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精选12篇)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1
推进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加强政府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需求, 是建设高效、廉洁、透明政府的一项重大举措, 更是一项重大改革。如何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已成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共同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初步成效
近年来, 按照“统筹规划, 稳步推进”的原则,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财政局结合实际, 以项目支出为突破口, 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 取得了初步成效。
(1) 财政预算绩效框架基本建立。一是学习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湖北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了解目标、任务、熟悉相关工作内容, 学习广东、十堰等地经验, 知晓操作方式。二是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动态, 及时向区政府领导提出启动我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议。三是先后起草和出台了《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关于印发《2013年度区级财政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内部工作规范》。四是成立了区财政局预算绩效领导小组, 建立了本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
(2) 财政预算绩效范围逐渐扩大。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实施”的要求, 逐渐扩大财政预算绩效范围。2011年选择2个重点部门及4个重点项目作为绩效评价对象、评价内容。2012年逐步扩大到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重点领域、民生领域, 实施绩效评涉及粮食、科技、农业、社保、环保、民政、水利等7个部门14个项目, 有2个预算部门开展财政预算绩效自评, 报送绩效评价报告2份, 金额2800万元。
(3) 财政预算绩效质量不断提高。对财政预算绩效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管, 及时发现资金安排使用、管理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 并将信息迅速反馈给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并共同研究整改方案, 落实责任措施, 防止立项手续不全、挪用专项资金、工程质量不合标准、账目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先后完善补充手续3例, 完善制度5项, 限时整改项目1个, 纠正倾向性的问题10次, 提高了财政预算绩效监管质量。
(4) 财政预算分配形式日趋合理。通过试点换算, 初步形成以绩效结果为导向的预算资金分配模式, 并充分发挥财政预算职能, 把绩效评价和预算评审结合起来, 采取“优先保障, 从紧控制”的手段, 核定项目测算资金需求, 批准项目编制预算。2012年至今全区财政部门审核批复了20多个项目绩效目标, 资金9501万元, 其中对3个进行了细化评审, 审减资金152万元, 预算分配趋于合理, 同时整合财政项目资金6.8亿元, 用于两纵三横主干道建设, 确保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继续向最急需、最重要的领域倾斜, 发挥出了财政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有初步的基础, 但由于起步较晚, 处于理论准备和探索积累阶段, 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 绩效管理理念树立不牢, 认识较为淡漠。一些部门和单位对绩效管理认识模糊, 加之固有的“使用财政资金符合法规, 按计划完成任务就行”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 给绩效管理带来一定的阻碍。
(2) 绩效管理带来利益冲击, 配合动力不足。在当前的干部考核机制下, 一些部门领导往往更为重视“争项目、争资金、争规模”等“外延再扩大生产方式”以求得发展效应, 期望短期内很快见到成效。而绩效评价是发展效应的一种“内含扩大再生产方式”, 并将对过去已支出的、现在正在支出的、以后需支出的财政资金或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监督, 这样就容易产生矛盾。另外, 绩效管理牵涉各个层面、部门和单位、个人的利益, 本身就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项目追求较好支出效率的动力。
(3) 绩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操作难度较大。一是相关法律制度还未建立, 国家《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绩效管理的内容,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法律支撑。二是目前从上到下没有建立规范统一、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标准体系以及相关案例信息库, 缺乏指导依据。三是从事绩效管理的力量不足, 专业人员、掌握知识不全面, 绩效管理的专业素质不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缺乏技术力量。四是尚未完善考核结果运用办法,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缺乏奖惩力度。
三、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强化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宣传、破旧立新。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宣传要先行, 政府和财政部门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为契机, 深入开展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会议、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宣传橱窗、编印宣传手册等广泛宣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宣传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内容和责任要求, 通过强化宣传, 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增强各部门、单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 引起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关注。
(2) 强化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承上启下。一是依据上级有关《办法》或《意见》, 制定切实可行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 使其对上原则上、要求上及推行进度上保持一致, 对下符合客观实际, 具有可操性。二是从转变行政职能入手, 形成完善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度, 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绩效化。以落实责任为重点, 建立和完善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政府领导各层次的责任制度, 即能明确责任和监管主体相互联系、协调配合, 又能体现上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四位一体”的需求。三是建立完善报表、财政部分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管理、绩效评价、资金支出监管等各种制度, 把制度覆盖到各个工作环节, 用制度管人管权、管项目管资金。
(3) 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探索方式, 以点带面。推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有效供给, 这是理念上与机制上的一场大变革, 其系统庞大并复杂, 内容十分丰富, 大范围推行的条件不够成熟, 应“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一是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部门预算单位积极探索建立绩效管理项目库、指标库、专家学者和中介机构信息库, 省财政部门要设置统一的绩效信息数据库软件, 用于操作指导和实施信息共享。二是要分步实施绩效管理试点。内容上应按基本支出绩效管理——整体支出绩效管理——综合操作绩效管理三段式进行;范围上应按重点部门 (项目) ——逐步扩大, 全部推进绩效管理。至于三者间各占的比例应根据我区实际, 自行确定;方法上应采取相对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社会评价法——综合绩效法, 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具有可行性、有序性和可比性。这样由点到面的效果会更好。
(4) 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 从弱到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 队伍建设是决定因素。针对当前人才缺乏情况, 切实建设高质量的绩效管理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一要充实人员、整合力量。财政部门集中行资、预算、国库、工程审核等业务骨干力量组成精干的绩效管理队伍, 也可适当调配人员, 增强力量。二要加强业务培训。省、市财政部门应组织下级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专家授课、学习交流、业务探讨多种形式, 提高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三要进行廉政教育, 培养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公正意识、责任意识, 打造一支专业性强、业务素质高的队伍。
(5) 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结果运用, 奖优惩劣。如果没有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奖惩机制, 绩效管理就会流于形式。要按“问效必问责”的基本要求, 尽快建立高效奖励、低效问责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到位、评价结果好的部门和单位及个人, 给予表彰和适当的资金奖励, 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项目时优先安排, 同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干部选拔及评优评先的依据。对故意瞒报、漏报、虚报绩效评价材料等弄虚作假行为, 对社会、环境、经济质量等效益低以及套取资金、不专款专用等违反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的, 轻则整改、通报批评, 重则取消下一年度资金安排, 取消提拨使用和评优评先资格, 并进行行政问责, 直至追究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让优奖劣惩成为长效机制, 发挥出它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2
许梦博
《 人民日报 》(2014年07月30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其中特别强调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一项重要任务是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这就需要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效益现象,财政运行中存在政府财力与事权不匹配问题。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解决这些现象和问题,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扎实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促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已成为新形势下深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广、分类复杂、影响因素多、支出效益内涵丰富,需要构建多元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而言,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特殊性指标和共性指标。特殊性指标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不同项目的不同性质制定的约束性指标。共性指标可分为三类:一是投入类指标,主要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性和效率性。这类指标应充分考虑预算的完整性、平衡性以及债务率水平的控制等。二是效果类指标,主要衡量财政支出的有效性。这类指标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占比、非税收入占比等,社会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变动率等,生态效益类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 1
