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2024-09-16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共11篇)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1

如何上好一年级新生的美术课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在教育不断改革和深化的21世纪,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儿童的美术潜能充分展现出来,如何对一年级新生进行美术教育呢?作为一个美术工作者,我根据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谈谈一年级儿童美术教育的问题。

一.顺其自然,培养兴趣

顺其自然是顺应世界万物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儿童美术教育也不例外,我这里谈谈三点浅识:

1、顺应一年级新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低年级学生美术进程的年龄特征。

儿童美术年龄特征一般分为涂鸦器(1.5-3岁)、(象征期3-5岁)、写实期(9-15岁)。教师在掌握一年级小学生年龄段发挥的特点,同时进行针对性的点拨,不可拔苗助长。充分挖出具有美术发展潜能的儿童的内在动力。

2、顺应一年级新生兴趣爱好,使其尽情地发挥 一年级的孩子在美术表现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最近亲的人,最喜欢的玩具,最喜爱的食品,总之喜欢画自己的所思所好。虽然有时画的不像、不美,但却具有他们的独特个性,我们不要限制他们画什么或画成什么样子,更不要轻易做出否定评价。如果对儿童做出种种限制,就容易抑制其美术兴趣,说不定一个美术天才在无形中就被成人的要求和限制所扼杀。应该让他们尽情地自由自在地发挥,使他们具有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美术兴趣。

3、顺应一年级新生美术表现形式,取之所长。

一年级新生的美术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往往稚挫,无拘无束,不加修饰。充分展示了儿童的纯真和童趣,表达了他们的童心和优美的品质,美术教育者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天性。充分发现他们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所好,并加以发挥,保护其创作特点。

首先要保护儿童的创作特点,儿童的美术表现有绘画、建筑、雕塑、剪贴、撕印等等。低年级的儿童因不受空间知觉的影响,不懂得空间位置的透视和遮挡关系,多采用二维空间的构图方法。而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肯定儿童具有这些特点的初期作品,而切忌成人化要求。

其次我们应不限制孩子的绘画色彩,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色彩鲜艳明亮,他们在知觉上是主观的,色彩的运用上多以个人感情处理色彩。如喜欢用自己偏爱的颜色,认为这样表现才漂亮,而根本不考虑物体的固有色彩。因此我们应根据儿童这一特点,不限制其涂什么色,应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色彩。

再次应该保持儿童画的稚嫩却独特的技法技巧。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特别是绘画教育,往往给儿童固定的模式,导以固定的方法步骤,导致画出来的都是模板式的形象,毫无生趣。因此儿童美术不应该要求其“形准”,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儿童情趣的抒发表现上,引导孩子多观察,画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象及自己色彩。

二、充分想象,自由发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所以在课堂上日常生活和故事中去启发儿童的想象力,美术作品中才能显现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富有个性的创造,对培养儿童的素质十分重要。教师要提高儿童的创造性,启发式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得到挖掘和发展,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使其创造力得以诱发和培养。

(1)在观察中去想象和表现

儿童的控制力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喜欢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想象世界,有着天生的探索欲。喜欢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喜欢动画片中的勇士,我们应启发他们,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要把瞬息万变、美丽多姿的生活反映到艺术作品中去,观察室重要的前提。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直接认识和理解,再描绘对象,建立起明晰的知觉形象。对物体的质感、形态构造的了解程度能直接影响学生的造型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提供机会,让儿童观察周围的一切,了解所要表现物体的形状、质感、颜色等等,训练他们的眼睛,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让自然界来陶冶其情操。儿童喜欢看,喜欢玩,喜欢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我们一定要鼓励他们去发现,如果我们观察天上的云彩,会产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效果:大乌龟正在吃下山的太阳,大飞龙正在追赶怪鱼,金凤凰在跳舞,小绵羊在赶着一群猪,两座大山正向我们逼来......所有这些观察所得的奇妙景象既能让儿童感兴趣,又会使他们去联系,去思考,然后情不自禁地通过想象表现出来。

(2)在故事中想象和创作

大凡儿童都喜欢听故事,读故事,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不妨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为他们多准备点故事书和儿童画报以及磁带等等,让他们听读和看。这样可以扩大儿童的知识面,有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优良的思维习惯。我曾在女儿三岁时讲过狐狸骗乌鸦的肉吃和小偷红狐狸的故事。当她六岁的一天,忽然吵着要我画一个狐狸给她看,让我吃惊的是她一下子画了五幅狐狸的画,三幅不同背景的狐狸在不同的环境里骗乌鸦的肉吃,一幅是拖着大红尾巴的并且在尾巴里面藏了许多偷来的东西,另一个是自编的“狐狸木桶”的故事,画的是个美丽的胡丽妈妈得到一个神秘的木桶,想要吃什么就有什么涌出,因此它让那些饥饿的动物们来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因为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女儿,只好让她躺在自己的大尾巴里。由此可见,儿童们不仅喜欢听、看、读故事,也喜欢编故事,再通过双手把故事反映儿童的知识面、理解力、创造力。

(3)在命题或任务中去想象和发挥

儿童喜欢想象,好表现自己,随意性比较强,自学性比较强,想画的时候一气呵成,不想画的时候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也懒得动笔。作为美术教育者,这时应考虑如何使儿童既没有压力又感兴趣,我们不妨适当给他们一定任务或命题,一个好的任务或命题,能触动儿童的心灵,激起儿童的创作热情和兴趣。有助于画面表现生动、内容丰富,同时又是绘画主旨的概括和总结。好的任务和命题,犹如个作品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具有不可忽视的双重效应。

