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化疗方案(精选7篇)
新型化疗方案 篇1
结核病指的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侵犯到各个重要器官,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非常关键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以后不一定会引发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的时候,才也许会发病,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以往传统结核化疗方案当中,都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短程治疗效果带来较大影响[1]。本文笔者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患有肺结核的老年病人106例,对106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患有肺结核的老年病人106例,106例病人通过胸部X线片、既往病史、痰涂片检测,全部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当中,干预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在61-85岁,平均年龄为(74.3±3.8)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在60-87岁,平均年龄为(73.2±4.1)岁。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相关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疗法
106例病人在最早的3个月服用乙胺丁醇加上利福平加上吡嗪酰胺加上异烟肼的使用药物方案,在剩下6个月的巩固期,干预组每隔7天1次利福喷丁600毫克加入异烟肼15mg/kg每隔7天分2次服用药物。对照组利福平每天0.45克,异烟肼每天0.3克,在临床治疗之前采取肝脏功能检查。
1.3 临床观察指标
(1)X线检查:在临床治疗之前、治疗以后3个月以及以后相隔两个月摄片以后的前位和侧位胸片一直到整个治疗过程结束,特殊情况的时候根据情况采取胸部CT检查;(2)在临床治疗之前和当中每隔1个月检查肝脏和肾脏功能;(3)在临床治疗完毕以及痊愈以后每隔6个月跟踪随访观察,跟踪随访时间为两年。
1.4 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
(1)细菌学检查:分别记载治疗之前3个月,巩固治疗5个月、7个月以及9个月痰菌转阴率,以连续2个月痰菌转阴并没有再次复发为阳性转阴,跟踪随访观察6个月、12个月、2年痰菌转阴率。(2)X线胸片改变:根据一九八二年国内结核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肺结核化学治疗方法》。(3)肝脏功能损害:以ALT是正常值的两倍,同时持续28天以上则判定为阳性[3]。
1.5 临床统计学处理
本文全部临床数据采取SPSS16.0统计软件给予分析。计量资料的对比给予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取χ2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组和对照组痰涂片结果对比
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3个月强化治疗完毕的时候,3项指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9个月以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痰涂片转阴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6个月,痰菌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两年,痰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常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以后病灶情况对比
临床治疗完毕的时候病灶显著吸收率以及吸收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干预组和对照组肝脏损害情况对比
干预组病人肝脏损害程度显著要比对照组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结核病指的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造成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会侵犯到各个重要器官,其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非常关键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以后不一定会引发疾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者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的时候,才有可能引发这种疾病。在对于临床治疗这种疾病当中,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临床效果显著,一旦可以规律的全程使用药物,痊愈率相对比较高,可是这种临床化疗方案的不足之处就是服用药物密度非常大,胃肠道不良反应非常严重,特别是利福平以及吡嗪酰胺对肝脏的损害非常大,极易导致病人无法坚持使用药物,进而造成临床治疗中断,同时在国内有60%左右的耐多药结核病的病人[4],并且异烟肼以及利福平都会对病人预后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利福喷丁的肝脏毒性作用显著要比利福平低,在以往,抗结核药物性肝脏损害,会极易造成临床治疗中断,严重的还会发生急性肝脏衰竭(药物性),对病人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老年性肺结核,HBV携带者伴有肺结核和免疫缺陷伴有结核等相关特殊类型的结核显著增多,使抗结核药物的肝脏损害显著增多,使临床治疗结核的难度明显增加。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老年肺结核采取(新型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对肝脏毒副作用较小,具有安全有效性。本文临床结果显示,跟踪随访两年,痰培养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肝功能损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和以上相关临床实践研究相似[5]。
总之,老年肺结核采取(新型结核化疗方案治疗,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肝脏损害相对比较小,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老年肺结核采取新型结核化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的患有肺结核的老年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传统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干预组对病人采取新型结核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肝毒性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3个月强化治疗完毕的时候,3项指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治疗9个月以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痰涂片转阴率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6个月,痰菌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跟踪随访两年,痰培养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肝功能损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采用新型结核化疗方案治疗,不但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对肝脏损害非常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肝毒性,疗效,老年患者,结核化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培元.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24(2):70-74.