量变动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动率等。三是过程类指标,主要起辅助作用和督查作用。这类指标应包括资金结转率、总预算暂存暂付率等,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整体把握。
建立战略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需要建立战略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战略导向预算绩效管理包括战略管理与运作管理两部分。战略管理需要考虑目标、使命、测量、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包括计划、组织、实施、结果、评价等内容的运作管理形成联动机制。但战略管理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难以把社会福利、公平正义等正外部性较强的考核内容纳入指标体系,由此可能导致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忽视社会福利等隐性指标,忽视政府长期发展的核心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引入结果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从目标、过程、组织与员工、社会等多维度进行考核评价,以弥补这个缺陷。
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我国于2012年出台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并根据这个规划制定了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两个配套文件。这说明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但还存在较大改进空间。例如,目前有关部门通过预算法、审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预算绩效进行监督,但存在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不详尽、监督内容不全面不细化、监督体制不科学不健全等问题。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
一、财政预算资金的概念意义
财政预算也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类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透过公共财政预算,可以使人们了解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可以体现政府政策意图和目标。
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安排的预测、计划。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就财政而言,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
财政预算由一般财政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组成。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是指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财政预算支出是指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各项事业经费、社会保障支出、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其他支出。而基金预算收入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取得的基金收入。基金预算支出是指部门按照政策规定从基金中开支的各项支出。
从形式上看,它是按照一定标准将政府财政收支计划分门别类地反映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从内容上看,它是对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所作的安排,表明政府在财政年度内计划从事的主要工作及其成本,政府又如何为这些成本筹集资金。与一般预算不同的是,财政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财政预算基本内容的级次划分、收支内容、管理职权划分等等,都是以预算法的形式规定的;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的过程也是在预算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财政预算编制后要经国家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后方能公布并组织实施;预算的执行过程受法律的严格制约,不经法定程序,任何人无权改变预算规定的各项收支指标,通过预算的法制化管理使政府的财政行为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市场难以保持自身均衡发展时,政府可以根据市场经济运行状况,选择适当的预算总量或结构政策,用预算手段去弥补市场缺陷,谋求经济的稳定增长。
由于最近几年,事业单位加强了自身的改革,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也慢慢地偏向市场化.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目前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发生状况的事业单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些状况对于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这不僅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还造成了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滞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没有意识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财务部门的普通工作处理。这不但体现在上级领导没有对这项工作引起重视方面,而且还体现在一些部门日常的工作态度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事和行政部门在处理这项工作时工作热情不高。实际工作中,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没有对预算资金作出一个全面的理解,并且其专业能力不足,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使用的数据还是参考前一年的,这与实际结果是不相符合的,此外,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是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项资金的来源相对较广,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获得,即事业性收费返还款、上级的财政拨款以及单位固定资产收益收入。以前,政府缺乏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导致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状况相对较差,这些资金几乎全部落入事业单位自有资金中,事业单位一般将这些资金作为单位员工的福利发放,有的将其消费在日常生活上。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国家相关的政策,也使得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加上财政部分没有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里特别指出实际过程中资金的支付方式为委托支付。这样一来,财政部门无法了解到资金的真正用途,在拨资金划入单位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己经结束了对这笔资金的管理。即使事业单位努力改善自身的运营模式,使得事业单位向着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然而事业单位还是背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必须使得这笔资金实现应有的价值。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作出任何改变,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履行好监督职能。
需要指出的是,预算编制工作的不合理性也是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在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计算过程己经相对准确,然而在投入使用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在进行专项资金的核算工作时,未将其具体的指标明确化。对于一些相对不重要的项目,没有及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且实行。如此一来,既使得工程的整体目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分期目标的可行性没有得到证实,整个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过于随意。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结合以上提出的种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来改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
1.加强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转变已有的管理思想
近几年,为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有关部门就这项工作进行了多项变革,比如预算编制的改革、重点项目由政府集中采购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资金的管理机制,目前这些工作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在事业单位开展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知识培训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改变管理理念,意识到预算资金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树立"全位通力协作进行管理"的思想,使得管理人员加强与其它部门之间的交流,使得资金的使用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nlc202309020216
2.建立并且使得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完善
和其他行业的工作一样,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必须以满足法律法规为前提。进行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必须制定出有关的法律法规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进行约束。
3.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通常来讲,预算的编制必须严格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尽量减小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使得预算编制做到精细化处理,其主要是指:对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控制。采取以上措施,能够使得政府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支出了如指掌,同时对于预算资金的评估工作也是相当有利的。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过去已有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优点以及弊端,深思熟虑后再对各项支出标准进行确定。在计算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时,要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花费进行记录,以便全面地掌握到资金的使用状况。必须改革以往的"切块预算"管理模式,使得预算支出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透明。事业单位难免存在一些不能细化的预算支出,对于此类预算支出可以使用"项目合同"的方式来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这个过程必须要求有关的负责人签署合同,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必须指出资金的流向、结果预测等等。除此以外,还存在一些专项的建设預算,这个阶段必须考察需要建设的工程的具体情况,在全面地对其进行审核之后,方可依据工程的进度来支付资金,此过程中禁止"一刀切"的做法,一旦预算资金的使用发生了意外状况,与预算资金相关的多个责任方都必须受到相应的惩处,这主要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编制的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参与市场活动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入,事业单位获取资金的渠道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事业单位必须在改变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使得每笔财政预算资金支出具体化、透明化,通过以上方式,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倪炳锐,孙丽华.对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研究与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11,(4).
