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共10篇)
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 篇1
当前, 有些初中的学生不大喜欢语文这门学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教材陈旧, 令学生生厌;部分教师的素质不高, 倒了学生的胃口;教法单一, 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考试内容太散, 与课后作业的训练脱节。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再陈旧的教材, 也不乏精品, 教师素质不高, 也仅占很小一部分, 但一些学生不爱学语文, 却是实际的情况。在我看来, 不同的语文固然需要用不同的教法, 考试需要把握规律, 但课后作业的训练, 也要有张有弛。
以下我将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自己在练习设计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改变观念, 提高认识, 科学选编作业
练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能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 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习惯。好的练习设计更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点显而易见, 不再赘言。
二、练习设计, 敢于创新, 强化训练
准确布置作业是实现减负增效的保证。学生是有差异的,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作业布置切忌一刀切和企图一步到位。教师要敢于跳出布置作业只局限于书本的传统圈子, 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读书读报的好习惯。
读书的时候, 要精力集中,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一边读书, 一边圈、点、划、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就是说, 只要一读书, 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 把读书时的疑点、难点、重点以及心得体会等, 用符号画出来, 遇到精彩的语句或重要的资料, 随手记录下来。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优秀读书法, 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它们去训练和培养学生。
在课内的作业训练中,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心得体会表达出来, 既让他们有成就感, 同时也能够感悟到作业的实效性, 以便更好地调动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跟上时代, 大胆使用多媒体
由于学生上网成瘾的现象愈来愈来严重, 所以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谈网色变, 视之为洪水猛兽。殊不知, 越是回避, 就越是能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叛逆心。如果教师能够立足于实际, 开发、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电子作业, 好处也便不至一二条了。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画面、美妙的音乐, 将干巴巴的书面作业, 变成多感官的体验, 使抽象的变得具体, 静的变成动的, 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教师要尝试着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从而也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我们只有认真、踏实地走好这条路, 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达到减负、增效、提质的改革目标。
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 篇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样性 作业设计 方式
新课程的作业改革己成为课文化的创造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成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深化过程。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作业上的主动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进而让学生热爱母语,学好语文,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那么,究竟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方式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种作业布置方式论述如下。
一、收集整理性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学生的视野已被前所未有地打开,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感受时代进步!而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思想禁锢的教师必然影响学生,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将会无所适从,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特别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搜集性作业作为常态作业。日常中学生通过看电视,听新闻,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完成作业。比如,学生在学习老舍的《养花》前,可以布置查找老舍先生的作品,引发学习兴趣。教后在学生探知兴致浓厚时让学生继续查找、剪贴老舍先生的生平、作品,制作剪贴本,在“作家作品赏析会”上进行交流。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作品作家的深入了解,从而产生文学兴趣。
二、预习激趣性作业
语文教学中,学生充分的预习是促成教学的一个前提,也是使学生有备而来激发学习欲望的前奏。学生有效预习非常必要,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果,更让学生体验先知先觉的乐趣。我的预习要求学生必做,书面作业少留或不留。一个原则,要让学生将预习当作业。因为不少学生只把写在本上的作业当作业,预习就很容易流于形式。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预习要求。即:
边读课文边查字典,每课掌握三个四字词包括成语;
思考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出感受;
又通又顺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上课示范读。学生顶习效果在课堂上有清晰的显现。我检验的标准依据学生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提问并给出相应预习成绩。这就给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学习空间和余地,让侮个孩子有成功的可能。学期末,将预习成绩作为奖励给学生加分,逐渐我班的预习成为不用督促的事,孩子们已尝到预习带来的甜头。有些课文的预习,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像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如《鹿和狼的故事》、《别饿坏了那匹马》、《孔明智退司马懿》等就采取课前编排课本剧的方式预习,学生更喜欢,教学效果更佳。还有些单元内容或主题相近就采取整体预习方法。一方面教会学生学法,同时将知识整合,提高有效时间的学习效率。
