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2024-05-23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共12篇)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1

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 拓展知识面, 点燃思维的火花。《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 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要关注作业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作业才是有效的?我从作业的设计上展开了思考。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适时适量地布置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那么, 怎样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低年级学生受年龄特征的限制, 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 对简单的重复抄写、机械的死记硬背, 或枯燥的题海苦练有抵触情绪。因此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 形式新颖, 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增长知识的成功乐趣。低年级学生天性酷爱绘画, 图像比文字更符合儿童的认知能力。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后, 我让学生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玩耍嬉戏的场面, 很多学生把小动物的脚印都通过绘画展示了出来;我又抓住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 在学了《乡下孩子》后, 让学生也当诗人写一首《城里孩子》。在学习了《狐假虎威》后, 可让学生续写当老虎知道狐狸骗了自己以后会怎么样,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 为写作打下基础。“表演”相对于“写”, 学生更乐意接受。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亲自演一演。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排演课本剧进行比赛。如:在学习《蜗牛的奖杯》一课后,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并在语文课上表演。请学生代表当评委, 评出“最佳演员”“最佳拍档”等等, 这类作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二、作业的设计要有生活性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极其广阔而自由, 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生活即教育, 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里面。”确实是这样,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 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 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设计作业时也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提供大量实践活动的情境和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体会语文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如:在教学第四册《识字1》韵文时, 我让学生去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搜集丰富有趣的民风民俗, 举行展览会, 交流自己搜集的内容;学《母亲的恩情》后, 建议学生母亲节、父亲节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送父母一首小诗、一句祝福;写一封充满情意的信, 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在教学《一株紫丁香》后鼓励学生自己写最喜欢的话, 献给最敬爱的老师;在教学《夕阳真美》一文后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 领略夕阳的美景;在学习《云房子》一文后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 了解它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每逢节假日, 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 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 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 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 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 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 更好地关心他人,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三、作业的设计要有创新性

长期以来, 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这些书本上的作业大大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制约了思维的发展, 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作业的创新设计, 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 喜欢完成作业, 在作业中体验成功, 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1. 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

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 因此, 我在布置课堂练习、家庭作业时, 允许学生在练习的数量、深度、形式上有一定的选择权力, 避免传统的“一刀切”的做法, 就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如在教学课文《水乡歌》后, 我设计了“作业超市”, 里面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 (1) 想当诗人的, 自编一则赞美家乡的诗歌; (2) 想当导游的, 课后搜集图片资料, 写上简单说明, 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并写一段导游词; (3) 想当画家的, 把水乡的美景描绘出来; (4) 想当朗诵家的, 搜集描写水乡的诗歌, 读给小伙伴或爸爸、妈妈听。

2. 自主作业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传统的作业, 都是我们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 学生被动应付, 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所以, 教师不妨根据课文特点和课文内容, 让学生自己编作业题。怎样落实这个环节呢?赞可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 拟订行动计划, 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 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鉴于此, 我尝试把课后作业设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如教学《猴子种果树》时, 我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有的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并改编了故事;有的用童趣盎然的儿童画展示了种果树时的心理变化;还有的学生给小猴子写信, 安慰它, 并告诉它为什么一棵树也没种成, 给它下次怎样种果树提出建议。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了许多知识信息, 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

作业的有效性, 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有效设计作业内容, 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 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 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 增长才干, 丰富生活的向导, 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 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 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 增加魅力。我们应时刻关注作业的有效性, 让孩子学得兴趣盎然, 让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2

有效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常见有如“放羊式”、“灌输式”、“表演式”等多种“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作为教学工作者,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我们具体应如何做呢?

1、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知识深度广度

研读教材,要认清在原先的教材基础之上新教材在知识方面有何所增,何所删;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式变动如何。从整体上来看,又有什么样的特点。以部编版的《语文》教材来说,新旧版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不仅仅体此刻新的知识体系完全打破了原先的知识呈现模式,而以“模块”取而代之。注重活动探究,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掌握能力,既体现了人的共性发展需求,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只有我们把教材研究透彻了,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践行这些要求,落实教学的有效性。

2、严格落实各个环节,打造精品教学过程

(1)打造精品教学设计,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是科学,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规律;那么这种规律的呈现方式也必定是有必须的规律、条理的。一个教学设计,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它是否体现了这种规律,是否尊重这些规律。所以一个教学设计成功的标志之一就就应是它环环相扣,密切衔接。授学生于有规律、条理化的、有完整结构的知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更重要的好处在于,我们处理知识的这种思想将会对学生产生迁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将以这种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来处理其他的知识――学生将会获得知识以外的更重要的品质。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重点突出,难点层层展开,层层深入。首先问题就应悬念性,以悬念的形式向学生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要将这一个大的、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子问题,使难度降低,以利学生将问题和现有知识进行联系;再次之,所设置的问题就应具有必须的梯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沿着逐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然而,一个合格的教学设计绝不仅仅仅限于知识,而要设立三维目标。尤其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为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将隐含的能够作为情感教育的点显性化,适时教育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研究潜力、攻关潜力;提倡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在自主学习和合作研究中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从面提升学习潜力,得到相关知识。