[2]刘霞.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2010,(9): 67-68.
[3]张文忠.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际商务财会,2011, (2).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4
关键词:水利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创新
0前言
现阶段, 我国水利企业对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全新管理理念, 其中,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将绩效管理的理念有效地纳入到预算编制体系中去, 并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但是, 从管理环节上, 主要是包括绩效目标管理和预算绩效运行控制, 尤其是在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要开展一系列的探索, 从而实现我国水利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从绩效考核到绩效评价的方式转变, 为今后水利单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 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涵特征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预算资金所能够达到的产生和结果。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 以项目成本为基本衡量单位的预算管理模式, 其核心目标就是能够将绩效管理理念有效地融入到预算编制和监督的全过程中去, 才能更加地关注到预算资金的产生和结果, 切实通过改进财政资金预算管理, 不断优化各种资源配置, 切实提高自身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质量, 才能有效地提高水利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从整体上看, 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可以发现, 在水利制度的建设方面以及预算执行和组织管理方面还是存在薄弱的环节,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还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而水利预算资金管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岗位职权定位不清晰
在我国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中还是存在着“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 而绩效管理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形成的实践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 岗位职权定位非常不清晰, 人员也没有从根本意识到职权对水利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
(2) 目标设置上没有进行明确, 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计划
绩效评价目标设置上, 我们要结合水利财政部门的具体实践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为水利项目的决策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依据过程。同样的, 绩效目标的设定需要综合成本和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确定项目支出的必要是否。在项目资金的申请方面, 会计人员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额度, 尤其是在现实中进行的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 更要为项目资金的支出确定在合理有效的空间之内, 绩效管理的目标不合理, 这样就会使得大部分绩效目标的设定依照是否符合现行政策和财务规定来进行设计, 带有明显的审计特征, 从而会忽视了对项目效益的考虑。在一般的情况下,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项目过程中进行绩效评价机构, 并严格制定相应的绩效指标。
(3) 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总的来说, 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项目所支出的范围是比较广的, 其中就包括是经常性项目, 建设购置类的项目, 以及水利维修类的项目等方面, 在同类的项目中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只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涵盖水利行业预算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才能更好地加强水利财政的预算管理。但是, 我们发现, 现行的指标体系当中存在以下的弊端, 其一, 项目指标体系过于注重合规性的审查, 这样就可能会忽视了对项目本身的可量化指标审查。其二, 比较侧重于项目的可见性评价, 进而忽视了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各种附加效益的评价。其三, 现行的绩效管理评价定性指标较多, 投入指标多, 产出指标少, 这样也就无法对财政资金管理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价。
(4) 绩效评价难以产生实质性的效果
绩效评价结果必须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全面预算管理实践当中去, 并有效地和部门预算编制进行紧密结合, 才能真正地实现预算管理效益的良性循环。如果是所投入的得不到最终的效益, 这样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对评价结果的运用缺乏明确的思路。如果只是将评价结果当做相关部门支出项目的资料来建立相应的档案, 而且对于具体支出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进行相应的考虑, 而且评价结果难以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力, 所以, 当前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3 如何来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
一方面, 为了能够加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这就要在新时期下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还要能够确保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切实提升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重要要求, 这也是当前促进水利财政改革亟需的需要, 从而建立更为科学合理地绩效管理模式。
(1) 建立更为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
水利财政资金管理必须要由财政部门进行主导, 并和监察审计部门和人事部门等进行协助, 要能够将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把关,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对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职责范围进行细化, 才能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的工作流程, 将各个部门的绩效评价力量进行整合, 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效率, 有效地避免绩效评价工作流程只是走形式。
(2)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
一方面, 我们要对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进行科学研究, 严格规范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才能更好地利于水利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一般来说, 作为覆盖行业项目较为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和数据库, 才能真正地发挥相关领域的评价专家库。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 并能够将项目评价的结果和行业内类型项目数据进行比较, 为此, 财政绩效目标和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确定就必须要结合专业的建议。在对于行业规定以及项目类别特点来加以确定, 并能够结合本地区的水利市场加以考虑, 对专业人员和专家的专业素养相对来说比较高, 还要进一步调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 才能在实践中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3) 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
绩效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绩效评价的结果得以展现的, 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实践运用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绩效评价手段, 逐步发现在预算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找出其中问题的根源, 在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问题时, 一定要提出科学有效地解决方案, 才能进一步提升水利单位的决策水平。
在另外一方面, 我们要能够将不同项目的不同阶段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到下一个阶段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一系列得到过程中。切实通过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才能为实现下一阶段的预算目标制定计划。
4 结语
总的来说, 对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对当前水利财政资金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但是, 通过我们发现绩效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本文笔者认为,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指标体系, 运用更为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水利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的完善。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要能够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实践中的运用, 进而能够让绩效评价结果在水利财政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青.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探索预算绩效“双目标”[J].财政监督.2011 (18) :29-31.
[2]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J].会计之友.2011 (27) :178-201.
[3]马国贤, 陈云鹏, 李艳鹤.论预算绩效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15) :17-42.
[4]陈秋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服务绩效工资改革[J].办公室业务.2011 (11) :91-97.