[2]陈伟生,郑衍平,信丽红.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介入疗法[J].中国防痨杂志,2005,27(2):29-32.
[3]唐神结,肖和平.耐多药结核病的综合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26(11):715-717.
[4]许玉珍,胡美芳.利福平和利福喷丁在抗结核治疗中疗效的临床比较[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1(4):294-295.
[5]李艳.老年肺结核新型化疗方案疗效及对肝脏近期损害的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0,10(9):1285.
新型化疗方案 篇2
英国牛津大学6月8日宣布, 牛津大学与北爱尔兰大学正合作开发一种含有大量氧气泡的“气泡饮品”, 用以提高化疗对癌症的治疗效果。先前研究发现, 细胞缺氧是一些癌细胞扩散、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这时随着肿瘤的生长, 血管会不断被扭曲, 传输能力变弱, 氧气无法正常输送, 化疗药物很难抵达肿瘤的中心区域。为了供氧, 目前的通用做法是让病人吸入纯氧或将含氧液体直接注射到肿瘤生长部位等, 这些做法虽然有效但会带来很大副作用, 包括给肺部表面以及神经系统带来损伤。
在动物实验中,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给患胰腺癌的实验鼠喝下富含氧气泡的液体, 结果发现实验鼠癌肿的缺氧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化疗效果有显著提升。研究人员表示, 胰腺癌是一种典型的“缺氧”型癌症, 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通过饮品的形式让病人将氧喝进体内, 有望提升化疗药物的效果, 而且风险更小、成本更低, 他们计划下一步开展临床试验。
(摘自《中国科学报》2016年6月13日第2版国际)
小细胞肺癌化疗方案探讨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11例, 最小41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59.8岁, 40例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 按国际联盟1997年TNM分期标准, Ⅱ期10例、Ⅲ期21例, Ⅳ期9例, 40例患者都是无法行根治手术, 进行卡氏评分为50~90分, 有化疗适应证, 并且预计生存期大于半年, 随机平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临床分期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随机平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都采用相同的开普拓+DDP方案联合放疗, 1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在应用化疗的同时加用涤痰方 (姜半夏、胆南星各8g, 橘红、茯苓、枳实各6g, 人参、菖蒲各3g, 竹茹2g, 甘草1.5g) 加生姜、大枣, 水煎分服。
1.3 评价标准
根据1979年WHO肺癌疗效的评价标准进行,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NC) 和进展 (PD) , 治疗有效率为完全缓解 (CR) 和部分缓解 (PR) , 化疗后的生存质量按Karnofsky平分标准进行,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予以评价。凡较治疗前增加10分或以上者为改善, 无明显变化者为稳定, 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0分或以上者为下降。按WHO抗癌药物反应分度进行毒性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认为无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见表1。
注:两组间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2 生活质量的结果
见表2。
注: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2.3 Karnofsky平分比较
治疗组Karnofsky平分增加级稳定程度为90%;较对照组的60%有明显提高, 具有可比性有统计学意义, 有显著性差异性 (P<0.05) 。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基本类型之一, 属于未分化癌, 其病理类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燕麦细胞型。1/5的肺癌患者属于这种类型。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 生物学行为恶劣, 预后凶险。以同样播散范围比较, 小细胞肺癌较其他类型肺癌诊断前的症状期短, 确诊后的生存期亦短。如不治疗, 小细胞肺癌患者自诊断起的中位生存期不足3个月, 2年生存率<1%。发病年龄较轻, 多见于男性, 多数患者有吸烟史。一般起源于较大支气管, 大多为中央型肺癌。小细胞癌分化程度低, 生长快, 较早出现淋巴道转移和侵入血管经血道广泛转移到身体远处器官组织, 因此在各类肺癌中, 小细胞癌的预后最差。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及 (或) 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治疗上一般不主张手术, 以全身化疗及放疗为主, 该类型肺癌恶性程度较高, 预后较差。患者有发热、咳嗽都是肺癌常见的症状, 对于小细胞肺癌患者, 西医主要用化学疗法治疗, 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是化疗, 化疗的疗效大多出现在治疗开始后的12周以内, 其后很少能看到疗效的进一步增加。一般的说, 使用中度强化化疗比常规计量化疗效果要好;但使用大剂量强化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反而使更多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配合应用放射疗法;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是近年来肺癌治疗的新途径[3]。中医治疗本病则以辨证施治为主, 多配合化疗进行, 我们采用涤痰方 (组方:姜半夏、胆南星各8g, 橘红、茯苓、枳实各6g, 人参、菖蒲各3g, 竹茹2g, 甘草1.5g) 。功用主治:豁痰开窍, 理气调中。用于顽痰胶结、痰厥、眩晕、胸脘痞塞及中风痰厥等症。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具有痰证表现者。开普拓+DDP方案同时联合治疗, 研究表明涤痰方可以促进人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 增强免疫力, 还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TS细胞功能, 从而使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人参、甘草还具有保护脊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4]。因此, 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联合涤痰方治疗, 减少化疗对患者的各种毒副作用, 提高化疗耐受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经济实用, 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涤痰方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本组一共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机平分为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 两组都采用相同的开普拓+DDP方案化疗, 1个月为一个疗程, 治疗组在应用化疗的同时加用涤痰方 (姜半夏、胆南星各8g, 橘红、茯苓、枳实各6g, 人参、菖蒲各3g, 竹茹2g, 甘草1.5g) 加生姜、大枣, 水煎分服。