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外资金管理(精选12篇)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1
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从近年的实际运作情况看,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但也出现了新问题, 主要包括:
第一, 收缴分离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一是会计队伍业务素质下降, 自存自缴现象严重, 货币资金存在安全隐患。各行政事业单位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后, 有的单位领导片面地认为单位的财务已由会计核算中心代为记账, 单位不再需要懂业务的会计人员, 因而根据个人喜好配备一个专职或兼职的报账人员, 月终直接到核算中心打对账单、取报表, 甚至有的报账员利用单位内部监管不严、牵制约束不力等侵占预算外资金来满足自己的私利。
第二, 代收银行网点缺乏服务意识, 柜员收缴分离业务不熟, 代收积极性不高, 影响了“收缴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预算外资金收缴涉及的收费单位多、收费项目多、代收银行多、资金来源渠道多、进账票据不规范等实际情况, 要求各代收银行及网点柜员学习相关管理办法。一方面由于代收网点柜员认识不足, 因其所收取的资金不纳入存款任务考核, 导致代收积极性不高, 票据把关不严, 单据输入传递不及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缴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县级代收银行的权限范围的局限性, 在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上没有决策权, 解决问题须层层上报, 也影响了具体业务操作的及时性。
第三, 软件系统操作的复杂性及其功能的齐全性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操作软件有两个系统: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根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要求, 有的收入支出往来在业务系统中核算, 有的收入支出往来在账务系统中核算。业务系统中形成的数据, 既有代收银行输入, 通过网络传递的汇总金额, 又有预算外资金会计手工输入的收费金额。这两个系统出来的数据, 无法实现数据汇总功能, 预算单位、主管科室要使用一些数据, 需要进行二次加工, 既费时又费力。
第四, 收支管理脱节, 票据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 核算中心履行的财政监督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当前预算外资金收入征收管理推行“收缴分离”逐步规范的情况下, 对预算外支出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跟上管理的要求, 预算外收入被挤占挪用, 部门和单位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现象依然存在。各单位预算的制定和审批、票据的领用和缴验由各职能科室负责, 而核算中心会计只进行收支核算, 对预算的执行和票据的使用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拟提出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单位领导思想认识, 组织报账员学习业务, 做好单位内部牵制工作。单位领导应认真学习《会计法》, 配备从事或参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全面熟悉和掌握会计业务知识。由于财会知识和财经政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只有将财政业务管理新规定及时灌输给报账员, 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与整体素质, 才能使其与会计核算中心共同做好本单位的财务工作。单位也应该坚持不相融职务分设的原则, 以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完整。
二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收缴分离”办法, 加强与代收银行的协调工作, 确保“收缴分离”工作顺利进行。首先, 根据在“收缴分离”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思考, 对少数预算外专户使用票据不规范, 项目填写不齐全, 入账对账不及时的单位, 专题上门对接, 实行单位违规事项善意提醒制, 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 加强与代收银行的协调和配合工作。规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缴存统一使用相应票据, 其中财政记账联由代收银行于次日送核算中心。此外, 还可不定期地开展财政票据缴验和银行代收网点的检查工作, 确保“收缴分离”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更新监督理念, 深化监督职能。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和完善收费公示、收费核查、收费举报、违规处罚、责任追究等监督制度。财政监督不只是简单的检查, 要将监督与服务结合起来, 更新监督理念, 深化监督职能。寓服务于监督之中, 促进监督对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等监督职能部门的作用, 密切配合, 协同管理, 确保“收缴分离”制度的管理规范有序进行。
四是积极推行政府非税收入银行代收管理办法, 加强票据管理, 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首先是堵塞收入方面的漏洞, 做到应收尽收。要以收费票据为资金监管源头,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赋予财政票据信息功能, 再借助收费单位、代收银行、财政三家之间强大的网络管理系统, 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预算外资金征管体系。这样不仅便于财政性资金集中纳入财政管理, 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而且通过银行代收, 构建了财政部门与执收单位间高效的收费票据领购、核销管理模式, 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收取预算外资金的监控力度, 有力地遏止了乱收费行为。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2
一、预算外资金的弊端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职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主要弊端是:
(一)扩大了收费部门的收入差距,造成苦乐不均。一些职权部门权力大,收费项目多,收费也多,财大气粗,其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明显高于其他部门,造成各部门之间相互攀比,千方百计地增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这既是收费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把收费当作本部门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而忽视了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发挥,使得政府行为扭曲。收费部门有了充足的收入来源,花钱大手大脚,各项经费支出标准超出国家规定,各种装备设施、办公的条件、职工的待遇都高于单靠财政拨款过日子的部门,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产生了部门之间权力、利益的矛盾冲突。
(二)冲击财政分配,脱离财政监管。收费单位将资金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只是象征性地在财政专户旅游一遍,很快又划拨回收费单位使用,使收费单位有借口称其资金是财政拨回的,是经收支两条线的合法资金。财政部门对划拨回收费单位的经费又不及时追踪其支出情况,等于体现政府职能的财政性资金长期在体外循环,这就很不利于集中财力支持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削弱了财政分配的主导地位,影响了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预算外资金脱离了财政监督管理,收支随意性大,自主性强.变成无人过问的“自留地”或难于解决的“小金库”,这就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温床。
(三)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双膨胀。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制度约束和必要的监督管理,预算外资金在使用方向和范围上较多地偏向两个方面:一是用于项目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地方地府一般立足于本地利益,计划能力和投资重点与国家不一致.缺乏科学性,造成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非生产性建设比重过高,建设使用效力低下的情况。二是用于本单位自身的日益增长的经费开支,为职工发奖金、搞福利,扩大了个人消费基金,破坏了国家的分配政策和分配秩序,出现非工资性收入高于工资性收入,不直接创造价值的行政事业人员收入远高于产业工人收入的不合理现象、造成有收费收入和无收费收入部门之间,以及收费多与收费少的单位之间分配不公。
二、产生上述弊端的主要原因
(一)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未高度重视,认识不统一。有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把预算外资金看作是不受国家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约束的自有资金,把征收预算外资金作为“生财之道”。将收回来的预算外资金变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小钱柜”,挥霍浪费。由于有雄厚的预算外资金作后盾,无形中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产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国家近几年来对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当所生产的后果及副作用已有所察觉,也采取一些诸如委托银行代收款等措施,但由于认识上没有统一,地方各级贯彻得不够彻底,仍然形成不了齐抓共管的合力,管理效果不明显。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落后。近十年来,预算外资金高速增长,而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上,迄今为止,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还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预算外资金名义上由财政部门统管,但实际上多数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财经纪律松驰。从而导致了预算外资金的征收、使用、票据管理长期不能按章操作,给预算外资金管理带来许多困难。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式仍然是简单的收支两条线,资金纯碎在财政专户过一遍,这在预算外资金数量小的情况下应该说还可行,但到了预算外资金已发展到这样巨大规模的今天,如果还继续沿用这种方式管理就显得落后了,由于这种管理方式,使数额巨大的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和单位,财政专户拨回的资金由单位自行支配,脱离了有关部门的监督。
(三)疏于监督,各项管理制度难落实到位。预算外资金从征收、入库、支拨使用于一个部门,特别是有的主管部门集征收、使用、制定政策、管理于一身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没有实行征收、入库、支拨三分管制度,更无监督部门参于监管。出现部分预算外资金被贪污挪用、私设“小金库”、挥霍吃喝,诱发经济犯罪,滋生腐败的情况。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危害,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模糊了国家所有与部门单位所有的界限,与财政体制脱节。现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模式是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设计的,其中又偏重于确保其使用权,其结果是人为肢解了预算外资金。使之游离于财政体制之外,从而失去其整体控制和集中使用的功效,更为主要的是.由于关系没有理顺,促成了多头管理和各利益主体收入支出的最大化,使预算外资金陷入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怪圈。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针对以上的弊端和原因,我们应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控制源头,规范收费。一是统一收费立项权。要做到统一审批收费(基金)项目,界定收费性质,制定收费标准。能否立项以及收费标准的高低是由财政能否解决其资金来源以及解决程度而决定的,因此,在收费立项权管理中,应理顺财政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确立财政在收费立项审批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二是统一票据管理。近几年来收费程序混乱,与票据管理不严格、不统一有重要关系。票据的统一管理要做到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缴销、统一征管、统一监管,使预算外资金的源头管理规范有序。三是统一单位财务管理。单位的财务部门是管理单位资金和财务的职能部门,应对单位内部的各项资金包括预算外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否则,资金分散在单位非独立核算的内设机构不仅不利于单位对资金管理,也不利于财政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进行统一管理的要求要做到:凡是单位内部非独立核算的业务部门或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一律并入本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帐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凡是其下属独立核算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各下属单位要定期向其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报送收支计划和执行情况,以加强监督管理。四是统一财政专户管理,所有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均需上缴财政专户,使财政专户起到财政预算内金库的作用,由财政部门根据收费单位上报的支出计划核拨经费。
(二)健全机制,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一是建立合理稳定的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运行机制,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有其特殊性,对一个单位来说,预算外资金的收与支是有联系的,单位在将预算外资金缴入财政专户同时,也关心财政让他支多少、怎么支。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的收入的机制要与支出机制的建立相联系,要起到既给动力,又加压力,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作用,在收入万面,要保护合法收费,又要制止乱收费。在支出方面,应体现以收定支,核定支出基数,并借鉴预算内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建立一整套的开支标准、考核依据及管理制度。二是建立预算外资金结余调节机制,既要考虑政府的调节需要,又要兼顾收费单位的合理性开支,因此要适度。这个度的把握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有正确的调节目的,正确的调节目的是应该为了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只是为了政府财政多收一些钱,用于平衡预算。其次,要确定合理的调节范围应该是覆盖预算外资金收、支、余管理的全过程,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环节、某个过程。同时,要选择合理适当的调节方式,目前主要有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两种。直接调控主要是政府通过财政直接参与分配,应充分考虑单位正当合理的需要;间接调控主要是政府通过预决算,对单位预算外资金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对专项基金、专项收入等专项基金,应考虑其专用性强的特殊性,应用间接调节。三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职能弱化,因此要实现预算外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强化监督,通过健全财经法规形成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等来健全监督机制。监督机制要起到如下作用:一是通过监督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改进。二是进行自我约束,财政部门既是管理部门,又是监督部门,权力增大的同时责任也加大了,自我约束尤为重要,三是做到社会监督、人大、政府监督、职能部门三个监督。
(三)建立征收、入库、支拨三分管体系。实行三分管”的依据是: 一是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来看,同样属于财政性资金,二是从财务法规依据来看,符合各级办理预算外资金使用的会计科目。实行“三分管”制度,一是有利于强化对预算外资金征收、入库、支拨的管理,杜绝乱收、乱支、滥用,防止预算外资金的流失。二是能确保专款专用,对不合理的支出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三是能及时反映预算外资金征收入库及支拨使用情况, 防止单位截留隐瞒转移预算外资金;能保证数据真实准确,为有关部门制定财政政策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四是方便缴款单位缴款,且收缴入库十分方便快捷。五是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运用“三分管”的方式管理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医治预算外资金征收使用混乱的良方。
