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2024-10-04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精选8篇)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1

拓展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够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我觉得以下几种拓展性作业形式值得借鉴。

一、结尾创编法

结尾创编法即续写。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内容,对故事的发展趋向进行合理的推测。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去年的树》一课后,我启发学生围绕“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小鸟又飞到曾经大树生长的地方,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一句话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续写《今天的树》。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原文主旨的延伸,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想象的完整性和完美性,加强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联想补白法

联想补白法即扩写。为了表达的需要,课文常常会出现一些“空白”,我们要求学生紧扣课文的某一部分,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让人物形象更为丰满,让感情色彩更加鲜明,让文章内涵更加丰富。如《杏儿熟了》中写道:“看着几个孩子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我设计了想象写话的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写一写孩子们吃杏儿时的神态、动作。在复述吃杏儿的片段中,学生都饶有兴致地叙述着:“孩子们看着橙黄的杏儿馋涎欲滴,奶奶捧着把杏儿分给大家,有的孩子舔了一小口,忍不住狼吞虎咽……”大家体会着故事中小孩子的天真,也感悟着奶奶的和蔼慷慨。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文本情境,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以及对文本的再创造能力。

三、改头换面法

改头换面法即改写。要求学生在全面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改写出源于课文而又不等同于课文的内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丰富内容,诱发其潜在的创造智能。在一次作文指导课上,我尝试让学生以《某某的自述》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学生从橡皮、铅笔、桌子等自己身边的事物开始思考,但是,我提出要求,让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作为写作素材。于是,《含羞草的自述》《莲的自述》《郁金香的自述》等一篇篇美文很快呼之欲出。由此可见,将旧知识改头换面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迁移。

四、自由选择法

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其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生活环境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我们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作统一要求,只能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过去作业的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获得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

这样的作业,给了学生一个可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往往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的作业引导他们汲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获得应当获得的语文能力,还应让学生在人生最宝贵的童年时期能过上一段丰富多彩、终身难忘的语文生活。通过布置多种形式的拓展性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2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读音,打上“√”。

转悲为喜敛声屏气放诞无礼

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精神抖擞

2.按要求给下列成语分类,再写几个。

形容人物外貌的: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

形容任务神态的: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

描写任务行动的: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

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完成练习。

①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象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②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③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用“”画出作者描写事物的现实部分。

(2)用“

(3)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任选一个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略】

4.照样子找出本组课文中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各摘录一句。

动作描写: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语言描写:“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外貌描写: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5.默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冯骥才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zhē)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

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1)根据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

①用“”画出表现“我”细致周密地做准备工作的语句。

②用“

③用“”画出表现“我”的狼狈相的语句。

(2)仔细读下面的两句话,注意加点的词语,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答:我感受到了捅马蜂窝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还感受到作者的好奇心很强。

(3)文中为什么要写爷爷奶奶的对话?

答:是因为作者从爷爷奶奶的话中知道捅马蜂窝并不危险,作者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也是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开始的,没有爷爷奶奶的对话,作者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冒出这么一个念头来。且文中的奶奶支持摘下马蜂窝,更让作者无后顾之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写爷爷奶奶的对话。

(4)找出文中描写“我”捅马蜂窝动作的词语,抄写下来。

动词:触顶住摇撼扔跑

6.小练笔。

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很有特点。请选择期中一位,抓住特点写一写,然后请同学猜一猜你写的是谁。如果同学猜中了,那你的习作就成功了。

拓展内容,增加语文作业的宽度 篇3

关键词扩展内容 语文作业 观察力 理解力

一、 操作型作业,操作中深化语言的理解力

(一)画一画,再现课文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通过生动、细腻的画面表现出来,很有效地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

