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语文论文

2024-10-14

“跳”出语文论文(精选12篇)

“跳”出语文论文 篇1

跳出“语文”教语文, 这里的两个语文, 前者指的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 我认为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跳出传统的“语文”, 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1.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教学一般只重知识传授, 只把学生看成是灌输知识的容器, 而未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 这种教学方式, 究其根本是以师为中心, 以书为中心, 以教为中心, 它忽略了学生的学, 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 从而学习成为被动接受, 机械识记, 导致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销蚀, 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压抑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教学作为师生的互动过程未能得到充分的落实, 学习成为一种没有思想的活动。 (2) 剥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传统教育对儿童未来生活过度关照, 教育日益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需要。学习成为一种冷漠的过程。 (3) 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过分强调接受, 学习成为一种毫无激情的活动。 (4) 扭曲了学生的人性人格。在知识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目标的教育里, 学生除了获得知识之外, 各种兴趣、爱好、专长被视而不见。学习成为一种痛苦的活动。 (5) 异化了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习不再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 而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障碍。

2. 冲破“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束缚,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模式。

迈入新世纪, 现实和形势呼唤新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得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切实改变课堂教学的方法, 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而摒弃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教育认识,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改革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 任何一种能力或者说技能都是在学生主体参与了相应的实践活动后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因此, 教师更应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育思想, 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 认识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 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才会拥有一个真正的创造的世界。

二、运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1.教师应以“导”为主, 全面服务于学生的“学”。“跳出‘语文’教语文”最重要的一点是改变陈旧教学中的老师说了算, 学生按老师的思路走, 真正从“人的发展”、“个性”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 并且让学生主动地、自由地获取新知、形成技能, 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因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在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 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的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指导多种训练, 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 让课堂“活”起来, 使学生动起来, 要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 其具体有以下四个特点: (1) 自主, 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其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 实在的体现。 (2) 互动, 即要充分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的观念。 (3) 愉快, 即学习不再是一种烦闷、乏味的活动, 愉快将贯彻整个学习的过程。 (4) 发现, 即它不单指向当前的学习, 更指向今后的学习, 学习将成为一种无止境的追求。那么如何开展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的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自主实践, 促进主动发展。自主合作学习融入课堂教学, 打破集体授课“一锅炒”的僵化教学程式, 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改变, 让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议论, 交流汇报, 互相参与, 互相学习, 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 创设学习氛围, 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生容易进入自由宽松的心理状态, 发展思维能力, 而在相互交流中产生, 在相互启发中提高认识方式, 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3) 拓展教学时空, 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

3. 开展自主探究, 合作讨论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 灵活教学模式, 运用的时候, 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特点, 又不要拘于模式, 但要因班级而异, 因教材而异, 因目的而异, 灵活使用模式。 (2) 处理好朗读和讨论的联系, 因此, 在运用模式教学的过程中, 要正确把握朗读与讨论的联系, 做到朗读是讨论的基础, 讨论是朗读理解的深化。

4. 注重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自主探究, 合作讨

论”运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为了使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参与,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述能力, 倾听的能力、说理能力和互助能力。

总之,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自觉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本, 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切实“跳出‘语文’教语文”。这样, 语文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跳”出语文论文 篇2

青蛙跳出井口

青蛙跳出井口一看,原来小鸟没有撒谎,天是无边无际的,大的很呢!

青蛙来到马路边,看见有许多来来往往的`汽车。

青蛙来到花园里,看见有五彩缤纷的花儿,红的、黄的、蓝的…真好看。

青蛙来到田野里,看见稻子笑弯了腰,青蛙看见了,它就决定住在这儿。

这时小鸟飞来了,青蛙说:“小鸟小姐姐 ,我说错了,你是对的,你可以原谅我吗?”小鸟说:“当然可以啦!”

跳出教材教语文 走出课堂学语文 篇3

1 构建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为前提,把学生作为生动活泼的个体看待,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不仅仅研究教材和教法等,更要研究如何打破传统课堂内容和形式,在开放中争取更大的作为。把单一型的教学形式改变为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学生从“笼子”里放出来。

1.1 建立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

生动活泼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式、座谈式、讲演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些组织形式的共同特点就是让学生广泛参与,在参与中增长智慧和各种能力。

1.2 多种课型起头并进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把语文课分成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社会实践、语文活动课等,每种课型还可细化。如写作,可分为日记、随笔、缩写、扩写、片段练习和整篇作文等,可以是口头作文、漫画作文、命题、非命题等。阅读可以在教室上,也可以在阅览室上,可分为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自由阅读可不分体裁和题材,让学生自己选择篇目阅读;定向阅读可规定题材或体裁,可规定同一题材的一篇文章,也可多篇。

2 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广泛的,教学要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人类活动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有语文学习。语文教学并不等同于语文课本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应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时代,面向大自然,既要以教材为基点,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教学,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语文教学充满时代和生活气息,又要通过课外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在强调基础性的同时,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

3 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

语文学科是最有生气的学科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学生认为语文课有老师教和自己学差别不大,甚至自学效果高于教师上课的效果,因此放弃上语文课。究起原因,当然那是多方面的,但语文教学单调枯燥是其中一个方面,教材发到学生手中,他们很快就读完了,而老师还要从头到尾照本宣科地仔细分析,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可从以下着手。

3.1 以课文内容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之中、之后进行语文学习。学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查找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既可以增大信息量,又可在阅读、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参加阅读实践活动,这样就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为补充,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3.2 将各种各类不同体裁 ,不同题材的名家名篇或时文,或科技文,视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有所选择的介绍给学生。特别注意把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小品文,那些代表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随时补充到语文上来。

3.3 把学生们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把对人生的看法,社会现象的评判,生活的忧喜,家庭的悲欢等充分表达出来,真正做到让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愿学的乐园。

如何跳出语文来看语文? 篇4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 在研究课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由于某一个老师有一个见解, 甚至不是语文老师的一句话, 甚至不是同行, 听到这堂课的内容, 简单地提出一句话的看法, 一语惊醒梦中人。而我们自己却身在庐山不知真面目。这样的现象就如我们自己在写字画画的时侯, 经常把目光集中在某一个点上, 由于目光过于集中, 标题错了也不知道。往往放远一点, 有什么问题才会发现。所以, 语文教师一定要跳出语文来看语文。如何跳出语文来看语文?

一、将我们的眼光放长远, 从大处入手, 从小处着眼

很多专家给我们分析了课程改革的背景, 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历史, 比较东西方教育的差异, 让我们的思维增加了广度。中国的教育在基础教育这一块的成功是得到世界认同了的。为此, 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用尽了学生的资源来突出考试的成绩, 而忽略了去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 去不断思考的能力。我们过于想向世界证明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所以, 在教育中多了些急功近利, 少了些等待。而我们教师因为有考试的指挥棒, 因为有校领导的不断要求, 也忽略了去思考我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 只是随大流罢了, 只是学生的分数过得去就行了, 只是在我教的这一阶段不出差错就够了……我想有了进一步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会多一份思考。

二、学科整合, 将语文放在一个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大背景之下

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只是他人生的一个驿站。在这样一个小站中, 语文教师该给予他什么, 该为他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怎样的基础?学生是个一个鲜活的个体, 我们老师今天要他学习这样, 明天要他学习那样;语文的要求、数学的要求、英语的要求……纷繁复杂, 应接不暇, 学生也难得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到底要学什么。我想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所在吧!

