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短剧

2024-10-15

历史短剧(精选9篇)

历史短剧 篇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目标, 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历史学科不仅以人类过去的活动作为认识对象, 而且处处着眼于当前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因此, 它不仅要能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探索历史“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而且要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出发, 通过历史短剧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历史短剧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学业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发展,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一、历史短剧教学多元化学业评价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每个正常个体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智能[2], 但各人在智能强项和弱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在认知方式上也不同。该理论重视个体智能差异, 提出相应的多元评估;该理论主张“智能展示”评估方法, 允许学生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展示所长;该理论强调“学生过程档案”, 关注个体成长历程;强调情景化评估,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采用评价内容开放性和选择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提供理论依据。

2.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观的东西, 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 让他们针对具体情景采用适当的策略。现代建构主义在学生评价方面上强调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

社会性建构主义特别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促进学习和教学的构想, 他们提出了合作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操作任务来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多元化学生评价方法。

情景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应在具体情景中进行, 学习效果在情景中评估。提倡多元化的方法。

基于以上理论, 历史短剧教学的学业评价应多元化, 尤其是评价主体的多元,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

二、历史短剧教学的多元化学业评价

初中学生年龄在12~15岁左右。这是由童年向青年过渡, 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他们既保留着好动、爱讲话、表现欲强的特点, 又开始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因此融合了口头、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表演型活动是既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 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学模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3]在历史短剧教学前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 这是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短剧教学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既完成了学习任务, 又提高了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因此整个历史短剧表演过程既是重组原有知识体系的过程, 又是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既是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又是合作交流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 又是培养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笔者在进行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时运用历史短剧教学, 组织学生编演《鸿门宴》短剧。从编演历史剧改变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角度看, 编演历史剧是体验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中, “编演历史剧”成为编者提倡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中的重要一种。笔者在《鸿门宴》的短剧教学程中尝试运用了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方法。笔者依照教学内容和学生在学习任务中承担的任务, 借鉴了其他一些评价标准, 设计了历史短剧教学过程评价表, 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 (见下表) 。最后从学生中选出5名评委, 评委要求知识面广, 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 评分公正。

三、历史短剧教学的多元化学业评价分析

传统的历史教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 采取单纯由教师出题闭卷考试, 成绩“一锤定音”[4]的办法, 存在着一些不足, 其主要表现为: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 过于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 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比较单调, 过于重视纸笔测验, 强调量化成绩, 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学生在评价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 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 历史教学的评价要努力摆脱传统评价的单一方式, 创造出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简单说来, 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发挥学生的各方面智能, 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则在于让学生在行动中学, 对行动中的学生进行评价。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 人们创造出多种新的评价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历史短剧。历史短剧是国外很流行的一种历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这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能。从评价的角度看, 这种短剧的表演主要是依靠教师和小组成员从旁观察评价, 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在某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才能等。这样, 使短剧小组成员学习更积极向上, 使学生更乐于参与。

历史短剧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上面举的案例的形式比较正统, 也体现了两个特点: (1) 与传统的知识学习相比, 它更强调一种情感的体验; (2) 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与活动相关的学习内容。在该课堂活动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1)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 (2) 学生在课后活动 (如查找资料、编写剧本等) 的表现。其本质都是强调一种更活泼、更全面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方美玲.历史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 (当代中小学教师研修教材)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145.

[2]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1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4]白幼蒂.历史学科的开放性学业评价[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14) .2.

历史短剧 篇2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表演话剧再现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当中,自觉的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润色,进而编成表演性很强的剧本,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运用能力。

2.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凝固的历史材料中,赋予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组织安排能力,而且诸多环节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之间整体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德育目标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学习、表演评价,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了祖国的疆土,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的先辈们所做的抉择与奉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整理剧本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活动秩序的维持 ●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的人演过去的事,要尽量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再现已逝的历史。

2.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任务。

3.历史短剧的背景知识和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史实,但同时也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4.选若干名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评比规则,要让大多数同学有获奖机会。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

●活动准备

1.按剧情发展,将全班分成3个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片段。

2.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允许兼职。

3.各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后,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去搜集相关材料及演出用的道具,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

4.导演根据已经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演。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好演的剧情或是无法布置的道具,可用旁白或是投影。

5.演出完毕,历史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佳男演员、女演员、配角、编导等。

6.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的课外活动积累经验。

●拉开剧幕

音乐响起。(最好是舒缓的适合朗诵的)

旁白:比海水更深的蓝,飘浮在天空。阳光舞蹈着,穿梭于大地空旷的长廊里。

雄伟的布达拉宫上空,悠远的钟声回荡着,黎明下的祈祷覆盖了远方的人群,无数的藏袍,无数的智慧,随风吹去。

雪山高耸,静静的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白色的光泽垂直而下,大片的帐篷如一朵朵巨大的花盛开在布达拉宫周围„„

这就是神秘的西藏,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被人们称为“吐蕃”。

公元636年,勇敢智慧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上其他的部落,建立了以逻些为中心的强盛王国。

勤奋好学的国王松赞干布早就对大唐的强盛和富庶羡慕不已。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日益强大,便派使节前往安抚,松赞干布在逻些城接见唐使后,对唐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对唐朝的制度、文物、礼乐、冠裳向往神慕,很想与唐王朝联姻,学习中原文明,于是他派使臣东入长安,向唐朝进贡并请求娶公主为王后。

当时向长安求婚的,还有已经表示愿意臣服唐朝的东突厥和吐谷浑使节,李世民便优先考虑了早到的吐谷浑,而婉言谢绝了吐蕃和东突厥的请求。求婚心切的松赞干布听完后大怒,立刻出兵攻打素来和睦的邻邦,并把吐谷浑赶到了青海湖以北地区。第二年,得胜的松赞干布一面派使臣带聘礼入唐迎娶公主,一面派大兵压境来迫使唐朝允婚。