(2)落实面向全体原则,优差兼顾面向体

要做到优差兼顾,最佳途径就是实施分层教学。所谓面向全体是指,我们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合乎大纲要求的人,适应社会当今时代的人;面向全体还指我们要打破以往的精英教育,转变精英教育的理念,而要大力推行大众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把提高全民素质当作己任;面向全体也指我们要转换视角看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形势下以学业成绩的优劣将学生机械地分成三六九等,大力推行所谓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取而代之,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总有一些特长,总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为人类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学生,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不遗弃每一个学生,帮忙他们,提高他们,挖掘他们的潜能。

(3)建立合作互动小组,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要建立合作互动小组,就要求教师多运用任务布置型教学。此时,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应用心发挥自己的另一方面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互动,调控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根据教学资料,教师在课前可先设计好任务,在课上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的,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适当参与指导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评价时机,透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课堂学习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引导,让每个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4)创造激励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用心参与

创设教学情境和活动,适时设置问题,激起参与欲望,提高参与程度。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三维目标的实现状况。而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激情参与,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的转变,其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知识呈现的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传统地,我们能够利用板书,当然更能够利用多媒体。但教学工作者往往陷入一个误区:只利用多媒体,备课的过程就是备课件的过程,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一些教学工具是为我们呈现知识服务的,只有它利于我们展增示教学资料时,我们才利用多媒体。板书的作用是不可偏废的,最佳的状态是两者兼用,嵌合使用,做到各司其职,有机交叉,不重不漏,富有条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亮点,深入简出。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业 有效性

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调整教学节奏,又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学生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感到厌烦、无趣,不肯完成,或者花费了学生的许多休息时间、业余时间,这样的作业无疑是低效的或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认真研究、有效把握。

一、设计有效作业的策略

1.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如果我们改变作业的形式,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调动学生以听、说、读、写、演、唱等感受知识的存在,就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认真完成。例如:

教师不断尝试、完善,与学生一起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让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相得益彰,共同提高作业的效率。

2.作业对象层次化

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方法就是不公平的。教师要坚持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让他们有创造性地发挥,让好学生保持学习的劲头,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以预习课文《彩色的非洲》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梯度和星级。

这就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立的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一定的目标,从而使学生树立较强的信心和干劲。

3.作业内容目标化

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都要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具有科学性。要具体、合理地围绕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布置的作业才有的放矢。

4.作业评价多元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待作业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我们对学生完成的满意的作业可以进行精神奖励或者是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是指进行口头上的表扬,如:“今天,某某某完成的作业真是太棒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某某某同学作业上写得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连老师都自愧不如啊!”这就是采取情感激励的方式进行口头评价。物质奖励是指用一些微型的物质奖励,如:贴画、文具等,还可以用一些荣誉的奖励,如:教师可以采用记分、插小红旗、盖章兑换奖品等手段给予作业中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

二、有效作业的类型

1.前置性作业

预习作业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自觉地解决一些最基础的知识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威尼斯的小艇》预习作业:

(1)读了课文,我发现比较难写的字有( ),比较难读的词句有( )、( ),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有( ),我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有( )。

(2)我能用横线画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民族奇特的句子,并运用学过的批注方法来进行批注,尝试通过朗读来展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读了全文,我要提出不太理解的问题( ),并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

预习作业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有明确的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凸显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随堂作业

(1)自主性作业

自主性作业是指在初读文本时,引导学生注意整体关照下的学习层面,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促进思考表达,同时将个性化的解读呈现出来。

例如:教学《触摸春天》设计课堂练笔,请同学们阅读《触摸春天》的故事,边读边思考,完成以下作业: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的心情( ),因为( )。

②其中( )这个句子或词语带给我这种感受,我仿佛( ),深深地感受到( )。

这个作业贯穿着整个初读感知的阅读思维过程,从“整体—部分—整体”的一个轮回,比较直观地展示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

(2)综合性作业

人教版材料选择和编排上体现了单元主题式的学习板块,凸显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设计综合性作业,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提供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例如:《乡下人家》,结合主题“走进田园,乡村”,设计综合性作业。

