计权, 例如:我教完《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后, 我让同学们设计课外作业, 学生设计的作业有:1当一回导游, 为游客介绍美丽的黄山景点;2搜集、理解、朗诵写山的诗词歌赋;3游过黄山的同学, 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游黄山的经历和感受;4去网上下载黄山不同景点的图片, 让大家欣赏感受黄山鬼斧神工的造化。我把这些作业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组织了一次有声有色的“黄山一日游”专题活动, 收获颇丰。
四、作业的批改走向对话
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 一脸的无奈;教师批改作业时, 一脸的严肃。学生作业本上那恶狠狠的一个叉, 那冷冰冰的一个成绩, 把师生距离拉得很远很远。
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让作业成为师生对话的平台, 让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为此, 我每次作业的后面增加一个栏目———对话角。在这里师生共同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 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 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例如:一个学生写作文不动脑筋, 完全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 我没有简单地训斥他, 而是在对话角写上这样的一句话:你这次的作文写得真不错, 如果是你自己原创的, 那可真让人佩服, 希望你今后不断努力, 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 没两天, 对话角里很快有了回话:“对不起!老师, 我知道你已看出我的这篇作文是抄袭的, 可你为了给我留面子, 没点穿我, 我很惭愧, 我一定会按你的话去做, 尽快提高写作水平, 做一个诚实的人。”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8
一、创作型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往往以书写为主,形式单调、机械性强,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得不到体现,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创新性的作业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会因单调的作业形式而扼杀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新奇、轻松、思考中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能力的平台。
例如,在讲授完《狼和小羊》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体会狼吃小羊的一些语言、动作和神态,笔者这样设计了作业: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在课后自行编排舞台剧。一些小组设计了一些道具,如画了狼和羊的图画,做成帽子戴在头上,有的还特意用床单、垫子设计了狼的披风和羊的衣服等。通过排练,学生不仅熟悉、巩固了课上所学的生字,而且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更加了解了狼和羊的内心活动,把狼为了吃到小羊的凶狠、狡诈、不讲道理的语言和神态表演得非常到位,也把小羊的善良和据理力争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这种创作型的作业,活泼而没有约束,学生都乐于参与,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的同时,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创作,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语言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二、实践型作业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实践是将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实践,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不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开阔眼界,拓展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为其认知、思维以及情感活动提供丰富的源泉。因此,语文作业要抛弃那种机械的伏案创作的形式,而是设计充满情趣的实践活动,使作业回归自然,回归学生的自然发展。
例如,在讲授《秋游》一课的时候,书中描写了一些秋天的景色,如: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黄色的稻子,红色的高粱,白色的棉花,还有小朋友们的嬉戏……由此,笔者想到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寻找秋天的颜色”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去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到美好。第二天,学生果然都带来了自己看到的秋天的颜色:有黄色的落叶,有紫色的花瓣,有红色的枫叶……还有的同学带来了金黄色的大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满足的微笑。接着,笔者让学生用他们手中的秋天设计制作一幅秋天的图画,使学生在亲手操作中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好。
这种作业形式为学生将语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践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调查型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了解身边的大事小情,笔者设计了调查型作业,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体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只有对身边的事物有所了解,才能反过来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走,我们去植树》一课时,在学生了解了植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学生以5人为一组进行家乡环保方面的调查。调查内容有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噪音污染等几大方面,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可以搜集各种报道、采访父母亲属,还可以观看视频资料……然后将调查后形成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研究出解决办法。学生在做这个作业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投入,为本小组着想,交上来的作业也各有特色。这种作业形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9
一、目前学生作业现状
