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启蒙教育

2024-05-13

素描启蒙教育(精选12篇)

素描启蒙教育 篇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时代的发展, 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更加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培养艺术人才, 而美术的基础课程———素描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素描学习的启蒙教育又是重中之重。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启蒙教育即兴趣的培养与对基础知识的深刻认知。打破旧的传统教育模式, 开发新的土壤是笔者教学的深刻体会。

中国的近代素描源于近百年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五四运动以后, 随着新文化思想的发展与传播, 西式艺术教育被引进中国并逐渐普及, 美术教育实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与此同时, 在我国的素描启蒙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缺乏轻松的教育引导模式;枯燥的素描刻画中缺乏指导性、全局性的学习方法, 继而大多数美术学习者在学习的启蒙期都会产生浮躁情绪, 甚者扼杀学习的动力。

素描本身是一门造型艺术, 分为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两大类。素描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多亦不难理解, 而难点在于细致的刻画、细腻的分析, 从而最终达到造型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如何让初学者消除素描绘画求知中产生的浮躁心理, 让他们爱上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引导模式与方法。我们应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看待教育, 分析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明确教育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因是学生, 只有内因充分得到调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下一代。美术教育中传统的“注入式”教育仍普遍存在, 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方面还做得不够, 学生自学能力差, 创造能力低, 这种情况在我们欠发达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美术课教育中也存在同样的弊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绘画兴趣, 束缚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不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开拓型人才。所以在教育引导模式上, 我们可以尝试变“注入”为“领悟”, 想办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研究学习, 也就是在学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为教学理论注入新鲜血液。

我曾参照过西方美术教育起步, 教学方法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授课方法上都与我们不同, 在教学中西方美术教育者多将“孩子们请不要把它 (素描) 想象得太过神秘和复杂”类似的字眼运用于课堂, 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放松心情, 不用惧怕的心理来对待这门课程。我们现在的美术启蒙教学一般根据三大面、五大调子的原理逐层教授学生勾勒出事物的立体形态。西方美术启蒙就是用一根彩色的麦克笔, 把黑色调子用较重的笔触来表现, 灰色调子则用较轻的笔触来表现, 亮面直接采用留白的方法, 至于最深的投影部分, 则采用黑色麦克笔来刻画。这样五大调子、三大面就很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了, 这样的教与学对于教师授课来说做到简单明了, 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做到一目了然。对于五大调子的深浅排序, 学生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对以后让学生进行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细腻刻画打下了非常好的认知基础。在这一点上, 我们不妨多借鉴与应用, 相信在素描启蒙教学的道路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及结构素描, 首先要理解结构一词的含义。不论对于什么文化层次的素描初学者, 他们都会有着自己对结构的认知。比如, 对于医学工作者提及结构一词, 在他们的脑海中很可能闪现的是一幅人体骨骼的画面:人体是由206块骨骼组成, 大致由头骨、胸肋骨、腿骨、手骨、脚骨等等组合而成。因为成年人经常以看到的客观形象作为依据, 而问及小朋友, 在他们的脑海中可能想象到一只可爱的小熊:小熊有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和灵巧的四肢组合而成, 因为小朋友往往会用象征性的主观形象来表现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这意味着他们创造出的形象并不是依照大人所看到的客观形象来描绘的而是用自己的“语言”、一种特殊的符号来代表他们依靠直觉, 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想象, 根据头脑中对物象特征形成的概念, 凭记忆表达心声和想象。在我列举的这两个例子里, 对于结构的理解都没错, 结构就是指构成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既然了解了结构的含义, 就可以把它们再分解开来, 用透视和比例等素描基础知识加以辅助, 就能简单地创作出物体造型的基本雏形了, 这样也就迈出了结构素描坚实的一步。

认识了结构再来认识什么是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是用线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 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 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 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 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其中合理分析结构内部元素并适当分解或合并是解析结构素描的法宝。

学生认知了素描的绘画方法, 想让学生在启蒙状态下扎实地绘画, 还要采用谈话导入、想象导入、实录导入、兴趣延伸等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进行教学。这样启蒙的教育目标就基本达到了。

素描的启蒙教育大多还会用到想象和细心的观察, 脱离不了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多增加些想象, 那不仅素描绘画的教育, 对素描绘画本身也会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素描启蒙教育 篇2

总学时:36学时 学分:6学分 使用教材: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图片分析、示范、辅导 考核方式:完成作业情况及作品质量 主要参考书目:

1.李育、甘小华编著《设计素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王珉主编《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王之臣编《绘画透视学初步》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7年 4.黄作林,李育,邓旭编《设计素描》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林家阳编《设计素描》高等 授课日期:2015-09-1 标题:第一部分 素描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素描概念、素描常识等有基本的认识。授课时数:

教学重点、难点:材料工具的特性,正确观察方法,直线的画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部分

素描基础

第一节 素描概述 1.1素描的概念

在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1.2素描的分类和学习的意义

(1)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2)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写实素描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也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的画面。1.3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芯为石墨和胶泥混合制成,软硬以字母H、B来区分,H硬,B软。易着色又易擦易改,柔和细润,刻画出深浅和不同层次的丰富调子,易掌握,由于前的黑度有限,和白对比较弱,画面有时缺乏力度。

炭笔:芯为碳粉与粘合剂制成,分为软、硬、中性三种,炭笔质地较铅笔松脆,颜色深重,画出的效果强烈,表现力丰富,着色强难擦改。

炭精笔:胶、动物 的混合物,分黑、棕两色,他比炭笔更为松软,色浓重细润,用笔可粗可细,表现力强,但着色强难擦改。

木炭条:细木枝密封燃烧碳化而成,质地松脆,色调柔润丰富,但附着力差,已掉色,难深入刻画。

钢笔:水之色,表现有局限性,深浅色调由不同疏密的线条排绘而成,组织线很讲究。橡皮擦:涂改、擦浅、柔滑色调。

纸笔:用毛边纸、宣纸卷裹而成,将其前端削尖如笔状,用以擦、揉色调,也可借助粘着的颜色,划出细腻丰富的色调效果。

纸:专用素描纸,也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不同薄厚、不同粗细面的纸。1.4静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1.5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你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你所设计的构图也是最能体现魅力的,所以,你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1.6写生素描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

2、相互比较

3、由表及里、特征意识和节律意识。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

2、形体与体面 3、线与面

4、结构与形体

5、光影调子 1.8应注意的事项

1、采光

2、作画者与对象的距离

3、作画姿势

4、握笔姿势

高中美术教育中素描学习刍议 篇3

关键词:素描;素描学习;造型艺术

一、什么是素描

素描主要是指以单色的线条或调子在某种平面(如:纸,布,板等)上,表现客观对象或意象的绘画和绘画方法,它也包括一些加入少许简单颜色的淡彩素描。由于素描使用工具的单纯性和表现的直接性,使它成为人类最古老的绘画方式,原始时期人们以勾画形象作为语言进行交流,这种绘图行为的产生要早于人类文字发明。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绘画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素描的表现形式和方法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同时代的人们追求着自己理想的造型语言。

二、素描的分类

素描可概括为两大类:结构画法和明暗画法。还有一种即结构带调子画法。结构画法是排除自然光对物体的直接影响,用线条表现形体结构的一种画法。有助于对物体内在结构的了解,及线条的表现。明暗画法是在平面的纸上描绘物体在光照下的明部与暗部结合的一种画法。明暗现象的产生是光线作用的结果,物体的体积是由不同方向的面组成。在单一光源照射下,这些不同方向的面由于接受光线的角度及距离光源的远近不一,以致形成豐富的明暗变化。这就是体积与明暗的关系,也是明暗变化的由来。

三、素描在造型艺术中的地位

醉心于涂鸦的儿童、初学绘画的青年、或是立志掌握一门技能的人,只要他们跨入正规的美术训练,第一步就得迈向素描,没有坚实的素描基础想要取得高深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从事造型艺术的人都知道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和入门方法。它是观察、表现对象形体、明暗关系、质量及空间感觉的艺术,而这正是造型艺术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所以,素描被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称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像国外的美术大师丢勒与德加,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佳作,与他们对素描的重视与训练是分不开的。一代名家徐悲鸿在素描上的造诣可谓精益求精。他自身是这样来要求自己与学生的,他说:“精确的造型能力,只能从实践中去求得。要立志画一千张素描,一千张是言其多,意在必须在量中求质,其实是越多越好,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最好是经常画,天天画,砍柴还不惜磨刀工,何况是搞艺术。”

四、在素描的教学中的体会

首先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素描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其次在平时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再就是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是学好素描重要途径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五、学习素描的态度与方法

