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手术乳腺癌(共7篇)
可手术乳腺癌 篇1
临床数据显示, 乳腺癌属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位居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位, 并且35岁以下的乳腺癌患者, 每年轻1岁, 其死亡风险大约升高5%。近年来, 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并降低病死率。相关研究人员使用托瑞米芬进行治疗, 但关于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国内外研究和报道都很少[1]。为了进一步了解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 我院总结分析了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的临床资料, 取得显著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曾在我院肿瘤内科进行手术的乳腺癌患者46例, 入组的患者年龄均≤35岁, 并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 非IV期患者ER和/或PR阳性。将其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 试验组, 年龄26~34岁, 中位年龄29.7岁, 病程为3~6个月, 平均病程4.3个月;对照组, 年龄27~35岁, 中位年龄29.9岁, 病程为4~7个月, 平均病程4.1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情况
根据医师的要求,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局部手术、放疗和系统治疗。采取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方式, 主要包括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手术, 保乳术后均行放疗。我院肿瘤内科对乳腺癌辅助化疗方法主要采用含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或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或紫杉联合蒽环药物化疗。试验组使用托瑞米芬进行药物治疗, 患者的用量为60mg/d, 对照组使用他莫昔芬进行治疗, 患者的用量为20mg/d。
1.3 随察指标
分析手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总生存率, 无病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数据, 判断2组患者使用不同药物后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临床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或中位数。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用log-ra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情况
全组随访6个月,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内无病生存率为77.4%和79.8%, 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7.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乏力、潮热3例, 阴道出血1例, 子宫内膜癌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23.8%;而对照组出现乏力、潮热2例, 阴道出血1例, 子宫内膜癌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6.0%。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结论
乳腺癌属女性常见恶性肿瘤, 因为大部分治疗都要对病患处进行手术切除, 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 而且近年来, 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数据显示, 2012年全球新增约1410万例癌症患者, 癌症死亡人数达820万。同年, 全球范围内有170万名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另有约52.2万名患者死亡;自2008年以来, 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了20%以上, 病死率增加了14%, 严重威胁女性身体健康[2]。
临床数据显示, 他莫昔芬可使绝经前ER阳性乳腺癌15年绝对复发风险降低12%, 乳腺癌相关死亡风险下降9%[3]。本研究发现年轻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接受托瑞米芬治疗和接受他莫昔芬能取得相似的疗效。本研究中, 托瑞米芬和他莫昔芬治疗年轻可行早期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6个月内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8.2%和87.3%,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乳腺癌不仅会给患者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也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巨大的伤害, 所以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患者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 年轻可行手术乳腺癌患者选择托瑞米芬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 但其存在的弊端还需要临床试验的进一步确认及解决。
摘要:目的 探讨托瑞米芬治疗可行手术治疗的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 整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肿瘤内科行手术的46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病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5例, 试验组使用托瑞米芬进行治疗, 对照组使用他莫昔芬进行治疗。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检验分析2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后6个月内无病生存率为77.4%和79.8%, 6个月内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87.3%。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托瑞米芬治疗年轻可手术乳腺癌的疗效和他莫昔芬相似, 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值得继续研究并解决其弊端。
关键词:乳腺癌,托瑞米芬,他莫昔芬,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锋良, 康骅, 孙海晨, 等.雌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系基质细胞衍化因子影响的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 18 (7) :502-505.
[2] 张德才, 张景华, 汪萍, 等.Cer B-2、PCNA、ER、PR在1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 (10) :1874-1877.
[3] 李朝辉, 张文, 周立中, 等.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2, 24 (4) :269-271.
