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政区

2024-05-25

历史政区(精选7篇)

历史政区 篇1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 《山海经》有“儋耳国”、“离耳国”之称, 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人对海南岛已有所认识。海南岛出现行政区划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西汉元封元年 (前110) , 置儋耳、珠厓二郡, 领县十六。自此, 儋耳郡作为海南岛上最早的行政区域之一, 开始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管理, 吸收先进的汉文化, 并在岛内传播。如今的儋州市是西汉儋耳郡及其后历代政区演变的结果。今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 东与临高、澄迈县接壤, 东南与琼中黎族自治县交界, 南至白沙黎族自治县, 西南与昌江黎族自治县毗邻, 北与西北濒临北部湾。儋州市作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如今乘着国家发展国际旅游岛的东风, 正在寻求更为宽广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空间。2015年升格为地级市的儋州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儋州自古诗乡歌海”, 历史悠久。

一、儋州市历史行政建置概述

西汉王朝在海南岛建置行政区划之前, 海南岛的历史也就是儋州市的历史。即便是《山海经》中提及的“儋耳国”、“离耳国”也并非单指西汉时期的儋耳郡之地, 而是指正式划分行政区前的整个海南岛。因为海南岛在进入中央政府行政区划系统之前, 除“儋耳国”、“离耳国”的叫法外并无其他称呼。

1. 西汉建置短暂的“儋耳郡”。

秦末, 赵佗据岭南地为己有。汉高帝初定天下, 体恤将士劳苦, 国力需要休整, 于是暂放赵佗不诛, 并且册封赵佗为南越王。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 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雄厚, 且汉武帝又是一位热衷于开疆拓土的皇帝, 这就为把岭南纳入西汉王朝的行政统治中来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元鼎五年 (前112年) , “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 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下浈水, 咸会番禺, 诛佗玄孙建德及吕嘉, 遂定南越之地。在海南岛上创置儋耳、珠崖二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 广袤千里, 合十六县, 户二万三千余。西汉在海南岛建置后, 原来处于部族统领下的土著不断反叛, 使得西汉王朝无法对当地进行正常的行政管理。于是西汉在汉昭帝始元五年 (前82年) 罢儋耳郡, 并属珠厓。儋耳郡建立前后约28年, 但是反叛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儋耳郡的撤销而结束, 汉昭帝始元五年 (前82年) 后, 海南当时仅置的珠厓郡同样面临反叛不断的难题。汉元帝初元三年 (前46年) 又罢珠厓郡。由此可知, 儋耳郡与珠厓郡被罢皆因当地土著的连年反叛。为了平叛, 西汉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但未能达到明显效果, 甚至越发兵平乱, 反叛越凶。至于土著反叛的原因, 依史料可知, 是酷吏遇到未开化之民的结果。首先, 酷吏不仅对当地土著相侵侮, 还贪其珍赂, 大量征调布匹, 当地土著不堪税负, 于是发生叛乱。其次, 海南岛土著居民历来与外界隔绝, 不相往来。西汉王朝对其地实施行政管理后, 土著不愿受西汉官府管制而进行抵制, 不遵守官府的规定, 数犯吏禁。土著不服官府管制、官员进行压制, 而土著对压制不满, 则越压制越反叛。珠崖郡的持续叛乱, 引起朝廷的重视。汉元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待诏贾捐之分析西汉王朝用兵珠厓, 损失大量人力、财力也未能使之尽降, 以及山东为饥馑所困等当时西汉所处的困境后, 他认为宜弃珠厓, 救民饥馑。汉元帝初元三年 (前46年) , “西汉王朝撤销海南岛的郡级政区建制, 放弃对其大部地区的直接统治, 仅设朱卢县, 管辖海南岛内愿意归属汉朝的地方。东汉改朱卢县为朱崖县, 归合浦郡 (今广东境) 管辖。

2.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 海南岛属孙吴之地, 复置珠崖郡。黄龙五年 (233年) “秋七月, 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赤乌中, 除儋耳太守。讨朱崖, 斩获有功, 迁为建武校尉。”赤乌五年 (242年) , 复置珠崖郡。三国吴置珠崖郡治是在徐闻县 (徐闻县治在今雷州市雷城镇) 。“晋平吴, 郡废, 入合浦, 后复立朱崖郡。梁兼立崖州。”属交州。

南朝萧梁时, 海南岛除宋齐立的珠崖郡外, 又立了崖州。萧梁时崖州和珠崖郡治所 (行政中心) 均在汉儋耳郡地。梁在海南岛的行政建置是在原有珠崖郡的基础上兼立崖州, 但与刘宋置珠崖郡于徐闻县不同, 萧梁所置崖州和珠崖郡都在海南岛内。由此推知, 南朝梁时期在今儋州市曾建立海南岛唯一最高的行政建置———崖州, 下辖珠崖郡, 统辖海南岛诸县。

3. 隋唐, 唐武德五年 (622年) “儋州”建制出现。

隋大业三年 (607年) 于县城置珠崖郡, “统县十, 户一万九千五百。”大业六年 (610年) , 析珠崖郡置儋耳郡, 同时将珠崖郡迁至汉珠崖郡址琼山县 (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 。儋耳郡领义伦、昌化、感恩、毗善四县, 治所在义伦。

