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饮水污染

2024-10-15

突发饮水污染(精选3篇)

突发饮水污染 篇1

突发饮水公共卫生事件是环境卫生中较为常见的应急工作之一。自2003年SARS之后,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明显提升, 应急储备系统及其应急人才队伍建设日趋完善。而近年来我国饮水卫生事件频发,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湘江镉污染事件、秦皇岛水源水藻污染等, 使得饮水卫生应急处置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而应急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和管理在这种机制正常运行和效能发挥中起关键作用。

1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起因及产生的影响

1.1 工业生产事故对饮水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工业生产事故, 特别是一些有毒有害企业的危险和剧毒化学品泄漏对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05年11月, 松花江畔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严重爆炸, 致使近百吨苯类化合物进入松花江, 沿江形成一条约80公里长的污染带。这次事故造成的水体污染, 严重影响了吉林、黑龙江两省乃至俄罗斯人民的饮水安全, 致使拥有400万市区人口的哈尔滨市停水4天。本次事故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类化合物, 比重大于水, 虽然通过增加上游排水量可以加快稀释排污, 但残留于污泥等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可能造成长期危害。据《安全与环境学报》报道, 仅2005年7~8月, 我国发生的28起环境事件中就有19起为水污染[1]。

1.2 重大自然灾害易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

洪涝灾害、地震等是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同时也可能破坏工业设施和供水系统, 从而引发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和饮水供应中断,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受灾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损毁, 原有的供水系统中断, 在没有新的安全、有效的技术确定水源水是否安全之前, 受灾群众不得不以矿泉水、纯净水作为生活用水, 不仅造成严重经济负担, 也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3 农药污染、生活垃圾和粪便污染

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药的滥用使得大量的农药随地表径流流入饮用水源, 污染饮用水。而城市垃圾在农村地区的倾倒, 大量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随着降雨进入地表和地下水源, 对人的饮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2.1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建设

环境卫生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具有影响范围广、波及面大、造成恐慌、需快速处置、涉及学科知识多等特点, 所以,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应急型人才队伍应具有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 能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发生时进行事故起因调查、样品监测和检测、现场提出一些可行应对处置措施。平时开展一定的技能培训, 增强协作意识, 遇到突发事件后, 能够立即开展工作。为调动应急型人员的积极性, 应该有激励措施、发展规划和绩效考核措施。

2.1.1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规划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更加频繁, 发生后的短期内将会出现人才资源需求高峰。这种资源需求, 不仅数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 而且时效性强, 进行适当的供求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为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储备与开发计划, 必须进行应急型人才队伍的需求预测分析。在需求预测时, 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人员的搭配, 同时在人才储备时还应结合各地区人口总数, 一般来说, 人口越多, 所需的专业人员也越多。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分为外部供给预测和内部供给预测两个方面。将需求预测与同期供给预测进行对比分析, 两者的差额应该是管理机构想办法予以弥补的问题。在确保人才资源供求总量平衡时, 还要注意人员结构的平衡。

2.1.2 应急型人才资源的获取

应急型人才资源获取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行政征集, 人才引进。管理机构应采取积极措施, 引进适用人才, 从流动中优化人才队伍配置,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储备机制, 根据地区和人口学特征建立相应专家库, 并进行资格认定和分类管理, 并及时更新。要稳定人才队伍, 完善人事、继续教育、分配、考核等工作制度。通过全员聘用, 严格准入、规范管理, 使聘用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称、专业、学历。对在职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培训、演练等途径充分挖掘在职人员的潜力, 促进业务发展和水平提高, 实现终身教育目标。通过考核, 使工作更加规范化。当遇到突发事件时, 这些应急型人才能够快速做出反应, 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2.2 应急型人才队伍的管理

2.2.1 团队建设

应急型人才队伍作为一个团队, 具有虚拟团队的特点, 工作方式类似于虚拟团队的工作方式。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成员间信任水平低、文化差异大、孤立感强等问题。如何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团队文化, 帮助成员克服孤立感, 提高沟通效率, 营造“知识分享”氛围, 是应该关注的重点。可以在培训、应急演练中提高成员默契性, 不定期举行会议, 对一些发生饮水卫生事件讨论, 加强团队之间以及成员之间的交流。总之, 应急型人才队伍应完成相关人员的准备工作, 建成一支“召之能来, 来之能上”的迅速反应队伍。

2.2.2 绩效考核

2.2.2. 1 考核主体

目前负责处理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环境卫生科室。为了有效、客观、公正地评价成员的绩效, 环境卫生科室可以设立由相关领导组成的考核委员会, 负责具体的考核事宜。该委员会由疾病控制中心主要领导、相关科室主任以及员工代表等人员组成。

2.2.2. 2 考核指标设计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人员的考核大多数仍是传统的“德、能、勤、绩”的考核, 存在着考核指标过于笼统, 考核标准不明确、不清晰等弊端。对应急型人力资源的考核, 应按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协作精神等3个指标进行考核。

2.2.2. 3 考核周期

考核周期要视突发饮水卫生事件的持续期而定。如小型饮用水水塔受到污染, 其持续时间不长, 可以等到事件结束后, 对参加人员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对于持续时间长, 或者类似于松花江水污染所造成的影响时间较长才能消除的事件, 考核可以按月或是季度进行, 同时在事件结束时, 也要进行总的考评。

2.2.3 应急型人员的薪酬管理

2.2.3. 1 非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的薪酬

无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 团队人员在原先的岗位上工作, 其薪酬遵照原岗位的规定执行。对于非突发饮水卫生事件时的薪酬, 可参照现有的“国家津贴”、“政府津贴”的办法, 建立特殊津贴制度, 津贴的等级可以每年评定一次, 考核内容包括岗位工作、技术攻关、理论知识、科研论文等。

