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术

2024-09-30

乳腺癌改良术(精选8篇)

乳腺癌改良术 篇1

为了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率,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1]。在以往淋巴结清扫治疗中, 患者常因切断肋间臂神经而导致术后腋窝、上臂内侧、侧胸壁等部位出现灼烧感、疼痛感及麻木感, 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2]。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对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应用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加强治疗, 并与传统淋巴清扫术进行对比, 研究表明, 患者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皮肤疼痛感, 治疗效果让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病理组织检查、超声影像诊断以及乳腺钼靶摄片均证实为乳腺癌患者。患者病情稳定, 具有可测定的临床病灶, 无出现全身性癌细胞扩散的情况。患者年龄为25~67岁, 平均年龄为 (42.5±5.8) 岁。根据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况、诊断结果、既往病史等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其中传统根治术28例, 改良根治术I式25例, 改良根治术II式25例, 保乳术22例。患者FIGO分级为:I级42例;II级28例, III级3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50例, 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方法、临床分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 于淋巴结前腋窝脂肪层注射300~600 mL溶脂液, 20~45 min后采用吸宫管将腋窝脂肪吸收, 避免对腋静脉造成损伤, 脂肪吸干净后可将腋窝静脉、肋间神经、胸长神经、腋窝淋巴管网状结构充分显露。将肋间神经游离, 同时将骨骼分化, 并对淋巴管进行结扎, 清除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手术过程中需要将背阔肌进行游离, 将腋窝皮肤缝合, 让皮肤能贴紧腋窝, 并将腋窝腔隙关闭, 手术结束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并做好包扎工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指标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表 (NRS) 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患者根据自觉症状选择相应的分值 (“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

1.3.2 睡眠质量评分

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睡眠质量评分表 (QS) 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分值 (“0”睡眠无干扰~“10”严重干扰) 。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1周NRS评分疗前以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Q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治疗后1 d QS评分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对照组治疗3 d后Q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具体结果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 *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对乳腺癌筛查力度的加大以及女性对妇科疾病的重视, 目前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大幅提高, 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 因此对乳房的保留愿望也异常强烈[3]。加之内分泌治疗及放化疗技术的完善, 使得保乳手术得以在临床上应用[4]。国外不少研究证实, 对乳腺癌I~II期的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由于保留了肋间壁神经, 因此能有效减少患者皮下积液发生率, 同时能减少皮肤感觉障碍, 防止肋间臂神经损伤。通过本研究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治疗后1周NRS评分以及QS评分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而提示乳腺癌改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能有效降低患者上臂内侧疼痛感,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有利于患者预后。此外, 本研究发现溶脂液注射到腋窝内部时, 能有效避免将溶脂液注射到血管内部, 当溶脂液注射后20min再对患者进行抽吸可起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采用抽吸器将脂肪组织进行吸取, 能有效将腋窝组织暴露, 避免对不必要组织造成损伤。

参考文献

[1]尹逊国, 温伟, 刘革, 等.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0, 10 (2) :763.

[2]何一文.乳腺癌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10, 9 (3) :552.

[3]孙素红, 罗婷婷, 胡康.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 2010, 15 (4) :456.

[4]付明刚.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兵团医学, 2010, 2 (6) :420.

乳腺癌改良术 篇2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3年、5年生存率及手术美容效果等。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乳腺癌,0期(TisN0M0)2例,Ⅰ期(T1N0M0)52例,ⅡA期88例(T0-1N1M0),ⅡB期(T2N0-1M0)14例,局部保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结果手术美容优良率69.23%;术后随访,3年生存率84.62%,5年生存率69.23%;发生淋巴结转移45例(28.85%)。结论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做到局限病灶、标本的无瘤切缘以及术后的综合治疗,可以达到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生存时间长的优点。

关键词:乳腺癌;早期;改良根治术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time, operation of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bleeding volu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3 years, 5 years survival rate and operation cosmetic effect.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56 cases of breast cancer, 0 (TisN0M0) in 2 cases, stage Ⅰ (T1N0M0) in 52 cases, 88 patients in stage Ⅱ A (T0-1N1M0),stage II B (T2N0-1M0) 14 cases, partial breast resection plus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endocrine therapy.Results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peration beauty 69.23%; postoperative follow-up, 3 year survival rate was 84.62%, 5 years survival rate was 69.23%; 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45 cases (28.85%).Conclusion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should be strictly grasp the operation indications, do limited lesion, specimens of tumor-free marg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an achieve the merits of small wound, rapid recovery, good cosmetic effect, survival time.

