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污染

2024-06-24

突发污染(共10篇)

突发污染 篇1

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具有突然性、破坏性、瞬时性、紧急性等特点, 短时间就能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1], 处理方式比较困难。该文以水质扩散模拟模型为核心, 研究河流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扩散转移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为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水污染事故的发展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为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

1 水质模型的选择

大多数河流的宽度和深度相对于其长度来说非常小, 污染物进入河流中经过很短的一段距离之后, 很快会在河流的垂向和横向上达到均匀混合, 其浓度在断面上各个位置均相同, 并且浓度仅随河流流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因此可以将河流抽象成一条线, 水质计算也可简化为一维水质问题[2]。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 经推导得出河流的一维水质基本模型如下[3]:

式中, C—河流中污染物的浓度 (mg/L) , T—时间 (s) , X—下游的距离 (m) , ux—河流x方向上的流速 (m/s) , K—污染物降解速率常数 (s-1) , Dx—河流纵向x方向上的扩散系数 (m2/s) 。

根据排放源形态 (点源还是有限分布源) 、排放特点 (污染源排放是否随时间变化) 、水流状况 (主导水流还是静止水流) , 可将一维水质问题分为有水流稳态源模型、有水流稳态源时间扩散模型和有水流瞬时点源模型。由于该文研究河流的突发污染事故, 因此选择有水流瞬时点源模型进行模拟分析。

瞬时突发性向河流排污是指由于某种特殊原因, 如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 在河段的初始断面上, 瞬时 (t→0) 将一质量为M的污染物排放到流量为Q的河水中, 污染物即刻与排放断面的水相混合, 其混合浓度为M/Q, 即起始断面在t=0时的污染物浓度为M/Q, 以后的浓度为0。

河流水体经常有一个主导流向, 若在x=0的地方瞬时投放污染源, 形成的污染物浓度为C0, 则其下游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的数学模型可以表述为[4]:

应用Fourier变换得到模型的解析解为:

对于难降解污染物, 取K=0。

2 瞬时点源模型模拟

由点源瞬时排放模型可知, 所需要输入的模型参数中, ux、C0、M、A由实际情况测得。因此,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扩散迁移规律及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取决于Dx、Dy和K估算的准确性, 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进行估算, 具体见表1。

以寇河的铬突发污染事故为例, 对水质的迁移扩散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调研相关资料可以看出, 西丰县松树忠山镀锌厂废水产生量最大为120 m3/d, 其中Cr6+的浓度约为200 mg/L。假设突发污染事故发生, 当天废水全部进入河道, 则Cr6+的质量为24 kg, 即M=24 kg。根据寇河的水力参数, 按照丰水期的数值, ux=0.6 m/s, A=B×H=72 m2。由于铬为重金属, 因此K=0。该文采用Elder公式计算Dx, 从而得出Dx=6.69 m2/s。

污染物由排污断面到垂向和横向两者都达到均匀混合所需的距离经计算得Lp=882 m。当Lp小于污染物入河点与污染物的距离时, 污染物在横向和垂向上均达到均匀混合, 此时描述污染物沿水流方向的浓度变化即可由经典的一维扩散方程来描述。考虑到污染排放源间距问题, 此次模型选取25、50、75、100、125 min为时间间隔点, 1、2、3、4、5 km处作为研究断面, 分别研究瞬时源距离与浓度的关系和时间与浓度的关系。

(1) 瞬时源距离与浓度的关系。当研究瞬时源距离与浓度的关系时, 时间步长为25 min, 距离步长为0.1 km。将25、50、75、100、125 min时刻污染物在各断面的浓度数据汇总到一个图中, 可以得到总体的距离与浓度的关系, 具体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 当含Cr6+24 kg的废水瞬时流入河流时, Cr6+污染物浓度在下游呈峰值波动变化。污染物在时间上从无到有, 随着水流污染团流经该断面处, 浓度逐渐增大, 达到峰值后, 又逐渐降低。在25 min时刻, 污染物的最高浓度发生在900 m处, 峰值达到0.938 9 mg/L, 超标18.78倍;在50 min时刻,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发生在1 800 m处, 浓度为0.663 9 mg/L, 超标13.28倍;在75 min时刻,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发生在2 700 m处, 浓度为0.542 1 mg/L, 超标10.84倍;在100 min时刻,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发生在3 600m处, 浓度为0.469 5 mg/L, 超标9.39倍;在125 min时刻,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发生在4 500 m处, 浓度为0.419 9 mg/L, 超标8.4倍。从以上几组数据可以看出,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出现的中心距离正好是时间与河水流速的乘积。

由该规律可以推出, 通过

(2) 瞬时源时间与浓度的关系。当研究瞬时源时间与浓度的关系时, 距离步长设置为1 km, 时间步长设置为100 s。将1、2、3、4、5 km断面处污染物的浓度数据汇总到一个图中, 便可得到总体的时间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具体可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 距污染源1 km处, 污染物的峰值发生在1 600 s处, 浓度为0.875 8 mg/L, 超标约17.52倍;在距污染源2 km处, 峰值浓度发生在3 300 s处, 浓度达到为0.630 2 mg/L, 超标12.6倍;距污染源3 km处, 污染物的峰值发生在5 000 s处, 浓度为0.514 3 mg/L, 超标约10.29倍;距污染源4 km处, 污染物的峰值发生在6 600 s处, 浓度为0.443 6 mg/L, 超标约8.87倍;距污染源5 km处, 污染物的峰值发生在8 300 s处, 浓度为0.398 4 mg/L, 超标约7.97倍。由此表明, 随着时间的延长, 河水向下游流动, 污染物的峰值浓度逐渐降低, 浓度梯度逐渐变小。

(3) 事故危害估算。1事故危害最长时间。取C0=0.007mg/L, C00*为污染物浓度阈值0.05 mg/L, M=24 kg, Dx=6.69m2/s, A=72 m2带入事故危害最长时间公式中得:

2事故危害的河段长度。事故危害的河段总长度XM=u TM, 当K=0时, 突发污染事故危害的最长距离为:

通过以上根据寇河铬离子突发污染为例进行的估算可知, 对于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 如果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污染物进行稀释需要的时间较长, 且污染河段较长, 会对河流产生严重的污染。因此, 需采取紧急可靠的应急处理措施[5,6,7]。

为了减少污染物对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应将专门的应急器材和应急队伍送达现场, 并且向周围不同敏感地区发布警报, 防患于未然。

3 结论

该文主要研究了水污染扩散水质模型及突发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变化规律, 以寇河的铬突发污染事故为例, 对水质的迁移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在模拟与分析过程中, 可得出危险污染物在各个断面浓度与距离的关系、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污染水团的最大危害时间和最长危害距离等。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准确的掌握水污染事故的发展变化, 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突发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郑泽梅, 夏斌, 张俊岭.G1S与水质模型集成研究与实践[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5) :14-15.

[2]迈赫默德.明渠不恒定流[M].林秉南, 译.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7.

[3]张洪吉.基于GIS的河流水质模拟系统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 2008.

[4]宋新山, 邓伟, 张琳.MATLAB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5]刘圣勇.一维水质模型对河流污染物扩散的简单模拟[J].水运管理, 2005 (4) :33-35.

[6]汪金城, 华小军, 赵旻, 等.河流污染物扩散可视化模拟方法研究[J].人民长江, 2014 (2) :46-48.

[7]许丹, 孙志林.钱塘江河口突发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 (9) :1767-1772.

