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预算编制

2024-07-20

资金预算编制(通用10篇)

资金预算编制 篇1

摘要: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流转是否畅通, 影响到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 乃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保证资金预算匡算在成本预算范围内, 加强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 减少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提高资金计划的符合率。

关键词:资金预算,成本预算,编制方法

资金预算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部分, 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资金预算编制是否准确, 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流转是否畅通, 影响到货币资金的利用效益, 乃至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胜利石油管理局 (以下简称管理局) 已实行成本预算和资金预算多年, 并且资金预算通过相关信息系统控制和管理资金收支业务, 但在资金预算和成本预算的结合度还不够紧密。经过研究和测试, 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是确实可行的, 具体的编制方法介绍如下。

1 资金预算编制依据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资金预算以管理局批复的年度成本预算和单项控制指标为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实行“以收定支、自求平衡”的原则。资金预算要按照“以收定支、自求平衡”的原则编制, 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按照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2 资金预算的项目和口径

2.1 资金预算项目

期初余额, 本期收入, 本期支出, 期末余额。

2.2 资金预算口径

(1) 经营预算或资本支出预算:预算期经营收支预算或资本性支出预算金额, 将成本预算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转入本表相应项目。

(2) 折旧、折耗及摊销:预算期内成本预算报表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折耗, 长期资产及无形资产摊销, 此口径金额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是不影响资金预算的, 属于资金预算应减因素。

(3) 内部银行结算:管理局所属各单位在管理局内部银行开户, 管理局内部收支结算全部通过内部银行处理, 不涉及资金结算, 属于资金预算应减因素。

(4) 增值税因素:成本预算中收入、支出不含增值税, 根据成本预算中的收入测算出“增值税计税基数”再根据适用增值税税率, 得出预算期预计增值税, 增值税中收入部分涉及的销项税和支出部分的进项税相抵后就是本期预计应交的增值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但需要资金支付, 属于资金预算应加因素。

(5) 当期预算收支数:将预算期收入、支出, 剔除不涉及资金预算的应减因素, 加上增值税, 得出预算期含增值税的当期资金预算收支数。测算出预算期新增挂账不能收支资金的部分, 即倒推出当期预计资金收支金额。

(6) 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考虑预算期期初成本预算报表中的资产负责项目期初数, 在预算期内可收可支的部分, 测算出资产负责项目期初数在预算期期末的剩余数。

(7) 本期货币资金预算数:根据“当期预算收支数”和“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中的预算当期资金收支数相加, 得到预算期资金预算数。

(8) 资产负债表项目期末预计数:根据当期预算收支数”中的预算期新增挂账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期初数的增减变动”中的预算期末剩余数, 测算出资产负债项目的预计期末数, 并与成本预算报表的相关项目进行核对。

3 编制资金预算的基本思路

(1) 将收入、支出分为“影响损益项目”和“影响资产负债项目” (包括当年经营活动影响资产负债的项目和资产负债表年初数变动影响数) 两部分, 按项目分别反映出相关的资金收入和支出。

(2) “影响损益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以管理局批复的“经营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为准, 减去“折旧、折耗、摊销及内部劳务收支”, 区分增值税业务和非增值税业务, 得出增值税的计税基数, 计算出销项税和进项税, 加减需要收支的“增值税”,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测算出“含增值税的当年预算收支数”;扣除内部银行结算 (是指与相关单位或部门通过内部银行进行转账结算而不动用货币资金的业务) 的部分后, 计算出“剔除内部银行结算后的当年预算收支数”;最后再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测算出“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和“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3) “影响资产负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

(1) 影响当年资产负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将“经营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预计数减去内部银行结算的款项后, 最后测算出“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和“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2) 影响资产负债项目年初数的资金收入和支出:按收付实现制的原则, 将资产负债项目的年初数减去预计当年收回或支出年初数的货币资金数, 得出资产负债项目年初数的预计剩余数。

(4) 本年货币资金预算数:对应当年收支预算中的“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的增减变动”对应的“预计当年收支资金数”, 得出本单位“本年货币资金预算数”。

(5)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末预计数:对应当年收支预算中的“预计当年新增挂账数”, 加上“资产负债表项目年初数的增减变动”对应的“预计剩余数”, 分析计算出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末预计数。

(6) 根据以上思路编制出资金预算的基础表后, 可根据管理局预算报表的格式生成正式的资金预算, 导入到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执行。

4 结语

根据在以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成本预算基础上,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方法编制资金预算, 通过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对资金收付款业务的管理和控制, 并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后的符合率进行统计和分析, 能够保证资金预算匡算在成本预算范围内, 加强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 减少资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提高资金计划的符合率。

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高度集成, 成本预算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深化, 资金预算管理的进一步提高, 按月编制以成本预算为基础的资金预算, 对资金来源的预测、应 (预) 收款项管理、资金支出的管控、筹融资安排以及资产负债限额指标的控制, 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平台。成本预算对资金预算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测算依据, 资金预算及管控对成本预算进行了细化和补充, 通过资金预算与成本预算的结合, 建立了财务预算的管控手段, 深化了财务预算的范围, 提高了财务预算管控能力, 为下一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及全员成本目标管理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佟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熊筱燕, 解宝贵, 王殿龙.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分析[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9, 3.

资金预算编制 篇2

算内投资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国发40号文件),加快发展新经济,切实发挥中央预算内资金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我们拟组织实施2016年“互联网+”重大工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发40号文件要求,坚持“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加强对“互联网+”行动推进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聚焦重点,梳理筛选出能够有力重点支撑互联网与制造业、农业、金融、民生、交通、能源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主要指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面向行业提供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服务的平台建设类项目。

二、具体要求

(一)项目建设要面向本行业或本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为行业领域提供公共服务;注重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有效支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二)优先支持我委前期在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云计算工程、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创新发展等工作中推进的重大项目;优先支持骨干企业实施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项目;优先支持为某一行业或跨部门、跨区域提供互联网公共服务的项目。

(三)项目承担单位应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法人,在相关行业或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并已具备一定的市场服务规模。

“互联网+”重大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编制要点:

一、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1、国内外现状、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

2、项目实施对行业“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意义和作用。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

2、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概况、合作方情况等。

三、项目实施基础

1、技术成果来源、知识产权情况及建设方案创新点和比较优势

2、项目前期工作基础,申请单位在行业领域的发展基础与用户合作情况

3、行业主管部门在支持项目运营管理、应用推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情况

四、建设方案

1、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规模、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市场预测

2、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3、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商业模式等

