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2024-06-24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共7篇)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1

提及色彩一词, 但凡是目前的高校艺术生都会条件反射似的在脑海里浮现出“印象派”一词。“印象派”的画家专注于光和色的结合, 他们迷醉于光线的改变而引起的色彩的微妙差异, 在他们的笔下, 呈现出了光和色完美结合的画面, 让人耳目一新。然而自史前美术伊始, 色彩就悄无声息的贯穿了整个美术发展的路径。只是“印象派”把色彩诠释的更加完美、淋漓尽致, 以至于大家近乎建立了一个稍显夸张的等同公式了。

在讨论色彩在中西方绘画中的差异之前,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色彩和颜色的差异。请教了几位老师和同学之后, 我做了如下总结:颜色, 是色彩的一个分支, 它是相对于色彩来说。一般说话的时候问到这个都是很特定的说出所属的对象。例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而色彩, 更多的是一种关系, 可以说是颜色和颜色之间的关系。它相对于颜色略显得有些捉摸不定。可能正是因为色彩的这种微妙关系, 才一直让中外历代大家为之乐此不疲、津津乐道。

走进中国的传统绘画, 一部分观者难免会感触到中国传统绘画“重线”而“轻色”的创作方式。对此观点也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南朝时期, 对绘画制作和欣赏提出详细要求, 使中国画的发展有了一个明确的审美走向的“谢赫六法”成为中国绘画1500多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在此“六法”中, “随类赋彩”居第四法;以及后来以水墨为主的“文人画”盛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中“用笔”和“用色”的差异。但是初唐时期的“青绿山水”以及两宋时期的“工笔重彩”又把“赋色”置于重要的地位。潘天寿先生曾经这样描述过中国的传统绘画, “吾国绘画, 笔为骨, 墨为肉, 色为饰。”就很好的道出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用色特点。

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始于史前美术, 那时的先人以陶器为载体, 绘制出了各式的几何纹样, 并加以赋色, 我们称之为彩陶, 这应该是色彩在华夏大地上的最早体现。这一时期的色彩运用单纯而拙朴。接下来进入眼帘的是初、盛唐时期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青绿山水”和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仕女人物像以及扬名中外的“唐三彩”。色彩的运用就显得成熟、稳健的多, 尤其是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的“唐三彩”, 以生动逼真的造型和颜色艳丽的色彩而著称。然而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画成为以后中国文人画的鼻祖, 借以水墨画来抒发文人的雅趣。值得一提的是, 五代时期“荆 (浩) 、关 (仝) 、董 (源) 、巨 (然) ”使得中国山水画获的了突破性进展, 这四位大家是促使山水画由青绿山水向水墨山水转型过程中的划时代人物。由此以后的宋元、明清的山水作品 (部分花鸟及人物画) 主要以水墨为主, 部分作品略施以淡彩 (花青、赭石、朱砂、石绿等) 。

设施, 吸引公众能积极的参与互动, 满足公众的多样需求, 实现价值回归, 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邹德慈.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J].城市规划学刊, 2006 (5) :9-12.[2]杨保军.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城市规划学刊,

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 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在多元的世界文化艺术中, 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受中国特定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绘画有别于西方写实油画, 它不以真实、客观的再现艺术家眼前的物质世界, 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追求。

走进西方的绘画作品, 人们常常被画中逼真的色彩、精致的用笔和激昂的笔触而感动, 西方绘画的用色要考究的多, 他们专注于描绘自然万物的外在形貌, 就不得不以客观的态度来审视眼前的世界, 所以西方绘画在色彩方面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要“真实”的多。

自欧洲几万年前的史前美术到长的千余年的中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内, 欧洲艺术主要以雕塑和建筑为主, 仅有埃及壁画及东欧的镶嵌画尚存, 色彩方面的表现微乎其微。而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 是欧洲文明史上最灿烂的时期, 自此以后, 西方摆脱了长达千余年的神学桎梏, 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纷纷握着自己的“武器”来描绘这个真实的世界。艺术家们力图用最生动的形体和最真实的色彩再现世界。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乔托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已经有了些许逼真的色彩。“文艺复兴三杰”将色彩的运用更加生动、自如。威尼斯画派中, 提香是首屈一指的色彩大师, 他就曾经说过:“我可以用威尼斯河里的淤泥画出少女的皮肤”。对色彩的驾轻就熟可见一斑。在他的笔下, 形与色的结合堪称完美;与之同时代的杨·凡·爱克改革了油画技法, 使得油画的保存更加完好、长久;更重要的是, 通过亚麻油的调和, 让油画的色彩层次更加丰富, 油画本身的可塑性变得更强, 画作的本身也会像堵了一层“油膜”一样熠熠生辉。十七世纪的主流艺术流派中的“巴洛克”艺术风格, 以其华丽的色彩, 动感的构图而几乎风靡整个欧洲;十八世纪的“罗可可”艺术风格, 色彩更加浓郁, 尽显上层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对色彩诠释最为贴切而全面的当十九世纪的“印象派”莫属。“印象派”的画家们主张到自然中写生, 抓住大自然稍纵即逝的色彩变化。“印象派”“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都致力于色彩内在的关联, 而后者则打开了西方绘画通往现代绘画的大门, 至此绘画的载体已从传统的架上绘画解放出来, 形式更加多样, 内容更加广泛, 思想内涵更加微妙, 20世纪的现代派美术是一个个性解放世纪, 色彩的运用和表达方式上也与以往的传统架上绘画而不尽相同。

色彩作为绘画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不同的绘画形式上, 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色彩应用的差异更加丰富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宝库, 不管是西方理性色彩还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随类赋彩”, 都是绘画艺术不可缺少的一笔财富, 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源源不断的散发着自己的余热。

[3]夏敏燕.体验设计和故事主题[J].江南大学学报, 2004, (12) .