(四)可以根据收费的性质来加快实行“费改税”进度和力度,实行分类管理、财政监督。目前,预算外资金性质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中的资源性收费和管理性收费,这类收入是行使国家权力的结果而不是收费部门的劳动成果。它同国家税收一样具有鲜明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一种“准税收”。第二类是证照性收费、公用事业收费,这类收入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社会和个人提供特定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具有一定的补偿性和专用性。对第一类资金,可以实行“费改税”。可把资源性收费、管理性收费改为税收收入,可将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林业保护建设费等资源性收费统并入资源税;将土地登记费、征地管理费以及征收城市规划费等有耕地、土地占用、出让的收费分别并入耕地占用税和土地使用税; 将公路养路费、公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运输工具和设施方面的收费,并入车船使用税;还可以把有关公路汽车方面的收费并入消费税中的汽油、柴油税目中,加大其课税数额,从而达至费改税的目的。对第二类资金,可作为执收单位的收入按照收费项目的收入规模和金额大小,确定全额上缴,定额上缴、比例上缴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管理办法,纳入财政管理并接受监督检查。
(五)加强财政与监督部门的配合,强化对收费单位的监督检查。财政、人民银行、物价、监察、审计部门均负有对单位预算外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既要防止多头监督,又要避免互相推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检查收费单位的征收、入库及使用情况。并对票据进行严格管理;人民银行主要负责银行对单位多头开户的管理和监督检查;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对收费单位的项目收费标准进行监督,对收费项目不是省级以上审批的,决不核发许可证,并不定时到收费单位检查,严肃查处乱收费等行为;监察、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对收费单位各种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对查出的问题要敢动真格,决不姑息迁就,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实行财政预算抵扣或银行划拨的手段,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这样,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严肃查处,对预算外资金收支混乱的情况可得到根本好转。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预算外资金;财务制度;监督体系;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G4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97—02
一、中国高校预算外资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预算外资金认识上存在偏差、政策落实不到位
1认识偏差。很多高校认为,预算外资金是单位与部门的自有资金,可由单位或部门随意支配,受长期传统思想以及小团体意识的影响,众多高校与部门无法根除对预算外资金自收自支的思想,这便造成大量“小金库”的出现,也为各种违法违规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2政策落实不到位。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国家早已重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规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早在1993年,国家财政部门就提出,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制定综合财政收支计划;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明确了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管理方式、违纪处理原则等;财政部出台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等。但关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却并未在高校中得到有效执行,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校级财政预算未实现“收支一体化”
按照中央有关规定要求将预算外资纳入部门预算,实现部门财政预算“收支一体化”。但目前各高校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仍未全面落实,大量预算外资金沉积在二级学院或相关职能部门,而大多数学校其财政收入远不能满足由于学校发展而带来的资金需求。这种资金沉积现象使学校无法真正统筹安排资金。易造成资金分配不平衡,降低了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制约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在高校中“以收定支,过度支出”的现象普遍出现。
(三)“制度外资金”的存在
“制度外资金”是指个别政府或半官方组织(例如学校、研究机构等)在没有得到中央或地方财财政部门授权的情况下所征收的收入,即“非规范性收入”。“制度外资金”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各种自筹资金,如以各种方式和目的集资、摊派、收费、捐款、借款等收入。这些未经审批的各项收入在高校中普遍资金存在,学校等部门对这些缺监督管理,导致学校各下级学院与职能部门形成各自的“小金库”。
(四)预算外资金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早已出台了相关规定,如198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财政部出台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1996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等规定。但这些规定不够具体,更不便操作,时过境迁,相关规定最近的也就是1996年的《决定》。学校等事业单位早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适应现有状况。
(五)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1内部约束机制缺乏。各事业单位缺乏相应的内部约束机制,关于学校预算外资金收取与支出缺乏相应的制度与标准,多数学校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散,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
2专职监督不到位。“非规范性资金”的普遍存在说明相应的专职监督部门如财政、物价等部门工作不到位,对众多学校私自收取的费用缺乏评估与管理,一定程度上催化了“乱收费”现象。
3审计制度不健全。对于学校等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监督、审计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审计,同时也缺乏相关审计经验,未对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进行有效监督。没有遏制预算外资金流动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六)“收支两条线”改革有待深化
在进入21世纪之初,国务院就已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意见。意见的颁发就是为了规范相关单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管理。但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却多流于形式。在高校内,关于“收支两条线”的改革相关政策落实有待推进,由于涉及各单位、部门的具体利益,此项政策在高校内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坐收坐支、收支项目不分,以收定支,收支挂钩”等现象依然存在。
(七)相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相关领导的财务会计知识缺乏,没有吃透摸清政策法规,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高校缺乏相关财务会计人员,已有财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不符合现实需要。现有高校的会计制度制约了会计人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其工作常由领导说了算,会计人员队伍稳定,财务人员不能有效吸收新知识,其工作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强化高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健全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按照目前对预算外资金的分类,其大致如下:一是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三是国有企业及其主营部门集中的各种专项基金;四是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其中又主要集中于前两项。在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法规时要按其分类而有区别地进行相应条款的制定,要做到因地制宜。高校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应划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该类中。
(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政策落实,做到执法必严
1实“收支一体化”的要求。在目前的高校预算外资金中,除了计划内学生的学费与住宿费等纳入了学校统一管理范畴外,其余大部份收入均未纳入预算管理。1993年,国家财政部门就提出,要将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制定综合财政收支计划。这实质就要求将部门预算外资金纳人部门预算,对于高校来说,就是将大量沉淀在下级学院或职能部门的资金交由学校的财政统一分配调用,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拨除“小金库”。
2贯彻“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趋势,也是建立高校综合预算体制的要求。根据相关要求,部门和单位经同级财政部门可在同一家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收支两个帐户。收入帐户属于过渡性帐户,除将收存的预算外资金及时上交财政专户外,只能存不能支;支出帐户除财政部门按计划拨入资金外,只能支不能存。通过“收支两条线”原则的贯彻,有利高校将大量游离财政预算外的资金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增加学校统一支配资金的规模,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统筹与协调。
3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高校内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确保政策措施的落实,首先高校相关领导要充分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切实把其作为学校一件大事来抓,充分地认识到预算外资金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与重大意义,加深学习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有关政策法规。第二,学校相关领导要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加强对政策文件的学习,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进行宣传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政策资金的组成部分,是高校预算内资金的重要补充。第三,各校必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有一个前提即:预算外资金必按相关财经法规,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基
础上进行收取与支出。
4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队伍建设是确保政策落实的保障。高校本身深处时代大变革之中,其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客观上对预算人员在量与质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各高校要确保预算人员的数量,在量上满足预算工作需要;第二,不断吸纳一批拥有较高学历,丰富经验的人员充实高校预算工作队伍;第三,要建相应制度,保证其与其它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预算工作人员进修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学校要通过各种措施打造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能打硬仗、肯吃苦、爱岗敬业,适应时需求的从事预算工作的队伍。
(三)强化高校预算外资金的监督、做到违法必究
1建立校内绩效评价体系,打造内部约束机制。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系统完整、规范有序的绩效评指标体系。为绩效考评打下基础。指标体系的建立一定要科学合理,指标能准确反映考评对象的特征,指标体系要选择适合本单位的考评方式与方法,要充分考虑与预测考评活动的成本。绩效考评是项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考评一定要公平、公正、全面、准确。
2建立由财政、物价部门构成专职监督机制。对于在高校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行政部应及时反思,调整政策。对于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制度外资金”要认真核实清理整顿,对确有必要存在的收费应予以保留,并及时补办相应的收费许可等证件,对没有必要保留的应及时予以取消,并给予当事部门与人员以处罚;规范高校预算外资金的收支行为。
3打造由监察、审计部门构筑的检查监督机制。对高校预算外资金的审计要充分利用监察、审计部门在行政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审计监督的重点。如有的单位违反规定,开白条以攫取个人利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就要放在可能形成的“小金库”和有创收能力的单位。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审查资金的来源,重点检查其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审查资金使用情况;审查资金管理情况;审查资金的预算编制;决算编制,结余情况等;在审查方法上主要采取收费文件与许可证、收费要据、收入明细帐、往来帐、银行帐户、支出原始凭证等。
4由民主党派、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构成外部监督。民主党派、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是直接与高校有密切来往的人群,可以充分发挥“第三者”的作用。其有权对高校收取涉及其自身的项目提出质疑,如高校不能说明理由,其有权拒绝支付并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外公布预算外资金的“收支”情况,并对相应项目向外出示文件与政策,对受到质疑较多的项目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说明,并思考政策与行为的合理性。
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篇4
要做好资金预算管理就必须从以上三种预算出发, 系统的分析其中的问题, 找出解决办法, 从而使企业真正掌握对资金的控制权。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资金控制能力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血液, 没有资金的支持, 企业将走向灭亡。因此, 获得更多的资金是企业所追逐的目标之一。筹资预算管理, 可以明确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 系统的组织筹资工作, 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盲目性, 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 有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 节省运营资金,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但是没有对运营资金预算做好管理, 运营资金就不会如此顺畅的在企业内部循环流动, 生产经营也就法正常进行。
(三) 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保证
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随之而来的将是投资规模的相应增大。企业进行投资的目的就是获得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是投资具有风险性, 因此企业的投资回报是不确定的。如何才能增大企业投资回报就成了企业进行投资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投资预算是企业投资回报的有效保证, 做好投资预算管理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企业投资支出的资金数量、回报率以及回收情况。
