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快乐(共11篇)
培养自主快乐 篇1
初中阶段正是初中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以单纯灌输、死记硬背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主流。
一、激发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初中生愿学、爱学,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创设具体的历史情境,让他们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感情。因此,历史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完善教学策略,适度调整教学方案,全面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初中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教师要为他们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增强他们自学的内驱力。
1.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参与热情
教与学是双向的,也是同步的[1]。为了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应组织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1)表演话剧,创设具体的情境。可以通过演历史剧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个剧本框架,然后安排各学习小组融入自己的理解,将剧本具体化,可适当地发挥想象。
(2)开展五分钟历史知识记忆小竞赛,于每次开课后进行。
(3)分组收集历史资料,比如,对比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下自行收集两次科技革命的相关资料、图片等。
2.贴近生活,将教学生活化
尽管历史离现实比较久远,但不少事件和我们的生活实际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因此,教师要将历史教学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2],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在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时,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把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活动和当前江南地区的开发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他们能近距离地看待历史问题。在课堂上,提出以下问题,要求他们自主探讨:
(1)如果你是宋朝时期的北方人,为了生活,你愿意南迁吗?
(2)当前,开发江南地区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吗?
(3)对于经济重心的南移,你有什么看法?
这样,学生在探究每个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将历史和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
3.让学生自我评价
在参与活动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组与组之间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评价等。这样,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他们对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才会更深刻。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对参与活动中涉及的历史问题、历史人物进行评价。这样,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更加鲜活、形象,大家都愿意学。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只有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的保证下,自主学习才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在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笔者提前让学生用一周时间去收集相关资料,以小组的方式形成一份具体的学习报告,可以是宋代的经济、政治、民生等某一方面的资料,然后选取小组代表在课堂上汇报学习成果。在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加深对宋代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合适的评价,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总之,自主学习是新课改后提倡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也强调了教师的职能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教学方式,让初中生真正喜欢历史,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历史综合素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快乐 篇2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希望小学张亚梅
四月十二日,沐浴着春雨,我来到济源市邵原镇实验小学和洛阳市西下池小学学习。为期三天的学习使我感触颇深,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教师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文娱课堂,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
邵原镇实验小学的文娱课堂是一大特色,也是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每节课都有文娱体现,教师把对教材的理解改编成童话故事、顺口溜、快板、小品等学生喜欢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不仅教师创作,学生也创作。那节《三角形的特征》,课后总结,学生仅仅用了几分钟就编好了顺口溜,总结了全文。让我不得不叹服:孩子们的潜力真的是无穷无尽的啊!
二、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在自主中成长
走进西下池小学,面积不大的校园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校园处处呈现文化气息,连水泥路面上都印着田字格,学生每天在上面书写古诗。文化长廊、数阵游戏处处体现着育人的氛围。
培养自主快乐 篇3
近年来,上海市青浦区徐泾小学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设计、开创并实施了“学生快乐成长积点卡”。“快乐成长积点卡”是对队员全面评价的创新方式,它以实物卡为载体,以积点的形式将队员参与各项活动的情况作记录,利用积点评价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意识的行为,让学生自愿自觉地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少先队活动,并创造良好的绩效。下面对这一模式的开发过程与实施效果做一简单的介绍。
一、《快乐成长积点卡》的开发与实施
如何评价并鼓励今天的小学生?学校曾对少先队辅导员及班主任教师进行现场调查和电话访问。调查显示,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有的以单项单次来评价,有的则采用明星制来评价。这些评价激励,既给队员鼓励,又激发了其自信心,在中队中形成良好的激励氛围。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评价客体单一,整个评价活动几乎限于辅导员对于学生的评价;另一方面是评价激励随意化,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实行即兴评价激励,没有形成统一的,有针对性的激励,同时操作弱化,吸引力也不强。