A绘景色图: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望江南》、《望岳》,独倚楼栏的思妇、江中的白帆、雄奇秀丽的泰山真切的展现在眼前。b画示意图:让学生画出说明类文章示意图,可以明晰思路,抓住特征,如教完《故宫博物院》一文后,学生参照画一幅作者游览线路图。要求标明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三大殿和御花园的具体方位等。C摹动心图: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如教授《故乡》一文,学生往往觉得这是鲁迅文章中色调比较鲜明的一篇,于是学生各显神通,有人画天上热烈又带些哀伤的金黄的圆月,有人选海边一望无际绿的西瓜地,小英雄闰土月下刺猹,有的对那艘没漆的白船情有独钟,画出月夜行舟图,有人怀念偷豆的场景,学生一片忙碌,佳作频现。

(二)做一做,验证事理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让学生一筹莫展的难点,而且这些难点又和重点考点重合。

学生找出大量历届中考模拟题,把其中的记叙文阅读材料单列出来,又把题目单列出来,发现这些题目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师生倍感振奋,又找出引导中考新潮流的高考题,两相对照,题型竟然也是惊人的吻合。题型分析如下:概括题、分析题、发挥题。概括题又可大致分为两类:概括全文大意、概括人物形象。分析题也可大致分为两类:分析文句妙处、分析人物性格。发挥题也可大致分为两类:发挥文本看法、延伸本人观点。

师生不约而同的找出了做记叙文阅读的纲领:与作者做心与心的交流。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其实作者的倾向就是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所有题目的总纲,所有的语句都是为体现中心服务的。概括大意,公式就是:人(主人公)做﹢(什么事)﹢结局如何。概括人物形象就是:条分缕析人的(语言、动作、心理、行为、表现)+对应的性格特点总结。分析文句妙处:传神动词的选用、修辞、描写方法、点题、画龙点睛、深化中心等。

(三)找一找,体会特征七年级时我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走进黄河》。

恰逢郑州邙山黄河游览区炎黄二帝塑像落成大典举行,炎黄广场距离黄河岸边三百米左右,于是在学习了《黄河颂》之后,我带领学生来到了母亲河畔,亲耳聆听它汹涌澎湃的波涛,追念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历史渊源。炎黄广场、大禹塑像、古炮台、毛主席视察黄河处,处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课本上铿锵有力的方块字在我们眼前立体地凸显出来。

二、观察型作业,生活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

(一)联系课文,模仿观察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课本学到的观察方法及时地运用于观察实践,如七年级时教学沈复的《闲情记趣》一文,我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情趣的细节,告诫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景本身,而是发现美景的敏锐的双眸。然后我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默默打扫的校工,认真读书的少女,宿舍楼上飘飞的印有“孤帆远影”图案的窗帘,一个捡起被风雨吹落的花瓣又怜惜地放回树杈的男生。教师用心设计观察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和更高的情商。

(二)寻找趣点,情境观察我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将学生已熟知的但又模糊的素材移到一定的情境中,训练他们获取素材的能力。如设计特殊场景,我们学校的伙食较差,许多家长不辞劳苦地到学,校送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家长送饭时他们站在学校的铁闸门外努力把饭盒递给孩子们时的表情、语言、动作,尤其是在阴雨天气,酷暑天气里。也让孩子们注意观察饭盒的容量质地以及自己吃晚饭后父母的言谈举止。结果,各具特征,可亲可敬的家长形象流露于孩子的笔端。

(三)捕捉灵感,任意观察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我们语文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我引导学生投入生活的激流,磨砺灵魂,积累写作素材。汶川大地震,我班同学在网上搜寻了大量素材,为在地震中英勇献身的教育工作者做出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展板并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读后感。

三、表述型作业,交际中提高表达能力语言的巩固训练

教学中,我注意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的搭配。初一年级,我建立了学生每天向家长汇报制度。学生可以述说一天中学到的新知识,说印象深刻的事。家长则给予孩子必要的思想诱导及语言表达方面的矫正。这一看似简单的作业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们也很乐意做这样既减轻负担,也为初二、初三年级作文的进一步打好选材、语言等方面的基础的作业。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大表述范围,提高表述要求。我们把这类作业分为两种:

