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乳腺癌(共7篇)
分泌性乳腺癌 篇1
在临床上, 乳腺分泌性癌 (SBC) 属于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癌类型, 在1966 年被Mc Divitt于Stwart首次详细描述, 且因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中, 故被命名为“幼年性癌”, 而在1980 年被Tavassoli与Norris推荐命名为SBC[1]。基于此,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SBC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加以归纳、总结, 并做如下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0 年2 月-2013 年5 月收治SBC患者20 例, 分析手术切除标本,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加以总结。
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与石蜡包埋、常规HE染色处理。同时, 展开免疫组化检查, 即应用SP法, DAB显色, 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且所用抗体有酸性钙结合蛋白 (S-100) 、雌激素受体 (ER) 与孕激素受体 (PR)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 (IHC) 与荧光原位杂交法 (FISH) 检测患者的HER-2 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抗体检测阳性判定标准:①ER与PR阳性判定:ER与PR表达于细胞核上, 若检查发现切片中阳性细胞数≥15%, 则阳性。②S-100 阳性判定:S-100表达于细胞核与细胞质上, 可从以下两方面对其阳性强度加以判断:阳性着色:若可见明显浅黄色, 记1 分;若深黄色, 记2分;若棕黄色, 记3分;阳性细胞数:于高倍视野下计算每张切片上1 000个以上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的个数, 若阳性细胞数10%~25%, 记1 分;若26% ~50% , 记2 分; 若51% ~100%, 记3 分。上述两个方面得分相加, 总分0分, 则为阴性;2分以上, 则为阳性[2];③HER-2 阳性判定:HER-2表达于细胞膜上, 若提示IHC (-) 与 (+) , 则为阴性;若提示IHC (+++) , 则为阳性;若提示IHC (++) , 则采用FISH进一步检查, 若FISH为 (+) , 则为阳性。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 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加以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 用χ2检验。
结果
本次研究中的20 例SBC患者, 女95%, 仅1例男;85%年龄≥30岁, 多在发病后1 个月来院就诊;经检查显示, 肿瘤直径1.0~10.0 cm, 且边界不清晰, 切面呈现出灰白或灰黄色, 所有组织切片均经HE染色、镜检后确诊。同时, 在病理类型方面, 单纯SBC占85%, 少数伴有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60%患者淋巴结均为阴性, 30%患者存在1~3个阳性淋巴结;此外, 经免疫组织检查提示, 65%患者ER呈阴性, 75%患者PR与HER-2 均呈阴性, 95%患者S-100 呈阳性。
讨论
在临床上, SBC可发生于任何一个年龄段, 且多发在女性人群中, 但亦可见于男性人群中。2003年, “乳腺肿瘤病理学于遗传学分类”将其划分在“浸润性癌的亚型”范畴中, 并定义为“肿瘤是由实性、微囊与管状结构的瘤细胞构成, 属于一种较罕见的低度恶性乳腺癌;加之这种癌细胞会生成大量的细胞内与细胞外乳汁状的分泌物, 故被称为‘乳腺分泌性癌’”[3]。
临床特点:对于该病症患者, 其临床表现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①乳房出现无痛性的肿块, 偶尔出现乳头溢液或针刺样的疼痛感;②可出现在乳腺各个象限中, 并以乳晕区比较多见;③男女人群均可发病, 且年龄3~75岁, 病史3个月~2 年;④既可以单发, 也可以多发;且肿瘤的直径为0.5~12 cm。由于肿瘤边界比较清晰, 活动度也比较好, 故时常被患者忽视, 且易被临床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为此, 明确SBC病症的临床特点, 对早期诊断、发现病症有着重要作用。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20 例SBC患者, 95%女性, 仅1 例男性;且85%患者年龄≥30 岁, 多在发病后1个月来院就诊;另外, 经检查显示, 肿瘤直径1.0~10.0 cm, 且边界不清晰, 切面呈现出灰白或灰黄色, 且所有组织切片均经HE染色、镜检、确诊。
鉴别诊断:目前, 关于SBC病症的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为其主要诊断办法, 不仅可早期诊断, 而且还可对一些早期SBC加以治疗。另外, 细针穿刺细胞学, 同样也对病症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是, 在临床诊断中, 还需将该病症同其他一些肿瘤加以鉴别, 以提高病症诊断率。如:①浸润性导管癌:这种病症同样由空泡细胞, 但同SBC相比, 其空泡更小且更少, 没有细胞外腔与较大的胞质内腔;②乳腺小叶癌:该病症的肿瘤细胞虽也有胞质空泡, 但其黏液物质并没有SBC丰富, 且癌细胞多是单行排列的, 不会出现黏附情况;而SBC的癌细胞却时常黏附生长成团块状。为此, 在临床诊断中, 需综合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尽早确诊, 尽早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春艳, 祁晓莉, 张轶华, 等.乳腺分泌性癌9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 29 (9) :1013-1015.