三、背诵积累性作业
设计背诵要有计划性,提前布置,张弛有度,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完成的轻松和愉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而背诵是积累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语文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曾经有人感叹钱钟书先生博大精深的文学修养佩服其过目不忘的能力,钱者谦虚地说:“我亦无它,只是比别人多背了一些。”由此不难看出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背诵中的死一记硬背是不提倡的。以古诗为例: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孰能成诵并不难,但中高年级就应该采取意义识记背诵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长期一记忆,并活学活用。为此我采取古诗接力赛的方式。利用每周一的清晨,由一名学生当小老师为全班解读古诗的含义,学生自由提问,小老师答疑解惑,学生在不知觉中理解了诗意。在此基础上,全班再采取“疯狂背古诗”的方式每天清晨接力背诵。学习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我带领学生读《三国》,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对人物性格、军事谋略进行品评,开展了《煮酒论英雄》辩论会,学生对文学名着的喜爱与关注空前高涨,喜人之处还在于对人物客观成熟的评价,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
四、讲述展示性作业
语文学习要富有趣味,让学生感觉新鲜,愿意尝试。充分利用文本,发掘学生潜能,搭建展示平台十分重要。课堂成为生动的演艺场。同学们的才,清得到释放,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在之后作文《我喜欢的一堂课》中很多学生都写了这节表演课。同学们有的写自己的表演过程,甚至剖析自己表演的不足,有的作为观众写出了没有参演的遗憾,对自己今后提出要求,还有的分析了同学表演的得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看得出这节课给孩子们留下了难忘的映象。在一些经典课文讲授完毕后,我要求学生能复述故事,或通过表演力求形象、生动。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当然,一篇课文不能人人都有讲或演的机会,于是我调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孩子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设计出“我展示,我进步”评价表。要求在当天没有展示的孩子回家读或表演给爸爸妈妈。父母真实记录孩子的表现。评价方式自定。可用一段话表述孩子的学习效果,也可粘贴小贴画,起到鼓励作用即可。我定期查看家长一记录,在全班反馈。表现特别突出的在全班优先展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涨。不仅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很满意,而且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显著,充满了学习成就感。这样的作业学生在乐中做,可谓事半功倍。
五、结语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问题是老师们、家长常常研究和关注的话题,也是学生成长,学业进步重要内容。在课程改革中,作业问题绝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视野的拓进,作业也将出现新的问题,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都应关注作业设计有效性的价值,教师们在实践中还有待探索和研究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参考文献:
[1]齐彦珍.精心设计语文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素质[J];河北教育;2008年12期
谈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设计 篇3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
要让学生不厌烦写作业, 就要突破传统的作业练习形式, 使作业不拘于机械地书面抄写, 而是注意形式多样化:既要有书面的, 也要有口头的;既要有听的, 也要有动手操作的;既要有语文活动的, 也要将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等融为一体的。使设计的作业不仅能提高语文技能, 而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现简单介绍五种。
1. 自编自演
针对一些描写生动、故事性强, 易于表演的课文, 可布置学生在课后自排自导自演。文中角色多的以组为单位排练、表演, 角色少的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同时, 我还鼓励学生对故事情节做合理的改变, 大胆地续编。例如《将相和》一课, 我让学生选择任一故事表演, 加上一些合理的改变, 大胆的创新, 学生兴趣浓厚, 对人物的语言、心理、行动都表演得恰到好处。还有《西门豹》等一类的课文都可采用自编自演的作业形式, 这样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表演天赋, 还极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2. 亲身观察
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可以在教后鼓励学生个人或自由组合亲身体验, 促使学生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在教《爬山虎的脚》、《火烧云》、《观潮》等课文后, 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参观、游览, 写一写观察日记、观后感。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 还让学生热爱大自然, 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3. 图文互配
在教材中, 有一部分课文的内容较抽象或平时接触很少, 如《鲸》一文, 我让学生在学习之后, 用简笔画把鲸的某一方面的特点画出来, 再为画配上简要的解说词, 还有一些诗词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相思》等意境很美, 富有诗情画意。我布置学生根据对诗的理解给诗词配画, 然后,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让学生自行评出最佳作品展示在学生园地中, 同时,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给插图配以解说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 我让学生在插图边写一段话, 再现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痛苦的表情和不怕牺牲的心理。这样的作业,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自主设计
