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通用8篇)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1
文章标题:扶贫办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工作情况汇报
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___市扶贫办
根据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的安排,现就___市在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方面的情况和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新时期我市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进入新阶
段以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自治区扶贫办的业务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密切配合下,我们加强了各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定了严格的目标考核责任制,几年来,我市扶贫资金到位率较高,扶贫效益较为显著,为基本解决全市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引导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贫困劳动者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严格投资方向,确保到村到户。在扶贫资金的投向及项目管理中,我们认识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在贫困村,难点在能够辐射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为此,我市在安排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时,把2002年确定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的重点,把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攻方向,以项目扶贫为手段,按照“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战略,动员社会扶贫力量,实行包村包户等方式,将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了贫困村和贫困户。
(二)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自治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02年我市以市委1号文件下发了《___市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各旗县区也相应制定了当地扶贫开发规划,并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新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工作思路、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确立了以“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开发重点,继续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力争在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移民扶贫、基本素质教育、基层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由自治区和市确定的重点贫困村,各旗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了“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村级规划,明确了重点贫困村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方案,于2002年元月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号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市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和千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贫困地区十年九旱,年年春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等特点,在扶贫项目的选择和扶贫资金的投向上,将7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在了改善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和贫困农民生活条件,强基固本,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对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积极协调水利部门重点扶持打井、配套、修渠、打坝和建引水工程以及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努力扩大贫困地区水浇地面积。对没有水源条件的地区,我们协调农业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和部门,采取深翻、耙磨和生物工程等项技术,努力增加旱作基本田面积,为贫困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积极协调交通、水利、供电等部门解决贫困地区人畜饮水困难、上电、修路等严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等方面的问题。总之,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以水为主,水、电、田、林、路综合治理,缺什么补什么,动员社会一切力量,增加投入,为整体解决贫困村农民的温饱创造条件。
(四)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覆膜作物种植。面对我市贫困户增产不增收这一现状,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把我市过去以增加粮食产量为主的“温饱工程”建设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上,贫困人口人均覆膜种植达到1亩以上。我们与农业部门共同制定种植方案,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实施以奖代补。每年种植高效作物面积稳定在35万亩,种植品种向优质、高产、高效和名、特、优、新、奇等无公害方向发展,全市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各具特色的高效覆膜作物种植带,为养而种、为卖而种、为加工转化而种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据测算,仅高效覆膜种植一项,贫困农民每年可增收300元左右。
(五)以牲畜种子工程为纽带,以产业化经营为龙头,积极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是稳定解决贫困农民温饱,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牲畜种子工
程建设,进一步加大了畜牧业品种的引种力度,通过胚胎移植、冷冻精液配种技术,加速了我市改良品种的转化率。同时,我们在部分贫困村搞了六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市委、市政府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区畜牧业,市财政投入70万元用于贫困户优质牧草种植籽种补贴,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到2005年户均种植4亩(人均1亩),到2007年实现贫困人口人均
种植2亩的目标,这项措施的实施必将为我市农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环境。在畜牧养殖业的发展上,我们依托蒙牛、伊利两大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奶牛业,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没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林业部门的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扶持发展舍饲暖棚养羊业,2003年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养羊业实施方案和产业化扶贫实施方案,今年内我市将完成外购羊20万只。
(六)统筹协调,形成强大的扶贫攻坚合力。为将各项扶贫资金集中用于2002年启动的146个“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三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的有关情况。各旗县区委、政府也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市计委、市农业银行等部门将三项扶贫资金捆起来,按照自治区扶贫办的要求,进行重点投入。总体来看,各部门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将共同向“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倾斜。我们还动员社会扶贫各包扶单位也向重点贫困村倾斜,纳入全市扶贫项目管理之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按照层层包扶的原则,实行定点帮扶责任制,并列入市委、政府实绩考核的内容。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派一名包扶队员实行蹲点帮扶。每个村都有一名副处以上干部实行定点帮扶,清水河、武川两县每个贫困乡都有一名市级领导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为重点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帮扶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社会扶贫投入到贫困地区的扶贫资金达2000多万元(含实物折款)。