[4]段金娟.公共环境设施体验设计[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 (1) :2-15.

[5]李世国.交互系统设计——产品设计的新视角[J].装饰, 2007 (2) :12[6]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7]相马一郎, 佐古顺彦.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2

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光与色,因此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在西方绘画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在鉴赏和评析西方绘画时,光影与色彩也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将结合西方绘画的历史来阐述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史上的发展和演变,并就此浅析光影与色彩在西方绘画中的表现。

关键词:西方绘画;光影与色彩;表现

方绘画的内容和形式在绘画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和演变,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呈现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在不断的摸索和发展中,西方绘画在技法上得到了不断地提高和完善,同时也推动了绘画思想和绘画观念的成熟。

一、 西方绘画中对光与色的承启和运用

时代在不断地前进,绘画也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今的一些画家追求表现的主题或许不再是光影与色彩,但是在西方绘画中光影与色彩的运用和研究一直被画家们所追崇,它是伴随着绘画的诞生而出现的。

色彩的运用最早体现在古老的洞窟绘画,人类运用朴素的色调来表达内心情感,颜色简单但不失真实生动,这些绘画大多以赭石色、黑色、棕色为主, 直接绘于石壁上,石壁凹凸的质感使得绘画产生一种强烈的光影效果,这也正是对光影运用的完美诠释,这些偶然的绘画开启了人们对光影和色彩不断的深入了解。 希腊时期的湿壁画在表现上十分细腻,而且由于岩壁的特质,画面色彩经久不衰,是很难得的保存完整的一种古典绘画,其绘画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别致,令人赞叹。在《亚历山大镶嵌画》一画中,画面主要描绘了一场战役,绘画场景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画面在光的照耀下产生了真实的色彩和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巧妙地运用了光影与色彩的变化。

古罗马时期的画作,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的绘画精髓。在现存的画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古罗马时期的绘画更接近自然和实体,光影自然柔和,色彩和谐平缓。在人物绘画中,其面部大多细腻,女主人含蓄腼腆, 男主人憨厚老实。暗部颜色透亮, 高光明确具有很强的光感和体积感,这也是对于色彩和光影的巧妙利用。

中世纪的绘画多以黑色、红色和黄色为主色,画面缺少空间立体感,背景也相对虚幻,这样反倒是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中世纪漫长的光色表现后,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已经慢慢地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画作里,其绘画对于光影和色彩的运用同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绘画用真实的色彩景物代替了中世纪的虚幻神秘,画家开始接近自然,艺术创作也更贴近真实,画作一般都具有创新意义。在人物绘画中,摒弃了中世纪画面中呆板的缺陷,取而代之的是生动形象的画面,同时画面中也表现了自然的光影与色彩完美融合。

17 、18 世纪的画家对于光影的运用已经有了独特的理解,比如绘画大师卡拉瓦乔,光影的运用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 将光影当作是点明中心的一种方式,以此来突出主体,烘托气氛。这样的视觉效果给后来的一些画家带来了很大启示:绘画创作需要集中凝练的视觉效果。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光影集中的表现方法来凸显画面感,而这种画面感正符合人们所关注的一种视觉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光影和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入。到了19 世纪,画家的绘画理念已与古典绘画大相径庭,此时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已经为大多画家所看重,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绘画, 想要将绘画发展到另一个高度。画家们认识到,色由光生,这使得很多画家开始走出画室,于自然中寻求灵感,用自然之光,寻求科学之色。雷诺阿、毕沙罗等一些印象派画家, 他们经常一起外出写生, 以敏锐的感觉去领略阳光带来的色彩变化。20 世纪,绘画已成多元化的现状, 绘画思想理念和技巧也在不断地臻于完美。

二、光与色在油画艺术中的审美意义

光与色是世界上不可缺少的因素,这样的性质决定了画家充分地认识到在画作中光影表现的重要性,光影与色彩是油画艺术的灵魂,他们表现了油画的形象造型并烘托了画面的氛围,适当而巧妙的光影与色彩的处理在油画作品中能很好地带给观众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正是这一点才使得艺术创作经久不衰。

三、结语

论西方绘画音乐的色彩比较 篇3

一、绘画音乐的色彩特性比较

简单地说, 有了光便有了绘画中的色彩, 即颜色。光是一种电磁波, 不同波长形成不同的色彩。一般认为色彩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可以理解为约定俗成的色彩, 通常用红、黄、蓝、绿等名称来表示。纯度, 也可以称为饱和度。色相清晰, 纯度则高。明度即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音乐也是有色彩的。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声音。声音也是一种波, 它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由此可见, 颜色与声音之间具有一定的自然联系。音乐的色彩包括音色、音的高低、长短与强弱四个音的物理特性。音色是由发音物体本身的材质、大小、形状和发出泛音的多少来决定的。声音的高低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有关系。振动次数多, 音则高。声音持续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由音的振幅大小决定。振动幅度大, 音则强。