通常都是老师布置作业, 学生被动地去完成, 使学生把写作业视为完成任务。于是, 我突破常规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作业, 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新学课文互相商讨, 制订作业, 然后交给老师审阅, 通过再实施。学生对此形式十分欢迎, 每个人都积极开动脑筋,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久而久之, 学生在自己设计作业、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既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又充分享受到创造的欢乐。
5.“病历”档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的错误, 我要求学生在每个学期初专门准备一本“病历”, 把每次作业错了的地方记录下来, 在期中、期末时按字、词、句、阅读归类整理, 然后再进行交流, 并要给学生积极地肯定与表扬。有些学生还细分出“多音字”“形近字”“近、反义词”“成语”等等。通过完成这本“病历”档案, 学生积极主动地复习了旧的易错的知识点, 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
二、作业选择多样化
学生学习程度不同, 也决定着其完成作业的程度不同, 如果布置作业仅是统一全班布置, 就有可能对于优生来说太容易了, 而对于差生来说可能难度大了, 失去了完成作业的动力。因此, 我主张布置作业应该选择多样化, 即布置作业时分A、B、C三类, 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 鼓励他们完成A类需要探索、思考或语言组织类作业;对于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 让他们完成B类需要查找、仿照描述或积累写感想类作业;而对于学习程度较不理想的学生, 则让他们完成摘抄、积累或仿写类作业。这样分层让学生多样化选择后, 学生对于布置的作业都用心完成了,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学习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三、作业评价多样化
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拘泥于教师单方面的评价, 长此以往, 学生觉得作业是为老师而完成, 失去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就应该在评价学生作业时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多样化模式。对于容易的, 例如查错别字等简单错误, 让学生采取自查自评, 找出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 只要改正了, 就算全对,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再次犯同一错误的概率降低, 因为是自己找出的错误, 记得更牢更清楚。而对于学生不容易发现的错误, 如句子方面的, 则可以采取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 让学生采取互评的形式。对于更难的一些作业类型, 比如作文类、理解类等则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时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
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 篇4
关键词:先学;预习作业;优化
G633.3
一、分层设计——体现学生差异
(一)视情而定,设计多元预习作业。预习作业类型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的差异、文本的差异、学生基础的差异、课型的差异等设计得多种多样,具体应视情而定,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二)因人而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内容设计适切。所谓适切就是要以生为本,设计起点就是学生现状。要以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其原有学习兴趣,同时针对新的学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要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務做好准备,培育“新知识的第一根”,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切预习作业具有适用本土化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操作性和层次性,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做到预习作业的要求分层,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到”,好的学生“吃饱”。2.完成形式多样。学生对预习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预习作业完成方式可以是口头、书面、绘图、歌唱、表演、小实验等;题型上可以有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解答题、辨析题、论述题等;呈现方式可以有知识卡片、作品展示、小资料等,避免作业枯燥乏味。在预习作业题目前端和后端标注“想一想”、“你知道吗”、“相信你能”等语句,温馨提示让作业充满浓浓人文关怀,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学——凸显文本理念
预习作业最大功能体现在导学性上,预习作业布置应该使下一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重点、难点有所体现,引领学生通过预习作业把握到下一课时的学习方向,从而使预习作业布置成为下一节课的方向盘。
(一)降低难度,铺垫预热,让学生有桥可搭。预习首先要有预测性。预测学生在下一课时可能要遇见的“关卡”,然后帮助学生寻找“关卡”的突破口,再将主要问题进行拆分,尽可能地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疑难。
【案例1】《丑小鸭》一文,预习作业设计:①查找资料,了解安徒生生平及创作情况,了解童话特点。②阅读课文,理清全文线索,用一句话,图表或其他方式表述。③文章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读后你受到了哪些启示?用两三个词表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既照顾了基础,又有所拔高,其中第三题就是拔高,有了前两题的基础,学生解决第三题也就不吃力了。
(二)铺设台阶,引导学习,让学生有路可走。预习作业直接或间接地展示课堂知识结构体系,是学生自主学习整体的路线图与指南针。预习作业布置需要教师吃透文本,将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推进。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路径,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
【案例2】学习经典名著《我的叔叔于勒》,需要我们去挖掘其内容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如何做到省时高效,我设计了以下步骤让学生预习:1.寻读,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开启文章探索之旅;2理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品的构思美;3.品读,找出文中表现人物的句子细细品味,概况人物形象并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说读,说说对文章主旨、写作特色的理解。如此,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探究,由浅入深一步步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
