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贴息资金(共3篇)
中央财政贴息资金 篇1
0 引言
加大资金的投入是提升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创新的必要条件。然而,一方面由于农业产业是成本高、风险大的产业,另一方面,我国的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偏低,而企业各种投入生产资料的价格水平相对较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剪刀差,降低了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加剧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的难度。为了保证农产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各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农业贷款贴息制度,以财政资金带动商业信贷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
国家农发办近期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对象、申报程序等方面做了要求,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政策基础,必将对今后支农财政资金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一项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出台,必然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业务工作者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学习文件精神,解读政策导向,这也是正确应用政策的前提条件。
1 财政贴息政策的指导思想
1.1 首要条件是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贴息的对象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贴息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来带动和促进农民增收。“补贴农业产业化企业就是补贴农民”已成为一种共识。在实践中,必须大力扶持那些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项目,扶持那些和农民群众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的项目,扶持那些带动农民增收前景好的项目。
1.2 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种植传统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由于项目的集聚示范效应,一般而言,区域主导产业、优势产业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在一定范围的市场上占有较强的优势,扶持做强做大这些主导产业,必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这种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财政贴息政策实施要因地制宜,各地区要依据本地的条件来操作,充分体现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
1.3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各类产业化组织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市场主体。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形成了580多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800多家省级龙头企业、7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贴息政策的一个主要扶持对象是与项目区农民主要农副产品生产、购销密切相关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这必将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工艺水平、创新能力的提升改造,提高企业效益,使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2 项目选项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2.1 选项要密切联系本地实际
要扶持各地区中的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项目,切忌盲目跟风或仅凭主观直觉选择项目,而要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来科学选项。对于江苏省来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重点扶持的类别包括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基地项目,粮油、果蔬、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项目。
2.2 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
贴息政策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如果项目的选择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产业的范围内,势必不能让财政资金的效应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更不利于产业的平衡发展,不利于有潜力的企业成长壮大。因此,在保证选项符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要努力扩大项目的受益范围。
2.3 要从多方面对项目进行考察
首先要考察项目是否真正具有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和潜力。农业产业化贴息政策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在这个问题上,要实行一票否决制,实实在在进行考察;其次要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法律法规,项目用地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是否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自筹资金来源是否有保障等方面进行考察;再次要把项目的预期效益作为考察重点之一。项目效益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关系到财政资金能否真正发挥效益。要对市场的风险有所考虑,对产业竞争的前景有所预计,要从宏观政策上把握项目面临的政策机遇和挑战。
3 构建财政贴息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管制度,绩效评价已经在在产业界得到广泛应用,绩效评价体系运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三要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学揭示企业及项目的效益情况。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政策处于起步实施阶段,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就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那么不仅可以使项目的实施得到有效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可以为政策的改进提供具体的案例材料和经验总结。绩效评价体系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财务状况等进行跟踪监测;二是要对项目执行结果、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性、带动农民增收指标实现情况等进行考核和评价。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贴息是一项新政策,它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复杂性,需要综合考虑和配套相关政策,以实现财政贴息政策的初衷。
摘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对象、申报程序等方面做了要求,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政策基础,必将对今后支农财政资金的运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出从事农业综合开发的工作者要充分理解其文件精神实质,正确解读政策导向,还提出在工作实践中应注重构建财政贴息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体系
中央财政贴息资金 篇2
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在我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规范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的管理,根据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29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林业贷款是指各类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符合本细则贴息条件的贷款。
