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应急突发

2024-06-18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精选6篇)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 篇1

浅析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参与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当前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结合日常工作中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经验,尝试从理论上探讨基层公安机关参与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应对策略。

近年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公安机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面临的艰巨任务。做为基层公安机关负责人,近年来经历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加,在处置中有过成功的欣慰也有过失败的困惑,现结合平时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工作实践,来初步谈谈现阶段基层公安机关如何参与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处置。

一、当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趋势特点

(一)利益受损型事件日益凸显,成为事件主流

相当一部分群体性突发事件是由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出台政策时或处理某些具体事务不够妥善、科学或是存在侵害部分群众利益的行为而引发的。群众的利益被侵害,群众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不愿意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问题,认为越闹就越受到重视,自己就可以得到更多地实惠,这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多发的主要成因。

(二)“逢事必闹”、涉及政府和公务员的闹得更厉害

近两年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出鲜明的新特点,一是逢事必闹,二是涉及政府和公务员的闹得更厉害。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追求发展的意愿非常强,但往往采取的却不是科学发展的方式,如在遇到土地、资金等瓶颈限制时,就采取侵害群众利益的所谓“创新”方式,而群众则利用这些违规行为漫天要价,把闹事、上访作为一条获取钱财的方式渠道。

(三)不同区域群体性突发事件各有特点

就我们城北分局辖区,具有鲜明的矿区特色。矿区周边一些不法分子“靠矿吃矿”,经常为了个人私利与矿山争土地、争资源、争水电,动辄围堵企业大门、办公楼,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的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频发。仅2009年以来,先后发生周边农村非法滋扰、围堵企业大门、办公楼、阻挠施工等群体性突发事件100余起(次),严重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在矿区企业和职工群众中造成较坏的影响。此外,医患纠纷矛盾突出,往往被“医闹”等不法分子利用,经常引发影响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并且人员范围越来越广,诉求越来越高,难以满足,处置难度越来越大。

二、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各级公安机关在当前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局势下,普遍感到压力最大的还是维稳,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部门配合缺位,公安机关被推到风口浪尖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各级公安机关最困惑的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缺位、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到位,而是由公安民警在现场维护秩序。由于绝大部分问题并不是公安机关引起的,所以第一时间面对群众的公安机关既不了解情况,也没有权力解决问题,民警在现场不能表态,往往引起群众的不满,转而把矛头转向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就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原本而应当处于最后一道防线的公安机关却成为责任部门的“挡箭牌”。

(二)处置预案形同虚设,处置仍然凭经验、看官位

近年来,各级政府、公安机关都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预案,但并没有改变处置事件中“惟官位是从”的现状,致使预案变成一张白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并且,各级制定的各类处置预案,只是层层套下来而已,可操作性很差。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应从法律层面尽快完善。

(三)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专门队伍不足,难以形成优势兵力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必须以两三倍于参与者的警力才能有威慑力,才能快速有效妥善处置。但在基层公安机关最困难的是警力严重紧缺,更没有一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处置队伍。按照公安部“三基”建设的

要求,警力向一线倾斜,警力下沉后,机关警力非常薄弱,一线警力包括派出所占到80%,剩下的是综合保障部门的人,加上基层派出所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相对分散,遇到突发事件很难快速调动一线警力,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贻误战机。

三、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置对策

在长期的公安工作实践中,我们结合辖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不断探索实践,逐步摸索出一些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如抓苗头、敢执法,讲技巧等有效的处置对策。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依靠党政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在工作实践中,许多群体性事件是由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或单位工作方法简单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引发的,这种现状决定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仅仅靠公安维稳队伍绝对不行,各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协同作战。如在处置2009年“2.7”平煤总医院医患纠纷事件、“5.30”高庄矿职工医院医患纠纷事件时,分局都及时汇报上级有关政府部门,紧紧依靠市卫生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启动全市医疗纠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召开各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协同作战,各司其职,最终都比较妥善的处置了这两起影响较大的医患纠纷群体性事件。

(二)构建信息网,打早打小,消化于未萌状态

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最关键的是事件初始阶段,因此掌握苗头信息、及早化解最重要。要在辖区各单位广泛建立政保员、密保员、信息员队伍,建立和完善公秘结合、多层次、覆盖面广的情报信息网络,扩大信息内容和信息渠道。建立健全信息工作责任制,情报信息搜集、报告、预警化解制度,定期排查影响本单位治安稳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对深层次、预警性情报信息,做到人动我知,不动我知,预警在先,超前工作,积极协助各级党政疏导化解矛盾,分清轻重缓急,早化解、早处置,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等多发性、可防性案事件的发生。