可手术乳腺癌 篇2
1 可触性乳腺囊肿产生的原因
引发乳腺囊肿的因素有很多, 郭景涛、陆毅、马广骏等在其研究中认为引发乳腺囊肿最重要的因素是育龄妇女在哺乳期出现乳腺增生、肿瘤压迫或炎症, 使乳腺中的一个腺叶堵塞, 乳汁积聚在乳房内形成乳腺囊肿[2]。曾颖等在其研究中认为哺乳习惯不佳导致乳汁滞淤在导管也会形成乳腺囊肿。另外一些囊肿也可由于乳腺细胞上皮呈大汗腺化生形成, 这种细胞体积大, 胞质丰富, 嗜酸性, PAS反应阳性。乳腺囊肿一般分为单纯囊肿、积乳囊肿和纤维囊肿[3]。
乳腺囊肿中最常见的是单纯囊肿, 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女性内分泌失调导致导管上皮增生, 导管内的细胞显著增多, 是导管出现迂曲、延伸和折叠的现象, 折叠处的导管壁缺血会出现坏死, 从而形成囊肿。单纯囊肿的X线变现为边缘整齐、密度均匀的圆形或椭圆形阴影, 由于受囊肿的挤压, 乳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在囊肿壁周围会有“透亮晕”出现;囊肿的密度比乳腺腺体密度稍大。
积乳囊肿也被称为乳汁潴留样囊肿, 出现的概率比单纯囊肿小。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泌乳期乳腺内某一导管堵塞, 乳汁淤积在乳腺内产生囊肿。积乳囊肿的X线表现为直径是1.5厘米左右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 积乳囊肿的密度相似与脂肪密度。陈丽珍在研究中认为积乳囊肿可出现在乳房的任何部位, 乳房深部最为常见[4]。
纤维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 多发于30~50岁的女性, 杨颖在研究中认为更年期妇女乳腺囊肿的发病率比较高[5]。乳房深受荷尔蒙的影响, 在经期和哺乳期, 荷尔蒙分泌比较旺盛, 在过量的刺激下乳房的分泌物也较多, 易产生水泡, 纤维囊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成串水泡。在水泡比较小的时候通常没有任何感觉, 当其增大到某一程度, 在荷尔蒙旺盛时期, 会出现疼痛的感觉, 严重者可摸到硬块。
2 乳腺囊肿的临床表现
单纯囊肿在病变部位的乳腺上皮细胞会分泌出明显的顶浆, 肿块呈圆形、椭圆形, 界限清楚, 表面光滑。单发的单纯囊肿的生长速度较快, 患者常在月经来潮前出现乳房胀痛的情况。积乳囊肿长发生在哺乳期或哺乳期之后, 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有囊性感, 在活动度大时与皮肤不粘连, 在发生感染后会出现炎性反应, 患者的腋窝处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匡晓梅、肖琳、杨彩梅等在研究中认为这是由于患者肝郁气滞、脾气结滞、痰浊内生等原因造成的[6]。
3 乳腺囊肿的诊断方法
乳腺囊肿的诊断方法有很多种, 庞翠红在其研究中认为诊断乳腺囊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7]。第一, 多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察, 这个方法对上皮增生症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结合X线透视进行定位穿刺, 诊断的正确率比较高。第二, B型超声波, B超对乳腺囊肿诊断的正确率达90%, 对增生部位和囊肿的显示比较明显, 便于乳腺增生疾病的随访, 且无任何创伤。B超检测的认为差异比较大, 因此需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第三, 红外乳腺扫描, 红外乳腺扫描是检查乳腺疾病最绿色环保且无不良反应的方法, 它主要是根据人体内存在的红外辐射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 在乳腺出现囊肿时, 人体代谢会比较旺盛, 此时人体内的红外辐射比正常组织强, 再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将乳腺表面的温差变成像, 使其能肉眼可见, 更具直观性。第四, 乳腺X线摄影检查, 可对囊肿的密度和界限进行准确的诊断, 有时可依据此方法在囊肿壁可见到斑片样钙化。
4 可触性乳腺囊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原位乳腺癌是没有致命危险的, 如果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产生脱落, 导致癌细胞随血液和淋巴散播至全身, 则会危及生命。高冬玲在研究中认为近年来, 全球的乳腺癌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威胁世界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8]。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 但是其发病具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易罹患乳腺癌。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乳腺癌家族史, 月经初潮早, 未婚、未育、未哺乳, 良性乳腺疾病未得到及时的诊治, 长期过量饮酒等。
