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颗粒剂

2024-07-23

桂枝茯苓颗粒剂(精选7篇)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1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联合用于终止早孕, 具有成功率高、简便、易行, 安全稳定等优点, 其副作用主要为阴道出血时间较长, 为此, 配合服用新生化颗粒加桂枝茯苓丸, 并观察其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影响,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文100例均为2007-01~2008-06本站停经≤56天要求药物流产的妇女, 经尿HCG检查, 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 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禁忌症, 能够配合随访和药流治疗观察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 年龄19~37岁, 孕次2~3次, 产次1~2次, 停经天数40~56天;对照组50例, 年龄20~36岁, 孕次2~3次, 产次1~2次, 停经天数40~56天。两组具有可比性 (P>0.05) 。

2方法

观察组抗早孕药服后, 见阴道流血起始服新生化颗粒, 每次2包, 每天2次, 服6天, 同时服用桂枝茯苓丸, 每次1丸, 每日2次, 服5天。对照组单纯用抗早孕药。观察比较两组药流后阴道出血情况。并详细记录两组对象出血时间、出血量 (分大于月经量、等于月经量、少于月经量3种) , 并嘱其于药流后7天、15天、30天来站随诊。

3结果

3.1 流产效果

观察组不全流产2例, 当天行刮宫术;失败2例;完全流产46例。对照组不全流产2例, 当天行刮宫术;失败3例;完全流产45例。

3.2 完全流产者阴道出血情况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体会

药物流产后主要副作用为阴道出血时间较长, 出血量偏多。目前认为药物流产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蜕膜或蜕膜合并少量绒毛组织短时间内未排出宫腔外所致。新生化颗粒和桂枝茯苓丸是纯中药制剂, 具有活血、祛瘀、消及促进恶露排出等功效, 从而促进子宫复旧, 加快子宫内膜脱落等。本文通过观察分析, 服用新生化颗粒和桂枝茯苓丸后出血量无明显的改变, 但出血时间明显减少。其作为中药制剂, 服用简便、安全、价廉, 值得推广应用。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2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挥发油提取器;BSZZ4S型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FN202-2型电热干燥箱 (长沙仪器仪表厂) ;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精宏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6202小型高速粉碎机 (北京环亚天元机械技术有限公司) 。

1.2试药

桂枝药材购自广州致信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经广东药学院刘基柱教授鉴定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β-环糊精 (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 纯度≥99%) ;屈臣氏蒸馏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桂枝挥发油提取工艺

2.1.1挥发油的制备按处方比例称取桂枝200g,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表, 加入规定量的水, 浸泡一定时间,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中的甲法进行挥发油的提取。回流提取到规定时间, 收集挥发油, 精密称定。

2.1.2挥发油提取正交试验设计[3,4]通过预试验, 本实验选取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选择浸泡时间 (A) 、蒸馏时间 (B) 、加水量 (C) 3个因素, 每个因素3个水平的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 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 方差分析见表3。

注:F0.05 (2, 2) =19.00;F0.01 (2, 2) =99.00。

以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根据表3方差分析结果, 对挥发油提取结果进行直观分析, 比较3个因素的极差, Rc>Rb>Ra, 故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C>B>A。由上述方差分析结果可知, 因素C (加水量) 各水平间有显著性差异, 并结合各水平的挥发油含量以及实际生产, 优选出最佳挥发油提取工艺为A2B2C2, 即:药材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

2.1.3验证试验称取桂枝200g, 3份, 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提取挥发油体积分别为1.21mL、1.23mL、1.19mL。结果表明, 该提取工艺重复性好且稳定可行。

2.2桂枝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2.2.1包合物的制备饱和水溶液法:精密称取β-环糊精一定量, 置于250mL锥形瓶中, 加蒸馏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制成饱和水溶液。冷却至规定温度, 置磁力搅拌器上恒温搅拌, 精密量取和称定挥发油适量, 用无水乙醇按1∶3稀释, 缓慢将其滴入含β-CD的饱和水溶液中, 恒温搅拌一定时间, 冷却至室温, 置冰箱4℃冷藏24h, 抽滤, 包合物用少量水冲洗, 再用乙醚冲洗3次, 每次10mL, 40℃减压干燥5h, 即得包合物。

