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特点与现状

2024-11-11

工作特点与现状(共12篇)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1

现代企业为了避免不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淘汰掉的厄运, 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 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那么, 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也越来越成为尤为重要的部门, 决定着企业的发展与运营。那么, 企业就应该在当前环境下, 努力创新会计工作模式,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本文着重分析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及现状。

一、现代企业会计工作

1.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含义

现代企业会计是指:对于企业情况静态的反映和衡量包括资产负债表, 和动态的反映和衡量包括损益表和资金流量表。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及时快捷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便于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经济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及时的把握和衡量, 有利于企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利息的收支上, 有关利息收支等工作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 也同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决定着企业会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以而言, 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会计工作者在处理利息收支上怎样能够保持平衡, 统筹兼顾。并且这一项工作对于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工作要求, 要求在做此项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别进行此项工作任务中的信息核算, 要准确把握此项工作的目的意义以及处理好后续工作的一切问题等。其次, 表现在对于一些手续费用的收支核算上。在此过程中, 企业会根据各自的经营特点提出各种业务的办理结算, 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各种手续费, 那么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就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对于企业的业务手续费进行核算和衡量, 得出准确数据以供决策者参考比对。一般而言要按照收支两条线来进行必要的核算, 但是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费费抵消清零的情况, 这种情况就表现出会计工作者为图省事, 工作上的不认真不负责的情况,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手续费用核算结论的准确度上, 直接影响企业决策领导者对于企业经济的衡量。在现代企业手续费的核算上不仅考验着企业会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而且表现出企业对于自身手续费的核算章程上是否完善的程度上等等。第三, 表现在对于备抵性准备的核算上。备抵性准备核算就是指:对于企业的一些坏账, 贷款风险以及一些投资的实效上的一些准备上。现代企业对于这个工作的处理上也并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管理体系, 这些问题一旦出现, 也不能立即拿出一套解决办法来, 导致一些企业只能盲目对待, 随波逐流。现代企业会计工作要把这一项工作重视起来, 在决策时就需要多方考虑风险以及对于经济链条的吃紧性上应该有一个前瞻的把握和衡量等等。

3.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出现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人才的缺乏上, 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要想做的好, 就需要专业的人才参与, 只有掌握了最高端的前沿的技能水平, 才能把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做出成果, 才能使公司平稳健康发展。然而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着一职多用的情况, 这样做索然能为企业节省一部分基础性的人员开支, 但是由于工作者的不专业性导致出现这个工作者什么也干不好, 工作效率不高, 这就说明企业的决策领导者没有对于会计工作保持一份应有的态度, 没有足够的重视。其次, 表现在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机制不健全上。完善管理机制考验着一个企业是否规范化。规范化也是一个企业的基础性要求。对于一个企业的会计工作而言, 就需要出台一套相对规范, 完整, 全面, 权威的有关管理体制, 有关会计的一切工作都要依据规章制度办事, 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 都可以根据规章制度进行问责。但同时,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的规章制度都不存在完美而言, 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 不断的让企业的规章制度适应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三, 表现在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基础性薄弱。对于财产的清查上并没有形成制度, 使得在进行这一项工作时导致基础性数据杂乱无章, 核算时容易缺失原始性数据。清查的时间上没有明确的要求, 就导致一些账目封存, 而成为死账, 呆账。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企业长时期的不对账, 不盘点, 不明确企业现阶段发展情况就容易导致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资金链断裂, 经济出现危机。

二、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现状以及解决策略

1.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现状

首先表现在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也在逐步的扩大规模, 以达到运营效果的理想化。但是, 企业在会计工作上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企业对此的管理模式太过落后, 没有根据企业的现状而进行必要的改革,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要求, 一些企业采用家庭式管理模式, 直接导致企业缺少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大大影响了企业会计的管理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以权谋私, 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财政上, 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上。其次, 表现在对于成本和利润上清查不明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仅仅把目光集中在对于企业成本的把握上, 而忽视了利润的问题。而会计工作者是对于全公司各个部门经济财政情况的核算, 不能以偏概全, 仅仅只看到会计部门的情况就下结论, 导致结论不准确, 影响全局。对于成本和利润问题要制定出合理的规章管理措施, 明确时间要求, 把握好提交信息的实践, 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 以保证核算信息的可靠性, 对此企业要对所有部门高标准, 严要求。第三, 表现在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上, 企业的决策管理者为了节省开支, 在进行招聘时, 选择一些非专业人员进行工作, 这些人员通过短时间的培训能够完成一些基表简单的基础性工作, 然而由于会计知识的欠缺, 专业素质性差, 能力有限等因素导致企业的会计部门缺少专业性和法律性, 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 影响企业前进的步伐。

2.提高现状企业会计工作效率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不断补充会计工作的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形成专门的监督领导小组, 保证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在此同时, 要不断的取长补短, 多向其他优秀企业调研, 多加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不断的发展完善。其次, 要牢固树立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理念。要求全体人员要有意识, 保证基础性信息的准确性。鼓励各部门之间, 企业与企业之间, 决策者与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 不断强化沟通管理理念, 形成完整的企业会计流程, 和基本的工作精神和热情。第三, 要加强对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选取专业性的人才参与进来, 多加利用他们的能力和智慧为企业创造效益, 企业定期开展培训, 宣讲等多种实践活动, 并在此过程中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 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水平与技能水平。

三、结语

总之, 会计工作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 着力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不断的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 企业也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会计这个工作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想让现代企业发展良好, 就需要企业综合各方面因素, 完善企业管理职能, 制定出合理的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机制, 使得企业高效运营发展。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兰娜.新会计制度下全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14, (22) .

[2]陈班燕.全成本核算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卫生资源, 2014, 17 (6) :422-424.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2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2.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在论文中对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自成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从而使论文具有资料借鉴或应用的价值。独创性并非抛开前人成果,而是在吸收和强化已有学说基础上的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新操作。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3

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的现状特点和创新

●林培康

本文阐述当前国企信访工作的现状、特点,并就信访工作理念、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工作方法的创新提出建议。

国企信访工作;现状;特点;创新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据国家《信访条例》规定,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上级及各单位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依规由上级或各单位处理的活动。国企的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访工作的前沿阵地。

一、当前国企信访工作的现状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改革深入和发展,国企的信访工作亦出现了新的特点和问题。

(一)国企信访工作的现状

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发展,各个时期均有其政策因素或体制转轨,难免会出现政策衔接、政策演变等情况,职工因自身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往往会重提旧账,甚至已退休多年或已改制分流的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找到老单位,而这些往往是重复上访、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二是作风问题。有些部门的领导在工作中不负责任,习惯拍脑袋、拍胸脯,对决定一项举措、出台一项规定,缺乏事前必要的科学论证。甚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时也往往没经广泛听取意见、多方沟通后再作决策,事后造成工作被动;有些部门的领导手中有权,自身利益考虑得多了,对普通职工群众利益考虑得少了,甚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在工作中损害了群众利益;有的干部自身不正,工作作风不深入,造成群众对企业部门工作的不信任、不满意而引发信访。

三是群体利益问题。每一次改革均是利益关系调整,职工群众出于趋利避害本能,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没有满足预期希望就会有种种反应,有的还有过激的言行。有的职工思想观念与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意识有距离,习惯将需自身解决的问题靠在企业身上,不愿自身去合法合理地解决。

四是企业内部问题。面对社会转型、企业改制矛盾凸显,企业对信访工作的重视和必要投入还不够。在运作程序上缺乏信访部门解决问题的权威的联动机制,信访干部面对各种矛盾,方法和手段单一。信访干部的配备和培训有差距,综合素质和能力与当前复杂的信访工作不相适应。

(二)当前国企信访工作的特点

随着近10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体制机制改革重组、减员分流,职工群众乃至厂区周边的群众面对改革发展建设中关系到的切身利益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来信来访的次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信访工作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形式多样性。有来电、来信、电子邮件、网上来访的,既有个体、又有群体乃至越级集体上访等情况。

二是快捷理智性。企业的特点决定了职工信访工作简单直接。有的改革措施尚未实施或尚在酝酿阶段,职工就来访或直接将电话打至职能部门、企业主要负责人或网上议论。但也有来信来访职工比较理智,来访前准备充分,有的还到专门机构咨询,反映问题亦比较客观。

三是问题难解性。部分单位的信访既有政策因素、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新旧矛盾交织,解决一个带出一批。如实物分房按国家政策已停止,但没有分过房的职工认为吃亏了,多次上访甚至进京上访。好不容易实施了货币分房,又嫌钱太少、实行得太晚等等。

四是少数人的纠缠性。往往有部分人员无论信访工作人员如何做政策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也不管信访问题是否已得到明确的处理意见,仍是以同一理由或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持续上访,形成缠访,牵涉了单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信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二、加强国企信访工作的创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信访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深刻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合法权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以事要解决为核心,以源头治理为重点,落实和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政策和制度;必须积极创新信访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信访工作理念要创新

一是信访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保障。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及时化解矛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的指示精神。在企业内部形成政通人和、公正公平的氛围,保障企业改革和发展,建设和谐企业。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有些信访问题的发展演变,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决策草率、不按政策办事、不公正办事、工作方法简单。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推进公正公平的现代企业建设。

三是变上访为下访。要健全高效的信访信息网络,定期开展排摸工作,尤其是涉及职工群众利益的改革措施出台前更要眼明耳灵,把职工群众的呼声建议充实改革方案之中,使方案更完善科学。