只有热爱生活与艺术,热爱所学的专业,这才能产生绘画的原动力,只有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才会有所成就。并且要保持勤练、勤看、勤想,以求得明理通理。有了这些精神,就会以科学的方法,严格按照基础素描训练课题的要求进行学习,才能使自己在艺术王国里走向成功,其次是提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六、素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素描基本训练中,教与学双方的配合至关重要。以吸收新鲜事物而论,学生是可变因素,教师则保持相对的稳定,就教和学的主动性而言,我以为教师则是相对可变的因素,就某一阶段说,学生的绘画水平及作画方式可能是稳定的,在急需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审美意识、教学观念及造型方法将直接对学生造成影响。教师在素描上的造诣显得特别重要,同样是一组作业,由于教师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上的区别,会使学生在画面上直接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除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导思想外,应尽可能的教给学生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比较客观地向学生介绍各种艺术现象;尽可能提供大量优秀的、不同风格的示范作品,那样会使学生更加具体的明白素描的画法与过程。

七、结语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要把它真正看成一门独立的艺术去研究它、发展它。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不断的创新克服困难,摆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方法,真正的画出我们具有民族性的素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堂里,到处是灵活多样的学习素描方法,使素描的训练真正的与创作相结合,把素描视做一门高尚并独立的艺术门类,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素描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徐悲鸿.徐悲鸿素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3]孙化一.素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素描启蒙教育 篇4

素描艺术有上百年发展历史, 它本身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表现方式, 艺术魅力。

纵观中国的绘画基础教育, 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生们把素描学得过于机械化。画出的素描作品感受不到更多的出于学生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 认知水平, 性格和心理的不同, 导致最终的画面效果不尽相同。学生在选择做画方式时也应该是不一样的, 不同的表达方式决定了最后不同的画面效果。所以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这一点在素描教学中更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素描的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就是一切相对单色的绘画都可称之为素描。在这要如此给素描定义的原因是, 以前我们对素描的理解过于狭隘, 素描绘画不单单是习惯的认知角度上的单色绘画。素描艺术有着许多可以发展的空间, 它可以像色彩一样, 有点线面的表现, 有画面的构成, 有空间的转换, 有时空的穿插。还可以探寻研究素描艺术的表现语言, 追求纯粹的画面效果, 不再仅仅是为了另一张画而作的铺垫。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一开始教授素描艺术发展史时就注意提醒学生注意素描的定义是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逐渐演变着的。因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不会凭空出现, 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演化而来。让学生了解素描艺术发展的脉络, 学生就会有选择的更清楚明了的学习借鉴。

其次:教师在对学生做个别指导时要用心观察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因人而异, 提出切实适合学生发展方向的建议。不能凭主观意识轻易否决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欣赏一个苹果, 比教会学生如何去画一个苹果更重要。

再次,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表现素描艺术绘画的状态。而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毫无感情地再现可视对象。我们应该转换视角, 或思维方式, 不再用一个大家都默认的标准来评判画的好坏。

一、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具体的作业要求, 明确告诉学生, 这样做的最终意义

(1) 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些默写训练, 默写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命题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 自行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带有创作性质的默写练写。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 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2) 空间的转换, 时空的穿插, 视角的多维变换。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于素描作品的表现之中, 运用的得当会给作品增加无限的艺术魅力。

二、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教师可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变体练习

(1) 点线空间构成

从本质上讲, 一个点即造就一定的主张, 点给人们传递的感觉是静默的, 但它在本质上是最简洁的形。它是内倾的, 它的张力最终总是向心的。

线, 在几何学上, 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 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它是由破坏点最终自足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由此可以推出, 线是与基本的绘画元素——点相对的结果, 它可以被称作第二元素。

将以上两种绘画元素做以比较, 可以知道点本身只具有张力, 而不可能有方向性, 线则同时具有张力和方向。运用点和线来进行空间构成, 学生会通过练习的过程感受到静止与运动的相互转化及空间的切割转换。这对于学生基础学习课程结束后, 进入各个专业方向的学习都大有裨益。

(2) 局部造型变体构成

简而言之就是把人物、动物、植物等任何一个生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形体进行变体练习。比如说一只眼睛、一只手、一棵树等, 通过这种局部的造型变体练习, 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形体感知能力。

(3) 单体造型变体构成

单体, 即完整的视觉形体。完成了局部的造型变体训练, 最终还是要回归整体。单体造型变体练习, 意即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记忆, 发挥想象力, 运用形体的解构、重组、变形、夸张等方式, 富有创造性的将形体进行再塑造。

(4) 组合构成

组合, 强调的就是重组配合, 学生学习素描的目的, 是希望通过学习素描艺术这种最为简洁明了的艺术形式, 来感受艺术的最初魅力。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力的具体体现, 而这种创造力即重新创造与巧妙组合。巧妙地配置组合相关的艺术资源, 使其最终为实现一个终极的艺术目的而达成和谐, 那么, 学习素描艺术的价值也因此而得以体现。

(5) 多维空间构成

人们的视觉感知习惯是更容易接受平面视觉符号的刺激。但当素描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再到多维空间的发展历程, 人们从视觉感知到心里审美上都渐渐接受了多维空间的艺术表现。素描艺术的发展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当提倡。

(6) 视点转换构成

西方艺术中的透视是单视点的观察方法, 而东方艺术中的散点透视是多视角的。这里的视点转换不仅强调的是视点的数目, 更重要的是视点的转换。当多视点间发生转换后所生成的图像并存于同一个画面空间时, 创造因此产生了。

(7) 渐次变体构成

这是一种训练联想能力的好方法, 由此及彼的空间想象力, 创造力, 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一个物体联想到另一个具有相似形的物体,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形体, 再对其进行构成组合。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发掘出更多素描艺术创造潜能。

三、素描艺术的表现语言一般是指明暗和线条

明暗是所有学画者最早接触素描时使用的表现语言, 也是比较好掌握和运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从初级的三大面、五大调子、明暗分界线, 到现在衍生出来的多种画面效果。虽然都是使用这种最老套的表现方式, 确可以推陈出新。

现代绘画要求素描艺术的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明暗表现中可以有取舍, 也可以揉进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点、线、面, 是所有绘画的基本构成元素, 明暗的表现会以面的表达居多, 但结合线的元素也未尝不可。还可以有目的地放松明暗素描中如对三维空间的强调, 对质感的真实表现, 对黑白灰调子的常态控制。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艺术感受, 主观地控制明暗表现语言中的各种元素。

线条作为素描艺术表现语言, 相对于明暗表现来说, 有一定难度。因为客观对象的身上不存在着这些线条, 画者在作画时要具有概括提炼的能力, 要胸有成竹, 事先就已有了客观物象在脑海中的形象, 再用线去抽象的概括表达出来。

线作为艺术表达的语言有其自身的优势, 它本身不适合去表现面积、体积, 因此就要求艺术家主观的概括与提炼, 并可以在短时间内抓住对象的特征。手法简洁, 可以忽略掉许多不必要的细节, 更好地使情感充分发挥。线条在纸面的轻重缓急的变化, 本身就具有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感, 会使最后的画面具有更强烈的形式感。

如:卜劳恩、克利、弗洛依德、科可什卡、席勒, 这些艺术家都是运用线条表现的高手。

素描艺术, 任何绘画艺术的基石, 它既是基础性的又是独立存在的。我们不应对它有所偏废, 反而应该给与极大的重视, 因为, 素描艺术的风格, 会极大地影响到最终绘画风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

[2]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12月

[3]朝戈.《解读素描——油画家工作室报告》.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3年12月.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理教育论文 篇5

摘要:美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要丰富人类内心世界,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素描是美术情感表达的基础。中职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也要向高职输送专业人才。所以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素描的“理”,也要重视素描教学的“情”,只有“情”与“理”的交融才是完整的教学。本文简单探讨一下中职素描教育中的“情”和“理”以及“情”与“理”的交织。

关键词:中职;素描教育;“情”与“理”

俗话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对人生认识的几个境界,也可以看做是中职素描教学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指在素描教学中注重技巧和理法,争取对客观事物的全面真实再现;第二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在这一阶段的素描教学中,技巧和理法不再是最重要的,应该重视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内在情感的表达以及对作品的创新和创作;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在这最后这一个阶段,素描教学不再偏重单个某一方面,而是重视“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和结合,在对客观世界真实再现的基础上,进行自身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及作品创新。

1.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是指素描的技巧理论以及素描教学的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1)转换思想。我国素描美术艺术发展时间较短,一直是在引进国外现实主义素描,素描教学课程一直是照搬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在这一套严谨的教学模式下,中职教师教育出来的学生其素描基本功比较扎实,但创作出来的作品没有灵性,缺乏自身特点和个性风格。我们需要吸收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再对照当前现实,引进优秀文化以及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素描教学思想,使之符合中职素描教学中的“理”。

(2)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描教学。马克思哲学理论在解决问题和做事上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是一样,我们要从美术素描这一专业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贯彻素描教学中的“理”。一是,明确素描教学的定位。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明确中职的教育培养目标,再根据素描专业的特点,来进行有侧重的素描教学课程。二是,素描教学的阶段性和目的性。依据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不同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在中职素描教学中也使有阶段性的。低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素描可能一无所知或者了解一些皮毛,对于这些学生就要加强他们的.素描理论知识以及素描的基本技巧,夯实学生素描基础。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要求学生自己讨论小组主题,在相互学习借鉴中把理论付诸实践中,加深认识和技巧掌握。

2.中职素描教学中的“情”

(1)加强引导。在中职素描教学中,学生在牢牢掌握素描技法后,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对素描进行更进一步了解,明白其蕴含的艺术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素描教学中,点、线、面以及光影的素描技法能通过教学教给学生,但是艺术是没办法标准化、量化的,无法在教学中明确地传授给学生。所以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体察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内心感受,进行艺术思想扩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扩散中,增强自己的艺术思维,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2)创意与创新。素描是指画者通过素描的技法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情感体验。所以每个人作出的画都带有自己的个人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学生在素描学习时,没有自己对事物的创新认识和创意风格,只专注于事物的表象和外在形式,这样作出来的画,只是对事物的一个真实再现,谈不上具有什么灵性以及情感。教师在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对新事物情感体验的创新认识以及创造的创意展现,让学生不再拘束于教学的课程范围,放飞创意、创新意识。“情”与“理”是素描教学中的主观情感与客观规律。没有“情”的素描创作只是一幅真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画,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但是只有“情”没有“理”的支持,素描只是一幅不可名状的涂鸦。只有“情”“理”交融在一起才能实现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林美玲.关于中职基础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4):404―405.