2.2.2桂枝挥发油包合工艺正交试验设计[5,6]通过预实验, 确定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挥发油∶β-环糊精 (mL∶g) 、包合温度、包合时间, 每个因素确定3个水平,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表, 以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 优选其最佳包合工艺。因素水平见表4。

2.2.3挥发油包合物得率测定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中的甲法进行提取, 将制得的干燥包合物精密称定, 置于500mL圆底烧瓶中, 加水200mL, 水蒸气蒸馏5h, 待冷却后, 读取挥发油体积, 精密称定。按下式计算挥发油包合物得率, 包合物得率 (%) =包合物得量 (g) /[挥发油重 (g) +β-CD重 (g) ]×100%, 空白回收率 (%) =M收集挥发油量 (mg) /M加入挥发油量 (mg) ×100%。见表5。

方差分析表明, 三个因素对包合物得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A>B>C, 即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最大, 包合温度影响最小。最终确定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A2B2C2, 即:桂枝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 搅拌包合2h。

注:F0.05 (2, 2) =19.00;F0.01 (2, 2) =99.00。

2.2.4验证试验取挥发油及β-CD适量, 按最佳包合工艺条件进行3次验证试验。挥发油包合得率分别为63.18%、61.24%、59.97%。结果表明, 该包合工艺重复性好且稳定可行。

3讨论

本研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确定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挥发油得率较高。并进行挥发油包合试验, 确定了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桂枝挥发油与β-CD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的条件下包合2h。

桂枝中的挥发油为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但易挥发且遇光、热不稳定。在传统工艺中, 含挥发油的固体制剂多是将挥发油单独提取后, 用易挥发的溶媒 (乙醇) 稀释后, 喷洒或兑于浸膏中, 其热稳定性差, 无法保证制剂在有效期内的质量和临床疗效[7]。通过β-环糊精包合技术, 液态的桂枝挥发油成为稳定的固态, 增强了其稳定性, 同时由于β-CD的特性, 提高了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摘要:目的:优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 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考察因素筛选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包合率为评价指标, 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其β-环糊精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桂枝茯苓复方中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取药材适量, 加8倍量水, 浸泡4h, 蒸馏提取5h;其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6 (mL∶g) , 包合温度为70℃, 搅拌包合2h。结论:该实验优选的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桂枝茯苓复方,挥发油,提取,包合,正交试验设计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984.

[2]傅亮, 饶小勇, 黄恺, 等.四逆泡腾片中挥发油提取及包合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4) :5-9.

[3]杨敏, 许汉林, 潘洪林.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及包合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6) :1404-1405.

[4]严建业, 王元清, 喻林华, 等.八角茴香挥发油的提取与β-环糊精包合研究[J].中成药, 2010, 32 (2) :316-318.

[5]李钟, 林秀旎, 胡海容.广藿香和佩兰挥发油提取和包合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 2009, 31 (4) :632-633.

[6]贾晓斌, 高成林, 陈彦, 等.小儿腹泻暖脐散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J].中成药, 2009, 31 (12) :1852-1854.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3

关键词:桂枝茯苓胶囊,慢性盆腔炎,妇科炎症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炎症中常见的妇科病[1], 往往病程迁延, 久治不愈, 反复发作, 寻找有效治疗迫在眉睫, 本科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6月至2008年5月到本院门诊就诊病例104例, 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2例。患者年龄28~55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达6年。全部病例均排除性病, 重症附件炎66例, 慢性子宫内膜炎27例, 盆腔炎性包块或积液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1.2 病例选择标准

①病史中有腰骼部疼痛或下腹痛, 月经紊乱, 经量过多或过少, 淋漓不断, 白带增多, 或有宫腔操作史, 膀胱及直肠刺激症状;②双合诊检查附件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 或可触及不规则包块, 有压痛, 或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腔炎性包块或积液;③腹腔镜确诊为盆腔炎性包块或积液;④病理检验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月经期静脉点滴抗生素7 d, 月经后静脉滴注甲硝唑0.5 g, 2次/d, 半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获荃胶囊, 3次/d, 3粒/次, 饭后服用, 经期停服, 3个月为1疗程。如为盆腔炎性包块并积液者, 行腹腔镜下清理炎性包块及积液, 手术前后均应用抗生素。