[2]吴慰霖, 鲍天辉, 刘银华.中老年人乳腺分泌型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1 (5) :379-382.
[3]谭翠松, 曲晓峰, 李海霞.分泌性乳腺癌1例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5) :170-17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篇2
1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历史
1896年Beatson首次报道了对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卵巢去势术治疗, 取得了非常满意的肿瘤控制效果, 从此开始了关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但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 治疗多是晚期乳腺癌病人的姑息治疗。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 雌激素受体 (ER) 成功地分离出并应用于临床后,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依据ER检测的结果, 选择性地用于阳性病例, 使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从既往的30%提高到了60%~70%[2]。70年代开始, 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 (tamoxifen) 开始用于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 使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以及乳腺癌的预防均有了显著效果。随着内分泌治疗新药的不断研发和更新,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效果也在不断地提高, 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在逐渐减少, 例如在卵巢去势治疗方法中, 用可逆性的药物行去势治疗, 已可以避免手术或放射所造成的永久性去势。第二代高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AIs) 己经成为乳腺癌内分泌靶向治疗的主要药物[3]。
2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机制及指征
乳腺癌大部分是激素依赖性肿瘤。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含有雌、孕激素受体等多种激素受体, 乳腺癌发生后可以保留全部或部分激素受体。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机理是改变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所需要的内分泌微环境, 使乳腺癌细胞增殖停止于GO/G1期, 从而得到肿瘤的缓解及防控作用。现有的内分泌治疗的目的都是为了去除、抑制或是干扰雌激素及受体的作用, 从而延长患者的缓解时间和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4]。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包括手术及药物2种方法。由于手术本身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目前已有大部分被疗效好、安全及副作用小的药物治疗所代替。药物内分泌治疗的机理一是阻断雌激素合成, 降低雌激素的水平, 二是部分阻断雌激素受体的活性[5]。
与化疗相比较, 内分泌治疗的优点是没有明显的血液、肝功等的毒副反应。根据激素受体的情况, 有选择性的内分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其内分泌治疗只适应雌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尤其是对需要全身治疗的体弱、年迈或有其他并发疾病不能耐受化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者。报道雌、孕激素受体均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约为70%;而雌激素受体阳性、孕激素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有效率为55%~60%;雌、孕激素受体均阴性的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 一般有效率不超过10%[4]。
3 可手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2001年的国际乳腺癌会议建议:对于激素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不论肿瘤大小、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 以及年龄、月经等状况, 术后均应该接受辅助性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最近几年来才提出的概念, 是指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局部治疗前, 主要是指手术前进行的系统性内分泌治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使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乳腺癌达到降期的目的, 从而提高乳腺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手术效果;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副反应轻, 可以持续应于围手术期间。尤其适用于年迈患者和一般状况差的患者。目前临床试验主要是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及激素受阳性、绝经后的年老患者[6]。
报道单用三苯氧胺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已经相当理想, 临床有效率可达到40%~80%, 再加上手术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但是, 三苯氧胺治疗的起效时间较长, 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可能更长[7~8]。2006年的NCCN关于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指南中,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成为绝经后乳腺癌的治疗选择之一, 已经向三苯氧胺的金标准地位发起了挑战[9]。