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是治疗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和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及肺部的咯痰咯血发生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P<0.05) ,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涤痰方联合EP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可减少化疗对患者的各种毒副作用, 提高化疗耐受性,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涤痰方,化疗方案,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鹏辉, 廖国清.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9 (3) :259.
[2]Sotoparra HJ, Gavina R, Antonelli G, et a1.Superiority ofthree wek VSfour week schedule of cisplatin (CDDP) and gemcitabine (GEM) :re-suits of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J].Lung Cancer, 2000, 29 (Suppl1) :501.
[3]蒋国梁.现代肿瘤放疗学[M].上海, 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3.
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方案分析 篇4
1 病历简述
患者, 女, 50岁, 身高164cm, 体重50kg。主因“卵巢癌术后6月, 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患者2014年7月无意间发现右侧下腹部触及一肿块, 于2014年8月入院行盆腔CT:右侧盆腔实性占位性病变, 多考虑肿瘤, 子宫体积增大, 形态欠规整。腹部B超:宫腔积液少量, 右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 性质待查。宫颈刮片:细胞轻-中度核异质, HPV16阳性, 肿瘤标志物:CEA371.6ng/m L, CA12589U/m L, 明显偏高, 于2014年8月2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 术中见右侧附件有10cm×10cm的包块, 表面光滑, 壁薄, 透亮, 与子宫后壁粘连, 基底部为输卵管, 输卵管增粗变硬, 少量血性腹水。遂行右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右侧附件切除术。冰冻回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并向盆腔灌注卡铂400mg, 病理回报:卵巢浆液性腺癌, 中低分化。输卵管浆液性腺癌, 低分化, 宫颈癌, 双侧淋巴结均有转移。于2014年9月21日-2014年12月14日其间给予紫杉醇240mg+卡铂500mg化疗5次。现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近1月来, 精神、饮食、睡眠尚可, 大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1) 卵巢癌ⅢC期;2) 宫颈癌ⅢA期。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 一般状况较好 (KPS评分80) , 2015年1月4日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白细胞:3.67×109/L;中性粒细胞:1.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5g/L;血小板:102×109/L。尿、便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复查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于2015年1月8日继续用原方案化疗, 即“紫杉醇240mg, d1+卡铂500mg, d1, Q21d”。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3mg, ivgttqd (1.8) 止吐, 化疗前12h及化疗前6h各给予地塞米松片10mgpo、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 ivgtt Qd (1.8) 、西咪替丁注射液0.4g ivgtt Qd (1.8~1.11) 预防用药。化疗期间患者诉偶感感恶心, 未呕吐。化疗后4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1.4×109/L;红细胞:3.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71×109/L。肝肾功能正常。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ug皮下注射, qd。三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92×109/L。患者病情好转, 出院。
3 分析与讨论
3.1 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选择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CINV) 是肿瘤病人化疗时最常见的副作用, 也是部分病人推迟或放弃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化疗前不进行有效预防, 90%以上应用高度致吐化疗药物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1]。医生化疗前制定的止吐方案为:格拉司琼3mg, ivgtt qd bid (1.8~1.10) , 于化疗前后分别给予。结合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虽为低致吐性化疗药物, 但卡铂为中致吐性化疗药物, 应按照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预防性给予止吐药。询问患者既往化疗后反应, 得知患者化疗后2~3d仍有恶心、呕吐反应。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 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 (5-HT) 、P物质和大麻素, 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 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 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 能够结合神经激肽 (Neurokinin, NK) 受体, 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据多篇文献报道[2,3,4]5-HT3受体拮抗剂在化疗所致急性CINV的治疗中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同时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 (2014版) 推荐[5]: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推荐第1天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 第2和第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因患者紫杉醇预处理已使用地塞米松, 故建议化疗当天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化疗第2d及第3d仅给予地塞米松即可。医生接受建议将格拉司琼更换为地塞米松。