利用综合性作业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乐于完成,展示了课堂学习的活力。

(3)整理性作业

教学巩固环节,着重对课堂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设计整理性作业,能突出诊断反馈,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

例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设计的整理性作业:

①大家为什么喜欢网络这个朋友?因为网络在生活上帮助我们( ),可以在学习上帮助我们( ),还可以在工作上帮助我们( )。

②为什么说有了网络,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原来网络可以……可以……还可以……

③( )能玩出什么新奇的花样来呢?( )可好玩了,我们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回归教学整体,让学生在整理中反馈,及时诊断学情,促进理解消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3.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指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能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使作业布置更科学、更合理,少一些机械抄写的、重复做题的作业,多一些形式多样、有层次性的作业,使语文作业的布置真正体现出有效性,让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使语文课堂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徐品芳.将有效作业进行到底[J].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3(4).

立足生活,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篇4

人们常说,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有生活就有语文,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语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 这就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延伸, 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这种与生活的联系紧密的特点, 决定了语文作业应该直接与生活挂钩, 使语文作业立足生活, 达到“减负担, 高质量”的目标。

首先我引导学生在班里设立图书角, 发动学生对书籍进行整理、归类、登记、评析。并带头多读书报, 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和总量,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阅读各类优秀图书报刊, 从进入初中开始, 我就向学生推荐订阅《中华活页文选》。读书, 特别是重视青少年读书, 可能是中国最不需要提醒的一件事,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 孩子们在生活中却很少去自由阅读。然而学好语文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初中生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 有很大的记忆空间, 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积累些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 多储存些“养料”, 是很大的智力浪费, 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所以, 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与书本为伴, 在愉快的阅读中, 扩大视野, 提高语文素养, 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 学会做读书摘记, 积累、欣赏、学习精彩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 完成知识积淀, 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图书角的设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推动了“书香校园”的建设,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 避免了“无所事事”之嫌, 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 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解决“无病呻吟”之苦。

其次引导学生到乡间去采风, 寻访乡土古迹, 收集民间故事。我校位于钱江源头, 衢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素有“四省通衢, 五路总头”的赞誉。古城衢州从建城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 它一直是浙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 以及孔氏南宗的落户繁衍, 使古城沉淀了大量的文化内涵和名胜古迹。于是我引领学生利用假期, 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寻访乡土古迹。瞻仰南宗孔庙, 感受儒家文化精髓;寻觅烂柯仙迹, 领略“洞中方一日, 世上已千年”的围棋仙地;考察革命圣地福岭山, 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参观霞山古迷宫, 游览新崛起的岙滩新区……在一系列古迹新貌的寻访中, 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同时在长期的劳动和生产生活中广大人民创造出许多内容丰富、思想健康、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而且和本地乡风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组织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这些资料, 就犹如引领学生享用文化大餐。在学生已经收集的40多个故事里, 有关于茶文化的“开化古代出名茶”, 有反映地名由来的“明太祖赐名富楼村”, 有反映地方小吃的“苏庄狗肉炊粉的来历”, 有讲述“新娘子入洞房传席”的民俗故事, 还有关于浙江母亲河———钱江源的种种传说……题材之广泛, 内容之丰富, 情节之生动, 令人拍手叫绝。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就能融入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此外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上海中学生报》《衢州晚报》《开化报》都经常有学生习作发表, 我抓住这一契机, 把学生发表的习作张贴在班报上,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 有心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不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 却能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语文课”, 使学生有“无处不学语文, 无时不学语文”的感觉。课本知识是有限的, 生活却是丰富的。让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 关注身边的琐事, 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对之进行分析。每天国际国内都会出现一些重要事件, 这些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产生触动, 形成的看法可以书写记录。一次的记录不足为道, 日积月累, 将是一笔不小的收获。通过归纳观点、体味语言、抒写观后感、发表评论,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 让学生接触不同语体, 丰富学生的语感,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运用语文知识进一步理解生活, 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语文是有用的,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注生活, 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开展研究性学习, 撰写调查报告。其中已完成《关于民办学校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和《开化县“生态游”“农家乐”情况调查》, 在县2008学年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中获奖。

我们还把语文作业向学生家庭生活延伸, 在取得家长的支持后, 组织开展了编写自传体系列作文———《我的成长故事》活动。引导学生收集自己的成长材料, 从妈妈十月怀胎写起, 然后到呱呱落地, 蹒跚学步, 再写到上幼儿园, 进小学, 直到初中毕业。全集可以分为幼儿卷、小学卷、初中卷, 请父母全程配合参与, 共同制作装订成本子, 设计封面, 编写目录, 请家长写序言, 并配上精美的纪念照片和题图。同学们编写的故事集既反映自己的成长历程, 也表达对父母、老师的感恩之情, 还积累了写作素材。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体验生活,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 在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中潜移默化地巩固、深化语文知识,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真正地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5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6