我们在给任务或命题时应认真琢磨,仔细推敲,力求新颖动人,给儿童以美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从而产生感染力和创作欲望。值得注意的是:任务和命题要有伸缩性,不能单调死板,要能发挥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能力得以延伸和扩散。如我出“新世纪的畅想”一题时,有的小朋友画了宇宙飞船带他们飞到月亮,遇见了嫦娥站在月宫门口欢迎他;有的小朋友画了特快列车带他们去周游世界;有的小朋友乘着五彩缤纷的大轮船在海上航行;有的小朋友被潜水艇带入了海底正在和美人鱼嬉戏;还有一小朋友干脆画了一个大气球带她飞上了蓝天,遇见了织女嫦娥、七仙女还有唐僧四师徒四人,甚是可爱。由此可见适当地任务和命题,有利于儿童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

三、成功的体验,是美术学习的动力

儿童天生具有表现才能,因此在美术学习上非常自信,同时儿童欢喜被表扬,被别人欣赏,可以说成功的体验是他们学习的原动力。我的女儿在幼儿园上小中班时,虽然是有爆发的绘画想象力,但因傲视没及时鼓励和表扬,因此美术才能显得一般,当到了大班换了一个新老师突然发现她的画虽然画得不佳,但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进一步适时给予鼓励,于是她每天美食时就画画涂涂的,认为好的就带给老师看,不知不觉老师那儿就积累了她的好多作品,便给她办了个人画展。她更得意了,当别的小朋友都看到她的作品后,喜欢和她杂一起玩时她画得更卖力了。说也奇怪,她的头脑不知不觉之间知识多了,想象力也丰富了,观察力也敏锐了,先后获得多种奖项。由此可见老师对儿童的期望和鼓励是推动学生画画的动力,是一种心理强化的机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学规律。

信任儿童,相信他们的能力,善于发现并赏识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作为一个美术工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相信你的所有的学生都有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儿童。

2、鼓励成功是激发学生美术潜能的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

3、教师的工作要考虑情商(非智力)因素。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人的智力活动受情商的控制,而智商占成功因素的20%,而情商占80%,所以当儿童对美术感兴趣时,他的绘画才能就会得到最佳发挥。

如何使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美术学习的动力,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办个人或集体画展使特长生更优越、更自信,从而达到潜能的充分挖掘。

2、参加社会上各种有益的,具有良性循环的美术兴趣活动,使儿童的美术能力得以尽情的发挥,知识面更开阔,视野更宽广。

3、参加各种有创意、有新意的美术比赛,使他们美术天赋得到社会的承认,积累更好的经验,同时增加他们的体验,从而促进美术创作的兴趣,使其美术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2

对于小学一年级新生来讲, 原地转法是一个教学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 一遍一遍地纠错改正, 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部分学生分辨不清方位;部分学生重心不稳;部分学生方位对了, 却在转完后重重地在原地踏上一脚;部分学生甚至直接跳转过来。对此, 通过调查研究, 笔者发现, 影响一年级新生学习原地转法的主要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 学生的方向、方位、空间感觉不准确、不完善, 分辨不清左右, 且部分学生转动的角度也不准确;第二, 新生入学的年龄为6周岁, 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易集中, 传统的讲解、示范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模仿水平也不尽相同, 准确理解教师的意图有一定的困难;第三, 学生的下肢肌肉与关节发育不完善, 平衡能力较弱, 在脚尖与脚跟的协调用力方面有所欠缺, 有待加强和完善。为使一年级新生尽快掌握原地转法, 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的教学方法, 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原地转法过程中易犯的错误, 即方位概念不清和双脚的脚尖与脚跟不能协调用力两大难点。

一、方位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小学语文课本 (冀教版) 课后练习中有关方向的知识展开, 第一, 在操场上确定东方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的方向) , 把东方作为起始位置, 向左转即把身体转为面向北方, 把北方与左边联系起来, 以解决向左转时方位不正确和左转角度不是90°的错误认知。当学生基本熟悉和掌握了向左转时, 再把向右转与由起始位置转向南方这一认知联系起来;接着是向后转, 即要经过南方转为面向西方, 将语文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与方位的正确认知联系起来, 从而使学生产生正确的方位感。第二, 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方法辨别左右。如, 两臂伸出, 写字的手的一方为右方, 另一方为左方;或利用在左手或右手上画手表、贴贴画等方法帮助学生区分左右;或利用游戏“快快乐乐认左右”进行区分, 即教师抬起左手或右手, 摸左耳朵或右耳朵, 闭上左眼睛或右眼睛等, 同时要求学生喊出教师所指的正确方位;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指出或转向正确的方位, 强化学生的方位感。第三, 在运用练习口令时, 要加长预令间隔, 如, 向左——转, 给学生, 尤其是反应较慢者的预判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 同时还可以利用手势指出正确的方位, 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

二、辅助练习

通过认真分析原地转法这一教材的动作要领和特点, 确定其难点, 即双脚脚尖、脚跟的协调用力的问题, 并最终解决该问题, 身体转动时的平衡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具体练习方法:第一, 提踵练习, 即脚跟离地, 用脚尖支撑身体平衡, 控制5秒钟~10秒钟;第二, 脚尖走、脚跟走;第三, 脚尖分开与肩同宽, 脚后跟抬起, 半蹲, 用脚尖在原地做快速踏步练习;第四, 抬左脚尖 (右脚尖) 、右脚跟 (左脚跟) 的练习;第五, 跳起转圈练习, 即原地跳起后在空中向左或向右转体, 转体一周以上为合格, 落地时要注意安全;第六, 转体练习, 即先练单脚转体, 以脚尖或脚跟为轴, 向左或向右转体。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 以脚尖与脚跟协同为轴向左或向右转体。当向左转时, 左脚脚跟不离地, 右脚脚尖不离地 (向右转时动作相反) ;转的角度以转至不能再转动时为准, 然后慢慢还原;在转动时, 以双脚的脚尖与脚跟协同为轴, 协调用力, 保持平衡。

