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课程

2024-08-11

素描课程(共12篇)

素描课程 篇1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之一,也是设计的基础之一。“设计素描”脱胎于绘画素描。自1919年德国包豪斯教育体系确立以来,《设计素描》就被作为设计造型基础训练从《素描》中抽取出来,旨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进行造型原理,结构法则,审美意识的研究和训练。

在我国,传统意义的素描教学早已形成一定的“套路”。俄罗斯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至今仍然大范围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灯光下的石膏模型,设定好的静物摆放,套路下的人体动态,加上生硬的写实技法,构成了我们的素描教育。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新工艺层出不穷。我们的美术教育如果不更新,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环境对美术的需要。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美术教育的蓬勃兴起,设计艺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彰显。作为艺术设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设计素描》课程,也成为各大艺术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呼吁摆脱传统束缚,倡导新式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今天,我们看到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并不全面,并不彻底。我们需要更广泛,更全面的去完善它。

“设计素描”这一概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我国兴起。早期国内美术教育对“设计素描”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多数教材体现出来的内容多以“结构素描”为主,而忽略了“设计素描”的创意性和针对性。随着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迅速发展及更多学院学者的进一步探索研究,近两年它的发展方向才逐渐明确起来。各大艺术院校对于《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也益趋深入。如何更好的完善课程内容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在艺术设计领域中,不论实践层面或是理论层面,关于“新”与“旧”的命题,总被人们特别关注。然而所谓的“新”其实指的就是创新的设计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启发培养出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形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艺术需求。既然要改革,就要先从基础做起,从第一步做起,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过程,了解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将素描教育融会到艺术设计教育中去,在教育中正确启发,引导。

从整个美术教育的大环境而言,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的高中教育,多数的学生在这十几年时间里死学苦练,急功近利,日渐模糊了美育的初衷,忽略了年少时期丰富的思维过程和创造力的延续。以至于在当下的美术教育里给学生一个“手的联想”、“自行车变形”这样的题目,都难以交出一份成功的作业。学生面对题目表现出的是:茫然,无从下手。回忆我们的孩提时代,一个喜欢画画的孩子,一年可以画出五六十张想象力丰富的画作。儿时的精彩思维过程如何在接受多年教育后丧失了?由此笔者想到如果教育不改革,所谓的进步也只能是停步不前甚至后退。

具体的谈到我们美术教育里的《设计素描》,就针对性而言,至今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一本教材有针对性的把素描和设计专业完善结合,虽然这么多年大家一直在努力,然而成果并不明显。我们知道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分类越来越细致,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等。如果我们全部套用传统素描教育内容来教授,那么素描课程对于设计专业起到的作用可以说不是很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笔者认为《设计素描》课程应更具针对性,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分类有的放矢。

在笔者近几年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和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大部分老师在教授《设计素描》课程时,都在讲比例,讲明暗,讲透视,讲虚实,讲空间关系等等,然而很少有老师提醒学生,学这些东西干什么?这些东西对你的专业有什么帮助。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其实是老师对于设计专业后期课程及专业发展方向缺少了解,将基础课程内容与设计课程内容分离的一种教授方法。学设计专业的教师多数基础能力略弱,《设计素描》这样的课程在教授起来不能得心应手,而学绘画的教师,基本功相对扎实却缺少对设计的了解,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基础教育与设计专业的脱节。所以对待《设计素描》课程正确的教授方法首先应该是“感知设计”,只有对设计了解了,才能确定《设计素描》课程的发展方向,也才能从本质上实行“设计基础为设计专业服务”的教学宗旨。其次是“再识素描”,所谓“再识”主要就是要求笔者们摆脱传统素描教育,给“设计素描”一个准确的定义,结合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正确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针对这些情形,笔者认为《设计素描》教学应该把握以下几个重点:第一、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我们的教育现在还停留在表面。看看学生的作业,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公益海报设计作业,只有“节约水资源”“倡导和平”这样老套的题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室内设计作业只有死板的家具和照搬下来的台灯;动漫设计专业学生的原画作业永远存在照抄欧美,日韩风格的嫌疑。艺术要发展,我们只有摆脱这些束缚,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唤醒这些学生儿时的天性,在《设计素描》课程进行中,融入“图形创意”“美学创意思维”“视觉传达”等多方面因素,整合素描方法,构筑完善素描教学平台。教学方法应从基本训练到想象训练再到美学训练,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第二、当然在教育中我们还要倡导“与时俱进”,老师们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观念的革新,设计观念随设计发展更新很快,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它的发展脉络,那么我们的教学内容将永远处于落伍状态。百年不变的教条主义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趋势。昨天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审美观念,和今天对设计师的要求相比可能远远不够。在培养学生创新观念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市场,生活环境要求我们培养出怎样的设计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转换为“老板”对“雇员”的要求,从目标和目的出发进行教育。第三、培养学生驾驭新技术,新材料的能力。当今艺术设计领域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更新很快,这些都是现代设计依赖的手段。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就要打破传统的方法,鼓励学生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摆脱“素描”这一传统定义的束缚,模糊概念。手绘板,电脑软件操作无不能完成素描作业。电脑机房亦能成为学生《设计素描》课程的画室,这也是学生运用新工具表现创意能力的一种培养。

综上所述,传统的观念,经验,训练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商品社会的需要。设计基础教学不创新,我们培养的对象就是死板,无创造性,无建树的。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大力度的实行教学改革,从本质上深入的改革。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依然走传统教育的路线,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等同对待,中国的设计无法发展。我们倡导新教育,新教育的素描教学,一定要是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它将为艺术市场提供高素质,有创新的“应用型”人材。我们已经看到各高校的基础教学改革已经开始,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把课程建设完善的更好。

摘要: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一。早期国内美术教育对“设计素描”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多数教材体现出来的内容多以“结构素描”为主,而忽略了“设计素描”的创意性和针对性。本文针对当前艺术设计教育中关于设计素描认识的误区,提出设计素描在加强创新性和针对性方面的作用和方法。

关键词:设计素描,创新性,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外素描概念》.章仁缘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2]、《素描指南》(美)丹尼尔.上海人美出版社.2005年1月

[3]、《美国当代素描——素描的潜在要素》.约瑟夫·穆格奈尼著.钟蜀珩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年

[4]、《设计素描》.孔繁强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素描课程 篇2

班级:工业设计一班姓名:赵鑫学号:1208011025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迎来了设计素描课,迎来了我们的王老师。王老师在保存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思想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艺术设计与表现能力,并教导我们艺术作品必须有思想,有内涵,有冲击力,画面完整。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工业设计这一专业的基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设计素描的训练,深有感触。