(三)有效反哺,融入课堂,让学生有树可攀。预习作业不是随随便便的题目,它必须为学生的解惑夯实基础,而预习作业的课堂反馈,也不是简单的校对,而要充分利用。只有把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设计有机融为一体,我们的预习才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才能支持学生预习。
【案例3】教学《背影》一文,联系到我班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生对亲情渴望强烈,但缺乏相应情感体验,要与作品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于是我设计问题如下:1.仔细阅读文章,明确文章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分别有怎样的作用。2.见到父亲背影时,作者流了几次泪?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围绕父亲的“五句话”,“四次背影”,“三处情感跌宕”展开讨论。让学生联系作者所描述的惨淡家景来分析人物,感受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体会人物情感,让学生明白“知人论世”的道理。接着再让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结合文章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堂课,唤起了班里学生对父爱的感恩之情。
三、实现素质教育两个转变
一是变“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对立为互补、融合。二是变“注重知识结构”结论性教学为将知识教学设计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学。预习作业为学生课堂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内容,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生不厌语文,爱上语文,教师也会改变“作业统治者”这一层不变的称谓,还学生广阔学习空间,那么承载着教学内容的课文就会鲜活起来,学生的心灵也会变得神思飞扬。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上普遍表现出对预习作业的忽视和机械操作,预习作业内容封闭僵化,预习方式单一,预习目标笼统不清晰等,导致学生有预无习,甚至敷衍、逃避,既增加学习量又没有实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颖喆.导学案:基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思[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戴婧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发展趋向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王政盈.初高中化学学习中预习状况的调查与比较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浅析语文作业的多样性与实效性 篇5
1、“找出根源”。在学习课文之前,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这样, 课文的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前得到了解决, 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例如, 在学《繁星春水》前,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冰心这位世纪老人,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大量冰心生前的经历, 事迹等等, 力求在讲解时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她的“爱的哲学”。
2、“画出自我”。今年我在班里成立了“画报”工作室, 在进行综合实践学习时, 学生以画报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一个学期过去了, 编辑成册的两本《我爱我家》和《繁星春水》, 在这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挖掘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通过他们的双手创造并绘画出来很多形象生动, 联想丰富, 内容多样的小画报。
3、“读过留痕”。倡导学生多读书, 多买书, 多分享, 每个班的图书角都是一个资源宝库, 学生有各种类型的书籍可以阅读, 在读的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要读过留痕, 把你认为好的句子, 段落或篇章, 抄写下来, 课前或放假时拿出来读一读, 品一品, 一个学期下来, 学生的摘抄本上积累了很多写作的素材。
4、“展出风采”。在班上开辟一个“佳作展览”栏目, 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练笔等作品。从开学初到现在班级进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手抄报展, 优秀作文展, 《繁星春水》赏析展等等。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受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 存在差异, 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 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 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具体做法有:
1、“量”化的层次性。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 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 是必要的。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
2、“度”化的层次性。让学生们跳一跳也可以摘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子”,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让每类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是作为教师的职责,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 我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 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 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
3、“时”限的层次性。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 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做得完”的问题。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 选择自主, 完成的时间灵活, 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 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 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业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1、“说出来”的“情韵”。语文最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会考试, 会读书, 更要学会表达。如在学《我爱我家》综合实践活动后, 我就让学生回去给家长表达感谢之意, 把感恩之情表达出来, 学生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 往往态度十分认真, 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 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出来”的“感悟”。观察感悟是积累的前提, 学生往往会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教学完《看云识天气》后我布置学生自己观察云彩的变化, 判别天气变化的情况;布置学生观察家长干家务的情景, 要求学生写感悟类的文章。