突发污染 篇2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应对莱芜分公司炼铁厂突发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快速响应,有序行动,控制事态,妥善处理、处置,降低危害和损失,保护公众人身和环境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制定本预案。

1.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3.1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的;(2)有人员中毒死亡的;

(3)事件危害可引起大面积污染,跨区域污染,并有迅速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2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

(3)事件危害影响到周围地区、经自救或一般救援不能迅速予以控制,并有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3 满足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1)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2)有人员出现中毒症状的事件;

(3)事件危害在一定范围内,经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控制,并无进一步扩大或发展趋势的。

1.3.4 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环境污染事件。

1.4 工作原则

1.4.1 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必须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三原则。

1.4.2 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统一指挥,高度协调,持续改进,控制事故损失的原则。

1.5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分公司炼铁厂废气、废水、危险化学品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设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环境应急工作。组长由厂长 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厂长担任,成员由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厂办公室、事故发生所在车间负责人、安全生产科、工艺技术科、人力资源科、政工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2.3 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业小组。

2.3.1 现场协调组。由安全生产科、机动设备科、办公室组成。负责联络公司及莱钢医院、公益事业部、保卫部、武装部、金鼎公司、汽运公司、设计院等参与应急处置;

2.3.2警戒保卫组。由办公室、安全生产科组成,负责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必要时请联络协调联络组协调莱钢武装部等职能部门参与事故应急警戒保卫工作。

2.3.3 应急处置组。由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安全生产科组成,负责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和方案的组织实施,负责生产及环境的恢复。

2.3.4物资供应组。由由机动环保科、办公室、生产计划科组成。负责抢救物资及装备供应,组织运送撤离人员及物资等后勤保障工作。

2.3.5善后处理组。由政工科、人力资源科、办公室、相关车间组成,负责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抚恤、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2.4各子车间分别设立相应的应急领导小组。3.应急程序 3.1 应急程序启动

发生下列事件之一,应立即启动应急程序。3.1.1 废水及其他有毒有害废水异常排放;3.1.2 煤气等有毒有害烟尘大量外排; 3.1.3 火灾、爆炸造成的环境污染; 3.1.4放射源类的污染;

3.1.5 其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3.2 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一般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各车间自行组织处理,相关情况按照本预案要求及时报告相关科室,必要时请求厂予以援助。

较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以上,立即启动本预案;其中重大和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由本预案领导小组确定是否请求公司或外部政府相关部门救援。

3.3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3.3.1 接警与通知: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在尽可能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救援;同时立即上报机动环保科、生产计划科、办公室。机动环保科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

3.3.1.1联系电话:

火 警:119; 6820119 报 警 服务:110;6820110 急 救 中心:6828120 生产调 度中心: 6827318 6826490 6826174 6826177 新二区炼铁调度 6824318/9 机动环保科:6826059;6827575 办公室:6825102 6825103 安全生产科:6826630 3.3.1.2 报警信息内容:事故发生事件、地点、事故性质、原因、污染源的种类、性质、数量、泄漏规模、污染范围及其染毒征候或污染区及其周围人员、动植物等中毒症状等。

3.3.2指挥与控制

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根据报警内容等信息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确需启动本预案的,应急领导小组立即通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和各应急救援专业组。各专业组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开展各项救援工作。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确需公司及外部政府部门援助的,在政府外部救援到达现场后,各小组根据职能予以对接。

3.3.3 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到周边地区,对周边地区公众可能造成威胁时,领导小组汇报公司相关部门,由公司相关部门在必要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做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同时告知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3.3.4 警戒与治安

接到通知后,领导小组和各专业组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清点人员,传达紧急信息,执行指挥机构的通告,协助事故调查。发生危险物质事故,现场警戒人员要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

3.3.5人群疏散与安置

接到领导小组下达的疏散命令后,警戒保卫组负责指挥群众快速转移到安全区域。

3.3.6 医疗与卫生

事故发生后,现场协调组立即联系和莱钢医院,并协助组织现场急救和伤员运送、治疗及健康监测。

3.3.7 信息发布。领导小组汇报公司相关部门,由公司相关部门在必要时发布有关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方面的信息,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无权发布或接收媒体采访。3.3.8救援抢险。接到通知后,各小组抢险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事故处理组根据污染情况,控制污染,抢险人员使用有效工具和物资,保障对泄漏物及时围堵、收容、清消和妥善处理。及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机动环保科协调公司能源环保部对污染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

3.3.10 后续事项

本预案各有关专业组应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做出撤离现场、结束救援工作的决定。

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由善后工作组组织进行。事件发生后,对本预案进行评估、完善。4.应急物资

应急物资包括消防器材,各种救援机械和设备、堵漏和清消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生活保障物资等。各单位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

5.应急培训及演练

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定期进行培训,组织应急演练,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价,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实战能力,并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

6.附则 6.1 责任追究

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对厂造成的重大损失或影响者,在给予经济处罚的同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突发污染 篇3

【关键词】农村环境监测;现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43-02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频频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最大的特点在于突发性和危害性。由于事发突然、危害强度大,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直接后果。对社会安定也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够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紧急情况下,及时了解污染事故进展,进而采取正确的处置手段来化解环境污染和降低损失。因此,加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的应变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2 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十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能力逐步提高。但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同时,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将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环境监测公共服务能力总体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需要。为此,2008年为确保“十一五”环保目标的顺利实现,环境保护部编制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为重点,统筹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核与辐射、环境科研、环境信息与统计、环境宣教等各个领域。该规划是我国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自身建设规划,为建立科学、国际一流的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该规划确定的13项建设任务包括: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能力、提高应急监测能力、加强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推进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提高核与辐射监管水平、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改善国家级环保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工作条件、整合建设重大科研平台、推进环境宣教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

今年4月刚刚发布《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并对明确环境监测发展方向,提升国家环境监测能力,强化环境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意义重大。该规划从国家环境保护任务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出发,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统领,以科学监测为主题,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主线,坚持创新环境监测工作思路,提出了加快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确定了强化监督考核、加强监测评估、提升整体水平三项主要任务,实施环境监测基础能力、运行保障、人才队伍三大重点工程,基本实现“三个说清”和“市县能监测、省市能应急、国家能预警”的目标;明确了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经费投入、人才队伍和科研支撑五大保障措施。本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满足政府环境管理与基本公共服务需要。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形成了环境监测体系,具备了很强的监测能力。我国各级环境监测的职能主要是监测所在辖区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配合相关的环境部门进行建设项目的验收等。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建设中由于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上的欠缺,导致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必将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尤其农民生活、生产方式转型缓慢,农村建设中面临着严峻的新旧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且往往农民成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最严重的直接受害者。因此环境应急监测在农村建设污染事故中的应急处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能力最多只覆盖到县(县城镇),现有的农村环境监测统计极其缺乏,因此建立先进的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是及时有效处理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事故的首要环节。

3 加快农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对策

农村环境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国家食品与生态安全。随着我国各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些新旧环境问题正日渐凸显并使农村环境保护日益紧迫,并制约着农村的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和监管,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公布区域农村环境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监测。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地区立项。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研究建立农村环境健康危害监测网络,提高污染事故鉴定和处置能力。

农村建设中控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除了采取建立事前污染责任保险金制度,推行“绿色保险”等综合策略外,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3.1 编写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预警制度包括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初步评估两个方面的内容。应对建设中的新城镇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筛选出对环境构成主要危害的重点污染物。建立重点危险源档案库和查询系统。确立一批高风险企业和地点作为优先监测目标,密切关注风险变化,动态调整监测预案。

3.2 组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网络

环境监测部门要根据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和监测站内部资源的现状组建符合需要的高效应急监测网络,确定组织机构、界定工作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形成有机整体,统一指挥、统一部署。具体实施应急监测的工作小组按分工可包括指挥协调、现场监测、实验分析、技术支援、报告评价、后勤保障等。

3.3 建立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制度

建立各项应急监测、预警监测制度,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工作程序。重点完善突发性环境事件现场监测程序和对应实验室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结合环境质量的监视性监测和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感觉灵敏、反应快速的预警监测机制,及时跟踪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加强监测成果的分析评估,主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隐患,做好应急响应。

