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成本分析

2024-12-17

功能成本分析(精选8篇)

功能成本分析 篇1

勃起功能障碍 (Erectiledys function, ED) 是男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阴茎完全不能勃起或不能有效勃起, 无法与女方进行性交为特征[1],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关系稳定。西医治疗ED具有起效快等特点, 但副作用较多。中医将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归纳于“阳痿”、“阳事不举”范畴, 多因肾气虚损、命门火衰、情志不舒、劳倦内伤、湿热下注等所致[2]。疏肝益阳胶囊的主要成分白蒺藜、柴胡、蜂房、地龙、水蛭、九香虫、紫梢花、蛇床子、远志、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蜈蚣、石菖蒲, 研究发现, 用于治疗肝郁肾虚证及肝郁肾虚兼血瘀证勃起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3]。本研究旨在探讨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疗效, 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8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 均为已婚男性, 均有稳定性伴侣, 且就诊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评分 (IIEF-5) ≤21分, 纳入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有明显影响阴茎勃起的生殖器先天性畸形, 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排除入组前2个月内曾服用可能导致ED的药物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34例, 观察组的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 (32.3±6.2) 岁;病史1~15个月, 平均 (9.7±2.1) 月。对照组的年龄24~42岁, 平均年龄 (34.1±5.7) 岁;病史1~16个月, 平均 (9.2±2.3) 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他达拉非10 mg/次 (美国礼来制药厂, 生产批号:c245280) , 每日1次, 口服, 疗程1个月;观察组同时联合疏肝益阳胶囊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21201) 1g/次, 每天3次, 饭后口服, 疗程1个月。

1.3 疗效评价

痊愈:治疗后IIEF评分>22分;显效: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增加50%以上;有效:IIE评分增加25%~50%, 无效:IIE评分增加<25%。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及有效。

1.4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建立在费用分析的基础之上, 成本 (C)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住院费用、检查费用、药品费用和治疗费用等[4]。由于间接成本及隐性成本尚无统一核算标准, 因人因病而异, 确定较困难, 故将其忽略。患者均在门诊就诊, 定期复诊, 治疗期间进行的辅助检查均相同, 所以本研究在核算直接成本时, 仅计算药费作为成本。他达拉非、疏肝益阳胶囊的药物成本分别为130.0元、72.0元。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达44.1%, 总有效率91.2%, 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达29.4%, 总有效率70.6%,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2。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治疗后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3。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 成本-效果比 (C/E) 为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表示, 比值越小越好。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代表1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1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 通常以最低成本组作为参照进行计算。其比值越小, 说明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时所追加的成本越小, 该方案实施的意义越大。观察组的C/E=21.38, 对照组C/E=91.78。见表4。

3 讨论

勃起功能障碍 (ED) 是成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 是指阴茎持续 (至少3个月) 不能达到和维持充分的勃起, 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5]。现代医学认为ED的发生主要与阴茎海绵体灌注不足及雄性激素-睾酮有关[6]。WHO推荐的ED一线治疗药物是磷酸二酯酶5 (PDE5) 抑制剂, 其通过抑制主要表达于海绵体的PDE5, 提高海绵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 GMP浓度而降低胞质内钙浓度, 从而舒张平滑肌、增加阴茎血流量从而引起阴茎勃起, 达到治疗ED的效果[7]。他达拉非是一种长效PDE5抑制剂, Caretta等研究显示, ED患者长期应用他达拉非可以改善内皮功能, 同时促使勃起功能再度恢复。潘美洲等[8]对7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 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IIEF-5评分) 以及SEP-Q2、Q3做为疗效指标, 得出结论:他达拉非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成功率和性交成功率, 显著改善阴茎勃起功能。

疏肝益阳胶囊的主要成分白蒺藜、柴胡、蜂房、地龙、水蛭、九香虫、紫梢花、蛇床子、远志、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蜈蚣、石菖蒲, 其中白蒺藜、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地龙通利经络, 蛇床子温肾壮阳, 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补肾振痿的作用[9]。恒河猴勃起功能障碍模型显示, 该药可改善阴茎背深动、静脉血流循环, 加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缩小扩大的静脉管腔, 减慢静脉回流速度, 从而促进阴茎勃起[10]。韩红甲等[11]将178例E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他达拉非治疗, 治疗组采用他达拉非联合疏肝益阳胶囊, 疗程1个月, 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26%,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2.02%,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证实疏肝益阳胶囊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肝郁气滞型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较好。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 (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与徐少强等[12]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证实疏肝益阳胶囊治疗ED具有较好的疗效。

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节约卫生资源,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佳成本-效果方案应是费用最合理且疗效最佳的方案。在一系列同类效果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当其最终效果相同或接近时, 选择一个成本2效果比值最小的药物治疗方案是最好的、是最合理的。本研究表4显示, 观察组的C/E=21.38, 对照组C/E=91.78, 说明疏肝益阳胶囊治疗ED成本-效果优于他达拉非。

综上所述,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且经济学效益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济, 王琦, 李东桓, 等.疏肝益阳胶囊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一氧化氮合酶通路及5型磷酸二酯酶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4 (5) :318~321