在此基础上,校大队职能部组织实施了“徐泾小学‘我的中队我当家队员自主管理情况”调查问卷。调查显示,队员的主体意识不强,队员主动参与活动程度不高。经分析,原因在于缺乏辅导员有效指导,影响了自主管理效果。由于小学阶段的队员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弱,这使得发挥队员自主自动能力的德育活动,必须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如果辅导员没有适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或代管所有安排,不仅会导致队员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无所适从,也削弱了队员的主动参与度,从而使队员缺失自主管理意识。
在以上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2012年进行了《快乐成长积点卡》的开发设计活动。每位队员每学期都享有一张《快乐成长积点卡》卡片。封面包含了学校的校徽、校名、卡片名称、队员个人信息,封底包含了校址、网址、邮箱信息,积点卡里面包含了每月的活动内容、积点数、评价语言等。其实施运行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多轨并行”的管理网络。(如图1)
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顾问,德育教导通过年级组长会议、中队辅导员会议、 RTx等媒体宣传活动来开展工作。同时,大队辅导员指导大队职能部制定各项活动方案,并通过各中队队长及宣传委员做好积点卡的登记、管理等工作。
第二,制定“兼顾个体和集体”的积点制度。
队员个体积点制度。以积点卡为载体,在学校开展的“月月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中,个体自主参与或获奖者,能在《快乐成长积点卡》上积1-5个点;参加市区竞赛者可积1个点,获奖者一律积5个点。
中队集体积点制度。以中队为单位,集体参加学校的少先队活动,根据奖第可在《快乐成长积点卡》上积1-5个不同积点。
实行“中队一大队”两级自主管理制度。《快乐成长积点卡》由各中队自行保管。每次活动前,利用午会课或少先队活动课,中队长或宣传委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将活动方案进行宣传发动。活动后,辅导员进行积点卡的内容填写指导,之后由争章部长统一送至大队职能部进行审核认定,确认无误后盖章积点。积点卡的管控职权及礼品发放权均在德育综合处和大队职能部,由大队委员核对积点数并发放相应礼品,如有遗失不予兑换。积点礼品兑换后,大队委员再进行统计盘点。
二、《快乐成长积点卡》评价的效果
一是“我的活动我参与”,增强了队员的自主发展意识。通过“黑猫警长”督察队、小辅导员等平台给队员提供做事、学习、获益的机会,促进队员自主意识的形成。通过各班少代会代表的访谈,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以积点卡为载体,队员都能积极主动参与。
二是“我的中队我当家”,营造了中队的自主发展氛围。规范中队建设,引导队员主动参与中队的板报设计、环境布置等常规管理,为队员搭设平台,提供多个管理岗位,使中队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自主参与意识。这期间的所有工作,包括设计、排版等细致的工作,都是由队员自己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和成果展示的时候,建设者和观看者都对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德育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队员兴致高涨,中队建设的荣誉感大大增强,自主成效可见一斑。
三是“我的团队我凝聚”,促进了队干部的智能并进。队干部们始终牢记着宣誓词:“当好‘火车头、甘当‘小黄牛、乐做‘水中鱼、勇做‘智多星、争做‘小火箭。”在各项活动开展前,队干部们都有较强的带头和服务意识,为活动方案群策群力,在相互学习、交流、切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也在独立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四是“我的队课我组织”,点燃了辅导员的教育火花。通过课题研究,辅导员们掌握了以积点卡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领会了培养队员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把队员的主体作用和过程教学真正落到了实处。如通过调查,康忠明老师在少先队工作中以积点评价激励,实行“六放”原则(放手、放开、放心、放胆、放言、放权),充分发挥了队员的主动性。
三、反思与新思路
在积点卡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提高队员的自主参与度。各中队仍然有个别队员缺乏自主参与少先队活动的兴趣。因此,对被动生的转化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另一方面,积点评价要素很难穷尽或科学归类。因学校规模较大,中队数较多,对于品行良好的队员(如好人好事),没有一个规范的登记、审核、积点敲章管理平台。如何将积点卡全面覆盖队员的各类良好品行和基础学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培养自主快乐 篇4
一、语文课堂的自主参与和课前准备
著名学者卢梭说:“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 而在于教他怎样发现真理。”农村教师备课时要尽可能考虑农村学生的全体动员, 要注重知识探索中的能力转化, 要注重认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要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时, 要密切将农村学生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 尽量符合农村学生的不爱发言、怕笑、不想答问等特点, 使农村学生的心理定向、情绪定向、思维定向能够贴近身边的生活, 从而促进农村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促使农村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
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先由农村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自制演示材料实践操作, 留给他们探索的时空, 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 同时, 在动手实践中, 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 可以让他们合作讨论, 也可以让他们质疑问难。然后, 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他们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这样, 使农村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又初步学会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总结探索出结论。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参与热情, 可谓一举几得。
二、语文课堂上挖掘自主参与潜能
1. 用农村特有的生活唤醒农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要唤醒农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意识, 就要在课堂上展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奇异美,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现代课程观认为, 真正的课程不是师生对教材内容忠实执行的结果, 而是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不断开发, 不断推进的。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资源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 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把教学引向生活。教学过程多设计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新颖有趣而富于思考的问题, 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
2. 用农村特有的生活提高农村学生自主参与的能
