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

2024-05-22

牛巴氏杆菌(通用10篇)

牛巴氏杆菌 篇1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一旦发病,极易造成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其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广西平乐县某村共有养牛户15户,存栏牛26头。2011年9月12日,因牛发病前来求诊,主诉:1周前发现有牛发病,到目前共有5头牛发病,其中1头病牛于上午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低头拱背,反应迟钝,肌肉震颤,四肢无力;被毛粗乱无光泽,皮温不整,鼻镜干燥,体温升高达41~42℃,脉搏加速;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磨牙,有腹痛表现,下痢,粪便初期为粥样,后期为液状,粪便中含有黏液、黏膜及血液,有恶臭味;急性结膜炎,眼内有浆液性或脓性黏液流出;呼吸高度困难,咳嗽,呻吟;颈部、咽喉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出现迅速扩展的炎性水肿,初期表现热、痛而硬,后变凉、疼痛减轻;舌及周围组织高度肿胀,舌伸出齿外,呈暗红色,皮肤和黏膜发绀。严重病例体温下降,迅速死亡,病程1~2天。

3 病理变化

皮下组织、肌肉有出血点,胸腔、腹腔内有大量渗出液,呈淡黄色;内脏器官充血明显,黏膜和浆膜有点状出血,心包、胸膜及腹膜的出血特别明显,肺脏淤血水肿、点状出血,脾脏不肿大、有小出血点,肝脏、肾脏有实质性变性,肠内容物稀薄混有血液;全身淋巴结急性炎性肿胀,下颌淋巴结、咽背淋巴结、前颈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等的肿胀特别明显。咽喉水肿明显,舌根及舌系带、咽喉部、下颌间隙的皮下结缔组织以及颈部、胸前的皮下组织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有淡黄色浑浊液体流出,结缔组织呈黄色胶冻状,有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

4.1 涂片镜检

取病死牛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结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阴性杆菌;瑞氏染色镜检,见有两极浓染,中央部分着色较淡,呈卵圆形的杆菌。

4.2 细菌培养

无菌取病料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和普通琼脂平板,普通生化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后,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有灰白色、圆形、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细小透明的露滴状菌落。挑取菌落进行染色镜检,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小杆菌,鉴定为巴氏杆菌。

5 诊断

根据病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

6 治疗措施

6.1 隔离病牛

对牛群进行逐个测温检查,凡体温升高的牛判定为病牛,立即与健康牛分离,隔离治疗。

6.2 严格消毒

对牛舍及被污染的用具、场地等用消毒威进行彻底消毒。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并用2%NaOH(或生石灰水)消毒。病死牛尸体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蔓延。

6.3 药物治疗

10%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07 g/kg,25%安乃近20 m L,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4~5天。严重病例另用10%葡萄糖1 500 m L,Vc 2~4 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3天。

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疫情得到迅速控制,除1头严重病牛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病牛痊愈。

7 预防措施

7.1 把好进牛关

从外地引进牛时,应先了解当地疫情,到无疫情的地区引种;尽量避免在气候变化频繁的季节引种;运输途中减少停留时间,确保尽快到达目的地;新引进的牛应隔离观察饲养1个月,确定无疫病后,方可合群饲养,防止疫病传入。

7.2定期免疫和消毒

定期给牛群进行巴氏杆菌疫苗免疫注射,每年春、秋季各进行1次,新引进的牛应及时免疫后再合群饲养。注意搞好栏舍卫生,定期对周围环境、栏舍、用具、粪便污染物等进行消毒。

7.3 加强饲养管理

提供充足饲料,保证营养供给,给予清洁饮水;栏舍保持良好的通风及采光条件,防止潮湿,做好防寒保温、防暑降温等工作。平时注意观察牛群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牛传染病的诊治——巴氏杆菌病 篇2

关键词:牛传染病;巴氏杆菌病;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18-1

0 前言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病(牛出败病),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傳染病,该病以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和浮肿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5天,多见于犊牛。巴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低,在日光直射及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但在肉品中存活较久,一般消毒剂对本菌都有很强的效力。

1 病原

该病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该菌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多散生,不能运动,无鞭毛,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病料组织或体液涂片用碱性美磕染色,菌体两端浓染,中间着色浅,故又称两极杆菌,两极浓染之染色特性具诊断意义。该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在干燥空气中仅存活2-3天,在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中可生存6-10天,但在腐败尸体中可存活1-6月;在60℃时20分钟、70℃时5-10分钟即可死亡;一般消毒液均能杀死。

2 流行特点

该病遍布全世界,各种畜禽均可发病。本菌为条件病原菌,病牛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与宿主呈共栖状态。当牛受冷、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拥挤、闷热、长途运输或饥饿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该病传染途径多经消化道,其次为呼吸道,亦可经皮肤黏膜损伤或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染。该病常年可发生。本病也可成为某些病毒或细菌病继发感染。一般为呈零星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3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5天。根据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急性败血型、水肿型、肺炎型3种类型。

3.1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水牛,病牛体温突升41-42℃,精神抑郁,反应迟钝,结膜潮红,肌肉震颤,鼻镜干燥,呼吸、脉搏加快,泌乳和反刍停止,腹痛下痢,粪初为粥状,后稀,并有混杂黏液或血液且具恶臭味的粪便。一般病程为12-36h,常于12-24h死亡。