首先我们开始的是对结构素描的训练,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了我对素描的理解。它包含了多种对比,教会我学会去观察。例如整体地观察,概括地看,联系地看…….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去观察物体,更具体理解物体的结构。

从最简单的几何体,通过观察与思考可以切割成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几何体,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几何体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塑造形象,这样会更加准确,而且进一步将复杂的物体的组成部分的比例量出来,这样物体会更规范。我们便会对所画的几何体的理解更深刻。设计素描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要目的。基础素描与设计素描同是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素描是通过“再现”对象的具象描绘来反映意识形态的创作;而设计素描是“再造”,是通过计划和想象而进行的审美创造。绘画素描强调画面的整体性,要求大脑对客观对象进行判断、分析以达到对象与表现结果的一致性。设计素描则强调将收集、贮存的“局部”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组合成新的整体的造型活动。绘画素描着重于对所绘内容的表现效果以传达对现实的感受,过多地投入了作者的情感因素和展示情怀;设计素描是以绘画素描为基础利用其绘画规律并借助于其表现手段来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设计意图,着重于对物形及设计思想的结合来使“观众”产生新的感受。设计素描的画面内容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依据作者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和头脑中不同的理念综合形成画面的形象处理。依据画面自身构成因素与作者的构成理念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处理。设计素描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所有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都是为将来的设计提供基本的方式方法及制作手段的拓展来进行的。让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作时不墨守陈规自由创作出新颖独特、美观的作品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素描基础较为扎实地学生在进行设计创意训练时,能够较好地、生动地、艺术地表现设计意图;而素描基础不是太扎实地学生就不能很有效地将自己的创意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说明传统绘画素描的观察、分析客观物象的思维方法,手与脑的协调性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这就说明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等方面,既对传统素描予以继承,同时又有别于传统素描。设计素描侧重于全方位的观察,包括平面形观察、立体观察、横断面(剖面)观察以及运动观察,并且强调从结构到材质,借助理性思维能力创造新造型的技能表达。传统素描提倡“看”,设计素描强调“用”。目的的不同造成了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

我们学的是工业设计,现在我们在设计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作品形式的空间感差,二是作品缺乏想象力。两个问题都影响到作品的深度和质量,两者的病根都源自素描基础的训练和认识不足。

空间感是素描造型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问题;“形”是造型的第一位,“整体变形”

高职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素描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98-02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Higher Vocational Sketch//Ma Chi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focus of the sketch found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ing, for the domestic industry to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eaching.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ketch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Author’s address The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China 430080

1 引言

素描课程是艺术或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为今后专业设计表现奠定必备的造型基础。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在入校前素描基础较差,而教师必须在课程规定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能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但作为造型学科的素描,其造型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实践才能掌握的。所以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素描基础造型课程,探讨一些教学方法,为国内同行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2 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三结合教学

素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很多概念是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理解的,这里谈到的讲授、示范、练习三结合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促进、逐层递进的关系。

在运用讲授法讲解理论知识时,一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简练地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整体观察方法等概念时,可配备作品欣赏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可最大化进行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便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认识知识点。素描课程中的专业写生实践是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整体比较观察方法,急于求成,造成画面比例、结构错误。

教师的动手示范表演,在这阶段显得十分重要。在示范法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清晰地认识素描绘画全过程,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示范演示时,结合每一个绘画阶段,边绘画边讲解透视、比例关系、构图、观察方法等基本概念,这样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融入绘画实践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通过实践升华对理论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在写生练习教学中,由于设计类专业不同于纯美术专业,所以实践过程中主要以结构线型造型表现为主,教师在学生实践中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理论,同时培养与提高造型能力。

上述三种教学方法虽是分别阐述,但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3 教学过程中强调的两个重点

结构与整体观察是两个教学重点内容,它们贯穿了基础教学的全过程,是素描基础能力与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结构错误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结构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强化结构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结构正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算了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结构不准确,就不能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

整体观察是物体写生和画面处理的重要内容,并将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看清楚了画面的局部,却并不作全面的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体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点,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是习作的观察全过程。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全部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完整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针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

4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素描教学中不仅要有长远的总体目标,还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适当练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才能牢固地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这个角度分析,素描习作练习可安排短期(结构素描为主、速写)、中长期作业,这样便于学生领会教师的指导意图,由浅入深地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

短期作业可先从临摹和默写各种透视图开始,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后可结合单个石膏几何体写生练习。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多讲解、多示范,充分寻找每个学生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优点,同时及时发现问题,克服不好的习惯。比如在单体石膏写生中,有的学生构图完整,比例正确,这时就要多鼓励学生保持好的感觉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进入结构分析阶段;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好构图,而是习惯于细节的刻画,这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停下来,认真分析构图,调整感觉和画面大的关系。

中长期作业可安排石膏组合体写生、静物组合体写生,还可穿插短期的室内外建筑物风景速写。这个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是教学主体的特点,只要画面的各种比例关系、透视、构图正确就不要随意地否定或更改习作。在结构正确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多地鼓励学生,引导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感觉特点,避免整个班级的绘画作品千人一面。

5 分组教学法、互学法、作品展示分析法的综合运用

在基本理论讲解阶段可进行大班讲授教学,一旦进入课程实践阶段,只能进入班级分小组练习模式。分组练习与互学法、作品展示分析法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间交流,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比如在2011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中,笔者将该班42名学生分4组进行素描实践,同时选择具有素描基础和乐于助人品质的学生任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组中的每一名学员都要进行个别辅导,一旦发现问题,就采取小组内作品展示分析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画面效果比较灰、乱,没有层次,而有的学生画面对比很强,没有中间调子,面对此种情况可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比讲解,综合不同学员的缺点的同时就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同时整个教学是直观生动和充满激烈讨论的过程。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高职基础素描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体会,其中各种教学方法理念是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体会。随着社会进步,艺术观念的不断变化,对于素描教学的目的和随之而来的教学方法会有新的发展。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张英超.新素描表现实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甘正伦.结构素描[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

素描课程 篇4

一、动漫专业素描课程发展现状

(一) 国家政策方针支持动漫专业素描课程创新发展。

现如今, 全国多数高校开设了动漫专业, 以实现对动漫人才的培养。同时,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技能, 培养创新探究能力。因而当前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政策体制支持。

(二) 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缺少专业性的教学训练。

我国目前动漫专业的毕业生较少进行动漫创新创业,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动漫毕业生普遍具有创新创意少的不足, 同时也缺少企业经营管理培养。