三、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一个先跳出再钻入的回复过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只关注语文, 可能就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了。跳出语文并不是不关注文本, 只是为了防止“鼠目寸光”。有时, 我们的眼光放长远一些, 思想的境界会更高一些。如果没有一个再次回归的过程, 我们的教学便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过程。所以, 当我们跳出庐山来观察庐山, 得出对庐山的印象后, 我们还得走进庐山去看它的一草一木, 领略它的山山水水, 一个真实的庐山才会让我们感受得更加的深刻。

四、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 让课堂成为学生习得与生长过程的地方

反思自己的教学, 在关注表达方面曾经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在设计流程时我想到更多的是如何让课堂更加流畅, 而没有先去思考与拟订教学目标, 当然也没有思考文本当中所折射出的教学价值。换句话说, 我只考虑到自己的教, 而忽略了学生的学。

2、就关注文本表达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反观我的课堂, 可能关注重点词语的表达对理解课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我缺乏这方面的引导, 而把功夫一般花在读和表演上了。这样的引导是没有深度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长期这样的课堂学生难以有生成点。

3、在教学中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中的过渡语言, 老师几乎是在代替学生回答。这说是吴亚萍教授中谈到语文教学的各种现象, “钓鱼现象”、“替代现象”、“拼凑接龙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 时下, 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时代精神”的口号下, 重“人文思想”的灌输, 轻语文基本功的培养, 已使部分教师实际上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因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也即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只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等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马克思曾经说过:“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 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就不是它的对象, 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的表现。”

这就告诉我们:一方面, 音乐美感须以客观存在的音乐为先决条件, 没有美的音乐是不可能引起听众的音乐美感的;另一方面, 音乐美也要靠“懂音乐的耳朵”这个主观条件, 否则最美的音乐也是对牛弹琴, 一个缺乏音乐细胞的人是无法感受伟大的音乐作品的。同样的道理, 一方面, 语文课程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固然需要具有文质兼美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 如果学生缺乏“懂音乐的耳朵”, 即缺乏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能力, 不能驾驭语文工具。无论言语作品具有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 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 都是不起作用的, 它们都外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因此, 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就在于, 学习其它学科, 我们只需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 只有语文学科的学习才需要研究与探讨语言本身, 即不仅要理解它表达了什么, 还要研究它是怎样表达的, 以及为什么这样表达。由此不难看出, 从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而言, 学习语文始终不能脱离语言的工具性。换句话说, 脱离或忽略语言工具特点的语文课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这里的道理很简单:没有工具性, 何来思想性或人文性?

关注表达是指基于阅读情境, 对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进行有序地训练。在这方面, 上海市教研员薛峰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诠释。首先, 要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习作者的表达。作者的表达主要看作者的表达方式。其次, 引领学生基于阅读情境, 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

跳出教育的盒子 篇5

作者简介:《跳出教育的盒子》的作者卢安·约翰逊,是《纽约时报》上榜畅销书《危险游戏》的作者,创作过包括《教育女王》和《教室后排的女生们》在内的7本非文学类作品。约翰逊除了在校执教外,还为全美教师设计并举办课堂管理和激励研习班。她是学校改革的坚实倡导者。

内容简介:写给初为人师、经验欠佳的你,帮你旗开得胜,轻松解决一系列常见问题;写给从业已久、资历丰富的你,助你焕然一新,打开教学新视野。面对世界上最有挑战性、感情投资最大、最有意义的伟大工作,你做好准备了吗?成为超级棒教师必知的3大准则,有效节省教师时间和精力的4大妙招,建立独一无二生动课堂应该掌握的4大要素,迅速解决学生厌书情结的8种办法,能让成功改善纪律的10个步骤,能让你战无不胜的12个紧急情况预案计划,能让你事半功倍地准备上课材料的14个技巧,能无限激励和提升学生士气的28个建议。

读后的体验感受:

(一)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置自身于主体地位,体现教

学相长。教师鼓励学生变换方位视角,从教师的角度对

学生本人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确立自己的学习主体地

位并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

也从为人师者的角度亲历了学生希望得到的评价方式

和方法,增强了对学生的更深了解,并为自己日后评价

学生提供了可行参考。

(二)用尊重赢得尊重,唤醒学生勇于承担的自我管理。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思考处理问题的方式,从多

元智能理论(加德纳)高度欣赏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

生的自我管理归还其本人,勇于自我承担,而不是教师

用生硬的说教和扼杀个性的强制方式使学生趋从于自

己的高压管理,使学生丧失自主管理的能力,反过来会

使学生认为,学习是给老师学的,出了问题会把责任全

部推于学校和老师。公正公平的对待学生,才会赢得学

生对你的尊重,才会让学生听其师信其道。

(三)提高自身素养,常思教育机智,不断总结提升。在与学

生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要有爱的思想,还要有爱的能

力的方法(广德明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吐纳的理念,不断否定既往,不断的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自己的教育理念,进而总结提升教育教学机智。机智看似灵光

一现的星火,却是厚积薄发的智慧积累。只有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提升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才能让学生在认知自我和获得

成功体验的同时实现对本身的教育管束。

(四)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人为本的理念易于增进师生感

情。教育是具有神奇魔力的,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的敏感脆弱多疑的心性容易使他们陷入成人看来

不明所以的误区,教育无小事也正是因为实现的是对人的教育,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帮助困境中的学生解开

心结,才能让学生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才会让实践累

积起来的经验更为倔强迎接未来的无穷风雨。关注学生的成长,会让你认识到人性的美好和人性的辉光,更加

认识自己做为塑造人类光美心灵的幸福感,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成为你的成长中的益友良师,你们由此积累起

来的感情之乐也会响彻未来的无穷岁月。

(五)实现教育理想,需要准备——准备——再准备。如果教

师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就会不停的应对不准备所带来的烦恼的苦闷,因此教师要把每项工作做细做实。育人

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准备缺失都会遗留缺

撼,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成长走向及自己的向远时

限。在准备的过程中要多做预设,多从学生的视角去思

考,假定自己做为学生会对老师的问题或说法有什么反

映,教师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方式方法,及至解决完问题

以后也要针对过程和重新生成做以反思,积累宝贵的经

验教训,为个人成长提高和未来的学生教育积累宝贵的履历素材。

跳出选择之惑 篇6

拒不选择并不是办法。我们所在的世界中,选择成了每个人应承担的义务。事实上,当选择被视为自由个体的道德责任时,我们就很难说“不”。作为个人和领导者,我们现在都要面对种种选择,却少有人真正做好了准备,对我们知之甚少的情况做出决定。

不过,选择越来越多也未必就是坏消息。我认为,只要在两个重要领域投入再教育和训练,我们就能够从选择中受益。

首先,需要改变对选择的态度,认识到选择并非多多益善。其次,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认知能力和资源的限制,从而以最小的代价从选择中取得最佳效果,不仅是对我们自己,对消费者和员工也是如此。

本文在多个研究项目和《选择的艺术》(The Art of Choosing)一书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做到这两点。

认识到选择的局限性

我们都想能有所选择,也喜欢拥有选择余地的感觉。“选择”这个词几乎总带着积极的含义;若说“我别无选择”,则往往是为受制约的困境表达歉意或做出解释。如果我们认为有选择是件好事,那么选择越多就越好,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未必如此。我的研究发现,在许多案例中,尽管选择有积极的一面,但也会令人惶惑不安,甚至难以招架。