三、教学体会

以上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的讲解、示范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 在正确分析教材的基础上, 设计了与原地转法动作相似的几个“专门练习”, 并辅之以对学生进行准确方位感的认知练习, 把以前倍感枯燥的教材, 分解为几个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一般地讲, 新生一学期都未必掌握的原地转法, 在实施上述教学策略后, 85%以上的学生在2周~3周 (8个课时左右) 即可基本掌握该内容。教学效果获得较大提高的原因就在于抓住了教学的关键环节, 解决了学生平衡能力及双脚脚尖、脚跟协同转动这一难点。

博主:xhan72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国分类号:G455

从教以来,我大多都是教高年级,可今年教一年级。当我面对那些天真可爱,但又没有任何规矩的一年级小学生,我一时不知所措:课堂上,他们我行我素,想干什么干什么,老师的要求根本不放在心里;课下,这些孩子像出了笼子的小鸟,满楼道奔跑,喧哗声不绝于耳,长此下去,课堂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身为班主任我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孩子们出危险,怕孩子的学习和安全受到影响。而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的习惯培养上下功夫,让孩子们能在最短时间内懂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该如何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学习,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一、抓住时机,具体指导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业等等,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的练习。受到学校编制的习惯谣的启发,我也查找和编制了一些简单的口令式歌谣对学生进行反复式的教育。如:上课铃声响后,带着他们一起说: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课堂里,有时候因为讨论或者其他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而使学生到达一个兴奋的极致,很长时间不能安静下来,我就从网上搜索了一些顺口溜,比如,课堂上讨论后,我会大声说:一、二、三,学生马上跟着喊出:端端正!并立刻坐好;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讨论或者交流的时候,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停下自己的话语,我就大声说:三、二、一,学生马上喊出:嘴闭严!并随之安静下来;每当朗读前,我就大

声说:“身坐正!”学生马上跟着喊出:“腰挺直!”口令一出口,学生马上双手拿书,端正坐好,做好朗读前的准备……这样的小方法,小口诀,让学生不但明确了自己课堂上应该怎么样去做,而且让他们懂得了课堂上是有纪律约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在写字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坐姿极其不正确,歪着身子的,两腿在桌子下面晃来晃去的,趴在桌子上的,双手不能配合,一只手写字,一只手却在摆弄文具的……这些写字的不良行为极易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不适和欠缺,所以,每当学生写字之前,我会让小班干部带着说这样的口令:头——(学生喊)正;肩——(学生喊)平;身——(学生喊)坐直;脚——(学生喊)放平。

在这样的口令带动下,学生马上坐正身体,摆好姿势,做好了写字前的准备,使学生在写字时认真踏实,保证了写字质量,也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学生在一起,对学生的影响极大。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行为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坐到,而且要作得更好。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三、重视联系,多方配合

孩子的进步,集体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离不开任课教师,也离不开家长。因此,我会联系各科任课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在他们课堂上的表现,最近我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也将之告知给任课老师们,让他们也了解到了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以求教育方法和行动目标和我达成一致,共同要求和训练学生,使习惯教育成为各科老师共同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双向管理,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孩子进步了,家长也高兴了。双向管理学生主要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打电话、借助校讯通等方式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与之交流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使得很多家长重视了子女的教育,改进了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强了做家长的责任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把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齐抓共管。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

四、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强,好胜心强。教师要善于用集体力量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卫生评比,领巾佩带,纪律评比等等,都是班级之间的竞争,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参与活动。集体荣誉来源于每个同学,要靠大家共同维护,因此就形成了坏事有人管,好事有人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荣誉争光,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随手丢垃圾,将垃圾丢到指定的位置,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学习用品摆放,坐立姿要端正,书写规范,集会思想专注,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放学出校门有序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都建立在种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的。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之我见 篇4

班主任如何做好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呢?我看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全面了解留守儿童,深入研究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了解和研究这些儿童是整个工作顺利与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从留守儿童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和研究这些儿童个体和集体两方面,了解个体也就是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思想变化、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生活环境和家庭情况,也就是全班儿童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总情况。班级的学习氛围如何,班级整体倾向和存在的问题等,那么,这些工作如何下手呢?我认为:一是勤观察,观察是作为教师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二是谈心。班主任通过谈心,可以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中易观察到的情况,使犯错误的儿童勇于承认错误,正确对待错误,另外还可以家访或他们的外出打工父母电话联系了解,其效果颇佳。

二、对留守儿童多些“情感管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能使他们“情动于衷”,长善救失,激励上进。我们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细心,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随时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公平参与教育活动,尝到成功的喜悦,鼓舞信心和勇气,用留守儿童的闪光点照亮其面。促其内因转化。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这些儿童长期得不到自己父母的温暖,不肯说话,性格孤僻,自尊心特强,如果班主任对他们动辄训斥、挖苦,必须使其内心日渐形成与周围对立的情绪,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他们固有的上进心就会泯灭尽。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留守儿童,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业余时间多和他们参加有益活动,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多关心他们,使其树立自信。同时班主任还应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让这些儿童从心养成一丝不苟,认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留守儿童特长,现在农村每所学校每班上都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差异,他们的成绩参差不齐,作为班主任,我就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做好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利用班会经常性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班级与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班规,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他

们牢记条文,自觉执行,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检查评比,作为“三好生”、“优干”评选的先决条件,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从而使班内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向着的方向发展。班主任既要看到留守儿童的进步,也要看到留守儿童的反复现象,不断地纠正其缺点和错误,不断鼓励他们上进,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把留守儿童引上前进之路。

