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性培养

2024-10-17

幼儿自主性培养(精选12篇)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1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主的定义是“自己做主”, 从心理学的眼光来看,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指独立性和主动性, 既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自主性具体指幼儿按自己的意愿, 带着自己的问题, 在自己的探索中解决问题, 在自己的尝试中逐渐完成结果。

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的更高追求和教育目标的重新选择, 自主性学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生存背景下已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它为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同时, 现代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社会, 每个人都时时面临选择和压力。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只有具备较高的自主性素质, 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机遇, 实现人生的价值。幼儿在教育过程中, 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是一所“加工厂”, 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 进行着适合自己的“加工处理”, 并深化为自身的需要。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能使幼儿成为一个有主见、有主意、有办法、能独立做事和不断向自己挑战的人, 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呼吁, 要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 究竟具备哪些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素质教育中, 何种素质更为关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冉乃彦认为:人的自主性素质, 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 自主性素质的发展和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自主性素质有三个特征: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毫无疑问, 这三个特征是现代人最重要的品质。自主性素质较高的人, 具有很大的潜力, 他们不是被捏出来的泥人, 或者是模子做出来的标准件, 因此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也更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自主性素质的核心, 是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和谐, 个人能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由选择、计划活动, 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 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 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园教育存在的现状:幼儿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并不多, 幼儿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和集体活动上, 幼儿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 甚至怎么做都由老师来决定, 幼儿只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安排, 其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认为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已迫在眉睫。

1 创设活动环境,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 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 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 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 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

1.1 教师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那里, 幼儿能得到自然发展, 有助于幼儿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它应该是一个有秩序的、生气勃勃的、愉快的环境, 是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 幼儿喜爱的环境。在那里, 幼儿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 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 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 和幼儿一起玩耍、一起欢笑、一起学习。只有这样, 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 才会无拘无束, 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

1.2 创设新奇、动态的物质环境。因为只有新奇、生动的环境, 才会使幼儿产生兴趣

“兴趣是个水闸, 依靠它, 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并指引注意流下来。”孩子们会动用各种感官参与其中, 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摸, 了解各种事物的特性。幼儿几乎对任何动态的环境都感兴趣, 其实他们自己正是构成动态环境的最活跃的因素。运动是幼儿的一种本能, 它能满足幼儿身体发育的需要, 也是幼儿探索环境的主要手段。所以, 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内容、季节变化不断创设新奇的环境, 充分利用场地及自然界所提供的沙、泥、石、水等动植物创设水池、沙坑、饲养角等,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尽量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 引起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 观察、引导活动过程,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在自主性活动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 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 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 充分了解幼儿, 会解读幼儿的行为, 理解幼儿的行为。观察活动环境能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应不同层次的幼儿, 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自主活动的进展如何, 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个别差异等, 以提供适时、适度的指导。如在区域活动中当观察到大多孩子会拼四块、六块的拼图了, 且兴趣下降时, 应及时投放八块、十块的拼图, 使幼儿重新激起探索的兴趣;观察到某个幼儿碰到困难, 活动无法进行时, 教师可适当给予语言、实物的指导, 引导幼儿继续活动下去。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 教师应创造机会发挥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表达, 尊重幼儿的意愿, 以幼儿为主体, 鼓励自主地探索, 放手让幼儿去玩, 在玩中学, 玩中乐, 玩中求发展。当活动器具展示在孩子面前时, 让孩子自己想出玩的办法, 如“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怎么玩, 想的办法越多越好”、“除了这样玩, 还可以怎样玩”等, 在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自主和自由, 让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对自己的认识也会不断地加深, 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主动性得到促进。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 孩子们对玩轮胎很感兴趣, 我就启发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有的把轮胎当作小汽车, 滚动“汽车”向前开、往后开、转弯、倒车, 还想出了打气、修车;有的幼儿几个人合作把轮胎连接起来, 练习走、爬, 锻炼了平衡能力。还有的幼儿利用轮胎做游戏, 把它当作小动物的家, 做起了“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我看到孩子们的创造很高兴, 我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创意,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他们体验玩的幸福快乐。

我们还应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玩法。一种材料在幼儿手中可以变出许多种玩的花样, 如玩圈, 孩子们想出了:跳圈 (单脚跳、双脚跳、连续向前跳、左右侧跳等) , 滚圈, 原地转圈, 用圈当方向盘, 当乌龟的壳, 呼啦圈, 套圈……许许多多。可见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活动中, 教师启发, 鼓励幼儿动脑筋, 探索材料的更多更好的玩法, 共同交流和互相学习, 分享经验, 合作游戏, 体验快乐, 在这个过程中, 幼儿不仅学习了各种新奇有趣的玩法, 又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流、交往、合作, 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 提高了交往能力, 丰富了学习经验, 主动地快乐地获得了发展, 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积极的鼓励评价是幼儿自主性发展的动力。在幼儿的活动中, 教师不仅是一个组织者、观察者、参与者, 更是一个支持者,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倾听幼儿的想法、创意;欣赏、支持幼儿的探索、表达;注重幼儿自主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的发展,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 表达自己的想法。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经验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因人施教, 引导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得到鼓励,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即使孩子没有获得成功, 这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无能, 只不过是他还没有掌握技巧。如果我们指责孩子, 只会使他因自信心受到伤害而放弃努力。在鼓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会懂得接受挫折和失败, 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继续努力。

3 支持活动的进展,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在幼儿的活动中, 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教师应对幼儿的活动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

3.1 材料的支持

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充裕的玩具和操作物, 支持幼儿活动的延伸, 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当原有材料不能满足当前活动需要时, 可以适时增添材料;当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时, 教师可以提示或示范材料的玩法;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 教师可以提醒或展示材料的多种玩法;当幼儿缺少材料时, 教师可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 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 幼儿活动的意识就会大大加强, 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

3.2 鼓励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的环境中, 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 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发者, 自我学习者。”由于幼儿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缺乏正确评价自身言行的能力, 他们往往是从周围人的评价中来认识自己的行为的。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在幼儿心目中, 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 因此, 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对幼儿的自主性的发挥应给予及时的肯定, 从而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鼓励, 能使幼儿感受成功, 充满信心, 是幼儿自主性得到充分培养的动力。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地引导和帮助, 同时摆正幼儿与教师在活动中的地位, 给幼儿充分自主的权利。只有这样, 幼儿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发挥和提高。

摘要:我园教育中发现, 幼儿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不多, 幼儿大部分时间用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和集体活动上, 幼儿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 甚至怎么做都由老师来决定, 幼儿只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安排, 其自主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要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弊端, 应从“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性;观察、引导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在支持活动的进展中对幼儿的活动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 以此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这三方面着手, 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的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纲要 (试行) [M].江苏教育出版社.

