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设计方法

2024-07-07

有效的设计方法(共12篇)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1

西方学者 德加默曾 提出 : “提问得 好即教得 好”。笔者通过听课、调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 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的提问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①学生不愿意作答。②学生的回答跟教师的预期答案相去甚远。③学生对提问百思难答等。究竟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存在什么问题, 使学生产生这些不和谐的反应?带着这一问题, 笔者进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设计的研究。

有效提问, 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问题。这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有效的问题, 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提问是针对无效和低效提问而提出的, 主要包括三类:①其背后蕴涵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②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③能够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讨论的问题。

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

1. 围绕三点精心设问

课堂提问只有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和难点, 精心设计问题,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独立、深入地思考。

例如, 在“Photoshop色彩调整”这节课中, 学习“如何利用色阶工具调整图像色调”时, 教师是这样设问的: (1) 色阶图 (如图1) 中的直方图与图像色调有什么关系? 如何利用直方图分析图像? (2) 正常曝光图片的直方图是什么样的? (3) 三个游标各代表什么?如何移动才能产生想要的效果?这几个问题很有针对性, 围绕着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设置,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实际操作, 很快就学会了利用色阶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

2. 情境矛盾启发思索

启发性问题有两种常见的操作方式:

(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例演示, 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观察现象后, 再提出问题。例如, 在学习“Flash图层”时, 先让学生操作动画实例“打印机 (如图2) ”, 观察“打印机”的源文件——时间轴结构图 (如图3) 和动画效果, 再向学生提问:①你是怎么理解“图层”的?②你觉得图层有什么作用? ③图层的四种状态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 这样, 提供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2) 利用矛盾, 引发思索。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 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例如, 在Flash中学习如何复制图层时, 因为学生有复制文件或复制对象的经验,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先去尝试一下复制图层。学生操作不成功时, 教师趁机让学生思考: Flash中的图层是有时间轴的, 能不能直接执行“编辑—复制”的操作?如果复制成功了, 应该粘贴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去探究, 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 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又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如何复制图层。

3. 分层设置循序渐进

教师要善于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 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 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和提高。例如, 学习“利用蒙版合成图像”时, 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设置‘渐变工具’的选项, 可以让图像的一边跟背景融合”。学生通过思考、实践, 掌握了设置渐变颜色为“黑—白”渐变的方法。这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 如果想让图像的两边都与背景融合, 应该如何实现呢?学生又积极地思考并尝试起来, 有的说把“渐变工具”的渐变颜色设置为“黑—白—黑”渐变, 有的说先把原来的蒙版合并, 再增加一个蒙版, 把图像的另一边与背景融合。这样, 就会让学生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地思考问题并一一解决, 达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

4. 问题综合巩固所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由于课时所限, 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 忘了前面的”, 但前后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 所以在问题设置时要考虑到综合性。例如, 在学生学完“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后, 为了巩固所学, 教师可以展示一个运用两种动画类型制作的综合作品,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归纳两种动画类型的异同, 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能灵活、恰当地选择使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1. 抛弃封闭式问题

教师必须抛弃封闭式提问。当我们问“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 如果学生回答“不能”, 那我们就失去考查这个学生是如何理解问题的机会。如果学生回答“能”, 我们仍然必须问“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的”。既然一个问题即可表述清晰, 为什么还要问两个问题呢?所以, 教师必须停止使用由“你知道”、“你能告诉我”或者“你不认为”等词开头的问题。

2. 动作词汇, 核心问题的必备

能表明认知操作的有效问题就是核心问题。表示认知操作的动作词汇有“回忆”、“观察”、“比较”等。如果你希望学生去观察, 可以这样提问:“关于 _________, 你观察或注意到什么?”如果你希望学生去回忆, 可以这样提问:“你想起来哪些有关_________的事?”

例如, 学习“引导层动画”, 如果提问“引导层动画是什么”, 而学生告诉教师正确的定义, 那这节课的目标实现了吗?显而易见, 还没有。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概念,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引导层动画实例, 从中找出引导层动画的特点。如果我们把初始问题改成“请告诉我引导层动画有什么特点”, 那么, 我们离教学目标的意图就更近一步。可是问题仍然没有包含明确的思维操作, 学生的回答可能并不是教师需要的答案。如果把问题表述为“这个引导层动画实例, 你观察或注意到它有什么特点”, 便包括了动作词汇代表的思维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这项思维操作生成教学目标所指定的回答。

3. 后续提问, 带出思考的美妙之处

后续提问通常出现在核心问题的一问一答之后, 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反馈, 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后续问题有: (1) 重新聚焦问题。用来调整学生的答案, 使之符合核心问题的要求。例如, 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图层”, 如果学生回答“图层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 这时, 教师必须再次叙述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 “是时间轴可以让物体运动起来, 而老师需要你回答的是图层的概念, 是观察了‘打印机’实例后, 你对图层的理解”。 (2) 解释性问题。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对某个事物的理解。例如, 教师提问学生“什么是图层”, 学生回答“图层像一张张透明的纸, 可以在上面绘画或写字等, 多个图层叠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或动画”。这时,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解释性问题“你描述一下图层与透明的纸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经过思考后, 就会把图层与透明的纸的相似点表述出来, 比如都是透明的、独立的、有序的, 学生对图层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在思考什么, 也明白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后续问题还有验证性问题、限定焦点问题等, 这些问题能带出学生思考的美妙之处, 使学生的眼界更宽阔, 思维更活跃, 操作更有效。

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 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应面向所有的学生, 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回答得很好, 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 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 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 教师主导, 启发思考

学生不会回答或者应答反向而行, 教师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追加问题, 巧妙铺垫, 帮助其理顺思路;或者迂回设问, 让学生回答类似的问题, 得到启发再触及正题。例如, 学习“引导层动画”时, 教师提问:“观察一下, 引导层动画的运动对象和引导路径各有什么特点?”有些学生不会回答, 有些学生回答运动对象是飞机, 引导路径是曲线。这时, 教师就要发挥引导作用, 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 再说这些不是它们最主要的特点, 教师应该设置阶梯状的铺垫性问题, 如“运动层的动画类型是动作补间还是形状补间”、“运动补间动画要求运动对象是组合的还是分离的图形状态”、“大家再对比一下, 运动对象和引导路径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铺垫性问题, 学生就会知道引导层动画的运动对象是组合图形或元件, 而引导路径是分离的图形状态, 从而深刻地掌握了引导层动画的制作要点。

