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2024-10-01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精选8篇)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1

乡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乡镇扶贫项目管理办法 3 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创新扶贫模式,加强项目监管,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提高扶贫项目实施效益,提升扶贫开发水平和成效,根据《深圳市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儒步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扶贫项目是指使用财政发展资金,地方财政配套扶贫资金以及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安排的扶贫项目。项目的安排要符合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兼顾返贫户和新脱贫户,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使用范围可支持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自我发展项目。

第三条扶贫项目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注重效益的原则。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充分征求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本村资源条件,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户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规划和实施计划。

第四条坚持民主公平公正。扶贫项目谋划确定,必须征得贫困户的意见,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后公告公示。

第五条扶贫项目实施可采取合作经营、联户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村企共建、家庭农场、以户为单位自主发展等扶贫模式。

第六条扶贫开发项目凡以承包、租赁、股份制、联户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等不同形式进行生产经营的必须由村民委员会与经营主体签订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协议,合同(协议)期限定为 3-5 年,合同期满后,如双方愿意,继续签定相关合同,如一方不愿意续签合同,县扶贫办和乡镇政府收回投入的扶贫资金,由村

民委员会另选扶贫项目,但不能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将资金直接或变相发放到户。

第七条以入股分红形式实施的精准到户扶贫项目,严格按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分红,在分红时,叶潭镇政府及镇财政所负责监督,村民委员会和经营单位将资金缴到镇财政所,财政所按项目扶持对象名单将资金拨付到贫困户一卡通。严禁分红资金按全村人口平均分配、截留、挪用或代缴其他费用。

第八条扶贫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招投标必须在县招标采购中心进行。凡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采购:(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万元以上的;(二)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服务类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对于投入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小型公益设施,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报县扶贫办审查同意后,可采取村民自建形式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成立村民监督小组,监督项目进度和质量。

第九条扶贫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与扶贫项目建设单位依法订立合同,合同要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履约责任和违约处罚等条款。

第十条建立扶贫项目、扶贫对象公示制。当年实施扶贫项目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名单、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实施单位、项目类型、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投资、建设期限等情况应通过广播、电视台、公示栏等形式在县、乡镇、村进行公示并存档备查,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十一条村民委员会统一经营分户受益的精准到户扶贫项目,以及在股份合作组织入股实施的精准到户扶贫项目,参照工程类项目执行;精准到户由农户自行实施的项目,要在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指导下实施。

第十二条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批复的项目计划进行实施,不得擅自变

更建设项目地点、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等。

第十三条村民委员会统一实施或入股分红的精准到户扶贫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主动开展自验,发现项目建设不符合项目计划要求的,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对于由农户自行实施的精准到户扶贫项目完成后,由村民委员会、帮扶工作队组织初验,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镇纪委、财政所、驻村工作队长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验收,并签署意见。

第十四条工程类的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实施单位申请审计局对项目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意见书。

第十五条精准扶贫资金实行全额预拨制和政府采购等制度,构建规范、高效的项目监管体系,确保项目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安全。

第十六条对于工程类项目在实施前先预拨**%到中标单位,中标单位在提交审计报告之前,项目资金最高拨付至合同价的**%;提交审计报告、决算和验收资料后,拨付至审计确认价的**%,余下**%作为质保金。质保期满,经复验合格后,足额拨付质保金。特殊情况可由驻村工作队、村民委员会、中标单位共同商讨资金拨付方案,但不可超出以上规定范围。

第十七条工程类项目申请拨付资金时,需提供以下相关材料:项目建设批准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合同、支付申请、已完成工程量清单、支付证书、发票、施工(前、中、后)照片、工程决算、验收资料、审计报告、资金拨付审批表等。

第十八条采购类项目,申请拨付资金时,需提供以下相关材料:项目批准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等。

第十九条采取入股分红形式实施的项目,需要提供村民委员会与经营主体签订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协议、贫困户入股同意确认书或协议、分红基数、股权比

例等。

第二十条 扶贫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 加强扶贫项目档案管理。所有扶贫项目都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档案。从项目立项到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巫山府办发〔20**〕71 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巫山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已经 20**年 7 月 1 日县十*届人民政府第 43 次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巫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年 7 月 18 日

巫山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重庆市农村扶贫条例》、《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412 号)、《关于印发重庆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渝财农〔20**〕477 号)、《关于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监管制度的通知》(渝扶组办发〔20**〕5 号)精神,结合巫山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的管理。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包括贫困地区专项扶贫资金(含扶贫项目资金、扶贫搬迁资金、慰问资金、互助资金、培训资金、科技推广资金等),以工代赈资金(含易地搬迁资金),少数民

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林场和农场扶贫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等。

第二章扶贫项目管理

第三条扶贫项目。指在贫困地区一定范围内,运用扶贫资金及相应扶贫措施进行项目建设,在一定时间内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经济、社会、生态和扶贫效益的投资建设活动。

第四条项目实施单位。指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带动力较强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人。