(三)警企共建,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

结合城北辖区矿区群体性事件的特点,我们认为:没有企业外部的稳定,就没有企业内部的平安。因此在

各单位深入开展“警企共建、共保平安”活动,主动改变警务管理方式,积极拓展派出所防控空间,由内向外辐射,对内管案件,对外管协调,积极与企业周边农村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及时沟通交流,互通信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矛盾调处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苗头。进一步搞好工农关系,落实矿乡村治安联防措施。经常主动和当地政府联系交流工作,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新型工农关系,从而维护矿区周边地区安全稳定。

(四)要敢于严格执法,不可一味退让

对群体性事件必须坚持依法应对处置,不能过于迁就,不能靠拿钱摆平。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姑息了事的倾向,造成事件的恶性循环,往往会造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产生社会负面效应。因此,应当打击处理的一定要硬起来打击,越搞息事宁人越复杂,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事态更加难以收拾。打击处理的前提和底线就是法律,一旦出现打砸抢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必须及时依法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教育大多数,成功控制事态。如2007年在处置卫东区东环路办事处魏寨村村民围堵平煤天力公司吴寨矿大门、主井、副井事件中,城北公安分局针对现场出现的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情况,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将严重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7名违法嫌疑人强制带离现场,分别给予行政拘留、警告等依法处理,有效维护了矿山的生产经营秩序。

(五)讲究处置技巧,把现场处置与背后处置相结合

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要注重讲究处置技巧,如隔离、分化原则。当群体性事件群体开始聚集的时候,将领头者与大部分追随者群众隔离开来,使群体情绪的“传染”度降低。同时,找出组织者中的激进派、温和派,与温和派协商,从而实现分化和切割。如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公安机关在现场一面坚持维持秩序,防止出现打砸事件和其他过激状况。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迅速确定其中的领头人,将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向领头群众耐心说明,争取他们的理解。这样,实现了现场与背后两方面处理的合力,收到了很好的处置效果。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 篇2

当前, 结合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 在法治的框架内, 梳理突发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的基础职责、主要职责和后续职责, 并寻找公安机关处置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对策, 已成为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中坚力量的关键。

一、突发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的基础职责

在突发事件处置中, 基础职责是公安机关进行处置工作的根基, 是完成处置任务的前提条件。基础职责对处置工作的作用未必会直接显现出来, 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 但它却是公安机关掌握处置主动权的基础。

(一) 信息预警

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会有一定的预警信息流露, 而这些预警信息正是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依据。只有掌握突发事件的完整、真实信息, 才能正确地分析事态发展, 进而采取应对措施, 因而对于信息的准确掌握是基层公安机关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要务。[1]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安全的专门公共机构, 如果能在工作中对各种高发的突发事件给予经常性的关注, 尽早发现各种苗头和潜在因素, 及早干预, 及早预警, 那么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所耗费的人、财、物将会大大的减少, 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及时辟谣

信息时代, 公安机关经常会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 而面对如此浩瀚繁杂的信息, 公安机关必须要具备足够的信息研判能力, 进行信息筛选, 以寻找和捕获那些真正有价值并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而对于发现的虚假信息, 要及时通过媒体、微博、新闻发布会等途径及时进行辟谣, 防止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三) 做好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平时就缺乏相关预案, 等突发事件发生后再去平息处理, 那么公安机关的处置工作, 就会陷于疲于应付的困难境地。因此, 公安机关应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突发事件的处置经验和规律, 针对不同突发事件的不同特点, 制定出适应性强的处置应急方案, 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 即可根据预案迅速展开处置工作, 有备无患。

(四) 宣传引导

近年来, 公安机关经历了诸多突发事件的考验, 也制定了相对成熟的处置方针和政策。而这些方针和政策要想求得人们广泛的理解和自愿配合, 就需要通过宣传和引导使人人知晓, 从而增强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信心, 舒缓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紧张情绪。实践证明, 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的爱国主义精神、同舟共济精神、牺牲主义精神以及人道主义精神, 都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心理氛围, 而这些都与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二、突发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