素描启蒙教育 篇6

【关键词】 中西美术比较;美术教育;素描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中西美术之相似性

科学和艺术具有紧密联系,放眼西方美术史,无论绘画、雕塑、建筑,从来都是以一种严格的再现真实自然和客观世界的写实标准来创作的,这些作品也影响到西方美学理论的发展。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上刻有牛、马的形象,这种用以祭祀需求或神明崇拜的稚拙表达可以看作最早的素描形式语言。15世纪初,从几何学意义上,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发明了透视结构定理,提出一个视觉原理:平面上所以平行的线都向远处消失于同一灭点,离眼睛近的物体大,空间越后退物体越缩小。按照这个方法,艺术家能在二维平面中创作出三维立体的惊人的写实主义作品。文艺复兴初期,马萨乔的绘画作品《纳税钱》中最早体现了透视法的应用,画面前面的人物较后面大,建筑物结构的平行线都聚于一点。德国画家丢勒的版画《骨灰翁的设计》描绘了画家们画透视画的过程,对照物体,在透明的布上勾勒出物体准确的轮廓,类似于现在的临摹字帖,一笔一划客观再现。达芬奇以理性的态度解剖人体,做实验模型,作大量的素描草图都是为了更清晰了解人体的肌肉骨骼的组成结构。他认为绘画是一门科学,是大自然合法儿女,并且应像镜子一样反映周围事物,绘画以它的科学使一平坦表面呈现出辽阔的风景和遥远的地平线。他还把素描当做科学研究一样,是观察分析物体的工具,目的是画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对象。

西方的艺术归根到底是以模仿论为美学基础的,不管是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尽管具体风格相异,但如何一丝不苟地逼真再现事物的明暗对比、比例协调、结构准确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神圣理想。西方的史诗、绘画、雕塑都是模仿现实生活。史诗叙事性地用语言模仿生活中或神话里的情节、故事;绘画用色彩、线条、块面来模仿风景人物;雕塑用材料模仿在空间中的三维物体,并没有多少创造性。到19世纪印象派以前,西方的美术都以写实为主,具有悠久的传统,几百年来沉淀了成熟的教学体系和写实训练方法。博洛尼亚美术学院就以素描训练为主,作为欧洲最早的美术学院,它强调绘画中最高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在技法上也是重素描轻色彩。

这种关照自然的方法也是中国书画发明的源头,中国书法绘画的诞生就来自对天地物象的关照,“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1)八卦其意原在图形,简单的线描就能作为风雷水火山泽的标记,这种一条长线两条短线变换排列所构成的符号就是“以象天地间种种事物之形及意”,即象形,是高度概括抽象了的自然现象的符号,寓意各种事物,不过不像古希腊的模仿论仅仅是照搬自然景物,而是要与神明沟通,具有体察万物的情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十五卷(上)即叙文中说“皇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最初的文字可看成是简单的绘画,仓颉根据鸟爪和野兽在地面留下的纹络和印迹创造出了用于记录思想和事件的象形文字,具备音、形、义三层意义,线条的长短、位置、曲直等不同构造方式产生不同的视觉形象,后来有了毛笔这个工具后,点画结构与对称、比例形式更加丰富,具备轻重、快慢、粗细、提按、顿挫等特点产生无穷变化,发展成为灿烂的书法艺术。

在秦代雕塑艺术中,雕塑家已对人物写实十分重视,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八百多个武士俑按照真人等比塑造,工匠对他们的头部和五官作了细致的刻画,发髻、胡须、表情、服饰无一雷同,神情动态的描绘也十分生动,立射俑、跪射俑、骑兵俑、军士俑这些形象,凝目聆听、镇静机智且仪态英武的表情非常传神,跪射俑鞋底的针脚都被工匠细致刻画得疏密有致,反映出当时极其严格的写实精神,说明秦始皇时代工匠写实的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描可谓是“应物象形”(2)的代表,并且技法成熟,在表现人物真实性和衣纹褶皱方面功不可没,与西方速写相似,但在用笔上更加细腻从容,遒劲有力,注重头部和服饰装饰物的刻画,没有明暗阴影的对比,以线条的疏密深浅来代替西方表现立体人物黑白灰的素描。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显示了“游丝描”在线条应用上的风采,衣纹飘举,转折起伏、随风飘逸的长袖勾画得入木三分,把洛神的衣衫在轻风吹拂下的动势尽现眼前,反映出女子的温婉可人、灵动秀美的模样。张僧繇的“密体”、曹仲达的“疏体”,所谓“曹衣出水”都是用线描应用的典范,成为后世学习的样本,唐代吴道玄的《送子天王图》《钟馗图》所使用的“莼菜条”用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宋人李公麟的“铁线描”这些技法一脉相承。清代王瀛说:“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没有丝毫柔弱之迹,方为合作。”包括宋代工整细致的写生花鸟工笔画,在观察自然基础上精工细刻,黄荃富丽高贵、徐熙野逸清旷达,他们都是技艺高超的写实代表。可见中国是有写实的根基和传统的,并得到长期发展,所以后来能接受西方素描的引进并吸收成中国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二、20世纪初对西方美术教育的借鉴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开始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国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认为要救中国,必先维新,学习西方,从舰炮造船、机械物理等科学技术到政治哲学文化方面的体制。陈独秀、胡适等人都主张学习西方,发动新文化运动全面改造中国,陈独秀认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因素除社会制度外还在于思想,就是孔孟之道和儒家思想,讲“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认为欧洲当今的时代精神在哲学上表现为唯物论;在宗教上表现为无神论;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他认为现实主义是拯救国民教育的第一方针,在美术教育上主张美术革命,中国画改良必先革王画的命,采用洋画写实的精神恢复两宋及元初的工笔写生的状态。康有为也批判文人画,认为宋元颓废萎靡的文人画风是影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美术作为塑造国人思想情感的感性部分尤为重要,写实主义的引进有利于科学理性观念的树立和社会发展。1917年蔡元培在他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后发表于《新青年》杂志中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指出西方社会的发达稳固在于有一种强大的宗教信仰力量凝聚人心,但宗教也有局限性,强制保守,中国的美术教育也应像西方社会的宗教一样,在社会动荡中给人民一种终极关怀,使国人情感勿受污染,满足人性内在需求。

nlc202309081005

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运动蓬勃兴起,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现代主义主张形体自由、个性表达,此阶段西方美术演变的趋势是从再现到表现,从客观到主观,从为宗教、政治、神话、历史服务到为艺术而艺术,从具象到抽象,强化艺术家的心理感受和情感欲望。这种主观思想的抒写,类似于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精神,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一种随天然心境而不需守比例明暗规则的创作方式。20世纪初,当我国正努力学习探索西方古典油画中一个苹果如何在平面中立体起来,如何表现变化的光影时,西方主流绘画已经抛弃了这种再现事物的风格,而去追求一种1000多年来被我国文人画倡导的表意传情之精神。然而康有为、徐悲鸿、陈独秀等还未能接触这些现代主义新事物,他们只了解西方古典油画和写实主义,认为这种逼真再现的技法正是西方绘画经典伟大之处,且对于中国社会,油画是新奇神秘的,所以选用写实主义方法改革中国画。