[2]顾士熙.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书籍出版社.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

[4]阎水金.学前教育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5]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高月梅, 张泓.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7]吕彩萍.幼儿园选择性教学策略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 2009 (9) .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2

关键词:幼儿教育论文发表,发表幼儿学前教育论文,幼儿早期教育论文投稿

以往的体育活动常常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好活动场地,幼儿只要跟着老师学做动作,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可以了,致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得发挥。还有的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对幼儿提出了统一要求,对幼儿事事约束,这样幼儿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我利用户外体育活动,选用充足的活动场地和丰富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之中促进幼儿动作、思维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一、在活动中创设自主性发展氛围

良好的环境氛围,能激发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信心。为了抓住这一点,我努力在活动前布置一个活动的环境氛围,还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让幼儿自己讨论玩什么游戏,并用尊重、平等的心态倾听他们的讨论。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心理会没有任何压力,他们不需要任何的“掩饰”与“伪装”。在放松的`状态下,他们的行动与语言不由自主地表露出最原始的“本我”。在与伙伴的相互冲突中,他们积极地调动原有经验以及他们的道德观念,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幼儿有他们自己独立的人格,有他们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此,我总是提醒自己,在活动中做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样,往往能够促使幼儿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另外,我坚持做到和幼儿平等交流,活动中经常和幼儿面对面交流、谈心。在和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我经常蹲下来,用温柔的语气和他们说话,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像他们的妈妈,又像他们的朋友,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老师,这样尊重他们,孩子们才会把老师当成他们的妈妈,当成他们的朋友。正是由于这样,我才慢慢地了解到班里每个幼儿的兴趣。于是,在户外活动中,我能够把活动的教育目标渗透在课程中,并为他们提供自主的发展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自主性发展。

二、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性选择

我们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相同操作难度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操作,让幼儿自主活动。我们将体育器械按类分区放置,在球类区中投放了纸球、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在平衡区中投放了平衡木、梅花桩、踩高跷等;在跳跃区中投放了跳圈、羊角球、袋鼠跳等;在投掷区中投放了沙包、纸球、垒球等;各活动区都投放了相应的器械。这样每个孩子每天都可在不同的场地玩,每天都有不同的玩具。同时,我们加强了观察幼儿和适时介入 。观察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运动能力,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供适时地帮助、指导。比如,当孩子不玩玩具在一旁观看时,既可能是孩子没有找到玩伴,也可能是因为没有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介入,给予指导。另外,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进行指导。有一次,我看到A幼儿拿着圈站在一边看着小朋友们玩,就拿了一个圈走到A的身边,说“我们一起来想想怎样玩圈的办法。”于是,教师先想出了套圈的玩法,于是就吸引了其他小朋友,他们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想出了扮演小乌龟等等的玩法。

三、让幼儿成为自主性发展的主人

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他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和价值,幼儿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幼儿成为自主性发展的小主人。

在培养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需要多种多样的手段。首先要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展自主性。根据教学要求,我尽量在活动中提供不同的操作难度的材料,采取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操作,采取明主的方法,同时还耐心地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用充分的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留出充分的教学时间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另外,在活动结束之前,安排交流活动经验的环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法演示给大家看。这样,既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又让很多幼儿开拓了视野,学习到别人的好方法。坚持经常性的交流总结,能够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得到发展,不断成长。

四、活动后发挥幼儿自主性评价

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主性 篇3

(一)提供开放的区域游戏空间。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大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扩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加之处于幼儿园中大哥哥、大姐姐的特殊地位,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在区域游戏设置时,要尽量利用教室空间设置区域与时间,丰富区域游戏内容,促进大班孩子兴趣多样化的发展。

1.空间的安全性。虽然大班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小中班参加区域游戏的经,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还是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

因此我通过腾出午睡室空间设置了江南人家、科学探索区和手工坊等游戏,还利用室外走廊,楼梯口和室外活动场地,设置了江南小吃、民间大舞台、阿婆茶楼、江南私塾等游戏,在活动室里设置了渔家灯火、江南书院、江南棋社等游戏区域。空间的开放,使幼儿可以自由进出,固定在教室、午睡室,走廊的游戏区,不受干扰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也便于教师观察。一方面,我将完成新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讨论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游戏的时间;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游戏时间外,课间、饭后、晨间,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继续进行自主探索游戏。

3.根据需要增设区域。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体验来源于经验的获取。过去只重视学习经验的获取,而忽视幼儿生活經验的习得。教育家陈鹤琴早就指出:凡是幼儿能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据此,我在手工区中增加了绣坊,提供了针、线、绑架等工具,让幼儿尝试自己穿针引线绣出自己喜爱的图案,大班下学期增设了学做小学生的游戏,提供了书包、削铅笔刀、写字本、铅笔等,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削铅笔、学写字等,为入小学作准备。使幼儿在生活上减少家长的包办,逐步走向独立。

二、丰富区域游戏材料,为自主游戏提供物质基础

(一)围绕本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多层次,多侧面,提供相应的各种材料,根据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容易产生兴趣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为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以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

如在江南小吃里提供周庄万三糕、千灯粽子、正义青团子和锦溪袜底酥等,还投放了一些长条形的纸、橡皮泥和硬板纸等。春暖花开时节,正值正仪青团子上市。我们就让幼儿自己做青团子;端午节到了,又让幼儿用长条形的纸折粽子和用硬板纸剪袜底酥。材料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幼儿始终保持很高的游戏兴趣。

