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我爱你(通用9篇)
语文语文我爱你 篇1
当你进入高中, 面对一套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的新教材时, 你该怎样去学习?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最佳策略?当你了解了各板块的主要内容, 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 你一定会说:语文, 想说爱你也容易!
一.深入品读, 适当延伸
阅读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尽管各种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人文内涵有所不同, 但都应深入品读, 并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延伸, 以达到吸取文化精髓, 提高鉴赏水平, 丰厚文化涵养的目的。此板块有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对情感充沛、形象性较强的现代新诗进行品味和鉴赏。学习诗歌, 一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 从而体会诗歌浓郁的感情。二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思想、生平以及所用手法, 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三是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 进行联想和想象, 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四是课外延伸, 广泛阅读诗人的其他作品, 还可积极参与新诗朗诵会、诗歌创作等活动, 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和诗人的气质。
第二单元是先秦的历史散文和汉代的史传文学。学习古文首先要积累语言知识, 对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有初步了解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 同学们要逐步学会实词推断的方法、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几种特殊文言句式。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培养利用网络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其次要通过品读故事情节、剖析人物性格、分析使用的手法去领会精妙之处。对人物形象可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对其作历史的、客观的评价。
第三单元是丰富多彩的散文世界, 所选三篇均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同学们应透过文章对人与事的描写, 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 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深入分析作品中人物的遭遇、行为, 特别是对最能触动你心灵的内容展开个性化的思考, 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当然, 要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及情感倾向, 需要掌握相关写作背景, 做到知人论世。还应抓住重点词句加以品味理解, 善于筛选概括相关信息,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体察和认识。课外多读相关作家的作品, 以加深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沉情感。
第四单元侧重于对应用性较强的新闻和报告文学的阅读理解。学习通讯可通过分析标题含义来理解主要内容, 借助赏析文章采用的多种表现手法来把握作者的立场、爱憎等主观感受。学习报告文学应掌握其真实性、文学笔法和作家的主观参与性等基本特点, 通过品读分析其借鉴其他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 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对人事的是非曲直、扬抑臧否的看法。
二.丰厚理论, 加强实践
对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三个板块的学习, 同学们应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加强实践活动, 并将相关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
表达交流分为写作和口语交际两部分, 写作部分主要从写人、写事、写景的角度训练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口语交际专题为朗诵。记叙文的写作要掌握其基本的文体特征, 明确写人、写事、写景的基本方法。对细节描写、多觉描写、肖像描写以及悬念、巧合等写作方法, 都应在明确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片段作文训练之后, 再将所学运用于成品文中, 那么一定能够得心应手。朗诵作为口语交际的内容更应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反复实践, 如对朗诵材料的内容情感的把握, 对语调、语速、音重、音色等朗诵技巧的运用应是前提, 然后调动自己的情感反复揣摩体会, 就一定能感染他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学习这部分内容, 阅读教材内容只是基础工作, 更重要的是课外延伸。对汉字的学习更多的是课外积累, 如汉字的各种形体特征、常见汉字的构成方式、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等均需要平时的收集、积累。学习对联先要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 其次在广泛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提高赏析能力, 进而学会对对联。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学习主要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 开展这方面的活动需要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做相关调查, 了解现实生活中正在流行什么样的语言, 了解它们的产生途径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新词语产生途径的学习, 课本上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方式, 同学们可以找一些新词语, 探究一下它们产生的途径, 加深对词汇发展的体会。