五、投资估算及筹措

1、项目总投资规模,投资使用方案

2、资金筹措方案以及贷款偿还计划等

六、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

1、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计算评估

2、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七、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1、自有资金证明及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包括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2、技术来源、知识产权相关证明文件。

地方债预算编制初探 篇3

政策支持

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和资产与负债的相互关系看,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不采取治理措施,局部地区风险有可能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

2014年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新《预算法》也包含了对于“预算安排举借的债务是否合法、合理”的相关条款,从法律角度对地方政府编制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了明确要求。

财政部一直高度重视地方政府性债务統计工作,近年来建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及债务单位如实填列债务并上报,以便全面掌握情况,及时防范风险。为进一步夯实数据基础,开发应用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完善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开展债务与债权对账工作。

目前来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作为国际上公共财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全面反映一级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而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将是健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又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债务管理机制,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政府性债务作为政府举借的资金,是政府收支内容之一,也是全口径预算的应有之义。因此,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这也对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了明确要求。

全口径预算就是把政府所有类型的收支都纳入统一管理体制的制度框架,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全口径预算管理涉及大量地方政府事权的规范,要求将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高度匹配,并建立综合的政府收支问责机制,由人大等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预算控制,是财政收支管理向政府理财观念转变的深刻变革。

从上述政策措施看,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关键是要弄清地方政府性债务状况,而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将会全面、准确地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为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各地探索

为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不少地方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在债务预算编制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

第一,清理规范债务分类。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从2003年开始焦作市就对政府债权债务构成分布、实施和偿债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提出了“澄清底数,内外统管,纳入预算,加强监督”的总体思路。在步骤安排上,先进行债务清理,摸底调查,后进行内部统一管理,再进行政府债务预算编制,概括起来就是“清理、归口、甄别、对接、还付”。这几个环节基本体现了编制政府债务预算的客观要求。

第二,出台债务预算编制办法。2013年,佛山市出台了《佛山市市级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试行办法》。其主要内容是,一是明确债务主体,控制债务总体规模;二是规范举债、偿债程序,实现全过程监督;三是监控债务收支使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可以说是财政预算改革的一个有效探索。

第三,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湖南省常德市从2007年起,就在公共财政预算中设立了财政支付风险准备金、政府债务风险准备金和应急准备金,建立了公共财政预算与政府债务偿还之间的联系。广东省汕尾市2007年出台了《汕尾市市级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暂行规定》,对偿债准备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这些在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保证政府性债务及时偿还,防范债务风险,维护政府信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四,实行定期报告制度。例如,2009年,浙江省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为探索开启对政府性债务的日常监督,促使政府尽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建立了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性债务跟踪监督小组,同时还下设咨询委员会,聘请有关专家、审计中介、市人大代表等相关专业人士,以提高政府性债务跟踪监督的实效,并每年召开一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负债情况。

完善思路

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体现了政府举债规模、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科学合理地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将有助于提高政府性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笔者认为,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编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作出完善。

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考虑到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地方也只是处于试行阶段,加上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特殊性,为了能够科学合理地编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各地应该在结合其他财政性资金预算编制办法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相关办法。

重点是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的编制范围、资金申报和审核程序、预算报告和批复程序、预算执行与监督检查等方面给予相应地规范。同时,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要及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方面的有效做法提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以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二,合理界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目前,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应该全额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可以说是基本形成共识,但对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其他相关债务,是按具体债务项目还是按债务额度的一定比例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仍有待探索。

笔者认为,各地应该在对债务项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财力状况等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其再次进行界定,并采取相应地办法将其纳入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范围。

第三,科学设置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收支分类。政府性债务资金作为政府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偿还资金主要也是来源于财政收入,按照政府预算统一性与完整性的原则,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政府预算统一管理后,应该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活动。考虑到地方政府性债务最终需要偿还,其债务资金使用方向和预算审核方式等与公共财政预算等应有所区别,因而需要科学设置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收支分类。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收支分类是编制地方政府预决算、组织预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能系统地反映债务预算收入的来源构成和支出构成,有利于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进行分类管理。

第四,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措施。一是要建立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审核制度,规范贷款资金的运行程序,严格核准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建立投融资项目评价制度,对需跨期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科学地计算其时间价值和项目价值。三是建立规范的偿债机制,在确保按时还本付息的同时,还要保证偿债准备金的完整和不断增值。四是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报告制度,定期向政府和人大报告债务预算的执行和管理等情况。五是建立严格的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通过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债务管理效率,避免债务风险的发生,促进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第五,理顺各本预算之间的关系。按照我国当前的全口径预算体系,科学合理地编制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必然涉及到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要理顺政府性债务预算与其他预算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就还本付息和收支安排方面建立健全有机联系机制。

资金预算编制 篇4

一、选择合适的资金预算编制模式和流程

资金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性环节。资金预算的编制必须以企业预算总目标为依据, 将该目标分解为责任目标并下达给各责任主体。

(一) 资金预算的编制模式

一般来说, 资金预算编制程序包括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三种方式, 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财务条件和管理风格的房地产企业。

自上而下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保证房地产企业整体利益, 编制过程耗时较少。但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权力高度集中, 预算执行单位无法参与决策, 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也不够, 难以发挥各下属单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 既不利于预算的执行, 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自下而上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些下属单位处于市场前沿, 最了解市场动态, 能够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做出合理决策。但该种模式可能造成管理失控, 基层单位为争夺企业的资本资源可能会虚报预算, 并由于没有给下属单位足够的压力, 不利于挖掘其盈利潜能。

上下结合的模式是指首先自上而下分解目标, 明确任务;然后自下而上层层填报, 逐级审核把关、汇总, 最终进行综合平衡。这种方式既落实了房地产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又发挥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 能够提高资金预算编制效率和实用性值得推广。

(二) 资金预算的编制流程

从目前的实践经验来看, 多数房地产企业总部于每年9月或10月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 下发给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 启动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按照预算编制要求,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下发本单位的各个部门, 根据各部门上报的年度预算编制本单位年度预算, 并于1个月内上报企业总部。总部对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的预算进行初步审核, 汇总形成年度预算草案, 上报公司董事会。在董事会批准后, 于12月确定企业的年度预算并将年度预算目标逐级分解下达到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执行。

二、资金预算的主要内容

房地产企业制定的资金预算一般应包括经营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和财务预算等内容。