一份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让老师通过学生作业的检查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完善教学方案。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等教学理念的长期指导下,我国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多以课本当中的理论知识为主,例如,课后习题、试卷、周记等书面作业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作业内容,每天重复的要求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学生将作业当做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对待,而不是将其当做检验自身学习缺陷的学习途径,根本达不到提高学习质量的预期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单一、乏味的书面作业时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有意识地避免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多采用课外阅读、上台演讲、当众表演等形式来布置作业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上完成作业。例如,在开展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背影》和《我的母亲》两篇课文的教学前,教师可以提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以“为父母做件事”为主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首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学生依次说说自己为父母做了一件什么事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再展开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在学习完这两篇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父母对自己的爱都是怎样表达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同时布置以“我的爸爸/妈妈”为题写作的作业任务。相信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肯定能做到有话说、有话写,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在作文中表达出来。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尽管“减负”一词已经被多次强调,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数量过多、任务繁重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初三年级中更为明显,面对升学压力,老师和学生都坚持“多做题”的教学原则,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临时作业、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曾有一项关于我国学生近视人数调查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小学学生近视率低于10%,初中学生近视率在50%以上,高中学生近视率更是在80%以上,其中导致学生近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业数量过多,学生需要经常熬夜完成作业,导致近视。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作业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作业的多少并不能成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一份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完成很少的作业就能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相反,一份不合理的作业设计即使学生完成大量的作业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的作业任务,让学生按照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将其改编为话剧,然后在课堂上当众表演,这种作业方式不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制度的存在,无论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还是作业设计上都遵循答案标准化的原则,布置的作业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创新和对生活的实际体验,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中,80%的内容就是做题,极少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的生活体验来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作业当中答案完全标准化,不允许出现任何“超出范围”的另类答案,这也导致了学生互相抄写作业风气的产生,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更要注重作业内容的实践性。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而不是将应试教育制度下大量做题然后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的模式延续下来。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斜塔上的实验》一课前,老师可以课前给学生提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相同高度落下会不会同时落地”的问题,将其作为课前作业,让学生实际动手做实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然后再带领学生学习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再比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奇妙的克隆》课文时,老师可以和生物老师协商共同教学,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进入生物试验室选择无性生殖生物进行生物繁殖实验的研究,这样学生就能够将实验过程的实际发现与课本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四、注重作业设计的阅读性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外阅读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自己的语言功底、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初中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中有“名著推荐与阅读”内容,其中推荐阅读的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老师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对这部分课本内容加强重视,鼓励学生通读这些推荐作品,然后可以在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开展以“我读过的一本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推荐自己看过的书,并和同学们探讨和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有趣的现象。

语文教学可以说占据了初中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要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合理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一份合理地作业设计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性、有效性、实践性和阅读性。通过作业设计,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7

一、从作业设计层面, 探求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1. 作业设计要分层, 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1) 在作业的数量上进行分层。“量”上的分层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 对学生的作业量进行适当的增减。对于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基础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认真, 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 应适当增加基础作业量。这样, 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更多自由学习的时间, 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 在作业的难度上进行分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目标, 为学生提供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对作业进行难度的分层, 让学生自主选择, 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 享受到做作业的快乐。

(3) 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主选择作业是分层布置作业的延伸, 有利于调动学生做作业的主动性,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做细心人, 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 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2. 作业的内容要丰富有趣, 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

(1) 要使作业内容具有趣味性。作业具有趣味性是指要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如学完《惊弓之鸟》之后, 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选择表演伙伴, 利用课外时间把课文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并配上一些动作, 进行话剧表演。通过活动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使得作业内容生动有趣。

(2) 要使作业的内容丰富多样。抄写生字词语等传统性作业可以提高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教师在布置抄写生字、词语的作业时要注意变换形式让学生喜欢做, 可以让学生按结构和读音的不同归类来抄写。摘抄好词好句等积累性作业可以培养学习习惯。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积累的范围要广泛, 要以书本为主。老师可以让学生建立几个本子, 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写周、日记等表述性作业可以提高说话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 其中郊游、踏春等体验性作业可以培养生活情趣。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生活是小学语文作业的源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使作业从简单单一的内容中走出来, 回归到生活的大课堂中。

