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2024-10-23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精选10篇)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1

目前,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手术或者放疗进行治疗, 具有非常好的效果[1]。在临床上, 这种方案目前是对晚期乳腺癌治疗最有效的方案[2]。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的60例乳腺癌晚期患者, 设为试验组, 均为Ⅲ~Ⅳ期乳腺癌患者, 年龄50~70岁, 平均 (60.5±4.0) 岁;其中Ⅲa期20例, Ⅲb期18例, Ⅳ期22例。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并确诊为晚期乳腺癌, 其中腺癌18例, 乳头状癌22例, 单纯癌20例。选取同期未行化疗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均为Ⅲa期患者, 年龄52~74岁, 平均 (61.0±3.5) 岁;其中腺癌16例, 乳头状癌20例, 单纯癌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在术前两周行TEC方案治疗, 并行根治改良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TEC化疗方案治疗。方案为:使用多西紫杉醇 (Rhone-Poulenc Rorer S.A., 批准文号:X20010340) 75 mg/m2、表阿霉素[辉瑞制药 (无锡) 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X20000496]60 mg/m2、环磷酰胺 (朝阳富祥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586) 500 mg/m2进行静脉注射。在对患者进行化疗之前, 给患者进行常规的静脉推注恩丹西酮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80185) 8 mg。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期间, 每隔3 d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症状在3度以上时, 则需要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21 d, 共进行两个周期。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根治改良手术治疗。在对患者化疗结束之后, 对患者进行内乳区预防性放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UICC制定的乳腺癌化疗后效果评价标准[3]。完全缓解 (CR) :患者的肿瘤组织完全消失, 并且需要消失持续4周以上[4];部分缓解 (PR) :患者的肿瘤缩小为50.0%以上, 并且持续消失时间在4周以上;无效 (NC) :患者的肿瘤出现增大, 并且在25.0%以上, 且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总有效=CR+PR。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随访, 试验组无病生存期为 (65.4±5.5) 个月, 与对照组 (35.0±2.5) 个月比较,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例 (%)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恶心和呕吐2例, 脱发20例, 白细胞减少8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呕吐和恶心12例, 脱发20例, 白细胞减少1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非局限性疾病, 在患病早期便易发生血行播散, 而局部晚期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更大[5]。新辅助化疗 (NST) 是近年来关于可手术的乳腺癌治疗的一个热点, 它在治疗早期进行全身性化疗, 具有缩小原发肿瘤灶、减少亚临床微小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的作用, 便于手术切除并能减少术中转移机会和预测化疗敏感性, 可提高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率[6,7]。经过研究表明, 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对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传统观点认为, 乳腺癌是一种局限性疾病, 其病灶微观状态稳定, 不发生早期转移。近些年的研究表明,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血行播散易发生于早期, 而局部晚期乳腺癌转移至远处具有相当高的概率。新辅助化疗在早期治疗中即进行全身性的化疗, 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减少术中转移机会, 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进行治疗, 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未因此而增加, 对患者的切口愈合影响不显著[8]。因此, 采用此方案对患者治疗是可行。经过此次治疗,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无病生存期为 (65.4±5.5) 个月, 短于对照组的 (35.0±2.5) 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出现恶心和呕吐2例, 脱发20例, 白细胞减少8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发生呕吐和恶心12例, 脱发20例, 白细胞减少1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 具有以下优点:有效地减少了患者肿瘤病灶的体积, 使得手术机会增多, 进而增加了手术切除几率。对Ⅲ、Ⅳ期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降期, 进而增加保乳手术机会[4]。对肿瘤血管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使得肿瘤细胞的活动得到降低, 减少或抑制病灶的转移, 效果肯定,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为延长患者的生产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 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治疗, 设为试验组, 选取同期未给予化疗的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无病生存期为 (65.4±5.5) 个月, 优于对照组的 (35.0±2.5) 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TEC方案进行治疗, 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并且能够有效地延缓和降低患者的复发几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疗,TEC方案,晚期乳腺癌

参考文献

[1]臧梦芳, 只向成, 张敏, 等.TAC、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 2011, 56 (6) :20-22.

[2]桑果, 王本忠.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性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 2011, 24 (6) :449-451.

[3]章丽丽, 葛海燕.术前TEC与EC→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53例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 2011, 17 (10) :1565-1566.

[4]傅健飞, 李曙光, 洪中武, 等.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 18 (7) :524-527.

[5]别克扎提·再孜提汉, 杨乐, 耿中利, 等.TEC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2) :129-130.

[6]徐有富, 唐川.TEC与CEF方案在乳腺癌术前化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1 (8) :880-883.

[7]王周权, 王学良.黄芪注射液联合TEC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11) :2244-2246.

[8]白晓蓉, 杨碎胜.Ki-67与乳腺癌基因分型在TEC方案新辅助化疗中的预测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34) :225-22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近期疗效

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86例,其中38例Ⅲ期乳腺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1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病程6个月~1年11例,1~3年21例,3年以上6例。术前均行钼靶摄片、B超检查,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原发肿瘤临床分期采用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第5版,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术后病理类型证实单纯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头状癌2例,髓样癌2例,术前采用CMF方案14例,剂量为CTX 600mg/m2、MTX 3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采用CEF方案24例,剂量ADM 8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经术前化疗后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仿根治术18例,乳房单纯切除术7例。术后辅助治疗同非术前辅助化疗组。

结 果

术前化疗后肿瘤原发灶除2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相对缩小。24例腋淋巴结肿大者淋巴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原发灶肿瘤全消3例(12.5%);有不同程度缩小25例(66%);无效2例(5%)。24例腋窝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经术前化疗后淋巴结肿瘤全消7例(29%);有不同程度缩小17例(71%)。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证实癌肿及淋巴结部分退变,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率达36例(95%)。

