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

2024-10-01

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精选4篇)

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 篇1

2012年9月, 广西柳州市某鸡场的三黄仔鸡暴发了以肠炎和拉稀为主的疾病, 笔者对送检的病鸡作了剖检、细菌分离及鉴定工作, 诊断为雏鸡绿脓杆菌病。现将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广西柳州市某鸡场于2012年8月4日从本市某三黄鸡种场购进三黄仔鸡60 000羽, 从9月3日开始发病死亡。病雏精神沉郁, 饮食欲减退或废绝, 呆立不动, 或卧地不起, 两翅下垂, 拉水样粪便, 严重脱水呈急性肠炎症状。有的水样粪便呈褐色, 有的病雏出现呼吸困难, 有的突然死亡, 从9月3日—7日, 共死亡1 200多羽, 发病率约65%, 死亡率达35%。

2 病理变化

共剖检病死鸡15羽, 病变相似。肝脏稍肿大, 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 有的病例有散在的灰黄色小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呈桃红色, 各段肠管黏膜呈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肺淤血, 剪开后流出暗红色泡沫状液体, 心包内有淡黄色积液, 肌胃、腺胃均正常。有的病例直肠段内容物为石灰乳状液体。多数病鸡颈背部皮下水肿, 有大量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皮下肌肉水肿或出血, 有的病例见多量淡黄色腹水。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病鸡的肝、肾、脾、心包液及有病变的肠管黏膜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均见有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用出血部位的肠黏膜涂片, 镜检、未发现有球虫卵囊。

3.2 分离培养

无菌手续从病鸡的肝、肾、脾、心包液及有病变的肠管黏膜分离细菌, 分别划线于普通琼脂平板上, 置37℃恒温箱内培养24 h, 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24 h后形成表面光、湿润、稍隆起、边缘不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 培养基显淡绿色, 72 h后菌落及整个培养基均呈绿色, 且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普通肉汤中培养18 h均匀混浊, 带浅绿色, 24 h呈绿色, 表面有一薄层菌膜, 72 h后形成厚厚的绿色菌膜, 管底有大量沉淀。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在S.S.平板上形成浅红色、半透明圆形小菌落。在麦康凯培养上, 24 h后形成无色、半透明、大小针顶大的圆形菌落。

分别挑取各种培养基上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均为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对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3 生化试验

钩取普通琼脂平板上单个的典型菌落接种于普通琼脂斜面上, 24 h后获得纯培养。将纯培养物分别接种于各种生化培养基, 进行生化特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分解葡萄糖、甘露醇、木糖、单奶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酸、蔗糖、麦芽糖、棉子糖、卫矛醇等, 能利用枸椽酸盐、不产生吲哚, 能液化明胶, 不产生硫化氢, 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阴性。

3.4 培养物显微镜观察

取被分离菌的幼龄的培养物置暗室显微镜下观察, 见该菌行直线运动且速度甚快, 表明该菌很可能具有一端单鞭。

3.5 动物试验

将分离菌肉汤培养物0.2 m L/只接种3只小鼠腹腔, 用无菌肉汤同法接种另3只小鼠作对照, 结果试验小鼠于接种后12 h出现食欲降价, 精神沉郁, 毛逆立, 36 h内全部死亡, 而对照组均健活。剖解死小鼠可见肝脏表面、肠黏膜出血, 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从死亡小鼠的肝、肾中分离到了接种菌。

接种1日龄雏鸡:用8只健康1日龄雏鸡做试验。取被分离菌24 h肉汤培养物, 给6只1日龄雏鸡颈皮下注射0.2 m L/只, 另2只用接种无菌肉汤作照。结果试验鸡在接种后48 h内全部死亡, 而对照鸡健康存活。死亡雏鸡接种部位皮下水肿, 有的出血, 有胶冻样渗出物, 从肝脏、心包液中均分离到接种菌。

4 药敏试验及治疗

用纸片法对被分离菌做药敏感性试验, 该菌对链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氧哌唑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中度敏感;对多粘菌素、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青霉素、磺胺二甲嘧啶不敏感。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鸡群用链霉素饮水治疗, 按80万~100万U/kg水, 2 d后基本上停止死亡, 3 d后疫情得到控制。