唐武德五年 (622年) 改隋儋耳郡为儋州, 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四县。贞观元年 (626年) 儋州辖县五: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吉安。天宝元年 (742年) , 改儋州为昌化郡。乾元元年 (758年) , 昌化郡复为儋州, 领原有的五县:义伦、昌化、感恩、洛场、富罗, 属岭南道。

武德五年, 今儋州市的专名“儋州”作为行政区域全称开始出现。而在唐代, “儋”是专名, “州”为通名。贞观元年 (626年) 所置崖州都督府, 是唐代海南岛的地方高层行政管理机构, 督领崖、儋、振三州, 受广州中都督府节制, 属岭南道。

隋唐至五代儋州领县有时是四县, 有时是五县, 但是其管区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附表1唐代儋州领县及其变动简表

4. 宋元时期作为军管型政区———南宁军。

今儋州市在宋初仍称儋州, 后改昌华军, 南宁军。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年) , 避赵匡义讳而改州治义伦为宜伦。熙宁六年 (1073年) , 废州为昌化军, 领县三, 宜伦、昌化、感恩。绍兴六年 (1136) , 废昌化军, 降昌化县、感恩县为镇并入宜伦县, 称宜伦县并以宜伦县隶琼州。十四年, 复为军, 镇也复为县, 以属县还隶本军。端平二年, 改曰南宁军。县三:宜伦、昌化、感恩”, 属广南西路。元因之。至元十五年 (1278年) , 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 户九千六百二十七, 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 受湖广行省统辖。

5. 明清时期归今广东省管治的儋州。

自明洪武元年 (1368年) 至1988年海南省建省前, 海南岛长期在今广东省的管辖之下。在此期间除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四月, 升崖州为崖州直隶州, 管原崖州区域外, 海南岛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直属中央的建制。

明洪武元年 (1368年) 十月, 改南宁军为儋州 (散州) , 属广东省琼州府。“正统四年 (1439年) 六月, 以州治宜伦县省入州境, 领县一:昌化。

清初, 琼州府管州三:儋州、崖州、万州。清代史志对儋州有详细的记载。“儋州, 府西南三百里, 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 南北距二百五十里, 东至临高县和舍司界二百二十里, 西至海岸三十五里, 南至崖州乐安司界二百十里, 北至海岸四十里, 东南至黎界五十里, 西南至昌化界一百十里, 东北至临高县界七十里, 西北至海岸五十里。昌化、感恩已归属崖州直隶州。儋州属广东琼州府, 下无属县。”

民国改州为县, 称儋县。1988年海南建省, 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 撤县为市, 儋州市是县级市。2015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批复升格为地级市。

二、结论

据以上记载, 可知历史时期儋州的辖区不断缩小。《太平寰宇记》载:儋州“东西六百六十里, 南北三百六十里”。《嘉庆重修一统志》载:儋州“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 南北距二百五十里”。儋州市历代行政区域的变迁, 呈现出由大范围辖区演变至今儋州市域范围, 辖区由大到小是由政区划分日益细化决定的, 是历史政区发展的结果, 也是各朝代的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海南岛的管治的结果。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越来越多, 表明中央政府对该地的管理不断细化, 这有利于当地的发展, 而且政区级别越高越具有发展优势, 发展的速度也可能会更快。

历史政区 篇2

1.分布

2.差异

3.“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三、世界上的区域划分

1.划分依据

2.13个地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世界划分为哪几大洲?每一洲说出一个代表性国家的名称?南极洲为什么没有国家?(学生答: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中国、埃及、美国、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南极洲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0℃以下。)

引入新课 我们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认识了世界自然环境,也了解了世界上的人类,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本章将进一步了解世界政区的划分。

学习新教材

一、世界政区地图(板书)

1.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指导读图]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到面积位于前列的六个国家(见课本第95页)的位置,看看它们各属哪一个洲,其中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教师指出面积最小的不足半平方公里的梵蒂冈)

[教师讲述]从地图上我们已看到世界上的国家面积大小不一,我们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加在一起,共有190多个,再加上一些还未独立的30多个地区,总数可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不仅面积大小不同,各国人口数目相差也很大,其中我国人口最多,有12亿多,而梵蒂冈仅有1000人左右。

[指导读图]读人口在1亿以上的国家柱状统计图。教师讲解横纵坐标的选择和基本画法,学生读出主要国家的人口数字,并对照《世界政区地图》找出上述国家所在大洲。

[教师总结]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有10个,亚洲占6个,并且它们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如果对照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可以看到,亚洲东部和南部正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综上所述,世界上的国家,面积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但是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一贯主张互相尊重,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共同求得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国界、领土等问题上更应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什么叫国界?什么叫领土呢?

2.国界及其划分(板书)

[读图]读《世界政区图》,找出表示各种界线的图例,对比几种不同界线的表示方法,区别洲界限、国界线、未定国界线。再看中国与巴基斯坦国境线上的界碑图。使学生了解地图与实际的国界。

[教师讲解]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叫国界,少数国家之间尚未确定的地段叫未定国界线。

①国界

②未定国界

③国界的划分依据

[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7页的两幅图)分析这些国家是以什么为界的?