(二)根据不同教育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且更具有挑战性的材料,在活动中幼儿既保持新鲜感,有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端午节到了,我在民间大舞台里投放了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轿子、龙船、舞龙等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每天都有小朋友敲着锣,打着鼓在大舞台里舞龙灯、划龙船、抬轿子。

(三)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及个体发展差异,为幼儿设计提供不同要求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例如江南棋社游戏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棋,有围棋、象棋、飞行棋、动物棋、环保棋、跳棋等等,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围棋,两两对弈刺激而又具有挑战性,而能力弱的幼儿就选择比较容易的象棋、飞行棋、动物棋等。

三、有目的地观察指导,是提高自主性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如在手工坊《串项链》活动中我发现让大班幼儿有规律的排序串项链已不能满足于他们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时,于是就在游戏中设置了“如何给串珠项链加上坠子”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探索兴趣。他们要迁移生活经验:妈妈、姑姑的坠子是什么样子的?位置在哪里?如何让坠子处于项链的中间位置,他们甚至画出设计图俩俩合作,他们经历了提出问题,探究、想象、假设、发现、交流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从而在单纯的操作学习中自然的整合了迁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观察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在这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第二,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

如:大班刚开始游戏比较混乱,总是为扮角色而争吵,后来我们采用固定式插牌意愿选择游戏。到时间幼儿根据插牌进入游戏区,如此同伴间变得友爱了,慢慢地还学会了互相协商分配角色,整个游戏井然有序,老师再不必再为幼儿的角色分配而烦恼了,使孩子真正做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目标,才能有效保证区域活动的质量。

1.首先充分认识自主性区域游戏的性质与特点,使幼儿在各种操作活动中探索学习,反复感知经验,学习掌握粗浅的知识,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并使幼儿在各类表现与创造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其次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来确定区域游戏的目标,该目标充分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及主动性等特点。

3.在制订目标时联系教学活动,与非正规性活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勉强,也不是形式主义,而是自然的结合。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适当调整,逐步修订,编制出比较科学的区域游戏目标。 (编辑李沁)

浅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篇4

首先, 它是幼儿形成健康自我的必要条件。所谓的健康自我, 即人们依据周围的环境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幼儿期的自我概念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和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但是, 很多父母对小孩小心翼翼地看护, 尽心尽力的栽培, 把孩子当成“小太阳”“小皇帝”, 所有能够为幼儿做的事都替幼儿做了。成人过分的保护使幼儿觉得自己没有能力, 成人的包办代替似乎在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你对付不了。同时,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待与要求, 加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过多的批评和与其他孩子的对比使孩子感到自卑。根据艾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幼儿期是主动与内疚相冲突的时期, 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 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 这种主动性为幼儿将来成为一种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 那么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 在考虑自己行为时易产生内疚感受, 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安排好的环境中, 缺乏自己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由此可见, 成人对幼儿自主活动的态度, 对其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设身处地的为幼儿着想, 尽量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要, 多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 使幼儿不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

其次, 它是发展幼儿潜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教育中, 我们必须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 要认识到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发展的、拥有极大潜能的个体。只有发现并相信幼儿的潜能, 才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发挥自己的潜能。幼儿在主动的活动过程中, 通过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做元宵活动中有一项是让幼儿把米粉调成米团, 在实际操作中, 许多幼儿会把米粉调成水状或粉状, 这时, 教师并没有急于帮他们, 而让幼儿自己寻找原因, 经过反复实践, 他们终于知道米粉中加水不能多也不能少, 才能将米粉调成米团。

再次, 它是使一个人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某名牌大学的新生, 因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辍学, 或精神上出现问题等。现在的家长一味地、盲目地爱着自己的孩子, 却忽略了孩子未来的发展与独立性的培养, 没有为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从而使孩子习惯了消极依赖, 一旦面临生活的挑战时, 便无所适从。因此, 必须重视幼儿期自主性的培养, 从小培养幼儿主动适应与发展的能力, 使其适应今后的社会和未来的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爱, 理性的爱。

培养幼儿自主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幼儿

尊重幼儿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首要前提。我们无法相信, 一个整天要服从于成人指令或是遭成人指责的幼儿会正常地发展它的自主性。只有跟幼儿保持良好、平等的关系, 让幼儿明白我们之间可以共同学习、游戏, 共同商计问题等, 给每个幼儿以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2.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空, 让他们在主动活动中得到发展

首先, 我们要保证幼儿充实的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 使幼儿有独立支配自己的自由, 有独立思考问题和想象的自由, 即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 也要给幼儿一个自己探索的时间。同时要多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 以满足他们自由选择的需要。

特别指出的是, 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材料, 应该有利于幼儿主动参与动手操作, 能引发幼儿的多种想象, 并能产生多种变化。

3.要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要有信心, 鼓励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来主动学习。教师对幼儿的探索活动不直接指点, 幼儿在活动中碰到困难时不急于帮助和代替, 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幼儿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 难免会出现错误, 教师切勿对此急于纠正或代幼儿去做, 应该为幼儿留下探究和思考的空间。当然, 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多次失误, 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点拨也是需要的。

幼儿自主教学能力培养思路论文 篇5

一、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于教师转变身份角色

1.幼儿教学中,教师要转变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过程为注重幼儿发展,转变过去注重教师的“教”为注重学生的“学”,转变过去注重教学结果为注重教学的发展过程,转变过去统一性的教育者为因材施教者。

2.幼儿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促进者的角色教学培养中要帮助幼儿确定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并且教育幼儿如何实现学习目标,确认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尝试建立一个为幼儿学习服务,一个宽容的学习氛围,一个把幼儿参与放在教学主导地位的培养环境,使幼儿主动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想法。

二、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1.幼儿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幼儿教师要掌握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式,用新视角了解自主学习,理解自主学习。对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还要多参加相关教育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做一个幼儿教学的多面手。

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自主性 篇6

【关键词】区域活动 培养 幼儿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79-01

前言

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方式,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通过自主性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究,培养幼儿自己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快乐发展。