二、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筹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筹资预算缺乏认识
一般来说, 筹资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经济活动, 虽然对企业很重要, 但是很少有企业对筹资进行预算, 往往是大概确定一个数目, 便寻找筹资途径, 很少有企业能够拿出比较系统的筹资预算方案。尤其大型企业, 由于经济实力雄厚, 资金来源渠道广泛, 这就使得企业根本不重视筹资预算工的编制, 虽然筹集了大量资金, 但是资金往往是大量闲置, 浪费严重。
2. 筹资结构不合理
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 筹资模式非常单一, 与现在的市场经济要求严重不符。在编制企业筹资预算时, 编制人员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 依据上年的数据来编制预算, 这样的筹资预算会使企业失去开辟新的筹资渠道的动力, 只注重单一筹资方式, 使企业的资金被严重的束缚在这种筹资模式上, 同时也使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变化, 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严重的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倒闭的境地。
(二) 运营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企业在编制常规预算时, 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比较单一, 采用的数据以实际值不相符, 严重影响了后期资金的使用, 从而无法高效调度及配置企业资源。
2. 资金预算执行不到位
资金预算执行阶段主要是对各预算项目资金收支状况的监督和控制。但是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 忽视了资金预算的调整、控制阶段。虽然预算编制部门会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察摸底, 但管理层很少对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资金预算进行分析,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3.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预算管理过程中, 尤其是在初期阶段, 往往因相应管理制度不健全而使管理流于形式。预算调整制度更是容易被忽视, 缺乏规范的调整程序约束, 加上以前计划管理随意性较大等原因, 容易使预算调整缺乏严肃性。
(三) 投资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实际投资脱离预算
在我国, 有很多企业虽然编制了详细的预算方案, 但是, 在真正进行投资时, 投资方向和金额往往与预算发生较大的偏差。例如,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经营业务并不涉及房地产行业, 但是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较低, 而投资房地产行业可以迅速获得丰厚的收益, 因此, 企业在实际进行投资时, 大量本应用于主营业务的资金预算被投资于房地产。这样造成的结果是, 预算成为摆设, 主营业务水平下降, 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升。
2. 投资预算对投资风险考虑不到位
投资是有风险的, 对企业来说大量的资金进行项目投资, 如果不充分考虑面临的内外部风险, 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对企业的损害。投资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企业要想在投资中获得收益, 就应该注重投资风险的研究。
三、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 加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 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是企业全过程, 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通过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将预算外资金、资本性支出、福利性支出、新试验推广支出等, 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真正体现预算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
(二) 增强企业对筹资预算管理的水平
1. 更新观念, 提高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预算管理理念要发生相应的改变, 顺应时代的变化。企业要改变对预算管理的传统认识, 即只注重营运资金和投资资金的预算, 而忽视筹资预算。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 深入分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规模、结构以及筹集方式和偿还方式, 只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才能够使企业更理性的进行筹集资金、利用资金, 才能真正增强企业运用资金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总和预算管理能力。
2. 优化筹资结构, 提高筹资能力
企业在追求最佳资本结构时, 必须考虑多种因素, 如效率、所有权和控制权、激励和绩效等, 然后综合分析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等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风险及收益, 以便确定目标资本结构和融资决策。同时还应考虑融资结构和融资次序, 这两者的综合应用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
(三) 做好日常资金的预算管理
1. 更新资金预算编制方法, 编制符合企业实际预算
在编制预算时, 对所有的预算均以零为基底, 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 逐项审议各种预算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开支数额的大小从而确定预算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各预算管理中心精打细算, 量力而行, 合理使用资源, 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能够合理的制定目标成本。
2. 强化资金预算的执行
企业要做好预算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 即明确预算主要工作和预算管理的流程。首先, 企业要组建专业的预算管理委员会来进行专门的预算管理, 明确预算管理应做的主要工作, 做好人员分工。其次, 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制定好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确保预算管理、预算执行和预算执行的各阶段都有专人负责, 并做好人员的沟通, 使预算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流程、环节都有岗位和人员负责。
3. 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保证其工作有效推行
首先, 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调整制度, 规范预算编制、调整的流程, 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调整程序。其次, 加强重点预算指标的动态跟踪和控制。第三, 完善预算责任制度, 形成预算算责任体系。对预算指标逐项进行细化落实, 确保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
(四) 强化投资预算管理
1. 加强投资预算的实施, 保证预算的确定执行
企业在认真编制完投资预算以后, 就应该在企业目标的指引下, 认真实施预算计划, 尽最大努力保证实际投资与预算相一致, 避免企业拿预算资金去投资与企业业务发展无关的项目。企业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应该履行社会责任, 最好是把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结合在一起, 实现双赢。
2. 加强风险管理, 避免财务风险
投资有可能获得收益, 但也有可能遭受损失, 越想获得大的收益, 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因此, 企业进行投资,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还要防范将要面临的风险。企业防范风险的手段主要有:一是投资收益比较稳定, 风险较低的项目;二是聘请专业投资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分析, 在确定的风险下进行投资;再者就是, 企业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专注投资风险的管理。这些方面, 企业都应在投资预算中进行明确,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执行, 从而降低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要运用好资金, 就必须对资金有相应的规划, 即要做好预算管理。从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出发, 只有从筹资、资金运营和投资这几方面做好综合预算管理, 企业才能能够真正运用好资金, 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世伦.预算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财经界, 2009 (8)
[2]汪雪松.探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J].长三角, 2009 (3)
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工作汇报 篇5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县“创新五抓五上、实施五项工程、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小康建设”总体工作思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充分发挥部门监管职能、大力组织各项非税收入、保证重点项目资金需要、全面提高资金管理质量,预算外资金在连年增长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跨越。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调控能力和转移支付能力,在促进全县农村小康建设五项工程和其它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办发()号通知要求,现将××年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月底,共组织各类预算外收入万元,较上年全年××万元增长××,各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是:
(一)煤炭费资金完成××万元;占年初万元目标的,较上年增长;
(二)煤炭费用集中收费入户万元;完成全年任务万元的;
(三)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
同期共拨付各类预算外资金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返还各行政事业单位,支持五项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城市建设,调产性投入及保机关运转等项。充分发挥了预算外资金在保稳定、保重点、保运转等方面的作用,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煤炭费金征收体制,收入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
煤炭非税收入历来是我县预算外可用财力的大头,县委、县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在征收中,我们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煤炭费金征收体制,确保了全年的煤炭费金各项收入任务完成和超额完成。
⒈煤炭费金收入总量大幅增长。为保持费金征收的连续性,确保县级煤炭费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努力克服今年煤炭经销体制改革对费金征收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充分调研,在用好、用足原有收费政策的同时,根据具体实际,及时调整和改进了煤炭费金征收体制和项目,加大部门协调力度,会同煤焦秩序整顿办、煤运公司等部门,强化煤炭费金的源头控管,基本做到了应收尽收,使全年的煤炭费金在政策调整如此大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大起大落,而且比去年大幅增长。
⒉煤炭费用集中征收成效显著。参照市政府对市级煤炭费用集中征收的办法,结合我县实际,经过县上有关领导研究和充分论证,今年,我们在去年试运行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创新方式,将煤炭集中收费工作全面铺开。在和煤炭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截止月,集中收取煤炭费用县级收入万元,仅此一项增加政府可用财力万元。此举在规范煤炭行业收费管理的同时,也降低了费金征收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⒊采矿权价款征管有序进行。在去年收缴价款的基础上,今年又对市煤矿专项整治领导组办公室批复的家煤矿企业共计征收价款万元;除上缴省、市外,县级专户累计余额达到万元。在征收的同时,我们认真研究、拟定了采矿权价款使用办法,较好地做到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真正把上级的政策贯彻好,把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落到实处,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煤矿采煤方法改革、产权明晰、安全生产等项工作。
⒋“收支两条线”改革继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是增加政府调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部门收支行为的有力手段。为切实做到加强管理,今年我们在全县的行政事业部门中逐步推行预算外收入“部门预算管理”的新尝试。要求单位年初做出收支计划,经审核后,按计划入户和拨付,并按规定使用,对单位的收支实行全过程监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完善资金管理有效机制,资金运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资金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尽管这几年我县的预算外资金总量有所增加,但县上财政支出的幅度也在刚性增长。所以我们必须管好、用好有限的资金,以缓解资金收支矛盾。为此,我们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机制,促使资金管理工作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⒈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始终确保了重点工程、重大事项的资金需要。在支出使用上,严格按照县人代会通过的支出计划,在农村小康建设五项工程和其它重点项目上投入了必要的资金,保证了重点项目县上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国务院关于关闭整顿违法、非法煤矿的两个文件精神,在关闭违法、非法矿井,处理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发展大局等方面的资金优先予以保证。今年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达到了万元,在维护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发挥了预算外资金重要的作用。
⒉严格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真正实现了以票管费。票据管理是监管和控制预算外资金的重要手段,是管理资金收入的源头。长期的实践说明,票据管理不力,不仅影响政府的非税收入,而且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今年以来,我们把票据管理和专户稽查有机结合起来,大胆改革、创新机制,做好与市财政局票据管理的衔接工作,按时汇总、上报票据计划,及时向市局领取票据,全面掌握全县票据使用情况。通过收款收据代开使用、收费票据限量供应等多种手段,切实加强票据源头控管力度,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⒊加大资金监管力度,全面提高了管理质量。在全面监管的基础上,今年对一些收入大的单位实行了重点监控。通过继续对商品路公司的票据控管和专户监控,目前征收入户通行费收入万元;通过对煤管局的监督检查,追缴入户欠缴维简费专户资金万元;通过对其它家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追缴入户各类预算外资金万元处以罚款万元。在增加政府财力的同时,规范了部门和单位的收支行为。
(三)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全力支持五项工程建设
