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乳腺癌

2024-11-05

小乳腺癌(精选7篇)

小乳腺癌 篇1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为10%,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患乳腺癌,其中40万人死于该病。在我国,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一些大城市如京、津、沪甚至居于首位。大量事实证明提高乳腺癌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因此,小乳腺癌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频彩超的普及和各种超声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其为乳腺影像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超声检查在小乳腺癌的诊断进展方面综述如下。

1 小乳腺癌定义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小乳癌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小乳腺癌的界定还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直径≤2 cm的乳癌称为小乳腺癌[1],另一些学者认为直径<1.0 cm的乳癌为小乳腺癌,多数学者及科研机构同意后者观点[2]。按现代对乳癌的生长和扩展的认识,乳癌从单个细胞分裂增殖,发展到临床能检出的小肿块,约需30次倍增,其生长期已达3年,给转移提供足够的时间。因此当其发展到临床可做出诊断时,多数已发生转移,并非早期[3]。

2 二维超声检查结合“萤火虫”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在乳腺肿物诊断方面,超声专家公认二维图像起决定性作用。二维超声用来鉴别乳腺肿物囊实性作用虽被公认[4],但其对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尚有局限性。

典型乳癌声像图表现:肿块为明显低回声,边缘毛刺状,纵横比大于1,内见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但是部分瘤灶二维声像图不典型,如<1 cm的乳癌边缘毛刺不甚明显,其良恶性鉴别较难,但若多切面扫查仍可发现某一切面边缘成角,经此亦可提高诊断率。韩增辉等[5]认为对于难以区分良恶性的肿块可细致观察其内部回声:癌体内部呈混杂回声、强弱不等。其中微小钙化是诊断乳癌重要指标之一,表现为成簇状的数个微小钙化点,其诊断乳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27.2%、93.3%、84.8%。此种钙化甚至可提示临床触诊不到的早期乳癌诊断[6]。超声目前能发现大小为100~500 μm的微小钙化点[7]。黄道中等[8]研究表明,7.5 MHz探头的纵向分辨率为200 μm,微小钙化检出率为53.1%,而20 MHz探头的纵向分辨率达80 μm,微小钙化检出率提至72.7%,因此随着探头频率的提高,微小钙化的检出率亦提高。

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伴随着“萤火虫”技术的问世,对乳腺肿瘤内的微小钙化显示率大幅度提高。“萤火虫”技术是利用细微组织与其周围组织的回声强弱的对比,设定一阈值,来使微小组织显示得更加清楚,使虽可被超声设备检测,但却未能被显示的微小钙化凸现出来。另外,该技术还能把强钙化凸现出来。李婧等[9]报道“萤火虫”技术对乳腺肿物内部微小钙化灶检出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85%,85%,与赵峰等[10]报道的一致。

腋窝淋巴结是乳癌发生转移最先受累部位。超声多表现为腋窝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回声,包膜欠光滑,皮质增厚明显,结门消失或偏移,多发时可呈融合状,纵横比常>1,门结构紊乱。临床上乳癌伴发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11]。

综上,当出现典型乳癌超声图像时诊断相对容易,但部分乳腺良恶肿块图像间有融合,尤其在诊断乳腺小肿瘤方面,单用二维超声鉴别尚有困难。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无创显示组织血流的方法,分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l)和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olor Doppler power imaging,CDPl)。

3.1 CDFl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CDFI可显示肿物血流分布及其丰富程度,并由频谱多普勒取样记录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PSV)等参数。

1990年Alder等[12]提出的血流半定量分级法判断瘤内血流丰富程度,良性肿瘤多为Ⅰ级以下,恶性肿瘤多为Ⅲ级以上。杨光等[13]观察46例乳癌血流丰富程度,其中良性组多为0~Ⅰ级,恶性组高达86.9%为Ⅱ~Ⅲ级。但也有学者认为良恶肿瘤血流丰富程度存在一定交叉。卢海霞等[14]报道,5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癌患者中,血流位于内部者仅占7%,而周边及附近的血流占73%,其中58%呈穿入性血管。因此,穿入性血管对于乳癌诊断具有颇高敏感性。

目前,关于乳腺良恶肿瘤血流频谱特点的报道不完全一致。韩增辉等[15]认为恶性乳腺肿瘤RI大多为0.70以上,PSV的临界范围为20~40 cm/s。而其对小乳癌的研究显示: RI基本符合,但PSV偏低。Chao等[16]报道,以RI>0.70为诊断恶性病变标准,其敏感性可达85%。Peters等[17]研究表明,乳腺良恶肿块的PSV有显著差异,恶性组PSV显著高于良性组(P<0.0001);但其认为PSV值不仅仅取决于良恶性,而与多种因素相关,这就是其作为鉴别指标不理想的原因之一。Wilkens等[18]认为PSV>20 cm/s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指征。

