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运输的技术

2024-10-04

雏鸡运输的技术(精选6篇)

雏鸡运输的技术 篇1

雏鸡从孵化场运输到客户养殖场内, 在整个过程中应该控制好雏鸡的选择、雏鸡的运输、雏鸡到场安置三大关键环节, 力求在到达养殖场时确保雏鸡运输“零死亡”的实现。笔者结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现把雏鸡运输零死亡的关键环节控制要点总结如下, 与同行进行交流共享。

1 雏鸡的装箱

1.1 运雏箱要求

运雏箱内分4格, 保证雏鸡舒适卫生, 底部铺防滑纸垫, 每格放20~25只鸡雏, 炎热的夏季温度高于33℃时, 可每格放20只, 每盒装80只, 其他季节每格放25只, 每盒装100只。无论何种容器必须保证通风保温, 箱底平整、不滑, 箱体不变形。

1.2 装箱要求

装雏时应先分清楚系别和批次, 再按客户要求确定每箱数量, 严格淘汰不合格雏鸡。装雏时应轻拿轻放, 爱护雏鸡, 做到每格分布均匀。并在雏鸡盒上张贴标签卡标识雏鸡的种类等内容。

1.3 温度要求

存放鸡苗室环境要适宜, 温度要在20~28℃之间 (最佳温度22~26℃) , 湿度要在50%~75%之间 (最佳湿度55%~65%) , 且通风良好。每摞一般不超过5盒高, 每摞之间最少留有10~15 cm空隙, 离墙壁至少5 cm。

2 雏鸡的运输

2.1 运雏前的准备工作

(1) 选择好运雏人员。运雏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运雏经验, 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长途运输时, 可挑选具有运输经验的技术员2名, 轮流在车厢内观察雏鸡情况, 做到及时调整。

(2) 准备好运雏工具。运雏工具 (车、船、飞机等) 视路途远近、天气情况和雏鸡数量灵活选择, 但不论采用何种交通工具, 运输过程都要求做到稳而快。目前规模化孵化场一般专门订制专业运雏车, 车辆配置空调, 可以有效地来控制运雏车箱内的温度, 降低了外界环境温度对雏鸡的影响。所有运雏用具和物品都要经过严格清洗消毒之后才能使用。

(3) 适宜的运雏时间。一般认为, 雏鸡在出壳48 h内可以不饮水、不采食, 对雏鸡体质健康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因为雏鸡出壳前吸收的卵黄, 可以继续供给雏鸡, 满足其约48 h内的营养和水分需要。因此, 雏鸡的长途运输应尽量争取在48 h内完成, 超出这个时间越长, 对雏鸡健康危害越大。实际上, 同一批雏鸡出壳时间有早有迟, 相差约12 h左右, 考虑运输时间时, 应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此外还应根据季节和天气确定启运时间。夏季运雏宜在日出前或傍晚凉快时进行, 冬天和早春则宜在中午前后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启运。如果运输工具有空调装置可以忽略季节对运雏时间的影响。

2.2 运雏途中管理

(1) 运输中的控制。运输过程中尽量使雏鸡处于黑暗状态, 这样可以减少途中雏鸡活动量, 降低因相互挤压等造成的损伤。由于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 对外界刺激敏感, 胆小怕惊, 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剧烈震动, 加强防寒保温工作。车辆运行要平稳, 尽量避免颠簸、急刹车、急转弯。

(2) 运输途中驾驶员有责任根据天气、温度变化, 保证车内通风及保温, 要不定时地观察鸡群, 防止鸡只压死、闷死、冻死等情况发生。运输雏鸡时如果只注重保温, 不注重通风换气, 会使雏鸡受闷缺氧, 严重的还会导致窒息死亡;只注重通气, 忽视了保温, 雏鸡会受风着凉患感冒, 诱发雏鸡拉稀下痢, 影响成活率。因此, 装车时要将雏鸡箱错开摆放。箱周围要留有通风空隙, 重叠高度不要过高。气温低时要加盖保温用品, 但注意不要盖得太严。