5 小结与体会

5.1 绿脓杆菌病无特征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所以要确诊必须做实验室检查。通过对致病菌的分离培养, 根据其形态、染色特性及在普通培养基上能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和特殊的芳香气味, 可做出初步诊断。

5.2 绿脓杆菌易产生耐药性, 对所分离的菌株做药敏试验, 筛选出对该菌株敏感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以减少经济损失。

5.3 绿脓杆菌广泛存在外界环境中, 当饲养管理不妥, 长途运输, 气温骤变, 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孵化器被污染等均会造成绿脓杆菌病的暴发。本起雏鸡暴发该病, 与种鸡场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有关, 因为笔者剖解的病死鸡, 大多数颈背部皮下水肿, 出血有胶冻样渗出物, 而这正是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部位。所以笔者建议, 对鸡进行免疫接种时, 所用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 操作要规范, 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摘要:绿脓杆菌广泛存在外界环境中, 当饲养管理不妥, 长途运输, 气温骤变, 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孵化器被污染等均会造成绿脓杆菌病的暴发。文章介绍了柳州某鸡场暴发三黄仔鸡雏鸡绿脓杆菌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药敏试验及治疗, 供兽医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三黄雏鸡,绿脓杆菌病,临床症状,诊断,药敏试验及治疗

参考文献

[1]严斯刚.肉禽常见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 2002 (08) :31-32.

[2]刘芳, 叶世福, 阮从信, 等.雏鸡暴发绿脓杆菌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中国兽医杂志, 2001 (07) :27-28.

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 篇2

1 临床症状

患病水貂精神沉郁, 不食, 拉绿色或白色粪便, 个体大的先死, 死后倒提后吐血水, 口流发黑或深红色的粘液。

2 病理变化

肺脏严重出血, 边缘有梗死;脾脏肿大, 边缘有梗死;肝脏有少许出血点, 肾脏、淋巴结正常。

3 实验室诊断

3.1 绿脓杆菌的检查

3.1.1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貂肺、肝、脾和肾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 37℃培养24 h, 可见绿色菌落, 挑取菌落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上培养, 可见绿色菌落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表面光滑、湿润、微隆起、圆形中等大小, 培养基表面染成青绿色;在肉汤内生长迅速, 呈淡绿色, 并形成一层菌膜, 培养时间稍长, 则绿色加深。采取单个菌落接种于NAC鉴别培养基上培养18 h, 于室温下能逐渐产生绿色素, 并可渗透入培养基中, 取细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3.1.2 生化试验

该细菌不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分解尿素, 能形成硫化氢, 靛基质试验、M.R.及V-P试验均为阴性。根据以上试验, 鉴定细菌为绿脓杆菌。

3.1.3 动物试验

选用10只健康小鼠作动物试验, 每组5只, 1组用分离的细菌24h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 另1组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0.2ml/只。结果显示, 注射后对照组全部正常, 接种细菌培养物的于24h内全部死亡, 剖检后用肺脏和肝脏涂片、镜检, 结果检出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 经鉴定为绿脓杆菌。

3.1.4 药敏试验

采用10余种抗菌药, 结果为环丙沙星, 多粘菌素, 氟哌酸, 先锋必呈高敏;庆大霉素、复达欣为中敏;其他抗药或耐药。

3.2 细小病毒的检查

病貂症状明显的, 采集粪便分泌物制成棉拭子, 放置于专用稀释液中充分搅拌混合, 用滴管抽取上清液, 在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纸样品孔中滴加4滴提取液, 5~10min观察, 结果为弱阳性。

4 诊断结果

综合临床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结果, 可以确诊, 引发这起水貂发病致死的病原为绿脓杆菌, 并继发细小病毒感染。

5 防治措施

(1) 立即对病貂和有症状的貂进行隔离, 及时消毒貂舍, 使用全价饲料,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貂的抗病力。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在饲料中按临床常规用量添加恩诺沙星、多粘菌素或氟哌酸, 2次/d, 连用5~7d。配合用葡萄糖、维生素C、维生素B进行辅助治疗。严重脱水者静注5%葡萄糖液。 (3) 采用从死貂中分离的病菌制作甲醛灭活苗接种, 防止疾病的大规模爆发。