(一) 经营预算

经营预算的核心是收入预算和成本预算。

收入预算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收入和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收入预算。房地产开发项目销售收入预算应以项目销售的住房产品结构为中心, 采取按月度进行时间纬度分解的编制方法。由于开发项目的整体面积已确定, 销售预算应按照每月销售面积、销售金额与资金回笼来编制, 参照因素包括:上年同期销售情况、预算年度每月的预计销售面积和预计销售单价、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商业地产项目租金收入预算则一般采用以项目出租的房屋区域为中心, 按照月度进行时间纬度的分解。参照因素包括:上年同期租赁情况、已经订立租赁合同或租赁意向书、预计空置率和平均租金水平、租金收入、物业管理费收入、服务收入, 停车收入等。

成本预算是房地产开发项目从前期决策到项目建成投产所发生的所有投资费用, 包括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筑安装上程费、配套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建设期贷款利息等。由于投资金额巨大, 不可控成本较多, 因此, 管理者一定要特别重视开发预算编制工作, 在成本发生大幅度变动时, 应认真分析具体产生原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 资本性支出预算

资本性支出预算主要是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于资本性支出预算在各房地产企业预算中的情况差别较大且非资金预算的重点, 本文不做详细讨论。

(三)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包括资产负债预算、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关键营运预算等。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及近年来国家厉行宏观调控政策, 在房地产企业的运营中, 应贯彻现金为王的原则, 现金流量预算在整个预算体系中应当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对资金预算执行进行有效的控制

企业的资金预算方案一旦下达, 就具有指令性。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 形成全方位的资金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为此, 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 重点控制

管理者应找到资金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 如经营活动和考评体系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实际上是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分解过程中那些较高层次的目标, 必须遵守自上而下, 逐层求精, 重点控制的原则。

(二) 对预算外事项严格控制

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董事会批准的财务预算进行监控。每月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除报送内部管理报告外, 还需向总部的财务部门报送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说明。超出预算的费用支出必须按特定程序上报有权审批的机构或个人审批, 并说明正当、合理的理由。

(三) 预算分析与经营分析相结合

企业应建立月度预算执行报告和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制度实现预算分析与经营分析的结合。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财务部门需在上报预算完成情况的同时, 通过预算分析, 对预算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 并结合企业的全面经营分析, 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每会计年度结束后, 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负责人应及时向企业经营决策层报送上一年度的内部管理报告, 详细说明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总部财务部门综合各下属单位或项目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 编写上一年度公司整体财务预算的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 专业监控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资金预算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 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预算监控机构深入预算单位调查落实预算执行的情况,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仅仅依靠专业监控是不够的, 只有通过各部门齐心协力, 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 才能不断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最终实现预算目标。

(五) 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为确保资金预算监控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财务部门应负责分析预算执行偏差的主次成因, 并对预算执行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审计部门应用审计方法和手段, 多方面地监督预算的日常执行情况, 并对各预算单位提交的预算执行报告进行审计验证, 以实现监管手段的公允性。企业还应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制度, 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及时检查、追踪预算的执行情况, 以全面预算执行分析报表、分析报告和专题报告等形式, 全面、系统地报告每个责任中心及整个公司预算执行的进度和结果, 每月报送预算管理机构及各主管领导, 并对资金预算监控过程中发现的偏差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

摘要:资金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难点问题。管理者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资金预算编制模式和流程, 确定资金预算的主要内容, 并对资金预算执行进行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预算,编制,执行

参考文献

[1]王化成, 佟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王化成, 佟岩, 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马蕾.如何编制公司预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马蕾.如何编制公司预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茜.国内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探讨[J].财政金融, 2005 (10) .[3]王茜.国内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践的探讨[J].财政金融, 2005 (10) .

[4]冯浩.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4]冯浩.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怎样编制财务预算 篇5

第一章

第一条为适应公司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规范财务预算管理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企[2002]102号),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公司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第三条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预算。财务预算应当围绕公司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第四条

公司应以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管理,切实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工作,对预算内资金支出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利用预算对公司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第五条

公司预算应与会计一致,公司财务预算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综合平衡;效益优先,确保重点;全面预算,过程控制;权责明确,分级实施;规范运作,防范风险。

第二章

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第六条公司设立财务预算委员,由董事长任预算委员主任。

第七条财务预算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第八条公司财务部是财务预算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公司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报告等具体工作,跟踪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财务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第九条公司物资、机械、市场开发、人力资源、资产管理、宣传党建、安全质量、工程技术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系统业务涉及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预算委员会做好公司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其主要负责人参与公司财务预算委员会的工作,并对本部门财务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第十条公司所属基层单位是公司主要的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公司财务部的指导下,负责本单位现金流量、经营成果和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工作,接受公司的检查、考核。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财务预算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第三章

财务预算的形式及其编制依据

第十一条

编制财务预算应当按照先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后财务预算的流程进行,并按照各预算执行单位所承担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责任权限,编制不同形式的财务预算。

第十二条业务预算是反映预算期内公司可能形成现金收付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营业活动)的预算,一般包括:企业总产值预算、项目成本预算(生产成本预算、间接费用预算)、开发成本预算、采购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等。

第十三条资本预算是公司在预算期内进行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权益性资本投资预算和债券投资预算。第十四条筹资预算是公司在预算期内需要新借入的长短期借款、经批准发行的债券以及对原有借款、债券还本付息的预算,主要依据公司有关资金需求决策资料、发行债券审批文件、期初借款余额及利率等编制。

第十五条财务预算主要以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等形式反映。

1、现金预算是按照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编制的反映公司预算期内一切现金收支及其结果的预算,它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筹资预算为基础,是其他预算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主要为汇总的公司现金预算和预算责任中心的责任资金预算,是公司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

2、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综合反映预算执行单位期末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

3、预计损益表是按照损益表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的反映预算执行单位在预算期内利润目标的预算报表。

第四章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第十六条编制财务预算,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一)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公司确定的预算经营目标,提出下一公司财务预算目标,包括产值及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

(二)财务部根据公司预算的经营目标,于每年12月初制定公司下一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

(三)公司各预算责任中心按照统一格式,编制各自的下一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20日前报送财务部;

(四)财务部对各预算责任中心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并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查,结合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综合平衡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司下一预算草案,于12月31日前报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

(五)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应于次年1月10日前召开预算管理委员会会议,审查公司下一预算草案,对未能通过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的项目,有关预算责任中心应进行调整;

(六)经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查后的预算草案,应于公司下工作会之前报公司董事会;

(七)公司财务部对董事会审议批准的总预算,在次年3月底以前,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下达公司各预算责任中心执行。

第十七条企业财务预算可以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分别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零基预算、概率预算等方法进行编制。第五章财务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第十八条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即具有指令性,各预算执行单位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财务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财务预算执行责任体系,要求责任到人,并将分解情况上报公司财务部备案。

