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2024-10-17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共8篇)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1

扶贫资金报账业务知识培训

大家好:

为了让大家了解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及业务知识,充分认识管好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的重要性,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一、《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

二、《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

三、报账资料的收集。

《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是依据《甘肃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甘肃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结合庄浪实际,由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发改局共同制定并实施的。

近几年,咱县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是:农、林、水、交通、残联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职教中心,还有18个乡镇、部分民营企业等。

根据近几年扶贫报账资料的收集情况看,每个项目实施单位的业务人员都能尽职尽责地、认真地搞好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认真收集、整理各自的项目报账资料,尽 管在报账资料的收集上,有一定差别,但大家都能认真对待,这对全县的扶贫报账工作也是一个帮助。但是,乡镇业务人员流转快,新面孔多,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扶贫报账业务培训,让我们共同搞好财政扶贫报账工作,共同管好扶贫项目资金。

在这里,我要说说什么是财政扶贫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就是指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老区发展资金、少数民族资金和项目管理费。这里面的以工代赈资金就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现阶段,以工代赈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国家安排以工代赈投入建设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工程,贫困农民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对象: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

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涉及到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管理、分配、拨付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财政扶贫资金只 2 有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和公正,才能有效地提高其扶贫效率。

一、《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一)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任务:(1)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的意义: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是借鉴世界银行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是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是杜绝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有利于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快扶贫项目工程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转变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观念,细化支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2)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坚持的六项原则:一是资金安排使用与项目计划、预算指标衔接统一的原则;二是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集中支付,专人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管理的原则;三是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报账相统一,项目进度决定报账速度,干多少事,安排多少资金的原则;四是报账资料客观真实,全面准确,符合支出范围的原则;五是职能部门分头组织,项目单位具体实施,县级财政统一核拨资金,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原则;六是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先期到位、同步安排使用的原则。(3)财政扶贫资 金报账制工作的目标任务:总体目标任务是:扶贫项目资金当年全额到位,项目当年竣工,当年发挥效益。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统一、三对口。三统一: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与扶贫项目资金计划相统一;项目工程质量,建设施工与扶贫项目设计规划质量标准相统一;项目投资规模、社会经济效益与上级项目预算指标考核目标相统一。三对口:县财政拨付资金与扶贫项目预算指标对口;项目建设单位到账,用于项目建设资金与财政拨付资金对口;县财政、项目归口主管单位,项目建设单位扶贫项目资金总账、分户账、明细账对口。

(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的方法步骤:

建立县级扶贫资金项目库,分工负责争取扶贫项目.

1、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县扶贫办根据国家、省、市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编制全县扶贫开发规划;

2、明确职责,靠实责任,认真实施扶贫项目。财政局、发改局、扶贫办的职责是:筛选、论证、立项争取扶贫项目资金,负责各自归口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的监督、竣工验收,审计、监督协调指导扶贫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扶贫项目,负责对项目支出凭证的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审核 和认定。扶贫项目所在地党委、政府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全权负责辖区内所有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扶贫项目的实施要求和质量标准,具体组织并参与项目实施单位实施扶贫项目。项目实施单位,是实施扶贫项目和扶贫项目工程质量、效益考核目标的直接贵任人,必须在所在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施工协议的要求,认真实施扶贫项目。

(三)财政扶贫项目实施及报账程序。

1、项目归口主管单位和县财政局接到扶贫项目资金计划后,项目主管单位根据项目计划,采取招标,投标或议标的方式,公开选择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并通知项目实施单位。

2、项目实施单位确定后,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在(5个工作日内)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成立扶贫项目实施及报账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会计、出纳);二是开设“扶贫项目资金报账专户”。乡镇级项目,在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心”所在信用社或营业所开设专户,县级项目在县农行开设专户,并将项目报账小组人员名单和开设的报账专户,报县财政局和项目归口主管部门;三是与项目归口主管单位签定《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协议书》。责任书和协议书应明确 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工期,工程概算,项目责任人,违约责任及处罚等;四是填写《财政扶贫项目预付资金审批表》,收集相关报账资料,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县财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收到上级下达的扶贫资金后,(3个工作日内)一次划拨到本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并通知项目归口主管单位,项目归口主管单位,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到县财政申请拨付项目启动预付资金。

4、县财政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资金对应项目,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预拨启动资金申请,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协议书等报账资料,经审核无误后,(2个工作日内)将30%的项目启动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的“报账专户”。

5、项目实施单位“报账专户”,收到县财政拨付的30%项目启动资金后,(2个工作日内)开始实施项目,并在项目归口主管单位的领导下,根据项目设计质量标准,按工程进度和有关要求,准备报账资料,加快项目实施和报账进度。

6、项目主管单位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通过阶段性检查,验收项目实施单位填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账申请单》,工程进展汇报书面材料,及银行贷款、自筹 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的有效证明。项目主管单位,根据汇报材料和检查验收结果,审核原始发票的合规性。审核同意后,批转《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账申请单》,财政部门接到项目主管单位审核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帐单》及报账发票,将资金从“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直接拨付到报账人银行账户,不再通过其他部门转拨。

(四)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凭据及审核拨付.

1、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凭据包括:(1)项目立项批准书和采购合同;(2)项目实施计划;(3)报账申请单;(4)费用支出明细账;(5)项目实施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要据实填写,并附上相应的有效原始凭证。

2、报账凭据的具体要求:(1)农户直接受益的项目,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实物或发放现金的形式,直接向农户发放,如:补助到户的种子、种苗、种畜、三田建设补助等费用,必须有符合条件的供应单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品种、规格、数量、价格以及农户签收花名册等详细情况;(2)水利、教育、广播电视、卫生、农电线路等涉及单项设备采购3000元以上的项目,一般实行政府采购,由政府采购办统一采购,确需项目单位自行采购的,要经县财政会商项目归口主管单位同意后,由项目单位自行采购,但必须要有正规的供货合同和符合规定的供货发票,经项目归口主管单位负责人验 收签名后,方可报帐;(3)项目建设必须的小额货物采购,如校舍、机井、渠道、水窖、农业塑料大棚、养殖业畜舍(家禽、家畜)、加工业厂房、厂址、卫生院所、医疗办公用房建设的建筑材料、用品等设施,项目单位可在项目归口主管单位的指导下自行采购,但须收集相关符合支出范围标准的、有效的供货发票;(4)项目建设人员的误工补贴、工资等费用支出,必须按发放花名册据实报账,(5)劳务输出补助,按补助标准以补助到人的花名册,经受补助人签名后方可申请报账,(6)技术培训项目按参训人数,聘请技术指导人数补助标准,经参训人员,聘请技术人员签收补助后申请报账;(7)为节约资金,建设项目普遍需用的建筑材料,如水泥、木材、钢材等,一般应由政府采购办,按单个项目所需以上材料的工程概算限额,将几个项目汇总在一起实行政府统一采购。