3.2 水肿型

多见于水牛和牦牛。病牛除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等全身性症状外,头、颈及垂肉发生炎性肿胀并扩展迅速,手指按压初有热、硬、痛感觉,后逐渐变凉,疼痛也减轻。舌、咽喉部及其周围组织高度肿胀,舌伸口外,眼红肿,流泪流涎,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头颈部不能随意转动,呼吸困难,伴发急性角膜炎。常因窒息死亡,病程为12-36h。

3.3 肺炎型

又叫胸型,此型最常见。表现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症状。疼痛性咳嗽,呼吸困难,张口伸舌,鼻孔流出红色、黏性泡沫或脓性鼻液,叩诊一侧或两侧有浊音区;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和啰音。严重者腹泻,有的病牛会出现带有黏液和血块的粪便。病程一般为3-7天。慢性的以胸膜肺炎为主。2岁以下的小牛,多伴有带血的剧烈腹泻。病程较上两型长,约3日以上。

4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牛出败主要呈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变化和咽喉部急性炎性水肿,以呼吸道损害最为明显,鼻窦和副鼻窦充满黏脓性液体,鼻、喉、气管黏膜炎症,纵隔和支气管淋巴结肿胀、出血,胸腹膜、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病牛尸检可见咽喉部、下颌间、颈部与胸前皮下发生明显的凹陷性水肿,乎按时会蜘压痕;有时舌体水肿肿大并伸出口腔。切开水肿部会流出微混浊的淡黄色液体。上呼吸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肺炎型牛出败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索性胸膜炎。随病变发展,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瓿黄色坏死灶。胸腔积聚大量有絮状纤维素的浆液。此外,还常伴有腹膜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

5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对牛出败作出诊断。但确诊必须进行细菌学检查,其病理诊断要点为:

5.1 临床诊断

根据病畜消瘦、高热、鼻流黏脓分泌物、肺炎和白细胞总数增多等典型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对于急性死亡者,剖检变化为浆膜出血,脾不肿大,肺两侧前下部有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炎病例可做出临床诊断,如需确诊,应做实验室检查。

5.2 实验室诊断

5.2.1 病料采取 生前可采取血液、水肿液等;死后可采取心血、肝、脾、淋巴结等。

5.2.2 直接镜检 血液作推片,脏器以剖面作涂片或触片,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如发现大量的两极染色的短小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短小杆菌,即可初诊。

5.2.3 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病料,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37℃,培养24小时,可见有淡灰白色、圆形、湿润、不溶血的露珠样小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必要时再进一步做生化试验鉴定。

5.3 鉴别诊断

诊断本病应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加以鉴别,对于肺部病变还应与牛肺疫等鉴别。炭疽病牛死前常出现天然孔出血,血呈暗紫色,凝固不良,尸僵不全,脾肿大2-3倍。气肿疽多发生于4岁以下牛,肿胀发生在肌肉丰满的部位,手压柔软,有捻发音,病变部肌肉切面呈黑色,海绵状,有气泡,酸酪味。恶性水肿多由外伤引起,伤口周围炎性肿胀,病部切面苍白,肌肉呈暗红色。

6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抵抗力。(2)运输前10天用死菌苗做预防注射。(3)每年定期预防注射可使用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l00kg以下注射4ml,100kg以上6ml,免疫力可维持9个月。

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篇3

1 临床症状

患牛病初体温升高, 达41.1~42.2℃, 精神沉郁, 反应迟钝, 肌肉震颤, 饮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 反刍停止, 鼻镜干燥, 眼结膜潮红;嘴角流泡沫状液体, 呼吸困难, 头颈前伸, 张口呼吸, 脉搏加快;低头拱背, 常回头顾腹, 下痢, 常混有黏液或血液, 并且恶臭, 个别牛有痛性干咳, 流泡沫样的鼻汁, 后呈浓性。随着病情的发展, 在病牛的咽喉部、颈部及胸前的皮下结缔组织, 出现炎性水肿, 同时伴发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 舌伸出口外, 呈暗红色, 病畜呼吸高度困难, 流泪、磨牙、流涎。

2 剖检变化

剖检3头病死畜, 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脏器官充血、出血, 黏膜、浆膜以及肺脏、舌、皮下组织和肌肉都有出血点, 淋巴结肿大, 腹腔内有大量的渗出液;咽喉部、颈部皮下有浆液浸润, 切开流出深黄色的液体, 咽周围组织和会咽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 咽淋巴结和颈前淋巴结高度肿胀, 上呼吸道呈卡他性潮红;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 肺脏和胸膜上有小出血点, 心包积水, 肺脏肿大, 肺脏切面有大理石状花纹, 肝脏稍肿, 表面有坏死灶。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料涂片镜检

无菌操作采取1~2 d内病死牛的肝脏、脾脏、心血等病料作触片和涂片, 经革兰染色和美蓝染色镜检。在革兰染色中, 可见大量的两极染色、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短杆菌;在美蓝染色中, 可见多量的两端钝圆、两极浓染、蓝色的短杆菌。

3.2 分离培养

用上述病料无菌操作分别作血液琼脂平皿、麦康凯琼脂、明胶穿刺和普通肉汤培养。经37℃培养18~24 h后, 在麦康凯琼脂上没有菌落生长;在血液琼脂平皿上长出淡灰白色、圆形、湿润、露珠样、不溶血的小菌落, 用典型菌落钓菌制成涂片, 经革兰染色镜检为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短杆菌, 美蓝染色镜检为两极浓染、两端钝圆、蓝色的短杆菌;明胶穿刺沿穿刺孔呈线状生长, 上粗下细。在肉汤中经37℃培养48 h后呈轻度浑浊, 表面形成菌环, 管底生成黏稠的沉淀。