绘画音乐的色彩特性是人们对色彩的简单认知。对色彩特性的认识是我们对绘画音乐色彩认知深入研究的前提。

二、绘画音乐的色彩认知变化比较

西方绘画与音乐艺术风格演变大致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把色彩认知分为三个时期:宗教化时期、世俗化时期与多元化时期。

宗教化时期主要是指艺术发展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世纪。一切都在宣扬宗教的神圣和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古希腊罗马时期, 绘画色彩与其典型的建筑造型一样被理性化。这个时期认为色彩的模仿并不重要。由此看来, 正是色彩让位于造型造成了古希腊罗马色彩的单一。中世纪的色彩逐渐丰富, 但是色彩的地位和价值变化不大。圣威塔尔教堂镶嵌画《朝臣簇拥的狄奥多拉皇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期的音乐艺术也多为各种宗教、仪式所服务。音乐的旋律及节奏特征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进而影响到了音色的选择。在古代, “乐器、人声、力度和速度 (Tempo) 的选择都由当时的趣味和传统所决定”①。古代器乐音乐与声乐音乐都具有即兴性质, 这就是古代音乐的传统特点。音乐的色彩因此变的模糊。

文艺复兴至印象主义时期都可以列入绘画和音乐的世俗化时期, 一个过渡时期。一般认为巴洛克时期是音乐发展的最高峰。这个时期出现了融合音乐、绘画、文学等多学科的艺术——歌剧。这是音乐与绘画的首次近距离接触。此时期的绘画色彩与音乐色彩都极为辉煌而华丽, 充满了贵族气质。对色彩的认知在印象主义时期表现的更为明显。色彩完全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而成为了一门科学。印象派画家对物理学中色彩研究的新发现加以利用。随着人们对色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绘画与音乐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随之而来的就是音乐与绘画的综合研究。以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为例, 他的艺术作品意境朦胧, 和声色彩丰富而神秘、就像绘画中的色彩不断的交织、融合、变幻着。德彪西的音乐受到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都是表现瞬间的印象与感受。

绘画与音乐的多元化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艺术和当代艺术。“变形, 色彩自由, 空间的新表达方式, 从抒情动作到几何中诞生的抽象化……如此众多的想象来到了对20世纪艺术进行思考的精神之中”②。印象画派的色彩运用在绘画发展史中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的, 它预示了20世纪艺术对色彩运用的自由化与多元化。在20世纪抽象绘画中, 色彩甚至完全摆脱了造型的束缚而独立成为一幅绘画作品, 这在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同时期, 音乐色彩的发展较大。“20世纪最重要的形式组织新手段是十二音作曲技法”③, 这种标新立异的作曲技法对音乐色彩要求极为严格。法国著名作曲家梅西安大量采用了这种技法。以保罗·克利、蒙德里安、康丁斯基为代表的抽象画家绘画作品都曾有配曲。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也曾被康丁斯基搬于舞台之上。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 艺术的多元化时期, 音乐与绘画的联系更近了一步, 而这些进步主要是从色彩开始的。

人们对绘画音乐的色彩认知越来越深刻, 也正是这个原因绘画音乐之间的交叉点越来越多, 色彩打破了原有的和谐与平衡, 色彩的情感表现变得充沛起来。

三、绘画音乐的色彩情感表达比较

没有对绘画音乐色彩特性和色彩认知变化的比较就谈不上情感表达的比较。绘画音乐色彩都充满了想象, 色彩被艺术家赋予了个人情感, 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在绘画诸要素中, 色彩最具有感情特征。它渐渐地脱离开绘画的造型, 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我们要认识到, 在绘画创作中由于个人的绘画认识、生活经历等因素形成了绘画的不同风格。画家赋予同一种色彩以不同的情感内涵。相比之下, 音乐的色彩情感表达有较大的依赖性。音乐色彩我们可以理解为音响效果, 音乐色彩的情感表达主要取决于音响结构。它难以像绘画色彩那样展现它的独有价值。音响效果是通过调式、和声、配器等多种组织形式, 加之声音的特性而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音乐的造型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了音响的组合上。它通过情感暗示了空间的远近、还有空间的方向性。

无论绘画色彩还是音乐色彩的认识都与个人的视觉经验或听觉经验有关。这也造成了同一作品不同情感认识的较大差异性。这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绘画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 从而体会艺术家作品的深刻内涵。

结语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色彩是可以相互借鉴与应用的, 这需要我们对色彩有充分的认知。情感是音乐与绘画之间沟通的桥梁。色彩的审美经验可以通过情感而间接的作用于不同艺术的表现上。

摘要:色彩这一词语时常出现于绘画与音乐艺术当中。绘画与音乐的结合成为越来越多学者所关心的领域。绘画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 音乐色彩是一种听觉语言。本文从这两类色彩的特性、认知变化、情感表达方面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色彩,绘画,音乐

参考文献

[1][3] (美) 米罗·沃尔德, 加里·马丁等著, 刘丹霓译.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12, P6, P174.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4

关键词:西方传统油画技法 东方绘画表现形式 融合 特点

西方油画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多种流派争奇斗艳的发展形势,油画发展过程中,注重对技法把握。西方油画注重写实性,通过作品,反映出社会的现实。西方传统油画的出现,注重以作品为表现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有效反应。油画技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对画法进行认真把握,在绘画过程中,突出空间感、立体感,能够对参照物进行客观体现。东方绘画则注重抽象反应,在刻画现实事物过程中,注重结合画家的主观意识。西方传统油画与东方绘画在现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影响下,二者之间不断进行融合,有效地增强了二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结合西方油画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加强画法理解和应用,融合东方绘画因素,成为西方油画在我国发展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 西方传统油画画法分析