3.2 CDPl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CDFI受检测部位、声束、血流夹角及血流速度的影响,国际上1993年第1次发表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弥补了这些缺陷,CDFI中易丢失或检测不到的信号能为CDPl所摄取。Raza等研究显示:用CDPI观察有无穿入性血管评估恶性肿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和为9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为85%和88%,所以CDE穿入性血管可作为乳癌的诊断指标之一。Sehgal等[19]报道CDPI可显示乳腺肿瘤内管径为1 mm甚至40 μm的微小血管。因此,CDPI适宜显示乳腺内部血流,更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软组织运动敏感,易产生闪烁伪差。

4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1991年,Ophit等[20]在研究中率先提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1998年Krouskop等[21]报道乳腺内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各不同,组织弹性系数越大表示组织硬度越大。林僖等[22]研究显示,乳癌弹性成像评分多为4或5分,而腺瘤多为1或2分,评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孙卫健等[23]研究表明,该技术诊断乳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2.8%、87.8%、81.1%、72.7%。郝美莲等[24]研究表明,该技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7.0%、87.2%和94.8%。由于恶性病变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多普勒超声,所以弹性成像技术特别有助于小乳癌的超声诊断。

5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在乳腺血管三维图像重建中,除血管数目外,对血管走形、分布、血供等均提供重要信息[25]。目前主要应用模式有表面成像、多平面重建成像、三维血管树成像等。观察的主要指标有肿块的边缘特征、汇聚征和界面回声等。

钱超文等[26]对病理证实的48例乳癌患者进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发现三维成像对肿块周围浸润层次、血流分布状况等明显高于二维。白志勇等[27]研究表明,部分乳癌可在三维冠状面上观察到“汇聚征”,表现为中强回声,其呈放射状向肿物聚集,可在几个、多个、甚至全部断面上显示。周世崇[28]提出与“汇聚征”类似的太阳征,并指出肿物周边正常组织的扭曲和变形从定义上可明显区分已有的各种“汇聚征”。燕山[29]研究发现三维能量多普勒对乳癌的鉴别其特异性从二维的79%升高到85%。郭燕丽等[30]研究认为三维能量血管成像能很好地显示乳腺肿物的血管立体结构分布特征。

因此,随着三维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声学造影三维超声成像、三维导向介入术等有望成为小乳腺癌的新的诊断手段。

6 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将超声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通过高分辨率的超声成像对病灶定位,利用组织对多波长激光的漫散射效应完成对组织生理信息的三维成像,对不同的组织(特别是血红蛋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以不同波段的光成像,提供肿瘤内部及其周边的生理参数变化的情况,从肿瘤的功能上获取生理信息,从而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作出鉴别。陈巧玲等[31]研究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0%、82.3%、89.2%。黄烨等[32]研究显示,乳癌血供大多为高血低氧,故其以近红外光高血低氧检测参数作为判定恶性肿瘤的标准。

7 超声造影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S,CEUS)技术能够清楚显示微血管和组织的血流灌注,有助于提高病变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声学差异,提高图像的对比分辨力,提高超声检出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CEUS为早期无创评价肿瘤的微血管灌注情况提供可能[33,34]。

Ricci等[33]研究显示,CEUS对乳癌诊断敏感性高达100%,特异性为87.5%。Liu等[35]对乳腺肿块患者进行CEUS,恶性者多为外周增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9.5%和98.5%。Moon等[36]应用能量多普勒CEUS与能量多普勒超声作比,认为前者能较好显示乳癌的新生血管,其敏感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71%和64%。Corcioni等[37]研究CEUS和磁共振在对乳腺病灶增强曲线分析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可与化疗造成的局限纤维化进行鉴别诊断。

8 介入性超声技术在小乳腺癌中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主要用于乳癌性质的诊断与鉴别。对缺乏乳癌典型声像图表现者及临床医师触诊不到的微小病变的最终诊断,常需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Schoonians等[38]的研究表明,用14~18 G针头在超声引导下吸取活组织2~6条进行病理检查,诊断乳癌的敏感性在可触及肿物者为99%,不可触及者为93%。文献报道,穿刺病理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大于90%[39]。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作为小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其他多种超声技术联合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小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我们相信,超声在小乳腺癌的诊断上必将迎来新的里程碑,成为影像学研究领域新的热点。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已成为乳腺肿瘤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检测乳腺肿瘤的方法主要有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超声光散射成像、超声造影和介入超声。特别是超声造影能帮助显示肿瘤内微小低速血流,提高超声对肿瘤血管显示的准确性。小乳腺癌病灶的早期诊断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愈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超声检查,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小乳腺癌