3、“做出来”的“研究”。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 教师要打破学科的限制, 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让语文与历史、政治、物理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 作一些小研究, 进行一些小探索。例如节假日建议学生一起做一些社会调查, 写好“生活花絮”。
课外作业设计多样化的尝试 篇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课外作业是学生喜爱的一种行为, 就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美国学生的课外作业值得学习与借鉴, 无论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都丰富多彩, “杂”而不乱, 是一个完整的内在紧密关联的作业体系, 很少出现单独的背诵、纯粹的抄写、简单的计算等形式的作业, 也不只是上课内容的简单延伸和附属。如:教师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放学后与父母一起去购物的计划, 学生们自己查看标签, 确定价格, 学着付钱, 并计算找零等。因此, 设计具有童趣的, 且生活气息浓郁的数学课外作业, 能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在翔实的实践探索中巩固学习, 提升感悟。
1. 创造美丽的图案。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如果教师能将数学学习与课外的信手涂鸦结合起来, 让学生用美术作品的形式来补充学习, 完善认知, 这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尝试, 它不仅能巩固、应用所学的知识,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协调发展。
如布置“平移与旋转”的课外作业, 教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美丽花边图案, 探索其中平移与旋转的图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创造出类似的图案, 并说明运用什么图形通过怎样的变化来实现。利用学生看、做、想等活动, 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够比较有兴趣地去完成课外研究活动, 无形之中在复习知识, 巩固认知。又如布置“辨认方向”课外作业, 画出自己卧室的布局图, 或是自己家的方向图等。利用画图的方式, 将新知的巩固与玩、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既增加了学习的新鲜感, 又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把一次次作业变成创造一件件艺术品的有趣探索过程。
2. 玩游戏中的学问。
“玩”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课外作业是一种“玩”, 那么学习不再枯燥, 作业也就不是负担, 而是充满体验知识魅力和成功喜悦的活动过程。
如布置“7的认识”的课外作业, 教师利用7个小矮人的故事为情节,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悟7的存在, 理解7的构成, 在7个小矮人的生气离开、打猎回家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7的分与合。玩游戏的过程是增长知识的过程, 7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深化, 在小矮人的离家、回家等真实情境中感悟到分与合的真谛, 使认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
二、实践性作业———增强学习的领悟
数学课外作业既要温习新知, 巩固学习, 又要创造学生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知识, 深化理解认知。因此, 教师应精准地把握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的实际、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等因素, 设计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课外作业, 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实践的“向导”, 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实践者、探索者、研究者。
1. 小实验扩充学习。
设计课外小实验活动, 让学习活动成为统一体。从而从宏观层面消除课内、课外的界限, 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内外之分的, 也没有有用与无用之说, 有助于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如布置“按比例分配”的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家中的“消毒液”的说明书, 了解各种成分的配比,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原理;再要求学生学会调配某种特定比例的消毒液, 让学生手脑并用, 实现实践与领悟知识有机融合。用小实验的方式来解决学习问题, 有利于学生深化知识点的解读, 领悟蕴含的本质,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使其明白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2. 小课题拓展学习。
教师利用小课题研究的模式, 使学生一个个成为“小小研究员”, 带着问题走入社区、家庭和大自然中, 学会观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 能够较为出色地完成课外学习任务, 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之旅。
如布置“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课外作业, 教师不只是让学生测量自己喜爱的长方体玩具, 去计算它的表面积, 而是利用生活中的包装为案例, 诱发学生思考, 设计“有趣的包装”小课题, 让学生去体验, 去研究。学生在摸索、合作和查阅资料等活动中, 理解不同包装盒的设计原理, 明白有的包装有更节约材料的包装方式, 如香烟的包装不仅是节约, 还有审美的需要。课题研究, 让实践与思考得到最佳的结合, 让课外作业变得更有情趣, 充满挑战。
3. 小论文提升学习。
教师应利用一阶段的学习, 有意识地将数学学习与作文有机结合起来, 不仅能促进思考, 更能促进多学科的融合,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为此, 设计写小论文这类家庭作业, 一方面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复习, 和家长联系, 科学地去搜寻资料;另一方面发展自主探索的意识, 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 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用自己喜爱的文字描述今天学习的内容, 写清楚操作的过程, 特别是同学们的争议和自己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 如果你还有更奇妙的想法也写出来。同时, 写出的内容要科学、有序, 且语句通顺等。让学生收集自己需要的素材, 便于他们再度审视新知的学习过程。学生会很乐意地去尝试, 并在自己小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尝试多样化布置小学语文作业 篇7