20世纪初,中国大批留学生如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等先后到法国美术院校学习油画素描,回国致力于组织创办美术机构和学校,一大批美术院校纷纷建立,1912年创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8年创立国立北京美术院校、1920年创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28年创立杭州国立艺专,这些新式美术院校都是以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体系为基本内容。在过去没有系统的教育体系,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找不到可借鉴的美术教育制度的情况下,希望采纳欧洲之美术精神改良中国美术,而西方的现代主义方兴未艾,如立体主义、野兽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还没有进入到教育体制中,中国不可能将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夸张的创作手法作为学校基础教育来学习,于是将写实画法和素描画法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基础,西方的素描、透视原理、色彩观念、光影明暗进入中国画中,影响了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及理论的写作。其次,中国绘画在宋代以前也是注重写生的,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写生的传统越来越弱,写实主义的引入刚好是一个补充,借此恢复了中国的传统,也吸收了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徐悲鸿作为画家在美术革命中做出巨大贡献,他将中国画的“写生”同西方的“素描”结合改造中国画,借用素描的方法创作了大幅主题性的国画,如《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以及素描《秦琼卖马》,并且撰文发表自己的绘画思想,在新中国建立后,投身于美术教育中,创造出一套成熟的美术教学方法“新七法”,这是建立在他“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理论上的,他的这套以素描为基本功的现实主义教学方法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广泛好评,先在中央美院得到实施进而推向全国,这与当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唯物主义思想和党的文艺政策需要主题性大型历史人物画来歌颂新中国形象是分不开的。《愚公移山》取材《列子》,创作于抗战时期,在喜马拉雅山下的大吉岭作素描草稿30余幅,研究人物动态、结构,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鼓舞人民顽强抗日,争取胜利。在这幅横轴中国画中,可以看出中西传统艺术的完美融合,人物的轮廓和衣纹由细线勾出,身体肌肉块面和骨架构造明显,色彩并不直接平涂而有深浅明暗的变化,象鼻的部分用毛笔像素描一样排线塑造圆柱体积感,既体现了传统水墨晕染和白描的使用,又加入了西画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原理。徐悲鸿的学生和追随者甚众,著名的有吴作人、蒋兆和、艾中信等。蒋兆和的《流民图》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人物画,也是用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代表,他并不一味遵循传统人物画写意和笔墨程式,题材和手法都是现实的写照。这幅画揭示了抗战时期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哀鸿遍野的大地和水深火热的人民,有抱着死去女儿的母亲,有拿着铁锄满面愁容的农民,有横七竖八瘫倒在墙角瘦骨嶙峋的孩童。他将素描引入中国画,画面每一人物都以生活中人物为原型,1942年,蒋兆和曾去上海、南京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速写人物,绘制全图时还请了许多模特儿进行参照创作。他以线描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结合西画的明暗和色彩,使人物更加真实,有血有肉。同时期的李可染在中国山水画变革上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他曾接受传统水墨教育,临习过“四王”、石涛、八大山人,又师从黄宾虹、齐白石,打下深厚的传统绘画功底,后来读研期间跟随法国写实派画家克罗多学习素描油画,这使他又具备了西画的基本训练技巧和修养。他创造了中西融合的笔墨形式和绘画语言,开辟了新时代山水画的新意境和新形式。在观察自然方式上,用心感受和发掘自然美,将体悟到的山光水色转化为相应的笔端景象,造型与意境要相辅相成并用真挚的情感去认识客观对象。用笔上弱化了传统国画中重视的线条,把墨色渲染提高到重要位置,利用墨色来塑造景物形体,凸显营造空间,把西画的明暗空间用墨色的明度层次来表现,使表现结构的线条和水墨皴擦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引入西方造型因素,强化了山水画的写实意味和真实性,赋予了传统山水画新的内涵和审美趣味。

西方的现实主义是基于一种叙事文化的,而中国艺术是基于表情和言志,更具创造性。先秦《乐记》中讲“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而西方认为音乐来源于人模仿鸟儿歌唱的声音。绘画理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十分精彩,早于西方一千年前我国就提出了西方引以为豪的透视法原理,宗炳《画山水叙》中提出“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竖尺,体百里之迥”(3),阐释了最简单的透视法则,中国画为了表现更广阔的景色,拥有更广泛的视野,以便能画出“高远、深远、平远”之景,采用移动视点,画出山后之山、门后之景,这是西画所不能表现、不可接受的。实际上,西方的写实主义油画并不比中国文人写意简笔画高明,只是当时康有为、陈独秀等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空间表现特点,把当西方那一套作为标准来衡量中国画而已,用西方画家站在地面上观看景物的方法作为尺度来衡量中国画在空中观看景物或左右横向移动或上下纵向升降灵活多变的表现方法,这种评价方式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应该从传统中发掘力量,并借鉴参考西方艺术的观念方法,以资对中国画的研究,目的都是要积极创立中国画独有的新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画不断前进。

nlc202309081005

三、中国美术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华夏化夷”的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消解吸收西方现代主义和写实主义,因为中国画本身具有类似现代主义的重主观写意抒情的因素,文人画写意、泼墨的画法与现代主义的表现性和抽象性有某些相通之处。不仅对写实主义,对现代主义也可以为我所用,林风眠、高剑父、吴冠中、赵无极等就是用现代主义革新中国画的代表。林风眠幼年时期就学习了《芥子园画谱》,掌握了中国画运笔的规律,工笔山水都练习过,又从旅居海外的亲戚寄来的邮件中得见西洋画卡片,被精确的写实的细节刻画所吸引,决定去法国学习素描明暗方法,回国后在蔡元培的任命下担任国立杭州艺专校长,提出“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口号,他的融合中西之路是借鉴现代主义。20世纪,西方受情感引导的灵感说代替了物质赋形的学说,现代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林风眠的绘画主要受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马蒂斯的野兽派影响,画面中线条夸张,富有动感,色彩鲜艳明亮,创造了中国新型彩墨画,他笔下的仕女,线条的使用结合了莫底里阿利、马蒂斯对线的表现力和中国古代人物画线条,生动简约。晚年的创作将立体主义几何形表现方法和中国古装戏剧人物造型相调和,创作了《捉曹放》《青衣》《霸王别姬》等,简约的大块面平涂,极具装饰感。岭南画派的高剑父为培养绘画人才,曾在欧洲、印度、日本参加展览会,宣传展出中国现代画,扩大新国画在世界中的影响。曾发表《我的现代画观》提出对传统活学活用,不能死守,并极其关注现代主义,主张多开“国际公路”,欢迎大量国外艺术品运输进入中国,作为创新国画的新材料。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来自西方的“科学的产物”如飞机、火车、西装人物等,引用了投影、远近法、空气透视法等科学方法,在表现方法和题材上都有所创新,所以他的人物画具备异于传统国画的现代感。

中国绘画能调和并吸收西方绘画的方法和思想与我国的“和”文化有关,关于“和”的观念,西周时晏婴指出“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火单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4),意思是多种元素和谐统一与一个整体,互相补充协调,会产生新的反应,可能会形成一个更好的存在体,由于水、食材的相互作用才能被烹饪成佳肴,由于音符的排列组合和多种乐器的互补才能构成动人的乐章。这包含了矛盾统一的哲理,矛盾双方互为存在前提,相互斗争,促进矛盾的转化和发展成为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才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先秦时期出现“和合共生”的思想,“和合”语出《国语》《管子》。“和”表示不同事物的和谐共生共处,是新事物生成的规律。“合”是合作,蕴含一种儒家的思想情怀。“和”“合”互通,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协调统一,和谐共进”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共同美感”,人有共同的感觉器官,所以人有共同的美感。人的耳相同,目相同,所以对美的事物有共同的感知。人的心也是相同的,所以能接受包容外来的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之际,蔡元培作为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后的第一任校长,也倡导“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就是尊重讲学自由和一切学术讨论的自由,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北大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从教育方面讲,拘泥于一家之言是短浅的,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教师的聘请无关乎政治立场、信仰、学术见解,重视对学问造诣的追求和多元开放的环境营造,甚至聘请主张君主制的辜鸿铭和刘师培,这种容纳异己的民主作风,尊重学术思想自由的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造就了张国焘、傅斯年、罗家伦等人才。他领导的北大为中国大学教育树立了榜样,思想界、学术界为之转变,青年学生在他的支持下掀起了民主科学的浪潮,北大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的进步,使中国人民得到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和提高了看待世界的眼光。美术史写作与理论研究上,西方的艺术史观对中国学者的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参考。滕固、方闻等学者不同的研究美术史写作的方法也是从日本,欧洲各国美术史写作中转化而来,尝试用西方一些方法论解释中国绘画,对早期美术史写作进行探索,影响了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研究趋势,推动中国艺术史融入国际艺术史的大背景中。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现代雕塑也受东方艺术、非洲艺术、黑人艺术影响极大,如毕加索、马蒂斯作品增加了情感的力量和宣泄,作品逐渐趋于平面感,三维空间逐渐消失,更注重像中国的抽象写意精神。鲜艳有冲击力的色彩也受日本浮世绘影响,装饰性加强,题材不拘泥于神话宗教,而以日常生活和世间风情为主。19世纪后半期,日本与欧洲贸易往来频繁,日本茶叶包装上印有的浮世绘版画图案影响了印象派画家,出口外国的艺术类书籍将日本的民族艺术介绍给欧洲,促进了西方美术界对日本绘画的接受。德加曾模仿日本出口商品的包装创作了许多作品,梵高的绘画中也可见浮世绘艳丽夺目的色彩,如《唐基老爹》中,清晰的笔触与浮世绘版画的刀刻痕迹异曲同工,它的背景由几幅日本歌姬、风景画组成,具有装饰感,浮世绘中平涂的技法在梵高的多幅油画中也有体现,像这样多种艺术形式和民族文化的和谐交融能生化出更高艺术审美价值。罗马尼亚雕刻家布朗库西曾受立体主义和黑人雕刻及中亚地区艺术的影响,作品呈现抽象化和单纯化的风格,不仅融合了罗马尼亚民俗风格和东方文化的含蓄古朴,高度简化凝练的造型和现代化的理念使他成为前卫雕刻的代表人物,创作了《空间中的鸟》《吻》等。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受非洲黑人雕塑的影响,从原始非洲文明中汲取营养,造型保留原生态的自然状态,作品显得朴实简约大气,极度抽象,使雕塑融入自然环境成为整体,通过对那些富有生命力的象征形体的塑造,摩尔谱写了一曲曲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颂歌,作品有《王与后》《斜倚像》等。而非洲的艺术是拒绝外来因素的影响的,因为在它艺术血液中本身没有可接受外来艺术的“因子”,就是那些历史传统上与西方艺术相似的东西,所以会对外来文化出现排异现象,一直坚持自身传统的延续却很难创新进步,这与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视觉基础有关,根据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虚拟的埃及人与西方人的争论中可知,埃及人是画所知之物,而西方人画的是所见之物,他们没有相类似的文化背景和视觉惯性,是两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机制,所以很难相互融合。