小乳腺癌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及病症,且经影像学资料证实。观察组患者年龄为34~52岁,平均年龄为(45.9±2.5)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4~50岁,平均年龄为(46.9±2.4)岁。

1.2 方法

患者术前行乳腺彩超与钼靶检查,确定患者是否需行术前辅助放化疗。观察组患者以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切除肿瘤表面直径2cm内的组织,将切除的切片冰冻检查,范围手术半至1.5cm,于其腋下固定硅胶管,并置入负压引流。术后以可吸收缝线进行皮内缝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切口根治术进行治疗,将肿瘤周围3cm内的淋巴组织彻底切除,保留薄层脂肪,使用负压引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等。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等指标进行对比。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清扫淋巴结数量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满意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为95.0%(38/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为70.0%(28/4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对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临床上常通过手术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因乳房不仅作为女性的第二性征器官,其还是现代女性身材及美学的体现,因此保乳手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应切口较长,即使术后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治愈但大多数女性心理仍存在较大的负担,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并影响夫妻之间的关系。因此,如何减小手术切口的长度,尽量的还原原本的美观程度是临床上对于乳腺癌手术治疗所思考的重要问题[2]。在此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小切口内皮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

近年来,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长度明显缩短,仅为常规切口的1/2作用,虽该项术式无法保留乳头及乳晕,但其美学效果仍高于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3]。同时,小切口皮内缝合乳房根治术可达到常规切口改良根治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不论是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还是术中出血量,两项术式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

此外,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率,减轻患者的内心压力。本次调查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小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具有效果好、切口小等临床优点,更利于乳腺癌患者的身心恢复。

参考文献

[1]魏鑫.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引流方法的疗效比较:附145例报道[J].中外医疗,2010,29(30):24-25,27.

[2]王华.2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9):97.

小乳腺癌 篇3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2月, 我院功能科共检查乳腺小结节性病变150例, 使用PHILIPS IU22超声仪, 探头频率7.5~10.0MHz, 应用表浅器官软件包。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充分暴露乳房及腋窝, 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扫查并与乳腺单位象限内十字交叉法检查相结合扫查整个乳腺。以腋窝顶点为中心, 沿腋动静脉自上而下横向及纵向扫查, 发现病灶即多切面观察, 选择最清晰图像进行有关测量。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观察肿块周围及内部血流信号形态、分布、数量, 寻找血流最丰富的切面, 计算血管数目。根据Adler血流信号分级法, 将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4级: 0无血流;Ⅰ少量血流, 可见1~2处点状血流;Ⅱ中量血流, 可见1条主要血管, 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几条小血管;Ⅲ丰富血流, 可见4条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沟通交织成网状。

2结果

全部150例均经病理证实 (粗针穿刺活检40例, 粗针穿刺活检后手术切除病理检查110例) , 小乳腺癌98例, 年龄35~67岁, 中位年龄45.2岁,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87例, 乳腺导管内癌8例, 小叶癌2例, 髓样癌1例, 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5例;乳腺良性肿块52例, 年龄19~51岁, 中位年龄37.1岁, 其中乳腺小纤维腺瘤28例, 小腺瘤样增生24例。良恶性肿瘤最大纵横径均≤2.0cm。良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2%, 恶性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7%。乳腺良性肿块和小乳腺癌声像图特征见表1。小乳腺癌病例中有85例可测到动脉血流, 根据Adler分级标准均为Ⅱ级以上, 其中Ⅲ级51例, 占本组恶性肿瘤的52%, 其最大血流速度Vs>12cm/s, RI>0.65。

3讨论

3.1 乳腺癌二维声像图特点

3.1.1 形态特点:

小乳腺癌因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 形态多不规则, 部分呈分叶状、蟹足状或毛刺状, 边界常不清晰, 无完整包膜, 是由于肿瘤多中心生长所致。

3.1.2 内部回声:

三者内部均为低回声, 小乳腺癌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有较大囊变, 瘤样增生内部回声极低, 一般较均匀, 而纤维腺瘤内部常伴有线状光带且内回声稍强。韩增辉[1]等认为对于较难确定性质的肿块, 可仔细观察其内部回声结构, 乳腺癌内部回声杂乱, 强弱不等。乳腺肿物内部较大的囊变可作为恶性病变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2]。

3.1.3 后方衰减:

因瘤体体积较小能量散失较轻, 故仅少数小乳腺癌后方回声可有衰减, 而纤维腺瘤后方回声多增强且伴侧壁效应, 瘤样增生后方回声多无改变。

3.1.4 肿瘤的纵横比值:

因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其前后径往往大于横径, Rahbar[3]等将纵横比>0.7作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重要鉴别诊断指标。

3.1.5 病灶内微小钙化:

钙化为组织生长异常而产生的钙盐沉着, 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表现为多个微小钙化呈簇状分布[4]。本组中在45例小乳腺癌病灶内部可探及针尖样或簇样钙化光点, 而仅7例良性肿块内部见钙化, 且为粗钙化或块状钙化。

3.1.6 腋窝淋巴结的形态特征:

随乳腺肿瘤良恶之分而不同, 正常淋巴结被膜光滑, 皮质均匀, 淋巴结结门居中, 长径/横径>2。本组中25例小乳腺癌并腋窝淋巴结转移, 多伴有融合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被膜不光滑, 皮质明显增厚, 结门偏移或消失, 内部回声减低。由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常表现为正常淋巴结、良性反应性增大淋巴结、临界淋巴结、前哨淋巴结、转移性中晚期淋巴结多状态共存, 因此对于小乳腺癌患者病灶同侧腋窝临界淋巴结和前哨淋巴结的检查诊断应引起高度重视[5], 两者的早期发现对指导临床确定手术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临界淋巴结的回声特征为形如“半月”状, 被膜尚光整, 皮质不均匀增厚, 结门偏移或消失;CDFI检测淋巴结内多无血流;病理显示该种淋巴结内均未发现肿瘤细胞。前哨淋巴结直径一般>0.7cm, 其形态不规则, 被膜不光滑, 皮质厚薄不均且伴有角切迹, 淋巴结结门可肥厚, 伴有与皮质同向的角切迹, 或结门偏移消失;也可见于直径<0.5cm的淋巴结, 呈类圆形, 结门消失, 内部极低回声;CDFI检测淋巴结内有散在的血流分布。

3.2 彩色多普勒声像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肿瘤生长过程中均有血流供应, 尤其是恶性肿瘤新生滋养动脉血管增多, 血流更为丰富。本组98例小乳腺癌中有85例可检测到病灶周边由外向内的穿入性动脉血流, 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完全相符合, 均为Ⅱ~Ⅲ级以上血供, 其内径在1.1~1.3mm, 因此为超声定性诊断小乳腺癌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综上所述, 小乳腺癌在高频超声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等方面均具有较为典型的特征, 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也有其特异性表现, 通过对于小乳腺癌的特点分析, 我们认为绝非任何单一指标就可以直接判定乳腺癌, 综合分析更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参考文献

[1]韩增辉, 王建宏, 王金华, 等.原发性乳腺肿瘤104例的高频声像图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 (10) :970.

[2]Jales RM, Sarian LO, Peralta CF, et al.Complex breast masses:assess-ment of malignant potential based on cyst diameter[J].J Ultrasound Med, 2012:31 (4) :581-587.

[3]Rahbar G, Sie AC, Hansen GC, et al.Benign versus malignant solid breast masses:US differentiation[J].Radiology, 1999, 213 (3) :889-894.

[4]陈宇, 田家玮, 殷哲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06, 3 (3) :175-178.

小乳腺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20例小乳腺癌患者和40例乳腺实性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 20例小乳腺癌患者的年龄在25~58 (46.8±1.2) 岁。40例乳腺实性增生患者的年龄在23~55 (45.8±1.8)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选择飞利浦多普勒超声检查仪, 设置频率在7~12MHz, 利用Philips HD 11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在5~12MHz。取患者仰卧位, 脱去上衣, 将双臂外展向上举, 以乳腺和腋窝充分暴露为度, 在乳腺皮肤表面均匀涂上耦合剂后放上探头进行仔细的全面扫查。按照由右至左的顺序顺时针由乳腺边缘向乳头方向进行辐射状扫描, 最后扫描两侧腋窝, 观察淋巴结是否肿大。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 扫描工作要全面、完整, 遇到异常结节需反复观察, 仔细辨认。发现病灶后将探头轻轻放置于病灶表面, 进一步扫描病灶的具体位置、范围、纵横直径比、边界及包膜、是否存在钙化或蟹足等情况。进一步探查血流信号情况, 调节彩色增益与多普勒量程以致血流信号非常明亮, 选择血流丰富的切面记录数值, 包括SPVmax (收缩期峰速值) 与RI (阻力指数) 等参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D声像图特征比较