一、基础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指的是小学语文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通常包括拼音、生字词、新课文的学习。针对这部分课上学习的内容,教师通常需要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一般是默写和诵读课文。 这部分作业比较简单,也比较传统,但也是语文作业中必不可少的。 多加练习,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很有必要。
二、延伸性作业
除了语文课堂上需要巩固的基础知识以外,小学语文的学习还包含着很多其他内容,比如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思想品德的学习、 传统文化的学习、常识学习等等,因而除了基础性的作业之外,教师还应布置更多样的具有延伸性的作业来提高小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小学生拓展知识面。
(一)延伸性作业布置的原则
1. 趣味性。有趣味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学习状态,如果语文作业永远都是些抄写作业,那么小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小学生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对于新奇有趣的事情更富有探知欲望,利用他们的探知欲望,延伸性作业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
2. 开放性。延伸性作业更具开放性,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小学语文作业活起来。
3. 多样性。多种不同的作业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层次性。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呈现不同的学习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不能够苛求一致。作业的层次性可以让每个学生都顺利完成作业,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延伸性作业的类型
1. 体验性作业。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小学语文作业在布置中也需要考虑到培养学生的感悟和思维能力,体验性作业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比如在学习《秋天》这一课时正值深秋,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相关的预习作业,就是让学生到户外去寻找秋天的特点,并拍照记录下来,拿到课堂上分享。这样对这一课的学习就更为容易。
2. 表演性作业。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习一些故事性的课文时, 可以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来排演故事,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有些在语文学习方面较差的学生,也可以提升其自信心。
3. 手工作业。由于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可以在布置作业时加入手工的元素,比如让学生自制生字、生词卡片,同桌之间就可以互相检查。在制作生字、生词卡片时,学生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加深了知识记忆。
4. 课外阅读作业。除了课本上的阅读内容,教师应给予小学生更多的关于课外阅读方面的作业,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在识字断句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爱上语文。并且,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阅读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并写出读后感,这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能力。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 广大教师要重视作业设计环节的研究。作业评价属于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作业评价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
一、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分析
长期以来,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对作业评价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的对错之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作业设计与有效运用成为了许多教师关注的热点。小学语文作业多样化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范围上拓宽, 增加学生能力态度方面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进行拓宽, 不仅有教师的评价, 也吸纳学生相互评价;在评价的作用上进行拓展, 使其成为反馈信息、激发兴趣的综合载体。
二、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强化作业的多样性评价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重点抓住四个环节。
(一) 作业评价的标准要体现差异原则
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 如果采取同样的标准, 不体现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差异, 那么评价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 为了便于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对作业设计进行了调整, 每一次的训练中都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全体学生必做内容, B部分是中等以上学生必做内容, 供学困生选择。每一次的作业评价都分为两种类型进行, 体现了差异性原则, 对不同层级的学生, 对照其相应要求、完成情况进行等第评价, 学困生圆满完成了A部分内容的基础性训练, 可以获得优的评价, 而中等以上学生必须将AB两个部分内容全部优质高效完成, 达到准确率要求才能够获得优的评价。体现差异原则可以让小学语文作业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适应学生能力基础。
(二) 作业评价的方向要兼顾情感能力
有些教师在语文作业评价中简单地以对错进行评价, 知识点是否正确成为了他们评价学生语文作业的唯一标准。笔者在评价中从单纯的知识点对错评价向学生学习情感与能力发展方向统筹推进。在学习情感评价上, 笔者对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真程度、细致程度进行同步评价。如学生作答时更加细致细心了、卷面更加整洁了 (包括作业本整整齐齐、完好无损) , 这些方面都是学生对语文作业积极重视的表现。这样的情感评价可以通过评语方式进行。在能力评价上, 则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如书写要求工整、整洁。这些也可以进行同步评价。另外, 作业设计中的一些拓展性、开放性问题, 对学生能力发展也是一种考查。这些内容的完成效果可以作为学生能力发展的评价内容。将情感态度与能力状况纳入到小学语文作业评价范畴, 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对作业的质量做出正确评估。