3.2 紫杉醇预处理的规范用药
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 须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配制成注射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为变应原, 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 E, 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引起细胞稳定性下降, 渗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 其中组胺为主要介质, 可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和外分泌腺, 使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小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6]。紫杉醇临床应用中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39%,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为2%[7]。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 人们对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紫杉醇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用药前给予特定的药物预处理方案, 即:在使用紫杉醇前12h及6h各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治疗前30~6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 静脉滴注西咪替丁300mg。但是在临床实际中, 我们发现存在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同。此患者最初医生开具地塞米松的给药方法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ivgttqd (1.8~1.9) , 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口服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但口服地塞米松组预防紫杉醇严重过敏的发生率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低0.68, 具有统计学意义[8]。经与医生沟通后将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改为口服。
3.3 化疗后升白药的选择
化疗后患者出现II度骨髓抑制,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相关[9]。预防性使用rh G-CSF可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的发生风险、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但rh G-CSF不能常规预防性应用于所有肿瘤化疗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价FN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高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均建议其预防性使用rh G-CSF。对于接受中等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需进一步评估患者其他FN发生的因素。高龄患者 (尤其是年龄>65岁) 、既往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已发生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分期晚、肿瘤侵及骨髓、营养和体力状态差、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感染和开放性伤口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等都被认为是患者发生FN的危险因素[10,11,12]。查阅患者既往病例, 患者第五周期化疗后出现了III度骨髓抑制, 结合患者化疗方案, 考虑化疗后应预防性使用rh G-CSF。rh G-CSF对中性粒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作用, 过高则使粒细胞过度增殖, 进而对机体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就白细胞小于4.0×109个/L的患者而言,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13]。因此连续两天给予患者rh G-CSF300ug皮下注射qd。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 遂停药。
4总结
本例患者为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患者实际情况,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 从预防性给予止吐药、化疗药的预处理及升白细胞药的预防性使用适应证三方面, 分析化疗辅助药的合理使用,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意见。
摘要: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对临床药师查房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用药进行阐述及分析。临床药师对化疗方案中辅助药物的使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并得到医生的采纳, 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可根据化疗辅助药物的作用特点, 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给药意见。
新型化疗方案 篇5
1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老年男性晚期胃癌患者共45例;年龄60~85岁, 平均69岁;全部病例均为可测病灶, 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肝转移24例, 肺转移21例, 盆、腹腔淋巴结转移15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2例, 卵巢转移5例;按国际抗癌联盟 (UICC) TNM分期法均为Ⅲ至Ⅳ期;其中合并糖尿病13例, 高血压14例, 其他15例。所有病例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 KPS≥60分, 至少能进半流质饮食。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以下3种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
1.2 治疗方案