3. 思考和补充时间不可少

问题提出后, 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及动手操作求证的时间。思考时间力求照顾到全体, 如果较难的问题, 要留足集体讨论的时间。另外, 学生回答后, 也要留足补充时间, 应习惯追问:“还有补充吗?还有不同观点吗?”这样, 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深入全面, 回答更加完善。

4. 表述清晰, 多点鼓励

问题的表述要清晰简洁, 中心明确。问题中有引导学生回答的思维操作词语, 如“你‘回忆’或‘想起’它们有什么表现效果”或“如何区分这两种动画”。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走近学生, 如果学生不自信、紧张, 或者在回答过程中说错或一时想不出来, 教师都应给学生积极的激励和启发, 消除学生的顾虑, 减轻心理压力, 让学生自然地摆脱困境。

5. 应对回答, 以促进思考为导向

如果学生的回答正确, 教师除了要考虑其他学生的观点外, 还要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通过后续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考方式,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这些问题探究他们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 教师不能直截了当地裁定或一味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答案, 要继续倾听学生的回答, 通过一些后续提问去探究学生的见解, 去理解学生是如何形成错误想法的。例如,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图层的作用, 教师提问:“两个做不同运动的小球能不能在一个图层内完成?”有些学生坚持说可以并进行了尝试, 这时教师可进行后续提问:“一个小球向左运动, 一个小球向右运动, 能在一个图层内完成吗?”学生经过思考并尝试后, 发现一个图层是不能完成两个小球做不同运动的, 但两个小球做相同运动在一个图层还是能完成的。学生通过尝试去验证他们的观点, 发现无法成功, 再用自己的实际操作修正了自己的错误, 对图层的特点和作用会理解得更深。

在为期两轮的行动研究中,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观察、调查、访谈和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 证明本研究中提出的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实施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提问逐渐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但在后续提问的设计和教师的反馈方式等方面还需要继续研究、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Marylou Dantonio, Paul C.Beisenherz (著) , 宋玲 (译) .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3]潘巧明.信息技术课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2) .

[4]任满琴.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信息技术课, 2009 (5) .

[5]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 2004 (9) .

[6]程晓樵, 吴康宁, 吴永军.课堂教学中的社会互动[J].教育评论, 1999.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2

按照一般的认识和理解,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其特点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征,明确教学目标要多元化;突出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强调有意义的联想,关注学生经验和社会生活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则侧重以问题和任务为助力、以自主思考主观探究、互助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梯级顺序,来促进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程;教学评价的确认结果,要与教学进程同步结合进行,应采取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化评价方略。如此这般将使高中化学由抽象枯燥的教学转变成形象可及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对学生与教师都是最终的受益者。我们在化学教学设计上对应新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实验,总结归纳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方法,对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对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认识

从定义上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将自己对化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等加以整合,做出教学的整体规划、构想和系统的设计,形成与之相对应的一种风格,并且,对一系列具体的操作中的各个层面的教学事件做出整体安排,形成一个个体现一定教育思想理念,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二、把单课时教学设计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相结合

从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上认识和理解,单元是教材或教学的最基本单位。从一般的教学实践上来讲,教学单元或学习主题的确定,一方面要依赖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取决于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此如果说教学单元或学习主题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二级主题相一致,那么,就可以用相应的内容标准作为参考。反之,就需要教师对相关标准条目进行汇总与整合,同时结合教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具体化的细化与量化。

何谓单元教学设计,有什么实际意义?单元教学设计,从定义上理解和认识,它是指介于课程与课时之间所展开的教学系统设计,属于一种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其意义和目的就在于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和提倡教师先做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再做单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方法步骤

在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一般要按照以往的顺序排列制订流程,其主要的环节和方法步骤,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及形式。

首先,要依据学习主体的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分析,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定。主要的方法步骤有:

第一,对学习者初始能力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对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分析。目的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因为这是从事新的学习的基础和必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其二,对技能目标的分析。目的主要是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和部分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习者学会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对学习者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确定的方法。从学校进行教学的角度来判定,由于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延续性,学生的成绩及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有相关信息的记载,因此,可采取一般性了解的方法获取这方面信息。但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存在不同的差异性。当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有变化时,还是要选择预测的方法。因为预测的方法是以内容分析为依据,然后再通过一般性了解获取学生初始能力的大体信息基础上精心设计测试题,从而达到客观准确地鉴定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目的。

其次,是对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关键环节,更是教学设计的方法步骤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教学策略一般可做如下的选择:

第一,从教学的情境与情景的设计考虑,知识除了具有情境性的一面,还具有情景性的一面,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学习情景的性质决定了所学知识在其他情景中再应用的可能性,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学习才更为有成效。此外,情景的创设,要基于学生的经验,要和生活与社会中的问题相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可把计算机、投影仪、动漫3D、录音、录像、模型、图片等诸多的现代教学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选择和应用。

第二,做好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必备的教学设计选择。当选择教学内容之后,就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核心活动和任务。所有的核心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与学习内容相对应,只有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才能够落实教学目标。其次要与学生的经验背景相一致,具有驱动性,能够吸引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其中。

第三,要使学习活动具有可生成性和价值性,当学生完成每项学习活动之后,就能够从中激发和衍生出其他相关的可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意向。因此说,好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应该是以一个活动为核心的一组活动,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些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的互动、互通,也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有效设计高中英语作业方法的探析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英语 作业设计

高中英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著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其中,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针对性缺失。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会布置一刀切的作业,这种重内容客体性。轻学生主体性的作业无法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不同、人生追求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其没有层次、缺乏个性和弹性,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抄袭作业和不做作业的现象也就会势必出现。

2、趣味性不足。作业的没有层次性,形式单调枯燥以及重复性高等原因,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迸发出惊人的热情,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从而产生无穷的渴望和勇往直前的学习热情。

