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10篇)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占女性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部分患者初诊时已处于局部晚期, 新辅助化疗应运而生, 并且由于其独特优势, 成为目前乳腺癌治疗中的热点。现就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新辅助化疗 (Neoadjuvantchemotherapy, NCT, NAC)
是指对非远处转移性的肿瘤在手术治疗或放疗前进行的全身性、系统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 习惯性称其为新辅助化疗。
2 适应证
2.1 局部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Locallyadvancedbreastcancer, LABC) 指肿瘤直径>5cm (T3) , 或侵犯胸壁、皮肤 (T4) 包括橘皮征、皮肤溃疡、卫星灶, 和/或区域的腋淋巴结互相融合 (N2)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N3) 的乳腺癌。临床分期上主要指ⅡB期 (T3N0) 、ⅢA期 (T0~2N2或T3N1, 2) 、ⅢB期 (T4任何N) 和ⅢC期 (N3任何T) 的乳腺癌。炎性乳腺癌 (Inflammatorybreast cancer, IBC) 是临床诊断, 指乳腺1/3以上皮肤红肿, 皮肤温度升高, 乳腺肿物可能触及不明显、类似炎症 (NCCN标准) 。原发肿瘤为T4d, 临床分期ⅢB、ⅢC期或Ⅳ期。通常不可手术, 预后差。
2.2 可手术乳腺癌, 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对Ⅰ~ⅡA (T2N0M0) 期可手术乳腺癌, 特别是对希望接受保乳手术 (Breast-conservingtherapy, BCT) , 但肿瘤大小不适宜者。2009年StGallen专家共识认为, NAC除了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降低临床分期效果外, 更适用于那些希望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2010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针对的临床分期为ⅡA (T2N0M0) 、ⅡB、ⅢA、ⅢB、ⅢC期乳腺癌。
3 新辅助化疗方案
选择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提高客观有效率 (Objectiveresponserate, ORR) 和pCR率是新辅助化疗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将不同的化疗方案分述如下。
3.1 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
蒽环类药物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基本药物。新辅助化疗常用的含蒽环药物方案有AC/EC (阿霉素+环磷酰胺/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FAC/FEC (5-氟尿嘧啶+阿霉素/表阿霉素+环磷酰胺) 。Chua等[2]进行的TOPIC2临床试验, 比较了AC (阿霉素联合环磷酰胺) 与EN (表阿霉素联合长春瑞滨) 新辅助化疗的结果:AC与VE具有相近的ORR (73%VS74%, P=0.83) 和持续完全缓解 (cCR, 20%VS24%) , pCR均为12%。
3.2 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的方案
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是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NSABP-B27试验显示, AC序贯多西他赛 (第2组) 比单独AC (第1、3组合并) 的cCR、ORR均明显提高, 分别为63.6%VS40.1%, 90.7%VS85.5% (P<0.001) , pCR提高近1倍 (13.7%VS26.1%, P<0.001) 。2009年StGallen会议专家共识推荐, 新辅助化疗首选含紫杉和蒽环的化疗方案。2012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包括TAC、AC序贯T、FEC序贯T。
3.3 含铂类方案
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 (即ER、PR、Her-2皆为阴性的乳腺癌) 多伴有BRCA1基因突变, BRCA1基因突变可提高肿瘤对损伤DNA的化疗药, 如铂类的敏感性。Garber等[3]对28例Ⅱ~Ⅲ期三阴性乳腺癌行顺铂单药 (75mg/m2, 21d/周期) 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 pCR率22%。Byrsk等[4]报告对BRCA1缺失的1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 (其中9例为三阴性) 行顺铂单药化疗2~4个周期, pCR为90%。以上结果提示, 三阴性乳腺癌对铂类药敏感性高。
3.4 伊沙匹隆
新型抗肿瘤药埃坡霉素类似物伊沙匹隆 (Ixabepilone) , 可与微管蛋白结合而导致癌细胞不能顺利进行有丝分裂, 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一项包含161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Ⅱ期试验数据报告[5], 单药伊沙匹隆 (40mg/m2, 21d/周期) 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 乳腺pCR率为18%, 同时腋窝淋巴结pCR率11%。其中42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乳腺pCR率为26%, 之中19%腋窝淋巴结同时pCR, 提示三阴性乳腺癌对伊沙匹隆更敏感。
3.5 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方案
多项研究显示对Her-2阳性患者, 新辅助化疗加用赫赛汀可提高ORR和pCR率 (pCR17%~73%) [6]。2009年St Gallen专家共识及2010年NCCN临床实践指南推荐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应加抗Her-2药物。
4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预测因子
4.1 ER/PR阴性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
多个研究证明, ER/PR阴性较阳性者化疗敏感性更高, 更易取得pCR。有研究显示, ER可增加Bcl-2水平, 导致蒽环类耐药。ER阴性、PR阴性、Bcl-2缺失预示着更高的pCR[7]。
4.2 Her-2过表达预测新辅助化疗敏感
Andre等[8]研究了Her-2状态与PTX序贯FAC方案化疗 (不用赫赛汀) 获得pCR的关系。研究发现, 不论ER状态如何, Her-2阳性较Her-2阴性pCR明显提高 (33%VS15%, P<0.001) 。
4.3 Ki-67表达与化疗效果
Sullivan等[9]研究显示, 化疗后Ki-67表达降低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Masuda等[10]报道33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接受FEC100联合紫杉醇类新辅助化疗后, Her-2阳性、Ki-67术前高表达者可得到较高的病理完全缓解率, 但新辅助化疗后Ki-67高表达仍提示预后不良。
4.4 p53表达与化疗效果
Bao等[11]将6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入2组 (32例接受紫杉醇类为主的化疗, 36例接受蒽环类为主的化疗) , 结果显示, p53表达水平在接受紫杉醇类药物治疗后显著降低, p53阴性者接受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后获得较高的总缓解率。
5 新辅助化疗与保乳手术
许多大型临床试验均证实, 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大小, 甚至达到完全缓解, 造成术中难以确定病灶及明确手术安全切缘。NSABPB-18的临床研究中显示, 接受新辅助化疗组68%患者接受保乳手术, 随访9年, 新辅助化疗组和术后化疗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7%和7.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hitobi等[12]对114例T3.1~6cm、N0或N1、M0的乳腺癌患者采用2个周期以蒽环类为主的新辅助化疗后, 54例 (47.4%) 患者达保乳指征并接受保乳手术, 其余患者接受根治手术;中位随访72个月, 接受保乳手术组与根治手术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和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表明, 新辅助化疗降低临床分期后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后, 并不增加其局部复发率。