1.4 疗效标准[2]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检查正常, 双合诊子宫体无压痛, 附件区无明显增厚、增粗及压痛。B型超声显示盆腔积液消失, 盆腔包块消失, 宫腔无粘连,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检查正常, 双合诊子宫体无压痛, 附件区稍增厚, 无压痛, B塑超声显示积液消失, 包块缩小2/3以上;有效:自觉症状消失, 白带检查正常, 双合诊子宫体轻压痛, 附件区稍增厚, 有轻度压痛, B型超声显示积液消失或少量, 包块缩小在2/3以下;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有效=治愈+显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 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痊愈36例, 显效12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治愈20例, 显效18例, 有效4例, 无效10例;总有效率73.08%, 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 P<0.05) 。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不良反应 除1人在治疗过程中有轻微瘙痒外, 未发现其他人有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包括一般支持疗法、抗生素治疗、外用药、中药及手术治疗等。本病由于慢性炎性刺激, 可使输卵管及其他宫旁组织纤维组织增生变硬, 与周围粘连, 渗出物的积聚形成积水、囊肿等, 单一抗生素疗法效果较差[1]。近几年来, 中成药在治疗上效果显著。

桂枝茯苓胶囊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金匾要略》中的桂枝茯苓方, 由桂枝、获菩、牡丹皮等中药组成, 采用醇提加水提的生产工艺精制而成, 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活血化瘀, 消散结、改善盆腔微循环、促使炎症部分软化和吸收的功效, 同时与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有关。这些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局部血供, 附件区血流有来自子宫动脉侧的卵巢支和输卵管支, 及来自卵巢动脉侧的粗大血管, 形成血运丰富的双向循环, 这些都为药物发挥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治疗妇科炎症包块、积液、小腹隐痛或腹痛拒按, 月经量多, 淋漓不净伴血块等。

根据本临床试验结果, 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服药2周后对症状和体征即有所改善, 服药4周后疗效显著, 对下腹痛、下坠、腰骶酸痛等症状和子宫、双附件压痛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经过统计后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6, P<0.05) 。且易于吸收, 起效快速, 便于携带, 不良反应小, 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中成药。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02-303.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有卵巢囊肿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3例。研究组年龄24~52岁, 平均年龄 (34.26±2.45) 岁, 有生育史17例, 无生育史6例, 对照组年龄25~54岁, 平均年龄 (35.23±3.21) 岁, 有生育史19例, 无生育史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生育史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 (国药准字z10950005) 进行治疗, 按照疗程服用, 3个月为1个疗程, 3次/d, 3粒/次, 饭后服用, 所有患者治疗2个疗程, 观察两组患者的腹部疼痛情况以及白带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和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通过治疗痊愈、有效和无效进行表达, 得出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 (%) 表示, 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9%, 高于对照组的5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导致患者患有卵巢囊肿的原因是:在某种情况下, 卵巢的排卵功能会受到影响, 身体内的黄体生成素分泌不足, 从而导致黄素化囊肿的形成, 再加之, 患者在饮食上不注意[2], 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 亦或是压力过大, 进而导致卵巢囊肿疾病的发生。通常情况下, 卵巢囊肿的高发人群为青春期、有家族史、未生育过以及在城市中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女性, 总体来说, 也就是以下几点因素致使该病形成:第一, 遗传和家族的因素, 第二, 内分泌失调的因素, 第三, 环境的因素, 第四, 生活方式、习惯的不规律。

卵巢囊肿早期的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腹部内有肿块、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甚至会出现恶心、食欲低下等现象[3], 卵巢囊肿的典型症状是:一侧下腹剧痛, 且伴有呕吐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 可将卵巢囊肿分为以下几种:功能性囊肿、出血性囊肿、巧克力囊肿、畸胎瘤、浆液性上皮囊肿及黏液性上皮囊肿、卵巢癌这几种, 其中功能性囊肿是最常见的病症, 肿块时大时小, 不论用药与否, 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去除, 通常时间段在3个月左右;出血性囊肿消除的时间过长, 根据囊肿情况以及出血情况, 选择是否用药治疗, 如果情况特殊, 则需要进行手术;巧克力囊肿长在卵巢内, 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这种囊肿不会自行消失, 一旦确诊, 需要及时手术进行切除;畸胎瘤, 是在胚胎时期, 细胞进行分化时形成的, 畸胎瘤是不断增长的瘤, 应该及时切除[4]。