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农村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 需要农村学生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掌握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 并在灵活运用方法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能力得以发展。通过短时间的思考, 农村学生心存疑虑, 有了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时, 教师再顺应农村学生的需要, 安排四人一组或更多人一组进行操作讨论, 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学习中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安排, 既顺应了农村学生的心理需要, 又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 提高了农村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使农村学生初步掌握了合作学习探究的方法, 培养了农村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应当注意的是, 农村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显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但是, 在一堂课中, 各种自主参与的方法又不是绝对孤立的,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参与的方法体系。教师应根据知识类型与课堂教学结构的不同, 帮助农村学生综合运用和掌握各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其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语文课堂的自主参与热情和课后培养
教师不但要在课内激发和维持农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更要将课内迸发出的参与热情有效地延续到课后, 以促使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的魅力, 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浓厚兴趣, 从而使农村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样的实践活动, 需要学生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富有热情。而完成作业又需要学生首先从事物中明确需要研究哪些因素、如何获取这些因素的相关信息, 然后才能去具体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 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提出建议。让学生利用现已掌握的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体会数学的奥秘和深远的价值, 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 去解决日常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以及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这就达到了自主参与热情的课后培养的目的。
自主探究 快乐阅读 篇5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快乐阅读
一、倡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学习
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阅读,没有学生的独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题,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詹天佑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智慧才华的前提下,让四人为小组自行确定选择詹天佑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事迹展”的讲解做准备。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发现活动
培养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式挑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做引导者,让学生在大胆质疑问题中培养探究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上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如在《蛇与庄稼》这课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情境留给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时空,学生纷纷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分析,有的采用逆向思路进行思考。一个学生谈了他的分析:苜蓿长得好要靠谁?要靠土蜂。土蜂怎样才能很好的传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捣乱。怎样才能减少田鼠数量?这与猫的多少有关系。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号的方法,言简意明地分析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独立见解,出示生動活泼的局面,标志着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文字,进行创新学习。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发现的学习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创造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主动地探究,并从不同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在教学《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海洋里召开一次鱼类运动会,小鲸鱼兴冲冲地跑去参加,谁知被守门的大鱼拦在外,小鲸鱼难过极了,为什么大鲨鱼不让自己参加鱼类运动会呢?”我们在座的各位今天就当一个海洋学家,告诉小鲸鱼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动物学家的身份在小组中探讨。我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投入热烈的探究、讨论中。小组交流过后,我当小鲸鱼请各个“海洋生物学者”给我解答,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告我。因为我是哺乳动物,不是鱼,所以不能参加鱼类运动会。又举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证据,还细心地给我讲了鲸的演化过程,他们说的头头是道,这样就读懂课文了。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探究和讨论,时而沉思,时而疾笔如飞,使整个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四、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1.围绕矛盾提出质疑探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妇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还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学生纷纷提出:“这里前后矛盾,照理说冻死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可这里的小女孩还带着微笑。让人感觉这是很快乐的事。”再问:“真的矛盾吗?”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课文,获取答案,明白这是一种似喜实悲的写法,有更佳的表达效果。
2.扣争议点展开自主探究