在学校里,语数英老师最头痛的是,经常有学生不完成作业,甚至编各种理由来搪塞老师。而老师们依然受着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操控。再加之现在学校实行绩效工资,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利益直接挂钩。大部分老师热衷于通过加大作业量、多练多考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业往往以封闭型为主,作业量大、机械重复、难度偏大,耗时费力,枯燥低效。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筋,对于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部分学困生在学习中甚至无力应付,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作业可以说是师生心中共同的痛。长此以往,厌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差,甚至还不完成作业。很多学生只要老师不布置作业,就显得兴奋异常。
二、创新作业的设计方式
看到老师不布置作业时学生欢呼雀跃的样子,的确令人感慨。可是,不布置作业就想打好基础、学好文化课是不可能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作为学生,适度及时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1. 秀才型作业——作业分层化
不同的学生个体,思想不同,认知不同,能力也不同。用整齐划一的作业去对待所有学生,显然学习好的学生会因吃不饱而无聊,学困生却因难以消化而产生畏惧情绪,甚至对作业抱以无所谓的态度,想写的时候写一点,不想写的时候一字不动。分层作业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
为实现课标提出的“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可以将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A、B、C、D等几个等级。C等学生作业设置可以以封闭型为主,A等学生作业设置主要以开放型为主,B等学生既有封闭型作业,也有开放型作业。D等学生为作业习惯不好的学生,书面作业尽量控制时间。这需要老师准确把握教材,能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明确诊断。
(2)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
分层作业模式一:
封闭型作业主要是围绕书本以书本上的基础性知识为主的作业。开放型作业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课外读写等实践活动。
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分层作业实现的前提。课堂精讲多练,留出教师对本课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试诊断的时间。诊断的内容可以设置成三个层次:简单的字词句的考查、略带思考性的题目考查、学习收获及感悟总结。这种诊断可以一星期一次,因为课课诊断有时时间不允许。诊断的成绩分三个分数登记。把学生每周的诊断成绩保留下来,也可以帮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以及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便采取应对措施。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作业登记员,专门负责课堂诊断情况的登记。课堂诊断完毕后,由各个小组长把每个学生测试的成绩在登记员处汇登,再由登记员汇报给老师。这样,老师就能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准确分成等级,便于作业的布置。诊断一周一次,学生等级也可随时变更,这样容易激励等级低的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A等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教学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分层作业模式二:
作业申请制。分层作业还可以由老师多设置几种作业类型,有自由选择性的作业,也有规定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在自选题中任选一道,也可以不做选择,完成规定性作业。在学生自由选择前,老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自由选择的作业必须保证质量,如果完成得不好,下次则失去自由选择的机会,只能做规定性作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兴趣点选择自己适合的和感兴趣的作业,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保证作业的质量,使分层作业落到实处。
2. 举人型作业———作业活动化
语文教学就是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在为活动做好准备和认真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提高和成长。我在每天的一节语文课前分别设置了这样的活动:读书交流、新闻发布会、成语接龙、辩论赛、诗词朗诵五个栏目。这些活动在每天语文课预备铃响后开始,时间三分钟,到上课铃响刚好结束。五天五活动,一天一样,一周一循环。这样的语文活动形成常规后,学生可以提前准备,轮流参与。学生为了参与活动,课外必然要自觉进行充足的准备活动。这种准备型作业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带来了乐趣。在这些活动的准备和参与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有序发展。
3. 状元型作业——作业合作化
语文课程是个万花筒,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布置合作性作业,让组内异质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比如,学完《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我让小组合作任选《将相和》《晏子使楚》中的一篇改编剧本,再排演课本剧。这个单元的新的知识点是让学生认识文学样式的多样性,初步接触剧本这种文学体裁。这两篇课文的故事都很长,我让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故事的改编,一人编一部分,就比较容易了。这样设计,既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小组长和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帮助组内有困难的学生,指导审查他们的剧本。这样既满足了吃不饱的情况,也避免了个别学生畏难的情绪,发挥小组协作性,使小组的剧本更出色。完成剧本后再合作演出,学生准备道具,合作排练,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使知识点掌握得更好更牢固。
除了编排课本剧,小组还可以合作配乐朗诵诗歌、办手抄报、做调查研究等。教师只要善于动脑子,用心设计学生的作业,发挥群体间的作用,势必让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
三、创新作业的评价模式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体是老师。老师每天埋头于作业本中,弄得自己身心疲惫。学生缺乏主动性,对于作业本中的错误懒得去改,有些学生只看一下老师批的等级,作业评价和批改失去了意义。现代型的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准备上,因为课堂精彩,功在课外。如何既减轻老师负担,又提高作业评价的有效性呢?
