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用药

2024-12-08

化疗用药(精选7篇)

化疗用药 篇1

关键词:肿瘤,化疗药物,安全管理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1]。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 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2]。目前, 抗肿瘤新药种类繁多, 如化疗药、生物制剂、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等, 很少有护士接受过此方面的规范培训, 如果护士只是盲目地执行医嘱, 无一定的专业知识, 容易导致药物的不规范使用, 影响治疗效果, 甚至导致差错或事故[3]。美国住院患者受到医疗伤害的占3.5%, 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所致占7%左右[4]。国内一项研究显示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3.5%[5] 。用药错误一般发生在医嘱的开立与转录、药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分发、使用过程和患者教育等情况下[4] 。针对以上的报导, 分析药物使用全过程, 制定安全用药流程, 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确保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现将全流程介绍如下。

1处理医嘱

刘广宣等[6]在抗肿瘤药物11030张处方中分析, 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处方达285张, 占2.3%。医嘱中选用不合理溶媒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2%, 给药浓度不合理占34%, 溶媒用量不合理14%, 给药剂量不合理占9%, 给药方式不合理占1%。因而办公班护士应当由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平时工作较仔细、较负责的资深护士担当, 必需掌握常用化疗方案及化疗药物常用剂量。在处理医嘱过程中发现有疑问必需再次与医师当面核实, 不可盲目执行。常出现的问题如化疗方案药物不全、通用名与药物商品名处方不符、药物剂量过大过小、配制溶剂不符、溶剂量偏多偏少、化疗药物执行时间有误等。要求办公班护士处理医嘱时保持清晰的思维, 多与医师沟通。现在提倡全程护理, 从处理医嘱、摆药、配药到输注都由一个护士执行, 这种工作模式有待商榷, 因为惯性思维的存在, 容易出现差错, 应严格采用双人核对制度。

2药品配置

魏凤玲[7]认为, 护士发生用药差错可分为实质性和程序性问题两类, 其中实质性问题指由于护士缺乏相关药理学知识而引起的用药错误, 如药物的配伍禁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因此药物配置前应先有专职药师再次检查药物剂量是否准确, 溶剂剂型、剂量是否合适, 有否配伍禁忌。护士配置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注意无菌操作, 按药物性质、要求注入溶媒, 合理震荡溶解。有些药物如泰素帝、纳米紫杉醇沿瓶壁注入溶剂后避免剧烈震荡, 应静置5~20min, 而顺铂、力朴素等则需要充分震荡溶解。药物配置应现用现配。合理使用药物溶媒, 配有专用溶媒的药物必需用专用溶媒。一般阿霉素类药物需用5%葡萄糖溶解后方可加入生理盐水中;但表柔比星则不然, 曾有人对表柔比星在不同溶媒中做了稳定性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该药在葡萄糖溶液中降解速度快。表柔比星静脉给药时不宜与氨基酸、糖盐水、葡萄糖等溶液配伍。因此, 表柔比星应该在0.9%氯化钠中溶解为宜[8] 。奥沙利铂在配制液体和输注时应当避免接触铝制品, 否则会产生黑色沉淀和气体, 降低药效[9] ; 奈达铂不宜溶于pH<5的酸性溶液中, 如5%的葡萄糖注射液, 应用生理盐水配置。

3药物输注

3.1 常规检查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3.2 根据药物性质、治疗要求选择适宜的静脉通道

如长春碱类、阿霉素类、草酸铂类、持续滴注5-氟尿嘧啶等应采用深静脉给药。

3.3 选择正确的输液用具

纳米紫杉醇、力朴素、阿霉素脂质体不可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紫杉醇须用专用输液皮条, 切不可用聚氯乙烯材质输液器;输入生物靶向药物不赞成用嵌入式输液泵控制速度。

3.4 按医嘱要求及时、准确、按顺序给药

如阿霉素与紫杉醇之间至少间隔4h以上;紫杉醇给药前按医嘱给予地塞米松及苯海拉明类药物预处理;亚叶酸钙在5-氟尿嘧啶前输注, 起到解毒增敏作用;足叶乙甙在顺铂前输入, 毒性则增加。另外, 外周用药时要兼顾药物刺激强度, 先用刺激性较弱的药物, 再用强刺激性药物。