(一)内容转述法。即转述他人内容,可以详述、概述、改变人称、语气,但不改变原意。学生可以在兴趣盎然的对话中得到训练。学生们非常喜爱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找来原著《草房子》利用晚自习时间给大家通读一遍,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故事复述,并提醒学生注意曹先生唯美的语言风格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愁。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主动把自己的发言先转化为文字材料。

探究小学语文拓展作业的合理设计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作业,合理设计

一、阅读拓展

当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多数学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漫画书或者童话书进行阅读,或者是与学习相关的阅读以作文书为主,阅读面相当狭隘。不仅如此,小学生还遭受着网络、电视的影响,阅读时间也大大缩短。种种现象表明:小学生的阅读存在较大问题,需要语文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指导。

针对学生的课后阅读量不足的情况,需要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强制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课后阅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容易被人忽略,事实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起步阶段,多接触一些优秀读物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小学生的识字量不大,有很多专门的青少版读本供他们阅读。然而现在的书籍价格较高,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为学生购置感兴趣的书籍。此外,帮助学生学会从图书馆借阅书籍,是更加高明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作业量大,缺乏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抄写内容,把时间留给学生用于阅读。

很多课文选自名著,这些作品与一些有名的作品紧密联系,可以作为阅读拓展的内容。像《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课外拓展的阅读任务不是盲目的,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能和课本脱节。这些书籍基本上都是富有营养的好书,将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积累宝贵的文学知识。在课外阅读方面不是所有家长都能完全理解,有些家长要求学生只看一些参考书、作文书,认为其他书籍都是“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做好沟通,消除这一误区。把阅读作为语文拓展作业的一部分,长期有效实行下去可以产生质的飞跃。

二、交流拓展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沟通交流是其基本的功能之一。在表述交流中掌握语文技巧,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途径。语文不同于英语、数学。作为母语,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课上学到的很多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体会到课堂上很难学到的事物。交流方面的作业有特殊的开展方式,主要有组织辩论赛、演讲活动、模拟采访等等。形式不限,只要能给学生锻炼、表现自我的平台即可。演讲和辩论需要学生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编写发言内容,还要考虑到各种突发的可能性。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效果也非常显著。比如教授《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聂将军的行为是否与爱国精神相悖。把学生分成两派,就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学生在知晓辩论主题之后需要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巧妙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可以通过比赛体现出来。演讲和辩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一举多得。让学生试着去采访一些身边的人,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需要学生随机应变。不同于演讲和辩论,采访的情况无法预测,能做的准备也非常有限。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多次尝试,将获得迅速的提高。以上三种形式不同于书面作业,它们没有硬性完成指标,需要教师密切督促,帮助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学到传统作业练习学不到的知识及技巧。

语言表达是语文重要组成,可以作为拓展作业的一个主要方向。以灵活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改变语文作业死板的固有印象。

三、实践拓展

现在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与实际脱节。缺乏实践环节,让书本知识更为生涩难以理解。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缺陷,但也给出了一个作业拓展延伸的方向。教材中穿插着大量的古诗词,像《凉州词》《出塞》等。古诗词非常讲究意境,对格式又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短短五个或七个字所蕴含的信息量会非常巨大。小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狭隘,很难体会出诗词的深层含义。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意境图,描绘出诗歌的意境。画面更为直观,又是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描绘出来的,印象会更为深刻。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必然优于一味的灌输。学习写作要先学会观察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契机。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个星期写一份观察汇报,可以观察一棵树、一个小贩、一只猫……内容不是重点,重点是学生观察的过程,也是将课上学到的观察技巧、注意点用于实践的过程。鼓励学生养一些花草或者小动物,出于对这些事物的喜爱,学生会自发地加以细致观察,写出的内容也会更加充实。课文中涉及的景点之类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去参观一番,感受作者当时的创作心境,发现教材中没有展示的部分。像《秦兵马俑》《海洋》这些课文,其中的描述对象都是实物,都是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实践出真知,实践也可以检验知识。拓展学生的实践作业,不但和语文学习相辅相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5