临床医学上卵巢囊肿应该通过B超、全消化道X线透视、磁共振 (MRI) 以及腹腔镜等进行检查, 当通过腹腔镜进行检查, 观察整个盆腹腔时, 若看到肿物的大小, 可以进行细胞学检查, 确诊。B超检查是最简单的检查方法, 如若出现单侧、囊性、且伴随腹水、边界不清等现象, 则证明是囊肿疾病。卵巢囊肿疾病伴随并发症的形成, 会出现卵巢肿瘤、瘤蒂扭转、感染、破裂以及穿破、子宫内膜变化、恶性卵巢肿瘤的周身性并发症, 甚至会出现临床医学上少见的妇科合并症:Meigs综合征 (Meigssyndrome) 。卵巢囊肿患者最宜食用的是:山药、菠菜、苹果、花生、香菇等, 禁忌:狗肉、羊肉等油腻食品。由于卵巢处于盆腔之中, 也就是人体腹部最下端, 气血循环缓慢, 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 女性朋友应该经常活动, 促进气血循环, 与此同时, 不可随意吃补品, 应该调节健康饮食, 为预防卵巢囊肿疾病, 则应该少吃辛辣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压力, 无所畏惧, 加强体育锻炼, 减少熬夜时间, 使各种癌症疾病远离自己[5]。

桂枝茯苓胶囊为处方药, 其化学成分是:桂枝、茯苓、桃仁、白芍、牡丹皮, 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 多数用在子宫肌瘤、痛经以及卵巢囊肿患者的治疗中, 并且对抑制血小板凝集有显著作用, 同时, 还具有良好的消炎疗效, 调节患者免疫力, 抗肿瘤的能力。该药品的不良反应表现在胃脘隐痛, 如若出现此种现象, 停药后便可消失, 该药品的有效期通常为36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 存贮应该在阴凉区 (20℃以下均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应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患者,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白带情况, 减轻患者的腹部疼痛感, 月经不调现象有所缓解, 同时, 能够对子宫平滑肌起到兴奋和抑制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妇女的生存质量, 使患者早日出院, 康复。因此桂枝茯苓胶囊能够有效应用于卵巢囊肿的治疗中, 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霍玉芝, 蔡丽萍, 刘晓红, 等.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78例[J].陕西中医, 2012, 33 (5) :566-567.

[2]张铭.60例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5, 9 (10) :152-153.

[3]罗伦才, 罗昆蓉.愈疡胶囊治疗卵巢囊肿6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5) :318-320.

[4]王桂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 (25) :61-62.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5

1 病因

现代兽医学认为:囊肿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母牛内分泌失调, 引起黄体素分泌不足或促卵泡素分泌过多, 使排卵机制和黄体的正常发育受到了扰乱。影响排卵机制的因素主要在于饲养管理方面, 如饲料中维生素A不足、雌激素过多, 饲料单一, 饲喂精料过多而又长期不使役, 导致运动不足, 长期发情而失配等均可使卵泡变为囊肿;或一些产科疾病, 如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可引起卵巢炎, 进而发展为囊肿;此外, 突然降温、遗传等原因也可导致该病发生。

祖国传统兽医学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生主要在于脏腑虚弱, 气血劳损, 七情太过, 风冷寒湿内侵, 经产血瘀阻滞, 致肾阳不振, 寒凝气滞, 阴液散布失司, 痰饮夹瘀, 或痰饮夹气滞内留, 或痹而着, 阳气日衰, 阴凝不化, 日益增大。

2 症状

患牛表现极度不安, 高度兴奋, 常发如公牛的吼声, 拒食, 频繁排泄粪尿;经常追逐、爬跨其它母牛, 性欲特别旺盛, 表现为频频持久的发情, 甚至出现慕雄狂;发情持续时间不正常, 有时超过5 d, 多次配种失败, 不能受胎怀孕;产奶量降低, 有的乳汁带苦咸味;个别母牛有雄性化外貌特征, 如颈部肌肉发达增厚, 尾根高起, 貌似公牛;不听使唤, 有时攻击人畜。