幸福的班主任

今晚的月光很美。月影潜入窗户,悄无声息。月光温柔,温柔得不像是寒冷的冬夜。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我的思绪超越了时空。我在想,同样是一轮明月,张九龄会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会说:“露从今夜白,月事故乡明”,苏轼饮着饮着,会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李白饮着饮着,又会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忽然,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的遐思,噢,一定又是哪位粗心的孩子忘了作业了。一想到班上的58个同学,微笑和甜蜜顿时溢满我的心田。

学期还未结束,突然有着一种想提前给孩子们写评语的冲动。58个孩子,个个可爱。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端端正正的字迹是赵锦然、姚谦志的可爱;像模像样的表演,笑得灿烂如花是唐亦晨、吴若彤的可爱;调皮好动,课堂上爱插嘴是夏坤、张树智的可爱;美丽文静是陈瑶佳、陈哲彧的可爱;而王荣、邓之骏的可爱又在于他们的粗心马虎,爱提问题;吴慧、佘慧敏的可爱在于她们工作认真,劳动积极;马骥的可爱则在于他胖乎乎的身子,做操时显得有些笨拙的动作。。。

跟这一帮可爱的孩子相处已经一年多了,我真的越来越喜欢他们了。即使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我却始终微笑着面对他们,我要让他们每一天都很灿烂。是啊,他们喜欢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没有理由不给他们更多的阳光。跟孩子们交往过程中,我总是喜欢和他们融为一体,为他们系一系鞋带,理一理头发,戴一戴发卡。。。而他们也总喜欢围拢在我的身边,拉一拉我的手,牵一牵我的衣角。。。

偶尔,在教室里走动的时候,我一发现过道上有碎纸片等杂物,就会立即弯下腰捡起。这时,我总会看到一张张充满羞色的小脸,还有从小脸上流露出对集体的责任感。马克。吐温说过:“人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只有人才有文化,羞色就是文化的色彩。

同样的道理引导,老生常谈的说教与别致的启迪,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没有批评,没有指责,班中现在很少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了。

不久前,班中的王云豪同学送我一只自己叠的纸船,在上面写道:“。。。老师,我把这船送给你,让它带着你走近夕阳。”同事看了,都乐了起来。有个同事故意问他:“王云豪,你知道夕阳是什么意思吗?”他摇摇头,天真地说:“不知道,反正我知道夕阳很美。”我恍然大悟,原来,《夕阳真美》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多可爱的孩子,他们总是在用质朴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爱。谢谢你们了,好孩子。其实,走近夕阳,又有什么关系?不是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吗?更何况,在孩子们的眼中,我是有激情的、有理想的老师,这就够了。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5

顺河镇三塘小学 关世敏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三年来,我最大的感悟,是学生 “不好教”。

问题的源头,这些孩子是“留守儿童”。

在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普遍占到班级学生总数的60%左右,高的竟达到80%。然而,现在已不是去追究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及成因的时候了,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必然衍生这一社会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发现症状,对症用药。

一、留守儿童的四大症状

我认为,留守儿童主要体现出以下四种主要症状:

1.心理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奶奶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学习成绩差。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留守儿童不能自觉地学习。家庭教育已经影响到学习心态,若是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那成绩怎么可能提高?

3.认知偏差导致行为偏差。

学生的思想就像海绵,对精华和糟粕没有分辨能力。无论是对他人、对事、对物、对金钱、对自我,这些学生都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学校、校外,构成影响学生认知的三大因素。其中任何一项缺位,都将导致孩子的价值认知观念走向误区,并最终传导到行为,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4.道德缺失。

然而现在的学生,由于社会大环境的浸染,小小年纪便开始产生拜金、暴力、网络的负面情绪,衍生出偷盗、斗殴、沉迷网络等诸多道德问题。如果说成绩差影响成才,那么道德败坏将直接上升到“做人”的高度。这是四大症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一个。

二、寻找对症的药方

1.不建议改变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

曾经,我认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有两条线索:一是改善现有教育制度,让留守儿童随父母就读;另一条是改善教育环境。但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我认为,第一条线索不具备可操作性。主要出于以下3个方面考虑,首先是留守儿童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太强,将导致孩子频繁换学校,穿梭于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当中,然而容易产生更多问题。其二,大量留守儿童来到城市就读,势必给城市教育资源带来无法承载的巨大压力。其三,留守儿童出走,也将抽空区县乡镇的现有生源,造成地方上的教育资源浪费。

2.改善教育环境是根本之路,有七大良方。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虽然我们都爱这些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教育是任何其他形式教育都无法取代的。在这一点上,学校和老师应当为他们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如果说学生回到家之后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影响的,那至少在学校、在班级、在学校周边,我们是可以影响和正确引导的。可由学校牵头,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相对较难的,是周边环境,这需要地方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行动,让网吧、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学生。

3)鼓励学生专设教辅老师。

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光把学生收进来还不行,老师得走出去,由学校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往往

是祖父辈)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料库。

5)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班集体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并在形式方面建议契合当前学生关注的热点和潮流,不必拘泥于常规,活动只需要把握方向,是往有益的方向引导就可以了。活动主要目的是不断增强班级内部凝聚力,给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弱化孤独感,养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畅快交流的良好风气。

6)代理家长制。

由校方出面组织,发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社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以及社会热心人士,争当“代理家长”,自愿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管护对子,做孩子们的成长保护人。这一制度目前已有地方学校开始试点,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7)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打麻将、爱喝酒、玩游戏、说脏话脏字……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总之对留守教育 “勿要操之过急,从小事或边缘事切入,逐渐打

小学一年级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篇6

从儿童跨进校园的第一天开始,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就应当努力地帮助学生找到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们心灵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他们遇到“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当然,仅靠语文教材中的几十篇有限的课文是远远无法满足孩子们日益高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如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去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对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呢?我想这需要在更新观念,加大改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力度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艺术。

