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沟肠杆菌

2024-08-26

阴沟肠杆菌(通用5篇)

阴沟肠杆菌 篇1

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的肠杆菌科常见细菌,也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近年来, 阴沟肠杆菌感染发病率不断升高, 常引起呼吸道、尿道、伤口感染和菌血症等,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现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所检出的阴沟肠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来自广州地区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同一患者连续两次分离出同一菌株者不重复计算。

1.2 仪器和试剂

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配套用细菌鉴定和GN13药敏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药敏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购自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

1.3 方法

各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后,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要求,接种分离细菌及相应处理。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和原装GN13鉴定卡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对分离的单个菌落参照操作说明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及构成比

233株阴沟肠杆菌的标本来源主要是痰24.9%(58/233),尿液19.3%(45/233),伤口分泌物14.2%(33/233),详见表1。

2.2 抗菌药物耐药情况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极高,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6.4%和41.4%,头孢吡肟耐药率仅仅是12.0%。无耐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菌株,其余抗菌药物分别约有20.0%~50.0%的耐药率(表2)。

3 讨论

阴沟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之一,属条件致病菌。阴沟肠杆菌的感染与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多器官功能衰竭、烧伤、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因素有关。临床多引起呼吸道、尿道和创伤感染。本组菌株以痰标本24.9%,占居第一位,表明呼吸道感染是阴沟肠杆菌临床感染的主要类型;尿液标本19.3%,占第2位;伤口分泌物14.2%,占第3位。

本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于80%,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46.4%和41.4%,头孢吡肟耐药率仅仅是12.0%。这与阴沟肠杆菌易产染色体头孢菌素酶(AmpC)有关,AmpC酶是一种诱导型β-内酰胺酶,通常情况下,只产生低水平的AmpC酶,但亚抑菌浓度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能诱导阴沟肠杆菌高水平产生AmpC酶,而长期应用第三代头孢还可导致产ESBLs菌感染[2]。四代头孢菌素带有的氨基噻唑侧链对Amp C酶亲和力低,可以快速通过细胞外膜屏障,所以对高产AmpC酶菌株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3]。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敏感率仍是99.5%和100.0%。碳青酶烯类是目前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中抗菌谱最广, 抗菌活性最强,具有快速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它对大多数由质粒或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都有较高的稳定性,与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力强,能有效渗透细菌外膜进入周质间隙,并且存在抗生素后效应[4]。因此,它对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都具有稳定的杀菌效果,尽管有诱导头孢菌素酶产生的可能,但由于碳青酶烯类的抗菌作用强大,往往在病原菌产生诱导酶之前已经把病原菌杀死[5]。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中,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好高于80%,这与阿米卡星具有较强耳毒性和肾毒性而在临床较少应用有关。

院内感染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革兰阴性杆菌在院内感染中占重要地位。我们应加强实验室与临床医师的沟通, 合理使用抗生素, 提高疗效。避免盲目滥用广谱抗生素, 造成继发感染或双重感染。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57-360.

[2]王扬,夏丽萍,康健,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诱导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25-128.

[3]岑叶平,常燕子,裘莉佩,等.379株血培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8):730-733.

[4]孙琪,齐桂云,刘军,等.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9):2230-2234.

[5]李苏利,华川,李杨.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当代医学,2009,15(25):95-96.

阴沟肠杆菌 篇2

产AmpC 酶的菌株耐药谱比产超广谱的β内酰胺酶菌株更广泛,它几乎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亚胺培南外)耐药,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近几年发现其不仅由染色体介导,质粒也可介导产生AmpC 酶造成耐药菌株的快速传播,因此,建立简便可靠检测产AmpC 酶菌株的方法,对有效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很重要。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并没有推荐检测AmpC 酶的标准方法。

目前三维试验是较公认的一种敏感、可靠检测高产AmpC 酶的方法,但由于其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是很难在临床实验室常规推行的方法,表型筛选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容易判读,易于在各级医院的临床实验室推广。然而,由于表型筛选法是建立在特殊耐药表型的基础上,而质粒AmpC 酶种类较多,其耐药表型也不尽相同,仅有几种抗生素在检测范围还有一定局限性[2],且药敏结果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导致特异性低。而临床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不断增多,需要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AmpC 酶检测方法。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三维试验阳性检出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本研究通过以三维实验结果为标准,比较表型筛选法和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 酶阴沟肠杆菌的可靠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