3.4 配备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设备

购置提高实验室分析效率、扩增实验室分析项目、提升现场监测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仪器、现场监测设备、应急监测车、个人防护设备、其它辅助设备等。由于应急现场在通讯、信息传输、现场调查工作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应合理配备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防爆型对讲设备、激光测距仪、支持现场上网检索信息的手提电脑等。

3.5 收集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信息

多方收集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及事故的处理处置技术的有关信息,汇总各种化学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动植物所产生的毒害症状资料。建立与上级和邻近地区监测站的通信联系,整合本地区其它实验室的应急监测相关资源和能力,使其成为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力量的一部分。

3.6 开展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演练

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队伍培训相关知识,定期开展针对性实战演练,精心设计,高度仿真。演习应着重训练应急监测体系的反应速度,各部门单位的协同水平,对不同程度污染事故的处理方式,现场监测的实施能力,特别应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现场自我防护能力。

3.7 标记农村建设重点污染源,为应急处置供可靠依据和准确的处理方法

详细标记内容包括:污染源的分布,企业位置,危险物资储备地点,总图布置,周围敏感点人口分布等信息。掌握了数据源的信息,不仅为监测仪器的准备提供依据,同时也对监测布点有了初步的方案。若在此处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时能够即刻知道可能是何种污染物的泄露和采取何种应急措施处置就会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3.8 科学进行新城镇建设中污染事故的数据分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开展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和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向社会和各级政府发布换技能名污染事故预警,启动农村建设环境污染应急监测预案。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在环境保护的工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迅速为现场的救援和疏散工作能够提供科学的依据。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突发性大气污染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建设工作的研究,以促进环境与经济和协调、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刚,李国.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构想[J].治淮,2009年12期

关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工作的思考 篇4

关键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泄漏,应急处置

0 引言

随着中国多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环境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 环境安全隐患颇多, 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逐步增大, 现在已处于突发环境事件的多发期。针对突发的环境事故, 从政府和企业自身的角度处理、处置也比一般的突发事件操作难度更大、更复杂。对于环境突发事件,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多加思考, 如何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最小化, 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同时在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管和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善于发现问题并立即解决问题, 把环境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尽可能减少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

1 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定义: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分析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突发的环境事件, 发现其对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 应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机制, 在突发环境事件时, 政府、企业和公众要及时发挥自己的责任应对突发环境件。

2 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

2013年10月9日, 临汾市安泽县太岳焦化有限公司脱硫工段脱硫液3#循环泵出口软管破裂, 导致脱硫液泄漏, 部分脱硫液排入蔺河。

9日7时39分, 接到该焦化公司的报告后, 当地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向上级环保局、本级县人民政府进行了报告, 第一时间责令该焦化企业采取封堵外排口等处置措施, 并对该焦化公司下发限产保炉的通知。该县人民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 成立应急指挥部, 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加强抢险指挥部领导, 为确保事故得到科学、合理处置, 指挥部快速成立了专家组, 同时安检、环保、水利、公安等部门18人组成调查组。

应急指挥部按照专家组意见, 采取了层层设坝、清污截流等措施, 共在蔺河设置9道水坝, 将上游清水与受污染河水分别设坝截流, 确保事故不对沁河造成影响。

应急指挥部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a) 通知沿途村户禁止使用蔺河河水;

b) 将受污染的河水全部拦截在事故点下游约7 km的坝内, 随即调用了21台消防车、运水车等将污水运送至该焦化厂污水处理站和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部分运至周围洗煤厂、煤矿等企业事故池暂存或喷洒至煤堆;

c) 立即组成200余人的专业施工队伍开始施工, 将上游清水截流在坝内, 并通过2 800 m管道引至坝下游, 以减少河水流量, 减缓受污染水体流速。同时要求上游焦化厂停止排水, 在上游设置多道清水坝层层截留清水, 并采用大功率抽水机将清水提至农田, 以减少河水的流量;

d) 抢险过程中, 为了减少河道的污染, 在水体投放活性炭80 t余, 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

e) 当地环保局第一时间责令该焦化公司采取封堵外排口等先期处置措施, 并下发通知, 要求限产保炉。该焦化公司焦炉结焦时间已延长至50 h, 焦炭生产负荷已降至45%;

f) 共布设21个监测点位对污水流经河道 (约7 km) 浅层水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污水流经的河道浅层水未受到污染。未发生人畜伤亡事故。

突发环境事件的监测情况:监测站共布设14个监测断面对蔺河、沁河水质进行了监测, 同时为了了解蔺河过污河道潜层水受污染情况, 在7 km河道内布设21个监测点位对潜层水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 过污河道潜层水未受到污染。从15日22时到17日2时, 蔺河入沁河前200 m断面COD、氨氮、挥发酚浓度稳定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本次事故未对沁河水质造成影响。在本次污染应急事件中环境监测站出动应急监测车7辆, 动用监测仪器、设备20余台 (套) , 每2 h采集1次样品进行分析化验, 共出具监测数据2 000余个, 为指挥部科学处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市潞安市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苯胺泄漏造成浊漳河水体污染的环境突发事故。事故原因是, 该公司苯胺罐区一条软管破损, 而雨水排水系统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如果企业的管理到位, 雨水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泄露的苯胺就会流入事故池, 出不了厂区, 恰恰就是企业的疏忽导致泄漏的苯胺通过下水道排进浊漳河。2012年12月31日早7时40分, 事故发生, 省环保厅1月5日才获知消息, 中间间隔了5 d。2012年1月6日, 长治市政府和天脊煤化工集团才实施了应急预案, 在浊漳河河道对水质污染物进行活性炭吸附清理。泄漏事件导致河北邯郸市区从1月5日下午起突发大面积停水事故和居民抢购瓶装水, 河南安阳境内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根据2012年3月山西通过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 县 (市、区) 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报告,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2 h内报告省人民政府。山西长治出现苯胺泄漏污染水源迟报, 事故在12月31日发生, 直到1月5日才得以披露, 主要是因为该公司和当地的环保部门对苯胺泄漏污染浊漳河水体的事故严重性认识不够, 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如果把化工企业作为一个重点监管对象, 尤其是在安全、环保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企业对自身设备、设施管理到位, 完全可以避免外泄的苯胺通过雨水、污水管道流入浊漳河, 造成污染。也不会由一般性安全事故发展成环境污染大事故。

以上两件突发环境事件如出一辙, 但是因为当地政府对污染事故的认识不同、警惕性不同, 造成了处置方式的不同。

长治市政府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故后, 未按照《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在5 d之内, 长治政府和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只是将污染的河水拦截在市境之内, 结果事态无法控制、污染了的河水已流出市境 (同时是省境) , 当地才急忙上报。作为一个国有企业, 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没有认真核查苯胺泄漏量, 误报为1 t~1.5 t, 迟报了苯胺泄露导致浊漳河污染事件, 误导和延误了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此次环境污染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置。造成了应急处置失当, 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存在疏漏等问题。企业在日常巡检维护中, 没有重视对雨水阀的维护, 雨水阀处于开启状态的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置。长治市环保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信息报告规定不到位, 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不高, 执行力不强。在得知苯胺泄露的事件后, 面对大量的监测数据未能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向领导和上级提出正确建议, 在监测数据连续超标的情况下, 仍坚持将污染事件暂定为一般环境污染事件。

而临汾市和安泽县的环保部门在2013年10月9日, 得知脱硫液泄漏, 部分脱硫液排入蔺河的事件后:

a) 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b) 派出有关专家和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

c) 协调各级、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行动;

d) 协调对周边地区污染源的监控工作;

e) 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 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f)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 随时调整应急方案;

g) 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环境污染事件的进展情况。通过积极努力, 避免了一场大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未对环境造成破坏。

3 结语

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企业, 尤其是从事化工、焦化、印染及有毒有害危险品存储和运输的企业造成的, 所以更要强调这些企业的环境应急责任,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确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能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 防治环境污染范围的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发生事故或其它突然性事件, 造成或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接受调查处理。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 应当采取措施, 加强防范。因此企业应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对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尽量恢复[1]。