讨 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临床Ⅲ期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7.8%~36.10%,此类癌不仅原发癌局部浸润较广而且多数患者体内存有微转移灶,以往曾有学者将此类癌列为不可手术类,70年代后期,医学界进行了大量实验室研究也临床实践,在证明辅助化疗能有效地控制体内隐匿为转移癌,从而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前提下,将术前化疗为先导的综合治疗引入对局部晚期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至今,新辅助化疗(有称术前化疗)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常规或标准措施。现总结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38例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体会如下:根据1997年UICC TNM分类分期,临床Ⅲ期肿瘤分为ⅢA期:其中包括T0~T2且N2.M0(肿块大小0~0.5cm但同侧转移性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组织固定,肿块>5cm,同侧也淋巴结转移或融合成团。ⅢB期:其中包括T4即肿块侵犯胸壁与皮肤;或在任何T即不论肿瘤大小,N3即同侧乳内淋巴结转移。本组中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缩小28例,腋淋巴结缩小24例。其中,腋淋巴结缩小较原发灶缩小为快,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可下调乳腺癌的分歧,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是一个有用的辅助治疗。同时,经过术前化疗,绝大部分无法手术的肿块缩小至可行手术范围且患者的病情可获满意控制,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

目前国际上对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范围已明显减少。对大多数早起患者而言,保留乳房的局限性手术加术后化/放疗正日趋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且易为大多数早起乳腺癌患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早期患者而言,虽然一来说预后较好,但其中有一些病例如原发灶较大,病理组织学分类较晚或腋淋巴结有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试验阴性者,治疗后难免出现转移或复发,如何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彻底控制癌瘤、提高远期疗效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已有人将术前化疗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曾有报道,术前化疗组行保乳手术可达81%且能有效地控制淋巴结转移癌,降低其阳性率。对于乳腺癌来说,以上报道可以说是对一向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传统意识的挑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参与到这一新动向中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手术一直作为乳腺癌的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但其不可能完全切除微小转移灶,而这些微小转移灶终将成为日后隐患。另外,手术降低机体免疫力,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手术前肿瘤对化疗药物较敏感、产生抗药性的机会较少。虽然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Ⅲ期乳腺癌及部分早起乳腺癌的治疗中,但生存方面尚无证据表明,术前化疗优于术后化疗。因此术后病例都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本组中术后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36例(95%)。从中可以观察到原发癌对所有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助于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也为方案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对于Ⅲ期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同时为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必须指出,术前化疗的目的并非仅限于使较大的瘤体缩小以利于手术或增加实行保乳手术的几率,更重要的仍应是希望利用微转移癌术前所固有的生物学特点,采用术前化疗并改善其远期疗效。因此对我们来说,如何证实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及如何完善术前化疗方案的选择等等一系列问题有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以达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共有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年龄28~65岁, 平均年龄48岁, TNM临床分期Ⅱ期20例, Ⅲ期18例, 有淋巴结转移23例, 无淋巴结转移15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32例, 浸润性小叶癌2例, 混合性浸润癌3例, 化生性癌1例。

1.2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患者就诊前未接受过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排除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 患者年龄<70岁, 卡氏评分≥80分, 化疗前经B超、X线胸片 (或胸部CT) 除外远处转移。Ⅲ期患者骨扫描除外骨转移。经麦黙通穿刺活检针对乳腺癌原发病灶穿刺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 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ER、PR及HER-2的表达。

1.3 治疗方法

紫杉醇175 mg/m2或多西他赛75 mg/m2, 表柔比星75 mg/m2, 环磷酰胺500 mg/m2, 21 d为1个周期, 共2~6个周期。治疗过程中每2~4天监测血常规, 化疗前1天以及化疗第1、2天预防性予以地塞米松片7.5 mg, 2次/d, 口服;化疗中若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L时, 则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V) 治疗。每个周期化疗前和手术前对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进行评估, 2个周期后肿瘤无明显缓解者, 更换治疗方案或转手术治疗, 术后更换方案。如临床有效, 视情况继续化疗2~4个周期。

1.4 疗效评定标准

乳腺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大小通过临床体检和彩超检查进行评估 (部分患者结合MRI进行评价) ,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参照RECIST实体肿瘤疗效评定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疾病稳定 (SD) 以及疾病进展 (PD) 。手术标本中无肿瘤病灶残留或仅有原位癌残留, 同时淋巴结无浸润性病灶残留则可判定为病理完全缓解 (p CR) 。化疗的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总有效率= (CR+PR)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38例患者均接受了2~6 (中位数为3) 个周期的新辅助TEC方案化疗。11例 (28.9%) 在治疗中将多西他赛及表柔比星的剂量下调为方案剂量的85%~90%。新辅助化疗后, 9例达CR (23.7%) , 24例PR (63.2%) , 总有效率为86.8%;另有3例SD (7.9%) , 2例PD (5.3%) 。38例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2~6周期后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3例行保乳手术, 其余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本组有7例 (18.4%) 达到p CR, 其中Ⅱ期5例, Ⅲ期2例。

2.2 毒性反应

本组38患者共接受了128个周期的新辅助TEC方案化疗, 没有发生药物所致的死亡和严重不良反应。治疗中出现的重度骨髓抑制, 是导致化疗药物剂量调整的主要原因, 其中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分别占39.5%和28.9%, 5例 (13.2%) 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给予抗感染及生白药物治疗后好转, 没有严重败血症的发生。本研究中应用的紫杉醇, 在首次使用时的最初几分钟有2例患者出现了明显胸闷及呼吸困难, 通过减慢滴速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等对症处理后缓解, 并未影响后续治疗及患者的依从性。非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多为轻、中度, 其中常见的有脱发、恶心或呕吐、腹泻便秘、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脏毒性等, 见表1。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可于术前控制全身的亚临床转移灶, 降低肿瘤分期、分级, 提高保乳治疗机会, 同时提供体内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信息, 为术后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目前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尤其是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 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法。并且有逐步应用于早期可手术乳腺癌的趋势[5,6]。三阴乳腺癌是乳腺癌的一种分子亚型, 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和较差的预后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 传统的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靶向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无效, 而且目前尚无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指南[7], 因此只能按乳腺癌常规化疗进行。已有研究[8]证明在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 早期使用含紫杉类方案化疗可以获得较高的p CR率者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 获得较好的预后, 所以在毒副反应可以耐受的前提下, 应选择最大可能使肿瘤达p CR的方案。