[2]罗会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 (15) :1602~1605

[3]张金锋, 门波.疏肝起痿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2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2 (19) :123

[4]苟建宁, 朱闽.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国性科学, 2009;18 (3) :27~30

[5]徐和平, 胡建国.温肾祛瘀法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40例[J].江西中医药, 2006;37 (9) :23~24

[6]王琦, 倪平, 吴卫平, 等.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 (1) :58~63

[7]田二坡, 徐和平, 熊国根, 等.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21 (1) :20~21

[8]潘美洲, 张刚, 方舟, 梁明, 等.他达拉非对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性医学, 2014;23 (9) :3~6

[9]李勋, 韩俊昌, 王德军.小剂量万艾可结合疏肝益阳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00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13 (8) :68, 66

[10]王济, 王琦, 刘保兴, 等.疏肝益阳胶囊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VEGF、IGF及激酶表达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18 (2) :184~188

[11]韩红甲, 李小顺, 张璞暹, 等.疏肝益阳胶囊配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9例[J].陕西中医, 2014;35 (7) :875~876

[12]徐少强, 胡海翔, 刘洪源, 等.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疏肝益阳胶囊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性科学, 2013;22 (8) :59~61

论建筑工程成本分析与成本结算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 成本分析 成本结算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我国的建筑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于管理,至关重要的是效益。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讯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造成了施工成本的提高,再加上我国在20世纪初加入了WTO,很多的外来企业入驻国内,并且带来了比国内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这给建筑成本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此,建筑企业要想在时代的发展中站稳脚跟,使自身有更加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对其成本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控制。

一、建筑成本分析的必要性

在所有的建筑施工工程之中,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对于工程建设是有很大的决策作用的,比如说对决策、施工,还有设计以及发包进行反应,通过这种方式,对工程进行预算,有利于造价的显现。从工程成本的分析结果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栋建筑物的成本花费以及在建筑中各个部分的分配,从而有助于我们的决策和工作。

成本的管理与其分析和控制是分不开的,二者是相互作用交替进行的,二者相互影响。成本在计划成立后,一定要对其在实际情况进行实践看其是否可行,还可以发现其中的偏差,并对偏差进行分析和纠正,明确的找出影响工程成本的主体原因和外部条件,这样才能使预测的准确性更高,达到施工管理的要求,为完工后的总结工作和评估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二、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要点

在建筑工程之中要想行之有效的控制成本,就必须对建筑中的关键元素进行整体控制,控制的状态也是动态的,在确定要控制的目标数值后,在实际施工阶段中也要收集完成这一部分目标所需用的实际数据,将估计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进行比较,看其偏差,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善。现阶段我国建筑成本控制主要的使用方法就是4+2模式。4+2模式是符合我国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

(一)成本效益控制

成本效益之中包括工程签约的合同造价,施工中有的设计有所改变而带来的工程造价,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新技术所带来的成本花费。所以建筑企业在包揽工程时,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分析其成本及所需费用是否合理,然后才能决定是不是承揽此项工程。

(二)施工进度成本控制

成本花费的多少也与施工的进度密不可分,建筑企业可以适度合理的加快施工的进度,以缩短工程的周期,這样既可以节省机械设备的租用费用,现场管理的费用,还可以节省一部分人员的雇用费用。加强对施工的调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施工计划不健全和盲目施工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物料挤压所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

(三)材料成本的控制

材料的使用,是施工成本中的关键之处。材料的使用和成本大约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材料的使用。要有合理的采购制度,规定各个工期的负责人,把工期所需要材料的类别,规格,以及数量做好报表,上交到主管的人员那里,由主管人员负责采购,这样就能很好的控制材料的成本,节约费用。同时,也要杜绝浪费现象,让有限的材料得到合理的使用。

(四)质量成本控制,以及人员的安全问题控制

建筑企业一定要保证建筑物的建筑质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施工,否则在最后的竣工检查中有不合要求的地方又要重新施工,不仅浪费成本还会使人力资源流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建筑企业一定要对安全施工进行彻底的宣传,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会因为人员伤亡而影响整个施工工程的实施,以此降低施工成本。

三、建筑工程中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制定和完善工程成本责任制度

要根据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的目标,并且要保证控制目标的现实性和科学性以及其可操作性,而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就在于确定工程承包责任权责,因此在签订工程合同时,一定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准确的确认,并把承包责任人的责全落实。

(二)优化施工组织及其设计

建筑企业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性质及其工艺特点,并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及技术水平,对工程进行最大程度上的调动,优化和改善施工组织极其设计,为企业选择最优方案,选择其中既经济又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强化施工管理,控制工期,减少成本的支出。

三、施工成本的结算

所谓成本,就是工程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由于建筑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成本的结算方式就各种各样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对于企业成本的结算造成了困难。