名著导读部分课本介绍了《论语》《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内容, 建议同学们不要停留于快餐式阅读, 应在课外自主安排时间阅读原著, 从原著中得到更多更具体的文学滋养。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写写读书心得, 那样你会收获更多。
语文语文我爱你 篇2
我爱语文-- 语文课件 语文试卷 语文教案 语文素材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文章高级搜索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语文 >> 文章中心 >> 首页 ※ 备课参考 趣味盘点 (0) 《论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解 (26) 《越中杂识》之《沈嘉徵》译文【刘少龙翻译 (498) 欧阳修《与乐秀才书》译文(刘少龙翻译) (405) 《宋史?向敏中传》译文(刘少龙翻译) (136) 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途径 (514) 备课的妙悟 (628) 对于《老王》教学的一点新思考 (358) 新形势下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 (199) 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33)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情感之弦 (301) “搞活动”是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形态等 (373) 《那树》中的对比 (130) 《愚公移山》寓意探源 (505) 《苦斋记》赏析 (273) ※ 语文教研 一石激起千层浪DD谈对学生名著兴趣的激发 (58)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写作创新作文的根本 (51) 语文教学,教师如何把握“导”的时机 (477) 把握语文 规范教学 (909)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293) 基于阅读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角色变换艺术 (96)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的`实践与 (59) 关注经典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49) 让语文回归生活 (202) 基于校本教研的语文教研组建设 (37) 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教书育人,(10) (1663) 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113) 浅谈初中语文的听记填充式笔记法 (232) 细节成就好作文 (626) 触摸经典,品味书香 (312) ※ 教学设计 《一剪梅》(优质课教案) (776) 《一剪梅》教案2 (350) 《一剪梅》教案3 (226) 《一剪梅》教案4 (297) 《越中览古》教案 (543)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2 (489)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1 (210)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学参考 (59) 《书愤》教案 (895) 杜甫《蜀相》赏析 (192) 《蜀相》课堂实录 (285) 《书愤》与《蜀相》的比较教案 (329) 《蜀相》教学设计2 (273) 《蜀相》教案 (304) 《拟行路难》教学设计 (86) ※ 作文教学 高考高分作文:记忆的味道 (45) 写作素材: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45) 37篇高考作文 (1012) 浅谈差生作文辅导 (416) 浅析小作文训练的类型、特点与价值 (483) 20高考优秀作文集萃 (4438) 作文如何写好细节 (1425) 中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1688) 湖北考生古体长诗获评高考最牛满分作文 (875)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783)评论 例证型议论文写作探微 (1220) 激发写作欲望 变革评点方式 (720) ,形象墙;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诗意拟写 (2851) “作文与细节”教学案例 (2117) 议论文也可以写得美丽 (1591) ※ 考试备战 关于高考《考试说明》的解读 (64)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语文看重独立探究能 (15) 20高考“语言表达运用”备考策略及试题 (157) 年北京高考语文不可不知的秘密 (24) 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28) 语文阅读整体把握三部曲 (77) 给高三备考上半场收好尾 (24) 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57) 湖南省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和样卷 (46) 名师观点: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621) 素材准备从阅读开始 高考写作复习三大启示 (522) 演讲和高考作文:同一源头的两条水流 (54) 高考语文“三板块”不能厚此薄彼 (169) ,亚克力logo;高三语文期中之后到期末之前备 (170) 高考语文细节辅导: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179) ※ 诗歌专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赏析 (937) 《甘草子》(柳永)赏析 (825) 韩愈《听颖师弹琴》赏析 (96) 《李凭箜篌引》赏析 (80)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赏 (896) 经典文言文鉴赏 (2849) 浅谈古诗词的虚实结合 (2210) 谈谈诗歌意象解读的几个角度 (5276) 梅尧臣与苏舜钦 (1592) 宋诗鉴赏(1) 宋初诗人 (6821)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六) (3473)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四) (2592)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三) (2244)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二) (2206) 历代江西作家作品选读 (1294) ※ 文化百科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40个官职名 (701) 渊源不能流长截瘫者难以健在 (658) “暴发”和“爆发” (1128) “对”“对于”“关于”之辨 (1278) 再谈林黛玉形象 (7537) 林黛玉之“凄美” (5147) 谈谈贾宝玉的形象 (2958) “启事”与“启示” (1888) 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整理) (3369) 略论最佳对联结构 (6330) 《红楼梦》四大家族主要人物关系简表 (12638)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案 (2193)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该有的差不多都搜集全了 (40180) 《诗经》概述 (238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DD也谈薛宝钗形象 (5770) ※ 教育管理 父亲教子的七大技巧 (1227) 以爱交心 以严导行 (1003) 做一个“六星级”的班主任DD浅谈班主任应 (1345) 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3833) 两次流泪,让我成长 (2260) 毕业前,老师与你们风雨同舟 (1861) 每天要问自己的九个问题 (3300) 从养成教育出发,谈非智力因素后进生的转化 (1844) 滴水也能穿石 (2854) 话说班集体里的半边天--“女生教育”之我见 (2560) 家长会设计 (2940) 爱的教育 (4708) 《法制教育》班会课教案 (4253) 走进心灵:20条评语,字字关情 (3662) “安全 健康 文明,让我们携手建设网络世界 (2233) ※ 应用文萃 国旗下演讲:《这里有挑战,这里有机遇》 (238) 国旗下演讲:《我勤奋,我成功》 (273) 国旗下演讲:《勤》 (74) 国旗下演讲:《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115) 国旗下演讲:《勤奋,成就人生》 (126) 国旗下演讲:《无题》 (39) 国旗下演讲:《自信DD创造自己的根基》 (52) 国旗下演讲:《自律》 (47) 国旗下演讲:《习惯培养更要方法》 (59) 国旗下演讲:《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75) 国旗下演讲:《养成“归位”小习惯,铸就社 (48) 国旗下演讲:《选择博爱》 (35) 国旗下演讲:《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值》 (36) 国旗下演讲:《重视自己的价值》 (179) 国旗下演讲:《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168) 最 新 调 查 没有任何调查 最 新 热 门 最 新 推 荐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高中语文 说爱你也容易 篇3
高中语文,被戏称为“语老六”,在高考的各科中,地位最低。学生不爱学语文不重视语文,这是母语的尴尬,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虽然高考赋予语文150分的高分,但学生的重视程度远不如数学、外语,甚至是其他100分的科目。课下学生敢不学的恐怕只有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语文的时效性差。语文的知识面宽,知识点多,且知识点间结构松散,这就造成了学习语文效率低下,有时努力学不一定提高,不努力学不一定降低,于是就形成了语文课可多上、可少上甚至可不上的现象。语文课也成了“听了未必有长进,不听未必是损失”的局面。
二是学科的目标性差。理科知识一般是一环套一环,呈螺旋形上升,少了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便链接不上。而语文知识则是呈点状分布的,一个个点构成一个面,某一个点的缺失一时还难以显现其作用,等到点点都缺失时便会发现你提起来的是一张漏洞百出的网,是一面处处是洞的筛子。语文知识的点状分布特性也造成了语文学科的重复性强,常常是一个知识点小学在讲,初中在讲,到了高中也在讲,甚至到了大学还在讲,于是便有人戏称语文老师都属祥林嫂的,只会讲阿毛的故事。而讲到最后的结果便是从小学到大学,年级越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也就越差。
三是社会对语文缺乏人文关怀。不可否认,中国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在受着语文的熏陶,说语文,学语文,甚至连做梦都在用语文,但正是这种“普及”才使语文失去了它的应有清纯,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误解:语文是不必像其它科一样专门下苦功夫的,课内丢了可以课外补。
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语文的畏惧,常常慨叹高中语文“爱你真不容易”。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途径,高中语文,说爱你也容易。
二、明确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不管有多少问题还有待探讨,但从学生角度来讲,必须有明确学习目标,否则就会盲目。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高考考试说明》,学生必须明白高考要考什么,而且从上高中的第一天起就要知道,争论是老师的事,是专家的事,学生只需明白高考考什么即可。简言之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浅易古代诗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鉴赏能力、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一)学会读背