[教师总结]通常国界多用纬线、经线、湖泊、山脉划定,有些是根据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等原因来划定的。但是,国界对于一个国家有什么重要性呢?

[阅读课文]指定一位学生朗读课本第96页“国界线和领海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它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政区变迁述论 篇3

一、分唐入楚、南汉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逐渐转衰,黄巢之乱更是导致唐廷朝纲失坠,号令难出。其间,岭南西道所属宁远(容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建武(邕州,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静江(桂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等诸军节度使,相互对峙。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刺史马殷由于与盘踞于桂北地区的桂州刘士政发生矛盾而派遣将领李琼带兵南下,击败并生俘刘士政而进占其属地,李琼也因战功而官拜桂管观察使(1),遂引发岭南西道之政区变动历程。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改元开平,而使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马殷遂令马步军都指挥使吕师周率军进入岭南,先后占领昭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贺州、梧州、蒙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龚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以及富州等今属广西所管辖地区(2),吕师周也因战功而官拜昭州刺史。此外,南楚还在后晋高祖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割江南西道永州而下设全州(3),属领清湘等县,促使今属广西的部分地区再次由于分唐入马殷楚政权而发生政区变动现象。

唐哀帝天祐二年(公元905年),伴随刘隐担任清海军节度使(治广州,即今广东省广州市)而开始了刘氏长达数十年的藩镇割据。刘隐为扩大势力范围而令其弟刘岩率军西进与马殷等争夺岭南西部地区。刘岩军先后并邕州叶广略而占邕州、逐容州庞巨昭而取容州,从而控制了上述的二镇管内诸州。刘岩从而成功地将其势力范围向西扩大至今桂南地区,在岭西等地形成了与马殷南北对峙之势。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刘隐死去而其官爵为刘岩所承袭,后梁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八月,刘岩于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建国大越,次年改越为汉,建立南汉政权。刘岩称帝后曾多次遣兵入桂,企图夺取桂北地区,但均以失败而告终。(4)

二、由楚入南汉、北宋

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楚主马殷死。此后由于马殷诸子因相互争位而引发纷争,致使南楚局势动荡。南汉中宗乾和六年(公元948年),刘晟遂遣巨象指挥使吴珣、内侍吴怀恩等占领原属南楚所有的桂管贺、昭二州。(5)乾和九年(公元951年),南汉又利用南楚纷争之机出兵接连夺取原属南楚所有的桂州、蒙州、宜州、连州、梧州、严州、富州、柳州、龚州、象州、溥州(公元946年南楚析分原桂州所置,负责管理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等桂北地区(6))等十余州而基本尽克除全州等(951年,南唐灭南楚而该地归周仁逢)外的岭南西部之地。岭南西部遂再次由于不同政治势力之此消彼长变化而出现更迭变迁。

南汉中宗乾和九年(公元951年),南汉击败南楚控制大部今属广西的岭西地区,并于次年败南唐兵于桂州后而使之达到疆域最大范围。南汉在承袭残唐、南楚等原岭南西部政区旧制的基础上又做了小幅变动。即在高祖刘岩统治时期因避讳而改辖今广西北海、合浦等地的岩州为常乐州。形成地控今属广西所辖的昭州(下设平乐、永平、恭城三县)、象州(下设阳寿、武仙二县)、龚州(下设平南、武林、隋建、大同、阳川、宁风六县)、柳州(下设马平、柳城、洛容三县)、富州(下设龙平、思勤、马江三县)、严州(下设耒宾、归化、修德三县)、蒙州(下设立山、东区、正义三县)、梧州(下设苍州、戎城、孟陵三县)、贺州(下设临贺、桂岭、冯乘、荡山、富川、封阳六县)、宜州(下设龙水、天河、崖山、东玺四县)、桂州(下设临桂、理定、灵川、阳朔、荔浦、修仁、纯化、永福、永宁等十县)、融州(下设融水、武阳二县)、思唐州(下设武郎、思和二县)、白州(下设博白、建宁、周罗、南昌四县)、廉州(下设合浦、封山、蔡龙、大廉四县)、钦州(下设钦江、灵山、遵化、内亭、保京五县)、宾州(下设领方、琅邪、保城三县)、浔州(下设桂平、宣化二县)、容州(下设北流、普宁、陵城、渭龙四县)、禺州(下设峨石、陆川、扶莱、宕昌四县)、藤州(下设宁风、感义、义昌、镡津四县)、牢州(下设南流、定川、宕川三县)、党州(下设善劳、抚安、善文、宁仁四县)、郁林州(下设石南、郁林、兴业、兴德、潭栗五县)、绣州(下设常林、阿林、罗绣三县)、澄州(下设上林、无虞、贺水、止戈四县)、邕州(下设宣化、武录、晋兴、朗宁、恩龙、如和、封陵七县)、义州(下设岑溪、永业、连城三县)、贵州(下设郁平、怀泽、浦水、义山四县)、横州(下设宁浦、乐山、淳风三县)、常乐州(下设博电、零绿、盐场三县)、峦州(下设永令、武罗、灵川三县)、顺州(下设龙化、温水、南河、龙豪四县)以及南楚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三月析分原属桂州的全义县所置的溥州(下设德昌、临川、广明、义宁四县(7))等共计三十四州一百二十六县,从而初步实现了岭南西部地区的局部统一。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公元939年刘岩为交州吴权所击败,南汉势力遂退出原岭南西道所属的交州、武峨州、爱州、福禄州、长州、景州、峰州、陆州、驩州、德化州、郎茫州、武安州,而使岭南西部地区疆界发生内缩。(8)南汉中宗乾和十六年(公元958年)八月,刘晟毙,子刘鋹立,荒淫无道、文恬武嬉,南汉遂江河日下。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北宋灭亡南平而降服周保权之全州领地并取得南汉治下之溥州(宋廷将此州废为全义县(9),一说为南汉于同年所改废(10)),遂开始了岭南西部地区的再次统一历程。宋太祖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北宋征伐南汉而于次年尽有其土地,从而基本结束了唐末以来岭表长达数十年的割据纷争之局,岭南西部地区遂伴随南汉灭亡重新划归中原王朝统治而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