环境污染事故是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物质,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它和一般的环境污染不同, 具有发生突然、危害严重、扩散快、难在短时间内确定污染物等特点。因此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 就要做好污染事件的预防, 尤其是对化工企业的日常监管, 对于每户企业的外排口等敏感区域一定要检查到位, 并且提高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处置的应变能力, 逐步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案 篇5

预 案

焦作市群英水库管理处

2009年8月10日

目 录

焦作市群英水库管理处 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群英水库管理处所辖区域内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提高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切实做好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更好地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及消除水污染事件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特制定本预案。1.2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原则,做到常备不懈、“平战”结合、响应迅速、出动快速、监测及时、数据准确、处置有效,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1.3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办函[2004]33号);

4、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05]235号);

6、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系统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的通知》(豫水政资„2006‟47号)和市水利局《关于建立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的通知》(焦水„2006‟115号)。1.4适应范围

群英水库管理处所辖区域内水域发生下列情形之一时,适用本预案:

(1)发生或可能发生大范围水污染事件的;

(2)因水污染事件影响或可能影响水库下游安全供水的;(3)因水污染事件影响或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

(4)因水污染事件导致人群中毒或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的;(5)其它影响重大的水污染事件。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领导小组

成立焦作市群英水库管理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张保中 副组长:闫庆升

成 员:刘文成 赵建新 霍国胜 庞振霞 王 敏 原东方

毋法山 程永让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管理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文成兼任,赵建新任副主任。2.2领导小组职责

(1)在市水利局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与指导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

(2)研究决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3)及时向市水利局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水污染事件调查结果、应急监测结果、事态进展、发展趋势分析、事件处理建议及事件影响后评估。2.3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编制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2)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协调重要水域突发性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

(3)负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报告、通报的编制、发送;(4)公告水污染事件报告电话,组织实施日常值班;(5)组织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6)根据上级要求,参与跨区域的应急监测工作。2.4处水政科、技术科职责

负责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2.5处供水科职责

负责组织完成突发性水污染河段及其可能影响水域的水位、流量、流速、比降等的实时监测和相应分析计算。2.6处办公室职责

(1)负责应急监测人员现场安全及救护工作;

(2)负责现场摄影、录像和信息编报及有关宣传工作。(3)负责应急监测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4)负责应急监测期间的车辆运输及后勤保障工作。2.7处财务科职责

(1)负责及时拨付应急监测经费;

(2)负责有关应急监测设备的购置及供应。

2.8各河道、水库管理段职责

(1)制定各河道管理段及水库应急监测工作预案;(2)负责所辖区域应急监测工作;

(3)参与相关跨区域和重要水域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所辖区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有关信息的收集、上报。2.9应急监测工作小组职责

对照上述机构及职责,一旦预警或获知发生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管理处立即启动以下工作小组:

(一)技术管理组及其职责

由办公室、水政科、技术科组成技术管理组,其职责:(1)负责应急监测的技术管理工作;

(2)审核应急监测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批准;

(3)负责应急监测技术要求制定及应急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4)负责进行监测结果数据汇总,编制并上报应急监测报告。

(二)现场调查组及其职责

由水政科、事发地的河道管理段、办公室组成现场调查组,其职责:

(1)应急监测程序启动后,以最快的方式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判定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危害程度以及受影响的范围,制定初步应急监测实施方案。

(2)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现场情况,提出处置建议。3应急监测工作程序 3.1应急监测预警值班

各河道管理段实行应急监测日常值班制度,公告应急监测值班电话。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及时接转电话,认真做好值班记录,遇到应急监测任务要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1)汛期:实行正常上班作息时间值班,节假日及其它休息时间实行手机联系值班;

(2)非汛期: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

(3)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期: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3.2应急监测启动

获知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后,领导小组立即按预案启动应急监测工作程序,下达应急监测命令,通知事件发生地及事件有可能影响区域的政府、水利、环保等部门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市水利局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领导小组。3.3应急监测准备

在收到应急监测命令后,各应急监测工作小组必须在1小时之内做好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技术管理组和现场调查组根据已知事件发生信息确定初步应急监测方案和现场监测质量保证措施,并提出隔离警示区域范围及应急处置建议。3.4现场采样与监测

3.4.1到达现场后,技术管理组根据现场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应急监测方案进行审核,根据应急监测相关技术的要求确认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等,报领导小组批准实施。当事故现场污染物不明或难以查清时,技术管理组和现场调查组要在进行现场调查的同时,通过技术分析尽快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必要时进行专家咨询。

3.4.1现场调查组采样监测人员进入污染事故现场后,按应急监测方案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可能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应急监测和全过程水量、水质动态监控,随时掌握污染事故的变化情况,并将监测结果交技术管理组。

3.4.2无法进行现场监测的污染物,应将现场采集的样品快速送到市环保局实验室进行分析。样品送交分析人员后,现场监测人员应说明有关情况,分析人员对照采样原始记录进行核对,以最快的速度分析样品,并将监测结果交技术管理组。

样品分析结束后,剩余的样品应在污染事故处置妥当之前按技术规范要求予以保存。

3.4.3现场采集的样品,要做唯一性标识,采样人员应在现场填写采样原始记录表。现场采样应尽量在事故责任方、受害方及当地政府均有代表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三方代表均应在采样原始记录表上签字。

3.4.4采样监测人员进入污染事故现场时,应根据现场情况佩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做好自身防护。3.5应急监测报告

3.5.1对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编制应急监测快报。快报采用文字型(可适当附图表说明)一事一报的方式,分为速报、确报、影响期间内动态报告和处理结果报告4类。速报指获知事件发生信息、发现异常情况或重大隐患后40分钟以内上报(用电话报告,另编快报电传或送达);确报指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动态报告指在水污染事件影响期间内连续编制各期快报;处理结果报告指在事故处理完后立即上报。

3.5.2应急监测快报应包括以下内容:(1)事件基本情况(时间、地点、过程);(2)事件发生原因;

(3)上下游监测断面(点)位置说明和位置图;

(4)主要污染物(物质、数量、装载情况)、监测项目、监测频次;(5)水位、流量、流速;(6)污染影响范围;(7)损失和影响情况;(8)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9)消除或减轻污染物危害的措施和建议;(10)必要时进行污染影响程度及范围预测分析。

3.5.3技术管理组负责对监测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审核,编写应急监测快报。

3.5.4应急监测快报经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查批准后,上报市水利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3.6跟踪监测

3.6.1应急监测工作期间,监测频次视污染程度、影响范围而定,通常不应低于每日4次,必要时应实行连续监测,并根据水流情况实行跟踪监测,并编写应急监测(调查)快报。

3.6.2对事故发生后滞留在水体中短期内不能消除、降解的污染物,要进行跟踪监测,直到基本恢复环境原状。3.7应急监测终止 3.7.1应急监测终止程序

接到市水利局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终止应急监测的指令后,由领导小组宣布终止应急监测,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安排正常的水环境监测或跟踪监测。3.7.2应急监测终止后的工作

现场应急监测终止后,由技术管理组检查所有的应急监测记录和相关信息,评价应急监测期间的监测行为,总结应急监测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现有应急监测预案的建议。4宣传、培训、演习4.1宣传

预案制定后,应印发红头文件到各基层管理段及抄送市水利局,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普及用水、管水常识,预防水污染灾害性常识。4.2培训

根据应急监测预案和实际工作需要,市水利局将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局属各单位应急监测人员进行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培训或参加省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应急监测工作程序、监测技术和方法、应急防护与救援训练。尤其要做好应急测报、应急饮用水源保障等培训工作,做到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严格考核,注重实效。4.3演习

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竞赛演习,使人人掌握应急措施,做到临场不乱。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应急处置实战演习,并对实战演习过程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我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警惕性,进一步完善我处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从而能高效应对处置突发性水污染事件。5保障措施 5.1资金保障