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之上的,学生对某一篇作品中词汇、意境、结构、主题的理解力的高度住住取决于他们平时作品阅读的数量。作品读得多的学生,理解力就强,阅读速度也快,反之,理解力就弱,阅读速度也慢。但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审美距离切近、功利色彩鲜明的“近阅读”现象。著名美术家吴为山说过:“读书的宗旨是使自己进步,恰如聆听大智大哲大贤教诲。”我们读书的目的在于改变人生、发展人生、完善人生。因而在阅读课外作品时我们提倡让学生读有品位的作品,读书的品位即可看出一个人的品位。我们要在读书中不断地关注自我、超越自我、注重大我。
读书量的要求。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加大阅读量就必须提高阅读速度,这不仅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需要,还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科研究和创造精神的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需精研细品,要一目十行,块状阅读,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摒弃多余信息,获取作品精华,采撷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用文字精确表述自己的思想。
(二)学会积累
语文知识的点面结构造成了语文学习必须重在积累。积累的内容便是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积累时,笔记本要有三个:一个积累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知识,一个积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知识,一积累作文材料。每一部分都要分门别类整理好,将同一知识点的知识整理到一起,切忌从前住后一股脑推着记,像个杂货铺子。例如作文部分可分社会、人生两部分分类整理。
(三)学会写作
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写作,在学生心目中写作是在代圣人书,自己要正襟危坐,拿腔拿调,一反常态,摆出一副小大人的架式,谈玄论道。这种思想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许多学生不会也不敢写作文,另一种是作文的造假现象严重,假大空,无病呻吟。其实,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心的过程,不必装腔作势,开始只需写真事、抒真情,有情的文章才是最动人的文章。不会写作文的同学先不要管章法,只管写起来就是,哪一个大家写文章是先想好了怎样写作怎样写才写的?还不都是先写后改!所以只要你情思涌动,不求章法而章法会自来。
作文训练,不必篇篇都写长文,有话则长,无话可短,重在常练。作文的训练绝非一两篇就能奏效,也绝非听几节作文课就能成功。
(四)学会预习
很多学生以为,读一遍书,知道了内容,查了字词就是预习了。这是对预习的肤浅认识。那么,应该如何预习呢?
第一是字词,首先解决字词的音形义问题。
字词需学生自己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不懂要查。教师的任务是负责检查,并告诉学生课文中的一些学生可能找不出来的多音字。
第二是查找作家作品,了解背景资料。查找这些,一是为了掌握文学常识,二是为了知人论世,理解作品。
第三,通读全文,整理思路。
阅读如登山。文章就好比是一座植被层次清晰的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灌木林、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场、高山荒漠和雪峰。学生读文章,常常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游客,只知穿行于林间草地,欣赏每一棵树、每一茎草,而不知道登到山顶回过头来再望一望,看一看这山共有几层,每一层都是什么,它们的分界在哪里,其间有何关系。这回头一望的过程就是对全文整体感知的过程。没有回顾的过程,就永远没有整体的感受,就难以综合起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留心段落中心句,如果没有就要自己试图概括,然后将每段段意连缀起来,文章思路自然就清晰了。
第四,注意批读,写出感悟或疑问。
一篇文章如果只认识了字句,那就没有起到任何预习的目的,要预习,就必须对文章进行批注,有感悟的地方要标上,有疑问的地方也要标上,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讲讨论。
也谈“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4
今年第3期《当代学生》(B版)“名家出题”栏目给出的作文题是《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出这个题目的是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郭开平教授。而他之所以出这样一个题目,一是缘于他自小对文学的酷爱,二是他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的感慨。从该期杂志所选录的几篇习作来看,学生们透露的这种无奈,主要也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对现在这样为考试而学语文,把本来充满人性、情趣的语文变得味同嚼蜡。所以,“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不在于语文本身,而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出了问题。归根结底,语文和语文课是不一样的。
第一,语文课怎样教?郭教授说:“语文好不是教出来的!”但是,开了这样一门课,总不能不要教师教。为什么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对学生的感染也不同。所以关键还是在怎样教。郭教授就举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一道题,《藤野先生》一文中“仰起头来看着藤野先生的照片”,这个“仰”字有什么含义?郭答:“没有什么含义,就是抬起头来。”儿子立刻用老师教的反驳:“不对,这个字里含有敬仰、内疚、崇敬、自责等好多含义。”本来对阅读的理解,是一种自我的体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我们却是按照教辅书教给学生一种需要死记硬背的标准答案。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多的是这样干巴巴的标准答案,缺少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么要学生喜欢语文课谈何容易?