3,财政扶贫资金,采购各种补助物资发放和钱物发放花名册,须经群众代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物资采购或钱物发放经办人三人以上签名,并以主管部门抽查认可后,才能当作有效支出凭证,用以编制《财政扶贫项目报账申请单》。

4、项目归口主管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报账凭据,经项目归口主管单位初审,财政部门最后审核无 误后拨付资金,并对本次报账凭据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已报账”印章后,退还给项目实施单位保存,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只存留副本或复印件。项目单位用自筹资金支付的报账凭据,由财政部门加盖“财政扶贫项目自筹资金已核消”印章,以免重复核报。项目计划中,项目单位有自筹资金的项目,第一次报账时,除财政拨付的30%启动资金外,自筹资金的到位使用率,也应达到30%,否则,县财政不予报账。

(五)、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报账制的组织领导,成立“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理全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的各项具体工作。财政局、发改局、扶贫办分别成立“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小组”,负责各自归口管理项目的调查论证,申请立项,组织实施,质量监督,竣工验收,报账材料准备和初审等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成立“财政扶贫项目实施报账组”,具体负责按项目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准备报账材料,项目的核算管理,项目的质量标准,所要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建立健全会计档案资料等。

(六)、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工作的配套措施。为确保财政扶贫报账制达到预期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建立健全“两个体系”,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切 实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财政扶贫报账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建立健全财政扶贫资金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和会计档案资料。建立县财政局,项目归口管理主管单位,项目实施单位三级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核算管理体系。

l、县财政局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会计核算总帐以及按扶贫资金类别、资金使用性质设置的明细账,用以核算管理全县扶贫项目资金;建立按三个扶贫项目归口主管单位划分的分户账,用以核算管理三个扶贫主管单位的扶贫资金。

2、三个扶贫主管单位,分别建立职能部门扶贫资金会计核算总帐,用以核算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申请立项的扶贫项目资金;建立按具体项目和资金使用性质设置的明细帐,用以核算管理每个扶贫项目资金。

3、项目实施单位在扶贫项目财务监督指导员的指导下,建立扶贫项目总明细帐,核算管理每一个具体项目(扶贫项目资金核算管理,我了解,部分乡镇没按扶贫项目资金核算管理办法进行记账,都和乡镇经费混记。从表面上看,一收一支账是平的,但看不出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的具体支出情况。因为国家今后每年的财政扶贫资金量在逐步加大,各个乡镇的扶贫项目不至两个三个,如果我们不规范核算办法,就成了笑话。这 个我们下来再统一)。

4、县财政局和扶贫主管部门,依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报账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预付资金申请表》,《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竣工验收意见表》,扶贫项目预算表等记帐。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县财政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已报账”的各项原始报账凭证及其他辅助资料记帐。

(2)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会计核算监督指导体系。为加强扶贫资金财务核算管理,彻底解决近年来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中不建帐、不核算的问题,县财政局、发改局、扶贫办、各个财政资金管理中心分别指定1名熟悉会计核算管理业务,政策水平高、事业性强的财政扶贫资金财务监督管理员,做好有关乡镇扶贫项目会计核算及资金管理工作,并监督指导有关乡镇、项目单位及时报账。三个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员,具体负责本部门扶贫项目建设单位会计帐薄设置,报账凭证整理,报帐、记帐和核算的指导核查工作。乡镇级监督指导员,负责本乡镇辖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帐薄设置、会计核算、报账凭证整理等方面的监督指导工作(这个乡镇级监督指导员,就是现在的乡镇财政资金中心的预算会计人员,你不但要把扶贫资金的会计核算按规定做好,而且要负责审核所在乡镇,扶贫资金项目报账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这是你的责任)。(3)实行扶贫项目质量保证金制度。财政部门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简称质保金);工程竣工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涉及的乡政府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审计部门出具《资金使用审计书》、财政部门凭《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和《审计书》按项目财务决算拨付剩余资金。

(4)建立扶贫项目中期抽查、竣工验收制度。扶贫项目实施中,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加强事中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完工后,要组织有关乡镇、业务技术、审计、监察、群众代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

(5)实行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公示制。要把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作为村务、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真正做到群众参与,群众实施,群众受益。

扶贫资金拨付报账流程:

财政、扶贫主管部门调查论证筛选项目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讨论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立项后,下达项目计划及预算指标,县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接到计划指标,汇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 组讨论同意后。

(1)确定项目实施单位;(2)签定项目实施责任书;(3)签定项目实施协议书;(4)签定预拨资金申请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主管单位审核后,签批到县财政局,申请项目启动预付资金。

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

拨付30%的项目工程预付资金,项目实施单位凭项目实施中的各项支出费用票据,经主管部门阶段性检查验收后,编制填写财政扶贫项目申请单,主管部门对支出票据和报账申请单初审后,转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后,拨付项目资金。

2个工作日内完成

工程竣工后,由扶贫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有关乡村组织、群众代表组成工程验收小组进行验收。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小组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审计部门出具《资金使用意见书》后,财政部门凭两个意见书,拨付核报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剩余项目资金。

二、庄浪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以下简称报账制)是指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证,按规定程序报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送财政部门审批,并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四条 实行报账制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省上从“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下达的各类财政扶贫资金和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具体包括(原“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扶贫贷款贴息支出(这是“财政扶贫资金”里的一项支出,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经注册合格、在当地银行贷款、有周转资金的、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报上级批准的,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利息补贴)、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