农村小康建设五项工程是我县今年的重头戏,作为五项工程资金协调组成员单位之一,我们在五项工程实施中充分发挥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能,多方协调企业和乡镇,在票据供应、企业捐助资金的协调划拨、县级配套资金的及时筹措到位和工程资金的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落实上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截止目前共拨付五项工程县级配套专项资金余万元,组织协调各煤焦企业支持五项工程资金万元,为推进五项工程建设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为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包村帮扶的号召,把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为民办事的动力,真正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我局在帮扶的乡村五项工程建设中,上下协调、真情帮扶,使该村户村民建起了沼气池,更换、改造了该村的供水设备,使全村家家都吃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局机关尽量压缩一般开支,筹措资金万元,补贴给帮扶的乡村,用于购买了台手扶拖拉机,基本达到了户均一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因退耕还林、禁牧,农民饲养大牲畜难带来的运输和耕作问题。
(四)认真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建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我局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县委、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经全局党员的共同努力,已圆满结束并取得了预期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机关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发挥,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圆满完成全年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局党支部高度重视,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了得力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活动的开展,力争达到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从而把基层组织建设好,把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创造性激发出来。
⒉创新载体,活化形式,推动先进性教育深入开展。在学习阶段,我们充分运用领导讲授、专题讨论、专题辅导、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确保了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使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局还适时开展了“抓党建、促管理、树形象、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从资金日常管理工作抓起,对缴拨款和票据供应制度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做到既加强管理,又方便部门办事。组织全体党员在烈士陵园举行了祭奠先烈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激发了全局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奉献事业的热情。
⒊严格程序,坚持标准,切实找准抓住存在突出问题。在分析评议阶段,我们采取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群众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表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条,归纳梳理为六个方面。在深入征求意见的同时,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了谈心活动,讲真话,动真情,亮真心。党员之间坦诚相见,沟通思想,征求意见,提出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希望与建议,切实起到了提高认识、查找不足、修正错误、互相帮助的目的。
⒋找准问题,立整立改,探索建立健全教育长效机制。对征求到的意见,迅速归纳梳理,制定整改措施,把干部群众反应比较大的问题作为“立整立改”的突破口,尽最大努力多办事、办实事。同时,我们注重实际效果和长期效应相结合,把整改和扩大整改成果与研究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既让机关干部在较短时间内切实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又通过建立有效的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来保证干部群众长期得到实惠。进一步修订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办法,把党组织和党员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凝聚到了抓党建、争先进、促发展上来。
在搞好全年工作的同时,我们在计划生育、清理住房、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严格按照县上的安排和要求,采取得力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保证了机关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上下达的任务目标,实现了管理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同时也促进了机关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试论如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篇6
关键词:资金预算 以收定支 零基预算
0 引言
资金的预算管理是各单位财务部门为实现资金的合理支出而做的财务预算工作。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市场环境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保证各单位发展所需的必要资金。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采取严谨的控制措施,提高资金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既要保证各单位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又要合理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各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1 现阶段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资金预算管理工作主要由资金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监督考核这三部分所组成。
1.1 资金预算根据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年度预算和月度执行预算,在编制时一般遵循“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基本原则,用直接法编制,但要结合间接法编制进行相互验证。降低资金成本,设计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年度预算要以全年的资金平衡为侧重点,月度执行预算要注重月度的资金调度与控制。
1.2 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资金预算效果的好坏,还依赖于具体的执行情况,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很快,市场机会转瞬即逝,当单位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需要迅速做出应变反应,涉及到资金增加或减少时,需要资金预算部门提出相关申请,再由资金管理部门给出资金调整意见,做到预算资金的合理有序调整。同时还要对月度资金流量的相关变化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向上级资金管理部门报备。
1.3 监督考核是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后期任务,任何工作的落实都需要监督考核加以督促。通过设计一定的资金预算考核评价指标,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资金预算的自查,依照考核评价指标,分析各个不同部门资金预算工作的落实情况。
2 现阶段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预算的编制方法不够实用灵活,太过模式化。预算编制是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各单位运用何种方法编制预算,对预算目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决定了预算的实际运行效果。目前我国的多数单位在实际编制预算时采用增量或减量预算编制方法。在实际编制过程中没有更多的考虑不同部门、机构的具体特点,也不能很好的在各单位整体的战略框架内编制预算,有些预算目标设定的过于模式化,而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操作性不强,也不够灵活实用。
2.2 预算松弛。由于编制的各部门之间的具体目标存在较大差异,会导致执行过程出现一定的分歧和利益冲突,这些问题就会使得预算的整体目标出现松弛,影响了单位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
2.3 资金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不健全。资金预算管理的控制和考评机制是保障预算顺利执行的监督机制,但是在现阶段不少单位内部,往往过于看重资金预算管理的编制工作,而对于后期预算的控制监督和考核评价体系没有相应的部门具体负责,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少,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控制考核评价体系。
2.4 设定的预算准确度要求过高,不符合实际。一些单位在设定预算目标时,对于预算准确度的要求往往过于偏高,不符合实际的行业预算标准。而且过于高的预算标准本身就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业务的发展、市场的变化瞬息万变,任何领域的要素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单位对预算资金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设定的预算标准发生较大偏差。
3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提高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通常来说资金是单位发展的“血液”,各单位的技术创新、业务拓展、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资金。如何有效的为单位的发展安排合理的预算资金是财务部门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经济发展逐渐转型升级的现代社会,各单位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日趋复杂,这就对单位资金预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设计科学、安排合理的资金预算是单位有效利用资金,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如下手段切实提高资金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
第一,合理设定资金预算管理的时间尺度。时间尺度的设定要符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大型单位集团要有中长期资金预算规划,按照一般的标准,一年以上的资金预算即为中期预算,长期预算则在三年或五年以上,对于中小型单位来说,近期资金预算规划,显得相对重要。这就要求单位财务部门的资金预算管理负责人要根据自身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设立合理的资金预算时间尺度。第二,统筹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减少内部利益分歧。单位的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在资金预算的管理策略、资金分配方面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需要单位的整体资金预算管理要统筹协调各部门的不同目标,共同协调资金预算管理问题,在保障各单位整体预算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兼顾部门利益,减少内部阻力。第三,建立预算变动报告及预算执行情况反馈机制。在单位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离预算的资金使用情况,这就需要有一套合理的资金预算变动报告机制,在遇有较大金额的资金预算变动时,要及时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书面材料。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要定期报告相关预算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交问题报告。同时,要求各个部门定期反馈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落实情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各单位的预算管理效果。
3.2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作为各单位来说,要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投入,保证成本预算管理的质量,成本控制在资金预算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应在全面二级核算的基础上,深化、细化班组核算,推行全面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管理,具体情况如下:endprint
第一,加强各单位的成本预算,强化目标成本管理。为了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在一定的会计期限内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定期召集生产、销售、计划、财务等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相关指标,结合本年实际编制来年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预算委员会办公室再根据相关计划编制来年的成本预算,报各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审定,然后将成本预算逐项进行分解,并建立相配套的考核办法。第二,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指标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更改,为了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应建立定期预算分析和报告制度,每月组织生产经营、计划、财务等部门对本月、年累计预算期工作量完成情况、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利润完成情况、财务情况、现金流量、市场需求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数据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
3.3 加强绩效考评,保证预算的全面实施。绩效考评是对资金预算管理实际效果的评价与反馈,通过对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定期考评,及时发现偏离预算的情况,对于和预算资金偏差较大的资金流动,需要及时报备相关财务负责人员。月度绩效考评要结合季度、年度考评,保证资金预算管理的长期稳定,提高预算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预算落实效果。
3.4 提高对预算管理人员的激励水平,要有必要的负向激励措施。各单位的预算管理部门是很重要的机构,其预算质量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单位的整体效益,这就要求预算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对本职工作负责,各单位要提高对该部门工作人员的激励水平,激发优秀员工的创新热情,务实工作,提高预算的准确程度,而对于出现较大工作失误的员工要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做到赏罚分明,公平对待相关责任人。设计良好管理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员工来说可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而对于工作失误的员工也能起到警戒督促作用,尽可能的减少工作失误。
4 结束语
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各单位的资金预算管理水平还不高,与西方国家的各单位预算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国各单位要想尽快提升资金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果,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到阻碍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学习和借鉴优秀公司的预算模式,结合各单位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合理的资金预算管理模式,为各单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一平.资金管理整体定位与效率统一的视角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2).
[2]尹学忠.加强各单位资金预算管理的探讨[J].当代经济,2010(04).
[3]毛永慧.对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J].中国高新技术,2008(23).
[4]张红玲,韩冬梅.浅谈加强各单位资金管理的几项具体措施[J].财政监督,2007(08).