3 诊断

直肠检查可发现单侧或双侧卵巢体积增大, 卵巢上数个或一个壁紧张而又波动的卵泡, 直径一般超过2 cm, 大于正常卵泡, 有的可达5~7 cm。有时触摸到多个小的囊泡, 大小与正常卵泡相近, 为了鉴别诊断, 可隔2~3 d再检查一次, 正常卵泡届时均会消失。进行多次直肠检查, 可发现囊肿交替发生和萎缩, 但不排卵, 囊壁比正常卵泡厚, 子宫角松软, 不收缩, 而正常卵泡此时均已排卵并形成初级黄体。

4 治疗

4.1 西药

醋酸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PH) , 静脉或肌肉注射:25~100 g, 1次/d, 连用3 d。黄体酮肌肉注射60~100 mg, 1次/d, 连用7 d。

4.2 中药

内服中药桂枝茯苓汤加味。其组成为:桂枝40 g、茯苓45 g、丹皮45 g、芍药45 g、桃仁40 g、三棱30 g、莪术30 g、红花40 g、当归40 g、香附30g、川芎40 g。共为末, 开水冲泡, 候温灌服, 每天1剂, 连用5 d。

临床具体应用是可随证加减, 偏虚寒者加肉桂、炮姜;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偏血虚者加熟地、当归;偏痰湿者加苍术;偏气郁者加香附、郁金;偏郁热者加黄柏、大黄;偏肾虚加杜仲、枸杞等。

4.3 电针

选取关元俞、雁翅、肾俞、肾棚四穴。

穴位定位:关元俞穴位于最后肋骨与第一腰椎横突顶端之间的髂肋肌沟中, 左右侧各一穴;雁翅穴位于髋结节最高点前缘到背中线所作垂线的中、外1/3分点处, 左右侧各一穴;肾俞穴位于百会穴 (腰荐十字部) 旁开6 cm处, 左右侧各一穴;肾棚穴位于肾俞穴前6 cm, 距背中线6 cm处, 左右侧各一穴。

针刺深度:关元俞穴:毫针向内下方刺入4.5 cm;雁翅穴:毫针直刺5 cm;肾俞穴:毫针直刺4 cm;肾棚穴:毫针直刺4 cm。

操作方法:选好穴位, 先用碘酊标记, 然后剪毛消毒, 将事先选好的毫针刺入穴位, 达到要求的深度, 经捻转和提插出现得气反应后, 将电针机导线的正负极分别接在针柄上, 由小到大地调整电针机的输出频率和电流, 以患畜肌肉出现节律性抽动的最大耐受量为度。每次通电持续15~30 min, 每间隔3~5 min调节电流输出和频率, 以防产生耐受性。治疗结束时, 先将电流输出和频率开关慢慢调至零位, 再关闭电源, 除去导线夹, 起针消毒。每天1次, 连用5 d。

11例患牛经上述西药、中药和电针的综合治疗, 其中8例到下一次发情时直肠检查, 发现囊肿基本消失。又到下一次发情时直肠检查, 子宫完全恢复正常, 适时配种。治愈率为72.73%。