群英水库管理处要积极争取水行政主管部门安排应急监测专项资金,用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5.2应急装备及通讯保障

市水利局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器材的基础上,根据应急工作的特点和需要,适当配置应急装备与器材。加强应急监测设备的建设,包括水环境应急监测车、测流设备、水质监测分析设备,并配备必要的通信器材、手提电脑、无线上网等,确保本预案启动时水污染应急监测现场队伍与当地实验室及上级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提高科技应对水污染事件的监测能力。我处属于市水利局二级机构,没有配备装备的能力,采用与市水利局应急装备共享的原则运行。

5.3人力资源保障

应急成员单位和通信联络工具记录在册,建立通信信息库,利用通信联络工具或文字通报,及时传达应急处置进展情况,保证预案启动后技术人员及时到位开展工作。6附则

6.1 各级应急监测预案

根据本应急监测预案,各河道管理段分别制定对本区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预案,并报管理处办公室备案。6.2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焦作市群英水库管理处编制管理,根据形势发展,法律法规更新,以及预案实施期间的经验教训,需及时修订,预案的使用期年限及其修订,一般为5年,并报市水利局备案。6.3其它

本预案由焦作市群英水库管理处负责解释。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检测技术 篇6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人为投毒[4]均可导致突发饮用水化学污染事故。不同于一般化学危害,它没有固定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都是突然发生、在短时间内有大量污染物质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5]。针对饮用水污染应急监测就要求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或装备,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判断出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污染程度,为及时、正确处理、处置有毒有害污染物事故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6]。本文就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检测技术做一综述。

1 应急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

突发水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和范围具有很强时空性,所以对污染物检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区性到区域性乃至更大范围实时现场快速检测,以解当时当地污染状况与程度,并快速提供有关检测报告。因此,这些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应具备以下要求[7]:(1)分析方法简单快速,短时间内给出检测结果,并且检测结果要直观、易判断。(2) 检测仪器最好具有快速扫描定性功能,能迅速判断危害物种类、危害范围等,并具有较好灵敏度、准确度和再现性。(3) 应急检测仪器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以适应复杂现场环境。(4) 应急检测仪器要轻便、易于携带,以便适应空间较大变化。(5) 操作简单直观。(6) 试剂用量少,稳定性好。(7) 不需采用特殊取样和复杂前处理,最好是电池供电。(8) 辅助测量器具最好是一次性使用,避免用后进行涮洗、晾干、收存等处理工作。(9)常用耗材价格要低,否则检测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10)有时将检测仪器装载在机动车或船上,需要仪器能够防较大震动和颠簸。

卫生应急检测仪器按原理可分为 :化学比色方法,如农药残留检测试纸 ;光谱仪器方法,如多功能水质分析仪等 ;色谱仪器方法,如便携式GC、GC-MS等 ;电化学传感器方法,如各类便携式选择离子分析仪等。

2.1 化学比色方法

2.1.1试纸法使用对污染物有选择性反应分析试剂制成专用分析试纸,对污染物进行测试,通过试纸颜色变化可对污染物进行快速定性分析。将变色后试纸与标准色阶比较可以得到半定量化测试结果。商品试纸本身已配有色阶,有还会配备标准比色板。目前市场上常见有 :p H试纸、砷试纸、铬试纸、氟化物试纸、氰化物试纸、KI- 淀粉试纸、铵离子试纸和锌离子试纸等。

胡美珍等[8]利用中性条件时显色剂与余氯显色反应,将显色剂、隐蔽剂及表面活性剂固定在层析纸上,研制余氯快速检测试纸,并成功用于各种水样快速检测。Gomes和Sales[9]将3-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S) 与葡萄糖基反应而固定在纸带上,然后在有金属离子条件下与土霉素反应形成有色化合物,从而检测水中土霉素含量,检出限为30 ng/m L。Amelin[10]利用重金属离子和显色剂显色反应,研制测定Ti4+、Mo6+、W6+和V5+快速检测试纸,其检出范围分别为0.01-10 mg/L Ti4+、0.05-20 mg/L Mo6+、0.1-20 mg/L W6+和V5+。

2.1.2检测管法检测管法原理是水中待测物与测试液快速定量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有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水样中待测物含量成正比。通过电子比色计,直接读出水样中待测物含量,或者通过检测管自带标准色阶比色测定[11]。

水污染检测管法又分直接检测试管法、色柱检测法、气提 - 气体检测管法。直接检测试管法是将显色试剂封入塑料试管里,测定时,将检测管刺一小孔吸入待测水样,变化颜色与标准色阶比色,对比确定污染物和浓度。色柱检测法是将一定量水样通过检测管内,水样中待测离子与管内填装显色试剂反应,产生一定颜色色柱,色柱长度与被测离子浓度成比例。气提 - 气体检测管法则是利用液体提取装置与各类气体检测管进行组合,可以简单、快捷测定水样中易挥发性污染物(如氯代烃、氨、石油类、苯系物等)[12]。

杨新玲等[13]利用自制检测管并与微型扩散器配合使用,测定废水中氰化物总量,检测范围为50 ~ 2000mg/L。许丽丽等[14]结合莫尔法与国标方法,研制水中氯化物快速检测管,应用于生活饮用水、自来水、工业废水、海水、食品等中氯化物检测。权瑞[15]运用比色分析朗伯 - 比尔定律和真空工艺设计,研制成水中挥发酚快速测试管,其测定范围为0.1 ~ 10 mg/L。

2.2 生物技术方法

生物技术应用是国外应急监测仪器发展一个热点。Sadik和Wanekaya[16]报道使用生物传感器可以对化学毒物与生物毒素做预警和快速筛选。Gabalon等[17]使用免疫试纸法对水中阿特拉津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其检测限可达10μg/L。有学者应用抗呋喃丹单克隆抗体和抗三唑磷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胶体金结合检测试剂,同时检测呋喃丹和三唑磷,其检测限分别为32μg/L和4μg/L[18]。Zacco等[19]报道一种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农药残留方法,使用过氧化物酶(HRP)作为示踪酶,免疫化学反应后,一个由石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磁敏元件用作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样品中农药含量。浙江大学朱国念等[20]研究建立水样中克百威残留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175ng/m L。姚冰等[32]利用农药对荧光素酶催化发光反应具有非常显著抑制作用,对甲拌磷、乐果、毒死蜱、百草枯等4种农药分别进行毒性测试,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饮用水中农药生物学方法。

2.3 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污染物同电解液反应产生电压来识别有毒有害污染物一种监测仪器。郝俊英等[21]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水样中含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混合体系,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分别在4.0×10-7~ 8.0×10-5mol/L和2.0×10-7~ 4.0×10-5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谢振伟等[22]制备出析氧超电位很大铂基 α-Pb O2和 β-Pb O2双镀层电极,并用以电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直接氧化废水中有机物,一次测定仅需30 s。Ambrosi等[23]研究运用电化学方法测定水中药物方法,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氧氟沙星、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氯贝酸、常规脉冲伏安法测定双氯芬酸和心得安。Yin H等[24]制备石墨烯 – 壳聚糖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其可用于测定水中儿茶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2.4 便携式仪器方法

2.4.1光谱仪器方法光学分析仪器是基于物质光学特性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方法,包括便携式红外光谱仪、便携式X荧光光谱仪、专用光谱 / 广度分析仪、便携式荧光光度计、便携式浊度分析仪、便携式反光光度计等光学分析仪器。可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

2.4.2色谱与质谱仪器方法对于未知污染物或种类繁多有机物应急监测,常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场定性或定量监测分析。使用便携式色谱 - 质谱联用仪, 在现场可以给出未知挥发物或半挥发物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便于在现场进行灾情判断、确认、评估和启动标准处理程序。便携式离子色谱仪主要用于检测和分析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多种阴离子。