西方传统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这使得西方油画画法不断丰富,能够更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反应。西方传统油画的画法主要以不透明画法、透明画法、直接画法为主。本文对西方传统油画画法的分析,则从这三种画法入手,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

1.不透明画法

不透明画法在油画绘画中应用时,注重对颜色进行把握,通过多层次的颜色构造,满足画家实际需求。不透明画法的关键点和核心在于对颜色进行把握,在实际绘画过程中,会先利用颜色对事物进行简单勾画,通过颜色的不断变厚以及层次的增加,使颜色变成不透明的状态。不透明画法在应用时,利用了画面凹凸不平的特征,通过对光的反射,增强绘画质量。不透明画法在应用时,首先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素描,之后对塑料后的草稿进行上色。在上色过程中,需要利用稀释油进行调色。调色后,需要待涂色一层完全干透后,才能够进行下一层次的着色操作。

2.透明画法

透明画法是针对于不透明画法而言的,二者之间在色彩应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透明画法在对颜料应用时,选择透明或是半透明的颜料,能够对光的透射效果进行较好反应。透明画法上色过程中,事先需要进行素描手稿制作,这一过程中,素描手稿的要求较高。在进行上色时,不会使用到白色颜料,并且对稀释油的用量较多。在上色过程中,透明画法需要对下层颜色进行透露,并能够与上层颜色形成一种色调变化。

3.直接画法

直接画法相对简便,直接在画布上对物象形态进行勾勒。在上色过程中,需要画家根据绘画情况,从整体上对素描手稿进行上色。直接画法具有全局性,是对绘画创作技法的一种整体概括。直接画法的颜色比较浓重,并且具有较高的色彩饱和度。直接画法在西方油画绘画中的应用,具有直接性和新鲜感的特性,但是会导致绘画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情况。直接画法一开始就需要对绘画作品的整体进行考虑,并且绘画时间要求短,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油画绘画失败。直接画法在西方油画绘画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印象派画家、欧洲古典油画都采用了直接画法的油画技法。

二、 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的特点与融合

1.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比较

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西方油画注重写实,东方绘画注重写意,由于侧重点的不同,在技法方面,势必会存在不同。就以油画技法来看,在进行油画绘画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客观物象进行素描,之后对素描手稿进行上色,以满城油画的创作。在素描学习过程中,需要从立体图形画起。这一过程中,画家在对绘画技法应用时,会结合素描的三要素进行考虑,并且需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同时,画家会对物象外在特征的把握,将直接所看到的东西描绘下来。中国绘画技法应用时,主要以临摹方法为主,通过临摹画谱,可以掌握绘画的技巧。相对于西方油画来说,东方绘画更加简便,掌握的内容相对较少,而西方油画绘画时,则相对复杂。

2.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融合

在对西方传统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融合过程中,需要对各自绘画特色进行把握。西方传统油画绘画过程中,注重把握“技法”。例如印象派画家在绘画过程中,注重对光线和色调进行把握,这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并且受到东方绘画的影响。西方油画融合这一技法,增强了西方油画的表现力。同时,在技巧和艺术表现方面,东方绘画技法对西方油画影响较大。东方绘画的临摹,是对原有物象的一种表现,而西方油画技法中,通过素描手稿的加色操作,继承了临摹这一特点。西方传统油画发展过程中,原有的物象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油画逐渐开始关注到精神层面内容。西方油画摆脱客观制约后,其精神层面的发展,逐渐朝着东方绘画表现形式靠拢,通过反映出精神层面信息,强化西方油画的精神蕴意,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需要。西方油画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油画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物象内涵和其反映出的精神层次,引起了画家们的广泛关注。马蒂斯认为“物象外形的意义逐渐丧失,内在的真实性才是油画创造的关键,油画艺术,应该追求灵魂”,由此可见,油画形式的理念得到了转变,艺术思想更加注重体现出“灵魂”。这一观点对于东方绘画来说,早已经司空见惯,东方绘画起始的时候,“灵活”就成为其关注的核心内容。

西方传统油画在对艺术家意志表现过程中,与东方绘画艺术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绘画是对艺术家理念的一种表达,这一点西方传统油画与东方绘画时相通的。西方传统油画在对这一问题理解上,主要以“象征主义理论”为主,东方绘画则突出“写意”这一特征。东方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从宋朝开始,外在的表现逐渐淡化,写意艺术成为东方绘画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绘画过程中,对物象的客观、真实反映,不再是画家的要求,而是职业画师必备的技能,画家应该注重突出意境,将绘画蕴含的精神体现出来。西方传统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德尼认为,油画应该对人的情感进行体现,利用油画作为载体,形象作为辅助。西方传统油画随着画家们意识的不断变化,其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这一方面,西方油画更多地学习了东方绘画艺术,将“意境”在绘画中突出体现。西方油画技法在发展过程中,绘画手法与东方绘画也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为二者之间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对立体刻画过程中,需要对立体物象元素进行相应的分解,能够对各个因素进行理解和设计,以此进行绘画。我国清朝画家王原祁在绘画过程中,就以这种技法进行绘画。除此之外,绘画过程中,为了表现出某种意境,需要对客观物象进行变形处理,从而增强绘画效果。绘画变形,在元朝时,意境成为画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东方绘画技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绘画艺术中得到了有效体现。封建社会中,人们对自然保持着一种敬畏,注重实现人与自然地统一、和谐。而西方传统油画发展过程中,对这一思想的应用,起源于工业革命。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西方油画注重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在西方传统油画中得到了有效体现。这种“意向性”的绘画方式,使东西方绘画技法达成了统一。不论是西方传统油画还是东方绘画,精神层次的关注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西方油画技法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开始融合,对原有的绘画技法进行了大胆创新,从而促进了东西方绘画水平的提高。关于这一表现,我们可以从现阶段西方油画绘画情况来看,画家们对画框的关注度降低,对物象的客观反映关注也随之降低,但是画卷中的意境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东西方绘画在意境方面达成了一致性,实现了精神层次的统一,这样一来,势必会对技法的统一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把握两者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加强二者之间的融合,对于促进绘画技法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势必会朝着精神层面快速发展。东西方艺术之间的相互渗透,在促进艺术发展和变革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西方传统油画技法的革新,由原来的物质层次朝着精神层面过度,作品本身,将更注重于画家情感的结合,突出“意向”。东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将会注重对绘画技法的把握,在突出意境的同时,也表现出审美感。西方传统油画与东方绘画表现形式将不断融合,不断地吸收和借鉴,从而促进绘画艺术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注释:

魏臻. 东方绘画表现形式与西方传统油画技法的渗透与融合[J]. 大众文艺,2012,01:38.

卜景培.浅析高校美术教学中写意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借鉴[J]. 大众文艺,2015(14):225.

宋涛.油画的民族化与本土化之路——中国油画的写意解读[J]. 大众文艺,2010(20):41-42.

李勇. 西方审美现代性中的东方元素——论印象派绘画中的异国情调[J]. 艺苑,2009(03):4-12.

高俊松. 浅谈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写意情结[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242-243.

王占峰,曾军宏. 论风景油画意象性图式的形式语言[J]. 美与时代(下),2016(01):42-44.

王峰,张瑜. 浅谈陈逸飞油画作品中对于服饰语言应用的油画技法[J]. 美与时代(中),2016(2):70-71.

潘力. 传统:转型与创造——日本美术的战后崛起之路[J]. 文艺研究,2016(5):134-148.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5

色彩是光刺激我们的眼睛而产生的视知觉, 当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时就会联想到不同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如看到红色可以想到火辣辣的太阳;看到黄色会使人想起美味的糕点;当我们看到蓝色时, 脑海中就会浮现蓝天碧海的景象;而绿色代表着生命, 像春天一样呈现生机勃勃之态。当然,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不同, 同一种颜色, 不同人的体会也是有差距的。当我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颜色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效应, 或热烈或冷静, 或愉悦或感伤。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过:“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 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这也正说明了色彩与情感存在着潜在的联系,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各流派的艺术创作正是色彩与情感抒发的最好展示。

二、现代主义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现

在西方绘画中, 色彩对人所产生的情感表现主要体现于现代主义艺术中, 又基于绘画艺术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一) 后印象派时期

从后印象派开始, 更多的画家是以主观色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如后印象派的主要代表塞尚受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 强调自己的观察感受, 致力于表现“由色彩构成的空间”, 但又与印象派不同, 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时间概念, 没有固定的光源变化。他喜欢运用补色关系表现画面的深度, 如他所画的大量静物画, 十分强调色彩与体积的逻辑关系, 使得物体更具坚实感。

再如我们熟知的天才画家梵高, 他的色彩奔放而充满激情, 用单纯的色彩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他善于用互补色, 喜于用金黄色, 如他的作品《向日葵》, 在这件作品中一点也看不出他生活窘迫的影子, 只解读出了他情感的丰富和对于生命的热爱。而另一作品《乌鸦群飞的麦田》同样运用补色和金黄色, 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 使人感到压抑、躁动和不安, 好像一种征兆, 最终这种情感爆发使他结束了自己短暂而非凡的一生。

还有一位后印象派代表人物高更, 他的作品中带有一种质朴感, 色彩运用也较为单纯化, 从他所绘的大量的塔希提人中可以看出, 裸露的黄褐色皮肤给人一种淳朴、自然的美;大面积不加修饰的色彩平涂, 具有装饰性效果。而且他强调色彩的暗示作用, 表达了他对社会、对生命的独特见解。

这些都反映了后印象派画家对色彩的不同表达方式, 随心绪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感觉, 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自然物态。

(二) 野兽派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层出不穷, 从而彻底刷新了以往对于色彩的运用。继后印象派之后, 强调色彩对比的野兽派对传统色彩进行了彻底否定。它对纯色及对比色的大胆运用让人看了瞠目, 使人的情感得以充分的宣泄。如野兽派的倡导者马蒂斯, 他从不如实的使用色彩, 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作画, 他认为, “色彩不是用来模仿自然, 它是用来表达我们自己的感情”。如他的著作《舞蹈》, 纯色的运用、冷暖色的对比使得红色的人体更为凸显, 带领我们进入了原始部落那欢快沸腾的场面, 一同手拉手, 尽情地扭动肢体, 载歌载舞。色彩的表现力在该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而也使得他在绘画领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 表现主义时期

蒙克是表现主义的先驱, 他强调内心的情感, 看他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不幸的生活遭遇。他作品中的色彩带有强烈的象征性、隐喻性和情绪化。如他的代表作《呐喊》就是他依据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而作, 画面中强烈的色彩似乎在流动, 夕阳下笼罩的一切是那么的令人恐慌, 所有景物都被染成了红色, 只有那灰蓝色的港湾和血红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 再加上黑色的运用令人感到压抑, 一切都使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四) 立体主义时期