第五条扶贫项目确定。扶贫项目应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扶贫搬迁、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社会公共服务等内容,遵循国家扶贫政策,符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且扶贫精准性较强。扶贫产业项目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原则,重点在种源、加工、营销、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等环节上予以扶持。

第六条扶贫项目申报。县、乡镇(街道)应按照适合范围和逐级申报的要求,建立扶贫项目库,编制扶贫项目规划,并由项目实施单位依据扶贫项目规划,向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县财政局会审,会审方案报送县分管领导审查,并呈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同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同一扶贫项目相同建设内容当年不得重复申报。除产业项目外的其他扶贫项目,在未下达项目计划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提前实施,由此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谁决定谁负责。

第七条扶贫项目公示。所有扶贫项目要通过县、乡、村三级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通过巫山报或扶贫开发公众信息网站公示;乡镇(街道)在收到县上下达的扶贫资金计划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不少于 7 天的公示;项目实施村或实施企业、专业合作社在当地公开栏进行不少于 5 天的公示。

第八条扶贫项目实施。扶贫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程序组织实施,应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建立项目档案和管护制度。实行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竣工验收制、质量和安全保证制。扶贫项目原则上在一年内实施结束,特殊项目可以延长一年,否则按程序取消该项目,由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县财政局商定调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扶贫项目变更。扶贫项目经审核审批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由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报经审核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执行。[1]

第十条扶贫项目验收。原则上***万元以下的扶贫项目,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街道)代为验收,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随机进行抽查复验。***万元以上(含***万元)的扶贫项目,由实施单位组织自查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验收申请,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行业技术部门代表到现场验收,验收人员签字后生效。

第十一条扶贫项目后期管护。扶贫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建立后期管护制度,明确项目受益者的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第十二条建立项目“黑名单”制。将以报送虚假材料、多头申报等形式骗取、套取扶贫资金和擅自变更扶贫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个人纳入“黑名单”。被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及个人,已被评为市、县级扶贫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的,报审批主管部门取消其资格,两年内不得参与评选,不得安排扶贫项目扶持;涉嫌违纪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章扶贫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扶贫产业(含乡村旅游)发展、生态扶贫搬迁、社会民生保障、人力资源开发、科教服务推广等。社会

扶贫资金应该尊重捐款者的意愿使用。扶贫贴息贷款重点用于扶持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发展扶贫产业。

第十四条扶贫资金的分配由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局,根据项目实施单位的初步方案认真审核提出,坚持资金跟项目走。跨市级扶贫项目资金到位5个月内,分配落实到项目并及时组织实施。当年市级扶贫项目资金到位3个月内,分配落实到项目并及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扶贫资金管理坚持“四专”、“四不准”原则。即:专款专用、专户存蓄、专人管理、专帐核算,当年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准侵占、挪用扶贫资金,不准抵扣、截留扶贫资金,不准擅自改变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范围,不准违规提取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贫困村互助资金倡导“村使用、村回收,乡代管、乡建账”的管理模式,村社自律,乡镇(街道)和行业监管。互助资金主要解决本村互助社社员生产发展、扶贫搬迁等所需资金,每户借款原则上最高不得超过 1 万元,借用时间为一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一年,借款利率可参照当地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确定。

第十七条扶贫培训费原则上由县统一使用,围绕提高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干部能力培训予以补助。

第十八条扶贫项目管理费专项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估、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账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第十九条扶贫资金及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弥补企业亏损和企业担保金;

(四)修建楼堂、馆、所及住宅;

(五)各机关、事业、国有企业的经济实体;

(六)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七)大中型基建项目;

(八)交通工具、通讯设备购置;

(九)城市扶贫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十)其他与本办法第十三条不相符的。

第二十条扶贫资金使用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内容,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扶贫资金按扶贫项目(除产业项目外)的实施进度拨款。项目按照程序启动后,可预拨专项资金总额的**%启动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实施进度情况,由项目实施业主提出书面拨款申请,经项目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材料等票据审查后,拨付投资总额的**%。其余**%待项目验收办理竣工结算后,根据项目验收情况及项目后续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予以拨付。项目合同要明确约定基建项目由行政主管部门或乡镇(街道)收取**%的质量保证金,待一年后不出现任何问题,再予以返还,并不计利息。

第二十二条扶贫资金推行封闭式运行和县级报帐制管理。所有票据经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审签后,在当地财政所报账,财政所须将票据及账目,送县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局审核后专户入账。直接安排在县级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个人的项目,票据须经项目主管部门委派监管人员审签后,在县财政局专户入帐。直补资金、慰问救助、青苗及土地补偿、农民培训交通补助等可以凭领款人员花名册入账,其他一律凭正式发票入账。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暂缓或停止拨付资金:

(一)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的;

(二)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变更资金用途及提高标准的;

(三)资金未按“四专”规定管理的;

(四)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造成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未按规定要求报送用款计划、报表等资料或信息资料失真的;

(六)其他不规范的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行为。

第四章扶贫资金监督

第二十四条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党政主要负责人应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的组织领导,带头执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相关制度,财政、扶贫部门必须履行监管职能,把监管工作贯穿于立项审批、项目实施、检查验收全过程。