二、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重要实现方式

(一) 创新素描课程教学地点, 实现课堂素描教学。

不论是动漫专业还是艺术专业, 素描课程教学地点都具有丰富性特点, 同时要求拥有专业的素描工具, 即画板、画架等。而“工程任务课程化”强调学生动漫学习的规范性。因而为了提高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创新能力, 要求学生将素描课转换到教室中, 提高学生的对素描技巧的掌握。例如, 某动漫学校教师在教室在开展花瓶的素描课程, 教师通过示范教学, 将花瓶的绘画技巧传授给学生,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练习, 同时制度素描绘画视频在多媒体上滚动播放, 为学生素描技巧学习提供参考。期末后, 该班学生素描课程平均成绩高于自由地点教学的班级[1]。

(二) 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 提高学生素描课教学质量。

一方面, 创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素描教学流程, 即几何素描、静物素描。石膏像素描。人物头像素描和全身像素描教学。利用工程案例指导学生素描教学。例如, 某地教师以《喜洋洋和灰太狼》为案例, 指导学生先从几何素描、静物素描到卡通人物素描的课程教学。

另一方面, 还可以对工程任务分段式教学, 如在学生掌握《海贼王》大型海报素描时, 可以通过裁剪或变形的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的有多变精, 提高学生的发现细节, 创新创作的能力。

(三) 优化发展教学方式, 实现动漫工程任务和素描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素描工具是运用铅笔等进行素描练习, 在“工程任务课程化”指导下, 学生能够抛弃铅笔创作这一单一的方式, 而是根据工程任务的区别, 进行创新动漫素描课程。

三、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重要意义

(一) 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发展更够推动学生的动漫创作的实践能力。

“工程任务课程化”是通过实际的工程任务引进到素描课程教学活动中, 通过让学生频繁接触动漫实际创作工程, 在加强素描技巧的前提下, 提高创新意识。同时也加强学生对动漫产业发展现状的了解和掌握, 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奠定基础。

(二) 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实现学生素描课程的合作互动, 共同实现发展。

“工程任务”强调的是任务的繁多, 强调合作意识。即动漫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动漫工程人物”如设计一组猴年的动态表情图, 要求由小组分工, 制作一组12个素描图像。这“工程任务”过程中, 小组成为通过开会收集表情图的总体设计风格, 之后进行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在这阶段中, 学生之间相互分享创新, 进行素描技巧学习, 有效地实现了共同发展, 营造了和谐的生生关系。

(三) 动漫专业素描课程的“工程任务课程化”激发学生素描课程的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传统的素描课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分布的任务进行素描练习。而“工程任务课程化”则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事物进行素描练习和优化创新,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 并推动学生在自己喜爱的事物里面进行创新创作。如, 某素描“工程任务”要求动漫学生按照自己对热播剧《琅琊榜》中所喜爱的人物的动漫组图。有的学生选择“飞流”, 有的学生选择“梅长苏”等。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设计一组风格各异的素描作品。

结语

综上所述, “工程任务课程化”对于动漫专业的素描课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传统教学的单板和单一, 有效通过教学地点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工具的创新升级提高的素描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动漫专业中的素描课程, 是动漫专业的基础性专业课。素描课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构图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所以提高学生素描创作是推动学生实现创新、探究能力的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 教育目标加深了对素描课程的教学发展要求, 同时也加深了理论课程同实践课程的有机几何, 即当前形势下要求实现”工程任务课程化”发展, 实现素描课程的深入教学, 从而达到提高动漫专业学生素描创作能力, 为日后的动漫技术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从动漫专业课程发展的现状入手, 分析在动漫专业素描课程中实现“工程任务课程化”的重要方式, 总结“工程任务课程化”总方针对动漫专业素描课程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动漫专业,素描课程,工程任务课程化,措施

参考文献

“素描”课程小结 篇5

不知不觉中,美术授课已有一个多月了。从不知何为艺术到亲身体验临摹、写生与创作,从双手稚嫩地拿起画笔到学会独立思考,并尝试、探索一些绘画的技巧——总之,这个月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每当我面对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我总要惊叹于创造它们的伟大艺术家的精巧构思与神来之笔;那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总是感人至深的,它往往能从侧面表现创作者的性格与生活背景,这也激起了我学习美术史论的极大兴趣。正如《艺术的故事》中所说的:“艺术趣味比饮食趣味要复杂得多。面对伟大的艺术作品,似乎每看一次都是一种面貌,好像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知。”

我参加过美术高考,绘画有时带给我快乐,我常为一幅受到表扬的画而喜出望外,得意很多天;绘画有时也让我感到痛苦,我也会为自己不尽人意的美术考试分数而担忧、苦恼。我喜欢欣赏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试图从那些小故事中找到有意思的东西及继续备考的心理慰藉。的确,画画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很复杂。近日,我班在练习素描写生。

素描,原是为绘画、雕刻等艺术服务,后因其流畅、充实和美观,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其题材可以取自任何事物,不受拘束,一般以肖像和风景为主,而西方的素描常是人物和静物。一般来说,一幅素描作品包括形体结构和画面构成两个方面;作画过程又包括观察、构图、用明暗铺设大关系、深入塑造与调整。每当我提笔作画时,那些生动的人、物和奇妙的想法就不断地在我心中涌现,于是我兴致很高,可我拙嫩的画笔却无法把它们表现到位,又感到苦恼。这大概是多数初学者都会遇到的一个困境——怎样提高绘画技巧去更好地表现画家的所见所想。关于绘画作品的评定,其二,我觉得在于画的内涵与品质。中国绘画讲求雅致,注重在古人的作画基础上发展更微妙、细腻的作画方法,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则是体现了绘画追求由类物传神到抒情写意的过渡;相比华夏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背景,西方人则更注重实验科学,西方的艺术史也是一部新方法不断取代旧传统的创新史,各个时期的艺术家们为解决前人留下的难题或另辟蹊径心的作画方法而绞尽脑汁。当然,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同样伟大。熟能生巧的画工很多,我以为,所谓艺术家,是那些不满足于已有的绘画标准,或追求更高的绘画技巧,或钻研前人作画中遇到的难题,或以画来表现内心情感而忘我的人。我也相信真正伟大的作品不会被时间埋没,它有普世性,并能给人们带来启发、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素描课程 篇6