3、科学性不强。部分教师把设计作业作为备课中的鸡肋部分,认为只要教案中有所表现就可以了,一方面学生有事情可做,另一方面也可以应付学校教务部门的检查。因此,作业的布置在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造成脱离或偏离教学目标、没有围绕教学大纲等弊端,对提供的资料基本上采用照搬照抄,作业内容的精心设计度不够,作业设计缺乏科学性。

二、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思路

英语作业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英语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新课程理念,笔者提出了如下的作业设计新思路:

1、作业设计要保质保量。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就越迅速。因此,练习的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大部分英语教师坚信“熟能生巧”,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课本的配套练习,还会额外征订各种模拟试题、针对相应模块的强化练习、阅读周刊。在高考的压力下,教师更是争相抢夺学生的课后时间,分发不同地区历年高考真题、各试题编写机构所编写的模拟题,其中不乏含有质量低劣的练习题。这些单调、重复的作业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禁锢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作业过于繁重,会激起学生厌恶、逆反心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多多益善的作业观,布置高质量、数量合理的作业。

2、作业设计要体现综合性——听、说、读、写并重。目前,高中英语作业的设计仍然以书面作业形式为主,缺乏实际能力的扩展和延伸。作业内容围绕着应试教育转,学生不得不做大量模拟试题,机械化地操练所谓的考点、热点和重点,忽视了英语这种语言实践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缺乏语言实践的锻炼,导致大量学生羞于开口表达,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差。为摆脱这一困境,教师应尽力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无论是预习作业的设计,还是课堂作业的布置,乃至课后作业的评价,都应重视听、说两项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对话表演、收听英文广播、观看英语原声电影等。

3、作业设计要体现选择性和差异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机会通过联想、推理和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自信,提高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业设计一刀切,导致优等生认为作业没有自主性和挑战性,产生了排斥的心理,阻碍了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后进生则感觉作业难度大,力不从心,产生了厌烦的心理,逐渐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因此,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应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和层次性。

三、英语作业的评价体制应该健全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树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因此,英语作业的评价体系应该跟上,采取更多的形式,匕如录音检查、课堂课间抽查、互查、承包式检查、组内检查评比等。作业的评语应该具有激励的语言,更多地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效设计高中英语作业方法的探析 篇4

1 高中英语作业存在的不足

(1) 形式单一

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看, 许多作业内容比较单一。很多英语练习题来源于旧的练习题,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宽缺乏培养作用。学生的个人能力将会被限制, 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也难以得到正常使用,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潜力发展是不利的, 阻碍了他们英语水平的提升。

(2) 能力不足

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将考试重点集中在作业布置上, 希望通过作业练习来增强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教师过于依赖书本教材, 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能力未能全面提升, 仅仅是在处理英语练习题这一点上得到训练, 其它方面的成绩未能实现提高。而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 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却没有正确的引导, 这同样会影响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3) 内容单一

在作业内容布置上, 教师没有综合书本教材进行安排, 使得学生在作业分析中未能运用合理的作业分析法, 对后面处理问题造成了误导作用。此外, 旧的作业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得更大, 机械式的教学防范使学生感觉英语枯燥无味, 严重影响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 作业量大

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花更多时间来学习英语, 在课后布置了过多英语作业, 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的减退, 作业完成的质量不理想, 甚至有些做题速度慢的学生为了尽早完成作业, 选择了抄袭的途径。

2 高中英语作业设计的方法

(1) 作业形式的创新

一方面, 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高中阶段, 学生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这样就使得学生本身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老师不进行很好的引导和推动, 这样的差异只会不断的增大而非减小。所以作为老师, 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进行相关作业的设计。作为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存在, 了解其主要的差异, 在这个基础之上, 对作业进行一定的调控, 在统一的要求之下, 照顾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给学生适度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机会。

另一方面, 表达形式的一致性。形式是目的可以实现的通道和保证。观察作业的开闭特性, 可以发现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 可以有封闭式的作业, 也应该有开放式的作业。所谓开放式的作业指的是在形式方面的体现, 比如可以找些和书本所学话题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后阅读, 然后在课堂上可以就主旨进行小组讨论。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单词牢牢把握, 曾经有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开设了“单词接龙”的作业模式, 学生通过将已经掌握了的、学习过的某一模块的单词进行首尾相接, 接龙最长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 以牛津英语模块九为例:abundant→thorough→holiness→sacrifi ce→educational→liberation→neat→treasure→equip→participant→traditionally…在这样的练习下, 学生不但复习了学习内容, 也巩固了很多旧有的知识。在接龙练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进一步尝试的想法也会被激发,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业内容的创新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作业内容, 因为作业的最根本的追求就是达成学习目的, 这个问题对于众多英语老师而言, 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训练材料的大量出现是高中英语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 作为英语老师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作业内容的精选, 作业的量、作业的难度、作业的内容必须能与教学目标匹配, 必须能凝练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够完成, 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反复操练的作业, 可以设计成非连续性的;如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 方便师生之间的对话和讨论, 能够达到一定的示范目的的话, 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练习。总之, 作业的深度和难度需得到控制, 不能进行单纯数量上的追求, 也不能进行单纯质量上的拔高。笔者认为错题集的整理应被视为一项重要作业, 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整理、总结针对个人的知识要点, 是自己知识漏洞的题典, 非常具有针对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 高中英语作业的布置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教师要改变原来低效的作业形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这样也能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高中英语教师如何科学设计作业[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1 (3) .

[2]李静.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9) .

有效教学的方法 篇5

一、明确内容: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 教师一定要熟悉教材,了解每个单元、每个课时在整个学年段所占 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以及每个知识点,例文反映了什么内容,要达到 什么目的,给学生什么启迪,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要把握主要内容,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 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随着课文的

学习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二、明确时间: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 低。所以我们课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是指讲重点、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讲规律和方法;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如《草

原》一文,生字、生词可以不讲,重点探究的是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 那里?