20世纪初,西学东渐,东西文化的碰撞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西方素描、古典油画写实之风的引入与借鉴对中国画的现代化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引进俄国的“契斯恰科夫体系”培训青年学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要的创作风格,对于弘扬革命历史及英雄精神,宣传党的政策,创造国家的新形象都有积极影响。由此可见,素描如今成为各大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必学基本训练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当然,素描的引入也有弊端,会对国画造成挑战,吸收不当会产生像郎世宁画出的“中国画式的油画”,失去中国画的意境和气韵,对此,也要引以为戒。

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教学分析 篇7

一、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素描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各个城市甚至是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但是美术素描确是教学方法依旧非常的陈旧, 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目前当代的美术素描并没有跟上现代社会的基本脚步。对社会提出的新形式、新要求没有一个好的回应。学生的作品大部分都有同步化甚至是相同化。

1.教师讲课思想相对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型教育改革的不断的深入, 美术教育相对以较慢的速度持续发展。由于中国长时间以来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三纲五常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这样也导致了现代的中国人民接受新的事物相对较慢, 美术素描作为一个抽象的课程, 是非常需要人的自由想象能力的。但是中国古时的思想影响到当代美术教师教学手法和思路陈旧。教育方法过于单一, 现代的大学教师全部都会按照教材来讲课授课。但是, 往往教材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东西。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学好美术素描, 所以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材。学生在课堂上会用大部分时间来做这节课的内容, 而且现代的老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不断的练习一种模式来提升自己, 慢慢的导致学生思想单一, 创作的局限性也是非常的大。学生缺乏艺术的真实感受和体验, 一味地循规蹈矩的模仿导致了现代素描的形式化、同步化和程序化。但是, 美术素描往往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来创造作品, 而并非做单一思路的作品。好的作品往往与时俱进, 甚至是先于时代的作品。 所以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思想的球笼里。

2.教师欲突破自己盲目教学

上文说到很多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学会束缚住美术学生的思想, 应该改进。其实, 有先进思想的教师也是有很多。有一些教师会发现当代课堂素描教学的枯燥乏味, 所以要打破现代教学的模式, 大胆盲目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造很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注重陪养美术学生的写实和幻想能力。但是给了学生过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确忽略了大学学生的自律性。使得新的教学方式缺少了科学的合理的规范, 真正好的创新不是盲目的尝试, 而是有目标有目的性的尝试。长时间美术学生自由的创作也会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变得迷茫, 无法找到创作的源点。慢慢的对自己的创作失去信心, 这是对一个艺术家多么大的打击。所以美术学生就像放风筝一样, 想让风筝飞的更高就慢慢的放线, 但是即使飞的再高, 风筝也需要你手中的线来限制他。

二、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问题和答案都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刚刚笔者也是提到了大学美术教育素描专业教学的问题。当然每个问题也都会得到解决, 而且美术作为现代设计行业的中流砥柱更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所以解决现代美术素描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以下就是笔者要列出的几种解决方案。

1.改变现在的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

在现代美术的枯燥乏味的课程中, 很容易让美术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好感度降低, 而且一味地训练更是当代学生所抵触的。 应当适当的加入新的元素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 增加美术素描课堂的乐趣, 做到足够吸引学生来更加深入的进入到课堂之中, 作为一相对自由的课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导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让每个学生脑洞大开来想一种事物, 再进而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上。学生们相互切磋相互借鉴,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础。而且做别人想出作品更开阔自己的思想领域。要以能力培养为首要目的, 增加学生对外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加强美术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高美术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自己所想的能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在作品上。真正的做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的不用。这样美术作品才能做到百花争艳。

2.多多的增加户外写实, 见识更多的事物

艺术来源于生活, 然而写实正是生活的一部分。笔者建议多多的增加户外写实。因为无聊乏味的课堂教育往往是当代大学生所排斥的, 户外的写实更能让美术学生接受, 而且户外写实更能提起一个美术学生对素描的热情。而且美术这门艺术绝对不该限制于自身周边的人或事物, 应该做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多多开拓美术学生的脑洞, 很多大师级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家能看到, 却想到不到的事物。像是梵高大师的《向日葵》, 谁会想象到梵高会用向日葵来表现在对过去西方制度的不满呢。所以, 要加强美术学生的意外写实, 多多让美术学生接触身边那些不起眼的事物。 例如, 去山上给松树做一副作品, 河边小鱼做一份作品, 甚至是在马路边给勤劳的蚂蚁做一份作品。这都是生活的写实, 都是生活的一些不起眼的事物。往往真正的艺术大师全部都是一些热爱生活, 喜欢发现生活的人。

结语

时代不断的变迁, 大学美术教育也同时与时俱进。但是, 当代的大学美术教育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学思想比较单一, 课堂上的教育比较乏味, 学生们的作品大同小异等问题等。所以, 现在美术教育专业素描应该做一定的改变, 来扭转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单一的颓势。要做到以美术学生为中心, 多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增加生活写实。真正的做到艺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真正的做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作品, 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构建一个更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

摘要:素描作为是师范美术大学的教育的进本课程, 也是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的一门比修课程。素描更不单单是一门基础教学, 更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和挖掘学生的潜力。长期以来美术专业慢慢的让百姓得到了认可, 美术学生也在逐年的增多。但是, 美术的教学方式还是相对西方比较陈旧的。中国的美术教育内容比较陈旧, 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 学习思路窄,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思路。而且每天的素描训练成为了美术学生大部分的课上时间。培养美术学生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训练美术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现在美术专业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素描,美术,学生,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何玮.浅谈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素描教学.又学界 (理论版) , 2012 (6) :15-17.

[2]永丽.浅谈从传统素描教学走向现代素描教学.学园, 2011 (10) :85-86.

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探 篇8

设计教育中的素描与传统的素描有着很大的不同, 为了和传统的素描区分开来又被赋予自己独特的内涵——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 ( 也称之为结构素描) , 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剖析等方面为重点, 训练绘制设计预想图的能力, 是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 它基本上适用于一切立体设计专业 (如产品设计、造型、雕塑等) 画面以透视和结构剖析的准确性为主要目的。”“设计素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描绘能力、结构分析能力和塑造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协调能力。设计素描的目的除了培养造型能力外, 最终目的在于训练设计者用立体的思维去看待和理解设计对象”。基于这种目的下的设计素描教育更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意图能力的锻炼。

当然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也有不同。设计素描不同于绘画, 它更强调结构的领悟, 重视作画的过程中, 这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注重基准线的把握, 在基准线确定后, 根据透视的有关原理画出另外两条透视缩减更为强烈的边线, 从而得出准确的基准面。在这一过程中一直贯穿着理性思维和透视原理的运用。设计素描的表现形式也是紧扣着设计的目的, 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主要用简练、明了和精准的线条以达到科学、精确的表达物体结构的目的, 基于这种目的就使得设计素描非常的注重细节特征。这些不同就使得在素描设计教育中也要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素描教学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 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培养了大量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素描教学显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同时, 素描教学的发展却并没有与之同步, 依旧在沿袭过去的做法, 这样一来, 以往的严谨性、规范性, 似乎成为制约现代社会素描表现的障碍。”在设计素描方面就更显的如此了。这就需要素描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中突破传统的理念的局限, 探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首先, 加强基础训练。设计素描的基础是点、线和面的运用, 这就要加强学生对这些基础元素运用能力, 提高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点线面构图表现的能力。在设计素描中点线面是形体塑造和表现的重要手段, 点线面表现力的强弱, 对表现技巧的影响很大。通过这些基础训练, 要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点、线、面运用的主次, 强弱和刚柔的运用。同时还要能够灵活的掌握点、线、面的辩证关系, 从而能够在形体的勾勒中把他们良好的科学的结合起来, 以达到精准的表现形体的目的。