(二)信访工作机制要完善

一是信息畅通机制。要构建民意诉求的平台,建立企业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当面倾听职工群众的心声。如有改革改制措施出台,更要成立专门咨询工作小组,为职工群众宣传政策释疑解惑。坚持首问责任制,使来信来访件件有记录,件件有处理。

二是超前预测机制。要完善信访排查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本单位、本部门的信访形势,做到先知先觉。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有关人员,要针对不同特点妥善解决。尤其是群体性信访活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因而完全可以早发现、早介入,把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

三是应急预案联动机制。未雨绸缪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突发上访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联动机制,涉事单位、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公安机关相关部门领导人应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对话答复工作,必须坚持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合力化解。

四是信访依法处置机制。要立足于抓早、抓苗头、抓骨干人员,掌握处置工作的主动权;对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的违法行为,一要广泛宣传依法信访,二要坚决强制性疏散,三要就近安置或将群众送往接待场所,并把握正常上访和惩治违法信访行为的度,既妥善处置又不能使事态蔓延。

五是信访工作激励机制。要褒奖将矛盾化解于未发生状态,扎扎实实把等人上访变为主动下访的信访干部。同时,要积极培养优秀信访人才,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信访“心理疏导”机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在信访工作中引入“心理疏导”机制,建立心理室和倡导心理分析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增进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

(三)信访工作方法要改进

一是建立健全信访规章制度,规范信访工作。要按法律、规范和程序办事,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来信办理、来访接待、协调处理、监督落实等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使操作流程标准化。实施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要履行必要的民主程序,周密考虑,慎重推出。改革推进中要在坚持原则性基础上有情操作、注重规范化前提下人性化实施。

二是落实信访信息分析措施,强化参与意识。通过接待和处理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对职工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带有全局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梳理,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三是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确保企业稳定。对有关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重大事件或案例,在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的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予以制止和查处。要建立健全稳定工作信息报送制度,确保报送及时流畅齐全规范。要建立预警机制,对各类不稳定因素定期排摸分析,分层分类制订相应的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

D252

A

1009-928X(2012)10-0046-02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信访办公室

大学生公益旅游现状与特点分析 篇4

一、公益旅游感知

在调查中发现, 知道公益旅游的大学生还不到大学生总人数的1/4, 正确理解公益旅游内涵的更少。这说明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的认知程度偏低, 许多大学生都没有主动探索这方面的知识, 学校和老师对公益旅游的重视度也不够, 没有向学生传播这方面的知识。令人欣慰的是, 也有部分大学生能认识到公益旅游对社会积极作用。

公益旅游在大学生中的认知度整体偏低, 这与国民缺少公益意识的社会现状紧密相关。公益旅游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并未被当作主要旅游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 造成了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信息渠道来了解。此外, 公益旅游在国内与志愿者服务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多数大学生把公益旅游当作是志愿者服务, 并未将其看做是一种独立的旅游形式, 但有些大学生群体对公益旅游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认为公益旅游给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奉献社会的平台, 倡导互相帮助的精神, 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好方式和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好机会。

二、公益旅游态度

据调查, 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参加过公益旅游, 但大部分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公益旅游作为他们的旅游方式, 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态度是正面的和积极的。这反映出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可, 也反映出大学生公益旅游市场潜力很大。

三、公益旅游动机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 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大学生一旦产生了公益旅游动机, 便成为了潜在旅游者, 要使这些潜在旅游者变为现实旅游者,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还与他们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状况相关, 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 动机才会真正变为实际行动。

经调查发现, 大学生参加公益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 包括提升自我动机、猎奇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文化动机等, 其中, 以提升自我动机和利他动机为首要, 其目的包括“增长见识、知识”、“使自己有成功感和满足感”、“锻炼自己, 挖掘潜能”、“使自己的技能和学识发挥作用”、“在旅游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人, 很有意义 ”等因素。这反映了大学生在参与旅游时不再局限于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更倾向于通过旅游这种轻松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提升, 获取自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知识。大学生公益旅游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浪漫的体验, 更是对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

四、公益旅游决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表明, 人们为了达到某个需求而产生动机, 从而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同时影响下做出决策。将潜在的公益旅游者转变为现实, 要通过认识公益旅游——公益旅游动机——公益旅游行为的过程。从调查结果来看, 外界因素对大学生公益旅游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其阻碍作用主要为经济条件和时间, 另外, 学校和社会缺乏对公益旅游的关注及宣传, 相关信息缺乏及体系不够完善等也导致大学生对公益旅游的认知度较低。这些因素致使大学生对是否参与该活动难以决策。

对于既定的参与者来说, 他们的决策则主要体现在对时间和目的地的选择上,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选择公益旅游时间选择上呈现出了差异化。大多数的女生愿意参加公益旅游的时间集中安排在寒暑假, 而男生选择“五一”、“十一”小长假的趋势比较突出。在目的地的选择上, 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高文化素质特点, 大部分大学生为了开阔视野, 选择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革命老区、偏远山区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亲身经历更多的社会文化, 针对这些特点可设置一些相对应的公益旅游线路。同时,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公益旅游, 他们希望能了解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来开拓眼界。总体来看, 在旅游过程中, 大学生更偏重于自然景观, 更青睐与大自然的近距离的接触, 大学生所具有的求新、求异等个性特征及心理需要, 使他们喜欢外出追求浪漫的情趣、领略各地美丽的环境和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当然,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正处在学习求知的阶段, 较强的求知欲使得其愿意在做公益旅游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

五、公益旅游方式

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活动范围相对有限, 选择参加学校内相关组织的公益旅游活动, 不仅在获取信息上考虑就近较为方便, 在组织上愿意选择参加政府相关部门、志愿者协会等机构组织的公益旅游活动, 这些组织被社会所认可,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除此之外, 一些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团体组织的公益旅游或者是自助游也是被选择的方式, 只有极少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旅行社, 因为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 在公益活动方面涉及的比较少。因此, 大学生在公益旅游方式选择上具有倾向就近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公益旅游方式分为政府主导、志愿者主导、市场主导三种类型。

目前, 公益旅游多是附属于志愿者服务, 因而更多人选则常规的志愿服务组织或单位来进行, 而大学生群体更倾向于集体活动, 例如, 选择志愿者协会、学校组织或相关的民间团体, 与朋友、家人等结伴也较为普遍。就个人来讲, 自助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也逐渐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 选择此种方式的大学生个性突出, 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可考虑将旅游企业与学校等非盈利组织结合, 一方面能够完善公益旅游的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来看, 公益旅游尚未从志愿者服务行列中脱离出来,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公益旅游, 将来会出现专门的旅行社提供专业化的公益旅游服务项目。

六、公益旅游项目

公益旅游项目很多, 以保护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动植物的方式为主, 还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清理工作、医疗救助活动、文物古迹保护、教育培训工作等方式。针对上述公益旅游活动方式, 还可以开发多种多样的公益旅游项目, 例如, 推广革命山区红色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 贫困偏远山区教育支援活动与公益旅游结合。另外,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领域开发不同的主题旅游, 这活动迎合了大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尽管目前活动公益旅游的体系还不够成熟, 但今后旅游企业会有针对性地开发公益旅游项目, 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开展公益旅游。长远来看, 不仅仅要鼓励大学生参与公益旅游活动, 还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发不同的公益旅游项目, 进而推动公益旅游的普及和发展。

总之, 随着公益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公益旅游必将成为大学生旅游活动的主导方式, 政府应给予扶持和支持, 建立规范化的公益旅游组织, 以便加强对公益旅游的管理, 保证政策落实到位,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以适应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需要。在公益旅游的实践方面, 应积极宣传, 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公益旅游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奉献社会、尽公民义务的新途径, 在大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 为其搭建了一个有益的人际沟通和交流平台, 推动公益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将促进建设“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宗圆圆.公益旅游动机、体验与影响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 2012 (3) .

[2]张燕燕, 胡光宇.我国高水平大学教育经费构成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 (1) .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篇5

系 别:学科专业:姓 名: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徐艳丽

运 城 学 院

2015年6月

毕 业 论 文

题 目: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系 别: 中文系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徐艳丽

指导教师: 任振翔

运 城 学 院

2015年6月

陕西赤沙血社火的特点与现状研究

摘要:陕西宝鸡社火艺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特别是宝鸡市赤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之一。赤沙镇的血社火除了血腥,恐怖的特点以外,还存在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刻的寓意,技术的神秘、取材的单

一、地域的局限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在演出,传承,保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政府和个人的呼吁,以期对血社火这一稀有民俗的深入开发和传承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血社火;特点;现状;传承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Shaanxi Chisha red

sand blood Shehuo

Abstract: Shaanxi Baoji Shehuo art ha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influence, especially in Baoji City Chi Sha Zhen blood Shehuo i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existing oldest festivals are one.Zhen Chi Sha blood Shehuo in addition to bloody horror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ere are strong regional culture and unique performance form and profound meaning, mysterious technology, drawing the single, geographical limitations,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it in the show, inheritance, protection problem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 the appeal to the 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s, in order to blood Shehuo this rare folk and in-depth development of inheritance to a role.Keywords: blood Shehuo;characteristics;status quo;inheritance

目录

引言................................................................1

一、血社火的介绍.....................................................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血社火的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2(三)深刻的寓意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的神秘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题材的单一性..............................................3(六)地域的局限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血社火的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演出现状..................................................4(二)传承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保护现状.................................................6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6