三、明确方法:让学生怎样获得?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 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草原》一文,要想体会草原的美,就要

揣摩文中优美的语句,重难点句。在教学中读的时候要有情,要有想 象的画面,联系自己在看到美景时的心情和不由自主发出的感叹,来

体会作者的心情。

写作方法上在抒发感情时,除了借助感情色彩鲜明 的词语外,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明确效率: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6

【关键词】练习设计 针对性 层次性 多样化 开放性

一、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强化学生理解知识

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就是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设计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其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圆的半径,围绕这一重点设计的练习是:要求一张圆形纸片的面积,需测量哪些有关数据?比一比看谁先做完,谁想的办法多?学生通过思考得出:(1)可测圆的半径,根据S=πr2求出面积;(2)可测圆的直径,根据S =π( )2求出面积;(3)可测圆的周长,根据S =π( )2求出面积。又如学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后,针对找对应的底和高这一难点,可以在题目中出一些多余条件,让学生先找到图形相应的底和高,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课堂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就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

二、设计层次性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中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既要基于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秀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倒数的认识》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做游戏“找朋友”,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数,谁能又对又快地说出这个数的倒数,谁就和这名同学互为好朋友。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多层次的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探索多样化的练习,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口诀时,我们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即看到或听到“几乘几”的算式,就能不假思索地说出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练习。但是如果只是机械地反复背诵,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练习的形式应变单一为多样。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练习的形式可有:(1)对口令,一个学生说“几七”,另一个学生说得数;或一个学生说“几七”,另一个说出两道算式;(2)找朋友,一个学生拿乘法算式卡片,另一个拿得数,或者设计成“送信”“帮小动物找家”等活动;(3)整理卡片,卡片上写有乘法口诀,把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出来;(4)抢答游戏:一星期有几天?你能很快说出3星期有几天吗?你是怎样想的?5星期呢?4星期呢?7星期呢?采用多种形式记口诀,让学生又快又好地熟记口诀,特别是设计了学生喜欢的有效练习抢答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组织学生交流记口诀的方法协助记忆,加深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练习的多样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枯燥感,克服学生学习的厌倦情绪,促使他们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四、探索开放性的练习,训练学生思维广度

开放性练习设计主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出发,打破封闭性练习限制,提倡开放性教学和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除了设置必要的基本练习外,还要定准练习难度,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开放性练习:

(一)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如:出示5种类型图书价格表。问:根据以上信息,笑笑用20元能买哪三本书?此题根据以上信息,有多种不同的选择,让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条件开放,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了解信息社会的复杂性,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思考数学问题,提高处理信息能力。

(二)设计问题开放的练习。如:车展中心第一天成交量是65辆,第二天的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能提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辆?第二天成交量是多少辆?两天成交量一共是多少辆?”等问题。通过问题开放练习,学生由已知条件出发,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设计结论开放的练习。有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将认知结构组合、重建。鼓励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解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既求同又求异,并能寻求最佳结果。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7

1 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实际上薪酬原则是一个企业给员工传递信息的渠道, 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它告诉员工:企业为什么提供薪酬, 员工的哪类行为或结果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员工的薪酬构成是为了对员工的哪类行为或结果产生影响, 员工在哪一方面有所提高会获得更高的薪酬。目前企业普遍认为进行有效的薪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1 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支付等于或高于劳动力市场水平的薪酬, 确保企业的薪酬水平与类似行业、类似企业的薪酬水平相一致。虽然薪酬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是相差不宜太大。因为如果企业薪酬水平过高会提高企业的人力成本, 过低则使企业对人才失去吸引力。

1.2 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支付相当于员工岗位价值的薪酬。在企业内部, 不同岗位的薪酬水平应当与这些岗位对企业的贡献相一致, 否则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薪酬的设定应该对岗不对人, 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任何人都应当享受同等的薪酬政策。它的前提是每个员工都是按照岗位说明书经过严格的筛选被分配到该岗位的, 岗位与员工相匹配。

1.3 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适当拉开员工之间的薪酬差距。根据员工的实际贡献付薪, 并且适当拉开薪酬的差距, 使不同业绩的员工能在心理察觉到这个差距, 并产生激励作用:使业绩好的员工认为得到了鼓励, 使业绩差的员工认为值得去改进绩效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1.4 薪酬成本控制原则。

在考虑前三个原则的前提下, 根据企业财力进行成本控制。

2 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 我国企业薪酬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还缺乏合理性与规范性。由于经济发展道路的不同, 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上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薪酬以岗位级别而不是以职位能力为基础, 导致升职、加薪不科学。

2.2 薪酬结构和薪酬体系设计不合理。

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结构存在着多而散的问题。有的企业多达十多项薪酬构成。这种机械的设计思路, 对能力和创新考虑较少, 不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也很难起到激励作用。

2.3 薪酬系统的激励手段单一, 对用工的约束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薪酬与绩效挂钩时, 薪酬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但就我国的薪酬制度讲, 存在与业绩联系不明, 激励手段单一的现象, 起不到激励作用。

2.4 薪酬管理目标定位错误,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企业薪酬管理和设计的直接目的是吸引和激励人才, 其终极目标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但我国在薪酬管理目标的定位上普遍存两个错误:一是企业本身没有建立战略和远景目标, 企业的薪酬体系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二是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远景目标, 但企业的薪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文化及人力资源管理脱节,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薪酬管理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和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一成不变, 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发展。

2.5 薪酬管理过程不透明, 企业和员工缺乏沟通。

为了防止员工之间的攀比, 多数企业采取薪酬保密制度。但是通过非正式信息传播, 保密的薪酬实质成了员工心照不宣的信息。当员工对薪酬的高低心存不满时, 就会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 这与薪酬的激励机制背道而驰。因此, 在企业的薪酬设计和薪酬管理中, 重视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非常重要。

3 对薪酬进行设计的方法

薪酬设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 因此, 薪酬也相应地存在多种设计方法。

3.1 岗位等级法。

该方法的特点就是将企业中的岗位划分为若干等级, 不同等级享受不同的工资待遇。该法简单易行, 但缺点在于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