在建筑企业中,施工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所产生的费用也是非常之多的,一项费用的产生,往往会连带着其他费用的一起出现,比如:建筑企业所需要的水泥、沙土,那么就需要用到水,水费也就随之产生了。还有建筑器械的花费以及器械的维修保养,人员的使用培训,都会消耗建筑工程的成本。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成本结算:第一,人工成本结算,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控制其成本花费。要实行量价分离的人员费用控制方法,做好人员成本询价,防止因重复用工而造成的成本增多、人工费超支情况。第二,财务管理成本结算,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将每一项花销和支出进行记录和审核,通过财务管理制度来控制施工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关于成本结算的方法,例如,根据不同的建筑工程选择不同的技术,这样成本就大大减少了。还要坚持每个月对工程所需的物资、设备等进行检测与核对,把这些记录到账务里,然后再进行成本核算。要求相关负责人,分管工程师对施工单位的验工计价进行签认,再由他们将这些上报给项目经理或是总工程师审阅和批准,然后就交由财务部门根据审批的结果进行成本结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建筑企业的工作情况非常复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的成本也是不确定的,我们要做好工程成本的分析与结算工作,让建筑企业有更好的发展。

结语:

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工程成本控制问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对工程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将有利于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好的发展,获得更优越的生存环境。加强成本分析与控制,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实现长足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其追赶国际建筑业的步伐,加快其进步的脚步。

参考文献

[1].高锦霞.浅谈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

[2].李松青,冯江峰.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科技向导,2011(12):15~16

[3].周善中,颜安广.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15~16.

[4].张琳.浅谈核算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16)

功能成本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我院门诊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119例, 年龄18~60岁, 随机分为A、B、C三组, 其中A组45例, B组40例, C组34例。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程及临床症状等比较,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且排除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胃肠术后等急慢性系统性疾病, 女性患者排除妊娠、哺乳期, 一个月内未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它影响治疗的药物。

1.2 治疗方案

A组:艾普拉唑肠溶片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规格:5mg×6/盒) 5mg, 每日一次, 早餐前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黛力新,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 早晨、中午各服一片。B组: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20mg×7/盒) 20mg, 每日一次, 早餐前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黛力新,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 早晨、中午各服一片。C组:雷贝拉唑肠溶片[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10mg×7/盒]10mg, 每日一次, 早餐前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黛力新, 丹麦灵北制药有限公司) , 早晨、中午各服一片。三组均定时服药, 连续服用28d为一个疗程。试验期间未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其它影响治疗的药物。

1.3 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好转和无效。显效:经过治疗, 所有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好转:经过治疗, 症状部分消失, 未消失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效:经过治疗, 所有症状均没有任何缓解或加重的趋势。以显效和好转为临床有效率, 有效率= (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病例数×100%。

1.4 不良反应监测

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和实验室检查等来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反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成本的确定

根据药物经济学原理, 某一特定治疗方案的成本应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与隐性成本, 并以货币单位量化[3]。因接受治疗者均为门诊患者, 不存在住院费用及误工等费用, 主要治疗成本中检查费和医生诊疗费基本相同, 差别主要为药品费用。所有药品费用均按深圳市2011年6月的价格核算, 挂号费8元每人次, 每周一次, 艾普拉唑肠溶片 (5mg) 18.55元/片,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20mg) 12.42元/片, 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 14.64元/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0.5mg) 3.23元/片。

A组成本CA=18.55×28+3.23×2×28+8×4=732.28元;B组成本CB=12.42×28+3.23×2×28+8×4=560.64元;C组成本CC=14.64×28+3.23×2×28+8×4=622.8元。

2.2 疗效比较

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6%、92.5%及91.2%, 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3种方案治疗效果比较, 详见表1。

2.3 药品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生理功能时的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 使用药物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A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 主要是腹泻、呕吐;B组出现1例皮疹及1例腹泻;C组出现1例头晕及1例恶心。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率无显著差异 (P>0.05) 。

2.4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 即在成本与效果之间找出一个最佳点[3]。成本-效果比 (C/E) =成本/有效率。本分析中3种质子泵抑制剂分别联合黛力新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成本-效果分析详见表2。

2.5 敏感度分析

敏感度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3], 用以考察成本-效果分析的可靠性。2012年深圳率先在全国取消药品价格加成, 同时提升部分诊疗费, 挂号费提高到21元每人次, 艾普拉唑肠溶片 (5mg) 16.13元/片, 埃索美拉唑肠溶片 (20mg) 10.90元/片, 雷贝拉唑肠溶片 (10mg) 12.92元/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10.5mg) 2.81元/片。假定治疗效果不变的情况下, 价格敏感度分析结果详见表3。

由表3可见, 新的医改方案出台后, 药价下调后敏感度分析, 分析结果未变。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因素目前未完全阐明, 报告提示酸与心理因素等相关, 临床经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黛力新治疗效果明显。质子泵抑制剂在人体内形成活性产物后, 与H+-K+-ATP酶的巯基偶联形成一个不可逆的二价二硫键, 阻断酶的H+-K+转运机制, 从而抑制酸分泌。艾普拉唑、埃索美拉唑及雷贝拉唑均为新型高效质子泵抑制剂[4,5], 临床应用广泛;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为新型的三环类抗焦虑抗抑郁剂, 氟哌噻吨是一种神经阻滞剂, 小剂量具有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美利曲辛为一种双相抗抑郁剂, 低剂量应用时, 具有兴奋特性, 两种成份的合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质子泵抑制剂与黛力新联合起到抗酸作用, 同时降低了内脏的高敏感性, 改善了患者的消化功能。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三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与治疗成本, 通过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在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 B组治疗方案优于另外两组。基于药物经济学的原理[6], 药事管理委员会可以对疗效确切、价廉、不良反应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 为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提供数据, 进一步规范药品的采购、使用准则。

参考文献

[1]李晓波, 刘文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胃肠病学, 2006, 11 (1) :50-52.