良性乳腺疾病即包括可触性乳腺囊肿, 张腾华在其研究中表明, 乳腺囊肿在无细菌侵入和感染的情况下会长期存在于乳腺中, 哺乳期妇女因乳腺肿胀, 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乳腺囊肿, 在哺乳期后才能发现, 耽误了早期的治疗, 使癌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9]。乳腺囊肿属于良性的乳腺病变, 一般情况下不会恶化,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乳腺囊肿会导致乳腺癌, 对乳腺囊肿进行积极的治疗, 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 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癌变的可能性很小。吴海珍在研究中表明, 尽管乳腺囊肿病变的可能性比较小, 但也不能忽视它额治疗, 虽然乳腺囊肿不会直接引起乳腺癌, 但是如未得到及时的治疗, 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 增加治疗的困难程度[10]。孙红在研究中表明注意生活规律和劳逸结合, 多运动, 增强免疫力对于预防乳腺囊肿有重要作用。罹患乳腺囊肿的患者需改变饮食节后, 尽量少使用油脂类食品和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切忌滥用避孕药和各种含雌激素的美容用品。患者在生活中需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情绪的波动, 经期前特别需要注意这一点[11]。王远梅、陈昌毅、黄劲柏等在研究中认为少喝咖啡, 少使用甜食, 少熬夜对乳腺囊肿有很好的预防作用[12]。
5 结语
补镁可预防胰腺癌 篇3
据美国“医药快报”网站最新报道, 《英国癌症杂志》刊登一项新研究发现, 补充微量元素镁有助于预防胰腺癌。新研究中, 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丹妮尔·迪巴巴博士及其同事对66 000 名50~76 岁参试者的相关数据展开了梳理分析。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共有151 名参试者确诊患有胰腺癌。进一步分析发现, 每日摄入量每降低100mg胰腺癌风险会增加24%, 通过复合维生素或镁补剂补充镁的参试者胰腺癌风险略有降低。
迪巴巴博士表示, 这项新研究结果表明, 胰腺癌高风险人群尤其需要注意饮食补镁, 防患于未然。除镁补剂外, 还应注意多吃富含镁的食物, 如紫菜、小米、玉米、荞麦、燕麦、高粱、大豆等。
可手术乳腺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l2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39例,均行保乳手术治疗,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43.5±7.2)岁;术前分期:I期(T1N0M0)27例,Ⅱ期(T1~2N0M0)12例。病理类型:导管癌15例,乳头状癌9例,髓样癌6例,小管癌5例,黏液腺癌4例。所有患者均有保留乳房的愿望,能接受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入选条件无离异、无亲人去世、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内分泌疾病;无严重吸烟、酗酒、药物滥用或精神病史。
1.2 研究方法
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5例,B组14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第2天和术后第5天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各1次。心理问卷包括: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3],心理应付方式问卷(CS)依据姜氏1993年方法,要求被试者根据过去1年的生活事件及其情绪反应,来选择相应的应对条目。指导语:对上述各种难以摆脱的不愉快事件,你往往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1)能尽快地将不愉快忘掉;(2)易陷入回忆和幻想之中不能摆脱;(3)当作事情根本未发生过;(4)迁怒于别人而经常发脾气;(5)通常向好的方面想,想开些;(6)烦恼的事一多,情绪和态度就变得沉闷起来;(7)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压在心底里不让其表现出来,但又忘不掉;(8)常与类似情况人比较,就觉得算不了什么;(9)能较快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对自己的烦恼,有时很想悄悄痛哭一场;(11)如有必要会立即主动求助于别人或找人诉说;(12)抽闷烟或喝闷酒;(14)通常会苦苦思索,矛盾重重;(15)换一种环境,尽量回避之,以免心情受到不必要的影响;(16)在苦恼时喜欢一个人独处;(17)常用幽默的态度对待问题;(18)其他。其中1、3、5、8、9、11、14、16为积极应对条目,记作CP;2、4、6、7、10、12、13、15为消极应对条目,记作CN。症状自评量表(SCL-90)[4]。A组第一次心理问卷调查后,由专人配合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乳腺癌知识的普及,保乳手术治疗的概述及对患者心理的调节。B组则仅进行2次心理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并行配对t检验,P
2 结果
2.1 EPQ评分及CS评分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后,行心理调节后即A组,在术后其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P分和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L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行心理调节即B组,在术前术后,其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P分和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及L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与术前比较,P<0.05。
2.2 SCL-90评定