目前最大规模的国际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显示TAM和AIs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6%和55%, 保留乳房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35%和45%, AIs的疗效明显高于TAM[10]。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虽然有效, 但尚未成为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法。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能更适合于那些绝经后ER阳性的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对较差的患者。
4 转移、复发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新的NCCN指南中关于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和以往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对于此类病人的内分泌治疗目前已取得一致的治疗意见, 已经形成了晚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规范[9]。
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病人, 仅有骨、软组织转移而无内脏转移的, 接受过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在1年之内的患者, 可以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或孕激素类及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 一直到肿瘤发生进展或出现无法耐受的毒副反应。对于以前未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者, 或是治疗超过1年的病人, 绝经后的可考虑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抗雌激素药物治疗;绝经前的, 先进行去势治疗, 再按绝经后原则, 选择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或抗雌激素药物治疗。如肿瘤有进展, 并且接受过3个内分泌治疗方案的, 将不再有临床获益。如出现有症状的内脏转移者, 可考虑进行全身性化疗, 或是可考虑接受新的临床内分泌试验治疗。但须特别注意的是既往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 并且已经超过1年的病人, 虽然认为可以再考虑应用抗雌激素治疗, 但是有试验证明用过三苯氧胺, 停药1年以上的失败病人, 再用三苯氧胺的有效率仅为8%。所以对于该组病人应该尽量选择芳香化酶抑制剂[11]。
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阴性或出现已有内脏转移及耐受内分泌治疗的病人, 如果HER-2阳性病人, 可应用HER-2单抗-赫赛汀单药或联合化疗;而对于HER-2阴性的病人则全身化疗则是首选。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手段, 内分泌治疗是最早的成功选择性靶向治疗方法[12]。随着新一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制及应用, 以及其他内分泌药物和其它抗癌药物及生物治疗的联合应用, 必将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徐兵河.乳腺癌综合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 4 (2) :16~21.
[2]王涛, 宋三泰.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 18 (5) :358~360.
[3]江泽飞, 宋三泰, 孙燕.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新动向[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6, 4 (2) :21~23.
[4]孙建伟, 纳志明, 贾玲.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 2006, 27 (2) :173~178.
[5]张少华, 宋三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J].中国处方药, 2005, 45 (12) :18~22.
[6]DixonJM, AndersonTJ, MillerWR.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a surgical perspective[J].Eur J Cancer, 2002, 38 (17) :2214~2221.
[7]Hoff PM, Valero V, Buzdar AU.et al.Combined modality treat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rcinoma in elderly patients or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orbid conditions using tamoxifen as the primary therapy[J].Cancer, 2000, 88 (9) :2054~2060.
[8]Kenny FS, Pobertson JFP, Ellis IO.Long-term follow-up of eld-erly patients randomized to primary tamoxifen or wedge mastectomv as initial for operable breasrt carcinoma[J].Breast, 1998, 7:335~339.
[9]吴世凯, 宋三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6 (4) :256~258.
[10]宋三泰, 江泽飞.弗降的临床研究及其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启示[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3) :307~308.