本研究采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及环磷酰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治疗, 评估该化疗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结果38例患者中9例达CR (23.7%) , 24例PR (63.2%) , 总有效率86.8%;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本组有7例 (18.4%) 达到p CR, 说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此方案敏感, 但低于文献报道[8,9]的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序贯FEC或FAC方案 (p CR达28%~45%) 。这可能与本院收治的患者, 大多为农村患者, 就诊时肿瘤分期偏晚有关。TEC方案新辅助化疗主要的毒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脱发和胃肠道反应等。其中骨髓抑制较重, 大部分患者均需要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 没有出现较严重的败血症、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脏毒性反应。显示紫杉类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的方案在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近期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 (TEC) 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 方案为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3周方案, 术前化疗2~6个周期, 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38例患者接受2~6个周期TE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 总有效率86.8%;9例达CR (23.7%) , 24例PR (63.2%) , 另有3例SD (7.9%) , 2例PD (5.3%) 。经手术后病理证实, 本组有7例 (18.4%) 达到p CR。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占39.5%和28.9%, 5例 (13.2%) 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常见的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为脱发、恶心或呕吐、腹泻或便秘、肝肾及心脏毒性等, 但多呈轻、中度反应。结论 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新辅助化疗。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紫杉醇/多西他赛,表柔比星

参考文献

[1]Perou CM, S?rlie T, Eisen MB, et al.Molecular portraits of human breast tumours.Nature, 2000, 406 (6797) :747-752.

[2]Gangi A, Mirocha J, Leong T, et al.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Nodal Metastases.Ann Surg Oncol, 2014, 21 (13) :4098-4103.

[3]Dent R, Hanna WM, Trudeau M, et al.Pattern of metastatic spread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Breast Cancer Res Treat, 2009, 115 (2) :423-428.

[4]Lin NU, Claus E, Sohl J, et al.Sites of distant recurrence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high incidenc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tastases.Cancer, 2008, 113 (10) :2638-2645.

[5]Specht J, Gralow JR.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Semin Radiat Oncol, 2009, 19 (4) :222-228.

[6]陈盛, 陈灿铭.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国癌症杂志, 2012, 22 (9) :714-718.

[7]Abramson VG, Lehmann BD, Ballinger TJ, et al.Subtyping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Implications for therapy.Cancer, 2014 (10) :100.

[8]Liedtke C, Mazouni C, Hess KR, et al.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Clin Oncol, 2008, 26 (8) :1275-1281.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4

[关键词] 新辅助化疗;放疗;晚期宫颈癌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46-02

宫颈癌是妇产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资料显示每年世界上有50多万的新增宫颈癌患者,且有20万宫颈癌病例死亡[1-2]。宫颈癌一旦发现,往往是出于中晚期,临床治疗往往以化疗和放疗为主[3-4]。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09年1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53.5±12.2)岁;组织病理学分型:鳞状细胞癌38例,腺癌20例,腺鳞癌2例;高分化者22例,中分化者28例,低分化者10例。参照国际妇科联盟2000年制定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ⅢA期25例,ⅢB期30例,ⅣA期3例,ⅣB期2例。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组)30例和对照组(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组织病理学分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放疗。

新辅助化疗:长春新碱1 mg/m2,第1天;顺铂60 mg/m2分3 d应用;平阳霉素25 mg/m2第1~3天;10 d重复1次,共3个周期。在第2次化疗之后给予根治性放疗,给予全盆腔外照射,剂量为20~30 Gy后,通过盆腔四野外照射,在B点剂量为50 Gy,每周进行一次腔内放疗,每次6~7 Gy,A点量达到85 Gy。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参照WHO实体瘤疗效的评价标准[5]:完全缓解(CR):局部晚期宫颈癌完全消失,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体积缩小大于50%,维持时间超过1个月;稳定(SD):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缩小率在25%~50%之间;进展(PD):局部晚期宫颈癌病灶增大超过25%以上或者有新的病灶出现。总缓解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Neu)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PLT)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6-7]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宫颈癌妇产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全球女性中排第二位恶性肿瘤[8-9]。近年来宫颈癌发生率呈现明显升高和低年龄化趋势,其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0-11]。宫颈癌转移途径主要为直接蔓延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少见。新辅助化疗主要是通过2~3周期的化疗,缩小瘤体,对微小残留病灶,提高手术和放疗的根治几率。宫颈癌细胞对于放射线的敏感性分裂期最高,其在DNA合成期最低,低分化的宫颈癌细胞成熟度较低,细胞分裂增殖性较高,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比例相对较大,对于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另外有资料显示,新辅助化疗和放疗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化疗可以使癌细胞和放疗敏感周期同步化,缩小肿瘤细胞的同时提高了放疗的敏感性,减少宫颈癌的转移。有研究表明,通过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淋巴细胞免疫能力,降低局部患期宫颈癌肿瘤细胞增殖,增加凋亡[12]。本研究通过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观察组与单纯放疗治疗对照组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郢,周琦,王冬,等.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宫颈鳞癌放疗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6,35(13):1202-1204.

[2] 邱云芬,陆云燕,陈小军.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5,10(6):662-663.

[3] 曲思娆,武昕,赵晶,等.单纯放疗、新辅助化疗及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临床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12):943-945.

[4] 赵淑萍,王泽华.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68例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4):271-273.

[5] 沈铿,郎景和.妇科肿瘤临床决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43-346.

[6] 刘萍,魏鏡讚.局部晚期宫颈癌动脉化疗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11,27(3):181-183.

[7] 黄丽萍,韩栋. PF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4):789-790.

[8] 郭小青,汪琛,肖震宇.放疗前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18-2719.