小乳腺癌组患者彩色多普勒声像图中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内部回声均匀的比例明显低于乳腺实性增生组, 而后方回声衰减、钙化、组织浸润以及纵横比>1的比例明显高于乳腺实性增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小乳腺癌组患者SPVmax (27.89±5.22) cm/s明显高于乳腺实性增生组 (17.89±6.22) cm/s,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774, P<0.05) ;小乳腺癌组患者RI (0.81±0.22) 明显高于乳腺实性增生组 (0.61±0.12)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5699, P<0.05) 。

3 讨论

小乳腺癌与乳腺实性增生均为妇科常见疾患, 前者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后者多发于35岁左右中年妇女, 该时期卵巢功能紊乱、雌激素分泌增多, 乳腺导管与小叶上皮层可异常增生。彩色多普勒超声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 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 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2]。其主要优点是: (1) 能快速直观显示血流的二维平面分布状态。 (2) 可显示血流的运行方向。 (3) 有利于辨别动脉和静脉。 (4) 有利于识别血管病变和非血管病变[3]。 (5) 有利于了解血流的性质。 (6) 能方便了解血流的时相和速度。 (7) 能可靠地发现分流和返流。 (8) 能对血流束的起源、宽度、长度、面积进行定量分析[4]。近些年, 超声技术发展迅速, 在临床上诊断及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 为患者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提高了临床疗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不仅可以确切观察到病灶形态的变化, 还能掌握病灶血流方向、速度及分布情况, 更重要的是超声检查结果是良恶性肿块的判断依据[5]。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小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表现为病灶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组织浸润且纵横比>1的特征, 且与乳腺实性增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所以说,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通过病灶特征进行准确鉴别诊断乳腺疾病, 为后期乳腺疾病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刘艳芳, 程全安, 等.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在女性乳腺增生症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 2010, 22 (1) :57-58, 56.

[2]谢凌, 李成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的诊断价值研究[J].西南军医, 2012, 14 (2) :226-228.

[3]陈言广, 马艳华.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5) :256-257.

[4]张英华, 阳瑞莲, 罗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2, 40 (5) :501-502.

小胰腺癌CT诊断价值 篇5

关键词:小胰腺癌,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小胰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提高5年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等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 临床上认为﹤2.0cm的胰腺癌为早期胰腺癌, 但此时约有30%~40%已有淋巴结转移。笔者搜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在本院诊治经临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小胰腺癌患者16例, 探讨小胰腺癌CT表现, 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小胰腺癌患者中, 男11例, 女5例, 年龄32~83 (平均55.3) 岁, 病程0.5~5 (平均1.2) 年。临床表现:腹部不适、右腹背部疼痛12例, 黄疸6例, 恶心、食欲差、消瘦5例, 无临床症状3例。

1.2 检查方法

检查前患者禁食6~8h, 扫描前30min口服1.5%~2.0%泛影葡胺溶液500~600ml, 扫描前再口服300~500ml, 使胃、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充盈。使用Toshiba 4排螺旋CT设备, 扫描条件:120kV, 300mAs, 行仰卧位腹部平扫, 然后增强扫描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80~100ml, 高压注射器以3ml/s经肘前静脉推注, 与注射对比剂25、45、65s分别进行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扫描, 运用容积显示技术 (VR) 对原始数据进行二次重建, 螺距1.0, 重建1.25mm, 将图像多平面重建 (MPR) 、曲面重建 (CRP) 及多层螺旋CT (MSCT) 后处理, 显示肿瘤与周围的三维关系。

2 结果

16例小胰腺癌患者中, 胰头癌9例, 胰体癌5例, 胰尾癌2例。胆总管扩张7例, 胰管扩张9例。

2.1 直接征象

胰腺肿块形态、密度及大小的改变是小胰腺癌的主要影像表现之一, 约占95%[1]。肿块形态:不规则8例, 类圆形5例;密度:不均匀密度9例, 低密度5例, 等密度2例。CT值:平扫20~47Hu, 增强扫描后22~89Hu, 中心坏死是其特点;肿块大小:直径1~2cm 11例, 1cm以下5例。

2.2 间接征象

胰腺轮廓改变:胰头、颈部轻度增大或圆钝9例, 胰管扩张:出现胰管扩张9例, 管壁光滑, 平均直径约6mm, MSCT可见胰管于肿瘤处中断。胆管扩张:7例出现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扩张的胆总管最大约为2cm, MSCT显示胆总管于肿瘤层面出现中断或鼠尾征;2例胰腺体尾部萎缩。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发现胰腺肿瘤的最主要手段, 随着MSCT的临床应用及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 小胰腺癌的发现率有所提高。因此, 如何早期发现小胰腺癌成为影像诊断研究的热点[2,3,4]。Moossa[5]曾提出, 病理上早期胰头癌的诊断标准, 包括: (1) 肿瘤最大径≤2.0cm; (2) 胰周被无膜无浸润; (3) 无远处转移; (4) 切除标本上无淋巴结。虽然小胰腺癌并不等同早期胰腺癌, 但小胰腺变多属可切除肿瘤。