(七)加强了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确保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上,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提款报帐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建立了专户、专帐和报帐制管理办法,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并及时到位。市扶贫办与财政等有关部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资金的到位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跟踪管理。各级审计、监察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审计,从而有效地遏制了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在项目管理上,一是我们建立健全了项目库储备制度,凡是纳入项目库的项目才可审批或上报,否则不予审批或上报。二是对扶贫项目实行计划管理,对一经确定的扶贫项目不能随意更改,如确需调整,必须经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审批。三是建立健全了项目申报、审批制度。每个项目的申报必须有项目内容和辐射带动贫困户作为申报、审批的依据。四是对于“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项目,必须在规划的范围内,否则不予审批。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论证制度。对重大项目的申报、审批,我们都聘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科学论证,有专家或教授评估结论才予以申报或审批,否则不予申报或审批。
(八)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为增加透明度,主动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在“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的确定上,我们进行了登报公示,在接受各界的监督下,我们才形成文件正式下发。在重大项目的实施中,我们实行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从而有效地杜绝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对实施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我们都建立项目责任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并实行了挂牌立碑制度,明确项目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和项目的规模效益。这些制度的实行,对于宣传党的德政工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二、下一步扶贫资金整合及管理方面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自治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的,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增加收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总体要求:继续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超额完成当年稳定解决温饱任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突出重点,增加投入,确保今年四个重点项目的顺利完成。一是“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各项任务要全面完成。二是清水河、武川两县移民扩镇扶贫工程全面完成。三是全市贫困户户均2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全面完成。四是通过学习乌盟肉羊养殖经验,按照全市肉羊养殖方案,全面完成20万只羊的外购任务。
2、继续协调计委、农行等部门,按照自治区规定的千村投资比例,全面完成“千村扶贫开发工程”重点贫困村配套资金投资比例,确保千村工程明年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同时,要积极协调农业、畜牧、科技、计委、财政、农行等部门共同筹措近5000万元资金完成购羊任务。
3、严格资金管理,继续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今年9—10月份,我们将组织计委、财政、农行等有关部门,根据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检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146个重点贫困村在旗县区组织自验的基础上,进行抽验,确保该项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对2003—2004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到位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确保扶贫资金投向。
4、要进一步搞好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使该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为各级领导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5、为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根据___市实际,我们会同市政府法制办联合出台《___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依法管理。
6、继续推进产业化扶贫。要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开发,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的同时,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有竞争力和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把龙头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7、为确保我市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市委、市政府今年将制定“___市扶贫开发工作联动方案”,“方案”涉及40个单位,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减轻农民负担、组织人事等8个方面为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制定了更加宽松优惠政策,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三、几点建议。
1、为严格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确保自治区提出的“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顺利实施,建议自治区扶贫办以自治区党委、政府名义下发《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和《自治区“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实施管理办法》,确保各项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配套投入。
2、___市是自治区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瞄准“两大目标”,围绕“三大重点”,着力打造“五大工程”,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鉴于这项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建议自治区扶贫办在今后2—3年内在资金投入上向首府倾斜。
《扶贫办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欢迎阅读扶贫办扶贫资金管理及整合资金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国家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 (以下简称各地)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帮助提高收入水平, 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扶贫标准、地方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的以工代赈资金依照发展改革委制定的有关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依照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制定的有关“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和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的管理, 由财政部分别会同国家民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根据资金用途的特点, 依据本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
第五条 中央财政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 依据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在年度预算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 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 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
第六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投向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 其中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坚持向西部地区 (包括比照适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贫困地区) 、贫困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边境地区和贫困革命老区倾斜。