6 体会

铜绿假单胞菌惯称绿脓杆菌, 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在正常人与动物肠道和皮肤上亦有存在, 也易从外伤、烧伤及尿道感染等发现。因具有多种致病因子而且有强侵袭力, 因此认为本菌并非潜在致病菌而是完全致病菌。水貂绿脓杆菌病传染性强, 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为防止本病流行, 除对患病或带菌水貂进行严格隔离外, 对被污染的笼子、地面和用具, 应彻底反复消毒, 并注意把绒毛烧净。6月中、下旬是水貂换毛期, 水貂抵抗力下降, 脱落的毛绒随风飞扬, 容易传播疾病。同时季节交替时期, 早晚温差大, 为该病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 加强饲养管理, 注意环境的消毒, 不喂被病菌污染的饲料, 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绿脓杆菌很容易通过伤口感染, 因此应减少创伤, 注射器械应严格消毒。该养殖场暴发本病的起因怀疑是在疫苗接种过程中注射器具被污染。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造成大量绿脓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所以, 此类疾病应尽早做出正确诊断, 并通过药敏试验, 选择最敏感药物, 才能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避免浪费药物和延误防治时机, 减少损失。

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 篇3

琅琊鸡是原产于胶南市南部沿海琅琊、寨里、泊里、信阳等一带的一种十分宝贵的地方品种资源。此种鸡具有体格小、肉质风味好、产蛋多、抗病力强、适应性好等诸多优点。2014年2月, 山东省青岛市某养殖场所饲养的琅琊鸡发生了一种以颈部、腹部皮下出血性水肿为主要症状的疫病, 发病率约为12.1%, 死亡率为3.8%。笔者综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 最终确诊为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 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逐渐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场于2013年9月引种琅琊鸡5 000羽。至120日龄时, 胸部肌肉注射禽流感疫苗, 4~5 d后鸡群开始发病。每天死亡15~25只不等, 死亡率约3.8%。鸡舍通风情况一般, 湿度较大。

2 临床症状

发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排黄白色水样稀粪。病死鸡眼球凹陷, 呈脱水症状。有的鸡角膜呈乳白色混浊, 颈部、腹部及大腿关节部位的皮下出血、水肿, 外观呈蓝紫色, 有明显波动感, 出现症状后2~3 d死亡。

3 病理剖检

共剖检病、死鸡9只, 颈部、腹部及大腿关节部位的皮下及肌肉皆有出血、水肿, 患部皮肤羽毛稀疏或无羽毛覆盖。部分鸡腹部及大腿关节部位有暗红色、黄绿色或两者混合的胶冻样渗出物, 关节内充满炎性渗出物。心脏有弥漫性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肺脏肿大且弥漫性出血。肝脏肿大、质脆, 有白色坏死点。肠道有炎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组织涂片镜检

取发病鸡病变皮肤、胶冻渗出物、关节液、肺脏、肝脏、脾脏等组织及血液进行涂片, 姬姆萨染色后镜检[1], 可见到较多散在的单个球菌及两极深染的短杆菌。

4.2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 采取发病鸡皮下胶冻渗出物、关节液、肺脏、肝脏、脾脏等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绵羊血琼脂培养基, 于37℃培养24 h, 结果长出2种菌落 (记为A、B) 。A在血平板上形成圆形光滑、隆起的淡黄色或橘黄色菌落, 有些菌落呈β溶血。B在普通培养基上长成光滑湿润、边缘整齐且具有蓝绿色光泽和芳香气味的菌落, 该菌落还产生蓝绿色色素弥漫于琼脂培养基中。挑取这2种菌落分别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发现成簇的革兰氏阳性菌和两极深染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1]。并对A、B菌种进行生化试验[2], 试验结果见表1。

4.3 药敏试验

分别挑取分离的2种菌株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 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2种菌株对左旋氧氟沙星、链霉素高度敏感, 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肟钠中度敏感。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

5 治疗措施

对病死鸡进行深埋处理, 无治疗价值的瘦弱鸡仔予以淘汰。其余鸡进行全群投药, 左旋氧氟沙星10 g、链霉素15 g (均以有效含量计) , 对水50 kg, 全天饮用, 连用5 d。用0.3%的过氧乙酸带鸡消毒, 1~2次/d, 连用5 d。加强饲养管理, 全群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 提高大群抗病力。同时, 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 加强通风, 保持禽舍干燥。经过3 d治疗后, 病情迅速得到控制, 1周后基本恢复健康[3,4]。