第二,语文课怎样考?郭教授认为,语文考试应该侧重于考文言文、诗歌、作文,并认为考现代文只要“意可即对”。这也许有他的道理。在笔者看来,考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考学生对语言应用的能力。有的学生考试可以得高分,但实际生活中却连最起码的应用文都写得前言不搭后语,这是很不应该的。其次是检验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学功底不同,对教材的解读、理解也不会一样,深浅自现。而现在的语文考试,都以教辅材料的标准答案为准,考的是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许多人后来回忆,所有死记硬背的答案都忘了,记住的倒是那些平时凭兴趣阅读的东西。所以,这样的考试只会麻木学生的神经,要说对语文会产生什么兴趣,答案也是可想而知的。
小一语文 我爱祖国 篇5
我爱祖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率和5个词语。认识“旗、鸽” 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是哪国人?她的全称叫什么?
2.介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板书课题:《我爱祖国》
二、指导看图。
出示幻灯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都爱什么?为什么爱?
2.班内交流:(可以打乱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
提示: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标志。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3.齐读最后两行,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
(3)播放介绍祖国自然风光和伟大成就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要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七、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l)出示生词卡片,指读。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自由读课后的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要:上边的“ ”,要与“西”区别。
爱:下面的是“友”,不是“发”。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最:下边“耳”的第一横要写长些。
(3)指导书写。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语文早读课,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6
关键词:阅读方法;早读任务;早读氛围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合理地利用早读课,实现早读效率的最大化,让早读成为新课改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那如何从早读课着手呢?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会说,都高中了,谁还不会读书呀?确实有学生不会读!读书的形式有很多种,默读、朗读、细读、浏览,等等。可我说的是早读,早读是一定要读出声的,只有大声朗读,激情朗诵才能彰显早读课的魅力。明末顾宪成有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明确早读的要求,并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高一的第一堂语文早读课上,当我走进教室,环视教室内读书者寥寥无几,声音稀落,很不景气时,我顺手在黑板上写道:“无读不丈夫!”同学们看到后慌忙读了起来,而后又写道:“声小非君子!”同学们开始大声朗读起来,死气沉沉的教室里立即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可见,老师巧妙合理的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二、让学生明确早读的任务
早读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教师应该心中有数。且任务要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任务。
首先,我把语文课代表训练成得力助手。头一天,我就告诉阅读的内容,早读课上,前十分钟由课代表带领大家放声齐读,后十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朗读。其间,课代表及时巡视,以解决阅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其次,我还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在早读课上进行系统的字词、成语、美言等的积累,因此,我印制了每期的《早读巅峰积累》,让学生在早读课上对重要知识点及时得到复习,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正如曹灿说的“朗诵也是语言教育不可缺少的有力手段”。
三、使学生成为会读的人
语文早读中,更多的是为了记忆,记住要求背诵的,考试可能考到的,这种机械的死记硬背,往往对文本语段缺少深刻的理解体味,与作者缺少深层的交流与沟通。这样的读书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也会让学生逐渐丧失阅读的兴趣。
所以,早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看准字形的基础上,带着感情,有节奏地去读。带着对文本的理解,有感悟地读。如果有必要,辅以一定的动作也可。初中时曾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片段,先生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读到入神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样经典的片段让学生回忆起来也是不无好处的。潜移默化中,学生得到启发,早读的氛围也越来越好!