5 小结

卵泡囊肿属中兽医癥瘕范畴, 主要是由于畜体正气不足, 风寒湿热之邪内侵, 或饲养管理不当、饲喂失宜, 或配种不当, 或情志所伤, 导致脏腑功能失常, 气机阻滞, 淤血、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邪凝结不散, 停聚胞宫, 日久逐渐而成。由于发病时间较长, 患牛正气虚弱, 体内气、血、痰、湿互相影响, 且多互相兼夹。故治以活血化瘀, 缓消瘕块。桂枝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 包括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五味药, 在原方的基础上, 又加入三棱、莪术、红花、川芎、香附、当归六味药物。方中桂枝辛甘而温, 温通血脉而行瘀滞, 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 活血祛瘀, 助君药以化瘀消瘕, 用之为臣;丹皮化瘀活血, 兼清瘀热、芍药味苦而微寒, 既可活血以散瘀, 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 且有缓急止痛之功;茯苓甘淡平, 渗湿祛痰, 以助消癥之功, 健脾益胃, 扶助正气。三棱、莪术、红花、川芎、香附、当归活血化瘀消结, 均为佐药。诸药合用, 共奏活血化瘀, 缓消瘕块之功, 使瘀化癥消, 诸症皆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 桂枝茯苓汤对外周性及中枢性疼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并能改善局部微循环, 促使卵泡增厚的胞膜溶解、消散和囊内液的吸收, 有利于改善微循环, 化瘀消症, 促进水肿吸收。本方活血化瘀, 破积消坚之力较强, 临床使用时应细心辩证, 对体质虚弱的患牛, 可适当减少方中攻伐药物的用量, 同时加入扶正之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PH) 能促进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释放, 用于卵泡囊肿效果显著, 黄体酮可使囊肿消退。电针所选的4个穴位, 都是治疗奶牛卵泡囊肿的常用穴位。日前, 国内外对奶牛卵巢囊肿的治疗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采用手术的方法, 多有复发。实践证明, 桂枝茯苓汤加味配合电针、西药治疗奶牛卵泡囊肿, 临床疗效满意, 治疗后的母牛性兴奋及慕雄狂的症状消失, 母牛大多数在20 d左右恢复正常发情, 而且可以受孕, 且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的卵泡囊肿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

6 病例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例患者中, 陈旧宫外孕3例, 宫外孕未破裂型4例, 产后阔韧带血肿1例, 妇科术后盆腔血肿1例, 流产后盆腔炎性包块2例。肿块最大为盆腔血肿12 cm×12 cm×10 cm, 最小为宫外孕未破型输卵管增粗4 cm×4 cm×3 cm (经尿酶免、B超确诊) 。

1.2 治疗方法

桂枝茯苓丸加减;桂枝9 g、茯苓15 g、核桃9 g、丹皮12 g、赤芍9 g、包块较大加三棱6 g、莪术6 g、穿山甲9 g、元胡9 g;痛重加制乳没各6 g, 炎性包块加银花30 g、连翘20 g、公英30 g、川栋子10 g;气虚加党参15 g、黄芪15g。用法:1付/d, 水煎服。

2结果

12例患者经上方治疗, 包块及自觉症状均在18天内消失。

3典型病例

病例1:女22岁, 住院号:900616, 因停经41天, 左下腹痛2天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腹软;妇查:子宫略大, 左附件增厚压痛;尿酶免阳性。B超示:左侧输卵管妊娠 (未破型) 。患者尚未生育要求保守治疗, 在给予5-FU治疗3天后, 同时应用中药, 桂茯苓丸加三棱6 g、莪术6 g、丹参30 g、川芎10 g, 水煎服, 一日一付, 8日后尿酶免阴性, 继服上方六付, 经B超、妇查左侧输卵管恢复正常, 痊愈出院。

病例2:女, 39岁, 住院号100216, 因下腹包块2年, 伴隐痛半年, 以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收入院。经抗炎治疗后, 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肌瘤与盆壁粘连严重, 分离粘连后行子宫全切。术后7天发现盆腔血肿12 cm×12 cm×10 cm大小, 质地较硬、压痛。给桂枝茯苓加丹参30 g、三棱6 g、莪术6 g, 穿山甲10 g、皂角刺10 g、元胡10 g、制乳没各6 g、银花30 g、连翘15 g;一日一付水煎服。7日后, B超复查包块缩小为7 cm×7 cm×6 cm, 继服上方6付后, 妇科检查:盆底稍厚, 未触及包块, 患者出院带药三付 (上方减皂刺、银花、连翘) , 1周后B超复查盆腔正常。

例3:女, 29岁, 以早孕50天行人工流产术, 术后一周下腹疼痛, 发热38~39℃, 给青霉素针, 甲硝唑液静点7天, 后无好转。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略大, 其后方有一8 cm×6 cm×6 cm囊实性不规则包块、压痛、不活动。B超提示:炎性包块, 即给银花30 g、连翘20 g、公英30 g、核仁9 g、丹皮12 g、赤芍12 g、茯苓15 g、元胡10 g, 川栋子10 g、三棱6 g、莪术6 g、制乳没各6 g、生慧仁10 g、红藤30 g, 一日一付水煎服, 应用16天后, 包块及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体温正常。

