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精选9篇)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1
湘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以及构图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分类。
2、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与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了解静物的分类;
2、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教学难点:
1、静物的有趣组合;
2、作品突出构图形式美。用具准备:
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静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理解“静物”就是静止不动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师板书课题:静物一家。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叫“静物”,那么在我们最熟悉的教室里或者是家里,哪些是静物、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并把他们进行分类。
(二)、教师出示几组已经分好类的图片,告诉学生给静物分类的方法。
(三)、欣赏名家作品,学习如何构图美。
齐白石的《虾》,画中的六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淡墨绘成的躯体更显虾体的晶莹剔透之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图采用情景式构图,以自然景观作为分隔,大致可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优秀的名家作品包含着很多构图美的元素,通过老师的引导讲述,同学们的研讨,分析。从绘画中学会如何组合有趣的静物、如何构图表现。
(四)、教师示范、学生创作
教师示范、讲解线描的方法,学生作画,老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三、小结:
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八年级下册美术作业设计文档 篇2
美术作业设计 发展学生探究潜能
新课改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主题。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美术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尤其重要。作业实践过程对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和发展学生探究潜能,增加艺术修养是十分有效的。良好的作业设计体现了新课改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体现。
美术作业设计体现一种教育的艺术,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形成和思维发展。作为我们依托新课改的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作业观,在美术作业设计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确定目标、选用方法,做到心中有底。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元性的美术作业。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对艺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综上所述,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研究美术教学的方法,经过教学实践,初步总结了一些美术作业设计的方法,紧紧围绕以下四个问题:
一、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和多样性一样,小学生也存在着智力类型、学习风格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丰富性,这些差异性或丰富性必然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快慢高低。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内容和形式。人的欲望受多种刺激而产生,一旦形成了欲望,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行为。因此创设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情境,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尝试探究学习的前提。美术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用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引导学生回到真正的生命状态,回到原本的心灵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笔者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情感手段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而不是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这样的教学就难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
望,心里会产生厌学美术的情绪。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笔者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美术的欲望,把这种欲望和主动意识转化为较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使之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后再重叠组合、平行组合凸现作品的个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合作交流,用灵巧的双手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鞭炮作品,丰富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同学们在这一节课中享受到了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回味欢度春节的情感探究,激活了探究的主体意识,发现了重叠结合、平行组合的探究学习方法,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创新吗?
二、内容丰富,突出开放性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单纯性绘画学习中。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可以将学习和生活情境、自然环境、环保素材等相结合,采用画一画、说一说、练一练等,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认识。只有这样,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
三、形式多样,突出多样性
学生对单一的作业形式容易产生厌倦感,效果不佳、不能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美术作业应以动手操作为主,避免以文字应答形式出现,要和语、数、外学科有区别,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作业内容。新的作业设计形式应丰富些:选择、是非、欣赏、连线、亲子互动„„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通过多种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要关注学生真正的参与。要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内外,通过亲身感知、直接探究、主动观察、动手动口等方式,重新认识外部世界,重新认识,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并发出令教师意料不到的充满童趣的智慧火花。
四、评价合理,突出多元性
中学的探究型学习并非要求学生像艺术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笔
者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笔者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应该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美术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一定要摆脱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在动态教学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要突破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美术笔者应该全面地、多层次地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实际,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
美术作业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学生所想,优化作业的设计,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作业形式:1.在图画作业本上,画出上交。
2.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3.以手工形式,交作品。
作业要求:
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书写认真
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得当,重心稳,生动,形象。
作业内容:
第一单元:欣赏评述
教学内容:
1春
2绘画的多元化
3两个外国美术流派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作业设计:通过欣赏《春》作品,谈谈你的几点收获。通过小论文形式,谈一下自己对绘画多元化的认识和看法。
第二单元: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
1物象多视角表达单色版画一版多色版画
4色彩静物画色彩风景画
作业设计:画出一物体的多视角表现图。制作单色版画一张。
3制作多色版画一张。
4画出色彩静物画一张。画出色彩风景画一张。
第三单元:设计应用藏书票墙壁小装饰
作业设计:设计藏书票一张。
2为自己家墙壁,设计小装饰一件。
第四单元:综合探索
教学内容:关注身边的美术遗存美术遗存的保护与传承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篇3
—李正南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提高丰富学生生活为主,从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公民必备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意贴近同学们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力图做到富有情趣和启发性。同学们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培养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并通过记忆画和想像画,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他们已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对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但是,这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四、方法与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
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
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
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4
我校有一位美术老师请假,我代了一节课《罐和壶》,这是我上个学年参加县赛课活动的一节课。我觉得这节课在两个环节的设计上是亮点:1、欣赏古今中外的陶器。2、制作一个古代罐。
1、“欣赏古今中外的陶器”这一环节。
A.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是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美术是人类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欣赏大量原始罐的图片,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更多的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另外,中国的原始彩陶是我国的第一个艺术高峰,让学生多欣赏一些当时的作品,适当了解中国的这段文化,我觉得非常必要。B.欣赏的图片在造型与图案上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不但是有序的欣赏,更是为了后面的比较总结而做铺垫。2、制作一个古代罐的环节。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5