(一)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6

(二)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6

(三)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6

(四)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7 结语................................................................7

参考文献............................................................8 附录................................................................9 致谢...............................................................14

引言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俗不仅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一个地方人文精神的体现。陕西宝鸡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宝鸡赤沙的血社火是宝鸡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的代表,它以奇特、恐怖、神秘的特点在社火民俗中自成一家。本文以赤沙血社火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己的走访和调查,从它的的文化、取材、地域等方面系统阐释了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它的现状做了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血社火的介绍

“社火”起源于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属于一种祭祀民俗。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极为落后,人们没有能力解决和避免一些天灾,便把希望寄托于神灵,于是便出现了以牲畜、以人、以血祭祀天地祈祷部族和平,五谷丰登的习俗,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宝鸡血社火就是以血祭祀土地的一个典型的祭祀民俗的代表①

宝鸡血社火由赤沙镇吴氏家族创立于清道光十八年,传说是由一位河南铁匠传进的。有一年春节,天气非常冷,一位饥病交加的河南铁匠晕倒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村头,被路过的村民吴穷汉发现,吴穷汉把他带回家并救治。时逢三寺村古庙会,铁匠为了表示感谢,在村子里装扮了一场血社火的演出,受到了村民的热烈追捧,临走时铁匠把装扮血社火的道具送给了吴穷汉,并传授了装扮血社火的技术。从此每逢正月三寺村古庙会血社火就会在村子里表演,逐渐成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血社火,又被称为“快活”,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从它的取材《水浒传》中的“快活林”中取”快活”之意。第二,农民人靠天吃饭,四季在田间忙碌,有时还会遇上天灾人祸,心里难有个顺畅的时候,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时间来乐呵一下,办社火就是为了心里图个快活。第三,血社火装扮的内容是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的故事,大坏人西门庆受到惩罚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这也表现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和对和谐社会的一种憧憬。

血社火的表演血腥、恐怖、奇特,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表演内容。以前演员骑在马上游演,现在多用拖拉机或农用汽车载着游演,大都在庙会场所和村子里表演。血社火的游演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西门庆及他的手下手持利釜,长矛,① 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2):159—168.1 剪刀,锥子等利器招摇过市。第二次是武松惩办了这些恶人,把他们手里的利釜,长矛,剪刀,锥子等利器或刺进他们的头颅,或扎进他们的眉心,或刺进他们的肚里„„这些恶人一个个鲜血长流,血肉横飞,惨不忍睹,痛苦万分,画面极为血腥,使人不忍直视。作为陕西社火民俗的独特代表,血社火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血社火的特点

(一)深厚的地域文化性

宝鸡,在古代被称做陈仓,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南面横卧秦岭,渭河从中间穿过,陕、甘、宁、川四省(区)在此交汇,当代以来随着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的建成和全面贯通,成为我国又一大交通十字交汇处。宝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五千多年前中华始祖炎帝和黄帝出生在此,创造了灿烂的中华农耕文化;周、秦王朝也曾经先后在此建都,创造了宝贵的周秦文化;汉唐王朝也在此继承开拓,树立起了汉唐文化的丰碑。宝鸡还著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它不仅地下文物丰富,民俗艺术也是绚烂多彩,“社火”表演正是在这块风水宝地和文化沃土中诞生、发展、壮大的。②

民俗的产生发展应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为基础,宝鸡的地理位置和古老灿烂的历史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宝鸡血社火,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宝鸡血社火根值在宝鸡这块沃土上,是流传在宝鸡民间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民俗,是对宝鸡独特地域文化的真实写照和集中体现。

(二)表演形式的独特性

血社火与大多数的社火一样,表演形式主要是游演,属于车社火,但它不同于其它社火是单次游演,而是游演两次。第一次是以西门庆及其打手为主,他们个个手里拿着利器,或镰刀,或斧子,或剪刀等,满脸凶神恶煞,招摇过市。等第二次游演的时候,场面来个三百六十度的转弯,第一次游演时他们手里所持的利器已经分别或插或刺进他们的身体各部分,这些个打手一改第一次的嚣张气焰,有的额头鲜血直流,有的肚肠外漏,个个表情痛苦万分,面如死灰,队伍最 ② 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1):50-53.2 后武松一手擒持西门庆,一手高举潘金莲。而且它的表演主题也不同与其它社火,基本以血为主题,场面暴力,血腥,奇特。虽然仅仅是肢体语言和妆容效果,但两次游演却活灵活现的把武松斗杀的过程展现了出来,给人一种动态感,让人感觉到这场激烈的打斗在刚才真实的发生过。

(三)深刻的寓意性

血社火除了和其它社火民俗一样作为一种祭祀民俗,蕴含了崇神拜地的寓意外,更有其独特的寓意性,血为红色,为红红火火之意。赤沙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局限,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人们都过着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艰苦生活,勤劳朴实的赤沙人在食不果腹的年代创造了这一社火并克服各种困难把它流传至今,是寓意他们的生活像这血的红色一样越来越红红火火。这些可爱的人们除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外,又从水浒中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取材,表达了他们支持善势力,反对恶势力的立场,对恶有人管,善有人扬的理想社会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他们对法治,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其寓意深刻而深远,与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梦是紧密相联的。

(四)技术的神秘性

作为陕西乃至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民俗之一,赤沙血社火不仅在表演上有其奇特性,而且还具有神秘性。首先表现在他的化装技术上。社火表演前,化妆一般在镇上的庙里进行,门口有人看守,化妆现场是保密的。除了传承人之外怎样使凳子一角稳稳的固定在前额,人肠倾倒在肚外,长锥直刺进眉心等这些高难度装扮做到逼真形象一直无人知晓,就连装身子的人据说也是迷迷糊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其次表现在它的传承上。从吴穷汉到现在血社火已经是第七代单传,主要技术由吴穷汉的后人掌握,而且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这种传承方式也一直给人一种神秘感。③

(五)题材的单一性

社火属于脸谱艺术,宝鸡社火脸谱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其内容更是博大精深。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或曹操还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或妖怪亦或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只要是你能想到的人物和故事,他都可以被用来装 ③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扮,生旦净末丑可谓是一应俱全。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社会主义”,“开拓进取”,“龙马精神”等等的新字眼亦被用来作为社火的题材,社火的内容更加被充实了。但赤沙的血社火从传承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以《水浒传》中《狮子楼》武松斗杀西门庆为唯一题材,主要人物也一直是武松,西门庆及其手下,潘金莲,无论是人物、脸谱还是造型都没有改变过,相较其他社火显得有些单一。

(六)地域的局限性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赤沙镇三寺村是隶属于赤沙镇的一个很小的村落,全村大约有几百口人。大山环耸,土地贫瘠,几条沟壑把本来就不大的村子分割成好几块,人家都坐落在半山坡上,交通极为不便,因村子有三个寺院而称为三寺村。早年间三寺村的人民主要是靠天吃饭,肩扛背背,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的交通问题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仍然不容乐观。村民常年与外界隔离,思想很落后,特别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使得他们在血社火的传承上固守“传男不传女”的思想,传承越来越受到阻力。虽然赤沙血社火慢慢被更多的人知道,但因为三寺村地理位置的闭塞性,很多人仍是百闻而难得一见,地域的局限性给血社火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力。

三、血社火的现状

(一)演出现状

据三寺村人讲,解放前血社火只在村里表演,十年表演一次,解放后三年表演一次,而且到乡上表演,和其他村的社火比赛。“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表演。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外界人士的喜爱,北京、上海、广东人甚至外国人不远万里上门来观看,血社火也被多次请到外地表演。但近几年来,血社火每逢闰年才表演一次,游演的次数也由两次简化到了一次,基本不外出表演,演出现状不容乐观。

根据对三寺村村民的走访,我发现造成血社火这种演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匮乏,据资料记述举行一次社火活动的经费取决于距离的远近。血社火的社火箱是从百年前遗留下来的,化妆道具和衣服基本固定, 除了维护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费用主要用于包租车辆和吃饭费用。以前社火演出是骑在马上,现在改变为用车载。血社火将社火人物造型安装在拖拉机或者或用汽车上进

行,所以八面鼓、八面锣、仪仗队、16个场景造型需要至少20辆车同时出动。在本地表演,车辆要少一些,20辆车,加上参与人员的吃饭,花销基本在8000元左右,一次外出表演至少要花2万元左右。④二是人心不齐,国家给血社火的传人每年发放8000元生活补助,其它人没有任何补助。一次社火的表演不仅需要艺人的参与,更需要村民们的协助和参与,在只有艺人有补助其他人没有补助的情况下,很多村民参加的积极性严重下降,人们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一次成功的游演活动就很难组织起来。因此血社火的现状不容乐观,急待改善。

(二)传承现状

1、艺人传承的现状

血社火的传承从吴穷汉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且都是单传。前面叙述过血社火的化妆是保密的,除了传人,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方法。不乏有对此感兴趣的人想学习,但血社火的传承从不外传的规则从未被破过,就算是族人,很多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访谈中很多吴氏家族的人表示他们对血社火的技术不能够学会学通。⑥随着信息化迅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走出大山,务工讨生活,他们接受外界的新事物,很多人甚至在外扎根,村里常年留着的就是一些老年人,族里面留在村里专职学习社火的人基本没有,加上 “传男不传女。”这一规定,血社火的传承越来越趋于老龄化。血社火的传承面临这极大的阻力,这项古老艺术面临这失传的危险。