Key words:breast cancer;early;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7-02 乳腺癌的疗效更多取决于病期,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越来越高,如何既能减少手术创伤,又能达到根治目的和保存良好的乳房外形,是困扰广大学者的难题。本文收集了我院自2003年~2013年15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术式,获得了较好乳腺外形,3年生存率84.62%,5年生存率69.23%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15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岁~73岁。乳腺癌分期,0期(TisN0M0)2例,Ⅰ期(T1N0M0)52例,ⅡA期88例(T0-1N1M0 ),ⅡB期(T2N0-1M0)14例,局部保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病灶部位:左侧乳腺112例(71.80%),右侧乳腺44例(28.2%)。

1.2方法

1.2.1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灶部位、肿瘤大小及形态学设计手术术式,切口一般采取横行、纵行或斜行切口,即Halsted 切口、Meyer 切口或Stewart横行切口,我们多采用改良的Stewart横行梭形切口或横行S 型切口,尽量使两面皮瓣宽度一致、皮缘长度一致、皮肤张力相当,可使皮瓣贴附好,易于缝合,外型美观。皮肤切口向内不宜超过前正中线,外侧切口达到腋前线附近即可,切忌达到腋窝,以避免瘢痕挛缩,但切口应距肿瘤边缘3cm以上,皮瓣游离的范围向内至胸骨缘,外达背阔肌前缘,上到锁骨下,下达肋弓腹直肌上端。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I式)手术时,先进行胸大、小肌之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清扫,将胸大肌外缘向上拉起,用电刀逐步向内侧分离,使胸大肌与胸小肌分离,注意保护在胸大肌外缘走行的胸内侧神经及其伴行血管,清除胸大、小肌之间的脂肪及淋巴组织。此处注意保护胸肩峰的胸肌支及胸外侧神经。腋淋巴结清扫时,应用拉钩向内上方牵拉胸大肌和胸小肌,显露锁骨下区的锁胸筋膜,切开此筋膜,即可显露出腋静脉鞘,腋鞘将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神经包绕,小心提起腋静脉鞘,用电刀切开后,仔细解剖全部腋窝脂肪组织及淋巴组织,并从胸壁上分离,再将腋静脉下方的腋动、静脉各分支一一分出、钳夹、切断,细线结扎,然后经胸小肌后方向深部继续解剖分离,直至腋顶,清除腋顶淋巴结和脂肪组织后,沿侧胸壁向下即可见到与胸外侧血管伴行的胸长神经和与肩胛下血管伴行的胸背神经,在解剖分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一般对浸润性癌则需切除胸大肌筋膜而非浸润性癌则不必切除胸大肌筋膜。冲洗创面约5min,留置5-FU 0.75g于创面,留置腋下引流管,加压包扎,24~72h后拔除引流管。

1.2.2术后综合治疗

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例优先应用内分治疗,受体阴性者优先应用化疗。

1.2.2.1术后化疗

大部分患者采用CMF方案化疗。根据病情可在术后尽早(术后1周内)开始用药。剂量为环磷酰胺(C)400mg/m2,甲氨蝶呤(M)20mg/m2,氟尿嘧啶(F)400mg/m2,均为静脉注射,在第1及第8天各1次,为1疗程,每4周重复,6个疗程结束。

1.2.2.2术后放疗

放疗可以防止乳腺癌术后复发,一般对0期、Ⅰ期患者不进行放疗,对Ⅱ期病人于切口愈合后1周—2周开始,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锁骨、腋窝、内乳区及胸壁处进行照射放疗。

1.2.2.3内分泌治疗

对雌激素受体(ER)阳性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患者,无论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均应要求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如三苯氧胺,20mg/天,至少服用3年,一般服用5年。

乳腺癌改良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 遵循随机原则,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年龄30~69 (50.31±5.02) 岁。其中I期21例, II期25例, Ⅲ期6例。对照组年龄31~68 (51.34±5.84) 岁。其中I期20例, II期24例, Ⅲ期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根治术, 排除严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 对比无显著差异性 (P>0.05) , 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术前心理护理