其次,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观察训练。“观察, 实质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通过素描, 可以认识自然, 发现设计, 它强调并要求在整体造型活动中, 以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大脑, 给设计赋予人性化和人情味。”设计与平面作图不同, 这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维观察”能力, 通过“三维观察”使学生能够在观察中把握形体的本质。要想锻炼学生的能力, 就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设计素描中, 要对要描写的形体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 从上下、左右、前后几个角度进行观察, 除了视觉观察之外, 还可以对所有进行素描的形体进行触摸, 以达到精确地把握形体的结构关系、体面关系、比例关系和空间透视关系, 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全方位的观察把握事物的本质也是进行设计素描的基础。所以在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中, 要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训练。

再次, 要在生活中体验。点、线、面的运用只是为设计素描提供了基础的工具, 多角度的观察是我们把握形体重要手段, 但是观察得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表象的具体的东西, 设计素描毕竟不仅仅是单纯的素描, 我们不仅要勾勒出具体的形体, 还要使其具有艺术的灵性同时又要对生活, 为社会服务, 要想做这些仅通过视觉获取外表显然是不够的, 这就要在生活中体验。一个设计者, 只有与生活接触, 逐步积累生活中的形象, 进而触摸生活的本质, 才能够创造出有深度并能够为社会服务的设计。当然这一点不是在课堂上能做到的, 需要学生走出校园, 融入到生活之中。由于各方面的局限, 学生大多生活在校园或者有限的几个角落当中, 也认识不到融入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当然能够把生活的气息带入到课堂中来时最好不过的, 这就需要设计素描的教育者, 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树立起“生活即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

最后一点就是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想教育工作者, 对于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都是非常熟悉的, 都知道想象力的重要性,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象力不是凭空存在的, 不是虚幻的海市蜃楼, 是建立在对事物的观察和你对生活的理解之上的建构, 但是这种建构不是感性形象结合, 是理性的创造。掌握观察并融入生活的我们有了建构想象的因素, 但是还需要掌握一定思维方式。较为常用的一种就是逆向思维方式, 就是在进行某一构想的时候, 要打破常规, 努力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 进而构建合理的设计。在思维的过程中, 要用突破常规的勇气, 尤其对待以往的设计, 不要囿于经典的局限, 经典为我们提供了典范, 但是不是让我们来膜拜的, 要有勇气比经典做的更好。在思维的过程中, 切忌钻牛角尖, 就是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要试着去尝试其他的方向。当然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从而使得学生在设计的道路上做出更好的素描作品, 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和以往的素描有了很大的不同, 其教育方法也是随之而变化, 只有在教育和学习中把握现代设计素描的特征并积极就新的学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摘要:针对设计专业的特征, 从理念、工具等方面对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展开思考, 并尝试在现代设计的理念指导下探讨新的素描教学方式, 以期望在现代设计教育中更好地开展素描教学。

关键词:设计教育,素描,素描教育

参考文献

[1]王亚英, 郝雪鹏.设计素描概念初[J].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9, (01) .

[2]余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素描教学初[J].音体美教学研究.

[3]周瞳.现代设计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初[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 2004, (12) .

以素描提升基础性教育的价值研究 篇9

一、中国现有的素描形式对基础性教学的影响

(一) 从素描教学体系的开放度程度上看

中国的素描教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徐悲鸿、林凤眠。随后作为系统的体系确立下来要到五六十年代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的全面引进。契氏素描以它系统结构完整、步骤严谨、画面真实的全因素效果迅速在中国的美术界占据统治地位。素描教学从石膏几何形体、静物组合、石膏像到人物头像、胸像、半身、人体循序渐进, 其教学目的以形体、结构比例、透视为内容, 再以明暗、光影、调子造型因素表现出对象的体积、质感、空间感等。

随着文化的交流的不断深入, 为中国艺术家展现出了一个多元的艺术格局, 于是有人提出“结构素描”。结构素描的提出给素描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丰富了我们的素描思想。九十年代王华祥提出“将错就错”, 取消了过去光影素描的整体比较与层层显影的方法, 改而从局部着手, 直接用“曲线”作画。强调视觉的此时感受与心态, 对视觉的暂时的、表面的刺激做出积极的反映, 克服了光影调子的循规蹈矩和结构的理性分析, 画面产生一些新鲜感。所以, 我们的素描教学仍以契氏为主线, 以“结构素描”, “将错就错”来补充完善, 形成以具象写实为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素描体系, 这个体系体现了历史的一贯性与既成性。

(二) 从素描观念的拓展度状况来看

通过准确的描绘对象的外形及结构来训练造型能力, 通过真实的、微观的刻画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以铅笔或碳条为工具运用有规律的明暗关系表现体积、空间来培养手头的表达能力, 这体现素描教学的基本含义。中国素描的趣味也就在于写实中藏着抽象、平淡中找变化、静谧中蕴含着张力。

二、尊重每一位受教者, 使其能在不同的素描潜质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 在完善人格基础上寻求趣味性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相协调。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也是素描创作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我们需要让受教者陶冶高尚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增加对自然和生活的热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特征, 从而实现人格的完善。

素描之于基础性教育是极具人文性质的, 它饱含着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把思维的重点放在趣味的挖掘和营造上, 可以引发受教者学习的兴趣, 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质。素描还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用多种方法, 使受教者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 抒发胸中情感与激发生活中的素描情感

素描基础性教学应该是有思考、有趣味、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过程一定要给受教者大脑带来新的刺激, 引发他们去思考、感悟,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领会技能的真正内涵, 并能运用知识和技能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想使素描教学呈现智慧的碰撞, 先要让受教者心动, 进而自主感悟。不能片面的追求形式, 主要目的是引起思维的碰撞, 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动起来, 为追求快乐而动心思、想办法, 在追求的过程中学会并掌握素描技能。接下来在获得感知力后,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构思创作内容。最后让他们行动, 实现自觉表达的情感, 不断表现出创作的积极性, 运用自己收集到的美的素材进行大胆表现, 直抒胸臆。

作为引导者决不能以自己的生活情感、态度来代替受教者, 更不能压抑、排斥他们的生活情感, 应对他们的情感加以引导、发展, 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发展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三) 寻找素描的根本, 追求生活的美

素描是视觉艺术, 通过眼睛来观察生活的千姿百态;通过感悟, 运用艺术语言表现生活的缩影, 放大生活的趣味。它根植于生活, 画起来直抒胸臆, 色彩斑斓。对于如何寻找素描美、追求素描美, 人们苦于思索。它在于人的发现, 发现也就是寻找生活中的素描美。生活是立体的、多角度的、千姿百态的, 人的观察角度不同, 所发现的素描美也不同。

应该注重素描基础性教育与受教者经验的密切联系, 强调素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他们创作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素描的独特价值。走进生活, 融入生活之中, 观察生活的各种变化, 引发对生活的各种思考, 充分调动自身潜能, 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追求生活的素描之美。

以素描提升基础性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断注入新动力的项目, 要求我们紧跟时代脉搏, 了解最新艺术动态, 用心去感受受教者真正需要, 为他们今后发展中的专业性、实用性注入活力。

摘要:本文从分析素描在提升基础性教育研究价值角度进行探讨, 重视规律性教学, 通过分析, 有效地将素描与基础性教育联系在同一教学体系内, 从而体现出具有高效的价值研究效果。

关键词:素描,基础性教育,趣味

参考文献

[1]德鲁西奥·迈耶著, 李玮等译.视觉美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2] (美) 拉尔夫.史密斯, 腾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素描启蒙教育 篇10

关键词:素描,能力目标,自主学习,设计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专业之一, 素描是幼儿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当前在进行素描学习的过程中,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分配给美术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 导致学生对于素描课程的不重视。 因此,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 如果不能完全掌握素描的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碍其未来的发展, 我们应该解决这一问题, 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的素描课程教学。

1 教学目标分析和确定

首先, 在学习素描前, 我们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了目标, 我们的方向才会更加明朗, 从而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因此, 在开展素描教学前, 应该制定一个相应的目标, 并且对该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 分层次的逐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素描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因为素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立体构图能力, 还有助于审美能力的提高, 是美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在进行教学前, 我们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素描这项绘画技能。在完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还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只是其中的辅助者, 帮助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要想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就要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具有明显的改善。在明确教学目标后, 我们应该对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 将其分为不同的子目标, 实现一个个的子目标, 最终的总目标也就实现了。 在掌握这一点后, 教师就可以开展教学了, 但是要注意, 学生能力的养成是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 我们应该以此为参考,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先天才能或是后天积累的经验开展自主学习的活动, 也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促进素描教学的发展。