2、受众传承的现状

和其他的一些社火相比较,如黑社火的表演在以前就已经有的肢体和说唱上,加入了人物的创新和题材的创新,而血社火几百年来,一直以武松斗杀西门庆为题材,人物、器具和装扮也一直没有任何的改变。在现代这个网络极度发达的年代,电视、电影等媒体提供给人们更多的观赏选择,长时间的重复表演和固定妆容会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也会破坏人们的好奇欲。同时随着人思想观念的改进,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追求一种和谐,安定的生活理念,以血腥,恐怖著称的血社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非议,村里的老人讲血社火一般是不让孩子看的,怕吓坏孩子。很多年轻媳妇也讲不喜欢血社火,觉得它太血腥了。⑥如果血社火仍然固守陈规,不去寻求改进和创新,那么它的传承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春英.个案探讨宝鸡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瓶颈[J].民族传统体育,2014,(21):134-135.⑤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⑥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5(三)保护现状

血社火早先已经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又在2006 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虽然国家对它的保护很重视,但它的保护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政府的保护和资金投入是有限的,血社火的保护仍然受到资金短缺问题的困扰。社火的道具据说除了有几件是文革时丢失补做的外其它都是从几百年前传下来的,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器具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损坏程度极为严重,原汁原味的器具可能会被新器具所替代。此外除了族里的老人,村里年轻人对血社火的感情也越来越淡化,保护意识越来越弱,有些人甚至觉得血社火的存亡于自己无关。⑦

四、血社火的发展与保护

(一)政府应做好积极地保护与开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转变对传统文化的漠视态度,明确社火文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价值,要加大对血社火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比赛、板报等形式加强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要努力开发血社火的文化和经济价值,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文化,让民俗带动经济的发展,让经济推动民俗的发展,实现共同双赢。最后,要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以政府牵头,村民参与的形式,对血社火进行一个合理化改革,让它更适应时代的发展,用更加文明的表演方式走出三寺村,走出陕西省,走出中国。

(二)年轻艺人应明确它传承的意义

血社火作为一项传统社火民俗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宝鸡社火文化的保护,作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的社火种类来讲,对它的保护就是对中华文明的保护。作为年轻的传承艺人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血社火传承的意义,积极去传承。年轻艺人不仅要认真学习社火技术,同时要用年轻人的观点理念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去改进和宣传血社火,把血社火的发扬光大为己任,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者。

⑦ 根据2015年4月20日访谈整理得出。

(三)个人应义务地去宣传和保护

作为个人,我们首先要树立对血社火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要有意识地去宣传和保护它,比如积极参加社火表演,主动为不太了解的人讲解血社火,阅读有关社火的书籍,对血社火有偏差的言论和人选择性的加以引导等;作为企业单位人士,可以在自己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一些钱才或物资的支持。文人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使它形成一门系统性更完整的学术。总之大家一起努力把血社火发扬光大。

(四)传承者应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

血社火作为一项民间习俗,可以说是全民的节日和盛事。在农村,春节对于四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讲是难得放松和娱乐时间,社火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装身子,或打鼓,或观赏都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人们看热闹,自然就把注意力从牌桌,麻将桌上转移了,这样赌博的人就会减少。在当代,社火民俗作为乡村基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血社火的取材来自我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不仅把《水浒传》这本著作进行了传扬,更把惩恶扬善,善恶有果的思想进行了传扬,教导人们为善,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血腥暴力的场景不免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一种以暴制暴的错误观念。所以为了紧随时代步伐,对受众形成良好文明的影响,传承者应该对血社火进行改进和创新。

结语

在时代发展浪潮的激流中,传统与现代相互碰撞,古老的宝鸡血社火民俗仍然保存着自己原汁原味的特色,无论是血腥和阴森的妆容,还是惩恶扬善的取材,亦或是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的习俗,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传统固然是好的,但传统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大众的支持和不断的改革创新。因此面对血社火演出接受度的下降,传承濒临失传,保护力度不佳的现状,除了政府的保护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外,它自身也必须做出改进。血社火民俗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与时俱进,满足大众,才可能持久地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林,并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2):159—168 [2]王琼.人性与血祭—宝鸡血社火的地缘历史文化追溯 [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5):55.[3]李同生.惊悚恐怖的扎快活[J]中华瑰宝,16-18.[4]王志英.血社火的来历[J].风俗传说,2014,2(2):23.[5]任学武.关中平原“血社火” [N].中国文化报,2009-09-26(2).[6]屈社明.宝鸡社火文化研究[J].海峡教育研究,2013,(1):50-53 [7]王春英.个案探讨宝鸡社火的传承与发展瓶颈[J].民族传统体育,2014,(21):134-135.[8]高辉.基于旅游文化开发的关中社火的调查[J].当代艺术,2011,6(2):134.[9]王岁孝.西府社火民俗及旅游开发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368(1):98 [10]杨柳欣.户县社火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0):84.8

附录

陕西赤沙血社火现状调查访谈录

访谈人物 :吴老伯 男 60岁 三寺村村民

李喜堂 男 23岁 三寺村村民

周 倩 女 24岁 三寺村村民 访谈者: 徐艳丽 运城学院 中文系 1101班 访谈地点:陕西省宝鸡市成仓区赤沙镇三四村街道 访谈日期 :2015-04-20 访谈过程

(在以下访谈中,U代表吴老伯,L代表李喜堂,Z代表周倩,W代表采访者)W:大家都看过血社火表演吗? U:村里的人基本都看过。

W:您知道血社火从什么时候开始创立并且开始表演的吗?

U:我们这个血社火历史长很,从清朝道光皇帝那会就开始表演了。W:血社火是每年都表演吗? U:不是。

W:那它的表演时间是怎么样的?

U:解放前血社火就只在村里演,十年演一次,解放后三年演一次,而且到乡上演,和其它村的社火比赛。“文革”结束后差不多每年都演。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外面的人像北京、上海、广东人都跑来看,社火也出去演,现在基本都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基本不外出。W:为什么现在表演这么少还不外出?

U:一个是没资金,二个是人心不齐。国家现在给发补助,但只有吴家的传人有,其他人没有,很多人心里不服气,谁也不愿意白出力气。W:血社火一直以血腥,恐怖著称,你看时害怕吗?

Z:害怕。我们都不让孩子看的,我自己也不敢看,太血腥了,怕做噩梦 W:血社火的表演除了武松斗杀西门庆作的题材,还有其它吗? U:没有,一直就是这一个内容,没变过。

W:一直看一个内容会觉得没意思吗?

L:说实话,我小时候看觉得特别好看,现在看着看着也觉得没意思了,每次都是哪些装扮,哪些表演,还不如坐在炕上看电视里。

W:血社火的装扮技术非常逼真,高超,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L:血社火是吴家一代单传下来的,传里不传外,传儿不传女,每一次装扮的时候在村里的庙里,门口有人看守,很保密。我小时候装过身子,也是迷迷糊糊,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除了传人我们谁也不知道这技术。W:血社火现在是第几代传人?

L:血社火传到现在是第七代,都是单传。W:传承情况怎么样?

L:他们本族的很多人都学不会,很多人想学又不给学。现在传人的后人在外面念书工作,不可能回来在学习这门技术。如果不改变都后继无人了。W:除了国家的保护外,村里有其他的什么保护措施吗? Z:基本没有。

W:作为年轻人你觉得自己应该去努力发扬你们村的血社火艺术吗?

L:我觉得个人的能力有限,自己也不懂,常年不在家,还是要靠政府来保护。U:现在除了我们老一辈对血社火还有感情,很多年轻娃娃都出去忙挣钱了,根本就不管。

W:你觉得血腥地血社火在现在和谐社会里应该存在下去吗?

L:应该,虽然说它血腥,但也有它自身的价值。首先它是一项古老的民俗。其次在农村,春节对于四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来讲是难得放松和娱乐时间,社火作为一种大众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其中,或装身子,或打鼓,或观赏都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人们看热闹,自然就把注意力从牌桌,麻将桌上转移了,这样赌博的人就会减少。最后,血社火把惩恶扬善,善恶有果的思想进行了传扬,教导人们为善,这对社会和谐社会有重大作用。所以,只要改进一下我相信它存在下去的意义很大。

W:谢谢您们的配合,祝您们身体健康,日子越来越红火。

致谢

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与特点 篇6

关键词:图书馆 资源共享 现状 启示

1.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与特点

1.1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政策资金支持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区域信息化网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依托高校图书馆构建的图书资源联盟规模不断扩大,在文献的整体数量和种类方面更加完善。同时针对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相关制度和执行细则正逐步实现标准化,有效实现了各区域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对接,为读者的信息取用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与整体发展趋势相对应,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为了充分满足社会对于文献图书资源的需求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4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购置资金投入10.28亿元,比2013年提升了13.4%,但依然不能充分满足社会读者的现实需求。同时,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书籍数量为5.7亿册,人均拥有量仅为0.43册,远低于国际图书馆协会和联合会提出的“人均1.5册”的标准。而且在全过范围内来看,我国不同地区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水平差距较大,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县级图书馆相对于城市区图书馆资源更为匮乏。