四、形式多样勤检测
我们传统的早读课以读为主要形式,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去读去背,那么时间不长,即使是高中学生也容易注意力转移,出现厌倦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就应及时根据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早读时形式上追求创新、
富于变化,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热情。在班级,我就尝试过以下形式,效果还挺不错的。例如,美读、示范读、配樂读、角色体验、竞赛读等。其实,只要我们能花点心思,一定会设计出许多别开生面的早读课,让早读精彩起来。
另外,为获得最佳的效果,教师还应及时检查早读的情况,或抽查背诵、或集体背诵、或抽查默写等,对好的给予鼓励,差的督促其改进,做到有布置、有检查,这样才能达到早读的最终目的。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总之,要让师生能真正地爱上语文早读课,就一定要充分重视早读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教会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情味,读出意味,读出余味”,让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早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记忆上,要让语文早读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7
一、表现
1. 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至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 应付老师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老师及家长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学生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等自主学习。尽管有些家长给孩子买了大量的辅导资料、课外书籍等,但只要是老师不检查,学生就任凭它“束之高阁”,这种被动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3. 缺乏成就感而自暴自弃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较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甚而自卑地认为自己不是学语文的料,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害怕失败而不知所措。如此反复几次,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部分学生就自暴自弃地放弃了语文的学习。
二、探因
1. 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个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就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退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 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有些学生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却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措施
1. 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注重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2. 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即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应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正遭遇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大部分学生认为高考反正是考课外的,语文学不学都无所谓。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探因,希望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力求发挥语文课最大的功效。
语文语文我爱你 篇8
一、现状分析
(1) 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有的学校明令禁止课任教师私自组织一切校外活动:清明节, 烈士陵园扫墓不去了;普法日, 劳教所听现场法制课被叫停了;消防日, 消防营观摩消防训练取消了……语文教育本应是大语文概念, 内容应多姿多彩, 形式应丰富多样。笔者以前曾组织学生列队向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敬献学生自己手折的纸花, 带队参观敬老院并为老人做些服务, 利用体育课带学生到石质水渠里翻找石蟹……如今敢吗?甚至连成语接力、班级辩论、诗歌朗诵会等一切与考试分数无关的语文活动也逐渐取消。老师, 人越教越老, 胆子却越老越小, 悲夫!
(2) 教学的阵地越来越小。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但绝不是全部阵地,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所谓“笼鸡有食汤锅近, 野鹤无粮天地宽”,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即生活, 生活即语文, 光是课本教学、课堂教学, 哪里能负载起语文教学的全部内涵。笔者所在的城市交通秩序较混乱, 一到放学车辆纵横, 险象环生。曾计划布置学生或者作文小组实地考察, 调查分析, 研究对策, 提出建议, 从而形成调查报告, 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活动课程, 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生动课题。可惜, 这只能止于计划, 笔者不愿再冒险扩大语文教学阵地而惹是非遭议论, 所以多是在课堂上“建议”而已。虽是建议现在想来依然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颇有些后怕, 呜呼!
(3) 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小。众所周知, 中学生功课紧、压力大, 生活单调枯燥, 即使偶有闲暇休息放松, 也会被视为不务正业, 不学无术。文体活动少之又少, 一年一度的校运会, 经常是上午开幕式、下午闭幕式。语文学科在现行高考模式下沦为弱势学科, 从校长到班主任都认为语文课多一节少一节无所谓, 认为看小说、杂志等课外书就是在浪费时间。每次考试后学校都会对成绩考核, 语文老师迫于形势和压力, 往往狠抓应试能力, 尤其是双基选择题是一片较肥沃的“速生林”, 于是就让学生大量抄写字词、训练病句、背默成语。怪哉, 语文考试平均分却差距不大, 这为奉分数至上的中学语文教育涂抹上怪异的色彩:富有激情、充满活力、神采飞扬的语文老师的考绩, 并不比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老师有明显优势。实际生活中家长、老师的教育名言就有这么一句:黑猫白猫, 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把分数搞上去, 其他什么都别管!中学生本来就缺风雨的历练, 少生活的积淀, 平时老师又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甚多, 于是他们多无暇独立思考又缺少质疑精神, 作文中无病呻吟, 八股套话和废话充斥全篇, 文章焉有高分?师累, 生累, 身心两疲惫, 天天憔悴, 语文学习的兴趣还会有多少?