6 新辅助化疗与前哨淋巴结 (SLN) 活检
SLN状态在新辅助化疗之前可以准确代表整个腋窝情况, 新辅助化疗后的SLN活检, 是否能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态, 其精确性是否会下降, 仍存在较多争议。Hunt等[13]的研究中, 3746例临床T1~3N0M0的乳腺癌患者行SLN活检, 其中新辅助化疗者有575例 (15.3%) , 结果显示, 新辅助化疗组辨认率为97.4%, 未行新辅助化疗组辨认率为9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7) ;新辅助化疗组假阴性率为5.9%, 未行新辅助化疗组假阴性率为4.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 。说明新辅助化疗后SLN活检的辨认率及假阴性率可能受化疗后残余肿瘤大小、初始淋巴结分期等因素影响。因此, 新辅助化疗是否降低SLN活检的辨认率及准确率, 是否增加SLN活检的假阴性率, SLN活检成功后是否可以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以及怎样看待SLN完全缓解, 有无其他的非SLN转移等问题, 除受术者经验、SLN定位方法等因素影响外, 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严格的随机试验及外科医师、肿瘤科医师、核医学科医师、病理学工作者之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后再作结论。
7 小结
目前,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在目的、适应证、药物选择、疗效预测、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等方面尚有很多争论。未来新辅助化疗的研究仍将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1) 研究乳腺癌患者肿瘤生物学因子的表达情况及转归规律, 对选择高效的化疗药物、制订个体化方案、预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 筛选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组合, 确立相对的周期治疗强度, 以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篇2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近期疗效
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86例,其中38例Ⅲ期乳腺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例,均为女性,年龄32~70岁,中位年龄51岁;左侧23例,右侧25例;病程6个月~1年11例,1~3年21例,3年以上6例。术前均行钼靶摄片、B超检查,且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原发肿瘤临床分期采用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类分期》第5版,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术后病理类型证实单纯癌9例,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头状癌2例,髓样癌2例,术前采用CMF方案14例,剂量为CTX 600mg/m2、MTX 3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采用CEF方案24例,剂量ADM 80mg/m2、CTX 600mg/m2、5-Fu 500mg/m2,每个月1次,连用2~4个疗程后,休息1~2周后行手术治疗。经术前化疗后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仿根治术18例,乳房单纯切除术7例。术后辅助治疗同非术前辅助化疗组。
结 果
术前化疗后肿瘤原发灶除2例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相对缩小。24例腋淋巴结肿大者淋巴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原发灶肿瘤全消3例(12.5%);有不同程度缩小25例(66%);无效2例(5%)。24例腋窝有明显肿大淋巴结的患者经术前化疗后淋巴结肿瘤全消7例(29%);有不同程度缩小17例(71%)。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证实癌肿及淋巴结部分退变,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率达36例(95%)。
讨 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主要指临床Ⅲ期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27.8%~36.10%,此类癌不仅原发癌局部浸润较广而且多数患者体内存有微转移灶,以往曾有学者将此类癌列为不可手术类,70年代后期,医学界进行了大量实验室研究也临床实践,在证明辅助化疗能有效地控制体内隐匿为转移癌,从而改善乳腺癌预后的前提下,将术前化疗为先导的综合治疗引入对局部晚期癌的治疗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至今,新辅助化疗(有称术前化疗)已被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常规或标准措施。现总结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38例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体会如下:根据1997年UICC TNM分类分期,临床Ⅲ期肿瘤分为ⅢA期:其中包括T0~T2且N2.M0(肿块大小0~0.5cm但同侧转移性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组织固定,肿块>5cm,同侧也淋巴结转移或融合成团。ⅢB期:其中包括T4即肿块侵犯胸壁与皮肤;或在任何T即不论肿瘤大小,N3即同侧乳内淋巴结转移。本组中Ⅲ A期15例,Ⅲ B期23例经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缩小28例,腋淋巴结缩小24例。其中,腋淋巴结缩小较原发灶缩小为快,由此可见,新辅助化疗可下调乳腺癌的分歧,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是一个有用的辅助治疗。同时,经过术前化疗,绝大部分无法手术的肿块缩小至可行手术范围且患者的病情可获满意控制,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
目前国际上对乳腺癌根治术的应用范围已明显减少。对大多数早起患者而言,保留乳房的局限性手术加术后化/放疗正日趋成为最佳的治疗方案,且易为大多数早起乳腺癌患者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早期患者而言,虽然一来说预后较好,但其中有一些病例如原发灶较大,病理组织学分类较晚或腋淋巴结有转移及雌激素受体试验阴性者,治疗后难免出现转移或复发,如何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彻底控制癌瘤、提高远期疗效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已有人将术前化疗应用于Ⅰ、Ⅱ期乳腺癌。曾有报道,术前化疗组行保乳手术可达81%且能有效地控制淋巴结转移癌,降低其阳性率。对于乳腺癌来说,以上报道可以说是对一向以手术治疗为主的传统意识的挑战,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参与到这一新动向中去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手术一直作为乳腺癌的局部治疗的手段之一,但其不可能完全切除微小转移灶,而这些微小转移灶终将成为日后隐患。另外,手术降低机体免疫力,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手术前肿瘤对化疗药物较敏感、产生抗药性的机会较少。虽然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Ⅲ期乳腺癌及部分早起乳腺癌的治疗中,但生存方面尚无证据表明,术前化疗优于术后化疗。