授课人:江莹莹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求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
1、能够感知各种色彩。
2、学习了染纸和穿编的方法。体验了水墨画的特性。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了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了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方法,养成了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了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6、在美术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7、提高了学生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了手和脑的协调发展。
8、让学生感受了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9、学习了简单立体物的表现方法,学习了色彩表现方法,进行和自己生活切近的设计与制作。
二、经验和教训
(1)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2)积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
量。
(5)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授课教师知识面不够宽,课堂乏味。
3、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四、改进的具体措施
1、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2、鼓励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自己的美术作品增添一份活力。总之一学期来,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黑白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变化的魅力》。本课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在百度中搜索到的关于大自然变化的图片、明星漫画照、视频、艺术家的作品、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学生照片、作业要求。)、气球、画好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生活中的变形现象与有意创造变化为线索,学习绘画创作中的变形方式及方法。教学思路侧重于对事物整体变形方法的学习,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规律与特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有课前延伸环节,通过沟通交流导入新课。在课堂探究环节中设计激趣导入,观察发现;自主学习,观察现象;合作探究,感受探究;精讲点拨,评价反馈;巩固训练,完成作业;展示作业,多元评价;教师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来解决教学难点。在尝试学习人物头像变形画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画人物变形画。课后提升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个气球,大家认真看上面的图案,然后吹气球,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变化。(将气球分给小组成员)
2、再将气球拉长、压扁,观察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观察,观察能提高人的想像力,我们这节课就需要同学们认真观察。
(二)课堂探究
1、激趣导入,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课本上水中倒影图片。
①先请孩子们用心观察,你们认为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②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课件出示课本上玻璃幕墙里的变形图像。
①请孩子们边看边想,这又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充课件出示“思考”。)孩子们,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教师补。)利用课件演示。
3、合作探究,感受探究。
(1)通过电脑软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
①除去前面我们欣赏到的变化之外,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也会发生变化。(课件出示课本31页图片。)问:a、这是我们平时的样子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变成这个样?b、你照过哈哈镜吗,你记得在哈哈镜里你有什么变化吗?
②今天,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首歌,同学们要认真看视频呀!【百度视频搜索】http:// ?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发生变化a、(课件出示提前照好的同学照片)孩子们这是谁呀?让这位同学走进我们的变形世界。b(课件出
示变胖、变瘦、变大、变小、扭曲变化后的照片)c、通过刚才的变形,你看到这位同学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片)学生归纳。(板书)
附板书:胖
瘦
大
小
扭曲
(2)利用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①孩子们,你想和××同学一样变形吗?拿起你面前的凸透镜和勺子,举得稍高一点,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画)。
②
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尝试创作。
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画了一张相,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请孩子们也拿起画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嘴巴和鼻子。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1)(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作品),说一下你是捉住自己的哪些特点来画的。
(2)
孩子们在画的时候都突出了自己的特征,所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漫画家也根据同样的方法,创作出许多的作品。(出示郭德纲原照与漫画照对比。)【百度图片搜索】http:///group/art/77950孩子们观察他的特征,漫画照中主要夸张了他的哪些特征?
(3)
在【百度图片搜索】http:///group/art/77950这个网页上有几十个明星的漫画照,同学们从中找四位感兴趣的人物,对比原照与漫画照,看一下“变化时要抓住什么进行夸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抓住什么进行夸张?(人物的主要特征)
(4)
(课件出示变形规律)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体形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使胖的变得更胖,受得变得更瘦,大的变得更大,小的变得更小。(边讲边板书)
附板书:胖
瘦
大
小
扭曲
变 胖
瘦
大
小
扭曲
5、巩固训练,完成作业。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3)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4)大家来猜猜画的是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孩子们,你们画的变形画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变化的魅力,明白了变化的规律。(课件展示大阿福、创意家居、达利作品)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变化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
(三)、课后提升
观察生活中运用变形手法的美术作品和图片。板书设计:
变化的魅力 胖
瘦
大
小
扭曲
变 胖
瘦
大
小
扭曲
六、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2、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扩大知识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
4、培养学生踏实、认真、一丝不苟的绘画习惯,养成事前预想计划的行动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吊车的基本构造,学习一些浅显的机械常识
教学难点:掌握以线造型的基本方法,感受线条的表现力。
用具准备:课本、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纸、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
二、 欣赏引入
1.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
2.出示课题:大力神。
三、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
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欣赏各种吊车的图片:汽车吊、履带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
5、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四、尝试表现
1.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六、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制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活动二)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二、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三、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结构合理——设计奖;吊物能力——大力神杯;合作意识——合作奖。
四、总结提高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8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学习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多元化的特点。模仿用大师的画法创造一幅作品。2.隐形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样将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习材料
图画纸、彩笔、卡纸、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1、课前准备,做手操
提问导入:2011年最流行的词汇是什么?(穿越)
2、谈话引入
请大家来欣赏一位印象大师的几幅作品,你感觉对你印象最深刻、最吸引你的画家是谁?说说你的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一位非常有创造力的艺术大师——毕加索(二)
探究新知
A、欣赏 毕加索童年时期、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的艺术作品 思考:毕加索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发生了哪些转变? 1.这幅画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小组讨论:画面为什么会有动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3.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B、仔细探究欣赏《多拉•马尔肖像》
1.我们来欣赏一下西班牙立体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小组讨论:人物各部分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请学生模仿这位女士的坐姿,从不同角度观察你身边同学头部的不同特点。
师总结,这就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特点——对形象全面分解 C、出示课件,详细解释立体主义的含义?