第十九条财务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依据,各执行单位应将预算细分为月份和季度预算,以分期预算控制确保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并将分期预算上报公司财务部备案。

第二十条各执行单位应当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付平衡,控制支付风险。各预算责任中心的负责人负责本中心的预算控制,并承担控制预算的经济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必须经单位领导或其授权人签字,财务部门方可受理;对预算外的项目支出不予受理。

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财务部门不得支付。对超合同、超计价、超前支付的,即使单位领导签字,财务部门必须拒付,除非办理了合同变更或预算调整。第二十二条

各预算责任中心必须严格执行成本费用预算,在日常控制中,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健全凭证记录,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成本费用的预算标准,加强适时的监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各预算责任中心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第六章财务预算的调整

第二十三条公司正式下达执行的财务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财务预算执行单位在执行中由于市场环境、经营条件、政策法规等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财务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可以调整财务预算。

第二十四条对于不影响财务预算目标的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之间的调整,可以按照内部授权批准制度执行,鼓励预算执行单位及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对策,保证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二十五条确需调整财务预算,应当由预算执行单位逐级向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阐述财务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客观因素变化情况及其对财务预算执行造成的影响程度,提出财务预算的调整方案。

财务部对预算执行单位的财务预算调整报告进行审核分析,集中编制企业财务预算调整方案,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经理办公会乃至董事会审议批准,然后下达执行。

第二十六条对于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财务预算调整事项,公司进行决策时,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1、预算调整事项不能偏离公司发展战略和财务预算目标;

2、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在经济上能够实现最优化;

3、预算调整重点应当放在财务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正常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第七章财务预算的分析与考核

第二十七条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在每季后15天,向公司财务部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财务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由财务部责成有关预算执行单位查找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必要时,由财务部提交财务预算委员会处理。

第二十八条

公司审计部定期对预算责任中心的报告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审计部形成审计报告,及时反馈给财务部及预算责任中心,作为预算调整、改进内部管理和预算考核的一项重要参考。

财务预算审计可以全面审计,或者抽样审计。

第二十九条财务部定期向预算执行单位、财务预算委员会以至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提供财务预算的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财务预算目标的影响等财务信息,促进公司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第三十条公司建立财务预算分析制度,由财务预算委员会定期召开财务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全面掌握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研究、落实解决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政策措施,纠正财务预算的执行偏差。

第三十一条公司的财务预算按调整后的预算执行,财务预算完成情况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为准。

第三十二条预算终了,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向董事会报告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并依据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预算审计情况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

第三十三条财务预算执行考核是评价预算执行单位绩效的主要内容之一,与预算执行单位负责人的考核挂钩。第八章

第三十四条

资金预算编制 篇6

预算指的是对未来发生行为的一项计划, 是为了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完善单位管理而实施的一项管理办法。我国的事业单位一般都会承接一些专项课题任务, 需要申请和使用专项资金,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部门预算内拨款。因此如何科学的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和使用预算资金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题任务能否获得资金上的有力保障, 以及在审计的时候能否顺利通过。就现阶段来看, 我国事业单位在编制与执行专项资金预算的过程当中, 仍然存在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因此,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工作, 不断提升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就有必要对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二、我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思想观念淡薄, 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把专项资金预算纳入到单位管理的决策范畴当中, 只是将预算编制看做是财务部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 领导层对其不够重视, 科研、人事、资产等相关重要部门与人员的参与程度不足。财务人员一般不参与课题的立项、讨论、决策及规划, 对专项课题的了解较少, 所以只能根据上一年的数据来进行预算编制, 就不可能做到与单位实际科研水平的紧密结合。如果预算的编制只由财务人员进行参与, 而没有经过单位各相关部门认真进行决策与研究, 那么这样的预算既不能反映出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也不能发挥出预算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二) 预算编制不够规范、严格, 反映的资金需求不够准确

首先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准备不够充分。专项资金预算工作没有统筹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 没有反映出真实的资金需求, 主要表现有:存在预算虚报、多报等问题;新增课题任务申请的文本编写流于形式, 过于简单, 不能有效反映出课题立项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 也反映不出准确的项目支出结构与资金需求等内容;时常出现预算编制的错报与漏报问题, 其技术的专业性有待提高;有部门对财政部下发的预算控制数私自进行调整, 项目支出预算的二次批复问题较为突出, 预算编制的随意性较大。其次是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方法简单。虽然零基预算法已经被运用到了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当中, 但仍有部分单位习惯用“上年基数加上本年因素”的老方法, 预算的编制较为笼统, 不方便将预算分解到各个部门当中执行。

(三) 预算执行的管理不到位

我国多数事业单位, 在担负国家的计划项目同时, 通常还要担负一定的创收任务。对国家拨款资金项目管理与执行工作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部分单位没有健全的预算执行管理制度, 奖惩制度也不尽完善。预算执行的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该分月计提与合理分摊的账务费用处理不够及时。部分单位的预算统计不精细、不规范, 不能给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出有价值的资料信息。单位预算执行的进度滞后, 等到年底, 为了达成考核指标再突击花钱, 大大减低了资金的投资效果。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不断更新预算理念, 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近年来, 我国连续开展了多项改革工作, 包含有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预算编制改革, 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 以政府采购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改革等一系列的预算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预算编制、监督、执行相分离的新的预算管理机制,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知识普及, 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下的错误观念, 要知道预算管理不仅仅是要考虑预算编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要与单位的发展计划紧密结合, 与内部的约束激励机制相互挂钩, 要完善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与充分认识, 了解预算工作是建立自我发展、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有效办法与良好机制。

(二) 强化组织与协调工作, 努力提升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水平

1. 预算编制过程所遵循的原则

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当中, 首先要遵循完整性原则, 要做到单位所有与课题相关的财务收支都不遗漏;其次是真实性原则, 各项课题的预算收支数据, 必须要有充分、明确的资料作为依据, 并且按照批准部门所认可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数据进行计算, 得到最终数据, 不允许自行估算;统一性原则, 参照规定的程序与标准, 以及统一完整的预算科目, 来对预算进行编制;年度性原则, 依据财政年度实施编制;最后是政治性原则, 即预算的编制应该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 预算编制基本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 要按照自下而上、分级编制、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步骤进行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

第一, 根据国家政策、预算法规、上级部门所部署工作, 由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印发下一年的专项支出与需求经费计划的通知与预算表格。各责任部门根据本项目、本部门的发展计划, 或者项目滚动的研发需求, 在预算年度分析与测算的基础上, 对本项目、本部门的支出与收入进行编制, 测算出建议数额, 并且及时上报给财务部门。第二,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依据各责任部门所提供的项目支付预算与基本支付预算, 与单位的发展规划相结合, 综合进行考虑, 而后编制出预算方案, 通过办公会的讨论, 再上报给上级的主管部门。第三, 根据单位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 在各责任部门进行预算调整与修正的基础上, 财务部门应该对各项收支进行进一步地明确, 细化项目支出、基本支