2 教学过程及方法设计

在明确教学目标后, 我们就应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开展教学前的设计, 只有对整堂课的流程熟记于心, 掌握相应的教学重点, 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素描学习的重点都应该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之中。我们要从基本平面的形状开始练起, 最终令学生充分掌握素描的技能。

在进行基本图形练习的过程中, 我们要在这一环节令学生充分掌握对于平面形状的判断能力, 为今后立体图形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较于后续的教学环节, 这一环节仅仅相当于比赛前的热身,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进行练习, 很快就能充分的掌握, 并且这一阶段的要求并不高, 学生只要熟悉各种基本图形的外在轮廓并能画出即可。学生的右脑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 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当然, 在最初的阶段, 这一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的, 只有坚持下去, 才能最终掌握素描的技能。教师在此环节的任务就是进行适当的指导, 例如教给学生判断图形的方法, 因为判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我们不能仅仅只掌握一种方法, 借鉴相应的美术工具能够使学生更快的掌握判断方法。 教师在进行讲解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令学生及时应用于实践, 这样才能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完基本图形的判断后, 我们再上升一个阶段学习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 在这里, 主要对立体图形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 我们在学习立体图形时, 已经对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 这有助于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样也要掌握相应的方法,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实现最终的目标。对立体图形进行学习, 有助于审美能力的养成, 但是学生还要具有必要的透视知识, 因为立体图形需要通过透视才能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如果不具有这种能力, 很难将立体图形学习好, 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线条的不同变化, 图形的伸展而使学生掌握这一能力, 展现出立体图形的美感。 教师在进行知道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将图形的空间变化具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 令大家互相吸取优缺点, 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 最终就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 充分掌握了素描的技能。

3 学习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具有体现总的能力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试功效。总的能力目标的完成, 并非只体现在学生的最终作品上, 还体现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 因此, 学习效果评价应从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自我评价要求自己把在完成目标中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扩展程度自我评述;集体评价要求集体对在集体学习中的贡献做出评价;教师评价要求根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综合评价。

4 结语

通过对学前教育中素描的课程教学, 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充分掌握这项技能, 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白.结构素描浅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8 (02) .

[2]张宏勋.结构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方法[J].韶关学院学报, 2008 (07) .

浅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 篇11

关键词:传统素描;设计素描;区别;联系

中图分类号:J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28-03

素描基础教育源于西方,从二十世纪初引进我国后就成为了各个高等美术类院校一直使用至今的教育模式,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什么巨大的变化。设计院校一直沿用着模仿的教学方法,造成了艺术与现实毫无挂钩,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会毫无创新的模仿,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极其薄弱,无法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如今,设计素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时代性、多元性与设计性。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越来越多的融合性、模糊性,是设计素描不断发展的特点。设计素描的不断衍变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对物质生活不断追求的结果。

素描是从外国引入到中国的一个绘画种类,在我国有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素描在英语中被叫做“drawing”,可翻译为“简单绘事”。本质上素描是与彩色绘画相反的一种绘画称谓。所有以铅笔、炭笔、木炭条、钢笔、毛笔等单色工具在墙面、纸面、板面上绘制的画子都可以叫做素描。素描单纯地解释为是一种运用单色的线条或明暗调子来展现客观事物的形体构造的描绘方式。它主要探究客观事物的外形和结构、质感和量感、明暗和虚实、透视和空间、静态和动态等等各个方面的塑造手法和艺术展现规则。

设计素描是利用物象的大小比例、立体空间理念、透视原理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解剖等方面来展现新的传递信息方式与造型方法,培训制作设计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愿的一门基础的专业课,是在素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事物的最基础的构造型练习。这一门课程大都可以用在所有的设计门类的学科,要求画面在透视和解剖方面具有一定的准确原则,把具体形态的客观物象换个方式再次展现出来。设计素描要想准确地表达它的设计意图,离不开绘制设计图的能力的基础培训,以此来提高画面的透视和结构方面的准确性。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不管什么形式的素描都有着强烈的创新的设计理念。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都是艺术类基础教学中必须要教授的授课内容。从设计素描的特征和本性上来看,应该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的理性归纳和更有目的性、科学性的表现形式。设计素描在艺术实践生活中,利用了传统素描的绘画技法和规律进行形象生动的人文沟通来传递现代社会信息为主要目的的艺术设计创造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而慢慢地变化成了一种特有的绘画形式。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构造型体方面的因素差不多相同,比如结构、质感、空间、明暗、光影等很多地方都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们之间具有着长远的继承性。如果把传统素描描述成纯绘画艺术领域的最初的形式,就可以说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艺术领域的基本形式。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构成基础上形成的,同传统素描一样有着造型能力、美学法则和精神内涵等方面的共同条件。素描在绘画艺术的创作和设计师的设计中都起着重要的主导及辅助作用。艺术创作一般都是从素描开始的,传统的艺术家在构思创作主题时首先是用素描的形式来概括形体,铺设与构架创作思路,更不用说收集创作素材的阶段了。正常来说,从最初的构思创作到确定在画纸上的构图,在画面中找出比例关系和明暗层次所用的单色画稿也被划归为素描的范畴,设计师进行艺术创作前绘制的创作构思图也可以算为素描的一种,所以素描在纯艺术的创作中和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和辅助作用。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创新思维的产物,它与传统素描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之上的,依靠于传统素描,二者不可分割。

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也有着自身越来越多的设计特点。传统的基础素描强调对客观物体的真切重现技术,而设计素描则是强调创造性思维才能的培养;传统素描注重人的塑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注重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素描强调以线表现结构、以面与块表现空间、以材料和技法的运用表现创意等综合的过程。设计素描从观察方法到表现形式都很大程度的相异于传统基础素描,因为设计的活动离不开设计,所以未来的设计不要求是否具有既专业又现代化的创造设计头脑。虽然我们的设计素描还要从传统素描开始,但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绘画艺术。设计素描是一门刚形成的基础课程,它是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专业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是所有设计艺术领域的基点,它与传统素描不同。传统素描侧重于感性认识,设计素描更重视理性了解,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来认识形体和机构变化的规律。传统素描基本处于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阶段,而设计素描基本处于由理性追求感性的阶段,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设计素描不是只在材料和工具的运用、思维看法和展现手法上超过了传统素描,扩大了传统素描的思路,而且功能上的变异则是它最大的不同。根据目的的不同、价值取向不一而有所取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地方:

一、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和目的不同

传统素描主要指以真实地表现物体的构成、明暗、外形、质感等为目的的一种造型活动;设计素描则是以训练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技能为目的。它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运用设计的理论,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设计的概念很好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个新的物象。设计素描意味着更重视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被遮挡在物体外形下的内部构造结构,那些生活中不曾有过在或不直观而在理念中应该存在的规律或原理,甚至完全出于主观臆想的、荒唐的物体等等,都可以是设计素描描绘的对象。由此,思维在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中也有不一样的表现。思维是人们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在设计素描中充分的展现了其个性特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不同于传统素描那样简单地只有不停地打型,是主要培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加突出地展现设计素描的主观能动性。要想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能动性,就要将学生脑子里各种形色的物体进行构想并形象化,绘画在画面中,通过挑选、增加、删除等专业的修改与处理,让学生有理性的去构型,描绘出新兴作品。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并不是毫无理由的任由创作者胡乱构想,随意分解抽象的物象,目的在于授意和引发创作者怎么样识别、分解、重组、创新出新的造型,并非无依无据地创作,而是由外到里、多角度、创新地表现出生动的物象。endprint

二、观察方法方面的不同

在素描的创作过程中,首先第一步就是观察物象。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到观察方式,这是素描培训的前提条件。相比传统素描来说,设计素描的观察方式有着更多的丰富效果。传统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单一性、纯粹性、长时间性、静止性;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运动性,表现物体的微观性、宏观性,单一视点的组合性等。传统素描为了表达个人的感情和个人的独特看法,从而观察方式是相当牢不可变的;设计素描是一种剖析解读图形的创新手段,它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和多个视点来观察物象。在我们日常写生过程中,首先要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全方位地观察整个物象,准确地了解物体的内在构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把复杂的物象分解成简单明了的几何形状,从而更加形象的表现在画面中,这样有利于深入认识整个物象,也有利于绘画者更清晰的把握画面的整体块面关系。例如观察一辆小汽车,我们可以把车窗、车轮、座位、发动机、后备箱等分解出来,然后研究其重组的综合方式,再就是将其不同部位想象形象化成不同的形状,分解重组结构。