第二章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及管理 第五条 县财政部门要在县农业银行设立“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用以支付扶贫项目报账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第六条 县财政在国库设立的“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只办理上级财政下拨给县财政扶贫资金的结算和向同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拨付资金,不得将资金随意调拨到其他账户。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中心,负责“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资金的管理、审核、会计核算和监督检查工作。终了,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中心,要和国库股及时核对相关帐务以及资金结余情况。

第八条 终了后,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结余资金,可结转下继续使用。

第三章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程序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项目主管部门(扶贫办、发改局、财政,下同)要及时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并与其签定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同时,县“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设在预算股)收到下达的扶贫资金后,要在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一次划拨到“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及时保证项目建设的报账需要。

第十条 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人。政府有关行业部门(农业局、水利局、交通局等,下同)、乡(镇)政府和经招标、竞标方式公开选择的实施单位,都可以作为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人。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实施合同书,应明确项目类别、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项目总概算,项目责任人、违约责任及处罚措施等,签定后都应抄送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一条 财政局收到资金后,要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扶贫资金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告知项目实施单位,按程序申请预付项目启动资金。预付启动资金的限额为:单项工程投资额10万元以上的项目,预付扶贫资金计划数的30%。启动资金拨付后,项目实施单位要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确定的实施进度,持资金支出的有效票据申请核销报账。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抓紧建设进度,及时申请报账。项目实施单位报账前,必须及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现场查勘项目进展情况,并按照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台同书)和项目施工进度,及时填报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申请单》,并附有效的支出票据报送项目主管部门审查。项目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申请单》和支出票据,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审查同意的由项目主管部门签注意见,并由项目实施单位到财政局报账,不符合规定的退项目实施单位补充完善。财政局在接到《报账申请单》和支出票据后,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 毕,符合规定的填制拨款凭证,在3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给报账人,不符合规定的退项目主管部门补充完善。

第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尸”资金的拨付采取转账支付方式,由县财政局将资金从“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直接拨付到报账人银行帐户,不得通过其他部门转拨。

第十四条 对补助到农户的项目资金,可以采取先预拨资金,待项目完工后,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和乡(镇)、村两级验收确定到具体农户,由政府有关行业部门或乡(镇)政府用《验收单》和农户《签名单》到县财政局报账,然后将剩余资金发放到农户,也可以采取政府统一采购材料或实物,向农户发放,由采购单位统一到财政部门报账。村委会要将补助费和实物发放的农户名单和金额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五条 报账金额,以下达的扶贫资金投资计划数为限,不得超额报账。如有节余,可按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办理。

第十六条 项目竣工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要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时组织财政、审计、行业部门进行项目的初验和终验,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鉴定书》,审计部门出具《资金使用审计意见书》,财政部门凭《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和《审计书》,按项目财务决算,拨付除项目质量保证金以外的剩余资金。

第十七条 扶贫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财政部门在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对工程类项目,可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不超过批准的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补助部分的10%)。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并经验收后,如果未发现质量问题,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申请,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同意,财政部门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由项目主管部门,责成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的要求限时整改,并由财政部门,将工程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按程序和要求及时拨付。

第十八条 扶贫项目实施中,需要采购物资的,应当按照财政部和省政府关于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和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办法。同时,要建立严格的项目建设物资领用和物资库存保管制度。

第十九条 在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是:

1、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的收支管理、会计核算、帐务处理、档案管理、决算编制和监督检查:

2、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管理资金的使用要求,负责项目计划的管理、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建 设进度和质量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查工作。

3、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按项目建设计划进行建设、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按规定使用资金、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准备报账材料、提供项目资料、建立会计档案工作。

第二十条 对以下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

(一)未列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

(二)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证的;

(三)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没有审签的,(四)扶贫项目中其他资金不及时、足额到位的;

(五)违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六)其他不符合报账制要求的。

第四章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凭据

第二十一条 项目的有效批复文件和采购台同。各级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批复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或工程实施方案;政府采购部门与供应部门签定的采购合同协议。(这就是说,我们每实施或建设的每一 个项目,都要有上级有关部门的有效批复文件和采购台同,设计规模和技术要求,这是项目实施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报账申请单。由财政部门统一制订,项目实施单位报账时,要据实填写费用支出明细帐及项目实施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受益群众人数、项目期限及进度、项目总概算、资金来源或出资人、申请报账支出、项目负责人及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报账有效凭证。项目实施单位报账时要提供各种有效原始凭证,补助到户的种子、种苗、种畜、三田建设补助赞、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等农户直接受益的支出,必须注明提供单位、品种、规格、数量及农户签收等详细情况。

第二十四条 报账凭证存档。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各项报账原始凭证,经财政部门审核无误并拨付资金后,加盖“财政扶贫资金已报账”印章,财政部门保存复印件,项目实施单位会计留存原始凭证。县财政局和项目实施单位,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妥善保管各自项目报账凭证。

第五章 财政扶贫资金的会计核算

第二十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的会计核算,按《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执行。第二十六条 采用公历年制。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

第二十七条 报账制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二十八条 会计核算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资产类:银行存款、预付项目资金、在建项目支出、暂付款、拨出扶贫资金、竣工项目支出、项目管理费支出、其他支出。

负债类:拨入扶贫资金、其他扶贫资金、拨入项目管理费、暂存款、其他收入。

我把每个会计科目的解释给大家说一下:

资产类:

1、“银行存款”科目:借方反映增加数,贷方反映减少数。

2、“预付项目资金”科目: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预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尚未报账列为项目支出的款项。借方反映预付项目资金的增加数;贷方反映转列支出减少数,本科目应根据预付单位设置明细账。

3、“在建项目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在扶贫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所有项目实际支出,其借方反映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报账申请单”支付的项目价款;贷方反映项目竣工验收、并办妥决算等手续后,结转“竣工项目支出”的数额。期末借方余 额反映尚未完工或虽已完工,但尚未办理资金决算的项目实际支出。本科目应按项目名称设置明细账。

4、“暂付款”科目:本科目核算财政部门预付给同级项目主管单位或其它单位的项目管理费、培训经费等,本科目应根据项目实施单位设置明细账。

5、“拨出扶贫资金”科目:这个科目咱们不用。

6、“竣工项目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已完工项目的累计支出数额。其借方余额反映已竣工验收、并办妥决算手续的项目实际支出数;贷方反映冲销转入“拨入扶贫资金”的数额。平时借方余额反映已完工项目的实际支出数。年终,将其借方余额冲销“拨入扶贫资金”科目后,一般无余额。