A组结果表明:除人际关系、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及偏执因子分术前术后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术后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P
3 讨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及术后放、化疗是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有文献报道国内保乳手术比例已达l9.5%[5]。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远期疗效与传统根治术相同,其5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6]。尽管保乳手术的疗效明确,但患者心理上的焦虑并没有减轻,其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即心理改变(抑郁、焦虑、悲观、慌乱、愤怒、失去理智)、生活方式改变(因身体状况、性、婚姻或活动能力改变导致)以及恐惧担忧情绪(乳房外观、肿瘤复发、转移、死亡)仍无法消除或减轻。虽然乳腺癌患者在明确其病情后,通过网络人际交流等获得更多的讯息,但这些讯息往往是片面或以偏概全,患者的心理及社会影响更加脆弱。这就为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护理质性研究,它通过关注人的整体性,注重人的心理社会层面,帮组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恢复[7]。
本研究通过两组患者是否给予心理支持的调查发现,在临床护理中行心理调节后,术后问卷显示:N分、消极应付方式均分显著低于术前,E分、积极应付方式均分则显著高于术前,术后SCL-90评分明显改善,尤其在保乳手术后对肿瘤复发的忧虑明显改善。但是,如果患者对保乳手术相关知识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应对,势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易出现敌对、偏执倾向等负性情绪和明显的身心症状。而这些症状与患者担心预后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心理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在本研究中,对比调查后,显示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在通过乳腺癌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心理调节后,其术后的心理状态,心理应付方式和个性转变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因此,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鼓励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注重情感上的交流和理解,放松训练等行为指导,是减轻心身症状、提高心理健康的根本。
*与术前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沈镇宙,邵志敏,主编.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117-149.
[2]Veronesi U,Cascinelli N,Mariani L,et a1.Twenty-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J].N Engl J Med,2005,347(5):1227-1232.
[3]钱铬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J].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4]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5-20.
[5]张保宁.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相关问题[J].中国肿瘤,2007,16(10):758-760.
[6]Wasserman LJ,Apfelstaedt JP,Odendaal JV.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elderl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World J surg Oncol,2007,5(1):108.
乳腺癌手术质量分析 篇5
关键词:乳腺癌,手术治疗,手术质量
手术目前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国外乳腺外科医生逐渐开始关注乳腺癌的手术质量。美国现有多个评估乳腺癌手术质量的项目,例如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的Mastery项目[American Societyof Breast Surgeon’s(ASBr S)Mastery Program]、国家乳腺中心联合会(NCBC)的乳腺中心的质量评估项目 [National Quality Measures for Breast Centers(NQMBC)Program] 以及美国外科医师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的全国乳腺中心资格认证项目(national accreditation program for breast centers,NAPBC)等[1,2,3]。评估乳腺癌手术质量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手术治疗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手术质量指明方向。