第七条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地扶贫对象规模及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地方人均财力、贫困深度等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客观因素指标取值主要采用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政策性因素主要参考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中央对地方扶贫工作考核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情况等。
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应主要采取因素法分配, 资金分配的因素及指标取值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三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八条 各地应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要求, 结合当地扶贫开发工作实际情况, 紧密围绕促进减贫的目标, 因地制宜确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各地确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必须遵循如下基本方向:
(一) 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 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 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
(三) 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 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 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 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 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 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 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 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 弥补企业亏损。
(四) 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 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 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 企业担保金。
(十) 其他与本办法第八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
第十条 中央财政根据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 按照2%的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各地不得再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从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任何费用。
中央财政提取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依据补助地方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 (不含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分配地方使用。其中安排到县级的比例不得低于90%。
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分账管理, 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十一条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 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 或者比照中央财政提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的比例, 从地方财政本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提取项目管理费。安排或提取项目管理费的规模及具体比例、分配和使用管理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十二条 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 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 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三条 财政部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后, 及时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指标。
财政部采取提前下达预算等方式, 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一定比例提前下达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
第十四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款文件后, 及时将资金下拨到县 (市、旗、区) , 同时将拨款文件报送财政部。
第十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 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四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安排、拨付、管理和监督检查, 会同相关部门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分配方案。
(二) 财政部商国务院扶贫办拟定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发展资金) 的分配方案。
发展改革委商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拟定以工代赈资金分配方案。
国务院扶贫办商财政部汇总平衡提出统一分配方案, 上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知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 同时抄送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财政厅 (局) 、发展改革委和扶贫办。发展改革委下达以工代赈计划, 财政部拨付资金。
(三) 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扶贫、发展改革、民委、农业、林业、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要加强相关财政扶贫项目的管理, 确保项目实施进度, 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四) 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应及时将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送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农业部、林业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的报告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五) 上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由财政部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扶贫部门负责使用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民委、农垦、林业、残联等部门分别会同财政部门, 根据国家、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 扶贫开发政策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 制定年度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由财政部门负责汇总, 并根据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下达情况按规定时间上报财政部, 同时抄送国务院扶贫办。
中央财政上年度提前下达预算的所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本年度1月底前报送资金使用计划;本年度下达预算的有关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须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报送资金使用计划。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由兵团财务部门于中央财政下达预算后六十个工作日内将资金使用计划报送财政部。
第十九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 并作为绩效评价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条 各地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逐步将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
第二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制度, 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年度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 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分账核算。负责报账的具体层级由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自行确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使用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结果以适当形式公布, 并作为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参考依据。绩效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方案由财政部门商相关部门确定。