7、“项目管理费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国家下达的项目管理费的所有实际支出。其借方反映已报账的项目管理费的支出增加数;贷方反映支出冲销“拨入项目管理费”数。平时借方余额反映已报账项目管理费的实际支出数。年终,将其借方余额冲转“拨入项目管理费”科目后,一般无余额。

8、“其他支出”科目:本科目核算除项目建设支出以外的其它各项支出。这个科目咱们用的少。

负债类:

1、“拨入扶贫资金”科目;本科目核算上级财政部 门或同级财政部门安排的从“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拨入“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的扶贫资金。其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拨入数;借方反映冲转“竣工项目支出”数。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收到扶贫资金的结存数,年终贷方如有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2、“其他扶贫资金”科目:本科目核算扶贫资金存款利息转入或社会各界捐赠并纳入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其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资金数额;借方反映冲转“竣工项目支出”数。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资金的结存数,年终贷方如有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3、“拨入项目管理费”科目:本科目核算国家安排的专门用于项目规划编制、资料印刷等费用的资金。其贷方反映实际收到的拨入数;借方反映冲转“项目管理费支出”数。平时贷方余额反映项目管理费的结存数。年终贷方如有余额,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4、“暂存款”科目:本科目核算应付、暂收的各种款项。其贷方反映应付、暂收款项的增加数;借方反映应付、暂收款项的减少数。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应付、暂收款项的结余数。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款项来源设置明细账。

5、“其他收入”科目:本科目主要核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或其它杂项收入。其贷方反映收入增加数;借方 反映冲销“其它支出”或转入“其它扶贫资金” 数,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收入累计数。年终一般无余额。

第六章 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资料档案,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报账制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程序,各项目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对不按本实施细则规定实行报账的单位,县财政局和扶贫办,在安排下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时,将扣减扶贫资金额度或暂停项目的安排。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报账资料的收集

报账资料的收集,是我们每个项目实施单位业务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每个业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要以对扶贫项目负责的精神,认真收集、办理、真实填写报账资料,不弄虚作假,及时报账。在收集报账资料前,首先要看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及时向单位领 导汇报,对照项目实施责任书,逐项落实。报账资料的主要内容有:

一、工程施工合同、责任协议;

二、工程预(决)算;

三、税务发票;

四、有关钱(物)到户花名册、劳务报酬花名册;

五、乡、村项目实施会议纪要及相关资料(包括一事一议)一事一议这个很重要;工程类项目要有工程财务决算(文字形式)或其它相关文字说明。当这些资料收集全以后,就可申请报账,等待县上有关部门组织的项目验收,自此,你的任务就算暂时完成了。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 (以下简称各地)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帮助提高收入水平, 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 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 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 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 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 (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 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 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 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 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 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 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 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 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 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 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 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 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 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 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 弥补企业亏损。

(四) 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 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 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 企业担保金。

(十) 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 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 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 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 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 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 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 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后, 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 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第十四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 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 (市、旗、区) , 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 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 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发展资金) 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 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同时抄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 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 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进度, 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 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 根据国家、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 制定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 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 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本年度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 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 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 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 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 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本办法,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2000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财农字[2000]18号) 同时废止。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3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措施;探讨

一、前言

在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农村扶贫开发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而财政资金扶贫的开展,能够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发展当中,应当能够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主要是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提供。很多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因而使很多扶贫项目都无法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对此,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为筹资导向,以农民为筹资主体,以社会投入、信贷、外资等为筹资补充,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的调整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当中,加入扶贫开发项目,朝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对于一些政府部门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事情,可将其下放到市场中,通过市场的作用进行自动调节。对然我国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缺失最为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良好的市场运作也是贫困地区情况改善的重要条件。

三、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对于贫困目标,在相应的扶贫标准确定后,应当进行动态的管理。通过对下属村镇的建档立卡,明确贫困人员的基数。同时建立县级、乡级、村级贫困人口的扶贫项目账目,要体现出贫困人口的数量,以及扶贫项目资金的立项、验收、使用、审计、结算、拨付、审批、申报等内容。对于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应当进行动态化的建立。在扶贫工作机制的优化发展中,这是一项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贫困人口,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贫困和脱贫人员定期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有助于避免一些贫困人员不愿主动脱困,想要继续享受扶贫优惠政策的行为。

四、完善监管机制和审计监督

我国目前有着十分巨大的扶贫机构体系,对于扶贫项目和资金,通常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存在着跟踪监测效果不理想、扶贫信息不对称等不良行为,也难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扶贫资金的漏出行为。所以,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应当建立阳光财政的模式,提高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和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理财职能。此外,应当加大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在运作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资金定期保障工作应当加以重视,坚决杜绝扶贫资金的挪用、私留、侵占行为。审计监督部门应当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和审计,规范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同时也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审核,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很多政府机关为了达到贫困地区的考核要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瞒报、虚报现象。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当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导致了分散使用了有限的扶贫资金,同时也助长了贫困群体要、靠、等的不良心理和懒惰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适当的采取激励机制来进行扶贫资金的分配,对于扶贫问责机制的建立,其导向应当以结果为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扶贫的效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感,提高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性。在实际分配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公平公正性的原则,可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贫困程度、贫困规模等进行分配。另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进行分配。例如,可以对贫困人员逐年减少、扶贫效果和成绩理想的地区增加分配比例,而对于扶贫效果差、贫困人员数量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其分配比例。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各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这种不良行为,就应当严肃的追究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六、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扶贫开发系统具有过于繁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庞大的机构。对此,应当适当简化传递层次和传递主体,将项目审批周期缩短,降低制度自身的运作成本。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法律、廉政的教育,对于县级、乡级的基层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良好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执行力、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树立起牢固的扶贫资金高压线理念,从而防止扶贫资金的不当应用。

七、结论

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群众仍处于十分贫困的生活当中。对此,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应当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扶贫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农村扶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应当对其运作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尽早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144-146.

[2]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3]王善平,高波.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77-82.

[4]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01:108-111.