3.3 生化试验

取纯培养物, 分别作葡萄糖、乳糖、蔗糖、果糖、甘露醇、吲哚、硫化氢、VP试验、甲基红等多种生化试验。在48 h内分解葡萄糖、蔗糖、果糖、甘露醇, 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吲哚试验阳性;甲基红、VP试验为阴性;产生硫化氢。

3.4 药敏试验

取纯培养物, 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 用纸片扩散法。该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均不敏感, 对盐酸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小诺霉素中敏, 对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钠高度敏感。

4 防治

4.1 加强饲养管理

立即隔离病牛, 对未发病牛全部进行圈养。及时清除污物及病死尸, 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污染的场地、污物等进行严格消毒。加强饲料、饮水和环境卫生的管理。

4.2 防疫注射

对发病的两个相邻村民组及周边组所有没有临床症状的牛紧急进行牛巴氏杆菌病菌苗注射。

4.3 治疗

对病牛进行药物治疗: (1) 肌注丁胺卡那霉素, 每天2次, 连用4 d; (2) 5%糖盐水、头孢噻肟钠、维生素C、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每天1次, 连用3 d; (3) 肌注地塞咪松, 每天2次, 连用2 d。

兔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篇4

关键词: 兔巴氏杆菌病兔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3973 (2010) 04-083-02

兔巴氏杆菌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各种兔病的总称。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是严重危害养兔业重要的传染病之一。由于巴氏杆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中耳炎、结膜炎、子宫积脓、睾丸炎和脓肿。该病传播快,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但以幼龄或体质瘦弱的兔更易感染。因此,就如何防治兔巴氏杆菌病,介绍如下。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巴氏杆菌,又称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细小,卵圆形的短杆菌,大小为1―1.5X0.25―0.5微米,用美蓝染色呈两极染色。无芽胞及鞭毛。在鲜血和血清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在普通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由于巴氏杆菌毒力强弱不同,呈三种菌落形态。从败血型死亡的兔子新分离的毒力强大的菌株,在血清琼脂表面上培养24小时后长出的菌落,在折射光下有荧光、圆整、半透明、细小。在肉汤内一致浑浊,称光滑型(S型)。从慢性病例或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中心多半为不透明的粘性大菌落,无荧光。在肉汤内一致浑浊,称黏液型(M型)。从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常出现粗糙而干燥的菌落。在肉汤内产生颗粒状沉淀物,称粗糙型(R型)。病菌存在于病兔的血液、 内脏器官,病变局部和一些外表健康的家兔的上呼吸道粘膜及扁桃体内。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杀死。1%福尔马林、1%碳酸、1%漂白粉、0.1%升汞等溶液,经3―5分钟即能杀死。加热至70℃或56℃经45―60分钟死亡。在粪便中能生存一个月左右,在尸体内能生存三个月。

2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多变的春、秋两季多发,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如不采取措施,可造成全群覆灭。一般发病率从20―70%不等。由于很多家兔鼻腔粘膜(一般约35―75%)带有巴氏杆菌,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因此,兔群引进新兔可能把多杀性巴氏杆菌带入,迅速传染于易感兔,这是引起流行的主要原因。长途运输时,由于过分拥挤和饲养不当,或卫生条件不良以及其他疫病等因素的作用,机体抵抗力降低,存在于上呼吸道粘膜以及扁桃体内的巴氏杆菌乘机活动,大量繁殖,增强毒力而引起本病发生。病菌随着病兔的口水、鼻涕、粪便以及尿等排出,又在兔群中引起感染,造成本病流行。病菌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粘膜伤口而感染。

3 症状和病变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几小时至5天,或更长。主要决定于病菌的毒力、数量、家兔的抵抗力以及侵入的部位等。

(1)全身败血病:根据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急性型(或称出血性败血症):病兔精神萎顿。对外界刺激不发生反应,停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至40℃以上,鼻腔流出浆液―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病程短者24小时内死亡,较长者1―3天死亡。在流行开始时,常有不表现症状而突然倒毙的情况。剖检可见鼻粘膜充血,鼻腔内有许多粘性、脓性分泌物。喉粘膜充血、出血。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并有多量红色泡沫。肺严重充血、出血,常呈水肿。心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脏变性,并有许多坏死小点。脾、淋巴结肿大和出血。肠道粘膜充血和出血。胸腔和腹腔均由大量淡黄色积液。

亚急性型:原发或由其他类型转化而成,主要表现为肺炎和胸膜炎。病兔呼吸困难、急促,鼻腔中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常打喷嚏。体温稍升高,食欲减退,有时腹泻,关节肿胀,眼结膜发炎。病程持续1―2周或更长,最后消瘦和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肺充血、出血,有些病例有脓肿。胸腔积液,胸膜和肺常有乳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鼻腔和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并有粘稠的分泌物。淋巴结肿大。