因此术后病例都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本组中术后病理评估术前化疗有效36例(95%)。从中可以观察到原发癌对所有药物的敏感程度,有助于选择适合该患者的有效化疗方案,也为方案选择提供了有效的客观依据。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对于Ⅲ期乳腺癌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治疗,同时为Ⅰ、Ⅱ期乳腺癌保留乳房的手术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必须指出,术前化疗的目的并非仅限于使较大的瘤体缩小以利于手术或增加实行保乳手术的几率,更重要的仍应是希望利用微转移癌术前所固有的生物学特点,采用术前化疗并改善其远期疗效。因此对我们来说,如何证实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及如何完善术前化疗方案的选择等等一系列问题有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以达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乳腺癌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研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1例, 患者均经过临床表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临床Ⅰ期17例, 临床Ⅱ期54例;年龄31~56岁, 平均45岁;左侧乳腺癌34例, 右侧乳腺癌37例。患者均排除严重的肝、肾、心、肺功能不全等重要器官病变, 均采取标准CAF (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 的化疗方案。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对于要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 护理人员首先要先介绍该治疗手段的预后较好, 以消除患者内心的焦虑、恐惧不安,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介绍新辅助化疗治疗的必要性, 如在术前实施可以明显降低疾病分期, 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手术范围[2]。要积极向患者介绍新辅助性化疗与乳腺癌晚期化疗方案的区别, 改变患者已有的对化疗毒副作用的错误认识;可以请实施新辅助化疗抗癌成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现身说法, 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接受化疗之后再行手术的治疗方案。此外, 护理人员还要主动告诉患者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 在使用化疗药物前后如何进行预防用药, 并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2 静脉穿刺的护理
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容易出现外渗, 导致局部组织的坏死, 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造成皮肤溃疡。尽管乳腺癌患者在手术之前的化疗时间较短, 但大多数患者术后还需要继续化疗治疗, 因此选择合适安排输液的静脉非常重要[3]。化疗药物也应该按照要求配制, 应该先用不含化疗药物的液体穿刺血管, 待穿刺成功后再换用含有化疗药物的液体;且在化疗药物使用前后, 要先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血管, 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 可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间隔滴注, 通常间隔时间应该>20min。另外, 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情况, 并及时询问患者是否疼痛, 严禁化疗药物外渗至血管外。
1.2.3 化疗毒副作用护理
(1) 胃肠道反应:胃肠道反应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不仅会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化疗效果, 且呕吐、恶心也会引起患者的焦虑、不安, 严重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在化疗之前应该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膳食, 严禁在空腹或饱餐后进行化疗, 通常选择餐后的2h左右进行化疗。鼓励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化疗治疗前应该进行预防性止吐;对于少部分反应非常严重的患者, 要给予强效止吐药, 并给予静脉滴注以避免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 (2)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另外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在患者术前就应该加强对血液系统的监督, 一旦患者出现骨髓抑制, 应该及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首先对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 每天严格消毒, 通常进行紫外线消毒30min左右, 控制人员出入;要对患者采用升高白细胞的药物, 对于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要做好心理护理, 并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练习, 以预防肺炎的发生。此外, 还要严密观察患者外周血象和体温的变化, 同时也要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口腔及皮肤等部位的清洁、干燥, 并注意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 结果
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有71例, 其中显效42例, 有效2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8.7%。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化学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辅助化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微转移灶、降低临床分期, 还对提高保留乳房的比例中起着重要作用[4]。然而化学治疗的毒副作用较大、治疗周期较长, 尤其是术前进行的新辅助化疗, 多存在有延迟甚至影响后续手术治疗等缺点, 因此应该加强患者新辅助化疗期间的护理。本研究中, 对所有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静脉穿刺护理、化疗毒副作用的针对护理措施, 最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总之, 加强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1例, 对患者采取化疗毒副作用的针对护理、静脉穿刺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措施,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实施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有71例, 其中显效42例, 有效2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8.7%。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护理措施, 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黄韶敏, 许辛丽, 林春燕.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 2011, 33 (3) :148-149.
[2] 莫庆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5) :1406-1407.