二、提出对策
(1) 正确的舆论导向。国人激情有余, 而理性不足, 极易盲从跟风, 丧失思辨能力, 故而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以为应当趁建设和谐社会之契机, 媒体在宣传上要淡化一点竞争的残酷, 倡导一些协作, 毕竟在社会化大分工的条件下, 要竞争更要合作, 力求双赢甚至多赢, 和谐共处, 和谐发展。除却追求经济效益后, 还要讲究公正、良心、道德、正义。基础教育的对象, 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 要对他们多一份关心, 多一份引导。
(2) 宽容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追求冷静、清醒, 拒绝浮华和喧嚣之风。社会对教育、对教师应多一份理解、支持和宽容。教师职业是一项劳心劳力的职业, 心平则气和, 气和则神定, 神定则智明。管理学校绝不同于管理企业, 要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本, 方能激发其工作热情, 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 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 否则焦虑不堪, 只会将郁闷转嫁给学生或迁怒学生, 在心灵上投下诸多阴影, 潜伏下心理异常的危机。
(3) 过硬的个人素质。教师应努力调整心态, 努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应多读书, 多积累, 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 提高文化修养, 提升精神境界, 眼界为之一高, 心境为之一宽, 方能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方能高屋建瓴, 发扬个性, 彰显才情, 让学生活动起来, 让课堂活跃起来, 让语文活泼起来。
语文语文我爱你 篇9
一、名不副实, 形式大于内容
集体备课活动每个年级均由一个年级备课组长负责, 备课内容是讨论本周或下一周内要讲授的内容。集体备课有五个步骤:主备课教师按要求写出教案并打印;集体交流并修改教案;用修改后的教案上课, 并在使用后写出教学反思;上完课听课教师评价;一个单元结束后教师组织单元测试以评价效果。
而事实上, 在任务分配之后, 主备教师虽然认真准备了, 但因为教师水平不同, 往往产生不同的情况。水平较高的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在集体讨论时, 大多数教师不发言, 讨论结束后其他老师照搬照抄。而对水平较差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 虽然讨论热情很高, 能做到畅所欲言, 但最后没有落实到教案上, 不了了之。于是, 集体备课就成为主备教师的舞台, 非主备人充当观众。还有一种情况, 就是主备人如果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细化教学目标, 研究课程思路, 没有形成教案, 这造成集体备课时该教师泛泛而讲, 难以涉及课文较深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 非主备人备课前不细读教材, 不了解课的大体内容, 没有对教材进行细致挖掘, 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听众而已, 即使是参与了集体备课, 也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 集体备课就只有形式, 教师就会觉得集体备课无实际意义了。
二、强调集体, 容易忽视个体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策略, 并且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只有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对象的教案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标。所以, “老师备课是个性化行为, 教案体现了老师的设计理念和价值目标, 凝结了老师不少的心血, 从科研成果的角度来看, 属于老师的个人专利, 具有隐私性”。那么, 是否一定要在集体备课时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共享?再说, 上课是师生对话与互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具有不确定性, 越是现场互动生成的东西越具有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 集体备课只是定出了一个大的框架, 细部的东西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当然, 这并不是说不要集体备课, 而是要求教师从理性的角度思考, 使集体备课具有现实意义, 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集体”。其实,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 只要在备课中不拘一格,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目标不明, 难以形成集体共鸣
语文尤其是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 提醒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特别注意备课目标。一篇文章有许多可以赏析的地方。如果在进行集体备课时不充分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 就会因为备课没有重点, 而出现教师间的交流障碍, 难以获得集体备课的效果。就一篇课文来说, 可以取课文中最突出的特点, 抓学生最难理解、最薄弱或写作文时最可借鉴的地方等进行集体备课。比如教学闻一多的《死水》, 可以先讨论闻一多笔下的“美与丑”, 进而探讨物象的丑和意象的美。如此重点突出的集体备课, 让所有教师都能感受到共享、共进、共同提高的乐趣。
四、实效性差, 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书的翻版
【语文语文我爱你】推荐阅读:
我爱你,语文作文06-26
我爱语文作文11-22
我爱语文课本作文650字01-03
部编版语文我爱学语文09-09
语文想说爱你也容易12-03
期中考试语文作文:我爱大自然07-21
五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我爱你汉字10-1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我爱我家》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