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有关预算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的学习。
把制度的深入学习作为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先后整理学习了由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授课的《预算绩效管理》PPT课件、研究了亚投行项目绩效指标相关设计和选用的思路、财政部或其他省份财政部门制订的有关绩效评价指标库,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业务指引等课件或规定。通过对相关课件和规定的学习,了解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要求。开阔了视野,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流程图。
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化学习,结合事务所底稿工作的要求,制订了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流程图,针对流程图中每一步骤,制订相应的工作底稿,做到流程直观,底稿清晰。为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
(三)逐步摸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
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的难点在于合理制订适合项目特点的评价指标库,通过研究亚投行项目绩效指标相关设计和选用思路,对由我单位实施的绩效评价项目,合理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为真实评价相关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了保证。
(四)对指标库实行动态管理。
指标库的横向对比指标,会根据时间的推移及国家相关新数据的发布而发生变化,这样动态监管相关指标就必须成为常态,特别是对于共性指标的选取和比对,一定要引用新数据,以免产生错误的评价结果。
二、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单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其中既有面上普遍存在的,也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个性问题。
一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项目数量有待进一步扩大。虽然我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但评价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额占全省项目总量还不高,这必然造成我单位的项目评价工作的片面性,无法对自己所处的全局情况进行了解。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出评价对象涉及行业多,项目之间差异性大,目前虽然中央已经发布共性指标,但真正能体现项目效果的个性指标,由于设置难度较大,还不能满足目前工作开展需要。
三是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加上缺乏系统的培训,部份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充分,对预算绩效管理业务不了解、不熟悉,对工作重点把握不到位,由此造成绩效评价工作还未摆脱财务考评或竣工验收的影响。
四是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网上交流平台,同行之间无法有效对业务进行探讨,部份指标体系也无法实现共享。
三、下一步打算和建议
(一)努力提高专业素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事务所的新业务,虽然部份工作方法与现有的审计业务类似,但工作目标、评价内容都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确保绩效评价质量。
(二)加强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一是汇总梳理以前年度
制定的指标,将符合当前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和行业管理特点的个性指标汇编成库;二是组织人员搜集整理先进省市制定出台的指标,进一步充实完善个性指标库;三是建立指标数据库,将各年度制定的指标及时纳入指标库,做到随时更新、完善。
(三)加强同行业交流。采取网上案例展示,行业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与财政部门和行业内专家的互动,进一步统一认识,充实业务知识。
借此机会,向省厅领导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多组织交流学习。建议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重点多组织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打造网上交流平台。开展论坛、跟帖等方式,组织大家进行问题讨论,对工作的方法、工作的程序及底稿的收集等专业问题进行交流,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操作。
贵州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探讨 篇6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53-2
1 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1.1 健全机构设置
自2010年以来,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相继组建以绩效管理为主要职责的责任部门,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三级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基本建成,有力促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贵州省9个市(州)、70个县(市、区、特区)成立了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5年,全省183个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其中:省本级110个预算部门和9个市(州)财政部门全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县(市、区、特区)64个,占县级财政部门的72.73%。
1.2 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贵州省财政厅关于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同时,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在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加入绩效管理的章节和内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各地各部门科学分配、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初步建立了“5有”环节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截至2015年,全省共出台省级规章制度20个,其中顶层制度6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制度2个。省财政厅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5个,操作细则9个。
1.3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贵州省结合实际研究建立了适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和一系列行业特色指标体系,初步形成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初步构建体现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参考指标》、“5个100工程”绩效考评指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指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综合评价指标等。同时,以县级财政支出、部门支出、重大民生项目为切入点,实施重点评价。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建立了119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库和396人的专家库,涵盖绩效管理、财政税务、会计审计、农林水利、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等行业,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类智库,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1.4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
对2015年部门预算中申报的新增项目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评审工作,审核预算部门编报的项目立项依据、项目资金预算明细及资金预算说明、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资料,确定纳入评审范围的项目及资金额度。评审结果作为安排部门预算资金的依据,为下一步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评审工作的结合,探索绩效目标前期评审,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中心,以项目评审为手段,各环节有序衔接,强化财政对预算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发挥预算评审和绩效管理对预算编制的支撑作用。共涉及省级预算部门53个,申报项目104个,申报资金69869万元,评审认定金额29354万元,审减率达58%。
2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内容实际上已超出了公共支出管理本身,涵盖了整个政府管理的范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安排。地方、部门和单位申请预算时必须依据其职责,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准确计算达成目标所需的资金,力求避免浪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强化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强化对公共资源使用结果的关注,使政府行为变得更加务实、有效,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3 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把绩效管理作为额外工作负担、认为是找麻烦的思想依然存在,“重分轻管,重支轻效”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工作中被动应付的成分依然较多,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明显不足。
二是试点工作不太规范。评价项目选择、金额选择上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选择的试点项目金额过少,与部门核心职能关联度较小,重点不突出。一些绩效评价工作中,评价指标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数据核实不够严谨,对实际绩效的判断不够客观,对深层次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入,将绩效评价等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验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是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由于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需逐步完善各个层面的相关制度设计,建立各类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效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是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尚未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绩效评价质量有待提高。绩效管理所必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不健全,专家库、中介库、指导库等智库仍不完善,相应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是当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此外,财政绩效管理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 对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4.1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及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建议出台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文件,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另外,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建议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提升基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强各省在知识和经验上的交流,强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4.3 建立绩效管理基础信息库和绩效评价反馈系统
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通过对绩效结果应用的分析,不断总结,找出偏差,为实施绩效管理提供先验证据。同时,建立起一套绩效评价反馈系统,可以记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服务对象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相互比对,加强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起到积极作用。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建议设立预算绩效管理专项资金,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方给予激励性奖励,以提高各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 赵学群.我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大
学,2010.