在《赤壁之战》的教学中,每谈到曹操未能识破庞统所献“连环计”的用意采用了“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往往认为“弊大于利”,让人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教师用带有鼓励的口吻启发道:“有不同的见解吗?曹操可是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真的很笨吗?”在老师的引导下,稍过片刻,便有几名学生大胆地提出了质疑,认为原先同学们的分析太片面,曹操并不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会展开了。正反两方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全班同学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船有利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因为“点”选得好,不但使全班同学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而且还产生了创新的见解。
现代教育理论在阐述“教”与“学”的关系时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去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会探究学习,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
自主参与,快乐识字 篇6
一、自主发现,自悟方法,事半功倍。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作为规律性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可迁移性和重大的实践价值。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可以利用这些“拐杖”自主识字,识字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发现,自悟方法”对教师而言,应当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总结;对学生而言,方法的掌握应经历自己领悟的过程。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开放性环节: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先出示实物或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他们产生识字的欲望,在反复朗读中掌握生字读音、认识字形。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比一比看谁最聪明?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选生字在全班汇报:说出自己学会了什么字;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记忆,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些方法,教师只要加以指导点拨即可。这样做,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学习的自主权大了,利于自我表现,在参与中体验成功。
学生自主发现,自悟的识字方法主要有:“加一加, 减一减”(熟字加部首法、添、减笔画法);“换一换,去一去”(换、去部首法);“拆一拆,比一比”(拆字法、形近字对比)等。如学习“天”字,学生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学习“园”字时,有的学生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熟字减换偏旁识字,如学习“扬”“脱”时学生把它们与旧字“场”“说”比较,“场”字的提土旁换成提手旁为“扬”,“说”字的言字旁换成月字旁为“脱”,运用换偏旁的方法加强记忆。学习“斤”“元”这类字,学生用熟字“近”“远”减去一部分的方法记忆。学习“香、星、早”等合体字时,学生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字形:“禾加日是香”,“日加生是星”,“日加十是早”。学习“爱”字,学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对形近的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日”和“目”,“日”就是太阳,太阳只有一个,所以口的中间只有一横;“目”是眼睛,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所以口的中间有两横。识字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我不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种方法,而是结合所学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多种方法,以便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识记字形的实践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总结出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经历了艰辛的脑力创新过程,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识字的主人。他们会在以后学习生字中,自己选择喜欢或合适的方法,学习生字也就变得轻松自如。
二、自主比较,自悟规律,触类旁通。
汉字的构成有规律可循,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中最常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特点: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比较,自悟规律,把握这个特点,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如课文《荷叶圆圆》中带“青”字的形声字较多,我在学生学完生字后让学生在本课中找出带“青”字的字,再引导学生比较这些字在读音与字形上的异同,然后结合各字的意义思考“睛、晴、蜻、青”等字读音相近,意义却不同,这与偏旁有什么联系。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发现了规律,并有所领悟。最后我出示学习歌:“学习形声字,辨认要仔细。声旁多标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困难变容易”,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更趁热打铁,启发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找一找哪些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区分音形义。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形声字方法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象形字的教学也可利用规律法。如教象形字“山”、“田”时,利用字形和实物的相似点学习字形。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田园山水图,接着让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按照学生的叙述,我分别把田地演变成“田”,把小山演变成“山”,最后按笔顺分析笔画,识记字形。无声中向学生展示了象形字的构字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后面的“日”、“月”、“火”、“木”、“禾”、“竹”等字的教学变得容易了。
三、尊重个性,鼓励求异,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的知识。当学生们出现不同的说法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尊重个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生字“树”时,先让学生们认真观察,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们用什么方法认识并记住这个字?”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并说出自己的方法:有的说把树分成“木———又———寸”来记;有的说把树分成“木———对”;有的说把树分成“权———寸”;有的说“又在村中”。看着一双双举起的小手,听着异彩纷呈的答案,我欣慰地笑了。我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他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敢于挑战创新的精神。学生们听到我的表扬后,高兴极了,学习更加主动了。对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我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我让他选要好的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识字能力。