[2]冯新生.泮托拉唑和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J].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 (5) :88-89.

[3]蒯丽萍, 张钧.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 2005, 23 (4) :251-255.

[4]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69.

[5]刘腾, 常艳璐, 韩容.艾普拉唑的作用机制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9 (10) :724-725.

低成本多功能机械手DIY 篇4

作为电子爱好者,制作低成本的多功能机械手,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为迎接今后的自动化改造和机器人应用浪潮早做准备。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介绍了“低成本多功能机械手”的制作方法,用百元成本,实现了机械手的“绘图”、“搬运”、“激光雕刻”功能,适合电子爱好者进行学习。

功能介绍

■ 1. 绘图功能

应用范畴:三维立体绘图、铣加工等。

绘图功能的整体外观如图1所示。

用旧的电脑光驱进行改造,作为该项目的X、Y轴,另用一个微型步进电动机作为Z轴,使其实现空间移动。画笔固定在Z轴电机滑块上。如图2 所示。

■2.搬运功能

应用范畴:搬运、装配、仓储等。

搬运功能的整体外观如图3 所示。

电磁铁、机械爪及电机如图4 所示。

机械爪的固定轴安装在托盘上,同时作为机械爪的杠杆支点。机械爪的运动轴安装在开合电机的滑块上。滑块上下运动带动机械爪闭合、张开。开合电机固定在托盘上。托盘可以被电磁铁带动,整体上下运动。

■ 3. 激光雕刻

应用范畴:激光雕刻、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等。

搬运功能的整体外观如图5所示。

具体方案

■ 1. 电路部分

我们采用运行grbl固件的单片机,arduino pro atmega328p最小系统。CPU板和下载板的价格很便宜,都是十几元。选用以A3967 为核心的电机驱动板。

CPU板、电机驱动板,以及X、Y、Z三轴电机的接线原理图,如图6 所示。

■ 2. 硬件搭建

将两块旧的电脑光驱分别固定在两个塑料外壳上,并垂直安装,并用金属杆加固。如图1 所示。利用光驱的步进电机作为该项目的X、Y轴。根据需要,安装Z轴微型步进电动机、电磁铁、机械爪、激光笔。电路板安装在塑料外壳背面。

■ 3 . 软件使用

用Arduino Builder软件将grbl固件下载到arduino pro atmega328p。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很简单,网上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

创新产品设计中功能与成本的协调 篇5

笔者认为, 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以用户所需的功能为出发点, 在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运用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析企业开发设计产品的合理性, 调节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 力求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合理的功能, 从而为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提供有利条件。

一、过度消费导向下的创新产品设计

对于消费者来说, 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必要的 (商品) 功能, 是其在市场上的理性行为, 以此理念进行消费, 则消费者最佳的消费方式应为:以最低价格, 购买到满足需求的基本功能。然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商品的实用功能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商品基本功能的价值正逐渐地转移到其它价值中去, 人们越来越看重商品的品位功能, 也就是商品的外观功能和象征功能 (其通过非审美的社会心理过程实现, 以贵重感、尊敬感、地位感、稀缺性、纪念性为目标) 。因此, 创新产品在设计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有关研究统计, 无论是从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上看, 外观设计这项指标的比重已越来越大。这说明商家已看透消费者这种过度消费的特殊心理 (向世人展示个人无穷尽的消费能力) , 甚至有时候他们会不计成本地消费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

二、创新产品中功能与成本的关系

消费者的过度消费给商家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想方设法在产品的外观和综合功能上大做文章, 甚至把同类商品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汇集在一个商品上, 以无限度的抬高商品价格。但是, 其价格抬高的同时, 成本也在抬高。这种产品的创新点主要来自于技术转移后的消化吸收, 即使是外观上的创新, 也只是重复使用已有技术。这使企业很难获得率先创新应得的超额回报, 甚至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 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 最终发展空间受限。

然而, 在通常情况下, 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而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材料成本, 在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 往往会随着产品功能参数的提高而接近同比例变化。因此, 我们在满足用户需求而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 生产成本的增加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一味地降低成本就要牺牲产品的某些功能, 从而失去一定量的客户, 最终影响企业利润。当然, 片面追求高功能、高质量也有可能导致不计工本、脱离用户需求的现象。因此, 企业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调整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例关系, 提高创新产品的绩效成果。

三、创新产品设计中功能与成本的协调机制

基于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是协调功能与成本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 不以降低研究开发费用为目的, 而应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功能比较齐全但又不过剩的产品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 再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消费成本及社会成本。