过犹不及 你想为朋友的生日选一件完美的礼物,或购买手机甚至果酱这样的普通商品,有多少次你会发现,自己在无尽的选择面前无所适从?哪一个是“完美”的选择?这件是不错,但我怎么知道别处是不是还会有更好的,我认真寻找了吗?结果,我们四处搜寻,筋疲力尽,本来挺简单的一桩事变得特别繁琐。

心理学研究一致表明,人们很难对7件以上(略有出入)不同事物的特点进行比较。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The Magical Number Seven(《神奇的数字“7”》)第一次让我想到,任何时候,一个人能够处理的信息量都是有限的。

许多其他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例如,向研究对象展示不同大小的形状,然后要求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编号。结果是7个形状以内时,准确率都很高,一旦数量超过7个,出错的可能性就上升。

许多感知判断也有同样的结果,比如确定或分辨点的位置、线的方向和曲率、物体的色彩和亮度、声音的频率和音量、震动的位置和强度、气味和味道的浓度。对于每一种感觉,大多数人只能准确分辨5到9种,超出这个限度后,感知就会不断出错。

如果尝试同时记住多个对象或事实,我们的记忆也会变得模糊。例如,1~200个点在空白屏幕上以几分之一秒的速度闪过,问观者看到多少个,结果他们最多只能在6个点左右时回答正确,高于这个数量后便开始估算。如果尝试在短时记忆中记住7个以上的简单信息单位(如数字或单词),这些零星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

选择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所有选项,比较并分清差异,记住我们的评价,然后利用评价来排序。由于思维能力的限制,随着选择项的增加,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变得愈加沉重。

受到这一心理学现象的启发,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这些研究后来广为人知,并屡获引用(参见副栏“过犹不及”),还经常被当作闲聊的谈资,其中包括深入人心的“果酱研究”。研究的结论表明,选择过多会导致满意度或收益降低。不过,这种看法由于有悖人们的直觉(听上去错误,但感觉上正确)或亵渎了某些人的信念(暗示选择未必是件好事,有反自由之嫌,因而冒犯了某些人),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无论你的信仰如何,都必须开始更好地理解选择的性质——选择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影响你的行为——这样你才能通过选择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对选择的看法因人而异 我曾经邀请3组7~9岁的亚裔和英裔美国儿童用记号笔玩字谜游戏。我告诉第一组,可以自由选择字谜题和作答的记号笔:“这是你的选择。”对第二组,我告诉他们得玩一种特定的字谜并使用蓝色记号笔。对第三组的孩子,我则说是他们的母亲希望他们玩一种特定的字谜并使用特定的记号笔。

结果十分明显,英裔美国儿童在自己选择的字谜上表现最好,而在选择被限定时表现较差,无论施加规定的一方是实验人员还是其母亲。事实上,许多人对限制本身就很反感。亚裔美国儿童则刚好相反,在选择已经替他们做好的情况下表现最佳,尤其是认为母亲帮他们做出选择时表现更佳,这表明了尊重及社会认同的重要性。

选择和控制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也因文化而异。在对花旗银行(Citibank)员工的研究中,我们向出纳、销售代表、经理等员工询问工作中的选择情况。虽然他们的工作职责往往相同,履行职责的方式也相同,但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他们感到各自的选择度是不同的。

有的人喜欢选择,感到更有把握、更快乐、能力更强,但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会淹没在选择的海洋中。

做出明智的选择

一旦你理解了这些关于选择的基本矛盾,就可以在更有利的条件下采取行动。在横越大西洋的航行中,水手史蒂夫·卡拉汉(Steve Callahan)遭遇翻船后告诉自己:“我是这艘小船的船长,面对惊涛骇浪,我可以说已战胜过死神。现在有个选择:要么开船重寻新生,要么放弃努力等死。我选择竭尽所能,绝境求生。”

以下步骤可帮助你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在面对选择时手足无措。

缩小范围 果酱研究的结果似乎深得人心。富达投资集团研究中心(Fidelity Research)的负责人说:“我们向客户提供多达4,500只对冲基金,果酱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缩小范围。我们现在经常建议员工为客户减少选择项。”

nlc202309021920

此外,麦肯锡(McKinsey)的高管表示,根据公司关于果酱研究的内部备忘录,咨询顾问现在使用“3×3法则”:客户首先从三个选项中选择,继而形成第二组的三个选项,最后以不超过第三组的三个选项告终。这一经验法则对选择的数量封顶,结果证明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得到许多商务人士的青睐。

而在我开展果酱研究的商店Draeger’s,它最后决定用品尝摊重点展示精心挑选的几个产品或品牌,而不是不分轻重地罗列所有品种(店面别处已经陈列)。这样,品尝摊就成为选择过程的催化剂。

另一个公司宝洁(Procter & Gamble)也采取了“缩小范围”的做法,把26种海飞丝去屑洗发水精简为15种,砍掉了销量最低的品种,结果销售额提升了10%。

金猫公司(Golden Cat Corporation)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它决定将10种销量最差的小包装猫砂下线,销售额因此增长12%,分销成本也下降了一半。最终,小包装猫砂这个品类的利润增长了87%。

有不少公司都可以因减少向客户提供的选择而受益。虽然这看上去有风险,但越来越多的证据一致表明,如果人们得到的选项数量适当(4~6项)而不是过多(20~30项),他们就更可能做出选择,对自己的决定更有信心,对所选的东西也更满意。

如果你要花费很多功夫向客户甚至员工解释不同品种的差异,或许就该考虑做出精简了。

不过,先别急着痛下决心,发誓永不提供超过7样的产品或服务,你得知道,在特定背景和条件下,人们也能够应对数量庞大的选项。

发展专长 例如,有些产品在多数实体商店看来毫无卖点,因此一般不考虑进货,但亚马逊(Amazon)能够供应各种类似这样的稀缺商品,这正是在线零售商的美妙之处。《哈利·波特》(Harry Porter)系列的最后一部在发行当日就卖出了1,100万本,而普通书籍一年的销量也不会超过100本。但100万种书每种卖出100本与100种书每种卖出100万本的效果同样惊人。

这种现象就是“长尾”(Long Tail):想象一下零售商品的条形图,最受欢迎的商品形成我们购买的 “大头”,而销量最低的则成为又长又细的“尾巴”。人们常常用长尾作为即便面对数百万个选项也不会手足无措的证据。事实上,由于长尾效应的存在,当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却意外发现心仪的产品时,都会兴奋不已。

虽然如此,这个理论却只适用于具有明显特征的商品,例如绝版、限量书籍或特别歌曲的罕见录音。如果两个选项之间差别不大,那么拥有更多选择并没有多少用处,吸引力也很有限,反而会制造“噪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发展专长是集中精力的方式之一,通过隔绝噪音,帮助人们克服大量选择带来的复杂性。专家的长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借助研究和实践,对多种模式进行简化、排序、分类和辨认,从而在表面的混沌中创造秩序。

以国际象棋选手为例:棋盘上每一步都有很多种下法,新手和大师的关键差距就在

于,后者不会去逐一考虑每一种可能,而是排除大部分走法,集中分析胜算最大的几步。类似的,在面临众多选择的情况下,最好的消费者也就是最专业的消费者。我的意思是,他们已学会像专家一样,对拥有的选择进行排序和整理。消费者甲说想买辆车,乙则说想买一辆价格低于3万美元的德国客货两用车,要有折叠后座以放下更多货物,最好还有天窗,这就是两者差别所在。专业的消费者准确了解想要的是什么,即便面对庞大的商品品类,也能够自如地做出选择。