结合我国频发突发事件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分析, 我国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独立性职责和辅助性职责两个方面。

(一) 独立性职责

所谓独立性职责就是指那些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 公安机关可以依法独立承担的职责, 主要包括:

1.紧急疏散

突发事件的现场往往会有一部分群众和财物处于危险以及潜在的危险之中。灾害性事故危机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 无论出现哪种情况, 都必须有专门的部门组织人员和财物的疏散和转移。[2]特别是在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 人员和财物的紧急疏散难度大, 无疑对公安机关的处置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2.控制犯罪

抢劫、盗窃、哄抢物资等犯罪往往伴随着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发生, 公安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任务, 因此, 控制事件所衍生的犯罪行为, 并对其发生与发展的趋势、特点和类型作出科学预测, 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对策, 才能确保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稳定。

3.交通疏导

交通基础设施往往会因为严重的突发事件而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大量旅客也会因为交通中断而滞留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 从而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 急救医疗、物资运输等也迫切需要公安机关及时疏导交通, 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 以保证处置工作的正常进行。

4.安全保卫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五十条明确规定, 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四) 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 在国家机关、军事机关、国家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单位附近设置临时警戒线。除此之外, 公安机关还肩负着对亲赴现场指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其他重要目标的安全保卫的重大职责。

5.信息发布

在处置中, 公安机关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运转机制, 以坦诚和透明的形象, 召开新闻发布会或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事件处置的进展情况, 及时化解各种与事实不符的猜测和小道消息, 为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保证社会公众的情绪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避免不符合事实的舆论成为主流, 造成公众心理的波动。

(二) 辅助性职责

所谓辅助性职责是指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配合协助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履行的职责, 主要包括:

1.及时救助伤员

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最本质的要求,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因此, 处置现场的民警要积极配合医疗、红十字会等机构及时救助伤员, 充分发挥警务资源优势, 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依法征用社会资源, 开通生命绿色通道, 确保最低伤亡。

2.防止事态扩大蔓延

突发事件现场往往会有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比如有可能继续发生二次爆炸, 有毒气体可能进一步扩散, 楼房可能再次发生倒塌等等, 所以, 为避免更大的不必要损失和伤亡, 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其他部门进行现场安全评估, 寻找潜在的危险源, 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消除隐患, 控制事态的扩大和蔓延。

3.辅助决策

公安机关拥有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各种优势警务资源, 可以迅速的对现场展开调查、勘验和取证, 并可以安排专人及时了解事件现场的救援进度、人员伤亡情况和现场清理情况等信息, 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4.媒体管理

现代社会对突发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大规模的媒体记者、采访车辆和器材往往会在事件现场及周边地区聚集, 给本来就很紧张的处置工作带来更多的不便。此外, 媒体为了片面的追求收视率, 往往对事件中的负面新闻大肆宣传报道。而某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 更是借助于突发事件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试图挑起事端, 影响中国的形象。因此, 在处置过程中, 要加强对媒体的管理, 以有效减少公众的恐慌及谣言的产生。

三、突发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的后续职责

后续职责是公安机关应对突发事件, 使事件得到最终平息不可忽略的职责。突发事件往往会有很多后续损害, 如果没有后续职责的履行, 突发事件还不能算是彻底解决和全部结束。

(一) 善后处置

突发事件处置的后期, 公安机关应及时核查死伤人员的基本信息, 确认死者的身份, 为做好家属的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应加大对各种舆情、社情和政情的管控, 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迅速涤除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 拉近群众与政府的感情距离, 最大可能的减小突发事件的后续损害。

(二) 强化教育培训

一是强化对民警的教育培训。选择多种知识背景的师资队伍, 尤其是对事件处置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心理学、医学、建筑学等知识加强培训, 重点培训指挥系统、急救、媒体公关、危机调查等内容。二是强化对公众的教育培训, 以提高公众的应急防护和自我防护能力, 实践中, 可以通过讲座、安全演练等方式, 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

(三) 事后总结

处置突发事件后, 公安机关都应该进行一次详细的总结, 剖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对指挥体系、处置流程、组织机构、程序规范等提出改进意见, 弥补原有应急处置机制的不足。