2.4.3多参数分析仪器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检测仪是目前比较常见水质应急监测配置,它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时间,提供多项水质参数指标。表1是目前国内外已经商品化水质多参数分析仪器及其主要参数[25]。

2.5 其他

2.5.1生物综合毒性检测技术在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时,应急监测首要任务是快速判断饮水是否安全。由于已知合成化学品超过十万种,每年又以上千种速度增加,可能出现各种污染物,传统方法需要很长时间检测,而且不可能检测所有可能有毒物质[26],即使已知水中所有成分及其水质基准,也无法预知这些混合物联合毒性效应。因此仅使用理化指标排放限值,并不能充分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为识别水中所有有毒物质潜在综合影响,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采用生物毒性指标评价水体综合毒性,这是水污染应急监测基础技术。现有生物检测器所利用生物有水蚤、藻类、发光细菌、贻贝以及鱼,其中水蚤检测灵敏度最高 ;发光细菌反应面宽,检测谱最宽。生物检测缺点是不能确定是哪种毒性物,最低检测限也不是很低[26]。

德国和加拿大综合毒性测试标准多采用发光细菌,假单胞菌和活性污泥也是欧洲部分国家选择受试生物[28,29]。但美国没有采用微生物作为受试生物,美国环境保护署(EPA)采用大型红藻、大型溞和虹鳟等动植物作为受试生物[30]。我国学者薛银刚等[31]人综合运用成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发光细菌急性毒性、大型溞急性毒性和叶绿素荧光急性毒性)来对某城市污水厂排水毒性进行评估。

2.5.2流动实验室检测系统应急监测还有流动实验室检测系统,实际是应急检测仪器组合,放在改装车上,形成流动实验室,行业内叫应急监测车。比如美国环境保护署PHILIS(Portable High Throughput Integrated Laboratory Identification Systems)[33],其在应急监测车上配备GC/MS,LC/MS/MS,样品前处理室、样品及标准物质储藏室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

2.5.3实验室内快速检测技术上述均为现场监测技术及仪器,由于受到现场环境复杂性限制,其得到检测结果容易有误差。为进一步确认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往往还须将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快速分析。目前已有一些技术来实现水中污染物快速分析,这些技术一方面可以用于应急监测,另一方面还可以用于日常检测,从而节约测试时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是以独特接口技术将ICP高温 (8 000K) 电离特性与四极杆质谱仪灵敏快速扫描优点相结合,而形成一种新型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34]。ICP-MS可以实现多种金属元素同时测定,水样只需过滤就可直接进样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刘丽萍等[35]采用ICP/MS法同时测定饮用水及水源水中31种元素,方法线性范围宽,线性相关系数均 >0.999。Warnken等[36]利用8 - 羟基喹啉树脂柱在线富集分离,用ICP/MS法测定天然水体中Mn、Ni、Cu、Zn和Pb含量。

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水样不需复杂前处理技术,直接应用吹扫捕集进样器或者顶空进样器接GC、GC/MS或GC/MS/MS同时测定多种有机污染物 ;对半挥发性和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说,水样可经固相萃取或者固相微萃取进行富集浓缩后色谱仪器测定,这类萃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耗时较短。罗添等[37]采用吹扫捕集富集水中挥发性有机物,解吸后用GC/MS测定,选用特征离子定量,在36min内实现对60种VOCs有效分离,方法检测限范围为0.021μg/L ~ 0.70μg/L。Tong Li等[38]应用固相萃取联用LC/MS/MS测定水中磺胺、氟喹诺酮、四环素和氯霉素四类抗生素,检测范围分别是0.8 ~ 4.1, 1.4 ~ 5.5, 1.8 ~ 11.5和6.4 ~ 104.4 ng /L。郑能雄等[39]采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吸附水样中目标组分,采用GC-MS联用全扫描模式进行分析,能简便、快速、有效地分离检测水中116种半挥发性有机物。

3 结语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法律制度 篇7

《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环境保护法》及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构成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律体系, 但其在实践中并未有效地发挥作用, 仅2009年一年间就发生了数起震惊社会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如江苏盐城特大水污染案、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等。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频发, 已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 它在破坏环境、危害公民生存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因此, 从公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双重需要看, 如何建构行之有效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法制以缓解其引发的尖锐矛盾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现行法律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不足

1. 立法层面。

宪法第9、26条是关于环保的, 通过对该规定的语义分析, 不难发现其重点关注常态下的环保问题, 而忽略了突发环境事故这种紧急情况。尽管2004年的修正案中, 加入了紧急状态的规定但未提及突发事件, 其中是否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并未明确, 也未区分紧急状态与突发事件的界限, 因此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指导作用甚微。

《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应急处理中起到了宏观指导的重要作用, 但并非针对环保, 单靠其笼统的规定来应对严重复杂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远远不够;《环境保护法》虽针对环保, 但具有综合性, 并非专门针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 实践中难以运用;其他单行法律对突发事件应急的规定良莠不齐, 难成体系, 且大多不能良好运作。

由于频发的突发环境事故严重威胁公民生存与社会稳定, 为应对该风险, 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但其操作性受到了学界的广泛质疑, 如缺乏事前预警、部分规定用词模糊等等。为配合该预案实施, 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应急预案, 但实践中均未能很好操作, 且对于环境突发事件这一严重问题, 仅以行政法规及规章进行规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2. 执法层面。

很多突发事故发生前, 污染已经存在, 当地百姓多会向政府投诉, 但由于盲目追求GDP增长和眼前政绩需要作为纳税大户的污染企业的利润支持, 地方政府往往对污染企业采取不作为的态度, 这种庇护终会使量变转化为质变, 最终爆发恶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事件爆发后, 在执行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的过程中, 又出现了“多头管理, 难以联动”的问题。对同一污染事件的处理可能牵扯多个相邻的地方政府, 更可能涉及环保、卫生、土地、河流、海洋等多个管理部门, 这些政府机关大多按其部门规章各自为政, 要么争着去处理, 互不买账, 要么互相推诿。由于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中没有明确各个部门对事件应急处理的分工和权责, 因此各部门难以联动合作, 致使应急处理的效率大打折扣。

3. 监督层面。

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 (试行) 》尽管使我国的环境信息公开法制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统计表明, 实践情况并不乐观。很多重污染城市的信息公开程度较低, 遭遇重大污染突发事件时, 政府更是遮遮掩掩, 严重阻碍了公民对政府部门应急处理的监督, 同时极易造成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 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严重升级。

另外, 环保NGO, 即民间环保组织也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相关法制的不健全。我国目前对环保NGO进行规制的只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两部1998年制定的行政法规及执行部门或地方政府出台的执行办法, 不仅法律位阶低, 且规定陈旧, 在登记设立、充实资金和民主参与等方面, 均阻碍了环保NGO的发展。

三、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措施

1. 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

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为寻求短期经济效益, 人们不惜透支环境, 肆无忌惮地污染。在吞噬良好环境的同时, 也使身处其中的人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面对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 国家开始应接不暇, 相关应急政策法规接连出台, 但就中国现状来看, 极有必要制定一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应吸取基层的环境执法经验, 以加强可操作性, 从而提高应急效率。为更好地与宪法中紧急状态的规定相衔接, 需明确突发污染事故严重到何种程度时进入紧急状态, 并对两种情况的应对程序等具体操作加以详细区分与规定。更重要的是, 应加入应急过程中保障公民权利的相关内容, 如征占人力物力时应给予的补偿及公民权利受损时的救济途径等等。

2. 加强政府部门的联动。

在制定的专门应对法中, 需要确定应急处理执行部门, 并明确其享有的权利和应负的责任, 及对负责的公职人员的奖励与处罚等。在分清单个部门权责的同时, 不能忽视多部门合作的特殊情况, 需要明确规定当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对涉及多个部门时, 应当由哪个部门统一指挥, 指挥者应享有哪些特殊权力, 在联动应急的过程中, 如果遭遇不合作的部门, 应当如何处罚等等。