三、余论

综览五代十国时期岭南西部(即今广西地区)的政区变迁史实,呈现承袭性、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征。

承袭性。五代十国时期岭南西部各政区尽管更迭频繁,但各行政建置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名称上均大体承袭唐代。结合《旧唐书•地理志》11以及《新唐书•地理志》12参校可知,今属广西辖境的约三十八正州(不含纡州、思顺州、归思州、蕃州、温泉州、格州、归化州、椳州、归顺州、有州、思刚州、侯州、思恩州、思同州、思明州、万形州、万承州、上思州、谈州、波州、思诚州、左州、功饶州、万德州、归乐州、伦州、石西州、员州、太州、思琅州、七源州、归诚州、青州、得州、龙州、思陵州、金龙州、安德州、平原州、福州、鸾州、琳州、那州、延州、抚水州、添州等四十六羁縻州13 14),较南汉疆域达到最大时仅余五州,即除唐所属之岭南西部之平琴州(治所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岩州(治所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与横县间)、田州(治所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瀼州(治所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南)、古州(治所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而上述五州均于中唐后即遭改废,从而使南汉相关行政建置无关乎地域之扩大而充分反映其承袭性。

行政区工作总结 篇4

时间总是悄悄的从我身边溜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1个多星期就过去了,意味着在经管实训超市行政区的实训也就这样结束了,也意味着我们班20多天的实训已经完成一半了,回忆我们忙忙碌碌工作的身影,要离开曾经熟悉的岗位,难免有些不舍,因为我已经习惯这样的工作。在这次实训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经管实训超市这个大家庭里使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交了更多的朋友,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当然该走的还是要走的,在今后的日子里,就让我们携起手来迎接学业、生活各方面的挑战吧!在行政区实训1周多,来的时候很多操作也是不懂,因为我是行政区的经理,在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询问同学,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大体了解了一番,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操作一起才能得心应手。在行政区,每个人都有电脑玩,平时浏览新闻网页、把该做的工作做了,写一下实训工作总结,一天的工作也差不多过去了。由于总经理在行政区办公室坐着,所以大家也就安分许多,大声讲话的我就叫他们小声,有电脑上网聊天是同学喜欢玩的,其实大家都知道键盘按的啪啪响,本来管理条例是不允许的,但谁能惊得起诱惑。其实我不要求他们不上网聊天,但玩游戏是坚决不行的,害怕病毒的侵入导致数据的瘫痪,有时看到他们在偷偷玩,我就过去跟他们讲讲,大家也就没玩了。

在行政区的上午班和晚班是比较轻松的,没有那些需要完成很多表格和统计工作,但每天的考核、考勤表都是要做的,刚开始我组是上晚班,22点准时下班。慢慢的轮到我们上早班的时候,大家都很不愿意也不习惯早上6点多起床,6点半就要准时开早会,在行政区中忙碌起来,起先有些人姗姗来迟,后来慢慢习惯了,大家也就每次都能准时到达。每天我还要从百威900中导出数据,经确认无误后,交给信息组组长,并由他进行统计。每周还召开相关的培训,根据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及评价,就一周的问题及建议,培训内容都在会议上通过,及时的了解到实习学生的工作情况,碰到的问题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足,及时给予解决、指导。这样,他们的工作才有进步。由于自己的努力、老师的指导、同学的配合,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较大的进步,而使校园超市也渐渐规范起来,采用了人性化管理;而自己每次在工作中碰到了问题、收获的东西及培训课的问题都做了如实的记载,有待以后的更大进步,特别是每次给理货员与防损员做示范时,有时自己也不知不觉收获了很多,而真正超市的管理关键在于与供应商的协调,管理好供货商,超市才能得到正常运转,带着超市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让自己收获甚多

行政区的工作要比营业区更认真、细心,数据一错,统计就对不上。因此,每天都要认真核对做好的表格,确保销售数据无误才能给总经理和管财务老或者总助过目、签字。行政区是一个企业的后勤部,保证营业区的正常运作和销售系统的操作无差错,让营业区的销售数据可以传入到行政区,以确保财务室的工作。我们班经过两次盘点把之前电子1班盘点的数据错误找了出来,减小了误差,在与总经理和会计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也懂得更多的道理,学会了营运卖场学不到的东西,让我处事更谨慎、认真。