(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处置实践的发展, 应加大对突发事件处置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使公安机关的处置工作做到有法可依。由于现实中遇到的突发事件总是形形色色, 而在法律、法规中要想对公安机关的处置职责做出太过具体的规定, 恐怕不切实际也没有必要, 一个明智的做法就是实行概括式授权立法的模式, 在处置实践中不断通过具体的行政解释, 来解决概括式授权立法与纷繁的现实之间的脱节, 使得概括授权立法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

四、突发事件处置中公安机关职责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各种法律、法规中, 对公安机关应承担的职责往往规定的比较模糊。正是由于职责模糊, 使得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的处置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1.指挥主体不明确

突发事件的现场往往会有很多的政府部门参与处置, 由于公安机关独有的人力资源、后勤保障、工作机制等优势, 公安机关经常会被当成处置的主力军, 再加之传统的警务管理模式存在着基层警力不足、管理层级过多等弊端, 因此,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 处置民警时常会面临政出多门的局面, 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快速反应, 从而贻误了突发事件处置的最佳时机。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的职责, 所以公安机关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命令时不知该听命于谁, 服从于谁。[3]

2.推诿职责

由于现行的处置体制层级较多, 以及基层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决策权限不足, 因此当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时, 即使是在信息比较明确的情况下, 也不论轻重缓急一律层层上报。而每一层级公安机关面对高度敏感的突发事件, 都显得十分谨慎, 害怕承担责任, 层层推诿其职责。最后, 当高层公安机关进行决策时, 由于无法即时的了解现场的形势变化, 所做的决策具有了一定的迟延性, 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处置时机。

3.各处置部门之间的职责冲突

突发事件的处置不仅仅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情, 它需要公安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合力应对。目前, 我国公安机关的突发事件处置实践中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联动机制建设还不完善, 大多数情况下往往都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 公安机关发现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时, 才开始意识到与有关的部门协调合作的必要, 才开始组建起相对被动的协调和联动机制, 而在这种协调联动机制中, 各部门都是被临时“拉过来”参与处置, 对各自的职责定位以及职责之间的界限不清, 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发生冲突。有时即使是在公安机关内部, 各警种之间都会存在着职责冲突的现象。如在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后, 辖区的派出所民警第一个到达现场, 立刻划定警戒区域, 封锁现场。但是, 当勘查、法医、排爆等技术人员到达现场时, 却被挡在现场外面不得进入。

4.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关注不足

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媒体, 具有互通性、匿名性、时效性等特点,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具有更大的瞬时动员能量, 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舆论浪潮, 动员大批的社会力量, 形成威胁社会稳定的网络突发事件, 不仅对网络虚拟社会, 甚至对现实社会的影响都在逐渐扩大。而公安机关作为网络秩序的维护者, 存在着对网络突发事件研究不深、处置手段不强、策略不精等问题。当前,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 如何承担起处置网络突发事件的职责, 维护网络秩序稳定, 已成为公安机关亟需思考和应对的崭新课题。

(二) 完善对策

1.明确指挥权限, 建立扁平化的指挥系统

在党政部门的领导下, 建立中间层级少, 具备跨地区、跨行业的指挥调度能力的突发事件处置指挥系统, 将信息情报、通信、装备财务保障等部门的权力集中起来, 并将公安、消防、卫生等政府部门的权力临时“清零”, 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行使, 并明确现场总指挥对各部门的指挥权限, 在统一指挥下, 各部门树立参与化的处置理念, 建立扁平化指挥系统, 使公安机关能在统一的指挥下, 与其他部门有效协调, 迅速地开展处置工作, 防止政出多门。

2.建立果敢有力的现场决策机制

为了防止层层推诿职责, 使各级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处置中承担起本应承担的义务, 赋予各级公安机关充足的突发事件指挥权限, 选拔任用有魄力, 敢于承担, 勇于负责的领导干部, 建立果敢有力的现场决策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这样的决策机制可以使公安机关在突发事件伊始, 就果断承担起处置职责, 以免错过最佳的处置时机, 使事件进一步恶化。

3.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合作

现在, 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开始朝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处置工作也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单凭一个部门的能力已经不可能完成处置任务。因此, 为了更好的完成处置工作, 公安机关应当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与医院、交通、城管以及其他行政部门建立起长效联系机制, 探求密切的合作与配合, 必要时可以与政府其他部门一起研究制定处置预案, 并加强演练。