(2)传染性鼻炎:这是养兔场和户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型。一般传播很慢,但常成为本病的疫源,使兔群不断发生。病初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流出浆液性鼻涕,以后转为粘性以至脓性鼻漏。病兔经常打喷嚏、咳嗽。由于分泌物刺激鼻粘膜,常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围的被毛潮湿、缠结,甚至脱落,上唇和鼻孔皮肤红肿、发炎。经过一段时间后,鼻涕变得更多、更稠,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堵塞鼻孔,使呼吸更加困难,并有鼾声。通过喷嚏、咳嗽,病原菌通过空气再感染其他兔。由于病兔经常抓、擦鼻部,可将病菌带到眼内、耳内或皮下,因而引起化脓性结膜炎、角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乳腺炎等并发症。病兔最后常因精神萎顿,营养不良,衰竭而死亡。剖检可见鼻腔内积有多量鼻漏,其性质因病程长短而又不同。当病从急性转向慢性时,鼻漏由浆液性变为粘性,粘液脓性。鼻腔粘膜充血,鼻窦和副鼻窦粘膜红肿或水肿,积有多量分泌物。

(3)地方性肺炎:自然发病时,很少能见到肺炎的临床症状。由于家兔运动的机会不多,即使大部分肺实质发生变化,也难以见到呼吸困难的表现。最初表现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常以败血病告终。往往在晚上检视时还健康如常,次晨已经死亡了。

(4)中耳炎(又称斜颈病):单纯的中耳炎不出现临床症状。在能认出的病例中,斜颈是主要临床症状。斜颈是感染扩散到内耳或脑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中耳炎的症状。斜颈的程度不同,取决于感染的范围。严重的病例,兔向一侧滚转,一直倾斜到抵住围栏为止。病兔不能吃饱喝够,体重减轻,可出现脱水现象。如感染扩散到脑膜和脑组织,则可出现运动失调和其他神经症状。病变主要是一侧或两侧鼓室内有一种奶油状的白色渗出物。病的早期鼓膜和鼓室内壁变红。有时鼓膜破裂,脓性渗出物流出外耳道。中耳或内耳感染如扩散到脑,可出现化脓性脑膜炎的变化。 (5)生殖器官感染:兔的生殖器官感染包括母兔的子宫炎和子宫积脓,以及公兔的睾丸炎和附睾炎。此病主要发生于成年兔。母兔的发病率高于公兔,交配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败血型和传染性鼻炎型的病兔,细菌也可能转移到生殖器官,引起发病。如转变为败血病,则往往造成死亡。慢性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母兔在交配后,甚至在几次交配后仍不能怀孕,并可能有粘液脓性的分泌物从阴道排出。

母兔的一侧或两侧子宫扩张。急性感染时,子宫仅轻度扩张,腔内有灰色的水样渗出物。慢性感染时,子宫高度扩张,子宫壁变薄,呈淡黄褐色,子宫腔内充满粘稠的奶油样脓性渗出物,常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公兔主要表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质地坚实,有些病例伴有脓肿,同时受胎率降低,由它交配的母兔的阴道有排出物排出,或发生急性死亡。开始表现病变常从附睾开始。

(6)结膜炎:由巴氏杆菌引起的结膜炎很常见,各种年龄的兔均可发生。可以由患鼻炎的兔子抓搔痒引起眼睑感染,或细菌经鼻泪管侵入结膜囊,或经污染的外物带入眼内而感染发病。病兔眼睑红肿,结膜潮红,附着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重者可将眼睑黏住,轻者可转入慢性,红肿消退,但长期流泪。

(7)脓肿:全身各部皮下都可发生脓肿,体表的脓肿易于查出,但内脏器官的脓肿则不易诊断。肺、肝、脑、心、肌肉、睾丸或其他器官和组织内发生的脓肿,未至严重阶段,往往不显临床症状。脓肿通常含有白色到黄褐色奶油状的浓汁。病程较长者形成一个纤维性包囊,长期难以消失。

4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例剖检变化及细菌学检查不难诊断本病。败血病病例可从心血、脾、肝或体腔渗出物等取病料作细菌学检查。其他类型病例主要从病变部位、浓汁、渗出物和呼吸道、阴道分泌物中分离检查病原菌。对慢性病例和健康带菌的家兔可采取血清学方法进行诊断。试管法:将待检兔的血清做成不同稀释度,加入等量诊断抗原。凝集价在1:40以上者均为阳性反应。玻片法:取被检血清0.1毫升加于玻片上,随后加入等量抗原,于15―20℃温度下进行,摇动玻片使抗原与被检血清均匀混合。阳性反应在1―3分钟内,出现絮状物,液体透明。

5 防治

防治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种兔群。这种兔群是通过选择无鼻炎临床症状并经常对鼻腔连续进行细菌学检查,选留无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种兔建立起来的。有条件的兔场用剖腹取胎,或自然分娩后,立即将仔兔隔离进行人工喂养的方法建立无特定病原体,兔群则更为理想。

兔场、户应自繁自养,严禁随便引进兔子。新引进的兔子,必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并须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对健康者方可引进兔场。平时加强饲养管理,经常对兔舍、兔笼、饲槽、引水盒进行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兔场严禁畜禽进入,以杜绝或减小传染来源。对兔群必须经常进行临床检查,将流鼻涕、打喷嚏、鼻毛潮湿蓬乱的兔子及时检出隔离饲养观察和治疗,以及淘汰慢性病例。