乳腺癌患者容易出现的不良情绪情绪, 一些患者对疾病没有充分的了解, 缺乏手术与麻醉知识, 对病情充满恐惧。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 做到心理疏导工作。同时, 向患者家属充分讲解病情的进展, 介绍医生的精湛技术以及对症治疗方案, 树立患者与疾病对抗的信心, 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

1.2.2 术中人性化护理

在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接待工作, 向其介绍手术室环境。在麻醉穿刺过程中, 与患者进行肢体语言交流, 鼓励其以乐观的心情面对麻醉与手术。护理人员做好手术解释工作,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在手术过程中, 应该对患者心电进行全面的监控, 留意其皮肤颜色的变化, 保持输液通畅, 纠正其错误的体位等。手术完成后, 护理人员为患者清理残留血迹, 护送其安全返回病房。

1.2.3 术后回访

在患者完成手术的第2d, 护理人员应该到病房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伤口感染、渗血情况, 或者是是否出现其它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创面大, 出现大量渗液, 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 以防止出现感染、坏死等现象, 促进患者病情愈合。最后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 引流液变化, 询问患者身体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总满意程度为98.0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2%,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6.21±3.82) d, 对照组住院时间为 (24.34±5.13) d,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出现2例并发症 (3.85%) , 对照察组出现6例并发症 (11.54%) ,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 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改变等[1]。改良根治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做到充分尊重、理解、关爱患者,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缓解患者痛苦程度, 改善患者预后情况[2]。人性化护理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给予患者充分的爱护[3]。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大多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患者手术切除乳房, 使身体出现残缺, 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患者容易产生悲观、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4]。因此, 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帮助患者树立疾病治疗信心, 针对患者心理问题, 从而采取个体化、人性化的护理方案。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程度明显较高, 住院时间缩短,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综上所述, 在乳腺癌手术过程中采取人性化护理, 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田荣, 邱锦芳, 吴雪玉, 等.6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护理及人性化护理探讨[J].当代医学, 2011, 21 (11) 125-126.

[2]赵庆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中护理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31 (10) :50-52.

[3]张彩虹.人性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9 (2) :61-62.

乳腺癌改良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经临床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并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病人62例, 除外并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或年龄<30岁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 两组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定方法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 对病人进行评定。把量表中14个项目的分数相加, 即为总分。评定标准:总分>29分提示严重焦虑;21分~29分提示有明焦虑;14分~20分提示肯定有焦虑, 7分~13分提示可能有焦虑;<6分提示无焦虑症状。

1.2.2 干预方法

1.2.2.1 对照组干预方法

采用常规术前宣教方法, 术前1 d由责任护士及手术室护士向病人交代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 例如:进手术室前不可戴首饰、钱、手表、义齿等物品;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前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简要问题, 一般不留给书面材料。

1.2.2.2 干预组干预方法

入院后即开始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 由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师、1名护士和1名手术室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以副主任护师为主导, 发挥团队优势, 从多角度分析病人心理特点, 制订出宣教计划,

并由责任护师和手术室护士对病人进行以单独面对面交流和指导为主的内容丰富、系统化的护干预。①建立良好的护理患关系。在病人入院后由护理干预组的成员向病人及其家属做自我介绍, 介绍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 简单介绍科室概况及近年所取得的成就;宣教相关疾病新知识、新技术, 让病人明白医护人员一定会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己任, 只要和医护人员一起, 听从医患人员的治疗护理和安排, 帮助提高病人的自信心。②对疾病知识干预。由护理干预的成员询问病人对疾病及手术知识的认识, 以及术前、术后有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有何顾虑等, 并由责任护士、手术室护士与病人单独面对面交流和指导为主, 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及配合要点、手术前的应注意事项、手术当日晨注意问题、术中体位;告知整个手术是在充分麻醉, 安全无痛下进行的。同时发放自制的乳腺癌健康及手术知识等图文并茂的手册, 讲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护理干预时应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③情感干预:告之病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可通过心理-神经-免疫系统的相关反应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从而导致疾病的发展, 影响手术预后。同此, 尽量为病人营造一种良好的充满亲情氛围, 安排其家属多探视, 尤其是多陪伴, 引导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为病人提供精心的生活照顾和经济上的支持, 更要给予精神鼓励, 与病人谈心, 认真倾听病人的心声, 使病人不良情绪得到发泄, 并体验到亲情的温暖。④行为干预。教会病人正确宣泄情感, 减轻其紧张、焦虑和恐惧, 尽早适应角色的转变。宣教护士握住病人的手, 让病人集中注意力, 一同做深呼吸练习, 教会病人放松肌肉进行深呼吸后让病人自行练习, 每天练习3次或4次, 每次10 min。同时, 告之应对术后切口疼痛和不适的具体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两组病人入院后焦虑状况产生的原因