(三) 作业评价的主体要吸纳学生参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大部分作业都是教师进行批改的。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在作业评价环节也要进行改革拓展。一方面, 笔者鼓励学生相互批改作业, 对于问题研究观点不一致的, 还可以进行讨论。批改的过程既是学生分析对错的过程, 也是对其进行知识点巩固提高的过程。吸纳学生进行相互批改体现了作业评价的多样性趋势。另一方面, 笔者在作业模式运用中, 还成功进行了作文互评活动, 指导学生按照错别字、病句、结构、主题思想与特色等顺序相互批改作文, 寻找出同学作文中的问题, 还要打上评语、共同确定等第。这样的批改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也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吸收, 实现了取长补短。
(四) 作业评价的作用要融合激励促进
评价学生的作业既是检查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学习掌握效果如何的过程, 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监督促进的过程。作业评价要融合激励促进这一目标方向,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学生作业完成较好, 书写工整、答案准确, 教师在给予高等第评价的同时, 可以写上一到两句表扬的话语。这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讲评作业时, 对于那些取得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扬, 使他们在认真完成作业之后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在作业完成环节可以增强积极的情感因素, 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语文作业多样性评价的思考
在教学工作中, 开展作业多样性评价要紧扣重点、突出要点。
1.要体现综合发展要求。对学生作业进行多样性评价,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发挥促进作用, 教学评价应当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2.要体现情感促进作用。作业评价既是对上一阶段学习成果的评定, 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通过表扬的话语, 让学生在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感受到语文作业所带来的快乐, 并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
3.要体现自主能力培养。作业评价要发挥引领作用, 要让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开展相互评改, 在作业中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伟, 王国兵.让语文作业也精彩[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09 (10) .
[2]刘虹.小学语文作业改革之我见[J].教育科研论坛, 2009 (10) .
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 篇9
一、应有层次性,确保学生整体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存在个体差异。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摒弃传统“一刀切”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另外,设计作业尤其要考虑基础不牢固的学生,难度过高的数学作业难免挫败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中,应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圆柱的体积”相关知识时,在讲解完该部分内容后,教师可根据全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分为三层次: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设计A类题,对于中等学生设计B类题,对于思维、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C类题。A:已知圆柱的底面积为24cm2,高为12cm,求该圆柱的体积。B:已知一个压路机的前轮为圆柱形,其轮宽为22.5m,半径为1.2m,求该压路机的前轮体积。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已知其横截面为半径2m的半圆,大棚长为20m,求覆盖在该大棚上的塑料薄膜约有多少m2,并且求出大棚内的空间有多少m3。
A类题要求学生仅需掌握圆柱体积公式即可,做到灵活运用;B类题则需要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在掌握体积公式基础之上进行解答;C类题则需要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画一画,将所学到的圆柱体积知识内化为解题技巧。通过这种分层次设计法,能够帮助基础薄弱学生夯实基础,帮助中等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性。
二、应有操作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操作性作业的设计内容来源于课文中的例题或练习中关于几何与图形的内容,对于小学五年级数学而言,所涉及的几何内容较简单,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类。在研究此类图形时往往借助教具或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可将小学数学作业分为手工类作业和美术类作业。
1.手工类作业。手工类的作业是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常用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言语,让学生采用较为方便的制作材料或学习用具,达到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学习五年级下册“认识公倍数”的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用3cm长、2cm宽的小长方形铺成边长6cm及边长8cm的正方形,探究哪一个能刚好铺满呢?并将铺设的方法写下来。通过设计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能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认识公倍数。
2.美工类作业。由于小学生对颜色比较敏感,喜欢颜色鲜艳的事物。教师可抓住小学生这一喜好,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工类作业。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设计。通过画一画,激发学生兴趣及思维能力,既让他们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够达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将数学作业转变为一件艺术品。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内容后,加上之前已学习前后左右上下等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并指导东南西北等具体方向,可识别简单的路线图。而这节知识主要涉及角度,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出发,布置以下作业:让学生在图纸上绘制一艘轮船向正北方向航行的情景图,并在图纸上标出北偏东30°位置的灯塔,使其在画画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