健康兔群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幼兔35日龄后注射瘟巴二联苗或巴氏杆菌苗。成年兔每半年注射1次,每年两次。兔场发生巴氏杆菌疫情,应尽快将病兔和可疑兔隔离,并对兔场进行彻底消毒,迅速切断疫源。对健康兔中的易感兔群立即紧急注射巴氏杆菌疫苗。也可以在每100千克饲料中加30---40克喹乙醇饲喂,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一例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篇5

1 流行病学

外源性感染主要是经口或呼吸道 (飞沫) 感染。耐过的动物可成为带菌者, 因此是该病的传染源之一。健康牛主要通过与患牛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病菌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而感染。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机体的状态、病菌的血清型及毒力等都有密切关系。该病多呈散发, 并常局限于一定的地区。但水牛、牦牛、绵羊有时呈地方性流行。发病不分季节, 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湿热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正常牛、羊的扁桃体和上呼吸道的带菌现象十分普遍, 在许多诱因作用下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这些细菌即可致病。

2 临床症状

患牛发热, 体温升高至40~42℃, 患牛消瘦衰弱, 四肢无力, 行走困难, 被毛粗乱, 鼻镜干燥, 食欲减退, 呼吸困难, 头颈前伸, 张口呼吸呈腹式呼吸, 呼吸频率为60~85次/min, 常干痛咳或湿咳, 流浆液性至脓性鼻液;流涎, 结膜发炎, 患牛初便秘, 后腹泻, 粪便中带有血丝, 病程3 d~1周。听诊有水泡性杂音及胸膜摩擦音, 胸部叩诊出现浊音区及疼痛感。

3 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病变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 眼观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肺脏, 4/5的肺脏发生肉变, 肺组织颜色从暗红、淡红到灰白, 质地较硬, 小叶间结缔组织由于发生浆液性水肿而增宽, 故其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在肝变区内可见到干燥、坚实、易碎的瓿黄色坏死灶, 个别坏死灶周围还可见到结缔组织形成的包囊;此外, 还常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咽喉部呈胶冻样水肿;小肠内有米粒大至蚕豆大的溃疡;脾不肿大。采犊牛心、肝、脾、肺、肾, 10%中性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镜检, 可见心肌纤维着色深浅不一, 有的发生断裂、崩解, 甚至溶解;肺呈典型的纤维素性肺炎, 气管、支气管及肺泡腔内有大量嗜中性细胞、吞噬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集病死牛的肝、脾、肺及心血涂片, 分别用革兰氏和碱性美兰染色, 镜检未见有细菌。采集肺脏作病料进行细菌培养, 置37℃温箱中培养24 h, 未见菌落生长;继续培养48~72 h, 有针尖大菌落, 美兰染色镜检, 见菌体多为卵圆形、两端钝圆且着色较深的短小杆菌, 革兰氏染色阴性。

5 诊断

根据流行病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

6 防治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护理, 特别注意对患牛加强保温。

6.2 严格封锁、彻底消毒

牛舍、地面、运载车辆、饲养工具等用0.3%消毒灵、10%石灰乳或3%漂白粉进行消毒;无害化处理用2%~3%氢氧化钠溶液喷洒;环境清洁消毒用1%菌毒敌溶液。粪便及垫草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灭虫可用高效氯氰菊酯喷雾。

6.3 隔离、封锁

一旦发生该病应立即隔离患牛进行治疗, 同时封锁疫点, 禁止流通、屠宰上市。

6.4 治疗

使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30%替米考星20 m L、维生素B25 m L, 维生素C 10 m L静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5 d, 治疗效果很好。

6.5 预防

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牛, 用油乳佐剂灭活疫苗进行紧急接种, 每头牛注射4 m L, 同时肌肉注射30%替米考星20 m L、维生素B25 m L、维生素C 10 m L, 每天2次, 连用3 d, 预防效果很好。

经过以上综合防治, 这批牛一周后痊愈。

7 体会

1) 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 防疫观念不强;环境的改变, 如气温突变、长途运输、饲料改变等是造成此次牛巴氏杆菌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 预防牛巴氏杆菌病主要是定期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做好牛舍、饲养工具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在养殖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牛的饮食和健康状况, 发现疫情及时隔离、诊断和治疗, 把疫病损失降到最低。

一例牛巴氏杆菌病的治疗 篇6

巴氏杆菌常存在于健康牛的上消化道和上呼吸道, 牛由于受冷、过劳、长途运输或饥饿等因素, 使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 病原体通过牛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及饮水等引起其它牛的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尤其多发生于气候骤变的季节。

1 发病情况

2010年7月26日, 隆安县南圩镇那坎屯的陈某某家的一头黄牛不吃草、发热, 前来兽医站求诊, 随其到他家现场查看。

2 症状

牛体温42℃, 颌下及咽喉部肿胀、坚硬发热, 呼吸高度困难, 喉内声如拉锯, 流口水, 鼻孔流出浓性鼻液, 精神沉郁, 可视粘膜紫红, 粪便正常。根据临床症状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症 (水肿型) 。

3 治疗

第一天用药: (1) 清热解毒退烧:双黄连注射液30ml+银黄注射液20ml+5%葡萄糖500ml静脉注射。 (2) 补充能量:5%葡萄糖500ml+Vc 20ml+肌苷20ml+ATP 20ml静脉注射。 (3) 抗菌消炎:氨苄西林钠10g静脉注射, 链霉素1000万单位肌肉注射。