1.2图书馆资源共享特点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方式依然沿用传统的链式管理,以采购、贮藏、上架、流通为主,以文献图书数字信息化为辅助手段。在网络信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献图书数字信息化所占比重正在逐渐提升,在传播媒介方面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图书馆场所和网站主页外,相应的云端存储、移动端App等共享途径也在崭露头角。目前,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辐射特点日趋明显,信息节点分布更为平均,体现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的拓展。同时软硬件两个层面,多维度的图书馆共享体系的形成,全面提升了公民接受与获取信息能力。

2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实启示

2.1完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分享制度

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多为政府职能部门分管,其管理权限多为行政管理层面,在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所依据的也是指导意见或者行政管理规定,并未形成系统化的法制体系和管理流程。因此,提升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水平,应将这项工作与法制建设相结合,深入研究当前我国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实际情况,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性法律条款,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图书馆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中有法可依,有效面对各种情况。同时,体系化制度的构建能够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发展规划科学性的提升,有效激励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2.2努力发展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资源建设和共享是一项整体性较为突出,而且资金投入较大的工程,通过单一渠道或单一团体承担发展建设的责任则相对吃力,且实效性极为有限。因此,我国提高图书馆联盟发展的重视程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拓展覆盖面,形成稳定长久高质量的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应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现有行政管理支持的影响,积极拓展建设经费渠道,与社会团体和企业、个人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为图书馆联盟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2.3实现图书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战略对于图书馆联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详尽、周密、科学、个性的发展战略对于图书馆建设来讲极为重要,是下一步工作开展的基础。国外的图书馆不仅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管理部门还会令门制定联盟的长期和短期发展战略,有效地指导联盟工作。我国的图书馆联盟也应该经过认真考察、仔细分析,制定可行的发展战略,并且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健康、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长远的规划战略性目标,这个目标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建设,建立适应时代潮流的资源共享机制。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7

1 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某大学在校90后大学生700名进行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632份, 有效率为90.29%。问卷以东北师范大学路海东老师设计的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2]为基础, 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 修订《大学生性观念分问卷》。

2 研究结果

2.1 90后大学生性观念现状

(1) 对恋爱与同居的看法

如表1所示, 9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 不同性别与年级的大学生在恋爱与同居的看法上差异显著, 而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无显著差异。

(2) 对被包养现象的看法

90后大学生认为被包养可接受的占总人数比例为11.6%;认为大学生被包养是可耻占总人数比例为62.1%;认为无所谓的占总人数比例为26.3%。其中男、女大学生对被包养现象的看法有显著差异。

(3) 对同性恋现象的看法

90后大学生对待同性恋现象的态度, 如表3所示:男女生、城市与农村的学生、独生子女与否在这一观点上都无显著差异。

(4) 对待性行为的态度

90后男女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38.4%的女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 但自己做不到, 35.6%认为可以接受, 如果感情成熟自己也可以;而男大学生在这两项上的看法分别占23.6%和45.2%。

2.2 90后大学生性知识及性行为状况

从表5中可知, 大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是课堂, 其次是讲座、黄色书刊或网站;男女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存在显著差异。

在与恋人同居时, 男女大学生是否会采取避孕措施的观点上, 男女大学生的选择有显著差异。

3 讨论与分析

3.1 90后大学生性观念的特点

性, 是人类的本能。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旅程上生理、心理最旺盛的时期, 对性的好奇以及对性知识的需求尤其强烈。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性观念非常重要!表1的数据说明90后大学生对同居现象开始持较开放的态度。90后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 物质生活相对充裕, 信息化程度高的的网络时代, 受到国内外经济与文化的巨大冲击, 追求新异、时尚, 个性张扬, 同居现象正被作为一种时尚从过去的“谴责”到“宽容”到“麻木”再到今天的“纵容”, 成为当代大学生甜蜜爱情的宣言。

社会上某某大学女生被包养的新闻屡见报端。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被包养是可耻的, 这与日常看到的现象有矛盾。一方面可能新闻报导中的案例现象是个例, 不具代表性, 它是经济社会金钱冲击下的“副产品”, 是文明社会的一个缩影。可见, 绝大部分的90后大学生虽然对同居现象较为开放, 但是在性道德上还是持有正确、健康的态度的。

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看法上, 男女大学生也呈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接受婚前性行为, 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3]一致。可见, 男大学生在性行为的问题上更加开放和轻率。

表3的数据表明, 90后大学生大部分能接受同性恋现象。说明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上的同性恋现象持宽容的态度, 这与他们的个性特征及时代气息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对同性恋的态度悄然在变, 我国对同性恋现象持不提倡, 不反对的中立态度, 但传统的性价值观念还是对人释放着比较大的压力。

3.2 90后大学生性知识及性行为状况

90后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 其次是讲座、黄色书刊或网站、其他、展览。可见, 课堂是大学生性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我国的教育系统中, 在初中就开设了青少年生理健康知识课以及相关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课, 但性心理、性健康的话题还是羞于出口, 部分学校开设的课程名不符实或者根本没有老师讲授, 只是学生自己看书摸索。近年来, 国家开始重视青少年性健康的教育, 受北京市教委委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课题研究, 准备以北京市一些中小学为试点学校进行青少年性健康教育, 向学生发性教育教材, 这一举动, 引起了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关于“性, 要怎么说出口”的主题报导。中国的性教育既要含蓄, 又要达到目的, 举步维艰。从调查的资料看, 通过听讲座、浏览黄色书刊或网站来了解性健康的大学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可见, 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讲座的平台,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性观念。学生也可以通过健康的上网方式来了解性知识。

表6的数据显示, 男女大学生在避孕措施的选择上有显著差异, 30.9%的男大学生倾向于不采取避孕措施。可见, 总体上90后大学生的自我性保护意识不够强, 缺乏性疾病的传播与感染的相关知识。据北京某医院调查结果显示, 每月到医院终止妊娠的近千名女性中, 半数为未婚女性, 其中三成是在校女大学生。种种的现象, 表明, 男女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 容易盲目、冲动, 不计后果的发生性行为, 缺乏责任感。

4 对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反思

性及性健康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话题, 也是人类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性健康教育应及早抓起。首先, 高校作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从现今的高校性健康教育的现状看, 对大学生的性教育还很欠缺, 远跟不上青春期身心的发展, 很多同学对性知识存在困惑, 很少或根本没有自我的性保护意识。另外, 受到国外性开放的文化思潮影响, 部分90后大学生的性行为缺乏责任感, 有的大学生性价值观模糊, 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4]。因此, 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及时及早地利用各种条件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其次,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 应以学习性生理知识为起点, 强化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和责任感意识。大学生的性道德教育需要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讲, 也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人格为基础的性纯洁教育[5]。大学生应形成为人负责、为己负责的责任意识。

此外, 高校在重视的基础上, 要制定一个性健康教育的机制, 把性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系统, 为大学生提供性健康知识与技能。高校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既可以采用课堂的常规讲授方式, 也可以采用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讲座等方式或者性生理、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可以充分利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 做好大学生性教育的工作, 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 使高校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最佳场所。

摘要:性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性观念、性知识及性行为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90后大学生性观念较开放, 男大学生在性行为的问题上比女大学生更加开放和轻率;90后大学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堂;90后大学生的自我性保护意识不够强, 缺乏性疾病的传播与感染的相关知识。结论:性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亟待社会的关注, 高校应加强对90后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性观念,特点与现状

参考文献

[1]高德伟.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2]杨艳玲.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杨南丽.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德育[J].昆明大学学报, 2009, 19 (3) :82-84.

[4]谢秀莲.兰州市高校学生性观念与婚恋态度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0, 21 (3) :174-175.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8

一、行政秘书的工作职责

我国高校行政秘书工作广而多, 杂而乱, 细而琐。因此, 行政秘书必须明确自己职责, 才有可能更好地开展工作。行政秘书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笔工作。主要负责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讲话稿、通知文件、申请报告、会议纪要等材料的拟草和校对以及学院新闻报道、学院网页更新、学术报告等宣传工作。二是人事工作。做好学院教职工岗位聘任、考勤、考核、奖惩、职称评定、人事调动等工作。三是日常行政工作。主要涉及日常行政事务处理, 如文件档案管理和归档, 会务筹备和接待、后勤工作, 会议通知, 消防安全检查、资产管理工作、;管理办公设施、办公用品;函电文件处理;信息资料的收发、整理及利用;处理突发事件、紧急事件并及时向院系行政管理层请示报告等。

二、行政秘书工作的特点

高校行政秘书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 其特点主要有:

1.辅助性

辅助性是相对主导性来说的, 一般来说, 辅助就是在主导的领导指挥和控制下从旁帮助领导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作为行政秘书就是出于这样一种助手的位置, 帮助领导完成其交待的任务和工作, 这是秘书工作最核心的职能。院系领导不光承担行政工作, 还要兼顾教学与科研, 所以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求各行政秘书对领导布置的工作及时完成, 并对其进行跟踪和督促。对重要的事项要及时汇报和提醒, 及时将院系教学情况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主管领导。

2.协调性

秘书协调是领导工作的补充和延伸, 是辅助领导化解矛盾、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保持最优化的过程。在高校二级学院中, 教学行政管理的许多环节呈现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行政任务是在多个部门、多方面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行政秘书恰恰处在校级行政管理部门、学院、教师、学生的信息交汇点, 也是各种行政矛盾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高校行政秘书必须具备八面玲珑的协调能力, 善于分析和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坚定而又策略灵活, 行动果断而又处事稳妥, 才能辅助领导处理好院系各种矛盾,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形成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以“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原则, 上下沟通、协调左右、联络内外, 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3.广泛性