一、抓住萌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有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和动画片这种无字阅读开始的。通过对自己班级学生所做调查,大部分孩子处于神话传说期和寓言故事期。在完成拼音教学后,一些孩子仍然沉溺于“动画片”这种无字阅读,针对这一情况,我想出了利用午读课时间为他们讲故事的办法,《白雪公主》、《灰姑娘》、《穿红背心的小青蛙》、《七色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就成了学生们每日的“大餐”了,但其中我坚持一点:一个故事绝不一次讲完,而是每天讲到一个小高潮就戛然而止,这样一来一些等不及的孩子就只能应我的线索事先买到书籍并自己一睹为快了。有了这个好现象后,我接着向学生推荐各类注音读物,指导他们从简短的儿歌、古诗或学生听熟、会说的故事、童话入手,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学习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

二、创造条件,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易事,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我们舍得花费精力去为他们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就一定会有不错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学生生活在书籍的海洋里,那么指导他们阅读的老师首先就应该读书、读书、再读书,让学生在教师的身教中产生强烈地与书交好朋友的愿望。如不其然,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就会转入无序和低效,使教学走向封闭和狭隘。

其次,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我精心设计每一期有主题的板报、队角,在讲台旁设立班级图书角,努力使学生身边、手边拥有他们既感兴趣,又适合不同学情学生的阅读资源;我还在黑板一侧设计了“识字加油站”,让学生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在平常生活中发现和掌握的新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阅读;另外,在首次家长座谈会上,我和家长们进行了《重视课外阅读》的专题交流会,提供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的书目,要求家长帮助子女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并积极倡导每个家庭成立自己的“家庭读书日”,鼓励“亲子共读”。

再次,我们可以充分依靠集体的力量,一来可以用大家相互交换图书的方式扩大阅读资源,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二来可以让他们自由组合成一个个课外阅读小组,并在老师的计划下,有目的、有分工、有合作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由阅读。

1、以读为本。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主要是读的实践,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们更提倡孩子们大声的自由朗读,这并不是说让学生漫无目地读。第一,每次读教师都应该对他们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每次读都要比前一次读有较高的要求,体现读的层次性;第三是加强读的指导,加强朗读的示范、指导,达到对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读书方法的点拨,即读的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2、有序阅读。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段落,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可以从学会反复阅读开始,弄清文章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3.边读边想。每读一篇文章,想想文中讲了哪些人和事,或是讲了一个什么方面的常识,或是想想作者用词潜句上值得学习的地方等,总之能在头脑中对文章形成大体印象才算是读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读法,是不利于一年级学生阅读积累的。

4.随看随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提醒我们读书要手到,心记笔录,避免眼高手低。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之我见 篇7

一、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工作现状

(一) 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落后

目前, 新生入馆教育的方式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和现场参观的形式进行, 这些基本上能使他们了解图书馆的概况, 能独立进行检索、借还, 能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定。由于入馆教育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 未必能激起新生们的入馆兴趣, 也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而且入馆教育的讲座时间短, 参加人数多, 很难使每位新生都充分领会到讲解的内容。而大部队形式的参观图书馆起到的效果更是微乎甚微, 新生们带着好奇兴奋劲地你一言, 我一语, 声音远远盖过了图书管理员, 与其说是“现场参观”, 不如说是“到此一游”。很多学生在接受过入馆教育后, 仍旧对图书馆一无所知。因此在日常新生借阅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读者与图书管理员发生矛盾的事情, 可见新生入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二) 新生入馆教育认识上存在问题

不少新生来到图书馆后, 觉得书架上的书如同超市货架上的物品一样, 喜欢偏挑, 看中即拿, 不需要特别的指引, 所以他们从思想上就轻视入馆教育。还有很多新生他们刚走进大学, 还不清楚图书馆对自己今后学习的重要性, 所以对入馆教育这件事也更本不上心, 认为可有可无。甚至有部分新生还会认为如今信息科技如此发达, 无线网络泛滥, 买张手机卡就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还用得着翻阅纸质资料吗?大学新生对图书馆的入馆教育持轻视态度, 导致新生入馆教育无法广泛而有效的开展, 他们只把图书馆当做“校园网吧”, 上网聊天, 打游戏, 看电影……可是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仅仅对读者提供纸质图书那么简单了, 随着馆舍面积的扩大, 馆藏资源的丰富, 自助查阅机的使用, 门禁系统的使用, 各类新购进的数据库等等, 这些都需要新生们在入馆教育中做详细的了解。

(三) 新生入馆教育工作缺乏主动性

很多高校没有把新生入馆教育工作作为涉及面广、意义重大的全局性工作, 他们没有意识到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在组织上缺乏积极性, 因此也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由于没有学校的支持, 单靠图书馆一方面, 很难完成对全校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入馆教育工作,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生入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另外新生入馆教育往往与新生军训、其他入学教育等同时开展, 使得入馆教育首当其冲被取消或推迟, 久而久之入馆教育就变得可有可无, 是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新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

对于刚刚跨入大学门槛的新生们,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尤其对图书馆更是缺乏了解。面对这么多的文献资源, 很多人都会觉得无从下手, 不知怎样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而盲目选择又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 必须及时开展新生入馆教育, 着重介绍馆藏资源布局、文献分类、借阅流程、规章制度、数据库检索等等, 使他们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图书馆。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 不仅可以使新生们学会快速准确地查找检索文献, 有利于培养他们快捷捕捉最新信息的能力, 而且还能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提高新生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 对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拓宽知识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有利于图书馆的规范管理