第二十五条 中央财政在发展资金中每年安排部分资金, 根据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对有关省份给予奖励补助。
奖励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 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检查等工作。
第二十七条 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 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 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 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427号) 》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本办法, 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备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并报财政部备案。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须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资金申报资格和程序、资金补助方式、资金使用与拨付程序、监督管理规定等内容。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2000年5月30日印发的《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和〈财政扶贫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财农字[2000]18号) 同时废止。
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3
近年来,腐败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实,中央历来重视反腐问题,但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关键就在于制度不够完善。此次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方针,说明反腐关口将向前移,在预防上下功夫。很明显,“两个必须”彰显了我党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本人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是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和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要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
在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上下工夫,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学习全会公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做到精读多思,潜心钻研,反复体会,深刻领会;要把全会文件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专题学习,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凝聚成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上下工夫,切实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要把深入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组织,加大力度,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使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年活动和党性教育年活动的开展,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纳入扶贫系统理论宣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习全会精神的实效性。
在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上下工夫,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狠抓当前党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打造扶贫工作亮点;同时要超前谋划明年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把握大局,拓宽思路,切实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构建,达到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和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二、要强化措施,严格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对扶贫项目要按选准、申报、审批、建设、监督、验收、结算等规范程序严格管理,使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管理,安全运行。
进一步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责任。要按资金类别分类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并分类落实监管责任措施。如整村推进资金,要将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批文件抄送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同时将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批文件通过互联网和乡村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的检查考核。一是对财政扶贫资金及项目使用管理进行季度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半年一次专项检查,年终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同时对全市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绩效考评。
要通过上述措施,从制度上防止扶贫资金挤占、挪用、截留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达到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目的,真正以实际行动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温会礼,男,江西省赣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主任。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咸阳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彬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咸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的规定及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村、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和省、市、县(区)财政配套资金。
第四条 财政扶贫资金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管理。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核。财政部门负责配套资金的落实,项目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实施省级管理制度,省以下不能层层切块分配,要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按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二章 项目计划管理
第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采取自下而上逐级申报、自上而下逐级审批的分级负责制度。各扶贫开发重点村要依据村级扶贫规划提出项目申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以正式文件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项目,县扶贫办应根据扶贫开发任务、财政扶贫资金控制指标和项目库中选择的项目,编制扶贫项目建议计划,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县扶贫办和财政局联合上报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
第七条 县上收到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批复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建设任务下达到项目单位组织实施,并进行公示、按项目实施进度报帐。
第八条 扶贫项目计划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调整。确需变更、调整的,要按管理程序逐级上报。项目建设地点和投资规模变更的按程序报省扶贫办批复,项目建设内容变更的由市扶贫办批复,报省扶贫办备案。
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拨付
第九条 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当年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户存储所得利息,全额转作扶贫资金,继续用于扶贫。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帐管理,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资金拨付到实施项目的施工单位。
第十一条 报帐制实行县级管理制度,严禁将项目资金拨付到乡、村。