[11]Cocmbes RC, Hall E, Gihson LJ.et al.A random ized trail of exm eatane after two to three years of tam oxfen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J].N Eng J Med, 2004, 350 (11) :1081~1092.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 篇3
1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常用药物
1.1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三苯氧胺 (他莫昔芬, Tamxifen, TAM) 是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竞争性拮抗剂, 是最为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TAM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地与肿瘤细胞内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其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 三苯氧胺联合手术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局部复发率和死亡率。氟维司群是新一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与外源性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 和雌激素受体 (ER) 亲和力较高, 同时诱导外源性雌激素与ER复合物的降解, 使细胞上的ER下调, 2002年美国FDA批准氟维司群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4]。
1.2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适用于绝经后ER和孕激素受体 (PR) 呈阳性的患者。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芳香酶活性与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而芳香化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芳香化酶影响雌激素水平[5], 目前, 临床用药以来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为主。
2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程
Krainick-strobel等[6]对33例不宜保乳的乳腺癌 (ⅡB-Ⅲ期) 患者给予了4~8个月的来曲唑术前用药, 60%的患者4个月后肿瘤变小, 可进行保乳手术, 治疗结束后治疗有效率达70%, 说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4个月起效, 延长治疗时间可使肿瘤缩小, 现有的研究未表明确切的用药持续时间。
3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抵抗及对策
3.1 新辅助治疗的耐药机制
(1) ER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1) ER的缺失:ER基因的5’端CpG出现甲基化, 组蛋白经酶HDAC作用的脱乙酰化作用增强, 核小体的结构更紧密, 限制转录[7]; (2) ERα的突变:发生率低于1%, 不是TAM主要的耐药机制; (3) ERβ表达异常:在TAM耐药的乳腺癌细胞中ERβ高表达, 也有报道指出低水平的ERβ是TAM耐药的先兆[8]。 (2) 核受体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信号在内分泌耐药中的作用:共同激活因子NCOA与AF2结合后形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 (HAT) , 后者可加强ER的转录活性。共同抑制因子NCOR与AF2结合后形成去乙酰转移酶抑制ER的转录活性。 (3) 雌激素的高敏或超敏状态:乳腺癌细胞中的相关途径信号的激活或过表达使细胞失去了正常存在的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性, EGFR/Her2等受体生长因子通过激活MAPK和P44/42MAPK途径诱导ER的AF-1区的主要位点如Ser118、Ser167磷酸化, 对ER敏感的基因表达增加, 促进肿瘤细胞增殖, 诱导内分泌治疗耐药的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4) 药物代谢的变化:模拟体内对Ais的体外模型, 在无雌激素的情况下培养雌激素依赖的ER (+) MCF-7细胞, 结果显示IGFR1与ER交叉调节上调MAPK和P13K/AKT途径激活, 雌激素依赖的ER (+) MCF-7细胞对雌激素超敏;而细胞低浓度雌激素超敏时, AIs耐药。 (5) 抗雌激素药物耐药基因1/p130Crk相关底物蛋白 (BCAR1/P130Cas) 、细胞角蛋白8 (CK8) 、乳腺癌耐药基因 (BCRP) 高表达。相关资料显示, BCR1/P130Cas表达水平越高, 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其高表达与TAM耐药性密切相关。CK8和BCRP在乳腺癌的多药耐药的表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共同抑制CK8和BCRP的表达, 可有效逆转乳腺癌的多药耐药[9]。
3.2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对策
(1) 内分泌治疗药物的序贯或联合使用TAM耐药后, 二线AIs或氟维司群有效。AIs耐药后, 氟维司群仍有30%临床获益[10], 依西美坦在米区唑或阿那曲唑一线治疗失败后仍可能有效, 当雌激素浓度很低时, TAM主要表现为雌激素样兴奋作用, 抑制AIs的雌激素剥夺功能, 同时伴有AIs水平下降, 故不主张同时应用AIs和TAM[11]。 (2) 阻断异常活化的信号转导途径。内分泌治疗开始时, TAM/AIs与法尼基转换酶抑制剂 (FTIs) 结合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细胞死亡, 而吉非替尼与TAM结合抑制EGFR、P42/44MAPK活化, 延迟TAM耐药联合用药促抗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优于任何一种单药。内分泌治疗过程中, 在LTED细胞中, 吉非替尼和MAPK抑制剂U0126在ERα介导的转录和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3) 多靶点联合治疗。研究发现, 对于耐药细胞, EGFR/HER-2双重抑制剂拉帕替尼与TAM联合用药与任何单药相比可使细胞周期尽快终止[12]。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使不能耐受新辅助化疗及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获益, 然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药物的风险、药物的耐药等亟待解决[13]。因此, 不断研究完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解决办法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摘要: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治疗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分别对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概括、常用药物、合理疗程及耐药机制和对策等方面予以归纳。