[5]徐万忠.浅谈各单位全面预算管理[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S8).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7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或从事某种公益事业所得到的收入, 用于满足政府履行其职能需要。它的特点是来源分散, 监管困难, 数目难以准确估算。目前事业单位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意识不强、能力也比较弱, 造成了事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存在乱收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预算外资金不像预算内资金那样规范, 一些本该作为财政资金来进行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 很容易滋生财政腐败, 也给审计机关的审计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造成了国家财力的缺失, 使得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 对国家的财政收支状况有着重大影响, 又加重了百姓和公众的负担。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关系到公共财政管理框架建设的成败。因此,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 是全社会需要格外关注的课题之一。
二、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措施
1、提高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意识。
目前, 倡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为改革的主流,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政府要逐渐从社会管理角色转向社会服务。在这种情形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转变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思想意识, 预算外资金的收取是事业单位履行一定社会职能的收费, 不是为满足单位和个人福利的方法和手段。在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上要树立“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思想, 作为事业单位取得的所有预算外收入要上缴国库和财政用户, 事业单位不得以各种名义进行隐瞒和截留。然后根据单位履行社会职能的需要申请预算外资金预算, 编制预算外资金预算时应参照上年和当年收入数、依据下年的政策变化及其他收入的增减变化因素测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 支出由财政部门统一返还核定指标, 统一安排使用。所有的收支行为都要纳入政府资金管理程序, 不能存在不受监督和约束的体制外资金。从目前来看, 收支两条线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率, 对防止腐败具有很好的作用。
2、加强预算外资金各环节的管理。
预算外资金管理主要在于收费环节和申报环节。收费项目的确定是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基础事业单位要审视收费项目是否应该收费, 收费的用途是什么, 收费标准怎么确定等等, 只有经过充分合理的论证, 才能启动收费环节。目前, 我国对事业单位收费权限的审批管理严格, 主要有中央和省两级审批部门, 事业单位要增加收费内容或者提高收费标准, 必须经过相关审批程序, 不然属于乱收费的行为, 是被予以禁止的。即便审批通过, 在具体执行时也要严格管理制度, 预算外收入的使用用途被严格规范, 所有法定收费项目必须明码标价, 不得用于单位的福利发放等。事业单位不能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将收费标准与收费内容在明显的地方进行公示。在执行环节, 合法的收费票据是财务收支的法定原始凭证, 事业单位收费的票据要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发, 事业单位不得自行印制各种票据, 事业单位在进行收费活动时必须给对方开具收费票据, 事业单位在与交款单位发生业务往来时, 按照收费票据来进行原始凭证的入账处理, 在对票据进行监督检查时, 要定期查看它有没有如下问题:票据超出规定范围标准、使用非法票据记账、未进行年检的、票据使用超出标准等。
3、加强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审计。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审计是保证预算外资金使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上级主管部门要依据审计法等相关法律程序, 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真实性、有效性、合法性进行审核, 从而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水平。首先就要从立项方面开始审计, 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收费标准、收费范围、收费期限、收费性质的合规合法性进行审计, 看行政事业单位有无将这些取消的收费项目仍然继续收取或者转为其他方式的收费项目继续收取。其次, 对收费许可证和收费票据要进行审计。收费许可证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的一种管理方式。审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 要看收费许可证是否正常年检, 有无过期不更换的行为;而收费票据是行政事业性单位进行合法合理收费的法定票据, 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票据进行印制、发放、验旧换新、年检、核销等工作, 有无存在不开具票据的情况, 票据的领用、注销和日常管理有无反常现象。
4、建立预算外资金监督机制。
预算外资金恶性膨胀是和财政监督不力是分不开的, 预算外资金应该在一套组织严密、管理方式科学的监督机制下运行, 将预算外资金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全部归入法律和法规当中, 否则预算外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事业单位小金库、乱收费等现象与缺乏严格的资金监督机制有很大关系。实践表明, 如果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 任何财政改革政策都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在对预算外资金监督过程中应通过完善的规范管理、健全财经法规和加大监督力度等方式来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重点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管理, 及时发现预算外资金的滥收、乱收、乱用现象。同时, 惩罚的力度要加大, 使犯规者以后不敢轻易再犯。如果仅仅是内部批评或者口头警告,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考虑到预算外资金点多、面广以及情况较为复杂等特点, 我们可以积极发挥社会中介的作用, 依靠引进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社会监督, 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监督上信息少、检查少、经费少、人力少的缺陷。
三、结语
总之, 不可否认,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事业单位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上存在诸多的弊端, 干扰了正常的财政资金分配秩序。为此, 我们要积极针对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中的问题, 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目前, 有的地方已经取消了预算外资金的模式, 而是将所有收入都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收入体系中。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 还需要相关财政部门和执业人员不断的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侯宝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8) [1]侯宝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8)
[2]张军.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若干顽症的诊治[J], 吉林财税, 2008 (6) [2]张军.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若干顽症的诊治[J], 吉林财税, 2008 (6)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8
1 以资金预算入手, 编制全面预算
资金预算说到底就是现金流量预算表以此为主线, 全面预测整盘现金流量和年度现金流量, 进行推进项目成本、费用、税金、销售价格及各项经营数据之细化和月度分解, 引导全面预算落实到各责任主体。
1.1 按项目编制预算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项目周期长, 经常历经多年时间。年度与月度预算反映出的数据有其片面性, 难于跟踪管理。因此, 可按项目进行预算, 然后在此基础上, 生成年度与月度预算。
1.2 联合多部门进行预算编制
房地产开发涉及项目开发、经营活动各个环节, 若仅由单个部门进行预算编制, 准确性低。因此, 可指定预算责任部门, 由其牵头, 各部门共同编制预算。如由营销部负责收入预算和广告等费用预算;工程部负责开发成本项目预算;综合部负责人力成本、培训费等预算;财务部负责税费及其他费用等预算。
1.3 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是实现全面预算最基本的保证。其中明确责任中心的权责、界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汇总、复核与审批、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业绩报告及差异分析、预算指标考核;依据预算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编制企业的预算, 实施预算管理并依据预算对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等。
1.4 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为了实现精确管理资金, 预算编制后, 预算责任部门应按照实际情况, 及时修正预算。 (1) 严格按照预算控制实际业务。如果某项实际业务是预算范围内的业务, 则可按照正常的审批程序进行;如果属于预算外的业务, 则需要按公司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后, 才可执行, 同时修正相应的预算数据。 (2) 根据实际情况对各部门预算数据进行修正。如工程合同签订后, 根据工程部提供的工程进度表 (附甘特图) 及合同条款规定, 对工程款支付的时间及金额进行修正;根据销售部提供新签合同汇总表、合同条款和房款回款各环节的节点时间, 预测出精确的回款时间, 修正销售预算;根据综合部提供的数据及对以前月份的分析, 将人力成本、房租、水电等支付时间比较固定的大额费用支出都精确到天。 (3) 根据银行利率变动, 及时修正贷款利息预测数据。 (4) 根据上述预算调整, 重新进行税金预算。 (5)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核。若发现误差较大, 应究其原因。涉及相关部门的, 须与相关部门沟通, 共同找出原因。找到原因后, 对预算表中后续的数字进行修正, 更新预算表。对于偏差较大的预算金额, 要做出差异分析报告, 为领导层在差异分析会议中的决策提供帮助。
1.5 资金的控制与管理
设立资金红线。将资金红线与流动资金 (现金与银行存款之和) 比较:若资金超过资金安全红线, 且长期闲置, 那么选择提前还贷;如果资金中短期闲置则汇入集团公司的结算中心, 收取利息。如果预算表中资金在一周以上时间低于资金安全红线或是预算表中出现赤字, 则分析原因, 做出分析报告, 为领导寻求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资金红线参考了以下几个数据设定:上年度预算外支出总数、上年度预算外支出最大单月、上年度预算外支出最大单笔及项目不可预见费) 。
1.6 召开预算会议
通过召开预算会议让各部门共同参与预算, 修正预算数值, 贯彻企业预算目标。 (1) 月度预算会议:每月末召开, 与各部门核对下月的预算, 以及对可能发生变更的预算进行报备。另由于行业的不定性 (政策、房价、市场等) , 销售起伏很大。所以, 公司额外要求营销部在月度预算会议上需重新提交销售计划, 以便对预算进行修正 (对于变化项目, 立即进行预算表的更新) 。 (2) 周预算会议:每周末召开, 主要确认本周预算执行情况, 并对下周的预算进行再一次确认。 (3) 预算结果反馈:根据预算责任部门提供的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将原因责任落实到各部门, 需要整改的, 要求各部门配合整改, 控制预算差异。无法整改, 则以差异分析报告为基础, 经过讨论, 领导层重新决策, 修正预算。
1.7 完善激励机制, 将资金预算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公司将预算管理能力纳入绩效考核, 引导管理人员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 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建立内部预算审计体系, 对预算编制修改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工作质量、执行效果能够进行合理评审, 对预算监控系统的质量优劣进行有效评估。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审计, 防止对预算编制和结果的权利操纵等问题。同时, 利用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将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与工作绩效挂钩, 尽可能地量化预算执行情况。
2 以资金预算为切入点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项目管理可实现的目标
2.1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预算能即时了解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支出, 从而充分掌握资金命脉, 使资金闲置率明显下降;同时, 根据资金红线使用资金, 资金安全明显提高;另外, 对回款时间点的精细要求, 加快了销售从支付定金到全部回款的时间。
2.2 提升预算准确性, 降低成本
在启用全面预算管理后, 由于闭口合同的签订及审批流程使预算外支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大大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 减少了预算外支出的部分;按照预算表, 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资金流可及时缴税, 使税金差异率得到控制。
2.3 为领导层决策提供帮助
召开定期的预算会议能让各部门相互交流, 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 同时, 提交的预算差异分析报告, 使预算的准确性得到提升, 帮助管理层更好地做出决策。
2.4 协调各部门, 提高各部门的协助精神
(1) 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 真正将责任落实到人。各部门制定专人负责。对完成的时效进行监控, 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这样提高了预算的可执行力度、准确性、及时性, 避免了互相推诿的情况。 (2) 让各部门一起参与的全面预算, 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预算的准确性, 但更重要的还在于预算之后的管理。通过预算会议, 各部门都能参与探讨公司的运营管理, 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公司的协作精神, 从而对于公司上层的决策也能更深入地了解, 增加透明度。
3 全面预算管理与传统预算相比存在优势
全面预算管理能有效地监控资金流, 保证公司中长期的资金安全;给公司管理层提供比较清晰的远景, 为其决策提供参考;加强部门间互动, 了解公司运营情况与目标;即时监控闲置的资金 (资源) , 避免流失;提高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 为绩效考核做出参考。
4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难点
全面预算执行后, 首先, 各部门都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支持预算以及后续的管理, 工作量增大;对于全面预算责任部门 (一般是财务部门, 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预算部门) , 一定要有比较大的权限来协调收集数据,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其次, 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制度一定要切实可行, 每个节点最好都要明确, 将具体流程制度化, 执行起来才有理有据。此外, 一个好的软件可以提升互动性, 减少工作量, 但相对成本较高。
5 结语
资金作为公司运营的生命线,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资金充裕, 房地产企业才能得到较好的生存和发展, 一旦出现资金断裂, 房地产企业将会出现烂尾, 甚至面临破产。一个成熟的企业, 必须有完善的抗风险能力和预警措施。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内容, 是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 形成适合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真正达到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整合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建设仅仅是基础工作, 关键是执行, 最主要的工作是权责利的统一、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统一。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以资金预算入手, 推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 公司达到可实现的目标;指出全面预算与传统预算相比的优点, 并提出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难点。
关键词:资金预算,全面预算,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谢熠.集团公司资金预算管理:问题与解决思路[J].湖南商学院报, 2012 (5) .