西方现代美术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在开始立体主义探索之前曾历经过“蓝色时期”和“玫瑰色时期”, 即在当时分别以蓝色调和粉红色调为主先后创作了大批的题材画, 用不同色调记录了那个时期他对所绘对象的观察感受。之后一幅《亚威农的少女》成了他绘画风格转折的经典之作。欣赏该作品时我们的思维模式都随之改变, 这种多视角的表现方式在艺术领域具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不加过渡的平涂色块强烈而夸张, 蓝色的背景和赭色的人体形成强有力的对比, 不禁让人感叹艺术魅力的表现形式如此自由宽泛。

(五) 抽象主义时期

以上提及的画家都偏于写实, 色彩还是配合着物象的造型。而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则是以色彩为第一原则, 形是围绕色彩而存在的, 当然两者也做到了和谐统一。他同样认为色彩对于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至关重要, 艺术作品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情感的表达。在他的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中写道:“色彩和形式的和谐, 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他的作品中没有具体的形, 全都以色彩来塑造画面, 人们称他为“抒情大师”。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色彩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色彩的和谐搭配, 仿佛一幅天真的儿童画, 又仿佛浪漫的音符在跳动, 使得色彩具有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不同于康定斯基的“热抽象”, 蒙德里安的作品显得更为安静和理性。他致力于研究色彩语言的逻辑关系和色彩与实物之间的潜在联系, 如《红黄蓝构图》、《百老汇连奏爵士乐》等主要代表作都固定的使用三原色和黑白灰, 并用大小不等的色块组成画面, 使得画面形成有节奏的对比。这种单纯的颜色、简洁的线条以及理性的画面分割正是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看事物的独特视角。

三、色彩的情感抒发带来的启示

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最伟大的革命不仅是抛弃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对绘画技法的重视以及精确的自然模仿, 更重要的贡献在于色彩的解放,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自后印象派开始, 更多画家关注的是人情感的抒发, 他们在画布上大肆运用调色盘中的各种颜色, 甚至不经调和, 不被所绘对象的客观色彩所束缚, 不为某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所左右, 更不会被贵族阶层和都市文明的低级审美趣味所牵制。这种新的绘画语言颠覆了西方传统对色彩的理解, 使得绘画艺术中色彩的运用更为宽泛, 色彩成为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们情感抒发的重要手段。也正因为如此, 这些被倾注了情感的作品才能打动人。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认识水平在提高, 艺术创作应该主张个性的张扬, 而不能让色彩束缚了我们在艺术道路上前行的脚步。

摘要:本文从色彩与情感的潜在联系入笔, 列举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在色彩的情感抒发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进而分析了现代主义大师们在施色时摒弃纯客观描绘, 追求主观灵感的特点。他们创作情感的抒发使得色彩的运用更为主观和自由, 也为现代绘画艺术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色彩,情感,主观,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参考文献

[1]陈重武.《新色彩构成》.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马永建.《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3]王克举, 闫平.《色彩印象语言》.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6.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6

一、非理性的色彩表达

德国美学家利普斯认为人天生就具有审美的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本能。这种本能能够把现实物象中的纯粹的美抽离出来。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对象产生快感是由于主体感情的灌注[1]。美学家沃林格则在利普斯的基础上将其理论做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主观情感高于客观观察,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将主观对客观的看法进行物化。虽然色彩本身不具有任何的情感和意义,但是由于每一位艺术家的经历与个性不同,所运用的色彩便会传达出不同的艺术感受与主观情感。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不再是为了表现形体空间感,再现客观世界而存在的,它和形体在整个作品中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甚至有时色彩的地位更加的突出。色彩成为心灵与情感表达的窗口。以桥社画家凯尔希纳的作品为例,在1911年至1915年间他创作了一系列的街景作品。这些作品人物形态颓废,色彩充满了不协调感,暗示了一次世界大战前都市生活中的重重危机,带有浓厚的直觉心理因素。在1913年创作的《柏林街景》中,他采用了富有情绪感的,带有尖锐角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没有过度关注人物造型的表达而重视精神的突出。处在画面中心的男性深蓝色的衣服与道路上的暖红色之间无论在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上都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画面左边最前端的女性人物、头发被处理成红色,身上的紫色衣裙将道路背景的粉红色和深红区分开来。画面最亮的白色衣领与帽子的羽毛构成了接近菱形的形状,锐利的下脚几乎要将深紫色衣裙从中分裂开来,对比十分强烈。在凯尔希纳眼中世界是孤独和令人恐慌的,对生命的不安与犹疑也充斥了他的其他作品。在作品《市场和红塔》中,空无一人的街道到处弥漫着死一般的寂静,黑色塔楼的尖顶造型和几乎要斜刺冲出画面的动势让观者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紧张,两道橘色的如牛角般造型的路面与黑色尖塔形成相互冲突,没有任何和谐的美感可言,这让艺术家的心理冲突达到了高潮,同时背景蓝灰色的天空和浅色的云朵也制造出一种幽闭和压抑的视觉效果,让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更加容易产生共鸣[1]。