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39例,菌株鉴定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20E系统,质控菌株为高产AmpC 酶的阴沟肠杆菌029M(施贵宝公司提供)。

1.1.2 药敏纸片。

亚胺培南(IPM)、头孢西丁(FOX)、头孢吡肟(FEP)、头孢他啶(CAZ)、头孢曲松(CRO)、头孢噻肟(CTX)、氨曲南(ATM)、头孢他啶+克拉维酸(CD02)、头孢噻肟+克拉维酸(CD03)等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AmpC 酶表型筛选法。

用IPM、FEP、CD02、CD03、CTX 5种纸片进行表型筛选。判断标准:根据表型筛选结果,FEP、IPM表现为敏感,而CTX、CD02和CD03表现为耐药或在CD02、CD03和CTX的抑菌环内存在散在菌落以及IPM表现为敏感而FEP、CTX、CD02、CD03均耐药,判断为存在 AmpC 酶的表达[3]。

1.2.2 双纸片协同试验。

用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的菌液涂布平板,稍干后中央贴一空白纸片,相距20mm在四周帖上CAZ、CRO、CTX、ATM、FEP,再在空白纸上加10μg/μl氯唑西林20μl,35℃培养18~24h,以氯唑西林与任何一种头孢菌素产生协同为阳性[4] 。

1.2.3 三维试验。

(1)提取粗酶(冻融法) :将在血平板生长(35℃)过夜菌稀释成0.5麦氏单位,取150μl接种于50ml胰蛋白大豆肉汤中,35℃震荡培养4h,收集菌液于离心管中,4℃ 4 000r/min离心20min,弃上清液,-70 ℃反复冻融5次,加2.5ml pH 7.0的0.01mol/L PBS后混匀,4℃ 12 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粗酶液-70℃保存备用;(2)三维试验经典法:用冻融法破碎待检菌细胞,制备酶粗提液。将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稀释成0.5麦氏单位,涂布于90mm的M-H平板上,平板中心贴头孢西丁纸片,距离纸片边缘5mm处,用无菌刀片向外切宽长为1mm×15mm 的狭缝,弃去挖出的琼脂,将提取的粗酶液30μl加入切好的狭缝中,35℃过夜观察结果;若抑菌环内裂隙有细菌生长,则提示产AmpC 酶。该试验质控菌株为高产AmpC 酶的阴沟肠杆菌029M(三维试验由我院协作医院南通第一人民医院提供帮助)。

2 结果

2.1

三维试验中39株阴沟肠杆菌经三维试验检测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10株, 检出率为25.6%。

2.2 表型筛选法:

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检出效率为76.9%,其结果与三维试验检测结果见表1。表型筛选法与三维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双纸片协同试验:

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检出效率为89.7%,其结果与三维试验检测结果见表2。双纸片协同试验与三维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种检测方法可靠性的比较结果见表3。

3 讨论

阴沟肠杆菌在自然状态下野生型菌株的AmpC 酶呈低水平性分泌,甚至不被经典的β-内酰胺酶测定方法所检测到,但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导作用下,酶活性可提高100倍左右。此外,在自然状态下阴沟肠杆菌有着高频率的去抑制突变率,突变后完全去抑制型可以比突变前AmpC酶产量提高1 000倍以上。亚胺培南、头孢西丁、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都是AmpC 酶的强诱导剂,临床上可由此治疗导致高水平AmpC酶产生[5]。近年来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和其对阴沟肠杆菌的选择作用,使阴沟肠杆菌迅速成为医院严重的感染病原菌,尤其是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已基本对第1~3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有了较高耐药率[1]。药敏中,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西丁均高度耐药,已无临床应用价值。也提示不宜选用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单环类氨曲南等。因为这些药物除了有较高耐药率外,还是AmpC 酶的强诱导剂。

AmpC 酶菌株的增多使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面临严峻挑战,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 酶、分析其发生率能协助临床合理用药。目前除了分子生物学确证以外,较公认的表型检测方法是三维试验,但其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使临床难以常规开展。