但是,唐太宗并没被吐蕃咄咄逼人的阵势所压倒,相反却立即迎战吐蕃,不到十天,唐军便打败了吐蕃。回国不久,松赞干布就转向泥婆罗(即今天的尼泊尔)国王求婚,娶回了该国美丽的尺尊公主,经过一年多的冷静思考,松赞干布还是不能放弃同大唐通婚和好的愿望。但这时他已意识到,必须诚心通好才能娶回公主,于是公元640年,他又一次派出使节出使长安,表示谢罪之意并诚意通婚„„

第一幕

吐蕃使者求婚

时间: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地点:皇宫附近的旅馆

出场人物:禄东赞(吐蕃丞相)及随从。

旁白:贞观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傍晚,吐蕃国使者——大相禄东赞率随从一百多人,奉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之命,一路晓行夜宿,历尽跋涉后终于来到长安。

因为此时朝见皇帝已经太晚,所以禄东赞等人只好下榻在皇宫附近的旅馆里,随行人员都已经睡着了,上床后的禄东赞尽管已是疲惫不堪,但由于满腹心事,所以一时还是无法入睡。傍晚在长安城见到那些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至今还使他叹慕不已;那熙熙攘攘的人流,百业兴隆的繁华景象更使他流连止步;更重要的是,明天的金殿一行,使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自己能不能完成赞普交给的任务,将美丽的公主迎回本国,就在于明天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了。心情难以平静的他翻身下床,向店主人要了一壶酒,一个人踌躇满腹的喝起来。

老板娘送菜,见此情景,不禁问道:“客官打扮,不像本地人氏,一个人喝酒,定然有心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禄东赞感激的望了一眼这位大嫂,坦率地说:“不瞒大嫂说,我是来向大唐求婚的使节,明天要去朝见皇帝,但我心里还没十分把握能娶回公主,所以睡不着,只好一个人喝酒解闷。”

老板娘听完,脱口说道:“公主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怎么舍得远嫁他乡?” “大嫂怎知道的?”

“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从前在宫里侍奉过公主,公主的秉性、爱好我怎会不知,她的双眉间有一颗红痣„„哎哟,我怎么会说起这些呢,客官你早些休息吧!”老板娘见禄东赞已伏案睡着,便轻轻的带上房门走了„„

禄东赞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急忙洗漱、穿戴整齐,带着随从去皇宫朝见大唐天子。

地点:大唐金殿

出场人物:禄东赞、唐太宗、传令宫女、各国使节 禄东赞:“吐蕃大相禄东赞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太宗:“爱卿平身,不知爱卿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为了何事?” 禄东赞再次跪拜:“臣此次来到大唐,是代表赞普向陛下来请罪的,前番攻打松州一事,实在是两国之间的误会,还请陛下谅解吐蕃人的鲁莽,这里有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请陛下收下我们的诚心。吐蕃乃蛮荒之地,远离中原文明,既已归属大唐,吐蕃人愿从此学习中原文化,所以,臣这次仍然斗胆向大唐求婚,希望得到大唐公主的教化。”

旁白:唐太宗对禄东赞的才干十分欣赏,对吐蕃人的诚心和恒心也已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吐蕃的崛起不敢有丝毫的忽视。于是,唐太宗:“松州一事双方都有失误,我们就不要再旧事重提了。至于求婚,因为求婚者甚多,而大唐公主只有一个,让朕好生为难。幸好公主聪慧,她出了五道题目来考验众使节的智力,谁最后取得胜利她就嫁给他的国君。”

旁白:禄东赞在本国一向以聪明机智闻名,他环顾了一下金殿上其他国家的使节,见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便爽快干脆的答应下来。

第一道题在禄东赞入座不久就上来了,一个俏丽的宫女手托托盘,盘中放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宫女:“这颗明珠叫九曲明珠,是公主珠串中的一颗。公主今天拆下来,看诸位谁有办法再把丝线从孔中穿进去。”

旁白:众使节一听都站起身凑向前去观看,不看还好,一看全都泄气了,那明珠的孔不但小,而且极弯曲,用手工针线都无法穿过。使节们回到座位后都议论、喧哗、摇头。禄东赞不露声色的站起来说:“让我来试试。”

他让手下人从殿外捉来一只蚂蚁,将丝线缚在蚂蚁的腰部,轻轻把蚂蚁放进明珠的孔内,然后对着孔内吹气,立不住身的蚂蚁便不停地向里爬。不一会儿,带着丝线的蚂蚁便从明珠的另一个孔中钻了出来,线也就穿好了。

第二天,他们被带到了一个大牧场上。那儿马匹混杂成群,都在埋头吃草,这时候仍是那个小宫女出来。

小宫女:“这是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马驹在牧场自由惯了,不肯回到母马身边,看谁有办法在两天内将它们母子分别寻认出来。”

旁白:禄东赞一听差点乐出声来,这个问题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吐蕃人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他恐怕别国使节抢走答题的机会,因此宫女话音刚落,他便接声说:

禄东赞:“那还不简单,先将母马和马驹分别圈养起来,然后断绝马驹的草料、饮水,一天以后,这些马驹就会自己去找母马吃奶”。

旁白:第二天,按照禄东赞的办法圈养的马驹早已又饿又渴,一放出来,他们立刻到自己的妈妈身边,没命地吃起奶来。

转眼到了第四天,这一天早上众使节还没去朝见,便收到了太宗派使送来的100缸酒和100只羊。

使者:“皇上有旨,要各国使节在一天内喝完酒,吃完肉,还要把羊皮鞣好。” 旁白:各国使节一见肥羊和美酒,都匆忙把羊杀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肉还未吃完,人已酩酊大醉,根本鞣不了多少羊皮。