[2] 王哲.绩效预算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3] 谢旭人.中国财政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7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 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推进预算绩效评价, 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 如何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预算绩效水平,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管理工作的新课题。学习借鉴美国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的成功经验, 研究探索我国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办法, 是新时期财政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提高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美国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
美国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水平, 对联邦机构采取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也应用到对科研管理机构和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评价之中。由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特殊性, 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实践中, 这些机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绩效评价的探索。通过绩效指标评价政府科技支出的有效性, 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 美国科技评估工作走向了制度化、经常化, 并建立了科技评估支持系统。其中, 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估系统是科技评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该系统以评估机制完善、评估形式和内容严谨著称, 深受各国好评,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950年初, 美国成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 专门负责美国科学和工程事业的发展, 负责对其资助的项目进行绩效评估。NFS采用的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来自于外部专家委员会 (COV) 和咨询委员会 (AC) 。NFS通过专家评议, 每年评审约1/3的资助项目, 三年一个评估周期。以专家评议报告为基础, 综合NFS的内部管理报告和基于内部数据库的数据分析, NFS形成年度绩效报告、年度绩效规划和战略规划。报告经主任办公室和董事会、国家科学理事会审议批准后, 最后提交至联邦政府相关部门。
美国世界技术评价中心原是马里兰Loyoal学院的一个内设机构, 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层面的非营利性研究组织。自1989年以来, 该中心已发布了50余份宏观科研评价报告, 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声誉。这种出资人和执行者相分离的评价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科技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1993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 (GPRA) , 美国财政科技投入及政府部门绩效评价从此有了重要法律依据。同年3月美国政府根据该法案的规定成立了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 专门负责法案的监督和实施。在此基础上, 美国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项目等级评价工具”和“三色等级评价体系”, 推进项目绩效评价、部门绩效评价和跨部门绩效评价, 逐步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二、美国模式对我国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的启示
从美国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的实践看, 实施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管理, 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管理标准、运作程序和评价体系, 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的有效方式。
(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政策
1993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 这是美国政府首部绩效评价的法律, 它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为结果导向的绩效评价奠定了永久的法律框架。
但是, 绩效评价在我国仍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评价制度仍有待完善, 有关评价工作的法律暂未出台。为了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我国政府应积极提供必要的立法支持, 保证绩效评价能在国内长期有序的开展。我国应确立绩效评价的法律地位, 使各级政府部门自觉开展评价工作, 使之逐渐常态化, 成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首先, 应从立法上确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地位, 促使各政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保证绩效评价成为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 从法律上树立绩效评价机构的权威性, 赋予其应有的享有调查、评价有关政府部门活动的权力;最后, 颁布有关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 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 完善绩效评价监督体系
我国在构建财政科技资金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时, 也要学习和借鉴美国的做法, 建立由人大、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共同参与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配合的高效、透明的评价组织体系。各级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其有权对各政府部门定期向财政部门提供的预算绩效报告进行审查监督。审计部门作为我国的重要执法部门, 有权代表各级人代会对各部门支出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年度绩效评价。
同时, 应借鉴美国经验, 鼓励和发展民间中介评价组织。由于中介评价组织独立于公共项目的利益关系, 因而有助于保证评价的公正和客观。在当前的科技评价工作中, 政府成为了科技活动资源分配及其成果评价的最终仲裁人。弊端是:一方面难以得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另一方面会使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出于自身管理和资源配置权的需要, 而对本身就不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再次进行篡改。因此,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很有必要。
(三) 加强信息公开和结果应用
我国财政科技资金管理部门应强化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 适时将预算绩效信息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发布, 接受社会监督, 增强透明度, 稳妥推进结果公开机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编制和安排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 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部门项目优先考虑和重点支持, 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项目相应减少预算乃至取消预算安排, 严格实行绩效问责制度。
目前, 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尚不完善, 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 紧密结合科技项目的实际情况, 确定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有计划、分层次、渐进式地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郝刚, 张维中国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的引导、衔接功能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6 (09) .
[2]曲昭仲, 孙泽生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模式选择分析[J].经济问题, 2005 (05) .
[3]尹奥, 李星洲, 丁谦.山东省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空间差异分析[J].山东经济, 2010 (01) .
浅析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篇8
一、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一般而言, 财政专项资金均纳入单位预算进行管理。前已述及, 随着我国市场体制的完善, 财政专项资金是今后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 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十分必要。
绩效管理是指利用绩效信息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 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 以帮助管理者维持和改变既定计划目标, 并且报告其结果与目标符合的程度的管理系统。一般认为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等五个相互促进、相互交织的要素。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将企业的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与公共财政管理实践相结合, 所诞生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是指财政专项资金为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求或特殊的宏观调控目标而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 是财政专项资金在社会管理中的业绩、效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 是国家财政部门在行使其职能、实施其意志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此外,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非常普遍的运用, 因此在我国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的研究, 进而完善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制, 对于规范我国财政支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导致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保障财政专项资金安全, 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即资金安全以及效益。但是, 在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管理的时候, 开展绩效评估目标并不十分明确, 在某种意义上是限于专项资金总额下的一种必然选择。因此, 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上, 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偏差甚至一定程度的扭曲。这里, 绩效管理价值取向是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 对评估对象的行为方向的倾向性和理性选择, 而价值取向作为理性层面的行为取向, 体现了政府组织的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利益选择, 决定着绩效管理和评估标准的制定, 进而深刻影响和制约着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因此, 在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情况下, 难免会导致绩效管理失效。
(二)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制度缺失, 导致绩效评估的随意性增大
西方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关注制度安排, 强调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并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的趋势。绩效改革以新的管理理论为指导, 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任务, 设计内容完整的改革方案, 并将成功的改革经验予以制度化、规范化, 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而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长期以来一直是行政命令式的布置检查, 难以引起评估者和被评估部门的足够重视, 以至常常使评估活动流于形式, 走过场, 没有真正起到通过评估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绩效、改善管理、改进不足的作用。