3. 保障公众参与的实现。

突发污染 篇8

2009年, 邳苍地区省界河流先后发生两次突发性砷污染事故。污染原因是某化工企业违法偷排含砷废水入南涑河造成。1月5日, 邳苍分洪道 (东泓) 邳苍公路桥断面砷浓度为1.978 mg/L, 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标准 (以下简称“超标”) 38.6倍。7月下旬, 邳苍分洪道 (东泓) 邳苍公路桥断面砷浓度为0.585 mg/L, 超标10.7倍。两次事故发生后, 水文部门迅速启动水质应急监测预案, 共监测省界河流10条, 布设监测断面32处, 取样监测27次, 取得监测数据400余个。向政府部门发送《水质污染快报》17份, 及时上报砷污染情况, 为政府部门及时防污治污提供了决策依据。由于第二次砷污染涉及面广, 文章主要对第二次砷污染事故进行分析。

2 污染范围、程度及变化情况

高浓度含砷污水进入南涑河, 7月30日砷含量监测值为2.668 mg/L, 超标52.4倍。由于南涑河与下游河流水体连通性较好, 高浓度含砷污水由南涑河直接进入邳苍分洪道、武河、沙沟河、黄泥沟、城河等水体, 导致水体水质砷超标, 部分河段严重污染。由于邳苍分洪道、城河等直接汇入中运河, 也造成了中运河局部出现砷超标。

邳苍分洪道 (东泓) 邳苍公路桥断面砷含量最大监测浓度为0.585 mg/L, 超标10.7倍, 310公路桥断面最大监测浓度超标5.2倍;武河、沙沟河、黄泥沟、城河最大监测浓度分别超标4.2倍、2.1倍、7.1倍、9.0倍;中运河水文站断面超标0.15倍。此次砷污染未对骆马湖水域造成明显影响。

水体中的砷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表现为向下游运移和向河底沉降两个过程, 当水体流速较快时以向下游运移为主, 当流速缓慢时以向河底沉降为主。7月31日, 武河、沙沟河砷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水标准 (以下简称“达标”) ;8月4日, 邳苍分洪道 (东泓) 310公路桥断面达标;黄泥沟的流量小、流速慢, 水体中的砷迁移亦较缓慢, 8月5日达标;由于城河位于武河、沙沟河、黄泥沟下游, 接纳砷污染物较多, 至8月8日砷含量才明显下降。

3 应急处理情况

砷污染事故发生后, 水文部门迅速启动水质应急监测预案, 对省界河流进行跟踪监测。淮委及时研究部署应对措施, 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保持联系, 对污染处置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事故发生后, 政府部门紧急启动南涑河砷化物超标处置应急预案。一是偷排含砷废水的某化工企业所有设备被查封, 所在地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存放含砷废水的蓄水池外围修起一道水泥护墙, 对其排污口进行了封堵;二是在南涑河上垒起14道拦污坝, 同时关闭南涑河入邳苍分洪道的廖家屯闸, 在邳苍分洪道、武河上游修建了临时拦河坝, 截住了跨境污染源, 以防止含砷污水下泄;三是通过工程机械设备对河水添加降砷物料, 使超标水体砷化物快速降低, 然后再通过调水稀释。

4 砷污染的主要危害与防治

砷化合物毒性最强的是三氧化二砷, 其次是三氯化砷、亚砷酸、砷化氢, 饮用含砷0.1~4.7 mg/L的水便会引起慢性中毒。长期与砷接触, 还会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心血管及肝肾损害中毒症状。此外砷化合物对胚胎发育也有影响, 可致畸胎。

砷中毒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防治砷污染也是全社会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解决砷污染问题同解决其它污染问题一样, 既要防, 也要治, 防治结合, 而且以防为主。

防治砷污染应该从污染源抓起。重点加强采矿及冶炼企业的排污口水质监测, 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应采取脱砷处理工艺, 必要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同时对流域内化工及制药企业进行排查、登记, 加强监管。

一旦出现砷污染, 需要及时的治理, 以防止出现更大范围的危害, 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含砷废水的处理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1) 石灰法:用石灰和含砷废水反应生成难溶的砷酸盐或亚砷酸盐将砷除去; (2) 硫化法:用硫化氢和硫化氢钠除去酸性废水中的砷; (3) 物理法: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的物理特性进行过滤; (4) 生物法:利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来吸收废水中的砷。

5 几点思考与建议

5.1 省界河流水污染严重, 缺乏应急监测手段

省界河流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 特别在枯水季节。对于省界河流和重要饮用水源地, 水文主管部门要求水文测站职工每天对河流水体水质感官指标进行观测, 由于基层水文测站缺乏水质监测仪器设备, 仅凭感官指标很难把握水质污染的程度和范围。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污染水体进行跟踪监测, 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污染范围情况报告, 应配备相应的水质现场测定仪、采样器及摄像器材等。

5.2 加强对重污染企业的监控管理

一是实行联合检查。流域机构联合各级环保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程序, 不定期地对全流域重污染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取样监测。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 应限期整改、治理, 治理无望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在枯水期、汛期等敏感时段, 以及对饮用水源地等敏感区域, 要随时随地了解污染源排污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限产限排等具体措施, 防范于未然[1]。二是对于重污染企业实行在线监控。对于一个重污染项目尤其是化工项目, 必须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后才能进行试产和投产。反观本次砷污染事故, 从各种渠道的反馈中, 污染企业没有对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污水处理安装在线监控装置。三是关闭、淘汰高污染企业, 严格项目环评审批。环保部门督促关闭小焦化、小造纸及其他高污染企业, 严格把好新项目的环评审批手续, 做到“不放权、不越权”, 对于未批先建和未验收的新项目, 要依法责令停建、停产。

各级政府需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清洁生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和谐发展的根本。通过环境治理、环保监管、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将污染排放减到最低限度, 从而达到企业与地方双赢格局。

5.3 实行水污染联防机制

两省水文、环保部门需要联合开展水情、水质测报工作。当水污染事故发生后, 建议各级政府、各部门首先互通信息, 控制污染事故范围扩大。不论谁先发现水体内水质出现异常, 都要立即启动水质应急监测预案, 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和地区报告水质监测和处置情况。二是及时组成调查组和水质监测组深入现场, 掌握和了解第一手情况并做好水质取样工作。如发生跨地域水污染事故, 相关部门应尽快调查污染物质、浓度及其污染范围, 采取水利工程调水、导流等应急处理工程措施, 降低污染程度, 减少影响。三是做好总结工作, 分析发生的原因, 积极整改。事故发生后, 应分析和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总结水质、水量监测成果和投入应急调查监测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建议等。对于造成水污染的个人和单位, 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要依法处罚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四是采取多沟通、多协商的方法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 谨防矛盾和事态扩大。本次砷污染事故发生后, 相邻两省以大局为重, 充分发挥团结治水、治污的优良传统, 使得污染处置工作顺利完成, 没有对当地的社会稳定产生大的影响。

5.4 建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

建设一个化工或重污染企业, 必须对污染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公示, 特别是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危害, 让周边群众能够对污染、安全等事件进行迅速判断, 引入真正意义的公众参与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饮用水突发性污染的应急办法 篇9

关键词:饮用水,污染事故,不同阶段,对策,重大损失

2012年新春伊始, 柳州市发生了饮用水镉污染事件。致使133万鱼苗死亡, 同时严重影响了龙江河下游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在2011年上市公司十大环保事件中, 有4起与水环境污染有关, 其中有2起直接威胁到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可见, 对饮用水突发性污染对策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1 突发性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分析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 (见表1) , 中国近20年来所发生152起饮用水污染事故中, 水源污染有86起, 占事故发生总数的57%。其他包括自来水管网泄漏、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管网相连接、污水倒灌溢流管、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及其他原因共占47%。