作者简介: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4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国有贫困农场财政扶贫资金(以下简称贫困农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结合国有贫困农场(以下简称贫困农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贫困农场是指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垦区所属的,自然条件差、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长期亏损或微利、资产负债率高、人均收入原则上低于本垦区平均水平60%的农(团、牧)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贫困农场扶贫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不含以工代赈资金部分)以及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财政相应安排的专项用于扶持贫困农场发展的扶贫资金。

第四条 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分别列农业部部门预算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算,资金项目、预算和决算按照部门预算管理制度管理,其他相关管理执行本办法。

用于地方垦区的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列中央补助地方专款,执行本办法。

第五条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农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生产。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场道路、桥涵、基本农田(含草场)、小型农田水利、危旧房改造、人畜饮水、通水通电等方面建设。

(二)生产发展: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具体包括新品种引进、良种繁育、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省级农垦管理部门可在中央财政补助的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中按不高于1.5%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用于扶贫项目前期调研、评审论证、资金报账、监督检查、竣工验收和宣传等。省以下农垦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贫困农场不得再提取有关管理费用。

第六条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不得用于下列支出:(一)机构、人员经费。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三)弥补经营性亏损和偿还债务。(四)修建楼堂馆所。(五)大中型基建项目。

(六)购买小轿车、移动电话等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七)其他与本办法第五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第七条 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垦区应根据本办法第二条,按照以下程序确定贫困农场具体标准和重点扶持名单: 中央直属垦区贫困农场具体标准和重点扶持名单由垦区扶贫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提出,并在垦区内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农业部审定,由农业部报财政部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具体标准和重点扶持名单由兵团扶贫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结合兵团实际情况确定;地方垦区贫困农场具体标准和重点扶持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结合本垦区实际情况确定。各地方垦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确定的贫困农场具体标准和重点扶持名单,应在垦区内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农业部在前款规定报送财政部备案的名单基础上,确定中央分阶段重点扶持的国有贫困农场名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八条 中央直属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各地方垦区省级扶贫(农垦)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财政)部门立足国有农场改革与发展要求,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论证的原则编制本垦区(兵团、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农场扶贫开发规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垦区贫困农场扶贫开发规划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中央直属垦区贫困农场扶贫开发规划经农业部审定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九条 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农场扶贫开发规划、上工作情况和本工作计划,共同确定当年补助给各地方垦区的贫困农场扶贫专项资金额度,由财政部将预算文件及时下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同时抄送农业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管理部门。

第十条 各地方垦区省级农垦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贫困农场扶贫开发规划和中央财政补助贫困农场扶贫资金数额,在农业部确定的重点扶持贫困农场名单范围内,确定当年拟扶持的贫困农场及其项目。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实行省级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的具体程序由省级农垦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共同研究确定。

第十一条 各地方垦区农垦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的贫困农场扶持项目须在中央财政资金下拨后两个月内报至农业部、财政部备查。报备一个月内,农业部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商财政部后可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十二条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商农垦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加强项目管理。贫困农场扶贫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有条件的实行监理制。凡属于《政府采购法》范围的项目,应当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及其项目信息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录入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垦管理部门商财政部门,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一个贫困农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本工作计划上报农业部。农业部汇总后,于每年4月底前将上全国贫困农场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送给财政部。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应会同农垦管理部门加强对贫困农场扶贫资金使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做好绩效考评工作。

第十八条 对骗取、截留、挪用、滞留贫困农场扶贫资金的行为,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其他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5

为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我们制定了《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当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映。

附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是指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补助地方扶贫专项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和其它纳入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的扶贫资金。

第二章 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及管理

第五条 省、地、县三级财政部门都应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第六条 财政部对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项调度,省级财政收到财政扶贫资金后,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将资金转入本级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省、地、县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扶贫资金也应及时转入扶贫资金专户。上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资金分配指标,通过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及时将财政扶贫资金拨付给下级财政部门。

第七条 除向下级财政扶贫资金专户拨付资金外,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内所有资金支出,都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的报账程序请款。非财政扶贫资金不得借用财政扶贫资金专户。

第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专户产生的存储利息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终了后,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如有结余资金,可结转下继续使用。

第三章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程序

第十条 地方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应根据中央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本地扶贫开发规划,建立科学、规范的扶贫项目库。

第十一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应从扶贫项目库中选择。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包括建设项目工程概算、培训项目计划、项目管理费使用计划和其他支出计划等)经批准后,由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已批准的扶贫项目,不得挤占、挪用或随意调整。

 第十三条 在财政扶贫资金实施报账制的过程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核。

第十四条 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账人。政府有关部门或乡(镇)政府作为扶贫项目实施单位的,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项目实施责任书。采取招标、投标方式公开选择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与其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项目实施责任书和项目实施合同书都应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财政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据,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审批后请拨

资金。财政部门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预付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

第十五条 扶贫项目实施中需要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当按照财政部和当地政府关于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办法。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物资领用和保管制度。

第十六条 扶贫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财政部门商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同意后,可以扣留工程质量保证金(不超过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补助部分的10%)。工程竣工后,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应及时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财政部门凭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签署的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审核批准后拨付资金。工程完工交付使用一年后,如果未发现质量问题,扶贫项目实施单位提出请款申请,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财政部门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如果工程存在质量问题,财 政部门应将工程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并按项目实施责任书或项目实施合同书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置。

第十七条 对以下情况,财政部门不予报账或拨付资金: 

(一)未列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

(二)不按要求提供有效报账文件和凭证的;

(三)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没有审签的;

(四)扶贫项目中其他资金不及时、足额到位的;

(五)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支出的。

第四章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凭据

第十八条 项目立项批准书或采购合同。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批准的项目立项书;政府采购部门与供应部门签定的采购合同协议。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计划书。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并经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施工计划。

第二十条 报账申请单。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制,项目实施单位报账时应据实填写,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期限及进度、项目总概算、资金来源或出资人、申请报帐支出、项目负责人及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意见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费用支出明细表及项目实施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应据实填写,并附上各种有效的支出凭证的复印件。

第五章 财政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应在季度结束后20天内,将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分级收支明细表(附表1)及相关说明资料上报财政部。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应在终了1个月内,将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扶贫资金收支明细表(附表2)及使用情况说明上报财政部,并抄送同级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扶贫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扶贫资金报账资料应完整保存。各级财政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并接受上级财政部门或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扶贫资金会计核算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十六条 扶贫资金的拨付应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第二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同时报财政部备案。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6