二、装饰化的色彩并置

表现主义的画家都在考虑如何处理在平面上的绘画空间。他们的色彩常带有一种平面化的装饰化的效果。他们采用大面积高纯度的颜色,制造平面效果,打破纵深空间。罗特卢夫是除诺尔德以外用色最大胆的画家,他的作品《自画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这幅作品中他身着高领绿色上衣,黑边眼镜,八字胡须,背景被处理成几块抽象的颜色,仿佛紫色的帘子有一个黄色的洞口,色彩并置对比鲜明夸张,色彩之间不和谐使得两种颜色相互激荡,带有一种抽象的结构。这体现了画家鲜明的性格特征。[2]在诺尔德的《最后的晚餐》中,人物平面性的布局突出了基督的形象人物被塞在一个立体感被消解了的空间内,他们长袍的红色、面部的黄绿色像火炬一样从背景的阴影里向外闪着光芒。平面化的色彩很好地传达了他绘画中特有的宗教意味,而康定斯基则更进一步,作品中已经逐渐消解了具体的物象,走进纯粹的平面空间。总体来说,表现主义画家首先拒绝和消解作品的立体感,然后再制造平面化色彩并置的艺术效果。

三、充满联想的色彩象征

色彩能够使人产生一系列的具象与抽象的联想,对色彩的联想可以逐渐发展成为对事物的象征。象征从本质上以直觉的、意会的方式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带有观念象征意义的感性形象。从形式上讲,它抹杀了事物本身某些特性,但是却概括出一种精神含义,成为一种人生感触的表达。青骑士社们的艺术家重视色彩象征性的探索,他们对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以及儿童艺术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画家马尔克的作品在色彩的象征性上最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精神上的重要含义,表现出画家对精神世界的一种肯定。这种对于精神力量的表现是通过与色彩的结合完成的。他希望用象征性的色彩效果表现大自然内在的精神力量, 而不是一味逼真的去模仿客观对象的外貌。与凯尔希纳作品中体现的激进与夸张不同,马尔克的作品带有些许的浪漫主义气质。他认为只有从现实生活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才是艺术的精神所在,艺术的目的在于融化人们的情感,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动物生命的纯洁性带给他创作的灵感,他要在色彩的交织中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来。他对于动物的描绘,忽略了造型的主题,通过色彩寻求表现意志,带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诚,企图在大自然骗人的幻觉之外,找到客观的和精神的现实,把绘画引向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黄母牛》没有强调对象具体的外表特征,大面积高明度的黄色居于画面中心,基本成为倾斜的四边形,带有强烈的动感,黄色本身所象征的具有太阳般力量的情感加强了对其旺盛的生命力描绘。黄色与橙色之间的细微过渡则更体现出主体物激烈的动感。揭示对象中蕴含的巨大力量[3]。而在作品《蓝色的马》中色彩基调深沉而冷静,圆滑起伏的曲线充斥整个画面。蓝色象征着永恒和真理,几匹变形的马匹如同层层涌动的云团周围带有黄色、红色、墨绿色的衬托,上方形似山峰的地方呈现一片红色,显出些许燥热,冷色调的马匹就这样被笼罩在不协调的色彩对比中间,产生了更为鲜活的视觉效果。画家在想表达出对生命本真的一种诉求的同时也使得画面带有一种深奥莫测的神秘感。

四、音乐与色彩的联觉

青骑士的画家们认为色彩中带有音乐的特色,诺尔德曾写过:“动物的苦难和惊恐的喊叫,永远跟在画家的耳边,很早就深化为色彩,在刺眼的黄色里喊叫,在深紫色的调子里夜袅的惨嚎。梦不是象音调,音调象色彩,色彩像乐曲吗?我爱色彩的音乐!……一个色彩规定着另一色彩,完全协和着情调,并且不思虑地摸索前进,顺着调色板上全部灿烂的色彩系列,在纯洁的倾倒感官和物象的快乐中……。诺尔德的作品中色彩浓厚,高纯度色常与黑色并置,对比强烈,有种光线闪烁的韵律感。康定斯基追求绘画中音乐性的体现,通过颜色的挤压并置,产生伸缩感和强弱音,他用色彩在画面上演奏着音乐。他甚至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把自己的作品的名称定为抒情”,“即兴”、“构图”,以此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绘画不再是自然物的再现,而是通过色彩、线条的组合,产生运动与空间,从而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

色彩因光产生,同时也是人类感受的结果。德国表现主义的色彩观对于传统的艺术和谐论是一种反叛,通过研究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色彩对拓宽艺术的审美领域,把握西方油画语言的本质和精髓,指导具体的绘画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创作出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中国当代油画,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邵晶坤著.光和色的美感表现[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2]王传品.浅析西方绘画中的表现论[J].美术, 2002, 32 (9) .

东西方绘画的色彩特点 篇7

一、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概述

油画指的是将颜料用罂粟油、亚麻仁油等植物油进行调和, 然后在画板上进行创作的绘画类型。油画的发展起源于15世纪的欧洲社会, 当时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 大部分的油画色彩都带有蛋彩画的迹象。蛋彩画 (Egg Tempera1) 是欧洲油画史上最古老的绘画技巧之一, 其使用鸡蛋的蛋清和蛋黄调和颜料, 然后用调和后的颜料进行绘画。蛋彩画为西方油画注入了较为鲜明的色彩, 这是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早期发展。蛋彩画兴盛了两个世纪左右, 尼德兰画家扬·凡·艾克 (Jan Van Eyck2) 改变了这一局面。西方早期油画的主要特征是人物形象较为鲜明, 色彩以对比形式为主, 油画的质感较强。文艺复兴后期的油画色彩以淡色为主, 主要包括黑色、灰色、白色等。此时的油画并不十分关注色彩的运用, 色彩知识作为画作的修饰和点缀。此时的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的运用属于画作的客观需要, 仍然没有上升到主观需要方面。

