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篇1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难,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
现在的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普遍存在着美术基础差,对形的把握能力弱,对结构缺乏认识,学习主动性较差等问题,但是个体的程度又不一,表现的方式各有差异。我就分层次教学:1~8周(几何体静物组合结构素描)、9~10周(静物素描临摹)、11~13周(静物素描写生,主要要求形体结构准确,会找大的明暗关系,增加难度)、14~20周(提高要求,部分同学半开静物素描,进行深入塑造)。每天安排半小时的速写。第13和20周分别进行静物素描的考试。应该说经过暑期的几何体训练,在这样的基础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是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的。刚开始时,有的同学不会起稿;有的同学构图起稿很草率、随意;有的同学在对写生对象的观察上,缺乏整体观念。很多同学在画面上表现出用笔生疏、构图零乱、松散、没空间感、构图不美的现象,更主要的是“形”的问题很突出,比例、透视严重不准。有些同学由此而影响了信心,使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学,有的同学甚至退出美术班。此时,对这些现象,需要的是和同学一起去找出问题,耐心地去帮助解决,并对他们画面上的一些好的因素加以肯定,而切不可嘲讽打击。当时,班上有位同学造型能力较弱,缺乏基本的练习,作画时不假思索地拿起笔就画,在构图上、比例上反复很大,很难达到基本的要求。但他又有个优点,用笔大胆、线条有力,在画面感觉上很大方。这时,在解决他不足的同时,鼓励不丢掉自己的特点。一个单元结束,在下一个教学单元时,我又提出一个新的“重点”问题,围绕它重点解决,如:学生的观察不细、理解及认识能力不足,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就是“简单、苍白”,这时要求学生先不要急于去画,首先在观察、理解上下功夫,要充分深入地去认识对象,从内在结构上去了解,结合外在特征,把这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把握住“形”的基础上,多做“加法”,只有主观上认识到了,才能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另外,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
另外,在每月月底,我基本给学生进行一次静物素描的默写考试,平时要求学生坚持画静物速写,训练快速抓性能力。同时使学生从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中获得一点乐趣和培养艺术的敏感性。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课时的一些优缺点。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画花鸟一课时候我没有单单教他们国画的画法,而是讲有关国画的知识基名家名作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国粹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3 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电影,录像 范画,甚至故事,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4在课堂上我 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5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美术课教学反思
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欣赏课的学习,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古今名画,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学生中的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可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总之,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突出了学科的特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这个教材从观念、结构、内容等几个方面都强调了创新。因而,我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上较之以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一课时,我就改变了以往那种教师主动介绍,学生被动听的模式,进行了角色的转换。因为欣赏内容、种类、风格等差异性,且学生自身的限制等因素,故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本课中较具有代表性且为公共所熟识的作品“西方装饰风格”的相关资料;以点引面,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解决了欣赏课的乏味性。在引导阶段,首先让学生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作的看法、认识以及体会。可以肯定的是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确实是很丰富的。在分析阶段,由于事先的准备已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们都能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分析有欠妥当的地方,但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对于未经证实或者模糊的问题也设置成课后拓展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完成,作为今后交流的材料。在整堂课上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让学生领悟中国艺术的深层意蕴。整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等等。这种角色的转换,学习方法的变化,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重视评价的作用,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随着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我及时对学生的讨论作出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肯定和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成长的欢乐。以此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进而促进学生发展。
不足之处及改正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评述,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只作探究状,人云亦云,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对这一小部分同学要进一步给与关注,找出他们自身的闪光点,鼓励、肯定,充分在兴趣上做文章,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热情,争取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张弛有度。要适时做好引导,以控制好课堂节奏。
三、教师自身也要加大学习力度,不断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一: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深挖教材中的想象因餗作出了铺垫;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虽然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备课的设想有一些差距,例如备课时我预计讲10分钟,后面全部留给学生,但课上学生对前面基础性知识反映的没有预想的好,所以即使调整到了17分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交流、创作中得到较大的发挥做好铺垫。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进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正如“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在为自己班级设计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范例画,甚至名言,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亿吨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5、教育机智上的处理得当,如即将结束课程的时候,一名学生还要到前面说说自己的作品,我没有因为时间问题而拒绝他等。