第十二条 各项扶贫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已经批复的项目建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和滞拨、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质量保证制度。拨付资金时要预留质量保证金(不超过项目投资概算中财政扶持资金的10%)。工程竣工使用一年后,未发现非无法抗拒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用款申请,县扶贫办审核后将质量保证金全额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在此期间,若工程存在非无法抗拒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将质量保证金转作维修费用,不足部分由原施工单位支付。
第四章 设计预算
第十四条 县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上报后,县扶贫办、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及时督促有关扶贫项目实施村联系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派技术人员现场勘测,按项目计划、设计内容严格编制设计说明书和工程预算。
第十五条 扶贫办要将各项目实施村的工程设计说明书、工程预算与项目计划核对,严格审核。对不符合项目计划的要重新编制。
第五章 工程招标
第十六条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度。施工队的选择必须坚持原则,施工队应具备一定的施工资质或有扶贫项目上的样板工程。竞标工队的资格由扶贫办审查。
第十七条 工程招标工作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项目实施村发布招标公告,组织竞标工队的报名工作。扶贫办主持招标工作,县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要派员参与招标工作。
第十八条 招标工作结束后,扶贫办要与项目实施村签定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项目实施村要与施工单位签定扶贫项目建设合同,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之后,扶贫办给项目实施村和施工单位下达开工通知。
第六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 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相关项目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扶贫、财政和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各司其职,严格把关,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条 各有关项目实施村接到县扶贫办下达的开工通知后开始开工建设。施工期间,扶贫、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及时质检。对不遵守项目管理制度,私自改变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额度的村,挪用多少,调减多少。
第二十一条 对未经县级业务技术单位设计预算的,未经参加县上扶贫项目公开招标的,或擅自开工建设的,其责任自负,县扶贫办不予认可。
第二十二条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年审制度。县审计局每年要对全县财政扶贫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并重点抽查审计一批扶贫项目资金。县扶贫办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第七章 验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扶贫项目验收工作实行分段验收的办法。在施工的重要环节由扶贫办进行初验,初验合格方能继续施工。
第二十四条 项目竣工后,县上组织有关部门统一验收。验收工作由扶贫办组织,监察局、审计局、财政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技术部门参加。项目验收合格的发给验收合格单,并将产权移交有关单位。验收不合格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八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五条 奖惩的依据:
(一)各级审计部门在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问题的;
(二)新闻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经核实的;
(三)执法检查发现重大问题的;
(四)各类扶贫项目检查、验收结论;
(五)扶贫开发工作检查结论。
第二十六条 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扶贫项目实施质量高,扶贫工作检查评价好的乡镇,县上奖励给下全县总指标5%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第二十七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如数调减下年项目资金计划规模,并视情节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财政扶贫资金的;
(二)骗取、套取、挪用、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多头申请资金的;
(四)擅自调整、变更扶贫项目计划的。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彬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水城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2〕412号)、《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黔财农〔2012〕101号和国家、省的有关扶贫开发方针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补助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等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本办法所称扶贫对象是指根据国家扶贫标准和我县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农村贫困家庭、贫困人口。
第二章 资金使用与拨付
第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乡(镇)、重点贫困村及贫困人口。
第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
(二)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
(三)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
(四)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
(五)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第五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五)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七)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企业担保金。
(十)其他与本办法第四条使用规定不相符的支出。第六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遵循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大力推行民办公助方式实施财政扶贫项目。
第七条 县级财政部门应根据扶贫开发工作需要,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行专账管理,专项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不得用于机构、人员开支等。
第八条 县级要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规模使用效益。
第九条 县财政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实施方案后,及时将中央、省和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各乡财政所,对龙头企业或合作社领头承办的项目,必须与项目所在乡镇签订扶贫责任书,明确所扶持的贫困人口,完善相关 3
项目报账票据和相应的项目档案资料,县级财政可直接支付资金到企业或合作社。项目档案资料应包括:
1、项目申报文件;
2、项目申报书;
3、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批复文件(资金批复文件、实施方案批复文件);
5、实施地原始照片(电子档jpg格式)、地理信息;
6、项目公示图片;
7、项目实施农户花名册(盖手印);
8、拨款、报账依据;
9、实施各阶段图片(电子档jpg格式)
10、项目中期评估材料(包括阶段小结)
11、项目竣工报告;
12、财务决算报告(必须由财政所出具并盖财务所公章);
13、乡、(镇)自验报告(必须附参与自验人员名单和乡(镇)自验小组文件);
14、申请验收报告;
15、项目实施工作总结。而基础设施项目除了以上材料,还必须要有施工合同、施工图片和有资质的技术人员签字记录;
16、后续管护措施(一定要切实可行,能够使项目发挥中长期效益这样的措施)
材料报齐后,由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对
竣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后再申请验收。
项目财政扶贫资金投资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由乡(镇)组织人员验收,报送项目验收的相关材料及验收表到县项目主管部门存档,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抽查。财政扶贫资金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验收,除需要以上资料,还必须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意见。
第十条 县财政局要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收到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文件后,及时将资金下拨到乡镇和使用单位,资金拨付比例为3:3:4。
(一)拨付首批启动资金时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申报文件;
2、项目申报书;
3、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批复文件(资金批复文件、实施方案批复文件);
5、实施地原始照片(电子档jpg格式)、地理信息;
6、项目公示图片;
7、项目实施农户花名册(盖手印);
8、拨款相关依据
(二)拨付第二批资金时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拨款、首批资金报账相关依据