一、为区域活动创设物质环境

我们根据幼儿健康、社会性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发展的需要,逐步设立了“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多多小吃店”、“美工角”、“图书角”、“语言角”、“建筑区”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建筑区、图书角、娃娃家、小医院等区域设为固定区,其余设为活动区,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刨设方面,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必须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观察、评估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根据教育目标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

二、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随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我们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自律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在玩“钓鱼”的游戏时,将钓来的鱼送到娃娃家,做菜,然后再送到数学角,引导幼儿有规则的排序,还可以送到小菜场卖,幼儿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在轻松愉快环境中得到相应的知识。

三、在做做、玩玩中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

一个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过程是适应幼儿的心理需要,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做做、玩玩的活动,能适应幼儿求知、愉悦、探究、体验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被激发,便使幼儿的主动活动有了可能,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幼儿充分地投入到活动中,如:在探索区内,学习“沉与浮”的小实验,当幼儿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放在水里能沉下去,孩子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好奇,不同材料的物品,猜猜将这些物品放在水里,哪些会浮在水面上,然后将它们放入水中进行实验。给幼儿一张记录卡,让他们给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打“√”给沉入水中物品打“×”。幼儿做的非常认真,当幼儿将空瓶子放在水里是浮的,灌满了水就沉下去时,他们更加激动、兴奋,后来,他们又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放入水中会沉下去,而把它做成一艘小船时,就能浮在水面上了,他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很快就掌握了沉与浮的道理。

四、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

教育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心理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它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外部动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引导幼儿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将教育环境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促进身心的发展,陈鹤琴先生倡导: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发展自己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为了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不断发现问题,扩大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五、提供开放的区域活动空间、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独立的需要

根据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中班阶段是培养自主性的一个好时期,这一年龄孩子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活动范围广大了,喜欢尝试探索,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产生较强的独立愿望,怎样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1.空间的安全性。

虽然中班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处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个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2.空间的方便性。

提到卫生人们就会与干净、整洁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幼儿的活动环境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采光。光线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视力,增设的区域空间必须光线充足。

3.空间的动态性。

区域活动具有动态性,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由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增设的空间必须方便幼儿进出。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要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教师不作硬性规定。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继续未完成的探索。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实现,又满足了中班幼儿探索的愿望和独立的需要。

结束语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引起幼儿的活动动机,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自主性区域活动更有意义,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洁.对幼儿在户外混班活动中的实践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04)

[2]左丽君.论幼儿园自主游戏与幼儿发展[J]. 好家长. 2015(49)

[3]马群敏.竹中趣玩 其乐无穷[J]. 好家长. 2015(49)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7

一、注重美术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质,是多方面的,如自信、耐心、毅力和做事的专注习惯和不怕苦、不怕累、不受成败的干扰及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等。而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常常会以幼儿完成的绘画作品来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试想:当幼儿画一幅画,从开始绘画到完成作品,幼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眼睛、大脑、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画画的孩子敢于大胆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事物尽可能完美的表达出来,这是一个人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画好一幅画需要双手与身体及手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绘画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是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所要达到的目的,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其中—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自信、细心、谦虚、善始善终等等这诸多优良的品质,将对儿童一生成长起着推动作用。俗语说:“好习惯,益终身。”有了这些良好品行的奠基,孩子就能茁壮成长。

二、消除幼儿绘画前的紧张感

我们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常常会听到有孩子说:“老师,我不会画”。特别是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很多孩子因为胆小,缺乏绘画的自信心,往往在动笔前就会对绘画产生恐惧感,根本不知道从何下笔。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要消除幼儿对绘画的恐惧感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于是我试着在绘画活动中穿插一些小游戏,如开展手指画、指印画等。让幼儿在手指上蘸上各色颜料,引导幼儿在玩色的同时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在整个绘画过程中以鼓励、肯定幼儿作品为主,并且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学会肯定自我,欣赏别人。

三、以幼儿喜闻乐见的生活为内容开展美术活动,注重内容的生活化

陈鹤琴说过:“大自然,生活是活教材。”大自然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最好课堂,是开启幼儿想象的大门。在开展生活化美术教育活动中,我重视引导幼儿去亲身体验和观察周围的动态环境,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让幼儿在走走、说说、笑笑、看看、摸摸、闻闻的动作中,感知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结构。从平常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为从感性生活经验形成表象和意象打下基础。如在开展《秋天到了》这一主题活动时,带领幼儿到外面捡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落叶,运用观察手段,丰富印象,积累表象,加深幼儿对秋天叶子的认识。然后让幼儿拓印、套印树叶的轮廓并涂色,蘸颜料印树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来开展美术教学活动。让幼儿一点点地积累自己对秋天的所见所闻,加深幼儿对秋天落叶的认识。

四、把日常生活作为美术教育的课堂,力求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和发现美的情趣。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和了解所获得的知识及智力技能最直接,记忆最牢固,所获得的生活感受最深刻,最细致。如有一次班上有小朋友带了螃蟹来幼儿园,我就以此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螃蟹的外形特征及有几对脚,几只大剪刀。螃蟹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幼儿却未必熟悉,幼儿可能吃过,因为大人怕小孩受伤。那天我拿着螃蟹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时,幼儿很快就发现原本螃蟹是有八只脚的,现在却只有七只,原因是我在给幼儿展示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一只脚。幼儿在画螃蟹的过程中,都能很好的表现它的特征,用色也很丰富,不拘泥于螃蟹活的颜色和已熟的桔黄色。由于在绘画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幼儿的构思各有千秋,还有的幼儿给它穿上了花衣裳,有的幼儿说螃蟹一只脚断了很痛,很难受,就把它的嘴给画歪了。还有一位幼儿说螃蟹的脚已经被他给吃了,所以画出来的螃蟹就只有一个身子;有的钳子比身体还大;有的把螃蟹画得全身毛毛的,高兴地告诉我这是他吃过的“毛蟹”;有的在螃蟹的周围画了好多泡泡。孩子的画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毫不吝啬的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五、想象力是幼儿自主性绘画的精髓