3.5 根据要求控制药物输注时间

如吉西他滨滴注30~40min, 过长疗效下降, 过短毒性增加;紫杉醇3~5h;培美曲塞二钠10~15min;5-氟尿嘧啶滴注大于6h等。

3.6 关注易过敏药物

如输入紫杉醇药液, 首先正确预处理, 另外在输注过程的前10min应慢滴, 20~30滴/min, 输注前告知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症状, 及时呼叫医护人员。阿霉素脂质体首次输注时需要同样的处理方法。

3.7 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注意加强巡视

观察有无药物外渗、药物滴注速度、输液泵运转情况、静脉通道通畅与否、有无化疗反应等。

4加强用药安全教育

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各种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活动、休息等方面, 尤其要做好药物针对性的宣教, 如使用奥沙利铂类药物要忌冷, 阿霉素脂质体要忌热, 使患者了解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 主动配合医护人员, 协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

5用药后观察

观察化疗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腔溃疡等。使用顺铂等强致吐类药物注意观察呕吐次数, 做好止吐预防与治疗;伊立替康类药物要观察腹泻状况, 备好止泻药, 并指导止泻药服用方法;氟尿嘧啶类要观察有无口腔溃疡, 指导多漱口, 以降低口腔黏膜内药物浓度, 降低口腔溃疡发生率。

6小结

护士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和疗效密切相关[10] 。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 给药前应查对医嘱是否正确, 药物配置中心应由专职药师核查监督, 输液时严格按药物使用规范执行。总之每个护士都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全面落实安全用药规范, 对患者负责, 对自己负责, 对社会负责, 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沈洪.临床护士用药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4B) :999-1000.

[2]薛东兰, 任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5, 19:718-719.

[3]李叶琴.肿瘤病房的护理安全用药管理[J].全科护理, 2010, 8 (34) :3159.

[4] Harris JS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guide safe care[J].J Nurs CareQuality, 2004, 19 (2) :88-91.

[5]白月玲, 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4) :14-16.

[6]刘广宣, 赵茜.抗肿瘤药物11030例处方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 (1) :72-73.

[7]魏凤玲.临床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 (5) :65.

[8]筱青, 张立新.表阿霉素在8种输液中的稳定性[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 16 (4) :170-171.

[9]付文甫, 阙振寰, 杨懿焜.卡铂在氯化钠或葡萄糖水溶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贵金属, 1992, 13 (1) :1-9.

[10]爨秀芳.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4B) :38-39.

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方案分析 篇2

1 病历简述

患者, 女, 50岁, 身高164cm, 体重50kg。主因“卵巢癌术后6月, 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患者2014年7月无意间发现右侧下腹部触及一肿块, 于2014年8月入院行盆腔CT:右侧盆腔实性占位性病变, 多考虑肿瘤, 子宫体积增大, 形态欠规整。腹部B超:宫腔积液少量, 右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 性质待查。宫颈刮片:细胞轻-中度核异质, HPV16阳性, 肿瘤标志物:CEA371.6ng/m L, CA12589U/m L, 明显偏高, 于2014年8月2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 术中见右侧附件有10cm×10cm的包块, 表面光滑, 壁薄, 透亮, 与子宫后壁粘连, 基底部为输卵管, 输卵管增粗变硬, 少量血性腹水。遂行右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右侧附件切除术。冰冻回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并向盆腔灌注卡铂400mg, 病理回报:卵巢浆液性腺癌, 中低分化。输卵管浆液性腺癌, 低分化, 宫颈癌, 双侧淋巴结均有转移。于2014年9月21日-2014年12月14日其间给予紫杉醇240mg+卡铂500mg化疗5次。现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近1月来, 精神、饮食、睡眠尚可, 大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1) 卵巢癌ⅢC期;2) 宫颈癌ⅢA期。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 一般状况较好 (KPS评分80) , 2015年1月4日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白细胞:3.67×109/L;中性粒细胞:1.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5g/L;血小板:102×109/L。尿、便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复查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于2015年1月8日继续用原方案化疗, 即“紫杉醇240mg, d1+卡铂500mg, d1, Q21d”。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3mg, ivgttqd (1.8) 止吐, 化疗前12h及化疗前6h各给予地塞米松片10mgpo、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 ivgtt Qd (1.8) 、西咪替丁注射液0.4g ivgtt Qd (1.8~1.11) 预防用药。化疗期间患者诉偶感感恶心, 未呕吐。化疗后4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1.4×109/L;红细胞:3.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71×109/L。肝肾功能正常。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ug皮下注射, qd。三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92×109/L。患者病情好转, 出院。