“四步法”快记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篇5

一、整编四法快记省级行政区划

1. 数字法统领

教师提问: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称呼上分几类?每种的数量各是多少?总数是多少?学生:讨论、回答。总结: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教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几个数字快速记牢?学生:展示歌谣, 分析歌谣代表的意义。找到快速记忆的方法———歌谣记忆法。教师:我推荐一种我自编的数字法给大家。师板书“22345”, 读作“二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学生:笑, 领会。教师:总数是34个———联想到数字“3和4”, 与汉字“山和水押韵, 寓意:山水 (中国画) 。

拆开来的各个数字的意思, 让学生来解说。

2.“顺口溜法”展开

教师板书:两广两湖两河山, 五江二宁陕青甘;云贵西川北上天, 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回归欢。 (首字诀“两五云重香”)

活动一:对照中国政区图, 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活动二:师生共同查找书中津、京、皖等简称列表。

3. 方位 (划区) 法分解

我们一般把中国这只“公鸡”分为七大块:

(1) 东北三省:黑吉辽 (黑龙江、吉林、辽宁) ; (2) 北疆一个:内蒙古 (自治区) ; (3) 黄河中下游:两河两山两京 (河北对河南、山东对山西、北京对天津) ; (4) 长江中下游:两湖三江皖上海 (湖南、湖北, 江苏、江西、浙江、上海) ; (5) 东南沿海:两广闽海港澳台 (福建对台湾、广东广西对海南、香港对澳门) ; (6) 西南地区:云贵川藏重 (云南、贵州、四川、西藏自治区、重庆) 。 (7) 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 (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 轮廓的形似法区分

利用中国政区挂图介绍“联想法”, 或用课件显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形, 让同学想象轮廓的形状像什么来记忆和区分各省级行政单位 (出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形) 。例如:吉林———圣诞树, 辽宁———马头, 河南河北———一对拳击手套, 山东———鱼鹰, 江苏上海———猎豹扑食, 安徽———酒葫芦, 湖北———洒水壶, 四川———火炬, 广西———钢盔, 江西———一串葡萄等。

二、教学反思

历史政区 篇6

一、 传说中周总理编制的 口诀

两湖两广两河山①

五江云贵福吉安②

四西二宁青甘陕③

还有内台北上天④

①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山西省;②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谐音“江”)、云南省、贵州省、福建省、吉林省、安徽省;③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省、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 ④内蒙古自治区、台湾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

这个口诀流传很广,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受时代的局限, 只包括我国22个省,5个自治区,3个直辖市,共30个省级行政区。缺失了海南省、重庆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因此也不再适合现代教学了。不过在此基础之上,很多老师创作出了新的口诀。

(一)

湖广两宁两河山

四江云贵新吉安

三海庆藏川甘陕

内台港澳北福天

(二)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内藏福吉安

五江二宁四直辖

港澳台海青陕甘

(三)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

重内台海福吉安

香港澳门庆回归

爱我祖国好河山

此外,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于学泳参照我国传统的节气歌的形式, 用28个字概括了我国现有的34个省级行政区,简单易懂、便于记忆。

京津福浙云贵川

辽吉黑蒙宁陕甘

重山江河湖海广

青藏疆台港澳安

二、笔者自己编制的口诀

上面这些口诀都是老一辈的地理教育者总结的精华,帮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大部分都是用名称里面的共同的字或谐音字来记忆,这样或许能记住省级行政区的名字。但是简称呢?地理位置呢? 能不能更加精炼、有规律、有趣味性呢? 笔者把眼光对准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八页活动题第三题。它将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7个地区,基本上是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来编排的, 每个地区多则7个省级行政区, 少则5个省级行政区。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笔者想能不能将每个 地区的省份名称、简称编制成口诀呢? 笔者编制了如下口诀。

黑吉辽在东北①

内蒙古在北方②

东西南北京津卫③

两湖三江汇上海④

四方可达港澳台⑤

云贵藏鱼成川菜⑥

清新空气陕甘宁⑦

①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②内蒙古自治区;③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④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江西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⑤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福建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⑥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⑦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历史政区 篇7

1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提出及文献简述

跨界断面水质是衡量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发生与否的重要指标。跨界断面,是指各区(省、市、县、乡)辖区内主要河流入境的水质监测断面和出境的水质监测断面。出境的水质监测断面为考核断面,入境断面为参考断面,当出境的水质低于入境的水质水平时,即可认为该区增加了污染水平。Siebert(1998年)指出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体现的地区外部性,其特征可以用一个扩散函数T表示:地区j的环境质量不仅由本地区决定,而且也通过扩散函数T由地区i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决定,即Uj=Gj[Ej,T(Ej)],T可能是单向的。Weber(2006年)提出流域上游第i地区和它相邻的下游第i+1地区的水质差别[1]:

式中:q(i)和q(i+1)分别代表第i地区和第i+1地区的水质水平;c(i)、e(i)和v(i)分别代表第i地区的水资源消费量、污染物排放量和水资源配置量。同时,第i地区的水质公式:

上式表明第i地区的水质是通过函数f由前i-1个地区累积形成的,上游地区不仅对下游地区的环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还对其下游地区以下的各地区环境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跨行政区流域污染上,如果污染物排放水平在上游i地区和下游i+1地区的交界处达到了边界水质标准,则不存在跨行政区污染问题;如果超过了边界水质标准,就产生了跨行政区污染问题。

作为对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政府主导型、市场自决型与社区自治型治理治理体系失灵的回应,协同治理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D W K Yeung以美国Colorado流域与Dela-ware流域为案例,分析了流域协同治理对解决州级机构、跨州机构和联邦机构之间缺少合作与矛盾尖锐等问题的有效性[2]。Skinner指出地方政府与上一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使中国的地方政府更有利己冲动,而这种利己冲动使中国流域水污染之间的矛盾更难以协调[3]。Zachary Tyler也指出缺乏制度执行力和合作,以及管理责任的无效率是导致中国水污染规制失败的主要原因[4]。国内学者陈瑞莲认为可以采取流域区际民主协商和横向转移支付的准市场模式处理流域区际生态补偿问题[5]。陈志松、仇蕾指出强有力的第三方区域水资源配置管理机构有利于促成各取水主体之间的协同,实现多方合作共赢[6]。张阳则提出从跨行政区合作防治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执行机制与公众参机制四个方面构建流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模式[7]。

通过文献分析和对跨行政区流域污染治理实践的观察可知,跨行政区流域污染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其治理不是某一治理主体能够单独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来自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合力,协同治理是未来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如何完善协同治理的条件、克服协同治理的现实障碍,发挥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协同效应是未来中国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

2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是指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为提供更为整体化的服务,以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的跨界合作打破条块壁垒及增进公共价值,使不同主体之间能更好地分享信息和协同作战,以实现跨行政区流域污染治理系统之间相互合作和善治为目标的合作化行为。在行政权力主导的体制下,它尤其是指各级政府和部门为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打破条块分割与职责交叉不清,使跨行政区流域污染从整体上走向善治。从协同学的角度,协同治理意味着能够通过一定规则的指导,使系统内部的各子系统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系统的演化,自发的实现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稳定有序结构[8]。但是作为一种实践的协同治理,它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促进多元治理主体从碎片化状态向协同状态转变,如何克服这种转变中的影响是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能否实现的重要保障。

2.1 政府目标与利益的冲突

在污染防治中有三类基本的利益相关者:环境产权所有者(由各级政府代理)、企业(污染制造者)和公民(污染制造者和受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对待环境问题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标与利益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更为复杂,分权化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方经济谋取地方利益的权力和能力,也使地方政府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这种利益与本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度大大提高。地区经济的繁荣不仅为地方政府扩大财政权力,提高经济收益以及政治升迁等提供了机会,也为其实现劳动就业、社会福利和改善公共环境等社会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提供污染治理这样的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使得具有独立利益偏好的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时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容易在执行上级政策时产生偏离,流域上下游区域甚至以邻为壑,将本区域的污染转移到其他区域,而损害了政府之间协同治理的利益基础。

2.2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不仅要创造利润承担对股东的法律责任,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自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以来,企业便成了“经济人”的典型代表,它们最大限度的追求自身的利益,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日本经济学家宫本宪一对资本逐利导致的公害分析认为,“公害可以说是依附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发生的社会灾害。其原因是资本主义企业及私营企业在滥用国土及资源和生活资本的不足及城市规划的失败,是一种妨碍农民及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灾害”[9]。资本的逐利性使一些企业对公众的环境权益弃之不顾,通过不断增大不变资本(机器、设备与原材料等)和节约与直接生产过程无关的固定设施(如防止公害、保健等),并以此增加利润就成为一些企业的惯用伎俩。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在现有体制下,国企领导与政府行政领导一样大多是任期制的,企业利润增长和资产扩张是衡量企业业绩、决定老总升迁的主要依据,这加剧了企业的短期行为,淡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导致环境污染责任“虚化”。

2.3 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社会监督能力不足

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环保组织的监督压力对促进企业遵守环境法规,减少排污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调动社会团体的力量协助政府监督企业排污也将缓解政府与排污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10]。遗憾的是,在转型期中国的非政府组织能力还过于弱小。这一方面表现为非政府组织,尤其是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发展还不充分,远远落后于环境社会监管与治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多数非政府组织为获取更多的资源而依附于行政机关或企业财团,偏离了公益身份,损伤了非政府组织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公信力。对于公众而言,分散的公众在强势的排污集团面前显得弱小而无助,缺乏与政府和排污集团博弈的能力,面对侵犯自身环境权益的行为时会产生不满,却很难采取行动制止这种行为。因为他们知道抗议会得罪一些强势的群体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更大的损害及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非合作的状态下最理性的选择就是期待他人为集体利益上访、抗议或保持沉默。