[9] 阙瑜妮.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J].重庆医学,2010,39 (12): 1559-1560.

[10] 成荣杰,付艳.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 (3): 352-354.

[11] 伍奕,李焕德.新辅助化疗结合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南药学,2010,8(5):353-359.

[12] 吴良芝,李春梅,刘雯雯,等.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分子疗效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5):738-741.

(收稿日期:2012-02-09)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5

关键词:局部进展期胃癌,XELOX,新辅助化疗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胃癌可能治愈的惟一方式,因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表现,超过2/3的患者就诊时即处于进展期。已有远隔转移的进展期胃癌无根治性手术条件,局部进展期胃癌亦仅40%~50%的患者获得R0切除[1,2,3]。无法手术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仅3~11个月[4]。目前认为,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通过术前化疗即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从而延长术后生存期[5]。

该文选择县人民医院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37例应用XELOX方案实施新辅助化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统计该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

(1)经胃镜活检及螺旋CT确诊为局部进展期胃癌;(2)未行抗肿瘤治疗的初治患者;(3)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均正常;(4)KARNOFSKY评分≥70;(5)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6)患者知情同意。

1.2 一般资料

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符合入选条件者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34~68岁,平均5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者9例,血压均控制在130/80 mm Hg左右;合并糖尿病者3例,血糖控制在6~10 mmol/L范围内;术前肿瘤TNM分期:Ⅱ期9例,Ⅲ期18例,ⅣM0期10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10例,高分化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2例。

1.3 化疗方案

按照XELOX方案用药:奥沙利铂(乐沙定)85mg/m2持续静脉滴入3 h,化疗前30 min给予格拉斯琼3 mg静脉注射,第1天;卡培他滨(希罗达)每日2.5 g/m2,每日总剂量分早晚2次于饭后半小时吞服,第1~14天;休息1周,3周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维生素B6(100 mg,2次/d)减轻药物反应。化疗期间嘱患者保暖,禁冷食、冷饮及接触冷水。化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在每个疗程开始和结束时各检查1次肝、肾功能,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按照WHO标准手术治疗。

1.4 疗效评价

采用RECIST判定标准[6]。可观察病灶均应用螺旋CT测量并比较。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灶完全消退;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灶最长径缩小≥30%;疾病稳定(no change,NC):病灶最长径缩小<30%或增大<20%;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病灶最大长径≥20%;用CR+PR统计化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

1.5 副反应评价

毒副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常见毒性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

2 结果

全组37例患者在完成两周期化疗后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5例(13.5%),PR14例(37.8%),NC15例(40.5%),PD3例(8.1%),RR51.3%(19/37)(表1)。所有患者均在两周期化疗后的2~3周内行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32例,其中30例(81.1%)达到R0根治,姑息性切除5例。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Ⅰ期4例(10.8%),Ⅱ期12例(32.4%),Ⅲ期13例(35.1%),Ⅳ期6例(16.2%),2例(5.4%)达到病理完全缓解;Ⅱ期及以下者总例数:Ⅲ/Ⅳ期总例数=18∶19,比例高于化疗前(9∶28),应用χ2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术后分期与其化疗前分期进行比较显示,2例(5.4%)达到病理完全缓解,4例(8.1%)降期至Ⅰ期,8例(21.6%)降至Ⅱ期,降至Ⅱ期及以下者共14例(37.8%)(见表2、3)。在32例进行了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中,T44例(12.5%),T313例(40.6%),T29例(28.1%),T14例(12.5%),Tx2例(6.3%);N32例(6.3%),N29例(28.1%),N116例(50%),N05例(15.6%)(见表3)。

注: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组37例化疗后均可评价副反应,主要副反应为周围神经毒性,表现为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指(趾)端或口周麻木,感觉迟钝,用药当天或第2、3天后出现,冷刺激加重,数天后可自行消失。全组56.8%(21/37)出现上述症状,为Ⅰ级/Ⅱ级;其次为手足综合征,有40.5%(15/37)出现,为Ⅰ级/Ⅱ级,口服维生素B6可减轻症状;全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为21.6%(8/37),较低,为Ⅰ级/Ⅱ级;其他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脱发、肝功能异常等均少见,没有因不良反应而终止化疗病例,无化疗相关性死亡(见表4)。

3 讨论

进展期胃癌往往因肿瘤侵及邻近脏器或广泛浸润转移而放弃手术或仅行姑息性切除。研究表明对于T4期、甚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目的的积极手术仍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7]。

为了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目前多采用新辅助化疗来降低肿瘤术前分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有以下几个优点:(1)防止术后肿瘤血供改变影响化疗效果;(2)防止切除原发肿瘤刺激剩余肿瘤生长;(3)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4)减少术中播散,消除潜在的微转移灶,减少术后转移、复发;(5)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合理选择敏感药物[8]。

一般认为,选择局部进展期的胃癌患者较为合适。存在远处脏器转移或腹腔广泛转移的患者即使肿瘤缩小也无根治性条件,而病变较早的患者则容易因为化疗无效而失去最好的手术时机。因此,一般的胃癌新辅助化疗研究多纳入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Ⅱ、ⅢA、ⅢB、ⅣM0,TNM分期,UICC,1997)的胃癌患者,有客观可测量的病灶便于评价疗效,患者的其他脏器功能可以耐受化疗[9,10]。全组37例患者治疗前均处于局部进展期,均经胃镜下活检确诊,并由CT证实有可测量的病灶,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等均正常,KARNOFSKY评分≥70,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

全组病例均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即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系第3代铂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阻断DNA的复制与转录,可在15 min内完成全部DNA的结合[11]。体内外试验表明,奥沙利铂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有显著抑制作用[12]。卡培他滨(希罗达)是新一代的氟尿嘧啶类药物,可以在肠道内原型吸收,在肿瘤内激活转化成具有高度抗肿瘤活性的5-Fu,故其肿瘤选择性高,特异性强,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和较轻的不良反应。据报道奥沙利铂可以上调TP酶,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在安全性方面,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显示较好的耐受性[13,14,15]。