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作业评价分层次,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学生互评,然后由学习代表统一查看,最后我再来抽查。作业评价设置自评表、互评表、检查表,一周一张,一周有三次作业被评为三级优秀的,成为每周作业之星。每月有两次得周作业之星的被评为月作业之星。学期结束,得过两次月作业之星的评为学期作业之星,就有机会获得各种校级荣誉。还可以设置作业进步奖,让学生在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在自我的纵向比较中受到激励,提高作业的积极性。
创新作业的模式,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受益的是我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业兴趣明显提高,成绩稳步提升。我自己也深深地感受到,探究高效的作业模式,使我的教学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策略 篇10
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机械性的重复性作业让学生苦不堪言, 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而且学习效果不佳。教师就要换一种思路, 作业的设计要做到量“少”, 这样学生才能用心去做, 才不会敷衍。最重要的是作业设计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才能对高效课堂起到知识重点延伸的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更深入地吃透教材, 悟透课文, 在作业的选择和编写上要苦下功夫。根据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精心设计, 在选取具有典型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知识点进行作业的设计, 对学习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
1. 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的作业设计不一定非让学生写, 可以让他们以说的形式完成。我让学生每天都要把自己所学内容通过说的形式表达出来, 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说给同学、老师听。比如, 在学习《天马》的过程中, 我就让学生做准备, 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游, 游客们去参观“马踏飞燕”, 你怎样介绍呢?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 都能快乐完成。
2. 画一画、写一写。
作文是小学学习的重中之重, 面对低年级学生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我们可以换个思路。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所写的内容, 这样的方式是低年级作文写作的一种拓展。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就会认真观察事物, 就能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学生的作文由画到写, 用图文的方式表现出来,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 查一查, 编一编。
现在进入了“地球村”时代, 资源共享, 学生要能把这些资源学有所有, 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或制作精美的电脑报, 或查询相关学习资料、收集图片后制作成幻灯片, 还有些学生在《欢乐校园》中一展歌喉, 给大家编排上一段音乐节目, 让人难以忘怀。这些非书面形式的家庭作业, 不但使学生做起来格外轻松, 而且充满了乐趣, 洋溢着新时代的气息。有这样学生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设计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由于其个体差异, 我们在充分利用好大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 教师要设计一些分层次有针对性的难易适度的家庭作业, 我设计“超市作业”, 从而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都能从“超市”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都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作业超市”一定要丰富有内涵, 超市里的作业要由浅入深, 从单一到综合, 从学生模仿到再创造性的发展, 环环相扣, 逐步提高。只有为不同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 设计适合自己需求的作业和练习, 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有效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从作业的“被动”到“主动”。
三、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开放性作业, 让学生自己乐起来
新课标倡导的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理论, 我着力设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开放性作业, 如实践类作业、创新类作业、制作类作业、课题类作业、收集类作业等, 努力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堂走向生活, 由封闭走向开放。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更好地走向社会。
1. 采访。
通过采访性的作业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学习《这儿, 原来是一座村庄》时, 可以让学生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 和自己相关的人, 看一下我们周围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等等, 这些问题弄明白以后, 这篇课文学习就没有难度了。
2. 观察记录。
如学生学习《太阳花》是课文中从太阳花的种到发芽、开花等, 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具体。我在学生作文的设计中就让学生在花盆中种一种花, 让学生观察记录花的生长状况, 让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了解生活, 观察自然, 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结合起来, 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3. 宣传画。
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中, 我就让学生用宣传画的形式把文章表现出来, 让人们了解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生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 学生也能快乐地进行作业。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11
关键词:改变策略、有效设计、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87-01
众所周知,语文课后的“思考、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根据新课标这一精神,走出作业练习低效的误区,就必须改变形式,用活教材,加强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一、改变训练层次,改被动为主动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则不然。遵循这一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地参与到作业练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如课文的课后练习有较多“读一读,抄一抄”的作业,教师为了巩固词语往往让学生抄5遍,甚至更多。像这样,不如改一改,把抄写词语的作业变成“我要抄写词语( )遍。”括号里的数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填写。程度好的同学只需抄写一、两遍即可巩固词语,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丰富课余生活,发展个性,同时不至于消耗作业热情。而对于只抄五遍不能巩固词语的学生来说,可自己灵活掌握,适当增加抄写遍数,强化记忆,因为是自主行为,他们也愿意去做。又如《草原》一课,课后第3题练习为:读句子,边读边想象,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为体现学习主体的层次性,可改一改分别按三个层次来布置:(1)从课文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2)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3)根据平时观察与感受,写一句表现景物优美的句子。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原则,给学生营造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平台,必然会更有效。
二、变通训练形式,变无味为趣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机械地重复某种行为,容易使大脑皮层疲劳,因而产生情感厌倦。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课标的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对课后的作业,需要变一变。如课后“思考·练习”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读”的作业,教师若机械布置,则往往流于形式,要求得不到落实。为此,可以变一变,要求学生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安排学习成绩优秀、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做“小老师”,亲听组员读书,评选“朗读小能手”,这样的作业变“读”为“以学促读”和“以赛促读”,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读书辅导机会,做到人人参与,项项落实。