1. 设计阶段中的控制方法

在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强调用户所需功能的同时, 加强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必须的。因此, 我们应以用户所需的产品功能作为着眼点, 以功能作为企业间接费用分配的基础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制造阶段, 但产品生产成本的70%~80%是由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 设计上的不合理和错误, 将会造成巨大浪费。所以在这一阶段中, 一是要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二是要运用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析企业开发设计产品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即以产品功能为对象, 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 运用技术经济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再由对目标成本的分析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即成本动因) , 最后依据这一阶段工作所提供的数据来判断产品成本中哪些费用是必需的, 能为最终产品增加价值;哪些为非必要功能, 需予以舍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分析对象。若企业同时设计生产多种产品, 一般应选择市场前景好、结构复杂、预计成本高的产品。 (2) 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计算功能评价系数。首先, 将产品按零部件进行分解, 分析确定各零部件的作用或有无功能重复。然后, 分析该零部件是否必需, 其功能能否由其它零部件替代。最后, 根据各零部件在产品中所起的作用, 对其功能进行打分, 根据各零部件的功能得分在功能总分中的比重, 计算出各零部件的功能评价系数。 (3) 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方案估算产品成本和各零部件的成本, 根据各零部件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出各零部件成本系数。 (4) 计算产品中各零部件的价值系数, 对其进行评价。价值系数计算公式: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零部件的价值系数等于或接近于1为最佳。若系数大于1, 说明其有重要功能, 但所选材质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够;若小于1, 说明其材质过好或加工精度过高, 应选择更廉价的材料;若系数接近于0, 则应考虑其功能能否被其它零部件所替代。因此, 降低设计成本的重点应放在价值系数小于1的零部件上。 (5) 测算各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计算成本降低幅度。各零部件的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零部件功能评价系数;将其与设计成本相比较, 测算各零部件的成本降低目标。即:成本降低幅度=[ (功能系数÷成本系数) ×产品目标成本]﹣设计成本。通过上述方法, 我们可以消除新产品中不必要的功能和过剩功能, 为企业在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 生产阶段中的控制方法

一旦经营者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方案, 企业的目标就会转向生产经营过程。这一阶段的成本主要是制造成本。实施过程中, 对于创新产品, 其生产工艺很可能也是新的, 这样, 就要对工序设计进行不断地改进。其主要方法是: (1) 明确生产步骤, 确定每一步骤的作业成本, 确保不影响各个步骤所实现的目标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资源耗费, 同时为工程再造提供必要的财务依据; (2) 明确改进的可能性, 确定改进重点, 并做出必要变更; (3) 重新计算收入, 并与成本配比。另外, 在这一协调活动中, 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属到产品中, 然后, 通过每一步骤的作业再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实际上就是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动态分析。

3. 营销与使用过程的控制方法

当产品转入销售市场后, 在运用适当的宣传手段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追踪控制力度, 并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信誉,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销售额, 最终提高企业的收益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许多产品的使用成本远远超过其生产成本, 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可以建立业绩考核指标,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或运用与生产过程同样的方法, 准确计量使用成本, 优化作业链。虽然有些使用成本企业难以控制和准确计算, 但是企业只要真正站在尽量减少企业资源消耗和用户利益的立场上, 许多使用成本还是可以计算或估算的, 如产品的能源消耗等。

功能成本分析 篇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商只有开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各种功能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取得好的效益。而功能的实现总是要花费相应的成本。如果产商过分重视产品结构、性能、质量、外观等功能(Function,F)方面的要求,必然会造成生产成本(Cost,C)的上升,消费者为此承担的价格成本也就相应提高,而较高的价格又会影响产品销量,最终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若产商基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采用较保守的技术、较低质量的原材料,又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低功能的产品在拥有价格优势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的吸引力,也就无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高的产品功能往往预示着高的成本,而低的成本消耗又往往无法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实现。产品功能和成本似乎总是对立地出现。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最佳的配比关系?在满足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最优成本?在既定的成本基础上,产品最大功能将如何实现?对此,价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和求证思路。

1 价值工程基本思想概述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用以分析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即通过功能分析,明确对象的必要功能,然后设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该必要功能,并剔除产品过剩质量,消除不必要功能,以降低不必要成本,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1]。

VE涉及三个要素:价值、功能和成本。价值(V)是一种评价比值,以产品的效用(功能F)和为获得这种效用而投入资源(成本C)的比例来评价价值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产品价值=产品功能/产品成本,即V=F/C。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费用成反比;功能越高费用越低,价值也越大,据此不难得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五种途径(如表1)。而同时,产品功能和成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由于F-V之间相互关系的存在,上述五种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总是很难实现。那么,F-V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表现的,他们是否存在最优配比关系?产品价值又是在何处实现最大化的呢?对此,本文从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2 F-V最佳配比分析

2.1 分析理念

本文中所分析的产品价值、功能及成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把用户的需求作为价值分析的出发点。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产品的功能,产品功能大小是以客户的现实需要为依据的,功能是否应该增加或删减,是以用户的真正需求为衡量尺度。例如,有些手机有数十甚至上百种功能,而人们日常使用到的也就其中几种。很多功能是设计者“推销”给用户的,并非用户真实需要的。所以,本文分析中所指的必要功能是顾客真正需求的实实在在被顾客接受和认可的功能。也即功能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群体、消费环境、消费需求而言的,是在进行了市场细分之后针对一定的目标市场,从其潜在消费者角度考虑的产品使用价值,是用户需求在产品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中所指的成本也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所预见的用户为拥有产品功能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如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等。所以,本文在采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分析产品费用和功能时都将保持统一的分析理念,即消费者是分析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2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C)分析