第二十五条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依法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审计。

第二十六条建立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规定,财会人员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实行会计监督。贫困村村民代表、义务监督员有权对本村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益进行监督。

第二十七条扶贫资金实行专项审计,项目行政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应积极主动做好配合工作,对监察、审计提出的问题予以整改落实。

第二十八条扶贫项目实施效果实行绩效评估,同下扶贫资金分配挂钩,对于扶贫项目实施得好的单位,可以优先再投入。对骗取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行为,将依法依规对项目实施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

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县扶贫办、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 20**年 7 月 1 日起执行。

乡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乡镇扶贫项目管理办法 3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役,认真落实市纪委、市财政局 20**年 12 月对我镇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要求,更加规范使用扶贫资金,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我镇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一、规范扶贫专项资金用途

1、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每笔扶贫专项资金对应规定使用方向,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用于发放各种人员工资、不得用于其他支出,确保资金使用效果。

2、村级扶贫资金支出须严格按照要求用于扶贫工作,按规定程序使用,严禁用于发放村干部工资、支出招待会议费等其他用途。

二、规范扶贫资金支出票据

1、对扶贫资金支出须采用正式票据,坚决杜绝白条支出。

2、对按要求发放到户的扶贫资金,严格申报、审核、公示等程序,由所在村书记主任、驻村工作队、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据实签字确认,分管领导审核把关,财政所人员对支出票据进行审核后由镇长签字同意支出后,由镇财政所采取社会化方式统一拨付到扶贫户银行账户。

3、对村级扶贫资金支出,不论数额大小,须严格使用正式票据,不得随意用白条支出,镇会计代理中心严格按财经法规对村级扶贫资金支出进行审核,严格把关,确保村级扶贫资金正确使用。

三、规范扶贫资金拨付时效

1、上级扶贫资金到镇财政所后,相关业务部门按工作程序及时做好发放表册,原则上 3 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发放到位。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及时发放,应作出说明,明确发放时间,并及时与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对无法发放的扶贫资金,相关业务部门应与上级部门沟通,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2、村级扶贫资金参照以上办法及时将扶贫资金发放到户、使用到位,不得擅自留用。

四、规范扶贫资金监督检查

镇纪委会同镇财政所、经管站对镇、村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违纪行为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相关司法机关处理。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2

一、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2002年,实施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以来,全市有扶贫开发重点村1450个,其中“十五”扶贫重点村403个,“十一五”扶贫重点村1047个(包括2008年增补扶贫重点村476个)。2002-2009年,全市投入到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资金142991.93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58940.66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1759.06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3126.03万元,其他资金29166.19万元。这些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改善重点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卫生院等社会公益事业及“一村一品”扶贫主导产业等项目建设。其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111135.786

龙南县新城村山下村小组新貌万元,占扶贫资金总额77.72%,投入种植业6760.756万元,占4.7%,投入养殖业2605.83万元,占1.8%,投入公共设施及服务建设11207.035万元,占7.8%,其他11282.526万元,占7.8%。项目建设覆盖全市18个县(市、区),其中8个扶贫重点县;覆盖全市1450个扶贫重点村,其中1205个“三个确保”村;辐射全市扶贫重点村农户64.93万户,扶持农村农户32.73万户,其中贫困户7.4万户;辐射全市扶贫重点村农民309万人,扶持农村农民123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1万人。全市按国家新的扶贫标准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到2009年底还有26.1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增加到2009年底的3856元,增加1756元,增长83.6%。

1、扶贫重点村群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重点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全市扶贫重点村新修乡村道路11230公里,桥梁22680米,解决了1450个重点村没有通水泥公路的历史,使200多万人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水井2304个,水池10178个,新建水陂、水渠等农田水利设施2067处(座),解决了49.8万人和24.7万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问题。新增农田灌溉面积35.1万亩,新增基本耕地面积1.5万亩。

2、扶贫重点村产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全市扶贫重点村,结合当地实际,因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为做大做强赣南脐橙产业,2002年以来,全市投入果业开发资金16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90万元。新开发脐橙面积22万亩,全市脐橙面积达到162万亩。寻乌县果业面积达到43万亩,全县人平超过一亩果。其中重点村果园面积达8.6万亩,果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扶贫主导产业。兴国县开发果业面积23万亩,种植油茶50万亩,烟叶3万亩;上犹县开发油茶24万亩,发展茶叶4.1万亩。全市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5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4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80家,通过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发展产业,调整结构,增加收入,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扎实基础。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100元增长到2009年底的3856元,增加1756元。

3、扶贫重点村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坚持把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及中专学历培训作为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的重点来抓,努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几年来,全市完成劳动力务工技能转移培训7.5万多人,95%以上转移就业;累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100多期,培训农民15万人次,其中80%以上经过培训的农民基本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2005年以来,认真实施全市“农民知识化工程”发展战略,在扶贫重点村开展“一村一名中专生”学历培训计划,全市完成“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一村一名中技生”学历培训3500多人。为全市扶贫重点村培养了一大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4、扶贫重点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观。