乳腺癌的手术治疗与内分泌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7.5±3.5)岁;左侧乳房14例,右侧乳房24例;肿瘤临床分期:13例Ⅰ期乳腺癌患者,18例Ⅱ期乳腺癌患者,7例Ⅲ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2.0 cm患者有28例,肿瘤直径<2.0 cm患者有1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并且均为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保乳术进行治疗,主要是在对乳腺癌患者乳腺区段进行切除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选取合适的手术切口,如果肿瘤位于患者乳房上方则可以做以乳头为中心的弧形切口,如果肿瘤位于患者乳房下方则可以做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后再腋窝解剖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在平行于腋褶线的腋窝处做长5~6 cm的斜切口清扫腋窝淋巴结。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进行常规残存乳房及区域淋巴结辅助放疗,化疗方案有两种,一种是CMF方案,即环磷酰胺+甲氨蝶呤+5-氟尿嘧啶;另外一种则是CAF方案,即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
1.2.2 内分泌治疗。
患者术后进行内分泌辅助治疗:绝经后患者给予25毫克/次的依西美坦,1次/天于饭后口服;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给予10毫克/次的三苯氧胺,2次/天早晚各1次。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乳进行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48.8±9.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1±10.2)m L,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7.5±1.2)cm,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9±3.7)d;术后美容效果显著,并且均未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
3 讨论
乳腺癌是指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女性生育次数的不断减少,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综合应用来治疗乳腺癌,这种综合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期。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临床上一般采取全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进行治疗,但是传统的全乳切除术对女性个人形象具有较大的损害,因此已不被患者所接受。而保乳术不仅能够达到和全乳切除术同样的生存率,还能够对患者的乳房进行保留,同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诸多优点。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对雌激素具有依赖性,女性绝经期后循环中的雌酮和雌二醇等雌激素一般主要是依靠外周组织中的芳香酶将肾上腺和卵巢中的雄烯二酮和睾酮等雄激素进行转化而来的。采用抑制芳香酶对雌激素生成进行阻止是治疗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依西美坦属于一种不可逆性甾体芳香酶灭活剂,与雄烯二酮的结构相似,都属于芳香酶的伪底物,该药能够通过不可逆地与该酶的活性位点结合而使其失活,从而能够对绝经妇女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水平进行显著降低,与此同时该药对肾上腺中皮质类固醇和醛固醇的生物合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如果是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则可以采取三苯氧胺进行辅助治疗,三苯氧胺属于一种化学合成的非甾体抗雌激素类抗癌药,该药服用后能够与雌二醇竞争胞内雌激素受体后能够与受体形成稳定的复合物,然后能够转运与核内从而消耗胞内雌激素受体,对雌二醇体内吸收产生阻碍,以此达到抑制雌激素依赖性的乳腺癌生长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38例乳腺癌患者经过保乳术以及依西美坦和三苯氧胺等内分泌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以及依西美坦和三苯氧胺等内分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摘要:目的 对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内分泌治疗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手术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采用保乳进行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手术时间平均为(48.8±9.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1±10.2)m L,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7.5±1.2)cm,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8.9±3.7)d;术后美容效果显著,并且均未发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术以及依西美坦和三苯氧胺等内分泌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