两组病人在入院当时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显示,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 且两组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 。让病人产生焦虑的原因不仅为入院后生活环境的改变, 更主要是患乳腺癌这一可怕的疾病。病人一方面迫切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拯救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又因为手术将切除乳房, 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受损, 无法面对自己作为女性特征的一部分即将永久丧失, 心理上难以接受, 容易产生自我形象的紊乱。同时, 病人对手术过程、麻醉效果、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预后的担心, 也增加了焦虑的情绪。所以大部分病人在入院前均表现有中等焦虑, 个别还存在严重的焦虑。

3.2 常规的术前宣教效果欠佳

本研究显示, 对照组病人入院后, 手术前的焦虑状况无明显差异 (P>0.05) , 说明简单的术前访视和术前常规宣教并不能使病人的焦虑症状得到改善。

3.3 多渠道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的术前焦虑

本研究显示, 接受术前护理干预的病人在术前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通过干预组入院时与术前焦虑状况的评定显示, 病人术前的焦虑水平降低, 说明本研究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认知、情绪、行为等干预有效。本研究通过干预小组与病人进行深入交流, 向病人发放术前访视宣传单、文图并茂的宣教小册子, 具体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式及术中的配合, 以及专科疾病知识, 使病人对整个疾病及手术的效果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病人可以从深入沟通中了解到病房、手术室的一般情况;了解主管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病人还可以从发放的文字材料中仔细了解手术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多种方法的宣教使病人增加了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因此认真细致的多种渠道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人的术前焦虑水平[3], 使护患之间沟通良好, 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也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 解除了病人对治疗的顾虑和不安, 使病人在最佳的心态下接受手术。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术前的护理干预要注重护理计划的制订, 强调因人而异的施教, 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加以疏导, 解决不同病人的心理疑问和顾虑。

通过成立以副主任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小组, 发挥团队优势, 从多角度分析病人心理特点, 制订出宣教计划, 并由责任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对病人进行以单独面对面交流和指导为主的内容丰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地满足病人术前的心理需求, 有效地降低术前病人的焦虑, 使病人的手术依从性明显提高, 进一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胡雁, 陆箴琦.实用肿瘤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59.260.

[2]曹伟新, 李岳之.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92.

乳腺癌改良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乳腺癌患者65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2组, 改良手术组和保乳手术组。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乳腺癌, 均为女性。32例改良根治手术组患者中:年龄最低31岁, 最高64岁, 平均年龄为 (45.13±2.53) 岁。从TNM分期看, I期有4例, II期有18例, III期有10例。肿瘤平均直径为 (3.25±0.17) cm。肿瘤跟乳头之间平均距离 (4.15±0.45) cm。左侧肿瘤有18例, 右侧肿瘤有14例。33例保乳手术组患者中:年龄最低32岁, 最高65岁, 平均年龄为 (45.27±2.12) 岁。从TNM分期看, I期有5例, II期有18例, III期有10例。肿瘤平均直径为 (1.81±0.21) cm。肿瘤跟乳头之间平均距离 (4.12±0.41) cm。左侧肿瘤有18例, 右侧肿瘤有15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跟乳头的距离、分期、部位和直径等资料经检验, P>0.05, 组间比较有可行性。

1.2 方法

保乳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常规保乳术, 患者仰卧, 根据常规方法将乳房肿块、腋窝淋巴结等切除, 术中注意保留胸背、胸长等相关神经, 保留肩胛下动静脉;改良手术组施行改良根治术。主要保留2种, 第1种是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 适用于无出险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第2种是切除胸小肌, 保留胸大肌, 适用于出险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过程:根据患者肿瘤性状、大小、乳房形态、大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对皮瓣进行游离, 上游离至锁骨窝, 下游离至肋弓, 内部到达胸骨中线, 外部达到背阔肌前缘;对胸大肌或胸小肌进行分离并将淋巴结清除, 主要胸大肌血管和神经的保留。清洗和包扎伤口, 给予引流, 并在术后2周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化疗。