在实施扶贫重点村规划建设中,坚持整村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坚持把“三清三改”工作纳入重点村规划,以此推动扶贫重点村规划的有效实施。全市扶贫重点村清除垃圾150多万吨,清除路障800多处,清理污水沟15万米,有14477户农户安装了自来水,新建自来水厂226座,新改建卫生厕所6500多处。“三清三改”活动的开展,使重点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观,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重点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一个“学科学、用科学、讲文明、讲礼貌,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文明卫生、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

5、扶贫重点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贫困农民是实施扶贫开发的主体,也是扶贫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在实施村级扶贫规划建设中,各级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引导、支持、鼓励重点村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一是投工投劳参与。投工投劳不仅是项目建设的需要,也是参与式扶贫的具体体现。8个重点县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整村推进扶贫,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折款都在2000万元以上,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最佳效益。二是项目监督的参与。扶贫重点村充分发挥项目监督小组作用,在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竣工验收进行全程监督,让群众知晓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给予群众知情权,使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促使群众在参与项目实施过程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重点村议事、决策、干事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中,我们在注重群众参与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并完善了扶贫项目资金“十项”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一是“民主选项”制度。申报项目,坚持从扶贫重点村《“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中选择项目,坚持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严肃性,防止项目选择的随意性。凡是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或者需要重新调整规划项目的,在申报项目扶持前,都必须按照规定,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方可申报扶持。

二是三级申报制度。多年以来,我市凡是重点村项目都坚持从基层申报,即村委会在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填写申报表,报所在乡(镇)签署意见,再上报县(市)扶贫办、财政局,县(市)扶贫办、财政局根据省、市下达的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统筹安排后,统一将项目上报市扶贫办、市财政局。这项制度的坚持,较好的改变了过去由县(市)一级包办申报项目的做法,克服了以往申报项目出现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各级申报项目的透明度。

三是资金项目“系统”录入制度。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扶贫部门能够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的要求,均按省市项目文件,认真做好每项资金、项目的录入工作。

四是项目监督制度。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扶贫,扶真贫,安全运行,用出效益,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检查监督的力度。一是将整村推进项目计划审批文件同时抄送同级审计部门,接受审计行政监督。二是将整村推进审批的扶贫项目计划文件通过互联网和乡村公示栏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是实行年终检查和年度绩效考评制度。每年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实施情况,协同财政等部门组织若干个检查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认真处理。与此同时,实行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机制,坚持对各县(市)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考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五是财政报账制度。从2002年起,按照《赣州市财政扶贫资金实行报账管理办法》的要求,市本级、各县(市)财政扶贫资金均实行了报账制管理,坚持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坚持做到了专户管理,封闭运行。

六是管理责任制度。各级扶贫部门为本区域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主管机构,县(市)扶贫办对项目管理具有组织协调、审核督查、验收把关的责任,是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凡是村级项目,村委会为责任单位;所有的财政扶贫项目,县(市)扶贫办均与项目责任单位签订了《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责任书》。各县(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坚持做到从项目选择、申报到资金报账、项目验收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些县对项目投入资金采取先审计,再请拨款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有些县建立了项目管理奖罚机制,对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的重点村,给予项目资金奖励,并全县通报表扬,对未按规定完成项目的村进行经济处罚。安远县在重点村中开展了“村民代表评议项目”活动,增强了项目管理的透明度。各县(市)都加强了县级扶贫项目资料的归档,严格按市办规定的项目归档要求收录归档,专人管理、统一汇集、装订成册,县、村保管。

七是项目招、议标制度。为规范项目的实施工作,按照有关县(市)的规定应该实行招、投标的工程项目,均实行了招投标。一些相对较小未达到应招、投标额度规定的项目,由县(市)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监督小组等组成的招投标小组,向社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公开议标工作。

八是项目验收制度。项目完工后,项目责任单位向县(市)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县(市)扶贫办、财政局组织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监督小组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小组应通过实地踏看,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对申报验收项目做出是否验收的结论,并对项目建设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凡项目建设质量差、不符合项目设计和施工要求的不予验收,较好地执行了项目保证金制度。合格项目应按规定要求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表》,并做好该项目照片等相关资料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

九是检查评比制度。市扶贫办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年都专门下发了《财政扶贫项目管理绩效考评方案》。如今年6月份市办组织了五个检查组对2009年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组织了检查,全市共计抽查了42个村124个项目,项目验收率达到99.2%。通过检查,总结交流了经验,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

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3

近年来,腐败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实,中央历来重视反腐问题,但腐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关键就在于制度不够完善。此次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方针,说明反腐关口将向前移,在预防上下功夫。很明显,“两个必须”彰显了我党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本人通过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切实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是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发生和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根本手段。

一、要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

在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上下工夫,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历来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认真组织学习全会公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做到精读多思,潜心钻研,反复体会,深刻领会;要把全会文件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纳入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专题学习,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凝聚成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在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上下工夫,切实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好。要把深入宣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扶贫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组织,加大力度,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使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特别是要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机关效能年活动和党性教育年活动的开展,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纳入扶贫系统理论宣讲的重要内容,增强学习全会精神的实效性。

