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审计监督

2024-10-01

预算审计监督(精选12篇)

预算审计监督 篇1

引言

当前, 烟草公司应重视预算审计工作, 实现全面预算管理, 这样才能提高烟草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因此, 烟草公司预算审计监督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烟草公司预算审计工作的效果, 应积极开展研究预算审计监督的对策措施。

一、烟草公司预算审计的现状

烟草公司预算审计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 因此, 烟草公司应实施有效的预算审计。但是, 有些烟草公司的预算审计监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一些烟草公司的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有的烟草公司收入预算制定不科学, 并没有以上一年的销售收入及费用开支作为参考;费用的支出脱离了预算, 缺乏计划性, 预算的编制金额与结算的使用金额差距较大;预算和决算经常出现赤字;经费列支科目“其他支出”比较高等问题。

二、烟草公司预算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预算编制不细化, 不全面, 有些项目出现遗漏,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费用预算分解没有考虑某些费用发生的特殊性 (例如:新增营销费用、公关费用) , 导致预算严重超支;预算编制定额不全、目标不明、依据不充分, 主观性太强, 缺乏说服力;编制方法不科学, 如费用按性态分为固定费用、变动费用, 编制时没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方法编制。对营业外收支、其他业务收入、费用预算中的会议费、咨询费等应采取零基预算或者概率预算编制;往往一些烟草公司在年度预算指标分解时, 历史业绩权重较大, 对某些指标没有设立一个公共的标准, 而使下级各部门都保持统一的增长幅度, 使得预算编制的不合理;预算口径与会计核算口径不一致, 如费用预算编制时是这个明细项目, 到了执行时可能又变成了其他明细项目等;出于局部利益考虑有意高估或低估, 如对收入和利润等项目往往低估而对成本费用和资本性支出往往高估;预算编制机械、缺乏应变调节能力。

(二) 预算审计潜在风险

一是由于预算审计范围限制的影响, 在预算审计过程中, 预算审计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造成了预算审计人员无法完整的获取有效的预算审计证据。二是预算审计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 受烟草市场环境因素、内部体制改革、政策法规和经营方向调整等因素影响, 烟草公司会将预算随时调整, 使得预算审计不能“实时”监督, 缺乏应变能力。三是预算审计调整机制不够完善, 因预算编制受公司领导层的干预性较强, 如年度预算编制的调整随意性较大, 无法根据客观的原则进行编制, 使审计工作出现偏差。四是会计诚信与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或因账务处理不规范、或因责任心不强、或因核算有误等, 致使会计资料失真或资料不全, 使审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真实情况, 进而误导审计人员做出错误分析, 得出错误结论, 产生审计风险。五是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或碍于情面或受制于人, 都可能导致预算审计结论严重失真, 造成审计风险。

(三) 预算审计的局限性

目前在烟草行业中, 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 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决策的客体, 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 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旨意来维护企业利益, 二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 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 使审计只涉及一些表面现象, 审计报告很难深入实质追根寻源, 审计项目质量不高, 这自然增大了预算审计风险。许多企业经营者尚未意识和体会到, 合理的预算审计能够给企业增加价值, 而且有些价值是无法用货币计量的。

(四) 审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影响

由于传统预算审计基本是财务审计, 审计人员大都是从财务战线转型, 对经营管理、预算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而现代企业制度下, 预算审计工作要向事中、事前转移, 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具备审计专业技术知识, 而且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谈话沟通交流能力。

三、加强烟草公司预算审计监督对策的措施

(一) 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

根据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审计部门要运用德才兼备的审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中, 一方面要考核预算编制的形式是否存在着漏洞, 查看预算审计项目的齐备与否, 有没有附带着详细的预算编制说明等。另一方面, 审计人员要考察预算编制程序的合法性, 看看被审计单位是否遵从了预算编制的“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审计人员要审核被审计单位的预算目标的确定依据, 其依据应是按照上级公司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及本单位的发展的战略来确定。审计人员要重点审查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编制的安排情况, 仔细审核各单位预算编制上报是否遵循相关制度, 并督促预算管理部门对下属单位预算的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工作。第三, 对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实质性审查。审查的方法主要有:

1. 分析法。

将预算数同上年实际数直接进行对比, 通过计算预算表的有关比率、结构百分比等与上年实际数或行业平均水平等进行对比, 找出其中增减变动较大或者异常的项目, 作为审计的重点。

2. 复算法, 也叫重编法。

就是对重要的预算项目如烟叶收购量、两烟销售数量、销售收入、营业外收支、其他业务收入、费用预算中的财务费用等、资本性支出以及前面通过分析发现的异常项目分别运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重新进行编制核查、反复比对、权衡, 使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符合企业实际。

(二) 降低烟草公司的预算审计风险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当有多个矛盾存在的时候, 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预算审计所具有的各种风险既相互联系又各有其特性, 要通过提高预算的约束力和调控力降低预算审计工作风险。烟草公司要及时建立健全预算审计报告制度, 构建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把全年的预算审计工作细分为季度、月度审计报表, 审计部门应采用报表、数据、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 及时向公司的领导报告本期预算执行情况, 分析并揭示预算审计出现的深层次问题, 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预防审计风险。

(三) 重视烟草公司预算管理环境, 突破预算审计的局限性

烟草公司预算管理环境决定了审计部门的预算审计监督的实施。烟草公司预算管理环境包括国家局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方针, 公司内部制定的预算战略、预算考评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预算审计监督环境, 才能发挥预算审计的监督作用。因此, 烟草公司管理者应将预算审计监督置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工作内容, 加强审计监督的持续性, 完善预算审计监督的考评、奖惩激励;检查各部门预算运行的效率、效果;增强预算审计的有效性, 提高审计人员的意识和监督水平。一方面, 可以实行预算审计工作垂直汇报制度, 即审计部门直接将审计数据、报表向公司一把手汇报, 减少中间层级的干预, 实行“扁平化”管理;另一方面, 可尝试聘请第三方审计公司对公司的预算进行审计, 实现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真正的突破预算审计的局限。

(四) 提高预算审计的工作效率

烟草公司的审计部门应创新预算审计的监督方式和方法, 改变以往的事后审计方式, 采用联网审计监督的方式, 提高审计监督的时效性。在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考核、责任的落实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抓好业务流和资金流的同时, 将财务收支审计也列入审计范围, 实现资源共享, 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 要使审计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能够做到为人正直、做事公正, 提供客观、准确, 不含个人感情因素和领导干预因素的审计报表;其次, 审计人员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在夯实审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提高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能够准确地为企业领导预测经济前景, 提出有效的经济备选方案, 制定各种可靠的经济计划。第三, 要使审计人员不断的完善自我, 除了具有基本的审计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具有相关财政、税收、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 依据相关的审计制度和合法程序, 对于审计中出现的违法事件要获取充分的事实证据, 以此明确审计违纪事实的性质, 并根据审计相关的经济法规真实、客观地对负有相关组织和个人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罚。第四, 审计监督工作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 会遇到各类问题, 与各行业的人员进行打交道, 这样就要求审计人员融洽地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有效合作, 懂得尊重对方, 也要让对方尊重自己, 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 赢得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 使双方同心协力地完成审计项目。

四、结论

以下是笔者对烟草公司预算审计监督对策的个人见解, 我们还必须相互借鉴先进的、更有效的实践经验, 依靠大家的力量, 共同做好预算审计工作, 共同推动预算审计工作再上新台阶。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烟草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 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市场经济竞争主体, 就要不断加强预算的执行和管理, 运用多种预算审计监督措施, 完善预算管理, 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促使所有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从而调动企业经营者管理好企业赚取利润的积极性, 确保烟草行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一些烟草公司缺乏对预算制定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控制, 导致了经济效益的损失。因此, 烟草公司应重视开展预算审计监督工作, 研究加强预算审计监督的对策措施。例如:烟草公司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计工作, 创新预算审计监督的方式方法, 降低预算风险, 重视烟草公司预算管理环境的审计, 这样才能提高烟草行业的预算审计监督管理水平。

关键词:烟草公司,预算审计,监督对策

参考文献

[1]包迎丽.强化部门预算审计提高管理水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8) .

[2]张越美.部门财政预算执行存在薄弱环节[J].中州审计, 2001, (12) .

[3]刘二超.对烟草商业预算管理审计的几点看法[J].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 876-881.

[4]刘元方.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研讨[J].中国内部审计.2007, (98) .