小胰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包括直接及间接征象。由于病灶较小, 胰腺外形轮廓的改变较少出现, 平扫病灶多呈稍低密度。本组16例中, 平扫不均匀密度9例, 低密度5例, 等密度2例, 极易漏诊。小胰腺癌95%为腺癌, 多为少血供无包膜实性肿瘤, 含有较多结缔组织和纤维成分, 肿瘤细胞相对较少[6]及胰腺腺体由动脉供血灌注[7]。而正常的胰腺实质血供丰富, 选择动脉期扫描实质强化, 更易于显示小的病变。故在增强扫描动脉期, 胰腺实质明显强化, 而肿瘤强化不明显, 肿瘤呈不均匀低密度, 中心可有坏死。静脉期, 胰腺的实质与肿块密度差异减少, 密度差异是诊断的基础。肿瘤常以浸润方式生长, 增强后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晰, 且可见分叶状改变。

小胰腺癌绝大多数发生于胰头、颈部, 本组16例中9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 CT表现为胰头、颈部轻度增大或圆钝。肿瘤常有包围胰管浸润生长的特性, 而肿块又可对胆总管末端压迫, 早期有时出现胆总管和胰管扩张, 表现为“双管征”, 并且都在病变处或紧邻肿瘤上方层面变形或中断消失。本组7例出现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9例出现胰管扩张。MSCT可以直接显示胆、胰管形态和结构, 了解有无梗阻扩张或变异, 与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对比, MSCT简单、方便, 有多角度成像观察的优势, 可显示梗阻胰管或胆管的平面, 如主胰管阻塞, MSCT还可显示胰管中断及其远侧端扩张的胰管, 对肿瘤定位与大小作出准确判断。胰尾萎缩2例, 胰管扩张后正常胰腺实质也可出现萎缩, 有学者认为是肿瘤致使胰管阻塞、胰液因压力增高压迫渗入胰腺实质内, 使得胰腺自身消化, 最终引起慢性胰腺炎、胰体萎缩, 也可间接提示肿瘤生长时间。

小胰腺癌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 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时, 可出现局部软组织块影, 多见胰腺及胰管钙化, 胰管内钙化, 对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特征性。胰腺癌肿内可有钙斑, 钙化的慢性胰腺炎可合并胰腺癌, 诊断十分困难, 常需作进一步检查, 如针刺活检。还有胆总管一般正常或稍扩张, 内无软组织块影。 (2) 胆总管癌:常表现胆管扩张, 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 有强化, 或管腔内可见强化的软组织密度影, 胰管常无扩张, 胰腺头部无肿块。 (3) 壶腹癌:表现为胆总管末端较小的软组织肿物, 突向十二指肠乳头内侧, 或位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菜花样肿物, 肿块轻度强化, 其增强幅度一般较小胰头癌高, 病变位置决定其早期易引起梗阻性黄疸。 (4) 胰腺周围转移淋巴结:周围脏器及远处转移至胰腺周围淋巴结可融合成团, 其与小胰腺肿瘤难鉴别, 检出原发病灶, 诊断就不难。

综上所述, MSCT动态增强扫描作为一种迅速而准确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手段, 能有效反映小胰腺癌的血供特征, 在显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形态、结构方面有独特的价值。结合MSCT及CT表现可明显提高小胰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Stephens DH.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J].Abdom Imaging, 2006, 21:207-210.

[2]李晓兵, 张继斌, 罗健君, 等.MRCP结合MRI诊断小胰腺癌[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 28 (7) :1022-1024.

[3]胡彦君, 徐成, 高强, 等.胰腺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10, 11 (17) :1007-1008.

[4]刘景斌, 赵全化.探讨多排螺旋CT在临床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0, 31:183-184.

[5]刘雨成, 周莹, 卢明智, 等.螺旋CT增强扫描对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 2007, 13 (9) :1066-1068.

[6]夏进东, 周翔平.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9, 25:661.