19世纪的油画色彩出现了新的变革。英国伟大的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崇尚大自然, 认为在室内临摹古典画不如去室外感受大自然。大自然具有鲜艳和丰富的色彩, 约翰·康斯太勃尔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绘画作品的重要意义。于是, 约翰·康斯太勃尔开始萌发了补色在油画艺术中的想法。补色原理的进一步发展要追溯到法国画家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 3。德拉克洛瓦是唯美浪漫主义者, 其作品中较多的采用了补色原理, 为油画作品增添了色彩的对比, 并且色彩的明亮度得到了提升。巴比松画派进一步发展了油画色彩。巴比松画派的画家通过写生发现了环境色、固有色以及光源色, 为渲染作品的氛围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 以上皆是油画色彩的局部发展, 油画色彩目前已经成为了油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印象派油画作家们在油画色彩上的创新。19世纪80年代左右是印象派绘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印象派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影响甚至扩及整个欧洲。印象派绘画打破了传统的“巴比松派”观念, 采用“印象”作画而非“现实”作画。而油画色彩也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胆的运用。印象派画家在创作时更加强调的是对景物外面色彩的捕捉而非实际的景物形状, 同时他们更加习惯使用不同的色彩和光色进行创作, 重视冷色调和暖色调的对比, 并逐渐将自己的主观思维应用于油画色彩中。由此开始建立了主观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以来, 油画色彩的主观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人们相继通过油画色彩来渲染画家倾注在绘画作品中的情感。

二、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特点

1.油画色彩的主观性

西方油画色彩最突出的特点是主观性强。主观性色彩的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 象征性。象征性是印象派油画作品中的主要特征, 也是主观性色彩的主要特点之一。所谓象征性质的是在油画作品中, 画家通过色彩来表现某一种事物。这种象征意义主观性色彩十分浓厚, 深受油画画家的喜爱, 是西方油画艺术中经常被使用的绘画手法之一。象征性特征不仅能够运用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 还可以用于抽象景物的绘画。《蓝马》是西方油画作品中将色彩的象征性运用最充分的作品之一4。在作品中有三匹蓝马, 而图画背景则分别为黄、绿和红。其中黄色象征着女性的温和, 蓝色象征着男性的坚毅, 而红色则代表着血腥和暴力。作品通过四种色彩的运用象征着画家对现实世界的感悟;第二, 联想性。在绘画作品中, 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实际上使画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于作品之中, 通过色彩的使用和画面的构造表现出画家的主观情感。 联想性包括嗅觉的联想性和听觉的联想性, 色彩的合理运用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嗅觉和听觉。例如, 当人感觉到心酸、难受时, 一般人会想到的色彩应该是“醋”的色彩, 流动性色彩可以带给人们音符的想象等。因此, 画家在想要表达心酸的情绪时则会采用与醋相似的颜色;苦瓜绿色代表的心情是苦涩, 糖果色代表着甜蜜等。米勒的作品《晚钟》则是采用棕色的基本色调来带个人沉重的情感领会。

2.油画色彩的装饰性

装饰性色彩也是西方油画艺术中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早期的西方油画艺术作品中, 色彩就一直充当着装饰的作用。装饰性色彩主要对整个画面起着烘托的作用, 正如原始社会的人类为了装饰而在脸上涂满颜色各异的线条。而色彩的装饰性特征在油画作品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我们知道, 绘画作品主要强调的是视觉感受。在作品中添加适当的颜色可以起到提高画面明亮度、突出景物等的作用。如克里姆特的主要作品《吻》中, 该画以男女之间的吻为主体, 大量黄色、绿色的色彩运用在作品中起着较强的装饰作用, 而《鲍尔夫人》作品中, 黄白相间的色彩使用的目的也是装饰主人公的身份5。

3.油画色彩的表现性

所谓表现性色彩指的是画家利用色彩的使用突出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表现性色彩与传统的色彩有实质上的不同, 表现性色彩的运用手法较为夸张, 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怪诞。例如, 梵高的诸多作品中都采用了表现性手法, 如《星夜》《向日葵》《阿尔的吊桥》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史上的发展大致共经过三个时期, 即萌芽期、发展期和完善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当前西方油画色彩的主要特点有:色彩的主观性、色彩的装饰性和色彩的表现性。色彩在油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油画画家必须在创作过程中合理使用色彩, 突出和渲染作品的内涵。

摘要:色彩一直是西方油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承载着油画作家的精神和情感。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在, 色彩的使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 并逐渐形成了鲜明的特点。西方油画艺术的色彩特征主要包括有主观性、装饰性等, 分析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及特点对促进我国油画的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概述, 并就色彩的主观性等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色彩,西方油画艺术,发展及特点

注释

11.张鸿杰.主观性色彩在西方油画中的发展特点[J].艺术教育, 2013, 06:134-135.

22 .黄经庭, 吴新林.浅论西方油画的色彩艺术特点与色彩的情感表达[J].美术大观, 2014, 08:50.

33 .董正磊.西方油画艺术中色彩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大舞台, 2014, 12:43-44.

44 .何菁菁.色彩在西方油画艺术中的发展及特点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4, 09:28.

上一篇:化教学模式下一篇:移动数字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