第二天检查, 体温38.5℃, 其他的症状未见好转, 用药: (1) 、 (2) 同第一天的。 (3) 四环素300万单位+5%糖盐水500ml静脉注射。 (4) 20%SO200ml+生理盐水500ml静脉注射。

第三天检查, 体温38.5℃, 咽喉部肿胀稍有好转, 用药同第二天。

第四天检查症状:体温38.5℃, 呼吸稍有好转, 流口水, 鼻液减少, 精神稍好, 糞便正常, 但咽喉部肿胀似未消失, 用药 (1) 、 (2) 同第一天的。 (3) 促刍消食灵2支肌肉注射。 (4) 水杨酸钠、乌洛托品、氯化钙3种药+5%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

第五、六天用药同第四天。经过6天连续用药, 病牛体温、呼吸恢复正常, 不再流口水, 精神良好, 咽喉肿胀基本消失, 已恢复吃食。

4 治疗体会

⑴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急, 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导致病牛死亡, 早期应用大剂量抗菌素配合强心补液。

⑵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避免牛受寒、受热, 牛舍应定期消毒, 在长途运输中精心管理, 避免过分劳累。

牛传染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篇7

1 发病情况

2009年10月6日14:00, 德惠朝阳乡双合村和榆树市大坡镇江桥交界处养牛场畜主尹某给笔者打来电话, 叙其养的92头育肥牛, 其中14头发病, 接到电话后笔者16:40赶到现场。

2 主诉及临床症状

据牛场主人和饲养员介绍, 该牛场在2 d前开始发病, 在发病期间认为是患有感冒, 便注射了抗感冒针剂, 用药后无任何效果, 发病第3天有2头体质差的牛死亡, 牛出现死亡后察觉不像感冒。现状检测病牛体温可达41~42℃, 精神沉郁, 肌肉震颤, 呼吸脉搏加快, 眼结膜潮红, 食欲大量减少, 一部分牛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 早晚大部分病牛痛苦干咳, 有泡沫状鼻汁后呈黄浓性, 呼吸困难, 喘粗气, 与此同时病牛常回头观腹, 胸部叩诊, 呈浊音有疼感, 肺部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 个别病牛下痢, 初为粥状后常混带有粘液和血块的粪便, 重症病牛已死亡。

3 病理剖检

剖检2头死亡牛, 口鼻有带白色和浓性分泌物流出, 眼圈呈蓝紫色, 主要病变在肺, 肺与胸膜或隔肌发生粘连, 肺脏淡红色肉变, 胸腔心包积液, 有胸膜炎及纤维素性肺炎, 呈肝变有干酪样坏死灶, 肺切面呈大理石样, 多汁、肺脏由外往里烂, 肝脏肿大切开有淤血, 肾脏苍白肿大, 咽喉和气管粘膜表面有出血点, 皱胃粘膜充血, 皮质有暗红出血点, 心肌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4 流行病学

巴氏杆菌病常存在于健康畜禽的呼吸道, 呈健康动物带菌, 当饲养在不卫生的环境中, 由于受寒感冒, 过度疲劳, 运输, 饥饿等降低抵抗力时, 即可使病原菌侵入体内, 经淋巴液而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此时病畜全身组织器官,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均含有本菌, 成为传染来源,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 其次为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亦有由皮肤粘膜伤口或蚊蝇叮咬而感染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当气温变化大, 阴湿寒冷时容易发病, 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

4.1 牛巴氏杆菌病也叫牛出血性败血症, 简称牛出败。

常以发生高热肺炎或急性肠炎和内脏的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 潜伏期2~5 d,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败血型、浮肿型和肺炎型。

4.1.1 败血型病初体温升高41~42℃, 精神沉

郁, 呼吸脉搏加快, 结膜潮红, 食欲废绝, 反刍停止外, 表现腹痛、下痢, 初为粥状后常混有粘液及血液, 具有恶臭, 有时乳汁和尿中均含血液, 一般于12~24 h内虚脱而死。

4.1.2 浮肿型病畜头颈和胸前及全身发生水肿,

水肿部分初热后凉, 指压有压痕, 同时口腔粘膜红肿, 舌肿大, 吞咽和呼吸发生困难, 最后由于窒息而死, 病程为12~36 h。

4.1.3 肺炎型主要表现纤维性胸膜性肺炎症状,

病牛呼吸困难, 干咳, 鼻孔流出泡沫, 鼻汁呈脓性, 胸部叩诊呈浊音有疼痛感, 听诊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 有时听到胸膜摩擦音, 还有病畜出现肠炎症状, 病程一般3~7 d。

5 诊断

根据当地牛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剖检情况和自己的临床经验, 依据流行病学, 该病牛确诊为败血症和肺炎型牛巴氏杆菌病。

6 预防

牛巴氏杆菌病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牛入舍前应彻底清理牛舍, 把牛舍清理干净后应用3%~5%火碱刷洗地面, 或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 根据不同季节用一些不同成份的消毒药, 对牛槽使用用具进行全方面消毒, 预防本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抵抗力, 定期预防注射使用牛出败氢氧化铝菌苗或油佐剂苗, 按体重100 kg以下的牛皮下或肌肉注射4 m L。100 kg以上的牛注射6 m L, 免疫期9个月, 可根据免疫要求去做。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饲养程序, 注意常年养牛平均温度8~25℃, 严禁用发霉的精粗饲料喂牛, 尽量不用抗生素口服药物喂牛, 防止杀死瘤胃内厌氧微生物和正常菌群, 造成免疫力低下, 如牛出现疾病应找兽医早期治疗。

7 治疗

首先对发病牛立即隔离治疗, 加强护理, 隔离饲养。

7.1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加维生素C注射液10 m L, 控制败血, 0.9%的糖盐水500 m L加土霉素5 g, 控制肺部深度感染, 静脉滴注每天1次。

7.2 用磺胺间甲嘧啶注射液每0.