四、自主积累,生活迁移,巩固成果。
新课标强调:“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学习资源、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使学生尝到识字的乐趣,更加主动地识字。
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后,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汉字、认识积累汉字。主要利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识字环境,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在家中,通过看电视、读书报,识物品、食品的包装,积累汉字;在社会环境中,看标语、读店名、观察商店招牌积累汉字。在学校,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教室中的物品贴上标签让学生认字,利用板报、画廊、班级的学习园地的布置、黑板每日一换的识字角,让学生交流课外学到的新字和识字的方法。这样他们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感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是课堂。
总之,学生掌握了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就等于找到了自主识字的金钥匙,鼓励学生用多种好方法识记汉字,就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在自主发现、自主比较、自主积累的教学方式中认识汉字,在丰富多彩的方法中识记汉字,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以后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快乐探究 篇7
1. 教师要以身作则, 使学生认同, 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 在学生在学生心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名教师必须是遵纪守法的典范, 只有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纪律, 带头用法律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才会自觉守纪, 听你的话, 才会有学习的动机。学生已形成的学习动机, 要在教学中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成为有效的动力, 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激发。
2. 对学生要多加关心、多点宽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那些因为过去而将自己封闭在“我不在乎”的硬壳之下的学生, 我们可能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不同程度的努力。然而, 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宽容时, 他们会愿意冒险尝试破茧而出。安怀特认为, 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还应具有以下一些品质:希望学生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能力的学习材料;是一个好的管理者;给予公正的考试;评充满信心的分数;设置挑战, 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正在不断增强能力。
3. 教师要增强语言艺术, 诱发动机。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语言的表达除要准确清晰之外, 还应有感染力。文明的幽默, 高雅的诙谐;轻重缓急得当, 抑扬顿挫和谐, 感情色彩鲜明;举齿规范协调, 表情夸张得体, 眼睛传神表意, 等等, 可以使讲授妙趣横生, 启迪学生智慧, 把听课作为一种享受。相反就会使学生味同嚼蜡, 昏昏欲睡。这种差别, 除了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不同之外, 更重要的就是教师功力不等。数学教学由于本身很抽象、枯燥, 如果简单说教、平铺直叙、照本宣科, 肯定不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注意锤炼语言, 讲求语言的艺术表达, 力求准确精炼、生动形象, 才能调节课堂气氛,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使其在乐融融的教学活动中, 增长才干, 领受教益。
4. 创设情境, 诱发动机。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教学的内容, 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 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 产生一定情感反应, 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只有为学生创设情境, 才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主动参与学习, 才能圆满、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正如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 笔者常通过创设操作情境、问题情境、对比讨论情境、巧设练习情境等方法, 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 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达到诱发兴趣、激发思维之目的。
5. 改进教学方法, 诱发动机。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方法的新颖生动程度不同, 对学生的学习吸引力就不同。但一种教法的程度再高, 如果多次连续使用, 也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 教师应该经常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6. 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们不能单层面的以授予学生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 导致学生年级越高厌学情绪越严重的恶性循环。学习应该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作为教师, 就是要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事情。那应该怎样做呢?笔者认为学习是一个多层面的互动环节, 只有有趣、有效、有用三者相互紧密结合, 才能让学生懂得“玩”并不是不学习, 而是在有趣的学习环节中接受知识, 培养能力。
引发内心快乐学会自主作业 篇8
一、重视快乐自学, 扭转消极作业态度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够不教”斯宾塞曾经对威廉斯这样说。我国当今的教育界, 提出了“三会”之一是教育学生“会自学”, 就是要求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是要教育者对孩子进行启发、引导, 激发出学习兴趣, 然后引起孩子自觉主动去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 即在教育者和兴趣的帮助下, 引起学生自我教育。作为教师, 在利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时, 需要去仔细推敲课堂语言,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认真预设教学环节, 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一堂课的40分钟!同时教育部门研制出的学具盒, 编制出的新教材, 正是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学会自学。
斯宾塞的“自助学习”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自主学习”, 还强调要和“快乐教育”相结合, 从而能够引起孩子内心的快乐, 我们那么认真的备课, 也正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没有负担, 学得快乐, 因为, 这么做, 不仅让孩子获得外部奖励的快乐, 更让孩子感受到活动本身的快乐, 呵护和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让学生们在快乐的心情中独立认真的完成作业!