三、应有实践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从实际来看,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得非常好,但动手能力极弱。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习题的机械练习中,注重某一个公式或理论的推导。一旦将学到的知识转几个弯,或者变换为另一角度,部分学生就无从下手。如学习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知识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与父母一起,测一测厨房、卧室、大厅及书房等实际的长与宽,然后按照1:200的比例尺设计住房的平面图。通过布置这样的实践作业,可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空间,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并能够使学生将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遵循“质”“量”“形”“情”原则,从而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有效性,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高年级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实现“四基四能”目标,推动小学生全面发展,也为初高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
语文作业的多样型设计 篇10
一、分层型作业的设计
因材施教,古已有之.在现代教学观念中因材施教的理念一直被广大教师所奉行.在一个班级里学生有几十名,难免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水平不同.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有区别的对待作业设计亦是如此.针对初中生在数学学习当中所存在的差异性,我们必须要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为A,B,C三层.A类学生为优等生;B类学生为中等生;C类学生为学困生.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尽量根据这三类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勾股定理”为例,在这一节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分层作业让同学们选做:(1)基础题:假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12 cm与16 cm,那么请问: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应该是多少厘米?(2)拔高题:李华计划测量一条河水的深度,她把一根木棍插到离岸边1.5 m远的水底,此时木棍高出水面的长度是0.5 m,把木棍的顶端拉向岸边,此时木棍的顶端与岸边的水平面刚好相齐,请问这条河的深度应该为多少米?(3)扩展题:请同学们利用方格纸来探索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不仅满足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需求,更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操作型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基本是让同学们通过计算来完成的,与学生的动手操作基本是完全脱离的.为了提高同学们对数学作业完成的兴趣,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操作型作业让同学们来完成.
以“折纸与证明”的课后作业为例,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操作型数学作业: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进行对折,就会出现折痕AB我们接下来再以折痕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进行三等分,然后沿着平角∠AOB的三个等分线进行折叠,再将折叠后的图形用剪刀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请问此时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之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会是什么形状呢?
这道习题就属于典型的操作型作业,可以有效地考察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解答这道题目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只要动手操作一下就可以得出答案.但是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趣味型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这对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设计初中数学作业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设计出趣味型的作业.必须要摆脱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惯用的、死板的作业模式,转而使我们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更具有趣味性和变化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时候,我就设计了一个“24点游戏”的数学作业:先让同学们通过抽取四张扑克牌,从而得到4个有理数(扑克牌的点数a~k对应相应的数字1~13.其中点数为红色的扑克牌表示正数,点数为黑色的扑克牌表示负数).同学们把拿到的四张扑克牌所表示的数字进行计算,使得数为24.我要求同学们必须要在作业本上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
这样的作业形式有效地与游戏相结合,我还要求3~4名同学一组进行比赛,看谁算得又准又快.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同学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学得轻松、玩得愉快与此同时还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
四、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数学作业设计方法,我们还可以设计知识型作业、合作型作业、探究型作业等.在具体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上述作业设计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不需要拘泥于一种设计方法.总而言之,不管怎样设计作业,只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有利,那么它就是一个好的作业形式.
参考文献
[1]谢青青.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0(5).
[2]李朝阳.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要突出“四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