[3] 王玥玲, 蔡银峰, 彭宗生, 等.TA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 2011, 33 (16) :2542-254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4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材料与方法
2004年6月~2007年3月收治乳腺癌46例,单纯癌4例,髓样癌10例,硬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4例。均为初次治疗病人。按UICC的TNM分期,临床Ⅰ期乳腺癌7例,Ⅱ期27例,Ⅲ期12例。Karnofsky评分均80分以上。术前Ⅰ、Ⅱ期病人行1疗程CTF方案化疗,Ⅲ期病人行2疗程CTF方案化疗。本组4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5(26~62)岁,其中有2例合并早期妊娠,终止妊娠后行新辅助化疗。
化疗方法:全组均采用CTF方案,环磷酞胺(CTX)500mg/m2,d1、8,静脉注射;吡柔比星(THP)40mg/m2,dl,静脉注射;氟脲嘧啶(5-Fu) 500mg/m2,dl、8,持續4小时静滴;3周为1疗程。化疗前30分钟静脉注射恩丹西酮12mg以防止呕吐反应,化疗后每隔3天检查1次血常规;疗程结束后第5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Ⅰ期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Ⅱ、Ⅲ期乳腺癌行根治术。
按实体肿瘤近期疗效观察标准:①完全缓解(CR):可见肿瘤完全消失;②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之乘积缩小达50%;③轻度缓解(MR):肿瘤缩小未达到50%;④无变化(NC):肿块无变化;⑤进展(PD):治疗期间肿瘤增大。
结 果
全组无完全缓解病人,化疗后部分缓解(PR)12例,轻度缓解(MR)26例,无变化(NC)8例,总有效率82.6%,无临床进展病例;彩超观察10例乳腺癌原发灶体积显著缩小,20例轻度缩小,化疗后22枚肿大淋巴结缩小,6枚消失;病理检查40例瘤体变软缩小、肿瘤细胞退变坏死、间质水肿、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随访:全组病人术后均经6疗程化疗,随访无局部复发,其中2例于术后1年1例脑转移及1例肾转移死亡。
讨 论
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少新生血管生成,降低组织学分级[1]。新辅助化疗可以达到消灭微小转移灶及减少耐药的发生,同时可使肿瘤缩小,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并且可通过新辅助化疗观察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对联合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估,能较准确反映客观疗效,其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符合。
新辅助化疗多须在术前经过4~6个疗程,可使半数以上的病人达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2]。
THP的低心脏毒性,避免了术前化疗导致心功能损害,而影响手术时机及增加手术中的风险,使术后治疗得以尽早进行。本研究说明,1~2个疗程的 CTF方案化疗可使多数病人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远期疗效尚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国淳,王深明,吴惠茜.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微血管密度和组织学分级的影响.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0):617-61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76例患者年龄35-65岁, 平均年龄46.7岁, 病程为2-4年, 41例为绝经后女性, 35例为绝经前女性。对照组76例患者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48.5岁病程1~5年, 45例为绝经后女性, 31例为绝经前女性。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表阿霉素60 mg/m2、环磷酰胺500mg/m2、氟尿嘧啶500 mg/m2化疗, 1次/d, 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疗效得以肯定后, 再计划手术治疗。
1.2.2 观察组
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 给予600 mg/m2环磷酰胺+70 mg/m2表柔比星+175 mg/m2多西他赛静脉注射, 2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化疗期间要密切关注副反应发生情况[2]。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统一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完全缓解: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缩小高达50%;轻度缓解:肿瘤缩小低于50%;无变化:肿瘤无明显缩小;进展:治疗期间肿瘤反而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应用新辅助化疗措施治疗普外乳腺癌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具体见表1。
由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 (15.8%) 例, 部分缓解44 (57.9%) 例, 轻度缓解13 (17.1%) 例, 无变化5 (6.6%) 例, 进展2 (2.6%) 例, 总有效率为90.8%, 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 (11.8%) 例, 部分缓解35 (46.1%) 例, 轻度缓解10 (13.2%) 例, 无变化18 (23.7%) 例, 进展4 (5.2%) 例, 总有效率为71.1%。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轻度缓解率。
2.2新辅助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主要的毒副反应为脱发、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等。脱发的发生率高达95%;骨髓抑制表现主要为白细胞减少, 下降率约为60%;消化道表现主要为呕吐、恶心、腹泻,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70%, 经保护胃黏膜、抑酸、止吐等对症处理后有所好转;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的升高, 发生率约为45%, 给予护肝治疗后患者可恢复正常[3]。
3 讨论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主要是含蒽环类和 (或) 紫杉类联合用药方案, 表柔比星是新一代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物, 其化学结构有利于抗肿瘤活性的提高。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 尤其是骨髓毒性和心脏毒性都较低。多西他赛属于新一代紫杉类药物, 其可与微管蛋白相结合, 促进稳定微管的形成和微管的固定, 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受到阻断, 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和扩散, 具有较强杀伤作用, 是目前临床最有活性的乳腺癌化疗药物之一[4]。
综上所述, 新辅助化疗措施治疗乳腺癌具有很多优点:血供未遭到破坏, 化疗药物可以顺利达到局部, 其疗效可要较术后化疗优越;使肿瘤的负荷减少, 使肿瘤缩小, 提供保乳治疗的成功率;使体内潜伏的继发灶的生长受到抑制;避免残留肿瘤细胞的转移[5];总之, 新辅助化疗措施应用于乳腺癌化疗的近期疗效可以肯定, 降低临床乳腺癌分期, 且不良反应少, 但术前化疗方案如何完善和远期疗效还不确切, 需要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长期不懈努力实践, 实现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6]。
摘要: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措施在普外乳腺癌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2例,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 观察组给予表柔比沙星联合多西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联合化疗。2个疗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 部分缓解44例, 轻度缓解13例, 无变化5例, 进展2例, 总有效率为90.8%, 对照组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 部分缓解35例, 轻度缓解10例, 无变化18例, 进展4例, 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措施应用于普外乳腺癌化疗效果明显, 且比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措施,普外乳腺癌化疗,应用
参考文献
[1]聂红霞, 刘叶娟, 唐伟敬.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 (5) :48-49.
[2]周林平.乳腺癌治疗中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效果及机制.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22) :187-188.
[3]侯晓克, 杨晓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11) :488-489.
[4]杨碎胜, 白晓蓉, 包蔚郁.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问题.甘肃医药, 2012, 31 (12) :904-907.