事务繁杂, 范围扩大, 头绪众多是秘书工作的广泛性特点。从文件起草和会议通知等日常工作到为院领导出谋划策、参谋咨询, 从与教学秘书、学生政治辅导员的配合到与本院院长、书记、各系主任以及与校办、人事处、教务处、保卫处、工会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络、上下沟通, 几乎包罗万象。这要求秘书人员从大量琐碎的工作中整理出头绪, 统筹安排。培养自己的细心和耐心, 有条不紊地安排工作。

4.参谋性

参谋是指出谋划策, 为院系行政管理层提出工作建议和设想, 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和方案, 充当学院领导的“顾问”和“智囊”, 及时解决领导遇到的难题和疑惑。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是连接院系领导和各部门的桥梁, 他们熟悉与教师教学、学生管理、科研工作相关的各项政策和要求, 熟悉教学资源的实际配置情况, 熟悉教学行政人员的秉性和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环节, 要积极收集整理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领导修改和重新决策提供依据, 从而推动院系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当好领导工作的助手, 协调领导处理党、政务, 教学、管理矛盾, 使领导可以集中精力开辟领导活动和决策, 适时地为领导提出建设性方案, 做好参谋工作。秘书人员要善于分析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增强预见性, 提高对谋略的实效性, 把为领导出谋献策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三、行政秘书工作的现状

根据行政秘书工作的特点, 结合地方高校行政秘书的实际, 我认为, 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容易出现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工作任务多而繁琐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工作头绪较多, 工作范围几乎涉及到二级学院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 除了要完成各类文件的登记与传阅、各个会议的通知、各种来电来访的接待和处理之外, 还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 要与不同的教师和学生接触, 及时处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并且还要兼职处理相关的教学任务和党务工作, 工作内容没有定性的规定。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任务远远超过行政秘书这个岗位职责。因此, 行政秘书虽然天天忙、月月忙, 但年终总结时却是“忙忙碌碌无头绪, 兢兢业业没成绩”。

2.工作得不到重视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平时工作十分繁忙, 通常感觉是上班像打仗一样, 一件事接着一件事, 经常是几件事情一起干。无论做得多辛苦, 领导总是认为这是你应该做的, 并且在年终绩效考核时, 行政秘书得优秀者却凤毛麟角。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你都得为他们服务, 如果服务不好, 往往会遭到投诉, 或是责骂等, 因而没有被重视, 得到的回报也少。付出与回报往往难成正比, 导致有些行政秘书心里有牢骚, 肚里有怨气。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心理极易产生, 抱怨自己进错门、上错岗, 情绪郁闷, 工作没劲。

3.工作晋升机会少

二级学院的行政秘书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秘书专业出身, 很多都是一些引进人才的家属或是子弟, 从事行政事务一般很难升到高级职称, 往往只是评到一个中级职称就到了瓶颈。现实中, 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培养工作往往不受重视或缺少关爱。缺乏专业知识的培训和交流, 缺乏工作的职业规划和指导, 对于未来不知何去何从?前景渺茫!正是由于定位模糊, 前途不明, 导致行政秘书大多思想不稳定, 态度不积极。导致部分行政秘书缺少工作的激情, 不深入学习研究相关知识。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 行政秘书要转变思想观念, 明确角色定位, 树立服务意识, 不断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广泛阅读书籍, 增进知识的积累, 做到时时虚心, 处处留心, 事事用心, 从多方面、多角度强化自我工作意识的培养。同时, 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勤奋学习, 锐意创新的工作态度, 踏实工作, 与时俱进, 为学校和学院健康、快速地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彩君, 杨金.高校二级学院行政秘书工作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9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和任务职责

法国在教育制度上是较为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目前,法国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为中央主管部门、学区和省教育局三级,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管理。

教育部是法国主管教育事务的行政领导机构,教育部内的司局分为三类:监督部门、行政业务部门和咨询部门。总督学局属于履行监督职责的司局,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掌管对全国高校行使财政事务的管理,负责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工作指导和教师考核。[2]

学区是教育部设在地方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单位。目前,法国本土设有22个行政大区,共26个学区。学区是教育部在地方设置的分支机构,接受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其中,学区长是教育部长派往地方的直接代表。在行政上,学区并不归地方政府管辖,而是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业务上的需要,学区经常与地方政府相互支持和配合来完成工作。[3]

省教育局是法国地方基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法国本土现有96个省,每个省教育局设局长1名,由教育部长提名,总统批准,学区长任命。一般来说,大部分省教育局长都由学区督学担任。实际上,省教育局长也是教育部长在地方的代表,他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对省内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负责。高等教育则不在其管辖范围内。

与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相适应,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机构设置也分为中央、学区和省三级。现行的法国教育督学主要可分为教育教学督学和教育行政督学两大类。因此,按照不同层级和职能范围,法国教育督学共有四类:国民教育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4]

(一)国家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在国民教育部内设有中央一级教育督导机构。虽然经过多次变动,但法国目前仍然分为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和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2]

1.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

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是履行监督职责的专门机构,其负责人为国民教育总督导主任,由教育部长在现任的国民教育总督学中选择任命。根据主任的建议,由教育部长任命1名副主任和若干名助理,协助主任工作。在国民教育总督导办工作的督学称为“国民教育总督学”。国民教育总督学直接对教育部长负责。所有总督学根据其学科专业特长,被编入不同的学科组和专门组,各组由教育部长在组内总督学中挑选任命1名主任,负责协调小组工作,任期两年,可以连任。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主要对教育教学领域进行督导,其职责主要包括对法国整体的教育制度进行宏观监控、对地方教育工作进行督察、对全国教育热点问题组织调研。具体来看,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日常活动组织形式及其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学科组和专门组的工作。根据1996年教育部法令的规定,国民教育总督学共分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2]在这些组中,总督学全面开展对本学科的研究,为保障教学质量提出建设思路。

第二类,专题研究。教育部每年根据全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设立不同的研究课题。总督学被分成不同小组对课题展开调研。随着总督学的工作中心转向宏观层面上对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总督学在专题调研方面的任务日益加重。

第三类,学区调研。前文已经提及,一部分国民教育总督学需担任学区联络员工作,他们往往按要求需要较长时间地进驻某一学区开展工作。在学区内,学区联络员的工作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与地方督学合作完成本年度的调研计划;二是帮助地区-学区督学制定工作计划,协调他们的工作。

2. 国民教育行政管理与科研总督导办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办设在教育部,工作跨教育部和高教部,内设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的主要职责是对公立学校进行的行政、财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在学校教育之外,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还负责对学区的行政事务进行检查。一般来说,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有三个等级: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区、公立学校及所有隶属于教育部或得到教育部资助的机构进行财政上的监督和检查;为相关行政诉讼案件提供咨询;对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估;参与教育系统内与行政、财会相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和培训。此外,总督导人员还可能应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求提供有关的咨询意见等。[4]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为了更贴近教育督察对象,按地区分巴黎大区、中央、东部、中部、西北部、西部、东南部7个分组,每组负责3~5个学区。每个分组由1名组长和若干名学区联络员组成,组长由主任建议、教育部长指定,负责本组的常规工作(包括每月例会),任期为1年;学区通讯员则由教育部长提名,主任任命,主要负责对学区的情况进行监督。此外,主任、秘书长和各组长共同组成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领导团,每月举行两次例会,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每年举行全体会议2~3次,讨论调研题目、布置工作、举行学术讨论会等。

(二)地方一级督导机构及督学职责

地方督学包括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两者在工作地域、工作对象、工作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接受学区长的领导。地区-学区督学主要负责对学区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督导,集中在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国民教育督学主要在行政省的范围内工作,负责对初中等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进行督导。协助学区长完成相应督导工作是国民教育督学和地区-学区督学的主要职责,具体包括:[8]

(1)对教师进行评估。对学区内各阶段公立学校中负责教学、教育和方向学业指导的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这也是地方督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学业督察指导。督学往往根据不同专业背景,深入不同学科的课堂,通过随堂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作业抽查、各类教学档案抽检等方式,对各级各类公立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教学人员进行检查和指导。

(3)参加学区学校教师和公职人员的招聘工作。督学作为教师和公职人员考试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不仅要参与制定考试大纲,而且还要承担命题和监考的任务。

(4)参与教师培训。在法国,教师培训是学区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包括教师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轮岗培训。地方督学对于各类教师培训都负有主要责任,不仅要参与各种培训方案的设计,还要确定培训教师的人选,提供培训教师的名单。

二、督学的录用与培训

法国各级各类教育督学属于国家公务员,并划入公务员等级中的第一等A级,作为教育管理人员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录用和培训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法国公务员的录用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特殊条件两部分。基本条件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如必须具备法国国籍,享有公民权等。督学的录用除了必须具备基本条件之外,还通过法律规定了特殊的任职条件要求和录用程序。

(一)国家一级督学录用条件及程序

国民教育总督学必须从年满45岁及以上的正式公务员中挑选,必须以公务员身份在教育相关行业服务10年以上,其中5年必须从事教育工作。对于国民教育总督学的遴选,其资质要求较高,需具有博士学位、具备大学教师职称或研究生导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等。