预算审计监督 篇2

目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部门预算是开展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由于这项改革起步较晚,制约了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滞缓了政府采购工作的发展。当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预算编制仍未得到细化,传统的预算审批方法和手段需要逐步改变。预算编制粗放的问题突出,甚至一些地区尚未编制采购预算,采购缺乏计划性。财政部门预算的编制时间虽然在逐年提前,但财政部门的预算审批办法仍然变化不大,由于上报的预算细化程度不够,而且往往每年有很多突击项目,一时难以确定明细,因此下达的预算仍仅仅是盘子数,而不是可以据此执行的预算。由于预算编制不细化,导致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也是粗放型的,难于操作。

二、预算单位预算编制质量有待提高。虽然目前财政部门规定了预算单位必须制订滚动预算和部门预算,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预算编制的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预算编制的不规范,致使财政部门在确立预算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预算随意性很大,往往要反复多次才能确立下来。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一预算单位对其单独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意识不强,沿用以往的编制观念来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

1、采购预算申报不完整、不及时。

2、采购内容要素填写不全、不清,采购预算不具备可操作性。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争盘子、抢资金的现象,没有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一些单位上报预算时,对有的项目抱着“先争指标,再定最终需求,不争白不争”的心态,预算编制粗枝大叶,由于安排的项目并不十分必要和紧急,经过调研后再行申请调整项目或作为“机动资金”用于应急突发项目,等申报采购计划时时间已过了大半年,整个采购周期拉得很长。这种预算编制思路,使得高标准配置、盲目重复购置等浪费行为时有发生,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三预算编制已细化,但在描述所需设备的性能时却指定品牌、型号或供应商。按照国际惯例,预算单位编制采购预算时不应指定或品牌或特定供应商,但必须对所需购买产品的技术性能要求做出详细说明。据了解,含有倾向性的情况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牵涉到一些技术和专业问题。不少预算单位对所采购物品的技术性能知之甚少,无法提出详细要求,只能参考某一型号的指标照抄照搬。第二种情况是预算单位对所采购物品已有意向品牌及具体型号,甚至已联系好供应商,申请预算时就以该供应商的报价作为预算价填报采购计划。《政府采购法》规定,如果投标人的报价均超出预算价,采购人不能支付的,则作废标处理。此外,由于各单位强调自身的消费偏好,也使采购难以整合为一体,无法形成整体消费倾向,使采购规模效益大打折扣。

三、政府采购执行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在年初预算时有编制政府采购计划,也难保计划有效执行。许多地方的做法是,单位要采购什么就申报什么,只要资金有来源,能执行政府采购规定的程序,就可以随意采购。政府采购制度只是使这些单位的采购方式发生了变化,而缺乏对采购行为的必要约束,重复采购、盲目采购现象依然存在。此外,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差,采购资金不能完全按预算目标、预算额度使用,挤占、挪用采购资金及超预算

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

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方法和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现象,审计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监督力度。笔者认为,采购预算的审计监督作为整个政府采购审计的基础,应重点围绕“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来进行,重点延伸调查采购管理机构、采购单位和采购代理机构等,通过抽查政府采购档案,查阅采购活动记录和检查财政对政府采购资金的预算安排、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切实履行好各自在政府采购工作环节中的相应职责,严格按章办事,共同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行为。

一、对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重点审查:

1、是否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部门预算同步编制,即在财政综合预算的基础上,单独编列详细的政府采购预算,把预算内、外等财政性资金统一考虑进去。

2、是否按照采购预算编制的合法程序进行,即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各采购单位向财政部门申报采购预算,财政部门审核汇总报政府、人大审批,然后再层层批复下达。

3、是否做到严格审核监督采购预算的编制、执行行为的规范性,采购预算的编制和调整是政府采购计划的基础,应逐项从严审核把关,同时避免日后预算的不断调整,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对采购单位应重点审查:

1、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所有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单位是否全都按要求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是否将应该实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全部纳入采购预算,是否存在无预算采购。

2、资金来源的合规性。资金是否正当、足额,有无资金来源未列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有无以乱集资、乱摊派等方式筹集的不合规资金,有无或挤占挪用其它预算资金。

3、采购项目的合理性。是否属于单位生存和发展必需的采购项目,有无高标准配置、重复配置;是否合乎国家的政策法规。

4、采购预算编制的可操作性。采购预算是否细化到项目,是否把决定采购具体执行依据的内容要素,采购项目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和需求时间填写清楚、完整;有无存在指定品牌和型号或供应商的行为。

5、审查采购预算的有效性,预算确定后,有无随意更改,如遇特殊情况确需追加或调整,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权限重新上报审批;是否存在虽已纳入采购预算却不执行政府采购的项目。

预算监督的最早尝试 篇3

上世纪初,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1907年10月19日,朝廷决定在各省设立咨议局。咨议局议员选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意代表选举。按照章程,咨议局有权利审议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决算案。当时,现代预算制度的理念传入中国为时尚短,但是,清末立宪运动中,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已经成为朝野共识。宣统三年,清廷试办预算,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编制预算并且提交资政院和咨议局审议。

在地方咨议局,面对这亘古未有的机遇,议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咨议局议员对政府预算案的审查,是中国历史上预算监督的最早尝试,也是努力管住政府钱袋子的最早尝试,是努力将政府权力关进笼子的尝试。

预算监督一开始就不顺利。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政府的财政收支都是政府自己单方面决定的事项,只对皇帝负责,老百姓选出的组织对政府的财政收支指手画脚,这种事情是破天荒的。一些本来支持建立议会的地方督抚,当议会监督到自己头上的时候,难免叶公好龙,抵制和敷衍是不可避免的。围绕预算案,议员与官员发生了猛烈的交火。篇幅所限,这里仅说说地方咨议局发生的故事。

以总督巡抚为代表的省级政府,对于地方咨议局的预算审查,采用拖延、敷衍的做法。按照章程,各省咨议局常年会的时间是每年的九月初一到十月十一日,共计40天。如果加上延长会期10天,总计是50天。但在1910年(宣统二年)第一次审议预算的时候,各省咨议局会议差不多快闭会了,有的督抚仍然没有将预算案交给咨议局。除了拖延敷衍,督抚交来的预算案也往往极不完整,典型的是有岁出无岁入,难以审议。

针对即将召开的咨议局常年会可能不能准时收到预算案,各省咨议局联合会本来于1910年9月7日最后一次会议上,讨论过此问题,并决定:1. 如督抚不交预算案,应予诘问,同时致电资政院,要求确实速覆;如达不到目的,各局同时停议;2. 预算如只有出入总表而无分表,或只有岁出经费而无岁入经费款目,应交还督抚,并电资政院要求更正。如若达不到要求,则同时停议。

果不其然,在福建省咨议局审议总督松寿提交预算案时,因为预算案没有岁入,审议便陷入僵局。总督提交预算案是拖拖拉拉,审议也只能磕磕绊绊。第一次提交虽然时间不算很晚,但只提交了12本预算材料,并未提交总册。咨议局致函总督要求提交全部预算册,松寿又提交了总册和总表,但仍不全面,而且没有岁入内容。咨议局坚决要求将地方岁入预算数字交议,但总督却以国家经费与地方经费尚未分开为理由拒绝。常年会快要闭会的时候,咨议局仍然无法掌握政府的岁入。咨议局按照总督提交的地方经费需求数目,进行了详细审议,并将结果提交总督核准,而总督却全盘推翻了咨议局的核议结果。议员们无奈,集体辞职,并起草控诉福建总督的呈文,向资政院控告。(详见刘增合:《前恭后倨:清季督抚与预算制度》)

江苏省预算案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宣统三年宁属预算案》部分。和福建预算案一样,这份预算案的审查也是充满波折。经过两次临时会议的审议,江苏省咨议局通过了该预算。但是由于临时会对两江总督张人俊交令复议的预算案做了重大修订,议决删减了其中23项,引起总督张人俊的极大不满,张人俊将此预算案送资政院核办,实际上否定了此预算案。咨议局全体议员辞职抗议。

引起总督张人俊不满的原因有几条,而他最不满的是,咨议局对上江公学经费、留学生经费和学堂经费的删减。咨议局认为,上江学堂本系私立学堂,官款本为补助,而预算案中开列经费浮冒三倍有余,理当删减;留学生经费,预算案编列228000余两,咨议局要求查明留学生人数,总督张人俊虽然答应调查,但是在会期结束时仍未完成,咨议局认为留学生经费如此巨大,不注明学生几人,留学何国何校学习何科,便无法讨论,决定予以删除,待查明之后即可动支;至于学堂经费,总督提交的预算案中,开支浮滥,有学生600人而所用夫役多达135名,于是按照咨议局实际调查结果作为开支标准。由此看来,咨议局的修改并无不妥。

江苏预算风波案引起轩然大波,清廷为稳定局势,决定由首席军机大臣奕出面调停,令度支部咨令江苏总督照办。1911年7月,张人俊据度支部意见及内阁指示公布宁属预算。预算既经公布成立,预算维持会乃电请常驻议员回局,筹备即将召开的常会事宜。预算冲突案方告结束。(详见刁振娇:《清末地方议会制度研究》