本研究将表型筛选法、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结果分别与三维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表型筛选法中39株阴沟肠杆菌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有18株。运用χ2检验结果P<0.05,表型筛选法与三维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不等,表型筛选法的阳性检出率为46.2%,高于三维试验的阳性检出率(25.6%),即与三维试验比较,表型筛选法检测结果中假阳性结果太多,特异性仅为69.0%,但灵敏度达90.0%;双纸片协同试验中39株阴沟杆菌中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有10株。运用χ2检验结果为P>0.05,双纸片协同试验与三维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相当。双纸片协同试验灵敏度为80.0%,特异性达93.1%。综上所述,双纸片协同试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三维试验检出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可以替代三维试验在各级医院常规应用。表型筛选法检测结果中假阳性结果太多,特异性仅为69.0%,但灵敏度达90.0%,且操作简便,可作为医院进行三维试验前的初筛。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AmpC酶的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93.1%,是目前检测AmpC酶较简便、可靠的方法。

近年来,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产AmpC 酶的革兰阴性杆菌越来越多见,尤其是出现了(去阻遏) 持续高产AmpC 酶和质粒介导的AmpC 酶,导致耐药菌株广泛传播和临床对该类细菌感染的治疗困难,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故检测AmpC 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简便、快速、准确的AmpC酶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细菌室,对耐药菌进行检测、监控,是控制、减缓耐药菌蔓延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

摘要:目的:以三维实验结果为标准,比较表型筛选法和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可靠性。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39例,分别用三维实验、表型筛选法、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试验检测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结果:39株阴沟肠杆菌经三维试验检测出高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10株,检出率为25.6%。表型筛选法特异性为69.0%,灵敏度为90.0%,检出效率为76.9%。双纸片协同试验特异性为93.1%,灵敏度为80.0%,检出效率为89.7%。结论: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与三维试验阳性检出率相当,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AmpC酶,三维试验,双纸片协同试验,表型筛选法

参考文献

[1]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1-1693.

[2]周强.AmpCβ-内酰胺酶的产生机制及检测方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40):176-179.

[3]周志慧,李兰娟,俞元松.两种检测阴沟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88-90.

[4]张乐慧,傅云雷,马丽霞.双抑制剂扩散协同法检测两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1,24(4):211-213.

阴沟肠杆菌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92株, 设为观察组;再选取非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102株, 设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的药敏试验结果、感染部位及感染的病区分布情况。两组菌株的采集时间、培养方法及培养条件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细菌鉴定

采取的是法国生物梅里埃ATB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

1.2.2 药敏试验

对鉴定后的细菌菌株采取K-B法, 使用的是英国Oxoid公司生产提供的药敏试纸, 质控菌株选用的是肺炎克雷伯菌 (ATCC700603) 与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

1.2.3 AmpC酶检测

(1) 初筛:采取K-B法, 以头孢西丁的药敏试验的纸片对Amp C酶进行筛选, 筛选标准是:头孢西丁的抑菌圈直径≤18mm。 (2) 确证Amp C酶实验:采取的是改良的Hodge实验的方法, 把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 均匀地涂抹在M-H的琼脂平片上, 为0.5麦氏单位;干燥后, 在中央位置贴上头孢西丁的药敏试纸, 再以接种环挑取出待检的菌落2~3个, 然后置于温度为35℃的孵箱中, 进行18h的培养, 观察头孢西丁抑菌圈周围细菌的变化, 筛选标准是:头孢西丁的抑菌圈直径≥2mm[1]。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药敏试验的结果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 期间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92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47.1% (81/172) ;对照组102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17.6% (42/238) , 两组菌株的产AmpC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χ2=19.88,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菌株除亚胺培南外, 对其它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对照组,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染部位的各比例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多药耐药性, 目前认为其主要的耐药机制是由于产生出大量的β-内酰胺酶, 可以渗入到菌体内的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活性并进行破坏。而AmpC酶是通过铜绿假单胞菌或者肠杆菌科细菌等质粒或者染色体介导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 对头霉素类药物、单环类化合物、第三代的头孢菌素产生耐药性, 无法被酶抑制剂所抑制, 是Ambler分类中的C类酶[2]。阴沟肠杆菌则属于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条件性致病菌, 也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菌。本文统计发现, 呼吸内科92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47.1%, 非呼吸内科102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17.6%, 两组菌株的产AmpC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是由于呼吸内科中的重症患者较多, 其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降低, 抵抗力较弱, 往往还要采取多种侵入性的操作, 如导尿管、呼吸机、气管插管等操作, 同时还需要长时间地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引起人体内的菌群发生失调, 进一步引起阴沟肠杆菌医院感染。另外, 本文统计发现, 呼吸内科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 明显高于其它部位, 有文献中也指出, 阴沟肠杆菌感染一般以皮肤软组织与呼吸道感染为主, 因此, 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 而治疗的首选药物一般为亚胺培南[3], 本文也统计发现, 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类药物皆有明显的耐药性, 因此, 在治疗中需要先进行药敏试验, 以确定药物的合理选择。