2、实施各阶段图片(电子档jpg格式)
3、项目中期评估材料(包括阶段小结)
(三)拨付尾款时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全部资金报账相关资料
2、项目中期评估材料(包括阶段小结)
3、项目竣工报告;
4、财务决算报告(必须由财政所出具并加盖财务专用章);
5、乡、(镇)自验报告(必须附参与自验人员名单和乡(镇)自验小组文件);
6、申请验收报告;
7、项目实施工作总。而基础设施项目除了以上材料,还必须要有施工合同、施工图片和有资质的技术人员签字记录;
8、后续管护措施(一定要切实可行,能够使项目发挥中长期效益这样的措施)
第十一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县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付手续。
第三章 资金管理与监督
第十三条 县级有关部门根据以下职责分工履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职责。
(一)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主要有扶贫、发改、民宗、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和监 6
督部门,负责全县的扶贫攻坚规划、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查、检查验收和费用支出的审查。
(二)县财政局是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实施报账制的职能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收支管理,对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报账制管理和监督管理等。
(三)县审计局、县纪委负责对项目资金和项目实施进度进行全程监管。
第十四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需要明确资金具体用途、投资补助标准、项目建设内容、资金用款计划等内容。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扶贫部门在项目选取、实施、检查、验收等各环节,要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严格把关,确保财政扶贫项目效益达到预期目标。
第十六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的项目实行县级备案制和县级审批制相结合的项目管理制度,县级主要审批项目实施方案。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和项目所在乡镇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验收,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计划、支持的项目和资金额度要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项目实施单位要利用公开栏(墙)、项目竣工牌、会议及告示等形式将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资金用途、受益对象、补助标准、补助环节及项目完 7
成情况在项目实施地进行事前、事后公示公告,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确保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给予补助的,在所在行政村进行公告、公示。
第十八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
第十九条 县财政局要设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当年如有结余,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专户存储所得利息,应在终后全额缴入国库,继续预算安排用于财政扶贫项目。
第二十条 县财政局和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二十一条 乡镇财政所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扶贫项目的巡视、检查,发现违规问题及时制止并报告县财政局。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有关规定处理、处罚、处分。
第二十三条 对未按本办法要求实行财政扶贫项目责任制管理,或在对项目实施中出现责任事故的,按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责解释。
第四章 附则
广东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篇6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03]1号),规范我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作用,促进我省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扶贫资金”)是指经省政府批准,由省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我省贫困地区和山区等弱势群体相对集中地区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原则:
(一)项目化管理原则。通过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审核、审批、监督实施、决算等项目管理程序,对扶贫资金实施有效管理,各级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全省旅游规划,推荐和确定旅游扶贫重点项目。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资金侧重于16个贫困山区县旅游公共基础设施配套的支出,避免资金过于分散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扶贫资金效益。
(三)引导激励原则。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的引导作用,对旅游扶贫项目建设的投入,以单位自筹和地方配套资金为主,省级财政扶持为辅。
(四)追踪问效原则。各级财政和旅游主管部门应对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
第四条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旅游景点的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旅游规划设计编制经费补助;
(三)为旅游区特色旅游商品销售提供购物设施配套
建设。
第五条扶贫资金申请的条件:
(一)申请的项目符合广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旅游资源有特色、开发条件较好,预期扶贫效益显著,已纳入省确定的旅游扶贫重点项目范围;
(二)项目审批程序完整,建设配套资金落实;
(三)基层申请用款单位具有完备的项目法人资格及其组织机构。
第六条扶贫资金申报程序:
(一)由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推荐所在地旅游扶贫项目,提出书面申请及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并联合逐级上报。
报送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其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申请数额、项目自筹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
况、项目总体规划、专家论证情况、项目实施方案、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内容。
(二)地级市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根据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原则对县区的项目进行筛选后,连同所属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于每年4月底前联合向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申报。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不直接受理县区一级的申请报告。
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提出扶贫资金分配方案,联合上报省政府审批。
第七条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扶贫资金分配方案,省财政厅直接发文追加预算并拨付资金给有关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收到文件后,按照规定负责对用款单位或有关县区财政局办文和拨款,拨付文件抄送当地旅游主管部门。
地级市财政局应在收到省财政厅扶贫资金追加预算文件的1个月内,与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旅游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并报送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审定。用款单位必须严格按省审定的资金使用计划执行。因特殊原因需变更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要经当地市旅游和财政部门同意后,报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审定。
第八条财政部门应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及具体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项目执行的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建立跟踪反馈制度。省安排扶贫资金项目所在地市旅游、财政主管部门,应在终了后一个月内分别向省旅游局和省财政厅提交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等有关情况的报告。
第十条项目用款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实行工程招标等方式确定工程建设单位,并严格按批准的扶贫资金项目进行施工。项目用款单位要对扶贫资金设置专门会计科目核算,防止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和旅游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局将定期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批准的项目及审定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对扶贫资金的支出范围和使用情况进行审核检查;