05 m L/kg肌肉注射, 或青霉素160万IU 8支, 链霉素100万IU 4支用注射用水稀释, 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 增强药效作用时间长, 经过3~5 d的治疗全部治愈。

7.3 如治愈后再巩固1~2 d给药, 防止复发, 效果更好。

7.3.1 如对早期发病牛应用血清, 磺胺药物治疗效果好, 两药同用更佳。

7.3.2 血清用猪牛出败二价或牛、猪、绵羊三价血清作皮下, 或肌肉注射。

小牛20~40 m L, 大牛60~100 m L, 必要时重复2~3次。吉

牛巴氏杆菌病的病原诊断与治疗 篇8

2012年10月青海省某养殖场送来死亡牛病料一份。据了解, 该种牛场从2011年11月5日开始发生牛死亡, 以1岁牛为主要发病对象, 截至送检时已死亡牛10余头。病牛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流涎、体温在40~41℃, 现场解剖发现喉头充血水肿, 心脏肥大, 心包积液, 肺脏充血呈大理石样, 脾脏边缘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

1.1 病料采集

将送检心、肝、脾、肾、肺、喉头经初步处理后待检。

1.2 药物

药敏纸片, 抗菌素种类为羧苄青霉素, 头孢氨苄, 利复平, 先锋、卡那霉素, 呋喃妥因, 强力霉素、多粘菌素B。

1.3 实验动物

健康昆明系小白鼠6只 (16~18g) , 购于青海地方病研究所。

2 方法

2.1 镜检

取病死牛心、肝、脾、肾、肺、喉头等病料进行触片, 并进行瑞特氏染色, 镜检。

2.2 分离培养

将病料分别无菌接种于普通斜面、鲜血平板和营养肉汤及厌气肝汤中, 37℃温箱培养24h。

2.3 生化试验

选取相应的生化试验管, 将分纯的单个菌落接种于生化管中, 37℃温箱培养24h, 观察记录结果。

2.4 动物试验

用生理盐水洗涤鲜血斜面上的2~3个菌落, 皮下注射体重16~20g的昆明系小白鼠2只, 0.2mL/只, 观察并剖解死亡小白鼠。

2.5 药敏试验

将纯化好的细菌用接种环均匀涂布于鲜血琼脂平板上, 贴上各种药敏纸片, 37℃培养24h后记录结果。

2.6 致病性测定试验

用生理盐水将培养了48h的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洗涤后与标准巴氏杆菌比浊管比对, 确定相应含菌浓度后做倍比稀释, 0.2mL/只皮下注射16~20g的昆明系小白鼠, 同时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观察记录试验结果。

3 结果

3.1 病料经触片瑞特氏染色后, 镜检发现肺脏和喉头有较单一的疑似巴氏杆菌的小杆菌, 其它脏器看不到细菌。

3.2 菌落形态及培养特性的观察结果, 肺脏和喉头在鲜血琼脂平板上有灰白色, 圆形微隆起, 半透明, 湿润, 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露珠样不溶血的菌落外, 其它脏器在培养基上均无细菌生长。

3.3 生化试验结果见表1。

注:“+”表示阳性, “-”表示阴性

3.4动物试验结果:小白鼠于24h内全部死亡, 剖检后采取肝脏进行触片, 瑞特氏染色后, 镜检可见与上述一致的两极浓染的小杆菌。

3.5药敏感试验结果, 该菌对羧苄青霉素 (3.0cm) 、先锋霉素 (2.8cm) 、呋喃妥因 (2.3cm) 高度敏感, 对强力霉素 (1.8cm) 、利福平 (1.6cm) 等药物中度敏感。

3.6致病力测定结果注射1000MLD/mL的小鼠于24h内死亡。

4 诊断

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篇9

【关键词】羊巴氏杆菌病;诊断;防治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绵羊主要表现呼吸道黏膜和内脏出血性炎症。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阳光敏感,使用一般消毒药数分钟即可将其殺死。

1 流行特点

绵羊多发生于幼龄羊和羔羊身上,山羊不易感染。病原菌随病羊和带菌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经呼吸道、消化道及损伤的皮肤而感染其他羊。带菌羊经受寒和长途运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自体内源性感染。

2 临床症状

按病程长短可分3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号和慢性型。

2.1最急性型

多少发生于哺乳羔羊,往往突然发病,只表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在几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

2.2急性型

病羊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42℃,咳嗽,眼、鼻流出黏液,鼻孔常有出血。初期便秘后期腹泻,有时粪便全部为血水。消瘦虚脱而死,病程2d~5d。

2.3慢性型

主要见于成羊,病程可达3周,病羊消瘦,表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流黏脓性鼻液,有时颈部和胸下出现水肿。角膜发炎,出现腹泻,临死前极度衰弱,四肢冷,体温下降。