三、构图安排方面的不同

一幅画的好与坏,首先重点在于整个画面的构图。构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是绘画的基础,也是在我们写生环节中必须要十分重视的内容。在绘画艺术中,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完全可以表现出作画者良好的构图修养。传统素描的构图比较简单,就是处理画面中所有的线条、形状和要素同四边画面的关系,我们在描绘对象时,需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纸幅进行绘画。保加利亚画家瓦西卡尔·莫内娃的作品《静物》,这幅画具有较强的装饰风格。一只藤椅正面安放在画面中间,它充满整个画面,半圆形的椅背连同扶手构成稳重而对称的形式,将放在椅子上的果盘和花瓶紧紧围拢一体。背景中的两个方形画框与弧形相切,使规整的弧线与方形的直线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传统素描重视外在的审美感觉,但设计素描则重点表现个人的创造性。设计素描的在构图上更加强调的是画面物体的合理安排,在画面中要合理安排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体,使得画面中的物体有条不紊,具有一定的韵律美,使得整个画幅中的物象的形状大小、高低、前后距离、物体与物体间的疏密联系在形式美法则的指导下得到均衡与变化的统一。画面的构图安排属于审美的范围之内,所以其构图想象只要不与总的要求有所矛盾就可以了。多注重些统一平衡,而对虚实、紧疏不需要刻意强调,不然就会毁坏画面所想要表达的设计意图。

四、表现方法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是以明暗调子的形式表现,它最重要的上课课程是区分出明暗素描调子的规则和充分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整个画面没有明显的结构,用黑白灰的大色调拉开了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设计素描主要在于探究和剖析物象的内部结构特征,用以简单、干练的线条来表现,不通过明暗变现方法完成,因为线条又是在于对线条的精准度,遵从一定的绘画规律,所以设计素描在进行运用时相当的严谨。线条的作用就是可以非常准确地勾勒出物体的透视效果,所以设计素描在对物体的比例尺度方面要求尤其严格。传统素描大都是人物、人体、风景等,设计素描则多偏重于静物以及机械部件等带有明显工艺性的事物或者组合,同时强调结构性的表现手法。画中完全通过线条的方式来表现这个机器的内部构造,有着较好的空间透视感,充分体现了设计素描特有的表现技巧。

五、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不同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在空间观念上和立体效果的展现上也有着相当多的区别。传统素描通常在立体和空间表现上非常自然,令人有设身处地的感觉。传统素描用明暗来展现了空间感和立体感,而设计素描要求从不同角度来观看和分析事物,也就是从不一样的视觉角度和多方位的观看方法来观察物象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每一个物体自身内部构成的各个方面之间的互相关联和各个部分重组的关系。图中是一个空间感极强的环境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空间的内部结构,内部物体与整个空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设计素描对设计者在立体空间想象力方面的能力需要更高,设计师用设计素描把物体表达出来,其目的是为了构建联系实际对象的模型,所以在空间观念与立体型方面,传统素描和设计素描是两个根本相异的领域。在画面展现细节内容上,设计素描想要展现给大众的是物象大的内部构造关系,它想要明确地表达什么才是内部构成形式和状态,以及这个物象的各个零散的部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形体。为了在自己的作品上准确的解释这样一个基础的疑问,就必须要忽略许多细节方面的具体表现,因此构图不需要像传统素描那样严谨。设计素描最在意的是物象原本的特质,只有从实际的物象中精挑细选,然后再解释那些想象的形状是怎么样形成的,然后经过怎样构成一个整体。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虽然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宏大,但人才质量还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仍然有许多学艺术设计的毕业生遇到就业艰难的问题,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相当匮乏,缺乏实践经验,创新本领比较差,所学的学问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深受国内素描的影响,设计素描课程在国内主要是比较重视对学生构图的能力的培训。在日常的学习中,大部分教学以写生为主,这样就控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自由性的艺术教学课程比较少,限定了学生创作性思想的发散,进而设计素描没在绘画的教学中离开来,更没有完成设计素描真实的目标。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创新已经变得迫在眉睫。最近这么些年,素描的教学维新在不停的进步,设计素描更是一马当先,要想把素描和设计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二体一位”的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与专业间的密切联系做开发性的引导,为学生向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要深刻了解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不仅要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素描,既“扬长”,还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弥合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代沟”,根据素描基础服务对象的不同,有所侧重的引导学习造型基础深化绘画类、设计类基础教学的改革。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对于设计素描的教学,需要在不断总结前人优秀的教学成果上增加更强的时代性。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好基础的素描知识,更要在其基础上学以致用,从实际应用出发,不断地创新。当下的学院设计素描教学更需要培养学生在打基础的阶段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创新不仅仅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最重要的是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只有教学方法创新了,绘画教师才能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学习绘画的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刘荣伟,刘沛.设计素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景芝.基础素描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黄艾,林蔚然.基础素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4〕王鸣义,吴振韩.设计素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5〕刘高瞻.设计素描[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素描启蒙教育 篇12

在目前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中, 循序渐进是一个必要遵循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设计教学当中的重点, 于此同时, 学生的造型能力与色彩感知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兼顾统一才能够避免学生走弯路, 或者走极端。使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绘画功能与设计创新的关系, 相互结合, 学生有了扎实的素描根基与色彩功底, 才能在艺术设计中, 有较强的造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运用能力, 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将要设计的作品造型, 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各种色彩关系, 将设计作品更完美的表现出来。

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 经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同一个物象是有必要的, 造型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效的素描练习, 这样能够训练将细节刻画到更加准确和完整。绘画各种静物的时候, 要注重线条的虚与实, 包括多种组合的复杂静物, 要注重前后关系, 训练学生的各种空间掌控能力。人物的素描写生训练, 抓住人物的比例、结构、重心、色调等几个关键的因素, 也要采取多种艺术手法, 包括平涂, 变形等, 抓住人物的特征和表情。进行速写训练的时候, 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敏感能力, 还有多个任务组合的速写, 对于所表现物体的主次的取舍, 和空间等多种画面协调关系, 和快速的捕捉事物的特征的能力。在各大艺术高校课程里面, 素描的最高阶段就是人体写生, 人体的素描写生还要有区别于绘画素描的, 将更多的速写手法运用到人体素描写生中, 训练学生了解人体各个姿态角度的变化与规律。很多设计在进行创作之前, 都是需要取材, 或者是跟其他设计人员进行交流, 设计素描在这时候就关键了, 设计师在收集有关于设计的形象资料的时候应该准确的将所取对象刻画下来, 在对其进行想象和创造时, 能够在遵循原有的利用价值和意义前提下进行发挥和想象。在多人进行设计时, 少不了各个成员的交流, 需要用简单的几根线条充分的表达出设计的图样, 如果没有扎实的素描功底, 就不能准确的表达出设计者原本的创想。很多的艺术创想都是在生活当中发现的, 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事物, 往往会激起设计者很多的遐想, 多数的设计作品都是由生活中的某件事物引起, 对其进行发挥和想象, 夸张和大胆的进行描述创新。凭空想象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所以说生活既是艺术, 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物进行写生训练, 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 更是值得高校艺术院校所提倡和发扬的。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色彩是光线通过物体的反射, 作用于人的大脑和视觉的结果。色彩具有最能打动人类直觉, 并且可直接诉诸于感情的力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要, 它是一切视觉传达媒介引起受众注意、理解、记忆仍至认同、信任的关键因素, 很多专业设计者在做其设计的时候, 都需要在选色、定位和色彩运用尺度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整和摸索, 以便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和宣传目的。当然, 色彩的魅力不仅仅是在于表现设计作品, 在很大程度上, 色彩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上造成影响, 甚至于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幅成功的商业设计的作品, 一定是能巧妙的将色彩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增加商品附加值的同时, 更能够提高商品的审美品质。

作为设计中重要的形式因素, 色彩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灵魂所在, 并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有着很大的视觉影响力, 所以色彩的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无庸置疑的。因此, 系统的、科学的认真学习和研究设计色彩的基本规律, 熟练的掌握设计色彩基础理论与表现技巧, 对于每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 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设计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设计色彩一直是各大艺术院校高度重视的一门基础课, 然而, 怎样才能使我们在有限的计划课时内, 受到系统、正规、有效的设计色彩训练, 并通过这些系统训练, 真正掌握设计色彩的规律和要领, 切实提高我们必须具备的色彩素养, 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色彩在设计中, 主要是通过色相、明度、纯度来表现和展示设计作品的品格和性质。这些就需要我们从其色彩学的概念、原理、运用规则、表现手法和运用技巧等方面去多学习, 多锻炼, 才能使设计创作更具个性和创意, 使作品更具视觉感染力和语言说服力。

总之, 设计作品要看的是设计形象风格、色彩形象风格。设计作品的造型与色彩都是决定设计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设计素描在整体的设计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是在设计过程中记录设计理念的一种方式, 设计方案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设计色彩的学习和训练, 能够加深设计中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两者缺一不可, 只有全面的认识到设计素描与色彩的重要性, 熟练掌握设计素描与色彩的表达和应用, 才能更好的为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传递产品信息、文化价值, 才能在设计活动中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 使设计更具人性化、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摘要: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 两者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相连。本文将在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教学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来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潜在的艺术素质和创造能力, 怎样将素描、色彩课程的绘画性以及创造性有机结合, 使学生具有更加扎实的素描和色彩的表现能力, 以及出色的创造能力, 这也是当前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一个首要任务。

关键词: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艺术教育,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峰卢.《设计素描》[M].岭南: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0年5月.

上一篇:商业智能再踏征途下一篇:复合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