本文中所指的成本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是用户为了满足某种产品功能需要,从购买产品开始至持续使用到产品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由于产品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用户最终的停止使用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在各个阶段也将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根据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将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大致划分为如表2。

本文把产品在生产准备阶段(包括开发、设计、研制等活动)及其生产制造阶段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统一为生产成本,即产品生产出来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用C1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这一成本也可以理解为购买成本,即商品的售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维护保养、修理费用支出、能源耗费等统称为使用成本,即用户在取得产品后为保证正常使用所发生成本的总和,如能耗费、保养费和维修费等,用C2表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则是两种成本的总和,即C=C1+C2。

2.3 产品功能(F)分析

功能是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几)种需求的属性,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主要是指功能的项目或内容(即种类),量是指每种功能能够满足人需求的程度。产品功能按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必要功能是用户在意并真正需要的功能,不必要功能是产商附加给消费者的而非消费者要求的不被消费者看重和认可的功能[2]。基于本文分析的出发点是消费者,所以产品必要功能是生产者应努力做好的,不必要的功能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是应去除的。去除不必要功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使成本下降。所以,基于VE思想,应该保证产品必要功能,排除过剩功能,完善欠缺功能。

2.4 基于VE原理的F-V最佳配比关系分析

产品功能和成本费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产品功能过多会带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增高,而过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又往往无法保证用户对产品各种功能的满足。事实证明,只有产品功能和其寿命周期成本达到了最佳配比关系,才真正实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其成本的双向满足。如,一支一次性圆珠笔,在笔油正好用完的那一刻笔尖圆珠正好脱落,圆珠笔的寿命完结时其功能正好完结,笔尖圆珠的功能没有富余,便是达到了产品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匹配。若笔油用完时,笔尖圆珠依旧可以使用,但因无笔油而无法使用,笔尖圆珠存在功能富余情况,此时产品功能和其寿命周期成本并非最佳匹配。那么,如何寻找这个最佳点呢?我们将通过数学模式对其进行探讨。

上文提到,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由生产成本C1和使用成本C2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中投入的成本很高,产品功能等级也相应较高,较高的产品功能等级也有助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支付较少的维护及使用费用。即,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功能等级的提高,C1上升,C2下降;当产品功能较低时,用户购买商品的费用C1较低,但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C2往往较高。所以,C1同功能大小同向变化,C2与功能等级呈反向变化。即,F与C1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2则存在负相关关系。用图1表示。

图1中横坐标为产品功能F,纵坐标为成本C。曲线C1表示生产成本函数,根据上述分析,可设该函数为C1=a F(a>0);曲线C2表示使用费用函数,设为C2=F/b(b>0)。将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的变化规律叠加后,可得到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的变化规律: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寿命周期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如图中曲线C。由于C=C1+C2,因此C和F之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C=a F+b/F。该函数存在最小值:

带入公式(1)求最小值为:

即,当F为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C达到最小值,为。如图1中M点时,可以实现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成本的最配匹配。并且,M点所对应的产品功能F0正是成本曲线C1与C2交叉时C0所对应的产品功能,即,当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使用成本相等时(C0),产品功能达到最优(F0),此时所消耗的产品周期成本最小,也即F-V达到了最佳匹配。这说明在产品的价值形成阶段注意产品功能和成本之间内在联系的合理化,可以实现产品成本和功能的最佳配比,从而最大化地创造产品价值。

3 F-V最佳配比平衡点求解

上述分析在理论上表明了F-V最佳配比关系的存在,但是用其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因分析中隐含的前提是功能大小是可以量化的,并且这种量化是绝对值的量化。而现实中,功能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难进行绝对量化。更多时候是采用相对量化值来表示。而成本则往往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其大小一般通过绝对数值来衡量。其次,参数a、b的大小很难得到,需要经过大量的抽样调查求其均值模糊估测,但其准确性也只有事后才能检验出来。所以,运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虽然能够证明F-V存在最佳配比关系,但用其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存在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在沿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转而采取相对值法对F-V最佳配比平衡点进行求解。运用相对值法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可以大致分为四步:利用打分法确定功能相对值、利用权重法确定成本相对值、根据价值工程基本公式确定价值相对值,进而求出F-V最佳配比平衡点。

3.1 确定功能相对值———功能系数Fi

在求功能相对值时,首先把分析对象按矩阵排列,然后相互按功能重要程度采用0-4打分法两两作对比打分。即每两个产品构成部件的功能总分为4。如部件A、B,A相对于B而言非常重要,B对A而言其作用可忽略不计,则A对应于B的得分为4,B对应于A的得分为0,A、B部件功能总分为4+0=4;若A对B而言比较重要,B对于A而言比较次要,A对B的得分为3,B对A的得分为1,A、B功能总和3+1=4;若A对B十分必要,B对于A而言也十分重要,A、B相互间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那么A、B对彼此的打分都是2,功能总分2+2=4。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打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挑选熟悉业务、对产品设计、研制、生产都富有经验的人员或专家参与打分,并采用平均值作为计算功能系数的基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打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在对产品的各组成部件打分之后,我们需要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功能评价系数:Fi=fi∑fi(Fi表示部件i的功能评价系数;fi表示部件i的总的功能评分)。如,某产品S有七个部件组成,技术人员对各部件的相互重要程度以0-4打分法以给出其分值,经求平均值后其各自的功能评分以列在下表。那么按上述公式求出其功能系数,如表3所示。