综上所述, 呼吸内科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 因此,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同时呼吸内科产Amp 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明显, 对大多数抗菌类药物不敏感, 根据药敏试验指示, 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 以有效控制此类细菌感染, 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 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172株, 设为观察组;再选取非呼吸内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患者, 分离出阴沟肠杆菌共238株, 设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的药敏试验结果、感染部位及感染的病区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172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47.1% (81/172) ;对照组238株菌株中, 产AmpC酶率为17.6% (42/238) , 两组菌株的产AmpC酶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χ2=19.88, P<0.01)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 因此, 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同时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明显。

关键词:呼吸内科,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耐药性

参考文献

[1]姚振国, 范秋连, 汪洪, 等.呼吸内科产Arn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5) :725-726.

[2]赵德军, 胡昭宇, 武静, 等.产ESBLs及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0) :1118-1120.

阴沟肠杆菌 篇4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酶(ESBLs),AmpC酶,表型筛选试验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的广泛使用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体。阴沟肠杆菌中某些菌株在获得新的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耐药性后,继而又获得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的耐药,因其高度耐药性、多重耐药性,造成这些被感染人群极高的死亡率,且其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时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现状,可为该菌感染的治疗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控制临床感染提供重要依据。革兰阴性菌的耐药问题主要是由于产生了ESBLs[1]与AmpC酶,这两种酶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有报道,随后产酶株的检出越来越多,主要导致了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成为严重的耐药问题。

阴沟肠杆菌作为一种两类酶均能产生的细菌,已倍受重视。阴沟肠杆菌是人体的条件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与消化道,随着院内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存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而出现阴沟肠杆菌的异位定植或引起菌群失调,出现的感染以长期、反复、多部位、多重耐药为特征且不易治愈,这无疑升高了院内感染率。现国内外对阴沟肠杆菌的研究甚多,从耐药性分析,检测方法及其比较,到临床应用及对策都有报道。现ESBLs与AmpC酶的检测方法已基本成熟,本研究通过对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主要是ESBLs与AmpC酶)的监测,了解临床上耐三代头孢的阴沟肠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及ESBLs与AmpC酶于此类耐药中出现频率,即其流行情况,并同时统计这些耐药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现报道如下。

1材料

1.1 菌株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2月本院(义乌中心医院)来自各种标本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45例。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ATCC25922 1株。质控株为经VITEK确认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株。

1.2 药敏纸片

头孢西丁(FOX)、头孢吡肟(FEP)。

1.3 其他

生理盐水、克拉维酸粉剂、氯唑西林粉剂、血平板、MH平板等。

2方法

表型筛选试验[2]:(1)实验方法:按照K-B法的要求,新分离的纯菌种配成0.5McFarland密涂于血平板(ф=90mm)上,两对角分别贴上CZA、CTX和IPM、AMS。CZA、CTX与IPM间距25mm为佳 ,而与AMS间距20mm 为佳,35℃培养24h后,判断结果。(2)结果判断:①ESBLs阳性:CZA、CTX与AMS之间协同受AMS影响侧抑菌环直径-不受AMS影响侧>5mm;②AmpC酶阳性:CZA、CTX与IPM之间拮抗&受IPM影响侧抑菌环直径-不受影响侧>5mm;③ESBLs阳性+ AmpC酶阳性(1)+(2);④突变高产AmpC酶:三代头孢无抑菌圈而对IPM敏感 。