浅析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篇9
资金是企业中流动性最强、风险性最高的资产,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而财务管理必须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资金预算管理是指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 结合企业当前经营的实际环境, 合理预测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并科学分配资金到企业经营的各环节和部门的管理活动。在预算管理中, 资金预算管理能够提前预测资金过剩或资金短缺, 使财务管理部门将暂时冗余的资金转入投资或在资金紧张时期到来前及早安排筹措, 保障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保证企业资源效率最大化, 同时也为长期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资金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资金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 不仅是企业财务制度完善与否的具体体现, 也是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
二、开展资金预算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个资源转化增值链, 从产品研发到生产销售的整个工作流程, 企业都在付出成本、创造价值。资金预算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加强对增值链中每个环节的资金计划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控制经营生产。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润滑剂, 没有资金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转。只有紧握资金这个抓手, 高层决策者才能占据主动, 充分了解企业各方面真实信息, 尤其是资金使用情况, 才能更好地平衡企业发展, 增强可持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资金预算管理具有一定的战略导向作用。
作为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资金预算管理发挥的作用十分关键。资金预算管理有利于落实年度预算, 确保年度经营目标实现。通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将年度预算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分解, 确保年度经营目标的有序落实。资金预算管理有利于控制预算执行, 保证执行过程可控在控。通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实现预算与现金流紧密衔接, 控制预算项目执行情况, 增强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资金预算管理有利于落实融资管理, 提高资金周转使用效益。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为基础, 合理安排各项收支的时间序列分布, 为科学编制融资计划提供依据, 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三、我国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现状
资金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的时间比较短, 在资金预算体制建设、执行分析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缺少经验, 资金配置缺乏合理的整体安排和规划。随着国家加大紧缩的货币政策力度, 融资门槛不断提高, 较多企业开始重视资金预算管理, 特别是资金链较为紧张的企业。就目前情况总体来说, 当前企业资金预算存在下列问题。
1、未开展资金预算
由于开展资金预算程序环节较繁琐, 目前, 我国相当多企业未开展资金预算, 因此导致母子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经营信息。信息的不真实, 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也对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和部署产生消极影响。
2、对资金预算不够重视
部分观点认为企业经营生产高于一切, 企业的任何人以及管理工作都要服务于生产。这种看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 但如果只重视生产, 不重视管理, 同样会面临管理失当引起的破产危机。在保证生产有序开展的同时, 科学合理的进行资金预算管理, 恰恰能更为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财务收入、提高生产效益。
3、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一些企业虽然开展了资金预算, 但编制资金预算缺乏科学依据, 没有将其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有效结合起来, 资金预算浮于形式。从编制内容上看, 预算编制以历史指标值居多, 缺乏体现对未来预测的指标值, 没有认真地对企业的未来活动作评估, 预算指标值缺乏客观性。从编制方法上看, 目前采用的编制方法更多的是财务核算的方式, 仅仅是数据的汇总, 缺少财务管理的意义, 对未来的经营活动缺少指导意义, 预算的事前控制和指导作用受到影响。这样即使开展了资金预算, 仍然不能发挥其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约束控制作用。
4、预算管理缺乏执行力
财务部门将各单位经营和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报送预算管理委员会, 由于对资金预算执行、控制和调整未给予足够重视, 管理层没有对一些单位资金预算执行偏差做出处理, 没有对资金预算编制和调控的权力进行划分界定, 导致超资金预算或无资金预算的项目仍然能够照样开展, 这样, 资金预算管理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大大削弱。
四、资金预算编制内容
资金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流入预算、资金流出预算、资金缺口及融资预算。
资金流入预算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在资金预算中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应收款收回、其他业务收入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包括收到投资收益、收回长短期投资、委贷利息收入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包括银行贷款和吸收投资等。
资金流出预算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运维支出、采购支出、工资及附加支出、离退休支出、研发费支出、税金支出、其他运营管理费用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工程项目建设支出、固定资产零购支出、股权投资支出、其他项目支出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包括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融资租赁支出、归还委托贷款、上交投资收益等。
在汇总资金流入、流出预算的基础上, 考虑月末资金安全余额及抵押、保函等不可动用资金情况后, 综合平衡产生资金缺口预算。根据资金缺口预算的金额和性质确定融资预算的规模、形式以及期间。
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的方法
在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 以年度预算为依据, 分解细化预算项目和执行期间, 确保年度预算与月度预算基本一致, 确保各月度预算期间有序衔接。同时实现一体管控, 重点控制。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 以控制融资规模为重点, 通过月度预算为融资计划提供前端支持, 准确反映业务需求, 有效管控经济活动, 实现业务流与现金流的紧密融合。在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企业资金预算制度
制度是实施的保障。只有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才能保证资金预算顺利开展。企业只有将资金预算真正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范围内, 明确预算责任, 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 企业成立单位领导负责的预算委员会, 由下级预算单位向上级预算单位汇报。企业通过建立多级预算管理体系, 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企业潜能, 提高运营效率, 并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也有利于将预算分解和责任落实。
2、科学合理地编制资金预算
资金预算的编制工作宜采用分—总—总—分的模式。在预算具体编制前, 财务部门对资金预算编制提出明确的指导原则。首先, 业务部门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编制销售预算和成本预算, 逐步细化销售和成本预算方面的编制内容。根据业务开展进度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编制业务部门资金预算。以业务预算为依托开展资金预算能够提高企业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进而提高企业对资金需求的预测,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财务部门对企业整体预算进行平衡后汇总, 编制出总的资金预算报请预算委员会批示。财务部门在收到领导批示后, 将经批准的月度资金预算及时下达预算责任部门, 并按照资金计划进行财务支付。预算编制完成之后要经过一个反复修改、反复讨论的过程。此过程如果能优化成为一个申报—审查—调整—反馈—再调整—上报预算委员会的链条, 最终形成的预算必将更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 增加预算执行中的可操控性。
编制资金预算应力求把握科学、准确、适度的原则, 尽量做到格式统一, 内容完整、数据可靠。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应与年度预算口径相同、数据一致、项目相符。在编制资金预算过程中, 必须从年度预算项目中提取明细支出项目, 按照资金性质、合同执行等情况逐笔填列, 确保各项支出符合合同规定和付款进度要求。此外, 资金预算支出还应进一步区分当年预算支付事项和以前年度应付事项。如为以前年度未完成资金支付项目, 应对应填入以前年度事项。
编制资金预算滚动时期较为灵活, 企业应按照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按月、按季等编制方法, 优化安排现金流量曲线。
为确保资金预算的科学合理, 财务部门在合理组织、人员到位的情况下, 保持与各部门的信息畅通, 要对资金链上的每个环节认真分析, 充分调研、协商, 以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3、加强过程控制, 提高执行水平
好的制度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案。执行是资金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 关系到资金预算管理的成败。在责任预算的资金管理模式下, 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资金预算进行具体操作和控制管理, 并通过财务信息软件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1) 加强过程控制。月度资金预算经审批后, 原则上不予调整。未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和超过年度预算额度的项目, 不得列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列入年度预算但未列入资金预算视同无资金需求, 但确需追加支付的需填写预算外资金申请表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当月资金预算未执行完毕的金额不可结转, 需继续支付的, 应纳入以后月度资金收支预算重新申请报批后执行。预算项目之间不得挪用。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是办理各种财务支出的必备依据。预算一经批准, 应严格执行。未列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项目, 财务部门不得支付资金。
(2) 强化审核分析。财务部门在审核月度用款申请时, 应合理划分支出弹性。工资及附加、税金、还本付息及其他有规定或约定付款期限的支出应划定为刚性支出, 其他需要在近期支付、但无具体时间约定或要求的项目划定为柔性支出。刚性支出为当期现金支出的最小使用量, 当因资金紧张需要压缩支出规模时, 应优先保证刚性支出需求。
(3) 明晰目标责任。根据预算编制内容可控的原则, 各级预算单位应确定预算责任人, 进一步预算指标细化到责任人。单位预算责任人负责预算偏离预警和重大事项的即时报告。对企业的资金运转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全程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 积极寻求对策,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4) 适时开展预算调整。在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若前期假设公司经营形势发生变化, 确需对资金预算进行调整或追加时, 应该重新办理相关申请和审批手续, 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资金调整或追加预算, 合理调配资金, 保证资金需要。
4、加强资金预算的考核和报告
考核和报告是在资金预算管理中各个相关部门明确资金预算执行主体职责的反映。考核是对各部门、单位的资金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评价;报告是财务部门关于实施资金预算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描述。企业应当定期对照预算安排, 对实际现金流入、流出及余缺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研究资金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财务部门可以将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执行偏差情况作为年度预算偏差考核和财务评价报告的重要内容。
建立责任预算的考核和奖惩制度。考核部门应当把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紧密结合, 否则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或是有效约束。同时, 考核制度应该明确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情况和奖惩办法。财务部门定期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公示, 据此对责任人进行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送交考核部门, 作为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的依据;根据年终决算确定的各项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指标进行对比, 考核部门按奖惩办法对预算责任人进行奖惩。一般情况, 单位负责人是预算责任人, 预算执行情况应与责任绩效挂钩, 以敦促其提高预算执行的质量。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资料。财务报告是以企业的财务资料为主要依据, 通过开展有效的财务分析, 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资料, 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 帮助企业高级管理者改善决策。财务部门将每个期间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整理, 归纳各单位预算特点, 总结各单位预算编制不足, 分析预算差异导致的影响, 形成较为重要的内部管理资料报送预算管理委员会, 寻求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认可和支持, 进一步提升资金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益化水平。
六、编制过程中注意问题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的有效推行, 能够将企业各单位资金流转与生产经营以及降本增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节约成本、量入为出的资金流控制。尽管资金预算工作量较大, 但对于提高企业自身资源配置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也是企业完善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预算管理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要权衡风险与收益, 实施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确定预算目标、编制预算时, 既要考虑相关的收益指标, 又要考虑反映企业风险的指标 (如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回收期等) 。预算的编制还必须根据相关因素变动的可能性, 留有适当的余地。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 还要关注有关因素变动对风险的影响, 应对有关风险指标适时的监督和反映。
2、财务部门需要主动协调内部关系
在进行财务预算时, 企业必须权衡风险与报酬, 认真主动地处理好与业务预算的协调关系。一方面,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控制财务风险, 安排好企业的资本结构, 选择适当的负债比率, 另一方面, 要考虑日常业务情况, 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资金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配合和沟通, 在进行前期编制和中期执行过程中, 财务人员要与业务单位充分的交流, 争取业务单位最大程度的支持, 这样才能保证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原则性和可操作性。同时, 只有把握好管理尺度, 才能避免“一放就乱, 一抓就死”的情况出现。
摘要: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 而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也是各项资产中风险最高、收益最强的流动资产。如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规避资金短缺风险成为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资金,预算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赵羚宇: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商场现代化, 2009 (1) .
