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孵化需注意的问题

2024-11-17

雏鸡孵化需注意的问题(共3篇)

雏鸡孵化需注意的问题 篇1

我们知道雏鸡体温低, 自身调节的能力差, 生长发育慢, 稍加不注意就会造成死亡。因此, 对雏鸡的饲养就要格外的精心。

1适宜的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 鸡群拥挤, 会造成死亡率增加, 而且会使鸡群发育不匀。饲养密度过小会加大养鸡成本, 而且不利鸡群保温, 冬季密度可适当加大, 夏季, 则应适当养一些, 1~3周龄, 1m2可养40~25只, 4~6周可养25~15只。

2适宜的温度

温度的合适平稳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由于雏鸡夜间不活动, 自身产热少, 所以夜间温度要高些。另外, 弱雏即使在白天, 温度了要高些, 平时要多注意鸡群的动态, 如果雏鸡闭眼吱吱叫, 挤在炉边或热源附近往往聚集成堆, 有些鸡会被压而窒息死亡。说明温度低了, 如果雏鸡张开翅膀不爱动, 不爱吃, 频频喝水, 并张嘴喘气, 呼吸增加, 远离热源。说明温度高了, 当鸡群分布均匀, 行动活泼, 休息时个个伸脖伸腿安静躺着, 说明温度适宜。

3相宜的温度

如果育雏室温度不够又不能及时饮水, 雏鸡就会失水, 表现为食欲不振, 饮水频繁, 消化不良, 体瘦弱, 如果温度过大, 则易引起鸡的球虫病, 一般相对湿度在55%~65%就差不多了, 温度不足时, 可以直接在地面洒水, 如果在水中添加消毒剂, 对鸡舍和雏鸡进行喷雾, 既增加了湿度又消毒了。

4适宜的光照

雏鸡脱壳后2~3d, 要每天24h给光, 光度可强些便于雏鸡的早认食、饮水活动, 便可依靠自然光, 夜间给光, 在天气好时, 应打开窗户, 使鸡群接触到阳光, 随着日龄的增加, 可以打开舍门, 使雏鸡能到外面自由活动, 刚开始只能在外面呆15~30min。放鸡时, 不能硬往外赶, 否则会使体弱的雏鸡由于不能适应外界环境而死亡。赶回时, 也要一点点的诱导。夏季运动场应有遮荫的东西, 冬季则要一个月后, 雏鸡羽毛有一定保温能力时, 才能开门放出去。

5注意通风换气

(1) 要满足雏鸡对氧气的需要和调节温度, 雏鸡虽小, 但生长发育迅速, 代谢旺盛需要的氧气较多。 (2) 排除CO2、NH3等有害气体, 如果不及时排出会对鸡体产生伤害而造成雏鸡死亡, 所以注意通风换气使舍内空气新鲜, 人进入鸡舍内感觉无刺眼、刺鼻气味, 同时要防止间隙风吹入, 以免引起雏鸡感冒, 发生呼吸疾病及并发症。

6及时饮水

雏鸡接到育雏室后, 应立即给水喝。第一, 可以饮0.01%高锰酸钾水或10%白糖水特别要注意帮助那些找不到饮水器的雏鸡饮到水。例如:敲敲饮水器, 把雏鸡抱起, 让鸡嘴沾沾水等等, 诱导鸡找到饮水处。如果弱雏不会喝水, 可用针管喂几滴白糖水, 让它们也慢慢跟着鸡群找到水喝, 饮水器每天水量充足。

7及时开食

雏鸡接回后, 一般在1~2h诱导雏鸡饮水, 当鸡饮水后再食。第一次喂料要用水拌潮, 撒在硬纸片上, 只要有一只小鸡来吃, 由于纸的振颤, 其它小鸡也就全来吃了 (饲料配方:玉米面55%、麦麸15%、小麦15%、豆饼粉15%、0.4%的土霉素和适量红糖, 还可以加入适量多维素, 雏鸡出壳1~4d采用此配方) , 5~8d改为碎米3份、豆饼1份、葵花籽饼0.1份、食盐0.02份、土霉素和多维素适量, 在2~3d后也可在饲料中加些沙和其他矿物质, 如:骨粉、贝壳粉、木炭粉或盐, 沙可帮助消化, 盐可增进食欲, 木炭粉右清除肠胃中的脏东西和臭气, 其他矿物质可助于骨骼的发育。在2~3d后, 每天要喂一餐青饲料最好, 特别是夏季更要多喂些嫩草和蔬菜叶, 富含维生素有利于雏鸡发育。

8及时断喙

鸡容易产生啄癖、啄癖包括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轻者致伤残, 重者死亡。所以雏鸡一般都在7日龄左右进行断喙, 断喙一般都借助于灼热的刀片。方法就是左手抓鸡腿部, 右手拿鸡, 将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 食指放在咽下稍施压力, 使鸡缩舌, 选择适当的孔径, 在离鼻孔2mm处断切。切断后还必须用烧灼的刀片在喙切面四周滚动以压平嘴角, 否则在成鸡时会重新长出尖喙。断喙前1d料内添加些VK, 防止出血断喙后应在食槽内多加些料, 以免鸡啄食碰硬槽底有痛感影响吃料。