1.3 观察指标

就2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住院天数、手术过程出血量、乳房美观评分 (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 美观度越高[3]) 和临床疗效、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显效:乳房对称, 外观正常, 两侧乳头高度差距在2 cm内;有效:乳房外观较好, 两侧乳头高度差距在3 cm内;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n (%) ]表示的计数资料, 采用χ2检验处理。 (±s) 表示的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处理,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比较

保乳手术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住院天数、手术过程出血量、乳房美观评分均优于改良手术组, 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保乳手术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改良手术组, 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改良手术组, P<0.05。见表2、表3。

3 讨论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发病率高,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一, 对女性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传统采用根治术虽然可有效切除肿瘤, 但手术后伤口大, 并发症多, 且乳房切除后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自信心, 不利于其身心健康[5,6]。

近年来,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乳腺癌根治术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 改良后根治术可有效保留胸大肌或 (和) 胸小肌, 不会对患侧上肢或乳房外形产生较大影响, 但手术过程需要注意保留胸大肌神经和血管, 避免胸大肌萎缩。保乳根治术则可有效保留乳房外形, 具有较高的美观度, 且可有效控制局部复发,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但在术前应严格把握保乳根治术适应症。跟改良根治手术对比, 保乳手术切口更小, 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另外, 在手术切除病灶后辅以放化疗等治疗, 可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转移和复发, 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该研究中, 保乳手术组手术方式为常规保乳术;改良手术组施行改良根治术。结果显示, 保乳手术组临床疗效93.04%明显高于改良手术组78.13%, 研究结果跟陈巍等人[6]的研究有相似性, 其研究表明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71.76%对比保乳术0.00%显著较高, 周联合[7]的研究也表明保乳术的美容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 其中, 保乳术优良率为90.3%, 改良术为65.4%。

保乳手术组术后皮下积液、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6.06%低于改良手术组31.25%, P<0.05, 研究跟陈巍等人的结果相似, 证实了保乳手术的安全性。

结果还显示, 保乳手术组患者手术操作耗时、住院天数、手术过程出血量、乳房美观评分分别 (51.74±4.85) min、 (5.02±0.53) d、 (31.52±7.92) m L、 (91.74±4.85) 分均优于改良手术组 (90.14±10.91) min、 (7.98±1.72) d、 (75.26±24.57) m L、 (72.24±5.93) 分, 说明保乳手术操作更为简单, 创伤更小, 可减少出血量, 保持乳房美观度,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研究结果跟陈同等人[8]的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 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手术时间短、创伤少, 可减少术后不良现象发生, 提高乳房美观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登祥, 汪青峰, 王成亮, 等.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0 (10) :632-633.

[2]余敏, 徐正丰, 邱涵, 等.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J].安徽医药, 2015 (12) :2330-2334.

[3]崔冠华, 樊亮.用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 :230-231.

[4]孙清阳, 姜鑫.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23) :69-70.

[5]王立新.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对比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9) :118-119.

[6]陈巍, 王成盛, 章蔚, 等.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2) :255-257.

[7]周联合.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1) :34, 39.

乳腺癌改良术 篇6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横切口,临床价值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乳腺肿瘤治疗的主要术式,但由于手术创面大、范围广,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突出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同时还会增加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1]。因此,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面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的应用趋势。我院自2007-2009年间采用改良横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2009年间收治的9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其中观察组47例,年龄32~59岁,平均年龄(42.6±3.2)岁,肿瘤直径为0.9~7.4cm,平均(3.7±1.4)cm。肿瘤部位:中央10例,外上象限16例,外下象限9例,内上象限7例,内下象限5例。临床分期:Ⅰ期4例,Ⅱ期26例,Ⅲ期17例。对照组47例,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1.4±3.3)岁,肿瘤直径为0.6~8.2cm,平均(4.5±1.7)cm。肿瘤部位:中央12例,外上象限19例,外下象限8例,内上象限5例,内下象限3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32例,Ⅲ期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以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Stewart横切口手术,于肿块上下周边3cm处做横梭形切口,切口不进腋窝,沿外侧至背阔肌前缘游离皮瓣,分离切除胸大肌筋膜至胸大肌外缘,显露脂肪组织及淋巴后彻底切除,并保证皮瓣与胸壁紧密黏贴。冲洗创口,缝合皮肤,常规放置引流管,并加压包扎止血。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横切口手术,在对照组切口基础上,将切口延长至腋中线,若肿块位于外上象限,则沿切口外侧端向下做月牙形延伸,若位于外下象限,则沿切口外侧端向上做月牙形延伸[2],切口长度应为距肿瘤边缘3~5cm,内侧达前正中线。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游离皮瓣,皮瓣厚度约为0.5cm,距切缘约 5cm处逐渐加厚皮瓣。术后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并分别于腋窝顶部及胸骨旁各置一根引流管,加压包扎切口,3~4d拔管。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2~3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存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3年发现两组患者在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的选择有很多种,但应遵循既能保证肿瘤根治,又能兼顾功能良好、视觉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的原则。目前临床使用最多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切口有Halsted-Meyer纵切口、Rodman-Greenough斜切口以及Stewart横切口[3]。纵切口正面暴露部位较大,术后会对患者的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而横切口暴露面小,切口与胸壁皮肤纹理方向一致,术后切口疤痕不明显[4],因此临床多采取Stewart横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本研究在Stewart横切口基础上采用改良横切口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Stewart横切口组有显著降低(P<0.05),但复发率、转移率及生存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切口皮肤张力所致,改良横切口缝合时其纵向张力最大的部分得到缓冲,减低了张力,血运得到改善,因此可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5]。同时,改良横切口术中腋窝暴露佳,对上肢功能影响小,从而避免了术后发生肩关节活动障碍。