在这方面,企业能够发挥作用,例如为消费者提供了解专家评价和推荐的便捷渠道,帮助他们做出更加有根据的推测分析,并建立对选择的信心。简而言之,企业可以让消费者跳过大部分信息处理的部分,尽可能减少他们的认知压力,最后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果许多评价者具有一致意见,或消费者信任建议的来源,如许多列有用户评价的购物网站那样,那么非专家建议也会很有帮助。许多在线零售商善于利用大众(包括专家)的智慧,做出更好的选择。Zagat餐厅指南就是一个例子,它根据许多就餐者的评价来给餐厅打分,提供汇总的专业意见,而不是依靠某一位评论家发表个人看法。

整理选项 尽管如此,发展专长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你是提供选择的人,就需要拿捏好分寸,既要有效地协助经验不足的选择者,同时也要能留住成熟的选择者,但如何做到这一点,答案并不总是显而易见。如果你是做选择的人,难点在于如何知道一系列选项的特点中哪些能有效促进选择,哪些会造成更多困扰。更重要的是,没人能够面面俱到,在任何事情上都成为专家。因此,还需要一些其他做法,帮助我们合理地组织选项。

Best Cellars公司就找到了一种方法,将选项重新分类,让葡萄酒的挑选更轻松,尽管这对内行的效果可能不如对普通消费者那么明显。通常,大部分葡萄酒零售商按照产地或葡萄品种来划分葡萄酒,而Best Cellars则另辟蹊径,只提供100种不同的酒,每种均按照品质和合理价格预先挑选,然后分成8个类别,每个类别配上简单易懂的名称,如“起泡酒”或“甜酒”。员工也能因此更得心应手地向客人推荐和引导。

在线零售商也经常采取类似的办法,利用自动推荐系统告诉你“购买本商品的顾客也购买了……”。其优点之一是在对海量选项排序的同时,并没有去除任何商品。因此,如果专业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没有出现在电脑的推荐中,自己也依然可以找到。

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观察了几个Wegman超市的杂志货架,并在“健康与健身”或“家居与园艺”等许多主题下,精简了杂志的数量。我们发现,如果类别增多,总体选项减少,购物者实际上会感到选择余地更多。这表明,设计条理清楚的结构可以使选择过程更加愉悦、效率更高——顾客由于选项减少得以轻松购物,出版社无须印制过多毫无必要的杂志而节省了成本,零售商也不用堆积多达664种不同杂志,如Wegman的某些分店那样。

nlc202309021920

这也是互联网中关键词和标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的原因。哪怕只是给小狗的图片加上“狗”的标签,网络搜索小狗图片的任务也会大为改观。添加更多的具体单词可以将选择范围缩减到可控的若干类别,乃至可控的具体选项。把选择分解成更小、更少、更具体的类别后,你甚至都感觉不到受到限制。相反,你会改进自己的选择以及对选择的认识。

由少到多,选项渐增 在德国奥迪汽车(Audi)的网站上,购买者可以选择从发动机到后视镜在内的部件,定制自己专属的新车。我曾和德国基尔大学(Christian Albrecht University of Kiel)及瑞士圣加伦大学(University of St. Gallen)的同事一起,对该网站做了一项研究。

我们比较了两组奥迪A4的购买者。一组首先选择内部和外部颜色,分别有56种和26种选择。然后按照选项数量从高到低的顺序选择其他元素,最后是内饰风格和变速器类型,分别只有4个选项。

第二组购买者面对的选择一样,只不过顺序颠倒,从选项最少的设计元素开始,到选项最多的结束。

尽管最后两组购买者都是浏览了8个类别中的144个选项,但在选项数量从多到少的一组,选择过程更为艰难。一开始,他们仔细考虑每个选项,但很快便感到厌烦,于是开始接受默认项。最后,这一组购买者对车辆的满意度也就低于选项数量由少到多的那一组。

这项研究表明,如果人们从浅水区开始,逐步进入深水区,并不断积累技能和信心,就能顺利处理大量选项。从少量选择开始不仅能帮助消费者热身,还有助于他们弄清自己的偏好,改善选择体验。假以时日,这种方法就可以使消费者逐渐成熟,有能力应对不断增加的复杂性。

了解自己

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不是操纵消费者做出不合适的选择,而是与他们合作,使双方都受益。尽管人们容易对企业“引导”他们的企图抱有怀疑,但在选择方面,企业确实能够帮助消费者自助。毕竟,如果产品所在的市场已经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选择,此时注入再多的选项也无助于获得竞争优势。聪明的做法是设计出更有帮助的选择形式。

这不仅适用于你的客户,也适用于你的员工。例如,CEO们平均每周要处理140项任务,每项都涉及一系列选择。他们的日常任务中大约半数耗时9分钟以内,只有12%需要超过1小时。这意味着选择是CEO工作的常态。这也是他们成为领导者的原因之一,而如果承担的任务超出能力限度,也会影响他们的绩效。

许多经理人都不太愿意授权。在授权下属选择的问题上,你的态度如何?是帮助他们选择,还是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选择?

如果不让员工选择,表现出他们不值得信任或没有赢得选择的权利,就属于管理不善,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经理人就可以不分情况,把所有选择都交给团队。事实上,只有经理人给员工适度的选择权,员工才会认为自己的上司最称职。因此,在分配选择权时,既不要过分保守,也不要浪费机会。前面提到的选择技巧同样适用于工作场所。

最后,做出良好选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自知之明。高效的领导者也是专注的选择执行者。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提出问题,审慎、负责地做出选择,并能意识到选择也有局限性,有时或许要放弃选择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力量。

所有这些都需要实践,因为选择会令人困惑、迷失方向,使人不知所措。我们在要求选择的时候,也受制于选择。因此,选择越丰富,也越会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和个性。它要求我们变得更优秀,做得更好。这些要求已经超越理性,进入感性层面,甚至有人认为已上升到存在主义的高度。

即便是天生的领袖,也应当努力练习如何做选择,才能避免被选择所诱惑。丰富的选择是如此吸引我们,但往往不能给我们带来好处。有时候,我们陶醉在无穷的选择中,以致忽视我们的健康和所爱之人。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空间、金钱或时间去享受所有选择。因此,我们势必要做出一些让步,而每一次让步都会有心理成本。

但这就是真正领导力的必备素质:面对真实的自己,认清自己可能不愿知道的真相,并以此塑造更长远的未来。

观点概要

现在,我们比以往面临丰富得多的选择,但是选择越多就越难做决定,于是有些人索性放弃了选择,从而也就放弃了从选择中受益的机会。

要改变这种情况,作者认为应该在两个重要领域加强再教育和训练。

首先,要改变对选择的态度,认识到选择并非多多益善。对选择的看法因人而异,也因文化而异。

其次,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认知能力和资源的限制,这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从选择中取得最佳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缩小范围

发展专长

整理选项

由少到多,选项渐增

所有这些措施的目的并不是操纵消费者做出不合适的选择,而是与他们合作,使双方都受益。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消费者,也适用于员工。

过犹不及

从果酱到退休金,选择并不总是多多益善。

1990年代中期,旧金山地区有一个杂货店Draeger’s 的商品极丰富,但我在店里逛了一圈之后常常发现自己空手而出。为了找出原因,我在这里进行了一项研究。我和研究团队在靠近商店入口处设了一个果酱品尝摊位,在不同时段分别提供24种口味和6种口味的果酱供品尝,然后观察顾客走到果酱货架的时候有何反应(货架上的果酱多达348个品种)。