二、运用有益暗示, 指导正确作业方法
要想让学生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并能快乐的持之以恒, 最好的方法, 无疑是在指导学生正确做作业方法时运用有益的暗示, 那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习品质。
在学生独立完成学校作业时, 遇到有疑问的题目, 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出疑问, 表扬积极思考、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 不管答案对错, 只要是经过深刻考虑, 都要暗示他们独立思考是正确的, 发表不同见解是成功的, 从而感受到独立思考很快乐, 而且也让全体学生意识到做作业时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认真研究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完成预习作业、勇于质疑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预习数学时, 教给学习方法:认真读题思考, 看不懂的地方或者自己思考不出的题目就打上问号, 总结性的句子或者计算公式要画出来并理解记住, 还有练习题要仿照例题做一做。如果遇到独立思考较难解决的问题, 能动手操作就动手试试, 试不出结果的还应想到与他人研讨交流, 以此相互启迪, 集思广益。教学时, 对于有所思考的学生要称赞其用心预习, 暗示大家认真预习能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 训练学生养成作业书写规范化的习惯。
作业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因此, 要抓好学生作业的书写质量, 这是最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加以操作的部分。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机会, 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请学生板演笔算发现问题时, 暗示学生需要努力的地方, 学生作业不能获得优秀时, 暗示他改正哪些不足, 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认真仔细, 赞一赞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的同学。
总之, 教师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 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警惕过度练习, 提倡适度快乐练习
现代生活的压力使得大家的紧张情绪越来越强烈, 为了让孩子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站得住脚, 于是一些学校和家长本能的采用了严格训练的方法, 结果适得其反。
1. 不要让“过度”摧垮孩子的身心。
许多国家有实际事实表明, 长期过多作业、过度练习, 会让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头痛, 并且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多愁善感等违背学习目的的反效果。
当孩子不想做作业, 但仍对他采用强制的手段让其完成许多作业或练习, 从单纯做作业的方面看, 超过本身能承担的负荷, 心智就不能坚持下去, 从心理方面看, 这个方法使人对知识对做作业产生厌倦, 这种厌倦总会和紧张、痛苦的情绪相联系, 这会让孩子痛恨作业, 对作业敷衍了事, 更甚者出现抄袭的念头或行为, 又何来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态度?
2. 及时发现过量作业和过度练习, 马上纠正。
我们教育部规定了小学各阶段的家庭作业量的时间, 也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考虑而设置的。当三分之一或者更多孩子逐渐心生厌烦, 降低做作业的准确率和速度, 具体表现在出现反应迟缓、哈欠连天、易开小差这些症状时, 就说明布置作业或者练习过多了, 教育者应及时醒悟, 并马上调整整体作业量和减少个别太慢的学生的作业量, 还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3. 避开过度练习危害的好方法。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句话是至理名言, 而对于孩子而言, 会活动的人才会学习, 才能更好的养成好的作业习惯。据我观察, 许多做作业极快又好的学生, 除了做作业的习惯好, 他们在课余时间都有一套自己放松、娱乐、运动的方法, 有的学生是在优美的环境中聊天, 有的是吹奏自己喜爱的乐器, 有的是打球, 有的是散步, 还有的是看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 总之他们用自己的方法, 以身体反应为标准成功的避开了过多、过久作业的危害, 从而就能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充满活力。
巧用信息技术快乐自主学习 篇9
一、激发学生情感
《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课程, 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 往往会变成空洞的说教, 枯燥无味,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品德与社会》中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场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 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实现情感发展。如教学《诚实是金》一课时, 先播放故事, 让学生边听配乐录音, 边观看《狼来了》的画面, 听后请学生讨论:当牧童第三次在山坡上焦急地呼喊“狼来了”, 为什么山坡下的人听到后不去救助了?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继而提示课题。以“趣”引路, 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白道理:做人要诚实, 诚实是金子!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图文以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教师空洞的说理, 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 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 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增强课堂活力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时代性、针对性很强的学科。因此, 教师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使《品德与社会》永远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教学中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事例,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感人事例相结合,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对他们用知识指导行动也是很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做班级的小主人》一课时, 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调查资料后, 适时播放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 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援助汶川大地震的影片片断, 一组组不分民族、不分国籍、不顾个人安危而全力救人的场景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 大家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主人、亲人。那么在班级中, 我们又何尝不是班级的小主人, 何尝不应该相互帮助呢?学生的心弦被深深拨动了, 学习起来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提升教学效率
《品德与社会》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对话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 可被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 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 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 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 交流更加畅通, 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这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完美整合。学习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 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时, 播放视频:火车站买票插队;在阅览室大声谈笑。提出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当课间休息去领班级营养餐时有人插队;当你被叽叽喳喳的议论声扰得无法看演出。对这两种行为有什么看法?通过看视频及问题的讨论, 使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生活处处有规则, 无论做什么都要自觉遵守规则的道理。