3.2 岗位分类法。

岗位分类法和岗位等级法有相似之处, 该方法是将岗位分成若干类型, 不同类型的岗位工资不一样。岗位分类法的工作程序:一是确定岗位类别数目;二是对各岗位类别的各个级别进行明确定义;三是将被评价岗位与所设定的等级标准进行比较, 将它们定位在合适的岗位类别中合适的级别上;四是当岗位评价完成以后, 以此为基础设定薪酬等级。

3.3 因素比较法 (要素比较法) 。

因素比较法是淡化岗位差别, 选取一系列与工作密切相关, 同时又具备可比性的因素来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不同岗位的价值, 并确定相应工资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相对来说较岗位等级法和岗位分类法要复杂, 但更能显示出它的公平所在, 这种方法在技术类岗位评价中较为适用。其工作程序:一是因素选择 (选择关键因素) ;二是工作分析;三是确定基准岗位;四是确定基准岗位工资;五是确定非基准岗位工资。

薪酬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化工作, 并不是照以上说的做就可以了, 每一个企业有每一个企业的特点, 必须通过对实际需求的认真分析, 针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做好薪酬福利设计, 才能切实发挥薪酬福利管理的效能。

4 实施有效薪酬管理的几个有效策略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薪酬制度, 员工的需求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员工, 或者同一个员工在不同的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对于低工资人群, 奖金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 特别是对知识分子和管理干部, 则晋升职务、尊重人格、授予职称、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度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于从事笨重、危险、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的职工, 搞好劳动保护, 改善劳动条件, 增加岗位津贴等可能就更为有效。

4.2 科学运用薪酬激励艺术薪酬总额相同, 支付方式不同, 会取得不同的效果。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 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 就要在薪酬制度上增加激励功能,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一些技巧。一是设计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 福利项目设计得好, 不仅能给员工带来方便, 解除后顾之忧, 增加对企业的忠诚, 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社会声望。二是在薪酬支付上注意技巧, 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 频繁的小规模的奖励会比大规模的奖励更为有效。减少常规定期的奖励, 增加不定期的奖励。四是重视对团队的奖励。五是实施科学的绩效管理, 科学的绩效管理能使企业进入“高工资、高效率、高效益”的良性循环, 用一流的人才成就一流的事业, 这样企业和员工都会有一个加速度的发展。

4.3 设计动态薪酬, 创新薪酬管理战略动态薪酬的核心是企业薪酬总量以及员工实际薪酬所得能够随着市场薪酬、业绩贡献和能力发展进行变化, 其关键就是企业必须依据环境变化对薪酬进行检讨, 决定薪酬的调整时机和方法。首先, 企业应及时关注所在行业的薪酬变化情况, 以及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者采取的薪酬竞争策略, 增强薪酬的动态适应性;其次, 员工业绩贡献应在绩效工资或业绩奖金中得以体现, 而不是在薪酬等级晋升中体现。

5 结语

我国企业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薪酬管理体系, 就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真正找到适合自身的薪酬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使他们感到企业是真正的了解自己, 需要自己, 进而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 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密切相关, 进而推动企业经济的稳定运营。

参考文献

[1]佟天佑.《创新的薪酬与福利管理设计》[J].人才资源开发.2006 (10) .

[2]孙燕玲.《论企业薪酬福利管理策略》[J].广西电业.2007 (2) .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8

1 建筑结构设计中潜在的安全问题

1.1 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近年来频发的自然地震灾害引发了建筑物倒塌和倾毁, 为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其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低、抗震能力差,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没能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导致所建造出的建筑物无法达到一定的抗震水平, 因此, 必须将抗震能力列为建筑物安全结构设计的重点, 根据我国相关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能力需达到以下标准:

低级地震时, 建筑物没有任何损伤;中级地震时, 建筑结构轻微的损伤能够修复;高强级地震时, 建筑物不能倒塌。以上的标准规定应该成为众多建筑设计单位、设计人员遵守的法则, 然而, 现实中的一些建筑设计单位仍然抗震意识淡薄, 未能在建筑设计工作过程中将结构抗震能力纳入考虑范围, 一些单位鉴于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优势, 将抗震因素完全抛掷脑后, 这无疑使建筑结构设计潜藏风险。

1.2 不科学的建筑结构材料选择

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 应该参照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具体需求优选适合的材料, 然而, 现阶段的很多建筑单位却忽略了这一点, 单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控制成本, 没能切实根据施工具体规则、建筑结构安全标准等等来优选材料, 导致建筑结构安全度无法保障, 同时, 当前的一些建筑企业项目外包给小型工程队伍的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小工程队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落后, 人员的专业水平低, 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在没有优质的施工材料与施工队伍的有效支撑下,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难以确保。

1.3 设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有待提升

以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结构设计需要一批合格的设计人才队伍的支持, 这些设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高超、精炼的专业技能, 同时也应该具备积极的安全意识, 然而, 从当前的建筑设计行业来看, 很多设计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都没能达到合格标准, 这些从业人员由于缺少经验、技术水平有待提升、责任意识亟待强化,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较低, 没能将结构安全设计纳入正式的考虑范围, 而且一些设计工作人员唯利是图, 单纯从自身利益收益的角度出发, 却忽视了建筑结构的牢固度, 最后造成建筑结构不稳定, 甚至出现严重的事故问题。

2 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有效方法

2.1 强化建筑设计行业的安全意识

建筑设计行业首先应该形成一种强烈的安全意识, 建筑设计单位以及设计工作者要从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安全责任意识, 形成以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结构设计, 将结构设计视作一项系统性工作, 扎实掌握其所需的科学理论, 善于利用创新想法, 树立严肃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抗震理念纳入建筑结构安全设计工作中, 不断改革更新自身工作思想, 积极发挥自身在建筑结构安全设计中的作用, 灵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 发挥自身才能, 以此来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

2.2 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

(1) 独立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一般来说, 多层框架建筑多数依靠柱下独立基础的形势, 事实上从抗震的角度来讲, 当地基的重要持力层缺少软弱粘土覆盖, 且建筑物层数≦8, 高度≧25m时, 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能够被忽略不计,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将风荷载视作重点考虑因素, 因为这关系到普通民用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 要对柱脚内力设计进行科学取值, 不仅要对轴力、弯曲的设计进行科学取值, 同时也要将剪力因素考虑在内。