国内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知晓本单位的乳腺癌手术质量,本研究总结了2011年我院甲乳外科一个诊疗小组实施的乳腺癌手术的患者资料,并将结果输入国家乳腺中心联合会的乳腺中心的质量评估项目 (national quality measures forbreast centers,NQMBC)网站,获得作者的乳腺癌手术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全年在本主诊医师小组接受手术的新发乳腺癌患者,共6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8~76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原位癌6例,浸润性癌63例。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17例,直接手术52例。见附表。
例(%)
1.2 评估方法
NQMBC网站包含了美国各大乳腺中心的数据资料,通过将单个中心的数据与全部数据进行比较,得出该中心的乳腺癌手术在全部中心中所处的位置。NQMBC将乳腺癌手术质量评估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的时间、肿物穿刺活检的比例、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例、保乳手术的比例、保乳手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比例以及保乳手术后再手术率等几个方面。其中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例要求计算I期、单发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例;保乳手术比例要求计算I期与II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手术的比例;保乳术后放疗的比例系计算70岁以下患者接受放疗的比例。第1项与第2项均可以选择一个月的患者进行计算;后面四项选择至少30例连续的合格病例进行计算。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时间为工作日,需要排除周末以及假期。此外对于接受新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也需要排除在外。
该项目是一个自愿参加的项目,为了防止输入假数据,要求外科医师在输入数据之前签署诚信意愿书,同时数据一旦输入便无法修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数据仅供对自身手术质量分析之用,不会提供给其他人,也无法看到其他医师的数据。由此保证输入数据的真实性。
按照上述几个方面分别计算手术患者的各项数据,将其输入NQMBC网站,由计算机自动与网站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得出我们的数据在全部中心中所处的位置。
2 结果
按照NQMBC网站的要求,在计算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时,需除外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而且只计算工作日。本组患者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0 d,在全部患者中处于第95百分位(见图1);肿物的术前穿刺率为85.7%,处于第49百分位;前哨淋巴结活检率为83.3%,处于第42百分位(见图2);保乳手术率为80.0%,处于第76百分位;保乳手术后再次切除率为0,处于第100百分位;保乳术后的放疗率为94.3%,处于第50百分位。
3 讨论
研究表明不同医院甚至不同医生实施的乳腺癌手术的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WILKE等分析了ACOSOG Z0010临床试验中不同医院的数据,结果发现不同中心遵守相关手术指南的情况不尽相同[4]。国内欧阳涛报告[5],北京地区不同医院的不同医生在实施乳腺癌手术时,遵守相关手术指南的情况也大相径庭。
手术质量的判断通常采用术后30 d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判断,但乳腺癌手术的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均极低。因此,上述指标就难以评判乳腺癌的手术质量。此外还可以采取局部复发率以及生存率等指标来判断手术质量;但这些结果需要长期随访结果。美国医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Medicine) 建议采用更为宽泛的指标来评判医疗质量,并提出其核心要素应当包括包括安全性、有效性、效率、及时、以患者为中心以及公平性[6]。
根据乳腺癌手术的特性,专家设计了结构性的评判指标与过程性的评判指标。结构性的指标包括拥有获得认证的专家、特定的治疗仪器、乳腺癌登记制度等。而过程性指标更注重对治疗过程的评估,例如术前穿刺活检的患者比例,穿刺活检至手术治疗的平均时间以及再次手术切除率等[2,7,8]。所有这些指标都体现了前述的核心六要素。
目前美国有多个组织制定了各自的乳腺癌手术评估项目。其中只有NQMBC项目是向国外乳腺外科医师开放的项目。其建立于2005年,目前有美国200多个乳腺癌中心参与,参与中心每年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超过33 000例,平均每个中心每年诊治196例乳腺癌[8]。通过将单个中心的数据与其他全部中心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该中心的各项数据在全部中心中所处的位置,为该中心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手术质量指明方向。