而智慧的禄东赞却让随从的骑士排好队,杀完羊后,一面小口喝酒,小口吃肉,一面鞣皮子,天还没黑,任务就圆满完成了。

第四个问题却迟迟不肯宣布,第五天晚上,宫中忽然敲起鼓来,就在使节们晕头转向之时,有人传来圣旨。

使者:皇上有旨:各国使节火速进宫商议国事。

旁白:其他使节都睡意惺忪的跟着入宫,禄东赞却在后面一边走一边做记号,到了皇宫。唐太宗:这是公主出的第四道题,看你们能不能顺原路返回,各位使节请吧!„„

第六天,上朝的使节除了禄东赞之外,其余的一个个神情沮丧。

太宗:“诸位不要灰心,还有一道题没做呢,这次谁最后胜利了,公主才许给他的国王。”

各国使节一听,兴致立刻提了起来,太宗朝后宫拍了拍手,只见两队如花似玉的年轻宫女从里面鱼贯而出。

太宗:“这三百名服装扮相相同的宫女中,只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谁能凭运气认出公主,谁就能最后获得胜利。”

旁白:禄东赞一听,立刻后悔万分,他责备自己第一夜不该昏睡过去,而顾不上向老板娘打听一下公主的容貌,现在,只好凭那颗红痣去认公主,对不对,只能听天由命。

当他看到其中一个宫女眉间有痣时,一时大喜。刚要喝出声,那宫女一回头,禄东赞忽然认出她是那个两次传令的宫女。

直到三百个宫女走完,他也再没发现第二个眉间有痣的宫女。禄东赞站起来,激动地说:“我找到公主了!”

第二幕

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送亲的队伍在宫外排了长长的一列。公主的随从人员中有乐队、文士、农技人员、工匠、厨役,在他们的身后是大量的车队,依次是金银器皿、珠宝饰物、绢帛绸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医药、历法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各种农作物蔬菜种子、碾磨、纸、酒等细微的日用品。送亲的队伍到了长安城西十里的送客亭,文成公主拜别了皇帝和送行的诸大臣,细细的北风刮了起来,车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唐都。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途漫漫,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青海有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和吐蕃的分界线。据说文成公主在离开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文成公主途经此地时,拿出宝镜东照长安,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局面,她毅然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青海西宁市看到的日月山。经过了无数个日夜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公主一行终于来到了水草丰盛,牛羊漫布的黄河源头。文成公主来吐蕃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所有的毡帐,人民怀着从未有过的兴奋和喜悦,欢迎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也穿上汉族的袍带,打扮成唐朝的驸马去迎接公主。

(以上内容难于表演,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表演)

第三幕

播撒汉唐之风

旁白:文成公主一入吐蕃,就对吐蕃人按传统习惯用赭色黏土涂面的习俗看不惯,而且她更认为这种习惯是毫无必要的,有一天在闲谈中,便向藏王提出了废除的建议。

松赞干布:“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习俗,能够驱邪避魔的,怎么能废除呢?” 文成公主:“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都不赭面,也没受邪魔侵害,可见这是没有道理的。”

松赞干布沉吟了一会儿说:“虽然没有道理,但恐怕是旧俗,一时难以改过来。”

文成公主鼓励他说:“既然没有道理,又有碍容颜,而且天天这么麻烦不舒服,只要赞普下令,大家会慢慢明白并且改掉的。”

松赞干布觉得有理,便立即下令废除赭面。一开始一些守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觉得那些保持本来面目的人,既方便又好看,而且也没遭到邪魔的侵害,便也不赭面了。

春暖花开的日子,随文成公主来藏的农技人员和藏族人民一起忙碌着将带来的农作物及蔬菜种子播撒在高原的沃土里。其他随从人员也都陆续展开了自己的工作,文士们像在唐朝一样仔细的整理吐蕃的文献,记录藏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谈话。乐师们时常为藏王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的乐曲„„

文成公主用她的东方式的柔情和修养感化着慓悍古朴的高原人民。年轻的文成公主没有辜负大唐赋予她的神圣而重大的使命,在对西藏经济、文化的扶持推动上,她的功绩辉煌灿烂,她的名字千古流芳„„

精选故事 巧编短剧 篇3

生活是个大舞台,每天都上演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有的平淡无奇,有的曲折生姿;有的充满趣味,有的满含真情;有的误会重重,有的冲突连连……有许多故事都适合编写成短剧。我们可以借助戏剧表演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表达人生感悟。请以近期生活中有趣的故事为素材,编写一个时间为三到五分钟的短剧,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展示故事情节、揭示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真实生活。要求:主题健康向上,传递正能量,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津】

在动手写剧本之前,首先要了解剧本的基本常识。剧本又称戏剧文学,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剧本是用来演出的,因此一定要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交代清楚,对人物的行为、动作、表情等的交代则应点到为止,不宜过分描摹。在进行对话描写时,要体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个很有味道的短剧呢?

一、 精选素材

生活里的故事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故事都适合编写成短剧。只有那些情节变化大、人物之间冲突强烈、故事结果出人意料、能给人以震撼和启迪的故事,才是最佳素材。反之,编写出的短剧就会很平淡,难以吸引人。

这次的作文题要求 “用趣事编短剧”,所以同学们在选材时要围绕“趣”字做文章。通常情况下,“趣”就是幽默风趣、鲜活生动,能给人一种愉悦之感。其实,凡是能激发读者兴趣的事,都可以称之为趣事,都可以成为编写的素材。