幼儿自主性绘画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想象是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大脑中将原有的表象加工整合成新的形象思维活动。幼儿的思维蕴藏着丰富的想象能力,而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启迪、激励和引导。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几乎都会选择“花”这一主题。但幼儿对花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不够丰富,习惯于用近乎模式的画法画着单一式样的花。如何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地画花呢?首先,我带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身去接触、认识、了解不同的花,感受花的千姿百态,为幼儿的想象表现积累经验。孩子们看到鲜花时,都非常的兴奋,发出各种感叹:有的说“好美呀”,有的忙着闻了闻说“好香呀”,有的忍不住摸了摸说“软软的”,更有一些观察仔细的幼儿拉着我说“老师快看,这花真像小兔的嘴巴。”“不,我觉得更像小公鸡的鸡冠”。大自然的魅力就在于此,能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更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回到活动室后,我又接着让幼儿欣赏动画片里卡通花的形象,有笑眯眯的花、流泪的花、洗澡的花等等。当幼儿了解了花的相关知识后,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请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花用画笔表现在画纸上,可想而知,幼儿的表现很出乎我的预料,他们真的能把自己所看到、想到的画下来。

六、为幼儿创作想象提供环境的支持

1. 创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

绘画对幼儿来讲是一种兴趣的自然体现,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天性的自然表现及个性的发展。我常会利用每天早饭后的这一段时间开展自由绘画游戏活动,开始孩子们还在观望,常常有幼儿跑过来问我:“老师画什么呀?”“你最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回答道。孩子们听我这样一说都兴奋起来,有的马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有的则在一旁观望,但是没过一会儿孩子们便陶醉其中了,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毫不拘束,行为和思想不会受到限制。在与同伴的观摩和学习中相互影响,思维开阔了、绘画内容丰富了,幼儿从中体会到了用绘画交流的乐趣。

在儿童进行自由绘画活动时,教师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涉行为。教师的干涉会打乱幼儿原有的思路,使幼儿的想象受到限制,应给幼儿充分的信任,给幼儿自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尊重幼儿的个性表现,肯定幼儿的独特想法,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每一次绘画活动后耐心的听幼儿讲述藏在每一张画后的故事,并通过提问、谈话,激发幼儿的进一步的想象和思考。

2. 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多彩多姿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心理环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而审美环境就为他们提供了审美的空间。丰富的审美环境使幼儿从中得到自由发展的机会,使个体与环境产生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绘画创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满足幼儿情感需要。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获取直接的经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我们首先提供各种机会丰富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角度去引导他们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头脑中积累起丰富的表象。由于幼儿期的幼儿思维水平处于运动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亲自操作,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进行感知觉活动。我尝试让幼儿的家长在家带领幼儿喂养小鸡、小鸭、兔子、小狗、小鱼等小动物,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的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了解认识小动物,满足其好奇和探究心理。在观察后我还带领幼儿展开了各种讨论和交流活动,实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内化,这时的讨论不是让幼儿在一起随便的、无主题的聊天,而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讲一段相关的童话故事,做有趣的游戏。经过互动交流,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起来,表现欲望达到了高潮,灵感随即产生了。尊重幼儿的个人意志,维护他们的创造才能,为幼儿自主的进行创作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提供了机会。

七、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激发幼儿自主性绘画

艺术是相通的,绘画、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在表达情感上具有内在的互通性,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外在的可转换性。

1. 音乐的情感空间富有很强的包容性,所以它蕴藏着广阔的创造空间。

因此,当将音乐转化为图画时,不可能是同一情感的转换,而是创造性地绘画。如果让幼儿一边听歌一边绘画,他们的思想都会集中于歌词的内容,因此所画的画大都会不自觉地将歌词意境表达出来。为了避免在同一歌曲内容下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我会给幼儿听轻音乐,没有了歌词的干扰,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像幼儿比较熟悉的常规音乐《摇篮曲》,我引导幼儿想象自己还是婴儿的时候,妈妈是怎样抱自己睡觉的,然后进一步请他们想象当自己慢慢长大后又和妈妈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甜蜜的事情。结果许多幼儿都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们用稚嫩的画笔画出妈妈亲自己的场景;和妈妈在公园里的愉快的一天;更有的还画出了自己甜甜的梦。的确,当听完音乐后,我们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在画纸上时,幼儿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态、风格各异。他们的表现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

2. 引导幼儿乐于说画、敢于说画、善于说画。

语言和图画是两种重要的符号,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所传递的都是情感和语义。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幼儿绘画创新的发展,也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我们常常忽视了幼儿画面的意境,其实每一张画都是每一位幼儿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教学中我常常看到有的幼儿绘画时只追求画面漂亮,但当你问他画的是什么时?他也说不出内容。但还有一些幼儿的绘画作品虽然稍显凌乱,但他却能说得头头是道。

在美术活动中,我发现大部分幼儿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为了消除幼儿的紧张感,增强他们的表现力,我会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来让他们觉得说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会带孩子一起玩“打电话”的游戏,让他们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自己的画上的故事。也会集体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励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里大胆讲述自己的图画。通过美术活动的形式转变,幼儿的顾虑消除了,画面内容随着故事情节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往往都会主动把自己编的故事画出来。在这一环境中,幼儿变得充满想象、大胆而自主,很好的实现了思想和行动的统一,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八、把绘画活动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热情

对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性绘画教育,旨在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儿童的绘画能力以外,更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人的心,孩子们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社区活动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了社会各界援助灾区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同情心、爱心,我们在开展募捐活动的基础上,激发了幼儿帮助灾区人民重建美丽家园的热情,争当建筑设计师,设计了各种防震的居民楼、学校、幼儿园、商店等建筑物。有的幼儿为灾区的小朋友设计的教室像宫殿一样漂亮;有的则画了漂亮的妈妈,还告诉我说要把妈妈送给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妈妈的小朋友……看着孩子们一幅幅充满童真与爱心的作品,让我对孩子们的作品肃然起敬!