(3) 运输人员要经常检查雏鸡的情况, 通常每隔0.5~1 h观察1次。如见雏鸡张嘴抬头、绒毛潮湿, 说明温度太高, 要掀盖通风, 降低温度。如见雏鸡挤在一起, 吱吱呜叫, 说明温度偏低, 要加盖保温。当因温度低或是车子震动而使雏鸡出现扎堆挤压的时候, 还需要将上下层雏鸡箱互相调换位置, 以防中间、下层雏鸡受闷而死。

(4) 运输途中由接雏司机监控雏鸡状况以及温度情况, 保持车厢内的温度稳定在20~28℃之间 (最佳温度22~26℃) 。运输途中遇不可抗力须停车时, 例如堵车, 要尽量停在阴凉处, 并采取倒箱等适当措施, 保证雏鸡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内。

2.3 雏鸡到场的安置

(1) 雏鸡到达客户养殖场后, 首先对车体消毒后再进入场区。卸车速度要快, 动作尽量轻、稳, 还要注意防风和防寒。如果是种鸡, 应根据品种、系别分别运到指定的育雏舍。

(2) 将全部装雏盒移入育雏舍内, 分放在每个育雏栏附近, 保持盒与盒之间的空间流畅, 把雏鸡取出放入指定的育雏栏内, 再把所有的运雏盒移出鸡舍外。养殖场必须尽早提供充足的水料, 让雏鸡尽早开食饮水。

总之, 孵化场要提供优质的健雏供给运输人员运输, 运输人员要提高责任心, 细心地观察调整雏鸡的状态, 客户也要为雏鸡提供正确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新鲜空气、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 适宜的采食和饮水位置, 只有三个关键环节环环相扣, 缺一不可, 才能达到雏鸡运输零死亡的理想目标。

雏鸡运输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篇2

1 运输时间

雏鸡出壳后1h即可运输, 最好能在12h内, 最迟也不能超过24h, 以便雏鸡按时开食、饮水。夏季运输尽量避开白天高温时间, 以下午7:00至次日上午9:00最佳。

2 运输工具

通常根据运输距离、所需运输时间而决定运输工具。一般距离较远可用火车, 距离较近 (500km) 可用汽车, 小型养鸡户可自用摩托车、自行车运输。

3 装雏容器

运输雏鸡最好是专用的运雏箱, 运雏箱可用塑料、木板或硬纸板做成, 也可用竹筐、柳条筐等代替, 但一定要舒适卫生, 箱底铺软稻草或用纸垫好。无论采用什么装运, 容器都必须既能保温又可通气, 而且箱底平整、不滑, 箱高不会被压低, 箱体不得变形。

4 分级装箱

雏鸡按强弱分级单独装箱, 对于腹大、脐带愈合不好, 以及腿、眼、喙有残疾或畸形的雏鸡应淘汰不要。

5 避光运输

运输中尽量使雏鸡处于黑暗状态, 这样可大大减少途中雏鸡活动, 降低因相互挤压等造成的损伤。

6 途中管理

处理好运输箱内保温与通风是确保运雏成功的关键。汽车运输, 每箱间应留有空隙通风, 保证行驶中箱体平衡;行驶中切忌急刹车、急转弯、剧烈震动、颠簸, 尽量少停车。冬天棚顶、前面及侧面不能透风, 后面留通气孔, 雏箱上覆盖绒毯;夏季在棚前面上方留通气孔, 孔高于最上层雏箱60cm左右, 防止雏鸡被风直吹, 同时棚后侧适当打开以通风散热。

雏鸡的运输 篇3

1 运输时间

根据通知的接鸡时间准时赶到孵化厂。出雏完毕,待孵化厂对雏鸡进行完必须的操作,如雌雄鉴别、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后,立即装箱运输,越早运走越好。短距离运雏,春、秋可在白天运,冬季宜在中午运,夏季宜在早上或晚上运。