同学们在动笔之前不妨闭上眼睛,回想自己亲身经历的、听到的、读到的趣事,然后加以对比,看哪一件事情最有趣,最能引起自己表达的欲望,就选哪一件进行写作。

二、安排思路

主要应考虑三个问题:一要考虑按什么顺序呈现剧情。是按时间的先后还是按不同的地点呈现,写作前要考虑清楚。正常情况是根据时间的推进,但在讲述同一时间发生的不同故事时,要运用“镜头法”,分地点进行改编。二是要考虑分几个场次。如果只有一个冲突,人物又少,就可以只安排一场。如果情节层层推进,故事发生的地点不止一个,就要安排多个场次。三要考虑人物出场的顺序。谁先出场、谁后出场,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都要合理安排。

三、展开情节

方法一:借助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人与人相处,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言行举止、不同的观点立场,都有可能引发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如果能抓住这些矛盾冲突,让人物一一出场、相互交锋,就能很快写成一篇短剧。譬如在对待上网这个问题上,母亲竭力反对,认为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太多,处处充满诱惑、布满陷阱,稍不留神就会中毒、上瘾;可儿子认为网络是学习的好帮手,上网既可以搜集资料、释疑解难,又能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利大于弊。由于观点不同,这对母子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只要将母子二人交锋的前因后果以个性化的语言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短剧。

方法二:借助误会巧合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误会”就是“错误的理解”,某一言行、某一事情、某一现象明明是这个意思,可有人却理解成另外一种意思,误会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样一来,故事情节就会陡生波澜。譬如一位同学最近总是来得很晚,大家都以为是他爱睡懒觉的缘故,于是对他产生了不少误解。后来通过了解情况才得知,这位同学的一位邻居生病住院了,没有人照顾,于是他每天早上都要去医院给这位邻居送饭。这样的“误会”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短剧素材。

“巧合”就是“恰好吻合、正巧一致”。两件事看似互不相干、各自发生,却意外地产生了因果联系,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取得了神奇的表达效果。譬如小区旁边有位老人,有一手很好的理发技艺,生意兴隆,收入颇丰,生活却特别节俭。一次,某同学去邮局汇款买书,巧遇这位老人在办理汇款业务。老人走后,只听邮局的工作人员说,这位老人每个月都会来给一个大学生寄生活费,据说他已资助这名学生多年了……作者用巧合揭开了谜底。如果把这个“巧合”编成短剧,怎能不打动人心?

方法三:借助对比衬托来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即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人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一个,从而达到赞扬或批评的目的。譬如到食堂就餐,有的同学非常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点粮食;有的同学却毫不在乎,买的饭菜只吃一点点就被倒进了泔水桶。将这两种人物的言行神态进行对比,“戏剧”味肯定非常浓。

四、生动表达

戏剧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刻画,思想情感的表达,都要靠描写戏剧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力求用最简练的语言、最传神的描写,塑造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呈现矛盾冲突、误会巧合并进行对比衬托时,对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蹙一颦的描写,都要准确到位、生动传神。要善于运用比拟、夸张、讽刺等手法来设计人物的语言,力求让人过耳不忘。

【例文导航】

纸条风波

张平 编写

第一幕

教师办公室内。几名教师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一张纸条在大家手中传来递去。

李老师紧蹙眉头,一手拿着纸条,一手托腮道:“谁这么大胆呀,竟敢威胁老师!”

张老师接过纸条:“我们可要提醒刘老师一声。”

赵老师:“我看是某个学生写的吧。”

王老师:“按理说这不可能吧。刘老师可是有着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名教师了,今年还被评为‘优秀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是那么的好,谁会恩将仇报呀!可是……”

年级组长上:“大家都在看什么呀?”接过纸条反复细看,一脸的沉重,然后将纸条收起来:“好了,大家都工作吧,学校会恰当处理此事的,大家不要再议论了。”

第二幕

校长室内。“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 “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郑校长一边念着纸条上的内容,一边自言自语:“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小刘老师可是我亲手培养出来的德育模范,怎么可能和学生发生这么大的矛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老师急冲冲上:“郑校长,你找我有事?”

郑校长示意刘老师坐下:“你看——”

刘老师接过纸条,看了一眼,猛地跳了起来:“怎么会这样?这是毫无理由的。十多年来,我一直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谁会这么恨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郑校长:“你再好好想想,最近有没有和哪个学生发生争执?或者和社会上的人发生不愉快?”

刘老师:“没有,绝对没有!让我再仔细看看。”

刘老师拿着纸条陷入沉思,良久,说道:“这应该是我们班小强的笔迹,对,一定是他!我去找他。”

第三幕

教师办公室。小强跟在刘老师身后,瑟瑟缩缩地上来。

刘老师:“小强,虽然你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可一贯都是遵守纪律的,怎么这一回……”

刘老师递过纸条。其他老师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道:

“你为什么要恐吓刘老师?”

“你的胆子怎么这么大?”

“赶快认错吧!”

……

小强拿着纸条,一脸的委屈,声音带着哭腔道:“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张纸条,给您带来了这么大的误会。可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呀。昨天您和我谈话时,我看您嗓子沙哑,又不停地咳嗽,听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有冷空气入侵,所以我想提醒您注意,千万不要感冒了……”

办公室的人全都愣在了那儿。

点评:这部短剧写的是一个学生看到老师身体不舒服,嗓子沙哑,不停地咳嗽,便写了一张纸条提醒老师小心身体,结果引发误会,巧妙地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爱,同时也对老师的习惯性思维提出了委婉的批评。剧本巧借误会制造波澜,掀起轩然大波,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取得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专项练习】

短剧表演提高英语课堂活力的研究 篇4

一、教师正确认识短剧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短剧表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刚接受学校教育,所掌握的知识不多,知识面较窄;另一方面,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能够理解的知识多数停留在具体直观阶段。因此,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将短剧表演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帮助、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接受,进而最大化地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此外,将短剧表演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英语口语,而不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地进行短剧表演,促进学习才是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短剧表演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明确并时刻意识到这一目的,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短剧表演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设计,以适合特定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二、引导并帮助学生巧妙创设短剧表演情境