4体会

桂枝茯苓颗粒剂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50例, 单个瘤体直径<6 cm,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要求保守治疗。排除标准: (1) 子宫肌瘤过大 (子宫体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 单个瘤体直径在6 cm以上) 或有明显压迫症状, 黏膜下肌瘤出血坏死、感染伴重度贫血者; (2) 合并心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3)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以及对中药过敏者; (4) 子宫肌瘤小, 或无明显症状的妇女只需进行定期随访而不必进行治疗[1]。50例患者中:30岁~40岁21例, 40岁~50岁27例, 50岁以上2例。临床症状子宫出血者28例, 腹部可扪及包块者12例, 腹部疼痛、腰酸下坠感明显者20例, 白带增多者22例, 有压迫症状者10例;病程3个月~3年。肌壁间瘤30例, 黏膜下肌瘤8例, 浆膜下肌瘤2例, 混合型肌瘤10例;肌瘤直径1 cm~2 cm 14例, 2 cm~3 cm 18例, 3 cm~4 cm 6例, 4 cm~5 cm 12例。

1.2 处方来源及组成

桂枝茯苓丸来源于《金匮要略》, 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各等分组成, 功用活血化瘀, 缓消癥块;最初主治瘀血留结胞宫, 妊娠胎动不安, 漏下不止[2]。

1.3 治疗方法

桂枝茯苓丸加味: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艾叶、吴茱萸、三棱、莪术、鳖甲各等分, 研磨为细末, 炼蜜为丸, 每丸约9 g, 每次1丸, 每日3次, 3个月为1个疗程;月经期间视月经量减为每日2次或者暂停数日。每月复查1次妇科检查及腹部B超。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B超检查提示肌瘤消失;显效:症状完全消失, B超检查提示肌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B超检查肌瘤缩小1/3, 未达2/3;无效:症状无改善, 肌瘤体积无缩小或继续增大。

2 结果

治疗50例, 痊愈36例, 显效4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

3 讨论

3.1 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与妇女经期产后摄生不慎有密切关系, 或因经期产后风冷寒邪入侵;或感受湿邪、热邪或湿热之邪, 外邪与气血搏结, 气血运行受阻, 气滞血瘀, 日积月聚久结成癥。《灵枢·水胀篇》云:“石瘕生于胞中,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 气不得通, 恶血当泻不泻, 衃以留止, 日以益大, 状如怀子, 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景岳全书》云:“瘀血留滞作癥, 唯妇人有之……总有血动之时, 余血未净, 而一有所逆, 则留滞日积, 而渐以成癥矣”。验之临床, 寒凝血脉, 气滞血瘀所致子宫肌瘤较其他证型常见, 笔者多用温阳散寒、化瘀消癥法治疗, 方选桂枝茯苓丸加味。

3.2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茯苓、牡丹皮、白芍、桃仁组成, 其中桂枝辛、甘, 温, 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3]。所谓“通阳”, 即宣通阳气, 因阴血有赖于阳气的推动方得以运行, 亦即调整血液循环的作用。据现代药理学研究, 本品含桂皮醛、桂皮酸等挥发油, 桂皮醛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肿瘤作用;桂皮酸有止咳、利尿、强心、健胃和抑制结核杆菌作用。《本经疏证》云:“桂枝能于阴中宣阳”, 实际上就是入血通阳的意思, 再配合艾叶、吴茱萸温经散寒以增强桂枝作用。方中牡丹皮, 苦、辛, 微寒, 入心、肝、肾经, 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动血的特点, 善通血脉中热结, 与桂枝相配, 寒温相济, 性较平和。芍药养血调经, 缓急止痛, 茯苓配丹皮调理气与血, 桃仁苦、甘, 平, 入心肝血分, 善苦泄破瘀, 加三棱、莪术, 活血化瘀, 消癥散结。《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三棱、莪术性皆微温, 为化瘀血之要药, 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加鳖甲软坚散结。诸药配伍, 共奏温通经脉, 化瘀消癥之功, 疗效甚佳。

参考文献

[1]司徒仪, 杨家林.妇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42.

[2]王绵之.王绵之方剂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77.

上一篇:素数表达式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