水从自然循环到社会循环须经取、净、输、配四个过程, 饮用水污染也有可能发生于此四阶段。

1.1 取水阶段

水源污染即属于典型的此阶段的污染, 由于水源地周边经济发达, 污染因子较多, 因而水源地的突发性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该类事件具有发生的突然性、不确定性、形式的多样性、迅速的扩散性以及长期的危害性等特点。

一旦发生此类事件, 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 将使城市的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可能触发社会骚乱。

发生在取水阶段的污染, 一方面发生在水体进入水厂之前的监管薄弱地区, 难于防祸于未然。

一旦发生突发性大规模污染, 污染团随水体迅速向取水口推进, 从事故发生到污染团进入取水口的时间极短, 留给人们动作的时间极少。

另一方面我国净水厂普遍按照传统的经验设计参数建成投产, 动作惯性极大。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更是无法处理掺杂大量污染物质的水。

同时, 水厂由于考虑到基建投资、运行管理成本等因素事故保障率一般不高。最常见的就是清水池容积过小, 发生水源水污染时清水池里面储蓄的水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1.2 净、输、配阶段

净水阶段相比取水阶段在监管方面要有明显改善, 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少。但输水和配水阶段却由于输水管线较长或输配水管线埋于地下, 不利管理等因素而极有可能造成饮用水污染。

包括自来水管网泄漏、自来水管网与其他管网相接、污水倒灌溢流管等均属于输、配水阶段出现的问题。

2 水源水突发性污染的应急办法

2.1 净水阶段

净水阶段是整个给水系统中水质净化的核心, 在整个大的系统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因而当其他三个环节出现问题时, 净水阶段一般要同时动作。

运用随机抽样调查法 (随机抽取近年来的部分水污染事件及其应对措施, 见表2) , 研究近年来饮用水污染事故净净水厂的动作:一旦其他任意阶段出现问题使饮用水污染, 水厂的动作通常是“停止供水”。

这将上述分析的诸如净水厂动作惯性大、事故保障率较低等问题暴露无遗。所以净水厂首先应降低其工作惯性, 目前已有学者采用模糊数学、人工神经网络等混凝技术, 对水厂进水浊度、流量、流动电流值进行融合, 得到了较为精确的混凝值, 优化了加药过程的自动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厂的动作惯性, 增加了水厂处理水质的阈值, 使其能够适应更差的水质。这样在水源水受到严重污染时, 可采取其他方式对水源水进行处理。

但因水厂能够处理水质的阈值提高, 所以达到阈值所需的时间缩短, 将“停止供水”的时间压缩,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净水厂停水而蒙受的经济损失。

2.2 取水阶段

当水源水发生大规模溢油、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等事突发事故时, 仅仅依靠水厂处理是不可能的。此时便需要在取水阶段———污染团到达水取水口前进行有效处理。

目前常用办法可分为两类:投加法和加速水体更新法。

投加法即是根据污染物质投加一些试剂, 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使受污染水体水质达标。投加法又分为物理投加和化学投加。物理投加即是通过投加物的吸附作用, 使污染物得到有效吸附。

05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故中所采用的投加药剂粉末活性炭, 即属于物理投加。

化学投加系指投加物与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 并且生成易去除或对人体无害的物质。

目前常用的化学投加物为混凝剂, 通过其电性中和、吸附架桥、网捕和卷扫等机理共同作用来使污染物质沉淀, 从而降低污染物浓度, 使水质能够满足水厂的处理要求。

加速水体更新法属于工程类方法, 对自然以及工程条件要求较高, 因而应用较少。当水源水受到严重污染且被污染水体上游有大坝或者水库时, 可以使水库放水或者加大大坝的泄洪流量, 使水体更新速度加快, 从而稀释和冲击污染团。

这样可以使污染团浓度降低同时快速通过下游饮用水取水口, 改善水质并尽量减少下游用户停水时间。

2.3 输配水阶段

当饮用水在输配水阶段发生污染时, 因水流经过此阶段直接供给用户, 目前尚无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所以饮用水在此阶段发生的污染应该以防范为主。管材的选用, 管网的设计、施工、验收等都应首先考虑到安全因素, 并且应完全在相关规范的指导下进行。

3 结语

饮用水突发性污染事件可能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城市饮用供水系统的重大损失, 并可能进一步触发更严重城市安全问题 (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风险源项辨识与分析) 。

突发污染 篇10

1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及危害

通常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与突发性污染事故是不同的, 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无固定排放方式和途径的特点, 但就其危害来说要远大于一般的环境污染事件。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甚至可以污染整个河流水系, 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常见的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重金属污染事故

重金属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重金属开采、冶炼和加工时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渣, 由于没有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进行处理而是偷排或不达标排放, 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水环境中重金属在动物体内吸附, 产生食物链浓缩效应, 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 有毒化学品泄漏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运输或排放等过程, 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泄漏会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引发水环境污染事故。这不仅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还会造成空气和土壤等的严重污染, 对人身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3 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

地表水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类事故或操作不当使高浓度污染水进行地表水体中。这种事故发生后, 耗氧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会消耗大量的氧, 导致水体中的鱼虾死亡, 还会导致水体发臭, 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样危害巨大, 对附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 也影响工业供水。

1.4 溢油污染事故

原油、燃料油或其他油制品在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 因意外或者故意造成的泄漏会引发污染事故。如油轮在运输时发生碰撞导致的溢油事故, 这些事故对水体的污染严重, 占海洋石油污染的50%左右, 造成海洋生态的严重破坏, 还有可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2 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

为了更好的满足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工作, 应急监测技术也随之发展, 国际上应急监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形成了小型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应急监测设备, 我国的应急监测技术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1 应急监测车

应急监测车的作用就是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移入车内, 形成一个流动的实验室,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监测车配置, 监测车内包括:实验室操作平台、通风装置、冰箱和仪器等, 通信接口、电水气的接口;此外, 还设置了采集与传输图像视频、传输与处理信息采集的单元, 数据收集设备等;还设置了发电机和供排水设备。当发生水环境突发事故时, 这种新型移动实验室可以及时的赶到事故现场, 第一时间对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得出准确的数据资料。

2.2 快速检测箱和检测管

我国目前已经生产出70种毒物化验箱, 试剂总数在80种左右, 可以对含磷毒剂、氢氰酸、氯化氢等氰化物和重金属等进行检测。检测管是通过洗气瓶将水中具有挥发性的污染物提到检测管中, 在对检测管中变色长度进行对比, 进而确定污染物浓度。

2.3 生物技术分析法

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芯片免疫分析的方法、单细胞生物传感器分析的方法和DNA单芯片分析方法。生物技术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 生物技术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优点。例如:生物技术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能将有毒物质全部检测出来, 很少遗漏有毒物质, 而化学分析方法则容易遗漏有毒物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那就是生物技术检测方法无法测出含有的有毒物质具体为哪种物质。

2.4 实验室仪器分析法

发生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事故时, 通常污染物的成分都十分多样, 污染范围较广, 持续时间较长, 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测, 通过认真的分析可以对饮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污染程度更清楚的了解。实验室仪器分析法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这种方法的不足是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 但是通过严谨的定性定量检测的数据才较为准确。

2.5 便携式多功能水质分析仪

水质检测箱中有很多不同的试剂包和光电比色计, 可以检测多种化学成分。例如:美国生产的便携式试验箱, 箱内包括分光光度计、数字滴定仪、电导仪和试剂包等, 该仪器可以对水质总硬度、电导率和酸碱度等指标进行测定。

3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产生, 这种事故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对水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针对这种污染,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并提出一定的预防措施, 不断强化对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 提升对突发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 已经成为环境监测与保护中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楠.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 2016 (06) .

[2]刘兵.氰化物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0) .

[3]阮志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J].环境工程, 2014 (S1) .

上一篇:协同配送模式下一篇:中国哲学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