2 运输工具

根据路程选择运输工具。冬季最好用保温车、普通客车或卡车等运雏,炎热季节最好用带空调的豪华客车运。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尽快运达育雏室。雏鸡最好在孵出8 h以内运达饲养单位,运输距离较长时,最好在12~48h内到达饲养单位。如果出壳48 h内未到达饲养单位,将影响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必须待雏鸡绒毛干燥后才能运输,否则将影响雏鸡的健康。

3 装盒及码放

装鸡可用塑料箱、纸箱或木盒等,最好用专制的雏鸡盒运雏。雏鸡盒尺寸最好为:长60cm、宽45 cm、高18 cm。每盒可装鸡100~104只,每格装25~26只,不要装得太多。为防雏鸡窒息死亡,盒的四周应开通气孔,气孔直径为1.5 cm。装鸡前,盒和车一定要严格消毒。放置雏鸡盒时,每行雏盒之间、盒与车厢之间必须留有空隙,顶部须留出15~25 cm的空间,以免雏鸡缺氧死亡。装卸雏鸡盒必须平稳轻放,避免倾斜。

4 运输环境

运输时,车内温度以25℃~28℃为宜,如车内温度过低,可适当加设薄棉被和床单,但不要盖得过严,以防雏鸡受损。起运后,每隔一段时间应对雏鸡进行一次观察,雏鸡精神异常时,要及时调整雏箱。雏鸡张嘴呼吸、叫声尖锐,表明车厢内温度过高,此时要及时通风;如果雏鸡打堆、乱叫,表明车厢内温度过低,此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雏鸡运输的温度要求 篇4

通过对雏鸡采食量变化的观察发现, 雏鸡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是35~36℃。雏鸡在2日龄内暴露在临界温度以上, 会降低其2周龄内的饲料摄入量, 且死淘率上升。所以, 在运输过程中雏鸡周围的温度不能超过这个范围, 否则会影响将来的生产性能。

装满雏鸡的鸡盒内的温度要高于鸡盒外的温度。一般情况下, 一盒雏鸡 (100羽、每羽重40g) 产生的热量是174kJ/h。如果空气停止流动, 一辆装满雏鸡的客车内的温度每分钟将会上升0.6℃, 也就是说, 雏鸡周围的温度将在短短的10min之内超过40℃。

养好雏鸡的关键技术 篇5

雏鸡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 一是生长发育迅速;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 难适应外界环境;三是消化器官体积小, 消化能力弱。

2 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的配备齐全, 保证每羽雏鸡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其次, 育锥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 干燥后再用清洁水冲洗干净, 育雏室要进行熏蒸消毒, 再次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

3 必须先饮水后开食

雏鸡出壳后没有饥饿感, 在出壳后24 h雏鸡绒毛已干, 活泼好动, 常发出“叽叽”的叫声, 并开始活动互啄, 这时就要先饮水后开食, 雏鸡在开食前先饮0.1%高锰酸钾水, 长途运输如延误饮水过长, 可先给雏鸡饮用2%~8%的糖水, 以恢复体力。若雏鸡精神倦怠, 眼睛半开半闭, 不愿活动, 便已超过开食时间。但雏鸡开食过早, 容易损伤消化器官, 影响雏鸡健康;开食过迟, 营养供应不上, 不利于生长生育。因此雏鸡开食的最好是在出壳后12~24 h。

4 把握饲喂方法与次数

雏鸡的消化机能不健全, 故而饲喂雏鸡时, 每次不宜过多, 只喂六七成饱, 若一次喂得过饱, 易造成消化不良, 雏鸡胃肠容积小, 而消化速度快, 如果喂食次数过少, 使雏鸡饥饿时间长, 就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