3种方案分别是, A组:卡莫氟 (HCFu) 联合依托泊苷 (VP-16) 、顺铂 (DDP) 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第1~14日口服HCFu 0.2 g, 3次/d;第1~10日口服VP-16 50 mg, 1次/d;第1~3日静脉滴注DDP, 20 mg/m2。B组:ELFH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 (CF) 100 mg/ (m·d) 静脉滴注; 5-氟尿嘧啶 ( 5-FU) 500 mg.d- 1静脉滴注6 h以上; 羟基喜树碱 (HCPT) 10 mg/ (m·d) , 静脉滴注;均第1~5天。足叶乙甙 (VP216) 100 mg/d静脉滴注, 第1~3 d。C组:ELF 方案: 足叶乙苷011 g (1~3 d) , 亚叶酸钙011 g (1~5 d) , 5-氟脲嘧啶0175 g (1~5 d) 静脉滴注。3种治疗方法均为4周1个疗程, 连续2个疗程。
1.3 疗效及毒性评价
按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进展 (PD) , 有效率统计以CR+PR为准。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反应分级标准评定[1]。
1.4 统计学方法
χ2检验比较各组疗效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结果
不同化疗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见表1和表2。3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 60%和53.3%;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3组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 (55.2%, 41.4%, 51.9%) 、胃肠反应 (46.2%, 43.3%, 40.7%) 、脱发 (32.7%, 12.5%, 29.6%) ;ELFH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和脱发的发生例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脱发和骨髓抑制表现 (白细胞减少) 。消化道反应主要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他还有局部热感, 尿频等, 经对症处理均有改善, 本组45 例无因严重的毒副反应及合并疾病加剧而终止化疗者。
3讨论
3.1 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原理
①A组方案:HCFu于1975年首次合成, 是亲脂性、掩蔽性的5-氟尿嘧啶 (5-Fu) 衍生物口服制剂[2,3], 其作用机制为HCFu在体内代谢后缓慢释放5-Fu, 使5-Fu在血液、淋巴液、腹水、肝癌组织内保持较高的浓度, 持续发挥抗肿瘤作用。HCFu口服后能迅速被吸收, 1 h后出现血药高峰, 在体内可经多途径代谢, 不依赖于肝代谢酶, 体内分布广泛, 胃、膀胱、肝、肾、肺各部分显示较高浓度。实验研究表明, HCFu抗癌谱及治疗指数均高于5-Fu[4]。经3期临床实验证实, HCFu对胃癌疗效确切[5]。HCFu为口服制剂, 使用方便。连续服用HCFu的目的是延长5-Fu血药浓度的持续时间, 这样能提高微转移系统的作用效果。LigoM 等[5]报道, HCFu的化学结构加速了HCFu在消化系统的吸收, 并能通过肿瘤细胞膜, 所以有效率较高, 对肝转移和防止肝转移效果明显。HCFu为非肝脏代谢依赖药物, 这一点更有利于肝功能不良者使用VP-16系口服剂型, 其作用位点是拓扑异构酶2, 形成药物-酶-DNA三者之间外顶的可裂性复合物, 从而干扰DNA损伤后重新修复的作用, 实验中发现这一复合物可随VP-16的消除而逆转, 使DNA修复, 降低细胞毒作用。因此, 延长VP-16的作用时间可提高VP-16的抗癌活性, 同样总剂量的VP-16分日给药, 明显优于1 d给药的效果, 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6]。DDP治疗晚期胃癌, 用常规剂量有较大毒性作用, 患者不易耐受。由于老年患者体质差, 并发症多, 故选择20 mg/m2连续用药3 d, 这样既减轻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损伤, 又能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以HCFu, VP-16, DDP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有较高的缓解率 (53.3%) , 并可使部分患者完全缓解, 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本组出现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 经对症处理后能得到控制;②B组方案:传统治疗胃癌药物5-FU 持续静脉滴入+CF 的用药方式疗效肯定,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VP216 与5-FU 两者有协同作用;HCPT 靶点独特, 毒性低, 可诱发胃癌细胞显著凋亡[7], 两者均无交叉耐药性, 是治疗胃癌的有效药物。本组ELFH 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有效率达60% , 疗效良好高于国外Wilke 等[8]报道以EL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率48%本方案的毒副反应小, 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均能良好耐受, 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总之, ELFH 方案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 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③C组方案:ELF方案是常见的胃癌化疗方案之一, 3种药物:足叶乙苷、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没有交叉耐药性, 3者还有协同作用。
3.2 三种化疗方案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 不同的化疗组合, 其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每一种化疗方案都有其合理的药物配伍意义, 各种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 且靶点独特, 毒性低, 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表1的结果提示, B组的ELFH方案对老年胃癌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小, 其白细胞减少和脱发发生的比率明显小于其他两组患者, 两者相差有显著意义。这一方案有助于减少老年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化疗方法对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岁以上男性老年晚期胃癌45例, 随机分3组, 每组15例;分别采用联合化疗、ELFH和ELF方案。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3%, 60%和53.3%;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 ;3组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 (53.3%, 40.0%, 53.3%) 、胃肠反应 (46.7%, 40.0%, 40.0%) 、脱发 (33.3%, 13.3%, 26.7%) ;ELFH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和脱发的发生例数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不同化疗方案对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差不大, ELFH方案的毒副作用较其他方案小。
关键词:老年,晚期胃癌,化疗方案,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燕, 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0-34.