全组资料显示,应用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较好,2周期化疗后RR为51.3%(19/37),国内李杨等[16]统计分析XELOX方案用于胃癌新辅助化疗RR为47.1%(16/34),王鹏远[17]统计RR为48.1%,与笔者的结果相近;全组术后组织病理学分期:2例(5.4%)达到病理完全缓解,4例(8.1%)降期至Ⅰ期,8例(21.6%)降至Ⅱ期,降至Ⅱ期及以下者共14例。术后Ⅱ期及以下者总例数:Ⅲ/Ⅳ期总例数=18∶19,比例高于化疗前(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术前分期。肿瘤分期降低后,根治性切除率相应升高,全组根治性切除32例,其中30例(81.1%)达到了R0根治,远高于国内外学者统计的未行新辅助化疗而直接手术的R0根治率(40%~50%)[1,2,3]。

新辅助化疗应及时评价,每4~6周即进行一次疗效评价,不应超过6周,以便及时了解患者对化疗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策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不能因为化疗有效而持续化疗,如已达到目的应尽早手术,术前化疗绝不超过3个月[17]。患者一般可在化疗后3周内恢复,从停止化疗到进行手术的间隔时间不应太久,如患者一般条件允许,以3周左右为佳;特别是需要病理组织学评价化疗疗效,而化疗周期仅为1~2个周期者,争取间隔2周左右进行手术,否则,很难通过病理学来准确判断化疗疗效[5]。全组患者均行两周期化疗后评估疗效,并在两周期化疗后的2~3周内行手术治疗,化疗疗效与国内学者统计相当。

在副反应方面,全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毒性,64.86%(24/37)出现,考虑与奥沙利铂相关。避免冷刺激可减轻周围神经毒性症状,数天后可自行消失;其次为手足综合征,有45.95%(17/37)出现,考虑与卡培他滨相关,局部皮肤保持湿润,避免接触过冷、过热、尖锐及刺激性物品,口服大剂量维生素B6可减轻症状。全组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的程度均较轻,为Ⅰ/Ⅱ级,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完成化疗,无因此而放弃治疗或药物减量病例。其他副反应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发生率均低。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8 月—2015 年3 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6 例乳腺癌患者, 均为Ⅱ ~ Ⅲ期浸润性导管癌, 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6 例和对照组40 例。试验组患者年龄40 ~ 49 岁, 中位年龄45. 3 岁; 对照组患者年龄42 ~ 58 岁, 中位年龄47. 6 岁。经空心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患者均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经心脏超声、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腹部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和远处转移患者。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时均未曾接受任何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试验组采用TEC方案治疗, 对照组采用TE方案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第1 天静脉滴注各组化疗药物 ( 药物均来源于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试验组给予多西他赛 ( 国药准字H20084627) 75mg / m2+ 表柔比星 ( 国药准字H20000496 ) 60mg / m2+ 环磷酰胺 ( 国药准字H20030561 ) 500mg / m2; 对照组TE新辅助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75mg/m2+ 表柔比星60mg / m2, 21d为1 个周期, 治疗4 个周期。

在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前半个小时, 给予患者地塞米松10mg防过敏, 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抑酸, 拉莫司琼等止吐。当乳腺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2 × 109/ L时, 皮下注射300g瑞白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进行化疗时, 对天冬氨酸端氨基转移酶 ( AST) 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 进行监测, 行保肝治疗; 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当患者静脉滴注蒽环类药物总剂量超过300mg/m2时, 给予右丙亚胺进行心脏保护。患者在4 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手术治疗。

1. 3 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评价[5]按照实体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以疾病进展 ( PD) 和疾病稳定 ( SD) 为无效, 部分缓解 ( PR) 和完全缓解 ( CR) 为有效。按照Miller Payne标准病理评价患者病理疗效, 定义当全部切片均未残留导管内癌和浸润性癌 ( 包括腋窝淋巴结转移) 为病理完全缓解 ( PCR) , Ⅰ级+ Ⅱ级为无效, Ⅲ级+Ⅳ级+ Ⅴ级为有效。参照WHO化疗毒副作用分级标准进行化疗毒副作用分级 ( 0 ~ Ⅳ级) 。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 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两组患者病理学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3) 。

2. 2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比较试验组保留乳房率为5. 88% , 对照组为8. 45% , 两组患者保留乳房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2. 3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比较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4) 。

3 讨论

在乳腺癌早期治疗中, 相对于传统术后化疗, 新辅助化疗表现出其独有优势[4,5,6]。新辅助化疗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体内监测治疗效果的机会; 能够缩小肿瘤直径、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乳房保留率; 可以更便捷地进行预后指标、耐药机制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临床研究。乳腺癌早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已被广泛认可, 新辅助化疗也成为其全身治疗的一部分, 但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标准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国内以紫杉醇类联用蒽环类化疗方案应用广泛, 但也有联用环磷酰胺获得理想疗效的报道。

研究表明,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多西他赛与多柔比星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 PCR率升高[4]。也有研究表明, 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环磷酰胺与表柔比星联用的新辅助化疗中加入紫杉醇, 患者PCR率也出现显著增加[6]。桑果等[7]在TEC和TE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中, 两种方案患者的PCR率和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有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TEC和TE方案总有效率和3 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8]。目前对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仍然较少, 还需要大量的样本进一步开展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理学疗效比较, 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PCR率都不是很令人满意, 这可能与本研究的药物剂量和化疗周期相关, 有研究表明药物剂量增加和化疗周期延长能够使PCR率提高。此外, 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乳腺癌患者的保留乳房率都不到10% , 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 ( 1) 相对西方国家的女性, 亚洲女性乳房较小, 以致乳房保留后其形态也欠佳, 导致大众接受度低; ( 2) 国内患者的观念相对保守, 担心乳房的保留会引起乳腺癌复发, 所以大多接受乳房全切治疗; ( 3) 国内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疗效, 目前的化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还达不到保留乳房手术标准。本研究中对两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常见的毒副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心呕吐和心脏毒性等毒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且两组患者中均未有Ⅲ级和Ⅳ级严重恶心呕吐事件发生, Ⅲ和Ⅳ级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也较低, 无大于Ⅱ级的心脏毒性发生。本研究中毒副作用较少, 可能与化疗过程中的及时预防, 对症给药有关。