为了使幼儿今后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积极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围绕申奥成功,我还带领孩子们开展了《我是奥运小记者》的活动,幼儿对奥运圣火传递、鸟巢、水立方、奖牌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通过网络传媒收集资料、剪贴图片、绘画等,了解了很多有关奥运的信息和资料。通过积极探索、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嘴交流,主动获得了与此相关的经验。让幼儿觉得关注奥运会不再是大人的事,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更加激发了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欲望。在绘画活动《我是奥运小记者》中,幼儿创作热情高涨,设计了奥运之花、福娃看奥运、童眼看奥运、我是奥运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等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为了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们还组织幼儿走进社区进行了多次绘画表演活动。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在世纪城的如意公园,孩子拿起画笔合作画出了“爱我家乡,喜迎奥运”,用自己的画笔为世人介绍我们的家乡,赢得了数百名观众的鼓励和称赞,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当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自己绘画的场面时,孩子们欢呼雀跃,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大大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热情。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8

一、创设适宜开放的区域活动环境,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 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应的世界和适应的环境, 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 只有为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 幼儿才能主动地发展。”区域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 (操作材料) 和心理环境 (知识经验) 。活动区最重要的就是要创造能够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 大胆探索的环境,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1.环境要独特而富有情趣性, 保证幼儿的参与性。

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敏感和兴趣, 他们对每次富有新意的事物, 都想看看、听听、摸摸、碰碰、问问, 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 如果老师抓住时机, 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 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获得信息, 如, 中班幼儿的劳动热情很高, 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各种劳动, 但由于他们年纪小, 体力弱, 知识经验少, 不可能真的像成人那样地劳动, 所以, 我们就为幼儿设立了“小小种植角”“生活处理角” 等, 让他们在这新奇的环境中, 把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 通过特定的情景与实践或再现。这样的教育既能使幼儿获得大量的信息, 又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 环境的创设如果离开了孩子的支持与参与的话, 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就像班级里原来的自然角一样, 虽然这一环境是存在的, 但是里面只有几盆摆放许久且干枯的花草, 因此, 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应该怎样把这一原有的区角利用起来呢?经过反复琢磨之后, 我们把原来的自然角进行了“大装修”。首先是把单一的小铁架变成了美丽的五彩架, 引起幼儿关注, 同时也让他们观察, 我们的种植角里还少了些什么, 这样, 他们就自然会发现原来少了各种植物。有了这样的氛围后, 再让他们带植物自然就容易多了, 孩子们总是对自己和同伴带来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所以这个“小小种植角”总少不了他们的光顾。可是过了两天后, 他们发现这些植物怎么没有刚带来的时候那么有生气了呢?于是便自发地讨论起来了:“可能是在这里照不到阳光!”“它们是不是生病啦?”“我们要给它浇水”……孩子们的意见都不一样, 于是便有孩子来问我该怎么办。在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后, 我们制定了初步的“拯救”计划。早晨入园时我们给它们浇水, 上午我们把它们搬到门口晒太阳, 呼吸新鲜空气, “可是由谁来做这些事呢?” “我来!我来!……”“大家都想做, 怎么办呢?”于是便提出轮流的方案。这样的安排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 而且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的高。三周后, 我们明显地发现, 植物宝宝们都长大了而且都很健康。许多来园观摩的老师都来我们的“小小种植角”留影纪念呢!孩子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2. 材料要开放而富有对层次性, 支持幼儿的参与性。

区域活动中, 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 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 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 发现问题, 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首先, 应选择、提供多种材料。如探索区, 4月份的目标是通过操作初步了解感受不同物体用筷子夹起的难易情况, 我们投放的材料有“鱼丸”“面条”“饺子” “糖果”“贝壳”等。其次,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要, 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在益智角中, 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路线曲折复杂、难度较大的走“迷宫”, 而能力稍差的幼儿就选择稍微容易些、难度相对小些的“迷宫”。再次就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如娱乐角中的休闲钓鱼、美工角中的蔬菜水果切面印画等等。这些既给予了幼儿极大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空间, 使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 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 又使大部分幼儿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形成。

二、适时适度地帮助与指导, 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自主活动中所强调的幼儿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幼儿活动的放任。因此, 并不排除活动中老师适时适度地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当然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活动, 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 更好地开展游戏。因此, 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鼓励幼儿积极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教师应针对活动不同环节、 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 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 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 少干预;多放手, 少包办;多鼓励, 少指责。

1.多观察, 少干预。当幼儿需要帮助时, 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 以平等的身份

参考文献

[1]黄平英.为幼儿创设自动活动的环境.福建幼儿教育.2004年第1期

[2]刘雪华.教师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福建幼儿教育.2003年第4期

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篇9

针对当今幼儿生活、学习上的依赖性, 笔者提出了自主性培养的教育目标, 即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轻松、愉快、自主地进行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得到成长。

一、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意义

1.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挫折忍受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不依靠别人的帮助, 能使幼儿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域活动中, 如果幼儿能够独立地、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幼儿就可以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了解到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动摇, 知道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敢面对。这能使幼儿形成坚定的意念, 提高挫折忍受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能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能够给予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机会。所以, 幼儿的交往范围就会增大, 与人交往的机会随之增加, 幼儿的交往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锻炼。此外, 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和特长等, 并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方法

1. 创设宽松、 和谐、 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 形式多样, 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 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 在区域活动中, 当幼儿真正开始游戏时, 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 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 还要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 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 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 还应当成为一位细心的观察者, 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幼儿, 耐心等待, 学会以多种角色出现, 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要让幼儿充分地在活动中探索、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 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获得经验。教师还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 应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 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 自主性活动中幼儿存在的问题。我们经过观察发现,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许多行为阻碍了他们的自主性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是专注性较差, 长时间进入不了状态, 或发呆, 或看别人玩, 或不停地更换玩具材料, 甚至干扰别人;二是操作难以深入, 会模仿同伴, 缺乏创意;有的幼儿缺乏持续探索的行为, 一次操作不成功就放弃;有的幼儿不关注材料特点, 导致操作失败;三是难以进行有目的、有效的同伴合作, 幼儿主要以独立活动为主, 即使有合作, 也是人数较少和时间较短。