目前, 高校图书馆一些不文明现象还时有发生, 如对图书馆的书籍报刊进行破损、撕页、圈画、污毁等不良行为, 有些还干脆偷书盗书,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书刊的流通和借阅。另外还有学生借还书不规范, 书看完后就随手乱放, 造成严重乱架现象。还有在图书馆不讲公德, 不讲礼貌, 不讲卫生等现象也屡屡发生, 比如穿拖鞋进入图书馆, 在阅览室随意接听手机、大声喧哗、吃零食等等, 这些不文明举止是对图书馆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 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人员工作的难度和强度。新生入馆教育活动, 不仅能大大缓解因大批新生不了解图书馆、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而给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工作压力, 改善图书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而且使新生们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 以及他们在图书馆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使他们以后能做到文明入馆, 礼貌借阅, 珍爱图书, 从而加强图书馆的规范管理。

(三) 有利于促进高校新生学习观念的转变

对于寒窗苦读十二载的学子们来说, 之前的学习都是为应付升学考试而被动的学习, 因此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去图书馆接触课外书籍。当他们一朝进入大学后, 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再是家长老师的“逼你学”, 而是学生的“我要学”。面对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充裕的课余时间, 图书馆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如果新生们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 那么将会对大学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新生入馆教育, 有利于促进新生们学习观念的改变, 由过去“学会”到现在的“会学”, 使他们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者, 培养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四) 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展示其形象的重要渠道, 可借此机会, 选取专业知识强、业务能力好的馆员广泛、深入地宣传图书馆全方位的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促进图书馆与读者的相互沟通和接纳, 展现图书管理员热情开朗的精神风貌, 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赢得读者们的喜爱。只有在新生们了解和理解图书馆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利用馆藏资源, 尊重图书馆, 遵守馆内的规章制度, 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 提升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三、新生入馆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 要使学院领导重视并做好宣传工作

入馆教育不仅仅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责, 也需要学院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因此, 这项工作离不开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入馆教育不是走马观花地在图书馆溜一圈, 或是几千几百号人聚在一起听讲解员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它是新生们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启蒙教育, 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环节。要使新生入馆教育走上正规化, 学院就必须把新生入馆教育列为在校期间的公共必修课, 使每一位新生都系统地接受专业化的入馆教育, 真正领悟到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二) 结合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入馆教育

入馆教育虽说也是一门课程, 但比起那些专业知识课, 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开展方式,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第一, 实地参观。新生入馆参观最好以班级为单位, 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图书馆各部门的分布、图书的分类以及馆内规章制度等, 及时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 让他们实地感受图书浓厚的文化氛围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第二,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专题讲座。多媒体讲座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枯燥, 它可以根据新读者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要领, 加以实例图片和动画效果, 活泼生动地介绍图书馆, 既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能吸引学生们的眼球。第三, 发放读者手册。为了解决新生在实际利用图书馆中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可以在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向同学们发放读者手册。手册以图书馆的功能布局、藏书特点、服务项目、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内容, 最好做到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方便携带, 有利于新生课堂知识的消化和补充, 同时以后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翻阅读者手册。第四, 开辟网上新生专栏。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主页醒目位置上设置新生入馆专题教育栏目, 内容涉及本馆概况、开馆时间、数字资源。借阅规则、读者信箱等等, 这样既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新生们随时随地学习, 也方便了任何需要学习图书馆入门知识的读者。

(三) 设立读者咨询服务平台, 塑造良好馆员形象

高校图书馆也可在图书馆大厅内设立读者咨询服务台, 由专业人员负责接待读者, 答疑解惑, 这种面对面的讲解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新生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同时还应该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 建立读者QQ群, 安排专人通过QQ与读者进行交流, 实时解答读者疑惑, 接受读者建议和投诉。图书馆可以把读者服务部、文献资源建设部和信息技术服务部相关负责人的QQ挂到图书馆主页上, 一旦学生有这些方面的疑问, 就可以随时和他们进行在线交流, 大大方便了学生。当下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加入到入馆教育的队伍中来, 图书馆可以注册一个公共账号, 邀请广大学生加入, 向他们及时发送图书馆的最新动态, 例如图书馆最近新购的图书介绍, 读书节活动的日程和参与方法, 专家专题讲座的内容, 也可以每天给他们送上几条温馨小消息, 比如天气预报, 生活指南, 生日祝福等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 实则也是在一点一滴地拉近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图书管理员温馨周到的服务, 自然也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接受入馆教育。

总而言之, 为了使每一位新生都能掌握和充分利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就必须加强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力度。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必须勇于探索, 不断创新, 采取多种形式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使每一位学生都热爱图书馆, 珍惜图书馆, 使图书馆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完美地完成他们的大学生涯。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阐述了入馆教育的重要性, 针对如何让组织和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

参考文献

[1]闫瑞彬.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4) .

[2]连爱青.论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2) .

[3]王学勤, 章蕾.论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5 (9) .

[4]刘艳丽, 胡霞.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6) .

[5]周茜.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工作[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一年级新生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融合教育 特殊儿童 普通儿童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92

所谓融合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将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纳入一般的教育系统中,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一般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目前,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普遍采取无差别化教育,即让特殊孩子与正常的儿童在一起接受教育。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过于特殊对儿童造成的二次伤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一般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来使特殊学生融入学校教育体系。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在小学阶段,即在普通班里让特殊儿童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教师根据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实施个别化的教育训练,使他们学有所得,与同伴一起成长。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融合到普通学生中呢?