(2) 关于井筒电梯的科学设置。小井筒能够吸收一定程度的地震剪力, 从而降低多层框架建筑有效抵抗地震剪力的能力, 而且, 要尽量不选择钢筋混凝土电梯井筒, 因为钢筋混凝土井筒的设置会更加影响多层框架的抗震能力, 当没有其他条件可供选择时, 可以适度地削减井筒壁的厚度, 或者采用竖缝、结构洞等模式来控制井筒的强度和刚度, 具体计算过程中, 不仅要根据框架进行计算, 同时也要将井筒的框架算在内, 通过复核等方式来计算, 同时也需要夯实并加强同井墙相链接的柱子的配筋, 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 伸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同水箱间等结构物的承重结构需采用框架梁结构, 切实杜绝使用砌体墙, 而且雨篷要切忌从承重墙中拔出, 楼梯梁以及夹层梁等不能在填充墙上做支撑, 正确的方法是依靠承重柱来进行支撑。

(3) 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问题。为了确保计算精准科学、通常情况下, 可以引入TAT程序、SATWE程序来进行基础拉梁层的框架结构计算, 因为这一层中没有任何楼板, 所以, 在计算运算过程中, 可以将楼板的厚度取零值, 同时, 要对弹性节点加以定义。

(4) 加强科学研究, 开发设计软件。建筑结构安全设计需要依托于健全完善的计算机软件技术, 特别是安全等级较高的建筑结构设计更加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多层框架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相对复杂、难度也较大, 必须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培养与培训, 使他们开发出更多的设计软件程序, 当前的一些力学模型无法有效满足相对复杂的结构构件模式, 也不能够对构件的承载力加以科学设计, 这样就无法有效确保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安全程度, 因此, 要想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 就要积极开拓创新, 想方设法开发出一套精度较高、功能健全的软件系统, 依靠并利用这些软件系统来确保建筑结构设计安全。

3 总结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 只有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 才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牢固度、安全等级, 必须完善建筑结构设计者的能力、素质与水平, 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 把好结构安全设计关, 研制出更多先进、高端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

参考文献

[1]宿宗英, 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0, 20∶81.

[2]刘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05∶223.

[3]解增银, 严庆平.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建筑的安全[M].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6∶221.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9

众所周知, 唱歌和弹奏对智力、社交能力和自信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充分肯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 今年来, 普遍开展了器乐进课堂, 推进了小学音乐的教学改革, 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位置的新建小学, 以前他们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 更谈不上在音乐课上学习课堂乐器了。在多年的器乐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有很多小巧的乐器适合课堂教学, 但是有一种从日本流传过来的乐器———口风琴是一种将键盘与吹奏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乐器, 它利用簧片发音的办法, 发音准确, 并且简单易学, 从而逐步在中小学推广使用, 深受广大音乐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对青少年来说, 假如某种学习对他毫无兴趣, 完全是强制性地被迫学习, 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浓厚的兴趣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强烈而高尚的兴趣, 往往会使人在探索中达到一种乐而忘返、如痴如醉乃至废寝忘食的状态。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 不管学习什么乐器, 一开始入门都比较简单, 学生都愿意学, 感觉容易学会, 到后来难度提高了, 有的学生就很容易放弃, 我在试想, 如果我们每次的练习都充满了童趣味, 学生是不是就能坚持了呢?我尝试了布置有趣味性、多样性、合作性的练习设计, 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兴趣。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边玩边练

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属于爱玩的年龄特点, 布置一些有趣味性的作业, 让他们在玩中学, 让学生感觉到这个乐器简单易学。我是这样做的:

1. 吹奏单音, 看谁的气息长。课后他们会比一比谁的气息长, 这样能锻炼横膈膜的力量, 对以后的吹奏练练习很有帮助。

2. 用do、re、mi、fa、sol这几个单音编曲, 并弹奏出来。可以用接

龙游戏来创编, 老师吹奏两小节, 学生按拍子接着吹奏不一样的旋律两小节。同学之间课后也可以这样练习, 一个做老师一个创编, 听别人吹奏能学到更多的旋律, 对掌握音准很有帮助。

3. 可选一些流行歌曲或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片段让学生弹奏。

今年特别流行《小苹果》这首歌曲, 学生不但会唱还会跳, 这时我就鼓励学生还要会吹, 给表演《小苹果》的人伴奏, 学生一定兴趣盎然。老师先富有激情地示范一遍, 然后在出示谱子让大家学唱, 最后要求大家回去练习演奏不同风格的《小苹果》, 可以原版、可以变速、可以变奏。

二、设计多样性作业, 百花齐放

新课改精神倡导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如:动口、动手、动脑。我们的口风琴多样性作业设计, 就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我是这样做的:

1. 比如同样难度的曲子三条, 可以让学生选择弹奏其中一条或者跟着口风琴唱出其中一条旋律或者给其中一条曲子配上歌词唱一唱。

2. 老师出示一条有单音组成的曲子, 要求学生改编该曲子的节奏或者使旋律高几度音程或低几度音程来吹奏。

3. 老师出示一天节奏, 让学生填上自己创编的旋律来吹奏, 可以用上7个音, 最少可以用三个音就能创编出一条旋律, 比一比谁吹奏的曲子好听。

三、设计合作性作业, 全面进步

在口风琴的教学中, 有许多学习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要求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 意味着他们必须要与他人紧密合作, 才能创造出美的音乐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1. 分组训练, 把全班分成两个声部, 分别吹奏do、mi根据老师的指挥由一组先吹do, 保持长音, 接着另一组吹mi与do同时保持长音形成三度音程。还可以一组唱一组吹,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就掌握了合唱中最基本又最难的和声演唱, 这样不断的训练到高年级合唱就轻而易举了。

2. 如吹奏《布谷》这首合唱曲, 先让学生选择声部, 主旋律是第一声部, 一般吹奏水平高的会选择, 第二声部感觉是伴唱的旋律比较简单,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第二声部。让选择同一声部的学生站着一起演奏, 互相聆听, 接着再合奏, 启发学生大胆表现, 通过自己感受到的力度、速度变化, 有感情表达出来,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地喜悦感。