上述福建和江苏等省预算风波,是中国试行现代预算制度,议员尝试审查预算而发生的事情。显然,当初咨议局审议预算案,是扎扎实实地进行的,并非走过场,举拳头,盖橡皮图章。预算审议的时间可达数十天,充裕的时间安排,使得议员们能够充分了解预算内容,对于预算安排中不合理的经费,还可通过亲自调查,得到更合理的数据,予以调整。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大会议审议预算,实际上只有区区半天功夫。这么短的时间,代表们不可能充分了解预算的内容,所以,今天的预算审查都是形式审查而非实质审查。

百年前最初的预算审查,议员们还享有非常充分的预算修改权。这种预算修改权,也是今天人大代表所不具有的。现行《预算法》并未规定代表们有修改预算案的权利,也未规定预算案可以分项审议分项表决。因此,尽管有些项目非常不合理,代表们有意见,但是代表们并无修改调整的权利,也很难因此而否决整个预算案。

百年前议员们当仁不让,勇于担当,审查政府预算,虽然经验不足,有时也免不了意气用事,但是,此次探索和尝试,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

预算审计监督 篇4

一、预算执行审计的价值取向

中国现行法律规定, 预算执行审计为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供服务, 这是审计机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也是人大履行监督职能的客观要求。同时, 审计监督又是政府内部的监督行为, 要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 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而且审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必须接受人大的再监督。这就决定预算执行审计必需注重发挥好监督与服务的作用。

1. 预算执行审计应为人大监督服务。

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是本级人大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本级政府决算的依据, 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报告又是本级人大审查下一年度本级预算草案和批准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依据。同时预算执行审计还是促进本级人大所批准的预算得以严格执行, 维护人大预算监督权威的关键环节。同时, 审计机关应将人大对预算监督的重点内容作为审计的重点内容, 着力抓好对公共财政改革的实施、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部门预算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等情况的审计, 为人大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草案提供可靠依据。

2. 预算执行审计应为党委和政府服务。

预算执行审计应全面掌握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关注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 对财政支出进行分析, 关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注重大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问题, 关注政府工作的重点情况, 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策、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以及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 为当地政府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3. 预算执行审计应以提高预算执行各单位的财政资金管理能力为目的。

通过预算执行审计, 审计结果将对预算的编制、批复、执行, 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等方面, 向政府各部门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为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和及时地解决问题发挥重要的防范作用, 达到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目的。

二、如何在当前预算监督体系下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与服务作用

1. 将服务着眼于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

树立“民本审计”的意识, 对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重点领域、重点资金和热点问题加强监督, 持续加大对事关群众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 加强对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审计, 促进改善民生和社会和谐。

2. 将服务着眼于从总体上反映全面情况, 提供全方位的信息。

预算执行审计, 不仅仅要对政府各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要开阔思路, 对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和保值增值情况进行审计, 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 以揭示政府性资金全面的预算执行和使用管理情况。

3. 将服务着眼于围绕促进深化公共财政改革。

重点揭示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批复, 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做到财政改革到哪里, 审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从审计的视角, 通过对公共财政改革中, 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及时反映改革中出现的新举措、新经验, 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促进建立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4. 加强效益审计, 促进政府规范资金管理。

效益审计不一定只是体现在一个专项的效益审计项目上, 应转变观念, 将预算执行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 将涉及到效益审计的内容都进行效益审计。对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效益分析, 从财政分配入手, 审查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上是否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 有效解决财政支出“越位”和“缺位”的矛盾。通过审计促进财政改革, 建立起一个能够有效地规范支出行为和管理方式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 使财政分配体现公平、合理、效率。通过将预算执行审计和效益审计结合, 不但对财政资金是否真实、合法的按照预算进行执行, 而且, 通过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监督, 预算的编制和批复进行监督, 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减少腐败。

5. 统筹审计资源。

主要是将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做到几个结合:结合加强专项资金以及重点建设项目审计, 对财政性资金支配和使用权进行监督。结合加强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和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审计, 对国有资产处置权进行监督。结合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对领导人员经济决策权进行监督。

6. 落实责任抓好整改。

审计部门不但要努力督促预算执行审计部门进行整改, 而且, 要努力争取人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 人大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在依法开展预算监督、接受审计服务并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进行监督的同时, 应为审计执法创造良好环境, 对预算执行审计决定落实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专项督查, 坚决支持审计机关全面落实审计决定, 健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处理整改情况向人大专题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拒不处理整改和落实执行的问题, 由人大采取法定措施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7. 落实审计结果公开制度。

将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在本级党委、人大、政府主办的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借助舆论监督扩大预算执行审计影响, 促进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监督效果。

摘要:为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 各级政府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 紧扣预算执行这一主题, 逐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预算执行审计监督。预算执行审计在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决定其必需处理好人大与政府之间的监督与服务关系。

关键词:审计,预算执行,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华, 张国清.公共压力与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基于“松花江事件”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 2008, (5) :15-22.

[2]宣杰, 胡春晓.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0, (6) :146-149.

[3]王珍义, 方小红, 刑艳.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研究——基于纺织行业的实证[J].工业技术经济, 2009, (4) :145-147.

[4]焦若静.美国、日本两国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J].世界环境, 2001, (3) :42-44.

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篇5

(一)编制预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 1)预算科目设置(不完善。预算科目的设置不够细化,“目 ”级科目分类过于简单、管 理较为粗放,不利于预算编制和监督评价。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的 管理办法是不同的,但目前对这两类支出的界定过于原则化,缺乏 具体的界定标准,使各部门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好掌握。2)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不合理。现行部门预算编制的定额测算,基本上只是 对过去几年实际预算拨款额的简单平均,尚未建立科学、规范、合 理的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体系,部门预算还未摆脱传统的“基数 + 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同时,全国统一制定的定额标准(如工 资标准等)没有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差异,导致某些统一的支出 控制标准(如公职人员差旅费)难以执行。(3)项目支出预算随 意。目前对项目支出预算的审核主要是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是否符 合行政工作的需要,是否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是否进行充分的 可行性论证等程序合规性审核,缺乏可比较论证的评价指标。由于 项目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建立 起规范的项目审核程序和绩效评估方法,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还 没有建立起符合要求的项目库和科学的评估体系,使得项目预算 的编制仍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预算管理 BUDGET MAN AGEMEN T

部门预算监督思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凤玲

(二)执行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 1)部门单位执行

预算不规范。某些单位预算管理观念落后,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预算编制与执行相脱离的问题。另外,某些预算单位在执 行国家预算法规、规范使用各项资金及固定资产的处理方面还存 在一些问题。(2)信息化建设与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不到位。由 于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不能对各预算单位的预算资金 支出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使得对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不 够。一方面,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注重计算 机、网络的更新投入,而对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的重视和投 入不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预算执行监督程序和信息共享机 制,使得财政监督部门无法真正实现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 实时监控。(3)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监督欠缺。对部门预算执行,尤其是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考评,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 保证,而其中绩效考评标准体系是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工作的基础 和重要工具。但现阶段的绩效考评工作仅仅是对各重点项目支出 的基础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评价,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各项标准 和指标也不够统一和完善,部门预算执行的绩效评价往往无法真 正落到实处。

(三)决算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 1)决算编制不规(发→中试→生产准备→工程制造与商品化。从“设想”到“中试” 为自主创新阶段,后两个阶段为自主创新效益转化阶段。由企业自 主创新中 R&D 活动的特点,不难发现其与初创期企业在资本支 出与风险收益方面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

其一,从资本投入看,二者都存在大量的现金流出,该时期的 净现金流量均为绝对负数。企业初创期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这些必 不可少的资本投入是企业维持生产经营的根本保证。企业自主创 新中所进行的 R&D 活动,不论是自主创新实现阶段还是自主创 新效益转化阶段,都需要大量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这是研发活动得 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其二,从收益产出看,二者的结果都不确定,具有较大的投资 风险。初创期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风险,即企业成立后生产 的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能否实现足够的现金流入来抵减现金流 出。相比之下,R&D 投资的不确定性更大,R&D 的风险主要有技 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在自主创新实现阶段,企业面临 是否有足够的技术支撑 R&D 项目完成的风险;在自主创新效益 转化阶段,即使 R&D 中间试验成功,研究开发出新成果、新产品,还存在该成果能否被市场接受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的风险。因此,R&D 的不确定性,R&D 资本支出与风险的不对称分布,需 要从资本投入预算开始介入 R&D 财务管理全过程,以投入为中 心的资本预算管理也就成为 R&D 预算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具有很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可持 续创新能力,才能实现生存、发展、获利的目标,才能赢得、维持并

拓展市场份额。对企业研发费用进行预算的目的是使有限的 R&D 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保证 R&D 能够满足预算的技术状态、研发 经费和研发周期的要求。开展 R&D 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完善 研发方案及费用预算,提高研发的成功率,增加研发的收益,从而 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慧芳: 江苏科 《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预算管理》,《 技信息》2005 年第 1 期。