(三)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财政资金管理模式, 主要通过改革现行的管理模式, 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从而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地发展。在西方国家, 无论是美国、英国, 还是荷兰、意大利, 无不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以管理规范的形式, 使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成为财政改革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最高行政首长的政治支持和主管部门的预算配置权来推进组织绩效管理。随着绩效意识的树立, 国家逐渐依靠制度化、法制化来规范政府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行为。但在我国,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内容、评估的价值取向、绩效测评的技术指标体系等都很不规范、很不完善, 带有很大的自发性、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励机制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评价往往是政府行为, 即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进行测评, 缺乏来自政府部门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众等方面的监督, 从而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只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一味迎合上级的意图和领导的意志。而公众作为财政专项资金的受益者, 理应成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 却无论从思想意识上还是评价能力上都严重缺乏。此外, 责任机制不健全, 奖惩机制不到位, 严重削弱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加强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关键所在。既然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目标包括资金安全性以及效益性两个方面, 那么我们应当树立这两个方面的价值取向, 确立以资金安全和资金效益为主的一套绩效评价标准。这里, 在确立科学合理绩效评价标准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以下原则:首先, 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具有可计量性。绩效评价标准的可计量性提高了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客观真实性, 克服绩效评价主体在评价指标测度方面的主观臆测;其次, 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全面。绩效评价标准中有关安全性和效益性的指标必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数量和质量, 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指标。此外, 绩效评价标准要从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等保持统一, 进而便于相互间进行比较分析;最后, 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合理。这就要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主体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综合各方面因素, 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该标准既要有一定的高度, 又能够切实可行, 以调动资金使用主体的积极性, 提高绩效。
(二) 制定战略规划, 完善制度保障
从战略规划方面着手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做全面部署, 完善制度保障, 防止和克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标准的主观随意性、实践盲目性和短视行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 应组建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估机构, 对年度内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绩效进行专业评估并提出年度绩效评估报告。同时, 在各地设立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审委员会, 对各地接收、使用的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进行专门的归口评审、监督和指导。无论是独立于政府的专业评估机构还是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审委员会均应当不断总结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实践, 弥补现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漏洞之外, 使其从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制度, 指导并规范今后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工作。
(三) 健全配套机制, 确保绩效管理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有效机制。因此, 公开、公正、公平应当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原则。即明确的绩效标准、服务标准和程序、量化的绩效管理指标等是改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所必需的条件。在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相关配套设施, 确保绩效管理从绩效评价标准的制定一直到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都能够有序的运行, 防止出现管理漏洞, 进而影响绩效管理整体的效率和效果。这里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各种法律法规、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以及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机制等。
四、结语
实践证明, 财政专项资金对于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防止腐败现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 这种作用的实现是以科学、有效的管理为前提的。绩效管理作为产生于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 已被西方国家运用于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实践, 在我国也已经逐步推行开来。然而, 当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的缺失、制度上缺陷以及法律上等配套措施的不完善等。对于这些问题, 笔者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建议, 以期对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摘要: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目标不明确, 导致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制度缺失, 导致绩效评估的随意性增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缺乏法律保障;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制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应从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确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制定战略规划, 完善制度保障;健全配套机制, 确保绩效管理整体的效率和效果等方面入手, 加强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以此促进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进而达到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加兵, 张红, 王锦.行政机关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7) .
[2]徐守讯, 林惠.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与监督探析[J].财政监督, 2006, (5) .
[3]张文丽.浅谈财政支出绩效监督[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5) .
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篇9
(一) 预算绩效管理观念未深入人心, 绩效观念和绩效文化尚未形成
目前虽然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绩效理念并未深入到部门管理工作中, 大部分地方政府在预算绩效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 缺乏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了解, 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没有形成现代政府绩效评价的理念和绩效文化。
(二) 政府预算执行监督不力, 约束软化
由于财政资金在支出过程中任意性大, 审批后的预算约束软化情况相当严重, 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财政效益评价和监督机制, 难于发挥财政自身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威慑作用。
(三) 绩效管理基础薄弱, 绩效信息收集和管理不足
现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由财政部门发起, 其它单位是被动接受, 很难从本质上积极主动的配合此项工作。我国政府部门的粗放管理也决定了在信息统计方面不能满足绩效管理的需要。
(四) 预算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未建立
从目前地方政府绩效考评开展情况来看,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多与定量指标少、投入指标多和产出指标少、指标数量多和绩效指标少。这使得绩效评价工作形式大于内容, 评价结果不准确, 不能真实的反映项目的绩效目标。
(五) 地方政府重绩效评价, 轻评价结果的应用
我国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探索绩效考评, 希望建立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来衡量预算项目的绩效, 但是对于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却不予考量或者是考虑较少。绩效考评结果多作为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进行保存, 或者作为新项目管理的参考, 导致对于预算资金支出项目的结果、问题、项目执行中的负责人没有任何有效的约束。
二、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的制约因素
(一) 传统预算观念的制约
在传统预算方法下, 大家普遍认为财政预算就是如何将财政资金分配下去, 不用考虑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 短期内难于改变。绩效文化意识的缺失和宣传的落后导致了政府官员对绩效预算的陌生或忽视, 制约了绩效与预算一体化改革的进行。
(二) 配套措施的制约
我国预算绩效考评的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要想改革取得成功, 需要有相应配套制度做保障, 如一定的法律条文和相应的公共财政制度。因为预算绩效并非独立或单一的预算制度改革, 不能靠制定单一的相关政策来解决的, 必须依赖于同等重要的其他配套政策制度的支持。
(三) 政治体制的制约
我国的预算绩效改革处在一个相对复杂的政治环境中, 从地方政府实施绩效预算实践情况来看, 政府预算绩效改革的推进已经受到了政治的制约。对于绩效考评工作, 由于支出部门的配合不积极、绩效考评部门实质性权利的缺乏等原因, 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迫于种种政治压力, 不得不选择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
(四) 预算绩效本身的制约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人为和技术等因素, 加上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 使得绩效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政府活动目标的多样性和政府行为的复杂性, 如政府部门目标的多元化和模糊性、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果难以量化等等, 加上绩效评价自身的特点, 使政府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在设计和计量上存在困难。
三、地方政府预算绩效改革建议
(一) 营造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的有利环境
在地方政府中以计划为中心的观念深入、绩效意识淡薄、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实行预算绩效, 首先要大力宣传绩效管理, 转变政府的本位思想, 倡导绩效文化;大力推进地方政府预算绩效立法, 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提高约束力和严肃性;另外, 要加快培养绩效预算管理人才, 推进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严格按绩效管理要求硬化预算约束
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根据“重要程度、经费大小、绩效水平”的具体量化指标进行预算划拨, 预算下拨后要严格按批复预算执行, 不得随意改变预算资金性质和使用范围。把监督贯穿于预算执行全过程, 对各单位财政情况进行专业检查, 随时跟踪监督执行结果及效益情况, 提高预算硬约束。
(三)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绩效预算的监督机制
在我国, 建立和推行绩效预算的改革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预算的监督机制, 所以要按绩效管理要求逐步建立起主管部门、立法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各单位内部不同层次的控制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 对财政资源分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分析,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 加大社会公众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从而真正的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用。
(四) 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 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
绩效预算管理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 需要借助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系统和完整的预算基础信息数据库, 这样才能满足绩效信息的需求、增加绩效信息的供给。
绩效预算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公开和透明, 注意尊重公众的知情权, 并且使得公众可以依法监督公共部门的活动。绩效预算项目从立项、执行到结果的全过程公开, 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代表的全过程参与, 同时借助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介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绩效评价的结果, 从而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自觉接受社会各利益相关方的监督制约。
(五) 构建有效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准确测量的标准, 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绩效预算能否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际为基础, 既要有绩效预算评价通用指标, 也要有绩效预算评价个性指标, 辅以绩效预算评价补充指标, 共同组成评价指标库。
(六) 探索绩效考评结果运用途径, 重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 是开展绩效考评工作的必要性所在, 也是保障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动力。只有真正建立起对绩效评价结果完善的反馈应用体制机制, 才是预算绩效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的关键, 也是全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 更是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能够延续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数据管理制度, 实现绩效评价结果和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 推进绩效信息公开, 完善绩效激励与问责。
参考文献
[1]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课题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财政, 2013 (05) .