和预计一样,展示24种果酱时,有60%的购物者在摊位前停下,而展示6种果酱时,只有40%的人停下。显然,人们认为选择越多,越“值得驻足”。

但是,同样这些购物者前往果酱货架挑选时,看过6种果酱的顾客更容易决定购买哪一款。在24种果酱品尝摊前停下的人中,只有3%最后买了果酱,而在6种果酱品尝摊前停下的人中,则有30%购买了果酱。

尽管去Draeger’s购物的一大乐趣纯粹就是喜欢看到有如此丰富的选择,但管理层意识到,要生意兴隆,需要的就不只是旁观者:进门的人当中,必须有一大部分成为愿意掏钱的顾客,而不仅仅是为选择而享受选择。

在2001年对资产管理公司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的另一项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次研究的目的是考察集团的90万名员工中,参加公司退休储蓄计划的人数为何如此之少。我们发现,平均参与率受到选择的影响。当退休储蓄计划只提供两种基金时,相关员工中有75%参与;而当计划提供了59种基金,参与率就下降到61%。

请考虑如下差异的影响:在开展这项研究之时,假设一名25岁中等收入的员工选择推迟一年参与计划,那么到了60岁,和选择立即参与计划的员工相比,他的退休储蓄会少18,540美元。然而,许多员工被过多的选择困扰,不断推迟决定,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此外,平均而言,如果退休储蓄计划中的选择项越多,员工的投资决定也越糟糕。计划中每增加10种基金,员工分配给股票基金的供款就会降低3.28%,而从长期投资来看,股票基金的表现一般要优于债券和货币市场。他们完全不投资股票的比例也提高了2.87%。即便是20多岁的年轻员工(根据目前公认的明智做法,一般应将供款的80%~90%投入股票),也可能由于选项数量增加而不去投资股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长期财务收益。

“跳”出语文论文 篇7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 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阻滞了学生思维 (尤其是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这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语文素养, 不能达到“文化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这一要求。

笔者在《身边的大塘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中, 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性尝试与实践性反思。

一、在生活化教学中让学生愿学

张孝纯先生提出:“语文与生活同在, 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语文, 都有语文实践与语文学习。”社会生活是语文的源泉, 也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土壤。因此, 我们要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侧重生活语文教学。

学生学习了《像山那样思考》《离太阳最近的树》等课文后, 在理性层面已经获得了“保护环境, 刻不容缓”这样的信息, 但是学生很难把这样的信息和自己身边的各种环境问题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个很深的了解, 同时让学生能关注环保、关注生活, 更好地使学生把书本和生活结合起来, 笔者就以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污染的大塘河为主题, 让小组以采风、走访、调查等不同的方式, 获得大塘河过去和现在的第一手资料, 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 给各小组分配任务:

(1) 第一组:负责搜集大塘河的图片。包括污染的大塘河和经过治理后的大塘河, 并且为图片撰写说明文字。

(2) 第二组:通过调查, 自主创作小品《哭泣的大塘河》, 并表演。

(3) 第三组:进行社会调查, 听听大塘河两岸人们的心声, 制作成VCR。

(4) 第四组:通过调查, 搜集与生活有关的环保知识, 制作成PPT, 进行宣传。

这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跨出小语文的学习, 融合到大语文中, 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二、运用活动教学法让学生乐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活动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活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 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觉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在“大塘河环境保护”这堂课上, 笔者设置了小品表演等环节,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创作小品、表演小品。第二小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 进行分工, 同学们走进生活, 了解大塘河被污染的原因, 掌握第一手资料, 经过几次修改, 创作了小品———《哭泣的大塘河》。

小品完全由同学们自己排演, 每一个角色的分配、每一句台词的编写、每一个道具的制作、每一个表情的设计, 都是同学们经过再三讨论最后确定的。这个过程, 不仅让学生完成了任务, 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写作等综合能力。

活动化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求知与表演的欲望, 更重要的是, 学生对语文学习进入了更高的“醒悟”层面。活动化教学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奠定了基础, 也让学生寻找到学习语文的源头。

这种活动模式, 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同时让他们通过一种他们所认同的活动的参与, 不但寻找了学习的快乐, 也寻找到学习的信心。

三、运用探索性教学法让学生易学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 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行动导向学习方法正是能满足并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教学途径, 它能让每个学生感到与集体不可分割, 实现资源集体共享, 相互产生心理相容、互相依赖, 转化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学会与别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

在本堂课中, 笔者结合专业让学生为大塘河制作一个公益广告牌, 来呼吁大家一起保护大塘河。对于广告牌的制作, 任务布置如下:

要求:每组合作完成。各个小组把设计好的成果张贴到展板上, 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解释。

广告牌设计要求:图文结合, 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广告语简洁明了, 富有新意;整个版面美观大方。

在广告牌的创作过程中, 每一位同学都是设计师, 每一位同学都要把自己的创作理念讲出来, 在小组讨论后再最后确定本组的设计方案。所以, 同学们不仅能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讲出来, 而且能对其他组设计的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活动课中得到了加强。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 为此, 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课堂回归生活, 让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

参考文献

[1]张孝纯“.大语文教育”刍议[J].河北师范学院报, 1996 (1) .

“跳”出语文论文 篇8

生活实现了高节奏, 课堂同样追求高效率。我觉得每上一堂语文课都是在跳一首动人的舞曲, 如何跳好呢?很简单, 把握节奏, 舞出风格。我觉得语文高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探究式课堂——主旋律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式的设计上,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 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 “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 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 “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 我觉得, 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注重课堂细节设计——伴奏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链接而成的, 精彩的细节越多, 教学的效果就越好。一个精彩的教学细节犹如围棋中的一个妙手, 一穴得气, 满盘皆活;反之, 则是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了。对教学细节的打造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技术和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由途径。

1. 诗意语言巧运用

语文充满了浓郁的书卷气, 诗意的语言更是情与智的融合。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地球, 同样, 教师也应以诗化的语言带领学生游走在美的殿堂。如果老师的语言太过平淡, 这份诗意无疑会顿时消于无形, 因为, 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作用。为此, 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一些具有诗意的煽情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 将屡屡真情化为丝丝雨露, 犹如一杯美酒, 甜美浓烈, 散发着智慧的馨香, 浸润着学生的心田, 启迪着学生的心智, 浓化语文味。

2. 小小疑问妙设计

实现人性化的课堂教学, 创造和谐、开放的课堂, 教师还要掌握科学艺术的提问方式,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以问题完成主体性高效课堂教学的任务。

“一切景语皆情语”。《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汤姆三个人刚逃出做海盗与后来自然景观发生了许多变化, 可以提出问题, “前后景观有何不同?为什么发生了变化?”了解文本。然后更深一步提出问题“环境的写作往往有哪些作用?”“你觉得他们的想法对吗?”探究文本。在思索、比较中学习写作技巧, 明白人生哲理。

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或若干个有争议或深层次的问题交给学生思索、讨论、争议,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三、注重发挥角色功用——引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的角色, 创设让学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情境 (例如引发学生交流、讨论、表现……) , 激发学生的思维需求, 放开学生思路, 使他们建立起思维的意识。教师要欣赏学生的智慧火花, 多激励学生, 这种做法应细化在课堂行为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 要考虑升学的可接受性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 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享受成功。师生互动, 师生共舞, 方能展现舞曲的精妙。