小金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观察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近2年间因经行乳房胀痛在我处求诊的患者共约200余例, 年龄25~50周岁, 平均年龄34岁, 病程最短2个月, 最长10年, 随机分成两组, 服用小金丸组 (治疗组) 108例, 服用三苯氧胺组 (对照组) 103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诊断标准

(1) 症状:患者均有乳腺痛, 呈周期性与月经有关, 经前1周左右乳痛明显或加重, 经后缓解或消失。 (2) 体征:单侧或双侧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呈片状、条索状、颗粒状。最大直径可超过4cm, 质中等、触痛。 (3) 经红外线扫描、B超、细胞学检查及激素水平测定而确认者, 排除了乳腺肿瘤、乳腺导管瘤、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炎等症。

1.3 治疗方法

(1) 治疗组:服用小金丸1.2g/次, 2次/d, 从月经中期开始连用14d为1个疗程, 经期停用, 连续治疗1~3个疗程。 (2) 对照组:服用三苯氧胺, 10mg/次, 2次/d, 自月经第5天开始连服20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1~3个疗程。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肿块消失, 乳痛消失, 停药3个月不复发。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 乳痛消失。好转: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 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 乳痛未减者。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者。

2.2 治疗结果

见表1。

注:两组比较, P<0.05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乳腺小叶增生对应中医的经行乳房胀痛, 乳癖的范畴。本病多与情志内伤, 忧思恼怒有关。当代女性多工作紧张, 生活压力大, 情志内伤, 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 气血逆乱, 气不行津, 津液凝聚成痰, 痰气互结阻于乳络则发为肿块疼痛。小金丸以麝香的辛温走串之性为引, 引药入经, 配以他药共奏活血祛淤、消肿散结之功, 避免西药治疗的副作用, 起标本兼治的作用。

小乳腺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男性乳腺发育患者30例, 全部男性, 平均年龄23 (16~28) 岁。病变部位单侧9例, 双侧21例。切除腺体直径平均8cm (6~10) cm。重约 (50~150) g, 肥胖患者11例, 瘦者19例。切口长度平均3cm (根据病人乳晕大小) 单侧手术用时平均15min。

1.2 手术方法

患者高位硬膜外麻醉成功后, 平卧手术台上。首先用亚甲兰液画线标记手术切除范围, 设计沿乳晕外侧弧行小切口3cm左右。常规消毒铺巾后, 应用局部膨胀方法。膨胀液配方为:500mL生理盐水, 0.5mL肾上腺素, 用20mL注射器5mL针头, 将合液全部注入单侧皮下脂肪层及腺体后脂肪层。使乳房充盈膨胀隆起后, 沿乳晕外侧弧行切开皮肤, 皮下。手术刀锐性游离乳头下, 达乳晕下方深层, 保留乳头下腺体约0.5cm。鼠齿钳夹切口周围皮肤及暴露腺体, 用扁桃腺剪沿充盈混合液体的皮下脂肪层, 从中心向周围分离皮肤与腺体直到四周边缘, 使皮肤与腺体完全分离。鼠齿钳从切口内掀起外侧腺体边缘, 用扁桃腺剪从外侧沿腺体后间隙锐性分离胸肌与腺体, (手术不熟练者注意避免伤及胸肌, 引起出血) 直到完整切除腺体,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仔细检查, 发现出血点钳夹电凝止血, 严密彻底止血。放置橡皮片引流条, 缝合切口皮下及皮肤层, 另一侧用同样方法。手术切下的乳腺组织常规送病理。最后, 敷料, 棉垫覆盖,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48h拔除引流条, 12d拆线, 弹力绷带塑行7d。

2 结果

所有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乳房均恢复男性乳房形态。术后住院2~3d, 48h时观察无出血情况后, 拔除引流。有2例出血达5mL, 其余病例出血很少, 甚至无出血。术后2d换药, 7d拆去弹力绷带, 12d拆线, 1个月后复查, 切口与乳晕融合, 外观完整, 个别患者, 术后稍有凹陷, 3个月后也可恢复正常。无乳头乳晕颜色改变及感觉异常, 患者满意。