[5]朱月治.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中近期疗效观察.大众健康, 2012, (11) :26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5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32~52岁, 平均41.5岁。早期浸润癌7例, 浸润性导管癌20例, 浸润性小叶癌24例, 特殊类型癌4例。临床分期中, ⅡA期5例, ⅡB期7例, ⅢA期18例, ⅢB期15例, ⅢC期6例, Ⅳ期4例。
1.2 方法
55例乳腺癌患者给予常规住院日常护理, 行X线检查了解乳房病变以及区域淋巴结情况, 同时进行ER、PR、Her2等相关免疫检查指导后期治疗。患者于术前12周采取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方案给予新辅助化疗, 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紫杉醇225mg/m2静脉滴注, 每3周为1个疗程, 连续4个疗程, 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一般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 尤其是确保血象、肝肾功正常, 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新辅助化疗后根据肿瘤分期以及化疗效果选择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术后一级护理, 序贯多西他赛4个疗程, 每疗程3周, 按100mg/m2多西他赛给予治疗。嘱咐患者定期体检, 若出现转移、复发等情况应及时进一步就诊。分析5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康复效果[3]。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观察指标以 (χ—±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3例ER (-) 、PR (-) 、Her2 (+) 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复发2例, 淋巴转移1例, 3年生存率为90.47%, 5年生存率90.47%明显优于其余免疫分类患者, 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5例患者ER、PR、Her2与新辅助化疗效果相关性, 见表1。
2.2 20例ER (-) 、PR (-) 、Her2 (+) 接受新辅助化疗全乳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92.30%, 5年生存率92.30%与13例ER (-) 、PR (-) 、Her2 (+) 接受新辅助化疗保乳手术患者3年生存率88.89%, 5年生存率88.89%, P>0.05, 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55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占45.71% (16) , 平均手术时间 (80±20) min, 术后复发率22.86% (8) , 5年生存率74.28% (26) 明显优于我院传统手术治疗患者, 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见表3。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基础, 但介于乳腺癌临床分期以及早期淋巴结转移等特点, 常常导致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 术后复发率增高。因此,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患者上能在通过术前化疗有效缩小癌症病灶大小, 并可预防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 有相关文献报道, 术前化疗可彻底杀灭微小转移病灶, 使癌性病灶局限化, 为患者大大争取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同时让部分全乳房切除术患者有保乳手术的可能。
长期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4], 新辅助化疗与患者ER、PR、Her2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传统内分泌治疗认为ER (+) 患者在使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后能有效阻断雌激素与受体结合, 同时联合给予芳香酶抑制剂治疗能降低雌、孕激素对乳腺癌的作用。但相关临床研究证实[5], 在新辅助化疗过程中, ER (+) 、PR (+) 患者极易对蒽环类药物产生后期耐药, 除此以外, Her2 (+) 或者过表达患者运用单克隆抗治疗后, 能有效提高术前化疗成果, 但对远期康复尚有待研究。
在本临床治疗观察中ER (-) 、PR (-) 、Her2 (+) 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均较显著, 远期康复效果也高于同期其他患者, 且在全乳房切除和保乳手术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 值得临床关注。综上所述, 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乳腺癌患者能大大增加手术治疗机会以及治疗效果,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乳腺癌中临床选择标准、临床疗效以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8年至2011年55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通过ER、PR、Her2等相关免疫检查以及影像学分析, 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4个疗程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术前化疗后行全乳腺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比较55例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远期康复效果。结果 ①33例ER (-) 、PR (-) 、Her2 (+) 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复发、淋巴转移、3年、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余免疫分类患者, P<0.05, 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33例ER (-) 、PR (-) 、Her2 (+) 接受新辅助化疗患者在全乳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治疗后3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0.05, 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55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占、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我院传统手术治疗患者, 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疗效, 提高保乳手术机会, 降低术后癌肿复发率, 但针对患者具体不同情况仍具有一定差异, 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
参考文献
[1]于新颖.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8) :2013-2014.
[2]张仁知.154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J].放射学实践, 2010, 25 (7) :750-753.
[3]赵世韬.T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5) :1710-1712.
[4]陈基善.早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0) :30-3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2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为65~78岁 (平均68.5岁) 。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自发病至就诊的时间间隔为1~6个月。肿块最小者约2cm, 最大者约10cm;左侧14例, 右侧15例;其中ā皮肤破溃者2例, 炎性乳腺癌2例, 皮肤红肿、橘皮征3例, 腋窝淋巴结肿大首发2例, 乳房、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同时存在肿瘤2例。根据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 标准, ⅡB期3例, ⅢA期14例, ⅢB期10例, ⅢC期2例。29例中有12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 10例合并高血压, 1例同时合并陈旧性脑梗死, 2例合并冠心病。化疗前有HER2和ER、PR结果者8例, HER2阳性者 (++~+++) 4例;ER和/或PR阳性者5例。
1.2 治疗方案
1.2.1 化学治疗
化疗方案分别为CMF (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 第8天;甲氨蝶呤4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 第8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 第8天;每28天重复) 9例;CEF (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表柔比星75mg/m2静脉滴注, 第1天;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 第8天;每21天重复) 13例;TE (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 第1天;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滴注, 第1天;每21天重复) 7例。
1.2.2 外科治疗
化疗后除1例行扩大根治术外, 其余均行改良根治术。
1.2.3 术后辅助治疗
根据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原方案化疗者25例, 更换方案化疗方案者4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者9例。术后口服他莫昔芬者 (10mg, 2次/日) 7例, 口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 (来曲唑, 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者15例。术后无1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辅助治疗者。
1.3 疗效评价