3. 作业形式要灵活多变, 突出作业的多样性。

(1) 演说朗读类作业。比如, 学习完《张石匠拜师》后, 可以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教完诗歌《柳》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自创诗歌, 组织一次诗歌诵读会。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2) 收集创造类作业。它可以是采集、剪贴、绘画、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 编辑主题鲜明的手抄报、黑板报等。这类作业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习完《秋天的雨》后, 老师可以让全班同学每人画一张《雨后秋景图》, 并涂上色彩, 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会自动的把课文中的文字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画, 这不仅使他们对所学的课文有了深入了解, 而且培养了其想象力。

(3) 生活实践类作业。生活的丰富多彩, 给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的资源。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汲取语文方面的营养, 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多布置一些实践性强的作业。比如:每逢节假日, 建议学生和父母去旅游、做家务, 和同学去做一些社会调查, 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 坚持写“假期生活周记”。假期结束后, 让学生汇报假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每到特殊纪念日, 还可随机布置一些有意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 更好地关心他人,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作业设计的目的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人格的培养。

教师应该对作业的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认识到作业的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促进人的发展。在作业的设计上要处处体现这种理念。比如, 在学习完《可贵的沉默》后, 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为父母做些什么?想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个时候学生一定会用心思考这个问题, 然后众说纷纭, 老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然后布置这样的作业: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把自己想为父母做的事记录下来, 然后定时检查自己实现了多少, 把自己做过的事情标示出来并画上爱心符号;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学生的人格会自然得到熏陶, 他们会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亲情的伟大和无私。

二、从作业评改层面, 探究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

1. 注重评改方式的多样性。

(1) 只批不改。学生在做作业时难免会出现许多错误, 教师在发现作业有错误时, 不宜直接给学生改正, 而应标示出错误的关键点或相应提示, 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题并纠正它。比如, 在评改《寓言两则》的生字时, 学生很容易把“窟窿”中的“穴”写成“宀”, 把“窿”少些一“横”使“窿”的下半部分写成“生”, 这个时候, 老师不应该直接写出正确答案, 而是要用红笔把“宀”和“生”划出来, 然后再标上“?”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改正错误,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当面批改。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 适合用于难度较大的作业题和作文批改。比如, 练习习作《我的家乡》时, 教师就可以先采用这种当面批改的方式, 对写完底稿的学生先进行面批, 引导他们展开想象、拓宽思路。

(3) 自批自改。对于简单的作业, 如默写或抄写生字、词语、课文段落之类的作业, 就应采取自批自改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自己评改的过程其实是自我检验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 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对作业内容进一步的理解。另外,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实时进行监督, 才能保证自批自改达到应有的效果。

(4) 学生批改。学生批改这种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授权, 主要针对的是一些简单的作业或作文来进行。在这样的批改过程中, 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这不仅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现别人的优势, 对比自己的不足, 并在内心自觉地纠正;同时也有利于克服人的心理定势影响,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借别人的眼睛来发现不足, 从而促使自己不断改进。同学间的相互批改有利于调动学生发现错误的积极性, 是提高评改效果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 注重分层评改。

(1) 尊重差异, 激发兴趣。在平时作业的评改中, 教师要有意识的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不断的激发他们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就要提醒学生作业态度要端正, 做时要仔细、认真, 只要尽力做, 就能得“优”, 甚至可以在“优”上加笑脸。这样班上的后进生就会建立自信。在评改作业时, 教师可以有所侧重, 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优良, 对后进生要根据他们的态度来给他们评优良。

(2) 注重激励, 发掘潜能。心理学研究认为:恰当的激励, 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因此, 教师在作业评改过程中, 不要只关注作业的不足而简单地否定, 而要注意发现作业中的进步, 并在评语中给以鼓励。如“想法很不错!”等等。“老师今天很高兴, 因为看到了你的进步, 继续努力哦!”这类充满情感的评语, 学生看了后心里面定会受到感化并逐渐恢复信心。

3. 端正态度, 以身示范。

认真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品质。小学阶段正是基础知识的奠基时期, 尤其是对于小学中低段的学生, 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必须认真负责, 尤其是对于生字的批改更要做到仔细、认真。注意学生书写时笔顺、笔画以及音调、音节的错误, 要特别留意学生的一些习惯性错误。教师必须要用热忱的工作态度去感染学生的作业态度, 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学生一旦认识到这一点, 就会“亲其师”, 从而“信其道”。教师作业批改及时, 学生就会及时做作业;教师作业批改认真, 学生就会认真做作业;教师批改符号优美, 学生的作业也会整洁。

4.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作业批改过程本身就是老师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朋友, 要用学生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让他们感到亲切可近。这样学生会敞开心扉, 坦露自己的真情。一个细心的老师会从学生的作业情况, 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比如:作业整洁、正确率高的学生, 一般心细、自尊心较强;作业潦草、错误多的学生, 一般比较粗心, 对很多事不在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 一般缺乏责任心。教师就要根据这些心理特点, 采取适当的方法与学生沟通。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 不能一味的惩罚, 要和学生当面谈话、问明情况或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辅导。另外, 作业评语其实也是一种较好的情感沟通方式。作为教师, 在写评语时一定要情感真挚, 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鼓励, 感到自己不努力就对不住老师, 如果师生之间能通过作业加强情感上的交流, 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就不会遥不可及。

摘要: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是学生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 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下探究一套完整的作业设计和评改体系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方向。文章从作业的设计和评改两方面入手提出提高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评改,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敏.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和实施[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霍瑞琴.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新课程背景下作业的革新与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 2010, 1 (122) :98-99.