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这一阶段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直观具体的知识,更加把注意力集中到有趣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上述特点,教师在运用短剧表演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应该注重短剧表演的内容是否适合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否让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困难。因此,教师在进行短剧表演内容的选择时,可以选择适合本年龄阶段学生的语言故事、图片、插画,这不仅不会让短剧表演偏离教学内容,而且也不会让短剧表演缺乏趣味性因而减弱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At the zoo”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前几节课教会学生简单的单词,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短剧表演。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几幅与之相关的图片或者插画,“Look at the picture,everybody!Is the little monkey funny?What is he doing?Let’s have a guess!”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后,可以邀请同学上台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插画或者图片这种直观具体的方式引出短剧表演,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也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进而提高口语水平。

三、注重平时语言和表演的积累

要想让学生在短剧表演中自然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和表演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和表演素材。教师可以在学习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时,把适合学生进行短剧表演的主题先设置好。短剧表演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准备,教师可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为短剧表演做好准备。例如,教师在进行“Can I help you”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先设置“商场购物”的短剧表演话题,并在学习此单元文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单词、常见表达句型,为学习完本章后进行短剧表演做准备。只有有了充足的语言和表演素材的积累,学生才能在短剧表演中自如地表现。要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英语课堂中的短剧表演更加有兴趣,进而增强对英语口语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更新迫在眉睫。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尊重和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引导,让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可,致力于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培养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最终教育目标。口语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将短剧表演融入到英语口语教学是一个重大举措,可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桂秀.短剧表演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2]齐建军.情景表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6).

[3]王蔷,钱小芳,桂洲,张力青.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剧课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6(02).

如何编排英语短剧 篇5

在本次圣诞元旦双节联欢会上,我们班精心准备了一个英语童话剧《三只小猪盖房子》。因为本班是英语班,孩子们经过一年半每天接触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有了明显地进步,如从最开始的只能念某个简单的单词,到后来的能跟读一些复杂的单词,再到现在能够完整地说一句话,他们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学期中期,我有了一个为本班幼儿编排一个英语童话剧的想法。

英语剧不同于普通的话剧,要求幼儿在说英语的基础上还要有表情有动作。经过精心地挑选,最后我决定以《三只小猪盖房子》这个幼儿喜闻乐见的文本为剧本,在幼儿有经验的基础上,再表演起来就能更自然一些。文本选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文本翻译成英文。但是英语的很多句式很有难度,不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我主动请教外聘英语老师,自己也筛选,添改了一些情节。这里面不仅只有三只小猪和狼的角色,我还添加了一些如小鸟,大树,小花以及旁白的角色,另外,为了体现本学期英语教学里英文歌曲的学习,我把英文歌曲也编排到了剧本里,丰富了整个童话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剧本很快地诞生了。

大学英语课堂短剧表演活动探析 篇6

英语短剧表演的教学实践

笔者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任务。2006-2007及2007-2008学年从事公外大二的教学, 而且对于自己所教授的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了课堂短剧表演的教学活动。所教授的学生专业分别是信工、信管、营销和电气。

利用英文短剧表演,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1.布置任务

开学初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 每班人数一般为60人左右, 每组10人左右。对于剧本的选择, 采用自助式。在第一次表演之前说明短剧表演的评分标准, 一般来说, 以10分为满分。

2.课下准备

学生一般根据自己的任务分配, 提前一、两周着手准备。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 教师不需要参与很多, 让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空间。

3.课堂表演

教师会挑选某一次上课的机会, 由小组表演自己准备的短剧。时间一般限制在15分钟, 目的是为控制课堂口语活动所占的比例。学生选择的剧本古今中外无不囊括。

4.随堂评价

每组表演结束的时候, 一般先有导演做闭幕陈词, 然后学生自主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以及做出个人评价。找出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逐渐加深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短剧表演活动课堂效果反思

大多数学生认为短剧表演是他们最喜欢的课堂活动形式,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和英语的综合能力;能充分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获得自我肯定的价值。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被动的参与到表演中。而且不同专业学生的热衷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笔者所教授的几个专业中, 其中信管和营销专业的学生, 能够充分的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资源, 精心制作幻灯片。当然这种情况也和他们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 这两个专业有开设的网络设计等专业课, 他们在设计剧本的幻灯片时可以驾轻就熟;而电气专业的学生由于男生的比例在86%左右, 首先在演员的选择方面有很大的限制, 当然提前也告知学生可以从别组中借外援, 但是仍然在表演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多媒体利用, 只是所有成员之间的对话练习, 而且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就是说话声音小, 发音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这种情况跟专业的特色也有很大的联系, 首先电气是理科专业, 英语本来就是学生的弱项, 特别是口语和听力, 另一方面来说, 男生比例过大, 完全成为了男生的舞台, 角色的区分容易混淆, 影响了对整个剧情的理解;信工专业的学生共有四个班, 其中信工1、2班是笔者从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接的班级, 虽然没有信管、营销班的学生热情高, 但也都进行了积极精心的准备, 但是信工3、4班是因为课程设置调整的缘故, 在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接的班级, 这两个班与前面所有的班级都有很大的不同, 大多数学生只是以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准备, 缺乏积极性, 各个方面来分析都明显的不及前面所谈到的班级, 究其缘由, 信工专业学生对多媒体运用的激情远没经管和营销的学生高;3、4班作为最后一学期接手的班级, 首先因教学方法不同, 学生需调整适应, 然后就是因为英语的学习马上就告一段落, 有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完全放弃了努力。

调整的措施

从第二部分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需要进行教学活动调整的是电气1、2班和信工3、4班。