[2]钟敏: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及其选择[J].财会通讯, 2007 (9) .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10
1.1、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它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实行的特殊的国有资金使用方法。在改革开放早期, 预算外资金制度的设立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为当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2、预算外资金管理不再适用于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政府职能和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预算外资金长期脱离财政管理与人大监督, 乱收滥用的问题比较突出, 它脱离财政临管游离于政府控制之外, 加剧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消费基金双膨胀, 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蔓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对预算之内的资金进行的管理, 而对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往往是鞭长莫及。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管理机制, 在资金运用过程中, 很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大量违规行为的产生。大量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的存在, 侵蚀税基, 减少税收收入, 加剧预算内资金的不足, 从而又形成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 严重阻碍了我国预算制度的法治建设。
1.3预算外资金乱支滥用严重, 使用效益十分低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共职能机关部门充当预算外资金的主体后, 其身份就由社会裁判人、公务人变为经济人, 按自身利益的偏好决定取予, 也追求利益的极大化。他们既不受市场法则的约束、又没有更强的力量制约其行为, 凭借其职权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支配资金的权益, 用款单位怎样使用、用到什么地方都不得而知。事实上一些部门和单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 常常以事业发展、专项经费为名申请拨款, 但实际上多用于人头经费, 将预算外资金乱发奖金、津贴以及搞计划外投资等等, 事业发展无从谈起, 资金使用效益十分低下。资金使用中黑洞多、随意性大、效益低, 这种分配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的程度, 同社会客观需要背道而驰。预算外资金体现着政府行为, 收支中的问题必然损害着政府的形象。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 将给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这都迫切需要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二、突发公共事件凸显当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弊端
2.1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不断。
近几年来, 突发公共事件在我国接连发生。如2003年的SARS危机, 2005年的禽流感危机, 2006年的大面积农业旱情及洪涝灾情, 以至到2007年末到2008年初的暴风雪灾害, 都给全国经济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同时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在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以及抗灾救灾的过程当中, 暴露出了我国救灾资金管理亟待加强以及地方救灾资金严重不足等问题, 特别是当前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不能很好适应突发的经济状况, 对突发的经济状况不能迅速应对、处理和解决。面对突发公共事件, 在考验政府应急机制的同时也提出对救灾资金管理有更高要求, 如何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更好适应中央政府主导建立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2.2预算外资金的乱支滥用, 致使应急救灾无资金可用。
2006年, 国家颁布《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安排中央救灾资金预算, 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 以地方为主的原则, 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灾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 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应安排救灾资金预算。按规定救灾资金实行由省市县分级负担和大灾上级补助、小灾自筹解决的原则, 在实际执行中, 救灾投入以中央为主, 地方安排救灾资金数额较小, 与国务院确定的救灾职责分工不一致。如灾民生活救助资金, 地方支出占全国支出比例常年维持在20%左右, 个别地方负担比例不到10%。特别是市县级负担经费难以落实, 有的市县财政预算不安排或少安排救灾资金, 或列而不支, 而有的市县甚至采取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抵扣地方安排资金的办法, 虚列支出, 还有一些地方除了遇到重大自然灾害, 从地方财政预备费中挤出部分资金用于救济安置灾民外, 正常的救灾资金未能落实。从全国情况看, 地方严重依赖中央的现象没有根本的改变。
2.2救灾资金程序不合理, 落实速度较慢。
除少量应急救灾资金外, 资金管理部门在拨付救灾资金特别是灾后重建资金时, 往往是在年终决算后再按指标进度分期拨款, 没有因时因地, 待事特办, 专款专拨, 导致少数单位资金使用不及时, 影响了救灾工作。根据现行规定, 中央财政下拨的补金应在30日内由省级下达到县级。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在15日资金落实到灾民手中。同时, 由于种种原因, 不少地方仍沿用过去上下级预算指标结算的办法, 造成一些救灾资金到位更慢、兑现更难的现象经常发生, 特别是一些财政困难县市的救灾资金因受资金调度的影响, 保证不了救灾资金及时到位。另外, 从赴灾区调查的情况看, 倒房重建工作进展慢, 究其原因, 地方下达补助不及时, 错过了施工季节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适应新经济时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要求
3.1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积极推进综合财政预算。
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征管体系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真正的综合财政预算, 就要求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使用并最终取消预算外资金。根据国务院转发财政部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意见, 采取逐步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做法。因此, 各级财政首先要将国家明确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不折不扣地全部纳入预管管理, 相应支出通过预算予以安排。各级财政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预算内轻预算外的传统理财观念, 克服本位主义和小团体意识, 切实加强综合财政预算编制工作, 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能力。
3.2合理安排预算外资金的使用, 重点考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经费。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料性, 因此地方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往往很少考虑或考虑的很少, 客观上是一些地方的财政增长比较少, 财政比较困难, 主观上是地方领导重视不够, 认识不足, 习惯于救灾救济靠上级补助, 因此很多救灾资金年初预算安排难以落实。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又必须需要资金的支持, 因此, 在中央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救灾资金的同时, 各地政府更要从战略上重视救灾工作, 在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经费予以重点倾斜和考虑, 按照一定比例安排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经费, 建立救灾风险准备金, 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根据灾情, 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以帮助重灾地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确保灾情发生时可以及时调用资金。
3.3建立预算外资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独立运行的应急机制。
救灾工作的显著特点就是一个字——急。但是由于受现有行政体制的制约, 救灾资金从申请到下拨再到发放到灾民手中, 运行周期较长, 严重影响了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率, 影响了灾民的生活。一般救灾资金从申请到发到灾民手中, 要花费一个半月乃至更长的时间。如此长时间的资金运行, 与救灾工作极不适应。因此, 为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及时处理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 必须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救灾资金运行机制, 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变事前监督为事后监督。具体内容是:中央政府把全年的救灾预备金, 年初列入民政部救灾专用账户, 年终进行决算, 资金的使用由民政部根据实际灾情掌握使用, 在民政系统内部运行, 下级政府救灾资金的申请下拨, 由民政部门负责, 财政、审计部门在救灾资金下拨使用后, 再进行监督审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快捷, 提高了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同时, 各级地方政府, 参照中央政策执行。县、乡镇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单独设立救灾资金专户, 县、乡镇民政部门应及时将上级分配和本级财政预算及历年结转的救灾资金全部转入专户, 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白鹏飞.预算外资金管理现状与管理形式的改进.《西部财会》[J].2007 (9) :14-15.
[2]、邓卫平.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2007 (5) :43-44.
[3]、国务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国防汛抗旱》[J].2006 (1) :30.
[4]、向英, 周杨等.救灾资金使用机制探讨《.中国减灾》[J].2005 (7) :41.
[5]、唐小强.规范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对策《.现代审计》[J].2005 (5) :34.
中国海油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 篇11
关键词:资金;预算;金融危机
1项目建设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迅速蔓延,席卷全球。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市场原油需求急剧萎缩,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滑。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产值和基础原料生产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明显放缓,需求放缓导致石油及石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且下跌势头显著加快。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很大冲击和影响:资金缩减、收入减少、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实施积极高效的资金运作策略,着力在保障大局稳定和生产建设资金需求上下功夫。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石油石化企业要应对金融危机就必须注重现金流管理,科学预测资金收支与余缺,细化资金预算安排。稳健理财,切实保障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石油石化企业通过建立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资金和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完善资金监控和调度手段,提高资金调控能力,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全面、真实、快速、有效的决策信息。
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均为公司日常管理的核心业务。中国海油总公司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有总公司计划部和财务管理部。计划部负责投资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工作,财务管理部负责经费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工作。总公司资金管理部是资金管理的归口部门,其日常工作包括总公司资金支付和现金管理。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业务环节。特别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存在大量预算信息和资金记录,这些信息及时有效的共享和沉淀十分必要。
公司对资金的支出管理有相应的管理规定。规定一切支出都以预算为依据,每笔付款都要根据预算类别的不同,按照一定审批程序,由相关管理部门和有关领导审批后拨付。这些审批流程都是跨部门的。投资类支出要经过计划部预算审核;经费类支出则要由财务管理部预算进行预算审核。由于缺少信息系统的支持,部门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大大制约了资金和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无法及时准确掌握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影响预算资金拨付管理的有效性。
(2)每月大量的资金支出,由于缺乏信息共享。难以制定出准确的用款计划,容易造成利息损失。
(3)完全手工化的管理,缺乏操作过程的可追溯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
(4)统计报表耗费太多人力,影响报表的及时上报。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决定自主开发一套满足自己业务需求的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
2系统架构及特点
2.1网络拓扑结构图(如图1)
2.2资金和预算信息系统设计
中国海油进行了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立管理流程,二是设计输出报表,三是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
2.2.1管理流程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实现跨部门的业务流程,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的需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对付款流程进行了简化,合并了部门内部一些岗位的功能。请款单位提交付款申请后,系统自动判别出所付款项是属于投资类还是经费类。投资类支出由计划部审核,经费类支出由财务管理部审核。计划部或者财务管理部审核通过的请款,资金部根据用款单位的资金情况决定付与不付。如果支付,则整个付款流程完成。如果不能支付,就要将付款申请退回预算审核部门。并说明处理意见。预算审核部门可以取消审批,并将付款申请退回请款单位。请款单位可以取消请款或者重新请款。付款审批流程如图2所示付款审批流程图。
2.2.2输出报表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的报表格式在行业中没有现成的规范可以遵循,行业没有统一的报表格式。报表的种类和格式按照各部门需求来设计,并根据管理需求的变化,对报表随时调整和修改。为了满足用户对报表的灵活要求,系统自动产生的报表允许转换成EXCEL格式的文件。统计报表中实现支持多种币种。
2.2.3安全保障
资金和预算信息系统中的各部门的用户只能看到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信息。系统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了对各部门信息的安全保障。一是通过在注册用户信息中含有部门信息的方式。实现部门间信息的隔离;二是通过用户授权的方式,限制某些用户只能访问系统的特定功能。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用户对信息的灵活使用,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
在管理流程中,有多个用户角色,每个用户有特定的数据访问权限。系统在数据库中记录用户所做的操作。如发生误操作,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等情况,数据库管理员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是由哪位用户的操作引起的错误。
2.3主要实现功能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功能有:投资预算管理、经费预算管理、付款流程管理、存款管理、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图形、资金部报表、计划部报表、财务部报表、请款单位报表、编码管理、系统管理。(如图3)
2.4数据库清单(如表1)