[2]王斌: 会计研究》1999 年第 《 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 11 期。

[3](美)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1999 年版。[4]张俊民: 会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 计研究》2001 年第 5 期。

[5]韩庆兰、王润云:借助 Intranet 构建基于源流管理的成 《本控制模型》,《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2期。

[6]曾德明、秦吉波:高新技术企业 R&D 管理》,清华大学 《出版社 2006 年版。

[本文系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北省大中型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测定与决策选择研究》(项目编号:200607017)阶 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余俊娟)

82

财 会 通 讯・理财 2008 年第 4 期

预算管理 BUDGET MAN AGEMEN T

范。决算是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应真实完整地反映实际结果。但 是,在许多部门单位的决算编制中,还存在调整决算数据的现象,这一做法扭曲了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不利于对决算数据进行分析、利用。(2)没有充分利用决算信息。在部门决算监督工作中,往往 通过将预算数与决算数进行简单对比,计算出人员支出占基本支 出比例、人均人员经费和人均日常公用经费等,并以此评估预算执 行质量,这种简单的比较分析没有充分利用决算信息。

二、改进部门预算监督的思考

(一)设计科学的标准体系,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预审绩效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预算科目 体系。改进现有的预算科目体系,强化收支分类的经济分析功能,使预算科目体系的设计满足按部门分类、按政策目的分类、按经济 性质分类的要求,修订、扩充、细化“目”级科目。同时,为了便于进 行绩效评估,应将部门分类科目与部门绩效目标相结合,在部门分 类科目下设置对应于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绩效目标;功能分类与 项目计划结合,在功能科目下设置对应于绩效优先方案的“活动” 和“项目”;经济分类科目与业绩指标体系结合,在经济科目下设 置业绩指标体系。其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在制 定各个部门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时,应探索建立量化的、由支出基 本因素和调整系数组成的指标体系,并对不同性质的经费采取不 同的定额标准测定方法,各个单项定额标准的总和构成单位基本 支出的综合定额。同时,针对各部门的差异,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 反映和控制。其三,完善项目库管理方法,加强项目支出的绩效审 核。首先,根据零基预算的要求,科学评估各项目支出。零基预算 将每个项目及金额都被当作一项备选方案,系统地进行成本— 效益分析和评估,按重要程度确定各备选方案先后次序,确定资金 的停止供应点,对低于停止供应点的项目不再提供资金。其次,加 强“项目化”管理。将项目支出预算纳入“项目化”管理,逐个进行 评价,如预算单位在申报项目时,必须提出项目支出效果指标和评 价方法,否则不予立项。一旦通过立项,就自动进入项目管理程序,物资采购列入政府采购序列,资金列入专项资金管理序列。第三,科学核定项目支出经费。项目支出标准主要依据项目的性质、建设 规模和方法而逐一审定,根据项目所涉及的人员经费、基建经费、设备材料购置经费、管理费、各项税费及价格、汇率变动因素等进 行测算。

(二)强化预算执行规范性监督,加强预算执行实时监控及绩 效考评 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强化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监督。针对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对预算收支的合规性 审核,主要包括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及制度 的执行是否落实到位,部门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是否落实,固 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是否规范,资金管理是否合规,预算支出的追加 有无经过法定程序等;另一方面应加强对预算单位的约束机制建 设,进一步促进预算单位严格执行预算法规。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 技术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针对当前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计算机软件的综 合应用和升级,加强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和升级换代。第 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根据财政资金的整体流程设计科学的 信息传递系统,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和配合,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整合应用,实现全面信息化。第三,组织开发和推广使用适 合财政监督业务特点的专项检查软件、业务分析软件等,提高监督

成效。同时,增强财政监督对外信息反馈的灵敏性,包括加强与其 他监督的信息共享、开设面向社会的网络端口,接收群众举报等社 会监督信息等。第四,通过网络控制体系随时掌握财政资金的分 配、拨付、使用方向、结存等动态情况,同时对管理中发现的异常情 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追踪监控。三是加强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绩 效考评。预算执行绩效是指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满足社会共 同需要而进行的财力分配与这部分财力分配的运用情况及所取得 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较关系。而预算执行绩效考评是通过建 立科学、规范的绩效指标体系,对政府资源分配后的运用情况及使 用效益进行分析、考核和评价,发现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之间 存在的差距,分析产生原因,寻找解决途径,从而达到财政监督目 标的过程。

(三)确保决算编制规范性,充分利用决算信息 对决算进行 监督,要求监督部门单位决算编制的规范性,保证决算信息真实可 靠,并根据决算信息,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和指标,充分挖掘决算数 据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以便综合、全面地评价部门预算的绩效,同 时也为以后的部门预算编制和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其一,加强 决算编制的规范性监督。对决算编制的规范性监督,主要包括审核 预算执行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否健全,基础数据和资料是否完整、准 确,凭证、账簿、报表的编制和归档是否合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是否规范,决算编制程序是否合规,科目分类归档是否正确等。对 决算编制中发现的问题,应要求部门单位及时纠正,以确保决算的 准确性,同时应按相关规定对恶意扭曲决算数据的行为进行处罚。其二,加强对决算信息的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决算信息。决算是对 整个预算决策、执行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评定、总结和报告的阶 段,决算评价的实质是通过一系列的绩效测评指标,对预算执行最 终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和报告。评价的目的是判断结果是否达到相 关目标和标准,是否满足该财政所提出的预算承诺,并探寻影 响财政支出管理的因素。评价的结果是决算总结和下预算安 排的重要依据,财政监督部门应与其他业务部门合作,通过对决算 的绩效评价,为以后的预算编制审核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包骁文: 财政监 《部门预算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督》2005 年第 1 期。

[2]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业务四处: 《围绕 “三性”,探索“三 会”派出机构预算执行绩效考评》,财政监督》2005 年第 5 期。《 [3]曹紫辉:《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 提高财政资金支出的有效 性》,《大众科技》2005 年第 1 期。[4]黄耀军: 财政研究》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信息系统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5]贾康、苏明:《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江宣林: 中国 《财政投资评审要服务于财政中心工作》,《 财政》2005 年第 8 期。

[7]马国贤: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及其应用研究》,中国财政 《

学会 2005 年年会暨第十六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交流材料。[8]王光坤: 财政研 《围绕改革抓监督转变方式求创新》,《 究》2003 年第 2 期。

(编辑 余俊娟)

财 会 通 讯 ・理财 2008 年第 4 期

上海闵行:预算监督遭遇尴尬 篇6

10时整,闵行区疏影路258号107室内,空气温润,不时传出朗朗笑声。一位话音沙哑、银发斑驳的老者正用上海话议论着,言语中不时出现“解放思想’的字眼。

他是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凌耀松,参加了十余年人代会,连年负责审查预算草案,但今年,他带着与以往不同的期待。

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闵行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这位“老人大”期待的是一份特殊的议案——预算草案修正案。什么是预算草案修正案?它可简单理解为人大代表提出的修改政府花钱计划的议案。这在国外并不鲜见,但在中国尚无先例。

闵行区人大冀望在今年成为勇敢的“吃螃蟹者”。但是结果却让凌耀松失望,因为并没有代表提出修正案。

“鼓励代表提,也有制度保障,却无人响应,这一方面说明预算草案编得较为合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预算工作的关注度还是太低了。”凌耀松摇摇头。 最终,闵行区的这一具有突破性的尝试“只开了花却没结出果”。

不再“举举手、划划圈”

近几年来,闵行区的公共预算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2008年12月9日,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就两项民生工程的预算召开了公众听证会,这是国内首次以普通公众为主角的预算听证会。

“首开先河”、“开创性意义”、“堪称解放思想”……闵行区推行公共财政的努力被媒体赋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不过,凌耀松很冷静。

“这些其实不算是改革,”他说,“以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钱是政府的,怎么花是政府的事,但预算法规定人大对本级政府预算进行审查和批准,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我们做的都是法律已规定了的东西。只不过长久以来,由于认识不到位和其他原因,大家—直没有做。”

在凌耀松和闵行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顾宏平看来,这次预算草案修正案的改革更具有改革的特性,因为这是《预算法》中并未明确规定的。

对于预算草案,代表们以往都是“举举手、划划圈”,而这次改革,代表若是有意见要求修改,改后的预算还需重新经人代会审查批准,“这着实是件大事。”顾宏平说。

“党委是坚决支持我们的。”他告诉本刊记者。

2008年7月,闵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财经工作领导的意见》,明确写道:“区委支持区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加强监督,强化区人大对重大财经工作事项的审查决定和监督职能。”

为落实党委意见,5个月后,闵行区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预算草案修正案的提出办法。

办法规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提出修正案,但只能在花钱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做加减法,比如把卫生局计划花的钱挪到教育局,总数不能动,要保证预算不伤筋动骨。修正案由大会主席团审查并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表决通过后,政府再据此修改财政支出计划。