总之, 新辅助化疗对治疗乳腺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都有较高的临床和病理学疗效, 毒副作用较少。但是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相比较, TEC方案有更好的病理学缓解作用, 所以其在临床应用中更有优势。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3月高安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6例乳腺癌患者, 均为ⅡⅢ期浸润性导管癌, 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6例。试验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 (TEC方案) , 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和表柔比星化疗方案 (TE方案)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 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病理学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保留乳房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都有较高的临床和病理学有效率, 毒副作用较少。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化疗, 辅助,疗效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Untch M, Konecny GE, Paepke S, et al.Current and future role of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J].Breast, 2014, 23 (5) :526-537.

[2]张宾, 陈志军, 孙正魁, 等.外周血E2水平与三苯氧胺治疗ER+乳腺癌疗效关系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 2013, 48 (11) :866-882.

[3]彭有圣, 李慧华, 赵培培.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在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江西医药, 2013, 48 (11) :1075-1076.

[4]Gampenrieder SP, Rinnerthaler G, Greil R, et al.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argeted therapy in breast cancer:past, present, and future[J].J Oncol, 2013:732047.

[5]李瑶, 齐晓伟, 杨新华, 等.TEC及TE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J].中华乳腺病杂志, 2014, 8 (6) :17-22.

[6]Redden MH, Fuhrman GM.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J].Surg Clin North Am, 2013, 93 (2) :493-499.

[7]桑果, 王本忠.TE方案和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及毒性对比分析[J].安徽医学, 20l1, 32 (4) :449-451.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 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辅助化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辅助化疗。患者年龄22岁~66岁, 平均年龄 (45.8±5.1) 岁;28例肿瘤直径<2.0 cm, 12例肿瘤直径2.0 cm~3.0 cm;肿瘤临床分期:Ⅱ期18例, Ⅲ期22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13例, 未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2组患者在年龄、临床肿瘤的分期以及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辅助化疗方式

2组患者均在疗前给予6 h、12 h口服地塞米松;并在化疗前30 min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 mg+苯海拉明20 mg, 防止过敏现象的发生。

1.2.1 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辅助化疗。给予由山东齐鲁制药生产的多西他赛注射液75 mg/m2静脉续滴治疗, d1;联合由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表柔比星注射液60 mg/m2静脉注射治疗, d1。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由江苏恒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环磷酰胺500 mg/m2行静脉注射, d1。1个疗程为21 d, 每次化疗时使用昂丹司琼等减轻胃肠道反应。

1.2.3 每一个辅助化疗周期后, 均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 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当白细胞 (WBC) 值下降至<3×109/L时, 需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治疗;当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或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值的上限时, 进行保肝治疗。完成4个周期的化疗后, 所有患者均进行查体、B超、乳腺钼靶片等检查, 并对疗效进行评价。

1.3 疗效评定指标

以国际抗癌联盟 (UICC) 实体瘤疗效评估指标为基础进行本次研究疗效的评定[2], 肿瘤大小根据B超检查及临床查体进行双径的测量, 标准为肿瘤的最长直径×最长垂直径。化疗后肿瘤病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标本中无肿瘤残留病灶或是原位癌的残留———病理完全缓解;化疗后肿瘤的体积减小在50%以上———部分缓解;肿瘤减小在50%及以下或是增大程度在25%以内———疾病稳定;肿瘤病灶变大或是新病灶的出现———疾病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见表1。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逐渐在其综合治疗中得到应用, 相关资料表面[3], 新辅助化疗与常规化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相似, 其对肿瘤分期的降低具有明显作用, 显著提高保乳率, 且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情况较好。所以临床研究致力于病理完全缓解率的提升, 通过在辅助化疗方案中加入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抗癌药物、改良用药方式、增加化疗周期等改变, 以期促进病理完全缓解率的提高。

多西他赛是抗肿瘤药物, 具有特异性细胞周期性, 通过对细胞的分裂间期以及有丝分裂的细胞功能产生干扰, 进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对微管蛋白的装配稳定具有促进作用, 可加速其稳定化, 并对其解聚产生抑制而进一步对有丝分裂产生抑制。表柔比星也是抗肿瘤药物, 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周期性, 能够直接在DNA的碱基对中进行嵌顿, 对转录产生干扰, 阻断m RNA的生成, 进而对m RNA和DNA的生成产生抑制。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中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蒽环类药物和 (或) 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4]。本文观察组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90.%, 高于对照组的80.0%;总不良反应率为65.0%, 低于对照组的85.0%, 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 。两种治疗方式的近期效果相近, 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5]。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脱发、呕吐以及心脏毒性等, 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后可缓解, 证实了预防性给药后, 患者在化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 提高了辅助化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较佳, 其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高, 增加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 探索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 (TE/TEC) 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 按照化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辅助化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辅助化疗, 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中, 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显著, 安全性较高,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杨俊娥, 陆苏, 刘红, 等.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 2011, 38 (7) :405-408.

[2]李冬云, 黄昌杰, 湛永滋, 等.乳腺癌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观察 (附64例报告) [J].广西医学, 2012, 34 (9) :1215-1216.

[3]桑果, 王本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方案近期疗效观察及化疗前后Ki-67的表达变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11) :1181-1184.