关键词: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素描的教学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传统的美术素描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还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上,把这个课程当成单纯的造型基本功的训练,缺少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达到现代职业教育对其提出的要求,所以对当下的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工作迫在眉睫。对素描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使素描教学拥有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更加科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更加完备的教育系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导学生,才能让学生拥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1 传统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传统的素描教育向来是以契斯恰科夫素描為根本,课程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再则由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较短,课程比较紧凑,中职院校对于素描课程不是很重视。在人才培养中把素描课程纯粹当成入门的基础造型练习,在课程标准中对素描一些有关技艺的要求难度也比较低。由于素描课程的这些特征,使得教师在教学期间,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也认为,素描的练习只是对于设计方面的基本功的练习。因此,学生很难在美术的最基本但是最关键的技艺上打下良好的基础。[1]并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训练模式也比较单一,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高,这些都是目前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中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系统的影响,把重点放在对客观事物的描摹上,在对教学方式的制定和安排上,主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线。缺少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把素描当成一种为其他课程服务的训练。这已经严重阻碍了中职院校对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所以对中职院校进行素描课程的改进,必须要提到日程上来。[2]只有改善目前的素描教学模式,才可以间接影响学生的创作思维方式。

3 中职素描课程改革的具体工作

3.1 对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是中职院校素描课程实施改革的首要任务。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应该把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开拓新的思想,不能墨守成规,素描不应该仅仅是造型基本功练习。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观察、研究描绘对象,而不是机械地去描绘客观对象。其次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提高其艺术品位与审美情趣。想要让改革所达到的效果落到实处,首先要详细地策划课程,分清主次,合理地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3]而且还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探索艺术的习惯,并能学以致用。

3.2 对教学理念的改革

(1)加强对西方艺术规律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注重对国内艺术概念的讲授,同时还要注重对一些国外较为优秀的艺术概念进行讲授,只有对国内外的艺术形式都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地发现其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2)实现因势利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主观意识放在首要位置,不管举办何种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本身为出发点,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其专业方向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性的发展,避免学生创造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个性。

(3)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上两点之后,还要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在漫长枯燥的练习过程中,去引导、启发学生对描绘的物体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对素描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素描的练习不是进行枯燥无味的、机械性的模仿练习,而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课程,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的学习质量。

3.3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1)项目教学法的实现。将项目教学法融入教学中,在实施教学期间,教师要对当前学习时期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明确各个时期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与之对应的绘画项目,通过一幅素描作品的构思、构图、起稿、刻画、画面调整、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各个步骤的完整练习,逐步掌握素描的造型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来完成对学生的素描创作能力的培养。

(2)实现信息化教学。当然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中职院校美术素描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使用。[4]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优秀的素描作品、教学视频,这能让学生体会和分辨一副优秀的素描该具有何种特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对于自己要描绘作品的类型以及表现手法提供借鉴的依据,使之更全面地了解素描、学习素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3.4 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

当然,对于中职院校的素描课程,想要使得改进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这和师资力量的建设工作是分不开的。而且教师在素描课中占有主导地位,任务是指引学生进行素描造型学习的正确方向,所以身为授业解惑的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不断地突破自我,进而使其不自觉地养成了这种行为模式,才能在艺术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3.5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在改进中职院校素描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最后一点是要修正课程的评价系统。在传统教学的评价系统中,对于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基础形体塑造的准确性的掌握,不能够体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所以在对以往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时,要实现多目标的评价。一幅素描作品的优劣不仅仅是形体塑造的完整,还有更多的主观情感因素,素描课程的目标不单单是形体塑造,应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持。在对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评价系统来适应现代美术类专业教育的需求。

4 结语

通过上文中对当前中职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素描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在较为长时间的改革之路上,应该对改革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这样才能提出较为完善的改革理论,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全能型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纪晓娜.让图形悦动起来——中职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孙宇.素描在中职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2015,1(09):106-107.

[3] 白浩东.有温度的素描——中职学校电脑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导刊(下),2015,3(08):91-92.

动画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探讨 篇7

今天我们看见在国内动画设计专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综观这不到十年的高校动画教育,笔者发现中国的动画教育进入了一个“误区”——人才的“批量生产”,短短数年,高校培养出来一大批毕业生,然而社会的认可程度不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也体现出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教育路线还没有走上正轨。如何改变现状,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新的专业设置,我们就要有新的教育模式,从基础能力的培养做起,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更具针对性。

在教学上我们应该追求“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所谓“艺术”在本专业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模式,那么“技术”就是电脑软件及专业工具的掌握与使用。没有“艺术”的“技术”是无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艺术”的培养是在早期的造型训练中启发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造型基础课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素描》。

提起素描,使人很快想到了“绘画素描”、“设计素描”、“全因素素描”等等素描种类,但本文提出的“动画素描”这一概念,决不是想要创造出一种新素描种类或名词,而是本人根据在动画教学和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强调一下在艺术院校的动画基础教学中,对于素描训练这一课题,我们应了解和关注哪些方面。

其实,动画素描,尤其是动画的基础素描训练与其它造型和设计艺术的基础素描训练有着许多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要求,但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区别。只是,我们出自对动画专业自身特点的考虑,在实际教学中,除了保留与一般绘画和设计素描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要求以外,还应考虑动画的专业特征和其对基础素描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部分。这就是要求我们去清晰的了解动画素描训练的目标,以致我们的教学可以有的放矢。

就动画设计专业的《素描》课程而言,笔者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动画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时,依然遵循传统绘画素描的教学方法,认为“高标准,严要求”就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忽略课程的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学苦练,缺乏对创造性学习的理解,再者就是重“技术”而轻“艺术”,不重视基础训练的重要性,以及《素描》课程的关键性,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面的几个方面,当我们在谈论动画基础素描训练时应该予以关注的:

一、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

任何造型基础课都不能忽略对创造性训练的培养,作品的创造力启发是我们进行素描教育的关键环节,每一位学生自身都有很丰富的创造力有待我们开发。在动画制作中,很多角色,场景都是我们创造出来的,面对“外星犀牛”、“外星酒吧”、“飞船”等这样的命题,如果完全想象不出来新颖的造型或者能想象出来造型却表现不出来都是不利于创作工作进行的,所以在《素描》课程进行中,我们就应该把类似于这样的命题融入到教育中启发引导,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味的临摹只会让学生的创造力慢慢衰退,任何作品都要要求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每日坚持“故事速写”练习,以速写绘画的形式写日记,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创作剧本及动画制作有整体的认识。