在结合实际推进工作上下工夫,切实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好。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狠抓当前党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全力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打造扶贫工作亮点;同时要超前谋划明年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把握大局,拓宽思路,切实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构建,达到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和确保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目的。

二、要强化措施,严格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认真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财政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各项制度,对扶贫项目要按选准、申报、审批、建设、监督、验收、结算等规范程序严格管理,使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管理,安全运行。

进一步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责任。要按资金类别分类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科室,并分类落实监管责任措施。如整村推进资金,要将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批文件抄送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同时将资金计划和项目审批文件通过互联网和乡村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进一步加强资金和项目的检查考核。一是对财政扶贫资金及项目使用管理进行季度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半年一次专项检查,年终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同时对全市年度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绩效考评。

要通过上述措施,从制度上防止扶贫资金挤占、挪用、截留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达到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发展的目的,真正以实际行动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温会礼,男,江西省赣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扶贫办主任。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4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整合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的项目、城乡重点项目建设和非贫困村有贫困人口受益的项目,现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项目申报

1.每年2月份前,由村组将本村组一年中需要建设和维修的项目向所在乡镇提出申请。

2.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村组提出的申请进行初步核实、签署意见后于每年的3月15日前报县直项目主管部门。

3.有关县直项目主管部门根据乡镇所报项目情况,按资金用途对应进行筛选项目,按照优先安排用于贫困村脱贫攻坚项目的原则,项目资金总量在300万元以下的,安排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不得少于60%;项目资金总量在300万元以上的,安排到贫困村的项目资金不得少于20%;对于较大项目则需要进行财政评审或者专业设计人员对拟建项目进行设计,向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提出全年项目和金额方案,否则县发改委不予立项。

4.当年项目批复应在4月30日前完成。

二、项目实施

按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文件精神执行。

三、资金拨付

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含整合资金)下达后,县、乡(镇)按照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及时做好具体项目与资金的对接。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切实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1.科学分类项目。县财政局要对项目进行科学分类,灵活选择预拨或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等方式,及时拨付扶贫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脱贫攻坚项目资金实行预拨制,即将涉农整合资金提前拨至乡镇,乡镇即可按工程进度要求,分别以项目动工和项目验收为时间节点,分阶段拨付项目资金。项目工程施工、动工后即可申请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直接开税票,填写请款单,附:会议记录、承包合同、预算清单、施工前和施工中照片);项目完工且经乡(镇)、村及村组理事会验收后可再拨付30-45%(开具所请款额的税票,填写请款单;附:决算清单、验收单、施工前、施工中和完工后照片)。

2.优化拨款程序。县财政局和资金整合部门对合法合规、材料完备(包括:报账请款单;税务发票;中标通知书或发包会议记录;承包合同;项目预(决)算清单;项目完工有乡村两级相关人员签字的验收单;施工前、施工中和完工后照片以及除“绿色通道”规定以外需进行招投标的合同)的拨款申请,原则上即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不得延压。

3.明确资金拨付报账流程。项目资金统一由支付报账员收集支付资料申请拨付,村级发包项目,拨至乡镇经管站村财乡代管账户,采用村财乡管报账制。通过“一卡通”发放的,直接支付到个人账户。部门或乡镇发包的项目,由承包商(方)按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所规定的相关要求提供资料,资料完善后报项目主管部门(脱贫攻坚相关责任部门)主要领导在发票联上签审核意见、请款单上签支付意见后交资金整合办报账员统一收集,送到县扶贫和移民办以及县财政局主要领导审签、项目资金在30万元以上的需经相关县领导审批,涉农扶贫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办公室拨付资金。

4.加大扶贫资金结余结转清理盘活力度。对于以前年度有结余结转的专项扶贫资金,按有关规定在2018年6月底前清理盘活完毕,并形成有效支出。上级扶贫资金从下达之日起,原则上在一年内全部形成支出。对在规定时间内未拨付的资金作为存量资金缴入县国库(除质量保证金外)。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加强扶贫资金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加快支出进度,确保所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一但发现有假借扶贫项目名义违规发包、违规拨付、套取、挪用资金等情形,将移送纪检、司法机关追究其责任。

6.乡镇自筹资金、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项目的参照《永丰县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绿色通道”实施细则》(永府字〔2017〕30号)文件执行。

7.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报账:未列入项目计划、未按要求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自建项目除外)、未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报账手续及附件不全、资金使用不合规等项目。

四、监督检查

1.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财政监督检查职责,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到整合财政涉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效益分析的全过程。

2.项目主管部门要切实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质量和工程施工进度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监督项目施工单位按照批准方案实施项目,按批复计划使用项目资金,强化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管理。

3.审计部门依法对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4.监察机关对项目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中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本办法只适用于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脱贫攻坚领域工程项目。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5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对全省2011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的安排意见》(陕扶办发[2012]48号)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贯彻意见,并印发了《关于对2011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执行和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的通知》,对全市2011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自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县区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办组成4个检查组,分别由办领导带队,于8月20日-29日,对全市2011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以听取县区工作汇报、实地查看建设项目、查阅档案资料和帐务、走访贫困户等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整改。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情况