四、注意三“不”——岔步

新课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第一步带来的是思想的变革, 思维的转变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些见解偏差, 下面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1. 语文课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跃而忽视了基础

新课程以来“课堂气氛活跃”成了评价一堂课质量的标准, 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 我们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既要从表面上看课堂是否活跃, 而且还要从基础知识入手,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的基石, 没有基础知识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创新发展也就失去了意义。活跃的课堂气氛固然重要,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我们应把静态的语言语言文字训练转化为动态的实践活动, 这样就会使语文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

2. 语文课堂上不应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了有价值的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提倡教师发扬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尊重学生的表现。而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 对学生的回答加大表扬, 没有否定之词, 这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认为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 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3. 语文课堂上不要过分重视讨论探索而忽视背诵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努力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过去有一阶段将背诵阅读, 视为死读书, 读死书, 被课堂所抛出。学生根本就没有读背之实, 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 没用大胆的读背, 就没有语文素质的提高, 我认为只有多读?, 多背才能培养语感。

“跳”出语文论文 篇9

一、包钢调整转型的发展战略

——坚持跳出包钢发展包钢。包钢的发展必须跳出本部大院, 各大产业线都要立足自治区、立足全国、立足全球发展企业, 通过产权合作、资本运营等方式, 在更宽领域配置资源, 在更大范围引进配置人才。同时, 要以开放视野、包容胸怀, 汲取一切优秀企业精华, 加快技术、管理和文化创新, 引领企业不断追求卓越。

——坚持跳出钢铁发展包钢。随着新体系结构调整的完成, 本部建设发展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在行业企业面对钢铁困境, 纷纷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形势下, 要发挥在国内外钢铁企业中特有的稀土、资源、区位、政策优势, 发展接续产业, 使包钢持续做强、做大, 使企业财富增长、职工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以政策为依托。随着新型产业模式的建立, 公司从未涉猎的新兴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每个产业都要认真研究国家、自治区、包头市及相关省市的政策、规划, 预判并把握发展方向, 寻求市场机遇。同时, 要以打造世界500强企业为目标, 研究争取新一轮资源和政策支持, 尽早实现在区内外大范围的资源和产业布局。

——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产业发展必须做细规划、做实项目, 形成项目群, 不断实施落地, 实实在在支撑发展。要启动“十二五”后三年规划的细化工作, 并对“十三五”发展进行研究。集团层面要加强战略管理, 对各大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战略和规划明确责任, 分解工作目标, 强化监督落实。

发展思路。构建成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的多元产业集团航母;形成实体经济为金融产业、资本运营提供支撑, 金融产业、资本运营为实体经济提供动力, 产融密切结合, 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钢铁产业。作为集团内成熟的传统产业, 在新体系和乌海万腾钢铁结构调整完成后, 将形成近2000万吨产业规模, 下一步重点, 一方面要填平补齐, 做精做优做特。着力在工艺线的完善、配套上下功夫;着力在技术管理的软实力提升上下功夫;着力在产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动向, 适时进行兼并重组, 实现战略布局新突破。

稀土产业。作为集团的第二大主业, 要从国家战略高度, 保护利用好稀土资源, 突破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瓶颈,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从根本上保证市场稳定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实现“国内最强、世界一流”目标。要掌控上游、延伸下游。发挥稀土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 联合甘肃、四川、山东等轻稀土资源地, 形成以包钢稀土为主导的大集团产业格局,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集团管理能力、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和行业集中度。构建从稀土采、选、冶、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加快将稀土五大功能材料做到世界最大最强。

煤炭资源及产业。一是以乌海市、包头市、阿拉善盟等所控资源为基础, 建立包钢自身的焦煤、无烟煤供应基地, 有力保障钢铁主业优化调整;二是以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动力煤为依托, 打造绿色环保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是以新体系焦炉、西区焦化的建设投产为契机, 整合资源, 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四是发挥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区位优势, 以二连浩特、策克、甘其毛都、满都拉口岸和集宁等物流园区建设为依托, 构筑完善的贸易物流体系, 同时打通铁矿等资源运进和钢铁等产品输出的陆路大通道, 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钢铁示范企业。

有色金属资源及产业。依托政策, 在现有黄岗等有色金属资源的基础上, 加快在区内进行有色金属资源布局, 建立地质找矿、风险勘查、矿权收购、旧矿山改造、新矿山开发等多层面推进的有色金属资源产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或“十三五”, 建成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次资源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要不仅局限于绿色建材产业, 包钢西创装备制造、设计、电子信息、近钢等产业, 也要立足包钢, 站稳脚跟, 搏击市场, 形成新型绿色强势产业集群。同时要从集团角度, 结合生态建设, 结合大高炉等的投产, 实现所有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

金融产业及资本运营。快速构建支撑实体产业发展的金融保障体系。财务公司要对标先进, 尽快成为钢铁行业一流的企业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在立足为包钢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提供服务的同时, 更要面向国内外, 建成一流的专业化、特色化信托公司。要以资源为依托, 创新资本运营, 打造上下游产业链完备、高速增长、高收益、高回报的上市公司;同时不断完善培育新的上市公司。

二、加快形成落实体系, 加大落实力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包钢人在研究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同时, 组织全体员工群策群力抓好落实。首先把“两会”确定的201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全部进行指标分解和责任落实, 加快完善与目标任务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干部考评体系, 使考评结果与单位职工的收入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 全力打造举包钢之力支持新体系生产建设的保障体系, 树立实干作用和实干合力, 确立了2013年重点落实三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深化降本增效,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基本任务。要深化对降本增效新阶段、新要求的认识。经过连续三年大力度降本增效, 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 随着先进装备大规模投产, 降本增效具备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的条件。下一步, 要再用三年左右时间, 持续深化, 实现向一流水平的全面迈进。

第一, 要向稳产要效益。总的原则是, 适应两个阶段、三个体系生产的重大变化, 围绕效益最大化, 以市场为导向, 以生产与建设平稳衔接为总要求, 充分发挥自产矿优势, 充分发挥设备管理的基础保障作用, 新体系投产前要开足马力稳产高产, 新体系投产后要努力稳产顺产, 2013年集团本部力争产铁1045万吨、钢1085万吨、商品坯材1019万吨, 实现安全稳定有效益的增长。

第二, 向成本、品种、质量和营销服务要效益。增强成本竞争力。成本控制成为新一年决定钢铁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为此, 公司首次把主体单位加工费用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对标, 纳入成本利润计划体系, 并据此分类, 实施差异化奖励, 一方面进一步拓展降本空间, 鼓励各单位对比指标差距, 找出根源, 堵塞漏洞。另一方面激励各项指标早日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综合绩效考评、干部考核要更加侧重对指标与行业对标的考核。

增强品种竞争力。关键是使一流生产线产出一流产品和一流效益。炼钢要发挥先进铸机作用, 保证生产高钢质产品的需求。无缝新投生产线要尽快顺产、达产, 使产品档次、效益水平发生彻底改观。轨梁要抓住国家2013年城轨投资超2800亿元等机遇, 发挥两条线潜力, 同时加快推进余热淬火项目, 使装备优势最大限度转化为产品竞争优势。公司要建立健全对项目后评价的监督考核机制, 严格奖惩。