2.2.3. 2 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的薪酬

应急型人员的薪酬组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薪、奖金、各种福利、津贴以及非货币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基薪是薪酬中固定的部分, 也是较为主要的部分。可依据人才库中的综合评价结果, 确定相应的薪酬等级。奖金的数额通常与基薪相关, 并与当期绩效挂钩。可以将基薪的一定比例 (如20%) 作为奖金的基准, 根据考核结果在此基础上上浮或下降一定的比例。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应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额外福利。为杰出贡献的人员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由政府一次性缴纳, 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 起到长效激励的作用。津贴是对员工提供特殊劳动的额外劳动消耗的一种补偿。补偿是由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危险性所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由于工作紧张带来的额外消耗。2.2.4职业发展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应提供一种向上发展的职业通道, 有效的职业晋升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激励措施。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 对在突发饮水卫生事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 给予享受优先待遇。除在职称评审、晋升方面给予优待外, 还应对其提供更广泛的晋升通道, 如从落后城市调到相对发达地区等。

参考文献

[1]李君文, 晁福寰, 刘超,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饮水安全[J].癌变.畸变.突变, 2007, 19[3], 40-41.

[2]陆伟.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反应体系初探[J].第二军医大学硕士论文, 2005, [5], 5-8.

突发饮水污染 篇2

饮水安全及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介绍了我国水污染的现状、水污染的`原因及水污染的影响,提出了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加强法制手段,保护水源,实行总量控制,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改进水处理工艺,加快水质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确保饮水安全.

作 者:张云 Zhang Yun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通分局,江苏,南通,226006 刊 名:地下水 英文刊名:UNDERGROUND WATER 年,卷(期):2010 32(3) 分类号:X52 关键词:饮水安全   水污染   防治   对策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篇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应对莱芜分公司炼铁厂突发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快速响应,有序行动,控制事态,妥善处理、处置,降低危害和损失,保护公众人身和环境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2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3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4 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必须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三原则。

1.4.2 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统一指挥,高度协调,持续改进,控制事故损失的原则。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分公司炼铁厂废气、废水、危险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设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环境应急工作。组长由厂长 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厂长担任,成员由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厂办公室、事故发生所在车间负责人、安全生产科、工艺技术科、人力资源科、政工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2.3 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小组。

2.3.1 现场协调组。由安全生产科、机动设备科、办公室组成。负责联络公司及莱钢医院、公益事业部、保卫部、武装部、金鼎公司、汽运公司、设计院等参与应急处置;

2.3.2警戒保卫组。由办公室、安全生产科组成,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请联络协调联络组协调莱钢武装部等职能部门参与事故应急警戒保卫工作。

2.3.3 应急处置组。由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安全生产科组成,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方案的组织实施,负责生产及环境的恢复。

2.3.4物资供应组。由由机动环保科、办公室、生产计划科组成。负责抢救物资及装备供应,组织运送撤离人员及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

2.3.5善后处理组。由政工科、人力资源科、办公室、相关车间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2.4各子车间分别设立相应的应急领导小组。3.应急程序 3.1 应急程序启动

发生下列事件之一,应立即启动应急程序。3.1.1 废水及其他有毒有害废水异常排放;3.1.2 煤气等有毒有害烟尘大量外排; 3.1.3 火灾、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 3.1.4放射源类的污染;

3.1.5 其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3.2 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各车间自行组织处理,相关情况按照本预案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必要时请求厂予以援助。

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以上,立即启动本预案;其中重大和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本预案领导小组确定是否请求公司或外部政府相关部门救援。

3.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3.3.1 接警与通知: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救援;同时立即上报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办公室。机动环保科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

3.3.1.1联系电话:

火 警:119; 6820119 报 警 服务:110;6820110 急 救 中心:6828120 生产调 度中心: 6827318 6826490 6826174 6826177 新二区炼铁调度 6824318/9 机动环保科:6826059;6827575 办公室:6825102 6825103 安全生产科:6826630 3.3.1.2 报警信息内容:事故发生事件、地点、事故性质、原因、污染源的种类、性质、数量、泄漏规模、污染范围及其染毒征候或污染区及其周围人员、动植物等中毒症状等。

3.3.2指挥与控制

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根据报警内容等信息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应急领导小组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和各应急救援专业组。各专业组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开展各项救援工作。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确需公司及外部政府部门援助的,在政府外部救援到达现场后,各小组根据职能予以对接。

3.3.3 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领导小组汇报公司相关部门,由公司相关部门在必要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同时告知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3.3.4 警戒与治安

接到通知后,领导小组和各专业组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清点人员,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发生危险物质事故,现场警戒人员要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3.3.5人群疏散与安置

接到领导小组下达的疏散命令后,警戒保卫组负责指挥群众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3.3.6 医疗与卫生

事故发生后,现场协调组立即联系和莱钢医院,并协助组织现场急救和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

3.3.7 信息发布。领导小组汇报公司相关部门,由公司相关部门在必要时发布有关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方面的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发布或接收媒体采访。3.3.8救援抢险。接到通知后,各小组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事故处理组根据污染情况,控制污染,抢险人员使用有效工具和物资,保障对泄漏物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理。及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机动环保科协调公司能源环保部对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

3.3.10 后续事项

本预案各有关专业组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做出撤离现场、结束救援工作的决定。

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由善后工作组组织进行。事件发生后,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完善。4.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包括消防器材,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各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

5.应急培训及演练

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定期进行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并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

6.附则 6.1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对厂造成的重大损失或影响者,在给予经济处罚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上一篇: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下一篇:历史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