1周龄内的雏鸡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 食物5 min就可到达十二指肠, 2 h开始排粪, 4 h排空, 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 h, 雏鸡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 雏鸡越小, 食量越少, 喂食次数越多, 故而每昼夜须喂7~8次;2周龄喂4~6次, 以后改为白天喂料;3周龄开始喂些切碎的青料;4周龄可喂配合饲料。

5 切实抓好保温

温度是育雏鸡的关键。只有温度适宜、平稳, 波动范围不超过5℃, 雏鸡体热消耗少, 生长发育快, 成活率才高。平面育雏第1周温度应为32~35℃,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至接近常温;笼养育雏因密度大, 温度可稍低些, 第1周29~30℃, 以后每周下降2~3℃, 直至接近常温。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 除检查温度外, 还要观察鸡的动态。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鸡的行为表现为准, 尽量满足雏鸡对最佳温度要求的反应。温度过低时, 雏鸡怕冷, 会靠近热源而扎堆, 互相取暖, 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 雏鸡远离热源, 张口喘息, 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 雏鸡精神饱满, 活泼, 食欲良好, 饮水适度, 绒毛光亮, 伸腿伸腰, 分布均匀, 静卧无声, 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6 保证通风换气

这是因为雏鸡新陈代谢旺盛, 饲养密度大, 排泄物多, 粪便和垫草及残料在微生物、温度、水分的作用下, 产生氨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严重时会造成雏鸡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 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空气流通, 合理通风换气, 保证空气清新。在考虑保湿的前提下, 要保持垫草干燥清洁, 使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 开放式育雏室可通过开闭门窗来调节, 3日龄以内雏鸡可采用24 h光照, 但不宜太强, 以能觅食为宜, 3 d后尽量利用自然光照。

7 搞好疫病防治

1) 严禁从疫区引进鸡苗。

2) 搞好消毒。注重鸡舍及环境的消毒, 以及食槽、饮水器的刷洗、消毒, 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 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3) 预防用药。重点预防鸡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 l~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 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

4) 免疫接种。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6~7日龄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法氏囊病B87苗、传染性支气管炎Hl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l0~14日龄用禽流感疫苗首免, 24~28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1次, 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苗注射接种1次。

8 其他注意事项

1) 防野生动物危害。要注意防止黄鼠狼、蛇、野猫等动物的危害。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6

1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1 育雏舍及育雏用具的准备和消毒

将育雏舍整修并打扫干净, 备好育雏工具:料盘、饲槽、饮水器等。然后进行消毒, 可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喷洒墙壁、地面。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进行金属用具消毒;用2%~3%的来苏水进行食槽、水槽等较小用具的消毒;然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对育雏室熏蒸消毒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溶液30 mL、高锰酸钾15 g的剂量熏蒸, 密闭1~2 d, 最后用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彻底消毒备用。

1.2 饲料、药品的准备

准备好质量可靠的雏鸡料, 育雏常用药如氟哌酸和消毒药如百毒杀等。

1.3 预热育雏舍

进雏前1~3 d (一般夏季1 d, 春季2 d, 冬季3 d) 鸡舍开始升温预热, 使室内温度达到32℃左右。试温时要严格按照卫行生防疫要求进行, 避免污染已消毒的房屋及用具。

2 雏鸡的选择

购买雏鸡一定从有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信得过的正规种鸡场购买。这些场的种鸡来源清楚, 饲养管理严格, 出售的雏鸡质量有保障。选择健康雏鸡, 主要通过观察外表形态。高质量的雏鸡应具有下列特征, 体形大小均匀一致、反应灵敏、性情活泼、无畸形、无脐带闭合不良和脐带感染的症状。可采用“一看、二听、三摸”的方法进行。一看雏鸡的精神状态, 羽毛整洁程度, 喙、腿、趾是否端正, 眼睛是否明亮, 肛门有无白粪、脐孔愈合是否良好。二听雏鸡的叫声, 健康的雏鸡叫声响亮而清脆;弱雏叫声嘶哑微弱或鸣叫不止。三将雏鸡抓握在手中, 触摸膘情、骨架发育状态、腹部大小及松软程度。健康雏鸡较重, 手感有膘、饱满、有弹性、挣扎有力。初生雏鸡的运输, 以生后8~12 h内为宜。