【发布文号】财农〔2017〕8号 【发布日期】2017-03-13 【生效日期】2017-03-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等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农〔2017〕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发展改革委、民(宗)委(厅、局)、农业厅(农垦管理部门)、林业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发展改革委、民宗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促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1〕412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扶贫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民委 农业部 林业局

2017年3月13日

附件: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中央财政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各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主要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资金。

第三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当围绕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统筹整合使用,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出方向包括:扶贫发展、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国有贫困农场扶贫、国有贫困林场扶贫。第四条 坚持资金使用精准,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把资金使用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与脱贫成效相挂钩,切实使资金惠及贫困人口。

第二章 预算安排与资金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依据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和财力情况,在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本地脱贫攻坚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切实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资金投入情况纳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内容。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向西部地区(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贫困革命老区、贫困民族地区、贫困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使资金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

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贫困状况、政策任务和脱贫成效等。贫困状况主要考虑各省贫困人口规模及比例、贫困深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等反映贫困的客观指标,政策任务主要考虑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脱贫攻坚任务及贫困少数民族发展等工作任务。脱贫成效主要考虑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结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成效等。每年分配资金选择的因素和权重,可根据当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适当调整。

第三章 资金支出范围与下达

第八条 各省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因户施策、因地制宜确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支出原则上从现有资金渠道安排。各地原通过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上述社会事业事项(“雨露计划”中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中、高中毕业后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对家庭给予扶贫助学补助的事项除外)的不再继续支出。

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贫困县,由县级按照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有关文件要求,根据脱贫攻坚需求统筹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第九条 各省可根据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工作需要,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按最高不超过1%的比例据实列支项目管理费,并由县级安排使用,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

项目管理费专门用于项目前期准备和实施、资金管理相关的经费开支。

第十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三)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四)弥补企业亏损;

(五)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六)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七)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支出。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强化地方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责任。各省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财政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

第十二条 各省要创新资金使用机制。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资产收益扶贫等机制,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社会帮扶资金参与脱贫攻坚。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资金分配方案后,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下达各省财政厅(局),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

根据预算管理有关要求,财政部按当年预计执行数的一定比例,将下一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计数提前下达各省财政厅(局),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安排新疆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新疆兵团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管理。

第十四条 各地应当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管理。

第十五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支付管理,按照财政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范围的,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六条 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分别商财政部拟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各支出方向资金的分配方案。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人民政府。财政部根据审定的分配方案下达资金。

(二)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预算安排和资金下达,加强资金监管。

(三)各级扶贫、发展改革、民族、农业(农垦管理)、林业等部门负责资金和项目具体使用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落实监管责任。

(四)安排新疆兵团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新疆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各地应当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责任到项目,并落实绩效管理各项要求。

第十八条 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资金政策文件、管理制度、资金分配结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并作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绩效评价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扶贫办制定。

第二十条 各级财政、扶贫、发展改革、民族、农业(农垦管理)、林业等部门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各地专员办按照工作职责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形成监管报告报送财政部,根据财政部计划安排开展监督检查。各级扶贫、发展改革、民族、农业(农垦管理)、林业等部门要配合专员办做好有关工作。

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逐步实现监管口径和政策尺度的一致,建立信息共享和成果互认机制,提高监管效率。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财政、扶贫、发展改革、民族、农业(农垦管理)和林业等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等工作中,存在违反本办法规定,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各省根据本办法,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送财政部、扶贫办备案,并抄送财政部驻本省专员办。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7年3月31日起施行。《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11〕412号)同时废止。《财政部 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6〕18号)、《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国有贫困农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47号)、《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5〕104号)、《财政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修订稿)>的通知》(财农〔2006〕356号)中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扶贫办负责解释。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7

1 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工作概况

消除贫困,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河北省在21世纪来临之前制定了《河北省1994~2000年扶贫攻坚计划》, 在进入21世纪初制定了《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 并且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 》的实施意见, 将扶贫开发上升为国家大事。

2001年, 国家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年) 》, 按照当时的标准, 河北省有7102个贫困村, 570万贫困人口, 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区) 40个, 省级重点贫困县12个, 总共52个需要重点扶持的县 (区) 。按照《河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2001~2010年) 》的安排, 河北省分三批对7102个贫困村进行扶持, 如表1所示。

“十一五”期间, 中央和省累计投入25.5亿元财政扶贫资金, 比“十五”期间增加10.5亿元, 平均每个重点村投入50万元以上财政扶贫资金, 较“十五”期间大幅度增加, 其中国家投入20亿元, 详见图1。另外, 五年间为48.45亿元扶贫贷款进行了贴息, 其中2010年扶贫贷款12.58亿元, 贴息3058万元。五年来, 全省直接扶持了29万个贫困家庭发展各类脱贫增收项目, 许多贫困户稳定脱贫, 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截至到2012年底, 河北省还有694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其中需要扶贫的目标人群有462万人, 约占农村户籍人口的9.9%。

“十二五”期间, 调整了各贫困县区不同的投入比例, 国家规定的贫困县要拿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输入的1%以上用于扶贫开发, 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的贫困县要拿出2%以上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用于专项扶贫开发。平均每个国定贫困村投入300万元以上, 其中至少包括1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 其他资金则来源于部门资金、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 省定贫困村的投入力度与国定贫困村保持基本一致即可。2012年, 河北省财政安排了2.7亿元的扶贫资金, 比上年增长了1倍, 大部分扶贫开发重点县落实了“拿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的规定, 特别是沽源县、赤城县、蔚县分别投入资金4000万元、6000万元、5000万元, 分别占本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5.9%、11.9%、12.9%。各级投入扶贫资金大幅度增加, 为打好全省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 中央和省政府都加大了扶贫力度, 中央投入96387万元财政扶贫资金, 比上年增长17680万元, 增幅达到22%, 河北省政府的扶贫专项资金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投入11亿元, 实现了河北省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目标。