2011年省上共下达我市财政扶贫资金计划项目192个,财政扶贫资金18610.95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55个,财政扶贫资金5300万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财政扶贫资金365万元;扶贫移民搬迁9790户36273人,财政扶贫资金6280万元;移民基础设施项目49个,财政扶贫资金835万元;产业直补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480万元;灾后重建项目3个,财政扶贫资金84万元;互助资金项目34个,财政扶贫资金585万元;绩效考评奖励项目5个,财政扶贫资金270万元;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2个,财政扶贫资金278万元;残疾人扶贫项目6个,财政扶贫资金12万元;洋县公益彩票项目1个,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小额贷款贴息资金530万元,项目贷款贴息资金596.925万元;“雨露计划”培训经费771.53万元,洋县试点49万元;贫困大学生资助819人,财政扶贫资金343.5万元;“两项制度衔接”经费104万元(市县62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扶贫项目管理费227万元。全市2011财政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按照中省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部下达到县区。

二、资金使用及报帐情况

截止今年7月底,全市共拨付使用财政扶贫资金15781.3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84.8%,完成报帐12301.12万元,占资金计划总额的66.1%。其中: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使用资金3864万元,占72.9%,报帐2830.29万元,占53.4%;贫困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334万元,占91.5%,报帐324万元,占88.8%;移民搬迁使用资金6280万元,占100%,报帐4365.5万元,占69.5%;移民基础设施项目使用资金618万元,占74%,报帐410万元,占49.1%;产业直补到户443.73万元,占92.4%,报帐443.73万元,占92.4%;灾后重建项目使用资金84万元,报帐84万元,分别占100%;互助资金项目到村585万元,占100%,报帐455万元,占77.8%;绩效考评奖励项目使用资金226万元,占83.7%,报帐215万元,占79.6%;实用技术培训使用资金245.21万元,占88.2%,报帐242.91万元,占87.4%;小额贷款贴息511.75万元,占96.6%,报帐511.75万元,占96.6%;项目贷款贴息556.73万元,占93.3%,报帐556.73万元,占93.3%;残疾人项目使用资金10万元,占83.3%,报帐10万元,占83.3%;洋县公益彩票项目使用资金715万元,占47.7%,报帐560万元,占37.3%;“雨露计划”培训费使用612.12万元,报账612.12万元,分别占79.3%;洋县试点使用、报帐49万元,分别占100%;贫困大学生资助343.5万元,报帐343.5万元,分别占100%;“两项制度衔接”使用资金98万元(市县56万元,西乡试点42万元),报帐98万元,分别占94.2%;扶贫项目管理费使用205.3万元,占90.4%,报帐189.6万元,占83.5%。

三、项目建设成效

全市2011扶贫开发项目,共新修和改扩建村组道路233.46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105.8公里,建桥68座,建人畜饮水工程31处,解决安全饮水7856人,改造农电线路93.5公里,解决用电困难3350人,新修基本农田491亩,建河堤4586米;实施农户改厨2222户,改厕1822户,改圈1404户,粉刷房屋3452户,硬化庭院1892户,建沼气池593口,建村“两委”活动室11个,卫生室15个,文化广场7个;建集中移民安置点182个,实施扶贫移民搬迁10022万户37203人,新建房屋31341间;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5个,项目覆盖农户4.99万户,小额信贷扶持贫困户6685户;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34个,发展会员2735户;产业开发扶持贫困户新建产业大棚47个,发展经济园林6789亩,干鲜果10411亩,蔬菜2470亩,中药材5107亩,食用菌287万袋,牲畜1.95万头;实施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3.2万人次,雨露计划培训就业3406人,资助贫困大学生人819人。2011年,全市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12万人。

四、主要措施

1、严格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一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管理制度”。在实施扶贫开发项目中,严格按照省市批准下达的扶贫项目计划拨付使用资金,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扣减项目资金等现象发生。

2、认真抓好资金安全教育。有效利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县区扶贫办主任会议和市县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检查、项目验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省扶贫政策,加强扶贫资金安全使用及监管教育,明确扶贫资金用途和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浪费扶贫资金,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意识,认真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金。

3、坚持扶贫项目择优选定。在确定扶贫开发项目中,市县严格按照中省有关政策及要求,坚持瞄准贫困原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参与式方法,严把项目审定、申报关。在项目村确定上,通过公平、公开竞选,择优选定村级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发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并优先启动建设,坚决杜绝人情关系“定项目”或“优亲厚友”等问题发生,确保扶贫项目符合村情民意,资金投向合理,有效调动了项目村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4、落实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县区及项目镇村在项目实施前后,必须将项目名称、扶持对象、资金来源、补助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通过市县政府信息网站、扶贫信息网站及镇村“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或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公开、公示。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及资金使用必须有群众代表参与规划、参与决策、参与管理,项目知晓率达到90%以上,确保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与决策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