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 1.1) , 通过临床体检和 (或) 超声判定化疗后反应情况。以原发灶反应为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及进展 (PD) 。总有效率= (CR+PR) 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按照WHO抗肿瘤药物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级。
1.4 免疫组织化学判断标准
雌、孕激素受体 (ER, PR) 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 分为阴性、弱阳性、阳性。HER2判断标准采用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病理学家学院2007年提出的评分系统[2], 分为0, 1+, 2+, 3+。
1.5 随访
采用电话和信件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复发时间, 复发部位, 死亡原因等。随访起点时间为手术结束时, 截止时间为出现死亡或者失访。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时间以Kaplan-Meier法计算并绘制生存曲线。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的完成情况
29例患者中, 完成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者7例 (24.1%) , 完成3个周期者13例 (44.8%) , 完成4个周期者6例 (20.7%) , 完成6个周期者3例 (10.3%) 。
2.2 近期疗效
全组患者中, CR 2例 (6.9%) , PR 19例 (65.5%) , SD 6例 (20.7%) , PD 2例 (6.9%) , 总有效率 (CR+PR) 为72.4% (21/29) 。各分期缓解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表1) 。
*cases (%) , Fisher's Exact Test, χ=10.239, P=0.260
2.3 不良反应
全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毒副反应。全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 其中3度骨髓抑制19例 (65.5%) , 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治疗后均好转。25例 (86.2%) 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对症治疗休息后缓解。全组无严重心、肺、肝、肾副反应发生。
2.4 新辅助化疗前后HER2受体和雌孕激素受体变化情况
术后免疫组织化学HER2阳性 (++~+++) 者6例;ER和/或PR阳性者22例;HER2、ER、PR均阴性者5例;术前与术后均有HER2、ER、PR报告者7例, 其中2例ER由化疗前阳性转为术后阴性, 2例ER由化疗前弱阳性转为术后阴性, 1例ER和PR由化疗前阳性转为术后弱阳性;1例HER2化疗前 (+) 转为术后 (+++) 。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0个6例, 1~3个8例, 4个以上15例。
2.5 随访及远期疗效
全组患者中, 2例失访, 原因为无法取得联系;随访率为93.1% (27/29) 。随访时间为12至84个月, 中位时间48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7% (图1) 。不同分期的生存率比较见图2。
3 讨论
老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为激素受体阳性比例较高, 国内外文献报道ER、PR多为70%~80%;肿瘤细胞分化较好, 组织学分级较低, HER2过表达和肿瘤脉管侵犯较少见等。因此, 内分泌治疗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 手术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并且患者的激素受体为阳性, 内分泌治疗经常被考虑作为老年乳腺癌的初始治疗方式[3,4]。另外, 欧美进行的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中65岁以上老年病例往往相对较少, 而有幸参加临床试验的那部分老年患者往往比较健康, 故不具有代表性, 缺乏有力的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老年期乳腺癌就诊时经常合并其他系统慢性疾病, 期望寿命较短, 化疗耐受力较差, 因此老年期乳腺癌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一直存在争议[5,6]。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导致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较少。
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新辅助化疗的价值在于, 可以使不能手术的患者达到可以手术;为保乳手术创造机会;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为60%~90%, 绝大多数病例可以达到降期的效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方案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般认为, 所有用于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均可用于新辅助治疗。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是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石, 但是蒽环类具有心脏毒性[7]。年龄是蒽环类相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 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多柔比星的累积剂量达到400mg/m2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更高[8]。本组主要为含蒽环类的方案, 术前均未行心脏彩超或同位素扫描检查心脏功能, 但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围手术期没有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严重并发症。本组新辅助化疗通常为3~4个周期, 本组65%的患者完成3~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 其中3例顺利完成6个周期化疗。本组中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其他脏器慢性疾病, 均能够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 说明老年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还是具有一定的耐受力[9]。本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72%, 表明老年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是有效的。文献多报道, 新辅助化疗后ER或PR由化疗前阴性转为化疗后阳性。有趣的是, 本组中7例均有化疗前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 其中4例ER或PR由化疗前阳性转为术后阴性, 无1例由阴性转为化疗后阳性。
本组病例中生存时间最短者为术后10个月, 最长者为7年4个月。本组病例病期较晚, ⅢB和ⅢC期患者比例较高, 包括2例锁骨上转移患者, 经积极治疗后1例仍健在。Brancato[10]等报道7例ⅢB期老年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 1例生存4年以上, 2例3年后死亡, 1例2年后死亡, 1例4年后死亡, 2例死于其他原因。本组的生存情况与上述结果相似。
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 且样本量较少, 可能存在选择偏倚, 不能获得老年乳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毒副反应以及耐受性的准确资料。但是, 从本研究中仍可以看出老年乳腺癌, 尤其是局部晚期患者, 新辅助化疗应该得到充分地应用, 以增加手术的机会和提高生存率。因此, 对于身体比较健康、估计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在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时, 是否采用新辅助化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Bellury L, Pett M, Ellington L, et al.The effect of aging and cancer on the symptom experience and physical function of elderly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Cancer, 2012, 118 (24) :6171-6178.
[2]Wolff A, Hammond M, Schwartz J, 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for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testing in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 2007, 25 (1) :118-145.
[3]陈伟财, 何劲松, 王敏, 等.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 (5) :359-362.
[4]Barnadas A, Gil M, Gonzalez S, et al.Exemestane as primary treatment of o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breast canc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a phaseⅡtrail[J].Br J Cancer, 2009, 1000 (3) :442-449.
[5]Leung M, Shapira I, Bradley T, et al.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in the elderly[J].Curr Treat Options Oncol, 2009, 10 (3) :144-158.
[6]马祥敏, 崔文静, 张矫, 等.老年人乳腺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 (5) :442-444.
[7]Shi Y, Moon M, Dawood S, et al.Mechanisms and management of doxorubicin cardiotoxicity[J].Herz, 2011, 36 (4) :296-305.
[8]Appel J, Jensen B, Nielsen D, et al.Systolic versus diastolic function variables during epirubicin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0, 26 (2) :217-223.