三、增加训练容量,从单一到多元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编教材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比较注重人文性,对工具性的特点则有所忽略。所以,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大有必要增加训练容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有效训练。如教材里,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说说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再用带点词语造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为新编教材中没有或很少有造句的训练。苏教版教材中有较多“读读下面词语”的练习,可增为“读读下面的词语,再抄写一遍。”又如低年级不能忽略听写能力的训练,要求“抄写句子”的作业,教师可以拔一拔,让学生“听写句子。”如《狐假虎威》一课,课后有一道练习是抄写句子的,教师在改为听写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听三遍后再写句子,而且每听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听第一遍,要求听清楚句子内容:“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听第二遍,想这句话先讲什么,再讲了什么。听第三遍,注意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按“原题作答”让学生抄写,就只能起到巩固词句之功效。而设计“听写句子”的练习,其效果则大不相同,它既训练了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几种标点符号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可谓一举多得。以上的拔一拔旨在更多体现语文科的工具性,用活教材,弥补新编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四、落实训练要求,从阅读到写作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12
一、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丰富预习作业内容
1. 预习内容多样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差异,在课文预习的理解程度上应该区分任务界限。对于有一定语文功底的学生,可以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动脑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预习任务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本身作为一句俗语,可增加让学生课下询问或者搜查其他一些类似的、感恩助人方面的俗语和句子,这样既丰富了预习内容形式,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拓展更多的语文知识,加以牢记。例如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并提问学生琳达一家所表达出来的是怎样的情操及精神。
2. 总结课文中心大意。
把握课文中心大意是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效的预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文章关键词、关键句和主要段落,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材设计课文的预习备课。例如要了解的外国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长课文,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在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预习中,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将自我情绪和主人公的情绪结合,以此理解故事的中心大意,老师可以布置读后感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文中小女孩悲剧酿成原因的认知,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更深的意义。
3. 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所难免,老师在设计语文预习作业备课中应该把罗列问题也作为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请其他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因每个人在预习过程中所搜集的问题各异,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自己也在进步,并且巩固自己的知识,最后最难的问题留给老师,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预习中,学生提出骆驼为什么要挂铃铛?“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骆驼?前一个问题则可以请平时涉猎较广的学生作答,而后一个问题涉及文章主题大意,则可以留给老师解答。例如在课文《小英雄雨来》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年代的英雄故事,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习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
二、抓住预习作业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预习作业本来就是为课堂有序开展而服务的,在拓展预习任务、丰富预习内容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课文预习作业的本质,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文教材作为预习的整体,合理、有效地研究课文内容,所以老师布置预习作业的系统性很重要。
例如在预习《金色的鱼钩》任务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任务单:(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三遍以上,自主查字典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2)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的社会现状,人民的生活方式;(3)总结每一段落的大意,结合课后练习题理解课文主旨;(4)划分课文结构,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5)摘抄课文中你喜欢或者触动你的句子、段落。
除了有体系的预习训练外,老师还需实时落实检测预习成果,查看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做好预习反馈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因为在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必定是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内容,若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的解释,容易打击学生课文预习的积极心态。另外,对预习成果,老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度,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做好语文课文预习工作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前提,而小学生往往对于学习和预习都没有一定的系统概念,没有具体的目的性预习课文,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之前,一定要做好课文预习作业的备课工作,这样才能具体直接的引导学生做正确的预习,高效理解课文中心意思,有助于上课的进度,提高上课的效率。要树立学生积极主动预习课文的意识,充分发挥预习课文的优势所在,同时要丰富预习内容,加强落实预习任务的检测,只要老师扎实做好预习作业的备课工作,并将落实检查做到实处,就一定可以显著地增强预习效果。
摘要:留预习作业是每个语文老师都会用得到的、提升学生语文成绩的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预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盲目地预习陌生的课文,容易缺乏目的性,所以老师应该把课文预习作业纳入备课的范畴,如果课文预习任务缺乏一定体系,检查敷衍形式,将对语文知识素养的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教师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鲁调绒.合理设计把握整体加强检测——提高小学语文预习作业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2013,09:13-15.
[2]王凤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4,94:45.
【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设计09-06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探究10-05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05-23
语文作业设计的类型06-16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07-07
高中语文的作业设计11-22
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12-03
论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论文11-04
语文作业设计类型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