[2]Hoshi A, Ligo M, Yoshida M.Antitumoractivityof carba moylderiv-atives of5-fluorouracil oral administration.Gann.Cancer Res, 1975, 66:673-674.
[3]Hoshi A, Ligo M, Nakamura A, 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lhexcar-ba moy1-5-fluorouracil in a variety of experimental tumors.Gann.Cancer Res, 1975, 67:725-731.
[4]张天泽, 徐光炜.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750-751.
[5]Hanazaki K, Wakabayashi M, Sode2yaramH, et al.Surgery for gastric cancer in patients older than80years ofage.Hepatogastrioe nterology, 1998, 45 (19) :268-271.
[6]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288-289.
[7]秦庆亮, 常军, 李安琪, 等.羟基喜树碱促进胃癌细胞凋亡的临床研究.中国肿瘤临床, 1999, 26 (9) :696-698.
紫杉醇预试验化疗方案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住院病人30例, 年龄33岁~82岁;均经手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卡莫夫斯基机能评分 (Kamofsky) >60分;无化疗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人紫杉醇给药前6h、12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 输注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西米替丁300mg, 使用专用紫杉醇输液器作常规预试验, 因为变态反应的发生多数在用药后最初的10min内, 所以紫杉醇在使用治疗量前先预试验, 可以有效地减少变态反应的发生。输注前床旁严密观察, 备好氧气、抢救药品。预试验量为紫杉醇30 mg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 15min~30 min内快速静脉输注, 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如未发生变态反应再配制治疗用药, 以173 mL/h的速度静脉输注, 也可选择输液泵控制流量, 避免病人因药物过敏而危及生命或引起不必要的药液浪费。
2 结果
30例病人经预试验治疗时出现7例低血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变态反应, 有3例出现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一般过敏症状, 20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但其中2例病人预测验时无不良反应, 在使用剂量应用时出现胸闷、心悸症状, 立即控制滴速, 予以心理护理, 延长输注时间至4.0h完成, 情况好转。
3 护理
询问过敏史, 在使用紫杉醇前应向病人了解其食物、药物过敏史。治疗前应告知病人及家属药物治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常见临床表现。对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慎重用药。对曾经发生紫杉醇严重变态反应的病人, 不宜再次使用本药。
在紫杉醇临床用药过程中使用上述预试验方法, 再结合输注前6h、12h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输注前3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或西米替丁300 mg等治疗方法, 可有效降低其变态反应的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多为聚氯乙烯材料, 但输注紫杉醇时禁止使用聚氯乙烯材料的输液器, 应使用厂家配送的专用输液器。
由于紫杉醇的变态反应多在较短时间内发生, 且严重变态反应症状危急, 输注紫杉醇时主管医生和护士必须在床边观察10min, 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 并备好急救药品、氧气吸入设备、心电监护仪等。由于紫杉醇输注时间较长, 在输注过程中应每隔20min~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 必要时予心电监护。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药品输注结束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 至用药24h后结束。
由于紫杉醇注射液价格较贵, 化疗前无法做皮试, 而且大多数变态反应发生在应用紫杉醇后几分钟内。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建议对初次使用该药者, 将紫杉醇注射液30m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缓慢输注, 严密观察病人反应, 如未出现不良反应, 再将剩余的药物用输液泵控制滴速3h~4h内输注完成。
紫杉醇的配制要求严格。未经稀释的药液不能直接使用, 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 mL或生理盐水500 mL稀释, 静脉输注3h~4h。紫杉醇单药剂量为135 mg/m2~200mg/m2, 在重组人粒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支持下剂量可达250mg/m2, 联合用药剂量为135 mg/m2~175 mg/m2, 3周~4周重复治疗周期[2]。
4 讨论
变态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变态反应、严重变态反应、超敏反应 (即过敏性休克) ;轻度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一般过敏症状, 严重变态反应一般表现为低血压、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喉头水肿、四肢发冷、四肢肌肉强直、无法测得血压及脉搏, 甚至心搏、呼吸停止等症状, 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严重, 可导致死亡。紫杉醇变态反应为非剂量依赖型毒性。变态反应与用药剂量不相关, 其变态反应主要是I型变态反应。过敏机制为:组织释放组胺、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导致全身性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 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休克。一般停止使用药物, 及时有效救治, 病人过敏症状可缓解。
关键词:紫杉醇,变态反应,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倪明, 周望溪.浅论规范门诊药房管理[J].中外医疗, 2011 (10) :135.