参考文献
分泌性乳腺癌 篇5
1 乳腺癌临床主要内分泌药物的应用
乳腺癌中大约有1/3的患者是雌激素依赖性的, 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会导致肿瘤的退缩, 因此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有价值的途径。乳腺癌现代内分泌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抗雌激素类、孕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
三苯氧胺 (TAM, 他莫昔芬) 是目前最常用的抗雌激素类药物, 它与雌二醇竞争受体, 降低癌细胞活性, 使癌细胞停滞于G0PG1期。TAM用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其效果取决于患者激素受体状况。ER阳性患者有效率50%~60%;ER阴性患者有效率5%~8%;ER、PR均阳性者有效率达70%。国际癌症组织建议TAM最佳应用时间为5年, 术后口服TAM5年, 可使ER阳性乳腺癌患者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相对减少47%和26%。不良反应主要有面部潮热、闭经、阴道分泌物增多、轻度恶心等, 长期应用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三苯氧胺的衍生物托瑞米芬 (TOR) 是一种“纯”抗雌激素样药物, 适用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通过对463例晚期乳腺癌的观察, 总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TTP) 与TAM相似。TOR对TAM耐药的乳腺癌有效, 剂量加到120mgPd, 有效率为11.8%。奈氧啶为合成的非甾体抗雌激素剂, 大剂量时可显示弱雌激素样作用。作用机制与TOR一样, 用于局限性转移性乳腺癌, 受体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疗效好。部分患者有水钠潴留、皮肤干燥、脱发等不良反应。
孕激素主要有甲地孕酮 (MA) 、甲孕酮 (MPA) , 可通过抑制雌激素合成或干扰雌激素作用影响肿瘤生长, 亦可直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临床主要用于进行性复发性乳腺癌的二线治疗。用TAM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失败后改用MPA, 有效率仍约26%。MPA用于晚期绝经后乳腺癌, 有效率58%, 中位缓解期8.1月, 对软组织转移的有效率为35%, 骨转移为31%, 内脏转移为25%。孕激素疗效与激素受体的关系比其他内分泌药物弱, ER、PR均阳性者有效率可达50%, 而ER阴性者的有效率也有20%~30%。对骨转移患者, 其疗效及止痛效果优于TAM。长期应用可出现阴道流血、水钠潴留、过度肥胖、柯兴氏综合征、血糖升高等。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有: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与MA比较, 阿那曲唑治疗组死亡率比MA低22%, 生存期延长, 而子宫内膜增厚发病率较TAM组低, 子宫内膜癌、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物增多的发生率明显低于TAM。与TAM比较, 来曲唑使TTP延长57%。同时在治疗的前2年, 来曲唑能显著减少死亡风险。在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 来曲唑与TAM相似。依西美坦与TAM比较, 作为一线治疗其有效率分别为42%和16%, 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8%和31%, TTP分别为8.9个月和5.2个月。依西美坦与MA治疗TAM失败的患者, 有效率分别为15.0%和12.4%, TTP分别为20.3周和16.6周。依西美坦片与来曲唑比较, 对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雌二醇 (E2) 抑制率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不良反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 (Goserelin) 高效、不良反应小, 是一种合成的强效十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RH) 类似物, 作用比天然激素强40~200倍。主要用于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晚期乳腺癌患者, 其有效率为36.4%, 中位有效时间44周, 与传统的卵巢去势及TAM治疗的疗效相似。
2 治疗的适应证
(1) 无论是绝经前或绝经后, 三苯氧胺是首选内分泌治疗药物, 因为它既经济, 效果又好, 用药期限一般为5年。5年后, 如果为绝经者可再序贯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2~5年, 效果更佳。 (2) 对绝经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 建议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 至少应用2~5年。 (3) 绝经前高危患者, 如经济情况允许, 可首先选择“双德”疗法 (即诺雷德和瑞宁得联合应用) , 效果较三苯氧胺为佳。 (4) 应用三苯氧胺或其他内分泌药物期间, 肿瘤复发或转移, 或疾病进展, 可改用另一种类型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5) 孕激素类药物作为二线药物, 主要用于晚期乳腺癌且其他内分泌药物治疗失败者, 特别适用于有恶病质者。 (6) 内分泌疗法一般在放、化疗结束后序贯用药, 通常不采取与放、化疗联合用药。 (7) 某些老年复发、转移性乳腺癌, 可考虑单独使用内分泌治疗[2]。
3 展望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内分泌治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与化疗相比, 乳癌内分泌治疗有独特的优点[3]:只要患者选择得当, 疗效不比化疗差;毒副反应较轻、较少, 有利于巩固治疗;治疗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随着新的乳癌内分泌药物不断研制出来, 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新的芳香化酶抑制剂。乳癌腺的治疗一定会向更有效、更安全和个体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贤铭.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 5 (5) :274~276.