2 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资金投入不足, 脱贫难度无形加大

目前我国的资金投入机制是中央政府主导型, 投资渠道单一, 地方投资不足。西部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 因此分配到河北省的财政扶贫资金就相应的减少了;而且河北省是农业大省, 自身财力有限, 这就导致了省级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不足, 供需矛盾异常突出。2009年, 河北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4280万元, 其中48910万元为中央财政投入;青海省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0400万元, 其中61590万元为中央财政投入, 河北省投入的扶贫资金总量只有青海省的67%。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 中央财政共投入扶贫资金4.87亿元, 而河北省地方配套扶贫资金仅1.25亿元。仅从发展产业单方面来使贫困村脱贫, 不含基础建设, 河北省至少需要投入300万元。而实际扶贫工作中, 对于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平均到每个村还不足50万元。可见, 河北省财政配套资金与国家要求差距不小, 财政援助的扶贫资金供给远远低于扶贫工作的需要。

2.2 资金传递过程繁琐, 诱发扶贫效能缺失

将扶贫资金足额传递给贫困地区所用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扶贫资金传递效率的高低。资金传递时间越短, 中途损耗越少, 传递效率就越高。我国的扶贫资金是从中央到地方, 自上而下层层传递, 而不是一次到位。河北省的扶贫资金要想到达贫困地区, 经过层层政府部门的决策, 难免会使得部分扶贫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势必影响扶贫工程的进度, 不同程度影响工程的质量。在资金流转过程中, 还会因为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不力导致资金在无形中增加运行成本。更为严重的是, 当扶贫资金到位时, 由于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有限, 县级政府往往会截留部分资金用来维持机构运转, 从而使能够真正用在扶贫上的资金越来越少。

2.3 资金分配尚不规范, 项目用途管控不严

河北省扶贫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 但由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不用偿还的, 所以宣传能力和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决定了扶贫项目的选择, 而不是社会资金利润率, 违背了坚持效益优先和公平的分配原则。各个贫困县所分配的扶贫资金本应用于扶贫项目上, 然而部分资金却被投向了能产生较高利益的非扶贫项目上, 其原因在于贫困县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想以此来缓解压力。更为严重的是, 有些地方官员不解决实际问题, 只注重面子, 因而大量的扶贫资金被用于可以提升政绩的工程上, 贫困状况并没有改变。

2.4 扶贫资金使用分散, “漏出”现象时有发生

河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由多部门共同管理, 涉及到财政、扶贫办、发改委、民委、林业等, 再加之各部门管理方式上的不同, 致使资金不能进行统一的使用, 这就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从实际的扶贫资金投资方向来看, 大量的扶贫资金并没有投向农村的文化建设、教育、卫生等基本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 而是投向非农产业, 使得农户生产性和创收性并没有提高, 扶贫资金的使用不尽人意。不仅如此, 越来越多的专项扶贫贷款投向了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头企业, 而这些企业是完全可以使用商业贷款的, 导致贫困县和贫困地区无款可贷。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 资金“漏出”现象时有发生, 个别单位甚至编造虚假账簿、凭证, 私自将财政扶贫资金用于部门的费用开支, 或挪作他用。

2.5 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贫困”帽子不愿早摘

由于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的缺失, 导致信息收集和反馈渠道不对称, 扶贫项目缺乏完善的效果和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旦某个地区被评为贫困, 扶贫资金等各项优惠政策就会接踵而来, 从而该地区贫困人口容易滋生懒惰思想, 不去改善贫困状况, 而是坐等发放的扶贫资金。为了加强监督管理, 扶贫资金管理体制在建立时被过于复杂化, 不仅要经过从省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 且审批环节多而繁琐。涉及管理的部门过多导致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一检查监督, 只是停留在事后的跟踪检查上, 致使责、权、利严重脱节, 更增加了监管的成本。

3 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

3.1 筹资渠道多元化, 提高脱贫积极性

在我国, 政府是反贫困资金的主要提供者。针对贫困县财政收入较低, 无法完成中央要求的配套资金的规定比例, 扶贫项目难以得到有效实施的问题, 中央根据地方经济实力的不同, 制定不同的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但在新的形势下, 扶贫资金的筹资渠道应当趋于多元化, 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资金作为筹资导向, 农民作为主体, 并补充以外资、信贷和社会投入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扶贫机制。在扶贫工作中, 政府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也应适当调整, 并将扶贫开发项目纳入到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之中, 打造“服务型政府”, 将政府难以控制约束的事情下放给市场进行自动调节。尽管市场机制本身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但在资源配置方面, 它无疑是一种最佳机制, 市场的良好运作, 对改善贫困地区的现状是不可或缺的。

3.2 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强化“高压线”意识

在纵向和横向方面, 我国扶贫开发系统机构庞大, 委托代理关系繁杂, 因此有必要对传递主体和层次进行简化, 适当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减少上级对下级“瞎指挥”的现象, 从而减少制度本身的运作成本。同时, 加强对各级政府的廉政和法律法规教育, 尤其是对县、乡基层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业务技能和工作执行力, 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的思想, 从源头上制止资金“漏出”的行为, 将扶贫资金管理各项制度执行到位。

3.3 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进入退出形成常态

确定新的扶贫标准后, 应对贫困目标实行动态管理。首先, 加强信息档案管理。通过逐村逐户建档立卡, 基本摸清贫困人口底数, 定期定批建立包含村、乡镇、县地方三级贫困人口、扶贫项目等基本账目, 包括贫困人口的具体数量, 扶贫项目资金的申报、立项、审批、验收和资金的拨付、使用、结算、审计等运行环节, 应做到专人负责, 入账保存。其次, 建立动态的进入与退出机制。201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参照国家调整重点县的办法, 借鉴外省的做法和经验, 出台了《关于鼓励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脱贫出列步伐的意见》。此举是改革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 是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利用互联网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监测网络, 定期对脱贫和入贫对象“销账”和“入册”, 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 以解决戴上“贫困”帽子不想摘, 继续享受扶贫政策的懒惰思想, 又能使真正贫困的地区进入到扶贫的范围之中。