本研究在采用改良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过程中,对于位于外上象限的肿块,切口外侧端向下作月牙形延伸,可避免切进腋窝过长而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对位于外下象限的肿块,切口外侧端向上作月牙形延伸可充分暴露腋窝,以保证足够的病变切除范围[6]。

综上所述,将改良横切口应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具有暴露面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不影响美观等优势,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英智.Stewart横切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9):97-98.

[2]卢正斌.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在乳腺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5.

[3]刘建,马红梅.Stewart横切口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399-401.

[4]汪存涛,杨晓民,宋张骏.乳腺癌根治术中横切口的应用(J).现代肿瘤学,2007,15(8):1092-1093.

[5]高洪波,徐居美.横切口乳腺癌根治术临床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05,45(12):58-59.

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护理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集我院女性乳癌成功实施了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3例, 年龄32~65岁, 平均年龄48岁, 其中双侧乳腺癌2例, 单侧乳腺癌41例;肿块位于外上象限29例, 内上象限11例, 中央区2例, 外下象限1例。Auchincloss手术15例, Patey Dyson手术12例, 胸大小肌全部保留手术10例, 全乳房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6例。全部经病理证实, 临床分期:Ⅰ期22例, Ⅱ期21例。发生皮下积液2例, 皮瓣血运不良1例, 上肢淋巴水肿1例。

2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特点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行为反应在临床大致分为手术前和手术后两个阶段, 受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社会和家庭背景以及其对病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等的影响, 患者心理特点各异。手术前由于癌症本身和拟行的手术给患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患者会表现出一系列心理行为的变化:包括抵触心理、疑虑心理、绝望心理、紧张、焦虑以及抑郁心理等。手术后患者术后醒来看到自己缺失的胸部, 通常会感到失落、生气、害怕、自卑甚至厌恶自己, 情绪波动较大。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为了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应用纽曼系统护理模式[2],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 与患者进行沟通, 了解其心理,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消除其恐惧心理, 同时要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根治术的重要性、手术情况使之很好地配合手术, 顺利度过手术期。另外还要让患者理解其术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为手术后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患者及家属均担心手术效果, 加之经济负担过重, 表现出焦虑、沮丧情绪, 责任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并给予帮助, 对了解病情者要向其介绍有关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及成活率方面的信息和有关疾病与手术知识,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对疼痛者, 责任护士要多接触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配合医生适当使用镇静止痛药物, 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绪, 保证休息与睡眠, 使机体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状态。