[2]沈坤炜, 陈灿铭, 沈镇宙.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肿瘤杂志, 2003, 25 (6) :6121.
分泌性乳腺癌 篇6
关键词:乳腺肿瘤,随访,药物依从性,延续护理,生存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乳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呈升高趋势[1]。研究发现,对雌激素或(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使用抗雌激素药物的内分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能有效地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2,3]。然而由于内分泌治疗需长期服药,且存在潮热出汗、骨质疏松、消化道反应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4]。因此,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干预,增加乳腺癌患者院外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依从性对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为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本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首次接受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延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接受内分泌药物治疗。年龄27~76岁,平均(51.43±7.53)岁;雌激素受体或(和)孕激素受体(+);病理分期为Ⅰ~ⅢB期:Ⅰ期43例,Ⅱ期71例,Ⅲ期22例;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42例,高中/中专49例,大专及以上23例。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严重内科疾病及精神疾病;(2)沟通障碍、意识不清者;(3)预期寿命不足1年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11例患者因失联未纳入研究对象,最终干预组64例,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费用及首次内分泌治疗方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个人资料(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肿瘤分期、入院日期、治疗经过、医疗费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方法、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等),出院时给予相应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由专人护士负责的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
1.2.1 提供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延续护理的人员要求及随访内容、时间
(1)随访人员要求。由专人护士负责,能够对随访过程中患者提出的问题准确、详细地讲解,从而提高回访成功率及增加患者信任度。(2)随访内容。为保证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内容的一致性,由两名副主任护师共同制定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随访流程图及随访内容。(1)病情评估:病情是否稳定,患者有无躯体不适及情绪、饮食、睡眠等情况。(2)服药及复诊情况:有无漏服、自行换药、停药及原因,叮嘱患者及时续药。有无未遵医嘱按时回医院复诊及原因,如有复诊记录复诊详细情况。(3)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专职护士应立即汇报患者主治医生,决定是否调整药量及更换药物。(4)指导与干预:宣讲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按时、按量服药的必要性。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对抗疾病,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提供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睡眠等生活指导。(3)随访时间。随访电话时间设定为第1个月第1、2周每周1次,第3、4周及第2个月每2周1次,第3~12个月每月1次。家庭访视时间设定为第1、2个月每月1次,第3~12个月每两月1次。随访时长控制在20~60 min之间。
1.2.2 评价指标及方法
在出院时、干预6个月及12个月时填写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出院时和干预12个月时填写生存质量状况调查问卷。
1.2.2. 1 依从性评价方法
调查采用Morisky等[5]编制的8条目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该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3,灵敏度为0.93,特异度为0.53。条目分别为:(1)是否曾经忘记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2)最近两周是否忘记过服药?(3)是否在病情加重时自行停药或减少服用剂量?(4)旅行或长时间离家时是否忘记过携带内分泌治疗药物?(5)昨天使用内分泌治疗的药物了吗?(6)感觉疾病已得到控制时是否自行停止服药?(7)您感觉自己遵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方案了吗?(8)您认为记得使用内分泌药物有困难吗?计分方法:条目1~4、6~7“是”计0分,“否”计1分;条目5“否”计0分,“是”计1分;条目8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回答“总是”“经常”“时常”“偶尔”“从不”分别对应0、0.25、0.50、0.75和1分。总分为各条目评分之和,≥8分为依从性好;6~8分为依从性中等;<6分为依从性差。
1.2.2. 2 生存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美国Cella等[6]研制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V4.0)进行评估,该表是由1个专门针对乳腺癌病人的特异性模块(9个条目)和测定癌症病人生命质量的通用模块(包括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共计27个条目)组成。该3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即非常、相当、有些、有一点、一点也不5个等级,在正向条目计分时分别对应4~0分,逆向题目则对应0~4分,最后将各领域条目得分相加即为该领域得分。万崇华等[7]将该问卷汉化,汉化版问卷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61~0.8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前后内分泌治疗依从性比较
见表1。
2.2 两组乳腺癌患者延续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 提高乳腺癌院外内分泌治疗患者药物依从性的必要性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最新的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8]由2012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发布,其中建议至少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有助于提高雌、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但是由于内分泌治疗属长期过程,并且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引发患者不适,患者院外服药状况不容乐观。有研究[9,10]显示,未能坚持服用内分泌药物的患者比例达25%~36%。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方式来有效地提高患者依从性。
3.2 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院外内分泌治疗患者的药物依从性