3 剖检变化

一般在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点出血。心包和胸腔内有渗出液及纤维素凝块。肺脏膨大、水肿,呈现紫红,一般在前腹区有显著实变。病程长的绵羊,病理变化界线更为明显,呈暗红色,胸膜粘连。有的肺部还见有黄豆至胡桃大的化脓灶。其他脏器呈水肿和淤血,间有小出血点。脾脏不肿大,肝脏有坏死灶。

4 诊断

诊断主要靠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必要时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取病死羊的新鲜病料,肺、肝、脾及胸腔液涂片。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液镜检,显微镜下可看到有两极浓染、中间着色较浅的卵圆形小杆菌。

鉴别诊断:羔羊患巴氏杆菌病时需注意与肺炎链球菌(旧名肺炎双球菌)所引起的败血症相区别。后者剖检时可见脾肿大,而且在病料中很易查到以成双排列为特征的肺炎链球菌。

5 防治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羊场应选健康种公羊和母羊,自行繁殖,防止外引进新羊带入病源。

5.2饲料营养搭配

合理搭配饲料,满足羊只营养需要,提高羊的抗病能力。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及保健营养药品,可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本病的发生效果极佳。

5.3加强饲养环境管理

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污物,通风干燥,遮雨防晒,定期消毒,减少发病诱因。合理控制羊舍羊只密度,圈舍温度和湿度要适宜。长途运输时,防止过度劳累。

5.4发病后,羊舍可用5%漂白粉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

必要时羊群可用高免血清或菌苗作紧急免疫接种。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并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对病畜活动的圈舍、场地、接触过的用具以1∶400新申抗毒威喷雾或清洗。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以百毒杀溶液清洁用具和舍内外喷雾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

5.5治疗

对病羊和可疑羊应立即隔离治疗,可分别选择用甲砜霉素或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mg,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00~1500单位,20%磺胺嘧啶钠5ml~10ml,进行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使用复方新诺明片,内服量为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为止。

参考文献

[1]金世鑫,王传华.一起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08)

[2]易文强,张宏民.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及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1(07)

[3]腾井华,窦同喜,吕晓磊,李强.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03)

[4]何志峰.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0(05)

牛巴氏杆菌 篇10

1 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达40.8℃, 食欲减退, 心跳增加, 102次/min, 呼吸加快, 82次/min, 鼻镜干燥。反刍停止, 胃肠蠕动减弱, 初便秘, 后腹泻, 粪便中混有血液。病牛前胸发生水肿, 肺部听诊有湿性锣音, 粘膜发绀。体表淋巴结肿大。病程短促, 1头牛1d内死亡。部分病牛体表附着数量不等的璃眼蜱 (俗名草蜱子) 。

2 剖检病变

先后剖检2头病死牛, 病变基本一致, 病变主要集中在心脏和肺脏, 分述如下:

2.1 尸表病死牛腹围增大, 可视粘膜出血, 并散布黄疸。

2.2 体腔病死牛心包腔积液, 胸、腹腔内均积有数量不等的红色液体。

2.3 心、肺

病死牛心脏冠状沟脂肪散布数量不等点状出血, 心内膜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部分病死牛肺脏水肿, 刀切后, 从肺中流出灰黄色、脓汁、泡沫样物质。

2.4 消化道

病死牛真胃粘膜充血、出血, 小肠和大肠肿胀, 十二指肠急性炎症,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

2.5 泌尿道病死牛肾脏和肾盂均散布数量不等的出血点, 膀胱粘膜充血。

2.6 肝、胆病死牛肝脏和胆囊均肿大。

3 诊断

涂片镜检:无菌操作、采取发病症状明显、高热病牛耳静脉血, 制涂片、分别用革兰氏、亚甲兰、姬姆萨进行染色、镜检。

3.1 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两端钝圆、中央微凸、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2 亚甲兰染色镜检发现卵圆形, 两端着色深的两极杆菌。

3.3 姬姆萨染色

镜检发现红细胞虫体多样, 环形虫体呈戒指状, 原生质呈淡蓝色, 染色质呈红色, 还发现椭圆形虫体和逗点形虫体。一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多少不定, 常见的为2~4个;各种形态的虫体, 可同时出现于一个红细胞内;红细胞染虫率高低不一, 多在10%~20%。初定为环形泰勒梨形虫。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巴氏杆菌和环形泰勒梨形虫混合感染。

4 应急措施

4.1 抢救疗法病牛和健康牛进行严密隔离, 封锁观察治疗。主要疗法如下:

4.1.1 抗菌疗法

选用青霉素, 病牛每头320U, 2次/d;并用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每头病牛肌注30m L, 2次/d, 3~5d为一个疗程。

4.1.2 抗虫疗法对病牛贝尼尔3.5~3.8mg/kg·bw, 肌肉注射。

4.1.3 配合疗法对病牛群同时结合补液、止痛、强心, 以提高疗效。

4.2 药物群防对假定健康牛群, 每头牛投服15g/d磺胺嘧啶片, 连用3~5d。

4.3 紧急免疫对病愈牛和未表现症状的牛群进行牛出血性败血病菌苗注射, 以提高牛群抗体水平。

4.4 严密消毒全场选用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3次大消毒。

4.5 及时驱虫彻底杀灭牛群身上的草蜱子。

5 效果观察

养牛场的疫情, 经过采用上述应急措施后, 效果明显, 疫情停止, 病牛康复, 生产恢复。

上一篇:商业企业资金结算管理论文下一篇:扫描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