二、长短期作业综合的训练手段

在动画片的制作中,我们无论是绘制前期的草图和故事板,还是完成制作中的原画、场景、动画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素描。素描作为一项艺术类别一直被造型艺术和美术教学所重视,同时,它也被动画艺术家们所看重,他们视它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和表现手段。究其原因,素描拥有两种特有的功能:一是素描作为造型艺术和动画艺术的绘画基础功能;二是素描自身的审美功能。动画是影视艺术与造型艺术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艺术院校的素描教学中的时间安排上,一般有长期训练和短期训练两种。长期训练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造型,了解结构,掌握规律,扎实的造型基础对今后的创作有很大帮助;短期训练有利于学生通过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飞跃,同时这种训练方法也符合动画的专业需求。动画素描要注重和强调长期的练习和速写。这缘由于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大量的绘制工作,尤其是传统的二维动画,哪怕只是一部动画短片,也需要绘制成千上万张图画。即使是一秒钟的简单动画也要绘制十几,甚至是几十张图稿。因此,动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培养,就依赖于平时进行大量的长期素描和速写的训练。在动画片制作过程中要求动画艺术家们对连贯性形体的运动要有严谨的描绘能力,也就是说,在一连串画面中,每一个画面都要一丝不苟,十分精确。否则,就会出现不连贯或跳帧现象。因此,动画制作时对动画从业人员的素描水准要求是比较高的。

三、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收集大量资料

素描的学习是严谨的,在学习初期让你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从无到有,从生到熟,要留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观察马奔跑起来的动态、人走路弯腰时的动作连贯,这些都是对创作有很大帮助的,熟悉掌握运动规律方能创作动画。收集大量资料以供创作参考, 例如,《狮子王》的主创人员们在创作初期就曾亲自深入非洲森林和草原观察狮子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体、动作特点,也只有这样严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所以在我们学习《素描》时,一定不能盲目,凭空想象,毫无依据的对待创作。动画片中的形象由于动画自身的艺术特点和技术上的限制,往往比较概括和简练。动画艺术家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考虑到这样的因素,要训练自己对形体的观察力和概括表现力,忌讳拖泥带水。生活及创作中的细节,也只有靠长期的细心观察才能积累起来。

动画设计专业的基础训练需要带有强烈的专业特征,在我们把握住《素描》课程学习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后期课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了解动画的艺术特点和素描在动画制作中的作用,将课程教学内容更贴切的结合到专业训练中,教学思维的转变已经显得刻不容缓,如何更好的让《素描》为动画专业服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中国的动画产业只有靠高校的教学改革才能有发展前景,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林家阳, 冯俊熙著.《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职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8

关键词:设计素描,理性分析,教学课题任务,创意思维

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类各专业中造型艺术的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以设计意识培养为核心, 调整传统手绘表达能力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能力需求。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对造型基础知识与形成规律的认识与理解, 其中包括对透视学、投影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 也包括对造型的观念、造型的美学原则、造型的各种形式要素和各种艺术表现方法的实践和认识, 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前社会飞速发展, 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 促使专业领域和设计观念的不断拓宽和更新。然而, 目前我国的高职设计素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教学内容陈旧, 未能根据专业最新研究成果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其次,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按照老套的流程进行训练无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动力, 可能陷入被动且不带思考的填鸭式教学;再次, 教学思想较落后, 因而无法顺应时代, 完成培养创意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以上问题, 结合高职学生的素质和特点, 进行设计素描教学改革, 以课题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 按照教学进展下发不同的创作课题,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最终能自由表达自身的审美情感和独特个性的创意设计。

课题任务的内容设置上融入“结构素描”“构成艺术”“图形创意”及纯艺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 以突破以往单一的传统素描观察和表现方法, 使学生在创作的多样性中寻找自己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表现手法。课题任务内容如下:

课题一:造型基础知识

课题内容:1.认识和理解素描的语言特征与表现手法;2.理解造型基础语言:线条、空间、构图、透视、比例、明暗、光影、节奏等知识;3.理解设计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艺术与设计的关系;4.欣赏优秀作品, 培养审美能力。

课题重点: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观察和思维模式, 能以设计思维来观察、分析和解构事物, 并建立艺术的感性和科学的理性思维模式。

任务目标:1.理解造型基础知识与专业的关系, 调整思维进入学习状态。2.让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绘画作品, 并从艺术角度分析作品。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和训练, 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设计思维来创造性的观察和分析事物, 形成独立科学的审美意识, 并能主动积极探索造型艺术表现的各种可能性。

课题二:结构素描训练

课题内容:1.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结构和空间关系;2.理解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3.掌握透视、比例、空间表现手法;3.掌握结构素描的表现规律。

课题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科学思维来观察、分析和解构事物。

任务目标:1.完成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素描训练;2.完成玻璃、金属、陶瓷器皿的结构素描训练;3.完成自行车的结构素描训练。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明确结构素描与全因素素描的关系, 形成从具象外观转向抽象结构的观察思维, 并能掌握对画面组织重构的能力。

课题三:形态解构训练

课题内容:1.建立从物体的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结构的转化意识和表现能力;2.赏析西方现代绘画大师作品;3.形态解构重组训练:人工形态表现-黑白灰表现, 自然形态表现-质感与肌理, 现实形态-空间表现。

课题重点: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主观的解构分析, 打破具象完整形态的束缚, 并能调整重组画面结构。

任务目标:1.完成器皿静物组合的黑白灰关系训练;2.完成植物、动物题材的质感与肌理表现训练;3.完成自行车的空间重组训练。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和训练, 使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形体进行思考、剖析、取舍和重构, 学会重新认识身边的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微观和宏观世界, 从中获取创作的元素和灵感, 将其打散为设计语言然后进行主观的画面重组, 以此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题四:形式构成训练

课题内容:1.“图”与“底”关系训练;2.二维黑白图形形式练习;3.二维色彩图形形式练习。4.综合创意表现训练。

课题重点: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性创作, 尝试从独特的角度入手选择创作题材, 感受创作和表达的乐趣。

任务目标:1.自己的名字为题完成文字图形化训练;2.情感图形化训练-黑白;3.情感图形化训练-色彩。4.以自画像为题运用综合表现手法进行图形创作。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和训练, 引导学生结合构成设计和图形创意的形式法则, 通过素描的线条、肌理、明暗、空间结构来塑造形象, 通过对形象的归纳、剖析、置换、创造性地营造画面的节奏、韵律、秩序、构成的效果。从物体的二维轮廓上升三维立体结构的认识, 将现实形态解构为以点线面为基础的图形语言, 通过图形训练培养学生开放性的创意思维能力。

总结

作为设计创意类课程的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能力, 来提高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实践潜能, 培养艺术情感和科学理性思维分析能力, 能灵活运用各种设计素描技法进行创作, 来准确地传达情感和信息, 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带来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参考文献

[1]周至禹.其土石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基础教学作品集.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3