2.5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特点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以预算为依据,以信息系统为支撑,以跨部门付款审批流程电子化和网络化为核心内容。其基本原理是打破部门壁垒,将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建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提供高效方便的信息获取手段,使管理者能够快速而全面地掌握资金运作的整体状况,提高宏观控制能力;优化付款流程,将跨部门的付款审批工作放在网上进行,实现付款管理电子化和流程化,不仅提高审批效率,而且能预知每笔资金所处的审批状态,使资金的使用更有预见性和计划性,避免利息损失。还可以对每个操作进行追溯,增强了防范风险的能力。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既实现了部门间信息共享,又保证重要信息不被外泄;既实现了流程化管理,又保证了高效率。做到了过程可控制,操作可追溯。使用灵活,安全性高。达到了优化流程,规范业务。提高效率,提升在资金管理中宏观控制能力的效果。
3实际应用效果
资金和预算管理系统在总公司机关各部门全面推广使用,并进一步推广至总公司全资子公司,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目前用户总数已达80多人,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
规范和强化了总公司预算资金拨付流程。协调了预算资金管理各相关环节的分工和合作。使预算资金的控制更加可靠和准确。
数据入口径一致,各部门所使用的数据都保存在同一数据库。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同时实现数据之间相互核查的可比性,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信息质量。
信息获取手段方便高效,有利于各级领导掌握最新的资金情况。随时控制资金的流动和增减;有利于制定出合理的用款计划。避免利息损失。提升了领导在资金管理方面宏观控制能力。
所有操作都在系统中保留痕迹,便于追溯,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实现了资金拨付数据及总公司各账户信息记录、保存、统计、查询、打印等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的程序化和信息化,简化了使用者的部分工作,有效缩短了各部门编制各种报表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设置使用者权限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使用信息的权限进行了明确定义,从而保证了系统安全,并达到了对预算信息和资金信息安全保障的要求。同时扩大了管理信息合理使用者的范围。
为总公司推行ERP做好了信息化基础,并有可能成为ERP的一部分或补充。
4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预算外资金管理 篇12
在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 预算外资金也逐渐开始发生了许多变化, 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预算外资金大部分是由履行政府职能的职能部门使用国有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形成的资金, 因此, 它的性质属国家财政性资金, 应纳入预算管理。如何对预算外资金进行预算上的管理, 解决预算外资金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其内部控制与外部制度上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一) 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坚持内部控制的运行原则
对于已经制定了完善的内控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 在内控制度的运行上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独立性原则
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单位各级人员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才能执行有关经济业务, 未经授权批准不得处理相关业务;授权批准可以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经济业务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的规定, 实效性较长, 通常是在管理部门中采用岗位责任制或管理文件的授权形式, 或在经济业务中以规定其办理条件、范围和对该业务管理人员任命的形式予以反映的, 而特殊授权只涉及特定经济业务处理的具体条件及有关具体人员;对于要直接进行业务处理, 对业务要进行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来说, 他就不能再担任相应的领导、指挥和控制岗位的工作, 而且, 分管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工作的工作人员要向不同的领导汇报工作;在存在管理人员职责交叉的情况下, 具体控制岗位的人员应该具有直接向最高级领导汇报工作情况的权力。位可以设立一个独立于各部门之外的一个内部控制督察机构, 对于内部控制在各个财务工作环节及其他工作环节上是否得到有力执行进行定期督察, 对于认真执行或没有认真执行的人员或部门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措施, 坚决摒弃“讲人情、讲面子、按习惯惯例办事”的思想确保内控制度的有效实行。
2. 公开性原则
加强内控制度的力度, 使之得到有效而切实的执行。对于单位每根据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指示精神而制定一项新的内控制度, 应该在单位内部召开会议进行大力宣传, 组织学习小组对新精神、新指示进行充分学习讨论, 确保单位职工对其新制度的及时了解与充分理解领悟;单完善行政事业的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使预算外资金在单位内部每一个环节上都得到有力的监督。
(二)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遵循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对于内控制度的制定不够完善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制定内控制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合法性
制定对预算外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的规章, 必须具有高度的权威性, 每个工作人员应该将其视为处理日常事务工作的指南, 执行内控制度必须不能存在任何例外, 任何人都不能有超越内控制度的权力。
2. 预见性
内控制度必须要有预见风险的预见性, 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可能遭遇的风险要对其进行预防, 应该以预防风险为制定内控制度的原则, 结合单位以往年度的工作情况和出现的违纪违规情况、结合各项业务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建立有效的预防和监控机制, 待风险初露头角就要消灭, 而不是出现了问题再加以弥补, 每年单位应该根据已经出现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内控制度加以补充更新, 不应该某些内控制度一用就是十年二十年, 失去了内控制度的有效和合理的特点。
3. 全面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把预算外各环节的控制点都覆盖到, 而且针对预算外资金各项环节, 必须坚持自始至终的思想, 不能半途而废。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 则要着重从资金管理角度上来实行。预算外收入的项目立项手续要完备, 收费许可证每年要进行年检, 经费编制立项、收取款项、上缴款项、经费支取与报销手续要十分完备, 如:收款凭证要由复核人员和记录人员核对, 收到支票要给出纳及时入账, 并立即或于次日存入银行, 凭证要加盖“收讫”章, 支付款项要经审核批准, 付款凭证要加盖“付讫”章, 支票支出要由出纳和主管人员共同签发, 提出付款申请和批准付款、记录付款的职责要相互分离;具体业务的收缴情况要设立专门的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票据存根要有连续编号, 有些费用征收的征收点的收入必须实行每日汇算清缴。
二、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力量
要建立专门的稽查单位, 每年定期定时去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 现阶段, 每年有由发改委、财政局、审计等其他部门组成的稽查团进行收费检查, 但是这种检查时间比较短, 无法非常深入地对其进行检查, 因此, 应该成立专门的稽查部门对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及支出进行专门性的检查, 或者由财政部门、发改委及审计部门专门成立一个稽查部门, 联合力量, 吸收各单位的有效资源, 集中优秀人才,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从预算编报到最终使用都要进行审查, 这样, 可以避免事后审查的消极性, 使之从源头上进行规范;同时, 稽查部门要同当地媒体、司法部门联合起来, 向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宣传新的关于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的内容, 避免消息老化得不到更新, 将新的政策传达到各个单位, 并负责对其解释, 避免对新政策的误解。
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 赋予人民群众更多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中,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现实生活中, 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有着很大的权威性, 但人民群众的监督就显得比较无力。在实际工作中, 对预算外资金监督主要是监督乱收费、乱开支预算外资金的行为。监督的绩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发现预算外资金的滥收、乱收、乱用现象;二是对这种现象出现后怎样处罚, 使犯规者以后不敢轻易再犯。为了实现第一个方面的绩效, 笔者认为必须在政府监督基础上结合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来自于各行各业, 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 而且对于扩大标准收费、滥收滥罚, 他们往往是直接的受害者。成为受害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对某些单位到底可以收取什么费用, 到底有没有权力收费、收费项目到底有没有超范围、收费金额到底有没有超标准等相关信息了解得不是很清楚,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收费是要依据收费许可证。因此, 应该着力加大如何判断乱收费的宣传, 使得人民群众在面对收费、罚款等行为时能够判断是否应该缴纳还是不合理的缴纳。同时, 还要赋予他们面对不合理收费时有拒绝缴纳、及时举报的权力, 赋予他们辅助财政部门、发改委等部门辅助监督的权力, 这样就可以从多方面了解预算外资金违纪违规的行为, 便于更加全面地进行预算外资金管理。
加强对各级政府的监督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对预算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的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收费、基金的稽查制度, 并会同人民银行共同做好预算外资金账户的开设和管理工作。各级计划 (物价) 部门要按照收费管理的职责分工, 认真做好收费标准的审核工作, 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国家政策和宏观管理的要求, 与财政部门协调配合, 对同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及其它不正之风
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对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者, 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隐瞒财政预算收入, 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的, 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 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本级政府领导人的责任, 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对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或扩大范围、提高标准的, 违法金额一律没收上缴财政。同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对用预算外资金私设“小金库”搞房地产等计划外投资, 从事股票、期货交易和不按规定要求开设预算外资金账户等违反规定的活动, 以及滥发奖金和实物的, 除责令追回资金上缴同级财政外, 还要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并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有关领导处分。对擅自将财政预算拨款挪作他用或转为有偿使用的, 其资金一律追回上缴上一级财政, 并相应核减以后年度的财政预算拨款, 同时给予有关责任人相应的处分。财政、计划 (物价) 、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在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中要忠于职守, 秉公办事。对玩忽职守的, 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以上违反规定者,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预算外资金的混乱, 与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有着密切联系, 预算外资金一般被单位视为自筹资金, 因此会造成支出的随意性较大, 但是, 正是这种随意性与个人权利相结合, 成为了滥用预算外资金甚至是贪污腐败的根源, 私欲是无穷无尽的, 而预算外资金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给一些腐败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只有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的行为, 才能真正完善地规范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因为这也是预算外资金存在问题的一个很大的源头, 因此, 要完善立法, 将所有关于预算外资金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部作到详细明确的规定, 防止有些部门利用预算外资金在规定上的不完善而钻法律的空子, 这样才能保证预算外资金在法律监管上得到详细明确的控制;将预算外资金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全部归入法律和法规当中, 使得预算外资金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作到有法可依, 不会造成当发现不合理问题却找不到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而且, 在法律法规上关于预算外资金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要加大, 如果只是单位内部解决或提出警告批评, 那就起不到惩治监督的作用, 要努力使违法违规行为的收益变小, 使违法违规行为的风险变大, 就不仅要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 还要加大惩治措施的力度, 对己经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做出有效而有力的惩罚, 而那些想要做出违法违规行为的人也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 会因为惧怕惩治力度而收敛自身的行为;要从思想道德上不断完善自己, 提高个人内心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信念, 提高“慎独”的意识, 提高个人的追求和理想, 而且要从法律法规入手, 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治力度, 对于滥用职权, 擅自支取、挥霍预算外资金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而产生发展, 作为国家财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己经显示出了许多弊端, 这些弊端加剧了财政的困难, 削弱了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扰乱了财政分配秩序, 并成为了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一个途径, 从而使得腐败现象层出不穷,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因此, 研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从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外部制度的监督两个方面入手, 提出解决办法, 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进行规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我国各项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 预算外资金必将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王存主编:《预算外资金管理与改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1、王存主编:《预算外资金管理与改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2]、何亮:《高校执行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事业财会》, 2006年第103期2、何亮:《高校执行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事业财会》, 2006年第103期
[3]、财政部综合司、预算司、国库司:《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3、财政部综合司、预算司、国库司:《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预算外资金管理】推荐阅读:
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07-20
公司预算外资金管理07-28
强化预算资金管理06-26
资金计划预算管理08-17
企业财务资金预算管理05-09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06-04
工程预算及资金管理09-01
资金财务预算管理工作09-04
齐齐哈尔市乡镇预算外资金、自筹资金管理办法5则范文10-21
预算外资金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