2. 对策。 首先, 重视贯穿于区域活动全过程的动态反馈。反馈不能只放在活动后, 活动过程中的反馈更能激发幼儿的思维, 支持其自主学习的深入。比如,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倾听他们的讲述, 并随时做出应答, 就比活动后的评价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其次, 建立多渠道的反馈方式, 反馈的信息源不只是教师, 其实一切活动结果或者参照物都可以成为反馈的信息源, 包括材料、幼儿自身和同伴等。比如, 记录表可以帮助幼儿整理思维、相互交流和反馈;幼儿之间作品讲述、操作步骤的比较等可以让幼儿进行自我反思;幼儿间相互评价可以拓展思维和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自选和独立的优势, 能使幼儿通过积极主动的活动, 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热情, 发挥其潜能, 展示其个性, 达到有效培养幼儿自主性的目的, 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 而是通过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活动, 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因此, 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初探 篇10

1 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缺乏儿童自主能力培养意识

在相关调查过程中, 所有教师在回答有关“培养儿童自主能力重要性”的问题时, 都持高度肯定的态度, 但实际上都是认识有余, 实践不足, 在真正的日常工作中, 都没能做到对儿童自主能力的培养。教师卸责心理倾向的问题普遍存在。对于儿童自主能力差的问题, 老师首先责任把归咎于家长, 认为儿童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而忘记了自己作为老师在处理问题上的职责;其次把责任归咎于儿童自身问题。所以一旦孩子出现某种问题, 老师都会认为是家长或者儿童自己的过错, 很少有自我反省, 而当孩子有优秀表现时, 却又归功于学校的教导[1]。

1.2 家长对培养儿童自主能力认识不足

家长没有认识到培养儿童自主能力的重要性。家长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也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大班时期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 家长在大班时期的重要作用是不容替代的。但是现今许多家长思想落后观念陈旧, 不能认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忽略儿童心理上的发展, 而一味地追求身体上的发展, 忽略能力上的培养, 而一味地追求智力上的发展, 不能认识到儿童心灵健康发展的重要, 这样肯定会严重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发展。

1.3 缺乏全面了解儿童心理的教师

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需要了解儿童心理, 能够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教师。当前, 多数幼儿教师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十分浅薄。在大班阶段, 老师只有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才能够采取有效地教学方式, 从而保证幼儿自主能力的健康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 如果做不到对儿童心理的全面了解, 将无法开展一些能够培养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应具有的自主能力的活动。调查显示, 尽管多数教师都学过相关的心理学, 但是实际教学中却很少用到过, 更谈不上从心理特点的角度去培养儿童的自主能力。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 我认为意识问题是还根本原因。

2 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问题的原因

2.1 儿童的教育目标“功利化”

不同的人对“人才”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已达成普遍共识。由于受到各种利益的影响, 人们对人才的标准已有所曲解。从上幼儿园开始, 教师就对儿童进行各方面的训练, 定期安排一些智力测试, 对于家长、教师来说, 孩子最大的成就是在班级或者学校名列前茅, 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获得了更多的奖项。于是, 我们在高举“全面发展”的旗帜时, 却始终把“智”摆在了第一位。儿童社会性的自主能力的培养必然会被这种过分注重知识培养的浪潮淹没。

2.2 学校管理目标“功利化”

学校的管理方式决定学校生源的好坏, 学校间的竞争主要是生源的竞争。因此, 学校工作人员共同的变革宗旨就会是为提高学校生源, 改革学校管理方式, 为儿童“智育”的培养附上“素质教育”的标签, 追求“最优”的改革方案。这样的宗旨必然会导致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 过分追求儿童的荣誉效应, 追求学校的升学率, 而忽略儿童的全面发展, 培养儿童自主能力的工作必然会出现问题。

2.3 家长注意力滞后

在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家长的作用和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 是指导塑造孩子性格、培养生活技能最重要的力量。然而在对一些大班儿童的家长访谈后, 我们发现他们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不关心, 家长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培养儿童自主能力的重要, 更不清楚自己在培养儿童自主能力中的重要性和应做的工作。有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很正常, 在学校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家长们只关心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培养”的问题, 这正是家长对儿童自主能力培养的注意力滞后的主要表现。

3 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的对策

3.1 帮助幼儿锻炼坚强的意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 支持幼儿自主选择, 计划活动, 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 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对于幼儿来说, 他们的人生旅途才刚刚起步, 周围的一切对他们都是一种陌生。在成长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在精神上的、身体上的、知识上的、能力上的等许多困难。帮助儿童建立自主意识的重要条件就是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作为老师, 我们要鼓励孩子积极地面对困难, 解决困难, 凡事从一点一滴做起, 勇敢面对。教师要培养孩子坚持到底的做事风格, 鼓励孩子不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保持专注度和执着力, 杜绝中途放弃的情况发生。幼儿在进行自我克制的过程中事实上也是在形成幼儿的自主性格[2]。

3.2 引导幼儿学会处理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应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幼儿阶段, 儿童已经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且体现出了明显的独立生活的倾向。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儿童对主体意识的树立, 要善于因势利导, 让幼儿能够独自处理一些事情, 体验到自我完成带来的乐趣, 形成一定的主体意识。对于幼儿园大班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 穿衣、洗漱、饮食、整理等都应该是他们必须独自完成的事情, 只有出现错误行为时, 老师才给予耐心的矫正和教导。总之, 要让儿童成为生活的主角,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自己犯的错误, 尽量能够自己改正, 老师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和引导。在各种各样的育儿活动中, 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判断力, 让他们能够独立、勇敢地做自己想象中的事情。

3.3 实施家园共育

我们要重视家园共育, 通过对家长资源的了解和对家长文化层次的分析, 让幼儿自主精神的培养能够得到家长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 社会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是一个包含了各种专业技能、工作职业和文化内涵的群体。要想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工作离不开对家长资源和家长文化层次的深入了解。教师更要特别关注有家庭教育问题幼儿的家长。为广泛提高家长认识, 开设家长学校。尽管当前许多父母对教育都有一些基本的常识, 但是他们的水平还处于层次不齐、整体低下的情况。对于学校来说, 聘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和答疑, 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此外, 还可以让家长自己分析、探讨一些培养孩子自主精神的案例, 让其从中得到启示, 从而使自身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理论修养得到加强。有效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通过寻求家长的意见, 提高家长的积极性[3]。

总之, 积极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及时补充教学资源, 全力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关心、鼓励和帮助, 促进幼儿自主能力的提高。

摘要: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工作中, 教师不仅要完成认知方面的教学, 更要注重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大班幼儿自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大班幼儿,自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旭.关于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J].才智, 2010 (31) :221.