9观察鸡群、观察鸡粪

雏鸡的饲养是件细致的事, 观察鸡群生活状态, 观察鸡粪是否正常是不可忽视的工作。例如:雏鸡夜间休息时是否有甩鼻的声音, 呼噜, 喉音是否正常, 每次添料后, 有没有痴呆不上槽的, 是否有不愿到舍外活动的, 鸡粪的颜色一般与饲料的种类不同而异, 一般来说, 正常的鸡粪是硬的, 颜色带黑, 如粪便稀粘, 呈黄褐色是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太多, 动物性饲料太少, 粪便中水分过多, 色暗而有红点, 是动物性饲料太多, 至于发现绿色稀粪, 那是饲料单纯, 了解这些就可针对不同情况, 适当调整鸡食了。如粪便有黄色浆尿或黄绿色稀尿或带血, 说明鸡群有病, 要及时请兽医诊断。

雏鸡孵化需注意的问题 篇2

1、外架上不得堆放杂物。

2、加强临边洞口防护施工。

3、各楼层通道不得堆放材料。

4、电缆线不得随意敷设。

5、水泥砂浆不得直接堆在板面上。

6、照明灯带必须进行有效固定。

7、加强扫码测温,查询二维码工作,检查、观摩等来访人员必须登记汇报。

8、高空禁止抛物,发现一次处罚500元。

9、机械设备进场未报审相关材料、不得私自使用。

10、加强临边防护搭设或恢复力度。

11、塔吊随钩指挥,特别是驾驶室盲区。

13、材料收捡完楼层及时打扫。

14、各楼层设置的灭火器不得随意挪动、损坏。

雏鸡孵化需注意的问题 篇3

1 温度

1.1 温度的作用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没有适宜的温度, 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 就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1.2 温度的要求

孵化初期, 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自温调节能力, 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 胚胎物质代谢日益加强, 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 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 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 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 产生大量的体热, 此时温度还应稍低, 以利散热。因此, 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1.3 温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1) 影响出壳时间和孵化率。孵化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 雏鸡提高出壳;温度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 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 37.8℃孵化21d出雏, 孵化率最高;38.5℃仅要20d就出雏;39.5℃只需19d, 且雏鸡体重轻, 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d出壳, 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

(2) 影响雏鸡质量。孵化过程中, 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 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雏鸡个体细小, 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 眼、喙异常, 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雏鸡不活泼, 绒毛粗糙、干燥, 腹部肿大柔软, 脐环闭合不良, 跗关节红肿, 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 眼睛闭合, 眼部绒毛粘连, 脱水, 弯趾或八字脚等。

1.4 温度的控制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 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 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5℃;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 1-7d孵化温度38℃, 8-12d为37.8℃, 13-18d为37.6℃, 19-21d为37.0℃, 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 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2 湿度

2.1 湿度的作用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 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 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湿度不当会影响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湿度还有利于雏鸡出壳, 出壳时, 在足够的湿度和空气中CO2的作用下, 使蛋壳的CaCO3变为Ca (HCO3) 2, 蛋壳变脆, 便于雏鸡出壳。

2.2 温度的要求

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 孵化机内保持50%~60%, 出雏机保持65%~75%。

2.3 湿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不及温度敏感, 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控制不当会影响雏鸡的质量, 如湿度过大, 会延长出壳时间, 雏鸡体软, 腹大, 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小, 提前出壳, 雏鸡干瘪瘦小, 绒毛干燥, 发焦, 有时粘壳。

2.4 湿度的调节

湿度过大, 适当减少水盘数量, 或加强通风, 使水气散发;湿度低, 则适当增加水盘数量, 冷天加温水, 夏天加冷水, 也可洒湿地面, 增加水分蒸发, 以提高室内湿度。

3 通风

3.1 通风的目的

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O2, 排出CO2;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 防止自温超温。

3.2 通风的要求

保持新鲜的空气, O2含量不低于20%, CO2浓度不超过0.5%, 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

3.3 通风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孵化机内CO2浓度达1%时, 胚胎发育迟缓, 死亡率增加, 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据资料介绍, 机内CO2含量超过1%, 每增加1%, 孵化率下降15%, 当CO2浓度达到10%, 胚胎将全部死亡。通风过度则会影响到温度和湿度, 雏鸡出现眼睛闭合, 眼部绒毛粘连, 脱水, 粪便呈绿色等。

3.4 通风的调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根据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 孵化中后期, 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 代谢加强, 通风量应逐渐增强, 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 更应注意通风, 避免孵化后期胚胎闷死在壳内。每个孵化机都有通风孔, 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 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 第二周开启1/3-1/2, 第三周开启3/4-4/4。

4 翻蛋

4.1 翻蛋的目的

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 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 保持胎位正常。

4.2 翻蛋的要求

每隔1-2h翻蛋1次, 孵化满18d停止翻蛋。

4.3 翻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 会降低孵化率, 胚胎粘在壳膜上, 粘着的部分出现畸形, 如肢的缺少或畸形。据报道, 整个孵化期不翻蛋, 孵化率为29%;前7d翻蛋其后不翻, 孵化率为79%;前14d翻蛋其后不翻, 孵化率为95%。

4.4 翻蛋方法

翻蛋的角度要有90度, 以水平位前俯后仰或左右各45度为宜, 并要防止震动。

5 凉蛋

5.1 凉蛋的目的

驱散孵化机中的余热, 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同时给胚胎冷刺激, 促进胚胎发育。

5.2 凉蛋的要求

在较冷的天气, 孵化机供温稳定, 通风良好, 机内不超温, 可以不凉蛋。在高温季节孵化, 整箱入孵上蛋量较大, 通风不良时需进行凉蛋, 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物质代谢加强, 自温超温时应加强凉蛋, 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每次15~20分钟。

5.3 凉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凉蛋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在高温季节, 整箱入孵时, 孵化机内温度超温不进行凉蛋, 则会引起死胚和弱雏增加, 孵化率下降。

5.4 凉蛋的方法

上一篇:管道清淤机器人下一篇:规制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