保乳手术率为80.0%,处于第76百分位;这些结果表明本组的手术质量在这个方面在全部中心中处于前列。而术前肿物穿刺率、前哨淋巴结活检率以及保乳术后放疗率分别处于第49百分位、第42百分位与第50百分位,这几个方面处于中下游水平。
对本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0 d,全部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7.1 d,结果在全部患者中处于第95百分位。肿物穿刺至初次手术的平均时间被列入乳腺癌手术的质量指标的原因在于,当患者获知罹患乳腺癌的消息后,常常处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之下,她们急切希望能够尽早手术。而手术医生需要时间进行患者教育、探讨手术方式和设计治疗手段等,这一时限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9,10]。本组的穿刺距手术时间较短,原因在于本组的病人多为初诊患者,绝大多数是由手术组医生实施穿刺,而且部分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穿刺,获得病理结果后便安排了手术。而国外的病人多需要经过几次转诊,穿刺常由影像科医师实施,可能影响了这一结果。目前尚无关于这一时间段的基准值,而且多长时间会显著影响手术质量也不清楚。该结果是否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也不明确。但一般要求穿刺距手术时间应小于2周。
本组全部的保乳手术均未出现再次手术切除者,即保乳术后再次切除率为0,处于第100百分位;而国外再次手术切除率较高,差异的原因在于保乳手术中切缘处理方式的不同。本组术中常规采用冰冻病理检测切缘,保证了切缘的阴性。而国外一般不采用冰冻病理检测切缘,一些中心采用影像学和肉眼检查评价切缘,石蜡切片证实阳性者再手术,因此导致再手术率较高。虽然有时术中冰冻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基于我国国情,患者和术者恐多不愿接受因切缘阳性而再次扩大切除手术。故而在上述两个方面的数据优于国外大多数中心。
与开放活检相比,肿物术前穿刺的优点较多,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术,降低开放手术的风险与费用,实施新辅助治疗,而且还使多学科治疗成为可能[11]。但国内外仍有医师采用开放活检的方法诊治乳腺癌。国内欧阳涛报告北京地区乳腺癌开放活检的比例高达46.3%[5]。但随着乳腺癌手术质量项目的实施,肿物术前穿刺活检的比例正在逐渐提高。笔者的术前穿刺率为85.7%,处于第49百分位;NQMBC的全部患者的平均值为81.1%。北美部分作者主张乳腺癌开放活检的比例不应超过10.0%,最好在5.0%以下[11];LINEBARGER报告穿刺活检率高达97.0%[11]。在欧洲,70.0%的穿刺活检率被认为是最低标准,而期望的标准则是90.0%[12]。笔者的数据接近90.0%,未来还有提高的潜力。
本组的保乳术后放疗率处于中游,但也高达94.3%。由于术后放疗涉及到患者的意愿以及经济水平、放疗条件等各种复杂因素,不单纯取决于医师。因此,这一点在未来很难提高。事实上,笔者均建议所有70岁以下的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接受放疗,但却有一小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而放弃放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够提供完整的腋窝淋巴结分期信息,而且对于部分早期乳腺癌,即使前哨淋巴结阳性也无需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3],这样就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NAPBC要求符合条件的I,II期乳腺癌应该行前哨淋巴结活检[3]。NQMBC也将其作为评价乳腺癌手术的指标之一。本研究资料显示,对于适合的患者,实施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比例高达83.3%,处于第42%百分位。实施腋窝清扫的患者中有两例是由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未成功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理想的比例应为100%,未来还需进一步提高[2]。而保乳手术比例作为另外一种评价指标则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患者的意愿、保乳的技术条件等;NAPBC要求达到乳腺中心认证的标准是0、I和II期乳癌符合保乳条件的,保乳率应在50.0%以上[3],本组的总体保乳率为53.6%,而适合病人的保乳率亦高达80.0%,处于第79百分位。此方面的国内文献不多,仅林燕苹等调查了2003年复旦肿瘤医院当年符合保乳条件的患者最终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占76.5%[14],和本研究的80.0%近似,说明经过手术医生的宣教,我国多数符合条件的病人也是愿意选择保乳手术的。张保宁等在2005年报告了一项多中心研究,其中保乳率为19.5%[15]。该比例较低,但时间较早。欧阳涛等报告2008年北京地区全部患者的保乳率24.3%,但没有统计I和II期患者的保乳率[5],但我国总体保乳率仍较低。近年应用的肿瘤整形的方法,不仅使得中央区、内下象限等传统上不容易施行保乳手术的患者接受了保乳手术,而且术后外形更美观[16]。
乳腺癌手术护理体会 篇6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5例, 均为女性, 年龄40~65岁, 中位年龄52岁, 行乳腺癌根治48例、改良根治8例, 单纯乳房切除9例。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做好心理护理:
应做好耐心的疏导工作, 多了解关心患者, 让患者了解切除一侧乳房不会影响工作和操持家务, 与常人无异, 并告知现已开展乳房重建术, 并请其他病友现身说法,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提供相关信息:
告知患者手术前后注意事项, 妊娠期及哺乳期发生乳腺癌的患者, 应立即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 以免因激素作用活跃而加快乳腺癌的发展。解释手术方法, 让患者了解咳嗽排痰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作用,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告诉患者术后加压包扎, 创腔持续负压引流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
2.1.3 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是上至锁骨上部, 下至脐水平, 两侧至腋后线, 同侧上臂上部1/3和腋窝部。如需植皮, 应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由于乳头、乳晕皮肤不甚平滑, 更要注意清洁。备皮时仔细操作, 避免割伤, 尤其是腋窝部。
2.1.4 饮食指导:
由于手术创面大, 对机体的创伤和消耗也大, 故也应劝告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多样化食物, 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行扩大根治术的患者尤应注意呼吸情况, 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2.2 体位:
患者返回病房, 护士应根据麻醉方式取体位。若为硬膜外麻醉, 平卧4~6h;若为全麻, 患者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术后6h血压平稳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2.2.3 观察患肢:
根治术后腋窝处用绷带或胸带加压包扎, 松紧适度, 以消灭死腔, 使皮瓣与胸壁紧贴, 利于切口愈合。护士应密切观察切口与患肢远端血液供应情况, 若发现患肢脉搏扪不清, 皮温低, 皮肤呈发绀色, 患者感局部肿胀麻木, 提示包扎过紧, 腋部血管受压, 应及时报告医师。调整局部敷料松紧度, 以患侧上肢血运恢复正常为宜。同时, 应防止绷带敷料包扎过松不利加压作用, 形成腋下积液而影响切口愈合。若发现切口皮肤颜色异常渗液、组织下有波动感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4 制动:
术后3d内患侧上肢应制动, 尤其避免上臂外展, 抬高患侧上肢15~30cm, 若患肢肿胀明显, 应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按摩患肢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术后患肢不宜静脉输液, 肌内注射, 抽血、测血压、受压。
2.2.5 引流管护理:
术后引流管置于术野最低处负压吸引。应注意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 应妥善固定, 确保引流通畅, 避免过度牵拉、扭曲、堵塞及滑脱。一般术后1~3d, 每天引流量血性液体50~100ml, 以后逐渐减少。至术后4~5d, 创腔基本无渗液, 创面皮肤紧贴可拔管。
2.2.6 患肢功能锻炼:
为减少瘢痕挛缩影响患肢功能, 应告知患者功能锻炼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活动方法:术后1~2d可做伸指、握拳、曲腕动作, 5~10遍/次, 每天5~6次;第3~4天做曲肘运动, 每次3遍, 每天3~4次;第5天练习患者手掌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 能自行梳理头发;第7天可作肩部运动;第9~12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做手指爬墙运动, 初时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 直至与肩平;第14天练习患侧手掌置于颈后, 开始时低头位, 逐渐达抬头挺胸位。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2.2.7 预防肺部并发症:
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及更换体位, 对痰液黏稠者, 可给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
3 出院指导
3.1 注意休息, 坚持锻炼, 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注意患肢的旋转、后伸、轻度扩胸运动等, 避免疲劳, 循序渐进。
3.2 定期复查, 遵医嘱化疗或放疗, 一般术后6个月复查, 每个月1次, 6个月~5年内每3~6个月1次;5年后复查每年1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3.3 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因妊娠会使乳腺癌复发或对侧乳房发生癌肿的几率增高。
3.4 教会患者自我检查乳房方法, 以便能及时发现是否有乳腺癌复发或转移表现。
3.5 不宜用患侧上肢测血压、静脉穿刺, 防止肢体肿胀, 避免患侧上肢搬动、提拉过重物体。
3.6 改善体形, 指导患者出院时戴上无重量的假乳罩, 术后6个月可选择较满意的乳房假体, 佩戴一些饰物等。
乳腺癌手术及放疗后护理 篇7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 我院共护理乳腺癌患者40例, 均为手术及结合放疗后患者, 平均住院日为10.8 d, 一级护理平均为3.5 d。
2 护理体会
2.1 观察生命体征