一、走进孩子,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对任何学生来说,在一个宽松、安全、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思维才能被激活。这对特殊儿童尤其重要,因此,作为教师,要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安全、愉快的环境,提供给他们一块适合学习的土壤,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安全而愉快地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

这对普通班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懂得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还要具有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关心每个孩子,尤其是特殊的孩子。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具有平等的观念,把特殊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真正从内心接纳、赏识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还要教育普通的孩子,让他们学会尊重、关爱班里面每一个孩子,特别是特殊的孩子,要和他们做朋友,彼此互相关心帮助。另外,老师还要一颗细腻的心,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抓住时机展开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在某些方面能有所突破,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统筹兼顾,面向全体学生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才能收到效益的最大化,对融合班级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根据融合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特别是备好学生,确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方式,这样使他们在学习中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不同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同时,由于融合班教学的特殊性,在展开教学时我更兼顾特殊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座位的安排上,让特殊孩子坐在教室中心的位置,并安排乐于助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他同桌或同组,让他们学习能互相帮助。在课堂上,专门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他们思考回答,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则启发他们思考,认真倾听,并能重复其他学生的回答。这样,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习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逐渐跟上班上的其他学生。

三、多种形式,加强训练

在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中,必须始终坚持个别化教育的原则,根据孩子能力和需要,针对特殊孩子的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个训时间,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供不同难度的个训活动材料,加强个别训练,以便使特殊孩子能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水平的教育,真正从中获利。

四、家园携手,形成合力

要使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取得成效,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和家长一起互相沟通、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为特殊儿童父母提供一些有关的专家论文,以减轻特殊儿童家长的不安和焦虑,逐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其次,教师随时敞开教室的大门,教育目标和教育措施,同时,吸收特殊儿童家长为家委会代表,让他们参与班级的教育,在和其他家长的交流中,获得有效的科学育儿经验,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孩子是有希望的,只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教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的合力,特殊儿童一定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融合教育体现了一体化的特教新理念,能为特殊孩子创设一个最少限制环境。使特殊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和个性、情感、交往等社会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经过实践探索,我觉得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首先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还要掌握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别训练,营造一个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使他们和同龄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 篇9

2012-8-31

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老师,认识校园,感受老师的亲切,共同学习的快乐。

2、初步感受课堂的要求,熟悉餐厅位置。教学流程:

静看视频,等待同学的到来。

一、激发兴趣,认识老师,认识努力卡,苗苗卡,荣誉证书:

1、认识老师:

小朋友们,祝贺你们成为小学生啦!齐读“我是小学生啦!”你知道我们是什么学校的小学生呢?又是几班的小学生呢?认识班级图片,一(1)班,齐读:我是xxx小学一(1)班的小学生啦!

我是x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同时也教你们语文。这是x老师,她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们都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学习、游戏了!

2、认识努力卡、苗苗卡、荣誉证书:

出示努力卡:这是努力卡,就相当于幼儿园里的大红花。哪个小朋友表现好,老师就奖他一张努力卡,等你集到了20张,就到老师这里来换苗苗卡,苗苗卡集到了10张,再到老师这里换一张荣誉证书,贴到教室荣誉栏中,这样所有的同学、老师、家长都会看到你很棒了!

二、训练上课

1、坐姿,站姿训练

哥哥姐姐在做什么?(上课学习)我们小学里的上课和幼儿园里也有不同,要立如松,坐如钟。

老师喊上课,大家要马上起立,双脚并拢,双手贴放在大腿两侧,昂首挺胸。老师说:小朋友们好,大家要齐喊:老师好!

轻轻坐下,要双手交叉平放于胸前,背挺直,眼睛看黑板。(课堂常规训练:立如松,坐如钟)

教师根据自己班级需要,多训练几次。

2、进课堂训练 听上课的铃声。

是呀,课间休息的时候,听到铃声,我们应该马上停止一切事情,大步走到教室,不能推,不能挤,来到座位上,马上坐好,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静等老师来上课。出示幻灯:铃声响,进课堂,课本铅笔,放放好,静等老师来上课,比比哪个坐得好。儿歌训练

老师训练学生上课,下课。

三、祝贺学生,并戴红花。

出示校徽,这是校徽,齐读上面的字,只要戴上校徽,我们就是真正的安阳实小人了,所以以后每天早上我们来学校上课,都需要戴上校徽,校徽应该别在左胸前。两位老师分别给孩子们戴上校徽和红花,并说:祝贺你,小学生!

入学教育

2012-8-31

四、看视频,了解校园

看视频,教师随机提示注意的地方。

我们的校园比你们的幼儿园大多了,也非常的美丽,想去看看吗?

1、各大景点的介绍

童话乐园 奔向未来 桃李芬芳 科学长廊 河滨公园 春华秋实

2、各个办公室的介绍

行政楼 课间不要到那里去喧闹,玩耍。语文办公室 要先敲门,再进去。数学办公室

3、卫生间的介绍

这就是我们的卫生间,每天都有阿姨打扫的,很干净。所以我们小朋友也要爱护它。上厕所的时候要排队,上完厕所要轻轻按冲水的开关,卫生间里没有备纸巾,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要自己带纸巾上厕所,万一忘了,我们班级里有后备的纸巾,可以取用。上完出来,还得洗手,洗完后要关好水龙头,做个爱惜水资源的好孩子哦!

4、小卖部的介绍

小卖部里卖的是各类的文具,没有零食。我们学校规定小学生是不带零食,不带零用钱的。你们尽量自己在家备好文具,真需要,可以在放学的时候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购买。

5、医务室的介绍

这是医务室,如果有小朋友受伤,其他小朋友应该要扶她到医务室去,有专门的医生阿姨给你医治的。

6、工地的介绍

现在的绿茵操场上的主席台正在修建,地上有很多沙砾,钉子,坑坑洼洼,很危险,很容易受伤。小朋友们不能到这里来玩耍。

7、餐厅的介绍

这就是大餐厅,全校的老师同学都在这里用餐。所以要安静地排队,不能叫,不能跑,不能推,不能挤,轮到你,就端好餐盘,走到座位上,安静地用餐。我们的菜肴十分丰盛,一个星期中,每天都不同的。

8、丰富的校园生活

我们的校园生活就更丰富多彩了。校园图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你可以在课间的时候来翻看,看完一定要放回去,不能带回家。

我们会上体育课,做很多的游戏,会过六一儿童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有很多的活动,可精彩了。

以后还会上劳技课,电脑课,英语课,科学实验课等等,可有趣啦!