国民教育总督学的招聘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委员会确定职位空缺,并在国民教育部的官方报刊或网站上公布招聘信息;其次,委员会对应聘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初筛,列出候选人名单;再次,委员会将正式候选人推荐给教育部长,再呈递给总统;最后,总统以法令形式对国民教育总督学进行正式任命。[9]

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的选拔和录用方式与国民教育总督学稍有不同,更侧重行政能力,主要从教育系统内具有相当资历的行政人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省教育局局长等公务员中选拔。[9]选拔由国民教育部长主持的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4名部长选择的中央行政司局长、国民教育部行政总督导处负责人及两名由国民教育部部长指派的该部成员组成。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的任命,要根据国民教育部部长提名决定,通过法令宣布。

(二)地方督学的录用条件及程序

地区-学区督学的录用条件不像国家一级那么严格。他们可以是具有一定职称的大学教师,也可以是中学高级教师或国民教育督学。上述人员必须年满40岁,并在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服务至少5年。

地方督学的录用程序比总督学要复杂,每年由教育部与预算、公共财务及公职部按照专业领域公布职位空缺信息,然后要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录取。所有愿意参加应聘督学考试者须首先将个人申请材料送交所在学区教育局,学区核实后再转呈教育部长。随后,由各级督学、大学教授和其他代表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将对所有提交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核筛选,提出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名单,合格者参加考试。

三、学校督导评价的类型与模式

中小学的教育督导与评价一直是法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核心。督导具有“督政”和“督学”两方面的内涵,在法国,后者体现得更加彻底和全面。在“督政”方面,法国更加偏重于教育经费和学校财务管理方面,主要由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学来实施;[11]而在“督学”方面,可以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督导对象、督导频率等角度分为不同类型。

从督导人员的专业组成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课程督导”和“专题督导”,而前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分科督导”和“专门督导”。[12]前面在介绍国民教育总督学的工作时曾经提及,总督学按照所督导的学科和专长分为12个学科组和2个专门组。学科组以学科为重点开展工作,就形成了所谓的“分科督导”;专门组往往横跨多个学科(如“经济和社会科学”等),便形成“专门督导”。“专题督导”主要是国民教育总督导办根据当年国家政策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的有针对性督导,其督导内容往往超越课程的范围,对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诊断,提出对策。

从督导对象的角度来看,法国的教育督导类型可以分为“学区督导”、“学校督导”、“校长督导”和“教师督导”。“学区督导”是近年来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而进行的非常规督导,由国家总督学团负责实施,对全国的学区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检查。[11]“学校督导”是最为传统的督导方式,一般由总督学和地方督学配合完成。“校长督导”主要由地方督学负责,每年考核一次,着重考察校长的教育领导力以及在管理学校人力资源和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督导”是法国较为有特色的督导方式,与教师的晋升和调动挂钩,每4~5年评估一次。该评估实行百分制,其中校长的评价占40%,督学的评估占60%。

从督导频率来看,可以将法国教育督导分为“日常督导”和“重点督导”。[14]前者主要是指一些常规性督导,也称为“普遍性督导”,即每个学校和相关人员都必须接受的督导;后者主要是指对新学校、新老师或者年度中心工作所要求的事项进行特别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基于风险的督导模式”(Risk-based Inspection)在欧洲国家的不断盛行,法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督导成本和督导效益问题。[15]虽然没有像荷兰将风险督导作为一种基本模式,但是法国根据自身教育发展的特点,以国民教育部预测评估司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将学校分成不同类型,并制定了相应的督导标准。[3]

四、法国教育督导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法国教育体制具有中央集权的特性,因此常常成为我国的首要考察对象。虽然身为“国际督学常务大会”[14]学区督学和省督学大多为一定职称和资历的大学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由于具有最高等级的公务员地位,因此法国各级督学都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试方可被录用,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和业务素养。

(三)督导法制完备

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不仅成为法国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也成为了法国教育督导的基本出发点。目前,法国仍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教育督导法规有:《国家教育行政总督导章程》(1965年4月14日第65-299号令)、《国民教育总督学特别章程》(1989年11月9日第89-833号令)、《地区-学区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特别章程》(1990年7月18日第90-675号令)。这三项法规共同构成了法国教育督导的法制保障。[2]

总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法国教育督导制度为其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法国政府提出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都是在督导制度的配合之下完成的。但法国教育督导方式过于复杂、频率过高,对学校领导和普通教师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荷兰和英国等国已经开始正式实施风险督导来缓解压力,在法国却没有全面展开风险督导。

值得指出的是,在繁重的督导工作之下,法国督导人员的配置也不是很充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2000年法国督学与教师之比为1:240,即每240名教师才配备1名督学。而对于包括韩国在内的几个亚洲国家,这一比值为1:150。[19]当然,这与法国对于督学的素质要求不无关联。另外,督导人员配置的均衡性也值得重视,特别是省际之间。在很多时候,地区督学可根据本省特点对督导内容和标准进行裁量,这就导致了学区之间的督导质量不一。

总体上看,法国教育督导仍在不断发展之中,随着整个欧盟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国际督学常务大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法国也将进一步更新其教育督导理念,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璐.教育督导制度法制建设的国际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1,(3):51-54.

[2][5][6][18]霍益萍.法国教育督导制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49,63:110-121.

[3][16][法]雅基·西蒙、热拉尔.勒萨热.法国国民教育的组织与管理[M].安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7.59.

[4][7]石灯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法国教育督导制度[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1),22-25.

[8]钱厚斌.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2,(8):155-156.

[9][10]吴声远.简析法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主要特点[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8):24-26.

[11][13]刘华蓉.中法国家督学对话教育督导[J].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3日第003版.

[12]苏君阳.教育督导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9-60.

[14][17]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8-69.

[15]Johan C.van Bruggen.Inspectorates of Education in Europe;Some Comparative Remarks about Their Tasks and Work[R].The 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spectorates,2010,11.

国内外期刊采编系统的特点与现状 篇10

目前发展发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玛格泰克 (Magtech) 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勤云稿件处理系统、“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三才期刊采编系统等。此外, 目前还有北京方州爱普科技公司开发推出的“网刊通V3106期刊采编系统”、博科思网络技术 (北京) 公司开发的“期刊采编OA平台”等等。

(一) 玛格泰克稿件远程处理系统Journalx 2.0

Journalx 2.0系统从2000年开始开发, 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 功能较为全面的采编系统, 截至2013年, 采用该系统的期刊已有1600多本。Journalx 2.0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的J2EE架构, 采用HTML5页面代码标准, 安全性高, 兼容性好, 能够在Safari浏览器、IOS和Android等平台兼容使用;Journalx 2.0系统具有大量的自定义功能, 能够根据编辑部的特点和要求实现功能的调整和定制;此外, Journalx2.0系统与北方方正飞翔排版系统、国外Cross Ref数据库、刊管理和发布。

(二) 勤云稿件处理系统

勤云系统从2002年开始研发, 2013年期刊用户已超过800家。系统采用了云计算和Ajax的无刷新技术架构, 实现了期刊与集群平台之间的互通, 大幅提升了数据的加载速度以及系统的更新速度;勤云系统也提供智能推荐参考文献, 智能推荐审稿人, 自动查找对比文献, 文献不端检测, 自动注册DOI, 自动控制自引互引等功能。勤云系统的特色在于采用了分布式云计算网络期刊集群平台和期刊垂直搜索引擎, 自己开发了参考文献校对系统。

(三) “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腾云系统也称“中国知网”采编发系统, 由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知网) 研发。由于其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享数据、深度整合, 依托于中国知网的自身优势, 发展潜力巨大, 到2013年已有超过600家期刊用户。腾云系统具有完整的采编系统功能, 还开发了配套的期刊出版门户系统。其特色在于与中国知网的AMLC文献不端检测系统, 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平台进行了无缝链接。[1]基于中国知网庞大的数据库, 腾云系统还提供了最为全面的CNKI精准专家遴选系统以及作者约稿管理系统。

二、国际主流期刊在线采编系统的特点

世界前4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Wiley-Blackwell、Taylor&Francis中, Elsevier开发了自己的在线采编系统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 (EES) , 其他出版商下属的期刊大多采用了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公司的在线稿件处理系统Scholar One Manuscripts (SOM) 。[2]SOM是国际一流的基于Web投稿和同行评审工作解决方案, 从1990年开始推向市场, 在全球有365多家学术出版社 (学会) 用户和4500多家的期刊用户;EES也是基于网页的在线投审稿处理系统, 也有超过1900多家期刊使用;此外还有波兰Bentus Web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国际通用自动投审稿平台Editorial Manager System, 目前在119多个国家使用, 期刊社可以基于此平台, 开发适合自己特点的系统。

国际主流期刊稿件在线处理系统一般也包含作者中心, 审稿人中心, 编辑中心, 发行中心4个主要模块, 但各个模块的结构和界面大多从使用者习惯的角度进行了优化, 在人性化角度做得较好;为避免作者的姓名重复, 国际主流期刊采编系统在注册时一般需要提交ORCID (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 注册信息, 采用国际通用的作者学术身份证大大方便了作者在不同期刊和系统中的注册;作为业界领先的投稿和同行评审平台, Scholar One不仅提供快速稳定的Web服务, 还根据期刊出版经验, 提供了灵活、丰富和卓越的电子邮件、信函及客户服务;EES系统还具有期刊文章的转让功能, 如果文章更适合也使用EES系统的其他期刊, 文章可直接转投。由于国际主流稿件系统大多与出版社合作, 所以与引用链接系统Cross Ref, 反剽窃检测系统Cross Check、i Thenticate, 数据发布平台Springer、Elsevier、EBSCO、SCI、EI、Pub Med/Med Line、Bio One, 支付平台Pay Pal等都具有较好的接口。