3 分析与讨论

3.1 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选择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CINV) 是肿瘤病人化疗时最常见的副作用, 也是部分病人推迟或放弃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化疗前不进行有效预防, 90%以上应用高度致吐化疗药物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1]。医生化疗前制定的止吐方案为:格拉司琼3mg, ivgtt qd bid (1.8~1.10) , 于化疗前后分别给予。结合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虽为低致吐性化疗药物, 但卡铂为中致吐性化疗药物, 应按照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预防性给予止吐药。询问患者既往化疗后反应, 得知患者化疗后2~3d仍有恶心、呕吐反应。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 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 (5-HT) 、P物质和大麻素, 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 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 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 能够结合神经激肽 (Neurokinin, NK) 受体, 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据多篇文献报道[2,3,4]5-HT3受体拮抗剂在化疗所致急性CINV的治疗中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同时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 (2014版) 推荐[5]: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推荐第1天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 第2和第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因患者紫杉醇预处理已使用地塞米松, 故建议化疗当天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化疗第2d及第3d仅给予地塞米松即可。医生接受建议将格拉司琼更换为地塞米松。

3.2 紫杉醇预处理的规范用药

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 须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配制成注射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为变应原, 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 E, 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引起细胞稳定性下降, 渗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 其中组胺为主要介质, 可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和外分泌腺, 使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小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6]。紫杉醇临床应用中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39%,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为2%[7]。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 人们对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紫杉醇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用药前给予特定的药物预处理方案, 即:在使用紫杉醇前12h及6h各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治疗前30~6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 静脉滴注西咪替丁300mg。但是在临床实际中, 我们发现存在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同。此患者最初医生开具地塞米松的给药方法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ivgttqd (1.8~1.9) , 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口服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但口服地塞米松组预防紫杉醇严重过敏的发生率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低0.68, 具有统计学意义[8]。经与医生沟通后将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改为口服。

3.3 化疗后升白药的选择

化疗后患者出现II度骨髓抑制,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相关[9]。预防性使用rh G-CSF可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的发生风险、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但rh G-CSF不能常规预防性应用于所有肿瘤化疗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价FN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高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均建议其预防性使用rh G-CSF。对于接受中等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需进一步评估患者其他FN发生的因素。高龄患者 (尤其是年龄>65岁) 、既往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已发生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分期晚、肿瘤侵及骨髓、营养和体力状态差、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感染和开放性伤口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等都被认为是患者发生FN的危险因素[10,11,12]。查阅患者既往病例, 患者第五周期化疗后出现了III度骨髓抑制, 结合患者化疗方案, 考虑化疗后应预防性使用rh G-CSF。rh G-CSF对中性粒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作用, 过高则使粒细胞过度增殖, 进而对机体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就白细胞小于4.0×109个/L的患者而言,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13]。因此连续两天给予患者rh G-CSF300ug皮下注射qd。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 遂停药。

4总结

本例患者为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患者实际情况,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 从预防性给予止吐药、化疗药的预处理及升白细胞药的预防性使用适应证三方面, 分析化疗辅助药的合理使用,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意见。

摘要: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对临床药师查房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用药进行阐述及分析。临床药师对化疗方案中辅助药物的使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并得到医生的采纳, 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可根据化疗辅助药物的作用特点, 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给药意见。