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 采用观摩的方法, 让本月要演出的小组成员到其他表现比较好的班级进行观摩, 了解别的同学表演时所做的充分准备以及可以采用哪些辅助手段来加强表演的效果。观摩过之后, 学生会在课下交流, 不断地改进剧本的写作以及道具的准备和多媒体的利用。当然发音不地道的问题仍然存在, 而且不是个容易解决的问题, 可加入对生词的听读环节和电影配音的活动, 通过模仿来逐渐的改善口语能力。

对于信工3、4班的学生, 因为其整体的主动性都比较差, 所以几乎是取缔了短剧表演的活动, 改用了电影配音和演讲的形式, 以被动的活动来督促每位同学开口讲英语。

教学效果

短剧表演从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得出, 信管1-4班120个学生中, 只有一人不及格, 分数大多集中在70-89分数段, 信工1、2班、电气1、2班和营销3、4班的情况相近, 集中的分数段是70-89, 只是不及格率相对较高, 信工3、4班的不及格率为11%, 而且大多学生的分数集中在60-79分数段。

小结

整体来看, 短剧表演活动能使学生在灵活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并且对于听、说、读、写、译能力整体的提高极有益处, 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以致用。对于课堂参与意识的差异, 要注重因材施教, 采用不同的口语练习形式, 以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曹祥英.王娟.利用英文短剧表演, 培养学生兴趣.安徽文学.2007 (11) .

[2]何青青.浅谈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科技信息.2007 (19) .

[3]张昀.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的探索.高等农业教育.2004 (1) .

[4]徐萍.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微_大学英语课堂活动与学生课堂参与模式的调查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6) .

历史短剧 篇7

一、逼出的《吴忠故事》

作为地方台, 吴忠电视台面临着节目模式单一、内容枯燥、资源匮乏等窘迫局面, 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政府不满, 观众抱怨, 自身愧疚的尴尬境地。顺应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势在必行。人们常说,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自2008年以来, 吴忠电视台可谓命运多舛, 先后经历了5次大的变革, 其目的就是想探索一条健康的, 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尽管每一次的变革都有推动新闻事业向前迈进的积极作用, 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人们戏言:电视台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那么究竟怎么才能走出电视媒体的“尴尬”境地?如何打破常规, 探索出一种新模式、新途径?

经过多方考察取经, 多次研究讨论, 达成共识:既然是地方台, 就应该立足本土, 突显地方特色, 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吴忠故事》就这样运用而生。

二、创新的《吴忠故事》

吴忠历史悠久, 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在这片热土上, 每天都会发生许许多多鲜活生动的故事, 每天我们都被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感染着感动着。鉴于媒体的责任与使命, 2011年, 吴忠电视台大胆尝试, 开办了具有回乡本土特色的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 此栏目剧独到之处在于:吴忠人说吴忠话, 吴忠人演吴忠人自己的故事。这也开创了吴忠电视台栏目先河。

《吴忠故事》每集30分钟, 每两周制作一期, 至今已拍摄、制作、播出52集。内容涉及:城乡生活、婚恋情感、百姓故事、社会热点、民生法制等方方面面。由于《吴忠故事》真实感人, 短小精悍, 矛盾冲突集中, 反映生活及时, 一集或者两三集就能讲述一个故事, 说明一个道理, 其中很多以家庭婚姻、伦理道德为主的短剧, 起到了很好的以事育人的作用。

其实拍摄《吴忠故事》的初衷就是想反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实生活, 想真实的还原、讲述发生在吴忠本土的, 吴忠人自己的经历、故事。所以《吴忠故事》的剧情好多都是原汁原味, 来源于生活。比如短剧《五分钟》, 就是剧组在回族青年李潇、纳振东见义勇为、勇斗歹徒事迹的第二天, 根据事件原型, 及时编成的《吴忠故事》, 从选演员, 到拍摄、后期制作, 仅用了10个小时, 第三天节目就在吴忠电视台准点播出, 讴歌了英雄事迹, 弘扬了社会正气, 社会反响极大。

值得一提的是《吴忠故事》以本地方言为主, 剧本台词基本上是观众熟悉的本地话“甲:阿萨杂, 你日决慌忙滴zua克尼撒。乙:我走闹特特拾点柴柴子, 白昂西妈妈老俺家藏来列, 俺爹让俺把炕架的烫烫滴尼……”, 就连节目的片头片尾曲的歌词都有本地方言的元素, “吴忠的故事mia滴很, mia呀mia滴很……”这些方言, 是宁夏吴忠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语言形式, 尽管外人听起来“很土”, 可在本地人看来却很亲切, 很自然, 朗朗上口。无形中缩短了观众和屏幕的距离。

《吴忠故事》讲述了吴忠老百姓的人生百态, 每一个故事都是以普通群众的生活为原型, 而且演员都是基层的, 业余的,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有学生、教师, 有社区的大妈大爷, 有农民、打工仔, 还有企业员工、个体老板、记者、医生、厨师甚至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残疾人……只要你有兴趣有勇气, 都可以过把“演员瘾”。正是这些平常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普通通的人, 在荧屏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毫不做作, 毫不掩饰, 酣畅淋漓地讲述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与观众一起分享人生的滋味, 使得故事更有真实感, 更有感染力, 更贴近生活, 更容易打动人。由于《吴忠故事》要求演员都是本色演出, 不论年龄不分阶层, 降低门槛, 全民参与, 点燃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 所有演员都不计报酬踊跃参加演出, 栏目组所到之处, 群众自备道具, 免费提供拍摄场地。正因如此, 从节目开播至今, 报名参加演出及投递剧本的群众络绎不绝, 截至目前, 演员报名人数达到500多名, 征集剧本300多集。这也是《吴忠故事》耐看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接地气。吴忠人说吴忠话演吴忠事, 《吴忠故事》真正体现了全新演绎生活万象, 本色表达平民情怀的宗旨。