[3]谈冰.浅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9, 5 (5) :12-13.

提高语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篇8

1.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现状

(1) 作业量大。很多情况下, 教师担心自己的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通常会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课后作业。本以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效果却适得其反。

(2) 作业形式单一。抄写是小学语文课外作业中传统的作业形式, 抄写词语、句子, 甚至是课文。这样虽然可以使学生记住生字和词语, 但是这样的作业形式单一, 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以致浪费大量的时间。

(3) 作业布置随意性大。大多数教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下课时间, 通常都会匆忙地布置全班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 很显然这并没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从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征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4) 作业忽视质量。很多教师在布置完课后作业之后, 并不重视学生的完成情况, 这就造成了课后作业形同虚设, 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虽然在小学需要掌握的语文课本知识相对来说很少, 一些较有深度的知识也不能全部理解, 但是作为教师, 应该有良好的态度, 认真对待每一道课后作业题。

2.提高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1) 注重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为了对单调乏味、重复封闭的作业进行创造性的改进, 教师应该从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入手。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着重体现在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趣味性与差异性上。

所谓课后作业的开放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开放、作业的形式开放、完成作业的时间开放、完成作业的过程开放、完成作业的方式开放。作业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课本, 可包括课内课外的、各学科之间的、校内校外的;作业的形式包括查阅、观察、讨论、辩论等; 完成作业的时间可长可短;完成作业的过程可由学生自主进行;作业完成的方式可以以个人为单位, 也可以以集体为单位。实践性是指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 只去解决实际问题, 增进生活体验, 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生活与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实践性的作业包括调查、访谈、旅游、参观、参加公益活动等, 或者教师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 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布置学生动手去做, 体会课文的内容。 创造性的课外作业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创造能力上, 使学生自觉地探索发现, 从而完成作业, 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 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时, 要把作业的趣味性放在首位。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情绪, 通过制作标本、收集乐曲、创作编剧, 甚至利用图片、简报、互联网多媒体投影等来辅助表达, 布置作业, 使学生从多方面学习知识, 从而在完成作业中找到乐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都不同, 学习能力、学习方式、智力因素也不尽相同, 所以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要突出差异, 考虑到差异性, 照顾到每个层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选做与必做课后作业相结合的办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目的达标的基础上, 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9

小练笔是对课文语言的再次创造,学生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语言,这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思维的锻炼。现实的教学中,学生对小练笔的不感兴趣,写不出新意,很大程度上是与小练笔的练笔形式、评价形式单一有关。为此,本人从练笔形式、评价形式的创新上来做文章,从而召回学生失落的兴趣,真正提高“小练笔”作业的实效性。

一、多形式练习,丰富“小练笔”的内容

根据对学生小练笔练习的了解发现:学生的小练笔,主要以“根据课文经典段落的仿写和学完课文后你想对课文中的谁说点什么”这样的形式居多。由于形式单一,内容又框定,所以学生的练笔不用教师批改就能估计出他们写得怎么样?所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丰富小练笔形式与内容上下手。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主题式”练笔,“同点异构”显异彩

“主题式”练笔——这一练笔比较适合我们的课堂练笔。即教师规定了练笔的素材、统一练笔的一个主题内容。学生围绕这同一个素材或内容进行练笔。

教学《桥》第二课时的结尾处,本人设计了一个课堂小练笔:同学们,五天以后,肆虐的洪水退去了。然而,洪水带给人们的伤痛无法退去,当看到老太太前来奠基她的丈夫和儿子时,我们内心的情感更是跌宕起伏,难以平息。老师从你们的眼睛中已经读到了:拿起笔,用笔倾吐我们此刻的情感吧!