3.2 确定成本相对值———成本系数Ci

在确定了功能相对值之后,需要求出成本相对值,采用权重系数法来求。成本系数的确定直接由公式Ci=CI/∑Ci得出(Ci表示i部件的成本权重系数,ci表示i部件的实际成本)。如上述产品S的7个部件的实际制造成本已经统计如下表,那么其成本权重系数也相应可以计算出来,用表4来表示。

3.3 计算价值系数Vi

根据价值工程的基本计算公式V=F/C,在得出功能相对值和成本相对值的基础上,演化出价值系数公式,即Vi=Fi/C(其中,Fi表示i部件的功能系数,C表示i部件的成本系数,Vi表示i部件的价值系数)[3]。上述产品S,根据已经得出的功能评价系数表和成本系数评价表,求出价值系数表。如表5所示。

3.4 寻求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比关系

在得出了产品的价值系数之后,根据价值系数来评价功能和成本之间的配比情况。根据公式Vi=Fi/Ci,不难得出,Vi会出现三种结果:

Vi=1:此时所分析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与相对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认为功能的重要性与其成本大致相当,相对比较合理,无需进行价值分析。如上述产品S中,A、F的价值系数为1,说明部件A、F达到了F-V最佳配比平衡点,即在成本一定时,功能既不存在不足也不存在富余现象,功能比重和成本比重实现了最佳配比。

Vi<1:此时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小于相对成本比重,相对成本较高,应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如产品S其部件B、D、E的价值系数都小于1,说明他们的成本过高,应该想办法控制缩减其成本来实现功能和成本的良好配比,尤其是部件D,应在保证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其成本。

Vi>1:此时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大于相对成本比重,说明较好地发挥了成本的作用,但存在功能富余现象。而功能的富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应适当降低该部件功能,以达到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节约资源的目的。如产品S,其部件C和G的价值系数都大于1,说明存在功能多余,应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功能,特别是部件C,应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集中研究如何消除其不必要的功能。

根据上述部件的价值系数对各部件进行功能缩减和成本控制的调整之后,便可以实现各部件的价值系数为1的状态,调整之后的结果用表6可以表示。

可以看出,调整之后的功能系数总和为0.94,同之前的状态相比,产品功能减少了0.06,即节约了0.06的资源,减少的功能便是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产品成本系数总和0.94,即调整之后的产品总成本为94,同之前100的成本相比,减少了6个单位的成本。调整之后的结果,不但维持了产品的必要功能,而且减少了成本,从而实现了产品功能和成本的真正最佳配比状态。

4 F-V最佳配比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经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例论证,证实了F-V之间不仅存在着最佳配比关系,而且这个最佳配比平衡点也可以通过分析求解出来。该结论对产品的研发、制造及改进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对于新产品设计研发的指导意义。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功能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运用F-V最佳配比关系结论,通过功能分析,确定产品的必要功能,并在满足用户所需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产品零部件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防止产品零、部件功能过剩,剔除产品过剩质量,设法消除不必要的成本,事前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力求以最少的成本开发出最新的产品,达到产品的必要功能与产品成本之间的最佳配置,从而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2)对于成熟产品工艺技术改造中的指导意义。产品被设计研发出来后,需经过市场的检验,并需要依据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变化升级和改进。F-V最佳配比关系的结论为成熟产品的改进指明了改进。通过对成熟产品功能分析,明确产品现有功能,及各组成部件的相对功能大小,然后结合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明确功能增值的大小及需增值的部件。在确定增值后的功能之后,再通过产品成本分析来验证功能和成本是否达到了最佳配比。能够达到最佳配比就是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最优化,而如果无法达到最佳配比,就通过调整成本或增减功能来达到最佳状态。这就为生产商指明了改进方向,为其降低成本、完善设计提供了可能。同时,运用F-V最佳配比关系的结论,还能够在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某些中间生产环节的某些技术参数,包括尺寸、公差、材料等,消除无效设计和过剩设计,改善加工方法,提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长榕.推行“价值工程”降低产品成本[J].管理纵横.2007,02:25-26.

[2]孟静华.价值工程与产品成本[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91-95.