化疗用药 篇3

关键词:肿瘤化疗,用药便秘,整体护理,疗效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同时化疗也常常引起毒副反应, 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便秘是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阿片类镇痛剂及止吐剂等药物的应用, 肿瘤侵犯骶丛神经、癌细胞发生骨转移后的高钙血症等疾病的进展恶化, 患者极度的虚弱、乏力、长期的卧床、日常活动的减少, 长期食欲不振而引起的水分和富含纤维素等食物摄入的不足, 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引起的肠麻痹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便秘的发生[1]。化疗后的便秘不仅会造成患者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口腔异味、情绪的焦躁不安, 在骨髓抑制期还会因大便干燥患者用力排便而引起肛裂, 造成肛周的感染, 甚至出现脓毒症和败血症, 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反应性及生活生命质量。我院就整体护理对肿瘤患者化疗后便秘的预防及治疗的积极作用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自2011年5月至12月入住我院进行化疗的患者中选择98例进行研究,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和干预组1, 其中干预组1患者男性29例、女性20例, 年龄为48~71岁, 平均年龄为56.4岁, 对照组1患者男性27例、女性22例, 年龄为46~68岁, 平均年龄为55.8岁, 两组患者的肿瘤类型为直肠癌、结肠癌、胃癌、肺癌, 应用的主要化疗药物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高三尖, 柔红霉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应用的化疗药物均相匹配 (P>0.05) , 具有可比性并排除化疗前便秘的患者。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便秘的患者再次随机分组, 分为干预组2和对照组2, 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基础护理: (1) 在化疗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 告诉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化疗前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即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的变化, 监测患者尿量, 定期测定血常规, 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3) 密切观察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反应, 防止药物外渗, 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药液外渗应该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配合医师进行处理; (4) 做好化疗后患者的口腔护理, 每天用呋喃西林溶液漱口防止口腔溃疡及口腔感染的发生; (5) 保持患者皮肤的干燥清洁, 尤其注意会阴、肛门等部位皮肤的清洁, 防止感染的发生。协助卧床患者定期翻身拍背, 防止压疮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干预组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整体护理: (1) 化疗前后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避免为补充患者的营养而给予患者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的食物而打破患者的膳食平衡引起患者便秘[2]。同时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的饮水量应在2500m L左右, 以保持大便的湿润。 (2) 化疗前后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腹部按摩:按摩时患者取仰卧位, 双腿稍屈曲, 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将双手置于右下腹, 由右下到左下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 按摩的幅度应该有大变小直至引起直肠的蠕动[3], 每天一次, 每次15~20min。一般在饭后或便前进行按摩。 (3) 卧床患者鼓励患者进行床上活动, 可下床活动者鼓励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促进胃肠道的蠕动。 (4)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地排便习惯, 患者每天在同一时间段坚持蹲便10~20min, 并于化疗前一晚进行生物反馈训练。 (5) 密切观察患者化疗后排便情况, 2d未大便者或者排便困难者应遵医嘱用药治疗或者灌肠, 防止患者因用力排便而引起的肛裂造成感染。 (6) 由于患者便秘及其痛苦, 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心理护理患者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 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

患者大便形态恢复正常, 或者恢复至化疗以前的水平为痊愈。患者便秘情况有明显改善, 大便间隔时间及粪质接近正常;或粪便稍有干结但排便间隔时间在4h以内为显效。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未见缩短但粪质干结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变。以痊愈+显效+有效为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SPSS15.0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并作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1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1, 整体护理有效的控制了化疗后便秘的发生, 详见表1;干预组2治疗便秘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 整体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情况, 促进了患者的痊愈。详见表2。

注:P<0.05,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便秘引起患者的排泄障碍, 严重者还会引起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在解除患者便秘, 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解除便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地心理护理可以解除患者压抑焦虑的心情, 使患者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指导能够从生活上帮助患者预防便秘的发生, 减少患者化疗后的并发症, 减轻患者的痛苦。良好地宣教可以使患者认识到疾病发生的原因, 让患者积极的投入到自我保健的工作中去, 主动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解除引起便秘的多种因素从而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总之良好地整体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化疗后的便秘, 解除患者的痛苦, 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以安慰。

参考文献

[1]谌永毅, 马双莲.实专科护士丛书肿瘤科[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2-110

[2]江可云, 谢丽芳.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胃肠道反应的预防和护理要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5) :86.