一、 准备阶段:简单了解广告

这个过程是在课堂上完成的。首先,让学生从身边找找,哪些物品是因为看了广告才去购买的,哪些东西买了感觉很满意,有哪些买了有上当的感觉。从而了解广告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广告,但广告有利有弊,需要我们仔细识别。然后,通过几则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广告,一类是商业广告,这两类广告的特点同学们在看了之后相互交流交流就可以了,教师不必多说。

二、 实践阶段:走进“广告大世界”

这个过程就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践活动,可以自个儿进行,也可以与同学结伴完成,大约用一周时间完成。教师每天都要关注学生的进展,根据学生研究内容的不同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调查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点拨,及时通报学生各组的完成情况,给学生在搜集、调查、采访中进行一点温馨小提示。如有的学生对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很感兴趣,觉得特别有意思;有的学生觉得居民区里的生活类的小广告很实用;有的对广告中的错别字提出了异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就建议学生上网看看资料;看看人们是怎么说的,国家是怎么规定的。这样,在学生心里就初步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观和判断事物真伪的初步能力。

三、 展示阶段:成果汇报

这个过程是集中进行成果展示。有的学生拿来了精心制作的有板有眼的小报,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有的带来了拍摄到的图片资料,并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有的写成了小小调查报告……教师把这些成果摆放在一起,把教室里的课桌围在一起,搞了个小小的“广告大世界成果展示会”。学生依次观看,每份成果的主人就是各自的解说员,负责汇报和解释,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质疑。整个过程,热闹而又有序,学生的脸上时而惊喜,时而疑惑,时而点头称许……充满了探索后获得知识的兴奋。展示会结束后,这些作品都张贴于教室四周,让同学们继续感受创新活动带来的喜悦。

四、 总结再实践阶段

这个过程简短而精炼,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前面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再为家乡自己喜欢的土特产写一段广告语。因为有了前面实践活动的铺垫,学生们在写广告语时都做到了实事求是,语言生动有趣,适当地注意到了韵律,使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入人心。

本次活动为时一周,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有与伙伴合作完成的,有在家长帮助下自己行动的。活动结束收到了三十多份小报,五份调查报告,十多张照片,还有一份录像资料。在活动过程中,接待了三位家长的来访,主要就撰写调查报告、搜集资料等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在热心家长的支持下,班级QQ群中还每天都发布活动进展,由家长或学生通过博客记录下每天的收获。

总之,此次活动应该说收获比较大,虽然同学们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有的还有些幼稚,但是毕竟给他们打开了一条通往社会、通向生活、主动求知的路。相信经常地以这样的理念创意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获得的一定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多的是学习生活的本领。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6

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是教师决定采用教法的基础, 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计划的依据。原因是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解决每一个问题都涉及心理学的规律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 不兼顾学生的心理怎么能行呢?通过实际教学, 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效果不错。