4.发挥公安微博、电子警务等新媒体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

权威、便捷、即时和互动的公安微博、电子警务等新媒体, 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引导网络舆情中, 显示出了不可或缺的调节作用。这些新媒体不但可以使网络舆情趋于理性化, 形成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而且在面对网络突发事件时, 还可以抢先一步, 率先传播, 占领网络舆论阵地, 发挥社会舆论减压阀的作用, 并合理引导网络舆情, 以遏制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

总之, 公安机关是重要的国家公权执法机关, 在突发事件频发并呈多元化的背景下, 将继续经受各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考验, 其处置职责也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和实践经验的丰富, 逐渐变得清晰起来。作为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机关, 公安机关的处置职责只有明确清晰, 才能更好地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永照, 崔伟强.基层公安机关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设[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1 (4) :50.

[2]朱明杰.警察应对灾害性事故危机的公关策略浅探——以淄博公安机关处置“4.28”事故抢险救援和善后工作为例[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8, (5) :83.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 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 威胁 舆论 公安机关 处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5-01

根据2007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或造成严重社会与经济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紧急处置措施并且应对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突然爆发、危害严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等特点,处置不好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无论规模大小、持续时间长短,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危害。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突发性事件总量不会明显减少,甚至在某一阶段仍会呈上升趋势。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政府负责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能部门,因此有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击犯罪等重要职责。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参与力量之一,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基本的专业处置力量。大量的处置实践表明,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角色的准确定位及其功能的实现,不仅首先要在宏观层面明晰判定当前突发性事件的基本性质,而且还要在微观层面明确和规范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处置原则、处置步骤以及处置措施等[1]。然而,基于处置实践的立场来检验处置理论,则表明不少研究成果有大而空的嫌疑,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突发性事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近年突发性事件略有下降,但是从发生突发性事件的绝对数字来看,也不容乐观。突发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这不能不成为公安机关极其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总而言之,提高公安机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因此结合实际处置案例提出了以下几个改善建议:

(一)赋予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

突发性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环境、意外事件、主体心理变化等多种偶然因素导致事件的加剧或者恶化。如组织者通过不断的煽动、引诱,激起其他参与者的不满和愤恨;过路围观群众的过度聚集等等。上述情况,很难在事先的预案中加以规定,但临场执行者又不得不处置,否则可能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我认为,公安机关可以借鉴国外紧急状态立法的经验,赋予公安机关一定的紧急状态处置权。通过立法,允许现场指挥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依照法律,采取合格的手段对事件进行灵活处置。

(二)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法律体系。

当前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遇到的执法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有关。在现行可资引用的法律中,政策性、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条款较少,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规范的法律体系。因此,亟需制定一部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或者法规,统一执法工作,把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的的轨道[3]。

(三)实施法律宣传,教育疏导。

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要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者的角色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告知公众的基本权利、义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因为眼前的既得局部利益而违反法律规定。例如,教育公众不得妨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跨地区、跨行业串联聚会,不得聚众阻碍交通,不得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告知公众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实现利益诉求的危害性;告知公众合法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通过法制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做到遵纪守法。

(四)公安机关主动做好舆论引导。

突发性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因此从预防、处置、善后各个角度来说,做好舆论引导都格外重要。舆论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还包括新兴媒体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公安机关不得不面对的外部环境之一。甚至有时舆论将决定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4]。

因此,在突发事件引起关注时,主动发出声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明事实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表明相关政府部门和责任单位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对當事群众利益和诉求的尊重,对自己行为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因此,需要及时地利用恰当的方式发出声音,说明事实,表明态度。

发出声音后,就要对已经形成的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澄清事实,以应对误解、恶意曲解和不实的报道,这可以使用各种有证据和依据价值的事实和人,例如,专家的评价、第三方的意见等;另一方面公布措施,以应对敌意和观望,这可以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即将采取的措施。此外,要呼吁公众给予理解和支持,将类似事件向好的方向引导。

(五)重视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

公安机关在发布突发事件有关信息时,要重视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由专门部门及人员搜集相关舆情信息起草新闻通稿,统一发布口径,并指派专人向媒体发布消息。未形成统一口径之前,公安机关人员不能随意发布信息或发表意见。