[9]吕晶, 陈征, 张青松.老年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应用CEF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08, 2 (6) :647-65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1月~2010年6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8.2岁;ⅡB期45例,ⅢA期33例,ⅢB期12例。入组条件为:(1)ⅡB~ⅢB期可手术者。(2)在新辅助化疗前行空心针穿刺活检,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确诊为乳腺癌。(3)所取标本可以满足免疫组化(IHC)方法进行ER、PR和HER2的检测并得出准确结果的要求。(4)所有病例均接受3周期化疗。(5)新辅助化疗方案为FEC或TEC方案。(6)所有患者均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行临床触诊测量、B超及钼靶检查。
1.2 化疗方案
新辅助化疗方案为TEC:TAX(多西他赛)75 mg/m2,d1,持续3 h静脉滴注;EPI(表柔比星)75 mg/m2,d1,静脉注射;CTX(环磷酰胺)600 mg/m2,d1,静脉注射,21 d为一个周期。
1.3 化疗疗效及免疫组化评判标准
所有病例全部化疗结束后复查B超及钼靶评价化疗疗效,临床疗效按照WHO标准评价:分为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部分缓解(cPR)、无变化(NC)和进展(PD)。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根据手术后组织学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病理完全缓解定义为:在切除的肿块或(和)淋巴结中未发现残余的浸润性癌细胞。完全缓解(CR)可分为临床完全缓解(cCR)和病理完全缓解(pCR)。总有效率(RR)=cCR+cPR。ER和PR阳性定义为:免疫组化检测≥10%的癌细胞核染色。HER-2阳性定义为:免疫组化检测(+++)或者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呈阳性。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0.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差异显著性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免疫组化(IHC)检测状况90例患者中ER(-)/PR(-)/HER-2(-) 19例,ER(+)/PR(+)/HER-2(+)8例,ER(+)/PR(+)/HER-2(-)28例,ER(-)/PR(-)/HER-2(+)25例,ER(+)/PR(-)/HER-2(-)3例,ER(-)/PR(+)/HER-2(-)5例,ER(-)/PR(+)/HER-2(+)2例。
2.2 化疗效果90例患者中,临床完全缓解(cCR)20例,临床部分缓解(cPR) 44例,无变化(NC) 26例,有效率(cCR+cPR)为71.1 1%,其中pCR 14例,pCR率为15.56%。ER(-)/PR(-)/HER-2(-) 19例,pCR 7例(36.84%);ER(+)/PR(+)/HER-2 (+) 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特别是使原本“不可手术”的病例转变为“可手术”状态,为患者争取保乳手术的机会,其优势更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可以通过观察原发癌对所用药物的敏感程度来测试肿瘤对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助于术后选择有效的化疗方案。同时凡原发癌对术前化疗反应敏感者,其体内微转移灶也将得到有效控制。有文献报道80%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其中约10%~20%可获得pCR[2,3]。本研究组90例病例,有效率为71.11%,其中pCR率为15.56%,与文献报道相近。
激素受体(ER、PR)不仅是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标志物,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Gregory等[4]用基因表达图谱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反应得出:完全性病理缓解与诸多基因相关,雌激素相关基因ER低表达是其中之一。HER-2既是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也是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三阴性乳腺癌(TN BC)是近来受到学者们重视的一个乳腺癌亚型,其概念来源对乳腺癌所做的基因表达微阵列分析。与其他类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的侵袭力很强,其内脏转移的发生率高于骨转移[5],脑转移[6]和局部复发率也高[7]。Dent等[8]研究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在3年时达到高峰,之后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其死亡风险仍较高,无远处生存率、总生存率均较低。Carey等[9]报道TNBC新辅助化疗的pCR率高,若获得pCR,TNBC与非TNBC患者的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若仍有残余病灶,TNBC患者的总生存率较非TN-BC患者显著降低,较差的生存率与有残留病变者的高复发有明显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无病生存率(DFS)[12]。美国乳腺癌大肠癌外科辅助治疗计划(NSABP) B-18实验的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cCR)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部分缓解者(cPR)(P<0.001),cCR患者中达pCR和未达pCR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也存在差异[10]。因此,提高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也即提高cCR率和pCR率是新辅助化疗的关键。本研究组ER(-)/PR(-)/HER-2(-) 19例,pCR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 (+)/HER-2 (-) 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文献报道。笔者的研究结果预示:高复发风险患者更有机会从化疗中受益,对这类病人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力争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显得尤为重要。
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是目前乳腺癌化疗中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多西紫杉醇的应用使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具有高效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单药应用于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获得了与FAC类似的有效率,与阿霉素联用获得88%的有效率[11]。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单药或联合化疗,多西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都显示出突出疗效[12]。因此,笔者建议,TNBC患者的化疗应选用含紫杉类药物的第三代新辅助化疗方案,以使更多的患者获得pCR,提高TNBC患者的总生存率。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入住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前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的表达情况,新辅助化疗3周期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ER(-)/PR(-)/HER-2(-)19例,pCR(病理完全缓解)7例(36.84%);ER(+)/PR(+)/HER-2(+)8例,pCR 1例(12.50%);ER(+)/PR(+)/HER-2(-)28例,pCR 3例(10.71%);ER(-)/PR(-)/HER-2(+)25例,pCR 3例(16%);其他组合中均无pCR。ER(-)/PR(-)/HER-2(-)组合的pCR率与其他组合(非TN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患者相比,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高的pCR率。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9
【关键词】 乳腺癌;AC方案;骨髓抑制;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的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免疫等[1]。其中联合化疗,通过不同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杀灭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长和代谢,从而较大幅度提高治疗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2月用AC方案(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乳腺患者,由于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在应用此方案时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是必要的。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5岁,平均49岁。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后”病人,行AC方案化疗(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40mg/m2,临用前加灭菌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2mg/ml,静脉注射。环磷酰胺600mg/m2,加生理盐水20-30ml,静脉注射。3周重复静脉滴注1次,共6个周期。
2 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存在恐惧心理[2],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化疗的重要性化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急预案,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
2.2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多柔比星外渗可致局部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在静注时,先回抽,见血后方可推注,注意推注速度以免发生渗出及静脉炎。一旦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立即滴入生理盐水以稀释药液后拔针,用1%的普鲁卡因注射液局部封闭,局部进行冷敷,以减轻皮肤坏死的机会。同时在疼痛或肿胀区域多點注射地塞米松5mg加利多卡因10mg局部封闭,一日一次,连续3日,以减轻局部疼痛或炎症反应。本组化疗,均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操作,未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现象。
2.3 骨髓移植的观察与护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先后出现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多在用药后1-2周降到最低值[3],因此需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本组患者大多在给予AC化疗方案48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其中有11例患者在用药后第10天,中性粒细胞数降至1000/mm3一下,血小板降至50×109/L。给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300U/kg,每日一次,直至血象恢复正常。同时预防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对这类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和护理,保持床单卫生清洁、限制探视、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嘱咐患者静养、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4 心脏毒性及护理 多柔比星心脏毒性可表现为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少数患者出现急性充血性心理衰竭。在此药期间,开始每10分钟测血压、心率、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本组患者有2例出现T波地平,S-T段下降,3例出现心率失常,停药后未经特殊处理,恢复正常。
2.5 胃肠道反应及护理 大多数患者反应恶心、呕吐是最严重的化疗不良反应[4],因此在用药期间叮嘱病人家属准备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同时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异味。本组5例患者发生严重胃肠道反应,静脉滴注8mg昂丹司琼,以后没8小时口服8mg。治疗后,均顺利通过化疗。
2.6 膀胱炎及护理 环磷酰胺在体内代谢为丙烯醛,刺激膀胱,导致血尿。为防止膀胱炎的发生,用药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同时给予环磷酰胺时、4小时及8小时,静脉注射美司钠,其剂量为环磷酰胺的20%,以保护尿道。有效预防后,未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患者。
2.7 肝功能损害及护理 环磷酰胺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本组有5例患者出现AST升高、黄疸。静脉注射多烯磷脂酰胆碱5ml,每日2次纠正肝功能异常现象。
2.8 出院指导 根据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出院2-3个月复诊、定期检查,时刻关注病情的变化。教育患者放宽心、保持乐观的心态、适当的选择强度小的运动提高身体素质,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 结 果
36例乳腺癌患者,均完成了全程化疗,化疗完成率100%。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后,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病人及家属均满意。
4 讨 论
目前乳腺癌化疗多采用联合化疗方案,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组织也有毒害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提前了解化疗药物的要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就能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现代临床护理中,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全面、系统的护理,不仅能消除患者化疗前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参考文献
[1] 魏爱英,焦玉莲,等.乳腺癌化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4):361-363.