新医改下强化专项资金管理与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探讨

於淙淙

(扬州市急救中心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新医改实施后, 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 大量的项目经费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管理的难题。笔者就专项资金的使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项资金;管理;财政保障机制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公共卫生机构的运行及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财政保障意见。江苏省委省政府、扬州市政府《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 (扬财社[2010]29号) 相继出台了实施细则, 明确“各级政府根据公共事业发展需要足额安排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所需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 为应急救治机构大发展创造了时代背景。随后的三年中, 各级财政从多方面、多层次给予市急救中心的运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其中尤以专项资金的投入为保障重点, 从根本上改变了市急救中心的运行质态, 使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新医改带来的方便、实惠。

一、专项资金的内涵及产生的根源

(一) 专项资金内涵

所谓专项资金, 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这种资金要求进行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出、政府的采购支出等, 调整后编制出新一轮的预算方案, 通过办公会议、的讨论后, 可上报给上级的主管部门。第四, 单位的财务部门, 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新的年度预算批复, 与单位内部的管理需要相结合, 对各项经费的预算分配进行细化, 通过办公会审批后, 正式发文方可公布执行。第五, 单位预算采用固定预算法、基数加增长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方法, 分别进行编制。根据预算期范围内可实现的、正常的某一业务水平来编制的预算, 称为固定预算, 它适用于数额较稳定以及固定费用的预算项目, 例如基本运行费等。依据当年的实际发生数额, 再参照人员的构成分类, 来对下一年众多因素进行编制, 这种预算称为基数加增长预算, 例如课题组人员的经费预算等。零基预算以零作为预算收支的基点, 将预算期内的各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收入可行性、数额大小等因素进行逐项分析, 以此来明确收支水平预算, 它适用于编制基础有较大变化的预算项目。

(三) 对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能力给予客观评估

在课题立项申请时, 就应该认真谋划好如何按进度做好项目, 保障好项目的质量, 并且伴随项目初步各阶段的进展 (对科研项目来说, 则为综合论证与技术实施方案的阶段) 及其可行性的研究报告等而进行逐步地细化与深化。对待要求有自筹资金的项目, 要遵循量力而行原则, 立项前就制定好切实有效的筹资方案, 从而能够防范自筹资金的风险。倘若碰到大项目, 或有几个项目赶在一起, 而项目的承担单位执行能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 应该考虑采取对外工程总承包的方式进行项目的实施。

(四) 加强预算执行的过程管理

第一, 项目的承担单位要健全与完善预算执行的管理制度, 不能挪作他用。财政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专项资金就是指由被投入单位占用的, 利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 不以营利和资本增值为目的, 而以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和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经济投入。近几年来我市财政局、卫生局也积极响应新医改号召, 践行“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原则, 对我市应急机构──扬州市急救中心专项经费给予了大幅投入, 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

(二) 专项资金产生的根源

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是由公共卫生机构的根本宗旨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是由公共卫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没有保证其发展、运行的资金支持, 公共卫生的功能也就无从发挥;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则是直接源头。因此, 公共卫生机构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时, 必须全面准确的理解项目资金的立意, 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 避免盲目开支, 以实现资金投入的初衷, 促成新

对管理各流程进行明确, 保障项目预算管理与执行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办法。第二, 应该积极强化项目过程控制。健全项目执行的预警机制, 以实际执行与计划偏离的程度为基础, 分级进行管理。经费的使用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开支范围与用款计划进行资金的使用, 对预算的执行进行动态掌握, 严格遵照相关财经法规, 努力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益与质量。财务部门应该对基本费用实现按月计提与合理分摊, 对项目预算的执行率也要按月统计。计划部门应该按照统计数据, 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实施排序, 或者和相似项目类比, 对执行进度相对滞后的预算项目提出警告, 并及时分析原因, 进行整改。对与总体目标偏离较远的项目, 要及时叫停, 并积极找寻解决方法, 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实施。

伴随国家科学的迅猛发展, 事业单位要担负国拨资金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不断提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水平, 改善预算执行的质量, 将会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 政府部门、财政部门、项目部门以及项目承担单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事业单位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 积极修订与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从而不断健全自身的财务预算工作, 促进单位的稳定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资金预算编制 篇7

一、推行部门预算改革的重大意义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财政体制改革有四项内容, 即: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于2006年下发《财政部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逐步建立起一套框架体系完整、内容有机结合、运转高效有序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 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实现预算管理的公开、公正、公平。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部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比如:部门预算透明度不高, 预算编制方法不合理, 预算调整过于频繁, 预算管理不到位,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推行公共财政和阳光财政, 财政资金的安排越来越透明, 公共大众的知情权也要得到充分落实。经济的快速发展, 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资金量不断增大, 以前编制简单预算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这就要求必须推行部门预算改革, 不断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的编制。

二、我市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做法

1、建立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框架

我市从2005年试编2006年部门预算, 全市118个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编制了简单的部门预算, 2007年统一使用编报软件, 从市直各部门到各乡镇, 全部编制了规范的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要做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部门预算的编制主体是部门, 部门要对编报的部门预算负责。

(2) 部门所有收支, 包括部门取得的一般预算拨款收入、非税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政府性基金收入 (土地出让收入、墙改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 、其他收入等, 从不同来源取得的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各项支出, 都要编入部门预算, 体现综合预算的原则。

(3) 部门本级及其所有下属单位, 包括各个级次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都要编入部门预算, 单独反映。

(4) 部门本级及其下属单位所有收支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细化到具体的预算项目和相应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2、确立部门综合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市编制部门综合预算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这条主线, 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 加快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重点支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增收节支, 从严从紧编制预算, 推进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升预算管理绩效, 努力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我市在对部门综合预算进行编制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依法理财的原则

部门预算编制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采用零基预算、标准定额预算、项目预算等先进方法, 做到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财政局预算科根据全市可用财力情况修订汇总部门预算建议计划, 形成政府预算草案, 经局务会研究后, 报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批准, 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以财政局文件形式, 及时批复到各部门执行。这样就保证了预算编制的法律可靠性, 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和实施。

(2) “全口径”编制收支计划原则

统筹考虑预算内外、基金等各类资金, “全口径”编制部门收支计划, 部门各项收入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盘子, 统筹安排各项支出, 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部门收入预算要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指标, 结合部门发展计划和履行职能需要, 参考历年收入情况 (三年平均数) 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 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 分别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