[2]王俊梅.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1 (8) :7.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11

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如何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更多协商、合作、共同解决困难的机会,以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此我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环境

1.营造浓厚的合作氛围

在精神方面,我们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孩子萌发合作的意识,感受合作是一种快乐。在物质方面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区域,如建构区、加工厂、点心店等。这些区域的开放为幼儿的合作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准备。

2.创造良好的合作机会

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中,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拼图、搭积塑、作画、看图书、玩娃娃家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比如,引导、组织幼儿进行小组作画,在这当中幼儿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构图上、色彩上、内容上达到协调一致,共同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建构区游戏,幼儿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作为教师,不但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3.投放有效的合作材料

在游戏活动中多提供半成品材料,对孩子的合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表演区中,我们投放了许多半成品道具,这就需要孩子们自己去协商、讨论:由谁来制作道具,谁来帮小朋友装饰,谁来做小演员。只有在孩子们解决好这些问题后,大家才能投入角色,共同把表演完成好,这使幼儿之间的合作成为一种需要和必然。

二、选择有利于提高合作的方法

1.谈话讨论

在游戏开始前,我会让孩子围绕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如今天投放的材料是美工区的镜框,那我会让小朋友们先来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制作,怎样才能将它制作得更美,怎样才能流水作业等等。让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分配角色后再开展游戏。

2.自由结伴

在我们的自主性游戏区中,每个区域都需要几个伙伴合作开展游戏。这就需要幼儿懂得,要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努力的道理。在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时,我改变以往为他们分配角色、规定游戏规则的做法,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商量角色,商讨游戏的规则,然后进行游戏。这样,孩子们往往都能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很好地进行合作。一学期后,孩子們不仅会通过协商、分工一起游戏,游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观察引导

在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幼儿有时会对活动失去兴趣或不知如何去合作。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施以教育影响,促使幼儿产生合作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如,在建构区中当幼儿主题不明确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幼儿确定主题,引导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并讲述、欣赏作品,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合作后的快乐。

三、体验有利于增强合作的乐趣

1.感受合作的效果

在进行自主性游戏中,讲评环节是让幼儿感受合作积极效果的最佳时期。我会让一起合作的伙伴在集体前介绍自己是怎么分工、怎么合作的,再一起介绍集体的作品。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表扬,让大家都肯定他们合作的成果。老师还可将幼儿合作的过程以照片的形式拍下来,在讲评过程中展示。通过这些措施来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肯定他们的合作结果。

2.分享合作的喜悦

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产生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这时,教师应让幼儿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可运用成果进行表扬激励,鼓励合作顺利的幼儿,激励幼儿产生积极情绪,让大家分享合作的喜悦。

总之,幼儿只有与同伴交往,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激发幼儿合作兴趣,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指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为幼儿和谐个性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幼儿自主性培养 篇12

一、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区域活动作为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 已经逐渐在我国各幼儿园相继开展。然而, 由于很多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不到位, 没有形成一定的区域活动观念,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主要的任务, 在幼儿的自主活动过程中, 教师过多地介入区域活动且频繁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使其朝着制定好的教学目标进行, 致使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使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外, 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活动, 仅仅是创设一定的环境, 投放适量的操作材料, 不注重对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 导致区域活动更具有随意性, 而没有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在区域活动中, 为了能够让幼儿真正实现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 从而使其自主性得到一定的培养, 而且为了让通过幼儿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因此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环境、多样性操作材料的投放及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区域活动十分重要。通过开设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区域, 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和参与活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让各区域间的幼儿能够互动起来, 更加自主地对自己所喜欢的和适合自己的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进行选择, 能够使幼儿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而且为幼儿创造了一片非常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使幼儿的创造思维得以拓展, 从而促进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提高。比如, 创设美术区、手工区、表演区等区域, 各区域幼儿互动, 手工区所制作的衣服可能会成为表演区的时装道具, 而美术区的颜料可能会成为手工区制作作品的艺术点缀, 幼儿通过自主选择和一定的创造性, 使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得到培养。

2.教师区域活动意识的增强和正确有效的指导是培养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 使自己的区域活动意识增强, 从而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指导, 对于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活动能力要有充分的了解, 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各种表现, 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容易遇到的问题, 并且对这些都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能够在适当的时候介入, 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 给予幼儿合理而有效的指导建议。幼儿可能还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教师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让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 从而提高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比如, 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对废弃的操作材料, 如饮料瓶、小纸盒等, 进行探索的时候,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和操作方法, 指导幼儿变废为宝,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 大胆进行创造。幼儿将小纸盒通过手工制作成漂亮的铅笔盒, 还可以将饮料瓶变为经济实用的储蓄罐, 使废旧的材料也有其用武之地。这样, 幼儿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进行培养, 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关注。教师通过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高度一致, 进行合理的指导, 是开展区域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而且, 幼儿园应该注重区域活动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材料的投放, 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充分进行自主选择和尽情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的游戏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幼儿具有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创造天地, 使幼儿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积累丰富的经验, 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潜力,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教育不断发展。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一种重要的自主性游戏活动, 已经逐渐受到幼儿的青睐, 幼儿通过自己选择和操作活动所提供的材料, 对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进行亲自体验, 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而且能提高自主性和创造力, 幼儿的综合素质也能得以提高。在区域活动中, 对幼儿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性,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索能力[J].幼儿教育教学, 2006.59 (3) .

上一篇:EPON通信下一篇:主动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