三、多变的《吴忠故事》

电视栏目短剧《吴忠故事》是吴忠电视台一次全新的尝试, 尽管很多工作都如瞎子摸象, 但至少有一点让人很欣慰, 那就是这种“形态生活化”、“内容平民化”、“演员群众化”、“情景真实化”、“语言地方化”的电视短剧备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为了真正把《吴忠故事》打造成精品栏目, 在经过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后, 《吴忠故事》在原有的由群众演员演别人的故事模式上, 又开创了由真人演真事的节目形式, 诸如《吴忠故事——收电费》就是由吴忠供电局的农电工亲自来演他们收电费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儿, 真正实现了演员在“做”事, 而非“演”事, 特别真实。近两年, 《吴忠故事》又推出了两种全新的模式——专题自述和人物专访:即将发生在身边的感人的事, 感动的人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或主持人与当事人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都促进了《吴忠故事》地方短剧品牌效应的形成。

栏目剧的制片人这样形容:《吴忠故事》就像一块铜板, 形态粗糙, 但内容实在;又如一个玉米棒子, 表面粗糙, 却很有营养。

四、启示与思考

电视栏目剧《吴忠故事》充分展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常变常新的艺术魅力, 努力打造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符合本地观众观看需求和口味的剧本, 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表现在叙述老百姓的真情故事, 由观众演员扮演, 汲取电视故事和电视剧的长处, 运用恰当的视听语言, 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这也是《吴忠故事》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成为当地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的地方短剧, 并掀起了新的收视高潮的原因所在。

1. 讲述咱老百姓的故事, 演员都是当地观众, 做到了全民参与。

通过人物刻画, 心理描写, 细节勾勒, 把当下社会百姓的人生百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栩栩如生。特别是演员自己演自己, 在屏幕上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 演绎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着实过了把戏瘾, 圆了明星梦, 这样的创作形式满足了观众的“上镜梦”, 凸显了该剧的“草根风格”。

2. 传达主流价值观念, 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为了吸引观众眼球, 《吴忠故事》剧本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戏剧性、娱乐性的元素。可作为媒体, 《吴忠故事》时时不忘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工作职责, 那就是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3. 运用恰当的视听语言, 适应观众的欣赏习惯。

历史短剧 篇8

关键词:短剧表演,小学英语教学,契合

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dialogue)占有较大的篇幅,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不少专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短剧表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dialogue”的方法。本文将探讨如何活用教材中的“dialogue”,作适当改编,使之能开展一个有趣的短剧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开展短剧教学前的准备

1. 英语短剧编排指导工作。

首先,教师要布置表演的内容和时间。其次,注意表演必须是全班同学一起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由其组员确定一个导演。这样有利于学生们互相了解,在全班营造一个非常好的合作学习的环境。再次,教师应布置学生准备工作道具,提倡亲手制作。最后,要在第一次表演之前说明短剧表演的评分标准。

2. 学生开展短剧准备活动。

学生在接到任务后,各组的导演开始分工,分配角色、准备服装道具、熟悉剧本并研究表演技巧。在编排短剧的过程中,能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通过不断地排练,可以把所学的词汇、表达方法用于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短剧教学的具体形式

在小学各年段的英语课文中,无论是单词的新授还是句型的认知,都不可能脱离对话而独立存在,因此在教材中,情景对话占了很大比重。它们主题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极具情景性,短小精悍,十分适合课堂讨论、编排和表演。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引领表演式。所谓引领表演式,指在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对同一课文形成不同的个体理解,并通过短剧表演中重音、语调、语气乃至表情、体态语的变化,对自身理解进行表达。

如三年级小朋友在学习购物的主要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uy?”“I want a book./I want to buy a picture.”时,进行了片段式的情景表演《In a shop》。在教师示范提醒了语气对表达效果的作用后,小朋友们在自主排练时对语气的轻重有所争议,有的说重音应放在“what”上,强调购买的物件,有的说可以放在“you”上,强调购买的人物,还有的说可以放在“buy”上,强调顾客购买与否的诚意。引领表演的方式下,令学生对短短八个字的“What do you want to buy?”产生了富有创造性理解的多元感悟。

B.合作改编式。所谓合作改编式,指在教学中,如一篇课文,有中心句型或同类单词、有人设有情景、但无完整情节或剧情发展,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已有条件,大胆结合自己原有知识经验,通过组内合作,对课文进行改编并排练,最后进行短剧表演。

一类是课本材料较完备,只略做改编的表演,如教师在第一课时进行水果相关单词的教学,如:a banana,an apple,a pineapple等。第二课时先让学生通过朗读片段对话及观察课文配图了解情景,感情朗读后,就着手让学生表演该片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从分析角色、分配角色、研究表演语言和动作、探讨表演的连贯性,都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

还有一类是只有单词、句型,情景却较为模糊,改编幅度较大的表演。如:PEP3 Unit 1 My classroom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向新同学介绍教室、周五大扫除打扫教室、教室美化设计大赛等片段开展课本剧表演。教师宣布在全班进行短剧表演竞赛,由学生自选角色、自选主题、自由组合,在理解本单元主要语言点、灵活运用本单元主要句型的基础上进行排练,最后由观看同学作为评委评审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组合奖”等,有声有色。

C.自主创想式。所谓自主创想式,即为根据英语课文每单元一个中心主题的特征,抛开人物,也跳出某一个课文情节,根据每个单元的语言材料,寻找“中心点”,再根据“中心点”,由学生自主创想内容,设计角色,笔拟对话。最后,自由组合排演,课堂表演。

如PEP四年级Unit3 My friends这一单元中,课文B Let’s talk有段小对话,描写的是分别向对方介绍自己好友的特征,进行了一个让对方猜测“Who is my friend?”的对话活动。学生根据这一主题,结合自己朋友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运用本单元所有描述性的单词,进行短剧表演。