12月15日,修正案办法发到闵行区人代会各代表团团长手上。4天后,俗称“大黄本”的2009年预算安排表发到了255位代表手中。安排表共90页,不同部门预算支出结构都以饼图标出。

12月29日,区人大代表齐聚闵行区人大常委会,接受了一次“有目的”的培训。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陈穗红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蔡定剑,专门为代表讲解如何看预算安排表,如何提出预算草案修正案。

顾宏平说,这些准备使预算草案修正案的工作有了“知识基础、信息保证和制度保障”。

专门让代表“找茬儿”

一般而言,重要会议都在整点或半点开幕,区县人代会通常在上午10时开幕。而闵行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时间却选择在1月6日上午9时45分开幕。

到11时,闵行区区长陈靖做完了政府工作报告,一位首次报道闵行区人代会的记者以为上午会议结束了,便开始收拾提包。

谁知几秒钟后,闵行区财政局局长季佩坤走到了话筒前:“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本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情况。”

预算报告也要“念”,这让与会者感到新鲜,因为在各省市乃至全国人代会上,预算报告都只发给代表“看”,而非读给代表。而这正是此次阂行人代会提前15分钟召开的原因。

“念出来是为了引起代表的重视。”凌耀松说。

11时40分,季佩坤念完了预算报告,上午会议结束。

凌耀松匆匆吃过了午饭,走上三楼,走进议案组办公室,径直奔向放议案的办公桌,值班工作人员立刻汇报:“凌主任,还没有收到预算草案修正案。”“我估计这回未必会有”,即便如此,凌耀松还是交代,“下午你们再到各个代表团组收收看吧”。

凌耀松的预感没错,直到会议结束,并没有代表提出修正意见。在后来的审议中,预算报告的关注度明显低于政府工作报告,绝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是针对政府报告。

预算报告没遇到什么阻力就通过了。但这并非凌耀松想看到的。“体育局上千万预算,竞技体育投入占47%,群众体育只占18%,在‘大黄本’上有这个饼图,我们是区一级办体育事业,又不需要培养顶级运动员,应该更多投在群众体育才对。我认为这个支出结构不合理,代表就此提出—个议案不是很好吗!”

为了让代表们能够看到预算报告,闵行区人大颇费了一番心思。

“大会前我们跟财政局反复沟通,用饼图、柱图、表格显示预算变化,还特意让财政局加上了特别说明,就是让代表从说明里面‘找茬儿’,”顾宏平说,“不应该看不懂。”

但是,仍然没有代表提出修正意见。究竟原因何在?美国的议员审查预算要花大半年,

而我们只有几天

仍有代表认为预算草案不好懂。比如,“大黄本”里,闵行区委机关报闵行报社的预算安排有四种图示——表格、饼图、柱图和新闻图片。柱图中显示2009年预算为578万元,比2008年多了76万元。饼图表明预算中75.39%用于专项业务,24.61%用于其他事务。“专项特别说明”中写着预算增加是因印刷份数多了1万份,费用递增28万元,同时增加专版宣传经费20万元,新增政府购买服务39.8万元。

“虽然这一页看上去挺清楚的,但还是不太懂。”对于一直在七宝静安新城居委会工作、已年逾半百的基层代表谢丽菁来说,尽管参加了培训,但读“大黄本”仍然“挺困难的”。 上海佳龙包装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龙代表“只是翻了翻‘大黄本’,没想过提修正案”。至于原因,“你也明白,企业发展是要靠政府扶持的,闵行区政府对我们企业非常关心,为我们做了很多实事儿。”

实际上,季佩坤也期待着修正案。“这么多工作,不可能万无一失,大家都来参与挑错,发现问题提出来改正了,才能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他说。

在顾宏平看来,预算草案修正案无人问津也与代表结构有一定关联,“我们代表中还有一定比例是党派指定的,让他们提,可能会有顾虑”。

不过,在浦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顺华看来,却另有原由。“在旁观者看起来不合理的地方,其实是藏着很多无奈的。”这位不到而立之年、身材清瘦的年轻镇长摊开双手说。

对于凌耀松提出的体育局在竞技体育上投入47%资金一事,马顺牮说:“旗忠网球中心建在闵行,是举办高水平网球大师杯赛的,要投入人力、物力维护,需要钱,现在这个场地还不具备向群众开放的条件,这部分投入只能算在竞技体育部分。”

当然,马顺华并不认为预算报告就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提出修正意见,必须要有充分的依据和理由,这不但需要专业人士去做,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美国的议员审查预算要花大半年,而我们只有几天”。

“2008年4月,闵行区政府部门就启动了2009年预算的编制工作,如果我一直参加编制,充分了解国家、市级、区级政策信息,又听了不同部门的立项理由,或许现在我能够提出别人驳不倒的修正案。”马顺华这样认为。

但是,在目前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情形下,这样的全程参与又如何实现?王宝龙坦率地告诉本刊记者:“我是总经理,平时的工作也有不老少。”

预算审计监督 篇7

从现实来讲, 审计风暴刮向审计部门的必要性, 至少存在着两方面客观因素。

首先, 财权受制于地方。目前中国有18个省区市审计厅 (局) , 及所属的89个地市、307个县区审计局实行了审计外勤经费自理办法。换言之, 仅有不到六成地方审计部门做到了“审计外勤经费自理”。不少地方审计部门仍拿着地方政府俸禄, 但审计对象却往往都“不好惹”, 不是地方政府部门、机构, 就是一些被地方政府宠爱的纳税大户以及大型垄断企业等等,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地方审计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权力“出轨”, 难免出现权力滥用现象。

其次, 乏力的同体监督。廉政建设是审计事业的生命线。尽管近年来审计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制度, 譬如, “八不准”、审前承诺制、审后回访制、审计组廉政监督员制度和年终评比一票否决制, 以及许多地方建立了审计机关“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等等, 但这些监督制度, 大都属于“内部监督”, 这种监督方式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各国的经验也已经证明, 外部监督总是比内部监督更有效。审计署再独立, 毕竟仍隶属行政系统, 不能完全排除内部监督可能带来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 在已经建立国家审计制度的160多个国家中, 大多数国家的审计机关都完全独立于政府, 直接对议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 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历史上早有哲人把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医生与患者”。笔者看到2006年《求是》杂志上刊登的一则历史故事:魏文王问扁鹊:你家兄弟三人, 哪个医术最好?扁鹊答:大哥最好, 二哥次之, 我最差。文王问:那为何你最出名?扁鹊说:大哥治病, 治病于未发之前, 一般人不知其能事前铲除病因, 故名气难以传出。二哥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只知其能治轻微小病, 故名气只传乡里。而我治病, 多在病情成危重之时, 众人以为我医术高明, 故此名气响遍全国。看到这里, 笔者又想起上初中时熟读的一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两个历史故事寓意颇多,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将两个故事联系在一起看, 起码给我们两方面启示。

启示一, 监督者如同治病救人, 把脉听诊, 查病寻因, 既要治表, 又要固本。监督工作不但要在惩处腐败上花力气, 更应在预防上下功夫。达到治灾于未发之前铲除病因, 治患于未成之时拔掉祸根的效果。中国自古就有“万事防为先”、“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箴言。更讲“良医者, 长治无病之病, 故无病。圣人者, 长治无患之患, 故无患”的哲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了一个规律, 若是监督工作只注重惩治而轻视预防, 腐败现象就会像割韭菜一样, 割了一茬又一茬, 惩处了腐败分子, 马上就会出现新的腐败分子, 使我们查不胜查, 防不胜防。因此, 监督工作在继续对腐败惩处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 还必须要和教育, 制度结合起来,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加强教育, 发扬民主, 创新体制, 把反腐倡廉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 努力消灭和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启示二, 被监督者如同寻医问药, 怯病强身, 心诚者则灵。接受监督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我们党成为执政党, 是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时代的要求, 人民的要求。《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 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就告诉我们, 处于权利核心地位的主要领导是重点被监督者。他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 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利必然会导致腐败。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能否自觉接受监督, 不仅是态度问题, 而且是政治立场和理论修养问题。作为领导干部, 绝不能先像齐桓公那样, 面对监督而称“寡人无疾”, 既不应, 又不悦, 更不接受;也不能把监督当成别人的“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对同志的好心诚意加以怀疑;更不能把监督看成跟自己过不去, 讳疾忌医而反对监督。

历史和实践都反复证明, 监督和被监督本是监督工作的两个方面, 缺失了哪一方面都不行。若失去正确的监督, 公共权力就必然会寻租公共利益, 必然要产生腐败;在任何领导体制下,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处在权利核心地位, 特别在当前, 全党以经济建设工作为中心, 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处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前线, 既要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考验, 又要抓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 怎样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保证他们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 是摆在监督者面前要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而如何以积极的态度接受监督, 保证自己能正确行使权利, 在工作中尽量减少犯错误的机率, 则是被监督者自身必须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监督与被监督之间建立起正常和谐的互动关系, 即积极承担责任, 又积极尽到义务, 监督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出惩处和预防腐败的作用。