3. 平时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每组安排一个尖子生, 由他们组织“帮带”教学, 可以小组齐奏、可以领奏、也可以轮奏, 共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 这样既使学生各有所学, 各有所得, 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10

国家基础工程建设项目带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我国实行“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 更是将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建筑行业如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整个建筑工程行业关注的重点, 而建筑结构设计作为建筑的基础性的第一步, 更是成为整个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 如何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优化建筑的结构, 保障建筑的安全和质量, 这事关整个建筑物的建筑工程和存在历史, 更是关系到居住着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如何在建筑建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安全性问题, 成为建筑物建设质量的关键。

第一章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问题

1.1 建筑物抗震能力不满足抗震要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地震越来越敏感, 国家也及时颁布了相关的建筑物设计抗震要求, 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几年发生的多起因为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倒塌和损毁, 其主要原因就是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安全的等级较低, 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通过调查发现, 其中70%的事故都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抗震设计规范进行, 导致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低于国家的要求, 在地震中容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 相关建筑物结构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设计, 保证建筑在低级地震中, 完好无损, 在中级地震中, 建筑物发生可修复的轻微损伤, 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在高强级地震中, 建筑物不发生结构性的破坏, 不会倒塌造成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 便于人们及时撤离和进行灾后救援工作。建筑设计单位工作人员对于建筑的抗震意识淡薄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加强设计人员的建筑物抗震意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2 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合理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关于建筑材料的选择, 这不仅是结构设计安全的可靠保证, 也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作用之一。建筑物的建筑材料选择必须在满足建筑的各项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市场提供的材料进行最优化选择, 决不能单纯的为了控制建筑材料成本, 而降低建筑对于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建筑材料的选择不光要考虑建筑对于建筑材料性能的要求, 同时要注意建筑材料的性价比, 不能选择高价格、质量不高的建筑材料。同时, 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 应该及时对建筑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 严禁不合格、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场地, 建筑材料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更是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建筑行业要坚决杜绝不合格、劣质的建筑材料, 同时,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 更应该注重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能, 确保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

1.3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不科学性

我国现在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普遍偏低, 再加上市场经济下, 人们对于金钱的过分追求, 导致大部分人唯利是图, 这使得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相对较低, 部分从业人员的建筑结构安全意识淡薄。整个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缺乏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合格的建筑结构设计人才, 专业人才队伍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建筑结构设计经验, 同时, 还需要具有极强的建筑安全意识。个人利益使得很多工程设计人员一味地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 忽略了建筑物本身对于安全的要求, 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违规设计建筑物的结构, 这些都是导致建筑物结构产生破坏的原因。

第二章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有效方法

建筑物结构设计关系到建筑物质量和使用安全, 通过在建筑结构设计的数十年工作, 归纳总结了一些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有效方法, 希望为当前我国建筑物结构设计工作带来一些便利, 同时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一些保障。

2.1 提高建结构筑设计行业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这是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行业从业者必须时刻具有的思想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从业者和设计单位都应该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 在整个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因为一旦建筑物结构设计出现问题, 那就是非常重大的安全事故, 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算的。整个建筑结构设计行业应该形成以安全为核心的建筑架构设计思想, 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这种安全核心思想必须贯穿于建筑物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 保证设计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所有人员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 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树立积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建筑物结构设计安全成为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核心, 在思想上充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2.2 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

现在土地价格在快速增长, 全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不断减少, 整个建筑行业都在提高建筑的高度, 以寻求降低建筑成本。根据建筑行业的一般规律, 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的比值与抗倾斜力矩呈正相关, 因此在建筑物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随着剪切力墙等抗侧力构建物增加, 这虽然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 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建筑物的建设成本, 这是很多地产商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该比值, 则会极大的降低建筑物建设成本。高度和宽度比值的控制成为建筑物结构优化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也是建筑结构设计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2.3 优化建筑结构中梁的分布和配筋

在建筑主体结构中, 建筑物的梁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框架式或者剪力墙结构中。建筑物梁和框架的分布关乎着楼盖板的结构和配筋, 若是梁的布局合理, 则能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 节约较多的建设成本。目前, 建筑物结构主要是主体结构柱网, 一般梁的跨度在9 米左右, 框架式或者剪力墙结构中首选的是平行梁或者十字梁, 这种梁在这种结构中受力相对较小, 可以大幅度减小梁的钢筋配比, 对于钢筋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 因此可以降低建设成本。此外, 这种梁可以降低地基的载荷, 减少对于地基的处理措施, 一般可以采用天然地基或者简单处理过的地基, 这也降低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成本。

结束语

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能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 更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必须树立安全意识,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进行建筑物结构的设计,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 时刻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这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指导思想。基于安全为核心的建筑结构设计思想, 是根据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行业近年经验总结归纳而来的新思想, 以安全为核心的设计思想也是建筑物结构设计行业发展的需要。

摘要:随着近年建筑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建筑结构的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关键性过程, 如何解决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更好的为建筑工程服务, 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成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多层建筑的建设问题为核心, 了解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方法。

关键词:安全施工,建筑结构设计,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解增银, 严庆平.浅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16)

[2]刘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05)

[3]李博, 石国栋.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信息.2012 (24)

[4]宿宗英, 赵丽艳.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资讯.2010 (20)

[5]吕心雨, 魏宝成.对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24)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11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的基础设施,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成本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基于此对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了概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方法

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的开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成本超支和工期延长的现象。对我国几十年来水利工程项目的研究和调查显示,存在工期延长现象的水利工程项目大约有五分之一,而成本超出预算的水利工程项目高达五分之四[1]。由此可知,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发建设出最优质的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成本控制的分析和研究,将其充分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去。尤其是当前我国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急剧上涨,给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时更应该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的研究和创新。

一、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

为了探索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的方法,我们应当了解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成本控制手段比较繁多,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责任成本管理

责任成本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责任分配的方式来加强成本管理,具体来说是将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任务分配到各个具体的部门,使它们各自承担起相应的成本管理责任,一旦将责任划分以后,就会使得各个部门自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对本部门的成本管理,如果每个部门都加强了自己的成本管理,那么总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成为可能。