化疗用药 篇4

关键词:肺癌,化疗,安全用药管理

近几年以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 患肺癌的患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相关文献报道[1], 在过去的30年里, 我国肺癌患者的病死率上了46.5%, 已成为了对人们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2]。为了对肺癌患者在接受静脉化疗的时的安全用药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为在今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使患者尽可能少的遭受痛苦, 提供可靠而有力的依据和方法, 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 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 在吉林省肿瘤医院诊的患有肺癌的确诊患者病例78例, 对其采用静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现将全部比较分析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 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患有肺癌的确诊患者病例78例,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35例, 女性患者43例;患者年龄在27~89岁之间, 平均年龄51.6岁;患者病程在1~38个月不等, 平均病程9.4个月;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 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 均经过相关临床检查确诊, 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 在吉林省肿瘤医院就诊的患有肺癌的确诊患者病例78例, 对其采用静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的安全用药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制定严格的化疗用药规范、规范医嘱处理、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医护药三方的沟通等措施78例患者中除4例出现静脉炎外, 其他患者未出现严重的化疗用药不良事件。

3 管理措施

3.1 操作规范

对包括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常用化疗制定具体统一的操作方案, 具体包括对各种的特殊要求, 溶媒的具体种类、溶媒具体剂量、滴注最佳速度、如何选择静脉通路、药物的使用顺序等。制定好的操作规范要装订成册, 科室护理人员做到人手一册, 并定期组织学习[3]。

3.2 医嘱程序

对医嘱采用电子化医嘱系统进行处理, 医师要提前1d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出化疗医嘱, 次日由配置中心统一进行配送。化疗医嘱必须其只能由主班护士进行录入, 绝对不允许转交他人进行处理。录入后, 主班护士要自行核对, 再交与治疗班护士进行核对。医嘱处理完毕后, 在办公室记事板上标注次日化疗患者的床号、姓名, 方便次日上班的护士知晓确认[4]。

3.3 护理流程

配置中心人员将药物送至病房后, 临床护士不仅仅要对治疗单进行仔细核对, 还要把所有化疗药物与原始的医嘱单进行再次核对, 确认无误后方可对患者进行化疗。在进行化疗前, 护士要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定, 必要时可以对患者的身份证进行核对。在对于静脉的选择方面, 首先要根据患者静脉条件对静脉通路进行选择。对于静脉的实际条件比较理想的患者, 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 化疗结束的当日就可以将管拔除。对于静脉条件相对较差或高危患者, 如患者已经多次静脉化疗、有静脉炎史、高龄等, 就要建立深静脉通路。其次, 再根据药物的某些特性对静脉通路进行选择。对于紫杉醇类药物来说, 会导致患者出现Ⅰ型 (速发型) 变态反应,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低血压、全身性荨麻疹等, 一旦出现该现象需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用药前需告知患者肢体勿接触冷水, 勿进冷食, 以免加重肢体麻木感或诱发气道痉挛。

3.4 护理人员培训

新护士在入科时, 由护士长负责将化疗过程中的相关规范作为入科教育的重点向其进行接受, 主要内容包括化疗的用药、操作程序、护理方法、自我保护等多个方面, 使新护士在入科的第一时间就建立起肺癌静脉化疗的高风险意识, 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3.5 不良事件报告

在整个化疗过程中无论出现任何不良事件, 也无论是否对患者造成伤害, 都要进行报告, 相关负责人员针对问题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对问题出现的更笨原因进行分析, 找出实际操作中的缺陷, 使操作规范不断改进和完善, 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不良事件。

3.6 医护药三方沟通要加强

如果某一患者的化疗医嘱与常规化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关护士必须在第一时间与医师取得联系并进行确认。配制中心的药师如果发现不规范用药现象时, 也要及时与病区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5]。

4 体会

加强肺癌化疗安全用药管理, 是对患者负责的一个重要表现, 可以保证患者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又不会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宝松, 张伟恒, 忻宝锋, 等.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附85例临床分析) [J].临床医学, 2003, 15 (7) :638-639.

[2]陈小红, 陈萍.各种化疗方案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17 (22) :396-397.

[3]徐志梅.化疗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护理管理[J].中国乡村医药, 2007, 31 (3) :108-109.

[4]段亚洁.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安全用药的护理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22 (32) :52-53.