3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首先, 监督与服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监督就是服务, 而且是深层次的服务。服务也是监督, 而且是全面细致的监督。监督和服务不可分割。服务是监督的目的, 监督是服务的手段, 就是要通过监督来达到服务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其次, 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原则, 真抓实干。要依法行政, 强化监督。加强后处理的力度, 并要帮助有关单位揭问题、查漏洞、找原因、定措施、抓整改。要找准服务的切入点, 把职能到位作为第一目标。

具体来说, 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监督与管理的关系, 寓监督于管理之中, 以监督促进管理;二是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寓监督与服务之中, 在服务中强化监督, 帮助建章立制, 规范工作行为, 使其健康发展。

摘要:近年来, 一次又一次的“审计风暴, ”使人们对审计部门产生了“铁面无私“的印象。迄今为止, 尽管还没有曝出审计部门的惊天大案, 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部门就是世外桃园、一块圣土。《中国青年报》2006年7月报道, 河北省盐山县城网电力改造审计中, 沧州市审计局委派的审计组连续受到电力部门的热情宴请, 致使审计组一名成员因饮酒过度猝死在酒店门前, 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典型。李金华本人也说过, “审计机关自身不是没有问题, 所了解有的审计机关也出现挤占、挪用的问题, 现行办法是对审计局长进行离任审计。但内部审计往往不完全具有客观性, 如果缺乏外部监督可能形成‘灯下黑’”。所以, 社会人士关于“谁来审计审计部门”的建议, 是非常理性的, 也是十分有建设性的。我们应该像审计署审计国家其他单位那样, 把审计风暴矛头剑指审计部门, 这不仅为了保护好国家财产, 还能还审计工作人员一个清白。

部队预算审计初探 篇8

一、预算编制审计

(一)预算编制职责分工审计

1.审查公安边防、消防、警卫局后勤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中是否履行以下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军队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法规和公安消防、边防、警卫部队的财务规章制度,拟制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预算编制规章制度。(2)拟制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统一的预算科目、经费标准和经费开支限额。(3)参与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预算项目库。(4)负责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有关经费需求的测算,拟制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有关经费分项预算方案。(5)汇总、拟制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总预算方案。(6)办理各总队预算的批复,下达预算指标。(7)拟制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指导意见、监督预算单位预算编制工作。(8)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2. 审查总队级单位后勤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中是否履行以下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军队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2)根据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统一的经费标准、开支限额,拟制本单位的具体执行标准和开支限额。(3)参与本单位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预算项目库。(4)负责本单位有关经费需求的测算,拟制有关经费分项方案。(5)汇总、拟制本单位预算方案。(6)办理本所属支队单位预算批复,下达预算指标。(7)指导、监督所属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8)上级赋予的其他职责。

3.审查各级事业部门在预算编制工作中是否履行以下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军队有关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和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财务规章制度。(2)负责本部门分项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建立预算项目库。(3)负责本单位事业经费需求测算工作。

(二)预算编制依据审计

1.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国家、军队有关财经方针、政策、法规和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财务规章制度。包括国家《预算法》《部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和《部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以及预算科目等。特别是《部队预算编制暂行规定》,对预算编制的职责分工、方式方法、原则依据、程序以及项目论证和经费测算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部队各级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时都应严格遵守。

2.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部队建设规划、计划和年度工作任务,包括公安部批准的建设规划计划,公安部有关部门和总队制定的具体实施计划。

3.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各级党委决策意图和预算编制指示要求。包括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的指示,部队各级党委、首长的意图,上级关于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经费保障重点、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等指示。

4.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预算管理职权、经费支出范围和财力可能。包括各级财务部门、事业部门预算编制职责权限;预算科目中规定的经费开支范围;国家分配的经费指标、预算外经费可集中动用的财力、上级批准的预算及分配定额或计领标准、历年经费结余等。

5.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经费标准、开支限额和供应实力。包括各项经费供应标准;经费支出的最高限额控制;部队各类人员构成及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以及各种装备(设备)的规格、用途、性能、效率和质量情况及其寿命周期、维修周期和更新周期。

6. 审查预算编制是否依据预算项目论证及经费需求测算情况。包括三项内容:一是根据部队建设中长期规划计划,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计划和年度事业任务,明确年度经费保障任务。二是对需要安排的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测算每个预算项目的经费需求;对库存物资等实物资产,摸清底数,进行统计分析,合理分配。三是建立预算项目库,对预算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逐步做到预算申请和安排的项目,都从项目库中提取。

(三)预算编制程序审计

1.审查总预算编制程序。审查部队总预算及其分项预算编制是否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简称“两上两下”。“一上”就是各总队上报分项预算建议方案。总队级财务部门是否拟制预算建议方案,经总队党委会议审议通过后,于每年8月报公安公安部边防、消防、警卫局后勤财务部门。“一下”就是各局财务部下达预算控制指标。各局后勤财务部门是否根据财政部预告的预算控制指标,提出预算控制指标,是否报经局党委或局长办公会批准后将预算控制指标及预算建议方案的审核意见通知各总队。“二上”就是各总队依据预算控制指标上报分项预算方案。审查总队根据公安部各局后勤财务部门通知的预算控制指标,是否在规定日期内对预算建议方案进行调整,拟制预算方案,上报公安部各局后勤财务部门。“二下”就是批复预算。审查公安部各局财务部是否对总队预算方案进行审核汇总,经综合平衡后,拟制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总预算方案,经财政部审批后是否将预算及时通知下达各总队。

2.审查总队级单位预算编制程序。总队级单位预算编制是否分为以下四步:一是财务部门下达项目预算。总队级财务部门是否根据测算的标准经费和公安部下达的项目经费预算通知有关部门。二是事业部门拟制分项预算。事业部门是否根据同级财务部门通知的经费指标拟制分项经费预算方案,经司、政、联(后)、装领导审签后送财务部门汇总。三是财务部门拟制单位预算。财务部门是否对同级事业部门分项预算方案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后拟制单位预算,是否报总队党委审批。四是财务部门下达预算通知。财务部门是否根据党委批准的单位预算及时将分项预算通知同级事业部门。

3.审查总队以下单位预算编制程序。总队以下单位预算编制是否分为以下两步:一是事业部门拟制分项预算。事业部门是否按照同级财务部门通知的经费指标拟制分项预算,经司、政、后、装领导审签后送同级财务部门。二是财务部门拟制单位预算方案。财务部门是否对各事业部门上报的分项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后拟制单位预算方案,是否报上级党委审批。

(四)预算编制方法审计

部队预算采用“零基法”编制。“零基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基本做法是在编制预算时,各项支出不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础,一切从“零”开始,本着保障重点、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统一排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统筹安排。审查预算编制方法,重点要考察是否按“零基法”编制预算。

1. 审查预算项目库的建立。预算单位应当对预算项目进行前期论证,确认可行后,建立预算项目库,实行备选项目排序制度。这项工作是项目经费测算、论证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审计要查明一是预算项目是否明确项目名称、立项依据、使用功能、经费需求总额及构成、项目内容及效益分析等内容。二是预算单位是否依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对预算项目进行排序。上年度未完成、本年度必须安排的项目是否优于本年度预算新增项目;防灭火、边防管理、边境检查、内部警卫、抢险救灾项目是否优于正常事业建设项目;边远艰苦地区部队生活设施项目是否优于其他部队项目;基层项目是否优于机关项目;特勤部队项目是否优于其他部队项目。

2. 审查维持性经费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审查经费需求测算。一是审查标准经费需求测算。包括审查生活费需求测算和审查公务事业费测算。对生活费需求测算主要审查:除集中在公安部以外的其他项目和地区津贴、专业岗位津贴等标准的调整,是否会同总队级以下单位进行;是否按人员供应实力和个人待遇标准测算生活费收支水平。对公务事业费需求测算主要审查:人员实力是否以预计发放工资、津贴的人数为准,是否与生活费预算实力一致;单位实力是否以正式列编并设有后勤机构的建制单位为准;业务实力是否以公安部有关部门提供的实力为依据。二是审查项目经费需求测算。首先审查能够明确到具体使用单位和项目的,是否按照保障任务和有关标准、数量、价格等因素明确到具体项目和使用单位。其次审查属于个别具体任务不明确、难以由公安部细化而分配到总队单位的,是否由大单位在任务明确后,再细化到具体使用单位。再次审查部分特殊涉密项目,是否由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自行测算。三是审查直接支出经费需求测算。直接支出经费需求是否由预算单位参照历年开支情况,结合年度工作任务进行测算,是否列出项目(品名)、数量、标准(单价)和金额。事业性开支是否依据当年事业任务和开支项目进行测算。间接性开支是否参照历年开支情况,按照有关开支标准和开支限额进行测算。