2、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是行动的导向,只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因此在工程项目的开发前期设定相对准确的目标成本是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的前提[2]。具体来说,就是要制定相应的目标成本,然把这个目标成本进行细化和分解,使每一个时期的每一个项目都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成本,这样只要每一个时期的每一项目都突破了基本的目标成本,那么最终的总目标成本就能顺利实现。

3、全员成本管理

此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让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相关人员都树立成本管理的意识,在对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把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将自己分内的工作做好,实现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标,这样就能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保证建设和管理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的方法

1、加强成本控制組织架构的建设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成本控制,首先要有一个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使所有的工作进入有领导有组织的高效运行状态,因此成本控制组织架构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成本控制的质量至关重要。

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下,成本控制的工作由总经理来负责,具体的技术和业务问题由成本总监所领导的成本控制部进行实际的执行和落实,成本控制部由施工成本管理员、水电成本管理员、设计成本管理员以及内部成本管理员组成,各成本管理员必须是造价工程专业的高学历人才,而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完全能够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各成本管理员还应当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因为成本控制的工作是长期跟金钱打交道的,一旦有诚信的缺失或贪污腐败的倾向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

2、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

为了保证所有的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将水利工程成本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成本控制的效率,使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从目标成本管理和责任成本管理两个角度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首先,明确了各部门和各相关人员在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和权限,形成了权责明确的成本控制体系。其次,加强水利工程目标成本的严格控制,从制定、审批到落实都确保目标成本在有效的控制之内,当目标成本制定以后,会送至成本管理部门进行技术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论证,通过之后再上报审批,审批合格之后才能下发到各部门贯彻落实,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意外的问题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调整,那么必须按照程序向成本管理部门进行申请,然后才能对目标成本进行相应的调整。

图1 某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成本控制组织架构

3、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数据体系

成本的数据是其控制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对各部门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价也是通过具体的成本数据来实现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数据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成本控制的数据体系主要由合同账目和结算单据等组成,为了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数据体系,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各成本数据的整合,形成动态化的成本数据分享模式,实现对成本数据的全天候无死角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大大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此外,通过网络系统整合各种成本数据信息,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信息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既能防止关键成本数据的遗失,又能为其他水利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有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和全员成本管理等。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成本与质量控制,我们应当在深入研究常见的成本控制手段的基础上,加强成本控制组织架构的建设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考核制度和数据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的成本控制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佑君,龚云端.水利工程施工设计中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和质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6卷)[C].:,2012:2.

有效的设计方法 篇12

一、授人以渔, 方法指导

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要使学生主动预习, 使预习产生效果, 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是关键。预习不等于自学, 也不完全等于课前准备。如何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语文的预习方法有许多, 主要是以下几种:

1.读书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法是语文预习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事。读的方法各种各样, 一般来说, 通读扫清障碍, 默读集中思考, 速读截取信息, 精读臻于提高等, 语文预习要根据不同的要求, 采用不同的读法。

2.查阅法

语文预习要借助大量的工具书, 一般字词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 更高层的问题, 则要查阅更多的书籍、资料, 要熟练地掌握各种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以备语文学习之用。

3.合作法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困难, 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 如节选的古典名著, 学生可小组合作分工, 从不同角度, 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 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

4.实践法

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实践。常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 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预习实践中, 学生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总结法

对于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 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 然后再引导学生的视野跳出一篇文章的范围, 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 并自主预习其他文章。

二、精心设计, 合理作业

合理的预习作业往往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预习作业应精心设计首先要有针对性, 针对教学内容特点, 针对学生特点其次要有启发性, 启发学生思维, 打开学生思路;然后要富有趣味性,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难易度适当。

预习作业明确提出了预习要求, 并辅之以具体的练习, 让学生预先介入学习过程。预习作业为学生的学习留出了空白, 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在预习时不仅结合教学内容本身, 而且可以拓展解决问题的资源, 可以查阅其他书籍和电子资源。有效的预习作业也便于父母更具针对性地介入孩子的学习, 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讨论和解决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上, 为教师的后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反馈激励, 多元评价

对预习作业的检查和评估, 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和评估。

1.多样的评价方式

(1) 积分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大都在预习作业本上呈现。为了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 老师可以把预习作业和其他课外作业一样督促、检查、积分, 大家可以借鉴学校德育“诚信银行”的做法, 在班内建立一个分数银行, 让学生作业以后, 据作业的得星情况在分数银行中存入相应的分数, 一周统计一次分数, 并由组长把每一位组员的分数存入分数银行, 四周进行一次评比, 得分在班内前二十名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利息” (加分) , 到学期结束时, 评选出“最佳储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堂反馈评价。学生是需要被肯定的,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预习的结果, 他们才会觉得预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才会乐意去做, 并能长久地坚持下去。对于信息搜集这样灵活性较大的作业, 无法进行严格的批改和检查, 所以, 刚开始布置时, 尝试的学生并不多。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朗读或介绍自己搜集的成果, 组织学生进行他评与自评,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奖励, 课后将学生搜集的资料贴在教室内专设的资料角中, 供学生阅读、欣赏。这样一来, 大大提高了学生搜集的积极性。

2.多元的评价主体

(1) 师生互动。在预习作业评价过程中,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 有目的地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让学生看一看其他优秀作业, 再看一看自己的作业, 找找差距。待问题弄清楚以后, 再教会他们评价的方法, 让他们独自评价。

(2) 家校互动。在作业评价过程中, 家长能适当地参与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把作业本交给家长看, 让学生和家长把对老师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写在作业本上, 做到教师、学生、家长互动, 使作业本成为老师、学生、家长互动对话的渠道, 共同的话题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 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评价, 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 加上家长的参与,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 学生的评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起点。正如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 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 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 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 教他建筑。”只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讲究预习的原则与方法, 才会建造起稳固的大厦。

参考文献

[1]兰祖兴.引导学生预习, 促进自主发展[J].福建论坛:社会教育版, 2006 (11) .

[2]王林.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J], 江苏教育研究:B, 2009 (12) .

上一篇:体育院校大学生下一篇: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