6 结语

琅琊鸡抗病力较强, 一般环境饲养条件下不易发病。在此病例中, 由于禽舍通风不良、潮湿, 养殖人员在注射疫苗前, 未将使用的针头、针管卸开进行充分消毒, 只是简单地用酒精擦拭其外部, 加之注射疫苗时一针多羽, 污染的针头、针管为本病发生提供了直接条件。细菌随注射针头进入局部组织, 并进行繁殖, 不断产生蛋白酶和卵磷脂酶, 而导致皮肤水肿、出血和坏死。同时, 细菌不断产生外毒素及内毒素, 致使机体不断吸收毒素而呈全身性扩散, 最终导致动物中毒、衰竭而死。

在对本病进行诊断时, 要特别注意与硒缺乏症、病毒性关节炎感染相区分。硒缺乏症可引起鸡的渗出性素质, 使皮肤水肿并呈蓝紫色, 但其细菌学检查为阴性, 补充亚硒酸钠后会得到控制。病毒性关节炎病鸡精神、食欲变化不大, 关节也不化脓, 细菌学检查也无葡萄球菌。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可用。因此, 控制本病的关键在于平时预防, 应严格做好疫苗注射器械及禽舍环境的卫生消毒, 才能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

摘要:介绍了一例琅琊鸡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 从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进行检查并确诊, 最后提出了治疗措施。

关键词:琅琊鸡,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混合感染,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290-293.

[2]张春义, 魏利霞, 马建存, 等.雏鸡葡萄球菌与绿脓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 1996, 22 (9) :29-30.

[3]杨建华.鸡葡萄球菌病的诊断要点与防治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9) :121-122.

雏鸡早期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篇4

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定为雏鸡白痢继发早发型大肠杆菌病。

1 发病情况

本次发病大多从出雏后第2d开始发病, 并逐渐出现死亡, 5~7d内出现死亡高峰期, 到第10d左右死亡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2 临床症状

发病雏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双翅下垂、食欲减少、腹部胀满、排黄、白、绿色稀便, 肛门羽毛被污染, 个别鸡瘫痪俯卧, 张口呼吸, 最后死亡。

3 病理变化

死雏多表现为脐炎、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变大、内溶物黄绿色、个别呈实变, 混有干酪样物。死亡的鸡呈现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现象, 肠道粘膜广泛性出血, 个别粘膜脱落。

4 实验室诊断

无菌取病鸡肝脏、卵黄液于麦康凯培养基37℃下培养, 24h后观察, 形成边缘整齐、稍凸起、表面光滑湿润, 直径1.5~2mm的粉红色菌落。取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钝圆、短粗的阴性菌。

综上所述,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 初步诊断为雏鸡大肠杆菌病。

5 病因分析

根据该病发生的流行特点和症状, 可判定可能是种蛋或孵化室污染, 也可能是孵化参数不稳导致弱雏或雏鸡免疫抑制导致抗病力下降, 冬季在哈尔滨地区气候寒冷, 加大了冷应激, 致使雏鸡在育雏舍早期感染大肠杆菌所致。

6 治疗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 建议加强饲养管理, 升高舍温2℃, 在育雏舍内进行地面和空气消毒, 墙面、饲喂器具消毒, 饮水系统彻底清洗消毒 (使用青岛绿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绿清”) 。

治疗: (1) 部分病雏采用注射:使用人用头孢噻肟钠粉针, 用注射用水稀释加入免疫性干扰素 (保亿键, 青岛绿曼) , 注射10mg/kg.bw, 1次/d, 连用2d。 (2) 大群采用饮水的方式:使用广谱抗生素, 为了解决大肠杆菌的耐药性, 尽量采用复方联合制剂 (绿杆诺克, 青岛绿曼) 饮水, 1次/d, 连用3d。 (3) 葡萄糖3%饮水, 牛磺酸按200PPm饮水, 连用5d。

7 小结

上一篇:预算审计监督下一篇:重铬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