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 统筹各类资金, 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 量力而行, 量入为出, 要优先确保基本支出, 合理安排项目支出, 切实保障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保证编制的预算既能够满足增长的基本需求, 还可以在适当增长的基础上保证各个部门的预算需求的增长得到基本的满足。

(3) 公共财政原则

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优先保证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职能, 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 突出对“三农”的支持和倾斜。要压缩一般性支出, 降低行政成本。从严控制会议、招待、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出国 (境) 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要保持零增长。

(4) 勤俭办事原则

认真贯彻节俭理财的思想, 按照“两个务必”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精打细算, 厉行节约, 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严格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

(5) 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

支出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 加大相关资金的整合力度,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更好地落实“三个保障, 一个支撑”的理财要求, 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突出的“瓶颈”问题, 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益。

(6) 注重绩效原则

财政资金安排与使用要树立绩效的观念, 各项重点支出要制定明确绩效目标, 科学引导财政资源的流向;积极探索资源的共享、共建和整合, 使有限的财政投入产生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各部门编制的项目支出预算, 首先要经过市投资评审中心预算评审, 再纳入财政项目库。按照轻重缓急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排序, 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对当年未纳入项目库管理的支出项目, 列入项目备选库, 实行滚动管理。各部门要对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评价及跟踪调查。凡绩效考评结果较差的, 要削减乃至取消预算。

(7) 实行刚性预算管理的原则

部门预算经法定程序批准下达后, 必须严格执行, 各部门不能随意调整预算科目和项目投资使用方向, 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 除了不可预见的事项引起的新增支出之外, 其他需要在当年增加支出的预算, 应通过预算单位对内部支出结构的调整自行消化, 确有困难不能解决调剂的, 纳入下一年度的预算作统筹考虑, 原则上不能再追加预算。对于符合规定的预算调整及追加项目, 应由部门提供有关依据和测算资料, 报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 再按规定程序报政府、人大审定, 财政部门根据政府、人大审批意见, 办理有关调整及追加事项。

(8) 增强透明度的原则

第一, 对于单位的经常性支出, 通过对科学规范的定员定额体系的建立, 实现标准化的预算分配。第二, 自觉接受审计、纪检部门、人大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第三, 逐步完善和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格式, 让社会公众及人大代表都能看到、看懂预算内容。

三、结束语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一项具体细致、任务繁重的工作。几年来, 通过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谋划、统筹安排, 不断规范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 大大提高了政府、财政和各部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水平;强化了财政支出管理,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了政府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了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可用财力, 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佳.对完善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的思考.《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2]顾群.我国中央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5

资金预算编制 篇8

高校属于财政补助事业单位,高校预算是国家财政预算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家财税体制的一系列改革必然对高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高校传统的预算编制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 高校必须在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改革的大潮中顺势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因此,高校的滚动预算编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滚动预算的概念界定

滚动预算区别于传统的定期预算,它将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完全分离,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并结合国家财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延伸补充预算期间,使预算期间保持固定不变,进而形成以预算基期为起点,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滚动一次的预算编制和管理方法。 表面看来,滚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重要区别仅在于预算期间是否固定,实则体现出现代预算管理理念和方式质的提升,能够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因此,高校应将滚动预算改革作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方向。 当然,滚动预算的编制相对复杂,在编制的初期阶段,可以将滚动期间适当延长,随着预算的执行再逐渐缩短滚动期间。

二、现行高校预算编制的普遍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高校预算编制的普遍做法

目前, 高校普遍要编制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两套预算,部门预算用于财政管理,校内预算用于内部管理。 原则上讲,两套预算应该一致,但由于编报口径和侧重点不同,且在编报的方法和时间上也有所差异,造成高校预算“两张皮”。 目前,高校部门预算普遍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流程,一般在预算年度前一年的6月份就开始了“一上”预算的编制,启动时间较早。 各个高校每年按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具体编制要求编制预算,分析本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结合学校下年度的工作安排, 草拟下年度部门收支预算,“二上”则一般要到预算年度前一年的12月份,根据财政部门批复形成最终的预算。 而校内预算的启动时间或早或晚,早的一般在预算年度前一年的9月份,晚的则可能在预算年度的年初。

无论是部门预算还是校内预算,收入的测算方式基本相同,根据经费的来源途径与相关业务处室进行沟通,测算学校的总体收入能力。 当前,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呈现多元化,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受政府的拨款政策影响较大,而财政补助收入中的专项资金尤甚。 事业收入中,教育事业收入根据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进行测算,科研事业收入根据往年实现情况和本年申报情况进行估算。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根据上年实际收入和主要影响因素变动进行调整。

支出预算的测算, 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是有所区别的。部门预算中的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类,其中基本支出又从人员和公用两个维度进一步细分,所有支出均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编制;项目支出则根据财政政策,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项目批复编制。 校内预算中的支出预算由基本支出和发展性支出组成,均以项目的方式管理,基本支出也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类, 其中人员支出分为工资、津贴、社会保险费等,与部门预算差别不大;公用支出则不同于部门预算按照经济分类科目编制, 而是拆分为部门运行经费、后勤运行经费、校级专项等众多项目;发展性支出立足于教学质量和学科水平的提升,一般根据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性安排。

(二)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 部门预算与年度发展计划脱节。 部门预算编制分 “一上”“一下”“二上”“二下”四个阶段,往往需要提前半年编制,而下一年度工作规划一般在年末制定,导致部门预算和下一年度工作规划不一致,必须对部门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工作规划难以有效执行, 但现实情况是预算调整流程繁琐、审批严格,为保证年度发展规划的有效执行,高校往往会在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变更预算,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批复的不一致。

2. 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 “两张皮”。 由于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填报口径和侧重点不同, 部门预算适用于财政管理,校内预算适用于内部管理,同时两者在编报时间上也有较大差异,部门预算“一上”比校内预算启动时间要早,而部门预算中“二下”批复财政拨款数额的时间又比较晚,造成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无法有效衔接,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两张皮”。

3. 预算编报质量有待提高。 无论是部门预算还是校内预算,名义上采用零基预算,在实际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完全基于部门实际业务需求核定其预算支出水平,缺乏对项目需求的充分论证,仍简单地采用“上年基数+本年变动”的编制方式, 部门预算指标核定数额受原有项目和数额影响较大,难以有效改变部门间资金分配不合理的局面,预算缺口越做越大,影响高校稳定发展。