增强质量竞争力。视质量和信誉为企业生命,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以用户标准为生产标准, 重视交货期, 满足消费转型升级的品质要求。以各条生产线成材率、合格率、非计划品率与先进水平对标为重点, 充分挖掘质量效益。增强营销服务竞争力。建立快速响应市场, 责、权、利对等, 激励与约束有力的销售服务体系, 实现向现代化、专业化销售的转型。

向制度创新要效益。从公司层面, 制定并实施总包管理办法。在辅助材料和备品备件采购、劳务用工、维检区域承包、绿化美化等方面拓展总包范围, 创新总包方式, 并纳入综合绩效考评体系, 强化监察督办。此外, 要总结各单位降本增效的先进经验, 使之形成制度, 总结推广。

第三, 向产业协调发展要效益。具体内容是:

稀土产业。要居安思危、居危思进, 争取国家对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的支持, 持续推进五条产业链条的构建。要慎重选择和优化工艺、环保技术, 早日建成世界最大的绿色稀土原材料产业园区。要在尽快完成对区内稀土上游企业整合的同时, 推进北方稀土集团的组建, 整合资源、规范市场, 带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矿业产业。按照立足区内, 巩固现有、扩大储备, 成熟一个、开发一个, 建设基地、形成产业的总体思路, 扩大区内外资源占有, 特别要实现对区内大的有色金属资源的控制。推进城梁井田、杨圪塄煤炭资源合作重组, 尽快实现融资和产业发展。

非钢产业。包钢西创要在深入推进两大园区建设的同时, 发挥已投资项目的拉动作用, 依托循环经济和装备制造两个研发平台, 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 加快打造强势特色产业集群。要兼顾服务包钢与产业发展, 构建新型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包钢西创和改制集体企业一方面要全力保新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要抓住新体系投产的机遇, 延伸服务范围, 实现与钢铁主业协同发展。

第二大任务:打好新体系建设与生产的攻坚战,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长远支撑。这是核心任务。新体系系统工程是公司向未来八年目标迈进的重要进步阶梯, 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2013年作为新体系工程的基本建成之年, 面临的建设强度、资金压力与生产难度前所未有, 能否交上合格的答卷, 是对全体包钢人的重大考验。

———坚决打好建设攻坚战。在两年多的时间建设如此规模和高技术含量的全流程钢厂, 这在行业也是少有的。要按照既定投产目标倒排工期, 全力以赴扣网推进。公司为新体系配置了扁平高效的组织构架, 选派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要层层组织发动, 切实发挥作用。建设单位要把好建设项目的每一道关。所有涉及的单位都要尽心竭力投身建设、支持建设。同时, 新体系是全包钢人的新体系, 要加强宣传, 形成举包钢之力建设新体系的浓厚氛围。

要强化管理, 控制投资、保证质量, 安全高效建成新体系。尤其质量是百年大计, 要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来保证品质、树立丰碑。

要全力以赴保证建设资金。利用好上市公司、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融资平台, 以煤炭等资源为依托, 多渠道募集资金。同时, 全体包钢人更要激发咬紧牙关渡难关的精神, 从每个人自身做起, 从工作点滴做起, 以实际行动支持新体系。

———坚决打好备产、生产的攻坚战。要提前做好预案, 超前备战。特别要高度重视大高炉的顺行。这将是包钢历史上第一座4000m3以上大高炉, 要学习国内大高炉操作的成熟经验和技术, 合理配料, 优化操作, 努力实现全流程顺产。

要高度重视产品和市场的开拓。研究利用2250mm热连轧为现有冷轧生产线供料生产。通过与成熟的汽车板生产企业, 与北重、北奔等装备制造企业合作等, 做好2014年产品大批量投放市场的充足准备。

此外, 在全力保新体系的同时, 要统筹兼顾, 加快推进氧化矿选矿搬迁、稀土、非钢、环保、民生等项目, 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惠及职工群众。

第三大任务:推进创新驱动,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注入新鲜动力。这是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任务。先进生产线的投产, 增加的不仅仅是产品、产量, 更重要的是, 将带动包钢管理技术水平上到全新高度。要以此为契机, 大力推进管理、技术创新。

———推进管理创新。在巩固5S、门禁系统等管理成果的同时, 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 结合ERP的实施, 继续做好组织结构调整与流程再造工作。以争创“中国质量奖”为目标, 以持续改进为抓手, 以建立具有包钢特色的卓越精细管理体系为基础, 深入推进卓越绩效管理, 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此外, 在稳步推进集体企业改革的同时, 创新谋划改制后集体企业的新发展。

宾利:跳出扩张陷阱 篇10

有不少企业利用“网络效应”应对市场环境的著名法则——先下手为强和迅速扩张所向披靡, 在供给方范围经济中, 平均成本随范围扩大而降低, 而在需求方范围经济中, 平均利润随着范围扩大而提高。因此, 厂商如果能够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就能成为绝对的垄断者。

但是对宾利来说, 奉行迅速扩张这一法则绝对会变成一个战略悲剧, 经销商渠道扩张并不会带来相应的销量的增长, 2013年宾利在华进行了大规模渠道扩张。全年宾利新增了12家授权经销商。截至2013年底, 大中华区授权经销商总数已达38家。截至今年1月, 宾利在华经销商总数为39家。另一方面宾利在全球销量增长19%, 但是在中国, 去年宾利汽车仅交付新车2191台, 销量下降3%。

现在, 宾利已经开始放慢扩张脚步, 并找寻更有效的方式拯救市场。

《时代汽车》认为, 宾利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亟待提升的是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

2014年1月, 大众集团公布了一系列的人事变动, 大众汽车 (中国) 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友添先生 (Mr.Ricky Tay) , 在继续担任公司总经理的同时, 担任宾利品牌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总经理。

郑友添, 马来西亚人, 说国语, 2000年到2009年任上海大众公司的网络发展部总监, 2011年至2013年1月, 任大众汽车马来西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命拥有亚太地区将近40年汽车行业经验郑友添担任宾利品牌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总经理是对宾利在华深耕的体现。就像大众汽车集团执行副总裁苏伟铭先生说的:“在竞争激烈的中国进口汽车市场, 我们只有做到审时度势、人尽其用, 才能更上一层楼。”

转战混合动力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 宾利带来了全球首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 此外, 宾利新飞驰V8、全新欧陆GT极速版与欧陆GTV8 S中国首发。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概念车, 新车以宾利慕尚为蓝本打造, 并对慕尚的外观和内饰进行了细微调整。虽然这款概念车有可能不会量产, 但其混动技术将被应用于宾利SUV车型上, 并于2017年正式上市发售, 宾利SUV将会在2015年年底投产, 在2016年初向全球市场发布。

宾利汽车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沃尔夫冈·施莱柏博士 (Dr.Wolfgang Schreiber) 告诉记者:“宾利是第一个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超豪华汽车品牌, 并且也是第一个展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概念车的超豪华汽车品牌。但这项技术并不等于纯粹的充电动力技术, 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可以让宾利目前车型在性能上有更大的提升, 比如可以带来更强劲的加速度、可以使用电力进行制动等, 这些都是对我们现有车型性能很好的补充和支持, 这项技术对于宾利是十分有利, 同时能给宾利客户带来更多好处。未来十年之内, 我们希望宾利将有90%的车型都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所以不仅在SUV上, 我们在其他四门及两门车型上都会使用这项技术。”

迎合市场

在北京车展上首发的新飞驰虽然外观上与在售车型仅有细微之处的差别, 但是由于搭载了4.0T V8发动机, 从而改变飞驰仅有6.0T W12一款大排量高端发动机的局面。同时, 新飞驰V8的入门价位也拉低至319.8万, 比之前的飞驰W12的393.8万的起售价低了74万元。