第三条 本细则所指贴息资金是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对林业贷款给予一定期限和比例的利息补贴。
第二章 贴息对象和贴息范围
第四条 中央财政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林业贷款予以贴息:(一)林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形式,立足于当地林业资源开发、带动林区、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的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产品加工业贷款项目。
(二)各类经济实体营造的工业原料林、木本油料林、木本药用林、珍贵树种用材林、干鲜果经济林、花卉及观赏苗木、森林蔬
菜等特色优势资源以及有利于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种植业贷款项目。石漠化地区指已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规划的地区。(三)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为保护森林资源,缓解经济压力开展的多种经营贷款项目,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开展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
(四)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从事的营造林、林业资源开发贷款
项目。
第三章 贴息率与贴息期限
第五条 凡符合本实施细则规定条件的林业贷款,中央财政年
贴息率为3%。
第六条 对林业龙头企业、各种经济实体、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申报的贷款额在30万元(不含30万元)以上的符合贴息条件的林业贷款项目,贷款期限在3年以上(含3年)的,贴息期为3年;林业贷款期限不足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对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贷款期限5年以上(含5年)的,贴息期限为5年;贷款期限不足5年的,按实际贷款期
限贴息。
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营造林小额贷款是指在贴息内(上年10月1日至当年9月30日,下同)累计额小于30万元(含30万
元)的营造林贷款。
第七条 贴息资金采取分年据实贴息的办法。对贴息内贷款期限1年以上(含1年)的林业贷款,按全年计算贴息;对贴息内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林业贷款,按贷款实际月数计算贴息。
第四章 贴息项目计划的申报与管理
第八条 林业贴息贷款计划实行逐级申报、层层负责。林业龙头企业、国有林场(苗圃)、集体林场(苗圃)、国有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的贴息贷款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林业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后,择优选择重点项目联合行文逐级申报。省林业厅直属单位贷款项目由项目单位直接向省林业厅提出申请,市(州、地)直属单位直接向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九条 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小额贷款项目,由县级林业部门统一汇总,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申报单位,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联合行文逐级申报。
第十条 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的审核汇总,并于每年11月10日之前由市(州、地)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联合行文向省林业厅报送下年
度林业贴息项目贷款计划申请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计划申请表》(附表1)。省林业厅直属单位直接向省林业厅报送下林业贴息项目贷款计划申请和《林业贴息贷款项目申请表 》。
第十一条 省林业厅对各市(州、地)及直属单位林业贴息项目贷款计划审核汇总后会同省财政部门负责全省林业贴息贷款项目计
划的申请。
第五章 财政贴息资金的审核、申报与拨付
第十二条 各市(州、地)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9月30日之前联合行文向省财政厅、省林业厅报送本贴息资金申请报告和《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附表2)。
第十三条 省财政厅、省林业厅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下达的贴息资金计划和各市(州、地)的贴息资金申请报告,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下达本贴息资金,县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个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后及时拨付(兑现)贴息资金。对农户个人小额贷款贴息资金采用“一折通”进行兑
现。
第六章 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林业贷款项目和财政贴息资金的监督管理,层层负责,严格审查,确保贴息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并对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行公告、公示制度。
第十五条 各市(州、地)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于每年3月1日前向省财政厅和省林业厅报告上林业贷款贴息项目的效益情况和贴息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并填报《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效益情况表》(附表3)。
第十六条 贴息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违反贴息资金使用规定,滞留、截留、挤占、挪用贴息资金,以及采用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贴息资金的个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
有关规定处理。第七章 档案管理
第十七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做好林业贷款项目和贴息资金使用管理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资料包括:项目计划申报文件及附表、项目建议计划文件及附表、财政贴息资金申报文件及附表、财政贴息资金拨付文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贷款经办银行签章的贷(借)款合同、借款凭证、付息凭证复印件、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报告、检查验收报告(图、文、表)。林业小额贷款需要留存林农和林业职工的身份证复印件、有效的贷款证明材料及付息凭证。项目计划及贴息资金申报材料及附件除农户和林业职工个人小额贷款材料由县级林业部门负责保管外,其余由省林业厅负责保管,保管期限至少5年。
第八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细则由贵州省财政厅会同贵州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中央财政贴息资金 篇3
财建[2012]95号
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我们对《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1]356号)进行了修订。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更好的发挥其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基本建设贷款贴息的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项目原则上为基本建设贷款安排 的中央级大中型在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
大中型项目的划分标准仍按照原国家计委确定的项目审批标准执行,即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非经营性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含3000万元)为大中型项目。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建设贷款是指各类银行提供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贴息范围的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贷款还包括中长期债券资金(包括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