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对比 篇7
由于相应受体表达缺陷无内分泌及生物治疗指征, 目前对这类乳腺癌的治疗仅限于化疗, 但效果欠佳, 癌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都较高, 预后较差。三阴性乳腺癌的癌组织呈侵袭性浸润周围组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 这种类型的乳腺癌的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很高, 胸腹腔内脏及脑转移的几率较骨转移高[2]。本研究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多西他赛化疗方案和顺铂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分别用于术前治疗, 并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分析。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 将乳腺肿瘤穿刺进行明确病理诊断, 并用免疫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生物学标志物证实属于被研究者均为三阴性乳腺癌。选取64位Ⅱ期和Ⅲ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为AB二组进行新辅助化疗, A组34例和B组30例。
A组给予四个周期的表柔比星4 0 mg/m2, 静滴;多西他赛60mg/m2, 持续1h静滴, 21d为1个周期。B组的方案:吉西他滨800~1000mg/m2加入生理盐水100mL, 静滴30min, 顺铂25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mL, 静滴90min, 每21天重复化疗, 静滴。2组患者在化疗期间均给予格雷司琼、甲氧氯普胺、西咪替丁、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营养支持等药物进行支持治疗, A组化疗前1d及化疗的第1和第2天预防性应用地塞米松8mg, 2次/d口服。2组在进行4个周期化疗, 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化疗还是直接行手术或放射治疗。
2 评定标准
根据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 (CR) , 完全缓解又分为:病理完全缓解 (pCR) 、临床完全缓解 (cCR) , 部分缓解 (PR) , 无变化 (NC) 和进展中 (PD) , 变化介于PR与PD之间 (SD) , CR+PR为总有效率 (RR) 。其中pCR定义为原发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均无残留浸润性癌细胞, 每例患者术后腋窝淋巴结常规送病检 (至少清扫15枚) , 比较2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
3 对所分组进行跟踪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总有效率 (RR) 为85.3%, pCR率26.4%, 33例行改良根治术, 1例行局部放疗, B组总有效率为76.7%, pCR率16.7%, 28例行改良根治术, 2例行局部放疗或改变化疗方案后再行手术治疗。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pCR率方面, A组均优于B组, 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4 结果分析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 患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 合理的有效的化疗是治疗乳腺癌最应该探讨的。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提倡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法, 进行症状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新辅助化疗相对于辅助化疗法具有较好的独特性, 既能早期预防和抑制乳腺癌的转移病灶, 降期局部病灶和病灶周围的淋巴结, 有助于提高手术切除肿瘤和保留乳腺的乳腺癌切除术的成功率;还能提供肿瘤对哪些化疗药物敏感的信息, 有助于患者术后选择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 最为重要的是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出现了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完全缓解, 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3]。而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病理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病程, 其CK5/6、17等基底细胞标志物阳性, EGFR等表达多为阳性, 具有增殖快, 病理分化程度低等特点, 与基底样乳腺癌和BRCA1相关性乳腺癌有较多相似特征[4]。研究认为, 较差的总生存率 (OS) 可能与局部有残留癌症病变未达到pCR有关, 因此新辅助化疗仍然要以达到pCR为目的, 以最终改善患者的病情。
尽管TNBC对化疗有较高的反应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但由于TNBC的转移性早的特点, 预后仍较非TNBC差。本研究运用了两个方案对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 TNBC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方法有高的敏感度, 病理缓解率也达到了一定水平, 许多大型的随机临床试验都采用了含蒽环类药物的辅助化疗方案, 总体缓解率可达到82%左右。本组A组总缓解率达85.3%, 提示含蒽环类药物的A组方案仍是乳腺癌有效治疗的一线方案。