3 雏鸡适宜的生长环境

3.1 温度

育雏温度要有变化:前期高, 后期低;弱雏高, 强雏低;小群高, 大群低;阴雨天高, 晴天低;夜间高, 白天低。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 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开始温度较高, 不能与孵化出雏的温度相差太大, 否则雏鸡不适应, 团缩打堆不愿活动, 更不会采食, 无法正常生长。一般1~2日龄育雏温度为34~35℃, 舍内温度27~29℃。以后每7 d降低3℃, 到第28天温度降至21℃左右, 以后即保持这个温度。在降温的过种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温, 另外还要考虑天气情况, 降温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太快雏鸡不适应, 生长速度降低, 死亡增加。

温度是否适宜, 主要看鸡群的行为表现, 根据雏鸡的行为表现加以适当调整, 做到看雏施温。温度适宜时, 雏鸡活泼好动, 精神旺盛, 叫声轻快, 羽毛平整光滑, 食欲良好, 饮水适度, 粪便多呈条状, 饱食后休息时, 在地面 (网上) 分布均匀, 头颈伸直熟睡, 无奇异状态或不安的叫声, 鸡舍安静。温度低时, 雏鸡行动缓慢, 集中在热源周围或挤于一角, 并发出“叽叽”叫声, 生长缓慢、大小不均。严重者发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温度高时, 雏鸡远离热源, 精神不振, 趴于地面, 两翅展开, 张口喘息。大量饮水, 食欲减退, 高温会导致热射病使雏鸡大批死亡。

3.2 湿度

雏鸡大约在一周龄时才能调节自身体温, 在第一周应细心管理鸡舍湿度。雏鸡到达前, 应预温鸡舍, 并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经常检查舍内温度和相对湿度, 至少每天三次;从这以后, 也应每天至少一次。最初三天, 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温度, 使雏鸡对外界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鸡舍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70%左右。低湿度 (育雏阶段低于50%的湿度) 将导致脱水, 对鸡只的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空气质量也很重要。通过合理的通风换气, 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并将有害气体排出舍外。从一开始就应制定一个能提供新鲜空气和排除有害气体的最小通风量程序。此外, 在舍内使用循环风机也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应密切注意雏鸡的行为, 雏鸡行为是它们对温度感受的最好反应。

3.3 光照

适宜的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和运动, 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白炽灯供光的时间为:前3 d最好24 h光照, 第三天起至2周龄时15 h光照, 以后每周递减2h逐渐过渡到自然光照, 4周后采用自然光照, 以防止光太强鸡过分活动发生啄癖。

3.4 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能给雏鸡提供均等的饮水、吃料的机会, 有利于提高均匀度, 还可预防雏鸡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密度过小, 房舍利用度低, 造成浪费;密度过大, 会造成相互拥挤, 空气污浊, 采食、饮水不均匀等情况, 导致生长受阻及疾病的传播。

4 开水、开食

4.1 开水

雏鸡运到育雏舍稍做休息即可饮水, 因为出雏时间需24 h, 加上长途的运输, 雏鸡消耗很大, 应尽早饮水。育雏第一周要饮温开水, 水温与室温接近, 保持20℃左右。第一天的饮水应加入5%葡萄糖或蔗糖, 如果雏鸡脱水严重, 可连饮3 d糖水。另外, 为了减少应激, 在前1周的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 1周后饮清洁的凉水即可。育雏舍饮水器要充足, 摆放均匀, 每只鸡至少占有2.5 cm水位, 饮水器高度要适当, 水盘与鸡背等高为宜, 要随鸡生长的体高而调整水盘的高度。防止鸡脚进水盘弄脏水或弄湿垫料及绒毛, 甚至淹死。对于刚到育雏舍不会饮水的雏鸡, 应进行人工调教。若使用乳头饮水器时, 最初可增加一些吊杯, 诱鸡饮水。饮水量一定要充足, 经常保持有水, 随时自由饮用, 绝不能间断饮水, 以防造成雏鸡抢水而使一些雏鸡落入水中淹死。尤其在高温季节, 更应该保持充足的饮水。