2.4 中央政府信息获取能力下降,使信息不对称加剧

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后果就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能否获取充分的信息对于一个组织能否高效的处理问题至关重要。由于中国政治体制具有权力分散、层级密集的集权特征,这种体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决策者获取真实信息存在巨大的困难。因为大多数信息都是通过下级政府机构逐级上报,而各级官员都具有自身偏好而扭曲信息的动机。因此,如何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包括环境信息是中央政府的重要工作。在现有的体制中,中央政府主要通过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会议、民众上访举报、媒体报道和智囊团等途径获取信息。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和会议制度也受到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官本位的影响,也为避免遭打击报复,不仅是群众而且包括一些官员也越来越不愿意在上级调研或各种会议上说真话,甚至有一些省级领导也发出“说真话难”的感慨;另一方面,部分官员为避免暴露群众对其工作的不满而谎报民情。此类事情的发生使得中央政府获取真实信息的能力大大减弱,也使中央政府或者地方高层难以对一些环境政策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也难以收到有效而真实的信息反馈,不利于中央和地方高层对区域环境进行统筹与管理。

2.5 政府组织权力分散和协调能力不足

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是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必要条件,但体制内的权力分散和职责混乱降低了中央的协调能力。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在权力体制仍具有中央集权国家的性质,但从另一方面看,体制内的权力分配却是分散的[11]。以县级环保局为例,它既隶属于同级县政府,又受更高一级的环保局管辖,而同级县级党委和组织部也对环保局的干部有重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县政府又必须向同级县委和更高层级的省市政府负责,形成了条块交错的矩阵关系。因此,任何一个环保局的官员都有几个来自不同部门的上司,形成多头领导的关系,这些权力横线和纵线的交错构成了组织力学中的“矩阵”难题。权力上的多头领导,使得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环保部门或其他部门而言,判断哪一个领导对本部门更为重要就变得非常重要。于环保部门而言,同级地方政府是领导关系,而上级环保部门是业务关系,其财政和人事权力皆受控于地方政府。受本级地方政府而非上级环保部门领导,也就使环保部门很难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政策的制定或执行对全局的影响。为了解地方政府对环保执法的影响,郎友兴、葛维萍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对环保部门执法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2.5%的被调查者认为对环保局执法严格程度影响最大的是地方政府,而只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正副局长对环保局严格执法程度影响最大[12],调查结果证实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行为对环境执法是否能按规章办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组织权力的分散还体现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和权力交叉上,水利部门、建设部门、交通部门和船政部门都在某一个特定的领域分割着流域管理的权力,存在彼此交叉的权力关系。因此,环保部门的工作能不能有效完成,不仅取决于本部门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诸如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等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同级部门之间不能对对方发布有约束力的政令———哪怕这是基于本部门的职能所为,使政策执行极大的受到体制影响而陷入困境,也对上级政府的协调能力形成极大的挑战。

3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协同治理机制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它需要解决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社会环境监督能力不足和地方政府追求区域经济增长而将本区域的污染转移到其他区域的约束性因素,需要能够在实现集体理性的同时满足多元治理主体个体理性的制度安排,实现激励相容和参与约束,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各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相互协同。

3.1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和区际利益协调,减少流域上下游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

生态补偿是指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运用财政、税费、市场等多种手段,调节生态环境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以公平分配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外部效益内部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异地开发补偿是近年来在中国流域治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补偿形式,其在内涵上是指流域内不同区域之间通过自主协商及横向的资源转移,通过改变自然地理意义上的生产区位,实现激励相容基础上的流域产业布局优化,充分利用污染治理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减小单向负外部性,实现流域整体福利的改善。实施异地开发补偿的关键是必须通过事务关联的协议使环境治理合作协议得到有效实施。如果某个地区未能按照协议提供其应该提供的公共物品,那么它就将面临其他地区在相关事务上的惩罚,确保违反协议的地区感到来自其他地区的威胁和惩罚是可信的。如果每个地区都有这种共同信念,那么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合作均衡就能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浙江省金华市通过异地开发生态补偿有效解决了金华江的水污染控制问题。这也说明,各行政区可以通过平等、互惠的自主协商签署环境治理协议,以事务关联的方式增强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激励相容,从而促进上下游地区的协同治理。

3.2 科学设置政府绩效评估指标,弱化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动机

政府绩效评估是一个和整个政府职能、目标与战略相联系的科学管理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管理手段,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政府职能联系,确定政府要达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估制度应该实现官员与地方及居民福利之间的激励相容。政府绩效评估设计的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水污染治理成效的好坏,而且直接关系到整个干部人事制度的推进与落实,关系整个政府组织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对于树立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至关重要。

现实中,缺乏明确、系统且具体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权重衡量标准,导致考核指标不能反映工作性质与内容是绩效评估存在的关键问题。绩效评估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评估指标,绩效评估指标的设立应根据岗位,尽量选择有效、简单和与工作关联度大、可操作的流程与工具。工作性质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工作能力与肩负不同的责任,其工作的内容也必然不同,因而评价的指标也不能千篇一律,评估的指标应做到反映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比如,对环保部门、水利部门、或其他综合管理部门,由于其职责相对不一致,其考核的指标自然应有相应变化。由于在现实中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绩效考核的束缚,导致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经济增长尤为关注,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导致大量的环境问题。因此,政府绩效评估要考虑不同区域和部门的要求,结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应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和不同部门构建新的与主体功能区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切实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建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绩效评估体系。