3结果

3.1 表型筛选试验结果

45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为单产ESBLs的有35株,占77.78%;没有单产AmpC酶;表现为同时产两种酶的有10株,占22.22%;结果阴性即不产这两种酶的有3株(头孢硝噻吩纸片确定β-内酰胺酶试验阳性),占6.67%,45株阴沟中AmpC酶阳性的共有13株,占28.89%。

3.2 药敏统计结果

统计本院检出阴沟肠杆菌有264株,其中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有171株,占64.77%。这171株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耐药谱广泛,体外实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头孢替坦敏感率为27.49%,复方新诺明为22.81%,其余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均高度耐药,而对氨苄西林与头孢唑啉呈全部耐药。而本实验的33株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的药敏情况,基本与总的统计结果符合,这些阴沟肠杆菌体外实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而其他均呈现高度耐药甚至全部耐药。

4讨论

ESBLs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Bush分类属Group 2,而Ambler分类属Class A ,主要由质粒介导少数由染色体介导,往往具有多重耐药性,常见于肺克、大肠、阴沟等菌中。能灭活三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类抗生素和氨曲南,不能水解头霉素类,能被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抑制,但不能被氯唑西林所抑制。VITEK对产ESBLs细菌检出率敏感性为99.5%,特异性为100%[3]。本研究表试验结果45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为产ESBLs 42株,占93.33%。

AmpC酶Bush分类属Group 1,而Ambler分类属Class C,主要由染色体介导少数由质粒介导,常见于阴沟,产气肠杆菌等菌。AmpC酶能被β-内酰类抗生素诱导,属诱导酶,它不能被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抑制,但能被氯唑西林抑制。本试验结果33株阴沟肠杆菌中表现为产AmpC酶8株,占17.78%。

表型筛选检测方便且快速,为NCCLS所推荐,此方法为检测ESBLs的可靠方法,但检测AmpC酶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细菌本身对亚胺培南的诱导敏感性(有报道显示29.2%为组成性高产AmpC酶而64.2%为诱导性高产AmpC酶)等使结果不易判读。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我院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这与文献[4]阴沟肠杆菌以产AmpC酶为主不符,可能存在地区差异。

我院对三代头孢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占67.32%,较文献[5]阴沟肠杆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为40%~60%稍高。本实验对三代头孢耐药菌株进行了常规药敏结果统计示此类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7.66%,与1994-2001年中国ICUG耐药性监测研究发现对阴沟肠杆菌体外活性最好的是亚胺培南(95%)相符,而头孢替坦敏感率为27.49%,复方新诺明为22.81%,其余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均高度耐药,无临床应用价值。一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越早、越普遍的地区,细菌产ESBLs比例越高[7],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很容易在细菌间传递扩散,导致对抗生素耐药细菌的广泛传播,及治疗选药的困难,多资料显示治疗产两种β-内酰酶的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7],而产某一种的可考虑应用复合制剂或联合用药[8]等。实验室可注意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对两种酶进行测定,同时对临床加以指导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而出现高耐药的诱导产酶菌对临床治疗带来困难,通过合理用药达到疗效同时延缓昂贵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物力达到最有效治疗,尽量避免多重耐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Yuan M,Aucken H,Hall,et al.Epidemioiogical typing ofKlebsiellae with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from Euro-pean intensive care units(J).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8,41(5):527-539.

[2]周志慧,李兰娟,俞云松,等.两种检测AmpC酶方法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2):88-90.

[3]Sanders CC,Barry AL,Washington JA,et al.Detection of ex-tended-spetrumβ-lactamases producing Members of the familyEnterobacteriaceae with the VITEK ESBL Test(J).J Chin Mi-crobiol 1996,34(12):2997-3001.

[4]李艳,王海英,左云,等.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酶和ESBLs的状况及药敏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杂志,2002,42(2):39-41.

[5]陈民钧,王辉.中国危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连续7年监测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75-381.