二、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引发了不少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实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符合进化规律的现象,是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状态。可以说,突发性事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函数,它反映出社会冲突和矛盾的程度。公安机关要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就要提高自身的处置能力,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切实处理好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影响重大,能否主动防范、及时预警、妥善应对至为关键。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真正把风险排查、监控和预警作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何贵初.公安群众工作基本功[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志和.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J].刊授党校.2012(1)

[3]魏耘,周英杰.公安机关应对突发性事件实务与策[J].广东科技.2007(3)

公安机关应急突发 篇4

——中美史克PPA事件与长春人质事件的对比

——刘红保沈 泊 董亚明 占荣平

公安机关形象危机是指公安机关面临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公安机关声誉、形象的事件,如不及时妥善处臵,将会给整个警察形象带来消极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损害公安队伍的形象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影响警民关系的大局。本文将通过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对公安机关如何正确处理危机公关进行一些探索。

一、案例回放:

1、中美史克PPA事件:中国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SDA)于2000年11月16日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药品制剂的通知》,与美国FDA所发健康公告仅隔10天,并且是以中国红头文件的形式发至中国各大媒体。在15种被暂停使用和销售的含PPA的药品当中,包含了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泰克产品。康泰克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1年历史,由于其独特的缓释技术和显著的疗效,在国内抗感冒药市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中国SDA通告一出,顿时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争相报道,经销商纷纷来电,康泰克多年来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优秀品牌地位陷入危机之中。中国环球公关公司受中美史克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的委托,迅速启动危机管理工作系统,通过实施危机期间的媒体关系管理方案,有效控制并处理了由PPA事件引发的重大危机,有效保护了品牌,更为史

克重返感冒药市场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PPA事件289天之后,即2001年9月3日,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又鼎立协助史克公司紧紧把握市场商机,充分利用康泰克原有品牌效应,成功地将新康泰克推向市场。

2、长春人质事件:2004年7月7日,30岁的女子郭某在长春被一持刀男子劫持在车内,几分钟后,警方陆续赶到现场,与匪徒进行谈判,解救人质。现场也聚满了近千名闻声而来的群众。约2个小时后,人质的气管、颈动脉被割断,男子被当场击毙,人质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人质家属对长春警方当时的营救行为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认为由于长春警方在整个营救过程中存在多方失误才最终导致人质身亡。人质家属与社会公众对长春警方的质疑基本上都属于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如警方有无专门的谈判专家、警方为何没有接受当时劫匪提出的要求……这些技术性的疑问确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长春警方在处理紧急劫持人质案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在警方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警察将人质之死的责任推给了劫匪,但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警察一系列处臵措施也有不当之处。而且自案发开始的一周时间内,长春警方所做的一直是自我辩解,他们并没有对受害人质家属以及公众说过一句有道歉意思的话。由此,引发了全国包括央视等各大媒体的强烈关注,长春警方的形象一时处于风口浪尖。

二、中美史克PPA事件同长春人质事件对比分析

可以说中美史克在这次的危机事件中处理得当,是个典型的成功

案例。中美史克PPA事件初期,迅速启动危机管理系统,同时在危难中与中国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媒体普遍认为史克公司在此次PPA事件中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准确、行动迅速、态度真诚。通过恳谈会,史克公司帮助媒体对其企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有效的媒体关系为康泰克品牌保护,更为史克重返感冒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有了危机中建立的良好媒体关系,截止新康泰克上市北京新闻发布会结束的一个月内,共收到相关报道及各地转载报道的文字剪报314篇;CCTV、BTV、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台等电子媒体也对新康泰克的上市进行了积极的报道。自2001年9月3日,新康泰克已陆续出现在全国各大药店,并取得了难得的销售业绩。

而相对于中美史克相比,长春人质事件不论从解救人质的危机谈判中是一件失败的案例,同时也是一个自身危机处理不当的案例。在整个事件中,由于警方在处理人质解救中的不当以及后来在新闻发布会上不合时宜的辩解,引发了公众和媒体对其的不信任,导致长春公安部门陷入了尴尬的警察形象危机。

尽管公安机关作为一个行政部门,不至于像企业一样会因为一个明显的形象危机而导致关门歇业,但也会在警察形象方面在群众心目中树立一个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因此,公安机关正确处理警察形象危机显得极为重要。