5、严格扶贫项目资金检查和审计。认真落实扶贫项目资金“报帐制”、“审计制”和“跟踪检查”等管理制度,要求县、镇、村必须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必须持有正规票据,由项目镇严格把关审核,报县扶贫办审定签字后,再报县财政局进行报帐核销。市县扶贫办和财政局,定期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今年7-8月,市审计局用1个多月时间,对全市2010、2011两个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市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顺利通过了市级专项审计。同时,坚持每年邀请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视察监督;市县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每年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联合执法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有效防止了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省上下达扶贫项目资金计划时间较晚,加之个别县区扶贫办与财政局沟通联系不紧密,特别是扶贫部门缺乏工作主动性,致使部分扶贫项目资金拨付到位不及时;二是个别县在申报项目计划时,对项目可行性调查不够,造成上级项目计划下达后难以实施而被动调整和重新报批计划,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个别县区对整村推进等项目建设指导督促力度不够,项目进度迟缓,已建成项目资金结算报帐进度慢,项目管护责任不到位,总结不及时,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不完善;四是个别县区、镇对互助资金项目村监管不够,政策宣传不到位,致使项目村入会率、借款率低,个别协会对群众借款把关不严,将互助资金用于建房、子女上学等,违背了互助资金用于扶持农户发展产业的政策要求;五是个别镇村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公示制度落实的还不够好,群众知晓率尚待进一步提高;六是个别县镇扶贫办财务人员变动频繁,经办人员业务能力有限,加之培训工作跟不上,使县镇财务资料管理尚不太规范。

六、整改措施

1.认真搞好整改工作。结合这次扶贫专项资金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市办检查组采取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纠正的办法,对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严格要求,并分别在县区检查反馈会议上提出了整改意见。8月31日,李彦海主任组织召开主任办公会议,对县区及项目单位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以市办名义下发了《通报》,要求县区针对问题逐项进行整改。同时要求各级扶贫部门,特别是扶贫办主要领导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履行指导、监督、监管责任,不断完善和健全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发挥效益。

2.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一是要加强对扶贫开发项目的指导和监管,督促县区和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加快整村推进等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任务。二是督促县区不断完善和规范项目资金报账资料,加快项目资金核销、拨付和报账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续推进。三是加大互助资金政策宣传,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规范资金用途及运作程序,强化管理措施,努力提高项目村的入会率和借款率。

3.强化项目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开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不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对县区扶贫目标考评范围。三是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管,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四是有效发挥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与绩效考评、反腐倡廉及部门任务、责任、权力有机结合,强化资金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在扶贫规划的制定、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完工项目检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负起责任。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加大对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报假发票,骗取、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以严肃财经法纪,确保扶贫资金封闭管理,安全使用。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6

为积极探索镇纪委参与扶贫项目监管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扶贪盗金,确保全镇扶贫项目顺利实施,资金管理规范高效使用,根据中、省、市、区有关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对在我镇范围内实施的其他工程项目的监督也适用本方案)。

一、监管范围

由镇、村及劳务扶贫培训学校为实施主体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以工代贩资金项目。

二、监管内容

(一)项目规划。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区域扶贫规划的总体要求,配合镇政府因地制宜做好项目规划,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扶贫项目实施方案。上级批准同意后,督促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计划组织实施。

(二)项目公示。项目规划及实施情况要在镇政务公开 栏、项目实施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重点公示资金来源、资金规模、规划建设内容、实施主钵、项目实施单位、资金使用等情况,时间不少于 7天。

(三)项目招投标。督促严格遵守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等法 律法规,对按规定可以不招投标的项目,也要督促通过市场竞争确定承建或供货单位。

(四)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监督,严把建设物资 质量和工程质量关。督促实施单位严格按照规划立项实施扶贫项目,不得随意调整。如确因政策、形势发生变化导致上级批复的计划项目不能实施需调整的,须在上级文件下达一周内提出申请,按程序报上级部门审批同意后予以调整。

(五)资金使用和拨付。督促镇政府、项目实施村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确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扶贫项目,严禁骗取、挪用、贪污及其他违纪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的行为发生。

(六)项目验收。扶贫项目竣工后,镇纪委和行政监察室参与并督促相关人员通过实地察看、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认真全面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认真整改。

三、监管方式

镇纪委既耍对扶贪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更要加强对项目规划、工程招投标、物资采购、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的监管。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

(一)加强日常巡查。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每个季度至少巡查一次,重点检查项目规划实施情况及项目公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巡查结束后,形成专题报告报区纪委和本级党委政府。

(二)加强跟踪督办。对项目发包、物资采购等重要环节,镇纪委要安排人员参与现场监督,跟踪督办,督促严格执行

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对可以不进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的也要督促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价原则确定承建单位和供货单位。

(三)加强财务审核。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扶贫专项资 金收支情况进行会审,认真做好理财记录。每半年会同财政所等单位对扶贫项目财务资料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向区纪委和本级党委政府反映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重点抽查。对有群众信访反映或群众关注高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抽查力度,不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及 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五)加强信息报送。镇纪委每半年要向区纪委和本级党委政府报告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开展情况及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情况。要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义务监督员的积极作用,按照项目要求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监督。