对扩展高校素描课程视野的思考 篇9

米开朗基罗说:“素描是绘画的源泉和本质。”素描艺术的内涵与素描教学由来已久。参照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用铅笔、粉笔或其他材料, 通过线条描述客观事物、感觉等。”日汉美术词典的解释:独立的以单色色块、面、线条所作的写生习作和创作。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对素描的理解偏重于材料和手法的角度, 多解释为“用单色 (铅笔、粉笔等工具) 的线条、色块描绘事物的方法”, 不论各方对素描的定义有多大程度的差异, 其中有一点是共通的, 那就是都将素描看成是画家“描述”事物的一种简练方法。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在开展过程中, 素描一直是作为基础课程开设的。对于素描的“基础性”, 从未有人忽视。但对于拓宽素描的工具材料、探索素描的表现技法, 在高校素描课程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我国高校素描课程的现状

(一) 材料的保守

素描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久远, 我国的学院美术教育也已走过了几十年。但迄今为止, 我国美术界所使用的素描材料仍非常有限, 只有铅笔、炭笔、炭精棒、橡皮等寥寥几种。这些材料在每个学画者的最初阶段开始接触, 也成为学院教学中的主要工具。众多出版的素描书的素描绘画工具也多是以铅笔为主的。这使我们对素描的材料工具与方法步骤产生了许多误解。以为素描只能由铅笔或炭笔完成。素描教学中教师强调的是造型为主的结构素描或是调子为主的全因素素描, 很少对新材料新技法的运用有所重视。因此学生中新材料的尝试也少有人深入探索。学生对于材料、肌理的认识往往是在划定专业后, 从自己的专业中开始接触。似乎素描只是学习绘画初始的基础阶段, 为今后的各画种打打基础, 或者是为创作所做的准备之作, 充其量是个“草稿”。世面上出现的素描书也多是以介绍观察方法, 指导初学者入门的内容居多, 而对素描工具材料有所关注的却不多。这诸多因素都造成了在国画、油画、版画都在极力探索新的材料工具、尝试新的表现技法的时候, 素描的材料与技法却鲜有变化。

(二) 技法的单一

由于我们所了解的素描工具与材料的局限, 我们在进行素描训练与习作时多采用的技法仍是沿用考前班的法子:用铅笔铺线条, 把大幅的画面用细密而均匀的线条铺满。如果是一张长期作业, 铺调子、打线条所用的时间也不会少。因此, 在一张课堂作业的进行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能更熟炼地使用铅笔, 如何利用铅笔线条造成更细密、更丰富、更面面俱到的画面效果, 一味沉浸在对铅笔线条造成的其实是有限的表现空间里。而对拓展素描工具材料, 尝试其他形式的技法训练却少有人问津。加上铅笔与炭笔在画面上的不易协调性, 以铅笔为媒介便以排线为主要表现技法, 以炭笔为工具则以纵横向或倾斜的“涂”或“蹭”为主。很少有人尝试多种技法的混和运用, 更不要说有技法的创新, 这也就造成了高校素描形式与技法的单一化。

(三) 画面的雷同与麻木

市场对素描绘画工具的忽略与学校素描教育对素描掌握技法的单一化传授, 也必然会导致我国高校素描画面的单调与雷同。受限的工具材料, 相同的技法, 加上我们的高等院校对素描长期作业的“偏爱”, 致使学生挫伤了敏锐的感觉, 而陷入到局部观察中去, 沉陷在长短不一的排线中不能自拔, 而对客观物象的新鲜感早已不复存在。这极易造成画面充满“技术性”而缺乏“情感性”的麻木状态。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倦素描, 也有很多学生对素描训练与创作练习如何衔接的关系缺乏认识。不知如何追求与创作手法相一致的素描效果。现行全因素素描更适合情节性的“俄式历史画”与风俗画“主题美术”的创作。假若在创作潜质与创作兴趣上不属于这一类型的学生, 在进行创作课题时, 就往往会因为缺乏与之相吻合的素描语言的锤炼而显得力不从心, 或者说在试图突破常轨而制造某种新面貌时就不知从何下手。这也常常会造成学生平常的素描训练与创作脱节的现象。一个素描写实功底较强的学生却缺乏创作意识, 一个有很好画面构想的学生却苦于找不到相应的素描语言。这些现象都与平常的素描训练相关。抓住对事物的敏锐感觉, 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与技法, 用最合适的语言来表现这种感受, 这不仅能改变“千人一面”的素描画面效果,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拓宽高校素描课的展示空间

(一) 重视素描的独立地位

素描是造型基础, 是培养各类美术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又是一个永远也探不到底的有生命的世界。素描和绘画一样, 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及时代的反映。一个国家的素描艺术, 就是其一部造型艺术的经典。通过素描训练, 可以锻炼画者的观察、认识和表现能力。同时, 素描也是绘画创作的特殊手段。从创作角度来说, 它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一幅好的素描就是一件独立的艺术品, 甚至于伟大。柯勒惠支那一系列朴拙的素描作品就是世界美术史上伟大的经典。我们完全可以用素描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它应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占有地位。此外, 素描是面对生活、表现生活、深刻生活最为直接便捷的一种艺术手段。素描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 一幅杰出的素描, 本身即是一件极具魅力的完整的艺术作品。“素描语言的多样演变导致了创作形式的不断创新。”因此, 在学校素描教育中应该重视素描的独立地位。拓宽素描的表现空间, 解放思想, 大胆创新, 把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寻找多种表现技法, 形成更为完备的素描体系, 而非仅仅是为其他画种的附属品。素描不仅是绘画的基础, 而且其更具有独立存在的艺术价值。