[2] 黄海珊,张静平,等.乳腺癌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945-947.
[3] 柏淑霞,战丽丽,等.乳腺癌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97-598.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33例, 年龄32~76岁, 中位年龄47岁;Ⅱ期患者21例, Ⅲ期患者12例。其中T1期4例, T2期16例, T3期8例, T4a期3例, T4b期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化疗:
28例患者采用TEC方案化疗3周期: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推注, 持续3h, 第1天;表柔比星50mg/m2, 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滴注, 第1天。21d为1周期。为预防多西他赛所致过敏反应, 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 并给予雷莫司琼预防呕吐。化疗前1d及化疗后3d、1周、2周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如白细胞低于正常水平即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3周期结束后2~3周复查血常规, 正常后行乳腺改良根治术。
1.2.2 术前放疗:
5例T4期病例接受上方案化疗3周期后接受放疗。新辅助化疗结束1周后, 采用乳腺两侧切线野, 照射剂量为40Gy/4周, 采用超分割分次方法, 每天照射2次, 每次1.25~1.30Gy, 2次间隔时间>6h, 放疗结束2周后手术。
1.2.3 手术及术后治疗:
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2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 5例接受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继续TEC方案化疗4~6周期。余Ⅲ期病例有8例术后接受放疗, 照射锁骨上及胸壁区, 照射剂量为50Gy/5周。18例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患者术后长期采用内分泌治疗, 其中14例采用三苯氧氨10mg, 每天3次;4例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2.5mg, 每天1次。
1.3 疗效评定
按国际抗癌联盟的实体瘤通用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病情稳定, 无疾病进展和病理完全缓解。总有效率=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总例数。
2结果
2.1 随访
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手术, 无并发症死亡病例, 术后随访至2009年6月31日, 总生存率84.8% (28/33) , 无局部复发病例。
2.2 化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疗, 无推迟手术病例。本组总有效率为85.7%。其中21例Ⅱ期患者中完全缓解率23.8% (5例) , 部分缓解61.9% (13例) , 病情稳定14.3% (3例) , 无疾病进展, 病理完全缓解14.3% (3例) 。12例Ⅲ期患者无完全缓解率, 部分缓解75.0% (9例) , 病情稳定25.0% (3例) , 无疾病进展, 无病理完全缓解。术后接受同方案辅助化疗4~6周期。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 对症处理后缓解。16例出现Ⅰ度骨髓抑制, 10例出现Ⅱ度骨髓抑制, 3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 1例出现Ⅳ度骨髓抑制, 经过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 所有病例未出现因化疗所致的心、肝、肾功能障碍。
2.3 放疗结果
5例T4期患者接受术前放疗, 术前肿瘤均明显缩小, 5例均为部分缓解。不同程度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头晕、恶心等。2例出现Ⅱ度骨髓抑制, 3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 治疗后恢复正常, 无延期手术病例。
3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可早期转移的全身性疾病, 其主要致命危险来自于它的全身性转移, 由于这些转移灶在很多时候微小而又分散, 故处于亚临床状态。目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很多, 主要是含蒽环类的CAF/CEF方案, 其有效率为50%~70%, 本研究显示, 术前化疗有效率为85.7%, 患者肿瘤直径缩小, 腋窝淋巴结明显减少或消失, ER/PR阳性率下降, 从而降低了手术分期。本组病理中出现了3例病理完全缓解, 有研究结果显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取得病理完会缓解的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在不良反应方面, 集中体现为骨髓抑制, 但是经过处理后都能迅速缓解, 对手术时间无影响, 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 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乳腺癌, 对降低乳腺癌临床分期, 减少术中播散, 增加保乳几率, 缩小手术范围, 减少术后耐药, 指导预后观察有重要作用。其效果确切, 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小且并发症少。但由于资料有限, 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探讨。
参考文献
[1]沈镇宙, 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71-175.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推荐阅读: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11-06
乳腺癌术后化疗护理07-22
乳腺癌病人化疗的护理06-30
乳腺癌患者化疗的护理09-04
乳腺肿瘤化疗10-20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05-21
乳腺癌病人05-31
乳腺癌术09-19
年轻乳腺癌09-24
青年乳腺癌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