4.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高校作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成本核算的内在动力,运营成本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持补偿,长此以往造成高校“重争取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预算管理局面,支出行为缺乏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 没有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影响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实施滚动预算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落实事业发展规划

通过实施滚动预算, 打破传统年度预算的时间限制,形成跨年度预算平衡理念,培养学校领导层的战略意识,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统筹学校各项工作,始终保持对未来几年的全盘考虑和规划,时刻关注所制定的事业发展规划能否有效推动学校预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旦发生偏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二)有助于提高预算编报质量

高校编制滚动预算应以学年度为单位选择预算基期,并始终锁定该预算期间,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延续预算,使得预算与实际基本契合,各项工作的不确定性不断降低,原有预算由粗变细,并加入新的预算,经过不断地滚动与调整,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能

实施滚动预算能够充分利用沉淀资金,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类和排序,在年度收入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整合并激活存量资金,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框架指引下,集中财力着重解决事关学校事业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进一步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能。

(四)有助于推动绩效评价工作

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框体系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高校滚动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滚动预算能够有效改善“重争取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预算管理格局。 滚动预算通过加强预算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建立跨年度绩效评价机制,待项目结束时开展全面绩效评价。 这种绩效评价模式动静结合,更加全面、准确、客观。

由此可见, 滚动预算的编制方式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动态是指预算期间的延续性,弥补了定期预算在制定学校长期发展规划方面的不足;而静态则指年度预算的稳定性,通过零基预算的方式编制本年度详细工作计划。 滚动预算通过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全面提升了高校管理工作。

四、推进高校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的路径

(一)提高滚动预算重视程度

预算编制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更好地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预算编制工作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是依靠全校力量才能做好的,而滚动预算的编制更是将预算这个面推向纵深。 对于滚动预算工作,学校领导层应高度重视,按照跨年度预算平衡理念,成立中期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统筹协调滚动预算编制工作,确保滚动预算真正落到实处。

(二)确定滚动预算编制周期

目前高校的滚动预算编制工作刚刚启动, 缺乏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进入常态化调整期,国家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此背景下,高校滚动预算的编制每三年作为一个周期较为合适。 科学细化本年预算,在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粗略编制后两年预算,在调整当年预算的同时也要考虑后两年的预算调整。 这样能够保证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统筹安排资金,将各个院系、部门的工作目标和计划都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预算的动态指导性。

(三)建立滚动预算项目库

滚动预算编制的核心工作是项目支出的编制,高校必须规范和加强预算项目支出管理,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全周期滚动管理。 项目库直接影响到项目的预算安排和预算额度,只有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能予以安排预算,否则不予安排预算。 项目入库必须经过严格审核评议,要做到立项依据充分、实施期限明确、预算需求合理等;要设定明确的绩效考核目标,并量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将其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正确编制高校滚动预算

对于收入滚动预算的编制,首先根据收入总量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关性,合理估算下一年度的收入总量,建立收入总量预测模型,并充分考虑未来几年的学校发展、经济形势及学生人数等因素的变动情况, 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论证,对模型不断进行修正,实现学校收入总量滚动预算。 其次根据收入结构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关性, 建立收入结构预测模型,并充分考虑影响收入结构的各项指标的变动,实现学校收入结构滚动预算。

对于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首先要根据学校收入总量滚动预算,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统筹安排项目支出,并且严格控制项目支出限额,量化支出的变动幅度,实现学校支出总量滚动预算; 其次要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确定财务支出结构,协调各个部门、院系在资金供给端的矛盾,实现学校支出结构滚动预算。

五、结束语

高校应深刻认识到,编制滚动预算是国家政策法规明确规定的,是国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预算体制改革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要积极主动适应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新常态,准确把握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内涵,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编制学校滚动预算并科学论证,提高预算编制的连续性,增强收支安排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滚动预算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会计,2015(5).

[2]王莹,梁清泉,苑春雷.高校实施滚动预算编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5(10).

[3]王永华.中期财政规划背景下高校预算管理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5(24).

[4]杨志红.高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5(12).

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 篇9

一、编制方法的比较

二、编制方法的选择

1. 企业规模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预算工作在财务中以及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都较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全局性较强,企业应选择全面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要求相对较松,这时候企业可能基于成本考虑及管理水平的限制而无法达到很高的要求,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只对某些事项进行局部预算,如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另外,可以进行操作简单的固定预算、常规预算、增量预算、柔性预算等。

2. 管理要求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管理要求严格的企业,对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企业应选择全面预算、弹性预算、作业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刚性预算等。对于管理要求相对较松的企业,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只对某些事项进行局部预算,如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另外,可以进行操作简单的固定预算、常规预算、增量预算、柔性预算等。

3. 企业文化与预算方法选择。

对于包容性强、企业文化氛围宽松的企业,预算编制也相对灵活。因此,可选择目标预算、增量预算、常规预算等。包容性弱、企业文化氛围严谨的企业,预算编制要求相对严格,可选择标准预算、零基预算、作业预算等。

4. 内部控制情况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管理基础良好,则预算的准确性就会相对较高,可以选择全面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刚性预算等。若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差,管理基础不好,则可选择局部预算和增量预算以积累预算的经验,同时要加强管理。

5. 管理方式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企业为集权性管理的企业,可选择刚性预算、增量预算、固定预算、定期预算和常规预算。如果企业为实行分权性管理的企业,则可选择柔性预算、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和作业预算。

6. 产品生命周期与预算方法选择。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预算方法选择的主导方向大不相同。在市场开发阶段(导入期),企业业务量和利润都很小,资金缺乏,因而最紧迫的是资本筹集,因此其预算方法的选择应以资本预算为主导,围绕着这一主要矛盾进行预算;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企业进入市场成长阶段(成长期),企业开始增加销量和利润,销售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因此这时应改为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在企业发展到市场成熟阶段(成熟期),利润和销量增长减慢,利润趋于稳定,利润规划问题成为企业首要的问题,这时预算方法应以利润预算为主导进行选择;到了衰退阶段(衰退期),产品销量和利润减少,企业需要采取措施延长产品销售寿命,争取减少衰退带来的损失,同时寻找新的产品替代,现金问题决定着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因此预算方法应以现金预算为主导。

7. 技术手段与预算方法选择。

如果技术手段强,如采用了MRP、IRP、CIMS等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的准确性提高,则企业可选择标准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作业预算等方法。如果企业技术手段不够强大,则可选择传统的常规预算、较易操作的目标预算等。