3 讨论

(1) 男性乳房发育症, 又称男子女性型乳房, 在男性乳房疾病中最为常见[3,4]。可分为原发性男性乳腺发育症和继发性男性乳腺发育症, 以前者多见[5]。男性乳腺发育目前原因未明, 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治疗分为病因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6]。药物治疗对增生腺体的直径>4cm, 症状持续2年以上者[7]无效。大多数患者对该病有一定的心理负担。担心切除不彻底易复发, 或大切口影响美观, 手术过程痛苦, 时间长, 费用高。所以, 患者对该病的处理有三点要求: (1) 要求手术彻底去除腺体, 不再复发。 (2) 要求美观。 (3) 要求手术时间短, 痛苦小, 花费少。既往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开放式切除术和单纯的脂肪抽吸术[8]以往开放式大切口手术, 手术过程中, 为暴露术野止血, 创面大, 出血较多, 增加了感染机会。手术时间长, 并且不好掌握乳头下腺体厚度, 易成乳头坏死或感觉迟钝。术后渗血情况较易发生并形成血肿, 有时需要二次手术止血, 由于切口大, 愈合时间长, 瘢痕明显, 给患造成心理伤害。另一种是选择微创吸脂手术, 虽然创伤小, 但是有一定局限性。Teimo ur ian和Perlman[9]首先报道了脂肪抽吸联合开放式切除术, 此方法在腺体切除前进行脂肪抽吸, 减少了腺体切除的难度, 但仍然有胸部形态不满, 这种手术只能切直径3cm以下的腺体, 大部分病人腺体范围超过3cm。并且微创手术费用昂贵, 患者经济负担重。

沿乳晕外侧弧行小切口, 可以通过混有肾上腺素的生理水自然分离腺体, 使腺体在内部已经被游离, 让手术的解剖层次更清楚, 易于手术的操作, 缩短手术时减少术中出血, 能够完整取出整个腺体。并且乳晕切口, 在锐性分离时很直观的保留乳头下一小部分腺体, 防止乳头坏死, 保留乳头的感觉。患者手术后切口小, 恢复快, 一个月后瘢痕几乎看不到并根据皮肤的松弛程度不同, 决定切除多余皮肤的范围[10]。

(2) 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的手术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1) 麻醉方式一般选择高位连续硬膜外麻醉, 可以保证病人手术全程无痛苦。 (2) 麻醉成功后用含有0.5mL肾上腺素的500mL的生理盐水注入单侧乳房的皮下及腺体后可以起到游离腺体, 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并使解剖结构分明, 方便术中操作。手术中可见大量的混合生理盐水充盈在脂肪层, 随切开的过程流出, 所以不用担心术中及术后肾上腺素作用的问题, 也不用担心术中出血的问题。 (3) 切除腺体时沿皮下及腺体后间隙锐性切除, 能够完整切除, 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 检查有无出血点, 电刀彻底止血。 (4) 术后并发症一般为术后渗血, 伤口感染及乳头坏死。但是乳晕外弧形小切口手术可以完全预防以上事件的发生。因为切口部位可直观保留乳头下部分腺体, 可保证乳头乳晕颜色及感觉正常。并能防止乳头下陷。切除腺体后, 用生理盐水冲洗, 在关闭切口前, 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并进行钳夹电凝止血。 (5) 最后术后包扎尤为重要, 除了要用敷料、棉垫外一定用多层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可有效防止渗血。一般术后2d换药, 弹力绷带术后7d可以去除, 14d完全拆线。

本组手术用膨胀技术结合沿乳晕弧形小切口切除男性乳腺代替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吸脂手术, 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防止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形成。能够用利用常规简单的方法切除任意大小的腺体。事实证明该手术经济, 安全可行,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操作简单, 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费用低等优点, 可以在医学与美学之间达到平衡, 希望在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开展。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32.

[2]王炜.整形外科学[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170-1173.

[3]H ert l MC, Wiebel J, Sch af er H, et al.Femini zing s ert oli celltum or associat ed w ith Peut z-Jeghers syndr om e:an increasingl yrecogniz ed cau se of prepub ert al gynecomast ia[J].Plast Recons t rS urg, 1998, 102:1151-1157.

[4]Persichet t i P, Berloco M, Cas sadei RM, et al.Gyn ecomast ia an dth e complet e circumar eolar approach in the s urgical management of skin redundan cy[J].Plast Reconstr Surg, 2001, 107:948-954.

[5]钱海鑫.男性乳房肥大症诊治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 1997, 5:38-40.

[6]Fruhstorfer BH, Malat a CM.A systematic approach t o the surg icaltreatmen t of gyn aecomastia[J].Br J Plast Surg, 2003, 56:237-246.

[7]秦涛, 马少林, 乔星, 等.吸脂联合小切口锐性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5) :629-630.

[8]Courtiss EH.Gynaecomastia:analys is of159pat ients and currentr ecomm endat ions f or t reatment[J].Plast Reconstr Surg, 1987, 79:740-750.

[9]Teimourian B, Perlman R.Su rgery f or gynaecomast ia.AesthetPlast Surg, 1983, 7:155-158.C ou rti ss EH.Gynaecomast ia:analys is of159patient s and cu rrentr ecomm endat ions for treatmen t[J].Plast Reconstr Surg, 1987, 79:740-750.

上一篇:荣格心理分析下一篇:电力营销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