化疗用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1年8月一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子宫颈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3.6±7.2)岁。按照FIGO标准对其分期,其中包括15例Ⅱb期,28例Ⅲa期,15例Ⅲ期,10例Ⅳa期。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为:鳞癌(32例),腺癌(23例)及腺鳞癌(13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具体方法为:利用6—15MV光子线先对患者进行体外全盆腔照射,照射4周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范围从第4腰椎下缘到闭孔下端,照射总剂量为45—50Gy,2.0Gy/次,5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顺铂化疗,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30mg/m2,1次/周[1]。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患者在放疗同步化疗时,要定期进行影像学及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变化和转移情况,并对不良反应给予有效对症处理。其中根据WHO标准不良反应分为5级,从0级—Ⅳ级;疗效判定标准分为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治疗有效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例总数×100%。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观察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对比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放疗同步化疗的周期数

本研究中应用放疗同步顺铂化疗的周期数分别为:2周(3例),3周(12),4周(17),5周(2例),通过统计学频数分布可知,患者的同步放化疗平均周期为(3.53±0.01)周,因此放化疗4周时效果最优。见图1。

2.2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对比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年,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为52.9%(18/34),复发率为26.5%(9/34),远处转移率为14.7%(5/34),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73.5%(25/34),复发率为14.7%(534),远处转移率为5.9%(2/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24例(70.6%),血小板减少13例(38.2%),恶心26例(76.5%),呕吐23例(67.6%),腹泻9例(26.5%);对照组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18例(52.9%),血小板减少10例(29.4%),恶心21例(61.8%),呕吐19例(55.9%),腹泻5例(14.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排液,晚期会出现器官压迫症状。目前,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过早性生活、过早分娩、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相关。放疗是治疗宫颈癌的经典方法,但患者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据相关资料统计,放疗失败率为30%—40%[2]。

本研究中顺铂的用量为30mg/m2,1次/周,治疗周期为4周,发现治疗效果较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患者的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这说明放化疗4周后应停止化疗。患者的白细胞下降是可以逆转的,且这些不良反应均可耐受,因而患者均完成了放化疗,没有中途退出,充分说明此种疗法的治疗优越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放疗和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子宫颈癌疗效确切,其中顺铂的用量为30mg/m2,静脉滴注,疗程4周,此种方法患者的近、远期效果好,远处转移及复发率低,产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因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子宫颈癌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顺铂用药方法、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子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给予放疗+顺铂化疗,观察顺铂的用量、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放疗同步化疗治疗中,顺铂的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30mg/m2,1次/周,且4周时对子宫颈癌的治疗效果最好。

关键词:顺铂,子宫颈癌,放疗同步化疗,效果观察

参考文献

[1]黄莉,施华球,王祥财,许明君.以顺铂为基础不同化疗方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临床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2011,06:641-644.

化疗用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资料来源

文献检索的范围主要是1990 ~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及万方医学网所收录的涉及“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文献,以“化疗”、“消化道反应”、“中药”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1. 2 纳入标准

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要目的,涉及中医方药治疗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文献以及具有明确处方及药物组成的文献。

1. 3 排除标准

( 1) 重复发表的文献,仅取一篇,其余排除; ( 2)非中医方药治疗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相关文献; ( 3) 临床检验指标研究类文献; ( 4) 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

1. 4 参照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1]、《中药大辞典》[2]及《临床中药学》[3]对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

1. 5 资料分析

( 1) 对文献中针对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症状体征有明确辨证的证型进行频次分析。

( 2) 统计文献中出现的方剂频次( 包括经典方剂与自拟方) 。

( 3) 统计文献中所有基础方( 不含加减) 的单味中药应用频次,按功效将其分类统计,并列出使用频次超过20次的单味中药。

1. 6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390篇,涉及方剂115首,其中经典方剂治疗46首,辨证自拟方69首。涉及中药按功效分共22类201种,总频次为4655次。

2. 1 证型分析

检索出的文献中,针对患者症状体征进行明确辨证的共有50篇,涉及证候类型17个,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为脾胃虚弱型、痰湿困脾型、胃阴不足型及寒热错杂型等。具体证候类型及频次见表1。

2. 2 方剂应用频次分析

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治疗中应用的传统方剂共46首,使用频次为349次,表2中所列为应用频次在5次以上的传统方剂。另外,自拟方剂治疗化疗后毒副反应的相关文章也不在少数,此研究中共检索到相关自拟方剂69首,组方上多以扶正、健脾、养胃为原则。

2. 3 中药应用频次分析

对统计文献中所有基础方( 不含加减) 的单味中药应用频次,按功效将其分类统计,应用的中药涉及22类,其中最常用的为补气药,其次为化痰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等( 表3) 。单味药应用频次最高的为甘草、茯苓、白术、陈皮等,表4所列为单味药应用频次为20次以上的中药。