多西他赛与蒽环类药物合用的有效性已逐步在临床治疗乳腺癌中得到印证, 特别是在TNBC的辅助治疗中多西他赛的抗肿瘤效果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有效地改善了TNBC患者的生存率。多西他赛是新一代半合成紫杉类抗癌药物, 其作用位置是肿瘤细胞的微管, 可促进细胞内微管聚合, 保持微管稳定, 抑制其降解, 导致肿瘤细胞无限繁殖受阻, 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以多西他赛为主要用药, 在临床上能够提高乳腺癌早期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并降低癌症的复发率。表柔比星的化学结构与阿霉素非常相近, 它是一种蒽环类的抗肿瘤药物, 其抗肿瘤机制为抑制DNA聚合酶的两个亚基α和β, 使核酸的合成受阻, 直接嵌入到DNA的双链, 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5], 终止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 杀死肿瘤细胞, 其抗肿瘤活性比ADM稍微高点。常用含有葱环类的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率为60%左右。在TNBC的术后辅助治疗中, 多西他赛与表柔比星具有协同作用, 共同抑制肿瘤的生长。
铂类药物由于BRCA1基因与DNA双链的断裂修复有关, 而铂类药物可与DNA双链交联, 导致DNA双链断裂, 阻碍DNA复制、转录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因此铂类药物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较有效。Keam等[6]对145例Ⅰ期乳腺癌患者 (TNBC47例) 进行新辅助化疗 (多西紫杉醇/多柔比星) 的研究发现, TNBC患者有较高的反应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 分别为83.0%和17.0%。本研究发现A组近期疗效优于B组是更值得推荐的高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但是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局部复发和远期生存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5 小结
三阴性乳腺癌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非三阴乳腺癌, 与国外所报道的结果一致。三阴性乳腺癌生存较差的原因不太可能是它们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差的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对联合辅助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相对来说还是较高的。三阴乳腺癌预后差的原因主要是癌组织的侵袭性强以及缺乏有效的抑制。癌组织浸润周围淋巴结状况和肿瘤大小仍是影响TNBC患者生存率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对淋巴结阴性患者, 三阴乳腺癌总生存率较低, 而当淋巴结阳性时, 2组主要表现为5年无病生存率 (DFS) 的差异。Rakaha等[7]报道TNBC转移容易发生在骨髓、脑、脑膜、肝、肺, 且内脏转移率高于骨转移。在Dent[8]的研究中, 与非-TNBC相比, TNBC平均年龄较小 (57.5岁, 53岁) , 淋巴结阳性率 (45.6%, 54.6%) , 组织学Ⅲ级比例高 (28%, 66%) 。这说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及死亡危险, 但淋巴结状况是影响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三性阴乳腺癌的患者往往较年轻, 诊断时分期较晚, 预后较差;三阴乳腺癌远处转移率高, 早期就发生内脏转移, 以肺转移和肝转移为多见。在TNBC的术后辅助治疗是唯一的全身性治疗手段。
摘要: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对比其化疗方案疗效, 从而找到一种更能很好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病情, 减少患者对化疗的不良反应, 减轻病人的痛苦, 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化疗
参考文献
[1]甘岫云, 雍凌, 孙红.高聚金葡素 (高聚生) 对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799.
[2]韩少良, 薛永孚.癌症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116.
[3]刘哲斌, 吴炅, 平波, 等.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 2008, 30:610.
[4]陈延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超级抗原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免疫学进展, 2005, 33:66.
[5]林本耀.乳腺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263.
[6]Keam B, Im SA, Kim HJ, et al.Prognostic impact of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inst age/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 juvantdocetaxel and doxorubicin chemotherapy:paradoxical features ofth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J].BMC Cancer, 2007, 7:203.
[7]Rakaha EA, EL-Sayed ME, Green AR, et al.Prognostic markers i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Cancer, 2007, 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