小结:毕加索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了一幅画面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教师示范
看到毕加索激情的创作,老师也有了灵感!现在你们看下老师的作品,并给老师评价一下吧!
(四)、动手实践
在大师创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了新的想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方法画一幅画。
(五)、作品展评
张贴作品,贴笑脸,评价,颁发奖品。
(五)、课后延伸
你想不想了解更多大师的绘画作品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梵高的作品,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体会一下凡•高的画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活动主题:《大师画我也画》公开课研讨 时间:
活动记录:
汪思倩: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对画家凡·高作品欣赏的基础上进行造型实践的课业,目的是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方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教学中,教师能够灵活掌握课程内容,不照本宣科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朱炳飞:本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分别进行了创意,选材。处理制作,完成作品表演,整个活动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的个性得到发挥,是一次充满个性创造的活动。
赵莉: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能符合认知规律、体现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安排有序的指导思路,使全体学生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方法,智力与能力有相应的提高。
马艳霞:教师教学设计能根据课程标准从“三维目标”要求出发整体把握,体现本学科的特色,体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科功能,符合学科教育的逻辑。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体现针对性和
层次性;采用大量欣赏图片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呈现给学生们,在大量视觉冲击力的前提下,使学生从感性与理性两条渠道来接受、理解、欣赏基斯·哈林的作品。
赵雪:教学中能注意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注意精心设计学习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杨高阳:教态自然、端庄大方,普通话标准,口齿清楚,电化教学,教学内容讲解清楚,有一定互动。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 篇9
教材分析:
本课剪纸故事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剪纸故事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剪纸故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学情分析:
这剪纸故事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图画,都是学生熟悉的,从内容中表现出儿童的生活和情感。对学生来说,更具有亲近感。这些剪纸人物造型大胆简练,对于美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很具启示性。教材中安排了制作步骤、小提示,可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教材中还呈现了一组人物所用的道具,学生在制作相关人物时可以用这些道具来搭配,借助于道具所体现的工具特点将有助于确认表现剪纸人物的身份。学习屋中选用了民间剪纸作品《老鼠上灯台》,学习屋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兴趣,可让学生由此出发,在课后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的资源,深入对剪纸艺术的认识。教学目标: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事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事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我们一起欣赏有故事的剪纸作品,说一说其中的故事,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2.教师口述“八仙过海”、“吹箫引凤”、“武松打虎”、“老鼠嫁女”、“老鼠偷油”、“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出示剪纸)3.听完了故事,同学们请想想,你觉得这故事怎样? 二.剪纸介绍。
1.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剪纸来表现故事。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剪纸来装饰生活用品和表现人们的情感。有很多生活场景和故事等都可以用剪纸来进行表现。
2.要剪出一个故事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只要大家待会认真观察,细心剪制,就能创造一个剪纸故事。三.学习剪纸方法。
1.锯齿纹 2.月牙纹
四.人物组合故事剪纸。
1.在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3.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4.教师示范剪纸步骤。(1).随意剪出外形。
(2).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3).组合粘贴。
准备粘贴了,你想怎么贴?怎样贴才会又快又平整呢?——胶涂在底纸上。出示几个剪纸人物,你能给他们编个故事吗?(4).添加道具。
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5.教师总结:剪纸人物最重要的是头部及五官的表达,试一试用最简单的方式剪出一个人物,互相交流一下。五.小动物剪纸。
1.教师示范
2.学生相互讨论,试着剪一剪。六.教师总结:
剪纸符号大致分为: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一副吉祥如意的团花,或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或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等剪纸,都可以由这些剪纸符号组合而成。七.课后练习:
【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文档】推荐阅读:
四年级下册美术常考题05-12
四年级美术下册知识点06-15
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测试题10-23
江西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美术期末检测题07-30
浙江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06-20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11-16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11-17
四年级语下册教学设计06-26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