3 讨论

3. 1 肿瘤患者化疗后的中医证候分型

本研究中通过对文献中证候类型进行分析可知,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辨证以脾胃虚弱为主,其次为痰湿困脾型、胃阴不足型及寒热错杂型等。中医学认为,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当属“胃痞”、“呕吐”等范畴,其病位在五脏,与脾胃相关,多为虚实夹杂、寒热互结之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则生化有源,五脏六腑皆受之。化疗药物易伤气血津液,损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运、邪毒内停、阻滞中焦、胃失和降,其临床表现有偏于脘腹痞满,胃呆纳差,饮食不香等; 有偏于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 有偏于腹胀便溏等[4,5]。随着化疗延续,脾胃气虚影响气血生成及运行,导致肝肾精血不足,肝肾亏虚等症状出现。因此,通过辨证分析可知,肿瘤患者化疗后以虚证为主,尤以气虚、阴虚为主; 病变脏腑主要以脾胃受损为主,肝肾亦受影响; 在兼证中多夹痰、夹瘀。

3. 2 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治则及方剂分析

针对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证候特点,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培本及扶正祛邪原则,具体治法有: 补气健脾、益气养阴、和胃降逆、补养气血、养肝益肾等。在用药上多选择具有补气健脾、行气化痰、利湿化浊功效的方药,培补先后天之气,促进机体恢复健康。如脾胃虚弱证选用四君子汤类( 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为主方; 痰湿困脾型选用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等; 肝胃不和型选用逍遥散、半夏厚朴汤等; 寒热错杂型选用半夏泻心汤; 胃阴不足型选用麦门冬汤、益胃汤等; 脾胃阳虚证选用附子理中汤加味。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应用频次前三位的传统方剂为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加味,其中应用频次最高的为四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为中医健脾和胃,益气扶正基础方,主要用于脾胃气虚,正气亏虚之证,临床常以此为加减,衍生多方,化疗期间使用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益气扶正,健脾和胃,脾升胃降,气行有常,湿浊得化,则诸症可缓[6]。再者为半夏泻心汤清寒热、调虚实、和阴阳、顺升降、消痞满、止吐利,可起到防治化疗期间以恶心呕吐为主的严重胃肠道反应[7,8]。其次为旋覆代赭汤,为治疗胃虚痰阻、噫气不除的代表方,健脾胃,化痰湿,降逆气,消呕恶[9,10]。

除了经典方剂外,许多医家根据临床对肿瘤后化疗消化道反应的患者的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形成了许多自拟方剂。如刘宝义等[11]应用补脾益气方( 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薏苡仁、鸡内金、当归、甘草) 治疗长春瑞滨 + 顺铂( NP) 方案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 吴国琳等[12]应用扶脾益胃煎剂( 石斛、苍术、薏苡仁、半夏、炒山药、茯苓、豆蔻、绞股兰、炒白芍、藿香) 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金莉等[13]应用人参二苓汤( 人参、紫苏梗、苍术、薏苡仁、猪苓、炒山药、茯苓、白豆蔻、枳壳、谷芽、麦芽) 防治胃癌化疗后不良反应,均取得确切疗效。大部分自拟方剂多为扶正祛邪、减毒增效之用,与经典方剂的应用在治则上趋于一致。

3. 3 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对检索文献中所有中药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药物按功效分多属补气药( 甘草、党参、大枣、黄芪、山药、人参、太子参等) 、化痰药( 半夏、竹茹、旋复花、桔梗、枇杷叶等) 、行气药( 陈皮、木香、枳实、枳壳等) 、利水渗湿药( 茯苓、砂仁、薏苡仁、厚朴等) 。其中以补气药使用频率最高,且用量亦大,这符合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的观点。如《外科医案汇编》云: “正虚则为岩。”肿瘤患者本身正气虚损,加之化疗药物耗损正气,使肿瘤化疗后患者正气虚损严重,尤其是脾胃受损严重,出现一系列消化道不适症状。因此,在治疗上重用补气药以培补正气。《医宗必读》: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也。”由于正气不足,尤其是后天之本,脾胃受损可导致痰湿内阻,郁结生热,内灼伤阴,耗气伤津,进而成瘀成积。因此,在重用补气药的前提下,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等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可见治疗上除了以扶正为基础,更须配合祛邪,做到标本兼顾虚实同治。