3.3 提高污染法律责任追究力度,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对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或与政府和社区共同建设环保设施,保护社区及其他公民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提高对企业污染环境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力度,“我们是法律的奴隶,所以我们能自由”,古罗马作家塔利尤斯 · 西塞罗如是说。制度的关键是增进秩序,它抑制着人们可能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制度的执行并不总是天然的,它总是依靠某种奖励或惩罚而得以实施,“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只有运用惩罚才能使个人的行为变得较可预见。”[13]就目前来看,中国对的污染水环境的违法者的制裁偏轻,尤其是在民事和刑事方面制裁面窄、处罚轻,难以对污染者以威慑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环保部门处罚排污企业的标准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除重大事故外,各种情形的处罚金额都不超过10万元;对于违法行为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最高处罚为100万元,而追究刑事责任的,一般只适用于特定的、重大的环境污染事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少使用。因此,难以对环境违法行为造成足够的威慑力[14]。对于民事责任的追究,主要是基于受害者的诉讼,而面对比受害者强大的多的排污者集团,受害者很难通过诉讼来维护个人的环境权益。因此,在中国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由于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使水污染治理法律形同虚设,“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成为环境执法的重大阻碍。

根据国外经验,提高法律执行力是对污染行为进行规制的首要前提。在美国,违反 《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的超标排放行为,违法者要受到行政处罚、民事司法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行政罚款和行政守法令,由联邦环保局决定并执行。行政处罚分为两类:第一类按次数计,一般对每次违法行为的罚款不超过1万美元,最高罚款上限为2.5万美元;第二类按日计,一般每日罚款不超过1万美元,最高处罚上限为12.5万美元。民事司法执法则通常首先由联邦环保局提出,由司法部向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申请适当的法律救济,包括临时强制令、永久强制令和赔偿金,最后由法院判决。此外,刑事制裁是更严厉的处罚。刑事制裁对象不仅包括违法排污者,还包括故意伪造、谎报法律规定上报或保存的文件资料,或故意伪造、破坏、篡改监测设施和方法的人。刑事处罚由法院裁定,主要措施有罚金和监禁。在刑事处罚中,过失犯罪将受到每天0.25~2.5万美元的罚款或1年以下监禁或两者并罚。故意犯罪将受到每天0.5~5.0万美元的罚款,或处以3年以下监禁或两者并罚。累犯者所受罚金与刑期均增加1倍。对故意加害致使他人死亡或受到永久性身体伤害的处以2.5万美元以下的罚金或15年以下监禁,或两者并罚。如加害方为组织机构将处以100万美元以下的罚金,对累犯者处罚加倍。对材料、数据造假者将处上限1万美元以下的罚金或2年以下监禁或两者并罚,累犯者双倍处罚。对严重的违法行为可以处以25万美元以下的罚金,或l5年以下的监禁,或二者并罚[15]。日本对危害环境的行为也追究刑事责任,公害罪与刑事责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导致有损于人体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惩罚。所以,公害罪不仅仅是指故意犯罪,对过失犯罪也要受到惩罚[16]。关于过失公害罪的规定有:“因业务上的疏忽,在工厂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排放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对公众的生命或健康产生危险的人,处以2年以下监禁,或2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犯有上述罪行而导致伤亡的,处以5年以下监禁,或3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3.4 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增强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的环境监管能力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公民社会参与流域治理的重要途径,推动公益诉讼正成为当代环境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公益诉讼起源于古罗马,是指环境作为一种公共利益在受到或可能受到损害的情形下,允许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特定国家机关作为环境公共利益的代表人,对侵权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追究侵权主体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美国是现代公益诉讼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在美国法律体系中,环境公益诉讼被称为公民诉讼。《清洁空气法》(1970年)规定,“任何人都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包括美国政府、行政机关、公司、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按照规定提起公民诉讼。”此后,美国政府陆续制定了《清洁水法》、《噪声控制法》等环境保护法律,其中都有公民诉讼的条款,这些实体法与《联邦地区民事诉讼规则》共同构成了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17]。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保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美国环保运动领导人在回顾美国环保历程的时候,认为一个最重要的进展就是为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开启了司法大门,环保局有权对任何违反环境法律规定义务者提起民事诉讼和刑事强制执行。澳大利亚、印度、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菲律宾等许多国家,法院也已受理直接基于宪法规定的环境权所提起的环境诉讼案件。中国环境权救济机制和公益诉讼立法的长期缺失,导致司法实践中大量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中国环境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3.5 重组流域治理组织结构,提高政府组织协调能力

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某种特定的功能与特定的结构是相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中写道:“围绕使命而非部门分管领域实施重组”。遗憾的是,组织结构重组的压力和障碍也很大,这或许正如著名公共政策分析学者尤金·巴达赫所言:“如果说某一项观点在公共行政学界获得最坚定的支持和最广泛的共识,那就是结构重组在实践、精力和个人焦虑等方面付出高昂的代价,但往往产生不了有价值的结果。旧的组织单位和组织认同很少被真正废除,组织结构图上的方块只是被重新命名或移动位置。结果是虽然新的组织安排力图避免,但旧的忠诚与旧的担忧依然存在,并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因此,重大的行政改革必须认真撕开改变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同时又不对各自的组织认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合作只有在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或降低成本时才有价值。”[18]

上一篇:漆画材料下一篇:语文语文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