一、鼓励学生参与,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中学生自我意识快速增长, 自尊心、主动性、求知欲大大提高, 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大环境, 更使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这样学生的自我成长愿望才能得以实现。自信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品质, 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 可以激发较高的水平,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 多一点关爱和信任,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 我也能行”, 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说“我能行, 我能克服困难”, 并创造机会, 适当降低难度, 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有一次学习小组在汇报成果时, 小组中其中一名学生成绩较差, 平时很少发言, 在其他成员都做了精彩发言, 轮到他发言时, 由于紧张也由于对自己没有信心, 觉得说错了, 同学们会笑他, 不敢说。这时, 我发动小组其他成员鼓励他:“别害怕, 你一定行。”“别紧张, 你再想一想。”“我们支持你。”可这个学生还是一言不发, 我又让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我们全体同学相信你一定行。”并适时降低要求, 让他先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在他读了后,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我又鼓励他说说为什么最喜欢这个句子, 他在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中, 慢慢地讲起来。在他讲完后, 我又带领同学们再次热烈鼓掌。这样既使他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起信心, 又使更多的学生在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受到感化。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给每一个学生深深的爱和期待, 尊重他们, 信任他们。教师应善待学困生, 要善于观察、倾听和沉默。当学生取得进步时, 哪怕只是一小点, 也应给予肯定, 以提高他们的信心。当他们学有疑难或者回答迟疑时, 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耐心的启发, 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 而是给他们思考的时间, 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疑难的办法。只有这样, 才能使他们通过亲身的实践获得来自学习本身的兴趣和愉悦, 体会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心理控制能力要提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舞台, 在教学中, 除了知识对流一条线外, 还有情感对流这一条线, 教学活动就是在这两条线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良好的情绪可以加速认识活动的进程, 而认识过程又能收到引起良好情绪的效果。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情感色彩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而学生的情绪反过来又能激发教师的情趣。教师要重视这一点, 在课堂上要细致地观察, 发现学生的异样反应, 对教学节奏有所调整。比如, 遇到学生争论的问题, 教学就不要强行进行下去,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继续争论, 让学生的情绪逐渐地流露出来。

另外, 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意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 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 判断他们的心理, 捕捉他们细微的变化。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 发现学生不乐意听就马上调整, 摆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找答案, 找出理由加以说明。学生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气氛活跃, 课堂教学又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活跃的课堂气氛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

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 学生的智力活动会得到强化。我认为有活力的教学环境会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气氛, 让学优生不畏惧老师, 学困生不因为自卑而不敢与学优生争辩,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争论。这种课堂上的七嘴八舌、读议结合是符合学生探奇求因、不满足现成答案的心理特点的。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了一些努力, 例如:每讲一课, 都把目的、任务交代清楚, 激发学生完成这一任务的强烈愿望, 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 就是对活动最后结果的兴趣) ;运用生动的语言,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受到感染, 产生共鸣, 引起思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接受新事物, 并且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我做了这些努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有了提高。实践证明, 激发兴趣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 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手段。

要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 当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成功表现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和鼓励性语言, 这样就会造成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师生的感情也是一个因素, 课堂上师生的平等相处,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显示自己的才华, 使他们的好胜心理得到满足, 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活动符合学生心理

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更能大量地摄取课外知识。特别是中学生, 有强烈的表现欲, 如果能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 加以正确引导, 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定会高涨。教师可以组织文学社、校园通讯站等团体活动形式,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语文风气。通过文学社, 可以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出版成刊, 然后发给学生, 当个人文字变成铅字时, 这种成功的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另外, 利用课外作业练习来展示学生才能也不错。初中生开始产生成人感, 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重、信任, 希望享受和成人平等的权利, 反映在学习上, 他们不满足书本上现成的答案, 不满足老师课堂上泛泛的讲解, 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完成课外作业, 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又能展现自我。

总之, 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心理学。教育专家曾经提出“教学心理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一观点。我认为这是对语文教学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教学中, 经常地、有意识地兼顾学生的心理, 语文教学就会更加顺畅、精彩, 充满无限活力。

摘要: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所以,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多年来, 广大教师不断学习有关改革语文教学的理论、经验, 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 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子, 教学观念有所更新, 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仍被某些习惯操作困在原有的框框里。本文从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这个角度, 探讨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心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9.

[2]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12.