化疗用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在所有患者中男53例, 女33例, 患者的年龄在35~8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52.4±2.3) 岁;患者的病理类型如下:腺癌42例, 鳞癌35例, 腺鳞癌9例;患者骨转移灶的情况如下:脊柱41例, 肋骨20例, 其他部位25例;所有患者均无化疗禁忌以及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心肝功能不全等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一线化疗, 采用吉西他滨1 000 mg/m2, 第1、8天加用顺铂25 mg/m2的方案进行治疗, 每3周作为1个周期。治疗组患者增加唑来膦酸4 mg/次, 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 静脉滴注15 min, 每3周1次[3]。在2个周期之后复查骨X线以及骨显像。血清钙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

1.3 疗效评定

1.3.1 骨转移灶效果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指的是患者的所有转移灶都消失或者钙化;部分缓解指的是转移灶缩小或者出现钙化的现象;稳定指的是患者的病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进展指的是患者的病灶出现增大或者是出现了新的转移灶。

1.3.2 疼痛缓解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指的是患者的疼痛感完全消失;部分缓解指的是患者的疼痛出现明显的减轻现象, 并且患者的睡眠不受影响, 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微效指的是患者的疼痛感有稍微的减轻, 但是生活和工作还是受到影响;无变化指的是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减轻或者加重[4]。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骨转移灶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者骨转移灶治疗的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76.7%和6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6.0% (37/43) , 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74.4% (32/4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的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以及治疗6周检测血清钙发现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但是治疗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同时通过KPS评分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发现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肺癌极为常见的一种, 其发病率可以达到肺癌的80%左右, 尽管早期诊断效率较高, 但是由于部分患者没有严格进行临床治疗方法, 最终仍然会导致病情恶化, 进而发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逐步向骨组织迁延[5]。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目前主要采取化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患者身体机能较差, 使得化疗后病灶的改善情况不高, 因此不少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死亡[6]。该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该类患者进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方法, 发现该疗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结合多年临床经验, 对该次探究进行如下总结。

研究认为, 骨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最多的部分之一, 其中以腺癌发生率最高, 其次是鳞癌。通常来说, 骨转移其本身短期是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 但是如果不能够尽早救治则会导致骨相关事件出现的概率提高, 这些事件主要有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7]。研究表明骨转移大多数表现为溶骨性破坏, 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骨痛。患者疼痛程度的轻重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8]。以目前的医疗技术手段来看,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主要有止痛药、生物靶向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以及放疗等手段。但是上述的这些治疗方法都不能够彻底治疗全身的多发骨转移病灶, 治疗效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已有研究表明采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它能够有效阻止肿瘤细胞与骨质相结合, 从而阻止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发生和发展, 并且治疗骨转移所导致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该组研究也对其予以验证, 采取联合治疗的治疗组, 其骨转移病灶的有效率、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预后效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认为, 采取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的方法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从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 对照组仅通过单纯化疗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则通过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骨转移灶治疗效果、血清钙变化情况、疼痛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 治疗组骨转移灶临床有效率为76.7%显著优于对照组62.8%, 而且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为86.0%显著优于对照组74.4%, 同时观测两组患者血清钙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治疗组都显著占优, 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显著, 一方面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清钙水平, 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上广泛运用。

关键词:唑来膦酸,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秦燕, 冯奉仪.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的临床适应症及相关毒性[J].癌症进展杂志, 2008, 6 (1) :16-20.

[2]孙辉, 周军田, 张燕军, 等.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报告[J].中国肿瘤临床, 2005, 32 (15) :885-888.

[3]赵翌, 李疑, 白松, 等.唑来膦酸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J].癌症进展杂志, 2009, 3 (4) :395.

[4]陈惠国, 黄邵洪, 罗学平, 等.临床用药研究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 2011, 32 (13) :1744-1746.

[5]詹启敏.恶性性肿瘤侵袭与转移[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 2011:219-220.

[6]李河钊.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治疗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5下旬刊) :768-769.

[7]虞继红.唑来膦酸钠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肺癌骨移性疼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21 (7) :89-90.

上一篇:葡萄套袋技术下一篇:城市道路软基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