[4]陈峰, 沈霞平, 边林莉, 等.TE方案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肿瘤, 2013, 22 (11) :926-930.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3~72岁, 平均年龄48.3岁。本组9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均通过粗针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与免疫组织化明确HER-2、ER、PR, 患者PS评分为0~2分, 患者均具有可测量病灶, 且患者均无远处转移现象发生。患者乳腺癌分期标准:其中31例患者为ⅡB期, 34例患者为ⅢA期, 33例患者为ⅢB期。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TAC化疗。即于治疗第1天给予患者135 mg/m2紫杉醇或75 mg/m2多西他赛治疗, 同时给予患者600 mg/m2环磷酰胺治疗;于治疗第2天给予患者75 mg/m2表柔比星或者40 mg/m2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TP化疗, 于治疗第1天给予患者135 mg/m2紫杉醇或75 mg/m2多西他赛治疗, 于治疗第2天到第4天给予患者30 mg/m2顺铂治疗, 所有药物全部采用静脉滴注, 两种化疗方案均以21 d作为1个周期。化疗前两组患者均肝肾功能、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心电图检查。且化疗前两组患者均行5-HT, 受体拮抗剂治疗及地塞米松治疗, 同时两组患者均行静脉置管及心电监护。此外, 还要给予对照组患者水化利尿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每个化疗周期开始前评价其疗效, 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明确是否需行下1周化疗。待患者出现肿瘤进展后, 停止新辅助化疗, 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1.3 疗效判定

疗效评价主要包含部分缓解与完全缓解、进展与稳定等几部分, 其中完全缓解包含临床完全缓解及病理完全缓解2种, 本次研究中以病理完全缓解作为观察指标。有效率=病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不良反应评价:其主要包含肝肾功能、血液学、脱发、心脏、胃肠道等几项内容, 共分为0、1、2、3、4五个等级。每周期均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评价[1]。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 (±s) 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 (P<0.05) ,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49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房性前期收缩, 给予其营养心肌等针对性处理后患者均明显好转;对照组49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2级肾功能损伤, 给予其利尿、输液等针对性治疗后恢复正常;观察组49例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 31例患者发生3~4脱发, 对照组49例患者中10例患者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 11例患者发生3~4脱发,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中9例患者发生3~4级胃肠道反应, 对照组中30例患者发生3~4级胃肠道反应,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三阴性乳腺癌即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呈阴性表达的乳腺癌[2]。三阴性乳腺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 其占据了全部乳腺癌的15%左右[3], 严重影响着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 临床上必须要及时探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

由于该病缺乏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的靶点, 因此, 现阶段临床上尚未明确该病的有效治疗方式, 而化疗则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成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一项有效手段。尤其是近几年来, 术前新辅助化疗逐渐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 相关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化疗有着较强的敏感性, 因此, 将其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病理缓解率,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上通常将单药化疗或联合化疗作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 特别是应用紫杉醇类及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式更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关研究表明行紫杉醇化疗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行紫杉醇治疗的患者, 同时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行紫杉醇类药物化疗, 其有效率分别为85.71%, 81.63%, 这就说明给予患者紫杉醇化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关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有着较大的关系, 其主要是指因为乳腺癌易感基因1发生突变而对患者基因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从而导致患者发生乳腺癌。相关研究表明, 顺铂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发挥着有效的作用, 其能有效的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Yi等的研究表明给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顺铂治疗后其病理完全缓解率到达23%~90%, 远高于未经顺铂化疗的患者, 然而由于该类药物的敏感性主要源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1突变, 因此, 对于其突变率和阴性结果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虽然化疗逐渐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临床上在重视化疗对患者近期疗效影响的同时还要加强化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的重视。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49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房性前期收缩, 给予其营养心肌等针对性处理后患者均明显好转;对照组49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2级肾功能损伤, 给予其利尿、输液等针对性治疗后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的3~4级血液学毒性及脱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新辅助化疗TAC与TP方案对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TAC与T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 观察组行TAC化疗, 对照组行TP化疗, 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郁程度明显低于常规 (P<0.05) , 观察组3例患者出现房性前期收缩, 对照组中4例患者出现2级肾功能损伤;观察组患者的3~4级脱发率及学毒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的3~4级胃肠道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新辅助化疗TAC与TP方案对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且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TAC,TP,三阴性乳腺癌

参考文献

[1] 尼杰, 智英辉.只向成.P5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J].天津医药, 2013, 8 (4) :127-128.

[2] 张清媛.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和治疗对策[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9, 5 (10) :198-199.

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篇9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选取在2008年5月~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总的有效率为56.7%,对化疗的患者主要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化疗顺利进行的保证,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辅助化疗 疗效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02-01

近些年来,每年乳腺癌患者高居不下,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全球乳腺癌每年的发病数超过138万。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治疗的方案已经发生了较为彻底的转变,由单纯手术治疗转向了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同时合并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療等多种方式相结合[1,2]。乳腺癌较之其它肿瘤,有着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其预后的特点。在实体瘤中,化疗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因此,化疗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运用的化疗方案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有较好的化疗效果[3]。由患者个体化治疗等某些方面原因考虑,将该方案用于术后辅助化疗同蒽环联合紫杉醇类药物方案进行比较,判断其在术后辅助化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对2008年5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经过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2008年5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初诊为乳腺癌的患者,本组全部6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肿瘤部位:1例双侧乳腺癌,60例单次乳腺癌。纳入标准[4]:①病理诊断作为入组患者乳腺癌诊断。②患者术前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双乳双腋彩超、双乳钼靶以及腹部彩超等检查,排除心、肝、肾等疾病史与肿瘤转移患者。③在手术前未进行任何治疗,乳腺癌临床分期参照国际抗癌联盟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合作制定的乳腺癌TNM分期第七版标准,完成辅助化疗。④患有神经感觉异常,合并其他肿瘤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除外。⑤本组全部患者均同意化疗,由患者自己或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随访。研究对象的随访次数均超过一次。随访方式:来院就诊,电话。随访起点:手术之日;随访终点:2011年5月31日作为乳腺癌转移或者失访的时间。