3.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会有胸部外形的改变, 护士除了对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外, 还应做好其家属的工作, 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术后患者取仰卧或半卧位, 患侧前臂平放于腹部, 肘关节轻度弯曲, 肘关节处垫小枕与躯干同高, 半卧时用绷带将前臂挎于胸前, 使肩关节保持舒适的位置。保持切口内引流管负压引流通畅, 防止切口部形成死腔, 利于皮瓣愈合。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针对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进行耐心细致的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术后由于淋巴结的清扫, 淋巴管断裂, 使淋巴回流受阻, 术后患肢若处理不当, 易合并淋巴管炎。所以在平时应:尽量不在患肢抽血、静脉注射、量血压, 常作肘关节上举活动, 可以增加静脉及淋巴的回流, 预防和减轻上肢的水肿。因手术创伤较大, 术后预防局部水肿以及创面积血、积液尤为重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切口用胸带包扎或切口加压包扎, 保持负压引流通畅, 避免腋下积液或积血。 (2) 抬高患肢, 观察远端血运、脉搏, 避免患肢血运不良及肿胀。 (3) 输液、注射、采血、测血压时应尽量选择健侧上肢。 (4) 患者应穿宽松、柔软的上衣, 佩戴手表及装饰物不宜过紧。可适当作上肢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局部按摩。 (5) 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 正确评价疗效后告诉患者, 引导患者尽早正视现实, 让患者感到自己正在康复中, 战胜消极情绪。

3.3 术后功能锻炼

手术3 d后帮助患者活动上肢, 开始手指屈伸, 腕关节内外旋转, 肘关节屈伸, 也可坐起进食, 步行到厕所。1周内上肢前伸、上举并重复进行, 手掌托墙反复运动;1周后可做上肢前伸上举, 肘关节内收、外展活动。整理床铺、走路时轻甩手, 逐渐根据切口愈合情况拆线后患侧肩关节外展和后伸运动, 运动量可随上臂肿胀及切口愈合情况逐渐增大, 为其适应生活和重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只要仔细操作, 完善每一步细节, 同时术后勤观察,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使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能够使乳腺癌患者继续进入下一步的综合治疗。患者出院时, 还应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自理的指导和建立重返社会的信心, 并助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4 讨论

对43例乳腺癌根治术的观察和护理及术后功能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5 d可以出院, 出院前患者上肢上举、肘关节屈曲、内翻外展、走路甩手等生活基本能自理。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抗肿瘤药物的服用方法, 建议提醒, 助其定期返院复查, 介绍有关整形修饰弥补缺陷的方法, 可用海棉胸罩代替, 保持体形美观, 达到患者满意。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加强心理疏导, 减轻负性情绪。患者病情的好转不仅靠医疗护理手段, 而且要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应对机制, 在支持系统的帮助下, 使患者在新的水平上达到适应环境。针对患者在疾病治疗各阶段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自理需要进行评估, 确定采用何种护理使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保健能力得以提升。从被动接受治疗和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 充分体现了患者的自身价值, 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压力, 对乳腺癌患者患肢功能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 回归社会, 并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乳腺癌护理应该提倡规范护理[3]。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乳腺癌, 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新的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个体化护理, 是提高乳腺癌护理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尉承泽, 江泽飞.乳腺癌治疗基本原则和临床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 29 (9) :774-776.

[2]Neuman B.The nurse theorists:21st-century updates-Bet-ty Neuman.Interview by Jacqueline Fawcett[J].Nurs Sci Q, 2001, 14 (3) :211-214.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效果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15例乳腺癌患者, 年龄25~70岁, 临床分型:Ⅰ期10例, Ⅱ期5例;肿瘤部位:左侧9例, 右侧6例;肿瘤大小:3cm以下10例, 3cm以上5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出现乳房肿块, 乳头有不同程度的溢液, 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肿瘤侵犯皮肤的Cooper韧带, 可形成“酒窝征”;肿瘤细胞堵塞皮下毛细淋巴管, 造成皮肤水肿, 而毛囊处凹陷形成“橘皮征”;当皮肤广泛受侵时, 可在表皮形成多数坚硬小结节或小条索, 甚至融合成片。

1.3 诊断

X线片:可见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B超: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 彩色超声可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

1.4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肩胛下垫高10cm, 上肢外展90°, 手术范围进行常规消毒和铺无菌巾, 给予全麻。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和位置设计手术切口, 我们一般采用在距离肿瘤边缘3cm以上做纵棱形状切口, 尽量使两面皮瓣宽度一致、皮缘长度一致、皮肤张力相当可使皮瓣贴附好, 易于缝合, 外观更佳。游离皮瓣我们主张采用电刀, 这样有利于提供清晰的术野, 也有利于无瘤操作, 肿瘤附近的皮瓣厚度以薄为宜, 距皮肤切开线7~8cm之后可保留少许脂肪。皮瓣游离完成后, 乳腺及乳房后间隙脂肪层紧贴胸大肌筋膜从胸大肌表面切除, 切除的乳腺向外方向翻转, 充分显露胸大肌表面。可稍用力牵拉乳腺组织, 使乳房后间隙和胸大肌筋膜间间隙更为明显, 便于切除。切除后, 冲洗创面后, 腋下放置引流管, 间断缝合皮肤, 切口、腋窝加压包扎。