四、逗硬考核

此项工作将纳入惩防体系目标考核内容,逗硬奖惩。镇纪委耍进一步强化对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的责任意 识,增强工作主动性,坚决纠正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发现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及时上报区纪委监察局。对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将对镇纪委及有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对在履行监管职责中弄虚作假,导致扶贫项

目资金监管工作出现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严肃追究纪律责任。

中共广安市广安区官盛镇纪委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7

首先,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扶贫资金的主要投入区域。在增加财政收入与财政支付转移力度的同时,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其次,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更加多元化。在整合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的同时,彩票公益金、税收减免及企业捐赠等都被纳入扶贫开发资源整合范围之内。

第三,资金使用更加细致、全面和契合实际。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等投入力度有所加大,村级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农村水电建设等内容的支持力度加大。

最后,“中央投入、地方配套”的政策部分取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国家在贫困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等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以及西部地区连片特困地区配套资金,有效缓解了相关地区的财政压力。

《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隶属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序列。该报告将每年发布,旨在持续全面展示中国反贫困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进展、新成效。

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篇8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措施;探讨

一、前言

在我国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保障贫困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农村扶贫开发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而财政资金扶贫的开展,能够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优化农村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发展当中,应当能够对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措施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为良好的作用。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主要是有政府的财政拨款提供。很多贫困地区财政收入不足,难以完成国家要求的相应配套资金比例,因而使很多扶贫项目都无法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对此,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为筹资导向,以农民为筹资主体,以社会投入、信贷、外资等为筹资补充,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筹措机制。政府部门应当适当的调整自己在扶贫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在公共财政专项资金的框架当中,加入扶贫开发项目,朝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转变。对于一些政府部门难以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事情,可将其下放到市场中,通过市场的作用进行自动调节。对然我国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其缺失最为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因此,良好的市场运作也是贫困地区情况改善的重要条件。

三、动态管理贫困目标

对于贫困目标,在相应的扶贫标准确定后,应当进行动态的管理。通过对下属村镇的建档立卡,明确贫困人员的基数。同时建立县级、乡级、村级贫困人口的扶贫项目账目,要体现出贫困人口的数量,以及扶贫项目资金的立项、验收、使用、审计、结算、拨付、审批、申报等内容。对于相应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应当进行动态化的建立。在扶贫工作机制的优化发展中,这是一项必然要求,它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对于贫困人口,可利用互联网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对贫困和脱贫人员定期进行动态管理。这样,有助于避免一些贫困人员不愿主动脱困,想要继续享受扶贫优惠政策的行为。

四、完善监管机制和审计监督

我国目前有着十分巨大的扶贫机构体系,对于扶贫项目和资金,通常有多个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存在着跟踪监测效果不理想、扶贫信息不对称等不良行为,也难以有效的减少和避免扶贫资金的漏出行为。所以,对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作管理,应当建立阳光财政的模式,提高扶贫资金运作管理和使用的公开性、透明性和规范性,同时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理财职能。此外,应当加大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力度,严格执行专户管理制度。在运作管理过程当中,对于资金定期保障工作应当加以重视,坚决杜绝扶贫资金的挪用、私留、侵占行为。审计监督部门应当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和审计,规范管理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同时也要进行定期的抽查和审核,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五、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很多政府机关为了达到贫困地区的考核要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瞒报、虚报现象。在扶贫资金的分配当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就导致了分散使用了有限的扶贫资金,同时也助长了贫困群体要、靠、等的不良心理和懒惰思想。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适当的采取激励机制来进行扶贫资金的分配,对于扶贫问责机制的建立,其导向应当以结果为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扶贫的效果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责任感,提高贫困群体的主动参与性。在实际分配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为了体现出公平公正性的原则,可拿出一部分资金,根据贫困程度、贫困规模等进行分配。另一部分资金,则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进行分配。例如,可以对贫困人员逐年减少、扶贫效果和成绩理想的地区增加分配比例,而对于扶贫效果差、贫困人员数量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则可以适当减少其分配比例。此外,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对各地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这种不良行为,就应当严肃的追究和处理相关责任人。

六、简化资金传递过程

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我国扶贫开发系统具有过于繁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庞大的机构。对此,应当适当简化传递层次和传递主体,将项目审批周期缩短,降低制度自身的运作成本。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法律、廉政的教育,对于县级、乡级的基层管理人员,应当进行良好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其工作执行力、业务技能、自身素质,树立起牢固的扶贫资金高压线理念,从而防止扶贫资金的不当应用。

七、结论

在我国当前社会中,很多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广大农民群众仍处于十分贫困的生活当中。对此,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就应当对农村进行有效的扶贫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农村扶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应当对其运作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的探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尽早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悦玲,徐彩华.加强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的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144-146.

[2]李汉才.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5,20:70-72.

[3]王善平,高波.财政扶贫资金公司化运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1:77-82.

[4]聂永刚.贵州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01:108-111.

作者简介:

上一篇:许巍旅行下一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逐条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