8. 环境类型和预算方法选择。

企业的环境类型可分为简单稳定、简单变动、复杂稳定和复杂变动四种。如果企业处在简单稳定的环境中,则预算编制会更确定、更易操作,可以选择固定预算、增量预算和确定预算;若处在简单变动的环境中,则要选择弹性预算;若是在复杂稳定的环境中,可选择固定预算、常规预算等;若在复杂变动的环境中,则可选择局部预算、目标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等。

摘要: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典型的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不同全面预算方法之间存在的差异:着重对各个全面预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明确各个全面预算管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借此希望能对企业确定自己的管理目标、选择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浅析全面预算的编制 篇10

关键词: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许多潜在的风险能尽可能地事先预见,从而防患于未然,帮助企业改善未来的经营状况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使每个部门、 每名员工知道自己在预算中的工作目标; 最主要的是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更好的实现。

1全面预算编制前提

1.1明确总体经营思路和经营目标,确定预算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编制全面预算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在明确企业总体经营思路和经营目标的基础上确定企业预算年度的主要经济指标, 即实施预算管理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商业批发企业以销售为主,这些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全年的销售总额、销售回款金额、全年税后利润、应收账款和存货的期末余额控制额度等等。 这就要求企业最高决策层与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企业产品的销售市场进行深入地调研,共同分析现有市场情况、客户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销售市场的发展趋势,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经营思路和经营目标,进而确定与之相应的预算主要指标。

1.2各职能部门根据总体经营思路拟定本部门预算年度运作计划

企业总体经营思路和主要经济指标确定后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拟定预算年度运作计划。 该运作计划是指各部门为更好的完成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所作的本部门预算年度具体工作安排和行动计划,它应该涵盖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源投入、 业务活动安排等多方面内容。 该运作计划不仅有助于各部门开展本部工作,更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了依据。

2统筹规划预算的编制过程

预算编制过程是指标的层层分解过程,因此需要统筹规划。 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2.1根据确定的主要指标对总体预算指标进行匡算

企业确定的经济指标只是整个预算中的主要指标并不全面, 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先根据确定地主要指标对总体预算进行匡算, 即匡算从销售收入开始到实现既定利润目标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经济指标。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各项经济指标的层层分解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范围,也是预算编制控制的体现。 具体来说它由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利润预算组成。 以利润预算为例, 销售收入是已确定的指标但要实现既定利润还需要匡算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所得税等一系列经济指标,这些指标需要从上述各种预算中得出,但这些数据都是未经分解的总体指标,也是控制的额度,它们的分解需要编制部门预算。

2.2财务部根据部门职能设计相应的预算表

企业的各个部门按照职能大体可划分为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 业务部门主要有销售部、采购部、运输部等部门,其余为管理部门。 财务部要根据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特点分别设计部门预算的指标项目。 例如销售预算主要由销售部完成,它由销售数量、 销售价格、销售收入、销售毛利组成,分品种、分规格列示;采购预算主要由采购部完成,它需要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数量为基础, 遵循“以销定进”的原则,这样可以避免大量存货积压减少企业的损失;费用预算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预算,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因为它需要在所有部门中分解,但并不是所有费用项目每个部门都会涉及。 为了费用预算尽可能全面也为了便于费用汇总, 财务部按照会计科目将所有的费用项目统一列示在一张费用预算表中,并对相应的费用科目做出文字说明,便于各部门填列。 预算表设计好后,连同各部门历史数据一同下发给各部门,以便编制部门预算。

2.3各部门根据预算年度运作计划编制部门预算,并附文字说明

各部门收到设计好的部门预算表后要结合本部门的运作计划及时编制部门预算。 对于预算表中未列出但运作计划中有的项目要另行添加并详细注明。 此外,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各部门还要对本部门的重要费用支出和活动计划做出文字说明,以便全面预算汇总审核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做出评定。

2.4汇总部门预算,完成全面预算编制

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首先由财务部将相应预算项目金额进行合并汇总。 主要是汇总费用预算,财务部先要结合各部门的运作计划检查其费用支出列示的项目是否正确, 然后在此基础上汇总各部门费用预算;其次,召集各部门负责人一起对汇总后的全面预算进行审议并将销售、采购、费用等预算指标与总体匡算指标进行对比,对超出匡算的指标进行反复商讨、修改并最终达成一致完成全面预算编制。

3对预算编制的要求

全面预算的编制将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在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分解,各部门根据不同的职能性质编制各自的预算表,表中的预算项目要尽量考虑全面、完整,并将各项指标在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 这样做是为了使编制出的预算更合理、更可控,并为之后的预算执行和结果考评打下基础。 因此预算编制的重点主要有:

3.1突出重点、细化预算

全面预算的编制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 因此其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应该突出预算编制重点并细化重点预算。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以产品销售为中心因此全面预算的编制也应以销售预算为重点。 首先应该将销售收入总额在企业所销售的产品中进行分解,确定各品种的合理销售数量、销售收入、销售毛利; 其次在品种预算的基础上将各品种的总体销售数量和销售收入指标在企业所销售的地区之间进行分解, 即根据地区之间的各种差异合理分配销售任务;第三,将各地区销售任务按预计的销售进度在全年12个月中进行分解,以保证销售的良性循环从而完成总体销售指标。

销售预算完成后再根据最终的利润指标和量入为出的原则对费用支出类指标进行预算。 这里的费用支出是指企业全部的费用支出,它是除销售预算外的另一个预算重点。 商业企业的全部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性质可划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

此外,现金流量预算也是预算编制的重点。 现金流量预算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及流出量,反映企业预算期间现金流量的方向、规模和结构。 以现金流入、流出的净值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合理地安排、处理现金收支及资金调度业务,保证企业现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

3.2编制的预算要具有弹性

这里所说的“弹性”是指编制的预算要使各项经济指标有一个可上下伸缩的空间。 如前所述,预算编制的前提是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和主要经济指标, 而这些指标的确定是企业决策层以某些假设为前提并根据市场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所预测出的。 当市场环境和假设条件发生变化时, 企业预测的主要经济指标会随之发生变化,预算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编制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分别编制与之相适应的预算,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从容应对市场发生的各种变化。

3.3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由于全面预算的编制是以企业各职能部门编制的本部门预算为基础, 因此各部门预算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将直接影响最终全面预算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例如:本着“以销定进”的原则企业的采购部门应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编制采购预算; 销售部门也应与采购部门随时沟通, 特别是在市场环境改变销售预算随之变动的时候,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采购部门,相应调整采购预算。 这样一来就使各职能部门均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中心, 对全面预算管理有了统一的认识,避免了各职能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各自为政”、故意少报收入多列支出等错误行为的发生,保证了总体预算数据的准确性。

3.4预算编制要完整、准确、及时

上一篇:特点与功能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