四、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突破教材限制, 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 扩充教学知识量, 丰富课堂教学, 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 开阔思路, 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 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如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 回到国旗的有关知识, 国旗是什么颜色, 什么样子, 有何含义, 然而学生知道的很少。考虑到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 在备课时就通过网络查到大量关于国旗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围绕“你还在哪里看到了国旗?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升挂国旗吗?升挂国旗时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然后展示国旗的图片资料, 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国旗。接着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自行上网搜索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这样就创造性地把教材知识向课外延伸, 拓宽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空间, 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 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 增加信息获取量, 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趣味盎然, 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信息量, 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 丰富了教材内容的具体内涵。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 从而使教材内容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深化感悟积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 是《品德与社会》课一个重要的任务。学生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或那样的错事, 是因为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还处于模糊阶段。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 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 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培养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加强学生抵制精神污染的能力, 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教学《我该不该这样做》一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相关的“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严厉打击黑色网吧”等课件, 不但能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予冲击, 还能把这股冲击彻底渗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通过这一幕幕发人深省的画面, 让学生自己辨析和判断, 从而真正明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而且避免了教学的平板化, 使学生真正懂得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应该做的。
自主学习,快乐成长 篇10
关键词:教育;自主学习;寓教于乐
时下正在倡导践行的新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个人认为新教育不能只谈理念,还需要行动、实践和操作。我的做法就是——搭设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快乐地动起来。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等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快乐地学习。
教例:在思想品德课《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导入中,让学生自己扮演船长、女巫和船员,表演课本剧《聪明船长智胜女巫》,通过多媒体和旁白,营造出这样的情景:船员被女巫的歌声迷惑,其他船只触礁沉没,奥德赛船长运用智慧战胜女巫的歌声,顺利渡过海峡,然后让学生思考:奥德赛船长靠什么使船只顺利渡过海峡,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的归纳,导入新课。
二、自由展示,享受快乐
运用视频、小品、游戏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的形象联系起来,感受自己的生活,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认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例: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生活处处有情趣》这一课时,如果单纯从理论上去讲,不仅课堂索然无味,而且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这个问题。为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小活动——才艺展示,让有特长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顿时,能歌善舞的、擅长口技的、喜欢弹吉他的、善于朗诵的、擅长书法的同学纷纷上台一展自己的风采。顷刻间,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现的舞台,学生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高雅情趣以及高雅情趣对自己身心发展、视野开阔、性格培养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三、积极参与,体验快乐
“把竞赛引入课堂,将激励贯彻始终。”根据教材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体验活动,积累感性认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感悟道理,无意识中受到了与教材相对应的主体教育。
教例一:在讲授思想品德课《如何创建班集体》一课时,课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比一比,赛一赛:你是如何参与班级建设的?你为班级做了哪些?你是怎样当好班级小主人的?令人欣喜的是课下有的同学精心布置教室,在教室内张贴醒目的班风、学风标语和名言警句,有的在黑板报上开辟引人注目的“班级光荣榜”专栏,有的积极摆放教室、宿舍的卫生及物品,有的认真为他人辅导作业、讲解问题。个个脸上洋溢着我参与,我快乐的神情,催人奋进,这不正是我们思想品德课所需要的吗?
教例二:在思想品德课《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的导入中,让学生做“折筷子”的游戏,让班里力气最小的和力气最大的同学分别折一双筷子、折多双筷子,从中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
四、走进生活,感悟快乐
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启迪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例:在讲授思想品德课《珍惜新起点》时,因学生刚来到新学校,面对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一切都变得既新鲜又陌生。针对新生刚刚步入新的环境,我确定了如下话題,与之交流,以解决新同学刚刚入学的困惑:
1.来到新学校,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怎样花零用钱?买零食吃好不好?
3.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4.面对陌生的新同学,应该怎样交往?
5.进入新的环境,你遇见哪些新鲜事?