五、训练排队

想出去看看吗?得排好队。

排队训练,要求静,齐。

不出声,像木头人,一动也不能动,眼睛看前面同学的后脑勺。

六、参观校园。(10:00左右带孩子们前去餐厅)

参观路线:洗手间——一年级语文数学办公室—体育办公室——新广场、工地—一年级教室—小卖部——医务室———餐厅———体育馆——童话乐园—校门广场—乒乓球场

1、说话练习:

我们学校里有()。

入学教育

2012-8-31 你最喜欢校园里的(),因为()。

2、(备用环节)听校歌,看集体舞。

3、小结:希望我们同学在如此美丽的校园里能够快乐的学习、生活。

七、作业

把自己在学校见闻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

上学校

太阳公公起得早,花儿点头对我笑。

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总结 篇10

孩子上一年级了,意味着他们一生学业的开始,从幼儿园能否顺利过渡到小学,对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人从事小学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不仅是教材上两节课的内容,而是一项较长时期的工作,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

小学一年级对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孩子们心里没有底。作为教师,首先要带孩子们熟悉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学习活动,我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孩子们认识学校,熟悉各功能教育,熟悉各活动场所,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因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一有空闲时间就到处乱跑,到处乱看。这样也减少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一年级课堂作业及考试等情况,从而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接着教师要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任务,让孩子们为自己是小学生感到自豪,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学习和做事,这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基础,同时要培养孩子承担任务的意识,形成接受和完成任务的习惯。

二、学习能力

这里所说的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倾听习惯、注意力、表达能力。一年级新生突出的问题是不会倾听,老师讲课还好一些,学生一发言,其他学生就都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只顾做自己的事,不懂得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取知识、得到启发。要解决这一难题得让学生明白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对人的一种最起码的尊重,并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让他重复老师、同学刚才所说的话,并通过一些游戏如“悄悄话”进行强化,尽量多提供让孩子复述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倾听。

只有教过一年级新生的老师才知道,课堂中最难的莫过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全班的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上完一节课是件多难的事。上课时,总有学生在做一些如玩手、玩橡皮、看书上图画等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得让学生明白课堂上的一些常规,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执行,并尽可能设计多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游戏、故事、竞赛来提高和维持孩子们的注意力,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应该积极地表扬。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作好“打持久仗”的准备。

不敢表达、表达不清、表达方式不对是一年级新生学习中的又一大障碍,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能用普通话响亮地说话,不管他说得怎样,都应得到热情的赞美,并努力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从而让孩子们体验到表达中的快乐和成就感。鼓励孩子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说一段话,能把他身边发生的事情讲清楚、道明白。只要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敢于大声说话,表达能力才能提高。

三、自理能力

进入一年级后,孩子们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独立解决原来由幼儿园老师帮助解决的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入学后要关注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除了吃饭、穿衣外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如收拾书本、清理书包等;懂得讲卫生和注意保护自己等。办理很多孩子每天总把自己的“地盘”搞得乱七八糟,自己的东西丢得到处都是,而全不以为然。刘淑贤的妈妈每天都会给我打电话,向我抱怨孩子的什么什么东西丢了。问他是怎么丢得,就是放在椅子下面踢打踢打就没了,而且掉到地上的东西也不知道捡起来。为什么自己的东西到处乱扔,不知道保管好呢?究其原因就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在家中所有的事情父母包办,让孩子缺乏自立意识。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做事干净利索,不拖沓。

四、交往能力

孩子来到小学,面临新的伙伴群,要使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与新伙伴和谐的关系是很重要。一年级新生社会化程度不高,他们在群体中习惯接受他人的帮助,而很少想到帮助别人,有了纠纷常常求助于老师,缺乏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因此一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如主动和不相识的小朋友打招呼,与别的孩子谦让些,还可教孩子一些解决纠纷的办法,如玩游戏时进行轮流、猜拳等方法。学会夸奖别人,会对别人说“对不起”,班里的王俊垚开学没几天就成了年级的“红人——蜘蛛垚”,原因是新学校没有和他认识的小伙伴,他又急于想找到朋友玩,于是见到喜欢的就打一下,然后再打招呼,或直接跑走。一来二去这种行为不但没结交到朋友,还招惹得全年级小朋友的讨厌。所以这是我们就应该指导他怎样与人相处的方法。与此同时,要让学生与老师沟通,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告诉老师。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习惯之我见 篇11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已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

让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素材的感受与兴趣。教学中要让他们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就要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例如,教学“数一数”时,我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主题图,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学生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多彩的小学生活的热切向往。此时此刻,此材此图,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观察图上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数出图中人或各类物体的数量”听得既清楚又明了,于是他们就兴趣盎然地说开了、数开了:这是儿童乐园,有1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飞机……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让学生专注倾听同学的发言。

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他高高地站起来,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来,我来”,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聽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敢于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独立思考的习惯

从一年级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努力,如:“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刚开始时,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有关跳绳这一应用题练习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学生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认真作业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1、思想重视,把功课放在首位。孩子虽然贪玩为天性,但从小教育他爱学习。每天放学一回家,不管多饿、多困、多累,他都首先要抓紧时间写作业,然后再做其它事情。

2、写作业不磨蹭。告诉孩子写作业要全神贯注,不能走神,同时一定要抓紧时间,要求他作业要写的又对、又快、又好。

3、确保准确,写完作业认真检查。这个检查主要是孩子自己进行,不是家长的代孩子检查。

4、写作业要美观。包括书面整洁,书本、作业本不卷、不脏、不损坏。写完作业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等。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听指令摸水果》下一篇:跟孔子学教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