(二) 在素描课程中尝试与其他画种技法结合运用

由于我们素描教学的思维被禁锢在一脉相承的圈子里, 只知有俄罗斯契斯恰柯夫扎实地明暗造型素描 (全因素素描) , 用铅笔忠实于在准确的形体上施加具有三维空间的黑白灰关系, 满足于色块之间所产生的微妙过渡与衔接, 却并没有注意到俄罗斯素描中许多极其丰富的效果并非单纯由铅笔画出, 而是采用了各种材料与工具, 运用了特殊的技法手段。如“制作透明与不透明的素描底色所用的绘制方法与最后效果的不同, 素描绘制技法中可用毛笔上色、用滚子上色、用可挂色粉的工具上色或把炭棒直接蹭在画面上的上色等不同技法, 大大缩短了涂调子的时间。”并且俄罗斯素描课程中也很重视材料与技法:水彩中的湿性效果, 油画技法中一些笔触效果, 都可以通过素描技法来反映。他们的素描课程安排中有专门的材料课。当我们对俄罗斯素描教育与他们的素描缺少足够的认识, 以单一的铅笔排线去描摹印刷品时, 其实对于画面中许多闪光处已失掉了。国外许多大师在素描中运用混和材料, 法国雕塑家罗丹就是一位善于运用混合材料的大师, 他的素描多用炭笔加水彩, 表现人的肤色, 流畅的线条施以淡彩润染, 使作品增加了特殊的透明感和质量感, 使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的空间, 更丰富的色调以及更微妙的联想。我国也有很多艺术家采取不同的绘制手法, 使素描画面出现及其丰富的效果。如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徐芒耀先生就喜欢用法国康颂细纹水彩纸用木炭作全因素素描, 再用木炭芯笔作深入细微的刻画, 最终可取得似单色油画效果。也有画家在纤维板上拼贴报纸和布, 滴石膏, 滴蜡, 甚至用到火烤, 再用毛笔、钢笔、粉笔等等进行创作。因此, 充分认识到材料与技法的因素, 用各种材质和媒介尝试画出别具意味的画面, 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鼓励启发学生借鉴其他画种的各种特殊表现技法来进行素描训练与创作。刮、擦、刻、作底色, 色调的渲染, 干湿的变化与渐变效果, 这些都可以拓展素描的表现效果空间, 更能够调动学生对素描的积极性, 也能够让我们的学校素描更加富有生命力, 焕发出新的光彩。新材质的广泛实验会给素描质感和肌理的表现带来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利用材料的情感性因素, 让画面更深切的表达作者的感受, 而非单纯只能看出作者的手艺与功力。素描艺术的关键应该是艺术家新的思维, 新的观念和新的材质的完美的结合。而高校的素描教育是应该对学生培养艺术思维进行训练与鼓励。

打开视野, 让更丰富的内容进入我们的素描课堂。不要让素描变为我们高校美术教育的拐杖, 而是让它成为我们飞向艺术殿堂的翅膀。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素描课程现状的分析, 着重阐述素描的表现具有多种表达方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应扩展素描课程的视野, 使学生在素描课的训练中不但要练就创造的技术, 还要练就创造的头脑。

关键词:高校,素描课程,工具材料,技法

参考文献

[1]、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商务印书馆, 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

[2]、苏剑雄.从美术创作多样性的发展看美术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 2000 (3) .

素描课程 篇10

1、目前素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 高职院校的素描基础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大多是石膏、静物、人物;教学的内容强调物体基本造型, 比例透视, 形体空间, 明暗关系等基本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教学,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 恰恰失去了“设计”的意义。没有把素描教学的内容和专业方向结合起来, 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的关系逐渐疏远, 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教学的模式、手段简单化, 缺乏创意想象。

2、行业的发展对设计创意人才的需求

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 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我们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而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是我们的方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平面设计, 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最看重的是学生创意方面的能力.在创意能力的培养上, 并不只是专业课解决的问题, 而应当渗透到基础课的教学中, 让学生体会到基础课程的学习同样对工作岗位能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写实素描教学, 学生缺乏设计意识

我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基础较差, 所以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沿袭传统的写实训练, 在课堂上进行石膏、静物的写生、临摹。但是由于学习时间较短, 加上部分同学接受能力较差, 所以即使通过写实素描的训练, 许多同学还是造型能力较差, 造成的结果是, 学生既没有提高造型能力, 也没有形成设计观念。这样的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能力的培养来说无疑是不正确的。

2、教学内容陈旧, 教学模式死板

而由于我校学生基础较差, 所以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绘画学科的教学模式和内容, 遵循传统的审美标准, 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就是石膏、静物;表现形式大多是明暗素描, 旨在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然而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对现今设计素描的教学来说, 已经明显的不适应, 学生希望通过设计素描的学习不仅能提高造型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审美水平和设计意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探讨

结合设计素描造型基础的核心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 我认为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打破传统的固定思维模式, 形成一体化的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想象力是现代设计素描教学的首要任务。基于此, 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探索以“教”、“学”“练”相互联系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教”即以学生为本, 备课时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而三者之中, 备好学生才是关键, 教师要做好学生思维的引导工作, 让学生感觉到思维观念的转变, 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循序渐进地形成设计思维的观念。“学”即是学生的学法。如何学, 也是教师考虑的问题。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练”即是大量的训练。只有通过大量作业的训练, 才能掌握设计的造型能力。所以, 在课程的学习中, 要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 以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

2、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知识, 增进艺术表现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不能将大部分课时用在画石膏、静物、人物这些传统内容上面。在新的课题要求下, 我们的教学内容将是我们生活周围的物体。这些物体大到城市建筑、小到指甲钳、图钉。同时, 针对未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我们在课程内容上紧密的与相关专业课程进行衔接。比如与《图形创意》课程衔接。表现的内容可以海阔天空, 可以是有摩托车与猎豹、高跟鞋与小狗、老鹰与战斗机的创意组合等等作品。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体, 来表现出不一样的形象。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又如与《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衔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对速写课题的练习。训练学生对线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在学习内容上, 选择性的表现房屋建筑、花草树木, 以及自己生活周围的物体, 诸如家具、沙发等等。

3、建立多方位、多手段立体式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方法。

要改革, 教学手段也是必改之列, 在传统的素描学习中, 我们的教学手段基本上是以讲授为辅——练习为主的手段, 表现的工具主要是铅笔。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单调, 没有兴趣, 缺乏换位思维, 对设计素描的表现认识比较单一, 这样无形地给学生造成一种设计素描和专业课程的脱节, 与设计意识的脱节, 所以, 我们提出建立多方位、多手段立体式的教学手段, 以丰富教学方法, 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我们要对形式进行改变。改变常规的物体组合模式, 让物体随意性的摆放,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和摆放物体;在观察物体方面, 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视点、多方位变换的立体的观察, 摆脱以往的一点观察, 理解物体, 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来解构物体, 这样使画面达到一种全新的面貌。使学生在学习上变以前的被动为现在的主动, 变消极的接受变为积极的汲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 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 根据我校近几年来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情况来看,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本文提出了以开放式创意思维表现为导向, 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整合之后紧密衔接的一体化立体式设计素描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 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观念和造型能力。

素描课程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修正和弥补的改革。新课程要求各个学科教学应该以重视素质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重要任务,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

一、传统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左右着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起到一个参与的作用。学生往往是被动受听。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中的兴趣和参与度大大降低,使得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热情度也大大降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又更加的科学。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往往会存在一些老旧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已经无法适应现在教学的要求,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许多文章和现在社会生活发展休戚相关,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的去学习。