三、公安机关如何正确处理警察形象危机

危机事件就好比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使警察组织的形象受到影响、导致公众对警察组织的不信任感加强,严重的可能还会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但是如果处理得当的话,也可能使警察组织在公众面前树立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从而赢得公众更多的好感和支持。如何正确运用自身与媒体的力量来解决危机,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公安机关正确处理公安机关危机公关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提高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面加强公安队伍的政治、业务、职业道德建设,把公安队伍培养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忠诚人民卫士,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人民警察的形象建设,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称赞,是应对各类考验与挑战并正确处理并化解形象危机的核心所在。

二、建立警察形象危机预警处臵机制,及时消除负面影响,化危机为树立形象的契机

公安机关应提前做好各类危机预警处臵机制,以应对随时随地发生的警察形象危机。

1、充分利用与媒体良性互动关系,开展一系列的公共关系活动。比如同媒体合作开展一系列的调查、宣传报道以及开展新闻发布会等

活动,以此来加强沟通、树立形象、提高效率,为警民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信任的桥梁。如上例中的中美史克公司在危机出现第一时间迅速成立危机处理小组,在第一时间开通热线电话,记录并回答记者来电,管理信息进出渠道。适时进行新闻发布(媒介恳谈会),迅速主动阐述事实真相,表明史克公司从消费者健康利益出发,坚决支持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决定。这为以后中美史克的新药上市做了较好的铺垫工作。

2、以坦诚的态度面对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

一旦由于公安机关的原因造成对群众的损失,一定要以诚相待,主动承认现实,承担责任,争取理解,缓和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态势。长春警方在反劫持谈判失败后,及时进行新闻发布会,应该说还是很及时的。问题在于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不够坦诚,从而引发了媒体间的大讨论,导致长春公安机关的形象危机进一步恶化。

三、建立依法维权机制,主动捍卫警察形象建设

媒体对警察危机进行报道,一方面可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有助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自我警醒,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形象建设,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媒体报道警察形象危机时追求“卖点”和“轰动性”,从一个侧面加剧了警察形象危机,损害了人民警察的总体形象。目前,媒体热衷警察形象危机报道的趋势仍在继续蔓延,尤其是在新兴的网络媒体上,大量充斥着关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负面报道,严重挫伤了人民警察的积极性,最终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伤害。对此,公安机关应建立依法维权机制,对一些恶意损害公安机关形象的报道应拿起法律的武器,主动捍卫警察形象,避免公安机关陷入一些莫须有的危机之中。

参考文献:

1、《如何处理警察与媒体的关系——第三届警察公共关系国际论坛综述》人 民 公 安 报2005年9月20日 周荣何 孙娟

2、《中美史克PPA事件危机管理案例》中国公关网2004年7月20日

3、《长春人质事件家属和公众质疑焦点调查》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004年07月15日

4、《公共关系——警察形象建设的新理念》

公安机关鉴定管理 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公安机关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是指公安机关及其所属的科研机构、院校、医院和专业技术协会等依法设立并开展鉴定工作的组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鉴定,是指公安机关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为解决案(事)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和成果,依法对有关的人身、尸体、生物检材、痕迹、物品等,进行检验、出具鉴定意见的科学实证活动。

第四条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遵循严格、公正、及时的原则,保证登记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

百分网第二章登记管理部门

第五条公安部和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设立或者指定统一的登记管理部门,负责鉴定机构资格的审核登记、延续、变更、注销、复议、名册编制与公告、监督管理与处罚等。

第六条公安部登记管理部门负责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以及部属科研机构、院校和专业技术协会的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登记管理部门负责所属地市级、县级公安机关,以及省级公安机关所属院校、医院和专业技术协会的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

第七条登记管理部门不得收取鉴定资格登记申请单位和鉴定机构的任何登记管理费用。

登记管理部门的有关业务经费分别列入公安部和各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的经费预算。

百分网第三章资格登记

第八条鉴定机构经登记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方可进行鉴定工作。

《鉴定机构资格证书》由公安部统一制发。

《鉴定机构资格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正本悬挂于鉴定机构住所内醒目位置,副本主要供外出办理鉴定有关业务时使用。

《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有效期限为5年,自颁发之日起计算。

第九条鉴定机构登记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鉴定人、鉴定业务范围、注册固定资产、使用技术标准目录等。

第十条单位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单位名称和固定住所;

(二)有适合鉴定工作的办公和业务用房;

(三)有明确的鉴定业务范围;