3.审查建设性经费预算编制方法。在编制预算建议方案前,各级各部门是否认真组织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合理确定各项经费需求。建设性经费需求,是否由各级事业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规划、计划,提出建设项目,经逐项进行可行性论证后,测算所需经费。

4.审查代管经费预算编制方法。一是审查经费来源渠道。公安部代管经费是否来源于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总队级以下单位的代管经费是否来源于地方政府和上级拨入。二是审查纳入单位年度预算情况。代管经费使用和开支范围是否遵守国家和部队统一规定,所有代管经费是否都纳入单位预算。

(五)预算审批与下达审计

1. 审查预算审批。部队总预算是否经公安部各局党委或局长办公会议审批通过后,报财政部审批;总队级单位年度预算方案是否由总队党委审批,并报公安部主管局审批。其中机动费的安排使用情况,是否由总队向主管局后勤财务部门提出申请,经主管局后勤财务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按照规定权限逐级报批;总队级以下单位年度预算方案,是否经本级单位党委审议,并报总队审批。年度预算批准后,预算单位对上级调整供应标准增加的经费和上级下达的项目经费是否区分对下供应、直接支出拟制报批。

2.审查预算批复下达。部队年度预算经批准后,公安部各主管局财务部门是否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将分项预算通知公安部所属事业部门,对下供应的项目经费预算是否按经费供应渠道下达。

总队级单位年度预算经批准后,财务部门是否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将分项预算通知本级事业部门,是否按经费供应渠道下达项目经费预算。总队级单位设有财务结算中心的,财务部门是否将事业部门直接支出的经费预算抄送同级财务结算中心。

二、预算执行和分析审计

执行预算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审计工作,才能促进部队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一)预算执行审计

1.审查落实预算情况。一是审查财务部门把关情况。预算一经批准,便成为组织财务活动的法定依据,各单位应严格落实,未经规定程序,不得变更。一切财务活动,是否严格按预算办事,凡列入预算项目的开支,财务部门是否根据事业的需要,按照计划和事业进度,及时地、适量地组织供应,以保证事业任务的顺利完成;对于预算以外的不合理开支,财务部门是否坚决制止,做到事前不拨款,事后不报销。二是审查事业部门执行情况。年度经费预算按项目编制,内容比较具体,但实际需要与计划往往有一定差距。为了加强计划管理,使经费供应与事业进度吻合,审计要查明事业部门是否在年度分项预算范围内,根据事业任务和进度对经费的需求量,编制经费开支计划。各单位在事业部门编制的开支基础上,是否根据年度预算指标编制季度开支计划;开支计划的详略程度,是否根据费用性质和需要而定,属于大宗的、价格较高的物资器材的购置,是否详列品名、数量、单价、金额。对于零星维修和不便于列详细品名的开支,是否根据用途分类编列。有些开支数额较小的费用,可不列开支计划,借款时是否说明用途。

2.审查预算调整情况。一是审查总预算的调整。在预算执行中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预算的,是否在每年9月底前一次性调整,是否按预算审批权限和程序重新报批。二是审查总队级以下单位预算的调整。总队级以下单位机动费预算安排是否留有余地,用于预算执行中的特殊问题;总队级单位在预算执行中遇到特殊情况,确需申请总预备费的,是否由财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由公安部边防、消防、警卫局后勤财务部门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按规定权限报批。

3.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一是审查事业部门编制情况。年度终了,各级事业部门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分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表、年终库存物资盘点情况报告表和事业成果报告表;是否按事业系统逐级汇总报上级事业部门,同时抄报同级后勤财务部门;公安部边防、消防、警卫局各事业部门是否在年度终了60天内编制本系统的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表、库存物资盘点情况报告表和事业成果报告表上报公安部首长,同时抄送总后勤部财务部。二是审查财务部门编制情况。各级后勤财务部门是否于年度终了后,根据事业部门报送的分项决算,汇总编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表,是否经后勤首长审查后报党委,同时抄报上级财务部门。

(二)预算执行分析审计

审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是否按以下要求进行:

1.提出计划。在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时,是否根据预算管理上的需要,针对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定分析课题,明确分析目标,拟定分析计划。

2.收集资料。各部门在进行分析时是否善于寻找差距,发现问题,揭露矛盾。是否注意了指标对比的基础与可比性问题。

3.分析原因。在占有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是否深入实际,深人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4.提出措施。是否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对预算执行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以分析报告的形式向党委提出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措施。

摘要:部队预算审计,是指公安现役部队审计部门对支队(含支队)以上单位和部门预算编制以及执行情况进行的审计,对于促进经费计划管理、有效供给和合理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部队预算编制、执行与分析审计进行详细探讨。

建立离任审计模式强化审计监督 篇9

2007年,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对权力进行制约和加强企事业法人任期经济责任感的重要举措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 开创了我国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新局面。2008年《经济责任审计条例 (征求意见稿) 》出台, 并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因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调任、转任、晋升、辞职、退休, 或者被免职、辞退和开除等原因离开所任职岗位, 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并且指出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主要负责人任职期间进行。在实践工作中, 针对多数企业单位下属基层单位较多, 离任审计工作量较大的现实, 本文就如何充用利用内部审计力量, 建立科学实用的离任审计模式, 强化审计监督谈几点看法。

一、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当前在离任审计工作中, 存在着随意性较强的问题, 工作中往往重审计实施阶段而轻审计准备阶段, 甚至不搞审计调查, 不编写审计实施方案, 离任审计成了简单的交接仪式。要想更好地促进离任审计工作的发展, 必须在离任审计工作中, 加强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制定统一的工作指导纲领, 对审计人员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 对审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控制与管理, 审计业务各方面的内容、程序、方法、技术与侧重点做出规范, 确保离任审计工作按一定标准, 科学高效地进行。

二、合理界定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

被审计对象作为本单位经济行为的直接管理者, 对本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性及效益负有全面责任。但对于由于政策变化、行政干预、前任责任或历史原因等所造成的损失及工作失误, 必须合理界定离任管理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工作只有同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才能更具合理性。

三、实行“二步审计”:年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是全方位的、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 在正常的领导干部任免和现有的审计力量前提下, 做到离任必审很不容易, 同时又要适量安排任中审计, 加之在特殊情况下对少数领导干部存在必要的临时组织措施, 来不及先审后离, 这就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把年审和离任审计结合起来。

实行年审不仅有利于缓解离任审计工作任务重、期限短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通过年审可以获得企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管理和人力管理信息。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通过二步审计还能深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感、法制意识、竞争意识,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失误, 及时调整生产结构, 总结经验教训, 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在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年审时, 可侧重对各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真实性进行审计, 并在审计中鉴证是否有潜亏因素等。

就实质而言, 二步审计是对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营决策审计等各项专业审计的综合与发展, 有助于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一帮二审三促进”的作用。

四、实行目标审计, 抓住审计重点

离任审计工作量大、面广, 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 才能取得实效, 才能比较直观地显示审计结果。

年审在离任审计中的核心问题是强化审计的监督力度, 使法定代表人作为负有资产经营责任的经营者, 在生产经营决策、资产和资金分配使用方面更加慎重, 增强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感, 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确保法人资产安全完整。

在对行政干部的离任审计中, 可侧重于对其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情况的审计, 包括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决算;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管理情况;专项资金 (基金) 的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相关经济目标完成情况;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内容。通过审计, 分清行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主要是对其所在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进行审计, 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对外投资和资产的处置情况;企业收益分配的真实性;与上述经济活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任期内各经济目标完成情况等, 分清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五、量化审计内容, 实行经济责任的定量化监督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 决定了它在企事业单位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即必然要对法定代表人在职期间所完成的经济指标进行量化、鉴证和评价。

财政监督:覆盖预算执行全过程 篇10

一是紧紧围绕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经纪律这个主题, 用改革的办法进行整顿, 在整顿的基础上加快改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强对专员办和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积极推进和落实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专项工作, 切实扭转秩序混乱、纪律约束不强的状况, 形成秩序井然、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是围绕中央重大决策和重大财税政策开展监督检查。服务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选择“营改增”扩围试点、科技资金、文化资金等作为检查和调查重点, 及时反映和纠正政策执行中的违规问题, 规范政策执行, 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确保财政改革顺利推进。

三是组织开展地区性、区域性财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或调查, 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预警、反馈功能, 严肃查处个别地区和部门执法不严或出台“土政策”, 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 侵蚀税基、转移利润, 制造税收“洼地”问题, 为下一步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打好基础。

四是结合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 结合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综合监管, 进一步规范中央部门的预算资产财务管理, 探索建立对中央部门预算资产财务的事中监管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涉及民生的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实施与落实, 选择生态环保资金、产业转型和技术改选资金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保障民生政策的落实和重大专项资金的安全。