(二)课堂教学气氛更加的活跃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融洽。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更加的频繁,而且教师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使得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这种教学氛围,为整个课堂教学赢得了更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动性增强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性逐渐的增强。所谓学习的主动性,指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而不是教师的填鸭式教学的模式。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改进,学生从教我学逐渐变成我要学。

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加大力度进行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

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学科教学,它对应各个学科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加大力度进行素质教育内容的渗透,使整个课堂教学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要目标。

(二)提高备课的质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备课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观念,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方案的编写等方面进行完善,并注重在课堂活动前对可能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其中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遵循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且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制定目标过程中应注重阶段性特点,注重突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学习《荷花》中,教学目标可设定在词汇书写以及课文朗读的准确性并了解作家所描述的荷花特点等。而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完全依托于教学内容的备课方案设计,其极易出现忽视教材的整体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完善教学的方式

传统语文教学多集中在某一固定模式或程序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现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内容引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以“读读、讲讲”方式运用于课文讲读过程中;以“议议、练练”的方式运用于课文阅读中;以“绘画、改写”的方式应用诗歌教学中。在课堂活动中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式。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也提及教学中的游戏法,其具体指为在课堂中引入一定的竞赛、游戏等活动使课堂氛围得以活跃,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习得语文知识。以《一粒种子》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群体表演,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表演掌握文章内涵,也因此调动课堂的整体气氛。另外,教学过程中往往涉及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内容,教师应注重改变传统完全依托于考试成绩的方式,需从学生各阶段取得的成绩整体考核,确保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得以提高。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其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典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关于教材内容的音乐、图片以及其他音影音像材料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注意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的辅助作用方面,若过于追求其使用方式很容易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小石潭记》学习过程中,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内容完全集中在石滩的相关图片中,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利用过程中需遵循实施适度原则,通过板书的配合以及适时的讲解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避免语文课堂成为多媒体展示课。

参考文献

[1]葛雅慧,王凤霞.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 [J].甘肃高师学报,2008(01).

[2]武合新.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师眼中的“利”与“弊”[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02).

[3]尹新喜. 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品牌,2014(12).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课程改革与思考 篇12

(一) 概念及实践性价值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各学科的基础实践课程之一,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设计的元素以素描的表现手段对客观形态的构造及特征进行素描的表现与设计性的分析, 发现客观事物的根本肌理及内部结构属性特征。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艺术思考力、素描表现的创造力以及结构分析与表现归纳能力。设计素描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类学科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向、专业创造表现力等。

“美是人在他生活实践创造中取得的最高的自由的感性的表现” (1) 。设计素描相对而言更趋于理性化, 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统一性与设计性的理性美感, 在教学中更多强调主动性的理性探究、理性认识与科学性艺术创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重设计的艺术结合特性, 强调理性构思与艺术想象能力的结合与实践。

(二) 设计素描的特性延伸

经过近年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与改革, 这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已经体现出其优越、积极的存在意义。以往我们的“结构素描”已被列为设计素描教学的部分内容。设计素描作为一种依据视觉形象展开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素描表现形态, 在实践的总结中可划分为:具象表现设计素描、结构研究设计素描、抽象表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意象性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多种样式, 而且其各具特性。

二、设计素描的本质及从传统性模式培养的转换构建

(一) 设计素描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的东西, 是规定事物之所以为此物而非彼物的稳定性特质” (2) 。设计素描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特质。

1、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表现思维与艺术表现方法的双向结合训练方式, 是主体眼与手的协同训练, 是认知与表现的同步训练。

2、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视觉语言体系, 它表现生理的眼睛所见所感的事物外显形态与印象, 也表现主体心理的“内在视觉”所视所思的意象与创想。

设计素描表现本质特征一般通过直觉、感受、联想、想象思维途径, 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艺术处理手法, 再融入技法材料的特性, 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出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二) 抽象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性——针对传统美术高考程式化训练的转变

1、抽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抽象, 一般指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3) 。

抽象艺术的特征是缺乏描绘, 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形式。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 主观艺术处理的成分很大, 我们可以从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体会得到。抽象艺术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 特别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中普遍被采纳。

2、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设计素描中, 我们的训练还是需要从“具象素描的训练”开始, 它既是我们的前提, 也是我们的基础。从“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 从“具象”中发现“抽象”, 通过“具象”去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 并让我们在其中心领神会。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物质的表面去发现、探究物质的整体形状所构成的那些微小的结构单位, 运用“结构单位替代表现法”重构, 还有按照其他组合模式重新构建的潜在因素, 它可以被我们的视觉所把握, 也有被解体之后重构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将其抽取、归纳、概括、加工, 在主观的艺术处理同客观形态的结合下产生新的艺术表现想法。

三、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的拙见与感受

(一) 、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教学方式的转变

1、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

在传统绘画中, 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性事物组合, 体量类似物组合, 高差异体量组合, 质感差异组合等。为了打破这种组合, 避免常规式的摆放方式, 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 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 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 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与常规法则的创新

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设计素描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素描, 它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 包括涂、抹、擦、印、贴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 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像与否。在这方面可以结合设计素描的类型多做尝试性的探索。另一方面, 工具的改革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 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 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 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获得, 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即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 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 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思维方式的转变

1、开发设计素描创造性构思的应用

设计师的创造力是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设计师必须通过想象开拓设计思路, 因此想象力对设计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 (4) 。设计素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它的关键是构思, 没有独到的构思, 画面就会黯然失色。好的构思源自富于个性的思考, 设计素描应打破传统素描的思维定式和既成套路, 变换思维角度, 从多维而整体的全方位角度处理问题。在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长处, 利用引导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性和原创性。

2、加强设计素描中的抽象意识

那么如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抽象元素呢?可以根据专业的差异, 对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分阶段、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使他们逐步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 获得感知的最大解放和主动。还可以通过寻找“微观”形态元素, 对群体进行重构, 如对实体切割后, 用微观特写手法表现对象, 追求肌理脉络和图形特写以及质感的变化, 以小见大, 以精微见宽宏, 探索和挖掘物体的陌生因素。这种训练方式极易得到物体完整的抽象造型, 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 创造出新的表现形态。

3、拓展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的综合实践

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发现材料的新特性, 探索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效果应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材料媒介原本是我们教学中的弱项;另一方面材料媒介的丰富多样和未知性, 都要求我们进行尝试、研究。对材质媒介特性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能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

结语

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 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扩展与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的变化而积极地在自身内部及教学方式上自觉地进行调整。设计素描在艺术类高校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因此对于其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吴廷玉《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改进AHP法下一篇:物流配送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