功能成本分析 篇7

关键词:海洋工程,多功能水工程船,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一、项目概况介绍

多功能水下工程船 (以下简称MPV船) 是海洋工程公司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的必备船型, 由于建造MPV的周期过长, 无法满足公司生产急需, 因此, 将采取“先买后造、买造结合、差异发展”的策略, 满足公司发展需要。

二、项目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 是指通过分析成本信息和项目的具体情况, 结合企业自身管理水平, 运用一定的方法, 对项目未来的成本费用及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测算、分析和预见的过程。

MPV购置项目组采取市场调研和公司内部信息参考相结合的方法, 获得项目成本的基础数据和参考数据, 从而完成项目的成本预测。项目组统计分析的数据包含:

(一) 船舶净价:

通过市场调研和询价, 对于拟购置船舶的船龄和吊机能力进行了汇总, 汇总了其报价, 估算出了拟购船舶净价的范围。

(二) 人员费用:

通过咨询同类船舶的人员配置情况和人员单价, 结合本船情况, 初步估算MPV船的人员费用。

(三) 船舶修理费用:

对类似船舶近年的修理费进行统计, 计算出综合修理费率, 结合船龄、船舶购置价值来预测本船的船舶修理费用。因本项目拟购置船为新船, 只考虑船龄在10年之内的船舶。

(四) 船舶营运天数:

对海工船舶年营业日进行了综合统计, 并重点关注与本船类型相似的船舶营运情况, 作为本船营运天数估算的依据。

(五) 船舶日租金:

通过市场调研和以往租用船经验, 统计船龄、DP等级、吊机能力与拟购置船舶相似的船舶租赁日费率, 综合比较后确定日租金的数据。

(六)

项目年营运成本中的船舶保险费、备件费、检验费等费用, 均参照公司同类船舶的数据, 并结合项目实际稍作调整, 作为成本预测的基础数据。

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 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搜集、整理和分析项目的成本要素、市场行情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资料, 对项目进展过程中的成本做出尽可能符合实际的预测。成本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计划的合理性, 直接影响成本计划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和对实际成本的控制效果。

三、项目成本计划

切实可行的计划成本是成本计划的核心内容, 是成本计划的数据化体现。本购置项目中, 船龄的不同对于船舶总价、运营费用、运营年限等数据均会造成影响, 为综合考虑船龄大小、吊机能力的不同, 项目组提出四套购置方案 (船龄1-5年, 吊机400吨;船龄5-10年, 吊机250吨;船龄1-5年, 吊机400吨;船龄5-10年, 吊机250吨) , 这四种方案基本能够涵盖二手船市场上的船舶情况, 从而完成相应的计划成本。

其中船舶折旧年限为15年, 残值率为10%,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本项目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对日租金和成本费用的影响, 在编制计划成本的时候采用动态数据, 通货膨胀率取近历年居民消费指数的平均数 (1.57%) , 以抵消经济周期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本项目成本费用主要包括:人员费、船舶保险费、修理费、备件费、检验费、船舶物料消耗费、折旧费、港杂费、其他管理费、配餐服务费、其他资产摊销费、营运费用、财务费用等。

四、项目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 是指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动态分析各项成本费用, 找出节约或超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成本分析贯穿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组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及时对人工费、材料费等发生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对分析, 探究偏差存在的原因, 编制成本分析资料。同时, 利用成本分析的结果, 为项目下一阶段成本偏差的纠正与预防、制定下一阶段成本控制对策, 为成本考核等提供依据。

五、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 加强成本的动态控制。

将计划成本、实际成本、进度计划等主要因素统一规划, 形成控制的闭环, 随时反映项目的动态成本。

(二) 加强成本预测, 确保数据合理化。

经营部门和项目组要加强市场调研的力度, 充分了解市场动态, 模拟出市场走势图、人员成本变动图表等, 为成本基础数据的制定做良好铺垫。同时在此过程中, 要适当考虑在总成本中添加“决策成本”的比重, 以增加成本预测人员的积极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三) 建立明晰的成本管理结构。

欲控制成本费用, 必先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公司应考虑建立组织结构明晰, 层次分明的成本管理体制和成本控制网络。

(四) 加强成本考核, 完善奖惩机制。

成本管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要通过成本考核来检验。首先, 企业要以成本计划为依据, 对各项目成本中心目标、成本执行的工作成果进行分析、评价。其次, 对考核制度进行创新调整, 在考核中注意把成本指标与产值及结算收入实现情况相结合, 避免以成本比成本的考核模式, 将成本与产值及结算收入一起考核, 提高成本考核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杨琳.项目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几点思考[J].工程质量, 2005 (4) :6-8.

[2]杜勇, 陈建英.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 2007 (358) :72-75.

功能成本分析 篇8

日本东洋纺织将PET材料经聚合、成膜、延伸、表面加工等制程,成功制作出功能性优异的薄膜———超双折射型COSMOSHINE SRF,突破传统上PET无法应用的领域———液晶显示器用偏光板的保护膜。

PET膜作为液晶显示器用偏光板的保护膜时,会出现虹晕现象,显示出非预期的颜色。新材料凭借双折射特性,成功地消除虹晕现象,同时兼具优异的耐湿性与成本优势。

COSMOSHINE SRF并具有转换不同方向振动自然光的功能,可将纵向或横向振动的光偏光,犹如帮汽车导航系统或智能手机载上太阳眼镜,但液晶显示器的画面不会变暗,颜色不会改变,且仍保有触控的功能。目前的成品厚度约80~100μm,下一阶段将再薄化至60μm,最终目标是40μm。

上一篇:皮革性能下一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