三、国内期刊采编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内采编系统近些年发展迅速, 功能和稳定性不断完善, 与国际主流采编系统相比较, 还存在不少的改进空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术标准和规范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也推出了如中国科学家在线i Author、中国引文数据库、Doi注册平台等相关平台和规范, 各采编系统应尽量采用通用和规范的标准和平台, 方便作者投稿和数据库发布学术研究成果。

(二) 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根据编辑部及作者的使用反馈, 由于操作系统、IE内核版本等的差异, 在某些功能上, 国内主流采编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 给作者、专家和编辑带来不便。

(三) 系统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目前, 国内大多数采编系统都支持免费升级, 但由于此项工作为免费服务工作, 后期的更新速度和维护效率通常不高, 此外有些系统的升级又只局限在同版本内的免费升级, 造成版本更新严重落后。

参考文献

[1]吕娟.刍议中国知网期刊采编系统的应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8 (2) :40-41.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11

【关键词】检察机关 后勤 管理 检察财务技术装备 创新机制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研究基层检察院后勤管理的特点,分析后勤管理的现状,探索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对策非常必要,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对其略陈管见。

一、基层检察院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

在检察机关内部组织机构中,后勤部门是检察机关这座大厦的“地基”,后勤部门的运转失灵,直接影响着检察院工作的正常运转,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检察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进行行政事务管理和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检察人员的正常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到检察院解决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检察后勤管理工作搞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工作与其他机关、部门的后勤管理工作比较,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

检察院机关是 办公室工作于一体的办公室。具体担负着全院的车辆、财务、统计、服装、基建、办公用品、文秘、会务、人民监督员、督办、收发、档案、信息、通讯保密、水电、安全、卫生绿化和地方党委、政府开展的目标考核项目及公共关系等30余项管理、服务职责,所以说,后勤部门是一个综合性、业务项目纷繁、涉及面广的内部管理、保障、服务机构。离开了后勤部门的保障服务工作,检察机关的正常运转就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2、服务性

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检察后勤管理部门是全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平台,必须不折不扣地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主要归纳为“五大”服务:一是为领导服务。后勤管理部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首先要为领导服务。领导工作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范围就要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警服务。检察人员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主体,在分工协作和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为了让干警们全心身地投入检察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勤管理部门担负着为全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为机关服务。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为保障检察工作正常运转,后勤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公、办案条件,美化庭院环境。四是为内部各部门服务。根据检察院各内部机构所从事的职能活动,后勤管理部门往往掌管着全院的财、物,也是确保各业务部门工作正常运转“命根子”,这就需要后勤管理部门为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五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机关各部门的宗旨,也是后勤管理部门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把前面四项服务工作做到家、做圆满,不但保证了检察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为人民群众来检察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民在一个优美舒心的环境中解决生活中的纷解。

3、复杂性

检察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首先表现在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既有人际关系,又有人与物的关系,而人与物的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检察业务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检察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人员办案的情绪。其次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涉及面广,既要处理好本院内部各处、室、科、局、队的关系,又要协调好检察院与外部的诸多方面的关系。

4、琐碎性

后勤管理工作常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做起,然而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切不可小看。具体工作中,会议会务需要抬桌子、搬凳子、端杯子、倒茶水,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每天的迎来送往,电话的接进拨出,是再小不过的事,都代表着检察院的文明风貌,若有不慎,将会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还有在接待和外事活动中,小事处理不当,也将会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

二、基层检察院后勤管理的现状

根据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看到后勤管理工作在检察机关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此勿庸多言。但在现实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一是在内部组织机构方面,一般检察院的后勤管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或专设后勤保障部门。专设后勤管理部门是现有体制下较为理想的组织方式,但大部分基层院的后勤管理工作还是放在办公室。 基层检察院机构改革后,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 人民监督员办公 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使基层院办公室任务重,压力过大,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还影响到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二是后勤人员兼职多,服务跟不上。 根据上级检察机关“三大部门”的目标任务和当地党委、政府开展的综治、卫生、安全等近20 项的单项工作,任务多,项目杂,上述人员每人都要身兼数职,许多事做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使服务保障跟不上。三是后勤管理部门的人员配置上也存在较大的不合理,后勤工作者相对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后勤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特点,需要后勤人员具备办事高效、保障得力、服务优良的能力。然而,在人员配备时,把后勤管理部门当作是“收留处”,将不适应一线业务工作的人员或老弱病人员往后勤管理部门塞,看似增加了后勤人员编制,加强了力量,其实影响到了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四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动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

总之,当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在体制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纵向封闭型”,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编制模式,在管理方法上,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在分配制度上,仍然是“铁饭碗”、“福利型”;在效率上,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制约和影响了检察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基层检察院后勤管理的思考

在深化改革、公正高效、全面加强检察机关检察工作的形势下,如何搞好检察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和强化后勤部门的“参谋助手、协调枢纽、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职能作用,真正实现全面、高效的优质服务,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搞好服务保障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检察后勤管理工作:

1、改革后勤人事制度,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重点。多年来,检察院后勤管理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完成了大量的后勤保障任务,为检察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长远看,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一是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装备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地级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县级检察院也要设立计划财务装备工作专门机构”。这对基层院设置后勤管理专门机构提供了依据。计划财务装备部门是后勤保障工作的职能部门,负有对经费、物质保障、后勤管理工作实施统筹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专有职责。随着实行部门预算、实施政府采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等财政改革措施的出台,“科技强检”战略的实施,检察改革进一步深入,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基层院设置计划财务装备科,从办公室部门中分离出来,能减轻“倒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中一对三的工作压力,有利于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新时期检察工作提供高效服务,同时也有利于积极支持和配合上级计划财务装备部门的工作,有利于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上级计划财务装备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建立检察后勤职业标准。结合检察业务的特点,构建后勤保障职业化标准体系,应包括后勤保障职业准入制度,职业管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职业保障制度和职业奉献精神。建立检察院后勤保障系统职业标准与检察官职业化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对检察院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2、变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保证。后勤保障分为很多部分,现在的检察院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格局,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应改革服务体制,更新服务理念,实现“四个转变”、强化“三个意识”。从管理方法上,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从服务方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从服务范围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从经费来源上,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工作要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3、坚持以人为本,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关键。人才资源是信息时代的第一资源。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拘一格的选拔人才。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努力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其次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手段,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再次是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后勤工作是属于承上启下、左右互动的工作性质,这就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要在细中求精,精中务实,实中求细,最终达到领导满意、大家满意。实践证明,坚持稳重、耐心、细致是搞好后勤工作的基础,是后勤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保证。

4、加强制度建设,是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前提。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后勤管理工作,从战略高度谋划后勤保障的未来发展,横向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向集约型发展;纵向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结合高检院、省、市院的战略性构想,制定出后勤管理工作的长远规划,为充分发挥后勤保障功能和作用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各项规章。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部门职责、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考核标准等一系列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的检务保障工作制度,使检务保障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使今后的检务保障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工作特点与现状 篇12

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与现状, 我认为, 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的定位必须综合考虑, 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过程中, 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下面我分别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方面加以分析。

一、专业定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参与和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可分解为:英语交际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及综合能力。通过三年教学设计, 合理整合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和技能课, 综合实践教学, 保证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形成, 适应专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的复合性要求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具备复合性和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的多数课程涉及商务和语言 , 必须融合 英语、商务 知识和商 务技能 , 以提高教 学效率。要通过招聘引进、进修培训、企业见习、顶岗锻炼、自主培养, 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能力结构, 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队伍建设 方面 , 建设适合 高职教育 特点的“双 师型队伍。一方面, 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下企业挂职锻炼。另一方面, 借助当地的社会资源, 聘请外贸公司的老总担任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为原本传授书本知识的课堂增添了生机, 还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感性知识。

三、课程设置

从目前我院开设的课程来看, 商务英语专业是兼修商务的英语专业。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 课程设置中还有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我认为可以采取一年级新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外语、国际贸易、基础会计等基础课程, 使其具有基础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较为扎实的经济商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方向, 使其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具有牢固的英语功底;同时在这个时期, 我们组织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 参加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方向, 包括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训等, 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企业参与和推动。校企合作首先要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考核体系, 将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要求每个班学生在毕业时至少拿到12个除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之外的商务证书, 以取得行业准入资格。专业教师应将知识点加以梳理, 并贯穿于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 最终在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上着重体现。在实训建设中, 坚持以企业为主导, 确立“企业订单培养”在专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并将其评价贯穿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以此作为改善教学质量的依据。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一种跨越学科、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的专业, 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 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

摘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兴专业, 高职商务英语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高职培养的学生由于能力和知识方面的不足, 毕业后往往从事其他专业的工作, 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因此, 为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探索。如何构建学生的能力体系, 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 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是高职教育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商务英语,高职教育,专业特点

参考文献

[1]徐鲁亚.“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与实践教学[J].民族教育研究, 2005 (6) :29.

[2]郎可夫, 王玲.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汉语, 2001 (3) :78.

[3]纪淑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 (3) :112.

[4]赵光慧.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探索[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4 (2) .

上一篇:新媒体下网络营销下一篇:考场议论文的起承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