1.3 结果。使用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方案一段时间之后,本组全部6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完全缓解为4例,肿瘤部分缓解为30例,进展的患者为5例,肿瘤无变化的患者为21例。本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来计算,总的有效率为56.7%。与此同时,本组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胃肠道反应的护理。胃肠道反应是乳腺癌辅助化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2例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6.7%。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对患者的影响很大,可能导致患者在饮食时发生困难,从而造成营养不良,不利于病情的恢复。用户人员应及时与患者阐述产生胃肠道反应的机制、以及防范和治疗的措施,让患者树立信心,减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5]。

2.2 骨髓抑制。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化疗的各项适应症,在给予患者化疗之前要检查好血象骨髓,化疗的前提条件:检测的白细胞数应高于3.0×109/L,以及检测的血小板数应高于60×109/L,避免患者由于身体产生的免疫抑制影响到康复治疗。在化疗过程中,处理好患者的消毒隔离工作,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交流,减少家属和亲属探望的次数,防止发生交叉感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在乳腺癌辅助化疗过程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由于患者对乳腺癌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治疗过程中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病人出院后,要做到对病人的随访,要求患者的家属的在家中配合治疗。

2.4 饮食护理。乳腺癌不管对患者还是家属都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心理难以接受,在化疗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不但能杀死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的细胞液具有杀伤力,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并且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极大的信心,合理给予患者营养搭配的食物,主要以高蛋白、富含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禁酒禁烟,避免辛辣食物。提高患者的体抗力和免疫力。

3 讨论

本组60例乳腺癌患者使用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化疗总的有效率为56.7%,对化疗的患者主要从胃肠道反应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化疗顺利进行的保证,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莫庆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046-1047

[2] 李妍.乳腺癌辅助化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4):381-382

[3] 周云海,巢琳,周士福.含蒽环类药物不同方案乳腺癌辅助化疗疗效与心脏毒性对比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18(3):262-264

[4] 李丽娅,陈敏军.乳腺癌辅助化疗提前终止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7,16(01):121-122

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篇10

1资料和方法

1.1病例资料共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3年间入住我科的46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为Ⅱb~Ⅲa期,所有患者术前行穿刺活检诊断,均诊断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查HER-2为中、高表达,并且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HER-2为阳性。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后再次进行病理诊断。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均>70分,在化疗前均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上述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赫赛汀治疗,对照组单用NP方案新辅助化疗。其中实验组有患者26例,对照组有患者20例,具体情况见表1。

1.2治疗方案实验组应用赫赛汀首次4mg/kg静脉滴注,后改为2mg/kg静脉滴注,1次/周;实验组与对照组于疗程第1天,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治疗第2天,给予卡铂200mg/m2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化疗前均予以常规水化。给予5HT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如昂丹司琼静脉注射止吐。21d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至少行2周期治疗,2周期后,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患者继续化疗1~2周期后手术,未达到部分缓解者终止术前化疗,行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化疗中若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2×109/L时,则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每周检测心肝肾功能,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3疗效观察

1.3.1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根据UICC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6]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维持4周以上。好转(MR):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25%以上,但<50%无新病灶出现。稳定(S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或增大<25%,无新病灶出现。病变进展(P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以CR+PR作为治疗有效计算有效率。

1.3.2病理结果比较:术后根据所切除标本病理学指标变化评价化疗疗效,分为3个等级,化疗反应Ⅰ级,部分癌细胞坏死,坏死细胞数量不超过病灶的1/3;化疗反应Ⅱ级,标本中癌细胞坏死超过2/3,但仍有部分存活的细胞;化疗反应Ⅲ级,标本中肿瘤细胞完全坏死,组织结构被肉芽组织取代[7]。

1.4不良反应观察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度进行评价[8]。

1.5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输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使用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分析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见表2。

注:两组比较,χ2=4.41,P<0.05。

2.2两组病理结果比较两组的化疗反应等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5,P<0.05)。见表3。

注:两组比较,Z=6.45,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乳腺癌治疗不断规范,综合治疗手段不断丰富,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同时,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也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单纯的手术治疗效果往往相对较差,而新辅助化疗这种治疗手段的出现,让很多局部晚期乳腺癌在经历了新辅助化疗之后,能有效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区域淋巴结降低分期,进而提高了后续手术治疗的效果,或者让一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被认为是为临床分期较晚的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9,10]。HER-2是EGFR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正常成人中几乎不表达,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研究发现HER-2在肿瘤的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HER-2阳性的乳腺癌预后较差[11]。

本次研究通过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方案进行术前新辅助治疗,并且加用赫赛汀靶向治疗,结果发现,加用赫赛汀之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和病理学改变均明显的好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赫赛汀是一种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特异性和表达HER-2受体乳腺癌细胞相结合,能够阻碍HER-2和HER-3、HER-4形成异源二聚体,并且阻断了HER-2信号通路,促使HER-2受体的分离和降解,并且能够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12]。而多西他赛是紫杉醇的衍生物,能够选择性和微管结合从而把细胞周期阻滞G2/M期,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的目的[13]。研究还发现赫赛汀和多西他赛联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增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14]。笔者的研究也发现,赫赛汀联合使用多西他赛和卡铂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仅使用多西他赛和卡铂的效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尽管赫赛汀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其毒副作用也不断为临床学家所认识。其中最典型的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但是,研究也发现,赫赛汀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是可逆的,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大多数不良影响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在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严格检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要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保护心功能,在患者出现心功能的异常时,要及时予以对症治疗[15]。

本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进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局部晚期乳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有效的改善病理分期,不良反应也没有明显增加,表明新辅助化疗与赫赛汀联用治疗HER-2过表达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较单用新辅助化疗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与赫赛汀联用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确诊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共46例,其中实验组26例采用赫赛汀联合多西他赛和卡铂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20例仅采用多西他赛和卡铂方案进行化疗单用新辅助化疗者12例,统计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化疗反应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5,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与赫赛汀联用治疗HER-2阳性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较单用新辅助化疗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上一篇:室内电气工程下一篇:自动警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