面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既上好了入学第一课,又指导学生解决了刚刚入学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意犹未尽。
总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撬起。”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会让你有许多的惊喜。让我们每位教师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思想品德课堂中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快乐。
自主合作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11
一、学生自主合作预习
在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中,只有书写的、需要上交的才算作业,他们也许根本不重视教师布置的这一口头预习任务。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尝试着认真预习,却往往力不从心,不会读的单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在残酷的敌人面前,他们只好一步步地退缩了。我竭力提倡英语也要预习,一是为了减少课上花在单词教学上的时间;二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的自学方法,尤其是让学生学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的方法;三是为了在课上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可是集体的力量却是无法估计的,你不会的我会,我不会的他会……学生开展合作预习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如我在备新世纪初中英语Unit 1中lesson 1这一课时,便提前一天在英语兴趣课上让学生对新课进行预习。在此之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都根据成绩的好、中、差搭配而成,首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根据所学音标拼读单词→会读新词→读通句子→了解大意,逐步递进,使学生能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教学时,由于经过了合作预习不到十分钟就解决了新词的读音,接下来句型操练时不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课堂合作学习
使“优等生获得成功,中等生获得提高,成绩困难学生获得进步”是我在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学生个体间在学习语言时难免有差异,往往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就显得消沉,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分角色朗读、相互讨论,学生的思维和心理活动能力能较长时间地处于高涨、积极的状态之中。同时,在四人小组活动中,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
根据英语各阶段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师应该组织灵活多变的小组活动方式,有效合理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方法。
1. 小组游戏竞赛法
游戏竞赛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在游戏中要学会使用语言,学会用英语交际。从心理学角度看,游戏是符合孩子们心理发育特征的。他们对游戏极易产生兴趣。比如,我在学习完一系列动词后,进行“拷贝不走样”的游戏,在学完如何表示方位的句型时,开展“寻宝”活动。小组游戏竞赛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
2. 小组记忆法
小组记忆法是一种常见的活动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学的单词。我往往按照学生的座位,一列为一小组,每天由一位同学给其他四位同学进行听写,并及时给予批改和记录成绩,第二天由另一位同学负责听写,这样按顺序轮流进行互相听写、互相批改。一般我们每天要学习新的内容,每天有新的单词要记。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每天进行一次听写,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又可以节省教师许多批改作业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3. 小组交错学习研究法
交错学习法就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之后,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各小组的各个成员负责掌握其中的一个部分,然后将分在不同小组学习同一部分任务的学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个专家组,共同学习和研究所承担的任务以致熟练掌握。然后全部学生都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分别就自己掌握的那部分内容教给组内其他同学,从而全面掌握全部的学习任务。如在收集元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的学习中,就可采用此法。
4. 组间交流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把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向全班进行展示,增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其主要形式有小组式的汇报发言、表演等,往往还结合竞赛的形式进行。
三、学生自主合作复习
学生学习和习得一门英语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就很可能经常会在课后发生“不消化”现象。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使用,仅靠一节课四十分钟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及时消化当天所学的新词、新句,课后及时复习操练是必需的。由于教学时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妙处,我建议学生课后要合作复习,并且提出了复习单词、对话可采取的合作方法。
1. 复习单词
让学生一列为一组,复习四会单词,采用开火车式:一人当裁判,他说出一个单词的读音后,剩下几人依次说出拼写,一人只说一个字母,再由裁判确定正误;复习三会单词,则让学生进行抢答:裁判说词义,另外几人抢说单词读音,一轮(十次)抢答完成后,胜利者代替裁判说词义,继续比赛。
2. 复习对话
四人一组,主要是分角色读对话,但要确定听众,便于改正读得不好或读错的地方。每小组中必有基础差的学生,这时就是他听、模仿对话的好机会。当然,除此以外,合作复习的方式还有许多,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唱歌、玩游戏,小组合作编辑英语小报等。确实,合作学习满足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个体内部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气”和“灵气”,凸显了一定的效果。
1. 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说的机会是传统英语课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让给了学生,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讲话。
2. 能有效地减少学生课堂上的焦虑感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学习焦虑感大大降低,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把不懂的知识弄懂。
3. 能树立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学习困难学生重拾自信。
4. 能增强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与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学会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互通情感的过程。
【培养自主快乐】推荐阅读:
培养自主学习05-28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05-22
自主预习习惯培养07-02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09-2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10-02
幼儿自主性培养10-17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0-20
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培养06-09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培养09-28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