(二)“偶感式”练笔,听说读写勤记录

顾名思义,“偶感式”练笔,即把学生偶然间、瞬间产生的感受、感触写下来。没有格式、字数、内容等的规定。这种练笔主要作为学生课间、生活中的课外练笔形式。为此,本人认为帮助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这些瞬间感触很重要。

二、创新式反馈,落实“小练笔”的评价

形式丰富了,内容也有方向了。应该说,学生练笔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希望被人欣赏的心理。那么,如何创新?从哪里开始创新?本人思考着:教学以人为本,我们的“小练笔”对象是学生,参与是学生,所以我们的反馈、评价也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与实施——一切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

(一)在自主展示中张扬个性

这类反馈,重在激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展示自己的练笔成果。

口头展示:学生毛遂自荐地在课堂中交流自己的“小练笔”。先自己口齿清楚的读一读,然后告诉同学们,自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地方。同时接受同学们的建议。

自主张贴:学生把自认为比较成功的练笔作业,自主张贴到班级“队员风采”栏里。下面自己写上自认为好的点评语,供大家欣赏。

(二)在合作批注中共同成长

对学生小练笔的反馈,除了要展示,我们也要有评改。教师工作繁杂,有时我们也要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我们可以借助集体的智慧,对学生的练笔做出具体有效地反馈。

师生合作:即学生完成小练笔后,先自己以欣赏者的身份去批注自己的文章,能激起很多的反思。在此基础上,再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再写上批注。学生会很期待地拿老师的与自己的批注之间作比较。从而更全面地去改进自己的作业。

生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批注反馈,我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篇练笔由组内6位同学都进行评改写上批注。当然,这样的批注不能互相影响:要求学生先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同伴的文章,然后自己单独写上批注,最后再将六个人的评改批注语结合起来看一看,练笔者就可以清楚地得到组内同伴的肯定、建议。

三、收获了学生快乐的习作发展

从学生学习层面来说,通过提高“小练笔”作业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让学生产生对“小练笔”的兴趣,积累了语言,为更好地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点化了教师无限的教学激情

从教师教学层面来说,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让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小练笔”的教学研究,从而更好地去把握语文教学的课程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给予了家长浓郁的亲子乐趣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10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具有情境性的作业设计,能融入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促使学生认真主动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到生活之中,从而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比如,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作业设计的大胆突破,使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笔者常在作业的设计中设置了一些能增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知识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请4人为一组,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不能爬上旗杆,也不能想办法把旗杆倒下,测量的工具有卷尺、标杆、镜子等。课后,学生们的兴趣表现得非常浓厚,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很好地进行探究活动,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学生的创新想法、创新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些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些往往又需要教师来挖掘、来引导。教师的挖掘、引导,不仅表现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在作业的设计上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比如,在讲授“从问题到方程”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能根据方程2x+3=10编一道应用题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不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层层递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完成练习,而不是给学生带来负担,增大压力,失去信心。因此,笔者在作业设计中,做到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作业分层,作业经常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出现,来为学生减负。

比如,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应用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像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问题1:若该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写出m的取值范围。

问题2:若该函数的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问题3:若该函数的图像与y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11

[关键词]语文 实践 兴趣 能力 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4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因此,作为语文学习重要方面的作业设计,理应体现这一特点。因为,实践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注重实践,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学生自己发现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师要注重生命教育,精心设计“超市型”作业。“作业超市”可包括自主设计性作业、艺术渗透性作业、探究查询性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作业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联系文本主题,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入手,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

案例: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自选一项至二项)

1.向你的家人或好朋友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2.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著名人物等的资料,办一期电子小报。

3.练笔。要求根据《螳螂捕蝉》的寓意,每个小组编一则故事。

评析:这是一道融说、写、探究、查询等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性作业。通过容易操作的实践性作业,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设计拓展创新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更应该注重拓展延伸,体现实践性。

案例:设想你双眼失明,双耳失聪,你会如何生活?(作业时间为2-3个星期)

在学习完《海伦·凯勒》后,教师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去完成这项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要写好这项作业,必须经历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或电脑查询资料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在看不见、听不见的情况下生活,还需要想象力,有关哑语的手势则需要利用有关的工具书来学习,还得从人物的动作、心理方面去表现。为此,所有的学生都会自觉地去认真读书,他们会主动地去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查阅《少儿百科全书》《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积累了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很好地培养了想象力。

二、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语文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课内、课外都应该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训练。

(一)抓实课堂,建构实践型的语文教学

课堂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中一切有利的因素,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

1.阅读实践,语文学习的根本方法

教师应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内驱力,从而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的浅层次的阅读转变为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如教学《郑和远航》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巧妙提出矛盾,引起学生争论:(1)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去远航是炫耀吗?(2)我国和各国人民经济交往和友好往来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吗?(3)郑和远航到底是不是在炫耀?学生展开争论,踊跃发言,而教者因势利导,引导大家从文中找出依据,以理服人,使大家统一到“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促进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的认识上来。