[3]中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8.7.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都已经在语文课堂奋战了十年时间。面对大部分来自棚户区和农民工的学生语文教学更为艰难。语文基础差和阅读的严重缺乏使得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尤为困难。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以讲解式为主,课堂以我为中心,我讲学生听,学生为教师完成教学过程服务。学生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创新意识,语文教学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现状。我们也想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我们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差,阅读少让沟通越来越困难。这一现状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们发现课堂质疑的重要性。

二、课堂质疑转变了课堂教和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要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成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发挥其能动性。

(一)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学会质疑,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能围绕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完成学习任务。能从文本中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步达到思维的深刻性。

(二)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利用课堂质疑,转变教学方式,变讲授式为启发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只给我们一个教育的框架,我们应该以此为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深入研读文本,使得课堂生动起来,丰富课程内容。

三、课堂质疑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二)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有它的顺序性、阶段性以及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等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将学生的思维品质分为探索性、广阔性、深刻性三个阶段,逐步进行训练。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性原则

陶西平同志曾说:“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要求教师去做伯乐,教师应该是园丁。”现在,我们是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面向每一位活生生的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

第斯多惠曾说:“不好的教师转述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质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利用课堂质疑,拓展了学生思维,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课堂上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新的课堂教育模式让学生更主动的预习课文,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提问并提出质疑。这一课堂模式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一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成绩必然提高。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形成了新师生关系。新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互动都需要语言的正确表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逐步提高。以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但通过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强,阅读量也随着提高。

摘要:利用课堂质疑,拓展学生思维,其目的就是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寻找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途径,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使学生问题意识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真正有效。

关键词:课堂质疑,课堂模式,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王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梁丽红,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2014(24).

语文作业的拓展途径 篇8

目前, 中职语文作业现状并不理想, 作业改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作业规律探讨和研究不够, 作业设计盲目模仿, 机械枯燥, 脱离实际, 观念落后, 操作简单, 学生完成作业中无足够兴趣, 抄袭、代写、不交作业情况严重, 中职语文作业很难发挥高效作用。要提高中职学生作业质量,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要努力向着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差异性、实践性、开放性转变, 优化作业设计。

一、追求作业设计的趣味性, 让完成作业成为学生的乐趣

兴趣能让学生产生探索真理的愿望, 教师要通过学生对作业的积极兴趣, 实现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的动力, 让学生对作业有兴趣, 积极主动地自觉完成作业。中职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 及时改变作业形式, 对照课文,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开辟语文作业的趣味园地, 突出作业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让学生通过朗读、摘抄、朗诵等, 也可查阅资料、阅读作品、欣赏美文等, 进行个人打造和共同合力完成作业。这样, 作业就会丰富多样, 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乐趣。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差异性, 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教师要照顾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因材施教, 注重学生个性,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 在作业数量、难度、质量、形式上都有区别, 设计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创造性目标。让作业恢复弹性, 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增强信心, 提高竞赛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选择作业, 张扬个性, 保护积极性, 形成良好的氛围, 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让学生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三、实现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让设计发挥引领实践效能的作用

教师要注重就业和创业导向, 通过实现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理论知识, 培养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将作业设计和实践联系起来, 运用现有资源, 开展语文活动, 让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 抒发感受, 形成认识, 发展能力。教师可以开展集体备课, 组织教案, 优化教学, 集体进行写作修改, 完善主持稿、发言稿、台词等, 让学生设计板报、拟订框架、参加海选等, 组织学生采访教师和同学, 积极向校报、广播站、文学社写稿子, 全面观察, 组织活动, 刻画精彩场面, 抒发感受, 组织学生参观、演讲和辩论, 让学生汲取营养, 领悟语文教学的精髓, 积累语文能力, 深化语文素养, 发展语文能力。

四、向着作业设计开放性开拓, 让作业成为进入生活宝库的桥梁

教师要实现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开放性的作业进入到气象万千的世界中去, 领悟世界的奥妙和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作业实现拓展语文的外延也就是生活的外延, 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 向生活中, 向课外, 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开拓眼界, 增长才能, 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塑造完善人格心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 记录时事新闻, 每周整理汇报, 积累语言, 锻炼口才, 增加底蕴, 还可以欣赏影片, 写读后感、影评等, 带领学生写产品说明书, 撰写广告词, 写设备操作流程, 说明文等, 写风景名胜的导游词, 带领学生收集名言、谚语、故事并集体交流。

上一篇:Fc融合蛋白下一篇:土地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