6、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特色,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时,同学们体现了极大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都是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这一次由自己对同学对班级特色和优点进行列举和夸赞。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班级设计标志的热情。二:反思不足之处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虽然时间不够,但是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以满足课堂的需要。
2、学生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3、在标志设计方面学生们对美术形式多样性表现、美术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不能将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创作想法通过作品准确的表现出来。在这些方面,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加指导和训练。
4、过高的估计孩子们地理解能力,使得孩子没有很快的完成我的设想。这样时间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对制作班级标志,我的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些,强调标志的特点,它与我们平时绘画是有区别的。
5、学生在自行设计时,我想设计成三四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效果这样会更理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会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班级标志的含义——代表大家的意愿。
6、其实我知道每一堂美术课生成的东西远远比预设的要多的多,在课堂生成时把握的不够即使、不够理想。
7、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三:反思改进措施和教学感悟
1、对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还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和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好导致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研究课标,多和学生接触、多听友经验老师的课、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及时的总结反思,假以时日我想我会解决以上不足之处的。
2、通过本课我更加坚信美术课堂的生成比预设要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的个体对于美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蒙娜丽莎,美术教学,从一个主题到作品出炉,可以千人一面也可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开始我设想,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亿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特别关注的来自学生自身的“突如其来”的内容并未折射出太多的智慧光芒。我分析是这样的:
1、我认为教学亮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不曾“预设”,突如其来。由于教师没有弹性“预设”,没有为这些“可能”和“不确定”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所以当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发生时,显得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2、企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自我实现发掘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的生发点,过分相信学生自我生成能力,结果轮番的信息轰炸让学生“狼吞虎咽”,造成“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的局面以至于丧失美术课特点。
3、面对不可捉摸,虚无飘缈的生成智慧,我唯有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课堂实践、在自主学习和教学目标达成之间找到平衡。我相信精彩,在预设和生成平衡之处!
一、反思:以上教学片段,教师是不是对所谓形式追求,对美术课以外的知识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美术本身特点、知识和内容的重视。《美术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学中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物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美术奠定基础”。我体会:美术课毕竟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这是美术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整堂课,学生不停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与美术课不相符合的活动,给人的感觉这堂课就是游戏课。如果教师不能将美术教学的落脚点很好的迁移、回归到美术教学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是娱乐游戏,对于美术课来说,这些教学形式又有多少价值呢?
不能突出情感态度,忽视知识技能学习
从开学两周情况来看,初二学生情况更加稳定。不管是教学工具、材料的准备还是上课纪律和要求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初一新生由于新到一个环境,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熟悉,显得有点稚气、活泼、好动。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积极性还要进一步养成,虽然第一周已经给他们制定了一些上课的要求、纪律和需要携带的工具,但很明显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还是没按要求做好。
教学方面,初二以图案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从学生反应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提笔做,有些作业还相当漂亮,当然,时间上的掌控是比较关键的。初一学生以漫画带入,比较符合学生个性,作业选择有难有易,由于下周才收作业,所以作业质量暂时不知道。从课堂反应看,都比较活跃。
这两周初一美术课以风景画和静物构图为主,初二美术课则以自画像和面具制作为主。从学生课堂反应跟课后作业反馈看来,我有以下思索。
学生的领悟力很强,对生活观察仔细。比如:初一学生学画风景画必须掌握一点透视原理,而透视原理是比较难以讲清楚和实际运用出来的,可是初一学生经过图片和实例,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白透视的基本原理跟基本表现方法,让本节课作业得以顺利完成。
其次,学生的表现力也很大胆,初二学生的自画像作业也很有特点,敢于把自己的性格在画面中表现出来,很有创意。
从教学中我感受到:学生对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或景物都愿意或者都能表现出来,我想在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增加这些内容。当然,合适而必要的欣赏也能给学生最快的艺术提升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推荐阅读:
谈一谈婚礼演出策划10-08
群文阅读谈一谈梦想10-22
谈一谈购物中心招商策略05-27
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增强自身的功德意识10-08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05-25
下面疯狂猜歌所有答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