(二)财政部门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按工程进度将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的情况,旅游和财政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管指导的情况;
(三)项目用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招标、项目工程进度、使用资金和建账核算的情况;
(四)旅游扶贫项目信息的反馈情况。
第十二条未按本办法规定使用和管理扶贫资金的,省财政厅、省旅游局经调查核实后,收回项目资金,作出停止实施或整改后实施的决定;涉及违反财经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涉嫌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7
首先,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资金的主要投入区域。在增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付转移力度的同时,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其次,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更加多元化。在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的同时,彩票公益金、税收减免及企业捐赠等都被纳入扶贫开发资源整合范围之内。
第三,资金使用更加细致、全面和契合实际。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有所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内容的支持力度加大。
最后,“中央投入、地方配套”的政策部分取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有效缓解了相关地区的财政压力。
《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隶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序列。该报告将每年发布,旨在持续全面展示中国反贫困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效。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篇8
关键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资金使用;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6.032
1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体制松散
财政扶贫管理体制涉及的部门非常多,有些部门职能不同但权限平级,往往各自为政,出于各自利益考虑而出台各自的政策,没有做到有机统一,从而导致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体制松散。由于各部门分管的区域不同、政策不同,所以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上方法和标准不一,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细节上分散无序。
1.2 制度执行力不足
目前,我国部分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旧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关系国计民生,意义重大,如果任由形式主义作祟,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平与稳定[1]。同时,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导致使用和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业务上的交叉和错乱,这也是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执行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滞后性
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是由于资金在运营管理上存在漏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该工作往往是在事后进行,但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当发现使用和管理问题时再提出解决方案,往往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重心在于保全资金,所以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投资运营上无法做到实时监控,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带有严重的滞后性。
2 提高工作质量的相关对策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财政扶贫制度
目前,我国的财政扶贫制度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只有不断健全相关的财政扶贫制度,才能发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真正作用,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制度本身越来越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才能越来越合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才能越来越顺利。
2.2 提高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
强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征收力度,最重要的便是要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力,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其次,要利用各种招聘渠道广招人才,通过提高在职人员的薪酬福利留住人才;最后,要对所有在职人员,尤其是高层领导人员进行思想教育,确保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制度的执行能够落实到实处。
2.3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其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因此,要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就必须统筹全局,加强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做到各部门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共同执行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2]。
2.4 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要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对于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做到执法必严。其次,要强化社会监督作用,力求做到全民参与,共同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只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才能更有成效。最后,要做好内部监督工作,由于内部监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事前、事中和事后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2.5 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信息共享制度
实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信息共享,就意味著实现了整个财政扶贫系统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流向也就清晰明了,有效的避免了资金流向不明、贪污腐败的情况。此外,实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同一地区内财政扶贫标准的一致性,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民的基本权益。
3 结语
只有在有充足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作为经济支持的前提下,财政扶贫制度才能谈得上实行、发展和完善,财政扶贫制度一旦缺少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只能是一个理想化的空壳而没有任何实际的社会作用。因此,重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完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工作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张燕.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157-159.
[2]苏泽民,鲁平.关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2011(9):55.
【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10-01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10-17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12-07
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协议09-26
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09-23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08-30
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09-11
关于完善财政扶贫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思考10-20
彬县扶贫移民搬迁财政资金项目管理办法11-15
关于扶贫资金项目对镇村管理的有关规定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