4.2 开食

是指雏鸡第一次吃料。一般在雏鸡饮水后即可开食, 这样有利于雏鸡增重。开食时间不能过晚, 否则雏鸡消耗体力过多, 容易导致虚弱和脱水, 影响生长发育, 降低成活率。初次喂料主要训练鸡群吃料。可将饲料均匀地撒在饲料盘中或塑料布、牛皮纸上, 让雏鸡自由采食。对尚不知道采食的雏鸡, 应多次将其围拢到有饲料的地方, 让其学着吃料。开始第一天雏鸡采食量一般不太多, 每只雏鸡平均吃料4~5g, 第二天吃料量就会成倍增加, 发现食盘空了就要加料, 一般每2 h给料1次, 保证饲料充足, 让其自由采食, 增加采食量, 促进生长发育。为了防止浪费饲料, 肉鸡饲喂应做到定时定量, 根据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每天最大采食量, 分成几次饲喂, 不可将料堆着喂, 或者喂次数太少。一般1~3 d每2 h给料1次, 夜间给料1次, 3 d后每昼夜6~8次, 后期每天3次。在分次饲喂时注意料位、水位要充足, 第一周每100只雏鸡用一个开食盘, 一个4 kg的饮水器, 一周后每100只鸡需2个圆形料桶, 2个普拉松饮水器。并且料桶和饮水器要摆放均匀, 距离要近一些, 使雏鸡吃完料马上就能喝上水。添料速度要快, 让鸡同时均匀地吃上料。

5 雏鸡的饲养管理

5.1 全进全出

所谓“全进全出”就是同一栋舍内只进同一批鸡雏, 饲养同一日龄鸡, 采用统一的饲料, 统一的免疫程序和管理措施, 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出场后对整体环境实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由于在鸡场内不存在不同日龄鸡群的交叉感染机会, 切断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 从而保证了下一批鸡群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 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比在同一栋鸡舍里几种不同日龄的鸡同时存在的连续生产制增重快, 耗料少, 成活率高。

5.2 合理分群

由于公母鸡的生理基础不同, 对环境条件和营养需要也有差别, 因此, 在饲养过程中最好采取公母分群饲养。另外, 每批鸡在饲养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体质较弱、个体大小有差异的鸡。因此, 要及时做好大小、强弱分群工作, 不断剔除病、弱、残、次的鸡, 根据鸡群的不同情况, 区别对待, 随时创造条件满足鸡的生长需要, 促进鸡群的发育整齐。

5.3 观察鸡群

主要观察鸡群的行为姿态是否正常, 羽毛是否舒展、光润、贴身, 粪便形状、颜色是否正常, 呼吸姿势是否改变, 用料量是否减少等以判断鸡的生长发育情况。

5.4 减少残次品

要求垫料松软、网垫有弹性, 减少胸囊肿的发生。定期调整料槽水槽高度, 抓鸡前移走舍内设备, 轻拿轻放, 运输要稳, 减少挫伤和骨折。

6 综合防疫措施

6.1 科学免疫

雏鸡自我保护能力差, 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一般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结合本批鸡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适合的免疫程序, 并确保接种质量。主要接种疫苗有:马立克氏病疫苗, 新、支二联苗, 鸡新城疫H系苗,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 鸡痘弱毒疫苗, 鸡新城疫I系苗等。

6.2 疫病预防

上一篇:科学研究性学习下一篇:基建生产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