术后辅助治疗:术后可进行化疗和放疗。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和辅助治疗期间患者病情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发生。

2 结果

2.1 生存率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 3年生存率86.67% (1315) , 5年生存率76.92% (10/13) 。

2.2 并发症

术后有1例发生皮下积液、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 均经相关处理后得到明显改善。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见恶性肿瘤, 也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均已跃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且呈年轻化趋势。目前, 乳腺癌症已被世人称作红颜杀手。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城市人群的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从发病地域分布看, 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中小城市高于农村。在同一地区内, 往往文化层次高、收入水平高的人群发病率更高, 尤其是公司职员和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职业女性, 乳腺癌发病率高于普通女性[2]。我院地处县城, 而且很多地方的人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 这也是我院此种病例数比较少的原因。

乳房不仅是女性的象征, 而且也是展现女性魅力的部位, 但其也是发病最常见的部位, 乳腺癌是乳房内恶性肿瘤疾病。对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比较多, 目前公认的有以下几种, 其一,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无法及时根除致癌物质和致癌物诱发的突变细胞, 是乳腺癌的发病机制的宿主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3]。随着年龄的增加, 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这是大多数肿瘤包括乳腺癌易发生于中老年的原因之一;其二, 有研究证明, 乳腺癌患者中部分病人是由遗传基因的传递所致, 由此可见遗传是导致乳腺癌发病不可忽视的原因;其三, 随着癌基因的研究, 已证实有数种癌基因参与乳腺癌的形成, 癌基因不仅在启动阶段参与细胞突变, 而且在乳腺癌形成后仍起作用, 因此基因突变也是发生乳腺癌的原因。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 手术是主要方法之一, 而传统的根治术是切除有肿瘤一侧的整个乳房, 包括乳房的皮肤、淋巴、脂肪、胸部肌肉及可能有癌细胞转移的腋窝淋巴结, 造成女性之性征器官毁损, 给其内心带去承重的伤痛, 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让人们更精确的观察到细胞结构和病理形态。治疗恶性肿瘤, 必须彻底清除病灶, 对可能产生转移的途径和部位必须予以预防性扫除的病理学观点成为19世纪50年代的时尚, 因而扩大根治术风行, 在完全切除患病乳房的同时, 对侧的乳房也做预防性切除。患者的耐受力再一次受到冲击, 加之临床结果表明此种术式既未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反而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4]。自80年代以来, 改良式根治术因减少对机体的破坏, 保留了胸大肌, 使患侧上肢的内旋、内收和爬攀等功能得到了充分保存而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根治术。此种手术只需单纯的切除乳房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乳房, 清除锁骨下、胸肌间、腋窝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保留了胸大肌、胸小肌, 术后能够较为完好的保存外观和功能, 且相关并发症也减少[5]。

肌间及腋静脉周围的淋巴结、脂肪组织的彻底清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因此术中必须充分暴露术野, 在直视下仔细清除相关组织, 且在清除的同时要保护好周边的神经, 若神经支一旦损伤势必会造成胸肌的萎缩、纤维化及出现功能受限的情况。因此, 笔者认为对于手术操作者必须清除、确切的了解神经分布及行走特点, 特别是在用钳夹止血时, 一定要小心, 以免误伤, 做好每个细节, 才能确保手术的效果。

摘要:选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5例乳腺癌患者, 均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 结果术后有1例发生皮下积液、2例切口皮缘坏死、1例上肢轻度淋巴性水肿。3年生存率86.67% (13/15) , 5年生存率76.92% (10/13) 。改良根治术通过保留胸大肌、胸小肌, 缩小手术范围, 促进患者乳房的形成, 减少其心理负担, 且能够确保治疗效果, 此种术式应用价值广。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改良

参考文献

[1]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3.644-648.

[2]郭仁宣.乳腺癌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82-237.

[3]艾秀清, 贺春钰.102例青年乳腺癌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 2009, 36 (20) :1145-1147.

[4]吴春泉.乳腺癌手术治疗历史演变[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5, 2 (21) :1971-1972.

上一篇:证券市场指数下一篇:编写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