三、短剧教学的评价与改进

教学评价在实践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学生表演结束后,教师应对其表演进行评价,可以邀请观众发表评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鉴赏能力。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表演时记录下的笔记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要热情,选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不足的地方以建议的方式提出来,以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短剧表演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篇9

一、课前表演的理论依据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课标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 强调英语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课前表演过程中, 学生为了完成表演任务, 积极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真实自然的交际。

2.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还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英语课前表演通过环境布置、教具学具的使用以及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等, 虚拟英语学习的“情境”, 利用同伴间的“协作”和“会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情境刺激和认知引导, 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益, 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二、操作步骤

1.教师应为学生的表演活动限定时间, 活动时间一般限制在5至10分钟。

2.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小组,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每天上课前, 各小组按座位顺序轮流上台表演短剧。如果需要更多学生参加表演, 该小组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

3.上课前, 轮到表演的组派一名同学把剧本中的新生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4.上课一开始, 轮到表演的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表演时要声音响亮, 发音正确, 使班上的其他学生都能听到。教师还应要求学生上台表演时要脱稿。

5.表演一结束, 学生和教师就学生的语音、内容和技巧等进行即时评价。

6.交剧本。演出之后, 各组整理剧本, 递交带有封面设计的剧本 (语言材料) 。这种方法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和绘画能力。

7.表演当天对学生的表演给予终结性评估打分,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8.当全班轮完表演后, 评出各个奖项。

三、表演内容

1.现成的课本剧。例如, 高中英语新教材模块3的第三单元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中的这几篇文章都比较适合课堂表演。在学习这单元的时候, 可以叫全班同学自由组合, 每个人都参与表演。

2.改编课本内容。如新教材模块2的第二单元Using Language部分讲的是一个希腊神话故事The Story of Atlanta。老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本故事的结局:How will the story end?然后学生根据本组的讨论结果, 表演整个故事。这样, 既巩固了本课的语言点, 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3.网上搜索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他们表演的短剧。

4.发挥组内同学的想象力, 自编短剧。这是难度较高的一种, 但也是有创造天赋的学生最喜欢的选择。

四、教师角色

在学生准备表演的过程中, 教师提供知识平台, 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和合作探究。同时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科学的设计者, 活动的指导者, 过程的参与者, 解决问题的帮助者和评价者” (陈琳等, 2007) 。教师适时启发学生, 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在学生上台表演的时候, 教师是课堂纪律的维持者, 同时处理课堂表演过程中的偶发事情, 保证表演的顺利进行。在学生表演后, 教师是重要的评价者。教师指出这次表演中学生的优缺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评价, 以取得下次更大的进步。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 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五、评价

“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 学习就会越快发生。” (鲍里奇, 2002) 。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 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每天表演结束, 教师可以组织即时的话语评价。先叫几位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讲述, 再点评, 有不够到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补充。最重要的是, 教师在点评时, 要尽可能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这样, 既能发挥学生欣赏别人表演的长处, 又能使学生借鉴别人的长处。终结性评价可在课后进行, 设团体奖和个别奖。

团体奖评分标准:

内容:剧本主题创意30%

语音:发音、音调、音量35%

技巧:表情、动作、流畅度25%

其它:服装、道具、配音10%

个人奖评分标准:

演员奖:英语表达与发音 (50%) , 演技 (25%) , 情绪 (25%)

导演奖:舞台表现 (40%) , 诠释 (30%) , 统一与连贯 (30%)

剧本奖:剧情 (40%) , 创意 (30%) , 文字 (30%)

六、课前短剧表演的意义

1.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新课标对英语五级要求语调自然、语音基本正确, 而高中英语七级和八级要求学生的语音达到得体和流畅。可是, 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爱面子, 怕出错, 不敢张口。心理学研究发现: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自我中心感更强, 他们一直觉得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 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经常受他人监视”的感觉, 从而不大愿意抛头露面 (朱纯, 2000) 。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则表现为宁愿自己朗读, 不愿进行真实的交际。其次,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很多学生忽视说的训练。再次, 由于新教材容量大, 很多教师在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时, 往往删除了Speaking部分, 有时上到Speaking也是走过场, 流于形式, 没有精心准备, 因此难以调动学生说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固定开设课前表演有助于弥补上述的缺憾。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 反复的排练使学生们有时间投入对语音, 尤其是重音、节奏和语调等进行着重练习, 高度强化语言。

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相关因素,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短剧题材多样, 有人物传记、民族史诗、科学幻想、战争风云、爱情浪漫等等, 使学生能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表演可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和兴趣, 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形成较为持久稳定的动力。同时, 由于表演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 因此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从而培养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而且英语短剧集自然与社会、英语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 融肢体语言、英语语言、音乐、舞美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合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舞台。

3.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表演性任务必须采取相应的步骤和方法, 这便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策略。在准备表演的前几天或前一周, 小组成员积极上网或去图书馆挑选适合表演的材料, 很多情况下需要改编或翻译, 从而形成了资源策略。学生在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树立信心, 逐步达到“独立地获取信息和资料, 并能加以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 (教育部, 2003) 的目标。在表演过程中, 为了维持交际及提高交际效果, 学生采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或肢体语言, 力求使全班同学理解他们的表演内容, 无形中学生的交际策略得到发展。从表演前的策划到之后的实施, 直至完成表演后的自评、互评, 这些均促进学生更多自觉应用调控策略。

4.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升。在课堂上, 并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新课程其实在某些场合是让教师进入一种相对的“无为”状态, 教师的“无为”促进了学生的“有为”, 让教师静下来, 让学生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英语短剧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参与交互式的合作训练, 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关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思考[J].教育时报, 2006, 9.

[2]陈琳, 程晓堂, 高洪德, 张连仲.英语教学研究和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美]鲍里奇著, 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 (第四版) [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上一篇:突发饮水污染下一篇:日语泛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