患者回病房后每2 h监测生命体征1次, 病情平稳后改为4 h/次, 术后3 d改为每日监测生命体征3次。胸骨旁淋巴结清除的患者, 观察呼吸变化, 有胸闷、呼吸困难时, 进行胸部查体及X线检查, 以判断有无因术中损伤胸膜引起的气胸[1]。
2.2 卧位
患者术后给予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醒后给予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及引流切口污血, 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 固定于功能位置。
2.3 伤口护理
乳房切除术后需用胸带加压包扎。如压迫过紧可引起皮瓣、术侧上肢的血运障碍;包扎松弛:易出现皮瓣下积液, 致使皮瓣或植皮片与胸壁分离不利愈合。所以应定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 保持持续性负压吸引。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一般术后1~2 d, 每日引流血性液50~100 ml, 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 d, 创腔无积液, 创面皮肤紧贴可拔管。下床活动时, 将引流瓶 (袋) 低于上管口高度。引流管拔除后出现皮下积液, 在严密消毒后抽液, 并加压包扎。创面愈合后, 可清洗局部, 以柔软毛巾轻轻吸干皮肤上的水分, 避免粗暴的擦洗;或用护肤软膏轻轻涂于皮肤表面, 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干燥脱屑, 预防皮肤坏死。
2.4 患侧上肢康复、训练
手术后24 h鼓励患者做腕部、肘部的屈曲和伸展运动, 但避免外展上臂。48 h可下床, 活动地应用吊带将患肢托扶, 需他人扶持时不要扶患侧, 以免腋窝皮瓣滑动而影响愈合。术后1周开始做肩部活动。10~12 d后鼓励患者用术侧的手进行自我照顾, 如刷牙、梳头、洗脸等, 并进行上臂的全关节活动。方法如下:①爬墙运动:面对墙站立, 脚趾尽量靠近墙, 双脚分开, 肘弯曲, 手掌贴在墙上与肩同高, 手指弯曲渐往墙上移动, 直到手臂完全伸展为止, 然后手臂再往下移至原来位置;②转绳运动:面向门站立, 绳子一端绑至门上, 另一端由术侧手抓住, 手臂伸展与地面平行, 采用顺时针对逆时针方向, 以画圈方式转动绳子;③举杠运动:由两手伸直握杆子, 相距60 cm, 再将杆子举高过头顶, 弯曲肘部将杆子放在头后方;反方向将杆子举头顶, 再回到原来位置;④滑绳运动:双手握住挂在悬于头顶上方挂钩上绳子的两端;轮流拉扯两边绳端, 使患侧手臂抬高至疼痛为止;逐渐缩短绳子, 直到患侧手臂能抬至额头高度。
2.5 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①皮下积液:乳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常见, 发生率为10%~20%, 除手术因素外, 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包扎松紧度适宜, 避免过早外展术侧上肢。积液要早发现, 及时穿刺或引流排出, 并加压包扎, 防止皮瓣再度漂起。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②皮瓣坏死:乳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率约10%~30%。皮瓣缝合张力大是坏死的主要原因。坏死初期皮瓣边缘出现表皮下积液, 继之全层皮肤变黑、变硬。术后预防皮瓣坏死的主要措施是观察创面勿加压包扎过紧, 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坏死的皮瓣常需植皮治疗;④上肢水肿: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死腔积液等。术后要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量血压, 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通常手术后患者手臂会有轻度水肿, 卧床时将患侧手臂抬高能够预防或减轻水肿。出现明显水肿时, 除继续抬高患肢外, 可采用按摩患侧上肢、进行适当的手臂运动、腋区及上肢热敷等措施。
2.6 防治肺部并发症
患者术后由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 应鼓励其咳嗽, 并协助其保护切口, 以及防肺部感染及肺不张。
2.7 术后乳房外观矫正与护理
乳房切除后局部外观的改变可通过使用义乳和乳房重建术来矫正。义乳的选择应与健侧乳房大小相似, 每日注意清洁, 存放时勿受压变形。使用松紧带将义乳固定在内衣上, 以免手臂活动时将其扯动。当癌症复发几率很小时, 可实施乳房重建术。重建的方法有盐水、硅胶义乳植入术, 背阔肌肌瓣转位术, 横位式腹直肌肌皮瓣转位术等。
2.8 综合治疗与护理
放射治疗时皮肤可能发生鳞屑、脱皮、干裂、痒、红斑等现象, 应指导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以温和的肥皂和清水清洗照射部位, 并保持局部干燥。选择柔软的内衣, 以减少对局部皮肤的摩擦。不要戴胸罩。局部避免冷、热刺激。化疗患者注意药物副作用对机体的影响[2]。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47.
【可手术乳腺癌】推荐阅读:
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护理06-22
乳腺癌保乳手术09-18
乳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06-01
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09-17
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10-27
高血压也可手术治疗06-25
乳腺增生与乳腺癌05-21
乳腺癌病人05-31
乳腺癌术09-19
年轻乳腺癌09-24