[2]匡小平, 鲍啸鸣.我国地方预算绩效管理分析与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 2013 (07) .
[3]王佳.预算绩效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 2013 (17) .
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建议 篇10
(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全会决议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 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现实需要。
目前, 我国财政体系已基本形成, 财政资金实行“支出两条线”管理模式, 强化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 这些改革措施对加强预算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资金的流动路径发生改变, 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管理方法必然出现“盲点”, 从而影响管理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三)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财政政策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依据实际客观分析, 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长效机制。我国财政预算规模逐年扩大, 财政职能作用逐步转变, 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因财政预算管理中监督缺失, 导致违规使用资金现象时有发生, 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也不利于财政体系高效运行和财政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 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发展趋势。
开展绩效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轨的一个重要特征, 也是我国现代管理发展和融入世界管理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的绩效管理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管理理论相对滞后, 探索出一套符合国情的财政绩效管理办法, 对于指导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财政资金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 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传统的查错纠弊管理技术与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发展的要求, 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深入研究发现的带有共性的深层次问题, 从资金效益的角度、风险的层面来分析满足绩效管理的方式方法, 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促进财政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上做文章, 进而充分扩大管理成果。
二、构建我国支出绩效管理制度政策建议
(一) 完善政府支出绩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
支出绩效管理工作既是对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三大改革的补充和完善, 又是财政管理制度的创新, 应在财政法规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同时尽快制定《支出绩效管理实施办法》, 明确管理目标、对象、方法和程序。在此基础上, 对不同管理目标, 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以便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 建立健全支出绩效管理组织体系, 明确各管理主体的职责。
地方政府可以将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委托给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组织实施;同时, 制定和执行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负责监督绩效管理过程和应用绩效管理结果。财政部门受地方政府的委托, 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不仅承担对地方支出进行综合管理的责任, 还要负责组织和指导部门和单位及项目的绩效管理工作, 并提出支出绩效管理的结果。审计、监察部门配合财政部门做好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参与制度制定、管理过程和管理结果的处理等。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主要是自行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的支出绩效管理, 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
(三) 积极探索, 分步实施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我国实行政府支出绩效管理工作刚刚起步, 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应参照国际经验, 本着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的方针来进行。一是在实施步骤上, 应以项目绩效管理为切入点, 等项目绩效管理具备一定经验后, 再进行部门绩效管理试点, 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再全面推开, 真正实现部门预算的绩效管理;二是在组织实施上, 先以财政部门为主, 再过渡到人大、管理、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的立体式绩效管理模式;三是在管理方式和管理体系建立上, 先推行部门自评为主、财政部门重点管理、财政协调部门共同制定管理体系, 待管理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后, 再过渡到以管理、财政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为主的管理方式。
(四) 建立完善的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管理方法。
在设计支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上, 要围绕支出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设计。在具体的管理中, 应分别建立支出项目、单位支出、部门支出绩效管理。在开展支出绩效管理的方法上, 要根据项目的性质选择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因素分析法、专家评议法、查问询证法等。特别是在管理地方政府支出总体绩效和一些社会事业项目绩效上, 更要注重运用非公式化的绩效管理方法。同时, 吸收国外经验, 加强绩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应涵盖所有绩效管理的内容和领域, 并形成省市县信息共享, 服务于支出绩效管理实践工作。
(五) 完善支出绩效管理结果的应用, 实现与绩效预算相结合。
一是纳入人大审核程序, 增强透明度;二是用于考核部门绩效, 规范其财务行为;三是改革传统的投入拨款的预算模式, 采用绩效管理效果与拨款挂钩的预算编制办法, 对绩效完成好的部门, 给予奖励;对完成不好的, 削减甚至取消某项预算。
三、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评价制度对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所以只有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才能使我国的财政监督机构的发展更加完善。目前, 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存在许多问题, 这就要求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国情, 有目的有重点的去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以确保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摘要:近年来, 随着财政收入规模的逐步增大和财政框架的确立, 我国财政管理已进入以支出管理为重点的新阶段, 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重要。因此, 构建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已成为支出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11
【关键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
一、前言
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内部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因而在此基础上,当代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完善自身预算管理手段,且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将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及失业保险等内容纳入到其中,提高整体预算管理水平。以下就是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1.整合职能划分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强调了对整合职能的划分,即将推进单位自身总体战略目标的达成作为预算整合目标,且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方式保障各个阶段预算目标的连贯性,继而由此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此外,基于职能划分的基础上,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求下属各部门及二级单位在实践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持与总公司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且在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提高自身协作意识,并明晰自身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范畴,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提升整体预算管理水平。
2.用款计划
基于国家财政集中支付管理模式实施的基础上要求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断调整自身用款计划,即将国库直接支付内容纳入到用款计划范围内,继而通过由国库直接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的形式来满足用款需求。同时在国库直接支付过程中应注重依据具体的活动事项对工资银行化、保险支出等支付方式进行选择。此外,财政直接支付也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体现,即在此种用款模式下,要求财政部门应通过财政直接支付的方法向收款人提供指定金额的资金。同时由于在财政直接支付模式下涉及到了工程采购支出、工资费用支出、服务采购支出等领域,因而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重点掌控用款计划的主要内容,最终由此实现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
3.考评设置
考评设置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施中的关键,且为了达到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当代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以单位自身经营业绩考评方式全面掌控到单位实际发展状况,并通过对经营业绩考评结果的综合分析实现对预算管理方案内容的调整,继而由此达到最佳的经营管理状态,并实现对财务预算的规范化管理。此外,基于考评设置的基础上亦实现了对各管理部门及员工业绩的整体评价,继而随时掌控到财务人员实际工作效率,并引导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环境中,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另外,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逐渐通过对控制职能的规划保障财务拨款的有序开展。