经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延续护理6个月和12个月后,干预组的药物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观察药物依从性得分表可以得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12个月时干预组的得分优势较之6个月时增大,说明延续护理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明显。上述结论与Junod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延续护理是一种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有效手段,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点:首先,护士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对患者的治疗进行反复评价、指导、敦促,使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其按时服药的意识,可有效改善其依从性;其次,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护士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相信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其依从性;再次,通过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护士可以适当地指导用药,告知患者如何辨别药物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降低患者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的风险。
3.3 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院外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乳房作为重要的女性器官,乳腺癌术后患者不仅要承受癌症带来的生理、心理的不适,同时还由于乳房缺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2,13]。护士通过一对一的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可在很大程度上为病人解决专业的疑问,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提供形体康复知识、居家生活技巧,帮助患者能较好、较快地进行心理社会适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生存质量调查表显示: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各领域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由此可见,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乳腺癌院外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分泌性乳腺癌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62例。年龄25~50岁, 平均 (38.0±2.0) 岁。在选取过程中已排除转移性乳腺癌、第二原发癌、未完成治疗的患者以及临床资料填写不完整的患者[2]。所有患者均为浸润型癌, 其中导管癌共56例, 小叶癌共6例。所有患者均在进行辅助治疗前给予其改良根治术, 并接受6个疗程的化疗, 化疗完成后给予放射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各31例。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完成标准治疗的患者给予不同的辅助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戈舍瑞林3.6mg进行皮下注射, 持续治疗30d, 对患者每月定期检查各项激素水平, 在水平达到绝经水平后每3个月复查1次。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在开始内分泌治疗时采取口服他莫昔芬进行治疗, 激素水平达到绝经水平后给予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手术与放化疗后, 给予他莫昔芬口服[3]。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对其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潮热、关节痛、焦虑、易怒等, 生存情况、无病情再次发作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与生存情况
观察组共11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潮热共6例, 关节痛共3例, 易怒与焦虑共2例;对照组共14例发生不良反应, 其中潮热共7例, 关节痛共5例, 易怒与焦虑共2例。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两组的生存质量, 观察组平均得分为 (3.2±1.0) 分, 对照组患者平均得分为 (2.0±0.2)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生存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无病情进展生存时间, 观察组平均为 (45.0±2.0) 个月, 对照组为 (15.0±6.0) 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可得, 观察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0.0%, 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为4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淋巴结状态是判断乳腺癌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如何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对于此类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 采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HRH) 类似物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复发率与转移率, 而戈舍瑞林则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LHRH类似物[5]。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其生存治疗、生存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采取他莫昔芬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采取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能够显著改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存质量, 且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但目前对于LHRH类似物的研究仍有诸多问题尚未解决, 例如最佳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的改善等, 因此对于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对于绝经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进行证实。
摘要:目的 观察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对于绝经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62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他莫昔芬进行治疗, 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生存时间以及生存情况, 并记录患者的无病情再次进展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与无病情再次进展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 给予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生命, 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戈舍瑞林,乳腺肿瘤,治疗结果
参考文献
[1]孟洁, 郎荣刚, 范宇, 等.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和生物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 2009, 22 (4) :288-289.
[2]殷文瑾, 陆劲松, 柳光宇, 等.年轻乳腺癌患者死亡风险规律的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 2010, 18 (2) :112-113.
[3]关尹, 徐兵河, 李青, 等.128例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0, 8 (3) :77-79.
[4]吴三刚, 何振宇, 郭君, 等.戈舍瑞林联合内分泌药物治疗绝经前晚期乳腺癌的相关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11, 21 (9) :6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