2.写作实践,语文能力提升的最佳路径

要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实践就是最佳的路径。教师要充分凭借文本,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笔机会。如仿写、续写、补白就是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练笔形式。如教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种树木,学习运用该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再如,学习《大江保卫战》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依据“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来仿写。而教《二泉映月》时,可让学生先想象一下阿炳是如何艰难生活的,再写下来。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在随文练笔当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也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二)延伸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1.探究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现在的社会,多媒体向人们展示了广阔的信息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实践。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之前,可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黄河、稍公等的背景资料,并将查询的资料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教学《人类的老师》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仿生学的研究和应用到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并自己制作简易可行的仿生手工。

2.表演实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巩固和深化。如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后,课余时间就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创编课本剧的活动,让他们自编自演,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学生情绪高涨,对语文学习充满了兴趣,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课外阅读实践,增强教学的开放性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由于文中事件、人物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给课堂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局限。如果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去阅读和搜集相关的内容,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主动、更有效。如教学《三顾茅庐》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阅读《三国演义》的书籍,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学生都行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十分踊跃。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活动时空,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三、有效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实践性作业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方面正日益彰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但如何才能提高语文实践的有效性呢?

(一)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增强语文实践的有效性

1.环境实践资源真实有趣。环境资源真实、直观,教师易于开发,学生乐于参加。如在我县,可以把“海西公园”“盐河”“二郎神主题公园”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实地观察、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2.科技教育资源标新立异。我们通过建立农业局、科技局、种子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科技教育基地,通过“走进莲藕之乡”“多彩的菊花世界”“小小气象台”“五颜六色的花朵”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了科技的大门,让他们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

3.品德教育资源耳濡目染。我们把灌南县烈士陵园、灌南县革命纪念馆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当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二)优化评价机制,提升语文实践的有效性

1.在自我评价中突出主体性。第一,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时,从搜集资料到形成作品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第二,在互相交流中评价。语文实践活动结束后,可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体验性评价中突出激励性。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因此,每次语文实践性作业,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只要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应重视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到语文实践性学习的快乐。

3.在形成性评价中突出发展性。“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位学生原有的情况和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学生的不断进步,从而提升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我们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广阔的语文实践空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注重语文实践活动。只有让实践性成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常态表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时候,应努力体现实践性。可以说,实践性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提高语文作业有效性 篇12

关键词:多样化,作业,数学乐趣

从教学的基本的常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提高教学有效性,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但是对于作业这一环节却往往被我们忽视,作业的有效度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致命伤”. 为了使学生爱上作业,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就有必要针对学生兴趣点以及所授学科的特点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走进生活,布置现实性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尤其是初中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素材,将原本单一、乏味、冷漠的数学题目放置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那些“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 ”变成 “活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题不总是板着面孔出现的.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数学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学生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 以便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完成, 这更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作业的设计, 应涉及阅读、模仿练习、收集整理、手工制作等多项训练,且富有一定层次性,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二、精心选材,布置趣味性作业

学习的最佳动力乃是对所这材料的乐趣. 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 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 由于初中生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他们喜欢新颖有趣、形式多样和符合生活的作业. 精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材料, 设计一些包含情境的数学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 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 学生对一种事物产 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大脑皮层会激烈运动,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自觉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设计要注重其趣味性,把知识点融在情景之中,使学生在“趣”中学,“趣”中练,由旧“趣”促新“趣”,让生动有趣的回家作业取代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自编或改编题目进行交流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中我设计了下面作业: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

三、学以致用,布置研究性作业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限于教室.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似乎与进行数学研究无关, 搞课题似乎是成人的事. 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进行小课题的学习是一 种研究性 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会在此过程中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小课题,让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去完成这些小课题. 小课题应具备让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让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 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评估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例如学习单项式除法时, 这个问题本身来说并不难,但是如何利用此问题向学生渗透一种学习方法,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这是非常难的. 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自己设立一个课题,然后去探索. 我首先板书如下一个式子:8ax2y3÷ 4xy2, 然后说:“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通过尝试解决这个式子的计算来总结出法则,解决问题的方法可由自己选择. ”我这样做想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独立思考,通过学生独立的猜想、领悟和发现,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和学生进行交流, 给予点拨, 一些学生课题立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可由除法是乘法逆运算推得 ”,有的学生的课题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与分数的约分”,还有的是“尝试特殊数的运算来看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等等.

四、因材施教,布置层次性作业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同. 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作业设计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空间. 设计课堂作业时要充分注意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来布置作业. 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 不同功能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主选择训练,保证每一位学生得到主动发展,这是推动整体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上一篇:教学软件开发流程优化下一篇:网络应用协议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