郑友添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飞驰V8车型, 让更多的潜在用户有机会体验到宾利的产品。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 中国客户对这款车的接受度很高。”

在中国, 宾利车主平均年龄在35-40岁之间, 而美国车主平均年龄为53岁左右, 中国用户的年龄平均比美国的车主年轻10-15岁左右。考虑到中国车主更加年轻, 因此在车辆配置方面会根据国内客户的需求增加一些配置, 比如导航、车内Wi Fi等。宾利品牌希望中国车主能够保持长期的忠诚度, 任何一辆车都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全新宾利飞驰V8拥有更低的排量、更低的价格, 这意味着飞驰V8车型向奔驰、宝马、奥迪的旗舰市场中的消费者靠近, 可以让大范围的消费人群体验宾利的个性化定制车型, 也就是说, 宾利飞驰在进一步迎合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

保持独享性

作为一个超豪华品牌, 尊贵、独享是宾利的核心竞争力, 宾利将如何保持其尊贵、独享性这一王牌?

宾利汽车董事会成员, 罗凯文先生 (Mr.Kevin Rose) 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到这样的平衡。首先, 宾利车型家族不断拓展, 每一款车型都有衍生产品, 比如欧陆系列中有V8, 也有V8 S, 它速度更快。每一款车型都会有更多的选择提给宾利车主, 其次是宾利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服务, 宾利汽车在车身颜色、内饰木制面板上有多种个性化选择, 用户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让自己的宾利车独一无二, 所以虽然宾利的销量在扩大、更多人拥有宾利, 但每一辆宾利都不一样。

面对应用车辆新技术与宾利纯正血统之间的矛盾, 罗凯文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 一块精工电子手表可能非常先进, 可以显示全球各地时间, 甚至还可以提供天气信息;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虽然只能显示时间, 但是它给用户提供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价值。所以, 平衡是宾利始终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可以看到, 目前宾利所有车型已经都搭载了Wi Fi功能, 在车身材料也使用了铝制面板, 飞驰车型有后座娱乐系统, 慕尚有i PAD系统。所以, 其实宾利也是有采用人机交互新技术的, 但是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 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持宾利的核心价值。“我们不是要给车主提供无限多的信息和新技术, 而是把他们需要的提供给他们。”

郑友添也介绍说:“宾利总部有一个Mulliner部门, 就是帮用户实现各种独特的个性化需求的。如某位用户希望在后座安装电子游戏机、有些希望他的车身颜色是双色的、有些希望在座椅头枕上绣上独特的花纹、在车内加装某种仪器等等, Mulliner部门都能一一满足。”

Mulliner最早源于253年前, F.Mulliner所创立的位于英国北安普顿的M u l l i n e r车身制造公司。如今, Mulliner早已成为汽车顶级定制的代名词, 是汽车界华丽妆容的设计师, 同时也是奢华创意典范的创造者。宾利Mulliner部门拥有130位世界顶级技师负责定制化过程中的不同工序, 有些工匠甚至已经在Mulliner工作超过30年。

完善服务网络

2013年, 宾利汽车在大中华区新增了12家经销商。郑友添告诉记者, 2014年将不会继续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增幅, 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希望新经销商可以实现他们的经营效益, 另一方面希望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接下来,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我们的经销商销售服务网络, 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升客户满意度。”郑友添说, “同时, 售后确实是经销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将不断提升经销商的服务水平, 为客户带来宾利全球统一标准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体验, 帮助经销商吸引更多消费者, 从而提升他们的业绩与盈利水平。宾利汽车中国致力于打造一个健全、完善的经销商销售服务网络, 为此, 我们不会盲目增加经销商数量, 而是会有机会、有步骤地来提升经销商网络质量, 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

跳出“死胡同” 篇11

这一天他做表演时,有人上台给他出了道题:“一辆载着283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有87人下车,65人上车;下一站又下去49人,上来112人;再下一站又下去37人,上来96人;再再下一站又下去74人,上来69人;再再再下一站又下去17人,上来23人……”

那人刚说完,心算大师便不屑地答道:“小儿科!告诉你,火车上一共还有……”

“不,”那人拦住他说,“我是请您算出火车一共停了多少站口。”

阿伯特·卡米洛呆住了,这组简单的加减法成了他的“滑铁卢”。

真正“滑铁卢”的失败者拿破仑也有一个故事。

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的一位善于谋略的密友通过秘密方式给他捎来一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爱不释手,从此一个人默默下起了象棋,打发着寂寞痛苦的时光。象棋被摸光滑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拿破仑死后,这副象棋经过多次转手拍卖。后来一个拥有者偶然发现,有一枚棋子的底部居然可以打开,里面塞有一张如何逃出圣赫勒拿岛的详细计划!

两个故事,两个遗憾。

跳出公平说公平 篇12

高考是竞争性考试, 是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考试。考生和家长要认识到, 高考公平是建立在选拔性和考试性上的公平, 那种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 更不能用“人人上重点”“人人上清华北大”来衡量公平。

站在大学教师的立场, 我比较关注改革招生录取机制和改革监督管理机制。高考是把量才尺, 把个人的才学和能力放在首位, 但对高校来说, 如何选拔偏才、怪才, 能否开设“绿色通道”仍然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何确保更多的农村考生进入重点院校、优质院校也需要从政策方面进行考虑。尽管《方案》有所提及, 但语言寥寥, 有些苍白。并且, 从现实观察, 人们对高考公平的不少诟病恰恰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

对高等学校的生源调查结果显示, 1.4%的学生是来自城镇的, 仅只有0.74%的学生来自农村, 前者考入高等学校的机会是后者的1.89倍, 体现到985、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校的两者差别更是高达2.42倍。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热门学科领域, 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考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差距更是显著, 从经济学的入学机会来看, 竟存在4.23倍的差距, 精英社会层次的子女由于其父母的经济资本、文化素养资本、社会地位资本也占据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也有着更大机会考入重点高校和热门专业资源, 而文化教育资源远远不及的农村学生所获得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完全无法抗衡城市精英阶层的学生。刺目的现实倒逼政策必须作出有力的回答:从考试题目设置到录取机会上, 是不是能真正做到“眼”中有农村考生?如果仅仅是嘴上说说, 就高考承担的社会流动和分层功能而论, 显然也是一种嘲弄吧?

当前, 由于法律缺位、政策不稳定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 在招生工作中, 考生和家长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录取的平等权得不到保障, 在以往的政策中, 考生甚至是被忽视的, 所谓的选择权仅仅是纸面上的权利。那么, 在“考生的选择权得到更好保障”的理念下, 录取制度如何跟得上社会期待和民众意愿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作出更多的努力, 要从制度上规定录取信息公开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什么层次, 不能完全听凭高校的自我裁定。只有公开教育机会分配, 打破信息垄断, 才可能为学生家长及社会监督学校校务提供条件, 才能构建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机制。对有关部门和高校来说, 应主动接受监督, 为社会和民众提供监督的条件。这在新媒体时代不难办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指出:“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 学校通过考试来进行选拔, 从而决定人们的社会地位。”个体通过高考改变自己所处位置上的社会资源的质和量的分布状况, 争取自己所期望的职业、社会地位等社会资源。希望我省的考试制度改革可以给考生带来一个可预期、可期待的愿景!

上一篇:口语活动设计下一篇:联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