(四)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鉴定必须的仪器、设备;

(五)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鉴定必须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

(六)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鉴定必须的资金保障;

(七)有开展该鉴定项目的3名以上的鉴定人;

(八)有完备的检验鉴定工作管理制度,鉴定材料《公安机关鉴定管理》。

第十一条单位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向登记管理部门提交与本单位有关的下列材料:

(一)《鉴定机构资格登记申请表》;

(二)所有鉴定人的名册;

(三)所有鉴定人的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资格证书、学历证书的复印件;

(四)办公和业务用房的平面比例图;

(五)检验鉴定的仪器设备登记表;

(六)检验鉴定采用的技术标准目录;

(七)鉴定机构内部管理工作制度;

(八)鉴定机构的法人代表证明,或者同级公安机关负责人关于保证鉴定人独立开展鉴定工作的书面承诺;

(九)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可以申报登记开展下列检验鉴定项目:

(一)法医类检验鉴定,包括法医临床、法医物证(可以单独申报开展DNA检测)、法医病理、法医人类学和法医毒理等检验鉴定;

(二)痕迹检验鉴定,包括手英足迹、工具、枪弹痕迹、车辆痕迹和号码、玻璃制品、纺织品、锁具和钥匙、牲畜蹄迹、整体分离痕迹和其他特殊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

(三)理化检验鉴定,包括毒物、毒品、药品、炸药、爆炸残留物、塑料、橡胶、油漆、纤维、助燃剂和其他微量物质的检验鉴定;

(四)文件检验鉴定,包括笔迹、印章、伪造货币、证件、票据、污损文件、印刷文件和打印文件等检验鉴定;

(五)声像资料检验鉴定,包括场所、物证和人相等照片、录像检验,以及语音分析与识别、视听资料等检验鉴定;

(六)电子证据检验鉴定,包括对计算机存储设备和其他电子设备中存储的电子数据的检验鉴定;

(七)心理测试,利用仪器设备对人个体进行心理分析;

(八)警犬鉴别,利用警用工作犬对人个体气味进行辨识。

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鉴定机构可以申请开展其他鉴定项目。

第十三条县级公安机关的鉴定机构可以申报登记开展下列检验鉴定项目:

(一)法医类检验鉴定,包括法医临床、法医物证等检验鉴定;

(二)痕迹检验鉴定,包括手英足迹、工具、车辆痕迹和号码、锁具和钥匙等的检验鉴定;

(三)文件检验鉴定,包括印章、证件、票据等检验鉴定;

(四)声像资料检验鉴定,包括场所、物证和人相照片、录像检验等检验鉴定;

(五)心理测试,利用仪器设备对人个体进行心理分析;

(六)警犬鉴别,利用警用工作犬对人个体气味进行辨识。

第十四条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部属科研机构、院校、医院和专业技术协会等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向公安部登记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所属科研机构、院校、医院和专业技术协会,以及地市级公安机关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向所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登记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县级公安机关申请设立鉴定机构,应当由地市级公安机关向所在盛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登记管理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五条登记管理部门收到申请登记材料后,应当在2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登记的决定,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至30日。提交申请材料不全的,期限从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

登记管理部门对1个单位内部设立2个以上鉴定机构的,应当严格控制。

公安机关通报 篇6

春节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提前部署、精心组织,全警动员、全警上岗,全力以赴确保全市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旅游景区治安秩序井然,为全市人民营造了安定、祥和的节日环境。全市没有发生影响大局稳定的事故事件,城区道路基本畅通,社会秩序良好。昨日,经市委同意,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对市公安局进行了通报表扬。

为加强“双节”安保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公安局成立了安保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安保工作方案,同时出台了治安、信访等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目标、任务和要求,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加强情报信息研判,超前预警各类事件隐患苗头;加强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完善各类处置预案。围绕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抢骗和各种严重暴力犯罪;认真落实安全检查责任制,积极会同安监、质检、工商等部门,严格检查烟花爆竹、涉枪等单位,发现并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市公安机关领导每天坚持深入基层检查督导节日安保工作,广大民警放弃节假日休息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积极投入到春节安保工作中,以扎实的工作、规范的执法、优良的服务,切实保障春节安全稳定,为全市人民和外地游客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做出了积极贡献。

xxxx

上一篇:学警实习心得下一篇:煤矿团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