第二章 贴息政策
第五条 贴息资金实行先付后贴。项目单位必须凭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具的利息支付凭证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
第六条 以下情形均不予贴息:
(一)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延长项目建设期发生的借款利息;
(二)已办理竣工决算或已交付使用但未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的项目发生的借款利息;
(三)在贴息范围内,项目未按合同规定归还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
第七条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以下行业和项目为贴息对 象:
(一)农业:
1、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
2、天然橡胶林基地建设项目;
3、大洋性专业渔船购建项目;
4、供销总社所属为农服务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
(二)林业:
1、天保工程转产建设项目;
2、速生丰产林基地等建设项目。
(三)水利:跨地区、跨流域的水利枢纽工程(不含发电部分),包括:
1、水利部直属水利枢纽工程;
2、南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
3、除前两项外的西部地区重大水利枢纽工程。
(四)司法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的监狱、劳教等项目。
(五)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包括:
1、开发区内道路、桥涵、隧道等项目;
2、开发区内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3、开发区内供电、供热、供气、供水及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
4、开发区内为中小企业创业、自主创新提供场所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孵化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以及为服务外包、物联网企业提供场所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其内容包括物理场所建设、为实现设施功能所必需的软硬件设备系统购置以及专用软件开发等,不包括中小企业拥有和开发的部分;
5、开发区内为集约利用土地,节约资源,服务中小企业,统一修建的标准厂房项目;
6、开发区内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项目。
对于西部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给予重点贴息支持。
(六)军工集团“三线”搬迁、核电项目(优先考虑国内设计和制造的堆型)。
(七)西部铁路项目。
(八)根据国务院要求,经财政部认定的其他项目。
上述排序作为优先安排贴息资金的依据,但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项目除外。已享受其他中央财政贴息的项目,不再享受贴息资金。
第八条 财政部根据贴息资金预算控制指标和当年贴息资金申报情况等因素确定贴息率(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高于3%。
第九条 对项目建设期少于3年的(含3年),按项目建设期进 行贴息;对项目建设期大于3年的,除特大型项目外,均按不超过5年进行贴息;属于购置的,按2年进行贴息。
第十条 2012年贴息周期为2011年6月21日至2012年3月20日,2013年贴息周期为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12月20日。2014年起,贴息周期均为前年12月21日至上年12月2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应当于当年贴息周期结束后1个月内向财政部提出贴息申请。
第三章 贴息资金的申报、审核和下达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基础设施项目,由项目单位申报贴息资金。凡已申请其他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申报贴息资金,应按要求填制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申请表(附表1),并附项目批准文件、贷款合同或相关材料、资金到位凭证、利息支付凭证等材料,经贷款经办机构签署意见或出具证明后,按规定程序上报。
上述申报材料应按本办法第七条所列分类别填报具体项目和提交相关材料,不得打捆上报。项目贷款为打包贷款的,应分类详细列清具体项目所使用的贷款金额。
第十三条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开发区财政部门申报,经开发区财政部门审核后上报省级财政部门,并抄报科技部。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对各开发区申报的贴息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后,转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进行终审,并由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依据终审结果填写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附表2)后,上报财政部(电子版同时通过内网传输),同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十四条 专员办根据本办法规定的贴息范围、贴息期限等条件审核贴息材料,原则上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审核工作。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的申报材料不再上报至财政部,专员办的审核结果作为最终核定贴息的依据。
第十五条 其他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当地行业(项目)主管部门申报,并逐级上报中央主管部门。中央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本系统项目单位提交的贴息材料进行审核后,出具审核意见,填写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附表2),并附项目单位报送的相关材料报财政部。
第十六条 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的贴息资金规模,按具体项目逐个核定贴息资金数,并按规定下达预算。
第十七条 贴息资金拨付到主管部门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通过两级财政结算的,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四章 贴息资金财务处理及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单位收到贴息资金后,在建项目冲减工程成本,竣工项目冲减财务费用。
第十九条 各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贴息资金,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中央主管部门和省级财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贴息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贴息资金发挥效益。并于每年年底向财政部报告贴息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贴息资金的落实情况,同时抄送当地专员办。
财政部将组织专员办或委托评审机构对贴息资金申报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条 贴息资金是专项资金,必须保证贴息资金的专款专用。违反规定,骗取、截留、挪用贴息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弄虚作假、骗取贴息资金的,暂停该开发区申报贴息资格三年。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356号)同时废止。
附表:
1、年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申请表
【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推荐阅读:
财政部关于印发《原料奶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管理办法》的通知07-15
2022年度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05-25
财农[2009]342号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06-18
【财政】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06-14
中央财政支持09-04
中央管理企业灾后恢复重建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09〕154号)11-04
关于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预算的说明08-19
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中央财政收入08-28
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