3.4 构建适当奖惩机制, 分配使用综合考量

在现实体制中, 地方政府多数迎合上级, 贫困地区为了达到考核要求, 普遍存在虚报和瞒报的情况。地方扶贫资金原则上分配应以公平为主, 正是这种思想的影响, 造成了扶贫资金分散使用, 滋生了贫困群体的“等、靠、要”的懒惰心理, 因此, 为了提高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扶贫效果, 带动贫困群体积极参与, 在扶贫资金分配上应采取激励机制, 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问责机制。在扶贫资金分配上, 一部分要按贫困规模和程度进行, 以体现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另一部分按绩效考评结果分配, 对扶贫效果成绩显著, 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的贫困地区要多补助, 并且逐渐形成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 扶贫效果差的地区少补甚至不补。对各地违规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行为,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一经发现, 立即查处, 严惩不贷, 绝不姑息。

3.5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加强各种审计监督

由于我国扶贫机构庞大, 多部门管理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 使得扶贫信息不对称, 跟踪监测效果不佳, 对扶贫资金“漏出”行为监管乏力。因此, 有必要建立阳光财政, 使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规范、透明、公开, 强化政府理财和监督职能。在扶贫资金的管理上应加大监督力度, 对扶贫资金要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 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封闭化以及资金的定期报账制, 实行村有“一本清”、户有“明白卡”, 到村资金“直通车”等做法, 严防侵占、私留、挪用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各级审计监督部门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扶贫工作的进程要注意跟踪审计监督, 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不合理倾向和扶贫项目扭曲的现象, 并对资金传递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控, 对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重复监督。

参考文献

[1]李俊义.河北取消贫困县GDP考核[N].中国建设报, 2014-05-19.

[2]毕祯.河北省财政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2.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篇8

【关键词】扶贫开发工程;效益审计;作用;方法;促进;规范管理

扶贫资金是以国家财政资金为主体,社会各界无偿援助贫困地区用于发展生产,改善交通、兴办学校、医院,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资金总称。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农村扶贫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财政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比较突出,其中用于平衡预算、购车和弥补行政经费等,甚至被贪污私分。有些部门或乡镇通过虚列项目支出套取扶贫资金,用于弥补经费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貧项目建设。部分扶贫资金非但没有为贫困地区的人口雪中送炭,反而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2.资金投入偏离扶贫项目,贫困户受益较少,扶贫效果差。有的领导只注重形象工程、选择一些不切实际的“花项目”“亮点”进行扶持,导致项目效益差。有些扶贫资金分配不合理,没有执行好扶贫政策,不符合扶贫条件的人员享受扶贫政策,需要扶贫资金帮扶的人员没有得到帮助,有的开着“大奔”领扶贫款,变成“劫贫济富”,加大社会不公。

3.弄虚作假、敷衍搪塞。一些领导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扶贫政策,进行项目包装、对付上级检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骗取各种扶贫款,用于小团体开支。有的用已有的项目冒充新扶贫项目;有的项目报大做小,套取结余资金。

4.损公肥私、掺杂私人利益。有些领导在工程项目中,为捞取更多的好处,扩大建设规模、上利润丰厚的“高大上”项目。贪污受贿、为亲属谋求利益,违反招标投标有关规定,该公开招标的不公开招标、放低工程质量要求,虚假签证、工程造价虚高。他们把党和国家、人民放一旁,利字摆中间。

5.在扶贫开发项目中,没有听取群众与专家意见,项目缺乏合理规划及可行性研究,未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实行土地的综合开发,农业、工业、物流等服务业的综合发展。不利于农村脱贫致富,造成浪费资金、土地资源、生态破坏。

6.工程质量低劣。有的农村扶贫项目不注重质量管理,有的系乡镇及村干部自己承包,偷工减料,放低质量要求验收过关。短命建筑在扶贫建设中仍旧“顽强”地存在。

二、扶贫资金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

1.对扶贫资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一些主管部门监管不力。贪污私分、挤占挪用、出借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频发。有的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造成财务制度有章不循,执行不严。有的将扶贫资金发放给非贫困户,造成分配不公。

2.有些领导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不正确。没有求真务实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名利心重,工作动机不纯。为了政绩热衷于搞“政绩工程”,追求“高大上、大动作”,不计环境生态和社会成本,只需“亮点”,不顾亮点的背后是损人利己、不折手段,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浪费资源。

3.未引入绩效评价手段评价扶贫项目。目前,评价干部的能力常常还是以“能干事、会干事”、“有亮点、有成绩”为标准,而没有去考量扶贫项目是否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未重视项目的绩效评价,往往“政绩”背后是经济效益差、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三、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作用

1.是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种扶贫资金应切实发挥脱贫致富的作用。通过加强对这些资金的审计监督,促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是促进用款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的重大举措。通过对用款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周密细致地审查;可以发现其在项目的决策阶段,是否做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效益比较决策;在项目的经营管理阶段,是否做到了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要求,合理使用资金,对项目的人、财、物管理是否达到了最有效的资源配置,促使其运用科学管理办法,保证项目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3.是保证扶贫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防止贪污腐败的利剑。通过对用款单位的专项审计,对于发现的违纪违规现象,责令用款单位限期纠正、归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对于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纪检、司法部门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四、扶贫项目绩效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立项决策科学、正确性。重点审查可行性研究内容是否齐全,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审核批准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审查可行性研究中的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2.审查设计概算、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重点审查概预算文件编制的合规性、合法性;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审查建设项目是否按照批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完成,查明是否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

3.审查项目招投标是否公正、合理。重点审查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是否存在串标、内定中标人现象。审查标底是否控制在总概算及投资包干的限额之内,编制的依据是否合规、计量准确。

4.审查工程管理科学合理性。重点审查项目在施工阶段是否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工程质量管理、造价管理、合同管理、资料管理是否规范。发现工作失误或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要会同有关部门处理处罚。

5.通过审查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通过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投产后的获利能力、贷款偿还能力等,客观评价项目建设的工作成效。

五、做好扶贫项目绩效审计的综合评价

1.经济效益评价。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考察项目财务上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合理配置国家资源前提下,从国家整体角度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净贡献考察项目经济合理性。

2.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投资项目对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项目周边自然环境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是否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信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评价投资项目是否可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持续的影响;是否贯彻了中央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带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化升级。

此外,应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查处渎职、弄虚作假、损公肥私行为。这样才能促进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2]郑宝华.陈晓未.崔江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实践与理论思考》.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12月

上一篇:生活就是流着汗微笑美文摘抄下一篇:踏莎行,踏莎行卢炳,踏莎行的意思,踏莎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