4.预算编制
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人员经费支出过程中事业单位着重强调结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数据信息对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基本工资等内容进行核对,以此来保障预算结果的精准性。此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亦注重强调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内容纳入到其中,最终由此实现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第二,基于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的背景下,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求财务人员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严格遵从职工教育经费=1.5%基本工资、工会经费=2%基本工资、福利费=2%基本工资的公用经费预算原则,继而由此来保障预算管理水平;第三,在综合定额经费预算过程中应参照在职员工数据信息,以人数×5500元/年的形式达到预算目的,且就此提升整体预算效果,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
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策略
就当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即可看出,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稳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要求当代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结合预算质量因素的影响,不断规范自身预算编制工作,即强调事前调查和取证环节的重要性,并制定系统化的规范程序,最终由此实现高效率预算状态。同时基于此,为了提高资产利用率,应注重以建构监督部门的方法落实规范化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且达到良好的绩效评价成效。此外,在绩效评价环节开展过程中要求单位监督部门应将会计年度资产情况汇总纳入到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范围内,且逐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最终由此消除贪污现象,并提升整体财务预算水平,满足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发展条件。
四、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良好的预算管理状态,要求当代事业单位在实践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通过预算编制、考评设置、用款计划、整合职能划分等途径来缓解不规范的预算管理行为,且引导财务管理人员趋向于规范化的管理状态,并严格遵从预算编制及监督管理原则,达到最佳的预算管理状态。
参考文献:
[1]董丽萍.全额拔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难点与改进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32(15):47.
[2]尚虎平,于文轩.从“职能革命”到公共机构改革——卡梅隆联合政府公共机构改革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1,14(07):52-61.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 篇12
资金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计划、分析、控制、监督和管理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使用。资金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其中包括预算资金管理、运作资金管理和专项资金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单位项目的正常运作、节约财政资金, 为以后的资金使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以及提高其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等。资金管理具有以下原则:将专项资金、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划分清晰;各项资金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金的责任制度, 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合理、有效的使用资金等。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预算财政资金的管理, 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水平, 促进单位的良好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与财政预算资金编制脱节
预算财政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和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也是国家对社会公益无偿供应的一种重要的体现。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为了给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机构, 并不是像企业那样以生产产品来获取收入达到盈利的目的。由于不以生产产品来获取收入, 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以耗费为主的财务特征。为了让行政事业单位正常的运作,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必须保证其拥有必要的预算开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丢掉社会服务的职能去创收, 这样国家应提供财政资金来保证其履行社会服务的职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 要给予相当的资金保障, 以保证事业单位工作正常运行, 保证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
(二)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财政资金编制脱节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都拥有大量的资产, 例如土地、建筑物、车辆、大型设备等固定资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编制财政资金预算时也没有考虑这些资产, 导致编制的财政资金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即存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财政资金编制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自身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应用, 甚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将固定资产进行投资, 获取的利益被收入单位小金库、吃喝玩乐或发放职工福利等等。
(三)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编制与预算财政资金编制脱节
一级政府, 一级财政,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 各级财政主管规定预决算编制要求后, 再做出报表, 由各行政事业单位填报后, 逐级汇总, 形成最后的总体报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 由于财政部往往会编制整体的预算和决算, 本单位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预算往往是对决算运作结果的一种导向,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忽略预算和决算的对应。这样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编制与预算财政资金编制脱节, 影响了单位决算和预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与预算财政资金编制脱节
人民代表大会确定预算后, 财政部门会将预算下达给各个行政事业单位, 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运作。但在实际的情况中,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随意的使用资金, 使得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中, 经常会出现超出预算控制范围、与预算不符的现象。政府性专项资金未能单独核算, 与部门预算混淆, 挤占经费, 管理执行混乱无章。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脱节, 使得预算编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影响了其单位良好的发展。
三、对策
(一) 加强和完善财政资金的预算编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前, 应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 必要的情况下应进行调研;在编制财政资金预算的过程中, 应确保落实财政资金每一项和每一笔收入和支出的明细, 全面、充分地考虑预算编制的内容, 确保编制完整、全面的财政资金预算。财政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是社会服务安排预算资金, 保证事业单位职能的发挥和服务的体现。
(二) 严格使用专项资金
对于专项资金, 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门的专项资金的项目库, 严格审核和控制专项资金的申报, 然后以项目库为基础确定各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的内容和额度, 编制项目支出表, 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填报列支总额和各种资金数目。
(三) 严格执行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执行预算财政资金的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财政部门的相关指标, 争取达到平衡, 不得擅自扩大预算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确保专项资金按照项目运作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使用, 不得滥用专项资金。财政部门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执行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 严格监督和控制预算财政资金的使用, 避免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的现象。
(四) 要建立完善的预算财政资金监督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加强对预算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完善的预算财政资金监督体系, 可以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地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进行监督, 从而致使行政事业单的预算财政资金管理更加标准、规范、全面。
摘要:如何完善预算财政资金管理是我们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对资金管理进行探讨, 并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预算资金,资金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财政资金绩效审计08-15
财政科技资金管理论文05-31
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07-06
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08-24
乡镇财政资金论文06-16
财政项目资金管理11-02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10-17
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07-09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问题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