[6]Saurina G,Quale JM Manikal VM,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Enterobacteriaceae in Brooklyn,NY:epidemiology andrelation to antibiotic usage patter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0,45(6):895.

[7]肖倩.产ESBLs细菌的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杂志,2002,24(5):673-676.

阴沟肠杆菌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咽分泌物、血、尿、阴道分泌物等各种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培养和鉴定[1]。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

1.2 药敏试验

菌株采用ATB express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由卫生部检验中心提供。

1.3 分析方法

将数据输入旗帜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并应用Excel及SPSS 13.0软件进一步计算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菌种来源及病原菌分布特征

菌种由我院2009~2011年住院和门诊患者分离培养所得,3年共送检标本10282株,培养出细菌2921株,细菌阳性检出率为28.4%。其中革兰阴性菌1625株(55.6%),革兰阳性菌1043株(35.7 %),白色念珠菌253株(8.7%)。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阴沟肠杆菌居革兰阴性菌第3位,在所有分离菌株中居前6位,在我院感染致病菌中居重要位置。 2009至2011年各标本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株数分布及构成比见表1。

2.2 耐药率

2009年到2011年临床分离出阴沟肠杆菌株数及对20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见表2。

3讨论

我院2009至2011年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排第3位,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作为临床的常见的致病菌,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来源于咽分泌物,且呈上升趋势,与其他报道相似[2]。 这与我院儿童免疫力低,重症患者多,呼吸道感染多见,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多有关。

我院所分离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0,与田磊等[3]的报道相符。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孢噻吩及头孢西丁耐药率为100%,其可能与阴沟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β-内酰胺酶(尤其是产ESBLs和AmpC酶),阴沟肠杆菌是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的高产菌,高产AmpC酶,AmpC酶可以水解头孢西丁有关[4,5]。 不同地区ESBLs和AmpC酶检出率不同[3],这种AmpC酶不仅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且不被β-内酰胺抑制剂所抑制[6],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其对替卡西林呈现出相对较高的耐药率且加酶抑制剂后耐药率减少不明显。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加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后耐药率相应明显减少,可能与他唑巴坦可抑制AmpC酶有关。本研究显示喹喏酮类如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与其他研究[5]不同,可能与儿科基本不用此类抗菌药,而没有诱导阴沟肠杆菌产生修饰酶有关。

本研究还发现近3年来我院分离阴沟肠杆菌对抗感染耐药率有降低趋势,尤其头孢呋辛由81.50%降至46.20%降幅较大。 儿科基本不用的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低。这可能与近年来国家及我们医院合理应用抗生素工作的加强,抗生素应用频度减低,个别抗生素如头孢呋辛临时停用及临床医生对相应抗感染药应用的合理与减少有关。

由此可见,为了控制阴沟肠杆菌的感染与传播,临床医生应尽早送患者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应尽量减少应用并避免滥用抗感染药,由于阴沟肠杆菌对某些药物100%耐药,重症感染时,细菌培养加药敏尤为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洛阳地区2009~2011年妇女儿童感染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对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2009~2011年所有接收培养物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3年共送检标本10282株,培养出细菌2921株,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82株,在所有分离菌株中居前6位,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占居第3位。主要来源于咽分泌物。②阴沟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噻吩及头孢西丁耐药率为100%。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耐药率29.3%~42.2%,有降低趋势,加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后耐药率相应明显减少,替卡西林耐药率33.90%~53.10%,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后耐药率减少不明显。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呋辛耐药率均呈下降趋势,尤其头孢呋辛由81.50%降至46.20%,降幅较大。对复方新诺明、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环丙沙星耐药率低。结论 洛阳地区妇女儿童感染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复杂,对抗生素耐药性不一,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关键词:妇女,儿童,阴沟肠杆菌,分布,耐药率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晏玲,薛瑗,何念海,等.儿科临床分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616-1617.

[3]田磊,李莉,张蓓,等.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与ESBLs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1941-1943.

[4]桂炳东,王伶,邹叶青,等.高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性及同源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2):1332-1334.

[5]林燕青,邱卡仪,陈梅英.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461-462.

上一篇:降低厂用电下一篇:留守子女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