六是开展对中央在地方重大项目和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重大项目的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研究探索专员办参与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路径和工作方法, 并将预算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 研究建立绩效评价成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的专门制度。

七是选择部分中央骨干企业以及大型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 以会计信息质量为切入点, 将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作为检查的核心内容, 同时密切关注财政资金使用、财税政策执行情况, 从而提高会计监管成效。进一步调整完善专员办对证券资格事务所点对点监管机制, 以事务所监管为平台加强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境内外上市公司等重点审计客户的日常监管。

八是推进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内部监督, 全面落实《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 推进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紧紧围绕整顿财政秩序、严肃财经纪律专项工作的开展, 深入研究剖析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与关键环节, 强化风险意识, 通过制订制度、程序、流程和办法, 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做到定期做内控风险评估, 及时发现风险, 堵塞漏洞。

九是加强对地方财政监督指导。切实加强对地方财政部门专项工作的指导和督促, 认真梳理和剖析地方财政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进一步加强对监督检查数据与材料的分析和利用, 提升监督检查的综合成效, 提高专项工作的规模效应、服务效应和管理效应, 促进专项工作的系统、规范、有效进行。

对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对策 篇11

(一)早编预算,细化预算,把好预算审批关。

首先,早编预算是细化预算的前提。过去预算编制太迟,很多支出只是一个大的框子,没有详细内容,编制预算需要一个过程。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审查要由程序性变为实质性,也要给常委会一些时间。《预算法》规定,预算草案要在县级人代会召开的一个月前提交人大常委会,因此,要早编预算,拟在年度的7月份着手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同时,编制预算时,政府要与人大常委会通气,人大财经工委也要积极主动提前介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编制情况,切实做好预算初审工作,为代表大会审查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细化预算就是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透明度。财政部门及各预算单位,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把预算编制得更加细致,更加明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预算审查工作中,要按公共财政的要求督促政府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保工资、保运转,合理安排各项事业支出,一些应由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以及经营性、竞争项目,财政不能再安排经费,逐步解决财政供给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一要实行部门预算。实行部门预算后,将部门所有收入、支出编制成一本完整的预算,部门按法定职责,统一安排使用财政分配的资金。财政部门只对部门一个口子批复预算,拨付资金。这样,一个部门一年有多少钱,用到哪里去了,公开透明,清清楚楚,有利于缩小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待遇差距,反对铺张浪费,遏制腐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也更直接和具体,更容易把握重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二要实行综合财政预算。条件不成熟,未能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也要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将单位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行政收费制度改革。

(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审查监督的效果。

一是尊重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他们的意见代表各个方面的利益,反映各方面的情况,能使初步审查的意见更全面,这对提高初审的质量,促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通过审查报告和决议,要求政府改进财政预算工作。针对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通过审查报告、决议和制订一些规范性文件,对政府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监督预算的有效手段。三是注重审计报告的作用,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人大不可能对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的预算进行全面、直接的审查监督,因此,在支持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对审查报告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依法跟踪督办。四是敢于运用刚性监督手段。对预算的审查监督,最终都将落实到对人的监督上,这就要求我们人大及其常委会,破除“面子”观念,敢于使用质询、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罢免等刚性监督手段,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性。五是理顺关系,规范决算草案审批程序。市财政部门要积极与省、市财政衔接,做好决算草案编制的审批协调工作。省、市财政部门应在市(县)财政部门编制决算草案时,给予指导和认可,市(县)级财政决算草案只能报市(县)人大审查批准,经市(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的决算草案,省、市财政部门无权再更改。六是主动做好有关协调工作。要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情况,协调关系,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

(三)改革审计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本级预算执行和本级各部门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并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审计报告。从审计机关职责看,审计具有独立于本级政府管理职能之外的特点。但是,目前实行的是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行政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及其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有必要改变对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根据“监督者必须独立于被监督者”的原则,审计机关应独立于政府序列之外。改革和完善现行审计体制,既有利于审计机关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又有利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作者单位:桦甸市人大常委会)

关于企业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 篇12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概念

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都是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实现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全面预算将市场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目标导向,并以此对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目标则是开拓销售市场、提高销售额,对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售后进行严格的收支控制。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特征

1、系统性

企业的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包含了一整套的组织体系、政策系统、规范和标准、完善的程序和周密的方法。

2、两项程序

一是对企业的预算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评价,掌握预算在的制定和调整情况,这是预算的监督程序。二是根据之前所制定的预算标准和规范,对预算的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干预,保障整个预算可以按照计划执行,这是预算的控制程序。两项措施同时进行,相互呼应,因此,简称预算监控。

3、目标性

全面预算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过程,其存在便是为了保障预算可以按照既定计划执行,最终实现目标。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条件和原则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条件

全面预算监督与控制的目标实现离不开相关前提条件的保障。尽管这些前提条件游离于监控组织的辐射范围之外,但是这些方面的支持却对监控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程度。虽然这些前提条件不会让监控的效力完全失去,但这些前提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而这几个方面主要是:第一,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明确的法人结构。第二,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第三,规范化的周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第四,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明确职权和责任。第五,预算监控机构自身必须具备完善、系统和灵活的运行程序。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原则

1、广度全面性原则

由于预算监控的综合性,全面预算监督与控制必须走出就账论账的狭小天地,力求把预算监控与销售和生产的监督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2、深度明细化原则

必须清楚生产经营中每一环节的实物流和资金流,清楚其中的增值和浪费情况。

3、力度强制性原则

监控组织和人员应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权威性,在进行预算监控时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样,预算监督与控制才能不流于形式并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实时性、授权控制、例外事项、信息反馈以及信息公开透明等原则进行保障。

三、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存在问题和改革方案

(一)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存在问题

1、全面预算目标短期化

就我国目前的普遍现象而言,大部分的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制定长期性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程度,公司发展战略和远期目标的制定往往流于表面,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过于注重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远期的发展续期。因为这些企业所制定的全面预算目标过于短期化,也并没有基于战略需要的全面预算。在忽视远期经营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后,将会导致企业的发展过程会变得十分崎岖,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中的矛盾不断增加,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和桎梏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总之,这种过于短期化的全面预算目标直接影响了全面预算效益的发挥,很难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地位和市场地位得到提升,最终导致企业价值难以得到应有的实现。

2、预算执行力度小

虽然有了良好的远期全面预算,企业仍然面对这份计划的执行问题。由于当前中国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当前的企业之中就较多的部分仍然受困于预算执行力的问题,企业的考核和奖惩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全面预算的效益也因此大打折扣。在推进全面预算的执行时,企业的考核和评价人员往往不能公正、公平和平等的进行考核,因为这些人员往往受困于人事和情感的制约、几遍真的到了实施奖惩的时候,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忽略因此给企业带来的伤害。因此,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缺乏针对全面预算需要而建立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现实之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重编制,轻信息

企业部门和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不容忽视的过程,是实现全面预算的重要基础之一。我国当前的企业过于注重编制,忽视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导致应有的预算奖惩手段难以发挥作用。常常对于发现的预算管理问题也不闻不问,没有和相应的人员进行应有的交流和反馈。如果财务预算管理的结果得到分析、研究和总结,对相应的反馈也不加理会,这将导致企业根本无法发挥绩效考核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部分人员对于自身参与到全面预算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进而限制了我国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全面预算控制和监督的改革方案

1、制定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一个精心规划和研究的长期战略目标,因为只有明确了这些目标,才能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费用,不走弯路,强化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企业战略还需要对企业的年度预算提供一定的支持。因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指导性与可操作行,明确企业战略总部和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关系,战略目标不该仅仅作为口号,应该是各部门通力合作,完成自身的任务,坚守责任和底线,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作用。此外,企业员工也应当积极的参与到战略目标的编制过程中去。

2、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无论是全面预算的制定者还是参与者,所有的企业员工都应当重视并积极的参与到预算的执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度。唯有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得到有力的支撑,才能具备真正完成预算的基础,才有可能在最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能放松考核和评价工作,构建并完善预算监控的体系。对于全面预算工作中的问题应当及时发展并尽快解决。总之,企业执行全面预算的力度作为该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加强信息协调与沟通

在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力得到保障之后,便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将阶段性的目标分发到各部门、各层面甚至每个岗位之上。让每个部门都可以及时的对财务信息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实现企业资金的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还需要按照预算内容的不同来对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定期的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总结。

四、结束语

企业的全面预算的控制和监督工作,是整个企业远期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以此制定相应经营管理计划的重要手段。企业全面预算的有效执行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根本保障。本文就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预算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展开分析,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和遗漏,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任航.关于全面预算管理促使企业成本控制强化的探析[J].财经界(学版),2014,20:40+42

[2]王巍.勘察设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港工技术,2015,03:69-72

上一篇:红外在线监控系统下一篇:雏鸡绿脓杆菌感染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